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1 16:51:04
类别:教案一等奖
人教版一年级下《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一等奖
[设计理念]
让课堂成为一种享受,教师享受教学,学生享受学习,师生共同享受语文课堂的乐趣,这是多么令人羡慕的教学境界!“趣”从何来?一是来自要学习认识的事物本身。语文学习的内容是枯燥的、静止的、平面的,如一潭死水,还是鲜活的、灵动的、立体的,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这在于教师的再创造,在于老师的眼,在于老师的心。虽然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本身就妙趣无穷,然而,一年级的学生初学识字、初识课文,未免显得枯燥,如何创造性地“打扮”内容,使每个字立起来,使每篇文章活起来,这就是教师的本事。二是来自学习的过程。一本书,如果每篇文章的内容、结构、写法等都相似,一眼就能看到底,恐怕再耐心的读者都会厌烦。而我们的课堂是否一成不变?是否已被即成的“模式”一统天下?学生能否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也在于教师的“创造”。选择最贴近学生的学习方式,满怀激情地走上课堂,让学生无法预知下一个教学环节做什么的情况下,却沉浸其中,不由自主地喜欢上识字、朗读、体会、表演……一句话,教师享受的是“创造”,学生享受的是“学习”,本节课力图做个尝试。
[教学目标]
1. 情感目标: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2. 识字目标。
要认识的字:灰、迎、阿、姨、追、顶、披、鼓。
要会写的字:河、借、姐、呢、呀、哪。
3. 读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中的不同人物、不同语气,尽可能体会、表演课文某一个片段。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
(1) 生字制作卡、表演童话剧所需头饰(几只蝌蚪、大鲤鱼、小鲤鱼、乌龟、青蛙)。
(2) 有关蝌蚪的科普片段或把“实物”带进课堂。
2.学生准备:
(1)有条件的到河边观察一下蝌蚪。
(2)了解蝌蚪或其他小动物的生长过程(以图片或文字形式展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汇报课前预习
师: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前,我们布置了预习任务,现在请同学们来汇报:通过读课文,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小蝌蚪(或查阅有关小蝌蚪的知识),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生交流。(略)
[设计理念]
此处提前布置的预习体现了两个任务:一个是读书,另一个是读“自然”这本大书。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励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多了解课外知识,进而爱小动物,爱大自然。
二、初读课文,简述梗概
1.师:同学们,大自然中生活着我们人类的许多好朋友,它们和我们一样,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生活着,所以大自然中每天都会发生数不清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请大家快来看一看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几遍(要读充分)。
2. 出示6幅图画于黑板,引导帮助学生简述课文。
[设计理念]
一年级复述难不难?“简述”显然降低了要求。借助图画,再加上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能够说出课文大概(真正的课堂上学生还时有发挥呢!),此时的复述,使学生对课文有了全面的了解,有了整体的印象,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看、说、记的能力!
这个环节出现早不早?实际教学证明效果很好。前提是课前的预习及复述前的读书要“充分”。“充分”不是毫无问题,而是有足够的遍数,使学生能够对课文留下印象,这时的复述,就是建立在这个“印象”的基础上完成的。
三、“玩”中学字词
1.师:同学们,读了几遍课文,你们就讲得这么好,真不简单啊!有几个“小淘气”想和大家捉迷藏,你们敢不敢?好,请看黑板上这些字——(出示14个生字)——已经藏进课文中了,我喊“预备——开始”,你们拿起笔,开始找,找到一个,叫三声它的名字,马上用笔把它圈起来,别让它跑了!
学生圈、读生字词。(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个别稍慢的学生要适当帮助指导)教师出示卡片,进行“读词大赛”!
2.“谜语大比拼”。
(1)出示生字:河、姐、借、呢、呀、哪。
(2)学生给每个生字编个谜语(可从音、形、义各方面充分发挥想象),形式应多样活泼,用说出来、画出来动作表演出来等形式都可以。
(3)个别竞猜:编谜语的同学“单挑”同学猜谜语。
(4)分组打擂竞猜。
3.“词语接龙”。
规则:用生字组词,分组在一定时间内说得多而对的为胜。
(1)各组成员分头准备,在集中到组里,确定发言同学,其他同学可准备补充。
(2)各组比赛,教师相机调控。
4.“句子选美”
教师出词语,分组派代表说句子,最后全体参与评出“最美”的句子。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设计有两个特点:一是体现了识字、学词、说句的层次性,步步为营,比较扎实。学生如何认识字?其实正如认识人,见面多了自然就熟了。在这个环节中,字单独出现过,在词中出现过,又在句中出现,反复出现,使学生和它渐渐“熟悉”;二是灵活多样的形式。自始至终,学生们既在“玩”,又在学,而且是在愉悦地、自主地学。在“玩”中发展思维,在“玩”中发展学生听说的能力,开发他们“创造记忆”字词的综合学习能力,在“玩”中又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四、生字书写
1.出示偏旁:氵、女、亻、口。
师生交流:它们“美”在哪里?
附参考:“女”:一个美丽的女孩,跳完舞后做优雅的谢幕动作。
“亻”:一个身子挺拔的同学,昂首挺胸,站得笔直。
“口”:一张漂亮的小嘴巴!
“氵”:像浪花一样漂亮、奔涌,但每一朵都在自己特定的泳道上,不犯规!
2.师生观察交流偏旁书写的规律。
3.教师示范书写。
4.学生练习书写,小组内评比出优胜者,进行鼓励表扬!
5.出示生字:河、姐、借、呢、呀、哪。
(1)先观察交流:怎样写,它们看起来才最美?
提示:“河”——“小河”不能太宽,它(氵)太宽了“可”就过不去了。
“姐”——“姐”是个美丽的女孩,所以要把“女”字旁写美丽。
“呢”、“呀”、“哪”——注意那张美丽的小嘴(口)。
此处宜采取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这样使许学生对难点、重点更易接受,更直观。
如“河”、“借”——左右两部分,好比两个朋友照相,谁胖些,谁瘦些?(“氵”、“亻”瘦;“可”、“昔”胖)那么田字格好比像框,怎么照?(瘦的略让,胖的略出。)
(2)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书写。
(3)“小小书法家”评选。
①小组内评选出优秀者。
②优秀者的字贴于教室《书法家》展框。
③请获胜者上台介绍经验。
[设计理念]
灵活、新鲜的语言设计,力求把“死”的变成“活”的,“枯”的变“荣”!每个字都是一个生命,或活泼,或俏丽,能静会动!汉字有魅力,更应该有魔力!让每个孩子从心里爱它,看它时怦然心动,写它时心旷神怡!
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激趣促读
师:同学们,《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假如被拍成动画片,你们愿意看吗?好!下面我宣布:《小蝌蚪找妈妈》演员选拔赛现在开始了!请各位参加预选的选手先做好以下准备:
熟悉一下故事的情节和“台词”,现在开始!
1.学生自己先进一步熟悉课文,故事情节和对话部分要反复读、揣摩、记忆。
2.学生自由结合对台词。
[设计意图]
此环节以学生最感兴趣的动画片抓住学生的心,以“选拔演员”的形式激发学生“读”的欲望。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如饥似渴”地主动记忆、消化课文内容。时间要充分,教师可相机巡视。这一环节下来,学生可把情节熟记于心,“台词”出口可诵!
二、自主合作,交流探究
1.学生按自己想扮演的角色分开来坐。
“蝌蚪”坐在一处;“鲤鱼”坐在一处;“乌龟”坐在一处;“青蛙”坐在一处。座位的摆放可方可圆。
2.师:各位选手已经准备好了!下面将对大家进行一些测试,只有最终通过测试的演员才能出演你想演的角色。
请听题。第一道:请你评价一下自己想扮演的角色!
3. 汇报交流对角色的理解。
[设计意图]
对角色的理解也就是对课文的理解,关键是启发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理解。比如有的孩子说喜欢鲤鱼妈妈,因为她漂亮,爱自己的孩子(教小鲤鱼捕食),还有的孩子会认为鲤鱼妈妈有缺点,因为她没有像小蝌蚪说清楚青蛙妈妈的样子,害得小青蛙误认了乌龟叫“妈妈”!还有的孩子会说不喜欢青蛙妈妈,因为她扔下自己的孩子,让宝宝好难找!还有的孩子会说小蝌蚪认识鲤鱼怎么不认识乌龟啊!……在这一环节汇报交流中,既有孩子们的想象,又有许多疑惑,关键是既要充分发挥想象,组织语言,又要帮孩子们了解一些科普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保持和滋润孩子多彩的童心。比如在了解“青蛙妈妈”产卵后丢下“孩子”这一自然现象后,是不是要补充一点,问问孩子: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一定是她要让宝宝从小就坚强,一定是她让宝宝自己学游泳,多运动,这样前腿和后腿才能长的快!身体才棒!……总之,要发展语言,发展想象,更要“发展心灵”!
三、读
1.师:好!下面进行第二题测试——语言测试,主要测试旁白朗读和对话。先从“小蝌蚪”开始。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有一句话出现了三次,你能找到吗?(小蝌蚪游哇游……)哪个“小蝌蚪”来说一说这三处“游”得一样吗?
2.汇报总结。
3.(第一次:高兴,快活。第二次:比第一次用力,着急。第三次:更艰难,游的时间更长。)
4.出示第二幅图(试读第二段)
(1)一位同学读旁白,一位同学读“小蝌蚪”的话,一位同学读“鲤鱼阿姨”的话。
(2)分角色读后,学生评价优缺点,师生总结后提示下一组注意:读出小蝌蚪的礼貌和鲤鱼阿姨的热情。
(3)分组反复读。
(4)多种形式读,齐读,多人读,最后脱离课本带表情诵读。
(5)表扬和评选演、读最形象的两组
5.出示第三幅图(读课文第三段)。
(1)自由结合,分角色练读。
(2)轮流汇报读,师生共同评读,试读。
(3)评选最佳组合:谁读出了小蝌蚪奋力游的样子和它的着急?谁读出了乌龟的“摆动”、“悠闲”、“有趣”和被小蝌蚪误叫“妈妈”后的笑?
6.出示第四、五幅图。
(1)师:小蝌蚪人错妈妈,它很不好意思,所以这一次它要看清楚呦!请各组练习一下。学生练读第四、五段。
(2)汇报演读,重点指导:
第四段中读出小蝌蚪看到青蛙的样子时心里的判断(把这种又高兴有肯定的感觉读出来)。
第五段中“妈妈!妈妈!”的叫喊的兴奋应比前一次更强烈。
7.出示第六幅图(读最后一段)。
指导读出小蝌蚪的开心、幸福、自豪。
[设计意图]
用多样的形式朗读、体会。读出“语气”,读出角色的内心情感,读出孩子自己的理解,读出表情、动作,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语言的美妙。
[设计理念]
让课堂成为一种享受,教师享受教学,学生享受学习,师生共同享受语文课堂的乐趣,这是多么令人羡慕的教学境界!“趣”从何来?一是来自要学习认识的事物本身。语文学习的内容是枯燥的、静止的、平面的,如一潭死水,还是鲜活的、灵动的、立体的,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这在于教师的再创造,在于老师的眼,在于老师的心。虽然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本身就妙趣无穷,然而,一年级的学生初学识字、初识课文,未免显得枯燥,如何创造性地“打扮”内容,使每个字立起来,使每篇文章活起来,这就是教师的本事。二是来自学习的过程。一本书,如果每篇文章的内容、结构、写法等都相似,一眼就能看到底,恐怕再耐心的读者都会厌烦。而我们的课堂是否一成不变?是否已被即成的“模式”一统天下?学生能否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也在于教师的“创造”。选择最贴近学生的学习方式,满怀激情地走上课堂,让学生无法预知下一个教学环节做什么的情况下,却沉浸其中,不由自主地喜欢上识字、朗读、体会、表演……一句话,教师享受的是“创造”,学生享受的是“学习”,本节课力图做个尝试。
[教学目标]
1. 情感目标: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2. 识字目标。
要认识的字:灰、迎、阿、姨、追、顶、披、鼓。
要会写的字:河、借、姐、呢、呀、哪。
3. 读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中的不同人物、不同语气,尽可能体会、表演课文某一个片段。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
(1) 生字制作卡、表演童话剧所需头饰(几只蝌蚪、大鲤鱼、小鲤鱼、乌龟、青蛙)。
(2) 有关蝌蚪的科普片段或把“实物”带进课堂。
2.学生准备:
(1)有条件的到河边观察一下蝌蚪。
(2)了解蝌蚪或其他小动物的生长过程(以图片或文字形式展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汇报课前预习
师: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前,我们布置了预习任务,现在请同学们来汇报:通过读课文,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小蝌蚪(或查阅有关小蝌蚪的知识),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生交流。(略)
[设计理念]
此处提前布置的预习体现了两个任务:一个是读书,另一个是读“自然”这本大书。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励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多了解课外知识,进而爱小动物,爱大自然。
二、初读课文,简述梗概
1.师:同学们,大自然中生活着我们人类的许多好朋友,它们和我们一样,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生活着,所以大自然中每天都会发生数不清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请大家快来看一看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几遍(要读充分)。
2. 出示6幅图画于黑板,引导帮助学生简述课文。
[设计理念]
一年级复述难不难?“简述”显然降低了要求。借助图画,再加上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能够说出课文大概(真正的课堂上学生还时有发挥呢!),此时的复述,使学生对课文有了全面的了解,有了整体的印象,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看、说、记的能力!
这个环节出现早不早?实际教学证明效果很好。前提是课前的预习及复述前的读书要“充分”。“充分”不是毫无问题,而是有足够的遍数,使学生能够对课文留下印象,这时的复述,就是建立在这个“印象”的基础上完成的。
三、“玩”中学字词
1.师:同学们,读了几遍课文,你们就讲得这么好,真不简单啊!有几个“小淘气”想和大家捉迷藏,你们敢不敢?好,请看黑板上这些字——(出示14个生字)——已经藏进课文中了,我喊“预备——开始”,你们拿起笔,开始找,找到一个,叫三声它的名字,马上用笔把它圈起来,别让它跑了!
学生圈、读生字词。(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个别稍慢的学生要适当帮助指导)教师出示卡片,进行“读词大赛”!
2.“谜语大比拼”。
(1)出示生字:河、姐、借、呢、呀、哪。
(2)学生给每个生字编个谜语(可从音、形、义各方面充分发挥想象),形式应多样活泼,用说出来、画出来动作表演出来等形式都可以。
(3)个别竞猜:编谜语的同学“单挑”同学猜谜语。
(4)分组打擂竞猜。
3.“词语接龙”。
规则:用生字组词,分组在一定时间内说得多而对的为胜。
(1)各组成员分头准备,在集中到组里,确定发言同学,其他同学可准备补充。
(2)各组比赛,教师相机调控。
4.“句子选美”
教师出词语,分组派代表说句子,最后全体参与评出“最美”的句子。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设计有两个特点:一是体现了识字、学词、说句的层次性,步步为营,比较扎实。学生如何认识字?其实正如认识人,见面多了自然就熟了。在这个环节中,字单独出现过,在词中出现过,又在句中出现,反复出现,使学生和它渐渐“熟悉”;二是灵活多样的形式。自始至终,学生们既在“玩”,又在学,而且是在愉悦地、自主地学。在“玩”中发展思维,在“玩”中发展学生听说的能力,开发他们“创造记忆”字词的综合学习能力,在“玩”中又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四、生字书写
1.出示偏旁:氵、女、亻、口。
师生交流:它们“美”在哪里?
附参考:“女”:一个美丽的女孩,跳完舞后做优雅的谢幕动作。
“亻”:一个身子挺拔的同学,昂首挺胸,站得笔直。
“口”:一张漂亮的小嘴巴!
“氵”:像浪花一样漂亮、奔涌,但每一朵都在自己特定的泳道上,不犯规!
2.师生观察交流偏旁书写的规律。
3.教师示范书写。
4.学生练习书写,小组内评比出优胜者,进行鼓励表扬!
5.出示生字:河、姐、借、呢、呀、哪。
(1)先观察交流:怎样写,它们看起来才最美?
提示:“河”——“小河”不能太宽,它(氵)太宽了“可”就过不去了。
“姐”——“姐”是个美丽的女孩,所以要把“女”字旁写美丽。
“呢”、“呀”、“哪”——注意那张美丽的小嘴(口)。
此处宜采取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这样使许学生对难点、重点更易接受,更直观。
如“河”、“借”——左右两部分,好比两个朋友照相,谁胖些,谁瘦些?(“氵”、“亻”瘦;“可”、“昔”胖)那么田字格好比像框,怎么照?(瘦的略让,胖的略出。)
(2)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书写。
(3)“小小书法家”评选。
①小组内评选出优秀者。
②优秀者的字贴于教室《书法家》展框。
③请获胜者上台介绍经验。
[设计理念]
灵活、新鲜的语言设计,力求把“死”的变成“活”的,“枯”的变“荣”!每个字都是一个生命,或活泼,或俏丽,能静会动!汉字有魅力,更应该有魔力!让每个孩子从心里爱它,看它时怦然心动,写它时心旷神怡!
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激趣促读
师:同学们,《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假如被拍成动画片,你们愿意看吗?好!下面我宣布:《小蝌蚪找妈妈》演员选拔赛现在开始了!请各位参加预选的选手先做好以下准备:
熟悉一下故事的情节和“台词”,现在开始!
1.学生自己先进一步熟悉课文,故事情节和对话部分要反复读、揣摩、记忆。
2.学生自由结合对台词。
[设计意图]
此环节以学生最感兴趣的动画片抓住学生的心,以“选拔演员”的形式激发学生“读”的欲望。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如饥似渴”地主动记忆、消化课文内容。时间要充分,教师可相机巡视。这一环节下来,学生可把情节熟记于心,“台词”出口可诵!
二、自主合作,交流探究
1.学生按自己想扮演的角色分开来坐。
“蝌蚪”坐在一处;“鲤鱼”坐在一处;“乌龟”坐在一处;“青蛙”坐在一处。座位的摆放可方可圆。
2.师:各位选手已经准备好了!下面将对大家进行一些测试,只有最终通过测试的演员才能出演你想演的角色。
请听题。第一道:请你评价一下自己想扮演的角色!
3. 汇报交流对角色的理解。
[设计意图]
对角色的理解也就是对课文的理解,关键是启发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理解。比如有的孩子说喜欢鲤鱼妈妈,因为她漂亮,爱自己的孩子(教小鲤鱼捕食),还有的孩子会认为鲤鱼妈妈有缺点,因为她没有像小蝌蚪说清楚青蛙妈妈的样子,害得小青蛙误认了乌龟叫“妈妈”!还有的孩子会说不喜欢青蛙妈妈,因为她扔下自己的孩子,让宝宝好难找!还有的孩子会说小蝌蚪认识鲤鱼怎么不认识乌龟啊!……在这一环节汇报交流中,既有孩子们的想象,又有许多疑惑,关键是既要充分发挥想象,组织语言,又要帮孩子们了解一些科普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保持和滋润孩子多彩的童心。比如在了解“青蛙妈妈”产卵后丢下“孩子”这一自然现象后,是不是要补充一点,问问孩子: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一定是她要让宝宝从小就坚强,一定是她让宝宝自己学游泳,多运动,这样前腿和后腿才能长的快!身体才棒!……总之,要发展语言,发展想象,更要“发展心灵”!
三、读
1.师:好!下面进行第二题测试——语言测试,主要测试旁白朗读和对话。先从“小蝌蚪”开始。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有一句话出现了三次,你能找到吗?(小蝌蚪游哇游……)哪个“小蝌蚪”来说一说这三处“游”得一样吗?
2.汇报总结。
3.(第一次:高兴,快活。第二次:比第一次用力,着急。第三次:更艰难,游的时间更长。)
4.出示第二幅图(试读第二段)
(1)一位同学读旁白,一位同学读“小蝌蚪”的话,一位同学读“鲤鱼阿姨”的话。
(2)分角色读后,学生评价优缺点,师生总结后提示下一组注意:读出小蝌蚪的礼貌和鲤鱼阿姨的热情。
(3)分组反复读。
(4)多种形式读,齐读,多人读,最后脱离课本带表情诵读。
(5)表扬和评选演、读最形象的两组
5.出示第三幅图(读课文第三段)。
(1)自由结合,分角色练读。
(2)轮流汇报读,师生共同评读,试读。
(3)评选最佳组合:谁读出了小蝌蚪奋力游的样子和它的着急?谁读出了乌龟的“摆动”、“悠闲”、“有趣”和被小蝌蚪误叫“妈妈”后的笑?
6.出示第四、五幅图。
(1)师:小蝌蚪人错妈妈,它很不好意思,所以这一次它要看清楚呦!请各组练习一下。学生练读第四、五段。
(2)汇报演读,重点指导:
第四段中读出小蝌蚪看到青蛙的样子时心里的判断(把这种又高兴有肯定的感觉读出来)。
第五段中“妈妈!妈妈!”的叫喊的兴奋应比前一次更强烈。
7.出示第六幅图(读最后一段)。
指导读出小蝌蚪的开心、幸福、自豪。
[设计意图]
用多样的形式朗读、体会。读出“语气”,读出角色的内心情感,读出孩子自己的理解,读出表情、动作,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语言的美妙。
教材简析:
《小蝌蚪找妈妈》选自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看图学文。也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经典童话故事。内容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设计理念:
让学生读中识字、读中观、读中练、读中思、读中悟,读中表情,读中达意,读中明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灰、迎、阿、姨、追、顶、披、鼓”8个生字。会写“有、在、什、么、变、条”6个生字。初步理解“甩、迎、追、蹲、蹬、跳、蹦”表达的意思。
2、能力目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捉虫能手,应该保护青蛙;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渗透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让学生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 体变化。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教具准备:
课件(小蝌蚪各个时期形态动画,小蝌蚪与鲤鱼、乌龟、青蛙对话的动画,还有自制动画田字格装要求会写的生字。)
1
教学时间:两课时,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小朋友们,在上课之前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小宝宝图画(出示图画),它们是谁呀?(小蝌蚪)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蝌蚪的课文叫做“小蝌蚪?”教师把图画贴在黑板上。
2、出示课题:34 《小蝌蚪找妈妈》(出示课件)
二、观察图画,整体感知。
1、在生活中小朋友们都能做到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孩子。下面请小朋友们观察这几幅图画说说你的发现?(出示课件)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2、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小蝌蚪从一出生就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妈妈长得什么样?妈妈在哪里?干什么?它们能找到自己的妈妈吗?
3、带着这些疑问请同学们打开151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再看一看课文的内容是不是像图画上那样来描写小蝌蚪的变化过程。
三、初读课文。
我会读:
1、自己大声的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边读边给课文标好自然段。
3、读完了请举起手来告诉老师。
四、识字写字。
1、随文识字,用生字组词,并交流识字方法。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指导朗读课文。
五、朗读感悟。
1、用“一群”引出课文内容(出示课件)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1)、请看我们的第1自然段。哪一位小朋友愿意读一读?(教师指名)
(2)、小朋友们听了他(她)读了以后知道小蝌蚪长得什么样了吗? 出示课件: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 )脑袋,( )身子,甩着
( )尾巴 ,快活地游来游去。
2 第一课时
2、小蝌蚪为了找妈妈,首先遇到了谁?
遇到了鲤鱼
①、请看第2自然段。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叙述的,全班女生读小蝌蚪的话,请一名学生读鲤鱼妈妈的话。
②、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小蝌蚪发生变化的句子。(贴图画)
③、听了鲤鱼妈妈的话,小蝌蚪知道自己的妈妈长什么样的?
④、让小朋友们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
3、小蝌蚪为了找妈妈,然后遇到了谁?
遇到了乌龟
①、请看第3自然段。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叙述的,全班男生读小蝌蚪的话,请一名学生读乌龟妈妈的话。
②、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小蝌蚪发生变化的句子。(贴图画)
③、找一找乌龟妈妈说的话,小蝌蚪现在又知道自己的妈妈又是什么样的?
4、小蝌蚪为了找妈妈,最后又遇到了谁?
遇到了青蛙
①、全班齐读第4自然段
②、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小蝌蚪发生变化的句子。(贴图画)
③、同桌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蝌蚪长大了?
④、请小朋友们找出描写青蛙特点的句子.
出示课件:披着( )衣裳,露着( )肚皮,鼓着( )大眼睛。
5、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①、它的妈妈是谁?(贴图画)
②、请同桌分角色读一读第5自然段。
③、请同学们用一句感叹句来表达小蝌蚪此时的心情。
6、请小朋友们自由读一读第6自然段。
青蛙跟着妈妈去干什么?
六、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吗?
七、拓展延伸。
小朋友们小蝌蚪可爱吗?(可爱)我们可以捉它们吗?(不可以)为什么呀?(青蛙长大了可以捉害虫)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能够借助拼音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梗概。特别是有关童话故事,更能吸引学生。这篇看图学文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当学生朗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一定会受到感染,在有声有色的朗读中一定会体会人物心情,读准相应语气,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第二册34课
学习目标:
1、 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青蛙成长的变化,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田字格、生字卡片和有关青蛙的知识
2、 小蝌蚪、鲤鱼、乌龟等头饰。
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书写8个生字。
2、了解青蛙成长的变化,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了解青蛙成长的变化,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引入
1、猜谜语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朋友,你们猜猜他是谁? “大大的脑袋黑黝黝,长长的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谁呀?(课件出示小蝌蚪的画面)
2、揭示课题
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找吧——(出示板书课题)
3、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以解说的形式读课文。学生带着任务听读课文:边看插图,边听老师朗读课文,想想:1、青蛙的妈妈是谁?2、青蛙的生长过程有什么变化?)
三、自学课文
小朋友,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你们喜欢吗?想不想自己去读读这个故事, 那就赶快打开书读读吧。
要求: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用借助拼音,问一问等方法,与生字交上朋友,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四、汇报自学成果
生字检查
看小朋友们读得这么认真,生字宝宝非常高兴,看,它们都想与你们交朋友呢。(课件展示生字)
①请小朋友跟它们打声招呼吧!(自己读一读)
②开火车读,指名读。
2、再读课文
看,可爱的生字宝宝又跑回了课文,你们还认识吗?
指名读课文。你想读哪段?
五、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读了这篇课文,小朋友,现在你们认识小蝌蚪这群可爱的小动物了吗,它们是什么样的?请小朋友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问:你觉得小蝌蚪的心情怎么样?从它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小蝌蚪很“快活”呢?用手势帮助理解“甩着”。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3、 小蝌蚪在快乐的同时,它也有自己的伤心事,你们听!
寻人启事
大家好!
我是小蝌蚪,每当我看见其它的小朋友和妈妈一起玩耍时,我羡慕极了。可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长得怎么样。听说 ⅹⅹ班的小朋友最聪明,爱帮助人,请你们帮助我介绍我的妈妈吧。
4、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归纳青蛙的外形特点。
师:假如你现在是青蛙妈妈,你想来介绍一下自己吗?(生头饰上台汇报)
5、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巩固生字
2、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小蝌蚪这群可爱的小动物。你还记得它们的样子吗?(课件)指名说。热心的小朋友还帮助小蝌蚪找到了它妈妈,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青蛙)(出示课件),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2——6自然段。
二、朗读课文,感知青蛙成长过程
师: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请小朋友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2-5自然段,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小组合作读。读完后,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勾划出来,并标上序号。
小组交流
集体汇报,师相机贴出图片
演一演:请生扮演小蝌蚪,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三、学习课文二段
过渡: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
课件出示鲤鱼图
1、看到鲤鱼妈妈带着小鲤鱼在捕食,小蝌蚪会怎么想呢?
2、随机教学“迎”字,抓住“迎上去”一词体会小蝌蚪的心情!
3、鲤鱼用怎样的语气来告诉小蝌蚪的呢?请你读一读。
个别读-------集体读------男女对读(“我们的”“哪儿”要读重音;鲤鱼妈妈的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
四、学习第三段
小蝌蚪受了鲤鱼妈妈的指点,又继续去寻找自己的妈妈了!他知道了自己的妈妈长着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游啊游,瞧!他们碰见谁了?(乌龟)看见四条腿,宽嘴巴的乌龟,小蝌蚪是怎样做的呢?快速读课文第三段,划出有关句子。
1、 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随机教学“追”字)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抓住“追上去”一词体会小蝌蚪的心情。自由读-----个别读
2、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长得怎么样?(让学生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3、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五、学习四、五段
过渡:小蝌蚪告别了乌龟,再一次踏上了寻找妈妈的路。
1、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一定是自己的妈妈,于是毫不犹豫地游过去,叫道———
2、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这一次,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追上去”,而用“游过去”呢?生自由说。
请生上台表演这三种情况。
播放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
3、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你能用“已经”说说话吗?
4、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5、小青蛙都跟着妈妈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师: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再去读一读吧。
六、分角色朗读全文
七、复习生字 指导书写
八、弹性作业,拓展延伸
1、讲一讲 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2、说一说 说收集的小蝌蚪和青蛙的资料
3、画一画 画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4、唱一唱 唱小青蛙的歌
5、演一演 演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34 小蝌蚪找妈妈
长出两条后腿 尾巴变短 尾巴不见 变成青蛙
课后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童话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系列过程.文章是按“找”和“变”两条线索展开情节的,两条线索齐头并进,我运用电教手段,使学生能形象直观地观察到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篇课文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在开始教学时,让学生自由读文,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个体的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重点体会并读好以下几个地方: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快活心情;对鲤鱼妈妈有礼貌的问话;叫妈妈时高兴激动的心情;鲤鱼、乌龟和青蛙妈妈说话时慈爱的语气。在创设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设计以下几个问题:“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变化”、“看到什么”、“干什么”,通过学生自己的感官和已获的思维能力一步一步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结合课件画面和几个词组(迎上去、追上去)的体会与对比,把思维的时空扩展开来,以学生的丰富表象为基础训练,创造自由讨论的氛围,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对他们进行引导,使每一个学生都在思考,踊跃发言,成为一个“发现者”,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
小蝌蚪找妈妈
一、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教具准备:
生字词小黑板、教学插图、教学录像带
四、教学地点:
多媒体综合电教室
五、教学课时:
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讲读第二段。
1、看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图模样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为小蝌蚪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于是想到自己也该有妈妈,但又不知妈妈长得怎么样,所以就游过去问。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妈妈能发现自己--小蝌蚪。
5、根据讲读内容,提问: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我们的""哪儿"要读重音;鲤鱼**的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
二、看图,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生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师板书。
3、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4、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的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1) 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
2) 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生联系图及有关句子回答:回顾乌龟介绍的青蛙**的特征,还有前面鲤鱼妈妈讲的"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了解**的特征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妈妈了。)
7、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先读再说。(自由读后再指导学生说出段意)
"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等青蛙呢?(生: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第一道题。
3、完成课后第三道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看图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3、指导完成课后第二题。
二、指导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观看生字表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学习生字。
3、难写、易错字形分析:
塘:共13画,第八画右边要出头,第10笔一竖上下都要出头,左边是""。
迎:半包围结构,里面的""不要多写一撇。书空。
龟:共7笔,上边是"",下边是""不是"电"。书空。
裳:共14画,下边是"衣"。
鼓:右边是"支"不是""也不是"",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4、运用测试及书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
四、总结课堂。
教学要求:
1.认识“蝌、蚪、迎”等13个生字,指导写“甩”字,初步理解“甩、迎、追、蹲、蹬、跳、蹦”表达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4.渗透遇事主动探索思想。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教具准备:CAI课件(小蝌蚪各个时期形态动画,小蝌蚪与鲤鱼、乌龟、青蛙对话的动画)
教学时间:两课时,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一)情境设置:有一天,池塘里来了一群可爱的小黑鱼,它们滑溜溜的身子,圆圆的脑袋,长长的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导出小蝌蚪。
(二)揭示课题:17小蝌蚪找妈妈
(三)指导读课题。
⒈谁找妈妈?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重读)。
⒉小蝌蚪干什么?小蝌蚪找妈妈(“找”重读)。
⒊小蝌蚪找谁?小蝌蚪找妈妈(“妈妈”重读)。
二、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一)质疑,激发读书兴趣。
⒈指出小蝌蚪与妈妈区差别。
⒉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把描写小蝌蚪每个时期外形的句子划上横线。
⒊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二)了解小蝌蚪各个时期外形特点,指导学生朗读。
⒈课文写了小蝌蚪有哪些样子?
⒉课件展示学生所描述的小蝌蚪动画。
⒊引导说出小蝌蚪有的特点。
⒋指导朗读,注意引导学生要读出小蝌蚪天真活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态。
⒌按照这种方法,学生分别说出小蝌蚪另外几种形态和特点,引导学生读时一要读出小蝌蚪身体的变化,二要读出小蝌蚪的快活、乐观。
(学生在找小蝌蚪外形变化的词句时,可能不是按生长过程顺序进行的,不必强求。)
(三)理顺小蝌蚪生长过程,分角色演读各个时期的小蝌蚪。
⒈按小蝌蚪的生长顺序排列小蝌蚪的照片。
⒉学生与老师配合读小蝌蚪四个时期形态的句子。
三、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一)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小蝌蚪找妈妈时都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找谁打听妈妈了,怎么打听的?用波浪线作记号。
⒉学生边读边作记号,教师巡视指导。
(二)生汇报自学情况,注意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句的在文章中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⒈遇到鲤鱼部分
⑴小蝌蚪是怎样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
⑵分角色朗读,师生配合读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情景。
⑶学生表演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情景,注意体会“迎”的意思。
⒉遇到乌龟部分
⑴小蝌蚪是怎样向乌龟打听妈妈的。
⑵分角色朗读,师生配合读小蝌蚪向乌龟打听妈妈的情景。
⑶学生表演小蝌蚪向乌龟打听妈妈的情景,注意体会“追”的意思。
⑷学生讨论:怎样理解鲤鱼阿姨和乌龟的话。
⑸照样子,说一说。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
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
看见在。
⒊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⑴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用感叹号说一句能表达小蝌蚪心情句子。
⑵分角色朗读。
⑶分组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蝌蚪长大了。
⑷理解小青蛙外形特点。
四、课文延展,深化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一)小组讨论:你从小蝌蚪身上学到什么?
讲礼貌,任何时候都要有信心,遇事要积极想办法解决,多动脑,善于观察……
(二)课外思考:要是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与父母走失了,你会怎么办?
(三)课外调查:一只青蛙一年要吃掉多少只害虫,我们小朋友就怎样保护青蛙。
师:有一种小动物呀,大脑袋,圆肚子,黑灰身子,细尾巴……长大了,变变变,变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捉害虫,顶呱呱。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生:这说的是小蝌蚪。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4课——《小蝌蚪找妈妈》。
(板书课题:34小蝌蚪找妈妈)
生齐读课题。
师:小蝌蚪从一出生就没见过自己的妈妈,妈妈长的什么样子?不知道。妈妈在哪里?干什么去了?也不知道。它们能找到自己的妈妈吗?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认真看,仔细听,用心想,故事里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
(播放CAI课件,学生看动画,听故事。)
师:故事听完了,谁来告诉我们,你在故事里看到了哪几种小动物?
生:我看到了鲤鱼阿姨和青蛙妈妈。
师:(边贴图,边叙述)美丽的鲤鱼阿姨游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勤劳的青蛙妈妈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
生:我还看到了小蝌蚪和乌龟。
师:(边贴图,边叙述)可爱的小蝌蚪来和我们一起学习了,有趣的乌龟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
生:喜欢。
师:想不想读一读这个故事?(生:想)在读书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
生:可以看拼音认读。
生:可以问同学,或者是问爸爸妈妈。
生:还可以查字典。
师:大家说的都是好办法。下面,就请大家打开课本151页,自己试着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开始吧!
生自读课文。
师:课文都读完了。还有不认识的字吗?
生:没有了。
师:那我可得考考你们。(课件呈现带拼音的生词)请看大屏幕,自己试着认一认。
生自由认读带拼音的生词。
师:谁会认?
邀请学生认读生字,师正音。
师:真聪明!再难一点还能认吗?(课件呈现去掉拼音的生词)
邀请学生认读,师正音。
师:了不起!再难一点还会认吗?(课件呈现不带拼音的单个生字)
学生分组认读。教师随机指导。
师:看来,老师得出绝招了。请看屏幕(课件呈现打乱顺序的生字),打乱顺序还会认吗?
学生分男女生比赛认读。教师随机指导。
师:咱们同学们真了不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认识了所有的生字,和生字都交上了朋友。咦——是朋友就该互相帮助呀!瞧,这些生字遇到麻烦了(出示拆分过的拼字卡片)。它们把自己的伙伴弄丢了,成了不完整的生字,这样多难看啊!咱们一起来帮它们找回自己的朋友,好吗?
生:(情绪高涨)好。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动手玩拼字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齐心协力,很快就帮生字找回了所有的伙伴。真是好样的!这些生字要对你们说声“谢谢”,还说不会忘记你们这些好朋友的,你们也一定要记住它们哟。
生全体再次认读生字。
师:小蝌蚪看到了大家的精彩表现,也想请你们来帮个忙。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生:愿意。
师:(出示小蝌蚪不同生长时期的图片,打乱顺序呈现)小蝌蚪有几张自己的照片,可是它自己也不知道哪一张是刚出生时的照片,哪一张是小时侯的照片,哪张是长大后的照片了。你们能帮它把这几张照片,按顺序摆到黑板上的镜框里吗?
生交流讨论。邀请学生上台摆图。
师: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摆吗?
生:第一张照片是小蝌蚪刚出生的时候——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第二张是小蝌蚪稍微长大一点的时候——长出了两条后腿;又过了几天,它长出了两条前腿,这就是第三张照片;接着,它的尾巴变短了,这是第四张照片;最后,小蝌蚪长大了,变成了青蛙。
师:摆得对,说得也很好。你看,小蝌蚪在向你点头微笑了。鲤鱼阿姨、乌龟和青蛙妈妈看到同学们热心的帮助小蝌蚪,也喜欢上了你们,想跟你们交朋友。你们想跟他们交朋友吗?生:想!
师:不过呀,它们都说喜欢会读书的小朋友。鲤鱼阿姨说,谁要是能读好它的话,它就跳舞给他看;乌龟说,哪个同学能读好它的话,下课后就跟他一块儿玩;青蛙妈妈也说,谁要是能读好它的话,就唱歌给他听。(生开心的笑)说说吧,你喜欢哪一种小动物,你想读好谁的话?
生:我喜欢青蛙妈妈,我要读好青蛙妈妈的话。
生:我喜欢乌龟,我要读好乌龟的话。
生:我最喜欢鲤鱼阿姨,因为鲤鱼阿姨很漂亮,我要读好它的话,和它交朋友。
师:行!同学们喜欢谁就读谁的话,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先自己练习一会儿。开始吧。
生自由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的动物朋友们等得有点急了。咱们马上开始吧。谁先来?
生:我最喜欢青蛙妈妈,我读第五自然段。“小蝌蚪游过去,叫着……蹦到荷叶上。”
师:老师发现,你在读青蛙妈妈的话时,一直在微笑,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因为青蛙妈妈见到自己的孩子们,很高兴。
师:你真是青蛙妈妈的知心朋友,青蛙妈妈一定会喜欢你的。不过呀,小蝌蚪有点不高兴了。他们说自己已经长成了小青蛙了,一天到晚都是蹦蹦跳跳的,请你边读边把小青蛙的动作表演出来行吗?
生边读书边表演“蹬、跳、蹦”。
师:真像一只活蹦乱跳的小青蛙。还有哪位同学也想表演小青蛙的?(学生情绪高涨,举手踊跃)一起来试试吧!
生全体边读书边表演小青蛙的动作。
生:我想和乌龟交朋友,我来读写乌龟的这一段。“小蝌蚪游哇游……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师:同学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读得不够好。小蝌蚪以为乌龟是自己的妈妈,“连忙追上去”,要读出小蝌蚪很着急的样子。
师:说得非常好。你能试着去读好这一段吗?
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第三自段。
师:你读得真好。瞧,乌龟在向你点头微笑了,它一定会喜欢你的。还有谁想读书?
生:我最喜欢小蝌蚪,我来读写小蝌蚪的这一段。“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
师:老师发现你在读这一段话时,一直都在笑,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生:我喜欢小蝌蚪,而且小蝌蚪也很“快活”。
师:你是小蝌蚪的知心朋友,小蝌蚪也喜欢你。还有哪些同学想读小蝌蚪的?一起来试试,注意要读出小蝌蚪很“快活”的样子。
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
生:我想第二自然段读给鲤鱼阿姨听,希望她能喜欢我。“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师:从你的朗读当中,老师感受到小蝌蚪很有礼貌,鲤鱼阿姨也很有爱心,读得非常好。刚才,小动物们都欣赏到了你们精彩的朗读,可是它们还觉得不过瘾,还想看你们分角色表演。下面,就请大家在自己的学习小组里,分角色演一演。呆会儿,咱们就请最棒的小组上台来表演。
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当中,出现了这样一个小插曲。有的小组在分配角色时,出现了一个角色多人争演,而有的角色却无人问津,学生们为了争一个喜欢的角色各不相让的情况,教学难以进行下去。教师这时并没有责怪学生,也没有包办分配角色,而是充满爱心地说:“看,小蚂蚁没人理睬,都伤心地流泪了。你们说,怎么办呢?”学生自然而然的意识到了自己的不是,角色分配问题迎刃而解。)
师:让我们来欣赏第三小组的精彩表演。(给学生分别带上动物头饰)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当导演,读叙述部分的话。
师生全体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小蝌蚪要采访大家,有哪位同学能告诉小蝌蚪,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青蛙是蝌蚪变的。
生:我知道了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
生:我知道了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
师:大家说得对。那么,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我不明白,为什么小蝌蚪遇到鲤鱼阿姨的时候,是“迎上去”;遇到乌龟的时候,是“追上去”;而见到青蛙妈妈的时候,又是“游过去”呢?师:你是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学生。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咱们请电脑来帮帮忙吧。(课件演示:小蝌蚪和鲤鱼面对面的游)这应该怎么说?
生:面对面是“迎上去”。
师:(课件演示:乌龟在前面游,小蝌蚪在后面追)这应该怎么说?
生:这是“追上去”。
师:聪明。(课件演示:青蛙妈妈蹲在原地不动,小青蛙游过去)这应该怎么说?
生:(齐生回答)游过去。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和小蝌蚪、鲤鱼阿姨、乌龟,还有青蛙妈妈都成为了好朋友。小动物们都舍不得离开大家,你们也一定会想念我们这些小动物朋友的,是吗?
生:我们也舍不得可爱的小动物们。
师:那么,就请大家回家以后,把《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听,让它们可以认识的朋友。(下课)
黄老师的教学有如下特点:1、教师紧紧把握课标的主旨,有意识地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影响与改变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努力地尝试着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2、突出了一年级教学阶段识字和朗读两大特点,并且比较好地通过创设充满童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情不自禁走进情境之中,在情境中兴致勃勃地识字、诵读,并且教师非常注意及时表扬鼓励学生。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有比较好地将识字和朗读落到实处;3、黄老师比较好地处理了教学中经常出现的“突发”事件,体现出了较强的教学机智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和他们的独特体验,在交流相互不同体验的过程中,既巧妙地、适时地给学生以人文关怀与情感引导,润无细无声地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和教育。4、黄老师将自己准确地定位于学生的学习伙伴的位置上,以一颗童心与学生做心与心的交流,营造出了开放的、民主的、充满活力的、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教材简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学习目标】
1、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生字卡,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相关教具和有关青蛙的知识。
2、小蝌蚪、青蛙、鲤鱼、乌龟等头饰。
【谈话激趣引入】
1、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可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2、生齐读课题。
3、整体感知课文。
4、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以解说的形式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不认识的字,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学习小组内互相教读,说说怎样记字形。
【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1、课件展示生字。指名读,正音。
2、小老师教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介绍记字的方法。
4、组词练习。
【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
分段读课文,自己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结合图学习。
1、自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小蝌蚪的样子)
用手势帮助理解“甩着”。
口头填空:小蝌蚪,大(),()的身子,()的尾巴,()地游来游去。
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蝌蚪的快活的心情。(可以加上动作)
2、读第2自然段,看图比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谁?结果怎样?
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二幅图,与小蝌蚪最先的样子相比较,说说几天后,小蝌蚪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⑵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长出两条后腿。
课件展示理解“迎上去”,或用做动作的方式帮助理解。
⑶分角色读。(同桌对读,组内互读,指名读)
⑷从鲤鱼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
(自己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
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3、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⑴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多媒体或做动作帮助理解“追上去”。
⑵交流:为什么小蝌蚪会错把乌龟当妈妈呢?
⑶分角色读。
第二课时
〖自读课文〗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1、自读第4、5自然段。
讨论交流: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是什么样的?
2、小蝌蚪又有什么变化?
3、课件出示青蛙妈妈的话,结合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用“已经”说话。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画出小蝌蚪最后变化的词句。教师板书:尾巴消失捉害虫。
5、教师归纳: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也是青蛙生长变化的过程。
分角色朗读全文
【复习生字】
出示字卡,检查识字情况。
〖指导书写〗
1、出示“我会写”的字,学生读一读。
2、观察田字格里的字,想想该怎么写。
3、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辅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评议书写情况。
〖演一演〗
1、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课本剧《小蝌蚪找妈妈》。
2、评出表演得好的小组予以奖励。
〖拓展学习〗
1、课后通过课外读物或网络进一步了解有关青蛙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做保护青蛙的小卫士。
【学习目标】
1、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生字卡,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相关教具和有关青蛙的知识。
2、小蝌蚪、青蛙、鲤鱼、乌龟等头饰。
第一课时
【谈话激趣引入】
1、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可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2、生齐读课题。
3、整体感知课文。
4、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以解说的形式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不认识的字,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学习小组内互相教读,说说怎样记字形。
【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1、课件展示生字。指名读,正音。
2、小老师教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介绍记字的方法。
4、组词练习。
【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
分段读课文,自己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结合图学习。
1、自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小蝌蚪的样子)
用手势帮助理解“甩着”。
口头填空:小蝌蚪,大(),()的身子,()的尾巴,()地游来游去。
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蝌蚪的快活的心情。(可以加上动作)
2、读第2自然段,看图比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谁?结果怎样?
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二幅图,与小蝌蚪最先的样子相比较,说说几天后,小蝌蚪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⑵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长出两条后腿。
课件展示理解“迎上去”,或用做动作的方式帮助理解。
⑶分角色读。(同桌对读,组内互读,指名读)
⑷从鲤鱼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
(自己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
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3、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⑴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多媒体或做动作帮助理解“追上去”。
⑵交流:为什么小蝌蚪会错把乌龟当妈妈呢?
⑶分角色读。
第二课时
【自读课文】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1、自读第4、5自然段。
讨论交流: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是什么样的?
2、小蝌蚪又有什么变化?
3、课件出示青蛙妈妈的话,结合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用“已经”说话。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画出小蝌蚪最后变化的词句。教师板书:尾巴消失捉害虫。
5、教师归纳: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也是青蛙生长变化的过程。
分角色朗读全文
复习生字
出示字卡,检查识字情况。
【指导书写】
1、出示“我会写”的字,学生读一读。
2、观察田字格里的字,想想该怎么写。
3、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辅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评议书写情况。
【演一演】
1、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课本剧《小蝌蚪找妈妈》。
2、评出表演得好的小组予以奖励。
【拓展学习】
1、课后通过课外读物或网络进一步了解有关青蛙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做保护青蛙的小卫士。
2、通过查找资料或网络资源,了解一种动物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以后在班上交流。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欢迎阅读!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
3.能看单幅图,理解课文意思。
4.会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
2.会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迎”和“追”的意思,需强化理解。
2.青蛙在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
第一课时
一、教学字、词。
1.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读)
2.自学生字。反馈:学会了什么?
3.师重点教:
蹲——右半部笔画。
鲤、蹲——左半部最后——笔为提。
鼓——左上部上横长下横短。
碧——王大娘、白大娘,并排坐在石凳上。(谜语)
4.生字连词读。
5.书写生字、指导。
二、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整齐。
第二课时
一、读题,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
生:齐读《小蝌蚪找妈妈》。
师:把题目读得再好一点,《小蝌蚪找妈妈》。
生:再读《小蝌蚪找妈妈》。
二、复习字词。
师:读得不错,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生字、词语、课文,还记不记得?
生:记得。
师:那好,我们来看生字卡片。
生:脑。
师:书空右半部分。
生:点、横、撇、点、竖折、竖。
师:不错,再看——
生:袋。
师:书空它的上半部。
生:撇、竖、横、斜勾、点。
师:看,下面一个字可难了!
生:蹲。
师:数数,右半部分有几画?
生:12画。
师:它的右半部那么多,我们来写一写吧!(生写,师板书)
生:鲤。
师: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左边这个鱼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
师:说得真好,你们看,鲤和蹲有什么相同地方?
生:鱼和足作偏旁时,他们的最后一笔都变成提。
师:板书:鼓
生:鼓。
师:给它组个词。
生:鼓气、敲鼓、打鼓、鼓声。
师:说得真好。我们读生字读得不错,现在老师让大家“开小火车”念,你们愿意试试吗?
生:愿意。
师:我们来比比,看哪组“火车”最快、最好。
生:脑袋、蹲着、鼓着、蝌蚪、乌龟、鲤鱼、变短了。
三、引人课文。
师:读得真不错。你们谁来告诉我,小蝌蚪是怎么样的?你来说,我来画好吗?
生:小蝌蚪是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师:是这样吗?
生:不对,尾巴太短了。
师:噢,那就这样吧,可以了吗?
生:可以了。
师:奇怪了,书上为什么不说“长尾巴”,而要多加一个“长”字,变成“长长的尾巴”。
生:因为长长的尾巴比长尾巴感觉还要长一点。
师:小蝌蚪甩着长长的尾巴,怎么样是“甩着”,你们来做做看。
生:(做手势)。
师:噢,是这样!你们看(指生字卡片),你们做的动作和字很像的,瞧,这竖弯钩多像一条尾巴!我们的中国字多有趣。写一遍好吗?
(生写甩)。
师:字写得很不错,老师还有个本领,你想不想学。
生:想的。
师:那好,你仔细看着,不然你可学不会!(举卡片)我会用“长尾巴”说“长长的尾巴”。你们会吗?
生:会
师:好,你们也试试2(卡片出示)大脑袋。
生:大大的脑袋;
师:宽嘴巴。
生:宽宽的嘴巴。
师:黑身子。
生:黑黑的身子。
师:你们学得可真快!看,老师画了多少小蝌蚪?
生:一只!一条!
师:看(打开投影),这儿有多少啊?
生:十二只!十三只:
师:有好多好多,数也数不清,我们可以用个什么词呢?
生:一群!
师:真能干!还有一道题,你会做吗?
生:什么题?
师:仔细看着!(师出示)池塘里有一群( )、( )、( )的小蝌蚪。
生:池塘里有一群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的小蝌蚪。
师:对!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就读第一段。
生:(读)
师:听老师读一遍,好吗?(读)你们也像老师一样,读一遍。
生:(读)
师:这回读得不错,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怎么了?
生:长出了两条后腿。
师:(师画)是这样的吗?
生:是的。
师:好,请你们自己研究下面的课文,想想,他们找谁打听妈妈了,怎么打听的?都用笔在书上划出来。
生:(边读边划)
师:学好了吗?他们找谁打听妈妈了?
生:鲤鱼妈妈!
师:(出示——鲤鱼)我现在来当鲤鱼妈妈,你们做小蝌蚪,你们向我打听。
生: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师:谁向我打听?
生:我!我!(抢着答)
师:不急,一个一个来!
生:(一次又一次地练习)
师:交换一下,你们念鲤鱼妈妈,我念小蝌蚪。
(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
师:谁愿意上来表演这一段!注意,要把所有的动作都表演进去!
生:(表演)
师:来,评价一下,他们演得怎么样?动作都到位了吗?
生:“迎”还没有做出来。
师:怎么样是“迎”?谁来试试?
生:(表演“迎”)
师:嗅,原来这样面对面的走到一起,就是“迎”!(出示黑板)
师:再请几个小朋友来演一演。(生演)
师:他们这回表演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来:我们一起来把这一段读一遍。
生:(齐读)
师:读得很好,老师有个问题,为什么小蝌蚪会去向鲤鱼妈妈打听他们的妈妈呢?
生:因为它们看见……
师:快看看书上的图吧。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看到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他们也想自己的妈妈了,所以去向鲤鱼妈妈打听了!
师:你说得真好!小蝌蚪在想念自己的妈妈了。我们就是这群小蝌蚪,再来读读他们的话。
生:(读蝌蚪的话)
师: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
生: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师:谁上来在黑板上画一画?其余的小朋友在书上画。(请一人上来画)
师:画对了吗?
生:可以。
师:为什么说是“又”长出两条前腿。
生:它已经长出两条后腿,后来长出两条前腿,所以称为“又”长出两条腿。
师:你真会学习。老师再请你们自己学习下面的课文,划出它们向谁打听妈妈,怎么打听的。读懂课文再请你自己表演表演,注意,一定要仔细地念。
生:(学习)
师:准备好了吗?
生:好了。
师:我看,有好多小朋友已经在表演了,老师念一句,你们跟一句,边读边演,行吗?
师:连忙追?怎样才是连忙追。最后的那位小朋友你来追前面的这位小朋友。(生演)
师:谁上来表演这一段?(学生表演)
师:你们演得真好。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
四、总结、布置作业。
师: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而乌龟妈妈却说,蝌阗妈妈是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服,捉虫还顶呱呱呢?到底谁说得对?
生:都对!把它们俩的话合起来就通好了。
师:那你来说说,蝌蚪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生:四条腿,宽嘴巴,长着大眼睛,被着绿衣服,捉起虫来顶呱呱。
师:其实,蝌蚪妈妈就是谁啊?
生:青蛙。
师:刚才,你们帮老师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要老师、同学帮你解决的?
生:(提问)
师:请大家在课题下面写上蝌蚪的特点,在课题上面写上蝌蚪妈妈的特点。
小蝌蚪找妈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二)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三)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引出课题。
1.一只青蛙在茂密的水草中产下了许多卵,卵一天天地长大,长出来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小蝌蚪)
对: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
板书课题:
1小蝌蚪找妈妈
齐读课题。
2.学生自己设教学目标。
问:从课题你知道什么?
学课文你想知道什么?
3.师归纳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和小蝌蚪找它们的妈妈去。通过学习,我们要知道小蝌蚪找了几次妈妈,在找的过程中它的形体有什么变化。学习把各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想;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同学们还要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讲授新课。
老师配乐范读课文。
思考:
1.小蝌蚪找了几次才找到妈妈?
2.它们都找到了谁?
读后学生回答:小蝌蚪找了三次才找到妈妈。它们找到了:鲤鱼、乌龟、青蛙。过渡: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5段)请你们用最快的速度在自然段前标出序号。
(三)看图逐段学习理解。
1.观察第一幅图,说图意。
这幅图画的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这幅图画的是小蝌蚪在水里快活地游玩。)
哪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
(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小蝌蚪长的什么样?
贴出小蝌蚪的图片。
板书:大、黑、长长
它们在水里怎么游呀?
快活、高兴。
你觉得小蝌蚪长得怎么样?
(我觉得小蝌蚪长得很可爱。)
(3)指导朗读。
小蝌蚪长得这么可爱,在水里那么快乐活泼,我们读这一段就应该读出它们可爱、活泼的语气来。
试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可爱的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它们都在想:我们的妈妈在哪?要跟妈妈学点本领那该多好啊!于是它们下决心找到妈妈,它们是怎样找妈妈的呢?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自己有什么变化?我们学习第2自然段。
3.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学习方法:读,想,说。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2、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在课后观察小蝌蚪、青蛙的实物的样子。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3、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在这世界上和我们最亲的人是谁呢?(妈妈)对,我们一出生就躺在妈妈的怀抱里,在妈妈的精心照顾下慢慢长大。我们最喜欢妈妈了,妈妈是我们最亲的人。可是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群小客人,他们才刚刚出生,却没有妈妈在身边,他们是谁呢?
出示小蝌蚪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其形状、颜色。同学们认识他们吗?(小蝌蚪)
揭示课题:小蝌蚪的妈妈在吗?(不在)他们的妈妈是谁呢?现在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帮小蝌蚪一起找找妈妈吧。板书课题:11、《小蝌蚪找妈妈》
二、讲授新课
1、用1、2、3……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图文对照,讲读第一自然段
(1)刚才同学们认真观察了小蝌蚪的样子,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的。齐读。
(2)指名回答,师在黑板上贴出小蝌蚪的图片板书:大脑袋、黑灰色身子、长尾巴。
(3)指导朗读:“快活地游”要读出快乐的心情。
3、讲读理解第二自然段
(1)小蝌蚪在水里快活的游哇游,过了几天,他们的样子就变了。出示遇见鲤鱼的情景图。
(2)指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样子。
课文里是怎样描写的,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师板书:长出两条后腿,在黑板上贴出小蝌蚪的图片,并请学生上台画出两条后腿。
(3) 播放幻灯,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他们会说些什么?找出课文里的句子回答。
理解“迎上去”:正面的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板书:迎上去:正面、有礼貌
(4)指导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的话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鲤鱼介绍小蝌蚪的妈妈有什么特征?指名回答。师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5)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4、讲读理解第三自然段
(1)齐读课文,说说小蝌蚪有什么变化,指名回答,师板书:长出两条前腿。在黑板上贴出小蝌蚪的图片,指名学生上台画出两条前腿。
(2)播放幻灯,继续观察:小蝌蚪又遇见了谁?
理解“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板书:追上去:方向相同、着急
(3)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妈妈?
指导学生联系第二自然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
(4)指导朗读,要读出小蝌蚪找妈妈那种急切的心情,要读出乌龟和蔼可亲的语气。板书:头顶两只大眼睛、绿衣裳
5、学习理解四、五自然段
(1)过渡语:乌龟不是小蝌蚪的妈妈,那么谁又是他们的妈妈呢?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小蝌蚪的形体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指名回答,板书:尾巴变短了。在黑板上贴出小青蛙的图片,让学生上台画尾巴。
他们的妈妈是谁?他们怎样找到妈妈的?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思考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所以找到了妈妈。
(3)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4)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扩展:通过学习第五段,你懂得了什么?(青蛙能吃害虫,保护庄稼,我们应该保护青蛙。)
保护青蛙,我们能做到:不捉青蛙、不吃青蛙肉、积极向家长和亲戚朋友宣传保护青蛙……
6、小结:今天我们帮助小蝌蚪找到了妈妈,也了解到了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投影出示青蛙成长过程,并请学生说出来。
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是否真的学会了。
投影出示练习题: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 ,过了几天,长出两条 ,又过了几天, 变短了,长成了 。
(2)青蛙四条腿, 嘴巴,鼓着一对 ,披着 ,露出 。
三、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向小同学讲讲这个故事,观察实物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板书:
11、小蝌蚪找妈妈
四条腿 迎上去
宽嘴巴 追上去
头顶两只大眼睛 游过去
绿衣裳
雪白的肚皮
(五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