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费宝网语文教案

搜索51费宝网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方案一等奖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方案一等奖

时间:2023-06-23 17:34:03

类别:语文教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方案一等奖

1、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方案一等奖


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在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本课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法特点:
1、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层渗透”,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
2、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以及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节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节“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出示多媒体课件,边看边思: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桂林山水相关的图片展示
二、揭示学法,理清脉络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并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3)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总的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体描写漓江的水是怎样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山。
(3)最后写游览桂林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据此给课文分段,理清思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分段。)
3、第三步: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平如镜”,也很美。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是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有“静、清、绿”三个特点。写“静”,是通过人的“感觉”来写的——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写“清”是从“视觉”的角度写的——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写“绿”是用“比喻”把内容写具体的——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结合教学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绿色的翡翠。)
(3)个别读,引读,要读出感情。(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静啊nga.真清啊nga,真绿啊ya)
三、总结方法,自学感悟
思考题: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自学后讨论,教师引导,结合进行朗读指导,明确:
(1)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说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
再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桂林的山“奇”。(结合看图,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并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词意。)
(3)同样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桂林的山“秀”。(结合看图解释:翠绿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险”,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领会山势之险。
(5)结合学习比喻句,分别说出在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6)反复诵读课文,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奇啊(ya),真秀啊(wa),真险啊(na)。
四、深化重点,揭示中心
1、学习重点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先学懂词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绿的波浪;画,画卷;游,游览。再学懂句意: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览。句子形象地写出桂林山水的无比秀美。也抒发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与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

2、(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册):《古诗三首》(江畔独步寻花、寒食、泊船瓜洲)教案


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在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本课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法特点:
1、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层渗透”,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
2、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以及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节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节“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出示多媒体课件,边看边思: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桂林山水相关的图片展示
二、揭示学法,理清脉络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并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3)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总的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体描写漓江的水是怎样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山。
(3)最后写游览桂林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据此给课文分段,理清思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分段。)
3、第三步: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平如镜”,也很美。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是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有“静、清、绿”三个特点。写“静”,是通过人的“感觉”来写的——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写“清”是从“视觉”的角度写的——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写“绿”是用“比喻”把内容写具体的——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结合教学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绿色的翡翠。)
(3)个别读,引读,要读出感情。(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静啊nga.真清啊nga,真绿啊ya)
三、总结方法,自学感悟
思考题: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自学后讨论,教师引导,结合进行朗读指导,明确:
(1)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说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
再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桂林的山“奇”。(结合看图,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并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词意。)
(3)同样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桂林的山“秀”。(结合看图解释:翠绿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险”,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领会山势之险。
(5)结合学习比喻句,分别说出在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6)反复诵读课文,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奇啊(ya),真秀啊(wa),真险啊(na)。
四、深化重点,揭示中心
1、学习重点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先学懂词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绿的波浪;画,画卷;游,游览。再学懂句意: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览。句子形象地写出桂林山水的无比秀美。也抒发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与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

3、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方案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方案

单元主题:人 生 体 验

一、单元课文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其中有对人生中“错过”的体悟;有对浓浓亲情的表达;有对生与死的哲理阐发;有“一棵树”的自比;也有对求学艰苦历程的回顾……

学习本单元重在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感悟作者对人生的独特体验,并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整合,产生对生命历程的更新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与人生品位。故教学中应注重对文本的阅读,提倡学生对文章有自己的个性反应,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和生成新的意义。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通过阅读体悟文学家崇高的人生境界,产生对生命历程的珍惜感。

2、能通过品味作品中含蓄隽永的语言,产生独到的人生体验,辨证的感悟人生。

3、能通过诵读和品位语言,理解诗的主旨,感受诗中的艺术形象。

4、能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时的选材能力。

5、能关心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单元课时安排:(共15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 二十一 错过 (2课时)

★ 二十二 散步 (1课时)

★ 二十三 送东阳马生序 (2课时)

★ 二十四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1课时)

★ 二十五 有的人 (1课时)

★ 诵读欣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课时)

(古诗二首) 无题

★ 写作 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3课时)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1课时)

★ 综合实践活动 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 (2课时)

四、单元教学步骤:

第1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1、能初步了解单元课文内容;2、能明确单元学习目标;3、为单元探究活动蓄势。

1、整体感知单元课文内容: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听,思考。导入:由单元提示导入

2、浏览单元内容。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课文。巡视;指导。

反思

2、精读自己喜欢的课文: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用学过的读书方法精读自己喜欢的课文。 巡视;指导。

2、向大家推荐你喜欢的课文,并说明推荐原因听,适度评价。

反思

3、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概括单元学习目标。听,评价。

2、比照“伴你学语文”的学习目标,完善自己的学习目标。巡视。

反思

4、小组讨论单元探究活动方案: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自行分组,讨论方案。提示,巡视,指导。

反思

第2课时 错过(刘心武)(一)

学习目标:1、能通过阅读,感知错过产生的原因及意义;2、能了解本文清晰的思路和严谨的结构;3、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并能产生新的认识;4、能通过诵读,品味文章鲜明、生动、含蓄的语言。

1、整体感知课文: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听,思考,回答。导入:比较 “错过”和“过错”两个词,对待它们应该怎样,它们之间会产生联系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巡视;指导。

3、思考并回答:以“错过”为题好不好,为什么?听,指导学生评价。(解决文章思路问题。)

反思

2、细读课文: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再读课文,找出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或语句。巡视

2、小组交流解决疑难。巡视,或参与某组。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3、全班交流解决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听,指导学生评价。

反思

课后学习:回忆自己最难忘的“错过”,准备讲给同学听。

第3课时 错过(刘心武)(二)

1、语文活动:真情告白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听,回忆。导入: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面对“错过”你是怎样表现的呢?

2、回忆你的人生历程中最难忘的“错过”,用简要的语言写下“错过”的前因后果,并找寻课文中的话语来概括它或勉励自己。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各人的“错过”,并评价引用课文中的话语是否恰当。听,指导学生评价。

反思

2、语文积累活动: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精彩语句并尝试背诵出来。巡视。

2、推荐精彩语句,并说明推荐理由。听,适度评价。

反思

课后学习:了解亲人的“错过”,用你背诵的精彩语句评点或鼓励他们。

第4课时 散步(莫怀戚)

学习目标:1、能通过阅读,理解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2、学习课文巧妙的构思及以小见大的写法;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1、整体感知课文: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听,思考,回答。导入:平时你们散步吗?和谁一起,喜欢到哪里散步呢?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事件及表现的主题。巡视;指导。

3、回答事件及主题。听,适度评价。

反思

2、语文活动:我写《散步》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任选文中“母亲”、“妻子”、“儿子”中的一位,用她(他)的口吻,合理想像人物的心理活动,改写课文。巡视。

2、成果展示;评价口吻、心理活动等是否恰当。听,适度评价。

反思

课后学习:与亲人散步时,把《散步》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听听他们的感想。

第5课时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一)

学习目标:1、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熟读成诵;2、能理解常用的一些实词和虚词,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3、能理解课文对比手法的运用,联系自身,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听,思考。直接导入。

2、听,用笔给不会读的字注音,用竖线标出某些长句的朗读节奏。教师范读。

3、自读,读给同桌听,齐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听,适度评价。

反思

2、疏通文意: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参照书下注释,自己疏通文意,用笔标出自己不会翻译的地方。巡视,指导。

2、小组交流,解决疑难。巡视,参与。

3、全班交流疑难。听,评价。

反思

课后学习:熟读成诵课文。

第6课时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二)

1、复习上节课内容: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试背课文,听,评价。由检查课后学习导入。

2、分两组比赛:自行出题(关于课文翻译方面的问题),思考,回答。主持比赛,适度评价。

反思

2、语文活动:宋濂VS马生VS我(填表)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细读课文,填写表格。巡视,指导。

2、小组交流。巡视,参与。

3、全班交流,重在评价“比赛结果”,谈感受。听,适度评价。

反思

附表格:(比赛项目自填,越多越好)

选手

比赛项目宋濂马生我

书的来源向别人借,还要自己动手抄写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拥有属于自己的书

……

比赛结果

课后学习:以马生的身份给宋濂写封回信。

第7课时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李瑛)

学习目标:1、能通过诵读,感受“一棵树”的艺术形象;2、理解诗所表达的主题;3、学习多种修辞方法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1、解题,把握情感。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听,思考。导入:树是那么平凡,可有人却愿意做一棵树并为之而骄傲。

2、思考:“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能否换成“我是一棵树,我骄傲”?并回答。指导解题。

反思

2、语文活动:比一比,谁最“骄傲”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有感情朗读全诗,选出自己喜欢的诗节反复诵读,准备读给大家听。巡视。

2、朗读,听,评价:看谁能把诗中“骄傲”的情愫表现得淋漓尽致。听,适度评价。

3、找寻诗中“一棵树”赖以“骄傲”的资本,看谁找得最多,体会得最深。巡视。

4、说,听,评价:找得是否恰当。听,指导学生评价。

反思

课后学习:借鉴本诗的写法,以“我骄傲,我是一滴水(一棵草、一朵云一只蜂、一头牛……)”为题写一首诗。

第8课时 有的人(臧克家)

学习目标:1、能理解鲁迅的为人和精神;2、能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3、能品味诗中含有深刻哲理的句子。

课前学习:了解鲁迅的事迹,评价他的为人。

1、解题,初步感知课文: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谈谈我心目中的鲁迅。导入:你了解鲁迅吗?

2、听,思考。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思考并回答:为什么以“有的人”为题?听,适度评价。

反思

2、

第9课时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学习目标:1、能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哲理;2、能背诵和默写两首古诗。

1、诵读: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听,思考。直接导入。

2、浏览诗后语段后,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达到背诵的程度。巡视;指导。

3、成果展示,评价:谁读得最好。听,适度评价。

反思

2、欣赏: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任选一首,想像作者当时的心情,写一段心理活动描写。巡视。

2、成果展示,评价:心理活动是否恰当。听,适度评价。

反思

第10、11、12课时 写作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0、阅读短文,听读范文,思考,感悟。巡视,范读。

11、写作。巡视。

反思小组评议作文,全班交流好作文,修改“病文”巡视,适度评价。

第13课时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阅读短文,思考。直接导入。

2、做有关练习。巡视;指导。

3、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巡视,指导,适度评价。

反思

第14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一)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阅读短文,了解社会热点的有关知识。巡视。

2、观看有关热点问题研讨的录像资料。(例如:“非典”时期的电视访谈节目等)巡视。

3、分组讨论,选好话题,全班表决,确立2-3个话题,再分组讨论。巡视,参与。

反思

课后学习:为研讨会的召开准备资料。

第15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二)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作好会前准备工作:会场布置;邀请嘉宾等。指导。

2、代表发言。听。

3、全班交流,嘉宾发言听,参与。

4、主持人总结听,适度评价。

反思

4、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方案

单元主题:人 生 体 验

一、单元课文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其中有对人生中“错过”的体悟;有对浓浓亲情的表达;有对生与死的哲理阐发;有“一棵树”的自比;也有对求学艰苦历程的回顾……

学习本单元重在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感悟作者对人生的独特体验,并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整合,产生对生命历程的更新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与人生品位。故教学中应注重对文本的阅读,提倡学生对文章有自己的个性反应,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和生成新的意义。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通过阅读体悟文学家崇高的人生境界,产生对生命历程的珍惜感。

2、能通过品味作品中含蓄隽永的语言,产生独到的人生体验,辨证的感悟人生。

3、能通过诵读和品位语言,理解诗的主旨,感受诗中的艺术形象。

4、能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时的选材能力。

5、能关心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单元课时安排:(共15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 二十一 错过 (2课时)

★ 二十二 散步 (1课时)

★ 二十三 送东阳马生序 (2课时)

★ 二十四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1课时)

★ 二十五 有的人 (1课时)

★ 诵读欣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课时)

(古诗二首) 无题

★ 写作 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3课时)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1课时)

★ 综合实践活动 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 (2课时)

四、单元教学步骤:

第1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1、能初步了解单元课文内容;2、能明确单元学习目标;3、为单元探究活动蓄势。

1、整体感知单元课文内容: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听,思考。导入:由单元提示导入

2、浏览单元内容。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课文。巡视;指导。

反思

2、精读自己喜欢的课文: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用学过的读书方法精读自己喜欢的课文。 巡视;指导。

2、向大家推荐你喜欢的课文,并说明推荐原因听,适度评价。

反思

3、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概括单元学习目标。听,评价。

2、比照“伴你学语文”的学习目标,完善自己的学习目标。巡视。

反思

4、小组讨论单元探究活动方案: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自行分组,讨论方案。提示,巡视,指导。

反思

第2课时 错过(刘心武)(一)

学习目标:1、能通过阅读,感知错过产生的原因及意义;2、能了解本文清晰的思路和严谨的结构;3、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并能产生新的认识;4、能通过诵读,品味文章鲜明、生动、含蓄的语言。

1、整体感知课文: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听,思考,回答。导入:比较 “错过”和“过错”两个词,对待它们应该怎样,它们之间会产生联系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巡视;指导。

3、思考并回答:以“错过”为题好不好,为什么?听,指导学生评价。(解决文章思路问题。)

反思

2、细读课文: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再读课文,找出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或语句。巡视

2、小组交流解决疑难。巡视,或参与某组。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3、全班交流解决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听,指导学生评价。

反思

课后学习:回忆自己最难忘的“错过”,准备讲给同学听。

第3课时 错过(刘心武)(二)

1、语文活动:真情告白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听,回忆。导入: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面对“错过”你是怎样表现的呢?

2、回忆你的人生历程中最难忘的“错过”,用简要的语言写下“错过”的前因后果,并找寻课文中的话语来概括它或勉励自己。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各人的“错过”,并评价引用课文中的话语是否恰当。听,指导学生评价。

反思

2、语文积累活动: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精彩语句并尝试背诵出来。巡视。

2、推荐精彩语句,并说明推荐理由。听,适度评价。

反思

课后学习:了解亲人的“错过”,用你背诵的精彩语句评点或鼓励他们。

第4课时 散步(莫怀戚)

学习目标:1、能通过阅读,理解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2、学习课文巧妙的构思及以小见大的写法;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1、整体感知课文: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听,思考,回答。导入:平时你们散步吗?和谁一起,喜欢到哪里散步呢?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事件及表现的主题。巡视;指导。

3、回答事件及主题。听,适度评价。

反思

2、语文活动:我写《散步》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任选文中“母亲”、“妻子”、“儿子”中的一位,用她(他)的口吻,合理想像人物的心理活动,改写课文。巡视。

2、成果展示;评价口吻、心理活动等是否恰当。听,适度评价。

反思

课后学习:与亲人散步时,把《散步》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听听他们的感想。

第5课时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一)

学习目标:1、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熟读成诵;2、能理解常用的一些实词和虚词,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3、能理解课文对比手法的运用,联系自身,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听,思考。直接导入。

2、听,用笔给不会读的字注音,用竖线标出某些长句的朗读节奏。教师范读。

3、自读,读给同桌听,齐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听,适度评价。

反思

2、疏通文意: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参照书下注释,自己疏通文意,用笔标出自己不会翻译的地方。巡视,指导。

2、小组交流,解决疑难。巡视,参与。

3、全班交流疑难。听,评价。

反思

课后学习:熟读成诵课文。

第6课时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二)

1、复习上节课内容: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试背课文,听,评价。由检查课后学习导入。

2、分两组比赛:自行出题(关于课文翻译方面的问题),思考,回答。主持比赛,适度评价。

反思

2、语文活动:宋濂VS马生VS我(填表)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细读课文,填写表格。巡视,指导。

2、小组交流。巡视,参与。

3、全班交流,重在评价“比赛结果”,谈感受。听,适度评价。

反思

附表格:(比赛项目自填,越多越好)

选手比赛项目宋濂马生我

书的来源向别人借,还要自己动手抄写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拥有属于自己的书

……

比赛结果

课后学习:以马生的身份给宋濂写封回信。

第7课时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李瑛)

学习目标:1、能通过诵读,感受“一棵树”的艺术形象;2、理解诗所表达的主题;3、学习多种修辞方法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1、解题,把握情感。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听,思考。导入:树是那么平凡,可有人却愿意做一棵树并为之而骄傲。

2、思考:“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能否换成“我是一棵树,我骄傲”?并回答。指导解题。

反思

2、语文活动:比一比,谁最“骄傲”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有感情朗读全诗,选出自己喜欢的诗节反复诵读,准备读给大家听。巡视。

2、朗读,听,评价:看谁能把诗中“骄傲”的情愫表现得淋漓尽致。听,适度评价。

3、找寻诗中“一棵树”赖以“骄傲”的资本,看谁找得最多,体会得最深。巡视。

4、说,听,评价:找得是否恰当。听,指导学生评价。

反思

课后学习:借鉴本诗的写法,以“我骄傲,我是一滴水(一棵草、一朵云一只蜂、一头牛……)”为题写一首诗。

第8课时 有的人(臧克家)

学习目标:1、能理解鲁迅的为人和精神;2、能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3、能品味诗中含有深刻哲理的句子。

课前学习:了解鲁迅的事迹,评价他的为人。

1、解题,初步感知课文: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谈谈我心目中的鲁迅。导入:你了解鲁迅吗?

2、听,思考。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思考并回答:为什么以“有的人”为题?听,适度评价。

反思

2、

第9课时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学习目标:1、能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哲理;2、能背诵和默写两首古诗。

1、诵读: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听,思考。直接导入。

2、浏览诗后语段后,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达到背诵的程度。巡视;指导。

3、成果展示,评价:谁读得最好。听,适度评价。

反思

2、欣赏: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任选一首,想像作者当时的心情,写一段心理活动描写。巡视。

2、成果展示,评价:心理活动是否恰当。听,适度评价。

反思

第10、11、12课时 写作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0、阅读短文,听读范文,思考,感悟。巡视,范读。

11、写作。巡视。

反思小组评议作文,全班交流好作文,修改“病文”巡视,适度评价。

第13课时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阅读短文,思考。直接导入。

2、做有关练习。巡视;指导。

3、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巡视,指导,适度评价。

反思

第14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一)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阅读短文,了解社会热点的有关知识。巡视。

2、观看有关热点问题研讨的录像资料。(例如:“非典”时期的电视访谈节目等)巡视。

3、分组讨论,选好话题,全班表决,确立2-3个话题,再分组讨论。巡视,参与。

反思

课后学习:为研讨会的召开准备资料。

第15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二)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

1、作好会前准备工作:会场布置;邀请嘉宾等。指导。

2、代表发言。听。

3、全班交流,嘉宾发言听,参与。

4、主持人总结听,适度评价。

反思

5、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册):《寓言两则》(刻舟求剑、揠苗助长)教案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刻舟求剑”这个成语的含义,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掌握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背诵课文。

4.写话练习。用一段话写出在学雷锋活动中做的一件事。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

2.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

教学难点写话练习。

教学准备投影片一张、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内容:初学生字,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讲:第八课讲的是古时候称象的故事,你们还喜欢学故事吗?请大家一起来学习。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1)看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2)新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不懂的地方记下来。(3)标出小段。

三、认读生字,解答疑难(出示生字卡片)

四、深入分析、弄懂寓意

1.指定四位学生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宝剑掉到哪里去了?

2.提问:这个人的宝剑是怎么掉进江里的?读课文回答。“不小心”是什么意思?再读这一段,用十分惋惜的语气读读。

过渡: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这样做?

3.读第二段,回答问题(①一点儿不着急。②在船舷上刻记号。③他想记住掉剑的地方,捞上宝剑?)

4.指导看插图,说清图意。

5.小声读3~4段,思考:当有人问他,他是怎么回答的?

(1)提问:“有人”指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问?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读,谁来读读看?

(2)教师示范。学生练读,指名读。第一句要读出着急的语气。两句话既要读出不理解的语气,而且还要读出不赞同的口气。

(3)理解词语“不慌不忙”的意思。他为什么不慌不忙?

(4)用不慌不忙的语气读读那个人的话。

(5)提问:按照那个人说的办法,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展开讨论)

(6)用投影片演示(或用挂图)让学生看明白:船一移动,船的位置就变了,在船上的记号的位置也跟着变了,那个人只记住剑从船弦掉下去的位置,并不是剑掉在水里的位置,所以,完全不可能在船靠岸之后,从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捞到剑。

五、揭示课题,析字悟意

1.让同学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

2.逐字分析,舟:是船;求,是找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成语的意思。

六、总结谈话,启发联想

1.分组讨论。

①那个人等船靠岸后捞到剑了吗?

②他没捞到剑会说什么?

③别人可能又会说什么?

2.提问

①你认为那个人错在哪里?

②学完寓言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教学内容:学习本课7个生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二、自学生字,要求重点放在分析字形上

三、集体学习,掌握字形,弄懂字义

1.检查个人学习情况。

(1)指定认读。

(2)开展竞赛认读。

2.开展互教法。(学生自由领生字,教给大家)如“求”是“球”去掉“王”旁。

“宝”,“玉”字上面加个“宀”头。宝剑:古时候指稀有珍贵,所以是“宀”头。

“捞”,“劳”字加个“扌”旁,“捞”东西,要用手,所以是“扌”旁。

3.教师帮助分析重点字形。(笔画多和易错的)

剑:右边是“脸”的左半部,最后一笔横变成提,右边是“刂”旁。

“急”,上下结构,上面是⺈,中间是彐,下面是“心”底。因为心里急,所以下面是“心”底。

“号”,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口,下边是横,竖折折钩,注意最后一笔不要穿过横。

“慌”,指心里慌,所以左边是“忄”旁,右边分为上中下,上面是草字头,中间是“忙”的右半边,下边是。要写紧凑些,可与熟字“流”区别异同点。

4.扩词练习,丰富词汇。

5.边讲边理解词语:

“宝剑”:原指稀有珍贵的剑,后来泛指一般的剑。

“不慌不忙”:心里很沉着,不着急。

四、巩固复习生字词

1.看音写词语。

2.猜字谜。

3.抄写生字。

五、作业

1.写生字。

2.练习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教学内容:(1)指导背诵课文。

(2)写话练习

教学过程

一、指导背诵课文

1.教给背诵方法。

(1)根据内容,想联系。

(2)参看插图,抓事态。

(3)读完一段,练习一段。

(4)反复练习,记得牢。

2.可采用多种方法。(自由背、分行背、互相背、指名背、齐背、领背等)

二、写话练习

1.读写话要求。

2.回忆在学雷锋活动中参加了什么活动,做了什么好事?

3.在班上交流。

4.教师讲明写作要点和格式要求。

5.用一段话写出来。

三、作业:把写出的一段话读给家长听。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讲一则寓言故事,我们不仅要学会,还要会讲。什么是寓言呢?

2、(出示投影)注意寓言的“寓”(大屏幕演示“寓”字的写法)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你们是如何预习的?通过预习你读懂了什么?

相机板书:巴望

焦急

激动

伤心

二、猜猜看

既然你们都读了不少寓言故事,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谁愿意接受挑战?愿意接受挑战的请起立。

(出示课件-猜猜看)

三、读课文,讲故事

1、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便是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动听的声音把课文读一遍,要做到正确、流利。一会儿站到前边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2、为了展示最佳的读书效果,我们再将课文听一遍。善于聆听也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出示课件边看边听)

3、同桌互相讲故事。

4、再以第一人称小组中改编故事

四、配音讲故事

1、选出农夫、农妇和他们的孩子的扮演者

2、(出示课件:揠苗助长动画)自我介绍

3、配音讲故事

4、小结。

问农夫:当时你为什么会想到拔苗的办法?现在后悔吗?说说你的想法。现在你最想对观众们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问农妇:你的丈夫做了一件蠢事,你该如何处理这件事?你的丈夫有勇气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讲他的这件蠢事。他真是一个勇敢的人。你看他懊悔的样子,你该怎么开导他?

问孩子:小朋友,你的爸爸干了一件蠢事,你一开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现在你知道了吗?你还爱你的爸爸吗?你知道你爸爸为什么会犯错误吗?

五、总结

1、同学们,你们从这位农夫身上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呢?(出示课件-总结的话)

2、我们以后做任何事都不能违背了事物的自身规律,让我们都做一个聪明的人,做一个善于观察、不急于求成的人。

六、作业

《揠苗助长》新编(说说自己做过的一件蠢事)

6、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册):《语文百花园八》教案

[教材简析]

“语文百花园八”共安排了五项语文活动。有“语海畅游”(安排了成语练习)“积少成多”(安排了读背关于学习、积累方面的古人名言)“阅读平台”(安排阅读古代神话《精卫填海》)“能说会道”(安排了以“我的藏书角”为话题的口语交际)“笔下生辉”要求写自己和书的故事。

通过这些语文活动,学生了解到,有的成语中有一对反义词的构词现象,积累了词语,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了、交际的能力、表达的能力。

[设计理念]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学,在趣中学,达到逐步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成语,说特点,让学生感受到成语构词的奥妙,激发学生学成语的兴趣及产生深入了解成语的愿望。

2辅导学生读读背背,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受到虚心好学的教育。

3引导学生阅读短文,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

4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使学生在交际的活动中,提高对应、交流、说话的能力。

5指导学生写一写自己与书的故事,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难点]

口语交际及写有关自己与书的故事。

[教具准备]

1多种藏书角展示的课件。

2收集赞颂读书或赞颂书的名言警句。

3把自己存放藏书的地方照相或动手画出来。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我们又到了畅游百花园的时间。今天我们在百花园里将享受发现的惊奇;学习后的满足;交流时的喜悦;我们还能阅读古代神话故事;欣赏自己或同学的习作。你们愿意与我一起走进语文百花园吗?

二语海畅游,感受乐趣。

读成语,说特点

1自由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请查字典自行解决。

2指导学生读成语,理解成语的意思。

3引导学生与书上的学习伙伴一起发现这八个成语的特点。(成语中有一对反义词)

4画出成语中意思相反的词。

此起彼伏左躲右闪大惊小怪明察暗访

前因后果争先恐后将功补过大公无私

5读一读,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有趣。

6照样子,再说出几个有如此特点的词语。

七上八下因小失大小题大做大材小用

阳奉阴违左右为难口是心非一张一弛

三读读背背,积少成多

1自读古人名言。不会的字词,通过查字典自己解决。

2指导学生理解句子。

第一句意思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表达了一种极为谦虚的学习态度。

第二句意思是说学习要时常进行温习。

第三句意思是:不一小步一小步地积累起来,就不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没有一条条的小河汇聚在一起,就不能形成大江大海。这句话不仅强调了积累的可贵,还告戒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追求。

3简单介绍《论语》《荀子》。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人的思想影响深远。它是由弟子及再传弟子纂辑,记录了孔子及弟子的言行。孔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荀子》先秦论说散文集,荀卿著。荀卿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对孔、孟的学说有继承和发展。《荀子》代表先秦论说文的成熟阶段,其文章结构完整,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说理透辟,极富说服力。文中大量运用比喻,妙趣横生,文中还有大量的排比、对偶句式,间杂韵语,参差错落,铿锵悦耳,摇曳多姿。许多语句后世流传,被现代人引用。

4辅导学生读熟、背会。

5把这些古人的名句抄写在《我的采集本》上。

四阅读神话故事。

1默读短文,不会的字词自己查字典解决。

2同桌讨论词语的意思。(炎帝、波涛、礁石、盘旋、留意、炙热、掠过、挟着、铺天盖地、袭、竭尽全力、恢复、残酷、哀怨、昼夜、衔、碧波万顷、宏大、毅力、钦佩)

3边读边想。

①这个故事是怎样展开的,短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文章主要写什么事?

先写女娃到海边玩耍,观望大海美丽的景象;再写女娃被大海吞掉,妈妈呼叫无应;最后写女娃的精灵化作一只精卫鸟要填平大海。

②精卫鸟为什么要填海?

③从哪里看出精卫鸟宏伟的志愿和坚强的毅力。

4读一读,议一议。

精卫填海的故事赞扬了什么?

你读后有哪些收获?

5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

6交流你读过的神话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

一交流展示。

交流收集的赞颂读书或赞颂书的名言警句。

二谈话导入新课。

书带给我们快乐,带给我们思索,是我们成长的阶梯,是我们要好的朋友。我们是怎样对待他们的?

三欣赏“藏书角”的课件,开阔学生的眼界,打开学生的思路。

四引导学生看书、读题。

把握这次说话的主题与基本要求。

五自己准备、练说。

先对照提示一道题一道题地说,再把三道题连起来说一说。

六小组交流介绍。

要求:1说的同学要使用普通话,说的内容要有条理。

2听的同学要边听边想边记,想象他介绍的藏书角的样子,记下他介绍时,使用的好语句。没听明白的地方,可以问一问。

3先自己准备以下四方面的谈话内容,再说给全组同学听。

①你有多少图书?你怎样保存这些图书?

②你的藏书角是怎样布置的,藏书角里都有哪些书,这些图书怎样分类?

③你的藏书是怎么慢慢积累起来的?在藏书的过程中,哪件事情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④在你的藏书中,你最喜欢哪些书?说说理由。

五评一评,谁说的最好,谁的藏书角布置的最有新意。

六组织活动,进行交际。

举办藏书角博览会。

参赛须知:

1要有三人推荐,方可报名参加。

(每一名参赛同学要快速找三名同学向他们介绍自己的图书角。想一想,你怎样用热情诚恳的态度,得体生动的语言,赢得同学的认同。这样他们才可能推荐你。)

2三名同学要介绍自己推荐的理由,每人至少说三句话,且不可重复。

(可以商量一下,三人怎样从不同角度介绍,不清楚的地方多问一问。)

3评委会同意后(全班同学都是评委,可举手投票,过半数即可)参赛者用“藏书角的自述”的形式介绍自己的藏书角。

4评委进行投票,评出本届“十佳藏书角”。

5评委讨论获奖的理由,写出获奖评语。(引导学生从图书角设计新颖,实用、美观的角度,评判藏书角;从语言流畅、生动、介绍全面、具体上评判表达的能力)

6为获奖者、推荐者颁发证书及奖品。

七课外扩展。

参赛作品进行展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笔下生辉。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同学们情绪高昂,讨论激烈。有的同学没机会说;有的同学说的不够尽兴;有的同学在别人的启发下又有新的想法想说。由于时间有限,大家很遗憾。现在你们还有向别人介绍展示的愿望吗?

我们可以写出来,写一写可以梳理我们的思维,促使我们深入的思考,及时归纳我们的体会与收获。我们的习作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时与同伴交流与欣赏,它将成为我们成长的记录。今天我们一起写一写你和书的故事。

二引导读书,明确目标

1自由读书,明确“写什么”的问题。

2与同桌交流自己与书的故事。(如:购书、借书、读书、包装书、抄书、修补书时所发生的事情。也可以写自己和小书架或小书柜、小书箱的对话。还可以夸夸自己的小书架或小书柜、小书箱。也可以写读书活动中的见闻)

三自读“观察与思考”,

四明确习作的要求。

1如果选择写一件自己和书之间发生的事,要注意把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写具体。

2如果是选择写小书架,就要先观察自己的小书架,看看它的样子、结构、有多少书,都是些什么书,然后在动手写,字里行间要流露出你对它的赞美与喜爱。

五学生自由习作。

六同桌互相交流、欣赏。(读一读,改一改。)

七把自己的习作推荐给父母看,请他们欣赏评价。与他们分享习作的快乐。

7、(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册):《钓鱼》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读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谁在钓?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抛出钓线湖面涟漪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大鱼挣扎小心翼翼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筋疲力尽拉鱼上岸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不容争辩放鱼回湖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获得启示遇到诱惑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简单问题道德实践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有关诚实的格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的心理。

2、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则有关诚实的格言,让学生体会。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个有关诚实的故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找找这件事对于文中的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默读课文思考: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读一读。

3、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是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如果是你钓到了这样大的一条鱼,心情怎样?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分角色读

4、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有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讨论

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5、揭示中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画上横线。)

6、“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三、课堂小结

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四、拓展

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会有很多,我们该如何去做?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六、布置作业

制作一张以“诚实”为主题的小报。

8、(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册):《五彩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12个新词。理解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2.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1.让学生理解五彩池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11个生字及12个新词。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自然段,知道五彩池在哪里。

(三)练习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

(一)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12个新词。

(二)练习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难点

用自然段归并法正确地给课文分段。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你们平时见到过的水有颜色吗?(没有),可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我国四川省松潘市的藏龙山上有个五彩池,那里的水不但有颜色,而且颜色非常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五彩池,(板书:五彩池)了解那里的奇特景象。

(二)学生初读课文,动笔划出本课中的生字新词:标出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本文写的是什么?(五彩池的奇特景色。)

2.学习生字新词。

(1)在黑板上出示这11个生字。

仑l*n瑶y2o潘p1n亩m(碟di7拇m(舀y3o笋s(n丘qi&峻j)n矗ch)

(2)读准字音

注意:“峻”(j)n)不读(z)n)。

“矗”(ch))是翘舌音。

“丘”(qi&)标调,标在u上。

复习一下标调规则:a、o、e、i、u、标调按顺序;i、u并列标在后。

(3)记清字形。

①用比较法记忆“仑、瑶、潘、碟、峻”的字形。

仑()瑶()潘()碟()峻()丘()

仓()摇()翻()蝶()俊()兵()

②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拇”字。

“母亲”的“母”字左边加上“扌”就是“拇指”的“拇”字。

③按字的间架结构记忆“矗”字。

“矗”是品字形结构,三个“直”字合在一起就是“矗立”的“矗”字。

④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亩、舀、笋”三个字的字形。

“亩”字“亠”下面是个“田”字。

“舀”字“爫”下面是个“臼”。

“笋”字上面是“⺮”头,下面是个“尹”字。

(4)用查字典的方法来了解字义及词义。

(5)解释下列词语的词义。

昆仑山:我国著名山脉,在新疆、西藏和青海省境内。

神奇:非常奇妙、奇怪。

铺展:铺开向四外伸展。

惊奇:觉得奇怪。

丘陵:连绵成片的小山。

石笋:石灰岩洞中直立的像笋的物体,常与下垂的钟乳石上下相对,是由洞顶滴下的水滴中所含的碳酸钙沉淀堆积而成的。

险峻:山势高而险。

矗立:高耸地立着。

凝结: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

细腻:精细光滑。

折射:光线或声波在两种物质的接触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后,进入第二种物质。如光线从空气中进入水中,方向发生改变。

瑰丽:异常美丽。

(6)读下列词语。

瑶池菜碟险峻折射茂盛丘陵石笋矗立神奇灿烂昆仑山腾云驾雾

(三)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1自然段:讲五彩池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

第2自然段:讲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和形状。

第3自然段:讲五彩池池水的特点。

第4自然段:讲五彩池里的水会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注意:在概括自然段、结构段段义的时候,不要使用疑问句式。

(2)思考:哪几个位置相邻的自然段的意思相近,可以归并为一段?给课文分段。分段结果是: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至4自然段;第三段是第5自然段。

(3)想想,每段讲的是什么?

第一段:讲五彩池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

第二段:讲五彩池的形状、颜色和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第三段:肯定五彩池就在人间。

说明: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是本组教材的教学重点。下一阶段要进行归纳段落大意的训练了。所以这里只要求“想想每段主要讲的是什么?”这是归纳段落大意训练的渗透,因此要求不要过高,只要大体上能够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像归纳段意那样规范、简练。要求说出每段主要讲的是什么,一定要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进行。

(四)讲读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

(1)小时候,奶奶给我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西方有座昆仑山,山上有个瑶池,那是天上神仙住的地方;池里的水好看极了,有五种颜色,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

(2)奶奶讲的这个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我把奶奶讲的这个神话传说,当成了真的。真想有一天能遇上神仙,跟着他腾云驾雾,飞到那五彩的瑶池边去看看。)

(3)神奇的五彩池在什么地方?(五彩池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

(4)这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有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教师应在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等方面加强指导。

(五)听写下列词语。

瑶池菜碟险峻丘陵昆仑山石笋矗立茂盛折射腾云驾雾

(六)作业。

1.形近字组词:

仑()碟()峻()疑()舀()架()

仓()蝶()陵()凝()滔()驾()

潘()遥()

翻()摇()

番()瑶()

2.选择在本课中应读的音节。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课文第2、4自然段。

4.思考课后思考?练习中的第1、3题中的有关问题。

5.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课文第2至5自然段;解决课后思考?练习中的有关问题;理解重点词句。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二)解决课后思考?练习中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内容,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齐读全文,从总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齐读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讲的是什么?(五彩池的形状、颜色和显示不同颜色的原因。)

2.按照给出的层意给第二段分层。

第一层:写的是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形状。

第二层:写五彩池池水的特点。

第三层:写五彩池里的水会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3.学习第一层(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朗读,思考:

①五彩池水池的数量怎样?(多)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无数。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水池很多,不可计数。)

②五彩池水池是什么形状的?(用小黑板或幻灯片出示下面的句子)读句子。注意带点的部分,想象句子描绘的景象。让学生领会把什么比做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句子中先把金黄色的池边比作“一圈圈的彩带;后来又把不同形状的水也比作葫芦、镰刀、盘子、莲花。后面的省略号表示水池的形状还有很多种就不再一一列举了,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水池千奇百怪、形态各异的美丽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让学生想象水池的形状。教师可以将句子描绘的景象绘制成挂图或投影片出示给学生看;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

从水池的大小、深浅、不同的形状三方面来回答水池的形状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找出描写水池大小、深浅的句子,读一读。

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的方法,非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池形状的奇异。)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试背第2自然段。

4.学习第二层(课文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思考:

①五彩池池水有什么特点?(颜色不同,令人惊奇。使作者感到惊奇的是什么呢?“所有的池水来自同一条溪流”,说明水源相同。按照常理池水颜色应该相同,但是“流到各个水池里,颜色却不同了”,甚至一池水里也有几种颜色,上下、左右各不相同。一旦把水从池中舀出来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个样,什么颜色也没有了。)

这是本文描述的一个重点,让学生多读来加深理解。

(2)池水都有哪些颜色?(咖啡色、柠檬黄、天蓝色、橄榄绿)

(3)默读第3自然段,体会五彩池池水的神奇。

5.学习第三层(课文第4自然段)。

(1)齐读,思考:五彩池里的水为什么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

(2)讲解原因之一:地质结构特点。

①出示句子。

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

②反复读句子,想象句子所描绘的景象。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池底石笋的形态各异。

③讲解:“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细腻的透明的石粉。”这就相当于我们日常使用的镜子,背面涂(镀)抹的那一层水银,使反光效果增强。

(3)讲解原因之二:阳光照射。

作者是在夏季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来游览五彩池的。阳光透过池水射到池底,石笋就像高低不平的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

(4)讲解原因之三:

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五光十色的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

(5)提问:课文哪几句话是讲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的?找出来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这也是本文描述的一个重点,学生要多读多思来理解课文的内容。

(6)齐读第三层,练习背诵第4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思考:

①这段主要讲的是什么?(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②“原来”一词你是怎样理解的?(增加了“我”的见闻的可信程度,与课文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2.齐读本段。

四)齐读全文思考:

1.五彩池有什么神奇之处?(五彩池的数量多,大大小小漫山遍野到处都是;五彩池的形态各异,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盘子,有的像莲花……;大小、深浅对比强烈鲜明;池水显出多种不同的颜色,色彩瑰丽。)

2.为什么说“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神话传说中的瑶池,人们是见不到的,而四川松潘藏龙山上的五彩池则是人们可以亲眼见到的。开头奶奶讲的神话故事,只是人间的五彩池的陪衬,现实中的五彩池比天上的瑶池更美。

(五)解答学生中的疑难问题。学生中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如果有同学提出来师生共同研究解答。

(六)作业。

1.摘录课文中出现的表示颜色的词语。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金黄色、咖啡色、柠檬黄、天蓝色、橄榄绿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3.预习第12课。

9、(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册):《种子》教案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羞涩惭愧凝望惟恐小心翼翼

五、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每个同学交来的树种都挺多,我想说点什么。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写班上一个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写“我”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

六、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白:因为“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甚至还有豆绿的。籽粒里掺杂着荚皮和角柄。”“浅黄”、“豆绿”什么意思?说明从颜色上看出种子不成熟,不饱满。

“掺杂着荚皮和角柄”写出了从成色上看不纯,杂质多。一些同学只追求上交的树种的数量,而不注意质量。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0、(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册):《桂林山水》教案

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在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本课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法特点:

1、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层渗透”,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

2、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以及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节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节“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出示多媒体课件,边看边思: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桂林山水相关的图片展示

二、揭示学法,理清脉络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并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3)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总的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体描写漓江的水是怎样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山。

(3)最后写游览桂林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据此给课文分段,理清思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分段。)

3、第三步: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平如镜”,也很美。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是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有“静、清、绿”三个特点。写“静”,是通过人的“感觉”来写的——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写“清”是从“视觉”的角度写的——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写“绿”是用“比喻”把内容写具体的——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结合教学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绿色的翡翠。)

(3)个别读,引读,要读出感情。(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静啊nga.真清啊nga,真绿啊ya)

三、总结方法,自学感悟

思考题: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自学后讨论,教师引导,结合进行朗读指导,明确:

(1)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说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

再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桂林的山“奇”。(结合看图,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并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词意。)

(3)同样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桂林的山“秀”。(结合看图解释:翠绿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险”,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领会山势之险。

(5)结合学习比喻句,分别说出在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6)反复诵读课文,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奇啊(ya),真秀啊(wa),真险啊(na)。

四、深化重点,揭示中心

1、学习重点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先学懂词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绿的波浪;画,画卷;游,游览。再学懂句意: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览。句子形象地写出桂林山水的无比秀美。也抒发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与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

语文教案推荐更多+
相关信息
相关栏目
说课稿一等奖 幼儿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 教案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