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0 17:34:03
类别:教学设计
第九册《傲霜篇》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菊花的象征意义。
(3) 体会顿号、逗号、句号的用法,并能正确的使用。
(4) 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赞美自已喜爱的花儿或其他事物。
(5)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看自已喜欢的段落。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中,体会菊花坚强不屈、傲霜斗雪、不畏强暴的高尚情操。
3.情感、态度与介值观
1、体会作者对菊花的敬佩的喜爱之情。
2、激励学生向菊花学习,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重难点、关键:感悟菊花的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感悟天气的恶劣。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重点难点: 了解菊花的象征意义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
2、凌寒怒放的菊花图片。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1. 教师板书课题:同学们,一起把课文读一读,(教师引导学生强调“傲”)
2. 指名反馈:谁知道“傲”字在题目中的意思?(傲:藐视、不屈)
3. 教师启发思维:你们知道哪些能傲霜雪的花木呢?(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说一说:菊花、梅花、青松等)
4. 教师导:今天,我们就来拜读峻青的《傲霜篇》,看看作者是怎样评论四君子之一的菊花的。
5. 介绍作者。
二、初读感知,掌握生字
1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读通顺、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画出本课的四字词语。
(3)用“~~~~~”画出描写菊花的句子,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2、检查生字。
(1) 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全班读一读。
(2) 教师出示下列生字,进行强调:
(3) 出示四字词语,指名读,在读中积累词语。(在集体的反馈交流中掌握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三、品读语句,体会严寒
1.教师播放图片,创设情境:同学们,看下霜了,你们看到了什么?(下霜了,黄叶飘零的景象)
2.教师导读:文中是怎么描写的呢?请大家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指名反馈
“对面屋……哦,真有点`西风紧,黄叶飘零`的景象了。”
4.品读语句,体会寒冷。
(1)学生自由读这些语句,把让你感受到霜大,严寒的语句画下来。
(2)指名反馈,教师适当的指导感情朗读。
1)“对面屋脊上一片雪白,像下了一场小雪似的。”
(“一片”“像下了一场雪”让人感到霜的大)
2)“院子里也白皑皑地铺上了一层霜。”
(通过写地面的娈化,也布上了一层毛茸茸亮晶晶的霜花——使得那叶子骤然厚了许多。”
(肥大的叶子上虽然也布上了一层霜,叶子骤然厚了,都写出了霜的大)
3)“但是,风一吹……院子里遍地都是带了霜的黄叶)
(这里作者通过写葡萄、梧桐等树叶的凋零,不仅写了秋霜的严寒,也通过对比的方式,出对秋菊的顽强不屈)
①指名反馈:哪些语句让你感到霜大、严寒?
②结合语句抓住重点词语,说感受。
③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语句。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严寒是花草树木的天敌,风霜一过我们随处可见凋谢的花朵、飘落的树叶,课文第二自然段的部分语句,为我们一个“西风紧,黄叶飘零”的现象。
五、布置作业
1.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品读文中描写菊花的语句,品味菊花的特点,理解菊花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总结全文,激励学生向菊花学习。积累颂菊的古诗。
重点、难点:感悟菊花的象征意义。
教具准备:在严寒中怒放的菊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展示风霜中百花凋零的图片,教师深情地叙述:同学们,“西风吹紧,黄叶飘零”,当风霜来临的时候,很多花草都受不住严寒,枯萎了,凋落了。
2、镜头切换到菊花盛开的景象:看(迎着风霜盛开的菊花)提问:你们心情怎样(激动、惊喜、感动、佩服……)
3、导入:今天,我们就去欣赏一下风霜中的菊花是怎样的。(通过鲜明的对比,感受到菊花不畏严寒,体会菊花刚毅的品质)。
二、学习描写菊花的段落
1、导入:风霜中盛开的菊花是什么样的呢?划出课文有关语句,并读一读。
2、指名反馈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赞叹、惊喜、敬佩地读)
4、引导学生区别句子中的“、”“,”“。”使用的表达效果。
5、反馈,读了这些语句,你想对风霜中怒放的菊花说什么?
6、展示图片:同学们,风霜中的菊花争妍斗艳,喷芳吐香,而且千姿百态。
引导想象:指名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说菊花的姿态。
小结:难怪人们说秋菊傲霜呢,可真的是经霜一打,它倒越发显得精神了。
三、品读句子,体会菊花品质及作者的情感
1、导:从哪些语句看出菊花傲霜斗雪不畏强暴的情操。
2、反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有感情地朗读。
小结:傲霜秋菊凌寒怒放,所以作者说它不愧是一种富有晚节的可爱的花儿。
四、出示语段“我爱它们超凡脱俗的风姿,……我更爱的是它们那傲霜斗雪不畏强暴的高尚情操。”教师导读,学习跟读。并按课后问题四要求说句子。
五、引导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最爱菊花那傲霜斗雪不畏强暴的高尚情操?
六、拓展延伸,积累诗句
教师导: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均被菊花高尚的情操所感染、折服。同学们一定搜集了不少这样的古诗吧!
学生自由反馈,诵读古诗。
七、课堂小结: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们喜欢菊花吗?
总结:菊花不仅超凡脱俗,香气扑鼻、清雅大方、平易简朴、而且傲霜斗雪、不畏强暴。它所折射出来的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做一个像菊花一样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八、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搜集描写菊花的古诗,并把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菊花的象征意义。
(3) 体会顿号、逗号、句号的用法,并能正确的使用。
(4) 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赞美自已喜爱的花儿或其他事物。
(5)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看自已喜欢的段落。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中,体会菊花坚强不屈、傲霜斗雪、不畏强暴的高尚情操。
3.情感、态度与介值观
1、体会作者对菊花的敬佩的喜爱之情。
2、激励学生向菊花学习,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重难点、关键:感悟菊花的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感悟天气的恶劣。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重点难点: 了解菊花的象征意义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
2、凌寒怒放的菊花图片。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1. 教师板书课题:同学们,一起把课文读一读,(教师引导学生强调“傲”)
2. 指名反馈:谁知道“傲”字在题目中的意思?(傲:藐视、不屈)
3. 教师启发思维:你们知道哪些能傲霜雪的花木呢?(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说一说:菊花、梅花、青松等)
4. 教师导:今天,我们就来拜读峻青的《傲霜篇》,看看作者是怎样评论四君子之一的菊花的。
5. 介绍作者。
二、初读感知,掌握生字
1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读通顺、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画出本课的四字词语。
(3)用“~~~~~”画出描写菊花的句子,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2、检查生字。
(1) 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全班读一读。
(2) 教师出示下列生字,进行强调:
(3) 出示四字词语,指名读,在读中积累词语。(在集体的反馈交流中掌握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三、品读语句,体会严寒
1.教师播放图片,创设情境:同学们,看下霜了,你们看到了什么?(下霜了,黄叶飘零的景象)
2.教师导读:文中是怎么描写的呢?请大家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指名反馈
“对面屋……哦,真有点`西风紧,黄叶飘零`的景象了。”
4.品读语句,体会寒冷。
(1)学生自由读这些语句,把让你感受到霜大,严寒的语句画下来。
(2)指名反馈,教师适当的指导感情朗读。
1)“对面屋脊上一片雪白,像下了一场小雪似的。”
(“一片”“像下了一场雪”让人感到霜的大)
2)“院子里也白皑皑地铺上了一层霜。”
(通过写地面的娈化,也布上了一层毛茸茸亮晶晶的霜花——使得那叶子骤然厚了许多。”
(肥大的叶子上虽然也布上了一层霜,叶子骤然厚了,都写出了霜的大)
3)“但是,风一吹……院子里遍地都是带了霜的黄叶)
(这里作者通过写葡萄、梧桐等树叶的凋零,不仅写了秋霜的严寒,也通过对比的方式,出对秋菊的顽强不屈)
①指名反馈:哪些语句让你感到霜大、严寒?
②结合语句抓住重点词语,说感受。
③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语句。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严寒是花草树木的天敌,风霜一过我们随处可见凋谢的花朵、飘落的树叶,课文第二自然段的部分语句,为我们一个“西风紧,黄叶飘零”的现象。
五、布置作业
1.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品读文中描写菊花的语句,品味菊花的特点,理解菊花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总结全文,激励学生向菊花学习。积累颂菊的古诗。
重点、难点:感悟菊花的象征意义。
教具准备:在严寒中怒放的菊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展示风霜中百花凋零的图片,教师深情地叙述:同学们,“西风吹紧,黄叶飘零”,当风霜来临的时候,很多花草都受不住严寒,枯萎了,凋落了。
2、镜头切换到菊花盛开的景象:看(迎着风霜盛开的菊花)提问:你们心情怎样(激动、惊喜、感动、佩服……)
3、导入:今天,我们就去欣赏一下风霜中的菊花是怎样的。(通过鲜明的对比,感受到菊花不畏严寒,体会菊花刚毅的品质)。
二、学习描写菊花的段落
1、导入:风霜中盛开的菊花是什么样的呢?划出课文有关语句,并读一读。
2、指名反馈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赞叹、惊喜、敬佩地读)
4、引导学生区别句子中的“、”“,”“。”使用的表达效果。
5、反馈,读了这些语句,你想对风霜中怒放的菊花说什么?
6、展示图片:同学们,风霜中的菊花争妍斗艳,喷芳吐香,而且千姿百态。
引导想象:指名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说菊花的姿态。
小结:难怪人们说秋菊傲霜呢,可真的是经霜一打,它倒越发显得精神了。
三、品读句子,体会菊花品质及作者的情感
1、导:从哪些语句看出菊花傲霜斗雪不畏强暴的情操。
2、反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有感情地朗读。
小结:傲霜秋菊凌寒怒放,所以作者说它不愧是一种富有晚节的可爱的花儿。
四、出示语段“我爱它们超凡脱俗的风姿,……我更爱的是它们那傲霜斗雪不畏强暴的高尚情操。”教师导读,学习跟读。并按课后问题四要求说句子。
五、引导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最爱菊花那傲霜斗雪不畏强暴的高尚情操?
六、拓展延伸,积累诗句
教师导: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均被菊花高尚的情操所感染、折服。同学们一定搜集了不少这样的古诗吧!
学生自由反馈,诵读古诗。
七、课堂小结: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们喜欢菊花吗?
总结:菊花不仅超凡脱俗,香气扑鼻、清雅大方、平易简朴、而且傲霜斗雪、不畏强暴。它所折射出来的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做一个像菊花一样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八、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搜集描写菊花的古诗,并把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
教学目的:
1.通过准备、表演、评价、练写四个环节,达到课内外的沟通及学科间的融合,使学生能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用运到课外的实践活动中。
2.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精神及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师生商量活动内容。
1.孩子们,你们知道再过几天是什么日子吗?(“六一”儿童节)
2.“六一”儿童节是我们的节日,我们举办一个联欢会好吗?
3.请你们自己准备节目,可以自由组合。都想准备哪些节目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指点)
二、课外学生自由组合准备节目。
三、庆祝“六一”联欢会。
1.表演节目:
(1)合唱《快乐的节日》(学生伴奏、伴舞)。
(2)讲故事《一个字》。
(3)讲笑话《写万字》。
(4)配乐古诗联诵。
朗读《早发白帝城》、《华山》;齐唱《春晓》、《风》;
朗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山行》;齐唱《出塞》。
(5)配乐诗朗读《雨后》(并展示配画)。
(6)课本剧《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
2.重点评价。
参加了今天的联欢会,我觉得同学们真是多才多艺呀!那我们来评一评,那些同学的节目演得好?你最喜欢哪个节目啊?(自由发言)
一会儿回到教室,我们把联欢会上你印象最深的事写一写。
四、指导写话。
刚才同学们的节目表演得很精彩,大家看得也都非常高兴。现在我们就把联欢会上你印象最深的事写一写。
课件出示要求:*什么时间?我们在什么地方开了庆祝“六一”联欢会?
*在联欢会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节目?
*其中你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
学生写完以后,指名2—3名学生朗读自己的写话,大家点评。
五、展示交流。
将学生的写话展示在“学习园地”中,大家观看、交流。
教学目标:
1.认识“墨、挽、胳、膊、檫、凛、撞、啸跪”9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间真情;学习短文的写法。
4.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主学习,在品读中自悟。
5.体会人间真情,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情感,学习短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伞、课件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23课短文两篇中的倾斜的伞。看到伞,“我”便想起外公,想起了一件难忘的往事。想读吗?我们一起读。
二、整体感知,初读悟真情。
是一件怎样的事呢?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感受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整个身心都被震撼了眼泪不禁浸满了眼眶,同学们,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这种爱蕴涵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让我们再读课文,你的感受会更深刻。
三、朗读,交流,感悟真情。
1.抬头望去,外公头顶的天空,一半是墨绿色,一半是灰蒙蒙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2.真是充满温情的伞,你知道“我”此时最想要的是什么吗?
3.当“我”对外公说:“怎么没歪?明明是歪向我这边了呀!”外公为什么笑而不答呢?他在想什么?
4.从外公问我有没有被雨淋到中体会到什么?谁再来读读这段话?
5.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全文。
五、想想你自己的亲人为自己做过什么?你想对外公说什么?
六、作业。
1.填空。
( )的天空( )的伞珍惜( )爱护( )
2.你想对外公说什么吗?
第二课时
一、导言引入新课。
谁能想想这个题目可以写些什么内容?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拼读生字。
正确朗读课文。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
2.检查
集体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的重点段落。
1.分组学习第1~6自然段。
2.讨论交流。
这件事中有哪些人物?
谁是主要人物?
在第1自然段中找出表现天气和我心急的词。这是我最盼望的是什么?
书和杯子是怎样回到我的手上的?
我有机会说感激的话吗?为什么?
这些行人帮助困难的人,而又不要别人感谢的行为说明了为什么?
这些人的心灵非常美。
四、总结全文。
1.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通过这件事教育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你们在平时做过哪些助人为乐的事?
板书设计:
风 雪 中
小女孩:举起发红的小手
老人:嘶哑着喉咙 风雪见真情
姑娘:大步跨到我身边
目标: 知识:展开联想和想象,想象动物们为了自由而发生的故事。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重、难点:想象与现实紧密相连,紧扣“自由”主旨,完整生动的记叙故事的经过。教具:动物图片,课件。教法:探究、想象。流程:
一、组织教学二、激发兴趣,导入习作: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导入。三、放飞思维,构思故事播放课件,出示动物图片,想象一下,动物王国的这些朋友会告诉你怎样的故事呢?四、小组交流,畅所欲言。 1.练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故事的过程,注意具体生动。 2.指名讲述。教师适时指导,重点强调人物对话的情境。五、动笔习作,教师指导讨论应该注意什么。六、典型引路,自主修改。 1.习作大致完成后先自我修改,再小组交流。 2.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典型习作。 3.教师和学生边读边改,以激励为主。 4.小组推荐习作上展台展示。七、总结。
板书:写一篇童话要求:1.展开联想和想象2.想象与现实紧密联系3.叙事完整
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7个生字。积累四个片段中的优美词句。 能力:读懂课文内容,边读边想象作家们在描绘荷花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情感:感受荷花在不同作家笔下的多彩多姿之美。重难点:感受荷花在不同作家笔下的多彩多姿之美。教具:搜集图片、课件。教法:读中感悟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倒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围绕“赏”字展开学习。二、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在读中认识生字,读一读。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通读全文,把文章读流利。三、初步想想每个片段是怎样写荷的?把自己的理解与疑惑写在课本上。四、1.抓住文章中你觉得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地方。说说透过这些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有感情的朗读。五、植物之美各有不同,同一植物在不同作家眼里也各有不相同的地方,试着填写下面的表格。 课题 作者 荷花独特的美 表达的思想感情 《荷花》 叶圣陶 《荷花》 汪曾祺 《雨荷》 冰心 《荷叶》 席慕容
六、在四个片段中,你最喜欢哪一篇,为什么?多读几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二、积累内化: 1.认读课文重点生字词。 2.积累课文中写得精彩的词句。 3.写下自己的阅读收获。三、拓展活动: 1.读一读,课外阅读更多写荷的文章或诗歌。 2.画一画,选取其中的一个片断,画一幅荷花图。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课文《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感受翠鸟的美丽。
2、学习作者按顺序及抓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理解第
一、二自然段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如“小巧玲珑”等。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鸟吗?这节课(出示图片)它的名字叫翠鸟?(板书:翠鸟 )
2、你知道哪些关于翠鸟的知识呢?(课前资料交流)
(翠鸟又叫叼鱼郎、鱼狗,是我国东南部常见的候鸟,头大体小,嘴长有棱角末端尖锐,常栖息水边的树枝或岩石上……)
(看来大家对翠鸟的了解还真不少,相信你们学了课文后会有更加深入地了解。)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字词:
a.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指名2位,开双轨火车,擦去拼音,齐读。) 出示:苇秆 小爪 小巧玲珑 腹部 衬衫
b.谁愿意来读读卡片上的词呀?(出示:红色 橄榄色 翠绿色 浅绿色 赤褐色)
师把卡片放到黑板上,自己读读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呀?(这些词都表示颜色)
这些颜色你都会分辨吗?(出示有颜色的图纸,让学生选择,师标出序号)
过渡:同学们,上课要多读,多听,多想。刚才我们已经读了生字词,现在来听听课文录音,想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哪些知识。
3、谁来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那些知识?
(小结:课文主要从外形、动作、住处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知识。)
过渡:描写翠鸟外形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板书:外形)
二、细读课文,挖掘含义。
过渡:找得真准,这节课我们就来仔仔细细地读读这两段。
(一)学习第一段(投影出示第一段课文)
1、谁愿意来读读第一段,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翠鸟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呀?
2、(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一张细长的嘴)
( 师贴图片)透亮灵活的眼睛,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呢?(炯炯有神,明亮……)
3、这段中有个词概括地写出了翠鸟的外形特点,你发现了吗?(小巧玲珑)
翠鸟的体形很小,身长只有15厘米,相当于大人的拳头那么大,可以停在苇秆上呢。
4、学了这一段,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啊 ?(小巧,可爱)
你能把翠鸟小巧、可爱的感觉读出来吗?自己读一读,指名,老师觉得如果你能把写翠鸟外形特点的词读好的话,肯定能把翠鸟小巧可爱的感觉读出来。指名,齐读。
过渡:翠鸟的外形除了小巧玲珑,还有什么特点呢?
(二)学习第二段(投影出示第二段)
1、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翠鸟羽毛的鲜艳?(头上、背上、腹部)
2、作者是怎样描写各部分的羽毛的呢?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3、用喜爱、赞美的语气读好2——4句。
4、这3句话与第1句是什么关系?(点明这样的段式叫总分段式。)
三拓展延伸资料提供者:优优
浙教版第八册第23课《画杨桃》教学设计
余姚市小曹娥镇中心小学 叶建松
教学目标:
一、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二、体会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
三、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四、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说话。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画杨桃》,读题。(出示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杨桃是什么样子的?)
3、老师准备了一些杨桃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了这些杨桃,你想说什么?还有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接下来就请大家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感受深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自己感受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谈理解。
3、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集体合作,理解内容。
1、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大家从课文中找一找原因,可以小组合作。
2、交流。
(1)“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位置不同,看到的不同,你能举个例子吗?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为什么会这样?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4)“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子,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什么是“叮嘱”?谁在什么时候叮嘱过你,叮嘱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爸爸的话的?什么是“想当然”?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想当然”?
3、我老老实实地画,却换来了同学们一阵嘲笑,读读同学们的话。我心里会怎么样?想些什么呢?
4、老师是这样做的吗?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找找。
课件出示: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师为什么要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什么是“审视”?你能表演一下“审视”吗?
5、当老师问大家的时候,同学们这样回答,是带着怎样的语气的?(嘲笑)我们读读。
发挥想像,当时我的心理会怎么样?想些什么?
6、(课件出示)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这两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怎么会断断续续的呢?他的心理会想些什么?(很惭愧)读一读这段对话。
7、同样一个问题,同学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用上因为……所以)
8、如果你是这位老师,这时你想对你的学生说什么?
9、我们来看一下,“我”的老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生读该自然段。)
什么是“和颜悦色”?用这样的语气读一读。
有没有人对你说过,或你对别人说过“不要……要……”,说一说。
举例子说说什么是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
10、老师的话,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句?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觉得对你有帮助吗?背一背你认为对自己有帮助的话。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谈。课文中共有几个人物,你最喜欢谁?谈一谈。你在生活中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吗?有没有这样的事?
2、读。老师学完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出示:
3、编。学生自编学完课文后的一则格言,写在书本插图五角星旁。交流。
4、小结:当别人的想法、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妄下结论,认真分析,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实事求是。
资料提供者:
小学语文第七册22课《观潮》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设计,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规律及创新教学的理论,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为师生提供一个创新互动空间,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紧扣教学重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教材为凭借,训练感情朗读。通过录像和POWERPOINT展示,使学生在情景中强化认知,完成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全文
教学目的: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重难点、关键:
1、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体会潮的壮观。
2、紧扣重点词句,指导感情朗读。
教具准备:录像,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图、复习导入新课。
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1、请比一比:“观潮”和“天下奇观”的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潮来前的情景是怎样的?生回答后,PowerPoint出示板书。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观潮》,PowerPoint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学习目标: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表达方法。
二、欣赏录像,感受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PowerPoint出示苏东坡的名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引导齐读。激发学生情感,欣赏录像,引入学习课文。
PowerPoint出示学习方法齐读
学习方法: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地方打个问号。
2、抓重点词句品读体会、积累。
三、自由学习课文
1、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汇报学习成果。
2、质疑,讨论,解疑。
3、小结,PowerPoint出示板书。
四、精读“潮来时”部分的重点句子
设想: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既帮助理解,又帮助记忆。
教法:PowerPoint出示,图句结合,指导品读。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 好像闷雷滚动。(鼓励学生想象,主动模拟闷雷滚动的声音,并读出隆隆的感觉。)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表演沸腾的场面“跳着、叫着、喊着”,指导读出惊喜的感觉,理解“人声鼎沸、沸腾” )
3、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 逐渐拉长, 变粗,横贯江面。(同桌互读,读出激动的心情。)
4、再近些, 只见白浪翻滚, 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分组比赛读,读出壮观的感觉。)
5、浪潮越来越近,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个别赛读,读出雄伟气势。教师鼓励,与学生一起鼓掌。)
6、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来。(教师试读,学生评价。)
7、加入自己的表演,入情入景,分男女赛读“潮来时”部分。
8、小结,课件出示练习,反馈学习情况。
五、学习“潮过后”部分
齐读,谈潮过后的景象。PowerPoint出示板书。
六、PowerPoint再出示苏东坡的名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总结全文。
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希望把今天学到的方法用到今后的学习当中。
七、拓展练习
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方法,仿写飞沙滩的潮,用上课文
的好词佳句。
八、布置作业
1、继续仿写。
2、背诵课文第
三、四自然段。
资料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