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费宝网语文教案

搜索51费宝网

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一等奖

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一等奖

时间:2023-06-23 17:34:03

类别:语文教案

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一等奖

1、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一等奖


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在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本课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法特点:
1、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层渗透”,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
2、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以及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节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节“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出示多媒体课件,边看边思: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桂林山水相关的图片展示
二、揭示学法,理清脉络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并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3)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总的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体描写漓江的水是怎样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山。
(3)最后写游览桂林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据此给课文分段,理清思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分段。)
3、第三步: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平如镜”,也很美。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是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有“静、清、绿”三个特点。写“静”,是通过人的“感觉”来写的——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写“清”是从“视觉”的角度写的——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写“绿”是用“比喻”把内容写具体的——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结合教学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绿色的翡翠。)
(3)个别读,引读,要读出感情。(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静啊nga.真清啊nga,真绿啊ya)
三、总结方法,自学感悟
思考题: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自学后讨论,教师引导,结合进行朗读指导,明确:
(1)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说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
再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桂林的山“奇”。(结合看图,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并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词意。)
(3)同样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桂林的山“秀”。(结合看图解释:翠绿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险”,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领会山势之险。
(5)结合学习比喻句,分别说出在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6)反复诵读课文,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奇啊(ya),真秀啊(wa),真险啊(na)。
四、深化重点,揭示中心
1、学习重点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先学懂词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绿的波浪;画,画卷;游,游览。再学懂句意: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览。句子形象地写出桂林山水的无比秀美。也抒发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与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

2、(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册):《古诗三首》(江畔独步寻花、寒食、泊船瓜洲)教案


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在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本课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法特点:
1、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层渗透”,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
2、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以及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节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节“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出示多媒体课件,边看边思: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桂林山水相关的图片展示
二、揭示学法,理清脉络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并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3)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总的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体描写漓江的水是怎样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山。
(3)最后写游览桂林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据此给课文分段,理清思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分段。)
3、第三步: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平如镜”,也很美。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是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有“静、清、绿”三个特点。写“静”,是通过人的“感觉”来写的——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写“清”是从“视觉”的角度写的——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写“绿”是用“比喻”把内容写具体的——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结合教学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绿色的翡翠。)
(3)个别读,引读,要读出感情。(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静啊nga.真清啊nga,真绿啊ya)
三、总结方法,自学感悟
思考题: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自学后讨论,教师引导,结合进行朗读指导,明确:
(1)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说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
再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桂林的山“奇”。(结合看图,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并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词意。)
(3)同样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桂林的山“秀”。(结合看图解释:翠绿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险”,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领会山势之险。
(5)结合学习比喻句,分别说出在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6)反复诵读课文,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奇啊(ya),真秀啊(wa),真险啊(na)。
四、深化重点,揭示中心
1、学习重点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先学懂词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绿的波浪;画,画卷;游,游览。再学懂句意: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览。句子形象地写出桂林山水的无比秀美。也抒发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与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

3、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能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话。

2.欣赏散文优美的语言,体味课文表达的真切感情。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培养爱我中华,热爱世界的情感。

3.学会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4.学会如何向别人介绍当地的景物。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小石潭记》 2课时

《记承天寺夜游》 1课时

《阿里山纪行》 2课时

《美丽的西双版纳》 2课时

《蓝蓝的威尼斯》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本单元的专题是“江山多娇”。有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苏轼夜游的“承天寺”、宝岛台湾的阿里山、南国边陲的西双版纳、享誉世界的水城威尼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领略那一山一林、一潭一溪秀丽景色,陶醉在优美、隽永的语言里,感受作者的真切情感。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明确任务

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

3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讨论、组建学习小组

第二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讨论、交流

第三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出示评价内容:1、你有自己的专题吗?2、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3、你能说出哪些课文题目,作者,文章的主要内容?4、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自我反馈

2小结:自我小结

第2课时 《小石潭记》(一)

学习目标:能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能熟练朗读课文。

课前学习:自读课文,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柳宗元。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

2组织学生单个读、分组读、集体读。

3评价交流相互评价

第二块:疏通文章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要求: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划出工具书无法解决的难理解的字词,准备交流。

2组织交流。交流学习成果,共同讨论解决疑难词句。

3组织评价自我评价

课后学习:背诵课文,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永州八记》。

第3课时 《小石潭记》(二)

学习目标: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学习:查找有关永州小石潭的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检查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 组织背诵。 背诵课文

第二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小石潭要开发旅游资源,在潭边要修建一座亭子,请你给亭子命名,并撰写一幅对联。自我思考小组交流、讨论

2组织交流班级交流

3组织评价自我评价、相互评价,选出最好的名称和对联。

课后学习:

1.收集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

第4课时 《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能基本背诵课文。

2、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课前学习:

自读课文,了解苏轼。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

2组织学生单个读、分组读、集体读。

3评价交流相互评价

第二块:疏通文章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要求: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划出工具书无法解决的难理解的字词,准备交流。

2组织交流。交流学习成果,共同讨论解决疑难词句。

3组织评价自我评价

第三块: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欣赏作者笔下如诗似画的月色。抓住结尾“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苏轼谈心,探索他在逆境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课后学习:

背诵课文。

第5课时 《阿里山纪行》(一)

学习目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移步换景手法。

课前学习:查找资料了解阿里山。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让学生自读课文, 布置任务:课文描写了阿里山哪些景物,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阅读、思考

2组织交流。交流、总结

第二块:了解写作方法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任务 :在文中划出作者游览的线路,说说每个景点的特征。思考、交流

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

3读了课文,你对阿里山、阿里山的神木一带的风光有了哪些认识和感受?你是怎样理解置身阿里山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内容思考“探究·练习一”

4组织交流、评价交流

第三块:语文活动:欣赏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放歌曲录音谈感受

课后学习:选做发展性评价手册。

第6课时 《阿里山纪行》(二)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2、比较阅读,感受不同的写作风格,

课前学习:选择阅读一些写景的文章。

课堂学习:

第一块:品味语言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导入,布置学习任务结合内容,思考“探究·练习2”

2组织交流交流

3布置任务,“探究·练习3”摘抄句子,自我赏析。

第二块:比较阅读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阅读《语文读本》第四单元《天池》、《镜泊湖》,与课文比较在写山中水潭有什么异同?学生阅读文章,思考。

2组织、总结交流、评价

3作者在游览时的心情有何异同,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再读课文,思考。

4组织、总结交流、评价

第三块:评价、质疑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组织交流、组织解疑。学生自我评价、并就课文疑惑提问。

课后学习:1、查阅资料了解台湾风光。

第7课时 《美丽的西双版纳》(一)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

课前学习:自读课文。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导入,组织学生默读。布置任务:课文写了哪些美丽的景观读课文,思考

2组织交流交流

第二块:学会分析景物特征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课件展示五个片段的图片和视频,布置学习任务。欣赏五幅图画,分别用一、两个概括每幅图画的特征。

2组织交流交流

3范例分析;布置学生自主学习。深入学习,以一个片段为例子分析作者如何抓住特征描绘美丽的景色的。

4组织交流、评价、总结交流、评价

课后学习:1、查找西双版纳的有关资料。

第8、9课时 《美丽的西双版纳》(二)和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1、利用网络更多的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选择西双版纳的一个景观设计导游词,向同学介绍。

课前学习:搜寻有关西双版纳的网站,并记录下来。

课堂学习:

第一块:搜集资料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组织学生上网,明确学习任务:1.更多的了解西双版纳的景观;2.选择一个景观集中搜集资料。上网搜集资料

第二块:整理资料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明确任务:建立新文件夹,将资料分类整理。筛选资料,分析资料,整理资料

第三块:设计导游词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自学《口语交际》知识短文。自学《口语交际·假如我是导游》

2明确任务:选择一个景观设计一段吸引游客的导游词写导游词

3提示学生修改或配合制作相应的演示文稿或视频。修改润色

第四块:口语交际·假如我是导游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组织交流介绍西双版纳的景观

2评价、总结评价

课后学习:1、查找我市旅游景点的有关资料,设计导游词。

第10课时 《蓝蓝的威尼斯》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学习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景物。

课前学习:查找资料了解威尼斯。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导入,组织学生默读。布置任务:课文为什么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读课文,思考

2组织交流交流

第二块:学习比喻的修辞方法。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课文描写了威尼斯哪些自然景物和人文艺术?自读课文、思考

2组织交流交流

3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补充介绍威尼斯的有关景物和艺术。

4明确学习任务思考“探究·练习2”,自主学习

5组织交流交流

6组织交流、评价、总结模仿课文写一段景物描写,相互交流

课后学习:1、摘抄写景的优美语段。

第11、12、13课时 写作、修改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

学以致用。本单元课文是写景散文,在课文学习之后,运用所学知识学写参观游览的文章,对学生来说既是一次写作练习 ,更是对课文学习的一次复习与巩固。仔细的观察、合理的顺序、形象的语言是写好参观游览文章的基本要求。

第11课时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学习任务,明确本次写作训练的基本要求自读《写参观游览的文章》短文,思考

2组织交流交流

3组织评价口头完成“命题二”

课后学习:参观家乡的一处景观,仔细观察,做必要的记录。

第12课时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明确写作训练的要求写作。自由命题,写家乡的景观

2组织修改,着重修改标点符号。自读《修改作文》短文,修改自己的作文。

课后学习: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作文

第13课时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组内交流,互改

2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3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课后学习:把自己改好的作文回家读给父母或亲人听。

第14课时

综合一单元的内容和涉及的人物,进行学习总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中的得与失,对自我正确反思和分析,以便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可就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总结:

总结方面获得收益存在问题

(1)课堂发言的情况。

(2)完成作业的情况。

(3)参与活动的情况。

(4)学习兴趣的增强。

(5)学习能力的提高。

(6)情感态度的升华。

(7)对老师建议、评价

4、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2、欣赏散文优美、隽永的语言,感受江山的美丽多娇,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培养爱我中华,热爱世界的情感。

3、了解课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方法,学会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4、学会如何向游人介绍当地的景物。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小石潭记》2课时 《记承天寺夜游》1课时

《阿里山纪行》2课时 《美丽的西双版纳》2课时

《蓝蓝的威尼斯》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2课时

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都是些美文,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在诵读中品味语言,体验情感,发展语感,加深对写景抒情类文章的体会和理解,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小石潭记》(一)

学习目标: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思,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初步读顺、了解课文

收集有关柳宗元的诗词、文章、生平介绍,有关《小石潭记》的图片资料等。

课堂学习:

第一块:交流对柳宗元的了解: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材料。欣赏并说出其中主要人物柳宗元。

2请同学们回忆以前学过的柳宗元的文章学生思考回答。

3请同学们根据课前准备,比一比谁对柳宗元的了解最多。学生发言,交流图片资料。

第二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集体朗读,再由个人朗读。

2布置要求: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再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翻译,划出工具书无法解决的疑难字词,准备交流。

3组织交流交流学习成果,共同讨论解决疑难词句。

4启发学生归纳文章主要描绘了哪些景物。朗读课文。归纳、交流。

5课文是按游览顺序来写的,引导学生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思考交流。

课后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2课时《小石潭记》(二)

学习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能说出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情感。

课前准备:收集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楹联的背景和内涵。

课堂学习:

第一块:引导联想,体会并能说出作者的情感。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在黑板上写一首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然后提问作者是谁集体回答。

2联系到作者坎坷的一生,以及被贬永州之后孤寂悲凉的心境,再提问,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觉?作者的心境如何?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思考交流。

3找出文中反映作者同样心境的语句。读课文,寻找,交流。

4质疑: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小组讨论后交流。

第二块:品位探究文章语言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课文。

2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谈一谈喜欢的理由。各抒己见。

3引导学生归纳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思考归纳。

4引导体会寓情于景,以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自由的有感情的朗读。

5组织有感情地朗读。个别朗读。互评。

第三块:拓宽延伸: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创设活动情景:为开发小石潭的旅游资源,要在小石潭边建造一座凉亭,请给亭子命名,并题写一幅对联。(导入)明确要求。

2利用课前收集的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作写对联的指导。交流,点评。

3为开发小石潭的旅游资源,要在小石潭边建造一座凉亭,请给亭子命名,并题写一幅对联。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

4组织全班交流,评选最佳楹联。交流,评选。

第三课时:《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目标: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思,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课前准备:收集苏轼的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初步读顺、了解课文内容。

收集一些古人写月的诗句。

课堂学习:

第一块:音乐导入,引导“咏月”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展示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启发联想:月亮,以其皎洁的光辉,娟秀的姿影,曾激起多少诗人的灵感和词人的遐想啊,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大门,走入月光下,一起来吟咏“写月”的诗句。学生吟咏课前准备好的诗词。

2总结:一缕月光能抒发人的情怀,或壮烈或缠绵。当人有心事时,把心托给明月,何尝不是人生一种情趣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味宋代大学问家的美文《记承天寺夜游》进入新课学习。

第二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集体朗读,再由个人朗读。

2布置要求: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再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翻译,划出工具书无法解决的疑难字词,准备交流。

3组织交流交流学习成果,共同讨论解决疑难词句。

4提问:作者写此文时心情怎样?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独立思考,交流。

5组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体验作者的心情。

第三块:品味赏析,深入理解。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闲中生愁,对愁又能以超然的态度对待,这就是苏东坡,人生仕途不顺,难免心中不快,但却表现得非常理性,透露出他胸襟的旷达与磊落,问:文中哪一句描写最能体现这一心境?独立思考,回答:“庭下••••••交横,盖竹柏影也。”

2引导联想:这短短三句话,是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散文的笔调描绘出这月下美景。学生书面描绘,交流,评点。

3品味赏析:说说这月下之景有何特点,给人以什么感受,是如何传神地表现作者当时的心境的。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4组织有感情地朗读投入地朗读

课后学习:熟练背诵课文。

本文篇幅很短,却表达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透露出他在被贬期间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在被贬期间,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之中,写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请同学们课后查一下,看看这期间作者还写了哪些优美诗句,把你喜欢的诗句整理下来。

第四课时:《阿里山纪行》(一)

学习目标: 反复读全文,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品味文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课前学习: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资料,了解阿里山的风土人情、秀丽风光。可以是图片,文字,还可以是歌曲。(分组活动)

课堂学习:

第一块:交流关于阿里山的资料,导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欣赏歌曲《高山青》,请学生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阿里山。每组派代表发言。结合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解说。如实物投影展示图片等。时间:每人2—3分钟。

2导入:阿里山的风光真是迷人,听了两位同学的介绍,我们还是意犹未尽,那就让我们跟着吴功正再去游览一番吧。

第二块:品味语言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你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可以反复朗读,体会它好在哪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写的好的地方并做批注。独立思考。

2指导:从多个角度去赏析从各个角度进行赏析。

如词语用的精当、修辞、节奏感等

3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讨论。

4布置任务:课后将好的词语或句子摘抄在读书笔记本上

第三块:欣赏歌曲,朗读优美语段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播放歌曲《高山青》欣赏,哼唱

2组织朗读优美语段个别朗读,互评

第五课时:《阿里山纪行》(二)

学习目标:理清文章内容,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课前学习:自学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

课堂学习:

第一块:组织“我做导游”活动,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阿里山的风光秀美如画,你能读出课文中描绘了哪些风景图吗?自读课文,同桌或者前后桌讨论完成。

2组织“我做导游”活动,带领大家领略阿里山的秀丽风光。

要求:理清游览线路,说出每个景点的特征,可以适当运用文中的语句,但不能照搬。独立思考:再读课文,划出表示作者行踪的词语,理清游览线路。抓住关键词句概括景点特征。

3组织小组讨论组内共同探讨

4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5引导学生归纳移步换景的写作特点归纳、小结

第二块: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带领大家游览我们美丽的校园。

要求:理清游览线路,说出每个景点的特征。 独立思考

同桌共同探讨

2组织交流,评选最佳导游。交流,评选

第三块:学生小结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 组织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情况作小结小结。谈感受、收获。

第六课时:《美丽的西双版纳》(一)

学习目标:了解西双版纳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培养自学的能力。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双版纳的图片,导语:西双版纳是美丽而神秘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它的独特韵味。欣赏西双版纳优美的风景。

2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美丽的景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读课文,思考。

3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第二块:自学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指导:对文章的赏析,可以从写作手法、运用修辞、词语运用、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也可以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回顾,交流

2组织活动;假如由你来当老师,你觉得要让大家知道些什么?独立思考:结合参考书、指导的内容,自己对文章进行分析,做读书笔记。

3组织小组对疑难问题交流讨论交流、讨论,加深理解

第七课时:《美丽的西双版纳》(二)和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把握本文通过对照手法表现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写法。

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课前学习:搜集更多的资料了解西双版纳。

课堂学习:

第一块:交流自学成果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的自学成果交流

2引导点评,点评,

第二块:质疑解疑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对本课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质疑解疑

2组织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对同学进行评价。

第三块:课堂小练笔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请你做一名导游,就你所了解的西双版纳设计一段详细的导游解说词。结合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构思写作。

2组织交流,点评,总结交流,点评

第八课时:《蓝蓝的威尼斯》(一)

学习目标:了解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欣赏生动形象、瑰丽绚烂的语言和贴切新鲜的比喻。

课前学习:查找资料了解威尼斯。

课堂学习:

第一块 :情境导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谈谈你心目中的威尼斯。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威尼斯,

展示图片、故事传说等。

2导入:作家马信德笔下的威尼斯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他一起去感受威尼斯的迷人魅力吧。自由阅读课文

第二块;整体感知,解决疑难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思考: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风光?你最喜欢哪些?为什么?自由读课文,思考

2组织交流交流

3你对本文还有什么独特的感悟和发现?

(结合探究练习三、四)就课文疑惑提问,解答。

第三块:赏析语言和精彩的比喻。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威尼斯是迷人的,而作家的语言更是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将威尼斯的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请大家再读课文,赏析文章的优美语句。自由读课文,思考,划出优美的语句,做批注。

2组织交流、小结交流

3指导完成探究练习一思考,练习,交流

第四块: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任选校园一景为对象,运用比喻写一段话。思考,仿写。

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互相点评

第九、十、十一课时:写作、修改文章

本单元课文是写景散文,语言相当优美,在课文学习之后,运用所学知识写参观游览的文章,既是一次写作训练,更是对课文学习的一次复习和巩固,还可以提炼他们的语言。仔细的观察,合理的顺序,生动的语言是写好参观游览文章的基本要求。

课前准备:参观游览常州名胜:舣舟亭、红梅公园、恐龙园等。

第九、第十课时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综观这一单元的文章,都是写景散文,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吗?思考。

2写参观游览的文章有哪些要求?自读《写参观游览的文章》,归纳注意点

3写作训练写作。

4组织修改,着重修改标点符号。自读《修改作文》短文,修改自己的作文。

第十一课时:作文评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组内交流,互改

2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

3指导学生评分

第十二、十三课时:专题交流和语文活动(安排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A 组织学生收集关于柳宗元的资料并交流

B组织学生搜集关于阿里山的资料并在课堂上简短交流。

C 查找资料了解威尼斯。

D 搜集更多的资料了解西双版纳。A.收集有关柳宗元的诗词、文章、生平介绍,有关《小石潭记》的图片资料等。

B 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资料,了解阿里山的风土人情、秀丽风光。可以是图片,文字,还可以是歌曲。(分组活动)

D 搜集资料,可以是图片,传说,当地风土人情等

2收集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楹联的背景和内涵。利用网络、图书馆,查找资料

3为开发小石潭的旅游资源,要在小石潭边建造一座凉亭,请给亭子命名,并题写一幅对联。独立思考,创作对联。

4活动:假如你是导游,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带领大家游览我们美丽的校园。

要求:理清游览线路,说出每个景点的特征。思考,讨论,交流,点评

5请你做一名导游,就你所了解的西双版纳设计一段详细的导游解说词结合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构思写作。

6参观游览常州名胜:舣舟亭、红梅公园、恐龙园等。利用星期日参观游览常州名胜。

7组织学生写单元学习小结

提出要求。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收获:分析得与失,对自我正确反思和分析。

5、高二(下)语文(上海H版教材)《人物形象的鉴赏》教案(第一、二单元)

我是这样设计“人物形象鉴赏”单元(主要是小说)教学的——

[目标设定]

基本目标

1、初步进入鉴赏学习,了解人物形象在记叙类文学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体会理解和鉴赏的异同。

2、引进研究性学习方法,通过一定数量作品的阅读、鉴赏,学习从情节、环境两个方面切入,运用比较法、言行法等方法鉴赏人物性格,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了解人物性格常识,懂得人物性格复杂化的原因;了解叙事类文学作品中细节和人物语言的作用。

辅助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鲁迅的小说的历史地位;巴尔扎克及其生平创作;方苞与桐城派散文;曹雪芹及《红楼梦》;曹禺及其《雷雨》历史地位;《水浒》的人物描写的特点;茅盾在文学评论方面功绩;戏剧文学的基本常识。

2、开拓学生视野——采用“主题读书”“扩展读书”的形式,充分利用《新语文读本》等资源,放手让学生阅读课外的叙事类文学作品;组织“怎样分析细节”和“怎样分析人物语言”专题讲座,提供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3、尝试以写带读——通过收集、阅读典型范文,试写人物鉴赏一得,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读读写写中学会鉴赏。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训练学生自读自析课文的能力。

目标链接

1、与“文言文基本过关计划”链接:为“鉴赏、读写并重背景下提高学生文言理解能力”探索和实验提供支撑。

2、与本学期写作教学实现链接:将“细节”与鉴赏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注意读写的结合。

[过程设计]

△准备

——完成《左忠毅公逸事》和《鸿门宴》的文言语言教学。

——初步了解《新语文读本》等教学资源的情况,作好使用的准备。

△实施

第一课时:以《左忠毅公逸事》为例,介绍人物形象鉴赏的常识

第二课时:以《鸿门宴》为例,进行人物形象鉴赏方法指导

第三课时:《红楼梦》专题阅读:《宝玉挨打》+《新语文读本》关于《红楼梦》的资料+写鉴赏笔记

第四课时:课内小说作品的听读《欧也尼·葛朗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读书笔记

第五课时:扩展阅读:《新语文读本》小说选读1:(每人2~3篇)+读写笔记(课外:自读鉴赏文章)

第六课时:扩展阅读:《新语文读本》小说选读2:(每人2~3篇)+读写日记(课外:摘读鉴赏文章)

第七课时:专题讲座:怎样分析细节?

第八课时:交流:“我对《XXX》小说的鉴赏一得”(与写作同步)

第九课时:主题阅读:认识鲁迅(同时布置《祝福》学习要求(书面))

第十课时:《阿Q正传》的互动式学习

第十一课时:《雷雨》背景与基本内容介绍

第十二课时:专题讲座:怎样分析人物的语言

第十三课时:交流:“从《阿Q正传》《祝福》,看鲁迅小说的特点”(与写作同步)

第十四课时:《雷雨》的人物形象讨论交流会

第十五课时:第一、二单元教学总结

△并行

——文言专题教学(见专题教案)、本册书的“宋词”和“中国古代游记”的教学(见专门教案)

——以学生上述阅读和写作的表现为依据给分(包括阅读和写作)

目前,本方案正在实施之中。到今天为止,已经实施到第五课时,学生们很欢迎这种形式——当然,最后效果还要等到全部实施以后。这里贴出来,征求大家意见。

6、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册):《寓言两则》(刻舟求剑、揠苗助长)教案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刻舟求剑”这个成语的含义,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掌握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背诵课文。

4.写话练习。用一段话写出在学雷锋活动中做的一件事。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

2.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

教学难点写话练习。

教学准备投影片一张、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内容:初学生字,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讲:第八课讲的是古时候称象的故事,你们还喜欢学故事吗?请大家一起来学习。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1)看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2)新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不懂的地方记下来。(3)标出小段。

三、认读生字,解答疑难(出示生字卡片)

四、深入分析、弄懂寓意

1.指定四位学生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宝剑掉到哪里去了?

2.提问:这个人的宝剑是怎么掉进江里的?读课文回答。“不小心”是什么意思?再读这一段,用十分惋惜的语气读读。

过渡: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这样做?

3.读第二段,回答问题(①一点儿不着急。②在船舷上刻记号。③他想记住掉剑的地方,捞上宝剑?)

4.指导看插图,说清图意。

5.小声读3~4段,思考:当有人问他,他是怎么回答的?

(1)提问:“有人”指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问?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读,谁来读读看?

(2)教师示范。学生练读,指名读。第一句要读出着急的语气。两句话既要读出不理解的语气,而且还要读出不赞同的口气。

(3)理解词语“不慌不忙”的意思。他为什么不慌不忙?

(4)用不慌不忙的语气读读那个人的话。

(5)提问:按照那个人说的办法,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展开讨论)

(6)用投影片演示(或用挂图)让学生看明白:船一移动,船的位置就变了,在船上的记号的位置也跟着变了,那个人只记住剑从船弦掉下去的位置,并不是剑掉在水里的位置,所以,完全不可能在船靠岸之后,从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捞到剑。

五、揭示课题,析字悟意

1.让同学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

2.逐字分析,舟:是船;求,是找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成语的意思。

六、总结谈话,启发联想

1.分组讨论。

①那个人等船靠岸后捞到剑了吗?

②他没捞到剑会说什么?

③别人可能又会说什么?

2.提问

①你认为那个人错在哪里?

②学完寓言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教学内容:学习本课7个生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二、自学生字,要求重点放在分析字形上

三、集体学习,掌握字形,弄懂字义

1.检查个人学习情况。

(1)指定认读。

(2)开展竞赛认读。

2.开展互教法。(学生自由领生字,教给大家)如“求”是“球”去掉“王”旁。

“宝”,“玉”字上面加个“宀”头。宝剑:古时候指稀有珍贵,所以是“宀”头。

“捞”,“劳”字加个“扌”旁,“捞”东西,要用手,所以是“扌”旁。

3.教师帮助分析重点字形。(笔画多和易错的)

剑:右边是“脸”的左半部,最后一笔横变成提,右边是“刂”旁。

“急”,上下结构,上面是⺈,中间是彐,下面是“心”底。因为心里急,所以下面是“心”底。

“号”,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口,下边是横,竖折折钩,注意最后一笔不要穿过横。

“慌”,指心里慌,所以左边是“忄”旁,右边分为上中下,上面是草字头,中间是“忙”的右半边,下边是。要写紧凑些,可与熟字“流”区别异同点。

4.扩词练习,丰富词汇。

5.边讲边理解词语:

“宝剑”:原指稀有珍贵的剑,后来泛指一般的剑。

“不慌不忙”:心里很沉着,不着急。

四、巩固复习生字词

1.看音写词语。

2.猜字谜。

3.抄写生字。

五、作业

1.写生字。

2.练习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教学内容:(1)指导背诵课文。

(2)写话练习

教学过程

一、指导背诵课文

1.教给背诵方法。

(1)根据内容,想联系。

(2)参看插图,抓事态。

(3)读完一段,练习一段。

(4)反复练习,记得牢。

2.可采用多种方法。(自由背、分行背、互相背、指名背、齐背、领背等)

二、写话练习

1.读写话要求。

2.回忆在学雷锋活动中参加了什么活动,做了什么好事?

3.在班上交流。

4.教师讲明写作要点和格式要求。

5.用一段话写出来。

三、作业:把写出的一段话读给家长听。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讲一则寓言故事,我们不仅要学会,还要会讲。什么是寓言呢?

2、(出示投影)注意寓言的“寓”(大屏幕演示“寓”字的写法)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你们是如何预习的?通过预习你读懂了什么?

相机板书:巴望

焦急

激动

伤心

二、猜猜看

既然你们都读了不少寓言故事,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谁愿意接受挑战?愿意接受挑战的请起立。

(出示课件-猜猜看)

三、读课文,讲故事

1、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便是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动听的声音把课文读一遍,要做到正确、流利。一会儿站到前边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2、为了展示最佳的读书效果,我们再将课文听一遍。善于聆听也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出示课件边看边听)

3、同桌互相讲故事。

4、再以第一人称小组中改编故事

四、配音讲故事

1、选出农夫、农妇和他们的孩子的扮演者

2、(出示课件:揠苗助长动画)自我介绍

3、配音讲故事

4、小结。

问农夫:当时你为什么会想到拔苗的办法?现在后悔吗?说说你的想法。现在你最想对观众们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问农妇:你的丈夫做了一件蠢事,你该如何处理这件事?你的丈夫有勇气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讲他的这件蠢事。他真是一个勇敢的人。你看他懊悔的样子,你该怎么开导他?

问孩子:小朋友,你的爸爸干了一件蠢事,你一开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现在你知道了吗?你还爱你的爸爸吗?你知道你爸爸为什么会犯错误吗?

五、总结

1、同学们,你们从这位农夫身上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呢?(出示课件-总结的话)

2、我们以后做任何事都不能违背了事物的自身规律,让我们都做一个聪明的人,做一个善于观察、不急于求成的人。

六、作业

《揠苗助长》新编(说说自己做过的一件蠢事)

7、二年级语文第四册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导。然后,教师给学生带上导游帽介绍。)

[设置的这一环节,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争当“小导游”的活动,引导学生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身的语言,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帮互学的精神。]

5 、第四自然段主要让学生了解蝴蝶谷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前来参观,说明在世界上很有名。我是这样设计的:

蝴蝶谷的景象这样壮观,这样迷人,会怎么样呢?(会吸引许多中外游客) 板书:吸引游客

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想一想游客们为什么会被成群的蝴蝶团团围住?(蝴蝶谷)

四、小结:

读完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最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把课文再读一读。

板书设计:

色彩斑斓

19 台湾的蝴蝶谷 金光灿灿 吸引游客

五彩缤纷 像……花瓣

20.欢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了解泼水所表示的象征意义,初步了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描写泼水的欢乐场面的§2,体会泼水的情景和人们欢乐的心情。

教学难点:懂得泼水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词卡 多媒体课件 《太阳出来喜洋洋》乐曲 云南风光之泼水节实况VCD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字 2、词 3、指名背诵

二、细读2、3

1、观看泼水节实况录像

2、教学2

(1)轻读,要求:标一下共几句?

(2)(示句一)指名读,体会“早早地”,再读。

(3)(示句二)女生读,说说读后的感觉。做动作齐读(先同桌练)

(4)(示句三)男生读,指名做“灌”、“泼”的动作。指导读。

(5) 引读句四,交流:读了这一句,知道了什么?

对照图理解人们的欢乐之情,笑容满面地读句四,读后质疑,引入句五,生自读。

(6)(示句五)范读,指名给“怎么能不高兴呢”换一种说法,体会书上句子所表达的强烈的感情。

(7)引读2。

3、教学3

(1)导入:泼水节的场面真是欢乐,大家想不想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庆?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傣族的泼水节除了泼水以外,还有其它活动呢!自读§3,用笔画画还有哪些活动?(交流)

(2)畅谈:如果你去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你最想干什么?

(3)朗读比赛:分四人小组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3,读出泼水节的热闹和欢乐。

(4)配乐齐读3

三、创设情境,总结课文。

1、生演泼水节场面,师进行采访:

(1)我是苏州电视台的记者,请问这位老大爷,你们的水中为什么要滴香水、撒花瓣?

(2)这位小朋友,你的衣服都湿透了,你感到不高兴吗?

(3)老妈妈,天都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回家?还想参加什么节目?

2、怀着欢乐的心情齐读课文。

四、练写祝愿的话。

4月14日就是傣族的泼水节,你怎么向远在千里之外的傣族人民祝贺呢?请把对傣族人民的祝愿写在纸上

21、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 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快。

教学重、难点——理解失意,体会亲近自然的愉快。

教学流程

一、齐读课题导入

二、精读课文

1、师:夏天来了,夏天是位小姐姐,看,她就在我们身边。(学生欣赏夏天美景)

2、师:喜欢夏天小姐姐吗?那就热情地和她打个招呼吧!(学生自由说)

3、师:夏天小姐姐也热情地问我呢:想变点儿什么?(课件出示句子)谁来替夏天小姐姐热情的问一问。(学生读句子)

4、师:小朋友,你最想变什么呢?以六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友情提示(出示):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美美地读给小伙伴听,互相说说听了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

5、交流汇报:

过渡:夏天小姐姐像个魔术师,你想变成什么就能变成什么!快告诉小姐姐吧,你想变什么?

雨滴

学生说、读。师随机表扬肯定:说得真美,(奖励图片),就让你变成透明的雨滴。

让我们一起去欣赏透明的雨滴,(多媒体显示雨滴画面)

透明的雨滴睡在绿叶上心里会怎么想呢?

你能读出他的快乐吗?(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小鱼

学生汇报,师随机肯定奖励。

(多媒体显示动画)你们想变成小鱼在这清凌凌的小河里快乐地游一游吗?(边做动作边读诗句)

蝴蝶

学生汇报,师随机肯定奖励。

师:看(多媒体显示)在这美丽的花丛里,这个小朋友变成了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翩翩起舞,书上也用了一个词来形容的,你知道是哪个词语吗?(穿梭)

师:你能把这个词语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师:老师想采访一下这只小蝴蝶,刚才你在花丛中穿梭时的心情怎样?

你能读出当时的快乐吗?指名读可以加上穿梭的动作。

师:还有谁想变成快乐的蝴蝶?再指名读,想变蝴蝶的边穿梭边读(奖励图片)。

蝈蝈

学生汇报,师随机肯定奖

8、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

2、学习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和写法。

3、体会各篇文章所流露的对花草树木以及鸟兽鱼虫的真情,学习在记叙和说明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写法。

4、开展有意义的视听活动,提高视听效果。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苏州园林》 2课时

《都市精灵》 2课时

《幽径悲剧》 2课时

《明天不封阳台》 1课时

《治水必躬亲》 1课时

写作 2课时

标点符号的修改 1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视听活动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五篇文章都表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的热爱,倡导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

《苏州园林》介绍的是人造的风景,叶圣陶先生娓娓道来,让人觉得身处优美的大自然中,不能不为建筑师巧夺天工的技艺而赞叹;《都市精灵》则从小处落笔,往大处拓展,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让人叹服之余,深深赞同作者的观点:要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在写美的过程中多了一些愤慨,更加能引起人们对于自身愚昧的反省,可谓振聋发聩;《明天不封阳台》记叙的事情虽小,但作者却拥有一颗慈悲之心,文中处处透出智者的思索;《治水必躬亲》 则为我们勾勒了一幅三百年前的治水图,相信读完这篇短文,我们更应知道顺应自然,才能真正造福民众。

学习本单元,除要领略作者表达观点的技巧,还要学会欣赏雅致的语言,并将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导入: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主题,浏览单元提示、目录、课文等明确任务

2巡视、指导浏览单元提示、目录、课文等

3布置讨论: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课文,确定一个研究小专题讨论、组建研究小组,确定负责人并进行初步的分工

第二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学生确定单元活动主题及计划讨论、交流

第三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出示评价内容:

1、你能说出本单元主要的学习内容吗?

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你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了吗?

3、本节课你有多少收获?自我反馈

2小结、评价自我小结

第2、3课时 《苏州园林》

学习目标:

1、 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激发爱美爱国的情感。

2、 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

3、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课前学习:通读课文,查阅、收集有关苏州园林的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2布置任务: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读准字音,了解词义,并能简要说明苏州园林的总印象。读文章,找句子

3组织交流、评价交流,相互评价

第二块:研读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它的设计理念是什么?是如何体现处处入画的原则的?阅读文章1、2两小节,画出有关句子

2组织交流交流

3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除了这四个方面外,苏州园林的设计还从哪些方面注意到了“图画”的效果?由此归纳出文章的结构特点。假如要你来介绍苏州园林,还有别的思路吗?重点阅读3-6小节,找出每小节的中心句,总结、归纳

4组织交流交流、小结

5作者在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分别举例说明。

品味本文多样性的语言。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分析、揣摩

6组织交流交流、评价

第三块: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苏州园林中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作者为什么没有提到,却把苏州所有的园林都写到了?

思考、讨论

2回顾所学的《于园》一文,出示《扬州个园》,结合搜集到的有关苏州园林资料,说说于园、个园的设计风格是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回顾、思考、讨论

3组织交流交流、评价

课后学习:再次搜集资料,以文字的形式向大家具体介绍苏州的某一座园林。

第4、5课时 《都市精灵》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选材和写法上的特点。

2、感悟本文语言形象、用语生动的特点。

3、结合现代城市污染,领会本文主旨。

课前学习:

1、通读全文,查字典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2、查阅资料,了解人与动物的关系。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导入:作者简介;《动物世界》——人与动物的关系。谈感受,畅所欲言。

2“都市精灵”指的是什么?文章中提到了哪些城市中的哪些动物?这些城市中的人们与这些动物的关系如何?速读课文,找出相应答案

第二块:研读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理清文章思路阅读、思考、交流

2作者在文章中指出了哪些问题?请找出你感受较深的语句。你认为作者提出的问题应如何解决?请你出谋划策。体会、分析、交流

3找出你认为文章中对城市小动物的精彩描写,并加以分析。品味、分析、交流

4作者认为每座城市都应该有钟爱的小动物,你赞成这个观点吗?城市有钟爱的小动物,对城市有什么影响,怎样才能使城市拥有可爱的小动物? 讨论、交流

小结自我小结

第三块: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设计一条有新意的标语,号召同学们保护动物,和动物交朋友。 设计、交流

2如果请你为我们所在的城市选择一种标志性、象征性的动物,你选什么动物,说说理由,并描绘出你喜欢的这种动物,想象一下人们与之友好相处的和谐场景。 选择、描写、交流

课后学习:查找资料,找找其他国家或城市爱护动物的小故事。

第6、7课时 《幽径悲剧》

学习目标:

1、能联系生活,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唤起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2、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体会本文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课前学习:

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了解词的大意。

2、查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和北大燕园。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对作者及燕园的了解。交流

2用一句话概括:幽径上发生了什么悲剧?阅读、概括

3组织交流交流

第二块:研读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幽径古藤萝形、色、味、声的语句,领略古藤萝的美丽,并用彩笔画出这棵古藤萝来。阅读、赏析、绘画、交流

2作者着力描写这棵幽径古藤萝的美有何作用?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描写古藤萝的美?而要先描写幽径之美?思考、讨论、交流

3文章写的是“悲”却用大量笔墨写了“美”,你怎样理解? 在行文中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思考、讨论、交流

4你是如何看待“愚氓毁美”之事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讨论、交流

5文章最后一段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讨论、交流

6小结自我小结

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本文作者在描写幽径时,从春、夏、秋、冬四季写其美景,请你模仿这一写法描绘一下你熟悉的环境。描写、交流

2以古藤萝的口吻写一段话,向人们提出劝告,保护好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提高审美的素质。写作、交流

课后学习:印发《失去声音的鸟》一文,请写出读后感。

第8课时 《明天不封阳台》

学习目标:

1、能较深入理解文本表达的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观念。

2、能说出作者的思路和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

3、能说出叙议结合写法的好处。

4、培养关注自然、亲近自然,善待自然的情感和习惯。

课前学习:

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生词的大意。

2、调查同学家中封阳台的情况,做好统计。

3、上网查找封阳台的利与弊。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找出本文的行文线索,理清思路阅读、思考、讨论

2组织交流交流、评价

第二块:研读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随着线索延续,作者的情感和对问题态度都起着变化,请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说说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阅读、思考、讨论、交流

2找出对鸽子描写的部分,细心品读,说说作者描写动物的语言好在哪里?文中还有这样精彩的描写吗?找出来加以体会。勾画、品味、交流

3如果当时你也在场,目睹了鸽子的伤情,你会作怎样的决定?交流,各抒己见

第三块: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任务:小小辩论会:封不封阳台好明确任务

2组织辩论分组、确定合作伙伴、准备、辩论

3小结小结、评价

课后学习:

根据“酒楼门口,不再有被囚于笼中的珍禽;集市摊头,不再有被高声叫卖的青蛙;鸽子飞过秋日的天空,我们不再射出铅弹;蜻蜓掠过夏天的裙边,我们不再张开捕网。”试做仿句。

第9课时 《治水必躬亲》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正反对比论述观点。

2、认识海瑞这一人物形象。

3、理解文言大意。

4、理解文中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了解一些固定的文言句式。

课前学习:

1、通读全文,要求读流畅。

2、查阅关于海瑞的资料,了解海瑞其人。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导入:介绍作者、海瑞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2布置任务:朗读课文,读流畅,注意句间及句中的停顿自读、齐读

3疏通全文、释疑,提示重要字、词、句质疑、口头翻译

4概括内容阅读、讨论、交流

5文中第二小节强调作者的观点的是哪句话?末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讨论、交流

6家喻户晓的海瑞,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一个形象?读了课文之后,你对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交流

7小结自我小结,整理文言字词

课后学习:

1、背诵课文。

2、口头翻译全文,继续整理文言字词。

第10、11课时 写作训练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学习任务,明确本次写作训练的基本要求自读《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短文,勾画要点

2组织交流交流

3明确本次写作训练的具体要求思考、确定写作内容、构思、写作

4出示评改标准,组织互改作文小组互改作文,推荐佳作

5组织交流佳作交流、评价

6布置任务: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作文

第12 课时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标点符号的修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任务,明确修改重点自读《标点符号的修改》一文,了解修改的方法及容易误用的地方。

2组织交流交流学习所得

3组织训练专题训练

4布置任务修改自己的作文,着重修改标点符号

5小结谈本课收获

第13课时 诵读欣赏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任务,明确要求自读两段短文,摘录优美词句;思考蕴含的道理

2组织交流交流

3提供类似文章,做美文阅读欣赏阅读、欣赏

4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5小结自我小结

第14课时 语文实践活动——视听活动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任务自读《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短文,明确现代社会中,视听能力对人的重要性以及提高视听能力的方法

2组织训练参与活动

3组织评价相互评价、自我评价

4小结小结、反思,确定今后努力目标

9、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

2、感受桃花源美好社会生活,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检查字词积累

(1)基本实词 (2)常用虚词 (3)古今异义 (4)一词多义

二、再读课文,概述课文

1、以渔人的口吻讲述文本故事

2、以村人的口吻讲述文本故事

3、以读者的口吻讲述文本故事

4、师生交流,理清思路

三、析读文本,感受美好

1、感受桃花源的美丽

2、感受桃花源的神秘

3、感受桃花源的人物

4、用自己的话概述作者向我们呈现出的桃花源怎样的社会图景?

四、联系背景,体悟表达

1、补充作者创作背景,结合本文,说说作者的写作目的。

2、局部探究,体会表达之妙

(1)体会下列句子各有什么表达效果

A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B 渔人甚异之 C 不足为外人道也 D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E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作者为什么要将主人公设计成“渔人”,为何不将主人公设计成“猎人”或其他什么人呢?

五、总结课堂,个性评价

1、总结本课教学

2、作者的这一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陋室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词汇,体会文章的写法特点。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3、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地评价古人。

教学重点:

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1、体会本文的写法特点。

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在大唐的历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三十四岁那年,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一觉醒来被赶出了朝廷。十年后,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写了一首惹祸的诗:

紫陌红尘扶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因为这首诗,他又被贬到连州。一贬又是十四年,等他五十七岁再回到长安时,玄都观里的桃花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乱草。这不怕惹祸的诗人,又写了一首《再游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亦云。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职业病,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他写道: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他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这个人就是刘禹锡。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作品《陋室铭》,走进这个独特的人。

二、初步感知

1、师范读课文,要求:听的过程中注意字音、停顿等。

2、学生自由读。要求:大声朗读,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停顿。

3、指名试读,再次指导。

4、全班齐读,再次感知。

三、疏通积累

1、自由读课文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遇到疑难,互相讨论。(教师巡视,解决疑难。)

2、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归纳。

3、指名粗译课文,整理归纳

4、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

四、深入探究

1、陋室,陋在何处?

品析语言后,明确:空间小、景致少、人来少、摆设少。

2、陋室,真的陋吗?

品析语言后,明确:不陋。主人:品德高尚 环境:清幽雅致 客人:博学多闻 生活:安贫乐道

3、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陋室的状况吗?

(引导学生抓关键句品味,如“山不在高……唯吾德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等;再结合铭文的特点理解。)

4、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方法示例:1、讨论法 2、辩论法 3、对比阅读法)

五、总结延展

1、总结本课教学 2、齐读课文,背诵课文

《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并积累文言词汇,背诵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体会章法的严密。

3、明确文章的主旨,获得有益的启示。

教学重点:

1、掌握并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文章内容,读出味道,读出情感

教学难点:

明确文章的主旨,获得有益的启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话导入,介绍作者与背景

二、诵读文本,感受课文音韵美

1、教师范读 2、自由诵读 3、指名诵读 4、指导诵读 5、全班美读

三、理解词句,掌握积累明大意

1、学生对照注释默读,对课文中不懂或者不大懂的字词进行质疑。

2、师生交流,答疑明确,掌握并积累。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四、品读课文,理解文章意蕴美

问题引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为什么作者独爱莲?

2、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绘莲的?展现了“莲”怎样的形象?

3、作者在文章中唱响了对莲的深情赞歌,并在莲身上比赋了“君子之德”,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和人生态度?

4、课文名为“爱莲说”,却为何要花大量笔墨写“菊”和“牡丹”?

五、再梳课文,整体把握与理解

1、梳结构,体会章法的严密。

2、梳手法,明确表达的多样。

3、梳内容,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4、背课文,体悟文中的情味。

《核舟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文本,积累文言词语、句式。

2、理解文章的大意,感受核舟的精美。

3、理清文章的思路,揣摩作者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朗读文本,积累文言词语、句式。理解文章的大意,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揣摩作者的表达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1、由玉雕大师胡绍宇的微雕作品《隆中对》展开对话,其实早在三千多前年,古人就在甲骨上刻下了让我们今人用5倍放大镜才能识读的文字。今天,我们来学习《核舟记》一文,去感受古人微雕技艺的成就,目睹一下核舟的芳容。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字音,朗读

(2)问题抢答:A、本文从文体上看是一篇什么文?B、核舟的雕刻者是谁?技艺怎样?C、作者对刻者的技艺表现了怎样的情感与评价?

二、美读——读出情感

1、师范读课文 2、生任选一段挑战老师 3、师生一起美读文本

三、析读——读出文意

1、借助注释,自主思考,小组合作,理解文意,推荐积累

2、学生汇报交流,点拨归纳。

3、想一想,核舟留给你印象最深最美的一点是什么?

4、师生对话,感受核舟之美,归纳明确:

(精致小巧;物件众多;形神兼备;色彩鲜明)

5、想一想,如果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核舟的特点,你会选择哪一句?你觉得这个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四、赏析——揣摩表达

1、核舟固然精美,但与作者的精美的表达不无关系,请同学们联系文本,揣摩作者的表达有何特点?老师给大家一些提示:不妨从结构、形象、用语、详略等角度入手,谈谈你的发现。

2、师生对话,归纳小结

(形象:生动传神 结构:思路清晰 用语:凝炼准确 详略:剪裁得当等)

五、小结课堂 拓展延伸

1、小结本课教学 2、完成课后练习四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3、联系现实,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教学重点:

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理清文章脉络 2、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导入新课

由《桃花源记》切入,联系生活,激情导入。

二、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

2、学生自读,检查朗读,指导朗读。

3、对照注释,疏通词句,粗知文意。

4、同桌答疑,师生对话,点拨明确(需重点掌握的词句)

5、齐读课文,再次感知,明确认识。

四、再读课文,翻译课文

1、根据课下注解翻译课文,有疑难小组讨论解决,或询问老师。

2、师生对话交流,点拨明确。

五、合作探究,理解文本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2、提问: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4、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样的?

六、联系生活,个性表达

1、你认为本文所表现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

2、畅想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3、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面向心目中的明天社会,作为继往开来的我们一代,该为社会做些什么?该怎样做呢?(穿插历代名人、伟人改造世界的追求与创举,以拓宽学生视野,开阔心志,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

七、小结课堂,背诵积累

1、小结本课教学 2、自由诵读,背诵积累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

2、背诵课文,体味诗歌意境及作品风格的变化。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朗读背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直接导入 简介作者与背景

杜甫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他生活在唐帝国由盛而衰的急剧转变的年代,他的诗歌广泛而又深刻地反映了这一历史过程和当时的社会面貌,故被称为“诗史”。介绍三首诗的背景:①《望岳》是其青年时代的作品,此时的他青春年少,壮志凌云,有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誓言;②《春望》《石壕吏》作于安史之乱爆发后。《春望》写于756年,是年他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春城败象尽收眼底,念亲之情充溢而出;《石壕吏》写于759年,朝廷军队在敌人两面夹击下,全线崩溃,郭子仪只好四处抽丁补充兵力,人民苦不堪言。杜甫正好由洛阳经过潼关,赶回华州住所,根据途中所见所闻,写成了“三吏”“三别”,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反映了人民的苦难。

二、齐声朗读 整体感知诗情

1、齐声朗读《杜甫诗三首》,整体把握三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思考:

①根据三首诗的不同写作背景,你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②这三首诗,你最喜欢那一首?说说理由。

三、赏析《望岳》

1、赏析画面美 2、赏析用词美 3、赏析情感美 4、赏析表达美

四、赏析《春望》

1、站在春天的长安城中,作者望到了什么?

2、面对所望之物,作者的情感如何?

3、由眼前之景,作者想到了什么?

4、由作者的细节,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内心波澜?

五、总结教学 背诵两首诗歌

第2课时

一、检查背诵 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背诵默写情况

2、由《春望》进而导入《石壕吏》

二、齐读本诗 把握文意

1、有感情地朗读本诗

2、结合课文注释,同桌合作,理解文意

3、指名试说文意,师生交流,点拨明确

三、细读本诗 品味探讨

(一)观官吏之举

1、在表现官吏时,你认为哪几个词最富表现力?为什么?

2、从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联系文本,联系注释背景)

(二)听老妇之诉

1、文中哪一个字最能表现老妇的心情?

2、请找出具体的词句,抓住关键字,说说老妇之苦。

3、从老妇的苦诉中,我们读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境况和老妇怎样的思想情怀?

4、有感情地诵读本部分。

(三)察作者之情

1、在这苦难的现场,杜甫都做了些什么?从文中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2、杜甫为什么不站出来?是怯弱还是什么原因呢?

(四)体作者之述

1、作者的叙事思路是怎样的?

2、作者所拟诗题是《石壕吏》,为什么却详写老妇人?

四、总结课堂,背诵本诗

1、总结本课教学,说说学了这三首诗歌,你对杜甫的思想发展有怎样的了解?这三首诗在内容和体裁上有什么不同?

2、有感情地背诵《石壕吏》

10、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册):《语文百花园八》教案

[教材简析]

“语文百花园八”共安排了五项语文活动。有“语海畅游”(安排了成语练习)“积少成多”(安排了读背关于学习、积累方面的古人名言)“阅读平台”(安排阅读古代神话《精卫填海》)“能说会道”(安排了以“我的藏书角”为话题的口语交际)“笔下生辉”要求写自己和书的故事。

通过这些语文活动,学生了解到,有的成语中有一对反义词的构词现象,积累了词语,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了、交际的能力、表达的能力。

[设计理念]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学,在趣中学,达到逐步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成语,说特点,让学生感受到成语构词的奥妙,激发学生学成语的兴趣及产生深入了解成语的愿望。

2辅导学生读读背背,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受到虚心好学的教育。

3引导学生阅读短文,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

4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使学生在交际的活动中,提高对应、交流、说话的能力。

5指导学生写一写自己与书的故事,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难点]

口语交际及写有关自己与书的故事。

[教具准备]

1多种藏书角展示的课件。

2收集赞颂读书或赞颂书的名言警句。

3把自己存放藏书的地方照相或动手画出来。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我们又到了畅游百花园的时间。今天我们在百花园里将享受发现的惊奇;学习后的满足;交流时的喜悦;我们还能阅读古代神话故事;欣赏自己或同学的习作。你们愿意与我一起走进语文百花园吗?

二语海畅游,感受乐趣。

读成语,说特点

1自由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请查字典自行解决。

2指导学生读成语,理解成语的意思。

3引导学生与书上的学习伙伴一起发现这八个成语的特点。(成语中有一对反义词)

4画出成语中意思相反的词。

此起彼伏左躲右闪大惊小怪明察暗访

前因后果争先恐后将功补过大公无私

5读一读,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有趣。

6照样子,再说出几个有如此特点的词语。

七上八下因小失大小题大做大材小用

阳奉阴违左右为难口是心非一张一弛

三读读背背,积少成多

1自读古人名言。不会的字词,通过查字典自己解决。

2指导学生理解句子。

第一句意思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表达了一种极为谦虚的学习态度。

第二句意思是说学习要时常进行温习。

第三句意思是:不一小步一小步地积累起来,就不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没有一条条的小河汇聚在一起,就不能形成大江大海。这句话不仅强调了积累的可贵,还告戒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追求。

3简单介绍《论语》《荀子》。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人的思想影响深远。它是由弟子及再传弟子纂辑,记录了孔子及弟子的言行。孔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荀子》先秦论说散文集,荀卿著。荀卿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对孔、孟的学说有继承和发展。《荀子》代表先秦论说文的成熟阶段,其文章结构完整,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说理透辟,极富说服力。文中大量运用比喻,妙趣横生,文中还有大量的排比、对偶句式,间杂韵语,参差错落,铿锵悦耳,摇曳多姿。许多语句后世流传,被现代人引用。

4辅导学生读熟、背会。

5把这些古人的名句抄写在《我的采集本》上。

四阅读神话故事。

1默读短文,不会的字词自己查字典解决。

2同桌讨论词语的意思。(炎帝、波涛、礁石、盘旋、留意、炙热、掠过、挟着、铺天盖地、袭、竭尽全力、恢复、残酷、哀怨、昼夜、衔、碧波万顷、宏大、毅力、钦佩)

3边读边想。

①这个故事是怎样展开的,短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文章主要写什么事?

先写女娃到海边玩耍,观望大海美丽的景象;再写女娃被大海吞掉,妈妈呼叫无应;最后写女娃的精灵化作一只精卫鸟要填平大海。

②精卫鸟为什么要填海?

③从哪里看出精卫鸟宏伟的志愿和坚强的毅力。

4读一读,议一议。

精卫填海的故事赞扬了什么?

你读后有哪些收获?

5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

6交流你读过的神话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

一交流展示。

交流收集的赞颂读书或赞颂书的名言警句。

二谈话导入新课。

书带给我们快乐,带给我们思索,是我们成长的阶梯,是我们要好的朋友。我们是怎样对待他们的?

三欣赏“藏书角”的课件,开阔学生的眼界,打开学生的思路。

四引导学生看书、读题。

把握这次说话的主题与基本要求。

五自己准备、练说。

先对照提示一道题一道题地说,再把三道题连起来说一说。

六小组交流介绍。

要求:1说的同学要使用普通话,说的内容要有条理。

2听的同学要边听边想边记,想象他介绍的藏书角的样子,记下他介绍时,使用的好语句。没听明白的地方,可以问一问。

3先自己准备以下四方面的谈话内容,再说给全组同学听。

①你有多少图书?你怎样保存这些图书?

②你的藏书角是怎样布置的,藏书角里都有哪些书,这些图书怎样分类?

③你的藏书是怎么慢慢积累起来的?在藏书的过程中,哪件事情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④在你的藏书中,你最喜欢哪些书?说说理由。

五评一评,谁说的最好,谁的藏书角布置的最有新意。

六组织活动,进行交际。

举办藏书角博览会。

参赛须知:

1要有三人推荐,方可报名参加。

(每一名参赛同学要快速找三名同学向他们介绍自己的图书角。想一想,你怎样用热情诚恳的态度,得体生动的语言,赢得同学的认同。这样他们才可能推荐你。)

2三名同学要介绍自己推荐的理由,每人至少说三句话,且不可重复。

(可以商量一下,三人怎样从不同角度介绍,不清楚的地方多问一问。)

3评委会同意后(全班同学都是评委,可举手投票,过半数即可)参赛者用“藏书角的自述”的形式介绍自己的藏书角。

4评委进行投票,评出本届“十佳藏书角”。

5评委讨论获奖的理由,写出获奖评语。(引导学生从图书角设计新颖,实用、美观的角度,评判藏书角;从语言流畅、生动、介绍全面、具体上评判表达的能力)

6为获奖者、推荐者颁发证书及奖品。

七课外扩展。

参赛作品进行展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笔下生辉。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同学们情绪高昂,讨论激烈。有的同学没机会说;有的同学说的不够尽兴;有的同学在别人的启发下又有新的想法想说。由于时间有限,大家很遗憾。现在你们还有向别人介绍展示的愿望吗?

我们可以写出来,写一写可以梳理我们的思维,促使我们深入的思考,及时归纳我们的体会与收获。我们的习作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时与同伴交流与欣赏,它将成为我们成长的记录。今天我们一起写一写你和书的故事。

二引导读书,明确目标

1自由读书,明确“写什么”的问题。

2与同桌交流自己与书的故事。(如:购书、借书、读书、包装书、抄书、修补书时所发生的事情。也可以写自己和小书架或小书柜、小书箱的对话。还可以夸夸自己的小书架或小书柜、小书箱。也可以写读书活动中的见闻)

三自读“观察与思考”,

四明确习作的要求。

1如果选择写一件自己和书之间发生的事,要注意把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写具体。

2如果是选择写小书架,就要先观察自己的小书架,看看它的样子、结构、有多少书,都是些什么书,然后在动手写,字里行间要流露出你对它的赞美与喜爱。

五学生自由习作。

六同桌互相交流、欣赏。(读一读,改一改。)

七把自己的习作推荐给父母看,请他们欣赏评价。与他们分享习作的快乐。

语文教案推荐更多+
相关信息
相关栏目
说课稿一等奖 幼儿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 教案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