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18:44:03
类别:说课稿一等奖
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一等奖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一等奖
一、说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建立在分数大小相等这一概念基础之上的。而两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并不意味着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和通分则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
2、通过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学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运用性质转化分数。
教具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纸条、圆形纸片
三、说教学策略
为了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引导自学、组织讨论、组织练习等教学策略。
2、实际操作: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
3、引导概括:先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规律,然后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4、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四、说教学流程
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首先我为学生带来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
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4块,分给猴1一块;猴2见了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又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8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3块,我要3块……”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12块,分给猴3两。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的饼多吗?
“同学们,你们认为猴王分得公平吗?”引发学生的猜想。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自主探索,寻找规律
(下面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下面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1、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这只是大家的猜想,究竟哪只猴子分得的饼多呢?亲自分一分,验证你们的猜想。
学生操作验证---集体汇报交流----展示成果
2、既然三只小猴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他们分得饼的三个分数是什么关系呢?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学生得出:这三个分数是相等关系,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
3、猴王把三张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一部分后,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吗?通过观察演示得出3/4=6/8=9/12
4、我们班有64名同学,分成了四组,每组16人。那么,第一、二组学生的人数占全班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分数表示,然后得出1/2=2/4=32/64
(三)比较归纳揭示规律
1、出示思考题
1/4=2/8=3/12
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从左往右看,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从右往左看,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带着上面的思考题,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归纳性质。
3、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找出性质中的关键词,然后齐读,注意关键的字词要重读。
4、现在,大家知道猴王是运用什么性质分饼了吗?
5、沟通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应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这样的设计就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自学例2
1、自学例2。
2/3 = 2×()/3×4 =()/12
10/24 = 10()/24 ( ) = ( )/12
2、展示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分母、分子是如何变化的`?根据什么?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学生学会的老师不包办,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填上合适的数,说说你填写的根据
1/3 =()/6 10/15 =()/3 1/4 = 5/()
我想通过这道题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说一说下面各式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否正确
5/24=5×2/24÷2=10/12()
4/9=4÷2/9÷3=2/3()
13/18=13+2/18+2=15/20()
在这我设计了同学们在平时做题中容易混淆的问题,提醒同学们今后要注意。
3、想一想:(选择你喜欢的一道题来做)
与1/2相等的分数有多少个?想像一下把手中的正方形的纸无限地平分下去,可得到多少个与1/2相等的分数?
9/24和20/32哪一个数大一些,你能讲出判断的依据吗?
在这我让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灵活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为后面学习约分和通分的知识奠定基础。
(六)本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在交流收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概括能力。
五、说教学评价
1、教学过程中采用自我、小组、集体等多种评价方式,激发起学生交流的兴趣。
2、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3、学生在发现、体验、合作、交流、归纳、总结中,自主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营造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教材
1、教学内容: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75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
2、教材与前后知识间的联系:《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同时又是后面学习约分和通分的理论依据,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不仅在单元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学生的后继学习也有重要影响。
3、教材重点: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难点:自主探究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4、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类推及动手实践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中,以自主探究、合作分享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完善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主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说教学理念:
1、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强化主体意识。
2、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猜想、验证、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三、说教法
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引导自学,合作探索相结合等教法。
四、说学法
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自主发现、操作体验、合作交流,有顺序的观察题、对比分析、概括总结。
五、说教学过程
我将创设情境,动手体验、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运用“操作——发现法”、“观察、归纳”法进行探究。为此,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我觉得如果根据教材的.安排来导入,显得有些平淡,也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妈妈给三个儿子分苹果的故事。妈妈分别给三个儿子分得苹果的1/2、2/4、4/8,分得的结果看似不公,实则相同。并让学生作为裁判来评一评,看谁分的多,妈妈是不是偏心。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同时,我又把这一悬念暂时先放一放,等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学生就会恍然大捂。原来,三个儿子分得的苹果实际上是一样多的,只不过是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的,其中表示的份数也不一样,但大小却是相等的,谁也没有吃亏。这样的设计,不仅使教学结构更加完整,前后呼应,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理解和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个环节是动手体验,形象感知。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以分数的大小相等这一概念为基础的。因此我让学生用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代替苹果分别折出1/2、2/4、4/8,并用彩色笔涂上颜色。这样既帮助学生复习了分数的意义,又为学习新知识作了准备。接着让学生观察比较涂色部分的大小,再请学生交流,汇报实验过程及结果,使1/2=2/4=4/8这个结论让学生自己“做出来”,而不是老师讲出来。这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索的教学理念。
这种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改变学生原有的一个整数对应一个大小的习惯性思维,初步体会到分数“形变值不变”的独特之处,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第三个环节是深入探究,得出规律。这一节环节我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既然这三个分数大小相等,那这三个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之间藏着什么秘密呢?你们能找出它们分子分母各自按照什么规律变化吗?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观察:从左往右得出什么规律,反过来从右往左又得出什么规律。然后请学生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进行交流,有了这些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再总结出规律。最后学生们会概括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老师板书)预计学生不会把相同的数中的0除外,因此我会问同时乘和除以0也可以吗?让学生思考并得出0不能作为分母不能作为除数,所以0要除外,最后让学生重新完整的叙述一遍,老师揭示课题。最后提出问题,我们刚才是借助图联系分数的意义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个性质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呢?启发学生用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迁移能力。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最后一个环节是巩固新知,拓展延伸。学以致用是探究学习的又一个基本特征。因此我精心设计了练习题。
练习中,我除了安排一些基本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填空外,我还安排了一些判断题、口答题、填图题、并要求学生不改变分数的大小,把分数改成分母是30的分数的题目。题型的丰富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是练习难度的层次性。数学题目经常出现有些学生吃不了,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为此,除了基本的练习题外,我还逐步加深难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分数的分子加上10,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加上几?难度的加深,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等都有了明显提高,真正把培优补差工作落到了实处。
一、说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建立在分数大小相等这一概念基础之上的。而两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并不意味着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和通分则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
2、通过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学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运用性质转化分数。
教具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纸条、圆形纸片
三、说教学策略
为了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引导自学、组织讨论、组织练习等教学策略。
2、实际操作: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
3、引导概括:先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规律,然后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4、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四、说教学流程
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首先我为学生带来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
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4块,分给猴1一块;猴2见了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又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8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3块,我要3块……”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12块,分给猴3两。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的饼多吗?
“同学们,你们认为猴王分得公平吗?”引发学生的猜想。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自主探索,寻找规律
(下面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下面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1、小组合作 验证猜想
这只是大家的猜想,究竟哪只猴子分得的饼多呢?亲自分一分,验证你们的猜想。
学生操作验证---集体汇报交流----展示成果
2、既然三只小猴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他们分得饼的三个分数是什么关系呢?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学生得出:这三个分数是相等关系,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
3、猴王把三张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一部分后,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吗?通过观察演示得出3/4=6/8=9/12
4、我们班有64名同学,分成了四组,每组16人。那么,第一、二组学生的人数占全班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分数表示,然后得出1/2=2/4=32/64
(三)比较归纳 揭示规律
1、出示思考题
1/4=2/8=3/12
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从左往右看,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从右往左看,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带着上面的思考题,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归纳性质。
3、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找出性质中的关键词,然后齐读,注意关键的字词要重读。
4、现在,大家知道猴王是运用什么性质分饼了吗?
5、沟通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应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这样的设计就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自学例2
1、自学例2。
2/3 = 2×()/3×4 =()/12
10/24 = 10 ( )/24 ( ) = ( )/12
2、展示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分母、分子是如何变化的?根据什么?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学生学会的老师不包办,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多层练习 巩固深化
1、填上合适的数,说说你填写的根据
1/3 =()/6 10/15 =()/3 1/4 = 5/()
我想通过这道题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说一说下面各式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否正确
5/24=5×2/24÷2=10/12 ( )
4/9=4÷2/9÷3=2/3 ( )
13/18=13+2/18+2=15/20 ( )
在这我设计了同学们在平时做题中容易混淆的问题,提醒同学们今后要注意。
3、想一想:(选择你喜欢的一道题来做)
与1/2相等的分数有多少个?想像一下把手中的正方形的纸无限地平分下去,可得到多少个与1/2相等的分数?
9/24和20/32哪一个数大一些,你能讲出判断的依据吗?
在这我让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灵活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为后面学习约分和通分的知识奠定基础。
(六)本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在交流收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概括能力。
五、说教学评价
1、教学过程中采用自我、小组、集体等多种评价方式,激发起学生交流的兴趣。
2、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3、学生在发现、体验、合作、交流、归纳、总结中,自主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营造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
本节内容是属于“数与代数”知识领域。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大小的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与整数除法及商不变的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更是分数的约分、通分的依据。为学生今后学习分数加减法计算、比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尤为重要,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尤为重要。
本节教材围绕着分数基本性质的得出与应用,安排了两道例题。通过例1,概括出分数基本性质。通过例2,运用、巩固分数的基本性质。练习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了解可以依据分数基本性质解决的实际问题。如练习十四的第2题、第5题、第9题和第10题。有利于通过应用,促进了学生们的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本节教材中,还穿插安排了一个“生活中的数学”栏目,介绍了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涉及洗手液的使用方法、足球比赛的进程、照相机的曝光速度。这些例子,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关注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应用。
以上就是我对教材的分析,下面我对学情和教法进行分析。五年级的学生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因而具有逻辑推理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做到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讨新知、引导学生总结等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
1、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合理的推理能力,并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在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难点是: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应的问题。
下面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教育学家布朗曾提出:“情境通过活动来合成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首先我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带来一个和尚分饼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三个小和尚。小和尚最喜欢吃老和尚烙的饼了。有一天,老和尚做了三块一样大小的饼,想给小和尚吃,还没给,小和尚就叫开了。矮和尚说:“我要一块!”高和尚说:“我要两块!”胖和尚说:“我不要多,只要四块!”老和尚听了二话没说,立刻把一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取其中的一块给了矮和尚;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八块,取其中的两块给了高和尚;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十六块,取其中的四块给了胖和尚,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同学们,你知道哪个和尚吃的多吗?
这样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下面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1、小组合作,让学生用一张纸代替饼,试着分分看。经历验证猜想——学生操作验证——集体汇报交流——展示成果四个过程。
2、引导提问:既然三个和尚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他们分得饼的三个分数是什么关系呢?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学生得出:这三个分数是相等关系,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将板书的三个分数用“=”连接,给出等式。)
3、引导学生从左到右观察等式,想一下,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怎样变化才保证了分数的大小不变的?(教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学生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气氛活跃。)
师: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变化规律叙述出来呢?
生:从左往右看,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了,也就是分子分母都乘了一个相同的数,但三个分数的大小没有变。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请大家给点掌声好吗?(出示课件)老师是这样叙述的“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上同一个数,分数大小不变”。
4、让学生从右到左观察等式分子和分母又是如何变化的呢?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变化规律叙述出来?小组讨论后,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小结规律,并请同学给予评价,让学生抒发自己的见解,体现课堂教学的民主化。然后教师在课件中补充“或者除以”四个字,小结分数的基本性质。
5、接着让学生四人小组一起做游戏,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由一位同学说一个分数,然后其他同学依次说出相等的分数,不能重复,看看谁又快又准。
结束游戏,教师提问,现在我们知道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上或除以同一个数,分数大小不变。刚刚大家做游戏,有没有人使用了0呢?大家想一想0可以不可以呢?让学生回答: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我在课件中填上“零除外”三个红色的字,以便引起学生的注意。
6.教师引导:“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到底有什么用呢?老师告诉你们,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就能变魔术一样,把一个分数变成多个跟它大小一样,分子分母却不同的新分数。下面就让我们来变个魔术。”接着让学生练习课本例题2,两名学生上台演板,其他学生点评。学生自己小结方法。
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天地,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学生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同时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不同的想法得到交流,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
三、分层练习,巩固深化
只有通过相应的练习,才能更好地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在练习的安排上我注重层次性,渗透多样性,让学生理解用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1、涂一涂练习14,第1、7题。
因为要给空格上色,所以答案并不唯一,通过这两题不仅能让学生回忆探究发现规律的过程,充分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新课程理念。
2、说一说完成练习14,第8题
我想通过这道题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想一想:第5、9、10题(选择一题做为作业)
在这我让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灵活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为后面学习约分和通分的知识奠定基础。
四、畅谈收获,小结全课
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畅谈收获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整节课中,我力求做到始终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充分体验、动手实践、积极创新,努力做到既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又注重合作交流,既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共进,又关注情感和体验的提高,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75页—76页《分数基本性质》。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谈一下教学过程设计及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属于概念教学。《分数基本性质》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面进一步学习分数的计算、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还是约分、通分的依据。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清楚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节课学习做了知识上的铺垫。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种规律性知识,分数的分子、分母变了,分数的大小却没变。学生在这种“变”与“不变”中发现规律,掌握新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
综合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与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的分数化成分母(或分子)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初步养成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在自主探究中正确认识与理解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3.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养成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它是约分、通分的依据。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与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本课我主要采用猜想验证与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在分数的基本性质过程中,采取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分析。通过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分五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故事设疑,揭示课题。以唐僧师徒分饼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揭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第二部分:组织讨论,动手操作。主要是组织学生动手进行折、画、标等活动,初步理解分数基本性质。
第三部分:合作探究,发现规律。主要的是学生找出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第四部分:多层练习,巩固深化。主要是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拓展提高。
第五部分:梳理知识,反思小结。主要是总结全课。
其中,第三部分“合作探究,发现规律”可以细化为三个环节:
环节一:动手操作,进行比较
这一环节是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进行的,我给每组学生三张大小一样的'长条纸,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比较大小。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环节二:呈现问题,引导观察
这一环节主要呈现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第一环节中的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一样,为什么大小相等”,引导学生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两方面去观察,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环节三:交流汇报,得出规律
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如果学生没有概括出“0除外”就设计两组练习,分子、分母同乘或除以0,完善结论;如果概括出来了,再追加一个问题“为什么强调0除外”,巩固结论。最终推导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应该强调的是,无论学生说的多么好,教师最后的总结与确认是不可缺少的。
以上是我对《分数基本性质》一节的教学设计意图,有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导。
一、说教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以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大小比较为基础,又与整数除法及商不变的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更是分数的约分、通分的依据,也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计算、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因此,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该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说学情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为学习本单元知识打下了基础。五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合作学习的习惯,并且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加上他们所具有的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质疑——探索——释疑——应用”这一完整的学习过程。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学习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亲身经历“分数基本性质”抽象概括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初步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合情推理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分数基本性质的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及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张,彩色笔
四、说教学方法
树立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的思想,为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过程中,采取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分析,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归纳整理,采取迁移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创设了一种“情境导入、动手体验、自主探索”的课堂教学形式,以“自主探究”贯穿全课,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大胆猜想——实验操作、验证——质疑讨论、完善猜想等,把这一系列探究过程放大,把“过程性目标”凸显出来。
五、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例题的过程中学生主要采用自学尝试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将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的分数,并尝试完成做一做,达到检验自学的目的。通过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全面、准确地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实现教学目标,我努力抓住学生的思维生长点组织教学,设计了以下五步教学环节:
1、创境设疑: 回顾旧知,引发思考
2、自主探究: 动手实践,发现规律
3、交流归纳:揭示规律,巩固深化
4、分层精练:多层练习,多元评价
5、感悟延伸:课堂小结,加深理解
第一环节:创境设疑
结合六一儿童节的到来,创设分蛋糕的情景,妈妈分得公平吗?课始便迅速地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使课堂教学有了一个好的开始。鼓励学生当小法官,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悬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这样设计也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情感出发,找准新知的最佳切入点,为学生后面的联想和猜想巧设“孕伏”。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
通过折纸、涂色的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非常具体、真切的感知,为探究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提供认知基础。教师通过五个有层次的问题,分层质疑,分层提问,分层评价,尽量地关注到了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引导学生逐步在自主探索、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中初步理解并能简单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及时强调了0除外的意义,使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三环节:交流归纳
在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与分析、探索与思考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不断生成新问题,通过质疑,借助知识的迁移,沟通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应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的设计就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
第四环节:分层精练
这个环节让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再一次的体验,感受,研究,同时也是整节课的亮点之一,练习分层,评价分层,通过分层练习,关注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教师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练习,基本练习让90%的同学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综合练习让80%的同学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拓展练习则留到课后,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讨论交流中、知识的沉淀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五环节:感悟延伸
通过小结、反思,查漏补缺,学生在交流收获、互相帮助的过程中,使学生对知识有个系统的回顾和认识,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知识概括能力。
总之,本节课教学是坚持了“学生是探索的主体”这一教学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的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质疑延伸,合作交流,让每一个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 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中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是在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后面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以及分数运算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内容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三、教法和学法
为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巧妙的扮演着引导着、组织者的角色。设计了情景设疑、观察发现、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提倡:过程重于结果。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与记忆。因此我引导学生去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游戏比赛等形式来组织教学。
四、教学过程
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首先、我为学生带来了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猴子们都爱吃猴王做的饼。一天,猴王做了三张同样大的饼。猴王把第一张饼平均切成了两块,给了猴1一块。猴2看见了,眼馋的说:“猴王,猴王,我要两块。”猴王笑眯眯的说:“别急,别急,给你两块。”只见猴王把第二张饼平均分成了四块,给了猴2两块。猴3更贪心:“我要六块,我要六块。”猴王想了想,把第三张饼拿出来,平均切成了十二块,果真给了猴3六块。
“同学们,你们听完故事后,觉得哪知猴子分得饼最多?”
一上课,先听一段故事,学生们自然非常乐意,并会立即被吸引,积极的思考故事中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故事设疑,马上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我让学生把准备好的三张圆片,拿出来代替猴王做的饼,分别按照折,画,涂的步骤,表示出每只猴子所得的饼,并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对那三个图形进行观察和比较,从中有所发现。(课件)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学生更加确定,三只猴子分的饼确实一样多,有了实物的直观对比,学生不难理解,三个分数大小相等。可是为何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同,大小却相等?在此处,又设下悬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这一情境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复习了分数的意义,为下面导入新知作好铺垫、迁移。并且在教学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爱动手以及直观思维的特点,营造出良好的学习开端。接着,我因势利导,安排下一环节:
(三)比较归纳、揭示规律
(1)我板书这组分数后,请学生观察:从左往右看,分子是怎么变的?分母是怎样变的?此时我将主动权全都交给了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最后汇报结果。有的小组认为分子加了1,分母加了2等。我都笑而不答。而是鼓励学生逐一去验证各种猜想是否具有规律性。使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成长。直到有些学生发现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了2和3时,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和表扬。此时,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我设计了一道填空题,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概括出这一发现,并让多名学生说一说。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增强了信心。在此基础上,我再布置一个任务:你再从右往左看,又有什么规律?有了前面的经验,这时学生很快得出: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也不变。
(2)就在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时,我抛出了一个问题:分数的分子分母如果同时乘或除以0,会是什么结果?学生顿时领悟:要0除外。
(3)最后,我建议学生用一句话来归纳这两个发现,师生共同完善规律。此时我才板书课题,并告诉学生这一规律就叫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4)现在,学生明白了聪明的猴王原来是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分饼的。即满足了猴子们的要求,又分的那么公平。如果猴4想要八块怎么办?如此设计,既首尾呼应,又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的高潮之后,我启发学生还可以用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四)多层联系、巩固深化
练习的设计是巩固新知最有效的方法。我尽量给枯燥的练习赋予丰富多彩的形式。因此我精心设计的整套练习都是以游戏加比赛的方式来进行。首先,我安排男、女生以抢答的形式,来填空,重点要让学生说出解题依据。接着,我又设计了师生互动的游戏:我的分子填4,你的分母填多少?我的分母填48,你的分子填多少?最后在两个小组抢摘苹果的游戏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五、板书设计
说说我的板书设计,它遵循了目的性原则、概括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能帮助学生把整堂课的学习内容融入大脑。
总结:我在整堂课的设计中努力体现“趣”“实”“活”三个字。以猴王分饼为主线,贯穿全文。由情景导入到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最后归纳规律,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索的乐趣,领略成功的喜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得到了完美体现。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75页76页《分数基本性质》。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谈一下教学过程设计及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属于概念教学。《分数基本性质》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面进一步学习分数的计算、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还是约分、通分的依据。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清楚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节课学习做了知识上的铺垫。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种规律性知识,分数的分子、分母变了,分数的大小却没变。学生在这种“变”与“不变”中发现规律,掌握新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
综合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与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的分数化成分母(或分子)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初步养成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在自主探究中正确认识与理解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3.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养成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本课我主要采用猜想验证与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在分数的基本性质过程中,采取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分析。通过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分五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故事设疑,揭示课题。以唐僧师徒分饼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揭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第二部分:组织讨论,动手操作。主要是组织学生动手进行折、画、标等活动,初步理解分数基本性质。
第三部分:合作探究,发现规律。主要的是学生找出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第四部分:多层练习,巩固深化。主要是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拓展提高。
第五部分:梳理知识,反思小结。主要是总结全课。
其中,第三部分“合作探究,发现规律”可以细化为三个环节:
环节一:动手操作,进行比较
这一环节是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进行的,我给每组学生三张大小一样的长条纸,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比较大小。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环节二:呈现问题,引导观察
这一环节主要呈现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第一环节中的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一样,为什么大小相等”,引导学生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两方面去观察,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环节三:交流汇报,得出规律
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如果学生没有概括出“0除外”就设计两组练习,分子、分母同乘或除以0,完善结论;如果概括出来了,再追加一个问题“为什么强调0除外”,巩固结论。最终推导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应该强调的是,无论学生说的多么好,教师最后的总结与确认是不可缺少的。
以上是我对《分数基本性质》一节的教学设计意图,有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导。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除法中的商不变的规律与这部分知识紧密联系,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
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关键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观察和发现,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规律。根据我对教材的认识,本课时安排了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让学生寻找相等的分数,使学生初步体验分数的大小相等关系,为观察、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组相等的分数,寻找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并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说教法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为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根据概念教学的特点,结合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直观演示法
先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
2、实际操作法
指导学生亲自动一动、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多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
3、启发式教学法
运用知识迁移规律组织教学,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
4.树立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引导自学、合作探索相结合法,让学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等的分数,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在知识的巩固阶段,我还采用分层练习法,当然以上这些教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本着“一法为主,多法为辅”的思想,我将多种教法进行优化组合,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三、教学组织形式:
师生互动、合作与探索结合
四、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1、故事引入、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以阿凡提讲故事引入,然后小组讨论。
2、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①做一做,折一折。拿出三张同样大的长方形纸,请分别平均折成2份、4份、8份。并按照下图涂色。如果把每张纸都看作“1”,请你把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学生动手操作、汇报。
根据上面的过程,学生能得到一组相等的分数吗?
②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它们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知识引伸,联系旧知识: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你能说说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设计意图:新知识力求让学生主动探索,逐步获取。借助直观图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动手操作活动,借助直观图形找出相等的分数,使学生能够直观感知。充分调动孩子们去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充分发扬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互相帮助,每个人都能在激励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本次活动的安排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联系以往的学习经验,进行学习内容的迁移,自然得到分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教师在此也进行了适当的重点点拨。在这一环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
3、实践游戏、深化理解、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既巩固新知,又发展思维,其间还自然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师生对出数做题,能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学生对于课堂游戏都非常积极,这时,教师应该及时表扬表现出色的学生,也要顾及一些后进生的学习状况,带动后进生的学习激情。
4、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说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建立在分数大小相等这一概念基础之上的。而两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并不意味着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和通分则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
2、通过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学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运用性质转化分数。
教具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纸条、圆形纸片
三、说教学策略
为了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引导自学、组织讨论、组织练习等教学策略。
2、实际操作: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
3、引导概括:先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规律,然后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4、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四、说教学流程
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首先我为学生带来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
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4块,分给猴1一块;猴2见了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又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8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3块,我要3块……”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12块,分给猴3两。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的饼多吗?
“同学们,你们认为猴王分得公平吗?”引发学生的猜想。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自主探索,寻找规律
(下面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下面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1、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这只是大家的猜想,究竟哪只猴子分得的饼多呢?亲自分一分,验证你们的猜想。
学生操作验证---集体汇报交流----展示成果
2、既然三只小猴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他们分得饼的三个分数是什么关系呢?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学生得出:这三个分数是相等关系,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
3、猴王把三张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一部分后,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吗?通过观察演示得出3/4=6/8=9/12
4、我们班有64名同学,分成了四组,每组16人。那么,第一、二组学生的人数占全班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分数表示,然后得出1/2=2/4=32/64
(三)比较归纳揭示规律
1、出示思考题
1/4=2/8=3/12
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从左往右看,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从右往左看,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带着上面的思考题,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归纳性质。
3、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找出性质中的关键词,然后齐读,注意关键的字词要重读。
4、现在,大家知道猴王是运用什么性质分饼了吗?
5、沟通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应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这样的设计就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自学例2
1、自学例2。
2/3=2×()/3×4=()/12
10/24=10()/24()=()/12
2、展示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分母、分子是如何变化的?根据什么?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学生学会的老师不包办,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填上合适的数,说说你填写的根据
1/3=()/610/15=()/31/4=5/()
我想通过这道题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说一说下面各式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否正确
5/24=5×2/24÷2=10/12()
4/9=4÷2/9÷3=2/3()
13/18=13+2/18+2=15/20()
在这我设计了同学们在平时做题中容易混淆的问题,提醒同学们今后要注意。
3、想一想:(选择你喜欢的一道题来做)
与1/2相等的分数有多少个?想像一下把手中的正方形的纸无限地平分下去,可得到多少个与1/2相等的分数?
9/24和20/32哪一个数大一些,你能讲出判断的依据吗?
在这我让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灵活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为后面学习约分和通分的知识奠定基础。
(六)本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在交流收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概括能力。
五、说教学评价
1、教学过程中采用自我、小组、集体等多种评价方式,激发起学生交流的兴趣。
2、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3、学生在发现、体验、合作、交流、归纳、总结中,自主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营造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学设计,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掌握分数的意义,并理解单位“1”的含义。
2、使学生知道分子、分母、分数单位表示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和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是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理解。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思维规律,五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理解单位“1”存在困难,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四、说教学设想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让学生用这些学具将他们通过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等方法表示出分数,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还可以是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让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基于本节课的内容,我主要采用活动探究法和集体讨论法进行教学。
五、说学法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用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分析归纳等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各项活动的.安排中,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复习引入
由学生说分数,分子、分母及写这个分数引出新知识,使学生能够知道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以动手操作、归纳总结活动为主,选择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我还注重了题目的引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拓展、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巩固练习
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我设计了四道习题,通过多样化的习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4、5题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目的就是展现本节课的重难点,使学生直观的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除法中的商不变的规律与这部分知识紧密联系,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
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关键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观察和发现,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规律。根据我对教材的认识,本课时安排了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让学生寻找相等的分数,使学生初步体验分数的大小相等关系,为观察、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组相等的分数,寻找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并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说教法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为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根据概念教学的特点,结合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 直观演示法
先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
2、 实际操作法
指导学生亲自动一动、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多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
3、 启发式教学法
运用知识迁移规律组织教学,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
4. 树立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引导自学、合作探索相结合法,让学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等的分数,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在知识的巩固阶段,我还采用分层练习法,当然以上这些教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本着“一法为主,多法为辅”的思想,我将多种教法进行优化组合,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三、教学组织形式:
师生互动、合作与探索结合
四、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1、故事引入、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以阿凡提讲故事引入,然后小组讨论。
2、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①做一做,折一折。拿出三张同样大的长方形纸,请分别平均折成2份、4份、8份。并按照下图涂色。如果把每张纸都看作“1”,请你把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学生动手操作、汇报。
根据上面的过程,学生能得到一组相等的.分数吗?
②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它们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知识引伸,联系旧知识: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你能说说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设计意图:新知识力求让学生主动探索,逐步获取。借助直观图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动手操作活动,借助直观图形找出相等的分数,使学生能够直观感知。充分调动孩子们去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充分发扬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互相帮助,每个人都能在激励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本次活动的安排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联系以往的学习经验,进行学习内容的迁移,自然得到分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教师在此也进行了适当的重点点拨。在这一环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
3、实践游戏、深化理解、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既巩固新知,又发展思维,其间还自然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师生对出数做题,能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学生对于课堂游戏都非常积极,这时,教师应该及时表扬表现出色的学生,也要顾及一些后进生的学习状况,带动后进生的学习激情。
4、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75页—76页《分数基本性质》。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谈一下教学过程设计及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属于概念教学。《分数基本性质》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面进一步学习分数的计算、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还是约分、通分的依据。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清楚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节课学习做了知识上的铺垫。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种规律性知识,分数的分子、分母变了,分数的大小却没变。学生在这种“变”与“不变”中发现规律,掌握新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
综合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与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的分数化成分母(或分子)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初步养成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在自主探究中正确认识与理解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3.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养成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它是约分、通分的依据。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与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本课我主要采用猜想验证与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在分数的基本性质过程中,采取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分析。通过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分五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故事设疑,揭示课题。以唐僧师徒分饼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揭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第二部分:组织讨论,动手操作。主要是组织学生动手进行折、画、标等活动,初步理解分数基本性质。
第三部分:合作探究,发现规律。主要的是学生找出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第四部分:多层练习,巩固深化。主要是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拓展提高。
第五部分:梳理知识,反思小结。主要是总结全课。
其中,第三部分“合作探究,发现规律”可以细化为三个环节:
环节一:动手操作,进行比较
这一环节是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进行的,我给每组学生三张大小一样的长条纸,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比较大小。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环节二:呈现问题,引导观察
这一环节主要呈现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第一环节中的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一样,为什么大小相等”,引导学生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两方面去观察,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环节三:交流汇报,得出规律
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如果学生没有概括出“0除外”就设计两组练习,分子、分母同乘或除以0,完善结论;如果概括出来了,再追加一个问题“为什么强调0除外”,巩固结论。最终推导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应该强调的是,无论学生说的多么好,教师最后的总结与确认是不可缺少的。
以上是我对《分数基本性质》一节的教学设计意图,有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导。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下面我从设计理念,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设计理念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力强化个人主体意识,同时关注学生学习动机、兴趣等情感态度。
2、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和充分的练习空间。
3、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验证、转化,以及“用数学学数学”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习约分、通分的依据。因此,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教材在讲解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加强整数商不变性质的内在联系,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为学习本单元知识打下了基础。另外,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概念较多,比较抽象,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在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3、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得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再应用这一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有条件、有根据的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培养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4、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5、教学难点:学习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应的问题。
6、教具学具:课件,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彩笔。
三、说教法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为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实际操作法
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
2、直观演示法
先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规律,然后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3、启发式教学法
运用知识迁移规律组织教学,用数学学数学,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新知。
四、说学法
1、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发现法、操作体验法,学生在纸条上涂出相应的阴影部分后,必然会对那三个图形进行观察和比较,从中有所发现。之后老师通过启发学生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证明那三个分数大小相等,在尝试中发现,在实践中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
2、在学习例题的过程中教师先采用启发法,再采用学生自学尝试法,独立自主地学习将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的分数,并尝试完成练习题,达到检验自学的目的。
五、说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旧知铺垫
新课开始,我先板书了一个除法算式1÷2,然后让学生不计算,说出一个除法算式和它的商相等,学生边说我边抽取两个算式板书,比如2÷4,4÷8,3÷6等。然后让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想到这些算式的(商不变的规律),商不变的规律的内容又是什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第二步,我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这三个算式写成分数形式,根据三个算式商相等,推导出这三个分数的大小。也就是1/2=2/4=4/8。此时,引导学生:在除法中有商不变的性质,那么分数中又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分数当中的这个问题。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算式和分数的特点,培养学生直觉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利用旧知识商不变的规律,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2、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首先让学生用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折一折,再涂色表示出每张纸的1/2,2/4,4/8。再观察涂色部分,说说发现了什么?在学生汇报时,说出发现:涂色部分面积相等,也就说明这三个分数大小相等。然后通过电脑再进一步证实学生的发现:把一张纸条平均分成2份,涂其中1份,得到1/2;把一张纸条平均分成4份,涂其中2份,得到2/4;把一张纸条平均分成8份,涂其中4份,得到4/8;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三个阴影部分大小相等,说明三个分数大小相等。这一过程的设置,主要是利用学生爱动手以及直观思维的特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复习了分数的意义,为下面导入新知识作好迁移,而且激活了课堂气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开端。
3、设疑促思,探究新知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教师板书1/2=2/4=4/8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分数,它们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但是分数的大小却相等,提出疑问: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秘密,有什么规律?接着将发言权充分交给学生,完全开放空间,激发学生思索,并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发现的规律,(比如:将1/2的分子分母同时乘2得到2/4,将2/4的分子分母同时乘2得到4/8,将1/2的分子分母同时乘4得到4/8;将4/8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2得到2/4,将2/4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2得到1/2,将4/8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4得到1/2共6种)。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学生的说法,适时引导学生将发现的'规律总结成一句话: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如果学生在此说出了0除外更好,如果没有,在此基础上,提出疑问:“同时”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相同的数是任何数都行吗?为什么?那么同学们总结的规律该怎样叙述更完整呢?在学生加上“0除外”完整叙述后,指出:分数的这种变化规律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并借此板书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另外,我还安排了“听一听”,让学生听5句话并判断对错。
第一句: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第二句: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第三句: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加上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第四句: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减去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第五句: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除了进行“听一听”的练习,还有习题的判断。这样一次次地加深,强化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反复锤炼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更深刻的掌握,也为后面例题的完成奠定厚实的基础。
4、初步应用,深化新知
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是为了在生活中运用它。给你一个分数,能把它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同的分数吗?借此引出例2。让学生读题,并明白做题要求有两个:一是分数大小不变,二是分母相同。在引导学生完成第一个分数后,第二个分数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全班学生交流自己的过程及结果。但是一个例2不足以让学生达到巩固的目的,所以再次安排了和例2题型完全一样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思考,写在练习本上,并抽两名学生板演,对出现的问题共同指正。这样的安排是为了把“分数的基本性质”及时练习,反复应用,对学生巩固新知、利用新知都达到好的效果。
5、多样练习,巩固知识
在初步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我安排了四个不同层次的习题。其中“填一填”是基础练习,但也包含有6/12=()/()的发散题。“判一判”也是对“分数的基本性质”做进一步的诠释。“说一说”是一种变换了形式的习题,难度不大,只不过说法不同,最后还安排了“想一想”环节,解决的方法已经蕴含在前面的“听一听”环节中。整个习题设计部分,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全课小结,整理知识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培养学生的知识概括能力。同时,教师也在此时进行总结: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只是在说法上不同,在实质上是相同的,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正是如此。通过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填空,写出许许多多分子分母不同但分数大小相等的分数,体会“以不变应万变”的数学学习方法。最后告诉学生一个小秘密,以后还将学习比的基本性质,它是在“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也是“用数学学数学”的学习方法。这样安排会更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探究数学问题的方法。
最后,我想说,学习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力争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属于概念教学。《分数基本性质》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面进一步学习分数的计算、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还是约分、通分的依据。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清楚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节课学习做了知识上的铺垫。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种规律性知识,分数的分子、分母变了,分数的大小却没变。学生在这种“变”与“不变”中发现规律,掌握新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
综合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且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的分数化成分母(或分子)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初步养成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在自主探究中正确认识和理解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3、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养成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它是约分、通分的依据。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本课我主要采用猜想验证与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在分数的基本性质过程中,采取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分析。通过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来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分五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故事设疑,揭示课题。以唐僧师徒分饼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揭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第二部分:组织讨论,动手操作。主要是组织学生动手进行折、画、标等活动,初步理解分数基本性质。
第三部分:合作探究,发现规律。主要的是学生找出规律,并且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第四部分:多层练习,巩固深化。主要是巩固所学知识并且进行拓展提高。
第五部分:梳理知识,反思小结。主要是总结全课。
其中,第三部分“合作探究,发现规律”可以细化为三个环节:
环节一:动手操作,进行比较
这一环节是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进行的,我给每组学生三张大小一样的长条纸,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且比较大小。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环节二:呈现问题,引导观察
这一环节主要呈现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第一环节中的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一样,为什么大小相等”,引导学生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两方面去观察,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环节三:交流汇报,得出规律
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如果学生没有概括出“0除外”就设计两组练习,分子、分母同乘或除以0,完善结论;如果概括出来了,再追加一个问题“为什么强调0除外”,巩固结论。最终推导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应该强调的是,无论学生说的多么好,教师最后的总结和确认是不可缺少的。
一、说教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以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大小比较为基础,又与整数除法及商不变的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更是分数的约分、通分的依据,也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计算、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因此,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该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说学情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为学习本单元知识打下了基础。五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合作学习的习惯,并且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加上他们所具有的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质疑——探索——释疑——应用”这一完整的学习过程。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学习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亲身经历“分数基本性质”抽象概括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初步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合情推理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分数基本性质的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及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张,彩色笔
四、说教学方法
树立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的思想,为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过程中,采取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分析,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归纳整理,采取迁移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创设了一种“情境导入、动手体验、自主探索”的课堂教学形式,以“自主探究”贯穿全课,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大胆猜想——实验操作、验证——质疑讨论、完善猜想等,把这一系列探究过程放大,把“过程性目标”凸显出来。
五、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例题的过程中学生主要采用自学尝试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将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的分数,并尝试完成做一做,达到检验自学的目的。通过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全面、准确地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实现教学目标,我努力抓住学生的思维生长点组织教学,设计了以下五步教学环节:
1、创境设疑:回顾旧知,引发思考
2、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发现规律
3、交流归纳:揭示规律,巩固深化
4、分层精练:多层练习,多元评价
5、感悟延伸:课堂小结,加深理解
第一环节:创境设疑
结合六一儿童节的到来,创设分蛋糕的情景,妈妈分得公平吗?课始便迅速地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使课堂教学有了一个好的开始。鼓励学生当小法官,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悬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这样设计也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情感出发,找准新知的最佳切入点,为学生后面的联想和猜想巧设“孕伏”。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
通过折纸、涂色的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非常具体、真切的感知,为探究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提供认知基础。教师通过五个有层次的问题,分层质疑,分层提问,分层评价,尽量地关注到了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引导学生逐步在自主探索、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中初步理解并能简单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及时强调了0除外的意义,使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三环节:交流归纳
在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与分析、探索与思考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不断生成新问题,通过质疑,借助知识的迁移,沟通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应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的设计就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
第四环节:分层精练
这个环节让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再一次的体验,感受,研究,同时也是整节课的亮点之一,练习分层,评价分层,通过分层练习,关注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教师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练习,基本练习让90%的同学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综合练习让80%的同学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拓展练习则留到课后,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讨论交流中、知识的沉淀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五环节:感悟延伸
通过小结、反思,查漏补缺,学生在交流收获、互相帮助的过程中,使学生对知识有个系统的回顾和认识,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知识概括能力。
总之,本节课教学是坚持了“学生是探索的主体”这一教学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的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质疑延伸,合作交流,让每一个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