51费宝网教学设计

搜索51费宝网

有趣的生命时钟教学设计一等奖

有趣的生命时钟教学设计一等奖

时间:2023-06-29 18:44:04

类别:教学设计

有趣的生命时钟教学设计一等奖

1、有趣的生命时钟教学设计一等奖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理解“精神焕发”“盗窃”“大螯”“花卉”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段。

3.了解课文举例说明的方法,领悟课文中先总后分的表达方法。

4.会用关联词“不仅……而且……”“除……还有……”“不是……而是……”造句

5.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生物节律现象、特性以及生物节律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多彩的生物界的好奇心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愿望。

了解举例说明生物节律现象的方法,从中体会到生物的节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了解课文举例说明等表达方法及作用。懂得有关生物节律的知识,学会观察周围生物节律的现象。

1.师生共同搜集了解有关生物节律的资料。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物节律现象。

一、质疑引入

1、观图,质疑(时钟与招潮蟹有什么联系?)

2、生在预习基础上谈看法,师相机板书课题《有趣的生命时钟》

3、齐读课题。师引导:除了招潮蟹,还有哪些有趣的生命时钟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向我们展现了生物王国里神奇的生命时钟现象,板书文体:说明文

二、初读,了解大意

1、按自读要求自读课文

(1)一读(放声读),读准音、读顺句,不好读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多读几遍。

(2)思考:什么是生命时钟现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生命时钟现象?(师提示抓中心句)

(3)不明白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桌交流,批注在课文旁边。

2、检查自读,交流体会。

(1)检查生字词语的自学情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精神焕发、盗窃、忙碌、绚丽多姿、节律、大螯、潮汐、花卉

(2)什么是生命时钟现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生命时钟现象?

学生交流看法,在交流中引导了解课文结构特点:总分及总起句、中心句、过渡句。

3、小黑板出示段意(点拨归纳段意方法:找中心句、过渡句、中心词等),以各种形式朗读,强调结构顺序:总分

4、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老师梳理归结,引导进一步学习。

1、复习听写生字词

2、观图,质疑(时钟与招潮蟹有什么联系?)生回答,师板书:生物节律

3、回顾上节课内容;什么是生命时钟现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生命时钟的现象?分别是哪一自然段介绍的?

4、生答师出示小黑板,强调结构特点:总分及中心句

5、齐读小黑板,整体了解本文说明的内容,生用一句话归纳。

三、研读感知生命时钟之趣

(一)学习1段

1、师引:第1段作者是怎样引出生命时钟(生物节律)这个话题的?

2、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想:你有什么发现?师评价。

3、默读此段,你有什么发现?启发学生从句式、修辞、说明方法、表达作用等方面去思考、批注。(排比、拟人、语言生动、准确、举例说明等)

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出示生物活动及时间表格(小黑板),师引读,生齐读表格。

5、师小结本段,指导学生按规律背诵此段。

6、当然像这样的生物还有很多很多,你还知道哪些生物也有这样的生命时钟?说一说(或仿书上的句式说)。

(二)学习2段

1、出示句子:招潮蟹不仅随着潮水的起落觅食,而且随着潮起潮落改变身体的颜色。

思考:齐读,讲了几层含义?哪两层?用什么关联词连接?(不仅……而且……加着重号)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递进)指导读出这种关系,齐读,造句。

2、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这两层意思的?指名读课文相关内容,生想象理解,交流“潮汐”资料。

3、像这样使用关联词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吗?生勾划,抽生读。

(三)学习4段

1、出示句子:生物除昼夜节律外,还有年周期节律。

(1)强调关联词,4段的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过渡句、中心句)

(2)这句话包含哪两层含义?本段主要介绍了什么?(板书:昼夜节律、年周期节律)齐读、造句。

2、课文是怎样介绍生物的年周期律的?抽生读4段。

3、读了课文的介绍,你认为什么是生物的年周期节律?抽生交流。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师强调说明方法:举例子

4、你还知道哪些生物的活动也是按年周期律进行的,说一说。

(四)学习3段

1、节律的周期不是单一的,那生物节律是不是也多变呢?

2、生回答后,出示句子:许多实验都表明,生物的昼夜节律并不是直接由昼夜变化引起的,而是生物体内存在一种生命时钟。(强调关联词)

3、分析此句包含的两层含义(肯定…否定…)并列关系,造句。

4、举了几个实验来说明这个现象?学生归纳(招潮蟹和科学家的实验),抽生读3段实验过程,边读边思考其作用,师归纳,强调说明方法和说明文的科学性、准确性。

(五)学习5段

1、师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有趣的生命时钟现象,想一想,这种现象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呢?生回答,出示句子:生物节律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2、齐读最后一段。

3、请生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哪些行为可以形成良好的生活节律,那些行为可能破坏人体生物节律?会造成什么后果?生举例,师小结,板书:遵守节律健康生活

四、总结、回顾

1、学完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对说明文有了哪些了解?(文体、结构、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的准确、所获得的知识等)

2、师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有趣的生物节律现象,懂得了生物节律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希望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节律,获得健康的生活。同时学好知识去探索大自然更多的奥秘。

1、课文举例介绍了有趣的生物节律,课外去搜集更多相关的例子,大家交流,并仿照课文1段的句式写一写。

2、阅读本文作者的另一本著作《生物趣话》。

昼夜节律遵守节律

生物节律{}

年周期节律健康生活

2、有趣的生命时钟教学设计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理解“精神焕发”“盗窃”“大螯”“花卉”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段。

3.了解课文举例说明的方法,领悟课文中先总后分的表达方法。

4.会用关联词“不仅……而且……”“除……还有……”“不是……而是……”造句

5.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生物节律现象、特性以及生物节律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多彩的生物界的好奇心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愿望。

了解举例说明生物节律现象的方法,从中体会到生物的节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了解课文举例说明等表达方法及作用。懂得有关生物节律的知识,学会观察周围生物节律的现象。

1.师生共同搜集了解有关生物节律的资料。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物节律现象。

一、质疑引入

1、观图,质疑(时钟与招潮蟹有什么联系?)

2、生在预习基础上谈看法,师相机板书课题《有趣的生命时钟》

3、齐读课题。师引导:除了招潮蟹,还有哪些有趣的生命时钟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向我们展现了生物王国里神奇的生命时钟现象,板书文体:说明文

二、初读,了解大意

1、按自读要求自读课文

(1)一读(放声读),读准音、读顺句,不好读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多读几遍。

(2)思考:什么是生命时钟现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生命时钟现象?(师提示抓中心句)

(3)不明白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桌交流,批注在课文旁边。

2、检查自读,交流体会。

(1)检查生字词语的自学情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精神焕发、盗窃、忙碌、绚丽多姿、节律、大螯、潮汐、花卉

(2)什么是生命时钟现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生命时钟现象?

学生交流看法,在交流中引导了解课文结构特点:总分及总起句、中心句、过渡句。

3、小黑板出示段意(点拨归纳段意方法:找中心句、过渡句、中心词等),以各种形式朗读,强调结构顺序:总分

4、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老师梳理归结,引导进一步学习。

1、复习听写生字词

2、观图,质疑(时钟与招潮蟹有什么联系?)生回答,师板书:生物节律

3、回顾上节课内容;什么是生命时钟现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生命时钟的现象?分别是哪一自然段介绍的?

4、生答师出示小黑板,强调结构特点:总分及中心句

5、齐读小黑板,整体了解本文说明的内容,生用一句话归纳。

三、研读感知生命时钟之趣

(一)学习1段

1、师引:第1段作者是怎样引出生命时钟(生物节律)这个话题的?

2、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想:你有什么发现?师评价。

3、默读此段,你有什么发现?启发学生从句式、修辞、说明方法、表达作用等方面去思考、批注。(排比、拟人、语言生动、准确、举例说明等)

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出示生物活动及时间表格(小黑板),师引读,生齐读表格。

5、师小结本段,指导学生按规律背诵此段。

6、当然像这样的生物还有很多很多,你还知道哪些生物也有这样的生命时钟?说一说(或仿书上的句式说)。

(二)学习2段

1、出示句子:招潮蟹不仅随着潮水的起落觅食,而且随着潮起潮落改变身体的颜色。

思考:齐读,讲了几层含义?哪两层?用什么关联词连接?(不仅……而且……加着重号)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递进)指导读出这种关系,齐读,造句。

2、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这两层意思的?指名读课文相关内容,生想象理解,交流“潮汐”资料。

3、像这样使用关联词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吗?生勾划,抽生读。

(三)学习4段

1、出示句子:生物除昼夜节律外,还有年周期节律。

(1)强调关联词,4段的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过渡句、中心句)

(2)这句话包含哪两层含义?本段主要介绍了什么?(板书:昼夜节律、年周期节律)齐读、造句。

2、课文是怎样介绍生物的年周期律的?抽生读4段。

3、读了课文的介绍,你认为什么是生物的年周期节律?抽生交流。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师强调说明方法:举例子

4、你还知道哪些生物的活动也是按年周期律进行的,说一说。

(四)学习3段

1、节律的周期不是单一的,那生物节律是不是也多变呢?

2、生回答后,出示句子:许多实验都表明,生物的昼夜节律并不是直接由昼夜变化引起的,而是生物体内存在一种生命时钟。(强调关联词)

3、分析此句包含的两层含义(肯定…否定…)并列关系,造句。

4、举了几个实验来说明这个现象?学生归纳(招潮蟹和科学家的实验),抽生读3段实验过程,边读边思考其作用,师归纳,强调说明方法和说明文的科学性、准确性。

(五)学习5段

1、师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有趣的生命时钟现象,想一想,这种现象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呢?生回答,出示句子:生物节律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2、齐读最后一段。

3、请生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哪些行为可以形成良好的生活节律,那些行为可能破坏人体生物节律?会造成什么后果?生举例,师小结,板书:遵守节律健康生活

四、总结、回顾

1、学完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对说明文有了哪些了解?(文体、结构、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的准确、所获得的知识等)

2、师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有趣的生物节律现象,懂得了生物节律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希望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节律,获得健康的生活。同时学好知识去探索大自然更多的奥秘。

1、课文举例介绍了有趣的生物节律,课外去搜集更多相关的例子,大家交流,并仿照课文1段的句式写一写。

2、阅读本文作者的另一本著作《生物趣话》。

昼夜节律遵守节律

生物节律{}

年周期节律健康生活

3、有趣的生命时钟教案教学设计

一、题目引入,质疑问难

1. 读课题,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什么?

2. 再次读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3. 什么是生物时钟?生物时钟有哪些有趣的现象?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想想每段给我们讲了什么?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 开火车读课文,并说说这段讲了什么。老师适时点拨容易读错的字和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感受生物时钟的趣味

学习第1段:

1. 生物时钟有哪些有趣的现象?小声自由读这一段,思考并勾画有关词句。

2. 交流。在交流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生物有自己的生物时钟这一自然现象。

3. 朗读这一段。对这些现象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4. 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生物时钟?生畅所欲言,相机引导学生用排比的句式表达,感受排比的句式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5.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同学互相评议,并相机指导背诵。

学习第2、3段:

1. 找出中心句,了解主要写了什么?

2. 生物的活动是怎样按节律周期进行的呢?默读第2、3段,并思考。

3. 学生交流读书后的所得,适时引出课后2题的关联词,引导学生理解、造句。



4. 你还知道哪些生物的活动是按昼夜节律周期进行的?生交流资料。

5. 引读这段。

学习第4段:

1.勾画出中心句,了解本段主要内容。

2.生物除了昼夜节律外,还有什么样的周期节律?齐读第4段,并思考。

3. 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第1句承上启下的作用和关联词的衔接。

4. 交流资料。

学习第5段:

1. 找出中心句并思考生物的节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

2. 学生交流读书后的感受,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

四、总结全文

1. 诵读全文,说说课文中列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有趣的生命时钟现象?

2. 交流,相机点拨举例说明方法的用处。

3. 原来生物的节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可要好好运用它。

☆生物节律简介

生物节律作为一门科学,发源于20世纪初的欧洲,经过百年来世界上众多专家学者的探索、研究,生物节律理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逐步被世界各国所确认。1937年国际生物节律学会成立,在瑞典召开了首届年会,之后许多国家纷纷成立了分会。1960年全球二百多位生物、化学、物理、生理、心理、医学专家汇聚美国长岛举行学术研讨会,与会者一致认为:人体生物节律是人体内本身存在的一种生理节律,它是人类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受日月、星辰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生存适应规律,久而久之,已固化于人体基因之中。

☆什么是人体生物节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人会觉得自己的体力、情绪或智力一时很好,一时又很坏,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从他诞生之日起,直至生命终结,其自身的体力、情绪和智力都存在着由强至弱、由弱至强的周期性起伏变化。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生物节律,或生物节奏、生命节律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生物体内存在着生物钟,它自动地调节和控制着人的行为和活动。

我们这里所谈的体力、情绪和智力“三节律”,其实只是人体生物节律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他如人在一天24小时内感官敏锐程度、温度、血压等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也是人体生物节律的一部分。

在测算自己的生物节律时,首先计算从出生那天到现在想测算这天的总天数(须使用公历)。然后以体力周期23天,情绪周期28天,智力周期33天,分别计算出三者的正弦曲线,这样就组成了一首协调、优美而又神秘的三重奏。

☆什么是高潮期、低潮期和临界期

这三条曲线都是从出生日算起,起点在中线(=0),先进入高潮期(>0),再经历临界期(=0),而后转入低潮期(<0),如此周而复始。曲线处于中线以上的日子是高潮期,相反,处于中线以下的日子是低潮期(高潮期和低潮期的天数是相等的),而和中线相交的那天(严格讲包括其前后1天)则是临界期。在体力高潮期,人的精力旺盛,体力充沛,而在低潮期,则疲劳乏力、无精打采;在情绪高潮期,人的心情舒畅、情绪高昂,而在低潮期,则心情烦躁、情绪低落;在智力高潮期,人的头脑灵敏记忆力强,而在低潮期,则迟钝健忘、理解力差。在生物节律的临界期,身体处在不稳定的过渡状态,此时人的有关能力和机体协调性较差,做事易出错,身体易患病。

4、《有趣的生命时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和运用“精神焕发”“盗窃”“大螯”“花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1段。

(3)了解课文内容,从中体会生物节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4)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了解举例说明方法的好处。

2、过程与方法

以朗读为主线,勾画圈点,在合作探究中理解重点语句含义,体会文章中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关爱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情感。

重、难点:

1、通过阅读课文,从中体会到生物节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了解举例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多彩的生物世界蕴藏着无穷的奥秘,还记得《花钟》吗?(出示图片)它们都有自己的生命时钟,动物也是如此。走进绚丽多姿的生物世界,让我们一同领略《有趣的生命时钟》。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引入新知,搭建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减缓理解坡度,消除畏难心理,激发探究新知的兴趣,未成曲调先有情。】

2、板书课题。

3、自主质疑:

什么是生命时钟?生命时钟有哪些有趣的现象?

【设计意图:抓题眼自主质疑,顺利打开心智的大门,进入绚丽多彩的生物世界,使学习更有针对性。】

4、释疑:

生物节律又叫生命时钟,是生物在进化的漫长历程中,在体内形成的一种近似钟的机构,它能够随着时间的变化,调节自身生理活动,使其在一定时期开始、进行、结束。

出示资料

【设计意图:根据学情,有针对性补充相关资料,为深入理解内容做铺垫。】

过渡:生命时钟又有哪些有趣的现象呢?让我们走进文本,一睹为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读书要求:

一读,读准字音,遇到生字,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二读,读通顺,想一想:每一部分写了什么?

三读,读流利,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交流反馈

(1)轮读课文,正音。

(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潮汐: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引力而产生的水位定时涨落的现象。

规律:事物发展中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3)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螯”。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汇报:生物节律有昼夜周期节律和年周期节律,是相当稳定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三读课文,质疑问难,勾画批注

五、课堂小结:

生命时钟确实充满奥秘!课下搜集资料,并留心观察我们身边的生物,看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认真书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生命时钟有哪些有趣的现象呢?

二、精读课文,感受“有趣”

(一)研读第一段,品“情”趣

(1)自由读,要求:

勾画出喜欢的语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黎明时分,鸟儿在枝头用歌声迎来初升的太阳;夜幕降临,睡了一天的懒猫突然精神焕发,伸出利爪扑向在黑暗处盗窃的老鼠;午夜,蜘蛛在墙角、树杈忙碌地编织着它的罗网。牵牛花在早晨开花,紫苿莉在下午怒放,夜来香晚间散发出浓郁的芳香……

(2)交流

(3)畅谈体会,品读“情趣”。

(4)智慧链接,板书关键词,指导背诵。

(5)抓省略号,想象说话、写话。

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生命时钟?

仿照本段的写法说一说并写下来。

小结: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命时钟,更奇妙的是,许多生物的活动是按昼夜周期的节律进行的。

【设计意图:好的语文课堂不但“书声琅琅”,更要“书写沙沙”。在本环节的教学中不仅指导背诵,积累语言,还针对内容进行拓展:设计“抓省略号,想象说话、写话”环节,有利于架起文本与生活的联系,巩固表达方法,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

(二)研读二、三段,悟“妙”趣

(1)默读,思考:本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勾画出来。

(2)交流:

招潮蟹不仅随着潮水的起落觅食,而且随着潮起潮落改变身体的颜色。

生物节律是相当稳定的。即使环境突然改变,仍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不变。

(3)理解感悟

感受承上启下的作用,体会关联词的妙处,并试着造句。

(4)质疑写法

课文是如何写生动具体的?

(运用举例的说明方法直观地向我们展示了生物界昼夜周期节律。)

(5)读中强化,品悟“妙”趣。

(6)拓展:你还知道哪些生物的活动是按照昼夜周期节律进行的?

小结:许多生物的活动都是按昼夜周期节律进行的,这种节律相当稳定,并不是直接由昼夜变化引起,而是由于体内存在“生命时钟”。

【设计意图:本环节鼓励学生抓中心句,感悟写作特色,读中深化认识,领悟生物界的“妙”趣。】

(三)研读四、五小节,明“理”趣

(1)同桌合作研读

回顾学习方法:①勾画中心句,质疑问难;②揣摩含义,寻找规律;③书写感受,融入朗读。

(2)同桌交流

(3)班内交流:

生物除昼夜节律外,还有年周期节律。

生物节律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出示重点句:

(4)拓展:

联系生活说一说“生物节律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设计意图: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有扶有放。真正实现由“被动学”转为“主动学”由“习得方法”到“形成能力”,结合课文内容设计语言训练,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尝试运用常用的说明方法,从而实现情知共收。】

三、回顾全文,总结升华

1、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

2、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

3、总结:本文用了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例子,为我们展现了动、植物王国里神奇的生物节律。生物节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好好运用它。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思路。这一环节旨在学完全文的基础上,回顾总结,提炼文本写作特色,为习作打下基础。】

四、布置作业

1、积累本文的好词佳句并进行摘抄。

2、运用举例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动物或植物。

板书设计:

昼夜周期节律

息息相关

有趣的生命时钟

年周期节律

好好运用

5、《有趣的生命时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生字,理解“精神焕发”“盗窃”“大螯”“花卉”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段。

3.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生物节律现象、特性以及生物节律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多彩的生物界的好奇心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愿望。

4.了解课文举例说明的方法,领悟课文中先总后分的表达方法。

5.会用关联词“不仅……而且……”“除……还有……”“不是……而是……”造句。

教学重点

举例说明生物节律现象、特性的内容。

教学难点

揣摩课文表达顺序,了解课文举例说明等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了解有关生物节律的资料。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物节律现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1.看图设疑。出示投影或挂图,指导学生观察提问:在一幅海边招潮蟹图上添画一个钟面,你不觉得奇怪吗?对此你有什么猜想?

2.揭示课题。招潮蟹和时钟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了解。(板书课题:17.有趣的生命时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同学三读课文,在书上勾画批注相关内容。

一读(放声读),读准音、读顺句,不好读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多读几遍。

二读(小声读),思考:什么是生命时钟现象?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生命时钟现象?

三读(默读),边读边想,看看阅读中有哪些问题不太明白,准备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2.检查自读情况,交流自学成果。

(1)小黑板出示生词:精神焕发、盗窃、大螯、花卉。指名读、齐读。出示带生词的句子,逐句指名读;抓“焕”字理解“精神焕发”,联系句子说说在文中的意思;说出自己对“盗窃”的理解;看图理解“大螯”。

(2)指名说说不好读的地方,指导学生练习读正确、读顺畅。

(3)通过阅读,你了解了什么是生命时钟?指名结合课文内容交流,不做深入讨论。

(4)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生物时钟?教师相机点拨:第1段抓总结概述句,第2段抓过渡句,第3~5段抓总起句(中心句)。在学生交流中,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了解各种构段方式。

(5)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老师梳理归结,用以引导进一步学习。

三、结合资料,阅读第1段

1.同学们觉得“节律”不太好理解。请大家读读第1段,联系课文,揣测一下这个词的意思。指名交流后,请学生查查词典,说说词典上的意思。再请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说说什么是生物节律。小结:生物节律是生物在进化的漫长历程中,在体内形成的一种近似钟的机构,它能够随着时间的变化,调节本身生理活动,使其在一定的时期开始、进行和结束。我们也俗称“生物钟”。

2.生物节律有两个关键词:时间、活动。再读第1段,列出课文所述动物、植物的活动时间表,想想作者是怎样说明什么是生物时钟的?

动植物名活动时间活动周期

交流,小结:课文采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了什么是生命时钟,同时指出了像这些动植物一样,活动周期接近一昼夜(24小时)的就是昼夜节律。

3.请6名同学分读一二句,齐读第三句,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先分别举例,然后总结规律。)

4.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分号、省略号,领悟课文句子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练习背诵第1段。

四、小结本课,布置练习

1.课文介绍了关于生物节律的有关知识。在学习第1段时,我们知道课文采用举例的方法来说明问题,通俗易懂。我们在下节课的学习中,进一步了解这种说明方法。

2.当堂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背诵第1段(同桌互背、老师抽查)。

第二课时

一、抄写句子,引入学习

1.抄写句子。

(1)招潮蟹不仅随着潮水的起落觅食,而且随着潮起潮落改变身体的颜色。

(2)许多实验都表明,生物的昼夜节律并不是直接由昼夜变化引起的,而是生物体内存在一种生命时钟。

(3)生物除昼夜节律外,还有年周期节律。

(4)生物节律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2.小黑板出示这些句子,订正。

3.朗读抄写的句子,回忆课文,说说分别涉及课文哪些段落?

二、紧扣句子,领悟表达

1.自读课文,想想抄写的4个句子在各自段落中起了什么作用。

2.出示句子:招潮蟹不仅随着潮水的起落觅食,而且随着潮起潮落改变身体的颜色。

(1)这句话讲了哪两层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请你读出这种关系。指名朗读,请学生在关联词下加着重号,齐读句子。

(2)课文是怎样具体写这两层意思的?指名朗读,说说自己的理解。关于第二层意思,学生理解困难,可以结合课前搜集的关于“潮汐”的资料,帮助理解。小结:招潮蟹觅食、身体变色的周期因与潮汐时间一致,所以叫潮汐节律。

3.像这句话这样表示递进关系的句子还有吗?请你找一找。学生找出后,出示句子:生物除昼夜节律外,还有年周期节律。

(1)读句子,说说表示这种关系的关联词。注意提醒学生:课后题标的是“除……还有……”,其实,常见的格式是“除了……还有……”“除……外,还有……”。

(2)课文哪些段讲了昼夜节律?这段要讲什么节律?读课文,说说什么是年周期节律。

(3)仿照第一段的样子,改写本段。

(冬天降临,小燕子飞到温暖的南方避寒;春回大地,燕子又飞回到北方筑巢、觅食、生儿育女。兰花在春天争艳,荷花在夏天盛开,菊花在秋天怒放,梅花在凛冽寒风中散发出幽香……这些生物的活动是按着年的节律周期进行的。)

(4)指名交流、师生评点。

(5)结合搜集的资料,你还知道哪些周期的节律?请用上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说一说。

4.节律的周期多种多样,那生物节律是不是也变化多端呢?当学生用第三段第一句回答后,请学生举例说明。出示句子“许多实验都表明,生物的昼夜节律并不是直接由昼夜变化引起的,而是生物体内存在一种生命时钟”。齐读,说说这句话肯定什么,否定什么,用什么关联词表示的。你能造一个表示选择关系的句子吗?

5.我们为什么要了解、研究生物节律呢?出示句子:生物节律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读句子,读最后一段。

三、回顾全文,揣摩顺序

1.学完这篇课文,你了解了哪些关于生命时钟的知识?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各段之间的前后联系。在表明段间联系的地方作简单批注。指名交流。

四、完成练习,适度拓展

1.课文举例介绍了有趣的生物节律,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去搜集更多相关的例子,大家交流。也可以去阅读本文作者的另一本著作《生物趣话》。

2.课内完成课后第2题。

3.课外预习第18课《送你一片绿荫》。

附:板书设计

相关资料:

1.生物钟学生物钟学是一门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生物体内与时间有关的周期性现象。生物节律是凭经验总结得出的,但有其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基础。生物钟学与所谓的生理节律无关。根据周期长度,将生物节律分为四种:(1)超昼夜的节律,亦即周期比一天长的节律。(2)近潮汐节律,即随12.5小时的潮汐节律。(3)次昼夜的节律,就是说一天出现两次以上。(4)近昼夜节律,接近24小时的节律。

2.潮汐潮汐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古代称白天的潮汐为“潮”,晚上的称为“汐”,合称为“潮汐”,它的发生和太阳、月球都有关系,也和我国传统农历对应。在农历每月的初一,太阳和月球在地球的一侧,就有了最大的引潮力,所以会引起“大潮”;在农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附近,太阳和月亮在地球的两侧,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你推我拉也会引起“大潮”;在农历的初八和二十三时,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互相抵消了一部分,所以就发生了“小潮”。另外在每天也有涨潮发生,由于月球每天在天球上东移13度多,合计为50分钟左右,即每天月亮上中天时刻(为1太阴日=24时50分)约推迟50分钟左右,(下中天也会发生潮水,每天一般都有两次潮水)故每天涨潮的时刻也推迟50分钟左右。

6、《有趣的生命时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生字,理解“精神焕发”“盗窃”“大螯”“花卉”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段。

3.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生物节律现象、特性以及生物节律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多彩的生物界的好奇心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愿望。

4.了解课文举例说明的方法,领悟课文中先总后分的表达方法。

5.会用关联词“不仅……而且……”“除……还有……”“不是……而是……”造句。

教学重点

举例说明生物节律现象、特性的内容。

教学难点

揣摩课文表达顺序,了解课文举例说明等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了解有关生物节律的资料。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物节律现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1.看图设疑。出示投影或挂图,指导学生观察提问:在一幅海边招潮蟹图上添画一个钟面,你不觉得奇怪吗?对此你有什么猜想?

2.揭示课题。招潮蟹和时钟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了解。(板书课题:17.有趣的生命时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同学三读课文,在书上勾画批注相关内容。

一读(放声读),读准音、读顺句,不好读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多读几遍。

二读(小声读),思考:什么是生命时钟现象?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生命时钟现象?

三读(默读),边读边想,看看阅读中有哪些问题不太明白,准备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2.检查自读情况,交流自学成果。

(1)小黑板出示生词:精神焕发、盗窃、大螯、花卉。指名读、齐读。出示带生词的句子,逐句指名读;抓“焕”字理解“精神焕发”,联系句子说说在文中的意思;说出自己对“盗窃”的理解;看图理解“大螯”。

(2)指名说说不好读的地方,指导学生练习读正确、读顺畅。

(3)通过阅读,你了解了什么是生命时钟?指名结合课文内容交流,不做深入讨论。

(4)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生物时钟?教师相机点拨:第1段抓总结概述句,第2段抓过渡句,第3~5段抓总起句(中心句)。在学生交流中,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了解各种构段方式。

(5)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老师梳理归结,用以引导进一步学习。

三、结合资料,阅读第1段

1.同学们觉得“节律”不太好理解。请大家读读第1段,联系课文,揣测一下这个词的意思。指名交流后,请学生查查词典,说说词典上的意思。再请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说说什么是生物节律。小结:生物节律是生物在进化的漫长历程中,在体内形成的一种近似钟的机构,它能够随着时间的变化,调节本身生理活动,使其在一定的时期开始、进行和结束。我们也俗称“生物钟”。

2.生物节律有两个关键词:时间、活动。再读第1段,列出课文所述动物、植物的活动时间表,想想作者是怎样说明什么是生物时钟的?

动植物名活动时间活动周期

交流,小结:课文采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了什么是生命时钟,同时指出了像这些动植物一样,活动周期接近一昼夜(24小时)的就是昼夜节律。

3.请6名同学分读一二句,齐读第三句,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先分别举例,然后总结规律。)

4.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分号、省略号,领悟课文句子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练习背诵第1段。

四、小结本课,布置练习

1.课文介绍了关于生物节律的有关知识。在学习第1段时,我们知道课文采用举例的方法来说明问题,通俗易懂。我们在下节课的学习中,进一步了解这种说明方法。

2.当堂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背诵第1段(同桌互背、老师抽查)。

第二课时

一、抄写句子,引入学习

1.抄写句子。

(1)招潮蟹不仅随着潮水的起落觅食,而且随着潮起潮落改变身体的颜色。

(2)许多实验都表明,生物的昼夜节律并不是直接由昼夜变化引起的,而是生物体内存在一种生命时钟。

(3)生物除昼夜节律外,还有年周期节律。

(4)生物节律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2.小黑板出示这些句子,订正。

3.朗读抄写的句子,回忆课文,说说分别涉及课文哪些段落?

二、紧扣句子,领悟表达

1.自读课文,想想抄写的4个句子在各自段落中起了什么作用。

2.出示句子:招潮蟹不仅随着潮水的起落觅食,而且随着潮起潮落改变身体的颜色。

(1)这句话讲了哪两层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请你读出这种关系。指名朗读,请学生在关联词下加着重号,齐读句子。

(2)课文是怎样具体写这两层意思的?指名朗读,说说自己的理解。关于第二层意思,学生理解困难,可以结合课前搜集的关于“潮汐”的资料,帮助理解。小结:招潮蟹觅食、身体变色的周期因与潮汐时间一致,所以叫潮汐节律。

3.像这句话这样表示递进关系的句子还有吗?请你找一找。学生找出后,出示句子:生物除昼夜节律外,还有年周期节律。

(1)读句子,说说表示这种关系的关联词。注意提醒学生:课后题标的是“除……还有……”,其实,常见的格式是“除了……还有……”“除……外,还有……”。

(2)课文哪些段讲了昼夜节律?这段要讲什么节律?读课文,说说什么是年周期节律。

(3)仿照第一段的样子,改写本段。

(冬天降临,小燕子飞到温暖的南方避寒;春回大地,燕子又飞回到北方筑巢、觅食、生儿育女。兰花在春天争艳,荷花在夏天盛开,菊花在秋天怒放,梅花在凛冽寒风中散发出幽香……这些生物的活动是按着年的节律周期进行的。)

(4)指名交流、师生评点。

(5)结合搜集的资料,你还知道哪些周期的节律?请用上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说一说。

4.节律的周期多种多样,那生物节律是不是也变化多端呢?当学生用第三段第一句回答后,请学生举例说明。出示句子“许多实验都表明,生物的昼夜节律并不是直接由昼夜变化引起的,而是生物体内存在一种生命时钟”。齐读,说说这句话肯定什么,否定什么,用什么关联词表示的。你能造一个表示选择关系的句子吗?

5.我们为什么要了解、研究生物节律呢?出示句子:生物节律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读句子,读最后一段。

三、回顾全文,揣摩顺序

1.学完这篇课文,你了解了哪些关于生命时钟的知识?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各段之间的前后联系。在表明段间联系的地方作简单批注。指名交流。

四、完成练习,适度拓展

1.课文举例介绍了有趣的生物节律,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去搜集更多相关的例子,大家交流。也可以去阅读本文作者的另一本著作《生物趣话》。

2.课内完成课后第2题。

3.课外预习第18课《送你一片绿荫》。

附:板书设计

相关资料:

1.生物钟学生物钟学是一门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生物体内与时间有关的周期性现象。生物节律是凭经验总结得出的,但有其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基础。生物钟学与所谓的生理节律无关。根据周期长度,将生物节律分为四种:(1)超昼夜的节律,亦即周期比一天长的节律。(2)近潮汐节律,即随12.5小时的潮汐节律。(3)次昼夜的节律,就是说一天出现两次以上。(4)近昼夜节律,接近24小时的节律。

2.潮汐潮汐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古代称白天的潮汐为“潮”,晚上的称为“汐”,合称为“潮汐”,它的发生和太阳、月球都有关系,也和我国传统农历对应。在农历每月的初一,太阳和月球在地球的一侧,就有了最大的引潮力,所以会引起“大潮”;在农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附近,太阳和月亮在地球的两侧,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你推我拉也会引起“大潮”;在农历的初八和二十三时,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互相抵消了一部分,所以就发生了“小潮”。另外在每天也有涨潮发生,由于月球每天在天球上东移13度多,合计为50分钟左右,即每天月亮上中天时刻(为1太阴日=24时50分)约推迟50分钟左右,(下中天也会发生潮水,每天一般都有两次潮水)故每天涨潮的时刻也推迟50分钟左右。

7、五下语文《有趣的生命时钟》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生字,理解精神焕发盗窃大螯花卉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段。

3.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生物节律现象、特性以及生物节律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多彩的生物界的好奇心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愿望。

4.了解课文举例说明的方法,领悟课文中先总后分的表达方法。

5.会用关联词不仅而且除还有不是而是造句。

教学重点

举例说明生物节律现象、特性的内容。

教学难点

揣摩课文表达顺序,了解课文举例说明等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了解有关生物节律的资料。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物节律现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1.看图设疑。出示投影或挂图,指导学生观察提问:在一幅海边招潮蟹图上添画一个钟面,你不觉得奇怪吗?对此你有什么猜想?

2.揭示课题。招潮蟹和时钟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了解。(板书课题:17.有趣的生命时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同学三读课文,在书上勾画批注相关内容。

一读(放声读),读准音、读顺句,不好读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多读几遍。

二读(小声读),思考:什么是生命时钟现象?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生命时钟现象?

三读(默读),边读边想,看看阅读中有哪些问题不太明白,准备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2.检查自读情况,交流自学成果。

(1)小黑板出示生词:精神焕发、盗窃、大螯、花卉。指名读、齐读。出示带生词的句子,逐句指名读;抓焕字理解精神焕发,联系句子说说在文中的意思;说出自己对盗窃的理解;看图理解大螯。

(2)指名说说不好读的地方,指导学生练习读正确、读顺畅。

(3)通过阅读,你了解了什么是生命时钟?指名结合课文内容交流,不做深入讨论。

(4)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生物时钟?教师相机点拨:第1段抓总结概述句,第2段抓过渡句,第3~5段抓总起句(中心句)。在学生交流中,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了解各种构段方式。

(5)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老师梳理归结,用以引导进一步学习。

三、结合资料,阅读第1段

1.同学们觉得节律不太好理解。请大家读读第1段,联系课文,揣测一下这个词的意思。指名交流后,请学生查查词典,说说词典上的意思。再请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说说什么是生物节律。小结:生物节律是生物在进化的漫长历程中,在体内形成的一种近似钟的机构,它能够随着时间的变化,调节本身生理活动,使其在一定的时期开始、进行和结束。我们也俗称生物钟。

2.生物节律有两个关键词:时间、活动。再读第1段,列出课文所述动物、植物的活动时间表,想想作者是怎样说明什么是生物时钟的?

动植物名活动时间活动周期

交流,小结:课文采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了什么是生命时钟,同时指出了像这些动植物一样,活动周期接近一昼夜(24小时)的就是昼夜节律。

3.请6名同学分读一二句,齐读第三句,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先分别举例,然后总结规律。)

4.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分号、省略号,领悟课文句子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练习背诵第1段。

四、小结本课,布置练习

1.课文介绍了关于生物节律的有关知识。在学习第1段时,我们知道课文采用举例的方法来说明问题,通俗易懂。我们在下节课的学习中,进一步了解这种说明方法。

2.当堂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背诵第1段(同桌互背、老师抽查)。

第二课时

一、抄写句子,引入学习

1.抄写句子。

(1)招潮蟹不仅随着潮水的起落觅食,而且随着潮起潮落改变身体的颜色。

(2)许多实验都表明,生物的昼夜节律并不是直接由昼夜变化引起的,而是生物体内存在一种生命时钟。

(3)生物除昼夜节律外,还有年周期节律。

(4)生物节律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2.小黑板出示这些句子,订正。

3.朗读抄写的句子,回忆课文,说说分别涉及课文哪些段落?

二、紧扣句子,领悟表达

1.自读课文,想想抄写的4个句子在各自段落中起了什么作用。

2.出示句子:招潮蟹不仅随着潮水的起落觅食,而且随着潮起潮落改变身体的颜色。

(1)这句话讲了哪两层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请你读出这种关系。指名朗读,请学生在关联词下加着重号,齐读句子。

(2)课文是怎样具体写这两层意思的?指名朗读,说说自己的理解。关于第二层意思,学生理解困难,可以结合课前搜集的关于潮汐的资料,帮助理解。小结:招潮蟹觅食、身体变色的周期因与潮汐时间一致,所以叫潮汐节律。

3.像这句话这样表示递进关系的句子还有吗?请你找一找。学生找出后,出示句子:生物除昼夜节律外,还有年周期节律。

(1)读句子,说说表示这种关系的关联词。注意提醒学生:课后题标的是除还有,其实,常见的格式是除了还有除外,还有。

(2)课文哪些段讲了昼夜节律?这段要讲什么节律?读课文,说说什么是年周期节律。

(3)仿照第一段的样子,改写本段。

(冬天降临,小燕子飞到温暖的南方避寒;春回大地,燕子又飞回到北方筑巢、觅食、生儿育女。兰花在春天争艳,荷花在夏天盛开,菊花在秋天怒放,梅花在凛冽寒风中散发出幽香这些生物的活动是按着年的节律周期进行的。)

(4)指名交流、师生评点。

(5)结合搜集的资料,你还知道哪些周期的节律?请用上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说一说。

4.节律的周期多种多样,那生物节律是不是也变化多端呢?当学生用第三段第一句回答后,请学生举例说明。出示句子许多实验都表明,生物的昼夜节律并不是直接由昼夜变化引起的,而是生物体内存在一种生命时钟。齐读,说说这句话肯定什么,否定什么,用什么关联词表示的。你能造一个表示选择关系的句子吗?

5.我们为什么要了解、研究生物节律呢?出示句子:生物节律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读句子,读最后一段。

三、回顾全文,揣摩顺序

1.学完这篇课文,你了解了哪些关于生命时钟的知识?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各段之间的前后联系。在表明段间联系的地方作简单批注。指名交流。

四、完成练习,适度拓展

1.课文举例介绍了有趣的生物节律,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去搜集

8、《有趣的生命时钟》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生字,理解“精神焕发”“盗窃”“大螯”“花卉”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段。

3.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生物节律现象、特性以及生物节律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多彩的生物界的好奇心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愿望。

4.了解课文举例说明的方法,领悟课文中先总后分的表达方法。

5.会用关联词“不仅……而且……”“除……还有……”“不是……而是……”造句。

教学重点

举例说明生物节律现象、特性的内容。

教学难点

揣摩课文表达顺序,了解课文举例说明等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了解有关生物节律的资料。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物节律现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1.看图设疑。出示投影或挂图,指导学生观察提问:在一幅海边招潮蟹图上添画一个钟面,你不觉得奇怪吗?对此你有什么猜想?

2.揭示课题。招潮蟹和时钟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了解。(板书课题:17.有趣的生命时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同学三读课文,在书上勾画批注相关内容。

一读(放声读),读准音、读顺句,不好读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多读几遍。

二读(小声读),思考:什么是生命时钟现象?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生命时钟现象?

三读(默读),边读边想,看看阅读中有哪些问题不太明白,准备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2.检查自读情况,交流自学成果。

(1)小黑板出示生词:精神焕发、盗窃、大螯、花卉。指名读、齐读。出示带生词的句子,逐句指名读;抓“焕”字理解“精神焕发”,联系句子说说在文中的意思;说出自己对“盗窃”的理解;看图理解“大螯”。

(2)指名说说不好读的地方,指导学生练习读正确、读顺畅。

(3)通过阅读,你了解了什么是生命时钟?指名结合课文内容交流,不做深入讨论。

(4)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生物时钟?教师相机点拨:第1段抓总结概述句,第2段抓过渡句,第3~5段抓总起句(中心句)。在学生交流中,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了解各种构段方式。

(5)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老师梳理归结,用以引导进一步学习。

三、结合资料,阅读第1段

1.同学们觉得“节律”不太好理解。请大家读读第1段,联系课文,揣测一下这个词的意思。指名交流后,请学生查查词典,说说词典上的意思。再请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说说什么是生物节律。小结:生物节律是生物在进化的漫长历程中,在体内形成的一种近似钟的机构,它能够随着时间的变化,调节本身生理活动,使其在一定的时期开始、进行和结束。我们也俗称“生物钟”。

2.生物节律有两个关键词:时间、活动。再读第1段,列出课文所述动物、植物的活动时间表,想想作者是怎样说明什么是生物时钟的?

动植物名活动时间活动周期

交流,小结:课文采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了什么是生命时钟,同时指出了像这些动植物一样,活动周期接近一昼夜(24小时)的就是昼夜节律。

3.请6名同学分读一二句,齐读第三句,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先分别举例,然后总结规律。)

4.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分号、省略号,领悟课文句子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练习背诵第1段。

四、小结本课,布置练习

1.课文介绍了关于生物节律的有关知识。在学习第1段时,我们知道课文采用举例的方法来说明问题,通俗易懂。我们在下节课的学习中,进一步了解这种说明方法。

2.当堂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背诵第1段(同桌互背、老师抽查)。

第二课时

一、抄写句子,引入学习

1.抄写句子。

(1)招潮蟹不仅随着潮水的起落觅食,而且随着潮起潮落改变身体的颜色。

(2)许多实验都表明,生物的昼夜节律并不是直接由昼夜变化引起的,而是生物体内存在一种生命时钟。

(3)生物除昼夜节律外,还有年周期节律。

(4)生物节律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2.小黑板出示这些句子,订正。

3.朗读抄写的句子,回忆课文,说说分别涉及课文哪些段落?

二、紧扣句子,领悟表达

1.自读课文,想想抄写的4个句子在各自段落中起了什么作用。

2.出示句子:招潮蟹不仅随着潮水的起落觅食,而且随着潮起潮落改变身体的颜色。

(1)这句话讲了哪两层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请你读出这种关系。指名朗读,请学生在关联词下加着重号,齐读句子。

(2)课文是怎样具体写这两层意思的?指名朗读,说说自己的理解。关于第二层意思,学生理解困难,可以结合课前搜集的关于“潮汐”的资料,帮助理解。小结:招潮蟹觅食、身体变色的周期因与潮汐时间一致,所以叫潮汐节律。

3.像这句话这样表示递进关系的句子还有吗?请你找一找。学生找出后,出示句子:生物除昼夜节律外,还有年周期节律。

(1)读句子,说说表示这种关系的关联词。注意提醒学生:课后题标的是“除……还有……”,其实,常见的格式是“除了……还有……”“除……外,还有……”。

(2)课文哪些段讲了昼夜节律?这段要讲什么节律?读课文,说说什么是年周期节律。

(3)仿照第一段的样子,改写本段。

(冬天降临,小燕子飞到温暖的南方避寒;春回大地,燕子又飞回到北方筑巢、觅食、生儿育女。兰花在春天争艳,荷花在夏天盛开,菊花在秋天怒放,梅花在凛冽寒风中散发出幽香……这些生物的活动是按着年的节律周期进行的。)

(4)指名交流、师生评点。

(5)结合搜集的资料,你还知道哪些周期的节律?请用上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说一说。

4.节律的周期多种多样,那生物节律是不是也变化多端呢?当学生用第三段第一句回答后,请学生举例说明。出示句子“许多实验都表明,生物的昼夜节律并不是直接由昼夜变化引起的,而是生物体内存在一种生命时钟”。齐读,说说这句话肯定什么,否定什么,用什么关联词表示的。你能造一个表示选择关系的句子吗?

5.我们为什么要了解、研究生物节律呢?出示句子:生物节律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读句子,读最后一段。

三、回顾全文,揣摩顺序

1.学完这篇课文,你了解了哪些关于生命时钟的知识?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各段之间的前后联系。在表明段间联系的地方作简单批注。指名交流。

四、完成练习,适度拓展

1.课文举例介绍了有趣的生物节律,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去搜集更多相关的例子,大家交流。也可以去阅读本文作者的另一本著作《生物趣话》。

2.课内完成课后第2题。

3.课外预习第18课《送你一片绿荫》。

9、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册):《有趣的生命时钟》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生字,理解“精神焕发”“盗窃”“大螯”“花卉”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段。

3.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生物节律现象、特性以及生物节律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多彩的生物界的好奇心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愿望。

4.了解课文举例说明的方法,领悟课文中先总后分的表达方法。

5.会用关联词“不仅……而且……”“除……还有……”“不是……而是……”造句。

教学重点

举例说明生物节律现象、特性的内容。

教学难点

揣摩课文表达顺序,了解课文举例说明等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了解有关生物节律的资料。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物节律现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1.看图设疑。出示投影或挂图,指导学生观察提问:在一幅海边招潮蟹图上添画一个钟面,你不觉得奇怪吗?对此你有什么猜想?

2.揭示课题。招潮蟹和时钟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了解。(板书课题:17.有趣的生命时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同学三读课文,在书上勾画批注相关内容。

一读(放声读),读准音、读顺句,不好读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多读几遍。

二读(小声读),思考:什么是生命时钟现象?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生命时钟现象?

三读(默读),边读边想,看看阅读中有哪些问题不太明白,准备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2.检查自读情况,交流自学成果。

(1)小黑板出示生词:精神焕发、盗窃、大螯、花卉。指名读、齐读。出示带生词的句子,逐句指名读;抓“焕”字理解“精神焕发”,联系句子说说在文中的意思;说出自己对“盗窃”的理解;看图理解“大螯”。

(2)指名说说不好读的地方,指导学生练习读正确、读顺畅。

(3)通过阅读,你了解了什么是生命时钟?指名结合课文内容交流,不做深入讨论。

(4)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生物时钟?教师相机点拨:第1段抓总结概述句,第2段抓过渡句,第3~5段抓总起句(中心句)。在学生交流中,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了解各种构段方式。

(5)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老师梳理归结,用以引导进一步学习。

三、结合资料,阅读第1段

1.同学们觉得“节律”不太好理解。请大家读读第1段,联系课文,揣测一下这个词的意思。指名交流后,请学生查查词典,说说词典上的意思。再请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说说什么是生物节律。小结:生物节律是生物在进化的漫长历程中,在体内形成的一种近似钟的机构,它能够随着时间的变化,调节本身生理活动,使其在一定的时期开始、进行和结束。我们也俗称“生物钟”。

2.生物节律有两个关键词:时间、活动。再读第1段,列出课文所述动物、植物的活动时间表,想想作者是怎样说明什么是生物时钟的?

动植物名活动时间活动周期

交流,小结:课文采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了什么是生命时钟,同时指出了像这些动植物一样,活动周期接近一昼夜(24小时)的就是昼夜节律。

3.请6名同学分读一二句,齐读第三句,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先分别举例,然后总结规律。)

4.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分号、省略号,领悟课文句子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练习背诵第1段。

四、小结本课,布置练习

1.课文介绍了关于生物节律的有关知识。在学习第1段时,我们知道课文采用举例的方法来说明问题,通俗易懂。我们在下节课的学习中,进一步了解这种说明方法。

2.当堂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背诵第1段(同桌互背、老师抽查)。

第二课时

一、抄写句子,引入学习

1.抄写句子。

(1)招潮蟹不仅随着潮水的起落觅食,而且随着潮起潮落改变身体的颜色。

(2)许多实验都表明,生物的昼夜节律并不是直接由昼夜变化引起的,而是生物体内存在一种生命时钟。

(3)生物除昼夜节律外,还有年周期节律。

(4)生物节律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2.小黑板出示这些句子,订正。

3.朗读抄写的句子,回忆课文,说说分别涉及课文哪些段落?

二、紧扣句子,领悟表达

1.自读课文,想想抄写的4个句子在各自段落中起了什么作用。

2.出示句子:招潮蟹不仅随着潮水的起落觅食,而且随着潮起潮落改变身体的颜色。

(1)这句话讲了哪两层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请你读出这种关系。指名朗读,请学生在关联词下加着重号,齐读句子。

(2)课文是怎样具体写这两层意思的?指名朗读,说说自己的理解。关于第二层意思,学生理解困难,可以结合课前搜集的关于“潮汐”的资料,帮助理解。小结:招潮蟹觅食、身体变色的周期因与潮汐时间一致,所以叫潮汐节律。

3.像这句话这样表示递进关系的句子还有吗?请你找一找。学生找出后,出示句子:生物除昼夜节律外,还有年周期节律。

(1)读句子,说说表示这种关系的关联词。注意提醒学生:课后题标的是“除……还有……”,其实,常见的格式是“除了……还有……”“除……外,还有……”。

(2)课文哪些段讲了昼夜节律?这段要讲什么节律?读课文,说说什么是年周期节律。

(3)仿照第一段的样子,改写本段。

(冬天降临,小燕子飞到温暖的南方避寒;春回大地,燕子又飞回到北方筑巢、觅食、生儿育女。兰花在春天争艳,荷花在夏天盛开,菊花在秋天怒放,梅花在凛冽寒风中散发出幽香……这些生物的活动是按着年的节律周期进行的。)

(4)指名交流、师生评点。

(5)结合搜集的资料,你还知道哪些周期的节律?请用上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说一说。

4.节律的周期多种多样,那生物节律是不是也变化多端呢?当学生用第三段第一句回答后,请学生举例说明。出示句子“许多实验都表明,生物的昼夜节律并不是直接由昼夜变化引起的,而是生物体内存在一种生命时钟”。齐读,说说这句话肯定什么,否定什么,用什么关联词表示的。你能造一个表示选择关系的句子吗?

5.我们为什么要了解、研究生物节律呢?出示句子:生物节律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读句子,读最后一段。

三、回顾全文,揣摩顺序

1.学完这篇课文,你了解了哪些关于生命时钟的知识?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各段之间的前后联系。在表明段间联系的地方作简单批注。指名交流。

四、完成练习,适度拓展

1.课文举例介绍了有趣的生物节律,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去搜集更多相关的例子,大家交流。也可以去阅读本文作者的另一本著作《生物趣话》。

2.课内完成课后第2题。

3.课外预习第18课《送你一片绿荫》。

10、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优质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钱畅的生命的故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一等奖2021,希望大家喜欢。

  一、教学目标

  1.会认“袭”等8个生字,会写“峡”等12个生字。随文理解“谈何容易、凋零、几经辗转、空旷、奔波、同胞、突如其来”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及医护人员一心为他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品读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骨髓移植对于小钱的重要性,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在余震的影响下坚持抽取骨髓这一行为的难能可贵。难点:理解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趣导入

  2018年10月24日,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相信同学们对此也有所耳闻。今天呢,老师要带领大家认识另一座跨越茫茫海峡的桥,我们称之为“生命桥”。那么这座桥跨越了哪个海峡?又为什么称它为“生命桥”呢?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吧!(板书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以及理解不了的词语、句子。教师讲解。

  2.再读课文,思考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杭州市的小钱身患白血病,海峡彼岸的台湾同胞冒着余震的危险向小钱捐献了骨髓。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点名朗读课文1、2自然段,分析重点语句,体会小钱的不幸。

  (1)初秋的杭州阳光明媚,丹桂飘香,然而一个18岁的年轻人却身患白血病,无暇顾及周遭的美景。明确:以乐景衬哀情。眼前的景色如此美丽,但是小钱却在承受着病痛,突出了人物遭遇的不幸。

  (2)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明确: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年轻的生命比作“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寓意深刻,体现出小钱的生命之花尚未绽放就面临着凋零的危机,令人叹惋。

  2.默读课文3~6段,学生分组讨论哪些地方体现出了骨髓捐献过程的不易?从中感受李博士和台湾同胞怎样的品质?

  明确:(1)“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这两句话交代了抽取骨髓时环境之恶劣,条件之艰苦。

  (2)“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台湾青年冒着余震的危险,静静地躺着。经历过这场灾难,此时的青年或许已经受伤,也不知道家人的安危,但他依然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让我们不得不被这位无私奉献、充满爱心的青年而感动。

  (3)分析与李博士相关的句子。

  ①“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②“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

  ③“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从“步履匆匆”“沉着”“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连夜”等词和短语我们不难看出李博士在这一过程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也可以感受到他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高尚品质。

  3.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课文标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明确:表层含义,也许,小钱是不幸的,因为他身患白血病。但是,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无私奉献的台湾青年和医者仁心的李博士的帮助下,小钱得救了,生命之花得以重新绽放。

  深层含义,结合句子“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可以看出,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也象征着海峡两岸之间割不断的血脉亲情。

  (四)拓展延伸

  因为爱,人间才充满温暖。是爱,给了小钱第二次生命。是爱,让一朵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又一次绽放。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动,听一首歌《爱的奉献》。

  (五)小结作业小结:

  学习完这篇课文我们一方面可以体会到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高尚品质,另一方面也可以感受到海峡两岸之间浓浓的血脉亲情。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要加强两岸人民之间的沟通、交流,为祖国统一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作业: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如果将来小钱和台湾青年得以相见,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对话和故事呢?据此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台湾青年和李博士高尚的人格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之间浓浓的血脉亲情。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要指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精神美,引导学生明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一等奖2021,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语文知识,请多关注本网站。

教学设计推荐更多+
相关信息
相关栏目
说课稿一等奖 幼儿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 教案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