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费宝网教学设计

搜索51费宝网

三年级下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一等奖

三年级下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一等奖

时间:2023-06-19 09:02:02

类别: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一等奖

1、三年级下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一等奖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认读“渍、珊、幢、箱”4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3.初步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1.认识生字,朗读课文。

2.学习文章有顺序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1.墨水,一幅画有房子的画。

2.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导入。

(1)出示一张漂亮的图画,有意将几滴墨渍洒在纸上,说:这么美的一幅画,掉了墨渍该怎么办呢?

(2)学生开始讨论,提出各种办法。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珊珊是怎么巧妙处理这块墨渍的。(板书:墨渍)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生字词,自由识记,同桌交流。

(3)思考:珊珊是怎样处理这块墨渍的?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认读。

正音:“渍”的声母是平舌音z;“珊”的声母是翘舌音sh;“幢”是三拼音节。

(三)自主学习,理解感悟

1.小组内互相读课文,讨论:

(1)老师与珊珊是怎样对待画纸上的墨渍的?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注意抓住表示人物的动作、语言的词语)

2.小组选代表交流汇报。

3.品读句子,体会情感。

“他笑着说:‘瞧,有了这小狗,画面活泼多了。’”

(1)指名读,师生评议。

(2)师范读,生练读。

(3)小组交流汇报:

1)老师为什么笑了?

2)你有什么感想呢?

4.朗读全文。

(四)拓展思维,引发想像

1.这有墨渍的地方还可以画写什么?(小组交流、讨论)

2.学生自画表演。

3.教师鼓励小结:珊珊在老师的启发下能灵活地处理画上的墨渍,那么同学们也应像珊珊那样养成遇事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认读“渍、珊、幢、箱”4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3.初步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1.认识生字,朗读课文。

2.学习文章有顺序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1.墨水,一幅画有房子的画。

2.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信箱是用来干什么的吗?(生答)可是有个小男孩家的信箱却不是用来放信,他用来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信箱)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 检查学生生字自学情况,指名读课文,认读生字。

(三)自主学习,理解感悟

1. 自读课文,思考:

邮递员还没有投信,为什么信箱会满了?他怎么想的?当他看到信箱里的小麻雀时,又怎么想的?(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2. 指名学生说说。

3. 品读句子,理解句子:

“邮递员点点头,带着满脸的微笑走了。”

(1)指名读,师生评议。

(2)师范读,生练读。

(3)理解:邮递员为什么笑了?(理解小男孩善良纯洁的内心世界)

4. 展开想像:

(1)小男孩一家发现小麻雀后是怎么做的?

(2)讨论:他们为什么不让小麻雀搬家?

5. 你觉得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孩子?如果你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会怎样处理?(小组交流,指名回答)

6. 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四)总结全文

作者在写这两篇文章的时候,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1. 小组讨论,交流,分别汇报。

2. 小结两篇文章的表达方法。(课文虽然短小,但叙事清楚,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有条理地记下了事情的经过)

(五)拓展训练

回忆自己经历过的一件小事,试着学用课文的写作方法记下来。

2、三年级下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认读“渍、珊、幢、箱”4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3.初步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1.认识生字,朗读课文。

2.学习文章有顺序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1.墨水,一幅画有房子的画。

2.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导入。

(1)出示一张漂亮的图画,有意将几滴墨渍洒在纸上,说:这么美的一幅画,掉了墨渍该怎么办呢?

(2)学生开始讨论,提出各种办法。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珊珊是怎么巧妙处理这块墨渍的。(板书:墨渍)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生字词,自由识记,同桌交流。

(3)思考:珊珊是怎样处理这块墨渍的?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认读。

正音:“渍”的声母是平舌音z;“珊”的声母是翘舌音sh;“幢”是三拼音节。

(三)自主学习,理解感悟

1.小组内互相读课文,讨论:

(1)老师与珊珊是怎样对待画纸上的墨渍的?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注意抓住表示人物的动作、语言的词语)

2.小组选代表交流汇报。

3.品读句子,体会情感。

“他笑着说:‘瞧,有了这小狗,画面活泼多了。’”

(1)指名读,师生评议。

(2)师范读,生练读。

(3)小组交流汇报:

1)老师为什么笑了?

2)你有什么感想呢?

4.朗读全文。

(四)拓展思维,引发想像

1.这有墨渍的地方还可以画写什么?(小组交流、讨论)

2.学生自画表演。

3.教师鼓励小结:珊珊在老师的启发下能灵活地处理画上的墨渍,那么同学们也应像珊珊那样养成遇事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认读“渍、珊、幢、箱”4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3.初步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1.认识生字,朗读课文。

2.学习文章有顺序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1.墨水,一幅画有房子的画。

2.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信箱是用来干什么的吗?(生答)可是有个小男孩家的信箱却不是用来放信,他用来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信箱)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 检查学生生字自学情况,指名读课文,认读生字。

(三)自主学习,理解感悟

1. 自读课文,思考:

邮递员还没有投信,为什么信箱会满了?他怎么想的?当他看到信箱里的小麻雀时,又怎么想的?(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2. 指名学生说说。

3. 品读句子,理解句子:

“邮递员点点头,带着满脸的微笑走了。”

(1)指名读,师生评议。

(2)师范读,生练读。

(3)理解:邮递员为什么笑了?(理解小男孩善良纯洁的内心世界)

4. 展开想像:

(1)小男孩一家发现小麻雀后是怎么做的?

(2)讨论:他们为什么不让小麻雀搬家?

5. 你觉得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孩子?如果你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会怎样处理?(小组交流,指名回答)

6. 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四)总结全文

作者在写这两篇文章的时候,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1. 小组讨论,交流,分别汇报。

2. 小结两篇文章的表达方法。(课文虽然短小,但叙事清楚,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有条理地记下了事情的经过)

(五)拓展训练

回忆自己经历过的一件小事,试着学用课文的写作方法记下来。

3、八年级文下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园子里》,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3.想一想,你什么喜欢自己读的段落?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四、汇报交流

1.文章开头的描写:“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我”对它们非常喜爱;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等等。学生回答后,追问从哪些句中体会到的。)

(2)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2.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说说为什么?

(1)预设学生喜欢的事情可能有:

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的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踢飞了。

理由是多元的,可以是:“我”爱祖父的模仿行为;“我”的举止很天真、幼稚;“我”的举止很可爱;等等。

②其实哪里是铲;……把狗尾巴当做谷穗留着。

理由可以是:“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把“谷穗”割掉,把“狗尾巴”留着,这样的举止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干的傻事;等等。

③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

理由可以是:“我”“见异思迁”,是“我”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的缘故,这样的事情,在孩子中间是经常发生,读了这样的句子,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等等。

④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理由可以是:“我”很天真、顽皮;祖父对我十分宽容、喜爱和呵护;“我”在园子里十分自由快乐;等等。

(2)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有趣?

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过程中相机归纳:作者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哪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把孩子的天真、顽皮写出来,具有真情实感。作者写得很具体,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描写的具体生动,使我们好像就看到“我”一样。等等。

3.文章后面的几段话:“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1)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心情;“我”内心充满了快乐和自由,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快乐,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2)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后面三段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五、朗读全文,布置作业

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2.摘抄课文能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4、八年级文下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情感与思想】体会作者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拓展与延伸】让学生利用双休日的时间,走进田野,亲近自然,放松自己的心灵。

【重、难点突破】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又是关于童年的——《祖父的园子》。

板书:祖父的园子

二、既然是关于童年的文章,我们不仅要知道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园子,更要体会到这座园子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哪些乐趣(即作者在园子里做了些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带着这两个问题分组朗读课文,思考并交流。

提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学习,互相交流,教师只是稍稍引导与点拨。

注:一定要在充分朗读的基本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语句来体会作者童年的——自由、快乐、幸福!

例句参考: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我”说起花园的昆虫,仿佛一个孩子在掰着手指头,给你显示她的富有,那极满足和得意的神态跃然纸上。当然,拥有这样的花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确实是值得炫耀的,因为这是多么富有童话般色彩的一切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让你的眼前一下子就明亮绚丽起来。

(2)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留意一下这句话中的“明晃晃”一词,这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课文中这样的词很多,说蜜蜂是“胖乎乎、圆滚滚”的,说狗尾草“毛嘟嘟”的,说天空,是“蓝悠悠”的,这些词语富有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3)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老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榆树的活力。

(4)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些富有孩子气的语言,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出来了,在她的心中,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都是做得了自己的主的,是自由快乐的,不受约束的,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的。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这样的感受,当然与作者的自由快乐是分不开的,用自由而富有灵性的心感知到的事物,才会如此无拘无束!

三、你们知道作者是如何把这种自由、快乐与幸福的感受表达出来的吗?

提示:通过写“物”的自由和“人”的自由。

四、我们生长在农村,你们家是否也拥有这么一座园子呢?

提示:充分调动学生讨论,意思调动起学生对自由、快乐的向往之情。

板书设计:

物:多种多样,生机勃勃

祖父的园子

人:自由、快乐、幸福

5、八年级文下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题:祖父的园子。

2.介绍作者。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l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词句,言之有理的,都应该鼓励。学生可能的会有这样的印象:

(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2)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

(3)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

(4)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默读课文,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

(1)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①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情景。

②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

(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③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2)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边玩。

①默读课文4~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想象“我”。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

◇祖父浇水,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

②讨论: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③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3)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倭瓜等。

①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来的?

②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由。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愿意接一个瓜,就接一个瓜

◇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3.默读课文,思考:“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呢?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4.找出表现“我”心情快乐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四、积累语言,留住记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

6、八年级文下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体验情感,感悟积累语言。

2.抓住关键词句,反复诵读,体会感受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壮志。

3.了解钱学森放弃一切,冲破重围,历尽艰辛,毅然回国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抓住关键词句,反复诵读,体会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壮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研读课题

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个人,

他是我们半个老乡,因为他的祖籍是浙江杭州。

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22岁的他就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他是我们崇拜的偶像,24就留学美国,4年后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博士学位。

1955年,44岁的他回国了,(板书)祖国,我

回来了)之后几十年中,他先后成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91年10月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是啊,他是优秀的、他是杰出的,他是可敬的,他就是中国现代科学家,——钱学森。(板书)他的丰功伟绩世人皆知,而他回国的经历更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传奇。这就是我们要来学习的内容。(板书:终于)读题。

你从“终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板书)

几多辛酸,几多磨难,钱学森“终于”回国了!再一起来呼唤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钱学森回国的艰辛。

的确,钱学森的归国的路是不平坦的,是充满艰辛的,请同学们带着刚才对课题的解读,打开课本,用心去朗读,去感受、去聆听钱学森的心声。

1、我们已经知道钱学森回国的道路是艰辛的,那么,请在课文中找找,你从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这种艰辛的?

2、出示句子,自由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3、把自己体会最深的句子再读一读。

4、交流自己的体会

A、然而就在这是,他接到美国当局的通知:不准回国!

B、美国海关把他的行李打开检查,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说钱学森是间谍。

什么是间谍?钱学森是间谍么?为什么说他是间谍呢?不是间谍硬是说他是间谍,这叫什么?(诬陷)真有重要机密么?这真是造谣生事、无中生有,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C、几天后,钱学森突然被捕,被关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休止的折磨。每天晚上,看守人员每隔10分钟就来开一次灯,使他根本不能休息。半个月时间,他的体重就下降了近15千克。

什么是无休止?他受到了哪些无休止的折磨?想象一下,他还会受到什么折磨呢?只有谁会被关在拘留所里,这说明了什么?这简直是姿意妄为、欺人太甚啊。如果是你,你受得了么?

D、但是,美国联邦调查局仍不放松对他的迫害。他的行动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检查,电话受到监听。

你从这句话中读到了什么?(失去了自由)这种行为实在是太(卑鄙了、无耻)

5、读了刚才这些句子,我们可以了解到美国当局为了阻止钱学森回国,对他采取了种种迫害的手段,他们的借口是蛮横无理的,他们的行为是卑鄙无耻的。直到5年后,钱学森才得以回国,大家想想,这5年,是怎样的5年?

是啊,这是历尽艰辛、尝尽苦头、受尽磨难、望眼欲穿、日夜煎熬、痛苦万分、度日如年的5年。由此我们更可以体会到钱学森回国的道路是……(艰辛的、曲折的)

三、感悟钱学森不屈不挠的精神

1、面对美国当局种种迫害,钱学森又是怎样做的呢?

然而,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

2、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

3、引读:是啊——

a、(师)当美国当局粗暴地通知钱学森不准回国时,(生)然而……

b、(师)当美国海关蛮横无理地把钱学森的行李打开检查,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还污蔑钱学森是间谍时,(生)然而……

c、(师)当钱学森突然被捕,被关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休折磨时,(生)然而……

d、(师)当钱学森的行动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检查,电话受到监听时,(生)然而……

e、(师)尽管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生)然而……

3、钱学森忍受着肉体的折磨,精神的摧残,就是为一个目标……再读。

四、体会钱学森“伟大的决定”

1、回国的路途是如此的艰辛,为什么钱学森还要回国呢?

2、出示句子:

但是,当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归心似箭,毫不迟疑,态度坚决,迫切地想回国)

来,你来读读……(有那么点迫切的味道了,谁再来读?)为什么钱学森一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就立即决定回国呢?

他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这里的一切指什么?想象一下,钱学森在美国会受到怎样的优待?通过情景模拟来体会钱学森在美国所受到的优待。(在公共汽车上;在学术会议上;在大街上……)可是,这一切,钱学森都………,他一心只想回国。那么,回国后他还会拥有这一切么?是啊,要知道当时我们中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就连和他在一起的中国留学生都劝他暂时不要回去。可他却说……(学生读)老师从你的朗读中听到了坚决;老师从你的朗读中听到了深情;老师从你的朗读中听到了激动……

4、填写不等式:

()〉金钱+名誉+地位

5、当钱学森面对祖国与金钱、名誉、地位的抉择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祖国,舍弃了博士的头衔、专家的待遇,终身教授的荣誉。同学们此时再来读读第二小节,大家的感受肯定会与刚才的不同。

五、升华情感,抒发自己读课文后的感受

“我是中国人”这句话是何等的自豪,是何等的慷慨,是何等豪迈。说到这里,老师不禁想起了这么一首歌: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正是因为这一颗中国心,正是因为

“我是中国人”,正是因为血管里流淌的是滚烫的是中国人的鲜血,才使得钱学森在这5年中虽饱受磨难却归心不改,虽度日如年却坚定如故。

读了钱学森的故事后,老师感触很深,连夜写了一首小诗,想与大家一起分享分享。

金钱买不走你爱国的真心,

名利换不掉你想家的痴情,

磨难阻不了你回家的脚步,

浩瀚无边的太平洋

更替代不了你魂牵梦萦的西湖

你那“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呼唤

久久地回荡在

每一个爱国人士的心中

你那“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幸福

久久地渲染着

每一个爱家、想家的人

离家的孩子啊,

我们欢迎你的归来!

离家的孩子啊,

祖国的怀抱永远为你敞开!

老师相信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也一定有许多话想要对钱学森说,接下来就请大家在这首《我的中国心》的歌声中把自己想说的心里话写下来。(交流)

六、小结: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记住钱学森爷爷的教导,“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7、八年级文下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二)学习《雨之歌》。
1.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2.理解文章丰富的内蕴。
明确:
风情雨态是难以描摹的,更何况所写的并非是在特定情景中的某一场雨。作者在短短的篇幅中描绘了种种的雨:轻轻洒下的,如金线泻地,珍珠抛落;伴同雷电而来的,瓢泼而下,疗救饥渴的大地;叮咚作响的,轻叩着人们的心扉。
作者借助丰富的想像,艺术地描绘了“雨”的生活,借写雨来赞颂人类七情之中最美好的感情——爱,并借以袒露诗人自我仁爱博大的襟怀,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是在写雨的精魂,精魂离不了形体,从形体描摹入手,从与各种各样外物的关系中展开,不求工巧,而求离形得魂,从一枝一叶中让人想见全貌。如第四节写雨在云彩和田野间传信,天低云暗,雨丝绵绵,似乎把云彩与田野连结起来了,雨霁风止,云淡了,龟裂的土地平复了,确实如“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雨”是旷达的,对于自己的放逐,虽然有过泪,但它明白。“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对“死”的淡然态度,把“死亡”看成是必然到来的结局,因此甘于牺牲自己,造福万物。
五、口头仿写训练
朗读<浪之歌>第五节“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
要求运用“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我……”句式来说一段话。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话要有一个中心,前后句连贯,衔接自然。
六、拓展阅读
教师向学生推荐纪伯伦<组歌>中其他三首:<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要求学生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并摘抄散文诗中的佳句。以下是《花之歌》原文: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去,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8、八年级文下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10. 组歌(节选)

纪伯伦
知识与能力: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从而更深入
地体会文章的文章的艺术魅力和深层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文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及其它修辞手段;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及文章所表达的爱国情感。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chi4) 祷词(dao3) 执拗(niu4) 俊俏(qiao4)
衷情(zhong1) 馈赠(kui4) 憔悴(cui4) 真谛(di4)
夫穹(qiong2) 璀璨(cui3can4) 镶嵌(xiang1 qian4)
翱翔(ao2) 长吁短叹(xu1) 千山万壑(he4)
2.解释下列词语。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二、导人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三、朗读课文
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初步体会两首诗表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浪之歌》。
1.朗读课文,学生在散文诗旁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
如《浪之歌》开头写浪花对海岸的深情,浪花的性格是活泼的,她像一个纯情的姑娘日日夜夜嬉戏在海岸身边……
学生讨论、交流。
2.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理解海浪的形象。
明确: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

9、初一下册(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这两篇介绍古代建筑、园林的短文,初一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文中一些句子学生也较难理解。这篇设计以扶读为主,着重让学生读懂。

教学步骤:

1.导入,学生背诵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者简介江南三大名楼及成名的原因。

2.学生对照注释阅读课文,同桌质疑讨论。教者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下列语句:A.遂以名楼。B.上倚河汉,下临江流。C.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3.诵读小结。①以“仙”字贯穿全文。②短篇幅中包含丰富的内容。③句式多变,多用对偶。④总体特征:巍峨高大。

4.转入《于园》,介绍瓜州古渡。①古交通要冲,商贾云集,富人居所。②相关传说故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5.学生对照注释阅读课文,同桌质疑讨论。教者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下列语句:A.富人于五所园也。B.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C.主人处处款之。D.以幽阴深邃奇。E.坐其中,颓然碧窈。F.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

6.诵读小结:①按空间顺序介绍于园。②雅语、俗语兼用。③总体特征:奇在磊石。

7.检查阅读效果,讨论探究题。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进行口语、写作训练。

教学步骤:

1.导入,解说和黄鹤楼相关的故事传说:①黄鹤楼的得名。②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2.指导学生阅读《黄鹤楼》,疏通句子,对不易理解的句子,教者重点解说。

3.讨论:①这篇短文和崔颢《黄鹤楼》诗在内容上有哪些异同?(同:都写到和黄鹤楼相关的传说,都写到登楼所见、所感。异:本篇重在介绍说明,崔诗重在抒情;本篇表达热爱山川和仰慕仙人的思想,崔诗抒发思乡之情。)②短文用哪些修辞手法突出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对偶、夸张)③你有没有登高的经历?描述你登高的所见所感。

4.阅读《于园》,讨论:①于园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以磊石奇)②文章按什么顺序介绍于园?(空间顺序,由前而后)③举例说明文中用比喻说明的好处。(如“一壑旋下如螺蛳缠”,形象地写出磊石而成的沟壑盘旋而下的形状。)④你到过的园林有什么特点?说给同学听听。

5.写作交流。写一篇短文,介绍你游览的园林景点,要写出它的特点和游览时的感受。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以学生自学为主,指导学生结合过去所学,归纳文言词汇,在反复诵读中鉴赏。

教学步骤:

课前准备,学生上网查阅黄鹤楼的资料。

1.导入,学生交流所查资料。

2.短文诵读:范读、集体读、指名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对照注释,两人一组合作解释句子。

4.练习一:解释下列句中的“于、以、其”,归纳用法。①于:于土墙凹凸处。尝驾黄鹤反憩于此。娠于磊石之手。②以:遂以名楼。以实奇。不以疾也。可以为师矣。跪而拾之以归。③其:观其耸构巍峨。坐其中。常蹲其身。其虫旧曾有之。

5.练习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归纳语言现象。遂以名楼。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主人处处款之。缘坡植牡丹、芍药。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

6.鉴赏。《黄鹤楼》:首先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命名的由来,接着写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最后从侧面写黄鹤楼的地位和价值。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巍峨高大,神游的感受是如临仙境。《于园》:首先介绍于园所在地及主人,交代自己得以游园的缘由,接着重点写游于园的所见所感。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以磊石奇,神游的感受是使人有置身大自然的岩壑林泉之感。

7.诵读、比较:两篇短文写法上的特点。

【资料整合平台】

《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见苏教版《语文读本》七年级下册)

使用建议: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和艺术传统,增强艺术欣赏能力。

10、三年级上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墨、挽、胳、膊、檫、凛、撞、啸跪9个生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间真情;学习短文的写法。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主学习,在品读中自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间真情,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重点难点认识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情感,学习短文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伞、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言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23课短文两篇中的倾斜的伞。看到伞,我便想起外公,想起了一件难忘的往事。想读吗?我们一起读。二、整体感知,初读悟真情。是一件怎样的事呢?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感受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整个身心都被震撼了眼泪不禁浸满了眼眶,同学们,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这种爱蕴涵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让我们再读课文,你的感受会更深刻。三、朗读,交流,感悟真情。 1、抬头望去,外公头顶的天空,一半是墨绿色,一半是灰蒙蒙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2、真是充满温情的伞,你知道我此时最想要的是什么吗? 3、当我对外公说:怎么没歪?明明是歪向我这边了呀!外公为什么笑而不答呢?他在想什么? 4、从外公问我有没有被雨淋到中体会到什么?谁再来读读这段话? 5、分角色朗读。四、总结全文五、想想你自己的亲人为自己做过什么?你想对外公说什么?板书设计倾斜的伞倾斜的伞 温情的作业一、填空。()的天空()的伞珍惜()爱护()

二、你想对外公说什么吗?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墨、挽、胳、膊、檫、凛、撞、啸跪9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间真情;学习短文的写法。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主学习,在品读中自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间真情,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重点难点 认识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情感,学习短文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 伞、课件

一、导言引入新课。谁能想想这个题目可以写些什么内容?

二、自渎课文 1、出示自渎要求。拼读生字。正确朗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 2、检查集体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的重点段落 1、分组学习第1~6自然段。 2、讨论交流 这件事中有哪些人物? 谁是主要人物? 在第1自然段中找出表现天气和我心急的词。这是我最盼望的是什么? 书和杯子是怎样回到我的手上的? 我有机会说感激的话吗?为什么? 这些行人帮助困难的人,而又不要别人感谢的行为说明了为什么? 这些人的心灵非常美。

四、总结全文 1、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通过这件事教育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你们在平时做过哪些助人为乐的事?

板书设计 风 雪 中

小女孩:举起发红的小手 老人:嘶哑着喉咙风雪见真情 姑娘:大步跨到我身边

11、三年级上册30《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识课文中出现的4个新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观察、表达的能力。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注重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和表达。教学准备:录音机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说说我们家乡广场的喷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引入课题二、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想象文中的内容。 2、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三、自读课文,借助插图,理解内容。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词,初读课文,读通每句话。并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自读效果,并予以评价。 3.细读全文,请学生说说你能读懂什么?没读懂的用“?”标出,先小组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再说给大家听,一起解决问题。四、朗读积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3、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大观览车”幻灯,引导学生认识。并请玩过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2、引入课题二、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想象文中的内容。 2、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三、自读课文,借助插图,理解内容。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词,初读课文,读通每句话。并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自读效果,并予以评价。 3.细读全文,请学生说说你能读懂什么?没读懂的用“?”标出,先小组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再说给大家听,一起解决问题。四、朗读积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3、认读课后生字,并了解其意。 4、 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五、加归整体,感受写法。 1、回顾短文两篇的内容,说说它们相同的了方,学习作者善于抓住特点观察身边的事物。 2、找出文中让你喜欢的句子再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喜欢它,体会修辞手法和想象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读一读:小水珠们像一群小仙人,各着旋律,在欢快地舞蹈。它们忽而轻盈飞升,忽而袅袅落下…… 它像火车,请我们坐进一节节车厢。它像飞船,载着我们向高空飞去。它像多臂机器人,一只只巨手稳稳地捧着我们……

教学设计推荐更多+
相关信息
相关栏目
说课稿一等奖 幼儿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 教案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