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11:25:02
类别:说课稿一等奖
小班综合游戏活动:说课稿一等奖树叶妈妈和孩子
一、 说教材。
(一)“秋天”是幼儿园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从幼儿是学习的主体,理解是主动学习的前提出发,我们就会清楚地知道:“秋天”是为幼儿这一学习主体服务的客体资源,树叶飘飘落落的动感又与幼儿跃动的心灵天然地契合,建构式课程《树叶妈妈和孩子》就是选取了幼儿能够直接感知,容易理解,并且具有吸引力的事物来作为学习对象。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认识、区别绿色、黄色,能一一对应找到相同的颜色。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体验与教师、同伴游戏的快乐;从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难点:这是一次综合游戏活动,其中穿插了一些科学常识教育,但教学仍以游戏教育为主。因此,整个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幼儿认识和区分颜色这一环节上。
二、 说教法。
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幼儿尝试教学法为主,同时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还穿插运用讲述法、游戏法,启发联想法、音乐法等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动静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为了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活动前要求准备了一筐树叶,有绿、黄两种颜色,以增强幼儿对树叶的了解。活动中还应用了不同的胸饰一份,进行教学。
三、 说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讲述、游戏,让幼儿认识和区分绿色、黄色。并尽量营造宽松的氛围,鼓励幼儿找到自己的树叶妈妈。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表现力和辨别能力。
四、 说教学过程:
1、进入情景,提问树叶宝宝是怎么掉下来的。
2、树叶宝宝找朋友,请相同颜色的树叶宝宝坐在一起。
3、树叶妈妈找孩子,教师扮演大树,引发幼儿讨论:怎样帮助树叶妈妈找回孩子。
4、游戏:大风来了。
5、总结性小结。
五、 延伸活动。
课后组织幼儿一起收藏树叶,并把收藏树叶的图书带到幼儿园,一起观察发现树叶的变化,分享发现和收藏的乐趣,对于不知名的树叶,鼓励幼儿大胆请教他人。
本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直接观察,直接操作,具体表现的活动中,能动地建构着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认知结构,而教师不再是教练式的指挥者,也不是混同于幼儿的玩伴,而是引领舞伴,并与幼儿协调着,合作着,整个活动在有组织、有规范、有秩序中进行,又适合个性发展,而不是随意,无序的行动,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中,师幼交融互动,幼儿成为独立自主的建设者和成功者。
一、 说教材。
(一)“秋天”是幼儿园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从幼儿是学习的主体,理解是主动学习的前提出发,我们就会清楚地知道:“秋天”是为幼儿这一学习主体服务的客体资源,树叶飘飘落落的动感又与幼儿跃动的心灵天然地契合,建构式课程《树叶妈妈和孩子》就是选取了幼儿能够直接感知,容易理解,并且具有吸引力的事物来作为学习对象。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认识、区别绿色、黄色,能一一对应找到相同的颜色。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体验与教师、同伴游戏的快乐;从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难点:这是一次综合游戏活动,其中穿插了一些科学常识教育,但教学仍以游戏教育为主。因此,整个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幼儿认识和区分颜色这一环节上。
二、 说教法。
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幼儿尝试教学法为主,同时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还穿插运用讲述法、游戏法,启发联想法、音乐法等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动静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为了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活动前要求准备了一筐树叶,有绿、黄两种颜色,以增强幼儿对树叶的了解。活动中还应用了不同的胸饰一份,进行教学。
三、 说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讲述、游戏,让幼儿认识和区分绿色、黄色。并尽量营造宽松的氛围,鼓励幼儿找到自己的`树叶妈妈。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表现力和辨别能力。
四、 说教学过程:
1、进入情景,提问树叶宝宝是怎么掉下来的。
2、树叶宝宝找朋友,请相同颜色的树叶宝宝坐在一起。
3、树叶妈妈找孩子,教师扮演大树,引发幼儿讨论:怎样帮助树叶妈妈找回孩子。
4、游戏:大风来了。
5、总结性小结。
五、 延伸活动。
课后组织幼儿一起收藏树叶,并把收藏树叶的图书带到幼儿园,一起观察发现树叶的变化,分享发现和收藏的乐趣,对于不知名的树叶,鼓励幼儿大胆请教他人。
本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直接观察,直接操作,具体表现的活动中,能动地建构着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认知结构,而教师不再是教练式的指挥者,也不是混同于幼儿的玩伴,而是引领舞伴,并与幼儿协调着,合作着,整个活动在有组织、有规范、有秩序中进行,又适合个性发展,而不是随意,无序的行动,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中,师幼交融互动,幼儿成为独立自主的建设者和成功者。
一、说教材
1、活动
的理解。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实物投放及多媒体动画“各种各样的果实”孩子们对各种有壳和无壳的果实进行分类。让孩子结合生活经验,在辨证中得出结论,对含糊的结论也可留于课后进行调查。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本次活动,在引入和结束活动中都渗入游戏的形
式。在橘子和干果出现的时候,都让孩子们去摸一摸猜一猜,这样既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又让孩子们体验了不用眼睛光用手的.本领。
此外活动中还采用交流讨论(小组、个别、集体)、赏识激励法,使幼儿对小手等其他感官的运用都有一定的经验。
二、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在《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中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要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分一分、尝一尝、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在剥与品尝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无穷的乐趣。
在第二、第三环节中,就完成了感知特征操作分类和语言表达的目标,同时目标一和目标三,也同时得到了体现,主要是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常见干果和水果的了解。
2、品尝交流(尝试法)
在体验小手剥一剥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控制能力弱,为了孩子们的需求,我及时让他们进行品尝,大家吃吃将讲讲、在愉悦的状态中,幼儿也逐步意识到了小手、小嘴巴的能干。同时也了解了不同水果和干果有着不同的剥法和口味。幼儿在游戏的情节中,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了该活动。
三、说教学流程
在这次活动课中,各个环节可以说是环环相扣、动静交替的,它多次给了孩子们手口并用的机会。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自由探索、交流感想——动画观赏、果实分类——提升探索、果实品尝——游戏结束、延伸活动
本次的结束活动中也渗入游戏的形式,与开始到小猪家做客,情景相扣,比较自然,并且延伸活动对孩子们的手指运用也是一个提升,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学习运用感官感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是小班幼儿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对小班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他们更为喜欢的是在游戏的情景中,在吃吃玩玩的过程中,在快乐的体验中进行学习。对于 六个宝的认识,在本次的活动中,孩子们都能得到一定的感受和体验。孩子们对自己喜欢的水果和干果,用眼睛去看看、用鼻子去闻闻,用小手去剥剥,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再用小嘴巴去尝尝。从始至终,应该说孩子们都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自主操作、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去体验着六个包宝的能干,在不知不觉中,拓展着自己的知识面与经验。因此,我认为此活动能够结合季节性,能够从孩子的已有经验出发,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运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引领孩子们积极的运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感知周围的世界。
一、《蜗牛的房子》是个有趣的故事,讲述下雨时小动物们怎么躲雨的故事。
适合在3—4岁的幼儿开展教学活动。活动目标是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确立了情感,能力,认知三方面的目标,具体目标为:
1、通过故事教学使幼儿了解自然界中小动物躲雨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以及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启发幼儿发散性思维,使幼儿产生联想,进一步发展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习动词躲、钻、飞。
二、孩子们对儿童文学中的作品非常喜爱,乐于倾听,并对作品中动物的形象进行模仿。
根据幼儿活泼好动,充满探究性和表现欲的特点,为此,我为孩子提供了宽松和谐的氛围,并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表现自己。
三、理论根据
在新《纲要》中,主动活动教育提出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整个活动中都以幼儿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动感受作品形象的情感和快乐。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物质准备:与内容有关的多媒体课件,情境表演的头饰。
四、教学方法
为完成目标,我将活动以反复欣赏为主要教学方法,贯穿欣赏—感知—再欣赏—再认识—最后再进行理解作品,创造作品---主线线索,层层深入,同时在各个不同环节中,穿插讲述法,启发联想法,表演法等,培养幼儿的观察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浓厚兴趣。
五、具体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情境表演及多媒体演示法,导入法,能在瞬间吸引孩子的目光,让孩子有积极参与活动的'欲望。
第二部分:感知法,欣赏作品。
1、了解作品的内容
2、进而理解作品的风格,在这一环节中根据幼儿年龄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等特点,运用多种多样欣赏手段和方法:如“听磁带中的作品,师有表情的复述作品以及观看多媒体课件多种辅助教学手段,引导幼儿欣赏,使幼儿在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活动。
第三部分:表现法
采用角色扮演以及角色互换等教学方法。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创编作品。
注意难点部分:在这一环节中,鼓励幼儿尝试用各种角色来创编作品,既激发了幼儿积极创作的欲望,又能使幼儿顺利迁移已有的经验,这会使幼儿感受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感和满足感,如果孩子对作品创编活动比较顺利,也可同伴之间交流,角色互换,或者同伴之间创编接龙,如小鸟换成小青蛙,小松鼠等。
通过持续不断地感受作品,激发幼儿想象力,丰富其语言词汇,还能生成其他有价值的活动。
一、说设计意图:
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学的歌唱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拨和富有儿童情趣,是我们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本次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肢体动作配合轻快的节奏,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整个活动中。而《我会变》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拨、节奏感强的幼儿喜欢表现自我的教材,它通过创编水果造型来体现的是人的丰富形象的肢体动作,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说活动目标:
当代教育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幼互动是本活动的教法学法的最大特点,一方面,幼儿是音乐活动的探索者,学习者和创造者,幼儿带着对音乐的热爱,带着对音乐教育活动的期盼、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自由地与音乐交流、大胆地表现自己优美的动作,对于音乐活动的愉快体验主动与老师沟通,吸取经验,并获得教师的支持、帮助,与鼓励。另一方面,教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和促进者,也是幼儿音乐表现和艺术创造活动的发现者、欣赏者和学习者。教师为幼儿营造一个愉快、欢乐、无拘无束的音乐游戏氛围,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音乐学习和不断创新的动机兴趣,充分体验到音乐游戏所表达的`快乐,让幼儿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为此,我为《我会变》这一活动确定了以下的目标:
1、跟着音乐愉快地做动作,喜欢参与活动。
2、尝试用身体创造性地表现各种水果的造型。
三、说活动的重点、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都定位于:让幼儿尝试用身体创造性地表现各种水果的造型。对于小班幼儿,他们认识是具体的、直观的,只能根据外部的特征来区别事物,水果中的不同最直观的便是造型,幼儿对此也有了一定的经验认识。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的模仿到自创的肢体动作,与相似的水果联系起来,使活动呈现了趣味性,同时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
1、魔术帽一顶,魔术棒一根。
2、水果娃娃卡片5张(苹果、梨、香蕉、龙眼、西瓜)
3、五角星贴贴若干。
4、课前学唱歌曲《我会变》。
五、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那么,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
直观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所以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卡片上的形象的水果图案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由难变易,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拨,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采用演示法是因为能引导幼儿有目地的、仔细的观察教师的动作,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将看到的具体形象和肢体动作联系在一起,是解决活动重点和难点的有效方法。
六、说学法: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唱唱、听听、看看、想想、动动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互相学习等方法。
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器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察卡片了解水果娃娃的不同造型。
相互学习法是幼儿在结合了水果娃娃不同造型的基础上,扮演自己喜欢的水果造型的动作或相互学习表演不同形态的水果造型的动作。
七、说活动过程:
我采用环环相扣的程序为本次活动设计的流程如下:
1、观察水果娃娃的不同造型。小班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在活动开始,充分利用孩子的这段有意、注意时间,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水果的不同之处,并鼓励他们讲述不同之处。
2、尝试用身体创造性地表现各种水果造型。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学习的认识很大的程度都依赖于行动,那么鼓励幼儿当“水果人”扮演自己最喜欢的水果造型既能满足幼儿的天性,又能在音乐游戏中让幼儿体验快乐。在幼儿扮演自己的水果造型的同时也让幼儿相互学习到同伴表演的不同形态的水果造型。
3、玩音乐游戏《我会变》。老师当魔术师,幼儿扮演水果人,带领幼儿用《我会变》的曲调将动作和魔术师的咒语引入仿编的歌词进行游戏表演。如:(边做动作边唱)我们都是水果人,我们都是水果人,我会变,我会变——(魔术师念咒语)哧哧哧,哧哧哧,(幼儿即变成指定的水果)我会变成xx人(西瓜)。
4、颁奖活动。由幼儿推选出最具有创意的水果造型,并为其幼儿进行颁奖,奖励五角星小贴贴。
活动结束,我们还不能马上告一段落,教师可以为幼儿扮演的水果造型照相留影,放入表演区,相信幼儿会对水果产生持续的兴趣,或许还可以从中产生一些更有价值的活动。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交往日益频繁。它要求社会成员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能够适应语言传递技术现代化的要求,以迎接人机对话时代的到来。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说的“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时常会注意培养幼儿的语言想像力和创造力,根据提供的语言领域目标,我选择了诗歌欣赏。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诗歌欣赏还是有些陌生的。所以,我挑选了比较适合小班幼儿天性的素材《太阳和月亮》,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工,力求诗歌生动、有趣味性。
《太阳和月亮》这首诗歌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精练,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朗读和记忆,它的文学形式易被低幼儿童所接受。我想,一个好的幼儿诗歌,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语言,启迪智力,而且还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说活动日标
1.活动目标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因此目标应注重全面性,它包括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注重能力的培养,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具体如下:
(1)引导幼儿感知诗歌的意境,并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幼儿对学习诗歌的兴趣。
(2)启发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创编诗歌。
(3)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分析】从目标来分析,目标(1)渗透了认知和情感内容,这是整个活动的主心骨,重在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对诗歌欣赏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作用。目标(2)是能力目标,这里突出的主要是再创造的思想,重在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开发想像力。目标(3)是情感目标,在学习诗歌的基础上,萌发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的重难点,离不开活动目标的具体要求,这是相辅相成的。此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分别如下:
2.活动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幼儿欣赏诗歌的兴趣。
3.活动难点:根据已有的经验创编诗歌,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分析】根据提供的目标发展幼儿的想像力,所以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创编诗歌,是发展幼儿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活动中利用图片、音乐和有趣的游戏开发幼儿的大脑思维,促进幼儿拓展词汇.从而突破活动的重、难点部分。
说活动准备
首先,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我从以下三方面来谈我的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的准备:活动前,幼儿已有白天和黑夜这个概念,为幼儿理解诗歌内容作了铺垫。另外,幼儿有欣赏诗歌的经验,利用晨间入园或是中午休息时间等播放优美的儿童诗歌供幼儿欣赏。
2.教具、学具的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为了让幼儿更专注地理解诗歌的内容,融入到诗歌优美的意境中去。
(2)音乐:播放抒情柔美的音乐与诗歌整合起来。
(3)头饰:小鸟、小树、小花、小草等。
(4)大小图片若干张:为创编诗歌作准备。
3.心理的准备:利用春天这个美丽的季节,抓住这个教育契机,让幼儿在散步途中感受周围事物的变化。发展幼儿的语言,使幼儿在心理上有感应。
说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
1、以欣赏课件前半部分的形式引入课题。
(1)听录音,录音里有些什么声音?
(2)配乐、欣赏课件,学习诗歌第一段。提问: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白天怎么样?
(3)学习朗诵第一段诗歌。
目的:利用课件感受白天真热闹,学习诗歌第一段。
2、以欣赏课件后半部分深入课题
(1)听音乐。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干什么?夜晚天空中谁出来了?白天小鸟醒来了,夜晚小鸟怎么样了?
(2)夜晚怎么样?
(3)配乐欣赏课件,学习诗歌第二段。
目的:利用课件感受夜晚静悄悄,学习诗歌第二段。通过对比式的`提问,巩固白天和黑夜这个概念。
3、完整的欣赏诗歌:《太阳和月亮》。
(1)提问:白天谁出来了,怎么样?
晚上谁出来了,怎么样?
(2)幼儿和教师共同朗诵诗歌一遍。
(3)分组朗诵一遍。
目的:采用隐射式的提问让生活更加有趣、生动,幼儿的答案对完整学习诗歌有直接的帮助作用。
4、以创编诗歌和表演诗歌的方式升华课题。
(1)太阳有许多好朋友,小鸟、小树,小朋友醒来了,还会有谁醒来?(边创编边在“白天”、“黑夜”的周围贴上图片)
(2)晚上,这些醒来的它们怎么样了?
(3)幼儿分组进行情境表演诗歌内容。
目的:学习创编诗歌,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
采用贴图片的方式,目的在于为创编诗歌留有影子和空间。
活动延伸
(1)听着音乐让幼儿与太阳、月亮一起玩。
(2)呀!又是一天,太阳出来了,小朋友醒来了,锻炼身体去了!(放热闹的音乐)
目的:组织幼儿游戏,围绕太阳和月亮的主题,扩展幼儿的知识面。
说活动设计特色
1.创设丰富、多元的语言环境氛围。幼儿的智力是多元的,语言也是如此。那么,为幼儿创设语言环境也应当提供各种得以表现的机会和条件。而幼儿的语言发展和创新的意识更处于萌芽期,因此,本次语言活动中融入了很多音乐元素,使得活动开展得很唯美,符合诗歌教学本身的需要。
2.环节设计始终体现了“趣味”。根据《纲要》的精神和语言领域的目标.本次活动的设计思想始终围绕着一个“趣”字。因为那是孩子的天性,教育应该无时无刻为孩子服务,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用鲜艳的画面色彩,生动有趣的形象吸引孩子们的眼球。通过情境表演、教师针对性的提问让幼儿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3.活动形式凸显游戏性。在本次活动中,各个环节采用了游戏法、欣赏法、情境法等不同的方式方法开展教学,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同时,也将为活动获得好的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提高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础,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为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说教材及设计思路
颜色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颜色遍布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布满颜色的世界里,万物没有了颜色,我们的生活也会暗淡无光,颜色使世界美丽,颜色也美化幼儿的心灵,所以我们的生活及我们生活的整个世界是不能没有颜色的。
每当孩子们在玩积木时,他们常常会对五颜六色的积木爱不释手、每当孩子们在幼儿园吃了营养饭时,他们回家后会对爸爸妈妈说:“幼儿园的饭真漂亮,可好吃了”、每当孩子们画完一幅画时,他们会对自己的作品有一种特别的满足感,那是因为颜色的魅力。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现在的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所以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认识颜色——红黄绿”。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将活动目标确立为以下三个方面。
1、认识目标:认识、区别红色、黄色、绿色,在活动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颜色。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体验与老师和同伴游戏的快乐,从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三、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活动目标而服务的,活动准备必须与活动目标的需要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红色、黄色、绿色盒子、卡片、旧报纸以及环境布置,同时又考虑了幼儿已有接触过颜色的生活经验。
这个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认识、区分红色、黄色、绿色;难点是在活动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颜色。
四、说活动过程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去完成。
(一)认识颜色
活动一开始,我以“神秘的盒子”引出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当第一个红盒子展示在幼儿面前时,我故作打不开状,引导幼儿说出:“红盒子红盒子快打开”,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说出:“绿盒子绿盒子快打开”“黄盒子黄盒子快打开”,以强化幼儿对颜色的认识。当在最后一个盒子中找出红、黄、绿三个太阳宝宝时,引导幼儿找一找身上有这种颜色吗?说一说你还看过这种颜色的什么东西?在这里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非常宽松的语言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在激发幼儿对颜色兴趣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口语。
(二)找颜色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找太阳宝宝”的游戏,我将太阳宝宝拟人化地编成一个简短的故事,激发幼儿去寻找太阳宝宝的兴趣,为了让幼儿能亲身体验寻找太阳宝宝的乐趣,我布置了一个大花园,让幼儿在这身心愉悦的环境中去感知、去寻找,当幼儿找到太阳宝宝时,引导幼儿说出太阳宝宝的颜色,帮助幼儿将太阳宝宝贴在身上。
学习重叠对应,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中先让幼儿进行重叠对应的操作。二是感知一一对应的关系,教师提供给幼儿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如狗和骨头(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容易使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然后又进行颜色的对应匹配,进一步扩展了幼儿的思路。三是乘车引发座位问题,这主要是数与量的对应,将一一对应提升一个高度。
说活动教材
小班幼儿在学会了区别“l”和“许多”的基础上,可以学习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相等或不相等,即所谓的“一样多”和“不一样多”。在比较的过程中通常会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对应一般有两种(见图一):重叠对应(即将第一组物体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排成一行,再把第二组物体一个一个分别叠在第一组物体的上面)。并置对应(即把第一组物体排成横列或竖行.第二组物体一一对应分别摆在第一组物体的下方或左、右方)。
一一对应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物与物的一一对应和物与数的一一对应。比较常见的形式有(见图二):相关物体的匹配、数和量的对应匹配、颜色的对应、形状的对应、大小的对应等。小班第二学期的幼儿对5以内的数量关系、物体的明显特征(颜色、形状、大小等)、物体简单的排列(横排、竖排)以及生活中常见的相关事物(小兔与萝卜,小猫与鱼等)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为进行一一对应的教学做了较好的铺垫。他们对操作性较强的游戏活动较感兴趣,一一对应的活动正是为幼儿提供了直观生动的操作机会,使幼儿在玩一玩、排一排的过程中感知到抽象的数、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本次活动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较为感性的活动。一是以为小动物准备春游物品,引出课题。引导幼儿学习重叠对应,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中先让幼儿进行重叠对应的操作。二是感知一一对应的关系,教师提供给幼儿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如狗和骨头(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容易使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然后又进行颜色的对应匹配,进一步扩展了幼儿的思路。三是乘车引发座位问题,这主要是数与量的对应,将一一对应提升一个高度。
说设计理念
1、加德勒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我们在活动中要关注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加德勒通过内在关系探析后指出:儿童期阶段,幼儿往往表现出惊人的能力或某种天赋。而获得这些初步的发展并不需经过正规的教育.而大多则是透过幼儿世界或接触范围、领域自发性互动产生的。环境的影响和文化的演化对儿童的潜能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是教育要以幼儿的认知发展为基础,设计符合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案;其次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特征,提供发展智能、创造力的机会和环境,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最后是因材施教,改善教育模式,发现幼儿潜能和智能的差异性。让每个幼儿都能有充分展示潜能的机会,最大程度地唤起每个人的自信心。
2、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促使我们在活动中以游戏为载体.以幼儿的操作为手段组织教学。小班(3~4岁)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情绪性强、自制力差、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年龄特点。而游戏恰恰能满足幼儿好动、自制力差的特点。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自由地变换动作、姿势,还可以多次重复所感兴趣的动作。游戏可以满足幼儿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当幼儿完成了包含在游戏活动中的一定课题与任务时,幼儿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小班认知说课稿:一一对应 相关内容:小班美术说课稿:彩色的汽车小班科学活动:黄豆宝宝变魔术(说课稿)中班科学活动《丰富多彩的塑料品》幼儿园小班美术说课稿:烤面包歌曲《小金鱼》说案小班科学说课稿:猜猜它是谁小班综合说课稿:香蕉变变变小班主题说课稿:喂娃娃查看更多>> 幼儿园说课稿
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告诉我们从幼儿的生活中挖掘有价值的经验.以游戏生活的形式使幼儿愿意学、乐意学、快乐学。提供幼儿主动操作的情景,做中学,学中玩。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在生活中找到教育,在教育中体现生活。
说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把相关物体进行一一匹配,感知一一对应的数量关系。
(2)萌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尝试着说出自己的想法。
【分析】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体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因此,让幼儿通过尝试一一对应的操作匹配能较好地为幼儿进行“比较活动”作好准备。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经常不能持久地参与活动,而且他们对自己感知到的东西缺少表达的习惯和方法。因此萌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很重要。
2、活动重点:通过活动,初步学会相关物体的重叠或并置匹配,感知一一对应的现象。
3、活动难点:获得一些有关对应的经验。
【分析】活动中幼儿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来获得重叠和并置的对应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在活动中教师不向幼儿传授一一对应的方法,而是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说活动准备
1、前期生活经验准备:幼儿有春游、捉迷藏、乘车的生活经验。
2、教具准备:小娃娃胸饰一个(教师)。小狗、小猫、小鸡、小兔、小猴的胸饰各五个(小朋友)。分别印有“1”、“2”、“3”、“4”、“5”数字的帽子各五顶。分别画有“1”、“2”、“3”、“4”、“5”的点子的长椅子五把。分别画着2根骨头、l条小鱼、3条小虫、2棵青菜、3只桃子的盘子贴绒五个。
说活动过程:
引出活动:出游准备,戴帽子
1、提示语:小娃娃要带小狗、小猫、小鸡、小兔、小猴一起去春游,请你想一想,应该带些什么东西呢?
幼儿互相讨论要带什么 (吃的)
回忆经验,展开思路。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提示语:还可以带上什么有用的东西呢?怎么戴帽子呀?
引导幼儿说出戴帽子。(一个小动物头上戴一顶帽子)
感知重叠对应的关系。
点心:找食物
3、提示语:小娃娃为小动物准备一个大蛋糕,但它们都不喜欢吃,小动物们喜欢吃什么呀?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把食物从左到右摆成一行,然后引导幼儿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做小动物的动作走到相应的食物旁边。
感知相关物体的匹配对应
4、提示语:小动物们都喜欢吃什么呀?盘子里有什么呀?
点数5,如“小狗喜欢吃骨头,盘子里有5根骨头。”
巩固相关物体的匹配对应;手口一致点数5;隐含一只小狗吃一根骨头的两两对应。
做游戏:捉迷藏
5、提示语:小动物们要玩捉迷藏的游戏了,小娃娃来找他们,
引导幼儿躲在和自己衣服颜色一样的小房子后面。如:红房子后面躲着谁呀?小班认知说课稿:一一对应 相关内容:小班美术说课稿:彩色的汽车小班科学活动:黄豆宝宝变魔术(说课稿)中班科学活动《丰富多彩的塑料品》幼儿园小班美术说课稿:烤面包歌曲《小金鱼》说案小班科学说课稿:猜猜它是谁小班综合说课稿:香蕉变变变小班主题说课稿:喂娃娃查看更多>> 幼儿园说课稿
感知颜色的对应
乘车回家:找位子
6、提示语:小动物们要回家了,我们一起乘车回去吧。小娃娃是司机,坐在最前面。我们来数数还有几个座位呀?有几种小动物呢?应该怎么坐呢?
1、2、3、4、5个座位。(一种小动物坐一把长椅子)
巩固手口一致点数5,巩固一一对应的重叠关系。
7、提示语:那谁坐前面谁坐后面呀?
引导幼儿发现椅子和帽子数量的对应关系。说出按帽子的号码来坐。
感知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8、安全教育:回来的路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坐车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社会性能力的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背景:
我今天选择说课的主题内容是“我自己”。我的教育对象是小班小朋友。小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着重于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并尽量与他们自身有着较强情绪体验的经验结合起来,因此,为小班幼儿安排的活动内容要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我在“我自己”这个大主题背景下,根据小班幼儿喜好和生活经验,将预设一些活动,如“自己的玩具”、“我的漂亮衣服”、“我自己的家”、“我的小手和小脚”等小主题。接下来,我要介绍的活动——“漂亮的鞋印”就是“我的小手和小脚”小主题下的一个集体活动。
这里介绍一段小插曲。有一天我班的萱萱小朋友不小心把一团橡皮泥踩在了脚下,萱萱的鞋底花纹便清晰的印在橡皮泥上面。我拾起橡皮泥对萱萱说:萱萱你的鞋印真好看。其他小朋友听到了也凑了过来,争着看那团橡皮泥。我忙说:你们的鞋底也有着秘密,不信你抬起脚自己看看。孩子们都抬起了自己的小脚看了起来。于是孩子们的兴趣点从橡皮泥的花纹迅速过渡到对自己鞋底产生兴趣,看看自己的小脚、讲讲花纹……于是我就萌发了开展这个集体活动的意念。
大家都知道鞋子是千姿百态的,有名称的不同、有质地的不同、有外形的不同、有功能的不同等,对于小班幼儿,他们的认识是具体的,只能根据外部特征来区别事物,鞋子的不同中最直观的就是外形,幼儿对此已有了一定的认知经验,但鞋子除了上面花样的变化,其实鞋底也有许多学问,藏着许多秘密和教育契机,这也是平时常常被老师和孩子们忽略的。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鼓励幼儿观察、发现鞋底花纹的不同,并能大胆地表达表现。
2、通过与鞋印做游戏,引发幼儿对自己鞋子的喜爱,体验和鞋子做朋友的快乐。
活动流程:
第一个环节:鞋子跳舞了
第二个环节:我和鞋印做朋友
第三个环节:鞋子、鞋印手拉手
第一个环节“鞋子跳舞了”。
小班的孩子好动、好玩,认识学习很大程度依赖于行动。“鞋子跳舞了”就能满足孩子好动的天性,在游戏中让幼儿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为了让孩子无拘无束地玩,在创设环境和提供材料上我从“大”上面做文章。我准备大的颜料盆,幼儿可以双脚踩在盆里;还有半个教室大的图画纸,图画纸不是以一张方方正正的形式出现,而是以一条大路的方式,弯弯的,围着教室展开,大路的宽度大约可以让四个孩子平排行走,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孩子自由的印画,同时又便于下一个环节孩子欣赏自己的作品;另外我还会和家长取的联系,发挥家长的资源和教育配合者的作用,让家长当天给孩子穿着一双鞋底花纹明显的鞋子。“鞋子跳舞”还离不开音乐。我会在活动中放一段欢快的背景音乐,并带着孩子们跟着音乐的节奏,一会儿在颜料盆里走走,一会儿在纸上跳跳、扭扭、踏踏,还可以跟着音乐引导幼儿快快的走、慢慢的走,让鞋印印满纸上的每一个角落。在活动中我还要关注一些胆小的孩子,鼓励他们大胆的走、大胆的印,此外还要注意帮助动作过快过强的孩子,要他们小心,不撞痛别人、不打翻颜料盆……整个第一环节强调营造一种愉快、欢乐、无拘无束的游戏气氛,让孩子体验鞋子跳舞的快乐,让孩子有充分表现的机会。
第二个环节“我和鞋印做朋友”,这是整个活动的重要环节。
我要鼓励幼儿去观察、去发现鞋底花纹的不同,并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一开始教师与孩子围坐在大路旁,告诉孩子我们跳舞跳累了要休息一下,鞋子也累了,让它也休息休息。这种带有情感的话语可以激发幼儿对自己鞋子的喜爱和保护的情感,也为了让孩子脱下鞋子,把鞋底朝上,可以帮助孩子寻找自己的鞋印。然后是一个分享交流的过程。分享交流是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是让幼儿尽情尽兴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在观察和发现中,孩子的积极性一定非常的高,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作品,同时,孩子一定会发现鞋底花纹也有不同:有的是一条条的,有的是有图形变化的,还有的印有小动物……通过观察使孩子们知道原来别人的鞋印和自己的不一样,有这么多的鞋印,丰富了孩子们的感性认识。这时我还会有意识地向孩子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我们的鞋印大小不一样?”“为什么这个鞋印只有半个”“为什么这个鞋印这么清楚?”“为什么这里鞋印多那里鞋印少?”……在观察比较中帮助孩子回忆跳舞时的情景——抬起脚跟走鞋印只留下半个,印出来清楚的是慢慢走的时候留下的,鞋印大小不一样是因为我们小朋友的脚大小不一样……在活动中,孩子的语言表达是一个关键问题,小班小朋友他们最初表达的一定是他们直观看到的东西,多数是以单词的形式出现,如圆圆的、弯弯的,有米老鼠等等,这时老师的作用除
了帮助孩子表达清楚,还可以根据小班下期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增强的特点,通过编顺口溜的形式,把花纹与孩子生活中的某些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提高孩子的表述能力和想象力,这也是这个活动的难点部分,如一条条的就可以编成“鞋印鞋印真漂亮,就象小河流啊流”,又如鞋底有个米老鼠,就可以编成“鞋印鞋印真漂亮,米老鼠对我笑哈哈”……
《课程指南》中提出3岁的儿童爱模仿的特点是非常突出的,模仿是这一时期孩子的主要学习方式,所以我鼓励孩子跟着老师一起念、一起编。由于孩子表达能力有限,我要注意引导,如“鞋印鞋印真漂亮,圆圆的像什么呀?”孩子就会结合生活讲出像气球、像泡泡,教师应及时回应,把孩子的`回答编进去,并鼓励孩子自己大胆的编,逐步从单词形式过渡到简单句子型。这个要求对孩子已有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有一定挑战性的。在看看、讲讲、编编中,幼儿的表达内容在不断的变化,这样不断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激起幼儿学说顺口溜的兴趣。在整个活动中,老师要特别关注幼儿的回答,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如有孩子发现了自己的鞋印,老师就要加以表扬,并用“小朋友鞋印真漂亮,……”以此激发孩子寻找自己的鞋印的兴趣。
第三环节“鞋子和鞋印拉拉手做朋友”。
孩子看了各种各样鞋底花纹,还和老师一起编了顺口溜,他们一定还想找找自己印的鞋印在哪里,所以我决定在最后一个环节再次让孩子们动一动。这时颜料也基本干了,因此最后一个环节就可以让孩子拿着自己的鞋子,看看、走走、找找,这时欢快的音乐再次响起,愉快的寻找游戏开始了。其实,这也是一个配对游戏,找到自己的鞋印就站上去或把鞋子放上去就代表朋友找到了,孩子们还可以相互之间看看找找,并自由进行交流“我的鞋印在这里”“我的鞋印弯弯象小河”……这一过程可再次让孩子们体验我和鞋子做游戏的快乐。
整个活动都是围绕孩子自己的鞋子展开的,充分展现孩子自主的表达表现,在愉快、轻松的游戏中学习、感知,满足了孩子的好动和好奇心,又能激发他们对自己鞋子的喜爱,知道鞋底的秘密。在活动中,老师是引领者,幼儿是主体,我会关注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的情况,会去帮助胆小的孩子去游戏、去表现;教师也要保护敢说敢做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并给予肯定;还要注意那些一般不起眼的孩子,挖掘他们的潜力,可以引导他们从模仿开始,为每一个孩子儿提供表现的机会,使不同能力层次的孩子都能得到发展。其次,活动中我还尽可能抓住活动中教育契机,利用孩子身边的一切资源进行整合,以给予孩子多元智能发展的机会,如:孩子在玩色时再现对颜色的认知、老师还可以提醒孩子在行走时尽量不要踩到别人的脚印,这可以促进幼儿走的动作发展;在观察时可以比较大小、多少等等。
接下去,在延伸活动和其他活动中,我将继续引导幼儿开展“鞋印变变变”的活动,让幼儿在印好的鞋印上大胆想象和创造;请幼儿回家去观察大人的鞋子,看看爸爸妈妈的鞋底会有什么秘密、大人的鞋子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从而使主题活动不断丰富、充实,整合。
一、说教材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发展思维、丰富词汇的最佳时期,通过学习各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提高幼儿对语言的感受力,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奇奇孵蛋》这个故事语言自然优美,对话简洁、生动,语言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
该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鸡和大灰狼为角色,讲述了一个小鸡助人为乐的故事,特别是七只小鸡们做任何事都叠在一起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很符合学前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几个小朋友会成为特别要好的朋友,一起来做游戏。但现在的小朋友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个个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友爱互助的品质,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因此,我选择了这个故事,并将它与语言和社会两个领域相结合。
二、说目标
(一)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为中心。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知上: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叠”的含义。
2、能力上:学会看图讲述故事内容。
3、情感上:体验友爱互助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目标中提到: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友爱互助带来的快乐。因此,在活动中,我把这点作为教学重点。
学前班的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有时只说了半句话就无法再说了,或表达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我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出现在故事情节中的小动物道具,这是为了让幼儿能更好的集中注意力进入到游戏情节中。
根据故事,我布置了与故事情节相符的背景图,这能使幼儿更快加深对故事的理解而准备的;
2、音乐,是为了进一步营造游戏的气氛而准备的。准备音乐磁带《小小蛋儿把门开》。
三、说教法与学法
1〉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哥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提问法等。
(1)、情境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幼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许多不能理解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幼儿有了时间的经验,联想也就丰富了。如小鸡出壳时,可让幼儿认识前后顺序。小鸡捉虫子时各有各的办法,让幼儿深刻认识到从低到高的感念。
(2)、提问法:这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如母鸡奇奇是怎样孵蛋的呢?小鸡是怎样吃到虫子的?小鸡是如何赶走大灰狼的?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2〉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讨论谈话法、游戏联系法等学习方法。
1、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2、游戏练习法: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四、活动程序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出示道具,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2、在游戏情境中讨论出故事情节。
3、完整讲述故事。
4、表演歌曲《小小蛋儿把门开》。
a)出示道具,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的关键。开始部分我先出示小动物道具,进行故事情节的讲述,小朋友们最喜欢看情景表演了,所以,他们的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
b)在情境表演中讨论出故事情节。
这个环节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幼儿讨论:1、母鸡奇奇是怎样孵蛋的?2、奇奇给宝贝们是怎样起名字的呢?(和小朋友一起讨论后,是按照从下往上叫的)3、小鸡是怎样吃到虫子的?4、小鸡是如何赶走大灰狼的?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故事内容,从中体会友爱互助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这一环节通过提问、游戏,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大胆地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语,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它是解决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c)完整讲述故事。
这个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将它贯穿到整个故事的情节中,让幼儿通过回忆的方式完整讲述故事,同时我还运用了提问法,引导幼儿去发现本质:七只小鸡有了许多好朋友?你帮助过别人吗?帮助别人后你的心里是怎么样的?通过谈话让幼儿懂得友爱互助是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的。
d)表演歌曲《小小蛋儿把门开》
这个环节是根据故事内容而设计的,它既可以让故事的情节发展得比较完整,又可以满足幼儿的表演欲望,并能让幼儿在表演中充分地抒发他们的快乐情感,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历年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
一、说教材
小班的幼儿活泼好动,他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看到每一株花花草草都会很兴奋。现在正是狗尾巴草茂盛的时节,在农村随处可见狗尾巴草的踪影,对孩子们来说:狗尾巴草是他们熟悉的陌生人,既感到熟悉,又感到新奇。《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选择“狗尾巴草”为教学内容既符合现实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艺术等方面的目标:
1、能于同伴相互游戏,促进师生间的交往,体验游戏中的快乐。
2、能大胆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染色、作画。
3、通过活动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初步的合作能力。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的重点定为:能于同伴相互游戏,能大胆的'用颜色进行染色。整个活动都是以这个重点为主的,主要是通过“了解狗尾巴草”、“玩狗尾巴草”、“给狗尾巴草洗澡、让狗尾巴草跳舞”等几个环节完成的。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并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主要是:狗尾巴草、颜料、白纸、抹布、魔术盒
知识经验准备是:幼儿已认识过狗尾巴草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观察法、演示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玩”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个领域中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的教学;在最后环节中感受音乐、跳舞的快乐等等。
3、活动的结构是递进关系的:兴趣——游戏——染色。即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利用“玩”的形式进一步了解狗尾巴草的特征,在作画活动、音乐跳舞的活动中,让幼儿情感表现语言表达,创造性思维发展和提高。
(二)学法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游戏操作法、观察法等来获得知识经验。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让幼儿全身心的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魔术变变变
教师:我这儿有一个神奇的魔术盒,它能变出很多很多东西,看看现在它变出了什么?
因为是小班刚开学不久,有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冷场”的现象,因此利用“变魔术”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交流。
2、玩一玩狗尾巴草
教师:狗尾巴草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呢……让它亲一亲你觉得怎样?
引导幼儿体验痒痒的感觉,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亲一亲”
中,运用启发式的语言提问,让幼儿对狗尾巴草的特征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
3、染色、作画
演示
教师:我先来帮狗尾巴草洗个澡吧……跳个舞吧!
教师将角色适当转换,以狗尾巴草的角色穿插活动,并提出活动的要求、规则。这一环节目的是通过演示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染色、作画方法,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幼儿情绪十分高涨,为下一环节打好基础。
幼儿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地进行染色、作画,还可启发幼儿与同伴合作、交流。
4、结束部分
教师:我们来为狗尾巴草跳个舞吧
听音乐,教师和幼儿自由的舞动,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
5、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在日常活动中采集狗尾巴草,放置于自然角和区域中让幼儿进一步观察、探索。
一、说教材:
《三只小兔》应该说是一个“历史”比较悠久的童话故事了,那为什么孩子们对它还是青睐有加呢?因为作品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让三只小兔成为有“人的感情、语言和思维方式“的形象。这三个形象既有兔子的特点,又有儿童的特征,因此,成了深受幼儿欢迎的”会说话的动物。这“会说话的动物”与孩子眼中的世界能融为一体。再加上故事中三只小兔的活泼快乐、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团结友爱以及与妈妈之间的相亲相爱,更是让孩子们爱不释手。而“三只小兔”的名字也充满了童趣——“长耳朵”、“短尾巴”、“红眼睛”。读来朗朗上口,好听又好记,非常适合小班幼儿的口味。童话中“兔妈妈”的形象表现为勇敢、能保护自己的孩子。小班幼儿对“妈妈”这个词非常敏感,就会更融入角色。“大灰狼”是“坏人”的代表与替身,它最终的狼狈下场会让孩子们充满兴奋、拍手称好,与小兔子一起体验勇敢以后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只小兔》这篇童话的语言风格很特别,角色之间的对话不是“说”,而是“唱”出来的。而且还是重复的唱,节奏也很欢快、鲜明。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学习能力,能提高他们学习角色对话的兴趣。而且作品在情节结构上也采取了重复的格式,这种重复是上升、递进的重复,每重复一次,情节便向前推进一步。同时,把倾听者的情绪也推向了高潮,能跟随情节的变化而不断伏动。
这篇童话通过三只小兔战胜大灰狼的事件,向孩子们证实了一点:独自在家时不能随便给陌生人开门。并且要机智勇敢地与坏人做斗争,要学会自我保护。在现实生活中,现在的孩子几乎全是独生子,被大人宠爱、溺爱,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的意识。这篇童话能起到一定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为,“安全”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二、说目标:
1、通过故事,教育幼儿学习保护自己,独自在家时不能随便地给陌生人开门,并且要机智勇敢地与坏人做斗争。
2、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情节,并学习其中的对话。
3、学习词语:眯着(眼睛)、抢着(开门)、捏着(鼻子)。
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童话”总是百听不厌。但他们对作品却往往只停留在“倾听”的台阶上,缺乏对故事中心主题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对故事内容也只是肤浅的认识。因此,我把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订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记住故事的情节,并学习其中的对话。在幼儿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深化主题,渗透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的培养,知道独自在家时不能随便地给陌生人开门,要机智勇敢地与坏人做斗争,这个思品安全教育便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
三、说教法:
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以及注意不稳定、兴趣带有浓厚的情景性和随意性等特点,我采用了欣赏配乐故事、图片观察、游戏法以及角色表演法,并加强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以此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欣赏配乐故事——可以刺激孩子的听觉,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并用对比强度大的背景音乐来吸引幼儿,切实地感知不同动物说话、唱歌声音的不同之处。
2、图片观察——可以利用色彩艳丽的画面、能活动的动物形象来刺激幼儿的视觉,提高幼儿对作品本身的兴趣。
3、游戏法——能让幼儿感受身临其境的境界,促进师幼之间的感情,更能在游戏中体会自我保护的实景。此法能帮助解决教学的.难点。
4、角色表演法——能把活动推向高潮,不仅能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更能让幼儿在反复的练习中学说角色的对话。
四、说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制造悬念,引起幼儿学习新本领的兴趣。
1、今天,老师来给你们猜个关于小动物的谜语。
红眼睛,长耳朵,
白白的毛儿短尾巴,
走起路来蹦蹦跳跳,
爱吃萝卜和青菜。
2、出示“兔妈妈”,并介绍兔妈妈的三个孩子,知道它们的名字叫“长耳朵”、“红眼睛”、“短尾巴”。请全体幼儿学学小兔子的跳,活跃气氛。
(二)出示背景图,利用可活动的动物图片,倾听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1、教师:三只小兔都是兔妈妈的乖乖,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三只小兔》的故事吧!
2、边操作图片,边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内容,并在讲述中进行提问:
(1)大灰狼会想什么办法来让小兔子开门呢?
(2)小兔子会给大灰狼开门吗?
3、倾听配乐故事,并引导幼儿跟唱角色的对话。
4、通过幼儿自身的肢体动作,来感知眯着、抢着、捏着等动词的意思。
(三)角色表演:给幼儿戴上头饰进行表演。
老师讲述故事,重点练习其中的对话,要求在表演时能大胆地“唱”对话。能区别出大灰狼和兔妈妈不同的唱歌声。
(四)游戏“陌生人敲门”。让幼儿有亲身的感知。知道不随便给陌生人开门,要机智勇敢,学会保护自己。在游戏中,老师可以充当“陌生人”。
五、说活动延伸:
把动物的头饰投放到语言区域中,引导幼儿自主结伴进行角色表演。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让更多的孩子都有表演的机会,并让安全教育渗透于快乐的表演中。
一、说教材: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幼儿特别喜欢,小班幼儿的思维活动带有具体形象性,喜欢模仿,对游戏的情节、角色、动作很感兴趣。
歌曲《小鸭小鸡》是一首节奏欢快、旋律活泼、结构清晰的歌曲。歌曲十分适合小班下学期幼儿。而且歌曲中小鸭小鸡是幼儿非常熟悉的两个小动物,幼儿很喜欢,小鸭小鸡碰在一起对话能激起幼儿情感的共鸣,好象在和自己的好朋友对话一样。所以通过对幼儿年龄特点以及已有音乐、经验的了解和分析;在自主、探索、创新的教学原则下,我将本活动的目标设计成以下三点:
二、说教学目标:
⑴、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⑵、学唱叫声XXX/XXX/的节奏,学习小鸭小鸡对唱。
⑶、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体验小鸡小鸭一起游戏、表演的快乐。
基于对以上目标的认识,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位在学会唱歌曲《小鸭小鸡》;难点定位在学唱叫声XXX/XXX/的节奏。并让幼儿尝试分角色对唱,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三、说教学准备:在活动开始前我做了如下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另外在对唱的形式上我还为幼儿准备了头饰,为幼儿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与条件,来满足孩子自我表演的需要,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四、说教法和学法:
我们都知道,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清晰,能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表演性。课件《小鸭小鸡》是我为小班音乐活动《小鸭小鸡》量身定做的。正好适合小班幼儿具象思维的特点,在课件中布置了美丽的环境,配上音乐,让孩子融入到多媒体课件所创设的环境中,再通过游戏的形式展开,让多媒体与音乐活动巧妙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幼儿园教学中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法上,我适时运用了观察法、游戏法、表演法等学习方法。
下面就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五、说活动过程:
我为这个活动设计了5个环节:
1、第一环节通过课前操《小猫操》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第一环节,我以孩子们喜欢跳的《小猫操》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回忆上节活动《在农场里》,让孩子说说农场里有哪些小动物并学学它们的叫声,并加上动作表演,使幼儿的情绪振奋起来,精神集中起来。(此环节我预计3分钟)
2、第二个环节是本首歌曲的难点部分。
我利用课件,出示嘎嘎嘎,嘎嘎嘎小鸭来了,叽叽叽,叽叽叽小鸡来了,它们碰在一起,打招呼?此时我让幼儿想一想、说一说、编一编、唱一唱,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小鸭小鸡是什么叫的呢?(师分开示范)再出示XXX/XXX/的节奏图,难点前置。这里的小鸭小鸡的嘴巴是立体的动态的,化抽象为形象,让幼儿在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之中学唱叫声。接着再把两种小动物的叫声整合在一起,让幼儿连续的把小鸭小鸡的叫声唱出来,帮助幼儿再一次形象生动的感受“XXX/XXX/”的节奏,引导幼儿大胆的唱出这个节奏,掌握歌曲中的难点。(此环节我预计用3—4分钟)
3、第三个环节利用图示,念歌词,学唱歌曲。
我把整首歌的歌词整合在一张图谱上,我把歌曲的中歌词用可爱又能让幼儿看懂的图片来表示,这样幼儿可以根据图谱熟悉歌曲的歌词,能更好地进入角色,我请幼儿跟着我手中的鼠标把歌曲轻声的哼唱一遍,(放音乐)这一遍的目的在帮助幼儿跟着图谱有顺序的将歌词练习一遍。接着还有一遍我会要求幼儿自己看图谱听音乐哼唱歌曲(放音乐)这一遍目的在于巩固歌词,这时我可以观察幼儿哼唱过程边带领幼儿做些简单的动作,这里也很好的体现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平时在这个环节里我需要一位配班老师为我弹琴这样我才能观察幼儿的演唱过程,而现在我不仅可以利用课件完整地展示歌词还可以观察幼儿的歌唱过程。也顺其自然的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点学唱歌曲。(此环节我预计用4—5分钟)
4、第四个环节让幼儿在游戏情景中反复练习歌曲。
首先创设游戏情景,这边有一块草地,小鸭小鸡一起去草地上玩,很开心(这时请宝宝们找个空位子站好),他们要一起唱歌一起游戏(放音乐)这里我利用画面,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认真的看着动画复习歌曲一遍。这也是课件在教学中的魅力所在吧。之后我设计了小鸭小鸡又来到了小河边玩,这是为了让幼儿不感到枯燥的反复练习(放音乐),这时幼儿还可以找一个空位子站好,学小鸭小鸡碰在一起,在和自己的好朋友对话一样,让幼儿以小鸭小鸡的身份身临其境,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中又复习歌曲一遍。同时也强化幼儿对于歌曲的掌握度。这两遍复习下来相信大多数幼儿能掌握这首歌曲并能把动物的动作模仿出来。更能感受表演的快乐。
最后一个环节是本活动的一个延伸活动。请幼儿尝试分角色对唱,因为小班幼儿的学习重点还是在于模仿、游戏,所以这一环节不做重点。当然在对唱的形式上我也还为幼儿准备了头饰,让幼儿在游戏中尝试集体唱和对唱的快乐情感,共享游戏的快乐经验。(此环节我预计用7—8分钟)
纵观以上的活动过程,我以课件贯穿始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动态的课件演示,图谱等方法,让幼儿在轻松的状态下投入到活动中,像在做游戏一样不知不觉掌握了歌曲,重点和难点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更能体现幼儿大胆表现与交往的快乐。不断促进幼儿对歌曲,对表演的兴趣。
新理念下的音乐活动融生活经验、现代科技、音乐感知、情感表达为一体,我也会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地挖掘出音乐活动的内在价值。
一、教材分析:
《下雪了》是小班幼儿手册上的一个童话。一年四季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才能见到自然界中最美丽的雪景。喜爱洁白的小雪花是幼儿的天性。由于小班幼儿对小雪花的知识了解的不多,而且有很强的求知欲,渴望了解雪花的特征,作为教师必须抓住这自然景观,培养幼儿探索精神,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因此我设计了这节《下雪了》,通过观察、听童话,让幼儿充分感知雪的特征,体验雪的乐趣,还培养了幼儿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图片、影象资料感受雪后美景,丰富幼儿对雪的认识。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雪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3、发展目标:培养和发展想像力与探索能力。
三、学习重点:
通过童话,感知雪的特征,体验雪的乐趣。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小动物们对雪的联想,体会小朋友们喜悦的心情。
四、教学难点:
领悟童话中的联想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习者应同时开放幼儿多个多元智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为此,本次活动,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教法:
1、“四读”教学法一读:
感受雪前天气变冷,呈现画面。二读:感受雪中纷纷扬扬,说出小动物们对雪的认识。三读:感受雪后雪大-景美-小朋友的喜悦。四读:激发幼儿的联想,体会童话中的情感。
2、演示法
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使幼儿对雪有形象的认识,使其发挥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幼儿的理解和认识更透彻。学法:根据小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好奇心强、爱动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使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充分开发幼儿的语言智能、逻辑智能、视觉智能、音乐智能等多元智能,使幼儿在全方位多感官的体验中掌握知识。
六、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教学挂图、照片若干,用篮子装好泡沫削,录音机,《雪绒花》磁带,雪花片
七、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活动过程,我设计了情境导入、欣赏探索、想象体验、引入生活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先谈话导入“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天气冷吗?”事先准备好“雪花”(泡沫削)放在有缝隙的篮子里,篮子放在空调吹风出,打开空调,雪花从天而降,“小朋友们快看,天上飘落了什么?”幼儿一定会兴奋地说道下雪了。“你们喜欢下雪吗?接着播放《雪绒花》音乐,让幼儿回忆下雪时的情景,在柔美的音乐中轻柔飘舞,此时注意不能让幼儿太兴奋以免影响下面活动的发展,而因静静地带他们在座位上飞舞轻柔地使他们安静下来。
2、欣赏探索首先出示《下雪了》图片,引导幼儿欣赏图片,幼儿对新的刺激物很感兴趣,看到图片会自由的说出看到的东西,此时我把一分钟留给幼儿,让他们说说自己看到的。
讲童话部分,我决定运用“四读”法有感情的讲童话。一读:感受雪前天气变冷,呈现画面。幼儿看图听童话“哪位小朋友愿意说说你看到或者你观察到的东西”鼓励幼儿说,引导幼儿观察雪景。二读:感受雪中纷纷扬扬,说出小动物们对雪的认识。要求听听小动物们和小朋友们是怎么看雪的。“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听到他们在说什么呀?”三读:感受雪后雪大-景美-小朋友的`喜悦。教师出示雪花片引导幼儿观察雪花,感受雪后美景。“瞧瞧雪花什么颜色?”“数数几瓣”“下雪时雪花飘在脸上什么感觉?当你伸出小手来接住雪花想看看雪花什么样子的时候,手上的雪花怎么不见了?手上有什么?“地上有厚厚的雪花时,小朋友们都去干什么了?”四读:激发幼儿的联想,体会童话中的情感。让幼儿感受雪的特征,是教学重点。再引导幼儿捕捉雪景的特点,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语说出雪中的情感感受。激发幼儿阅读童话的兴趣。
3、想像体验幼儿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说童话。引导幼儿想像雪花的特点大胆的说出来,或者表演,也可创编童话。
4、引入生活此活动可根据本活动的时间安排,时间不够可安排在区域活动中做延伸。播放准备的各种雪景照片,哈尔冰的冰灯,雾凇,云南玉龙雪山等照片,迅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兴趣。教师充分调动其对雪花探索的积极参与性。
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在本活动中学到的童话,我与幼儿一起看图说童话,并在《雪绒花》音乐中结束此活动。当然,在以后的活动中,比如美术中可以延伸对雪花的认识,做雪花布置新年的教室。
一、说教材
《能干的小手》是省编教材小班上学期主题六《我自己》中的一个活动内容,我选择本活动是由于:
(1)小班幼儿已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识,对身体各器官逐步产生探索兴趣。然而,幼儿对身体器官的认识还很肤浅,爱护身体、保护自己的经验又比较缺乏,此活动的进行,可以使孩子认识自己的小手,知道小手的用处,对自己的小手感兴趣并萌发保护小手的意识;
(2)现在的独生子女是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长大的,家长包办替代和过度宠爱使孩子失去一些自我服务的机会,通过此活动能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干,激发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3)本活动灵活性强,不受季节、时间、环境的限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水平,我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1.激发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2.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知道手能做许多事情。
3.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保护手的方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活动教育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幼儿通过活动了解自己的小手,知道手能做许多的事情。
活动的难点为: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手能做许多事情。
活动准备:根据小班幼儿喜欢玩玩具这一特征,为幼儿准备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玩具,有小汽车、积木、手铃、串珠等;为拓展幼儿的视野和经验,准备了哥哥姐姐会做什么图片一套;为避免空洞的说教还准备了手套、护手霜等物品.
二、说教法
1.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能够给幼儿带来许多乐趣。小班的幼儿年龄小经验缺乏好模仿,所以在活动中多处采用模仿游戏,如:组织幼儿一起用手变魔术、做手指游戏、模仿洗手的动作等,在游戏中使幼儿自然习得对手的认识,知道了手能做许多事情。
2.谈话法:所谓谈话法,就是围绕活动内容,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回答的一种方法。由于幼儿年龄小,经验少,在引导幼儿认识小手时,就通过以教师为主,幼儿为辅的谈话,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围绕我的手上有什么,我的小手本领大,怎样保护手等问题,师幼进行谈话、讨论,达成共识完成教育目标。
三、说学法
经验感知法:由于小班幼儿的经验缺乏又喜欢模仿,容易在经验分享中产生人云亦云的现象,如在讨论小手会干什么时,一个幼儿说我的小手会刷牙,其他的幼儿也会跟着说会刷牙,幼儿的思路打不开,就不能较好地完成教育目标。所以我为幼儿准备了不同的玩具,通过幼儿的实践操作,拓展幼儿的经验,再通过教师适时的引导,幼儿的思路就会打开,经验就能较好的分享,知道手会玩很多的玩具,会做许多的事情,并能尝试着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能够有效的化解难点,突破重点。
除经验感知法外,游戏法也贯穿于活动始终,有趣的小手变变变,引发了幼儿的兴趣;讨论法、谈话法引领幼儿认识手指的名称和作用;经验感知法的运用使幼儿在游戏和探索中知道小手能做许多的事情;通过倾听教师讲解、回答问题,孩子认识到手能做许多的事情,了解了保护小手的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本活动是一个综合活动,包含健康领域、科学领域的内容,我采用游戏引入----师生讨论----探索感知----谈话小结的教学流程,逐步深入,环环相扣,自然达成教育目标。
1.创设情境,引入活动
活动开始,教师以变魔术引入活动:“今天老师要用手变魔术给小朋友看,你们想不想看?”教师用手变几样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接下来邀请孩子跟老师一起用手变小动物,并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和叫声,进一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诱发孩子的活动兴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以变魔术引入活动,能有效的吸引孩子,引发孩子的兴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引发孩子对小手的兴趣,就为下一个环节认识小手做好了铺垫。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此游戏活动能够面向全体,能力差的、胆子小的幼儿也能体会到成功和快乐。
2.通过观察、比较、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
由“小朋友,刚才我们用什么变的魔术呀?”引入本环节。鼓励幼儿伸出会变魔术的小手来看一看,通过对比感知老师的手和小朋友的手大小不同;通过看、听、说知道手心、手背、五根手指头的名称和作用;通过拉拉钩和做手指游戏复习巩固手指名称。
教育不能通过灌输来进行,必须通过幼儿自己的活动来进行,通过观察、比较、游戏等形式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小手,知道每人都有一双手,有手心手背手指头。每根手指都有自己的名字和作用。游戏能引发幼儿的兴趣,而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拉拉钩的游戏和手指宝宝游戏,就使幼儿在开心和快乐中复习了手指名称,巩固了学习的知识点。
3.为幼儿提供感兴趣的操作材料,在操作中拓展幼儿的经验。
在此环节的活动设计,运用了前面提到的经验感知法。运用此方法的原因和作用在此不再重复,只说一下活动的过程。
本环节由老师请小朋友玩玩具展开活动。这里为幼儿创设了游戏的情境,使孩子在探索中自己发现手能玩许多的玩具。鼓励孩子探索玩法并用语言表达自己在玩什么,玩完玩具后引导孩子收拾玩具,并送玩具宝宝回家。通过提问你的小手会玩什么?引导孩子在操作的基础上回答问题,知道小手会玩许多的玩具。在玩玩具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除了玩玩具,你的小手还会帮你做什么事情?哥哥姐姐的小手会做什么事情?有小手能玩玩具迁移到小手能做许多的事情。这一环节,有效的帮助小朋友认识到小手真能干。萌发向哥哥姐姐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4.教育幼儿讲究卫生,保护自己的小手。
小手这么能干,我们怎么保护小手呢?自然引入本环节:保护自己的小手。由手心向上引出小手脏不脏,接着做了洗手的模仿动作,由手背向上引出指甲长不长,教育幼儿勤剪指甲;不吸吮手指;不玩刀子,剪子等;冬天洗完手要抹护手霜,出门要戴棉手套等。
《幼儿园教育纲要》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小班幼儿生活经验少,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平时生活中常会把手指放入嘴巴、啃指甲、玩刀子、剪子等,需要成人及时引导。为避免空洞的说教,准备了护手霜、手套,通过实物展示及提问,启发孩子说出保护小手的方法并教育幼儿要保护自己的小手。
5.结束活动
小朋友知道了怎么保护小手,小手特别高兴,要邀请小朋友出去玩更多、更有趣的游戏呢!我们变成自己喜欢的动物,出去玩吧。
通过变动物的游戏,引领孩子出活动室,既和活动开始部分相呼应,又能再一次引发幼儿的兴趣,使孩子在快乐中结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