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费宝网语文教案

搜索51费宝网

生命诚可贵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生命诚可贵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时间:2023-06-23 19:55:03

类别:语文教案

生命诚可贵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1、生命诚可贵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项目创意:按照《高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项目名称:生命诚可贵

时间范围:2004年9月到10月

参加人员:一个教学班的学生,语文教师一人

主要活动:查找资料,设计活动,完成书稿,总结交流

〔过程描述〕

一、综合性学习的设想:高一年级第一册三篇课文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史铁生《我与地坛》、川端康成《花未眠》,这三位作家的三篇作品的主题都显示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并且都体现了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也显示了要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主题。但这几篇文章存在着一种令人深思、惋惜、感叹的现象:他们一方面在作品中歌颂赞扬生命、显示生命的价值;可一方面在生活中又逃避生活世俗所带来的烦恼,他们不堪生活的重压,其中有两位作家海子和川端康成在文学创作中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可他们又自残生命。这是一种非常矛盾的现象,而新教材又将这样的作品集中放在高一第一册的教材中。面对教材这样集中的安排,其实也好像是在考验我们语文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也在检验我们是否能从教材的安排中体味到更重要的东西,而不是单个的教某一篇课文。作为运用新教材的语文教师,新教材给我们创造了很多发挥教学潜能的空间,因此我们不能回避这样看起来很敏感的问题。面对这些我们怎样给学生解释这样的现象呢?高中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不能回避矛盾,要引导学生通过综合性的学习,去认识这些作家作品的矛盾现象,并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进一步明确生命的意义,进一步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因此在教学中上完了这几篇作品后,将这三人的作品及生平事迹有来一个回顾和归纳,引导学生查找资料,与这三个作者对话,与学生接触过的中外名家进行生命的对话,如与失明的左丘明对话,与“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对话,与身受腐刑仍坚持写《史记》的司马迁对话,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对话,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对话,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的杜甫对话,与“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苏轼对话,与“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辛弃疾对话,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海伦对话,与“生命城可贵,爱情价更高”的裴多菲对话……使学生通过对话的方式对生命有一个更清醒更深入的认识,即在生命的长河中怎样战胜风浪,扬起生命的风帆,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二、具体要求:

1、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制定学习计划、时间安排、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等。体现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等。

2、形式多样,小品、模仿电视节目“实话实说”栏目、小说、评论均可。

3、时间安排:一个月,利用星期天及每天的课外活动。

4、每人结合第一单元写作的要求:观察与思考,写一篇记录本次综合性学习的记叙文。

三、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

1、对学生设计的主题进行指导,无论什么活动内容都应该紧紧与海子、川端康成、史铁生的作品或生平事迹结合起来,扣住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主题。

2、为学生提供一些查找资料的网站或书目,如:《中国当代文学》(华师大主编)、《中国古代名家名作》、《矛盾与暗示的天然之作——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名作欣赏》2003年第四期)、张海迪《轮椅间的心灵对话》、《生命的原动力——读(我与地坛)》(选自2003年9月《语文教学通讯》)、叶渭渠《川端康成其人与文》等。

3、解答一些疑难问题,如学生提出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佛学理论、人物性格的悲剧或命运的悲剧、宿命论等。

4、帮助学生组织活动,如小品表演的技巧,模仿电视“实话实说”节目的方式、编辑文章集子的方法等。怎样写小品剧本、电视脚本等。

5、对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关键是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感受,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现科学态度、规范及思想,体现合作及共享学习成果的愉悦,使学生受到的人文主义熏陶。

四、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1、组织模仿电视“实话实说”节目——“轮椅上的梦”,与史铁生、张海迪(八十年代青年人的楷模)对话,所有的同学做嘉宾观众。

2、小品表演:海子、川端康成、史铁生三人相遇,共同探讨生命价值的问题。

3、编辑集子:走近左丘明,走近屈原、走近司马迁、走近李白、走近杜甫、走近陶渊明、走近苏轼、走近海伦、走近裴多斐等

4、写出了这样一些散文,如《海子,你本应该很好的生活》、《川端康成先生,诺贝尔奖难道没使你快乐吗?》、《史铁生的妈妈如果活着》、《我喜欢这样的语文课》、《我学习,我思考,我快乐》等等。

〔案例分析〕

这次的综合性学习的选题很好,是对新课程理念的最好诠释。对于语文综合性的学习,我不止一次做过,在教鲁迅的《灯下漫笔》时已小试牛刀,教《门槛》时也做了这方面的努力。

这次的选题主要基于以下几点:首先,从对教材的理解中明确作品所阐释的生命内涵。其次,从背景材料中明确三位作家不同的生命历程。第三,从与名家作品的对话中认识怎样走出生命的困境,认识生命的意义。

高中教材选编的古今中外的名家作品都显示了作家对生命的热爱,并且在生命的困境中,扼住命运的咽喉,重新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有这样一段经典的名言:“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除了司马迁列举的这些古代名人在生命的关键时刻,为了“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更重要的他们有一种对生命的责任感,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虽然不向奥斯特罗夫斯基那样高尚“把整个生命献给壮丽的共产主义”,不去做伟人,只做教育家叶圣陶说得那样“不做人上人,只做人中人”。起码来到世上一趟,不求完美,不行尸走肉,活得有意义就罢了。使学生认识生命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知道要遇到多少坎坷和风浪,如果你战胜了它,就能够使生命之树常青,就能使生命更有意义。

综合性学习小结:1、学习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有少数学生语文基础较差,怎样根据学生不同的语文水平、分层次的进行语文综合性的学习,对这一点思考的还不够到位。即语文综合性学习着眼每个学生能力的提高,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具有认同感、成功感。2、学习时间还显得较短,由于查找资料时电脑数量、图书资料的不足,给学习的延伸带来了困难。3、对生命意义的认识,作为高一的学生来说,显得深奥,这一课题还可在进入高三以后结合教材继续进行。

附:小品表演 生命的对话

节目的要求:通过节目中人物的道白及对话,进一步理解三位作者在作品中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更进一步体现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主题。

参与人:模仿海子、川端康成、史铁生的三位演员

幕启:

川端康成手拿海棠花上场:(放日本音乐《樱花颂》)道白:(《花未眠》的第一段至第三段)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问题。昨日一来到热海的旅馆,旅馆的人拿来了与壁龛里的花不同的海棠花。……凌晨四点腥来,发现海棠花未眠。……花在夜间是不眠的。……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自然的美的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

海子拿一本诗集上场:(放大海的音乐)朗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略)

史铁生坐轮椅上场:(放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名运呀,命运,你让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让我残废了双腿,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我什么都找不到了。我每天到这废弃的古园里来,看这剥蚀……琉璃,淡褪……朱红,坍圮……高墙又散落……雕栏……。(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史铁生的妈妈上:(自言自语的)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然后回头张望,端着眼镜向远出望去,后缓缓离去)

海子:川康先生,我读过你的作品,《雪国》《千只鹤》《古都》《伊豆的舞女》,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因为你的小说艺术以一种充满技巧的敏锐,表现了日本民族性的日本灵魂。

史铁生:川康先生我读了你的《花未眠》,我也发觉了地坛的,美。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瓢虫……露水……片刻不息,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课文第五自然段)

川端康成:(神情忧郁的)我是一个孤儿,十岁之前就失去了父母和祖母,十五岁那年祖父也离我而去。我内心异常地矛盾,对于获奖后所带来的荣誉和涌来的慕名者,心里十分厌恶,我家里并不是旅馆,我也不是为客人活着的。(下场,缓缓离去)

史铁生:(望着背影)可你的很多作品都显示了对美的追求与热爱,也显示了对生命的热爱,你为什么要放弃生命?

海子:我没有幸福地找到生活的一席之地。我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自言自语的离开)

史铁生:可你给我们构建的生活图景多么美好啊,多么诱人啊!你不能放弃生命!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课文第六自然段)

(史铁生的妈妈上场,然后又缓消失)

史铁生:妈妈,妈妈,你到哪去了?你为什么突然离开我?你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几年?为什么在你的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你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你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

妈妈,是你的坚韧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支撑了我的生命,使我能真诚地面对生活,无比地热爱生命。

附:模仿“实话实说”节目

轮椅上的梦

一、节目准备:收集有关八十年代青年人的楷模张海迪的事迹,还有她的文学成就,她的作品《轮椅间的心灵对话——致作家史铁生》,有关史铁生的其他作品,如《我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等。

二、模拟:张海迪、史铁生,其他同学做观众及嘉宾。

三、主持人:概述张海迪的事迹及史铁生的生平、文学成就。请他们上场。

主持人请一位同学朗读海迪的《轮椅上的对话》。

四、海迪自述:怎样自强不息的心理路程。

史铁生自述:与海迪的交往,以及从地坛中理解生命的意义,创作地坛的初衷,母亲对自己生命精神的支撑。

五、观众(同学)提出一些问题,然后海迪及史铁生回答。

如:在生命面对困境时的想法,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对海子、川端康成自残生命的看法,对学习生活中的困境怎样对待等等。

六、最后同学们写一段话赠给海迪和铁生,来赞扬他们身残志坚的精神。

七、海迪和铁生也用一段话表达对生命的认识以及对同学们的鼓励。

八、主持人做总结(略)

2、生命诚可贵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案教学设计

项目创意:按照《高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项目名称:生命诚可贵

时间范围:2004年9月到10月

参加人员:一个教学班的学生,语文教师一人

主要活动:查找资料,设计活动,完成书稿,总结交流

〔过程描述〕

一、综合性学习的设想:高一年级第一册三篇课文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史铁生《我与地坛》、川端康成《花未眠》,这三位作家的三篇作品的主题都显示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并且都体现了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也显示了要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主题。但这几篇文章存在着一种令人深思、惋惜、感叹的现象:他们一方面在作品中歌颂赞扬生命、显示生命的价值;可一方面在生活中又逃避生活世俗所带来的烦恼,他们不堪生活的重压,其中有两位作家海子和川端康成在文学创作中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可他们又自残生命。这是一种非常矛盾的现象,而新教材又将这样的作品集中放在高一第一册的教材中。面对教材这样集中的安排,其实也好像是在考验我们语文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也在检验我们是否能从教材的安排中体味到更重要的东西,而不是单个的教某一篇课文。作为运用新教材的语文教师,新教材给我们创造了很多发挥教学潜能的空间,因此我们不能回避这样看起来很敏感的问题。面对这些我们怎样给学生解释这样的现象呢?高中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不能回避矛盾,要引导学生通过综合性的学习,去认识这些作家作品的矛盾现象,并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进一步明确生命的意义,进一步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因此在教学中上完了这几篇作品后,将这三人的作品及生平事迹有来一个回顾和归纳,引导学生查找资料,与这三个作者对话,与学生接触过的中外名家进行生命的对话,如与失明的左丘明对话,与“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对话,与身受腐刑仍坚持写《史记》的司马迁对话,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对话,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对话,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的杜甫对话,与“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苏轼对话,与“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辛弃疾对话,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海伦对话,与“生命城可贵,爱情价更高”的裴多菲对话……使学生通过对话的方式对生命有一个更清醒更深入的认识,即在生命的长河中怎样战胜风浪,扬起生命的风帆,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二、具体要求:

1、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制定学习计划、时间安排、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等。体现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等。

2、形式多样,小品、模仿电视节目“实话实说”栏目、小说、评论均可。

3、时间安排:一个月,利用星期天及每天的课外活动。

4、每人结合第一单元写作的要求:观察与思考,写一篇记录本次综合性学习的记叙文。

三、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

1、对学生设计的主题进行指导,无论什么活动内容都应该紧紧与海子、川端康成、史铁生的作品或生平事迹结合起来,扣住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主题。

2、为学生提供一些查找资料的网站或书目,如:《中国当代文学》(华师大主编)、《中国古代名家名作》、《矛盾与暗示的天然之作——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名作欣赏》2003年第四期)、张海迪《轮椅间的心灵对话》、《生命的原动力——读(我与地坛)》(选自2003年9月《语文教学通讯》)、叶渭渠《川端康成其人与文》等。

3、解答一些疑难问题,如学生提出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佛学理论、人物性格的悲剧或命运的悲剧、宿命论等。

4、帮助学生组织活动,如小品表演的技巧,模仿电视“实话实说”节目的方式、编辑文章集子的方法等。怎样写小品剧本、电视脚本等。

5、对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关键是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感受,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现科学态度、规范及思想,体现合作及共享学习成果的愉悦,使学生受到的人文主义熏陶。

四、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1、组织模仿电视“实话实说”节目——“轮椅上的梦”,与史铁生、张海迪(八十年代青年人的楷模)对话,所有的同学做嘉宾观众。

2、小品表演:海子、川端康成、史铁生三人相遇,共同探讨生命价值的问题。

3、编辑集子:走近左丘明,走近屈原、走近司马迁、走近李白、走近杜甫、走近陶渊明、走近苏轼、走近海伦、走近裴多斐等

4、写出了这样一些散文,如《海子,你本应该很好的生活》、《川端康成先生,诺贝尔奖难道没使你快乐吗?》、《史铁生的妈妈如果活着》、《我喜欢这样的语文课》、《我学习,我思考,我快乐》等等。

〔案例分析〕

这次的综合性学习的选题很好,是对新课程理念的最好诠释。对于语文综合性的学习,我不止一次做过,在教鲁迅的《灯下漫笔》时已小试牛刀,教《门槛》时也做了这方面的努力。

这次的选题主要基于以下几点:首先,从对教材的理解中明确作品所阐释的生命内涵。其次,从背景材料中明确三位作家不同的生命历程。第三,从与名家作品的对话中认识怎样走出生命的困境,认识生命的意义。

高中教材选编的古今中外的名家作品都显示了作家对生命的热爱,并且在生命的困境中,扼住命运的咽喉,重新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有这样一段经典的名言:“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除了司马迁列举的这些古代名人在生命的关键时刻,为了“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更重要的他们有一种对生命的责任感,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虽然不向奥斯特罗夫斯基那样高尚“把整个生命献给壮丽的共产主义”,不去做伟人,只做教育家叶圣陶说得那样“不做人上人,只做人中人”。起码来到世上一趟,不求完美,不行尸走肉,活得有意义就罢了。使学生认识生命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知道要遇到多少坎坷和风浪,如果你战胜了它,就能够使生命之树常青,就能使生命更有意义。

综合性学习小结:1、学习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有少数学生语文基础较差,怎样根据学生不同的语文水平、分层次的进行语文综合性的学习,对这一点思考的还不够到位。即语文综合性学习着眼每个学生能力的提高,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具有认同感、成功感。2、学习时间还显得较短,由于查找资料时电脑数量、图书资料的不足,给学习的延伸带来了困难。3、对生命意义的认识,作为高一的学生来说,显得深奥,这一课题还可在进入高三以后结合教材继续进行。

附:小品表演 生命的对话

节目的要求:通过节目中人物的道白及对话,进一步理解三位作者在作品中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更进一步体现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主题。

参与人:模仿海子、川端康成、史铁生的三位演员

幕启:

川端康成手拿海棠花上场:(放日本音乐《樱花颂》)道白:(《花未眠》的第一段至第三段)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问题。昨日一来到热海的旅馆,旅馆的人拿来了与壁龛里的花不同的海棠花。……凌晨四点腥来,发现海棠花未眠。……花在夜间是不眠的。……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自然的美的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

海子拿一本诗集上场:(放大海的音乐)朗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略)

史铁生坐轮椅上场:(放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名运呀,命运,你让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让我残废了双腿,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我什么都找不到了。我每天到这废弃的古园里来,看这剥蚀……琉璃,淡褪……朱红,坍圮……高墙又散落……雕栏……。(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史铁生的妈妈上:(自言自语的)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然后回头张望,端着眼镜向远出望去,后缓缓离去)

海子:川康先生,我读过你的作品,《雪国》《千只鹤》《古都》《伊豆的舞女》,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因为你的小说艺术以一种充满技巧的敏锐,表现了日本民族性的日本灵魂。

史铁生:川康先生我读了你的《花未眠》,我也发觉了地坛的,美。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瓢虫……露水……片刻不息,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课文第五自然段)

川端康成:(神情忧郁的)我是一个孤儿,十岁之前就失去了父母和祖母,十五岁那年祖父也离我而去。我内心异常地矛盾,对于获奖后所带来的荣誉和涌来的慕名者,心里十分厌恶,我家里并不是旅馆,我也不是为客人活着的。(下场,缓缓离去)

史铁生:(望着背影)可你的很多作品都显示了对美的追求与热爱,也显示了对生命的热爱,你为什么要放弃生命?

海子:我没有幸福地找到生活的一席之地。我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自言自语的离开)

史铁生:可你给我们构建的生活图景多么美好啊,多么诱人啊!你不能放弃生命!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课文第六自然段)

(史铁生的妈妈上场,然后又缓消失)

史铁生:妈妈,妈妈,你到哪去了?你为什么突然离开我?你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几年?为什么在你的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你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你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

妈妈,是你的坚韧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支撑了我的生命,使我能真诚地面对生活,无比地热爱生命。

附:模仿“实话实说”节目

轮椅上的梦

一、节目准备:收集有关八十年代青年人的楷模张海迪的事迹,还有她的文学成就,她的作品《轮椅间的心灵对话——致作家史铁生》,有关史铁生的其他作品,如《我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等。

二、模拟:张海迪、史铁生,其他同学做观众及嘉宾。

三、主持人:概述张海迪的事迹及史铁生的生平、文学成就。请他们上场。

主持人请一位同学朗读海迪的《轮椅上的对话》。

四、海迪自述:怎样自强不息的心理路程。

史铁生自述:与海迪的交往,以及从地坛中理解生命的意义,创作地坛的初衷,母亲对自己生命精神的支撑。

五、观众(同学)提出一些问题,然后海迪及史铁生回答。

如:在生命面对困境时的想法,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对海子、川端康成自残生命的看法,对学习生活中的困境怎样对待等等。

六、最后同学们写一段话赠给海迪和铁生,来赞扬他们身残志坚的精神。

七、海迪和铁生也用一段话表达对生命的认识以及对同学们的鼓励。

八、主持人做总结(略)

3、《恐龙》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方案

《恐龙》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方案

一、主题的产生

苏教版第六册有一篇为《恐龙》的课文。学生对恐龙十分感兴趣,而且心中肯定有很多问题无法从课文中找到答案,于是我决定让学生学完这篇课文后从课内走向课外,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从而产生了以上课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阅读资料,搜集、整合资料等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体验与感受。

二、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从学生的兴趣、需要等内部动机出发,通过广泛阅读、调查、实践、信息技术的应用等过程,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来了解恐龙,认识恐龙。通过交流、协作等活动,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深化、扩展,创造与他人的协作化和共有化,实现学习者的生产性学习。具体目标如下:

1.鼓励学生提出有关研究恐龙的主题(问题)。

2.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搜索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能主动参与小组讨论,与同伴一起研究关于恐龙的问题,培养团体协作精神。

4.培养学生不局限于书本,努力向课外延伸的意识。

三、 教学过程设计

1.确定研究内容

(1)播放恐龙录相(恐龙盛世、恐龙捕食、恐龙灭绝等)

(2)老师知道同学们对于恐龙十分感兴趣,你们能不能结合你所看到的影片以及以前的知识,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恐龙呢?

(3)其实,恐龙的世界十分神秘,让我们一起去阅读、搜索,查找资料,一起走进恐龙世界,了解更多的有关恐龙的知识,那样同学们的收获将会更大。

(4)你最想了解恐龙哪方面的知识呢?

[录像激趣导入。采用欣赏有关恐龙的录像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主体精神,活跃了课堂气氛。畅所欲言带给他们的成就感更让他们能全身心的投入,使整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

2.提出研究主题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概括主题:

①恐龙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

②恐龙还有哪些种类,它们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③恐龙有哪些生活习性?

④恐龙之最?

⑤恐龙化石最早是在哪里发现的?

⑥恐龙到底是怎样灭绝的?

[由学生自己提出研究主题,教师只对其作简单的归纳、总结,放手但并不放任自流。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实际,兴趣要求都是各不相同、丰富多彩的,因而,教学内容的人本化处理,最大限度地考虑每一位儿童的个性特点,富有个性化的色彩。]

3.方法指导

使学生明确搜集资料的主要途径有:翻阅图书、上网搜索、观看录相、影片以及向他人求教。

[①相关的恐龙网站:

②利用百度搜索查资料:

4.学生探索实践

(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由分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搜集资料,并做好摘记和整理工作。

(2)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知识进行选择、加工、整理、归类。如有关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很多中不同的说法,教师可建议学生采用表格的形式汇总,使人一目了然。

(3)准备交流汇报的材料,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请教各科教师。

(4)指导学生模仿《恐龙》写一篇说明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围绕感兴趣的问题自己搜集资料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小组合作的目的在于使学习活动成为共同合作的活动,学生在感知事物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的善于分析,有的善于综合,有的擅长对信息进行整体加工,有的则注意对信息的细节性加工,让一个小组共同来讨论研究,可以让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5.交流汇报

各小组以美术作品,网上论坛发贴,制作幻灯片展示,制作电子小报打印传阅等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欣赏学生写的说明文。

[小组成果展示,其展示形式是由各个小组讨论后自己选择,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与个性化发展,小组共同努力的成果得到展示和认可,会激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6.总结,课后延伸

研究“恐龙还能不能复活,如果复活了世界将变成怎样?”这个主题。

4、实验教材一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我们爱秋天教案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在知识上,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获得秋天的植物、动物、气象、节日等知识。

2、在能力上,通过活动促使学生多看书,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扩大知识面,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个体的创造能力和群体的合作能力。

3、在情感态度上,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的变化特征是有规律。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准备:

1、收集描写秋天的词语、诗句。

2、观察秋天景色,以不同的方式记下来:叶贴画、画画、编歌、编诗等。

3、排练《丰收乐》《歌声与微笑》的舞蹈。

4、实物:稻谷、玉米、花生、红薯、苹果、犁、葡萄、菊花、桂花等

5、布置黑板:贴上一些

枫叶、梧桐树叶。

6、录音机、磁带,选好乐曲。

三、展示课时:1课时

四、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在乐曲声中)红色的蝴蝶,黄色的小鸟,在空中飞翔,在风中舞蹈。那不是蝴蝶,那不是小鸟,是什么?(举起手中的枫叶、梧桐树叶)

生:是枫叶在舞,是黄叶在飘。

师:像秋姑娘发来的电报,告诉我们秋天已经来到。看!秋姑娘悄悄地披着彩虹,一路撒下花香,一路飘着果香,带着迷人的景色,带着丰收的喜悦已经来到了我们的教室。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尝试“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课,题目是《我们爱秋天》

生:读题

师:同学们,通过秋游,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学习课文《秋天》你们自己去收集秋天的知识,以及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帮助下,有的同学早已经画出了秋天,贴出了秋天。还有的记下了谜语、小诗、成语等。我相信大家一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留住了秋天。我想请同学们从四个方面进行学习:(出示小黑板)

生:(齐读)1、找秋天

2、赛秋天

3、赞秋天

4、惜秋天

二、找秋天

师:下面我们以动物小组、植物小组、气象节日小组、美术小组开展竞赛。说说你是怎样寻找秋天的?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各小组先进行交流交流吧。

生:(交流)

师:巡视,指导。动物小组的同学先说吧。

生:秋天到,大雁南飞,喜鹊搭窝,蚂蚁准备粮食过冬,青蛙准备挖洞冬眠……

师:大家听后有什么想法吗?

生:我想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知识的?

生:我是看书、听大人说知道的。

师:我觉得她是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有探索精神的孩子。不懂就向家长、书本请教,是个会学习的孩子。

生:我们植物小组的同学来了,请听吧!

甲:苹果露出红红的笑脸,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A、葡萄晶莹像珍珠。

乙:稻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或吧。

B、香蕉弯弯像月亮。

丙:菊花,五颜六色,形态万千。

C、银杏树叶像扇子。

丁:桂花,十里飘香,飘香十里

D、梧桐树叶像手掌。

戊:十月芙蓉正上妆。

E、枫叶满山红似火,

戌:十月金桔满园香。

F、片片飞来像蝴蝶。

庚: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

辛:白菜笑盈盈,萝卜好营养。

师:植物小组的同学们诗样的语言,真是太美啦!

生:请听听我们知识吧。

A、八月、九月、十月是秋季,天凉好过秋,秋老虎长不了。

B、白天长,夜晚短,早晚凉,中午热。

C、夏天井水凉,秋天井水暖。

D、八月十五,中秋赏月,吃月饼。

E、九九重阳,重阳登高,老人节。

F、九月十日,教师节,十月一日,国庆节……

师:气象节日小组的同学们,你们的知识很实用。谢谢你们!

生:我们美术小组的同学们把秋天画了下来,贴了出来。(分别介绍叶贴画和水彩画)

并将画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师:你们不仅心儿灵,手儿巧,而且能说会道。真了不起!

四个小组的同学们都能积极的找秋天,收获很大,你们想不想比一比,看看谁懂得的知识最多。下面我们进行赛秋天吧。

三、赛秋天

师:秋姑娘给我们寄来了赛题。请同学们做做吧。

1、今年的秋天是从开始的呢?是哪一天结束的呢?

2、请形象地说一说你手上的实物。(形状、颜色、味道、作用)

3、秋天到了,小红家的苹果熟了,爸爸摘了四斤苹果,妈妈摘了七斤苹果,问共摘了多少斤苹果?

生:我想请刘丁云来做……

(听后评价)

师:你们能自己出题考考你得好朋友吗?

生:你知道柳树到了秋天叶子是什么颜色的呢?

生:我知道柳树到了秋天叶子

是绿色的。

生:不对。柳树到了秋天叶子渐渐变黄了,落了。这是我观察到的。

生:秋天有哪些节日?

生:六月一日,儿童节。

生:秋季是八、九、十,三个月

,六月一日怎么能算秋季呢?

生:哦,谢谢你!

生:(气氛活跃地答题)

师:你们不光会说,会画,还会算,你们太能干了!请为自己鼓掌吧!

同学们,我感到秋天就在你们手中!就在你们口中!

就在你们心中!

让我们尽情地来赞美秋天吧!

四、赞秋天

: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秋天?想跳舞,想朗诵,想说心里话,还是想猜谜语呢?

:我们把《歌声与微笑》的舞蹈献给秋天。(在歌曲声中起舞)

生:唱《秋天在哪里》

生:朗诵诗《落叶》生:舞蹈《丰收乐》

五、惜秋天

师:哦!秋姑娘还给大家寄来了两封信呢!请大家找找吧!

生:我找到了!

师:能读给大家听一听吗?

生:同学们,你们可别忘了给小树穿上“冬

衣”啊!

师:能讲给大家听一听怎么做吗?

生:同学们,你们用草、布、绳子将树裹起来,给小树保暖,小树就好过冬啦!

师:同学们,你们快行动吧!第二封信是这样写的:同学们,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有些地方的秋天已不再美丽了,天空已不再碧蓝了,河水已不再清澈了,动物也不再快乐了……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生:讨论,交流

师:面对可爱的的秋天,美好的景色。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我们应该保护环境。

师:同学们,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不乱扔纸屑、果皮。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让果实累累的秋天永远属于我们。

六、总结

师: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我们爱秋天》大家参与的热情很高,表现也非常出色,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让我们再次为自己鼓掌吧!

生:掌声

师: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春夏秋冬,那里有无穷无尽的知识,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哩!努力吧!

课后反思:

从秋游到搜集整理,从家长的帮助到老师的指导,从大自然到教室,从准备到展示,这个过程用了近一个月。课前大量地寻找、抄录、思考、贴、画,学生把握了学习的自主权。课内学生的思维表现得空前的活跃。秋天以它鲜明的形象色彩画面,走进了学生的心田。

这是一次熔自主、合作、探究于一炉的学习过程。我深深地领悟到:只有那种能给学生足够空间的教学,只有那些倡导新的学习方式的教学,只有家长和学校紧密配合,只有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大家庭,收集知识的教学,才能使学生会学、乐学。才能更有效地使各学科的知识得到整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才能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发展。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知识更丰富庚鲜活。

这次活动,留给学生的时间

不够充足,学生没能充分地表现自己,互相学习的机会太少。

5、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冬去春来,和风送暖,鸟语花香,一切都欣欣然地张开了眼,大地充满了生机。春天是一首优美的诗,春天是一幅美丽的画,春天是一曲抒情的乐章!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用诗词画意,描写春天的景物,抒发春天的情怀。我们的校园也到处洋溢着春的气息,但由于全球气候暖化等诸多要素的影响,对于季节的感受,孩子们并不是特别清晰,而且很多孩子身处城镇,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也大大减少。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春天、欣赏春天、赞美春天,值得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孩子们在封闭的教室里局促了一个冬天,春天的脚步悄悄而至,渐渐地,青的草,绿的叶,鲜艳的花朵、可爱的燕子……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春天。千百年来人们总是用最美好的语言颂扬春天,用最优美的音乐歌唱春天。孩子们在这春意融融的季节里,学着有关春天的课文,背着有关春天的古诗,唱着春天的歌曲,然而对于春天,他们又有多少了解呢?他们认真观察、研究过春天吗?通过设计本次《春》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去呼吸春风,沐浴春雨,欣赏春天带来的勃勃生机,从多角度挖掘春天的信息(如描写春天的诗歌、故事、谚语、对联、歌曲、音乐、图画、影片等),感受春天的美,让学生学会用心感受,学会留心生活。

3、课题介绍

本次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与季节相适应,正适合喜欢户外活动的小学生,春天的山水原野、花草树木、日月风雨、鸟兽鱼虫都使他们充满了好奇。我抓住这个契机,设计了“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以“春天”为线索,通过一系列对春天的研究活动,让学生去发现大自然在春天发生的美妙变化,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资料 (如诗歌、谚语、歌曲、图画等),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感悟。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应用、表达、欣赏的综合语文能力,感悟我们伟大祖国的灿烂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并通过观察、网上搜集、访问调查、成果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和积累应用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的阐述)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他们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他们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变为具体的分析。他们喜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分析,求知欲强,思维活跃。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能力。

参加本次研究性学习的学生虽然对春天的变化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这些认识只是基于表面的,而且他们平时缺少对知识积累与运用。

本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大部分同学都能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交流、搜索资料等。

四、研究的问题、内容和方法(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采用什么研究方法来达成这一目标)

“春”的活动目的旨在让孩子在课程研究的活动过程中走进春天,发现大自然在春天发生的美妙变化,感受春天的美。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互助,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资料,可以是描写春天的诗歌、散文、故事、谚语、对联,也可以是关于春天的歌曲、音乐、图画、影片等,增大学生课外知识量,开发返朴归真大语文教学观,从多渠道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上传资料、网站建设、展览交流、成果报告会等一系列活动来达到目标。

学生可能选择的子课题有:

1.寻找大自然中的春天

2.寻找春天的诗情画意

3.寻找春天的美妙音符

4.寻找春天的感人故事……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搜集有关春天的资料,制定小组研究方案,并按照自己的活动方案进行调查研究,克服困难,最终取得属于自己的研究成果:知识的获得,美的享受要靠自己的实践得来。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乐趣,积累和丰富课外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人文文化素养。通过“互通信息”,变“收集”为“博取”,在合作中形成共意,在小组交流中达到资源共享,通过网页浏览,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和技能。这样,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体味了春的自然之美,更体验到了人性之美,收获颇丰!

本次研究的最终成果会以调查报告、观察日记、朗诵、歌唱、图片展、故事会等形式,在成果报告会上展现给大家,并集合各小组的研究成果,通过课题网站的建设,上传资料、展览交流,与其他班级的同学乃至家长,共享资源、分享成果的喜悦。

六、资源准备

教师提供的资源:相关的主题活动网站、辅助研究的量表和样张。

学生自备的资源:笔、纸、相机、摄像机等。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起止时间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1.认真听取课题介绍。

2.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以及想法。

3.在班级中进行讨论答疑。

激发兴趣,选定课题。

范例引路,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列举我们身边的同学参加实践活动的事例。

1

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

针对研究的课题,全班讨论提出子课题(头脑风暴)。

揭示研究内容,选定课题:

冬去春来,和风送暖,鸟语花香,千百年来人们总是用最美好的语言颂扬春天,用最优美的音乐歌唱春天。在这春意融融的季节里,我们学着春天的课文,背着春天的古诗,唱着春天的歌曲,然而对于春天,你们又有多少了解呢?你们认真观察、研究过春天吗?本次活动我们就“春天”为主题,让我们一起去发现春天,感受春天吧!

2

成立课题组

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者参与同伴的课题。

2.确定组名、组长及根据组员的特长进行分工。

进行分组指导:成立小组的原则、技巧等介绍,以及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等。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1.根据附表1形成小组的实施方案。

2.小组内部讨论、交换意见,写开题报告,并向老师和全班同学汇报研究方案。

1.提供:“春”研究计划书。

2.组织开题报告和评审工作。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组织春游活动,让学生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去触摸,用心去感受,尽情体验春天。

2.收集资料: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资料,可以是描写春天的诗歌、散文、故事、谚语、对联,也可以是描写春天的歌曲、音乐、图画、影片等。也可以通过观察、访问、调查等形式收集各方面资料,进行思考分析。

3.思考本组成果展示的方法,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4.活动中拍好照片,有条件可以录像。

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的调查研究活动,我们收集整理了不少关于春天的资料。今天,“春”活动终于迎来了回报展示课,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劳动成果吧!

评价表:评价量表(实行自评、小组评、师评三方评价)。

根据评价表与展示成果,颁发“优秀组织奖”、“积极参与奖”、“最佳效果奖”和“最大进步奖”。 帮助学生把各组研究成果和对春天的感受、体验,以文本、图片、音像等形式,发布在学校的页上,与大家分享交流。

总结:

在今天的活动中,大家表现非常出色,展示的成果丰富多彩,相信大家在这个春天的收获是丰硕的!虽然今年的春天快要过去了,但我们在这一春里收获的这朵“春之花”将永远盛开在我们的心田。希望你们能做学习上的探索者,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迎来属于你们自己的春天!

3~5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春》这一研究性学习是根据学生认知需要而提出的。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大自然的美妙变化,广泛地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资料,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感悟。在此过程中让他们懂得知识的获得、美的享受要靠自己的实践得来。本次实践活动无疑是成功的,学生在活动中,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观察分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动手动口的能力、艺术鉴赏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思想也得到了升华,这是喜人的收获。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时对景、正常运行,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自主体验的空间。只要我们在认识上尽可能地站得高一点,在操作中尽可能地将要求放低一点,在实践中尽可能地做实一点、做细一点,我们定能让孩子们走出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实践、探索、体验和创造。

学生们经历了这次研究性学习后,热情高涨,各小组非常团结,因此准备在下学期继续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

6、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综合性学习,旨在改变过去那种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单纯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内容,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来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教学目标的综合设计

1、“三维”目标的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不是孤立的三块内容,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产生于知识的发生与能力的形成过程当中的,既不能机械地分开,也不能去分步实现,比如先去达成知识和能力的目标,然后实现过程和方法的目标,最后再去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是不可能的,而是要有机结合、综合考虑。在《乌鸦喝水》一课最后一个自然段是这样的: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实现这一自然段的三维目标时可以以实验为手段,把这些教学目标揉合在一个教学环节中。实验前出示瓶子,让学生观察水的位置,用笔做好记号。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乌鸦喝不到水。再提出思考:乌鸦放石子时还会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办的?结果怎样?接着请一位学生上台实验。这位同学抓起一把石子,怎么也放不进,又拿了一颗石子,因为石子大了些,也放不进。遇到这些困难,这位同学动脑筋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个又一个”、“渐渐”的意思。同时我用感染性的语言来描述:“瞧,乌鸦不怕困难,肯动脑筋,他做事多有耐心啊!”学生很快明白了寓意,也对乌鸦说了许多赞美的话,情不自禁地为乌鸦鼓掌。在此基础上,不用老师指导,学生就有声有色地把课文朗读到位了。实验中还渗透了自然知识,有的学生回家去做实验,这就把语文教学迁移到课外。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兴趣浓厚,参与性强,省去了繁琐的分析,把多个教学目标综合在一起,起到了“师逸而功倍”式的“善学”效果。

2、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结合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目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做出周密的安排,制定出详尽的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一切就是预设目标,这种目标是极其重要的。但如果所有的教学活动及其活动程序的每个环节都是预设的,这就漠视了学生生命体的主动性、丰富性、整体性和个体间的差异性,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体,开发学生的潜能,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与主动发展。生成性目标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前没有预设的、是在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生成的目标。虽然在基于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中,单向传授式的教学活动总能毫不费力地沿着教学活动的预设程序进行,但在基于新型师生关系,倡导师生、生生间多向互动,激发智慧涌动的课堂里,却总是在突破着活动的预设,一些更有价值的课堂生成资源被开发成预设外的“生成性目标”。正是这类活动适度而有序的不断生成,让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在教学活动教师要记教案,但上课时教师就不能背教案,而应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生成。在《阳光》一课的教学中,老师让学生抢读生字,读的又对又快的同学可以得到五角星。结果读“晨”时有位同学读成“cen”,老师没注意到,说:“奖你一颗五角星。”这时,下面同学议论纷纷,老师发现不对劲,便问道:“你读什么音?”这位同学犹豫了一下,回答道:“平舌音。”这时,老师向全班小朋友提了这样一个问题:“陈迪能不能拿五角星?并说说理由。”同学们议论纷纷,最后一致同意奖给陈迪。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生成环节,小朋友们都得到了很好的自我教育。

二、教学内容的综合设计

1、学科内部的综合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加强字、词、句、篇的综合运用,加强各方面能力的整体发展。在口语课“我会拼图”中,可以让学生欣赏收集到的各种拼图,让学生在美的感染中产生自己动手拼一拼的愿望,这时可以创设“夸一夸自己的拼图”,“比一比谁的字最端正”等情境,让学生写下赞美拼图的话语,拼图完成后,组织一次展评,师生共同评议、欣赏,以此加强语文学科内部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也培养了审美情趣。

2、各学科之间的综合《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提倡跨领域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要通过语文与音乐、美术、体育、思品、自然、数学、劳动等相沟通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放,少一些条条框框,给学生自由度,鼓励、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发挥特长。比如:《四个太阳》是一下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文,可以布置以下作业:①创作一幅《太阳图》②学唱一首关于太阳的歌③了解太阳的知识④搜集有关太阳为主题的美术作品、文学作品、儿歌等⑤写一首有关太阳的儿歌、几句话等这一综合性学习过程,既有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又有学生各科能力的结合,学生要完成以上任何一题作业,绝非简单的抄抄写写就能了事,必须将语文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相融合,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

3、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结合书本学习与社会活动的紧密结合是综合性学习的又一特征,一切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等,都可以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渠道,也就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教学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比如“长江在哭泣”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这样设计:①长江特产知多少②为长江特产写广告词、作广告画③采访渔民,了解水产资源的现状④查看长江水质,访问环保部门⑤为了子孙后代——致渔民的一封公开信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完全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能力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上一展风采,既培养了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语文综合素养在“小课堂”中生根,在“大课堂”中发芽、开花、结果。

三、教学方式的综合设计

1、教学方式的整体考察。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明确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确定学生在课堂、教材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改变语文课程传统教育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转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团结协作,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收集和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教师没有多讲,而是给出三个问题:(1)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样的?(2)人类的哪些行为是对地球毁灭性的破坏?(3)怎样保护地球?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一个问题与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一起查找搜集有关资料,加工整理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小组汇总,再全班交流。这一教学设计,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框架,变成了学生的全员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意见、享受成功的快乐体验。学生不仅学到了许多有关地球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探究、积极合作,培养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教学方式的重点转变。一是要体现自主性学生要成为自主参与的能动主体,因为语文教学的最终效果是体现在学生这一主体上的,没有学生参与或者学生参与得不充分,语文综合性教育就无法开展或者说是不完美的。二是要体现合作性,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不是只让一些相对较优秀的学生多发言,而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动手”,使教学成为整体智慧的交融、碰撞和升华。三是要体现探究性,要强调学生不能被动地等待知识的传递或都说是知识的获取,而是通过自身主动与外界的接触、沟通、了解、感受、体验形成构建自己的“知识”,从而获得自身合理的认知结构,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

四、教学评价的综合设计

1、要从重“选拔”转为重“发展”。由于受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语文课程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考试、考查、考核等手段,以成绩论优劣,从学生中选拔所谓“尖子生”,评价已成为事实上的“选拔”,学习好就是样样好,以偏盖全。而语文新课程里评价则认为,评价的最终目的在于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更好地发展服务,体现教学以“育人为本”的理念,改变过去从高分到低分给学生“排名次”的做法,从而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长处的机会,保证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获得整体发展。

2、要从重“结果”转为重“过程”。评价应侧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要注重使其形成综合素质,而不能侧重于看学习结果。既要注重学生的量化成绩指标,又要把着眼点放在教学过程中,看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如何,参与的积极性如何,探究的能动性如何,以及方法的科学性如何等等,从上述几个层面来综合评价学生的整体素质。像语文档案袋之类的评价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3、要从重“教师评”转为重“大家评”。传统的评价有一个较明显的欠缺,即把作为评价对象的学生排斥在评价体系之外,仅作为“旁观者”或“局外人”,具体评价由教师一个人来完成,而新的评价理念则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民主性,即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家长、师生互评的多元化评价。同时,增强评价的民主性,评价中注重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使被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而不是把评价结果“强加给”学生。

参考文献:1、语文出版社《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杨再隋等编著

2、浙江大学出版社《语文活动课的理论与实践》主编唐文英

3、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主编钟启泉崔允郭张华

4、海南出版社《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小学语文卷)编著《人民教育》编辑部

5、人民教育出版社报刊社《试教通讯》主编韩绍祥魏国栋

7、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思路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综合性学习,旨在改变过去那种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单纯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内容,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来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教学目标的综合设计

1、“三维”目标的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不是孤立的三块内容,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产生于知识的发生与能力的形成过程当中的,既不能机械地分开,也不能去分步实现,比如先去达成知识和能力的目标,然后实现过程和方法的目标,最后再去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是不可能的,而是要有机结合、综合考虑。在《乌鸦喝水》一课最后一个自然段是这样的: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实现这一自然段的三维目标时可以以实验为手段,把这些教学目标揉合在一个教学环节中。实验前出示瓶子,让学生观察水的位置,用笔做好记号。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乌鸦喝不到水。再提出思考:乌鸦放石子时还会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办的?结果怎样?接着请一位学生上台实验。这位同学抓起一把石子,怎么也放不进,又拿了一颗石子,因为石子大了些,也放不进。遇到这些困难,这位同学动脑筋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个又一个”、“渐渐”的意思。同时我用感染性的语言来描述:“瞧,乌鸦不怕困难,肯动脑筋,他做事多有耐心啊!”学生很快明白了寓意,也对乌鸦说了许多赞美的话,情不自禁地为乌鸦鼓掌。在此基础上,不用老师指导,学生就有声有色地把课文朗读到位了。实验中还渗透了自然知识,有的学生回家去做实验,这就把语文教学迁移到课外。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兴趣浓厚,参与性强,省去了繁琐的分析,把多个教学目标综合在一起,起到了“师逸而功倍”式的“善学”效果。

2、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结合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目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做出周密的安排,制定出详尽的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一切就是预设目标,这种目标是极其重要的。但如果所有的教学活动及其活动程序的每个环节都是预设的,这就漠视了学生生命体的主动性、丰富性、整体性和个体间的差异性,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体,开发学生的潜能,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与主动发展。生成性目标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前没有预设的、是在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生成的目标。虽然在基于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中,单向传授式的教学活动总能毫不费力地沿着教学活动的预设程序进行,但在基于新型师生关系,倡导师生、生生间多向互动,激发智慧涌动的课堂里,却总是在突破着活动的预设,一些更有价值的课堂生成资源被开发成预设外的“生成性目标”。正是这类活动适度而有序的不断生成,让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在教学活动教师要记教案,但上课时教师就不能背教案,而应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生成。在《阳光》一课的教学中,老师让学生抢读生字,读的又对又快的同学可以得到五角星。结果读“晨”时有位同学读成“cen”,老师没注意到,说:“奖你一颗五角星。”这时,下面同学议论纷纷,老师发现不对劲,便问道:“你读什么音?”这位同学犹豫了一下,回答道:“平舌音。”这时,老师向全班小朋友提了这样一个问题:“陈迪能不能拿五角星?并说说理由。”同学们议论纷纷,最后一致同意奖给陈迪。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生成环节,小朋友们都得到了很好的自我教育。

二、教学内容的综合设计

1、学科内部的综合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加强字、词、句、篇的综合运用,加强各方面能力的整体发展。在口语课“我会拼图”中,可以让学生欣赏收集到的各种拼图,让学生在美的感染中产生自己动手拼一拼的愿望,这时可以创设“夸一夸自己的拼图”,“比一比谁的字最端正”等情境,让学生写下赞美拼图的话语,拼图完成后,组织一次展评,师生共同评议、欣赏,以此加强语文学科内部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也培养了审美情趣。

2、各学科之间的综合《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提倡跨领域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要通过语文与音乐、美术、体育、思品、自然、数学、劳动等相沟通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放,少一些条条框框,给学生自由度,鼓励、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发挥特长。比如:《四个太阳》是一下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文,可以布置以下作业:

①创作一幅《太阳图》

②学唱一首关于太阳的歌

③了解太阳的知识

④搜集有关太阳为主题的美术作品、文学作品、儿歌等

⑤写一首有关太阳的儿歌、几句话等这一综合性学习过程,既有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又有学生各科能力的结合,学生要完成以上任何一题作业,绝非简单的抄抄写写就能了事,必须将语文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相融合,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

3、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结合书本学习与社会活动的紧密结合是综合性学习的又一特征,一切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等,都可以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渠道,也就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教学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比如“长江在哭泣”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这样设计:

①长江特产知多少

②为长江特产写广告词、作广告画

③采访渔民,了解水产资源的现状

④查看长江水质,访问环保部门

⑤为了子孙后代——致渔民的一封公开信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完全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能力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上一展风采,既培养了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语文综合素养在“小课堂”中生根,在“大课堂”中发芽、开花、结果。

三、教学方式的综合设计

1、教学方式的整体考察。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明确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确定学生在课堂、教材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改变语文课程传统教育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转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团结协作,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收集和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教师没有多讲,而是给出三个问题:

(1)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样的?

(2)人类的哪些行为是对地球毁灭性的破坏?

(3)怎样保护地球?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一个问题与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一起查找搜集有关资料,加工整理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小组汇总,再全班交流。这一教学设计,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框架,变成了学生的全员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意见、享受成功的快乐体验。学生不仅学到了许多有关地球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探究、积极合作,培养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教学方式的重点转变。

一是要体现自主性学生要成为自主参与的能动主体,因为语文教学的最终效果是体现在学生这一主体上的,没有学生参与或者学生参与得不充分,语文综合性教育就无法开展或者说是不完美的。

二是要体现合作性,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不是只让一些相对较优秀的学生多发言,而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动手”,使教学成为整体智慧的交融、碰撞和升华。

三是要体现探究性,要强调学生不能被动地等待知识的传递或都说是知识的获取,而是通过自身主动与外界的接触、沟通、了解、感受、体验形成构建自己的“知识”,从而获得自身合理的认知结构,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

四、教学评价的综合设计

1、要从重“选拔”转为重“发展”。由于受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语文课程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考试、考查、考核等手段,以成绩论优劣,从学生中选拔所谓“尖子生”,评价已成为事实上的“选拔”,学习好就是样样好,以偏盖全。而语文新课程里评价则认为,评价的最终目的在于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更好地发展服务,体现教学以“育人为本”的理念,改变过去从高分到低分给学生“排名次”的做法,从而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长处的机会,保证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获得整体发展。

2、要从重“结果”转为重“过程”。评价应侧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要注重使其形成综合素质,而不能侧重于看学习结果。既要注重学生的量化成绩指标,又要把着眼点放在教学过程中,看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如何,参与的积极性如何,探究的能动性如何,以及方法的科学性如何等等,从上述几个层面来综合评价学生的整体素质。像语文档案袋之类的评价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3、要从重“教师评”转为重“大家评”。传统的评价有一个较明显的欠缺,即把作为评价对象的学生排斥在评价体系之外,仅作为“旁观者”或“局外人”,具体评价由教师一个人来完成,而新的评价理念则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民主性,即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家长、师生互评的多元化评价。同时,增强评价的民主性,评价中注重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使被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而不是把评价结果“强加给”学生。

 

8、〈〈动物乐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动物乐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活动主题的提出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形象地指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学生的不是已投入千百万年动荡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厦,教他建筑。”国内外教育家的精辟论述,强调了教师要引导学生进知识之门,带领学生走科学之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一辈子受用。在全球都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今天,《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专列出来,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就是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也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充分体现。

《动物乐园》是广东教育出版社《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活动性学习》二年级第一册的教材,它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自发提出课题,自觉收集和整理信息、主动探究学习、最后得出结论。整个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动亲历过程,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体现综合性学习的价值。大自然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这些动物形态各异,习性不同,本领奇特。它们有的是人类的朋友,有的对人类造成危害。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积累,容易理解接受这一课题,也感兴趣。

活动的目的:

知识与技能:学习有关动物的知识,了解动物的种类、特点、习性、本领;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某一种类动物为主题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技能。学生通过口语交际展示成果,表现自我,提高交流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由认识动物引发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让学生在收集信息、选择信息、整理信息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探究学习的程序方法,涉猎与自己探究活动有关的学科知识,如科学、数学、生物、地理、美学等领域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学生依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图书、上网、访问等途径收集有关动物的资料,以此培养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协作学习、讨论式学习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活动的内容:

一、学会通过图书、上网、访问等途径收集一些动物的资料和保护动物的信息。

二、汇报收集资料的收获,把自己懂得的知识介绍给其他同学。

三、懂得保护动物。

2004年越秀区中小学发展性教学评价成果汇编 教学设计篇

活动的设计:

1、活动计划:

我采取集中——分散——集中的学习方式。首先通过课堂诱发学生提出问题,并即时组织学生将提出的问题分类,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去学习,提示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调查走访、查阅图书资料等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动物的奥秘,激发学生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趣;接着,由动物本身扩展到调查大自然的有关情况,经过理性的思考拓展到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的有关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逐步拓展。

2、活动实施方式:个别学习、小组合作、网上探究、查阅图书资料、社会实践。

3、计划活动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

经过筛选学生上课时提出的问题,提示学生上网或调查走访、查阅图书等方式解决问题,初步了解动物,探索其中的奥秘,完成初步的调查报告。

2)明确目标,收集整理资料

通过初步的调查,了解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查询资料、调查研究、收集有关信息。

3)分工合作,提交作业

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小组内交流,各成员汇报调查结果;

4)合作交流,提交作业

小组内合作学习,进一步加工、整理、整合材料,合成小组成果作品,确定发言人。

5)交流总结,活动结束。

活动具体过程:

一、课前准备活动:(确定活动目标)

1、导入主题,学生提出问题

师:请大家认真的观看录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了以后你想到了什么?(播放动物世界录象)

生:A、我看到“动物乐园”这四个字,动物乐园里有很多动物,究竟有多少动物?

B、我看到天上飞的动物有老鹰、天鹅、鹦鹉……我想知道更多的鸟。

C、我看到了许多昆虫,原来昆虫也是动物的其中一种。

D、我看到了鲨鱼、鲸、海狮……原来海洋里的动物形态各异的。

E、我看到了狮子、老虎、狼,它们都是野生动物来的,它们越来越少,快要绝种了。

F、前段时间的SARS是人类捕杀野生动物,吃食野生动物的后果,人类要保护动物,和动物和谐相

处……

师:你们真动脑筋,想到了那么多的问题。确实,动物乐园里有丰富的知识,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海里游的,你们都知道有哪些呢?

2004年越秀区中小学发展性教学评价成果汇编 教学设计篇

生:尽情讲。

2、小组商讨,确定活动目标

师:现在请每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商量:①确定你们想了解那类动物的知识?想知道什么?把问题写下来。②讨论通过什么方法途径去获得这些知识。③怎样展示你收集到的资料?

生:(小组商讨活动)

师:(巡视指导,指导学生在了解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展开学习活动。帮助各组明确目标,共同制作学习调查表,提示收集资料的方法、途径,商量展示方式。)

3、确定汇报的方式,提出口语交际的要求

师:根据大家的商讨,我们确定以图画配文字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⑴、每人把收集到的资料用两三句话写下来,练习说好介绍动物的话。

要求:①我今天向大家介绍什么动物?

②它属于哪类动物?

③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④它在哪里生活的?

⑤有什么本领?或特别的地方?

⑵、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动物乐园”,把小组同学的资料整理成图,再选出一个最会说话的同学作“小导游”。

要求::①给“乐园”起名字。

②用两三句话介绍乐园里有什么动物。

③把话说清楚,态度自然大方。

4、拓展:哪些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应该怎样与动物和谐相处?

二、学生课外活动:

1、通过图书、上网、访谈等途径收集动物资料。

2、整理资料,形成学习成果。包括:个人的作品和合作完成的作品。

3、确定小组发言人。

4、教师的辅导活动:进行小组咨询、帮助学生整理资料报告,对创造性行为给予及时确认和激励,为学生提供发表与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寻求成果推广的各类途径。

活动实施方式:个别学习、社会实践、合作交流。

三、课内活动:

(一)激趣导入。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份礼物送给你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生:想。

师:谁愿意打开这份礼物呢?

生:我愿意。

2004年越秀区中小学发展性教学评价成果汇编 教学设计篇

师:我请有信心大声说:“我愿意”的同学到台前来打开礼物,请大家大声读出来。

生:(齐读)动物乐园。

师:现在老师和你们一起到动物乐园去游玩,你们愿意一起去吗?

生:我愿意。

师:[示课件:动物乐园]请你们看看动物乐园里有什么动物呢?

生:个别回答。

(二)向同学介绍自己收集的动物资料,并进行说、听训练。

1、布置说话要求。

师:我知道同学们带来了自己收集的动物资料准备向大家介绍,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同学们介绍动物的时候,先要举起你要介绍的动物资料,然后清楚地告诉大家。

(示课件)[①我今天向大家介绍什么动物?

②它属于哪类动物?

③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④它在哪里生活的?

⑤有什么本领?或特别的地方?]

同时,(黑板示)说的同学声音要响亮,自然大方,把话说清楚。

(黑板示)听的同学要认真听,有不明白的可提问。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个别按要求讲,其他同学听,并评议。)

2、学生按要求介绍动物活动。

师:你们想和他一样把动物介绍给同学听吗?

生:想。

师:现在开始小组活动,轮流在组内向同学汇报学习。

①按要求小组内轮流说话。

②汇报,提问。

师:刚才老师到各组去听同学们的汇报,我知道你们收集了许多动物资料,非常精彩!都能把自己的资料大胆地向大家汇报。

(三)动物知识竞赛和“动物乐园”制作汇报

1、 动物竟猜活动。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摘星星”的猜动物游戏,看看哪个同学猜得准,摘的星星最多。

[示图:六则谜语,十条问答。(附后)]自读谜语、问答,想到的举手告诉大家答案,答对的就能摘星星。(个别回答,奖励小星星。)

2004年越秀区中小学发展性教学评价成果汇编 教学设计篇

2、 动物乐园”制作汇报

师:看来,你们认识的动物可真多!我知道你们每个小组很团结合作,把收集到的动物资料整理成一个丰富有趣的“动物乐园”,同学们,你们愿意一同参观动物乐园吗?

生:愿意!

师:哪个乐园先来介绍?小游客要认真听小导游的话,评一评他有没有把话说清楚,态度怎样?有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提问;最后选出“金牌小导游”。

〈课件示〉说话要求:①“乐园”叫什么名字?

②“乐园”里有些什么动物?

③最特别的是什么动物?

生:(按要求介绍“动物乐园”,进行听、说训练。)

生生交流,老师点拨。最后,每人一颗小星星贴到自己选出的“金牌小导游”胸前,评出“金牌小导游”。

(四)赞扬动物,保护动物。

师:大自然的动物种类真多!有很多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呢,你能向大家说说有哪些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吗?

生:(资料收集汇报。)

师:人类和动物是和谐共存的,可是近几年来人类不断地捕杀动物,使动物的种类不断减少,甚至灭绝,看到这情景,你有什么想法?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生:(个别回答。)

3、总结。

师:通过“动物乐园”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个别回答。)

师:同学们,由于时间有限,在课堂上我们只能了解了一部分动物的习性、特点等;动物世界的奥秘还很多很多,科学家们也不懈努力地探索着。老师希望你们通过活动除了认识动物以外,还能懂得保护动物,学会收集学习资料的方法。

9、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 我也追星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

◆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对名人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对初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追星”现象加以正确引导,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搜集书报杂志上的名人故事或人物传记,和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初步体验在语文学习中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学校内外联系的乐趣,从而开发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3、通过“名人故事”“名人风采”“名人瑕瑜”等口语活动,使学生在感兴趣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4、通过写作练习,引导学生以“我最崇敬的名人”为话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多角度地认识名人,发现名人丰富多彩的性格特点或内心世界,写出自己对名人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活动重点:

1、从个人的实际出发,寻找恰当的合作对象,确定小组活动方案,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特长的光彩。

2、开展竞赛性活动,合理安排节目,以名人为榜样,激发自己,奋发向上,使课堂寓教于乐。

◆活动建议

1、开展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也给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空间。所以,在明确每个学生的活动项目和活动内容后,要放手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自己感兴趣的语文调查活动中积累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敬的名人。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名人世界里。正因为如此,学生可能不知道从何说起,或者觉得自己掌握的名人故事还不够生动形象,自己没有读到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传记。教师可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进行动员,也可以举一些生动活泼的典型事例,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参与此次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动手,勤于搜集。

3、搜集和调查活动,应以个人单独活动为主,也可以进行分工合作。对搜集来的资料进行筛选、梳理工作,就要分小组进行了。

4、全班或分组展开讨论,一是为了对每个学生在这次活动中的情况和成果进行总结交流,同时也是一次练习口语表达和口语交际的机会。教科书提供了三个话题,可以由学生任选一题,也可以不受这些题目的限制,就学生感兴趣的其他与名人有关的问题开展讨论。

语文教案推荐更多+
相关信息
相关栏目
说课稿一等奖 幼儿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 教案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