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8 20:08:03
类别:教学设计
《世界之窗》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6生字,其中会写“之、唐、竖、琴、及、极”7个字。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国家的风景名胜。
二、教学准备:
迪斯尼乐园、埃菲尔铁塔、富士山、金字塔、澳大利亚大草原等图片各一张、世界地图一幅、生字卡、小黑板、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世界之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7个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一些国家的风景名胜。
四、教学过程:
1 激趣导题
师:小朋友们,请往窗外看,然后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甲:我看到窗外有高高的树,清清的池塘。
生乙:天空中有飞翔的小鸟。
师:小朋友们答得非常好!是啊,通过这个窗户我们可以了解外面多彩的世界。如今有这样一种游乐园,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风景名胜。现在请游览我们的“小世界之窗”。(学生游览“小世界之窗”)
师:哪位小朋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甲:我看到大瀑布了!
生乙:我看到可爱的唐老鸭米老鼠在表演精彩的节目!
……
师:世界之窗真是太奇妙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4课《世界之窗》。
板书课题:24 世界之窗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 请打开书133页,边听老师朗读边思考:谁游览了“世界之窗”游乐园?
请2至3名学生回答。
3 学生默读课文,要求读时尽量不出声,边读边划出生字词语及自然段。
请1至2名学生读一读找出的生字和词语。如“之”――世界之窗
4 请小朋友看小黑板,一起来学习本课生字。
(1)、出示生字表,读字音。
A 、自由读
B、请一位小老师带读,一遍拼音,两遍词语
C、男女生赛读。
D、擦掉拼音齐读。(师:小朋友们真棒!)
(2)、那谁来告诉我们大家,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请1至2名学生回答。
(师:你真能干!那我们跟着丹丹一起来游览世界之窗吧!)
5、指导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1至2自然段,评议
师:某某小朋友读得很流利。这里有两个词与别的词语不同?谁说说?为何要在“世界之窗”和“国家”前加上引号?
生:因为这不是真正的国家。
师:回答非常正确!表扬他。(鼓掌)
小结:这确实不是真正的国家,因为世界之窗游乐园里的风景区是选择各个国家有代表性的景物,按比例缩小建成的微缩景观,并不是真正的,所以要加上引号。
师:丹丹到了哪些国家?看到了什么?
(2)、分组学习第3至8自然段
小组汇报,板书
(3)、一边出示图片(迪斯尼乐园、埃菲尔铁塔、富士山、金字塔、澳大利亚大草原),一边简单介绍各国的风景名胜。
迪斯尼乐园 美国大型游乐园,始建于1955年。创建人迪斯尼建乐园的主要目的在于大人像孩子一样逍遥自在地在园中游玩。园内分美国主街、冒险世界、新奥尔良、熊的世界、边疆世界、幻想世界、未来世界7个部分。瞧,小朋友们喜欢的唐老鸭、米老鼠住在其中。
埃菲尔铁塔 是为纪念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00周年而建造的。建于1889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它占地一公顷,耸立在巴黎市区赛纳河畔的战神广场上。除四个脚用的是钢筋水泥之外,其他部分都用钢铁构成,塔身总重量为7000吨,塔身分三层,第一层高57M,第二层115M,第三层274M。除第三层平台没有缝隙外,其他分全是透空。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现已安装电梯。每一层设有酒吧和饭馆,供游客休息,领略独具风采的巴黎市区全景。
富士山 日本最高峰,海拔3776米。日本人奉为圣岳,是日本民族的象征。它是一座活火山,已喷发过18次,山上现有一巨大火山口。山顶终年积雪。北麓有五个湖泊,映照着皑皑白雪,湖光山色,风景优美,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金字塔 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因平整的方锥体三角形侧影类似中国的“金”字,中国人称为金字塔。金字塔规模宏伟,现存80座。其中胡夫金字塔最高最大,全用石料建成,高146米,底边长230米。据估计,建成此塔需要230块石料,每块重25吨。自古以来,金字塔一直被视为世界奇迹。
澳大利亚大草原 澳大利亚称之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袋鼠是其特有的物种。
(4)、师生轮读这一部分,重点指导读4、8自然段。
读第四、八自然段时,要求语气活泼欢快,读出丹丹的高兴惊奇之情。
(5)、出示小黑板,读重点句子“日本小朋友正在富士山下放风筝。”
用“正在”说句子。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生问:“五大洲”指的是什么。
师:问得好。
出示地图,了解五大洲。“五大洲”指的是亚洲、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7 拓展
师:丹丹在世界之窗还看到了什么?请2~3名学生回答。
(出示印度的泰姬陵图片,美加分界处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图片等补充说明)
8、结束
师:世界之窗美吗?(美!)好玩吗?(好玩!)那节假日里,请爸爸妈妈带你们到长沙世界之窗去玩个痛痛快快!
板书设计: 24世界之窗
美国 迪斯尼乐园
法国 埃菲尔铁塔
日本 富士山
埃及 金字塔
澳大 利亚大草原
……
吧!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6生字,其中会写“之、唐、竖、琴、及、极”7个字。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国家的风景名胜。
二、教学准备:
迪斯尼乐园、埃菲尔铁塔、富士山、金字塔、澳大利亚大草原等图片各一张、世界地图一幅、生字卡、小黑板、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世界之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7个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一些国家的风景名胜。
四、教学过程:
1 激趣导题
师:小朋友们,请往窗外看,然后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甲:我看到窗外有高高的树,清清的池塘。
生乙:天空中有飞翔的小鸟。
师:小朋友们答得非常好!是啊,通过这个窗户我们可以了解外面多彩的世界。如今有这样一种游乐园,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风景名胜。现在请游览我们的“小世界之窗”。(学生游览“小世界之窗”)
师:哪位小朋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甲:我看到大瀑布了!
生乙:我看到可爱的唐老鸭米老鼠在表演精彩的节目!
……
师:世界之窗真是太奇妙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4课《世界之窗》。
板书课题:24 世界之窗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 请打开书133页,边听老师朗读边思考:谁游览了“世界之窗”游乐园?
请2至3名学生回答。
3 学生默读课文,要求读时尽量不出声,边读边划出生字词语及自然段。
请1至2名学生读一读找出的生字和词语。如“之”――世界之窗
4 请小朋友看小黑板,一起来学习本课生字。
(1)、出示生字表,读字音。
A 、自由读
B、请一位小老师带读,一遍拼音,两遍词语
C、男女生赛读。
D、擦掉拼音齐读。(师:小朋友们真棒!)
(2)、那谁来告诉我们大家,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请1至2名学生回答。
(师:你真能干!那我们跟着丹丹一起来游览世界之窗吧!)
5、指导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1至2自然段,评议
师:某某小朋友读得很流利。这里有两个词与别的词语不同?谁说说?为何要在“世界之窗”和“国家”前加上引号?
生:因为这不是真正的国家。
师:回答非常正确!表扬他。(鼓掌)
小结:这确实不是真正的国家,因为世界之窗游乐园里的风景区是选择各个国家有代表性的景物,按比例缩小建成的微缩景观,并不是真正的,所以要加上引号。
师:丹丹到了哪些国家?看到了什么?
(2)、分组学习第3至8自然段
小组汇报,板书
(3)、一边出示图片(迪斯尼乐园、埃菲尔铁塔、富士山、金字塔、澳大利亚大草原),一边简单介绍各国的风景名胜。
迪斯尼乐园 美国大型游乐园,始建于1955年。创建人迪斯尼建乐园的主要目的在于大人像孩子一样逍遥自在地在园中游玩。园内分美国主街、冒险世界、新奥尔良、熊的世界、边疆世界、幻想世界、未来世界7个部分。瞧,小朋友们喜欢的唐老鸭、米老鼠住在其中。
埃菲尔铁塔 是为纪念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00周年而建造的。建于1889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它占地一公顷,耸立在巴黎市区赛纳河畔的战神广场上。除四个脚用的是钢筋水泥之外,其他部分都用钢铁构成,塔身总重量为7000吨,塔身分三层,第一层高57M,第二层115M,第三层274M。除第三层平台没有缝隙外,其他分全是透空。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现已安装电梯。每一层设有酒吧和饭馆,供游客休息,领略独具风采的巴黎市区全景。
富士山 日本最高峰,海拔3776米。日本人奉为圣岳,是日本民族的象征。它是一座活火山,已喷发过18次,山上现有一巨大火山口。山顶终年积雪。北麓有五个湖泊,映照着皑皑白雪,湖光山色,风景优美,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金字塔 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因平整的方锥体三角形侧影类似中国的“金”字,中国人称为金字塔。金字塔规模宏伟,现存80座。其中胡夫金字塔最高最大,全用石料建成,高146米,底边长230米。据估计,建成此塔需要230块石料,每块重25吨。自古以来,金字塔一直被视为世界奇迹。
澳大利亚大草原 澳大利亚称之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袋鼠是其特有的物种。
(4)、师生轮读这一部分,重点指导读4、8自然段。
读第四、八自然段时,要求语气活泼欢快,读出丹丹的高兴惊奇之情。
(5)、出示小黑板,读重点句子“日本小朋友正在富士山下放风筝。”
用“正在”说句子。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生问:“五大洲”指的是什么。
师:问得好。
出示地图,了解五大洲。“五大洲”指的是亚洲、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7 拓展
师:丹丹在世界之窗还看到了什么?请2~3名学生回答。
(出示印度的泰姬陵图片,美加分界处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图片等补充说明)
8、结束
师:世界之窗美吗?(美!)好玩吗?(好玩!)那节假日里,请爸爸妈妈带你们到长沙世界之窗去玩个痛痛快快!
板书设计: 24世界之窗
美国 迪斯尼乐园
法国 埃菲尔铁塔
日本 富士山
埃及 金字塔
澳大 利亚大草原
……
吧!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老师非常喜欢。我们中国是诗的国度,早在唐代就出现过像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才华横溢,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样灿烂夺目,足以使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板书:乡村四月)
二、弄懂诗题
师:看到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这是一首描写乡村的古诗。
师: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翁卷
(教师板书:翁卷)
三、知晓作者
师:有谁了解翁卷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南宋诗人。
教师补充: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一生不曾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四、整体感知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足迹一起走进乡村四月,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一)生自由读古诗。
(二)教师指名读。
(三)教师范读。
(四)教师指名读。
(五)学生齐读。
五、知诗情、悟诗意
师:大家刚才读的非常有味道,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按照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但要完成这样一个问题:在诗中诗人都描写了哪些事物,他又是如何将这些事物联系到一起的?。
(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
生:诗人写了:山原、川。
生:子规声、雨。
生:乡村、人。
生:蚕桑、田。
(一)、品读美景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并粘贴事物卡片:(见板书设计)
师:诗人是如何将这八种事物联系起来的?(根据回答整理板书,把古诗补充完整)
(进而理解整首古诗,借助课件讲解“白满川”。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
师:诗人是如何将“山原”和“川”联系起来的?
生:绿遍山原,白满川。
师:什么样的山原才是绿遍山原?
生:漫山遍野都是绿的。
师:在哪里你看出漫山遍野都是绿的?
生:绿遍。
师:遍是什么意思?
生:到处都是。
师:什么是白满川,书中有注释。
生:映着白光的水田。
师:(播放课件讲解“白满川”)
师:茂盛的山原和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不就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吗!
师(板书:景美,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意思)。教师归纳(山坡上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播放乡村美景图。
(二)、品读人勤
师: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生:插秧、种田。
师:他们只是插秧、养蚕吗?没干别的吗?
生:干了。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闲人少”
师:闲人少,就是什么人多呀?
生:忙人多!
师:那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呢?
生:忙喂鸡、喂鸭、翻地------。
师:那说明这里的人怎么样?
生:很忙碌。
师:从“才了---又---”里你能看出什么?
生:很勤劳
师: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诗人,把诗人没写进去的忙写进去。比如,我们可以说: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喂鸡又放鹅。谁想来试试?
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翻土又种菜。
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喂猪又放鸭。
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桑麻又犁田。
师:大家说的真不错,说了这么多才了什么又什么,但诗人一句都没用,却用了才了蚕桑又插田这是为何?
生:这是主要农活。
师: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田”“川”“烟”最后一个音节都是“an”这叫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不信你试试。
生:齐读古诗。
师:(板书:人勤,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意思)
教师归纳(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六、感悟升华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知道大家对古诗的内容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被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所陶醉,更为这里勤劳忙碌的人们而心生敬佩,就让我们带着这种陶醉之情、敬佩之情再读古诗,谁愿意到前面来读读古诗。(播放音乐)
师:请张开你想象的翅膀!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是诗人啊,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乡村四月》。请读出陶醉之情。
生:(带着陶醉之情来读古诗。)
师:请张开你想象的翅膀!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也走在乡村的小路上,看着勤劳忙碌的人们,你又怎好意思闲着呢,于是你大笔一挥欣然作诗《乡村四月》。请读出敬佩之情。
生:(带着敬之情来读古诗。)
师:同学们你是诗人,你要赞美这里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赞美这里勤劳忙碌的人们……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进了这一首诗《乡村四月》。齐读古诗,读出赞美之情
(众生生带着赞美之情来读古诗)
师: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这是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刻在心里。
(生练背古诗)
师:能背下来吗?让我们一起诵读古诗。
(生背诵古诗)
师:古诗不光可以读,还可以唱。听过吗?想听吗?(播放古诗唱词)
与学生共同唱古诗,学生齐唱。
师:大家唱的真不错!如果你们感兴趣,可以用你熟悉的曲调去唱你喜欢的古诗。这首诗我们就学到这。
七、拓展阅读:
师:其实,像这样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我们曾经也学过一些,比如说孟浩然写的《过故人庄》还记得吗?(教师与学生共同吟诵)王维的《山居秋暝》还记得吗?(教师与学生共同吟诵)像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等等,他们都很热爱田园生活,也写了一些田园诗,课后我们可以找出来读一读,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师:下课。
教学内容及目的:
1. 字: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注意“免、煤、异”的写法。
2. 词:结合课文理解“波涛澎湃、依然、窃窃私语”的意思。
3. 句式训练: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形容自己想象的海底世界的声音。
4. 段:能找出描写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段落。
5.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在你印象中大海是什么样的?
生答。
师:浩瀚无边的大海是令人向往的世界,那深不可测的海底又是什么样的?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到海底世界走一走,看一看吧!
多媒体展示“海底世界”
师:谁来说说观看海底世界的感觉?
生答。
师:海底世界如此神奇,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呢?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p115 页,听老师读一读课文,注意找出课文中的翘舌音和后鼻音,并在书上作上记号。 师范读,生听读并作标记。
二、 检查自学情况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多读几遍,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自己觉得特别美的句子多读几遍。呆会儿我听听谁得最准。开始。
生自读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教师相机指导。
师:那些字词是翘舌音?那些字词是后鼻音?(指名学生说,师做标记)
师:我们一起把这些词语每个认真的读两遍,“波涛,波涛”开始:
三、 讲授新课
师:这篇课文用七个自然段写出了海底世界的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你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找出这句话。
生答: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师:能不能再简单些,用两个词语概括海底世界的特点?
生答。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个 问题,四 人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边思考,找出有关的段落,每一个同学都有积极参与发表意见的权利。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师: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答
师: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四、 学习课文的二、三 自然段
师:海底的景色奇异具体表现在哪儿呢?我们先来读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后,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读课文
教师指名回答,结合课文重点理解“波涛澎湃”,词语置换“依然”。
师指板书(澎湃:却宁静黑暗:却闪光)过渡: 海面波涛澎湃,海底却依然宁静;海底一片黑暗却又 有一些星光闪烁,真是奇妙无穷啊!那么除此之外, 海底还有什么奇妙之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 段,待会儿把你的发现说结大家听听。
生:我发现海底并不是得一点声音都没有,海 底是有声音的。只是我们听不到。
生:海底不仅有声音,而且声音还很多。
师:海底都有哪些声音?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生: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求啾啾, 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
师:谁能学一学? 教师随机逐个显 示词语: 蜜蜂——嗡嗡 小鸟——啾啾 小狗——汪汪 人——打鼾
师:还有吗:
生:其实还有很多,但作者没有写出来。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用了一个省略号,就表示还有很多。
师:你读书真仔细,连作者用的符号就注意到 了。你们还能想象其它动物还会发出些什么声音?想 一想、说一说。
生:有的像小猫瞄,有的像小鸡叽叽,有的像
生:有的像……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些声音都有什么共 同点?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说明的? 教师出示“窃窃私语”让学生理解。
生:“窃窃私语”意思就是说话声音很小。
生:“窃窃私语”意思就是说俏俏话。
师:理解得真好,在文中又怎样理解呢?
生:在文中的意思就是说这些动物发出的声音很小,就像人们说俏俏话一样。
生:动物是不能说话的,作者在这里是把它们当 成人来写的。
生:老师,我觉得他说得不对,动物也会说话。
师:是吗,你怎么知道的?你有依据吗?
生:有。我曾在一本书上看过,其实动物也像人 一样,它们也有自己持有的语言,只是人们听不懂。
生:是的,我也看过的,每种动物都有它们自己 的语言,要是它们找同伴或者说遇到什么情况怎么向 同伴们打招乎呢?
师:是啊,这可成问题。
生:书上也讲到了,书上说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 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 还会发出警报。它们发出的每种声音都表示一个意 思,只是人们听不懂,它们自己是听得懂的。
生:电视上也放过的,播音员就是这么说的。科 学家还在研究呢。
师:听你们这么一说,海底世界真是太奇妙了, 大自然也太奇妙了。你们可真了不起,小小年纪竞知 道得这么多,老师真佩服你们。那么你们能读好这些 词语吗?请同学们试一试,读给同桌听。看哪些同学 读得最好,读得最生动,读出味道来,读出动物们在 一起说悄悄话,窃窃私语的情趣来。
生读
指名学生读
师评价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描写海底景色奇异的段落,你们喜欢吗、向往吗?
生答
师:那么我们要怎么处理这两段朗读才能表现出你们的喜爱、向往的感情呢?下面请你们用自己的方式读读这两个段落,你觉得该怎么读就怎么读,开始。
指名学生读,并说说是如何处理这两段的朗读的。
全班齐读。
师评价:你们读得真棒!今天我们对课文的学习就到这里,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生字本抄写生字词。
五、 写生字
六、 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思考:海底世界都有那些物产?
《海底世界》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海洋科考队的队员们,请注意,短暂的休息时间到此结束,接下来继续进行我们更加紧张、有趣的海底探秘。
记得我们刚从海底回到船上以后,大家议论纷纷,都说当戴上特别制造的水中听音器之后,发现原本字根表的海底竟然有许多动物在窃窃私语,谁来汇报一下,你都听到了怎样的声音。
出示:当我戴上特制的水听音器,立刻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 )一样( ),有的像( )一样( ),有的像( )一样( ),还有的像( )。
这海底呀,光是人类已经知道的动物就有15万种,它们吃东西的时候( ),行进的时候( ),遇到危险的时候( )。打住!行进的时候?人靠双脚走咯行进,也可以选择骑车、乘船、坐飞机。海底动物怎样行进呢?咱们去看看。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录像。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书中是怎么介绍的呢?打开书,指名读自学要求。
3、交流:
(1)谁来说说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
(2)这一自然段介绍了哪些海底动物?你对哪种动物比较感兴趣?愿意介绍它的活动特点吗?
(3)师述:海底动物有很多种活动方式。比如飞鱼,它的胸鳍特别大,约占体长的2/3,相当于是它的翅膀。当他被金枪鱼、鳅等鱼追逐时,会破水凌空,张开胸鳍在水面以上几米高的空中,借助气流,向前滑翔可达300多米。比如隐鱼,白天钻进海参的肚子里睡觉,夜里钻出来找小虾充。又比如翻车鱼,平时总是懒洋洋地躺在海面上漂泊晒太阳。此外还有变色皇帝鱼、针河豚等等。为什么文章只写了这几种?
(4)想象一下,这么多的海洋动物在一起,有的爬行速度(很慢),有的比(普通的火车还快),有的在向前游,有的呢?(迅速后退),还有的(自己干脆不动,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旅行),这种景象有趣吗?大家再读读这一自然段,把这种有趣读出来。
三、 学习第四 自然段
1、这海底动物活动方式的多、奇和有趣,我们是领略到了。海底植物又如何呢?
自读第四自然段,划出中心句。
2、看了中心句,你知道这段写什么吗?海底植物有什么差别呢?能用书上的话回答吗?
3、分角色朗读。
4、同样是海藻,差异也太大了吧?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来看看。
5、录相。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刚刚看到这样的景色,我都不感觉是在海底了,这里有( ),也有( ),至于森林呀、草地呀,这里都有,海底世界真神奇呀!
2、各位科考队员,你们知道这海底的山峰、峡谷、森林、草地里蕴藏了哪些矿产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齐读第5 自然段,体会海底世界的神奇。
3、 这里有一则最新科学报告,我想给大家念念。
4、听了这则报告,你想说什么吗?
五、总结、拓展
1、我们今天的海底探秘到此结束,请各位收拾好仪器,有秩序地返回船上。怎么不动?还想再看一眼?
2、画面流动。
3、你觉得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齐读。
5、你知道老师怎么懂得这么多有关海底世界的知识?你们有没有兴趣自己去搜集一些资料呢?那咱们就开展一次“我了解的海底世界”交流活动。
6、其实,人类对海洋还没有完全认识,这还有待于同学们继续去研究、去探索。当然有个前提条件,得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资料提供者:
教学设想:1、是一篇自读课文,把它作为课外阅读来处理。
2、教给学生分析小说的方法,让其去实践。
3、需注意的是:学生的自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自学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自读小说的能力;
2、领悟小说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领悟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小说
教学用具:题签
教学方法:指导阅读
学习方法:模仿-实践
质疑-探讨
授课类型:自读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同学们,我们平常观察生活的媒介多有好多种,通过我们的眼睛,通过广播
电视、新闻报纸------当然,通过那一扇扇明亮的窗户我们也可以认识到生活百
态。本节课就我们通过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名作
来观赏一下资本
主义
社会的风景。(1分钟)
板书课题:窗
(0.5分钟)
二、明确教学目标
关于这篇课文,本节课要求同学们掌握一个问题--通过泰格特的这扇窗,
你观察到了什么?你感悟到了什么?
接下来,请同学们把语文书翻到159页,我们一起来看一看。0.5分钟
三、指导学习(约10分钟)
1、指名朗读。(5分钟)
2、提出问题:从这扇窗里你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作答。(1分钟)
3、明确体裁
问:通过对文章内容的了解,你能确定文章的体裁吗?答:小说。1分钟)
4、指导分析小说的途径
问: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答: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板书:三要素
问:三要素的核心是什么?
答:人物形象。
师: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来反映
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既然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显然
小说的主题思想是通过对主人公的刻画来展现的。(1分钟)
问:通过刚才对文章内容的粗略了解,你能断定谁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吗?
答:另一个病人。
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分析另一位病人是怎样一个人?作者是怎
样刻画这个人物形象的呢?
四、学生自学
(15分钟)
1、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思考:(5分钟)
①者用什么方法刻画了另一位病人的形象?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②独立阅读思考,用铅笔圈画,可以在书的空白处标注。
2、检验效果(3分钟)
⑴、交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心理描写
②、故事情节推动人物性格的发展。
⑵、人物形象
通过分析一个病态的畸形的扭曲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3、挖掘主题(1分钟)小说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什么主题呢?你有什么感悟?
4、分析小说中环境的作用。(3分钟)
⑴、开头自然环境的描写;交代特定的环境。
⑵、病人讲述的公园景象的作用。
①、虚景。病人憧憬病房外的美好生活。
②、借以打发时间,同时安慰对方病友;更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五、总结经验(5分钟)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明确了把握一篇小说的主题要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通
过这篇小小说,再结合我们以往学过的小小说谈谈小小说的特点。
学生思考后作答。
⑴篇幅短小;
⑵以小见大;
⑶构思巧妙。表现:①以病人作为主人公;
②结尾寓意深刻。
六、巩固练习(10分钟)
阅读短文,领悟思想内涵。
板书设计:
窗
泰格特
体裁:小小说
三要素:人物形象(中心)
披露了那些为满
故事情节
反映社会生活
足一己私利而不
具体环境
(主题)
顾别人死活的人
七、布置作业
(1分钟)
以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小小说。
注意:要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人物形象来反映主题思想。让人物形象
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成熟丰满起来。
作者邮箱:
教学目标
1、剖析人物内心世界,认识人性的真善美
2、读写一体,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 理解“窗”双关含义
教学设想
1.讲解与讨论相结合,辅以多媒体教学
2.安排一教时
3.布置课前预习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课文
房间因为有了窗口才透进阳光,心灵因为有了窗口才看到希望。我们
的生活中有许多有形、无形的窗口。让我们打开课文《窗》。
二 初读课文
要求: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大意,理清小说情节。
讨论、明确: 开端 病重静养
发展 谈天绘景
高潮 电铃事件
结局 只见秃墙
三.再读课文
要求:初步分析人物内心世界
(一) 分析情节发展部分,初步展示病人甲形象。思考、讨论:
1.他们的主要话题是什么?
明确:病人甲描述窗外景色。(指名朗读第4段)
2.窗外景色怎么样?
明确:景物多多、色彩斑斓、充满生机、富有生命力.
3.病人乙对此有什么样的感受?(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
“这个时候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4.窗外美好景色是真的吗?病人甲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确:窗外景色是病人甲虚构的,这从课文结尾可以看出。
这美丽的慌言,让病人乙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增强与病魔抗争的信心。
小结 病人甲,面对病魔,不仅没有屈服,还不断用自己微薄力量和仅有条件,
创造生活, 给他人带来生活的情趣,给病人乙以力量、温暖。 病人甲,
为他人着想,以生命为代价,用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情趣鼓舞病友。
(二)剖析情节高潮部分,初步揭示病人乙形象 .思考、讨论:
1.对于占据窗口的病人甲,病人乙有什么想法? (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口的那个人,有幸能观赏窗外一切?”
“为什么自己不应该得到这种机会呢?”
“紧挨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2.在电铃事件中,病人乙有什么表现?
明确:双眼盯着天花板、纹丝不动、见死不救
四.深入分析课文
(一)深入剖析人物形象
给课文拟副标题
从人物角度拟
1.两个病人的故事
2.一个……的病人 (病人甲)
讨论、明确:乐观、善良 热爱生命、心灵美好、品德高尚、
一个 ……的病人 (病人乙)
讨论、明确:自私、冷酷、漠视生命、狡猾、虚伪、残忍
从情节角度拟 (略)
(二)分析标题“窗”含义
“窗”是贯穿于整个故事情节的线索,一语双关,既是病房的窗口,
也是心灵的窗口,由此可以看出病人甲、乙两种截然不同的内心世界。
(三)分析结尾
“光秃秃的一堵墙”的结局,卒章显志,“于无深处听惊雷”,使小说产
生了艺术魅力,耐人寻味,令读者掩卷长思,也使小说的主题得到深化。
(四)归纳主题
就课文主题写一副对联
提示: 1、颂扬美德,鞭挞私欲
2、颂扬高尚品格,鞭挞丑恶灵魂
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五、迁移训练
(一) 给课文续写结尾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让小说故事情节再向前发展一步。
提示:1、病人乙追悔莫及,羞愧不止,病情加重,很快死去。
2、病人乙懊悔,病情好转,出院后向别人讲述他亲身经历的故事。
3、病人乙后悔,学习病人甲,为病人丁讲述“窗外美景”。
让病人乙活下去,教育更多的人,既符合善良人的心愿,又符合小说
的情节。
(二) 比较阅读
阅读欧•亨利的《最后的一片叶子》,并与本文比较在人物、主题方面的异同
附 板书设计
附件一 教学反思
《窗》是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名篇。小说故事情节简中有繁,起伏变化,
文章结构平稳精巧,合分有序;人物形象鲜活有力,表述方式灵活特别。教学对
象初二学生,年龄偏小,社会阅历少。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到一底一高。
何为低?即努力降低课文难度。这篇小说情节多变,主题深邃,语言含蓄。教学部学时不生硬说教,不过分深掘主题,少用学生不易理解的术语,以降低教学难度。
何为高?即设法提高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既要防止浮而不实、追求表层热闹而不注重深入理解的倾向,又要反对说教式的教师独角戏。就本文而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寓教于乐,调动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这符合本文的文体特点,又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尝试以活动贯穿其中,讲解与讨论相结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1、关于课前预习
学生课前预习,查工具书掌握相关字词,了解课文大意,初步理清小说情节,为初读课文作准备。
2、关于导入课文
从生活中有形、无形的窗口切入,既贴近生活,又为教学难点:理解标题“窗口”的双关含义,奠定基础。
3、关于分组讨论,阅读课本剧
分组讨论,阅读课本剧,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不仅能培养实用语文能力,也能培养参与意识、协作精神,在活跃的气氛中,获取知识,接受教育。
4、关于经纬教学
这篇叙事体课文,经纬式教学,即以分析故事情节为经线、揭示人物形象为纬
线,交织有序,纲举目张,便于教学,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关于给课文拟副标题
从人物、情节等角度给课文拟副标题,便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分析。通过比较,体味文章如何巧妙命题;突破难点,理解“窗”的双关含义。
6、关于撰写对联,续写结尾,比较阅读
这些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实用语文能力和迁移训练能力,举一反三,又能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文学修养,激发求异思维,渗透思想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
7、关于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成“窗”型,文字简洁,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学生易于理解,便于 记忆。
8、关于教学重、难点
人物形象分析是本课教学重点,从整体感知课文至给课文拟副标题,贯穿整个 教学之中;导入课文,拟副标题,突破教学难点,理解标题“窗”的双关含义。
附件二 《窗》课本剧
(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得两人。病房设有一扇门和一扇窗户,门通向走
廊,通过窗户可以看到外界。)
(病人甲经医生允许,每天上、下午起身各坐上一个小时,他的病床靠近
窗口,病人乙只能日夜躺卧在病床上。)
病人乙 这倒霉的病,太可恶了。
病人甲 是啊,重病缠身,什么事情都不能做。
病人乙 连听收音机、看电视都不行 ,这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病人甲 想过去,我拥有一份好工作,战争中也曾立过功。
病人乙 可不是吗?那年我去悉尼度假,可现在……唉!
(护士进,病人甲被扶起,开始一小时仰坐)
病人甲 啊!窗外是一座美丽的公园……
病人乙 (急切的)快说说,公园里有什么?
病人甲 公园里有一泓湖水,湖面上漫游着一群群水禽,野鸭啦,天
鹅啦。你看,有的孩子扔面包喂它们,也有的在摆弄游艇模
型。一对对情侣,手挽着手在树荫下散步。
病人乙 (羡慕地叹气)唉,要是能出去走走,那该多好啊!
病人甲 再看那边,鲜花盛开,色彩斑斓……
病人乙 都有些什么花呀?
病人甲 哦,有玫瑰,还有牡丹、金盏草……一朵朵争相斗妍。
病人乙 (听得津津有味)真是太美了!看来,我是没这眼福了,不过
听听也是一种享受啊。
病人甲 你看,公园那端有个球场,正在进行一场板球赛……哎呀,那
个小孩差一点跌入湖里。还有这边,身着夏装的姑娘美丽动
人……板球赛还在进行,一名队员正在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
皆是。
病人乙 (妒忌地)为什么偏偏是他有幸能观赏到这一切?为什么我
不该得到这个机会?
病人甲 球赛结束了,黄队终于取胜。
病人乙 紧挨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
(晚上,病人乙又是彻夜难眠。病人甲突然醒来,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他正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赶来)
病人乙 (纹丝不动地盯着天花板)他凭什么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我为什么要帮助他?
(病人甲去世了,医护人员静悄悄地把他的尸体抬了出去)
病人乙 终于挨了三天。护士小姐,是否能让我挪到那张床上?
(护士不解地把病人乙安顿在那张床上,病人乙迫不及待地探头向窗口
望去)
病人乙 (惊叹)怎么回事?窗口怎么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
附件三 《最后一片藤叶》(故事梗概)
华盛顿广场西边的格林威治村房租低廉,街道横七竖八,便于躲债,这里住着贫穷的人们。一幢楼的底层住着一位老画家贝尔曼,他穷愁潦倒,性格孤傲,艺术上失意。三楼住着两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女画家——苏艾和琼珊。秋天里,琼珊患了肺炎,贫病交加,医治无望。她躺在床上,透过窗口,看到空荡、阴沉的院子里,一株根已枯萎的常春藤,在深秋的寒风中,藤上的叶子差不多都吹落了,只剩下几根藤枝依附在破墙上。琼珊一片片地数着藤叶,看着它飘落,沮丧极了。她想到自己生命之树的叶片也正往下落,她认定最后一片叶子落地之时,便是她生命的终结之日。同患肺炎的老贝尔曼从苏艾那里知道此情况后,在一个风雨交加、凄冷的夜晚,艰难爬上墙,画了一片永不会坠落的藤叶。琼珊在这不落的藤叶的感召下,重获生的信念,病愈活了下来,但是老贝尔曼却因受凉病重去世,他用自己的生命绘出了毕生的杰作——最后的一片叶子。
[欧 亨利(1865---1910)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创作了近三百篇
短篇小说,与莫泊桑、契诃夫并称世界短篇小说的三位大师。]
一、教学重点
1、人性的美与丑
2、精巧的构思,精练、含蓄的语言
3、独特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设计
(一)、导入
窗在我们生活中是很常见的,透过窗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风景,同时,透过窗,我们还能读到许多故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窗》的故事。
(二)阅读与理解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这是一扇什么样的窗?并说说你的理由.
(三)赏析与评价
请从小说的情节结构、细节描写、语言艺术、独特的写作方法等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切入,对小说进行赏析。
(四)创造与发挥
1、了解了欧•亨利式的结尾后,请你任选两则故事中的一则也给它设计一个这样的结尾。
2、请你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编一个小故事。
(以上两题任选一题完成)
(五)教师总结
,123
【
文章结构平稳精巧,合分有序;人物形象鲜活有力,表述方式灵活特别。教学对
象初二学生,年龄偏小,社会阅历少。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到一底一高。
何为低?即努力降低课文难度。这篇小说情节多变,主题深邃,语言含蓄。教学部学时不生硬说教,不过分深掘主题,少用学生不易理解的术语,以降低教学难度。
何为高?即设法提高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既要防止浮而不实、追求表层热闹而不注重深入理解的倾向,又要反对说教式的教师独角戏。就本文而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寓教于乐,调动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这符合本文的文体特点,又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尝试以活动贯穿其中,讲解与讨论相结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1、关于课前预习
学生课前预习,查工具书掌握相关字词,了解课文大意,初步理清小说情节,为初读课文作准备。
2、关于导入课文
从生活中有形、无形的窗口切入,既贴近生活,又为教学难点:理解标题“窗口”的双关含义,奠定基础。
3、关于分组讨论,阅读课本剧
分组讨论,阅读课本剧,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不仅能培养实用语文能力,也能培养参与意识、协作精神,在活跃的气氛中,获取知识,接受教育。
4、关于经纬教学
这篇叙事体课文,经纬式教学,即以分析故事情节为经线、揭示人物形象为纬
线,交织有序,纲举目张,便于教学,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关于给课文拟副标题
从人物、情节等角度给课文拟副标题,便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分析。通过比较,体味文章如何巧妙命题;突破难点,理解“窗”的双关含义。
6、关于撰写对联,续写结尾,比较阅读
这些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实用语文能力和迁移训练能力,举一反三,又能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文学修养,激发求异思维,渗透思想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
7、关于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成“窗”型,文字简洁,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学生易于理解,便于 记忆。
8、关于教学重、难点
人物形象分析是本课教学重点,从整体感知课文至给课文拟副标题,贯穿整个 教学之中;导入课文,拟副标题,突破教学难点,理解标题“窗”的双关含义。
附件二 《窗》课本剧
(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得两人。病房设有一扇门和一扇窗户,门通向走
廊,通过窗户可以看到外界。)
(病人甲经医生允许,每天上、下午起身各坐上一个小时,他的病床靠近
窗口,病人乙只能日夜躺卧在病床上。)
病人乙 这倒霉的病,太可恶了。
病人甲 是啊,重病缠身,什么事情都不能做。
病人乙 连听收音机、看电视都不行 ,这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病人甲 想过去,我拥有一份好工作,战争中也曾立过功。
病人乙 可不是吗?那年我去悉尼度假,可现在……唉!
(护士进,病人甲被扶起,开始一小时仰坐)
病人甲 啊!窗外是一座美丽的公园……
病人乙 (急切的)快说说,公园里有什么?
病人甲 公园里有一泓湖水,湖面上漫游着一群群水禽,野鸭啦,天
鹅啦。你看,有的孩子扔面包喂它们,也有的在摆弄游艇模
型。一对对情侣,手挽着手在树荫下散步。
病人乙 (羡慕地叹气)唉,要是能出去走走,那该多好啊!
病人甲 再看那边,鲜花盛开,色彩斑斓……
病人乙 都有些什么花呀?
病人甲 哦,有玫瑰,还有牡丹、金盏草……一朵朵争相斗妍。
病人乙 (听得津津有味)真是太美了!看来,我是没这眼福了,不过
听听也是一种享受啊。
病人甲 你看,公园那端有个球场,正在进行一场板球赛……哎呀,那
个小孩差一点跌入湖里。还有这边,身着夏装的姑娘美丽动
人……板球赛还在进行,一名队员正在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
,123
【
皆是。
病人乙 (妒忌地)为什么偏偏是他有幸能观赏到这一切?为什么我
不该得到这个机会?
病人甲 球赛结束了,黄队终于取胜。
病人乙 紧挨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
(晚上,病人乙又是彻夜难眠。病人甲突然醒来,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他正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赶来)
病人乙 (纹丝不动地盯着天花板)他凭什么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我为什么要帮助他?
(病人甲去世了,医护人员静悄悄地把他的尸体抬了出去)
病人乙 终于挨了三天。护士小姐,是否能让我挪到那张床上?
(护士不解地把病人乙安顿在那张床上,病人乙迫不及待地探头向窗口
望去)
病人乙 (惊叹)怎么回事?窗口怎么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
附件三 《最后一片藤叶》(故事梗概)
华盛顿广场西边的格林威治村房租低廉,街道横七竖八,便于躲债,这里住着贫穷的人们。一幢楼的底层住着一位老画家贝尔曼,他穷愁潦倒,性格孤傲,艺术上失意。三楼住着两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女画家——苏艾和琼珊。秋天里,琼珊患了肺炎,贫病交加,医治无望。她躺在床上,透过窗口,看到空荡、阴沉的院子里,一株根已枯萎的常春藤,在深秋的寒风中,藤上的叶子差不多都吹落了,只剩下几根藤枝依附在破墙上。琼珊一片片地数着藤叶,看着它飘落,沮丧极了。她想到自己生命之树的叶片也正往下落,她认定最后一片叶子落地之时,便是她生命的终结之日。同患肺炎的老贝尔曼从苏艾那里知道此情况后,在一个风雨交加、凄冷的夜晚,艰难爬上墙,画了一片永不会坠落的藤叶。琼珊在这不落的藤叶的感召下,重获生的信念,病愈活了下来,但是老贝尔曼却因受凉病重去世,他用自己的生命绘出了毕生的杰作——最后的一片叶子。
[欧 亨利(1865---1910)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创作了近三百篇
短篇小说,与莫泊桑、契诃夫并称世界短篇小说的三位大师。]
作者邮箱: ahmashgw@yahoo.com
,123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分析归纳,体会情物交融,理解课文蕴涵的哲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读出“问题”,使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探究的合作者。学会关注生活,有意识地感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3、情感目标:通过优美句段的欣赏,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读出“问题”,使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探究的合作者。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透过通过优美句段的欣赏,理解文段蕴涵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1、以“读”贯穿课堂,以“读”带动对文章的理解:
新课标强调读在语文教育中的功能。而阅读本文的难度较大:一方面钱钟书先生的文化底蕴深厚,对古今中外的名句典故信手拈来,文章内容极其丰富,另一方面是先生为人幽默,文句喜用譬喻,虽在字里行间透露着智慧的闪光,但对比学生的现有能力又显得过于深邃。因此,不读文章,不多读原文,学生很难理解文章的大意,更不要说深入把握作品的内涵。
2、质疑辅导为主,有疑而问,有疑而论。
根据本课的重难点,结合学生具有“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整体水平较低”的特点及新课标的理念,而主要采用“探究合作法”,让学生在教材中找出能反映行文线索,集中体现作者感悟的语句来,在这其中引导学生“发现——分析——提出见解“,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板书设计]
给“话题”——(窗)找一个引入的对象。
联想:
(接近联想)
春——自然
窗——门
(诠释窗与自然的关系)
(类似联想)
窗——眼睛——灵魂
(人对世界的选择性)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看屏幕,这是一副“窗”的照片,它让我想了读高中时,老师让我们以“窗”为题材写一篇作文,我写了倚在窗前看到的风景,立意不深,只得了中等。也让我想起了:琼瑶的《窗外》,它讲的是不被世俗肯定的师生恋,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它谈的是教育制度、教育方式的问题。
那这幅“窗”的照片勾起了你的哪些回忆,激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引导你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多媒体展示“窗的照片)
2、学生讨论发言:
图片“窗”引发的回忆,想象,联想或感情。
3、列举一些中外名人对“窗”描绘的佳句,并归纳自古以来人们对“窗”的认识特点。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窗,是了解的视点;窗,是连接两个世界的通道;窗,可以是有形的,可以是无形的;窗,可能有自己丰富的经历,窗,可能是生活无声的见证……大千世界,和窗有关的故事很多很多,芸芸众生,由窗生发的见解也见仁见智。
小结:自古以来,爱好写作的人,即使居于一室,食衣住的东西都能轻松入文,且充满智慧、趣味盎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思考问题、小组讨论:
1、理清思路:找文中有高度概括性的话语,这就是全文的骨架。
2、围绕“窗”这一话题,就本文而言,作者运用何种手段组织素材的使文章逐步涉及人生中的问题的?(学习散文创作中“旁征博引”的几种方式。)
(二)明确:
1、关键句:
第一段: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
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第二段: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
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第三段: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门是住屋子都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
第四段: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
2、散文贵在“形散神聚”,其写作思维的形式其实就是“联想”。那么大家认真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将相关的事物一一联系起来的。
这对于大家的写作极有帮助。你们作为这一时代的学生,看到的读到的要比以前的学生多得多,怎样让它们成为你作文中井然有序的例子,今天就跟钱钟书先生学几招。学会让事物联系起来。
A、给“话题”找一个引入的对象。(眼前实物:春)
B、联想:(功能相似,对象相似)春——自然
窗——门(诠释窗与自然的关系)
窗——眼睛——灵魂
(人对世界的选择性)
C、略讲对比这一写作手法。
四、作业:
回读课文,再次感悟。品味“窗”的特点,加深对“窗”的总认识,并记录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也可记下自己的不同见解。
[问题与讨论]
第二课时
一、局部研读,讨论研究
自由发言,大胆的讲述自己对“窗”的见解,谈谈自己对哪一句话的感受,并说说作者在这句话中流露出来的感悟。
说明:允许自圆其说。此环节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力图真正解决学生阅读中遇到的属于自己的问题讲究自主思考,生生互动,师生合作,营造平等自由宽松的语文学习活动。因是学生根据阅读的实际提出的问题,因此老师不设问题,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积极思考,但要对学生的提问进行预估,以便能在课堂上掌控全局,应对灵活。例如:
(1)在第一段中,“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和“贱”字?
作者为什么说“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为什么又用“画配了框子”来作(联系美术中的“取景”知识谈认识。)
(2)第二段中,如何理解“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据,表示享受。”中的“追求”和“占领”的不同含义。(注意“物质”与“理想”两个词语和“爬窗”的比喻。)
(3)第三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人对于自然的胜利,窗也是一个”?(注意与外界的关系联系。)
(4)第四段中,作者为什么要从“窗”写到“眼睛”?
文章结尾“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镇天镇夜不关的。”如何理解?
(适时补充钱钟书的人生观及写作本文的背景材料,《〈写在人生边上〉的序》)
二、归纳总结,延伸拓展。
(1)通过本节课的交流、探讨,让学生总结全文主旨,并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收获。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的知识得以迁移,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三,比较阅读波德莱尔的《窗》,体会两篇文章的异同。
(2)阅读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或林语堂的《人生的盛宴》散文集,体会这一类作家将写作完全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凡事都能入文,凡事都能成趣的志趣。写一篇读后感,话题自定,要求有一定的联想。
《花的世界》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人美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小学一年级第一册“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教材分析
本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围绕
“花”这一主题,以丰富、多样、开放、综合、发散的内容文字、作品范例、教学辅助图、学生活动图及作业要求,提示了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主要教学要求和线索。如以美术学习内容为主线,提供了体现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材料美的图片,显现了引导学生感受、思考、发表、讨论、探究、合作、创作、展示、表演过程的文字内容及联结自然、文学、历史等
学科的信息和线索,为师生的综合学习提供了宽泛的选择和拓展空间,通过隐性的学习方式内容的展现,引导师生共同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教育教学内容
通过对花的形、色、味的感知和对以花为主题的艺术品的欣赏、分析、联想、探讨,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发现花的知识、花的品格、花的艺术表现及应用;整体感知、理解、发现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通过探索应用身边的材料进行“花”的创作及装饰环境、装饰自我的艺术活动,培养学生
的生活、艺术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想象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审美、创新、合作、探索、交流意识,激发美术学习的兴趣,促进个性发展。
★教学目标
1、认知:感知、探讨、理解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认识花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综合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平面、立体创作。
2、情感:感知、体验“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培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与合作意识,培养表现生活、装饰美化生活的兴趣,激发大胆发表、展示、表演的勇气。
3、能力:培养认识、发表、探究、发现、创造、展示、介绍
“花”的美及综合利用各种方法材料创作、装饰、美化生活,美化自身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感知、探讨、理解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引发爱花之情和环保意识。综合探索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平面、立体创作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和综合学习能力。.
2、教学难点:探索运用各种材料、手法表现有创意的“美丽的花”
3、解决重难点的方法:
通过师生角色活动的共同参与、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美的情境的创设、丰富教学资料的展示、游戏形式的思维训练、教师亲切耐心细致的引导鼓励、及时的教学反馈评价调控、活泼生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分层教学分层突破的策略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师生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①各种花的摄影图片、录像资料,②各类教具(蝴蝶、蜜蜂等小动物头饰)③花的应用、装饰图片。
2、学生课前准备:
①收集花的图片,各种媒材。
②收集关于花的故事传说、知识等资料。
★学生课后活动:
①与家人、同学一起收集关于“花”的资料
②采集花的标本并做成收藏资料卡。
③寻找一些新的材料制作“花”的作品。
④造一个句子来形容花的自然美或品格美。
★学习材料:
除课本所列的材料外、还可应用皱纸、卡纸、布、毛线铁线石头等材料进行个人或小组的创作,并以花展、童话剧表演等形式进行展示。
★
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中可能会出现学生不敢大胆发言、展示、表演,不懂如何选材进行立体的花的制作,不懂如何与同学合作创作等情况,对此,教师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应给予及时鼓励、启发、引导。
★
教学评价:
是否对媒材的形、色感兴趣,发现、收集身边可以用于造型活动的废旧材料。
是否对材料进行了联想与创造。。
是否积极参与了本课的游戏、学习活动。
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感受和对他人、自己作品的意见。
能否在活动结束时自己收拾整理工具材料。
能否与同学合作、交流。
★相关资料
艺术家介绍:
李嵩(公元1166年—公元1243年),浙江杭州人,南宁画家。木工出身,后从李从训来学画。历任光宗赵淳、宁宗赵扩、理宗赵昀三朝画院待诏。他擅画人物、佛道像,尤擅界画多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作风写实,笔法精细。曾作《服田图》12段和《观潮图》。传世作品有:《货郎图》卷,绢本,辑于《故宫名画三百种》;《西湖图》卷,藏上海博物馆;《花篮图》册页,现藏故宫博物院;。
★
教学设计参考
●课例—(简案)
一、引导阶段:
1、欣赏儿歌《我们的祖国似花园》导入新课
2、引导
学生欣赏、观察四季里各种各样的花,认识花的的名称、结构,分析、感受、理解花的色彩、形状、香气之美,
(二)发展阶段:
1、师生共同探讨四季里花所表现的品格、象征意义及品格之美。
2、引导
学生赏析探讨以“花”为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的艺术作品,探索艺术家是怎样运用不同的材料、方法进行“花”的创作的。
(三)综合阶段:
1、引导
学生合作探索交流应用不同的材料、方法进行“花”的创作及美化环境、美化自身的方法。
2、小组合作自由运用不同的材料、方法进行“花”的创作。
(四)拓展阶段
1、各组展示、介绍作品,进行以“花”为主题的童话剧表演。2、引导
学生探讨关于花的故事、知识、花与人们生活的联系的内容,进行环保教育。
3、各组对本课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课例二(细案)
一、情境创设感受美,引导分析认识美
(一),角色扮演,导入新课:
1、创设鲜花盛开的情境,教师扮演蝴蝶角色引导学生欣赏各类鲜花的录象、摄影图片及鲜花实物)。
2、引导学生说一说: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花?为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你们欣赏的这些花美吗?美在哪里?(教师从花朵的形状、色彩、气息方面引导讨论)
4、师生共同小结出花的自然美——形状美、色彩美、气息美
。
5、欣赏鲜花实物,师生共同分析认识花的生长结构:花一般可由枝、叶、花朵构成。
☆本教学环节重难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花的各种形、色特点,认识花总的自然美感特征,
☆本教学环节评价:能否简单说出花的基本特征并大胆发表。
二、合作探索理解美,发现运用创作美
(一)师生共同探讨分析四季里的花所表现的品格、象征意义及品格之美。
1、欣赏四季花开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花是什么季节里开的呢?叫什么名字?
2、教师讲述《牡丹花》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理解牡丹花的品格。
3、师生共同浏览欣赏“水仙、莲花、菊花、梅花”图,教师引导每组选择
一种鲜花为题分组展开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分层进行讨论汇报:①这种花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季节里?有什么样的品格呢?②谁知道这种花或其他花的故事呢?
4、角色游戏形式进行训练,加深对花的品格内在美的理解:
5、师生共同以图文连线找朋友的游戏形式进行对花的品格判断。
6、教师小结各组的汇报及表现,对各组进行鼓励。
(二)赏析探讨以“花”为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的艺术作品,分层进行学生的感知、想象、审美、探索、创作、评价能力训练
1、赏析探讨艺术家李嵩(宋)的《花篮图》、凡高(荷兰)的《向日葵、关山月(现代)的《雪梅》平面作品,教师逐层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分组讨论发表:。
(1)这些画中的花盛开在什么季节?给了你们什么感觉
?花儿象什么?你们喜欢吗?为什么?
(2)画家们用了什么材料、工具、方法把花表现的那么美呢?你们可以用什么材料、工具、方法来创作美丽的花呢?
2、联想、创作、合作、评价能力初步训练
(1)教师扮演魔术师角色示范花的形状、组合的多种变化方法,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后说一说:自己想变出几朵怎样的花?(2)学生分组竞赛,要求:各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自由选择材料、工具、方法
进行“花”的平面创作,作品完成后分组展示。(小组内每人自由创作一朵花,完成后剪下贴在小组的“花圃”里,教师与小组长指挥调控)
(3)师生共同扮演蝴蝶等角色飞入各组“花圃”中赏析评价各小组作品。
3、赏析探讨
“花”的立体、半立体作品、花的应用作品,认识花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应用身边的材料进行“花”的创作及装饰环境、装饰自我的方法:
(1)教师逐层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分组讨论发表:
①你们知道这些花是用什么材料来做的吗?小朋友用了什么材料、工具、方法把花表现的那么美呢?②花在我们的生活里有什么作用呢?③
(2)教师简要介绍用皱纸、卡纸、橡皮泥、毛线制作花的方法,重点示范启发立体花卉的制作及变化方法。
4、联想、创作、合作能力巩固训练
(1)引导小组讨论汇报:你们想用什么材料、工具、方法来创作美丽的花呢?
(2)小组合作选择不同的材料方法制做成各种各样盛开的花,完成后共同用作品布置一个“花展”(小组内每人自由创作一朵花,完成后放在小组的展位里,由小组长指挥调控)
☆本教学环节重难点:探讨“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通过综合探索、分工合作进行平面、立体“花”的创意表现。
☆本教学过程评价:能否通过赏析、小组讨论等活动探讨“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与花有关的故事或传说;能否接纳各种艺术形式的表现,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是否对媒材的形、色感兴趣,是否对材料进行了联想与创造,能否
通过分工合作综合运用材料工具,进行“花”的制作;
三、展示评价内化美,总结思考拓展美
1、师生共同扮演蝴蝶、蜜蜂、蜻蜓、小天使等观众角色飞入各组“花展厅”中赏析、介绍、评价自己组和其他各小组作品(评价引导:形、色是否美、是否有创意?)
2、各小组对本课的学习、创作、表演情况进行自评互评。
3、思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了解了什么?学到了哪些知识技能?探索了什么问题?
4、课后延伸: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后说一说:.你们还知道关于花的更多知识吗?我国各省市及本地区有哪些出名的花?,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本教学环节重难点:抓住形、色、媒材、技法表现、创新构思等对“花”的作品进行评价,对自己
和他人的作品和本课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并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本教学过程评价:
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和对自己、他人作品的意见,能否懂得评价花的
美;
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并肯定自我的表现;能否小结并汇报能否在活动
结束时自己收拾整理工具材料;各小组能否大胆把制作好的各种“花”展示出来并进行介绍。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
《海底世界》整合教学设计
常州市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 蒋建春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技能
了解海底世界是个景色奇异、特产丰富的地方。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相关知识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大胆质疑问难、自主探究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
学习过程:
1、在教师引导下探究——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特产丰富
2、合作学习的过程:交流阅读体会,尝试解决问题。
3、个别探究的过程:搜集资料,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解决问题。
4、思维碰撞的过程:全班交流、讨论学习成果、相互质疑与辨析。
学习方式:多媒体环境和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到海底世界的神秘和有趣。
增强自主探究语文知识的态度。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奥秘的情感。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课文,用生动的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海底的奇异景色、丰富特产。课文一开始就提出问题:大海深处是怎样的?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接下来四个自然段,紧扣第一自然段提出的问题,从声音、动物、植物、地形、矿产等几方面具体描述了海底景色,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指出“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特产丰富”的世界。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认真品读课文二至三自然段,结合网络教学资源,具体感受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特产丰富。
课文三、四两个自然段都采用先总述后分述,围绕中心句组段的表达方式,是引导学生进行总分段式训练的生动范例。三年级正是作文训练的起步阶段,把一段话写具体尚有一定困难,所以,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的写法,体会课文如何围绕中心句按总分顺序写具体,又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怎样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运用网络教学可以让学生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我搜集大量有关“海底世界”的资料制作成“海底资源库”网页,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所需资料,使学生的学习实现“源于书本——跳出书本——回归书本”的理想境界。
●教学资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他们对常识,对未知领域有 着强烈的探究兴趣,所以在本课教学中,可利用学生对海底世界的兴 趣,培养他们围绕主题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通过读书、上网等多种方式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使语文学习成为一种开放性、研究性学习。
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这是新大纲提出的要求,本课虽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但语言生动活泼,如描写海底动物的声音,将打比方的方法和象声词的使用相结合,使人读来兴趣盎然。所以,本课学习可采用朗读感悟法,通过自由读、赛读、比较读等多种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海的神秘有趣。
本课着重描写了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特产,所以,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及网络提供的丰富信息,为学生创设形象、直观、和谐的情境,让学生亲眼目睹海底高耸的山崖、低陷的峡谷和一群群五光十色的海底动物,亲耳聆听海底动物那窃窃私语的声音,真切感受课文所描述的意境。
同时,我还将引导学生运用网上的语文教学资源让他们自主地参与学习,与小组同学合作学习,从而有效培养学生搜索信息、选择信息、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最后达到对一个问题得出较为全面而科学的认识。
●教学模式
为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最大收获,我将采用“质疑问难,确定任务——上网浏览,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练习巩固,延伸任务”的模式进行教学。
●教学支架
首先播放海底世界奇特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打开“质疑问难”窗口,进行归纳整理,确定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再读课文;上网查资料;讨论,向同学请教。
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网络天地进行自主学习,可以听各种形式的 配乐朗读,可以进入“海底资料库”上网查找。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 生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深化理解。
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打开“海底论坛”窗口,让学生展开想象;未来海底世界是什么样?探讨海底今后的开发探索。
最后让学生打开“练习巩固”窗口,出现一组作业套餐,既有基础作业,又有发展作业,让每一个学生都在作业中得到较好的发展。
●组织形式
全班质疑问难,确定任务——上网浏览,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练习巩固,延伸任务
●教学环境
四人一个小组,每人一台电脑。每位学生坐在横排的电脑前。电脑连入校园网。
●教学评价
①知识和技能
为什么说海底世界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海底到底是宁静的还是有声音的。
学生根据自己需要选择不同的范读进行练习。
你还有疑问吗。
你是怎样解决你的疑问的。
想象未来的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探讨海底今后的开发探索。
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的写法,体会课文如何围绕中心句按总分顺序写具体。
②过程和方法
回忆本课对问题的探究环节。
利用网络获取相关知识解决疑难问题。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完全文,你有什么感想。
《海底世界》整合教学设计 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 蔡红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及计算机网络 环境应用分析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去过南京的“海底世界”吗?让我们一起去真正的海底世界游览一下。(播放动画) 2、看了这美丽的画面,你想说些什么?课文是怎么描写的?请你认真读一读。 二、质疑问难,指导学法。 1、上节课学习结束后,同学们提出了不少问题,请同学们打开“质疑问难”窗口看一看。 2、你对这篇课文还有什么新的疑问?(针对疑问进行归纳) 3、经过大家的认真思考,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就更有意义了。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1)再读课文 。 (2)上网查找资料。 [介绍网上学习查找资料的具体方法:到资料库中找;根据老师提供的相应网址,在网页上查找] (3)讨论,向同学请教。 4、请你选择你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解决问题。 三、自主学习,思考研究。 1、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打开网页听课文朗读。(配乐范读,分段读) 2、上网浏览。 3、小组学习研讨,交流阅读体会,尝试解决问题。(师巡视,查看,了解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指导。) 四、交流讨论。 1、打开“质疑问难”窗口,让学生了解同学产生了那些疑问? 2、通过刚才的学习讨论,你解决了哪些疑问?你是怎样解决问题的?(相互交流补充,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3、交流过程中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1)海底到底是宁静的还是有声音的?(单击“声音”,听电脑模拟声音,提问:你从各种各样的声音中听出了什么?指导感情朗读,读出海底世界静中有声的神秘有趣。) (2)为什么说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海底动物活动各有特点;(你还知道那些海底动物与众不同的活动方式?) 海底植物差异很大;(以海藻为例) 海底地形奇特,蕴藏着丰富的矿产。结合海底资源库中的资料、图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4、通过刚才的学习、讨论,同学们对海底世界一定有了更深的认识。学完全文,你有什么感想?(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赞叹之情) 5、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科学家断言,二十年后,人类将移居海洋,你相信吗?点击“海底论坛”,结合相关资料,想象未来的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在“我的留言”区探讨海底今后的开发探索。 五、练习巩固。 点击“练习巩固”,出示作业: 1、基础练习: (1)把海底动物和它们的活动特点用线连起来,读一读,并用小圆点圈出动词。 海参 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 梭子鱼 靠肌肉伸缩爬行 贝类 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乌贼和章鱼 巴在轮船底下 (2)发挥你的想象,完成填空: 海底动物在吃东西时,行进时,遇到危险时会发出各种声音,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还有的像 。 (2)发展练习:(任选一项) 1、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图片,办一张以“海底世界”为主题的报纸。 2、做“小导游”,向家里人介绍海底世界。 3、想象未来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写一写,画一画。 通过观赏海底世界的奇特景观,让学生置身于海底形形色色的动植物,高耸的山崖,低陷的峡谷之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以学生的疑问为突破口组织教学,将学习目标定位在学生的需要上,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为学生上网学习,获取知识,为下面的交流讨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多媒体及网络技术提供技术的丰富性,将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广,思路更开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优化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意义建构。同时,由于以海底世界为主题的网页能最快、最新、最方便地为学生提供信息,也能显著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解决问题时,可以结合网络提供的资料、图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受,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 学生从网上获取了丰富的资料,对问题的看法也就更全面,更深刻,在交流中学生也能受到强烈的感染。 练习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仅有基础作业,还有发展作业,这就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获得自由发展的机会,这也为学生在课外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
●教学过程流程图:
开始
↓
网络演示 创设情境,质疑问难
↓
上网学习,自主探究
↓
交流讨论,合作学习
↓
网上交流 发表见解感情朗读 网络演示 释疑解难
↓
想象探讨
↓
网络演示 练习巩固,延伸任务
↓
结束
板书设计: 声音 美妙动听
景色奇异
23 海底世界 动物 各有各的活动特点
植物 五颜六色 千姿百态
地形 复杂奇特 物产丰富
矿产 多种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