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1 16:51:04
类别:教案一等奖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看电视》教案一等奖
【教材分析】
这首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作者以“奇妙”为线索贯穿全诗,开头、结尾两次提到“我”家看电视有些奇妙,首尾呼应;整首诗也都在写“我”家看电视的奇妙──放弃自己爱看的电视节目,换成别人爱看的频道。最后,作者巧妙地抛给读者一个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一样什么东西?
【学习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关”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以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知诗歌的韵律美,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课前准备】
课件一组。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揭题
1、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打一家用电器)
(板书:电视)
2、谈话:
你喜欢看电视吗?你的爸爸妈妈喜欢吗?
(板书:看)
你们一起看电视时是谁让着谁?
(指课件上的课文插图),图上这个小朋友,他家看电视和我们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他家看看吧!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课件播放课文录音。
2、出示生字,让学生学前认字,增加成就感,激励其他同学。
3、自由读:
提示: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4、小声读课文:
画出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住它。
5、检查识字情况:
⑴班内交流识字方法。
⑵小老师带读注音生字。
⑶摘气球读生字(去掉拼音)。
⑷开火车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朗读、感悟课文
1、生字回到课文:
自由读课文。
给诗歌标出小节。
2、指名5位同学接力读,其他同学听、评议。
3、小组合作读:
不懂的地方讨论讨论。
4、班内交流:
⑴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
⑵你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学生能解决的由学生解决,不能解决的由老师引导,通过朗读来感悟)
主要解决问题一:
“我”家看电视,奇妙在哪里?
引导学生从诗歌二、三、四小节中朗读感悟。
(板书:奇妙)
主要解决问题二:
到底是什么秘密呢?
(板书:秘密爱)
5、课件出示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⑴因为爸爸爱奶奶,想让奶奶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因为奶奶爱我们,想让我们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
⑶因为我们都爱妈妈,想让妈妈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
6、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四、写字(机动处理)
1、课件出示生字“家”:
让学生观察该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师范写,学生观察。
3、学生先描红,然后练写,师巡视指导。
4、评议。
五、布置作业
留意观察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到时打开电视请他们观看。
【板书设计】
5、看电视
奇妙秘密
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要求认识的字,各种形式读。
2、出示会写的字:
认读。
扩词。
二、写字指导(剩下的五个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爸、全、完、关、写”,学生观察。
2、师范写。
3、学生先描红,再练写,师巡视指导。
4、评议、展示。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四、作业
练习写生字。
【教材分析】
这首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作者以“奇妙”为线索贯穿全诗,开头、结尾两次提到“我”家看电视有些奇妙,首尾呼应;整首诗也都在写“我”家看电视的奇妙──放弃自己爱看的电视节目,换成别人爱看的频道。最后,作者巧妙地抛给读者一个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一样什么东西?
【学习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关”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以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知诗歌的韵律美,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课前准备】
课件一组。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揭题
1、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打一家用电器)
(板书:电视)
2、谈话:
你喜欢看电视吗?你的爸爸妈妈喜欢吗?
(板书:看)
你们一起看电视时是谁让着谁?
(指课件上的课文插图),图上这个小朋友,他家看电视和我们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他家看看吧!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课件播放课文录音。
2、出示生字,让学生学前认字,增加成就感,激励其他同学。
3、自由读:
提示: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4、小声读课文:
画出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住它。
5、检查识字情况:
⑴班内交流识字方法。
⑵小老师带读注音生字。
⑶摘气球读生字(去掉拼音)。
⑷开火车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朗读、感悟课文
1、生字回到课文:
自由读课文。
给诗歌标出小节。
2、指名5位同学接力读,其他同学听、评议。
3、小组合作读:
不懂的地方讨论讨论。
4、班内交流:
⑴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
⑵你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学生能解决的由学生解决,不能解决的由老师引导,通过朗读来感悟)
主要解决问题一:
“我”家看电视,奇妙在哪里?
引导学生从诗歌二、三、四小节中朗读感悟。
(板书:奇妙)
主要解决问题二:
到底是什么秘密呢?
(板书:秘密爱)
5、课件出示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⑴因为爸爸爱奶奶,想让奶奶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因为奶奶爱我们,想让我们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
⑶因为我们都爱妈妈,想让妈妈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
6、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四、写字(机动处理)
1、课件出示生字“家”:
让学生观察该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师范写,学生观察。
3、学生先描红,然后练写,师巡视指导。
4、评议。
五、布置作业
留意观察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到时打开电视请他们观看。
【板书设计】
5、看电视
奇妙秘密
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要求认识的字,各种形式读。
2、出示会写的字:
认读。
扩词。
二、写字指导(剩下的五个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爸、全、完、关、写”,学生观察。
2、师范写。
3、学生先描红,再练写,师巡视指导。
4、评议、展示。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四、作业
练习写生字。
上课了,老师微笑的站在前面,把手背过去。让学生听一听,猜一猜,是什么声音,学生说:“听到了电视娃娃的声音。”老师把电视娃娃拿出来,说:“你们猜对了,那么你们是从那里认识电视娃娃的?”学生回答:“看电视知道的。”老师再问:“你们喜欢看电视吗?都喜欢什么节目?”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回答。老师又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喜爱看什么电视节目呀?”学生回答后,老师拿出一个大挂图,是书中的插图,可能是老师自己画的。老师指着图问:“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学生一下就能看出来,是“我”、爸爸、奶奶在看电视。老师问:“他们在看什么节目呀?你们猜一猜?”学生各自猜说。“你们可真能猜,看你们猜的对吗?”老师说完,把课题——《看电视》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上面的教学环节,教师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导入课题。“电视娃娃”孩子非常熟悉和喜欢,由此引出看电视的话题,学生很感兴趣,发言很积极。老师自制的挂图也很精彩,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图中内容的描述,学生说的比较简单,我觉得老师还应引导下去,应让学生具体说说人物的表情及动作,猜测心理活动,这样便于理解课文内容了,因为插图就是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出来的。
接下来,老师给学生范读课文。我认为这样的安排过早,应在学生自读尝试的基础上,需要老师读的时候再读。这是为了突出学生的自我发现能力,和自我语言的尝试能力,因为学生借助拼音完全有能力自读下来了。
老师让学生读课文,并提出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认一认,记一记,然后说给你的小伙伴听。学生自学8—10分钟的时间。这样的安排较好。低年级识字是阅读教学重点之一,识字的方法不同效果也不一样,首先应让学生借助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自能识字,但不是按生字表来对应识字的,这样学生以前没有掌握好的字,通过本课学习,也可能被解决了。强调了相互的交流,把学习看成了是生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发挥了合作的优势。
学生自学生字后,教师检测。出示小黑板(翻板),小黑板上写出本课要求会认的所有生字。老师指名学生认读,同时要求学生说说是怎么记住的。从课堂的效果看,很精彩。学生认读生字是有选择性的,想读哪个读哪个,识记方法很灵活。例如“全”,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人”字,下面是“王”字。合起来就念“全”。“脚”字去掉左边“月”字旁就念“却”。我认识“掉”字,我还能用“掉”组词“掉下来”。等等,学生能联系生活、联想、分析字形等诸多方法识字。识字方法不是教师强加的。在学生汇报的时候,说得好的同学,老师奖励一朵小红花,孩子感到很美。
读生字。让一名学生到前面认读,其他同学跟读。在这环节老师没有对易混的方音,或平翘舌音进行强化,显得有些不足。
教师语言描述:“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柳树伯伯也欢笑起来了,你们原意给柳树伯伯献上鲜花吗?”教师出示一幅大挂图(柳树),再拿出花状的识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读出来的把花贴在树上。这种游戏识字的形式学生积极性很高。
老师:“树伯伯多漂亮啊,我们一起唱支歌吧!”教师与学生律动。
朗读比赛。教师提议后,让学生自己练习。指名学生朗读。评比朗读冠军。
结束语:我家看电视,可真有些奇妙。到底奇妙在哪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通过比赛的形式,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注意了面向全体的训练。但朗读的指导不到位,由于孩子小,让每个学生把全文都读下来,从课堂上看,有点吃力。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莫不如就让学生读一段,同时增加了其他同学参与的机会。教师的的激励、调控、评价没有跟上,这是教学没有朗读气氛的直接原因。教师不仅要评价,也要让学生参与评价。一是训练了学生注意倾听;二是从评价中知道了怎么读。
另外本课的收尾不太好,没有什么启发性。课后应对本课出现的词语找出来读一读,强调语文的积累。
设计理念
这首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注意力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却饱含温情,精彩处既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感慨万千。本课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浓浓的“情“,而这浓浓的情都包含在字里行间。所以,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基于此,我借助多媒体手段先指导学生朗读重点的句子,然后逐步扩展到全文的朗读。并且设计了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还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进行巩固。这样设计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好地完成本课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
教学时间 二至三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猜谜揭题,引入新课。
1、猜谜语。
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打一家用电器)。
板书:电视
2、谈话:你喜欢看电视吗?你最喜欢看什么电视?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吗?
3、多媒体演示书上插图问:这是谁的家?他家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你知道他们在看什么节目吗?说说你观察的依据。
过渡:这家人看电视,真有些奇妙,你想知道吗?那就赶快读读课文吧。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课文,注意纠错。
3、(多媒体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齐读。
4、学生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
5、(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齐读。
6、小组检查生字。
7、(出示词语:全家奇妙精彩球赛关掉没完没了音乐舞蹈)指名读,齐读。
8、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指导朗读。
1、(出示:爸爸明明是个足球迷——我和爸爸都在打盹睡觉。)
指名读,问:同学们从这些话里知道了什么?
指导朗读:(在“明明”“关掉”“不知为啥”“入了迷”等词语下面加点)在朗读时要重读这些词,必要时教师可以范读。
学生练读。
2、(出示课文中的插图)问: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奶奶为什么不看电视只看我们?
(出示:奶奶啥时换了频道?——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指导学生朗读这一小节。
3、(出示:妈妈从书房走了出来——让妈妈听听音乐,看看舞蹈。)
放手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好这一小节。
4、(出示课文最后一小节)
问我家看电视奇妙在什么地方?每个人都有一个什么样的秘密?
指导朗读这一小节。
5、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6、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
四、巩固练习
出示:因为——所以——
问: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比如:因为爸爸爱奶奶,想让奶奶听京剧,所以换了频道。
教师儿童化语言标准、语气亲切,课前复习导入设计了背诵《三字经》,是一年级进行经典教育的一个体现;朗读词语,则是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教学扎实有效。,课堂上每个细节都市抓得很好,对学生的评价细致。激励学生方式好;注重了导行结合。从家庭的爱拓展到班级,集体甚至更大的范围;当学生提到“孔融让梨”的故事时,可以结合课前学生背诵的三字经进行教育,把经典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
一、复习生字、词语
全家 奇妙 却是 精彩 球赛 关掉
换 球员 写字 音乐 完全
二、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课文围绕“奇妙”一词展开,文章奇妙在那里?
学生读第2~5小节,找找奇妙藏在哪里?(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
2.学生分组讨论,奇妙在哪里?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1)身为球迷的爸爸关掉球赛,换成京剧。
(抓住这一点,询问学生爸爸为什么这样做,爸爸表现怎样?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爸爸孝顺母亲的感情读读这一节)
(2)奶奶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京剧,换足球频道,奶奶不看电视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老人对儿女子孙的浓浓爱意。如果学生读不出这种感情,教师范读指导)
(3)关掉球赛,看音乐舞蹈。(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会这样呢?)
学生有感情的读这一小节,读出家庭成员间互相关爱之情。
(4)互敬互爱,为了他人的快乐,放弃自己的爱好。
示课文第五小节: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秘密,这个秘密是什么?(对他人的关爱)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读课文的二、三、四小节,完成练习。
因为爸爸爱奶奶,想让奶奶……所以……。
因为奶奶爱我们,想让我们……所以……。
因为我们爱妈妈,想让妈妈……所以……。
四、感悟诗歌,课外延伸
配乐朗读小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五、指导写字。
六、自问自答:
带着问题观察课本中的插图,“看了图,你看到了什么?”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这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识字上,采取灵活的方法引导学生识记生字。从文中来又到文中去,从课内到课外。先让学生自主交流识记生字方法,接着让学生带拼音读生字,去掉拼音认读生字,然后到课文中找生字组成的词语,最后自己进行组词。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基础上,让学生自己交流自己是如何记住生字的。学生畅所欲言,有熟字加偏旁,增减笔画,看电视识字等等。“这个字,你从哪里学到的?”体现了识字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从生活中识字的意识。
在初读课文时,我首先让学生找出文中不好读的词语,集体解决。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为学习课文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学习课文的层次性。
由于我对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识记生字的教学,还掌握不到教学的技巧,在课堂上对要会写的字能加以一一指导学生怎样书写,并让学生即时书空,可能学生的记忆会更深。
一、让学生敢问乐问
【一年级下册《看电视》教学片段】
师:(初读课文后)读课文时有没有遇到难题?看看谁是今天的问题专家?
生:我想知道“奇妙”是什么意思?
师:(板书:奇妙)谁来说说?
生:我知道!我可以用分解法来解释,“奇”就是奇怪的意思,“妙”就是美妙的意思。也是“奇怪美妙”的意思。
生:不对! 我认为“奇”应该是奇特的意思。
生:不对!我觉得是“希奇”的意思。
(场面有点乱,几种意见相持不下。)
师:看大家讨论得这样热烈,说明这个问题提得不错!大家找找“奇妙”躲在课文的哪个地方?找出有关句子来读一读。
生:在第一节。(生读句子。)
生:在最后一节也有。(生读句子。)
师:谁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这个词提一个问题?
(课堂一下子安静下来。)
生:为什么说“我们家看电视,真有些奇妙”?
生:为什么课文的前面说“我家看电视,真有些奇妙”,课文的最后一节还要说“我家看电视,可真有些奇妙”?
生:为什么前面的“奇妙”后面用的是横线,最后一节的“奇妙”后面用的是感叹号?
师:(板书:──)这个符号不叫横线,叫“破折号”。
生:那什么叫“破折号”?有什么用啊?
师:这些问题都提得很好,你们能通过读课文自己解决吗?
生:老师,我还想提问题。
师:好,你问吧。
生:什么是“咿咿呀呀的”?
(许多学生都笑出声来,还说:“这都不懂啊?”该生脸都红了。)
师:你们别笑,能提出问题就说明他认真读书,认真思考。我想他肯定没听过京剧,谁来帮帮他?
生:“咿咿呀呀”就是这样。(学唱京剧,全班哄堂大笑。)
师:学得真像,懂得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真棒!
生:“精彩”是什么意思?
生:爸爸明明是足球迷,为什么要把精彩足球赛关掉?
师:(板书:精彩)非常好,你问到关键了,待会儿读到这一段时,大家可要认真思考。
生:“打盹”是什么意思?
生:(生笑)这有什么难的!我知道,就是“打瞌睡”嘛!
师:谢谢你帮他,不过,可别笑他,学问学问,不懂就问嘛!
生:那么,“打盹”和“睡觉”不是重复吗?能不能只说“我和爸爸都在睡觉”或“我和爸爸都在打盹”呢?
师:好问题!(师笑着看了看刚才回答问题的男生)你还能帮他解答这个问题吗?
生:(搔了搔头,不好意思地笑了。)
师:那好,我们读课文的时候再来解决,还有问的吗?
生:“啥时”是什么意思?
生:奶奶为什么不看电视,只看我们?
生:“直叫”是什么意思?
生:“快射门”后面为什么用感叹号?
生:我觉得“好球,好球,”后面也可以用感叹号,为什么课文用的是“逗号”?
生:我们家每个人心里装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不说你也知道?我就不知道呀。
……
【教后反思】
一直以来,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特权”。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而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深层次的思考的机会,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以教促学”的习惯,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问,以学定教。当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时,我非常高兴。高兴的是学生提的“奇妙”一词刚好是课文的文眼,与我心中确定的教学思路是一致的。接着,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根据“奇妙”一词继续提问题,应该说学生提的三个问题是十分精辟的,我是既意外又得意,这说明一段时间来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颇有效果的。因而,我急着让学生按这条思路走下去,马上就问:“你们能通过自己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吗?”准备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没想到,学生说:“老师,我还有问题要问。”我一时有点犹豫,让他们继续问下去吗?会不会打乱课堂教学的条理性?会不会影响教学的节奏?还好,我意识到如果一意孤行阻止他们的提问,会扼杀了他们提问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于是,我让他们继续提问,果然,学生又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课后想想,我心中固有的教学模式还是在不断地发挥作用,我差点又屈服于习惯的力量。我想,老师有容纳学生提问的雅量,学生才有想提问题的欲望吧。
后来提的问题中,有些问题提得较为浅显,比如“咿咿呀呀”“直叫”“啥时”等,可以马上就请同学及时帮忙解决;有的问题比较有针对性,就留待讲读课文时再随机解决。从所提问题中可以看出,每个学生在一节课里,所表现出来的最近发展区是有区别的、有层次的,这也是正常的。我及时阻止了同学对某些学困生所提问题的嘲笑,并借助语言、手势、眼神,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保护他们提问、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让他们敢于提出问题,乐于提出问题。
《5 看电视》
导学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确电视“奇妙”的真正含义。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导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理解“奇妙”的真正含义。
预习学案
1、读准字音,想想课文中什么事很奇妙呢?
2、再读课文找出生字,多读几遍
3、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导学案
1、认真读课文,连一连
爸爸和我 足球乐的直叫一起拍手欢呼
奶奶 音乐舞蹈
爸爸和我 京剧听的入迷打盹睡觉
妈妈 足球迷
2、爸爸在看球赛时想到了什么?
3、奶奶听戏听的的入了迷,我和爸爸都在打盹睡觉。奶奶又怎么想了呢?
4、当看到妈妈一脸的疲劳你会怎么想?
5、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什么秘密呢?
生字教学。
1、教师范写
2、学生描红交流
3、学生练写
课堂检
1、看拼音写词语。
bà bα quán jiā ɡuān xīn wán quán
( ) ( ) ( ) ( )
2、根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
舞蹈 音乐 足球 京剧 关心他人
爸爸明明爱看_______,却换成了________,是为了给奶奶看。奶奶_______听得入迷,为了让爸爸明明看,却换成了_______。妈妈从书房里出来,我们都提议让妈妈听听_______,看看_______。我们每个人心里装着的秘密是______________。
课后拓展
把课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让家里人谈谈他们的感受。
板书设计
5 看电视
爸爸和“我”喜欢足球 足球
奶奶喜欢京剧 看京剧
妈妈喜欢音乐、舞蹈 音乐舞蹈
人教版实验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在编排体例上作了很大的改革。每个单元均围绕一个主题来组织课文。针对这样的编排体例,在教学中,要从整体上把握,兼顾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四大任务。
一、认字学词,积累语言
认字学词,是一年级下册阅读教学仍需关注的一个重要任务。
识字,关键是要求适当,方法、策略对头。
课内识字,不要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要采用各种方法,如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新词读一读;小组互相交流识字方法,在合作中学;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读给大家听等,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复习巩固字词也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可以将要识记的字词编成句子或短文,如“上午,我把棉被晒出去,晚上,脱了衣服躺在床上,盖着阳光照过的被子,真舒服,不一会儿,就合上了眼睛。”这一段话中,就复习了课文中的11个生字(《棉鞋里的阳光》)。识字必须及时巩固,不断巩固,创造多种多样的形式,如,自读,互考,学生看字卡、师猜生字等,在活动、游戏中,借助语言环境巩固。
生活中识字要调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如招牌、商标、广告、报纸等,每个学生准备一本“识字本”,或剪剪贴贴,或自己写,或家长写,定期交流评比,多多益善。
二、朗读感悟,层层推进
有了第一册教材的阅读经历,学生虽具备一定的阅读体验,但仍要结合对少量词和句的理解,体现由读正确──读出感情的指导过程和学生练读的过程。
第一次读,初读,大声读,自由读,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圈出生字词读,把课文读正确,在反馈正音时,教师重点指导容易读错的字音;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还要提供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反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现在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是,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往往在拓展性和创新性上思考比较多,并且总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展示出来,这样,读正确、读通顺的练习时间受到压缩,草草过场,然后在后面的教学环节里又来“炒冷饭”,得不偿失,缺少实效。因此,教学中,一定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给予充分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朗读,在朗读中识字和感知,为下面的有感情朗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但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仍然是个难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借助外在辅助手段,烘托气氛,情境中朗读
外在辅助手段包括色彩鲜艳的图片,形象逼真的声音,各类声、色、形俱备的多媒体课件等。如《棉花姑娘》一课,在指导朗读第一节时,教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图上的棉花姑娘脸上还有泪滴。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棉花姑娘好像在说什么?学生自然而然就体验了棉花姑娘当时那种难过、急切的心情。
2、发挥朗读示范作用,互赏互听,模仿中提高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朗读示范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它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导向,激励学生在模仿中逐步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朗读示范要以是教师的范读,可以是录音范读,更要发挥学生中的榜样作用。
3、激起学生情感体验,自读自悟,体验中投入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互动的过程。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和作者对话。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用自己真实的情感、既往的经验去沟通、交融、碰撞、回应作者的心灵,文本的内涵,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取语感、形成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如一位教师在教《棉花姑娘》时,就引导学生角色体验:假如你就是棉花姑娘,在最难受的时候,突然看见燕子、啄木鸟、青蛙来了,你心里会怎么想?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读读第2、3、4自然段中棉花姑娘说的话。
4、依托各类朗读评价,正确导向,合作中把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这使得有些教师误以为无论对错,只要是学生的体验,都要绝对尊重。于是,在学生朗读之后,教师的评价往往是“你的声音真响亮”“你读得真好”你好,我好,大家好,朗读指导就只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其实,阅读教学中,读要充分,读要有指导,读要有层次。指导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如,教师读学生评,学生读教师评,学生读学生评,自己读自己评;评价的语言富于变化、富有情趣,可以巧妙结合课文内容赞赏或委婉地提示。如“是啊,小水珠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在感谢你呢!”(《荷叶圆圆》第二段。)
上述这四种方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结合在一起运用,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更要注意的是,要从整体上把握朗读的基调,避免把句子单独拎出来,一句一句地指导。
三、拓展阅读,鼓励写话
小学一、二年级,除课文外,要求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一年级下学期的阅读教学,要重视课外阅读,并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1、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建立班级图书角,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有意识地表扬喜爱看书的学生;每天抽一点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等。还有一个方法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但不要把故事讲完,在学生急于知道故事结局时,告诉学生这故事就在哪一本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
2、教师要及时提供高质量的阅读材料
学生对课外读物缺乏取舍与辨别能力;一部分家长,也对此无能为力。提供和推荐高质量的阅读材料,教师责无旁贷。
3、教师要努力使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校内,可以开展故事会、儿歌诵读比赛等活动,可以在班内评比“阅读大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课外,与家长取得联系,营造家庭阅读氛围,提倡亲子阅读。
4、抓住时机进行写话练习
⑴ 要抓住阅读时适宜写话的时机。如学了《月亮的心愿》,让学生写一写“我的心愿”;学了《四个太阳》,让学生也画一画,写一写“我心中的太阳,它是什么颜色的呢?因为……”。句子不在于长短,也不在于好坏,在于学生喜欢写话,乐意写话的兴趣。
⑵ 要抓住生活中适宜写话的时机。春天到了,让学生写写春天;出去郊游,写写郊游的事情;六一节到了,写写开展的活动和自己的心情;快期末考试了,写写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提醒学生,引导学生,做个关注生活的人,培养动手写的习惯。
四、指导示范,培养习惯
低年级,习惯培养十分重要。显效慢,但一旦习惯成自然,能转化为毅力、方法、能力,受用终生。养成不良习惯,影响终生发展。因此,课堂教学要处理好活跃和有序的关系,动而有序,活而不乱。具体来说,也就是听、说、读、写都要有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听:集中注意力,既认真听教师的讲课,又要认真听同学的发言。避免一人在讲,众人各顾各的情况发生。教师要反复强化,不断引导。
说:个别发言时,声音响亮,表达完整;站着发言,身子要正,头放平;小组讨论,要积极发表意见,在这里,要发挥小组长的协调、监督作用。
读:读的姿势要正确,坐着读,站着读,大声读,小声读,不管怎么读,都要求入情入境,专心致志。
写:写字姿势非常重要,除了常规要求的“一尺、一寸、一拳”,教师还可以自编一些短小的歌谣,让学生在写字前唱一唱,念一念,做到常提醒,严要求。
习惯培养的关键是教师心中要有杆“秤”,眼、耳要明,手、口要勤。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不要片面追求热热闹闹,轰轰烈烈,也不要刻意追求标新立异,忽视课堂教学的真正效益。要始终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正确把握实验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总之,一句话,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一、教材简说
《柳树醒了》,这是一首诗,又似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课文中的插图,让人感到春天跳动着的生命力。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春天是催人奋进的。“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课后的这个问题,打开了孩子们想象的大门。要相信孩子,孩子的眼睛里折射出的画面,比诗更蕴含深意。孩子的心,就是一篇童话。
二、学习目标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感悟春天的美。
3.能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课前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新课
春天来了,天气转暖,万物复苏,春天来了,耕耘播种,充满希望,春天来了,到处冰雪消融,使人感到一股暖意。你一定用心灵去感受了美好的春天。那就请你们把用眼睛看到的、用鼻子闻到的,用耳朵听到的,都说出来吧。
春天来了,她像一位魔法师,周围的事物都有发生了很大变化。板书“柳树()了”。(醒)谁能从字卡中找到“醒”字贴上去?(补题后让这位学生带着大家再读课题)教师强调“醒”是后鼻音。
二、初读,掌握字词
1.师范读,学生欣赏老师配乐朗诵。说说课文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生词。
3.哪些生字是你的老朋友呢?大声读给大家听。
4.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1)偏旁识字:枝,梳,梢
形近字比较:耍一要(耍字比要字少一笔)
换偏旁:操──澡
熟字加偏旁:醒,软,雷
(2)同桌互相读生字,比比谁读得准。教师强调“澡”读平舌音,“枝,树,梢,耍”读翘舌音。
(3)小组比赛认读生字。
(4)做“一字开花”游戏。
(5)读词卡(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打雷 雷雨 树枝 树梢 软和 梳洗 玩耍 苏醒
三、熟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同桌对读,互相正音。
3.再练习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四、观察,正确书写
1.重点指导两个带言字旁的字“说、话”。学生观察“说、话”两个字的字形和在田字格的位置。
2.教师示范写,边写边提醒注意的笔画,这两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言字旁的“点”要写的高一些,靠右一些,与横折提的“折”对齐。“折”画可以写得略向左斜。
3.“春”字的书写,关键是上半部分:三个横不宜长;撇、捺要伸展开,盖住下面的“日”字。
4.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5.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字词
1.读上节课学过的字:雷、澡、软、梢、梳、醒、耍、枝
2.开火车认生字。
3.开火车形式读词:打雷雷雨树枝树梢软和梳洗玩耍苏醒
二、看图,熟读课文
1.出示挂图:同学们,春天来了,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你们看这幅图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有的在拍照;有的在寻找春天;有的在唱歌。)
师:是的,他们唱呀跳呀,在歌唱春天,歌颂美好的大自然,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柳树醒了》。
2.自由读,读准音,并标小节号。
3.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说说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板书:春雷春雨春风春燕
三、细读,理解课文
1.你从什么地方知道柳树醒了?分小组读书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学习相应的小节)
(1)学习第一节。
A.指名读。
B.想像:春雷会跟柳树说些什么话呢?
C.如果你是春雷,那就把这悄悄话说给组员们听吧!
D.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节。
E.指名读,评议。
F.比赛读,评选“朗读高手”。
(2)学习第二节。
A.指名读。
B.教师板画柳树。
C.愿意上台画一画柔软的柳枝吗?
D.你们觉得应该怎样读这一小节呢?
E.比赛读,指导读。
(3)学习第
三、四节。
A.音乐声中,教师引读第
三、四节课文。
你们瞧!春风给柳树梳头了,梳着梳着──(生读)“春燕”跟柳树捉迷藏了,藏着藏着──(生读)。
B.春风中,柳树展示出它婀娜多姿、俏皮可爱的样子,你愿意让柳树变得更美吗?请哪位小画家上来画一画吧!
C.让学生带着想象好好地读一读课文。
D.小组汇报读。
(4)学习第五节。
A.醒了的小柳树可高兴了,他们在干什么呢?请你们找一找读一读吧!(生练习读)
B.指名读,评议。
C.全班读。
四、训练,发挥想象
小柳树的好朋友春雷、春雨、春风、春燕、孩子们和它在一起做什么?
出示:
春雷和柳树_____________,小柳树_____________,柳树对春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雨帮助柳树_____________,小柳树变得_____________,柳树对春雨说:“_____________。”
春风帮助柳树_____________,小柳树变得_____________,柳树对春风说:“_____________。”
春燕和小柳树_____________,柳絮_____________,柳絮边飞边说:“_____________。”
孩子们和小柳树_____________,小柳树──,柳树对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
五、比赛,背诵课文
师:春天里的景物这么可爱,让我们走进春天,美美地读一读!
1.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喜欢这一小节的其他同学可以一起读。
2.会背课文的站起来,齐背课文。
3.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评一评谁背得好,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六、实践活动
1.课堂活动。仿照课文编诗句,再说一说。
春天跟__________说话了,
说着说着,
_________。
师:(学生看着图)柳树醒了,春雷把她从沉睡中叫醒了。她睁开睡眼,春雨给她洗澡,春风给她梳头,春燕跟她做游戏。柳树醒了,她是那么柔软,那么鲜嫩,那么活泼,那么妩媚动人。她不就是春姑娘吗?
柳树醒了,春姑娘来了。春天闪耀着明丽的色彩,跳动着轻快的音符,弥漫着逗人的童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
柳树醒了,孩子们也醒了。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又长高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孩子们又投入新的学习中了。那读书声,那欢笑声,给春天的乐谱上增添了美妙的音符。
2.课外活动。
在春天里,还有什么和柳树一样也醒了呢?可从动物、植物、人物、气候等方面观察。
资料提供者:伶伶
如何有效率地学习好一篇文章呢?教案必须写得好,而且要突出重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金字塔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着”,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字塔的神奇与魅力。
3.阅读课文,学习用不同的方式来介绍同一种事物。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字塔的神奇与魅力。
阅读课文,学习用不同的方式来介绍同一种事物。
1课时
一、激趣导入
关于金字塔,有很多有趣的谜。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着”,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字塔的神奇与魅力。(重点)
3.阅读课文,学习用不同的方式来介绍同一种事物。(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金字塔夕照》用流畅、饱含韵味的文笔,展示了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金字塔的概况。
四、品读释疑
两篇文章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第一篇文章是散文,用优美的语言文字着重描写了金字塔的金色,写出了金字塔的意境美,译名妙,色彩难忘,引人遐想。
第二篇文章是说明文,运用图片和各种说明方法介绍了金字塔雄伟、神奇的特点以及古埃及的科技文化成就。
(一)金字塔夕照
1.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
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
夕阳、田野、沙漠都是金色,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那古老的金字塔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由此看出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
2.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金色的夕阳、田野、沙漠、泛着金光的河水、像是纯金铸成的金字塔,调动读者的视觉,写出了金字塔的绝美意境。
3.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光源,都是从它那里放射出来的。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远望所见的金字塔的美丽样子。
4.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1)把这里的景色比作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突出了夕照下金字塔的雄壮美丽。
(2)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意境?
作者善于捕捉和表现瞬间的、局部的特色,而且充分运用文字表现色彩、光线及其带来的感受。高超的表现艺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
5.你看金字塔多像一个“金”的汉字。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作者对令人陶醉的金字塔的赞美,也体会到作者对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人类伟大创造的歌颂。
6.有人说金字塔的白昼和月夜,各有各的情趣,各有各的美,但我觉得最令人难忘的,恐怕还是这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
运用对比,突出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最美。
7.那一片迷人的金色,简直把你融化进一个神奇的境界,使你充满豪迈的感受和无边的遐想,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怀古的幽思……
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这是一篇“风貌通讯”,也是散文,文章结构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描绘非常出色,构思巧妙。
(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1.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这部分内容介绍的是胡夫金字塔。作者用画图的方法展示了胡夫金字塔的塔高和塔基边长,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塔的重量、体积和塔基面积,简洁、明了、直观。
2.◇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建成几千年后,世界上才出现比它更高的建筑。
◇用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50层楼高,塔基面积相当于126个篮球场那么大。
这两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从中感受到胡夫金字塔非常高大雄伟,在当时的情况下,修建十分不容易。
3.仿写: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胡夫金字塔的概况呈现了出来。请你也运用这两种说明方法来介绍一种事物。
示例:现在的笔记本电脑越来越薄,越来越轻。今天我看见一个小型的笔记本电脑,居然跟平时用的会议记录本大小相当,薄厚也差不多,我感到十分惊奇。看了一下说明,它居然只有?25厘米长,15厘米宽,2厘米厚,重量只有945克,真是名副其实的笔记本!
4.塔身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叠加而成的,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这两句话中,我体会到了几千年前的工匠手艺精湛,技术高超,超乎人们的想象,太了不起了。
5.塔高的10亿倍约等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写出了金字塔的什么特点?
写出了金字塔的巧合,引人深思。
6.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泛滥,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金字塔就建在尼罗河的西岸。
金字塔为什么要建在尼罗河的西岸?
在古埃及人的心目中,尼罗河东岸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象征着生命的开始;而尼罗河西岸是太阳降落的地方,象征生命的结束,那里是亡灵的世界。陵墓正好是两个世界的交界口,由这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然后再从东方再重新出现,所以他们把所有的金字塔都建在尼罗河的西岸。
7.古埃及人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取得了?
很高的成就。比如,在天文历法方面,他们将一年定为365天,并规定每年12个月,一个月30天,剩余5天作为节日。
这段文字与哪段文字相印证??这段文字与“塔高的10亿倍约等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相印证。
五、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金字塔夕照》用流畅、饱含韵味的文笔,展示了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金字塔的概况,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3.课堂小结
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金字塔至今仍是谜团重重。我们课后可以通过资料进一步地了解金字塔。
六、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简单又神秘的游——金字塔(节选)》
板书设计:
意境绝美
金字塔夕照 译名绝妙 人间奇迹
色彩难忘
上面就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金字塔教案了,想要了解更多内容,请多关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金字塔教案 金字塔教案人教五年级下册】相关推荐文章: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五年级语文三单元教案
《望月》五年级语文下学期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案
五年级语文迟到教案
我的第一本书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2)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阅读,理解字里行间的深意。
(2)合作探究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过去苦难的生活下,“我”读书的困难。
(2)人不能忘本,要珍惜今天读书的好条件。
重点难点
1、 感悟“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2、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七年级(下)课文《华南虎》及诗人牛汉导入。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勾画字词。
(1)注音。 酷(kù)似 掺(chān) 脊(jǐ)背 枉(wǎng)读
(2)解释。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温厚:温和宽厚。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酷似:极像。2.思考: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怎样的书?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三、研读课文,思考理解
(1)这么一本普通的书,作者为什么要写?而且还是充满感情的写?
(2)围绕我的第一本书,作者回忆了哪些人和事?这些人和事中蕴涵什么样的情?
(3)你觉得这些人、事和情中作者重点要表现的是什么人、什么情?体现在哪些事之中?
(4)揣摩细节,体会读书的不容易,父亲创造条件给我读书的英明;体会我对父亲的崇敬。
(5)揣摩“人不能忘本”的含义。
四、悟读课文,体验延伸
(1)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深入地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在你的记忆中,有没有这样让你难忘的人生的一本“书” ?你能说一说吗?
五、布置作业,品味语言(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从荒寒的大自然间 父子之情
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 我的第一本书 同学、朋友之情
的快乐和梦幻” 人与狗的情趣
教后反思:亲情、友情都是学生熟悉、并容易产生共鸣的话题,教学时注意结合学生实际,创设情景,引领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感情。
再塑生命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梳理重塑生命的历程。
2.结合海伦战胜挫折的经历谈谈海伦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教学难点:
结合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爱”之伟大,陶冶情操,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方法
导学法。以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学理念,通过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力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模式为引导激趣,感知课文,理解生命,合作探究“爱”,令主题升华——“爱让生命绽放光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千手观音》。由《千手观音》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演讲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三、生字词
1.搓捻 cuō niǎn 繁衍 yǎn 迁徙 xǐ 觅食 mì 小憩 qì 遨游 áo 枝桠 yā
刹那 chà穿梭 suō 暖和huo 花团锦簇 cù 冥思遐想 xiá
2.①困惑:感觉疑难,不知道该怎么办。②冥思遐想:深沉、悠远地思索或想像。
③恩惠:给予或受到好处。 ④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⑤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来不及欣赏。多指美景及艺术品。
⑥企盼:盼望。 ⑦油然而生:很自然地产生(思想、感情等)
四、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阅读全文,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你认为沙莉文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是一个出色的教育艺术家,有爱心、耐心的老师。
你认为海伦是一位怎样的学生?
是一个好学、聪明、坚毅、情感丰富、有强烈的求知欲的学生。
找出文中关于“爱”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爱是花的香味吗?”—— 爱是给人带来愉快而美好感受的东西。
“爱是不是太阳?”—— 爱能给人光和热,能使万物茁壮成长。
“爱有点儿……也不想玩了。”—— 有了爱,你就快乐,生活就变得美好。
你是怎样理解“再塑生命”这一题旨的?
从字面上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
文中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在莎莉文老师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教“我”懂得什么是“爱”。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从而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
2、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段意:
一、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
二、莎莉文老师“我”认识、了解大自然。
三、莎莉文老师逐步引导“我”认识“爱”。
3、课后练习
五、拓展性学习:
要求:试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由学生自主发挥,教师补充):
A、奥斯特洛夫斯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贝多芬谱写《命运交响曲》;
C、民间艺人阿炳奏响《二泉映月》;
D、司马迁身受宫刑,完成《史记》;
E、美国连任三届的总统、二次大战英雄罗斯福从小患小儿麻痹症;
F、张海迪自学成才;
G、孙膑受膑刑,著《孙膑兵法》;
I、埃及第一任教育部长、大作家塔哈·侯赛因是盲人。
六、课文小结:
本文是美国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向莎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为这位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动。同时,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很值得我们好好品读。
板书设计:
再塑生命
理解、关爱、教育
莎莉文老师 “我”
井房散步
(光明的使者、出色走进、体验自然(好学敏思、坚韧不拔
的教育艺术家)解释“爱”热爱生命)
无比的敬爱、感激
教后反思:结合文章内容,创设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去体会健康的珍贵、生命的美好,以加深对课文理解,受到更多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