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费宝网教学设计

搜索51费宝网

《种瓜人》教学设计一等奖

《种瓜人》教学设计一等奖

时间:2023-06-19 13:37:02

类别:教学设计

《种瓜人》教学设计一等奖

1、《种瓜人》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其中会写“亭、恶、仇、恨、祸、给、复“8个字。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 通过学习文章,探究文章所蕴含的价值观,精读文章,深入体会。

4. 体会不能以恶报恶,而应以善报恶,学会宽容别人的错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梁亭人不但不报复,反而帮助楚亭人,如何看待这种行为。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种瓜人指的是谁呢?种的瓜怎么样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自由读文。

把生字用横线画出来:把其他不认识的字下面画点。各读两遍。

通读全文,给自然段标序号。

范读课文,正音。(可以老师范读,也可以放朗读录音带)

三、学习生字,识记生字

学生按顺序读出文中含生字的词。

教师按顺序板书出相应的生字和含生字的生词。

学生看字条回答,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这些生字?

老师教读生字、正音。指出“恶”除了读“è”,还可读“wù”、“ě”,

并组词。

让学生给生字组词,不少于两个,积累词语。

熟读课课文,巩固字音。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全班齐读这一段

⑵ 这一段写什么?

两地人都种瓜,是怎样种瓜的呢?瓜种得好不好?

2.学习第2、3自然

⑴男生读第2自然段,女生读第三自然段。

⑵ 讲解、探究

梁亭人怎样种瓜?种得怎样?

“精心”是什么意思?说明梁亭人具什么样的品质?

⑶ 对比梁亭人和楚亭人的行为,有何感受?

3.学习课文第4~8自然。

⑴ 学习第4 自然女生读第4自然界段。

① 女生读第4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什么?

②“坏心眼”是什么意思?体文中是指什么?

③楚亭人的这种行为会导致梁亭人的什么反应?

⑵ 学习第5~8自然段

梁亭的年轻人对楚亭人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结果如何?

⑶ 默读第4~8自然段,对比两国人采取的的不同行为。对学生进行教育。

讨论:梁亭人不但不报复,反面帮助楚亭人,你赞成这样做吗/为什么?(分组讨论,各组派一人代圾发言)

4.学习第9、10自然段。

⑴ 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思考:楚亭人看到梁亭人为报复自己,反而帮助自己施肥、浇水,会是怎样的表现?

(2)最后两国人的关系如何?(指名回答。师生订正。)

感悟读文,背诵段落。评价讨论,拓展延伸。

第三课时

一、我会拼。

tíng zi zhì zhǐ chóu hèn huò shì

( ) ( ) ( ) ( )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种瓜(zhǒng zhòng) 梁亭 (tín ting)

仇恨 (cóu chóu) 报复 (bào fù)

三、我会填。

1.梁亭人勤劳,而楚亭人( )。

2.楚亭人起了( )心眼,梁亭人却( )心帮助他们。

3.楚亭人也勤快起来,他们的生活由( )变富。

四、我会找朋友。(给下面的词找相同的词)

1.勤劳(A 辛苦 B 勤快)

2.制止(A 阻止 B停止)

五、我也会这样写。

例:梁亭人种的瓜又大又甜。

又 又 .

2、《种瓜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其中会写“亭、恶、仇、恨、祸、给、复“8个字。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 通过学习文章,探究文章所蕴含的价值观,精读文章,深入体会。

4. 体会不能以恶报恶,而应以善报恶,学会宽容别人的错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梁亭人不但不报复,反而帮助楚亭人,如何看待这种行为。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种瓜人指的是谁呢?种的瓜怎么样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自由读文。

把生字用横线画出来:把其他不认识的字下面画点。各读两遍。

通读全文,给自然段标序号。

范读课文,正音。(可以老师范读,也可以放朗读录音带)

三、学习生字,识记生字

学生按顺序读出文中含生字的词。

教师按顺序板书出相应的生字和含生字的生词。

学生看字条回答,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这些生字?

老师教读生字、正音。指出“恶”除了读“è”,还可读“wù”、“ě”,

并组词。

让学生给生字组词,不少于两个,积累词语。

熟读课课文,巩固字音。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全班齐读这一段

⑵ 这一段写什么?

两地人都种瓜,是怎样种瓜的呢?瓜种得好不好?

2.学习第2、3自然

⑴男生读第2自然段,女生读第三自然段。

⑵ 讲解、探究

梁亭人怎样种瓜?种得怎样?

“精心”是什么意思?说明梁亭人具什么样的品质?

⑶ 对比梁亭人和楚亭人的行为,有何感受?

3.学习课文第4~8自然。

⑴ 学习第4 自然女生读第4自然界段。

① 女生读第4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什么?

②“坏心眼”是什么意思?体文中是指什么?

③楚亭人的这种行为会导致梁亭人的什么反应?

⑵ 学习第5~8自然段

梁亭的年轻人对楚亭人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结果如何?

⑶ 默读第4~8自然段,对比两国人采取的的不同行为。对学生进行教育。

讨论:梁亭人不但不报复,反面帮助楚亭人,你赞成这样做吗/为什么?(分组讨论,各组派一人代圾发言)

4.学习第9、10自然段。

⑴ 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思考:楚亭人看到梁亭人为报复自己,反而帮助自己施肥、浇水,会是怎样的表现?

(2)最后两国人的关系如何?(指名回答。师生订正。)

感悟读文,背诵段落。评价讨论,拓展延伸。

第三课时

一、我会拼。

tíng zi zhì zhǐ chóu hèn huò shì

( ) ( ) ( ) ( )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种瓜(zhǒng zhòng) 梁亭 (tín ting)

仇恨 (cóu chóu) 报复 (bào fù)

三、我会填。

1.梁亭人勤劳,而楚亭人( )。

2.楚亭人起了( )心眼,梁亭人却( )心帮助他们。

3.楚亭人也勤快起来,他们的生活由( )变富。

四、我会找朋友。(给下面的词找相同的词)

1.勤劳(A 辛苦 B 勤快)

2.制止(A 阻止 B停止)

五、我也会这样写。

例:梁亭人种的瓜又大又甜。

又 又 .

3、《种瓜得豆》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种瓜得豆》是一篇儿童科普读物,说明文。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有层次地介绍了什么是基因、转基因技术以及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全文结构非常清楚,是典型的说明文体裁。全文为总——分结构,每个分述部分都有总述句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课文运用了浅显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如,“种瓜得豆”“大管家”“发号施令”“搬家”等,把较为深奥的、现代高科技知识,很通俗地介绍给了读者,并且使之很容易被人接受。

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了解转基因技术知识。在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并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3、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等词语。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课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收集现代转基因技术的知识和科研成果。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做到“种瓜得豆,种豆得瓜。”这靠的是什么技术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种瓜得豆》,去了解这种现代高科技知识。(板书课题:种瓜得豆)齐读课题。

【由“种瓜得豆”引出一种现代高科技知识,这样导课,简洁、明了。学生很自然地想去读书、了解这是一种怎样的高科技知识。】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种瓜怎么会得豆呢?这里有什么奥妙?

2、检查生字词语,以及课文读通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

(2)课文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3)课文是怎样一步步介绍的,读懂后,列一个阅读提纲。

4、交流汇报,朗读相应的段落。

(1)课文介绍了一种现代高科技——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2)课文围绕转基因技术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3)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列出提纲:

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基因的作用

现代转基因技术转基因的技术

能做到“种瓜得豆”

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在医学上的应用

【学习说明文要抓住课文的要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这样有助于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三、质疑问难,释疑存疑

1、质疑: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句子或不明白的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2、学生提出问题,师生根据情况,解决问题,需要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解决的,可暂时存疑,下节课解决。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让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师生互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通过存疑,引发学生的学习期待。】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发号施令、水土不服、供不应求、和平共处。

2、转基因技术是由谁来“发号施令”?什么情况下供不应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种瓜得豆,一起去了解转基因技术及应用。

二、研读“转基因技术”,领悟表达方法

1、认真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基因有什么作用?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2、学生小组交流。

3、指名读第3自然段,了解基因的作用。

(1)观察课本插图——计算机描绘的基因结构图。教师简介: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作线状排列。

(2)提问:基因有什么作用?学生画出课文中的句子。

(3)朗读文中的句子,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了解基因的作用。

基因是动植物体内“发号施令”的“大管家”。

4、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什么是转基因技术的句子。

(1)学生汇报:(科学家摸清一些生物体内基因的本领,让一种生物里的“大管家”搬到另一种生物里去发挥它应有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

(2)转基因技术也有失败的时候,它在什么情况下会失败呢?

(转基因技术也有因“水土不服”或不被接受而失败的。)

5、领悟表达方法。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这些科学知识的?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课文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来介绍,比喻形象恰当,把较为深奥的科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给读者,容易被人接受。)

6、朗读体会课文的语言表达的特点。

【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脸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本课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介绍转基因技术,易于被人接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画出有关词句,品读咀嚼,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感受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三、“新闻发布会”,介绍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1、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第一个转基因食品——保鲜西红柿上市以来,许多科学家研制出许多转基因技术的新产品,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及医学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今天,我们来召开一个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的“新闻发布会”。

2、要开好这个“新闻发布会”要做哪些准备?

“新闻发言人”要认真读课文,能说出转基因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还要想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要让别人听得清楚、明白。

“记者”要自己读懂课文,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还要针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向“新闻发言人”提问。

3、学生研读课文,在小组内交流。

4、召开“新闻发布会”。每组推选一名“新闻发言人”上台汇报,其他学生当“记者”向发言人提问。

5、师生共同点评“新闻发言人”和“记者”的表现。

【说明文的教学一样可以富有情趣性,在教学中引进“新闻发布会”这一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同学合作交流,兴味盎然。不仅在读书、交流中了解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还能促进课文语言的内化。】

四、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如果你到转基因商店里购物,你希望买到什么样的产品?设想一下,用你的笔把它描绘出来。

2、把你在课外了解到的有关基因工程方面的知识或科研成果,介绍给同学们听。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此时,让学生拿起笔设想自己想象中的转基因产品,学生可以把在课文的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小练笔之中,实现读写结合。】

五、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2、阅读相关文章。

板书设计:种瓜得豆

基因动植物“发号施令”“大管家”

(搬)(创造)

转基因技术一种生物的“大管家”→另一种生物→新生物

教学后记:

4、《种瓜得豆》教学设计

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种瓜得豆》教学设计,《种瓜得豆》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介绍的是生物学中高深的转基因技术,你们能读懂文中的内容吗?《种瓜得豆》教学设计环节之精彩、教学设计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

《种瓜得豆》教学设计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意思,积累词语

⑵读懂课文,编写阅读提纲,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⑶抓住有关语句,体会文中打比方写法的表达效果。

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⑴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表达的意思。

⑵联系生活,展开想象,理解内容。

⑶品析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与伟大

⑴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强烈欲望。

重、难点

1.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学会编写阅读提纲。

2.难点:结合具体语句,体会文中打比方写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义,加以积累。

2.读懂课文,感知大意,理清层次,编列阅读提纲。

3.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你第一次看到“种瓜得豆”这个课题时,是不是觉得很奇怪?莫非是写错了吗?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懂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常理,种瓜怎么会得豆呢?可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已经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的疑问就会得到解决。

2.教师板书课题:种瓜得豆

3.学生读题并对课题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学生认读识记,

重点强调:玫瑰的瑰读轻声,供不应求的供读一声

4.分段开火车朗读课文,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6.讨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7.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三、编列提纲、理清层次

1.指导编写课文第二部分的阅读提纲

⑴认真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⑵想想各个自然段间的联系,说说作者是如何向人们说明转基因技术的?

⑶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⑷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示范编写阅读提纲,理清文章层次。

①提出问题。

②介绍基因的作用。

③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2.学法小结,独立编写课文第三部分的阅读提纲。

⑴.指名反馈。

⑵.集体评议,达成共识。

①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不怕棉铃虫的转基因棉花、蓝色的转基因玫瑰、可杀死杂草的转基因大豆、不容易腐烂的转基因西红柿)

②转基因在医学上的应用。

(用转基因猪的心脏为人体实施心脏移植手术)

四、课堂小结

种瓜得豆看似不可思议,但由于现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却完全能够做到。这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真是令人惊叹呀!

五、布置作业

1.读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完整地编写本课的阅读提纲。

3.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转基因技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品析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阅读链接《话说基因工程》,感受文章的情趣,激发阅读以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回忆编写阅读提纲的方法。

(通读全文,了解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每个方面又分别说了什么,按顺序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二、品析语句,体会写法

1.读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你觉得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叙述方法、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值得我们学习?

(打比方)

3,课文运用了打比方的写法来形象地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如“基因是每种植物或动物的‘大管家’”。从课文中再找出这样的语句读一读,谈谈这种写法对自己读懂课文有什么帮助。

4.学生默读课文,动笔用“---”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打比方写法的语句,谈谈这种写法对自己读懂课文有什么帮助?

5.先独立找句子,再在小组内交流、介绍。

6.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找出语句,体会写法。

7.教师小结: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打比方的写法,用人们熟悉的生活行为来形象地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使文章所表达的内容通俗易懂,并且富有情趣。

8.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

9.把你觉得描写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部分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10.结合学生的发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有关段落。

三、阅读链接,编写提纲

1.学生独立阅读选文《话说基因工程》。

2.运用所学的方法为短文编写阅读提纲。

3.小组交流阅读提纲,发现不足,进行修改。

4.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5.展开想象,举例说明怎样合理使用基因工程为人类造福。

四、课堂小结

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对我们来说曾经是那么陌生、那么神秘,作者运用打比方与列举事例的写法为我们作了形象而生动的介绍,使我们在阅读时感到通俗易懂且富有情趣。我们在感叹科学技术的神奇与伟大的同时,不得不佩服作者写法之高明。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2.如果你是一位掌握了转基因技术的科学家,你会运用这项技术做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基因的作用

种瓜得豆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在医学上的应用

2.难点:结合具体语句,体会文中打比方写法的表达效果。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种瓜得豆》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5、《种瓜得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意思,积累词语

⑵读懂课文,编写阅读提纲,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⑶抓住有关语句,体会文中打比方写法的表达效果。

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⑴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表达的意思。

⑵联系生活,展开想象,理解内容。

⑶品析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与伟大

⑴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强烈欲望。

重、难点

1.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学会编写阅读提纲。

2.难点:结合具体语句,体会文中打比方写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义,加以积累。

2.读懂课文,感知大意,理清层次,编列阅读提纲。

3.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你第一次看到“种瓜得豆”这个课题时,是不是觉得很奇怪?莫非是写错了吗?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懂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常理,种瓜怎么会得豆呢?可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已经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的疑问就会得到解决。

2.教师板书课题:种瓜得豆

3.学生读题并对课题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学生认读识记,

重点强调:玫瑰的瑰读轻声,供不应求的供读一声

3.分段开火车朗读课文,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讨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5.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三、编列提纲、理清层次

1.指导编写课文第二部分的阅读提纲

⑴认真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⑵想想各个自然段间的联系,说说作者是如何向人们说明转基因技术的?

⑶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⑷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示范编写阅读提纲,理清文章层次。

①提出问题。

②介绍基因的作用。

③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2.学法小结,独立编写课文第三部分的阅读提纲。

⑴.指名反馈。

⑵.集体评议,达成共识。

①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不怕棉铃虫的转基因棉花、蓝色的转基因玫瑰、可杀死杂草的转基因大豆、不容易腐烂的转基因西红柿)

②转基因在医学上的应用。

(用转基因猪的心脏为人体实施心脏移植手术)

四、课堂小结

种瓜得豆看似不可思议,但由于现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却完全能够做到。这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真是令人惊叹呀!

五、布置作业

1.读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完整地编写本课的阅读提纲。

3.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转基因技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品析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阅读链接《话说基因工程》,感受文章的情趣,激发阅读以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回忆编写阅读提纲的方法。

(通读全文,了解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每个方面又分别说了什么,按顺序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二、品析语句,体会写法

1.读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你觉得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叙述方法、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值得我们学习?

(打比方)

3.课文运用了打比方的写法来形象地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如“基因是每种植物或动物的‘大管家’”。从课文中再找出这样的语句读一读,谈谈这种写法对自己读懂课文有什么帮助。

4.学生默读课文,动笔用“---”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打比方写法的语句,谈谈这种写法对自己读懂课文有什么帮助?

5.先独立找句子,再在小组内交流、介绍。

6.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找出语句,体会写法。

7.教师小结: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打比方的写法,用人们熟悉的生活行为来形象地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使文章所表达的内容通俗易懂,并且富有情趣。

8.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

9.把你觉得描写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部分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10.结合学生的发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有关段落。

三、阅读链接,编写提纲

1.学生独立阅读选文《话说基因工程》。

2.运用所学的方法为短文编写阅读提纲。

3.小组交流阅读提纲,发现不足,进行修改。

4.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5.展开想象,举例说明怎样合理使用基因工程为人类造福。

四、课堂小结

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对我们来说曾经是那么陌生、那么神秘,作者运用打比方与列举事例的写法为我们作了形象而生动的介绍,使我们在阅读时感到通俗易懂且富有情趣。我们在感叹科学技术的神奇与伟大的同时,不得不佩服作者写法之高明。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2.如果你是一位掌握了转基因技术的科学家,你会运用这项技术做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基因的作用

种瓜得豆 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在医学上的应用

6、《种瓜得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发号施令、前所未有、水土不服”等词语。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并体会课文语言特点。

3.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4.激发探索科学的强烈欲望。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课文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发号施令、前所未有、水土不服”等词语。

2.读懂课文,感知大意,理清层次,编列阅读提纲。

3.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有关基因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组织谈话:同学们,你们长得都像谁呢?

2.学生自由发言。(“像爸爸”、“像妈妈”、“像舅舅”、“谁都很像”……)

3.教师追问:为什么有的同学与父母那么相似,好像同一个模子倒出来的,有的却找不到与父母相同的特征呢?

4.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评价。

5.教师描述、揭题:原来在我们的体内有一种叫做基因的东西会遗传,它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特点。当妈妈生下我们时,爸爸、妈妈的基因就传到了我们身上,如果这些基因没有发生意外情况时,我们就会长得与爸爸妈妈很像,但如果碰到一些异常的情况,基因就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长得不怎么像或根本不像爸爸妈妈了。基因啊,是一个很神秘也很神奇的东西,所有生物体内都有基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基因有关的文章。

6.教师板书课题:种瓜得豆。

7.学生读题并对课题提出疑问。(种瓜应该得瓜,种豆才会得豆,种瓜怎么会得豆呢?)

8.教师引导读文:从常理来讲,种瓜是不可能收获豆子,但如果你读了课文,认识了基因及其有关技术,你就会豁然开朗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新词,认读识记。

3.理解词语。

发号施令:号,号令;施,发布。发命令,下指示。

前所未有:从来没有过的。

水土不服:水土,泛指自然环境和气候。指不能适应某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供不应求:供,供应,供给;求,需要。供应不能满足需要。

和平共处:指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彼此争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彼此间经济和文化联系。在本课中指转基因猪的心脏移植到人体后可以在人体中适应并工作。

4.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⑴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

⑵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⑶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介绍的,读后,列一个阅读提纲。

5.小组交流后,再全班交流解疑。

全文按总—分结构,每个分述部分都有总述句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6.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三、编列提纲,理清层次

1.指导编写课文第二部分的阅读提纲。

⑴认真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⑵想想各个自然段间的联系,说说作者是如何向人们说明转基因技术的?

⑶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⑷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示范编写阅读提纲,理清文章层次。

第2自然段以“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呢?”为过渡段,点明这一部分要写的内容。

第3自然段介绍了基因的作用。

第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可分两层:

第一层:摸清一些生物体内基因的本领,让一种生物里的“大管家”搬到另一种生物里去发挥它应有的本领。

第二层:转基因技术也因有“水土不服”或不被接受而失败的。

2.学法小结,独立编写课文第三部分的阅读提纲。

⑴指名反馈。

⑵集体评议,达成共识。

第5自然段是过渡段,引出科学家研究基因技术的意义。

第6—9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大有用武之地。

第6段概述;789段举例说明:培育转基因棉花、培育出蓝色玫瑰、培育转基因大豆和西红柿。

第10自然段讲转基因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种瓜得豆看似不可思议,但由于现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却完全能够做到。这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真是令人惊叹呀!

五、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完整地编写本课的阅读提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品析语言,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阅读链接《话说基因工程》,感受文章的情趣,激发阅读以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说说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3.结合学生的发言,出示阅读提纲,进行整体感知。

4.回忆编写阅读提纲的方法。

二、品析语句,体会写法

1.导语: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介绍的是生物学中高深的转基因技术,你们能读懂文中的内容吗?(生齐答:能。)

2.追问:作者到底用了什么写法将这如此高深的生物技术写得这般通俗易懂?

(用打比方(比喻)的写法来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

3.默读课文,用“”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打比方(比喻)写法的语句,谈谈这种写法对自己读懂课文有什么帮助?

4.先独立找句子,再在小组内交流、介绍。

5.指名反馈,全斑交流,找出语句,体会写法。

⑴这些基因是每种植物或动物的“大管家”,有的管叶子长得圆还是扁,有的管脚长得长还是短……当然,植物结瓜还是结豆,也是由基因来“发号施令”的。

句中用“大管家”“发号施令”来说明基因在动植物体内所发挥的作用,写得十分通俗、形象,让人一读就懂。

⑵这种让基因“搬家”的技术,就叫转基因技术。

用“搬家”这种生活中熟悉的行为,来介绍转基因技术,十分形象直观,使高深的科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⑶这样,只要“搬到新家”的“大管家”“住得惯”,发挥自己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当然,如果“搬到新家”的基因“水土不服”,“住不惯”,或者原有的“住户”不认它,把它“赶”出去,那么,这项转基因技术就算失败。

用搬家适应新环境的生活行为来说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原理,既生动有趣,又通俗易懂。

6.教师小结: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打比方的写法,用人们熟悉的生活行为来形象地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使文章所表达的内容通俗易懂,并且富有情趣。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

8.教师过渡、引导:文中除了打比方的写法令人叫绝,还有其他哪些写法也值得我们学习?

9.学生自由发言,并指出文中相关的内容。

⑴前后照应的写法。(课文第l与第5自然段)

⑵设问激趣的写法。(课文第1与第2自然段)

⑶详略得当的写法。(课文第7、8、9自然段)

⑷举例说明的写法。(课文第7~10自然段)

10.结合学生的发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有关段落。

三、阅读链接,编写提纲

1.学生独立阅读选文《话说基因工程》。

2.运用所学的方法为短文编写阅读提纲。

3.小组交流阅读提纲,发现不足,马上提出建议,进行修改。

4.指名反馈,全斑交流。

5.展开想象,举例说说怎样合理使用基因工程为人类造福。

四、课堂小结

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对我们来说曾经是那么陌生、那么神秘,作者运用打比方与列举事例的写法为我们作了形象而生动的介绍,使我们在阅读时感到通俗易懂且富有情趣。我们在感叹科学技术的神奇与伟大的同时,不得不佩服作者写法之高明。

五、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表达生动的语句。

2.完成自测题。

7、《种瓜得豆》教案教学设计

12种瓜得豆

教材简析:《种瓜得豆》是一篇儿童科普读物,说明文。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有层次地介绍了什么是基因、转基因技术以及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全文结构非常清楚,是典型的说明文体裁。全文为总——分结构,每个分述部分都有总述句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课文运用了浅显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如,“种瓜得豆”“大管家”“发号施令”“搬家”等,把较为深奥的、现代高科技知识,很通俗地介绍给了读者,并且使之很容易被人接受。

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了解转基因技术知识。在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并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3、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等词语。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课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收集现代转基因技术的知识和科研成果。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做到“种瓜得豆,种豆得瓜。”这靠的是什么技术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种瓜得豆》,去了解这种现代高科技知识。(板书课题:种瓜得豆)齐读课题。

【由“种瓜得豆”引出一种现代高科技知识,这样导课,简洁、明了。学生很自然地想去读书、了解这是一种怎样的高科技知识。】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种瓜怎么会得豆呢?这里有什么奥妙?

2、检查生字词语,以及课文读通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

(2)课文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3)课文是怎样一步步介绍的,读懂后,列一个阅读提纲。

4、交流汇报,朗读相应的段落。

(1)课文介绍了一种现代高科技——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2)课文围绕转基因技术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3)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列出提纲:

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基因的作用

现代转基因技术转基因的技术

能做到“种瓜得豆”

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在医学上的应用

【学习说明文要抓住课文的要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这样有助于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三、质疑问难,释疑存疑

1、质疑: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句子或不明白的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2、学生提出问题,师生根据情况,解决问题,需要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解决的,可暂时存疑,下节课解决。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让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师生互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通过存疑,引发学生的学习期待。】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发号施令、水土不服、供不应求、和平共处。

2、转基因技术是由谁来“发号施令”?什么情况下供不应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种瓜得豆,一起去了解转基因技术及应用。

二、研读“转基因技术”,领悟表达方法

1、认真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基因有什么作用?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2、学生小组交流。

3、指名读第3自然段,了解基因的作用。

(1)观察课本插图——计算机描绘的基因结构图。教师简介: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作线状排列。

(2)提问:基因有什么作用?学生画出课文中的句子。

(3)朗读文中的句子,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了解基因的作用。

基因是动植物体内“发号施令”的“大管家”。

4、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什么是转基因技术的句子。

(1)学生汇报:(科学家摸清一些生物体内基因的本领,让一种生物里的“大管家”搬到另一种生物里去发挥它应有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

(2)转基因技术也有失败的时候,它在什么情况下会失败呢?

(转基因技术也有因“水土不服”或不被接受而失败的。)

5、领悟表达方法。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这些科学知识的?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课文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来介绍,比喻形象恰当,把较为深奥的科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给读者,容易被人接受。)

6、朗读体会课文的语言表达的特点。

【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脸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本课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介绍转基因技术,易于被人接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画出有关词句,品读咀嚼,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感受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三、“新闻发布会”,介绍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1、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第一个转基因食品——保鲜西红柿上市以来,许多科学家研制出许多转基因技术的新产品,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及医学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今天,我们来召开一个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的“新闻发布会”。

2、要开好这个“新闻发布会”要做哪些准备?

“新闻发言人”要认真读课文,能说出转基因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还要想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要让别人听得清楚、明白。

“记者”要自己读懂课文,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还要针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向“新闻发言人”提问。

3、学生研读课文,在小组内交流。

4、召开“新闻发布会”。每组推选一名“新闻发言人”上台汇报,其他学生当“记者”向发言人提问。

5、师生共同点评“新闻发言人”和“记者”的表现。

【说明文的教学一样可以富有情趣性,在教学中引进“新闻发布会”这一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同学合作交流,兴味盎然。不仅在读书、交流中了解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还能促进课文语言的内化。】

四、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如果你到转基因商店里购物,你希望买到什么样的产品?设想一下,用你的笔把它描绘出来。

2、把你在课外了解到的有关基因工程方面的知识或科研成果,介绍给同学们听。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此时,让学生拿起笔设想自己想象中的转基因产品,学生可以把在课文的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小练笔之中,实现读写结合。】

五、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2、阅读相关文章。

板书设计:种瓜得豆

基因动植物“发号施令”“大管家”

(搬)(创造)

转基因技术一种生物的“大管家”→另一种生物→新生物

教学后记:

8、语文《课种瓜得豆》教学设计

课题

12、种瓜的豆

计划课时

两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种瓜得豆》是一篇儿童科普读物,说明文。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有层次地介绍了什么是基因、转基因技术以及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全文结构非常清楚,是典型的说明文体裁。全文为总——分结构,每个分述部分都有总述句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课文运用了浅显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如,“种瓜得豆”“大管家”“发号施令”“搬家”等,把较为深奥的、现代高科技知识,很通俗地介绍给了读者,并且使之很容易被人接受。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并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3、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

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课文的语言特点。

教具学具准备

收集现代转基因技术的知识和科研成果、课件、小黑板

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了解转基因技术知识。在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时抓住以下两点:

1、课文的结构非常清楚,是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比较典型的范例。教学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在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写出课文的提纲。

2、课文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把转基因技术这种高科技知识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学生。这种表达方式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在科学名词术语上进行过多的解释,只要求学生找出这样的语言,通过朗读、感悟,说出自己在这样的表达方法中读懂了什么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了解这种现代高科技知识

齐读课题

由“种瓜得豆”引出一种现代高科技知识,这样导课,简洁、明了。学生很自然地想去读书、了解这是一种怎样的高科技知识。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做到“种瓜得豆,种豆得瓜。”这靠的是什么技术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种瓜得豆》,去了解这种现代高科技知识。

(板书课题:种瓜得豆)

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种瓜怎么会得豆呢?这里有什么奥妙?

2、检查生字词语,以及课文读通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4、交流汇报,朗读相应的段落。

(1)课文介绍了一种现代高科技——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2)课文围绕转基因技术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3)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列出提纲: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种瓜怎么会得豆呢?这里有什么奥妙?

2、读生字词语及课文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

(2)课文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3)课文是怎样一步步介绍的,读懂后,列一个阅读提纲。

4、交流汇报,朗读相应的段落。

课文围绕转基因技术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

学习说明文要抓住课文的要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这样有助于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三、质疑问难,释疑存疑

四、布置作业

1、质疑: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句子或不明白的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2、学生提出问题,师生根据情况,解决问题,需要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解决的,可暂时存疑,下节课解决。

1、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让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师生互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通过存疑,引发学生的学习期待。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学内容:

1、听写词语:

发号施令 水土不服

供不应求 和平共处

2、转基因技术是由谁来“发号施令”?什么情况下供不应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种瓜得豆,一起去了解转基因技术及应用。

1、听写词语

温故知新巩固词语

二、研读“转基因技术”,领悟表达方法

1、认真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基因有什么作用?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2、学生小组交流。

3、指名读第3自然段,了解基因的作用。

(1)观察课本插图——计算机描绘的基因结构图。教师简介: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作线状排列。

(2)提问:基因有什么作用?学生画出课文中的句子。

(3)朗读文中的句子,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了解基因的作用。

基因是动植物体内“发号施令”的“大管家”。

4、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什么是转基因技术的句子。

(1)学生汇报:

(科学家摸清一些生物体内基因的本领,让一种生物里的“大管家”搬到另一种生物里去发挥它应有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

(2)转基因技术也有失败的时候,它在什么情况下会失败呢?

(转基因技术也有因“水土不服”或不被接受而失败的。)

5、领悟表达方法。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这些科学知识的?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6、朗读体会课文的语言表达的特点。

认真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基因有什么作用?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小组交流。

指名读第3自然段,了解基因的作用。

观察课本插图

朗读文中的句子,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了解基因的作用。

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什么是转基因技术的句子。

(1)学生汇报:

(科学家摸清一些生物体内基因的本领,让一种生物里的“大管家”搬到另一种生物里去发挥它应有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

思考:转基因技术也有失败的时候,它在什么情况下会失败呢?

课文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来介绍,比喻形象恰当,把较为深奥的科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给读者,容易被人接受。

朗读体会课文的语言表达的特点。

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脸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本课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介绍转基因技术,易于被人接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画出有关词句,品读咀嚼,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感受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四、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如果你到转基因商店里购物,你希望买到什么样的产品?设想一下,用你的笔把它描绘出来。

2、把你在课外了解到的有关基因工程方面的知识或科研成果,介绍给同学们听。

介绍在课外了解到的有关基因工程方面的知识或科研成果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此时,让学生拿起笔设想自己想象中的转基因产品,学生可以把在课文的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小练笔之中,实现读写结合。

作业设计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不应( ) ( )( )施令 前所( )( )

( )土不( ) ( )( )可支 和平( )(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人们发现,在生物的每一个细胞里都有许多( )。这些基因是每种植物或动物的( ),有的管( ),有的管( )……当然,植物结瓜还是结豆,也是由()。

科学家已经摸清了一些生物体内的( )。他们把一种生物里的( )。这样,只要“搬到新家“的( )“住得惯”,发挥自己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

这种让基因( )的技术,就叫( )。

3、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4、阅读相关文章。

板书设计

12种瓜得豆

基因 动植物 “发号施令” “ 大管家”

(搬) (创造)

转基因技术 一种生物的“大管家” → 另一种生物 → 新生物

教学反思或案例

9、《古诗两首》《泊船瓜洲》、《游子吟》练习教学设计

一、多音字组词。

二、写出古诗的作者及年代。

①王安石 ②孟郊 ③于谦

A.明代 B.宋代 C.唐代

《石灰吟》 ( ) ( )

《泊船瓜洲》( ) ( )

《游子吟》 ( ) ( )

三、解释加粗字的意思,再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1.钟山只隔数重山。

2.明月何时照我还。

四、请你在花瓣里写一个字,与在芯里的字组成词。

五、低声诵读《游子吟》,想象一位慈母,在儿子外出远行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儿子缝制衣服的情景,再写下来。

答案:

一、

二、《石灰吟》A、③;《泊船瓜洲》B、①;《游子吟》C、②

三、1.隔:相距;数:几;回首钟山也只相距几重青山。

2.何:什么;还:回来;这明亮的月亮什么时候照着我又归还故乡。

四、

五、夜已深,在微弱的灯光下,一位年迈的老人正在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衣服。老人已上了岁数,眼也有些花,她借着微弱的光线,努力地穿针引线。她边缝边嘱咐着孩子,要他一路上多加小心,注意身体,早日回家。

教学设计推荐更多+
相关信息
相关栏目
说课稿一等奖 幼儿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 教案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