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4 12:33:03
类别:说课稿一等奖
高级英语说课稿一等奖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让学生愉快地、充满自信地走进我的英语课堂,是我最大的愿望,让学生在我的英语课堂上享受快乐和成功是我孜孜以求的。为实现这一梦想和追求我会不懈地努力。今天,借此平台,愿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攀登英语第十三单元的日常用语和歌曲、童谣的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攀登英语课程以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把教学内容按一定的程序编排在光盘里:歌曲童谣,日常用语,英语故事,短剧,迪斯尼英语,形式新颖,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教学内容取材于儿童生活,创设了丰富、真实自然的儿童生活环境,是一部小学英语教学的好教材。.这个单元的课堂学习内容是一首歌曲童谣《Bingo》;一组日常用语hurry up ,we are late . what time is it ?It`s eight o`clock .:还有《迪士尼神奇英语》动画.需要安排四课时来完成整个单元的学习。通过自然语境让学生会问时间---现在几点了?并且能简单回答。本课时中出现的we are,在前面的第8单元中已有所接触,加上多数学生在幼儿园也简单的接触过数字one到ten可以说本单元通过时间的问答对数字知识的延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目标
1 .教学目标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攀登英语教材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听、说、认、读hurry up , late, time , o`clock等单词。
(2)初步感知:hurry up ,we are late . what time is it ?It`s eight o`clock等句子,学生能听懂并理解其意思.。
2、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所学日常用语,结合实际进行会话。
(2)能够认读所学重点单词
3、情感目标
(1)让学生注意观察、认真模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主动竞争的竟识。
(2)通过活动、游戏使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敢于、乐于开口,积极参与交流。
4.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是新句型hurry up ,we are late . what time is it ?It`s eight o`clock。锻炼学生运用数字准确回答时间,能围绕攀登英语教材听、说、唱,并能follow.教学难点是1.培养学生语言交流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2.让学生灵活的掌握不同时间段,整点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法
我将采用情景法、全身反应法、直观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hurry up ,we are late . what time is it ?It`s eight o`clock。这个话题为核心,以语言功能为主线,以任务型活动为媒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使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实现任务目标,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四.说学法
我采用歌曲和chant贯穿整堂课中,利用头饰、图片、教学光盘、等多种手段,置抽象的句型于生动的情景、游戏之中,不仅使学习过程自然轻松,更能较好的启智开思。
五.说教学过程
一、 Warm up预热(6分钟)
1、Greeting.师生问候,对话练习。(复习所学过的日常英语)
How are you ? Fine,thank you .nice to meet you ,who is he /she ? he /she is ……。
2.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We are table No one这首歌曲,带领学生从一号桌到四号桌分别用声音大、声音小,声音快、声音慢的的方式,四个大组对歌,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意、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兴奋起来,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景。
3、let's sing《Bingo》
英语歌曲童谣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Bingo》这首活泼的童谣既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情绪,本节课通过给童谣打节拍为教学重点的突破作了铺垫。
播放:《课堂学习》VCD Unit 13歌曲童谣学习环节
Watch and listen一遍评价一次;Listen and repeat一遍
六.呈现、操练(Practice)
活动过程记录:
(一).让学生上台展示;
1.对话2.教师做动作,学生说和唱3.对歌展示
(二).播放攀登英语带子,教学“日常英语”。
(1)Watch and listen ,培养学生仔细看、认真听,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评价。
(2)Listen and repeat一遍,在Listen时学生要安静仔细地听;Repeat时要仔细听尽量清楚准确地重复,让学生仔细听大胆跟着重复。点击group work进行小组合作
(3)用chant训练重点句型,达到强化的效果。
a)两人小组合作
b)四个大组配合节拍。
(4)用let's sing《Bingo》歌曲的旋律改唱,将本单元句型进一步巩固。四人小组配合接唱。
(5)游戏:狼来了。
Ss: wolf wolf what time is it ?
T: It`s eight / one/ten o`clock。看到个别学生不专心,就走到该学生面前说,I`m hungry,学生要是能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方可过关,否则老狼就把他“吃掉”。
(三)、拓展:
watch and guess让学生通过看教师口型辨别回答的时间是“几点整” It`s eight / one/ten o`clock 。
(四)、总体评价
1.评价学生在看听说演等方面是否培养起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生学习是否愉悦
通过对知识的小结,从而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以评价促发展,培养小组团队精神,激励学生大胆开口,积极活动,为小组争得荣誉。
七.教学总结
这节课不论是新知识的呈现,还是游戏的设计,都能紧紧地抓住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用,提高了课堂实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专家组的评课,我对怎样进行有效小组合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尤其是北京明德攀登英语负责人张老师,对我们这样大班额小组合作的大组代小组的建议,让我深受启发;再有由于一直从事常规英语的高年级教学,所以在攀登英语课堂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上有些随意,我将在今后的课题研究针对如何整合攀登英语和常规英语方面做进一步研究。通过对攀登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很有收获,同时也有紧迫感,充分让学生全体参与、体验感悟、游戏巩固,动画激趣,攀登英语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快乐的天堂。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充分让学生主体参与、体验感悟、游戏巩固,是一定能圆满实现课堂教学任务的。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说的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That’s all. Thank you!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水》一课是英语新世纪版九年级第一学期当中重要的一课。在内容上它贯彻环保主义思想,从水在工农业以及人类生活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到目前人类所面临的水危机,水污染等现实问题,不失为是一个出色的英语环保课文。它在语法上又第一次正式出现了被动语态这一重要的语法要点,对于学生来说既在内容上摆脱了为学英语而在设立的场景中学习的尴尬,又在语法上连接了主动与被动语态,并为以后更多转换不同时态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道什么是被动语态
(2)了解被动语态的特点
(3)理解被动语态在生活当中的实际运用
(4)了解水在生活当中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
通过在本课当中的操练能熟练运用被动语态,进行自我总结,探索被动语态的构成要素以及与主动语态的相互转换。
3、情感目标
知道水的重要性同时认识到目前面临的水资源的匮乏以及人类应当为此做的事情,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自己未来将面临的问题,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并采取力所能及的行动保护水资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熟悉和掌握各类与水有关的词汇
难点: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学习当中已经或多或少的接触过被动语态,但是真正涉及到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被动语态本身就是难点,对于抽象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三、教法学法分析:
一切的学习过程都是为了在掌握这项技能的时候获得的成功的喜悦。在本课中由于新世纪教材在词汇上的特点加上水的存在有比较抽象的概念,所以在教学的时候首先要从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上着手。一杯水或许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分析论证——交流评估——应用拓展等程序,结合英语教案中的多媒体等先进技术,由老师首先进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讨论等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学程序设计:
1由一杯水引发学生讨论水在生活中,自然界中存在的形式,分布的情况等。同时运用图片等表明水对生活,生命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水资源的状况。
2本课的重点就是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首先从课文当中找出相符合的句子,进行分析,寻找特点,完成要素构成,先演绎推理再归纳总结,最终套用到别的例子上,使学生初步掌握被动语态的要领。
五、教学效果:
1成功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课堂上学生积极性高,做到师生互动,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3不足之处:由于时间设计上没有合理规划,使得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完成,学生的操练仍然不够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
大家好!
让学生愉快地、充满自信地走进我的英语课堂,是我最大的愿望,让学生在我的英语课堂上享受快乐和成功是我孜孜以求的。我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不懈地努力着。今天,借电子白板这一平台,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说课,让我们一起探讨,共同成长。我说课的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2B Unit 3 What can you see?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1、教材体系
我说的是牛津小学英语2B Unit 3 What can you see?第一课时。牛津小学英语是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和牛津大学出版社联合编写的。这套教材从视听入手,注重学生的语言能力训练,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灵活性强。
2、教材内容
第三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你看见了什么交通工具”,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用英语提问问题“What can you see?”同时引出新的4个交通工具“a plane, a jeep, a boat, a train”并结合单词用“I can see a …”回答所提的问题。再次基础上,拓展到学生生活中看到的事物,灵活运用句型进行操练。
3、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特别是二年级这些刚刚学习英语近两年的学生,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英语的态度。使他们建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心;通过单元中的词和基本结构句型的操练,提高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际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英语,满足主体需要,培养创新意识。
(1)认知目标
a、能够听、会说、会读单词a plane, a boat, a jeep和a train
b、能够听懂、会说、会读、句型:What can you see?及其回答I can see a…并能在适当的情景中自由运用。
c、能够跟录音朗读对话,并能分角色进行表演。
(2)能力目标
a、学生能自由替换练习句型,能够在真实语言环境下运用句型。
b、学生能综合所学内容,根据所提供的情境,进行小组活动,组织对话。
(3)情感目标
心理学认为:成功感是人的深层心理需要。使学生从“要我说”“要我学”变成“我要说”“我想试一试”。让学生感受到英语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觉得自己能够用英语进行真实的日常生活对话,从而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功感,自豪感。从根本上培养和保持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4)教学安排
本单元共安排三课时,我今天所说的是第一课时。
(5)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课件,图片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愉快教学法
为了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创设良好的英语环境,同时紧扣see这一主题。我通过放大镜看镜下飞机导入课堂,随后设计了聚光灯、拉幕、连线等形式使原本枯燥的单词句型操练变得充满生机。教学中我用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眼神、手势、言语与学生进行交流,用恰当的语言激励学生。创设一种亲和的语言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情景教学法
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思维的门扉。我在教授单词和句型时,运用电子白板给学生提供了与生活中相贴切的情景,让学生进行真实语境下的交际对话,让学生在声、文、图、象的新情境中去学习巩固,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交际法
整个课堂上的对话要注重语言的交际性,灵活运用语言。通过电子白板所提供的情境,让学生进行真实的对话,达到真实交际。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通过复习导入、新课呈现、巩固操练、拓展延伸、教学反馈以及课后作业五个步骤进行设计。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新课导入的关键。”“Well begun, half done”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复习导入分两块:
① Free talking:先是和学生进行每天都要操练的基本的问候语的问答练习,在此基础上运用What’s this?句型复习第一和第二单元学习的英语单词,同时运用图片复习学过的交通工具bike, bus, car和taxi.
②听一听,唱一唱本单元C部分的英语歌曲“Row,row, row your boat.”这一首优美的英文歌,全班同学在教师的带领下,边边唱边表演,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使学生能自然地进入到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中。
新课呈现分两部分:
①在前面唱歌曲的基础上,利用电子白板的放大镜功能,让学生上台看一看,教师顺势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让学生通过观察,学习新单词boat,这样,既紧扣了上一环节唱的歌曲,又紧紧围绕“看”这一主题,对于第二个新单词plane,我运用了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让学生看看,紧紧围绕see这一主题,同时让学生保持新鲜感。为了围绕看这一主题,同时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引出第三个新单词时,我运用了电子白板的拉幕功能,拉出吉普车的尾部,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交通工具。在教室前面三个单词时,教师反复问,同时学生反复听What can you see?句型,为接下来的句型教学打好基础。
②创设相应的情景。前面涉及的都是单词的教学,句型只是让学生反复听,有最直观的印象。在教第四个新单词时,我为学生创设了相应的情景,警察叔叔问小朋友:“What can you see?”小朋友通过放大镜找一找,回答:“I can see a train.”这样,既引出了新单词train的教学,又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本节课的句型“What can you see?”及其回答“I can see a …”
巩固操练分四部分:
①读一读,利用电子白板,让学生跟着电脑读一读单词,要求学生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②做一做,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如何让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是教师始终要考虑的问题。为此,我利用电子白板的钢笔设计了让学生上台把单词和图片匹配的练习,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③练一练,前面都是针对单词进行的练习,接下就是操练句型。利用电子白板的容器功能,让学生来点一点,练一练。
④演一演,让学生同桌之间自主选择想说的一个单词,让上台自己操作电脑,在电子白板上点击自己要说的图片,并把它表演出来。
拓展延伸分两部分:
1、在电子白板上出示铅笔盒的图片,问学生在铅笔盒里看见了什么。然后过渡到在课桌上看见了什么。
2、拓展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问学生在教室里你能看见什么?学生用“I can see …”回答问题。
教学反馈部分:
利用电子白板,让学生做一做听录音,排序号的题目,及时反馈所学内容,让其中一个同学利用电子白板的钢笔功能上台做,其他学生在下面独立完成,做好教师当场批阅,反馈。
布置课后作业部分:
让学生课后与同学把生活中所看到的事物用所学句型练一练。
四、教学总结
这节课不论是新知识的呈现,还是单词和句型的操练形式,都能紧紧地抓住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用,提高了课堂实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充分让学生主体参与、情景体验、游戏巩固,是一定能圆满实现课堂教学任务的。
一、说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PEP Primary English Book IV Unit 6 At a Farm.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sheep, lamb, goat, cow, horse, hen六个新词..
二、说教材
本节课是单词教学。它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句型“How many……do you have?之后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新词,感知句子What are they? They are….How many….为下节课的教学打下基础。本课时容量大,但难度不大,并受到学生的喜爱.
三、说教学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针对学生实际,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听、说、认、读sheep, lamb, goat, cow, horse, hen等单词。
(2)初步感知:“What are they? They are…. How many….How many……”等句子,学生能听懂并理解其意思.。
2、能力目标:
(1)能听懂Let’s do中的指令并做出相应动作.,如Shear a sheep.
(2)能区分农场的动物,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注意观察、认真模仿的良好习惯和主动竞争的竟识。
(2)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说教学重点
学习新词sheep, lamb, goat, cow, horse, hen,能正确认读.。
五、说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六、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新旧单词卡片、录音机、磁带、流动小红旗、写句子的纸条、挂图。
七、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破这堂课的重、难点,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模仿力强、表现欲旺盛等
生理和心理特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任务型教学模式为主,以活动,合作为主线,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游戏感悟等多法并用的方式组织教学。彻底改变传统的“授—受”的教学模式,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八、说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基础。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是新课导入的关键。Well begun, half done.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意、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兴奋起来,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景。
因此,在热身的时候,首先让学生分角色演唱歌曲:“Old MacDonald had a farm”,这样的导入能很快吸引住学生,同时还渲染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气氛。
(二)自由会话,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学生在一个平等尊重的氛围中,他们的思维是放松的,敢于说、敢于参与教学。教师要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拔、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才能使课堂氛围充满活力。因此,我在这个环节与学生进行了朋友式的会话。It’s time for class. Are you ready ? Hello ! Boys and girls. How are you ? Nice to meet you. ?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还渲染了学习英语的良好气氛。
(三)呈现新知,合作互动。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紧张感,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外部动机,引发他们一系列的自主活动,促进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的转化。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Unit 6. At a Farm.”. I’ll divide you into four groups . Which one is best, they’ll get the flag, OK? Now, Let’s start.于是我提出问题Do you like animals.引入学习主题,并通过挂图和音乐创设情景Let’s go to a farm. There are many animals自然引入新词的学习。在呈现新知时,我尤其注意了小学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的特点,通过对比,听音,看动作等不同的方式引出新词,给学生以深刻的第一印象。游戏所带来的乐趣会使每一位参与者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游戏是儿童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方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用思考、情感、创造、游戏的光芒来照亮儿童的学习,那么学习对于儿童来说是可以成为一件有趣的事情”。因此,在操练时,我首先进行了一些机械的练习,如:“Listen, point and repeat. ”听音、指词、跟读,“Look and Guess”看口形、猜单词。同时,我更注意抓住小学生好动的特点,辅以全身反应法,如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与之相关的动作(挤牛奶)等有趣的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学习生词时感知句型,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词”,重视对学生思维,观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们们在师生,生生,小组等不同的合作方式中,学会倾听,学会评价,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课堂总结,及时评价。
通过对知识的小结,帮助学生将本课的信息进行加工、储存,从而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以评价促发展,培养小组团队精神,激励学生大胆开口,积极活动,为小组争得荣誉。最后做活动手册,是一个常规练习,其目的在于全方位地、及时检测学生对本课时掌握的程度。
九、教学总结
这节课不论是新知识的呈现,还是游戏的设计,都能紧紧地抓住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用,提高了课堂实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充分让学生主体参与、体验感悟、游戏巩固,是一定能圆满实现课堂教学任务的。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英语第二学期模块二第三单元clothes,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由于学生在一个平等尊重的氛围中,他们的思维是放松的,敢于说,敢于参与教学,教师把学生当成学生的`主体,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使课堂氛围充满活力,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以任务型教学为主,以活动,合作为主线,师生合作互动,生生合作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短语a pair of trousers和句型what are these/those?并能识读课文。
2.能力目标:根据学生已具备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常识,期望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正确运用What are these/those?并能正确作答。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对话了解衣服的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学会在情景中理解和运用所学句型,并逐步完成由浅入深的教学任务,让孩子体会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掌握词汇a pair of trousers和句型What are these/those? They are…
教学难点:
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学会在实际情况中运用句型。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词语并有了一定的表达的能力,但是学生还是有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的差异,需要不同层次的对待。
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第二节新授,我先是通过daily talk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然后通过提问回答形式,以挂图为辅助,学生自己问答等形式进行简单复习单词。也从而导入课题clothes。接下来以一首rhyme的形式,调动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是呈现新知,trousers, a pair of,what are these/those? They are…
也是通过图片展示,带读,练习对话等形式展开。因为本节课主要是是训练句型运用,所以在多次反复的训练后,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他们的理解,自己组织对话训练,从而掌握两个句型。在训练时,我进行的是机械练习,听音,指读,跟读等形式。通过听读,再次理解课文,最后,通过做小练习,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
课后反思:
本节课对学生的训练还不够全面,在处理课文时用的时间过少,部分学生不够大胆,不能够表达自如。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多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多训练学生的说话和表达能力,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教学活动中来。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地位与作用、课程目标和课程体系。
1、课程性质
高级英语属于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必修课程。它是基础阶段的综合英语课程在高层次上的延续。该课程贯穿三、四年级,共三个学期。高年级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高级英语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
2、课程地位与作用
《高级英语》是对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技能培养训练的综合性课程,是一门对英语专业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影响深远且作用重大的综合性课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专业水平。
3、课程目标
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本课程积极服务于“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快”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发扬本课程注重英语语音语法等基本知识传授优良传统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批评、论辩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上,放在学生用英语解决专业方向(教学、翻译、商务活动)问题能力培养上。本课程通过对原著或原著片段的系统学习和研究,通过读、写、译的强化训练,通过对不同作品的主题思想、情节展开、作家意图、篇章结构、文体风格、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分析、赏析和评论,旨在大幅度提高学生词汇学、语言学,文体学、修辞学知识和翻译与写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语感,提高学生对语言系统的深层结构的认识,语篇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4、课程体系
参照《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xx)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今年外语系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在此基础上,整体优化了课程内容,重组了课程结构,构建了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的高级英语课程体系。该体系由研讨课程、高级英语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拓展课程和综合课程课程群构成,注重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我系构建的高级英语课程体系是基于我校高级英语教学的实际与对学生的需求分析,以国内外高级英语教改的最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高级英语课程体系四部分前后衔接,缺一不可。
研讨课程旨在使三年级学生学习高级英语初始就明确高级英语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高级课程教学计划设置、教学模式与方法、第二课堂活动等,掌握高级英语学习策略与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高级英语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是英语专业的高级语言技能型课程,旨在提升学生在低年级基础课程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和实践能力,并为高年级各门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提供支持。
拓展课程主要由《高级英语写作》、《英语演讲》、《实用翻译》、《跨文化交际》、《快速阅读》、《实用英语语音》等课程构成的选修课程群,拓展课程的设置与高级英语课程相辅相成、有机衔接,实现了英语专业技能培养和水平提高的深化和延展。
综合课程立足于本专业学生未来从事职业或继续深造的要求、以任务为导向,按项目形式展开,以学生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和核心素质为重心,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弥补学生专业能力与社会实际工作能力之间的差距,突出应用性人才培养特色,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教学内容
按照我校20xx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本课程共计192学时,12学分。这是本课程各章节课时分配情况简表,按各章节的内容多少和重要程度合理安排课时。
高级英语课程的重点在于系统地讲授有关英语文体类型、谋篇策略、修辞手段、阅读技巧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根据课文的问题类型和实际内容,采用有针对性的阅读方法进行分析性和欣赏性阅读的能力,完成由以学习英语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的的阅读理解到以掌握写作技巧和欣赏方法为主要目的的阅读欣赏的过渡;由以主要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性阅读到主要以学生独立进行的主动性阅读的过渡。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高级英语课程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大部分:知识部分主要包括语言知识、社会文化知识、语篇知识、文体知识、写作知识。2)能力部分主要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评价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指具有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比较地道、准确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实践教学
1.教材的使用与建设
本课程在教材的选择上既考虑到了教材的权威性和实用性,同时也考虑高级英语教材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我们选用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为主导教材。该教材为英语专业本科权威教材,在编写指导思想和内容选择上,均呈现先进教学理念。为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独立性,课程组补充了大量最新科技发展信息,经典文学作品、以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百科知识。
2.配套实验教材
我们非常注重配套教材的选用和建设。课题组教师分别主编、选择了一系列教材,作为高级英语课程的辅助读物和延伸。如《经典中国》、《英汉汉英翻译教程》、《新编英美概况》、《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研究》、《大学英语写作简析》、《语篇分析》等。其中《英汉汉英翻译教程》被列为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项目,这一系列教材和专著的编写为拓展学生英语读、写、译以及交际能力提供了指导。外语系的学生在全省口语比赛中也获得良好成绩。20xx级蒋琳琳同学获全省“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特等奖。仅20xx年外语系有49名同学通过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个重点大学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充分展现了外语系学生的复合型人才素质,多维度的《高级英语》课程建设卓见成效。
3.实践性教学环境
《高级英语》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实践性教学在教学中占有突出地位。我们先后建立了滨州渤海活塞有限公司、华纺股份有限公司、滨城区第六中学、高青第四中学等六个校外《高级英语》教学实习基地,创办了英语角、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校内《高级英语》实践平台。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环境提高了同学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网络教学环境
滨州学院建有校园网,学生可快速便捷上网。滨州学院图书馆拥有全文期刊数据库和优秀硕博士论文数据库,外语系还购买了网络英语学习资源,免费提供给学生使用。我们利用外语系的网页经常提供与课程相关的文本、图像、课件和录像资料,并开通了《高级英语》网上师生互动平台,以方便师生交流和在线答疑,这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硬件条件,受到他们的普遍欢迎。
我系建立了《高级英语》课程网站,为本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专门的网络平台。课程网站不仅覆盖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如教案、课件等),还提供了与本课程相关的参考资料链接(如在线英语词典、英语影视作品、英语歌曲、名人演讲等),丰富了教学资源,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
网络资源和教学资源库的有效利用、教学课件制作平台、教学软件的使用、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等网络教学环境,是高级英语课程体系的特色,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已在教学中产生了显著的效益,为实施高效率的英语教学活动提供了完善的教学条件,提高了教学与学习的效率,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第二课堂,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高级英语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开展了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获取知识,并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优化外语学习环境,通过课外阅读、演讲、辩论、读书报告会、戏剧表演、编辑报纸杂志、专题访谈、拍摄电视片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外语的机会。除参加校内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外,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积极采用现代的、多元的和全方位的教学模式,探索和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逐步建设计算机网络系统、光盘资料中心以及多媒体自修中心,为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创造条件。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灵活、方便、实用和广阔的学习和实践的空间。具体措施如下:
1.多媒体授课方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我们根据教材内容,自主设计、制作了以ppt格式为主的课件、幻灯片约550张,课堂讲授中,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互相穿插,相辅相成,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板书时间,提高了课堂单位时间利用率,而且形象、生动的授课方式有效地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及参与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学校调查的学生对该授课方式反馈意见显示,83%以上的学生认为该授课方式有效地加深了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约96%的学生认同多媒体形式的课文背景知识介绍,约79%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授课引发了自己的学习兴趣,约92%的学生希望继续使用多媒体教学。
2.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相结合
我们采取小班授课的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集中讲解,并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补充授课内容,充分发挥多媒体授课的优势,使知识讲授翔实、生动。同时我们在课堂上设置小组讨论、情境表演、演讲等环节,把技能训练和知识讲授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从用中学、在用中加深”,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如高级英语第一册第五课Speech on Hitler’s Invasion of the U. S.S.R.,第二册第四课Inaugural Address授课形式均采用情景表演、演讲比赛、模拟竞选演说等方式。第一册第六课Blackmail,第十课The Sad Young Men,第十一课The Future of the English,第十二课The Discovery of What It Means to Be an American等,授课期间均留出相应课时让学生就相关主题进行讨论。
3.语言与文化、历史、经贸、社会知识相结合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的背后都隐含着这种语言的民族文化底蕴。在讲授语言知识时,我们适时适量地传授相关的文化知识,将语言与文化对比穿插于课堂教学中,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使文化教学存在于高级英语教学的每一个层面中,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浓厚兴趣。我们力求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其自觉、主动地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也只有这样,我们所培养的人才才是健全的,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如结合课文内容,通过对第二册第十一课The Future of the English,第十二课The Discovery of What It Means to Be an American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各个民族、种族的了解与理解。
4.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把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多媒体网络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环境,合理地协调课堂讲解内容和学生自主学习内容。对一些较易的课文,分段由学生自己讲解,老师难点解疑,并对学生的分析和解释进行启发、诱导、评价和鼓励,寓教于乐,师生互动,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如第一册第四课Speech on Hitler’s Invasion of USSR相关的历史事实以及背景知识的搜集就是由学生通过模拟授课的方式独立完成的。学生主讲,老师点评。
5.学生独立学习与小组协作相结合
我们除了给学生布置适当的独立学习任务以外,还通过课堂小组讨论、课后小组合作、课后小组编排情景剧等方式,使学生习惯于共同协作完成作业,让学习过程变成一个探究式合作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整合、分析,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第一册第六课Blackmail,第十课The Trial That Rocked The World等安排学生课后改编剧情、排练,通过课堂表演的方式再现课文内容,形式更加生动,表现力更强,学生在改编、排练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锻练了口语表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教学条件
1.师资队伍
本课程组现有专任教师11人,11名教师的专业学科方向涵盖英语教育、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英美文学、翻译、商务英语等,不同的知识结构起到相互补充、互为支撑的作用,知识结构优化;均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教学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其中45岁以下青年教师9人;学缘结构合理,均为外校硕士毕业,2人曾赴国外访学或执教;从师资配备情况看,由专业带头人担任负责人;主讲教师均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生师比为17:1,配备合理。
本课程组是一个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学团队,是一支职称、学历、年龄、学缘合理;以骨干教师为主体,以优秀青年教师为后备生力军的以老带新的教学团队。本课程团队所具备的优越条件是顺利完成课程建设既定目标,并使本课程具有强大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力保障。
2.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我校拨专款用于英语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已经建成一个容纳200人学习的网络自主学习中心,并正在不断扩大规模。该中心拥有网络教室3个,硬件设施配置高,软件系统功能全,为我省目前最为先进的英语网络教学平台之一。
该网络中心网站提供了充足、优质的教学资源,采用多级目录管理,开放式设计(即用户能够自主添加资源并进行管理),便于检索,易于升级。利用系统资源库中的音视频资源和文本资源和Internet的资源,实现了学生利用互动平台在相互交流中学习英语。
3.不断完善的课程网站建设
高级英语课程组现拥有高级英语教学网站和精品课程网站。网站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所有目前使用教材的教学课件,教师授课的电子教案,主讲教师授课录像、历年期末考试试题,英语歌曲、英文电影等。课程网站提供40分钟的说课录像,教学录像上网比例达到50%以上,其余教学录像将在1年内全部上网。与高级英语精品课程网站连接的的雅信达等教学平台拥有分类齐全的资源库;能够进行听、说、读、写、译的专项练习和自测。
六、考核方法
高级英语考试着重考核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考试主要采取笔试的形式,原则上在每学期期末安排一次考试,考试项目和内容可以灵活多样。考试成绩按照百分制记载,总分为100分。学生学期成绩主要由以下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书面作业、课堂作业、回答问题和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等)和期末考试成绩。两种成绩按一定比例折算: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教学效果
“高级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整体素质好。多年来课程组教师的教学效果受到师生的一致认可。每年的学生评价结果均在89分以上。系内考核均在良好以上,优秀率颇高。20xx年升本以来,共培养全日制本科学生近20xx人。在学科竞赛、演讲比赛和口译大赛等活动中获得省部级奖励260余项。近三届英语专业学生四、八级通过率分别保持在70%、40%左右,考研升学率分别是41%、54%、40.4%,稳居全省第一。教学效果深受学生的好评。
1.校外专家评价
滨州学院高级英语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注重学生四种语言技巧的同步发展,拓宽知识面。在教学中能够(1)反思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教学实验;(2)在教学中,尽量根据研究情况和学术成果,设计并实施一套新的讲授思路;(3)教学效果显著。
2.校内专家评价
将科研与教学密切结合,使英语课堂教学省时、高效,既丰富多彩,又新鲜活泼;课程学习既是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学生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人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是课题组追求的目标
3.学生评价
“高级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和教辅材料生动有趣,课堂组织形式活泼,使我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提高了英语水平。教授“高级英语”课程的老师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与中学教学有关的内容,不仅重点讲解,还让学生走上讲台,加强教师技能的训练。我们对这门课十分满意。
4.课程自我评价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1)模式创新——更新教学理念,构建“整体语言教学模式”
在“高级英语”教学中,课程组成员使用“整体语言教学模式”:该模式展示的是一个听说读写相互联系的流动过程,学生受到的是全面的语言训练。
(2)团队创新——依托英语专业语言技能课程群,建立教师互动发展团队
借英语专业语言技能课程群建设为契机,探索出一条适合我系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互动发展新模式。该团队中,每一位成员都是互动团队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在平等、协作的基础上,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建构教师互动发展的实践性知识,拓展教师互动发展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能力,成功打造了一支高水平高级英语教学团队。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处于领先地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才队伍优势突出
高级英语主讲教师既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优秀,同时科研能力突出,学缘结构佳,职称结构合理,师资配置恰当,教学热情高,科研能力强。目前,该课程已形成老中青结合、以中青年教授和副教授为主的实力强大的教师队伍。
(2)教学效果突出
自教学改革以来,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在全国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课程团队教师承担国家级、省级、市厅级、校级教学科研课题20多项,发表本专业教学科研论文4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译著、教辅3部,获得省部级、市厅级等各种奖励10余项。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网络教学平台内容需要进一步充实,课堂教学、网络教学以及自主学习相互补充的教学模式还需进一步完善;
(2)还需进一步加大第二课堂的深度和力度,对学生课后延伸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指导;教学实践性环节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今后,高级英语教学团队努力全面实现滨州学院提出的精品课程建设要求,把《高级英语》课程建设成具有特色的示范性课程。
以上就是我要汇报的《英语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有关情况,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地位与作用、课程目标和课程体系。
1、课程性质
高级英语属于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必修课程。它是基础阶段的综合英语课程在高层次上的延续。该课程贯穿三、四年级,共三个学期。高年级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高级英语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
2、课程地位与作用
《高级英语》是对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技能培养训练的综合性课程,是一门对英语专业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影响深远且作用重大的综合性课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专业水平。
3、课程目标
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本课程积极服务于“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快”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发扬本课程注重英语语音语法等基本知识传授优良传统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批评、论辩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上,放在学生用英语解决专业方向(教学、翻译、商务活动)问题能力培养上。本课程通过对原著或原著片段的系统学习和研究,通过读、写、译的强化训练,通过对不同作品的主题思想、情节展开、作家意图、篇章结构、文体风格、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分析、赏析和评论,旨在大幅度提高学生词汇学、语言学,文体学、修辞学知识和翻译与写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语感,提高学生对语言系统的深层结构的认识,语篇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4、课程体系
参照《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xx)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今年外语系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在此基础上,整体优化了课程内容,重组了课程结构,构建了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的高级英语课程体系。该体系由研讨课程、高级英语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拓展课程和综合课程课程群构成,注重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我系构建的高级英语课程体系是基于我校高级英语教学的实际与对学生的需求分析,以国内外高级英语教改的最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高级英语课程体系四部分前后衔接,缺一不可。
研讨课程旨在使三年级学生学习高级英语初始就明确高级英语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高级课程教学计划设置、教学模式与方法、第二课堂活动等,掌握高级英语学习策略与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高级英语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是英语专业的高级语言技能型课程,旨在提升学生在低年级基础课程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和实践能力,并为高年级各门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提供支持。
拓展课程主要由《高级英语写作》、《英语演讲》、《实用翻译》、《跨文化交际》、《快速阅读》、《实用英语语音》等课程构成的选修课程群,拓展课程的设置与高级英语课程相辅相成、有机衔接,实现了英语专业技能培养和水平提高的深化和延展。
综合课程立足于本专业学生未来从事职业或继续深造的要求、以任务为导向,按项目形式展开,以学生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和核心素质为重心,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弥补学生专业能力与社会实际工作能力之间的差距,突出应用性人才培养特色,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教学内容
按照我校20xx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本课程共计192学时,12学分。这是本课程各章节课时分配情况简表,按各章节的内容多少和重要程度合理安排课时。
高级英语课程的重点在于系统地讲授有关英语文体类型、谋篇策略、修辞手段、阅读技巧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根据课文的问题类型和实际内容,采用有针对性的阅读方法进行分析性和欣赏性阅读的能力,完成由以学习英语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的的阅读理解到以掌握写作技巧和欣赏方法为主要目的的阅读欣赏的过渡;由以主要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性阅读到主要以学生独立进行的主动性阅读的过渡。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高级英语课程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大部分:知识部分主要包括语言知识、社会文化知识、语篇知识、文体知识、写作知识。2)能力部分主要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评价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指具有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比较地道、准确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实践教学
1.教材的使用与建设
本课程在教材的选择上既考虑到了教材的权威性和实用性,同时也考虑高级英语教材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我们选用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为主导教材。该教材为英语专业本科权威教材,在编写指导思想和内容选择上,均呈现先进教学理念。为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独立性,课程组补充了大量最新科技发展信息,经典文学作品、以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百科知识。
2.配套实验教材
我们非常注重配套教材的选用和建设。课题组教师分别主编、选择了一系列教材,作为高级英语课程的辅助读物和延伸。如《经典中国》、《英汉汉英翻译教程》、《新编英美概况》、《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研究》、《大学英语写作简析》、《语篇分析》等。其中《英汉汉英翻译教程》被列为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项目,这一系列教材和专著的编写为拓展学生英语读、写、译以及交际能力提供了指导。外语系的学生在全省口语比赛中也获得良好成绩。20xx级蒋琳琳同学获全省“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特等奖。仅20xx年外语系有49名同学通过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个重点大学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充分展现了外语系学生的复合型人才素质,多维度的《高级英语》课程建设卓见成效。
3.实践性教学环境
《高级英语》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实践性教学在教学中占有突出地位。我们先后建立了滨州渤海活塞有限公司、华纺股份有限公司、滨城区第六中学、高青第四中学等六个校外《高级英语》教学实习基地,创办了英语角、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校内《高级英语》实践平台。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环境提高了同学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网络教学环境
滨州学院建有校园网,学生可快速便捷上网。滨州学院图书馆拥有全文期刊数据库和优秀硕博士论文数据库,外语系还购买了网络英语学习资源,免费提供给学生使用。我们利用外语系的网页经常提供与课程相关的文本、图像、课件和录像资料,并开通了《高级英语》网上师生互动平台,以方便师生交流和在线答疑,这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硬件条件,受到他们的普遍欢迎。
我系建立了《高级英语》课程网站,为本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专门的网络平台。课程网站不仅覆盖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如教案、课件等),还提供了与本课程相关的参考资料链接(如在线英语词典、英语影视作品、英语歌曲、名人演讲等),丰富了教学资源,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
网络资源和教学资源库的有效利用、教学课件制作平台、教学软件的使用、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等网络教学环境,是高级英语课程体系的特色,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已在教学中产生了显著的效益,为实施高效率的英语教学活动提供了完善的教学条件,提高了教学与学习的效率,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第二课堂,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高级英语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开展了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获取知识,并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优化外语学习环境,通过课外阅读、演讲、辩论、读书报告会、戏剧表演、编辑报纸杂志、专题访谈、拍摄电视片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外语的机会。除参加校内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外,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积极采用现代的、多元的和全方位的教学模式,探索和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逐步建设计算机网络系统、光盘资料中心以及多媒体自修中心,为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创造条件。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灵活、方便、实用和广阔的学习和实践的空间。具体措施如下:
1.多媒体授课方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我们根据教材内容,自主设计、制作了以ppt格式为主的课件、幻灯片约550张,课堂讲授中,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互相穿插,相辅相成,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板书时间,提高了课堂单位时间利用率,而且形象、生动的授课方式有效地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及参与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学校调查的学生对该授课方式反馈意见显示,83%以上的学生认为该授课方式有效地加深了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约96%的学生认同多媒体形式的课文背景知识介绍,约79%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授课引发了自己的学习兴趣,约92%的学生希望继续使用多媒体教学。
2.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相结合
我们采取小班授课的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集中讲解,并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补充授课内容,充分发挥多媒体授课的优势,使知识讲授翔实、生动。同时我们在课堂上设置小组讨论、情境表演、演讲等环节,把技能训练和知识讲授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从用中学、在用中加深”,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如高级英语第一册第五课Speech on Hitler’s Invasion of the U. S.S.R.,第二册第四课Inaugural Address授课形式均采用情景表演、演讲比赛、模拟竞选演说等方式。第一册第六课Blackmail,第十课The Sad Young Men,第十一课The Future of the English,第十二课The Discovery of What It Means to Be an American等,授课期间均留出相应课时让学生就相关主题进行讨论。
3.语言与文化、历史、经贸、社会知识相结合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的背后都隐含着这种语言的民族文化底蕴。在讲授语言知识时,我们适时适量地传授相关的文化知识,将语言与文化对比穿插于课堂教学中,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使文化教学存在于高级英语教学的每一个层面中,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浓厚兴趣。我们力求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其自觉、主动地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也只有这样,我们所培养的人才才是健全的,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如结合课文内容,通过对第二册第十一课The Future of the English,第十二课The Discovery of What It Means to Be an American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各个民族、种族的了解与理解。
4.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把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多媒体网络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环境,合理地协调课堂讲解内容和学生自主学习内容。对一些较易的课文,分段由学生自己讲解,老师难点解疑,并对学生的分析和解释进行启发、诱导、评价和鼓励,寓教于乐,师生互动,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如第一册第四课Speech on Hitler’s Invasion of USSR相关的历史事实以及背景知识的搜集就是由学生通过模拟授课的方式独立完成的。学生主讲,老师点评。
5.学生独立学习与小组协作相结合
我们除了给学生布置适当的独立学习任务以外,还通过课堂小组讨论、课后小组合作、课后小组编排情景剧等方式,使学生习惯于共同协作完成作业,让学习过程变成一个探究式合作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整合、分析,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第一册第六课Blackmail,第十课The Trial That Rocked The World等安排学生课后改编剧情、排练,通过课堂表演的方式再现课文内容,形式更加生动,表现力更强,学生在改编、排练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锻练了口语表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教学条件
1.师资队伍
本课程组现有专任教师11人,11名教师的专业学科方向涵盖英语教育、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英美文学、翻译、商务英语等,不同的知识结构起到相互补充、互为支撑的作用,知识结构优化;均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教学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其中45岁以下青年教师9人;学缘结构合理,均为外校硕士毕业,2人曾赴国外访学或执教;从师资配备情况看,由专业带头人担任负责人;主讲教师均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生师比为17:1,配备合理。
本课程组是一个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学团队,是一支职称、学历、年龄、学缘合理;以骨干教师为主体,以优秀青年教师为后备生力军的以老带新的教学团队。本课程团队所具备的优越条件是顺利完成课程建设既定目标,并使本课程具有强大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力保障。
2.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我校拨专款用于英语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已经建成一个容纳200人学习的网络自主学习中心,并正在不断扩大规模。该中心拥有网络教室3个,硬件设施配置高,软件系统功能全,为我省目前最为先进的英语网络教学平台之一。
该网络中心网站提供了充足、优质的教学资源,采用多级目录管理,开放式设计(即用户能够自主添加资源并进行管理),便于检索,易于升级。利用系统资源库中的音视频资源和文本资源和Internet的资源,实现了学生利用互动平台在相互交流中学习英语。
3.不断完善的课程网站建设
高级英语课程组现拥有高级英语教学网站和精品课程网站。网站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所有目前使用教材的教学课件,教师授课的电子教案,主讲教师授课录像、历年期末考试试题,英语歌曲、英文电影等。课程网站提供40分钟的说课录像,教学录像上网比例达到50%以上,其余教学录像将在1年内全部上网。与高级英语精品课程网站连接的的雅信达等教学平台拥有分类齐全的资源库;能够进行听、说、读、写、译的专项练习和自测。
六、考核方法
高级英语考试着重考核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考试主要采取笔试的形式,原则上在每学期期末安排一次考试,考试项目和内容可以灵活多样。考试成绩按照百分制记载,总分为100分。学生学期成绩主要由以下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书面作业、课堂作业、回答问题和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等)和期末考试成绩。两种成绩按一定比例折算: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教学效果
“高级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整体素质好。多年来课程组教师的教学效果受到师生的一致认可。每年的学生评价结果均在89分以上。系内考核均在良好以上,优秀率颇高。20xx年升本以来,共培养全日制本科学生近20xx人。在学科竞赛、演讲比赛和口译大赛等活动中获得省部级奖励260余项。近三届英语专业学生四、八级通过率分别保持在70%、40%左右,考研升学率分别是41%、54%、40.4%,稳居全省第一。教学效果深受学生的好评。
1.校外专家评价
滨州学院高级英语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注重学生四种语言技巧的同步发展,拓宽知识面。在教学中能够(1)反思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教学实验;(2)在教学中,尽量根据研究情况和学术成果,设计并实施一套新的讲授思路;(3)教学效果显著。
2.校内专家评价
将科研与教学密切结合,使英语课堂教学省时、高效,既丰富多彩,又新鲜活泼;课程学习既是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学生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人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是课题组追求的目标
3.学生评价
“高级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和教辅材料生动有趣,课堂组织形式活泼,使我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提高了英语水平。教授“高级英语”课程的老师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与中学教学有关的内容,不仅重点讲解,还让学生走上讲台,加强教师技能的训练。我们对这门课十分满意。
4.课程自我评价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1)模式创新——更新教学理念,构建“整体语言教学模式”
在“高级英语”教学中,课程组成员使用“整体语言教学模式”:该模式展示的是一个听说读写相互联系的流动过程,学生受到的是全面的语言训练。
(2)团队创新——依托英语专业语言技能课程群,建立教师互动发展团队
借英语专业语言技能课程群建设为契机,探索出一条适合我系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互动发展新模式。该团队中,每一位成员都是互动团队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在平等、协作的基础上,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建构教师互动发展的实践性知识,拓展教师互动发展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能力,成功打造了一支高水平高级英语教学团队。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处于领先地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才队伍优势突出
高级英语主讲教师既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优秀,同时科研能力突出,学缘结构佳,职称结构合理,师资配置恰当,教学热情高,科研能力强。目前,该课程已形成老中青结合、以中青年教授和副教授为主的实力强大的教师队伍。
(2)教学效果突出
自教学改革以来,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在全国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课程团队教师承担国家级、省级、市厅级、校级教学科研课题20多项,发表本专业教学科研论文4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译著、教辅3部,获得省部级、市厅级等各种奖励10余项。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网络教学平台内容需要进一步充实,课堂教学、网络教学以及自主学习相互补充的教学模式还需进一步完善;
(2)还需进一步加大第二课堂的深度和力度,对学生课后延伸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指导;教学实践性环节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今后,高级英语教学团队努力全面实现滨州学院提出的精品课程建设要求,把《高级英语》课程建设成具有特色的示范性课程。
以上就是我要汇报的《英语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有关情况,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各位评委、老师们: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篮球的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下面我把上课的思路与流程说一下。
一、指导思想
本课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知识的同时,得到快乐,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
二、教材分析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对抗运动项目,因此,在比赛中传接球技术运用较多,而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在比赛中是很实用的一种传接球方法。为今后学习篮球其他内容起着关键作用。它既是前面所学篮球基本动作的应用,也是今后篮球教学的基础,它融素质、技术与智慧为一体,对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另外,这节课的素质练习:追球跑,是发展学生下肢力量与奔跑能力的一种练习手段。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行进间跨步接球和迈步传球的技术动作。
教学难点: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及传球的落点
四、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懂得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具体做法和技术要领以及传球的重要性。
2、运动技能目标:学生能在侧身跑动中作出跨步接球、迈步传球动作,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身体的协调性。
3、心理健康目标:学生乐意表现自我能力,能充分展示自我个性,积极探讨、互帮互学,培养团队意识。
五、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一男生,他们在初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身体素质相对较薄弱,对技术的理解能力也不强,心理素质相对较差,对篮球的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要求又是比较强的技术,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在学习中应以多练为主,由浅入深,分层递进来教学。
六、教法与学法
教法主要采用:
1、直观教学法:课中基本动作由教师亲自示范、讲解,做到讲解和示范相结合,讲解清楚,示范到位,使同学们一目了然。
2、图示法:通过这种方法,教师在讲解、示范上节省了时间,做到尽量用最短的时间讲解清楚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易懂、易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纠正错误法:在练习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
4、分解与完整练习法:由原地传到行进间传接球,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此技术;
5、分层递进法:课中基本部分练习,从两人面对面的行进间传接球,再到三角形行进间传接球,最后到全场跑动中传接球,动作由简单到复杂,内容由易到难,做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学法主要采用:观察法、模仿练习法、分组练习法、合作学习法、自我评价法。
七、教学流程
(一)准备部分(7-8分钟)
1、课堂常规:组织形式(1分钟)
图1 .图22、准备活动:
①游戏:抢拍球(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篮球的.控制能力。)
组织形式(4-5分钟)
②球操(配乐)组织形式:(2-3分钟)
目的:充分活动各关节韧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基本部分(28-30分钟)
1、复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3分钟)
要求:动作正确规范,传球到位--胸前,30次
目的:使学生对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动作要领进行巩固和提高,为学习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两人相对行进间传接球。(5分钟)
要求:由慢到快,练习跨步接球和迈步传球的技术
动作,不要走步,传球到位--胸前,30-40次
目的:从简单的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开始学起,先掌握动作技术要领,从而解决本课重点--行进间跨步接球和迈步传球的技术动作。
3、三角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7分钟)
要求:由慢到快,练习侧身跑及跨步接球和迈步传球的
技术动作,不要走步,传球到位--胸前,30-40次
目的:增加一点难度,进一步学习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在三角传接球时,加强了侧身跑及侧身接球,进一步解决本课重点,同时也解决其难点。
4、全场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10分钟)
要求:速度由慢到快,两人之间距离由近至远,侧身跑动,传球到位--跑进方向胸前,避免走步,可结合上篮提高学生的兴趣。
目的:增加难度,结合实际(两人快速的传球推进),进一步解决本课的重难点。图6
注:以上练习教师利用小黑板进行图解,然后教师再示范,使学生加深理解,更容易理解教师意图,从而节省时间,增加练习次数,来掌握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
5、展示与评价(2分钟)
目的:通过展示,使学生进行互评,对此技术加深理解,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培养学生评价能力(展示技术掌握好的,这样更加深印象,激励大家共同学习)
6、身体素质练习:追球跑(6分钟)
目的:发展学生下肢力量与奔跑能力,也为篮球比赛中奠定了速度基础,比如快攻、突破等等。
(三)结束部分(3-4分钟)
1、放松活动:在轻音乐伴奏下,肢体放松--太极拳模仿练习(跟老师学)。使学生心率和心情尽快的平静下来。
2、小结,下课,归还器材
目的:使学生有组织的结束教学活动,逐渐恢复学生生理机能,对学生进行表优鼓差,同时进行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
八、场地器材
篮球场1块、篮球30个、录音机1台、小黑板1块。
九、预计课的效果
预计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预计平均心率为120-130次/分钟,最高心率170-180次/分钟,运动密度为40%左右。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和大家共同来交流语文教学思路和具体做法。我说的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蜡烛》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将从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深入地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新课标中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以战争为主题的叙事性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和假恶丑的两个极端,从而获得有益的启示。《蜡烛》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位在炮火中挣扎的老妇人几乎耗尽所有的心力埋葬苏联红军,并将一对凝结着爱的蜡烛点在红军战士的坟头的故事。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理解超越国界的母爱,欣赏文章悲壮的意境,明确非正义战争必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二、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程目标定位是三个维度合一,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合一。新课程要求由原来的以文本为主转到以学科课程发展为主,以理解内容为主转到语文能力发展为主。以前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静态的分析和训练为主,结果必然导致无效重复,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转到动态的体验感受为主逐步达到个性化鉴赏,动态的四个层次:沉浸——体验——感悟——思辩。因此,我给本节课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a、理解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
b、了解文章中“蜡烛”故事的写作背景,了解通讯这种体裁 (以上两点较为简单,学生自己能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完成,所以我把它们在课前预习环节。)
c、学习怎样把文章写得感人,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从互联网获取有用信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体验感悟课文中超越国界的母爱并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分享。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战争带给人类的痛苦,解读世上最宽厚的母爱,明确非正义战争必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我给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怎样把文章写得感人,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三、学习者分析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他们通过初中一年的学习,对记叙文的文体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但他们是第一次接触通讯这一文学体裁,要让他们自己去通过互联网查找这一相关信息。八年级的同学已经初步具备利用网络的能力。另外,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体验、欣赏、评价文章的能力,只要激起他们的兴趣,他们一定有很多的感想。老师要鼓励他们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分析
这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诗歌激情导入法,自主阅读教学法、心灵体验阅读教学法,学习方法主要是自主合作学习。诗歌激情导入法其实就是创设一个学习情境,为学生沉浸到课文意境中去做一个铺垫。自主阅读教学法就是组织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实践,由整体感知到深入地品味文章的意蕴。心灵体验阅读法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体会语言的深邃的内涵,体验作品展现的生活,体验作品震撼人心的意境。自主合作学习法基本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在自主阅读和心灵体验的过程中都要用上,主要是让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生成思想的火花。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始终都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探究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是: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课前,我设计了一组诗歌,由此引出课题《蜡烛》。这是老师为学生创设的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和情感,并为下面课文的意境营造氛围。
第二环节是:听读课文,提出任务
首先我采用传统的电教手手段听录音的方法让学生听读课文,并带着问题边听读边思考。我主要就是用这三个问题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来三个问题依次是:
①这是一对什么样的蜡烛?
②老妇人怎样点这对蜡烛?
③她为什么要点这对蜡烛?
第三环节是:合作交流,师生互动。
这三个问题一个比一个深入,第一个问题非常简单,应该说所有的学生在听读完课文后都能很快地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这样也就激起了全体学生的阅读兴趣。问题虽然简单,但却是教学面向全体的需要。第二个问题是:老妇人怎样点这对蜡烛?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可能很快的答出老妇人点蜡烛的过程,而忽略了前面老妇人埋烈士的很多文字,这就要教师提醒学生:老妇人一开始就点上了蜡烛吗?有了这个问题的铺垫,学生能更细致地,更深入地再次阅读。那么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学生就了解了这篇叙事性作品的故事情节了。第三个问题是:她为什么要点这对蜡烛?这个问题更为深入,学生一时还不能全面完整地答出来。因为这涉及到作品的主题。教师要适时地提醒学生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来理解,在必要的话,教师还要补充地讲解一下,因为光靠学生课前查资料是不够的,有些学生可能偷懒了。
第四环节是:品味语言,感悟意蕴。
“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是课后练习一的第二问。课文最后一句话是富有深意的,是有很大难度的,但教师把这个问题安排在了第四环节,学生在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后就变得容易多了,教师只须作必要的补充就行了。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检查前一环节中学生对文章的主题了解了多少。了解文章的主题,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通过这个问题的探讨,也是对文章主题的进一步理解,对这个教学重点的加强。
第五环节是:个性阅读,交流体验。
如果说前面的环节是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导学,那么这个环节就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阅读的平台,“学生找出自己最感动的部分,细细品读,说说它为什么感动了你,”这是课后练习一的第一问。最感动的部分肯定有所不同,让学生相互交流阅读的体验,可以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后一个问题相对来说就难多了,“并想想这样感人的艺术效果是怎么产生的?”这涉及到写作方法,所以教师适时地作了点拔和适当的讲解。
第六环节是:小结。
通地教师的小结,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本课的学习所得作一个系统的回顾,使零碎的知识变得有条理起来,有利于记忆的巩固。
第七环节是:作业
最后的作业教师安排的是课后练习三。这是一个写作练习,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总之,我这节课是以一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来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并把课后的两道练习巧妙的穿插到课中,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没有使用现代化的课件,但守住了阅读教学的灵魂——以文为本、以生为本。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首先指出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多种诱惑,进而分析了“黄、赌、毒”和xxx等不良诱惑对青少年成长的危害,指导学生如何识别和自觉抵抵制不良诱惑。本课是对七年级下册法律知识的延伸,拓展和深化,为后面学习违法与犯罪等法律知识做了铺垫。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生活态度,树立起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自觉抵御不良诱惑。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抗拒诱惑的方法,逐步形成自我控制、抵抗诱惑的能力。
知识目标:学会辨别身边的诱惑,初步掌握抵制诱惑的方法。
3、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黄、赌、毒”用xxx等诱惑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掌握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
4、教学难点
认清身边的不良诱惑的种类、特征、危害,理智地拒绝不良诱惑;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的能力。
二、说学情
中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身我判断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较低,做事易冲动,凭个人好恶,容易受到不良诱惑,抵御诱惑的能力比较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提供案例来让学生讨论,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并帮助学生掌握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
三、说教法
本课主要采取讲授法、讨论法和列举法。
四、说学法
学生采取情境体验法、小组讨论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呈现:《爱斯基摩捕狼》的故事
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北极狼束手就擒?爱斯基摩人得用了狼的.什么特性来捕狼的?
教师归纳后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故事导入新授,易于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和发现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活动引领,解决问题。
活动一:课堂调查身边有哪些诱惑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总结身边有哪些诱惑?
2、教师总结“中学生身边的诱惑”调查结果(多媒体)
3、小组讨论:该怎样看待这些诱惑?
设计意图:让学生列举身边的事例能够激发他们对诱惑问题的思考,通过讨论发现身边的诱惑用其危害,提高学生抵御诱惑的能力。
活动二:读漫画,填表格,谈危害
多媒体展示有关黄、赌、毒、xxx的图片
1、学生读图并分组讨论“黄、赌、毒”及xxx等诱惑的特征及危害。
2、学生填写表格(见课本81页)
设计意图:漫画形象逼真,易于帮助学生理解“黄、赌、毒”及xxx等诱惑的持征、本质与危害。
(三)、归纳总结,形成观点
要求学生说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以及自己的体会和启示
(四)、走进生活,迁移应用
1、课堂练习(多媒体呈现案例)
请你就案例中小华的经历谈谈抗拒诱惑的重要性。
3、课后作业:网络有哪些利与弊?
六、说教学反思
初二的学生对身边的种种诱惑并不陌生,但认识都不深刻,本课采用故事、案例、图片的资料,采取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在活动中学,有利于学生深刻认识“黄、赌、毒”和xxx的本质、特征及危害,从而增强自觉抵御各种不良诱惑的意识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式面点——四喜蒸饺的制作。四喜蒸饺是一道很受欢迎的传统美食,它是由饺子演变而来的。“四喜”指的就是蒸饺中所放入的四种颜色的食材,寓意“四喜临门”。
我将从五个部分来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四喜蒸饺》是高教版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用书《中式面点制作》第二章第二节蒸制面点中的内容。该点心是花式蒸饺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在筵席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喜蒸饺”从名称上讲比较喜庆,造型美观,营养丰富,是筵席经常选用的点心之一,也常作为面点中高级考核内容之一。
四喜蒸饺的学习安排2课时。本节课作为第1课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包捏四喜蒸饺.为了使学生较好的学习,我对教材做了以下处理:
①对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做了调整。
教材中,对蒸制法点心实例列举混乱,忽略了学生学习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过程。针对这一问题,我按技能教学的难易程度(即先“水调面”、然后“发酵面”、最后是“其他面团”的顺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学习的难度,便于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②将四喜蒸饺的原料作了适当调整,符合学生实际需要。
如:点缀原料中的菠菜和火腿用香菇和胡萝卜代替,鸡汤用温水代替,这样可以降低成本,也避免学生在蒸制时火候不当造成制品色泽上的瑕疵。
根据学生已经学习了面点基本功这一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进一步熟练和面、搓条、下剂、制皮的技法,学会制作“四喜蒸饺”,掌握它的成形技法。
能力目标:
观看教学视频,培养自学能力。
小组间的竞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③情感目标:
通过导生手把手的指导,增进同学之间友情。同时激励同学的学习热情,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通过小组合作,同学间的互相帮助,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制作点心速度练习,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重点确立为“四喜蒸饺”的成形制作工艺。而要掌握这一重点,必须突破四喜蒸饺成型包捏这一难点。因此我采用导生制,导生是我校教学中一大特点,教师挑选动手能力较好的学生,提前教会他们实践课内容,让他们上课时与老师一起手把手的指导其他同学。采用了多媒体,使学生直观的看清老师示范的全过程,从而突破难点。
对教材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教师的教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
在教学中我采用六步教学法,导生配合教学法,具体教学环节中结合启发引导法、多媒体演示法等。遵循“三主原则”,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训为主线,结合小组比赛,教师集中讲解、示范、点评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二年级烹饪班总数47人,每次实习课分成俩组,一组上刀工热菜,一组上面点操作课。烹饪班绝大多数学生是男同学,普遍对红案比较感兴趣。刚开始接触面点,练习点心基本功,学习的新鲜感已经过去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本次课进行5分钟擀饺皮比赛,在竞赛中适当表扬激励学生,让班级动手能力较好的学生提前学习四喜蒸饺,担任这节课的导生。
以前上面点实习课主要采用教师集中示范,然后学生分散进行个人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最后教师集中点评的教学过程。这节课我根据学校实际资源,(实习室有多媒体)学生动手能力有差异,主要采用六步教学法。由于是实习课,上课时间比较难以控制,我进行了变通。
首先第一步:课前准备。为了节约上课时间,课前我做了精心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好各种所需工具、用料。
提前教会面点技能较好的5位同学,作为导生。
课前做好一份四喜蒸饺。方便学生对照实物训练。
第二步:导入课题。通过东北人过年吃饺子的热闹场面的视频,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饺子,对饺子稍作介绍后,展示四喜蒸饺的图片。教师用多媒体打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发提前制作的四喜蒸饺给学生看,问他们想不想学会这种漂亮的蒸饺?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步:竞赛式自我学习。给学生播放视频“四喜蒸饺”的'制作过程。接着发给学生一团温水面,要求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搓条、下剂,进行擀皮比赛。教师在此过程中督促学生加快速度,来回巡视,对手法熟练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做是为了巩固前面所学内容,制造一种比赛氛围。完成了擀饺皮比赛以后,将学生分为5组,把事先教会的导生分到各组。由导生手把手的教其他同学,先上面团馅,每人包5只四喜饺,教师巡回指导,给一些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辅导。
第四步:教师答疑。将学生包制的四喜饺统一点评,表扬制作较好的地方,指出不足。接下来给学生示范,温水面团搓条,下剂,每只剂子重量为15克左右,(大小相当于一个小号的喜之郎果冻)擀皮,皮的直径10厘米左右,金钱底,上生肉馅,包捏成四喜形。点缀上四种原料,蛋黄末、蛋白末、胡萝卜末、香菇末,使点缀料平整。学生在前面自习过程遇上的问题,在这个过程得到了解决。
第五步:小组合作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重新擀皮,上馅,成形。小组合作,导生指导,点缀后上笼成熟。利用蒸制时间,督促学生打扫好个人卫生,清理面案,整理工具。这一过程是巩固练习四喜饺,同时培养了学生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能力。
第六步:总结,布置作业。每位同学先对自己的点心作品进行评价,主要从成形、点缀、成熟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然后在小组间互评,评选出一致认为制作精美的点心作品。之后,请获选作品的学生在班内进行展示与交流,讲解其作品的特点。教师要对典型作品进行讲解,肯定成绩,同时指出失败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提醒下次制作时要扬长避短。最后在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评选出本次“面点操作明星”。
(通过自评与互评,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目的;通过总结,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让每位学生看到自己与他人的优点与不足,在今后的制作过程中不断改进。操作明星的评选,使同学们都有了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最后,布置作业:运用今天所学内容给家长制作一份点心。让家长填写信息反馈表。这样做的目的是增进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感情,方便家长和老师的沟通,共同教育,促进学生进步。
教学反思
1、自己制作面点教学视频,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整个操作过程。同时节省了时间。而且学生课后还可以自行观看视频,进行复习巩固。
2、 “导生制”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友情,无形中增加了师资力量,减轻了教师管理实习课的压力,促进相互进步,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以上是我这节面点操作教学中一些做法。里面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如时间很难控制。希望各位专家能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
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好!下面我把这节作文指导课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流程向大家说一说。
首先说教材分析
作文重要,作文难教,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会学生写作文的方法,是我们所有语文老师的愿望。新课标指出:高年级写作教学,教师应“创设情景,激发情感,引发学生写作兴趣”,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结合新课标,我设计了这节游戏作文课《魔术表演》,游戏作文它有一个好处,是让学生写片段,几个片段下来,一篇文章就好了,这使学生感到作文不难,而且还很有趣味。需要特别声明一点,本节作文课中我指导学生写的是一个片段,第二次魔术表演过程,不是写整篇作文。
下面说教学目标
在经过认真思考、反复揣摩之后,我确定了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进行生动、具体地描写了。
3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养成学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其中,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进行生动、具体地描写为重点。难点是: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及写作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因此,我为学生留出表现空间,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素材。为了追求实效,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上课伊始,我对同学们说:“我们一起来玩一个魔术”,同学们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了,对整堂课的学习充满期待。
第一个环节:我交待了魔术表演前的相关事项,并提醒学生,接下来的魔术表演不仅是“玩”,还有任务,看完之后“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一段完整的话说出来”,这样学生就会有意识的注意观察,不会只看热闹了。
第二个环节:魔术表演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两次魔术表演。第一次魔术表演我让小助手放硬币,并让一位同学蒙住我的眼睛,五秒钟倒计数后,我开始找硬币,在找硬币过程中为了积累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我设计了几个动作和表情:先用手敲杯子,当敲没有硬币杯子时,我脸上显出疑惑的神情,而当敲到有硬币的杯子时,我马上喜笑颜开。接着我在杯子上方划了几圈,然后双手合十,似乎在祈祷什么。第一次魔术表演结束后,我引导学生回顾、交流: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见我找到硬币,你心里怎么想的?我先指名一步步说清楚,然后要求学生把魔术过程用一段完整的话说出来。这一过程实际是培养学生语言次序性及概括性,是语言表达的训练过程。
第一次魔术表演后已经大大激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他们都想一探究竟。为了让更多同学参与魔术表演中来,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我设计了第二次魔术表演。这次我让台下同学指挥小助手放硬币,能亲自身参与,同学们情绪高涨,纷纷打手势出主意,气氛很热烈。第二次魔术表演结束后,我引导学生回顾、交流:你刚才在干什么?其他同学呢?有没有哪个同学的神态、动作很特别,引起了你的注意?台上的小助手当时的神态、动作是怎样的?我是怎样做的?看见我再次找到硬币,你心里怎样想的?我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清楚、说具体。学生口头交流的过程就是对游戏的回顾,口头交流后又为下一步的书面表达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三个环节:学生写片段。要求写第二次魔术过程。俗话说:“读百篇不如写一篇”可见练笔至关重要。在这个环节里,我利用“片段写得好,就告诉你们,我是怎么猜出来的”激励手段,让每位同学全力以赴写好片段。师生一起参与了魔术表演,学生又何愁没有“下锅之米”呢。通过这节课,我们也可以看出,学生在写作时,洋洋洒洒写了许多。
第四个环节:习作讲评。作文讲评中我选取了好、中、差三类作文进行讲评。讲评过程中,我更关注问题较多类作文的讲评。我让该生读一小段,其他同学评一段。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修改意见,使该生明白下去后应怎样修改。
接下来,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我的板书简单明了,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目的是提醒学生观察和写作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写。
最后,说说对这节课的反思。
众所周知,作文一直是学生和老师头疼的一个话题。现状表明,很多学生视写作为学习的一个负担,毫无欲望,无兴趣而言。针对这个问题,我选择了大家都感兴趣的魔术为切入点,以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思维活了,自然灵感就多了,写作时就更得心应手,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同学们写片段时,能提笔就写可以看出,比起以往学生提起笔来冥思苦想,这节课,他们明显轻松、快乐。当然,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由于课堂时间较紧,我指导学生说的不够详细,不够扎实,学生说的不够充分,所以,在写作时,有些学生忽略了一些细节。
教育与教学是一门永远的缺憾艺术。一次经历,一次收获,一分成熟。在此次讲课的准备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对习作教学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学海无涯,教无止境!
以上是我对《魔术表演》这堂课的一些浅知拙见,希望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蔬菜是幼儿比较熟悉的。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蔬菜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种非常丰富,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现个别幼儿不爱吃蔬菜的现象。再结合主题活动《我们爱秋天》,因此,有必要使幼儿形成对蔬菜正确的认识,加深对蔬菜特征的理解,激发幼儿爱蔬菜的情感。我们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季节性、必要性,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培养幼儿喜欢蔬菜的情感,并在活动中乐于表现自己。
(2)通过实物、图片及对话识别所学单词。
(3)能在所学单词前加上适当颜色。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重点定位于:通过实物、图片及对话识别所学单词。通过多媒体课件、歌曲引路、游戏体验及品尝蔬菜,使活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能在所学单词前加上适当颜色。通过教师示范和情景表演解决。
总之,我们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式。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为此,我们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把幼儿围成半圆形,操作台放于侧面。
2、物质准备:小熊毛绒玩具、创编歌曲、多媒体课件、各种蔬菜(如西红柿tomato、萝卜carrot、黄瓜cucumber、韭菜leek等)。
3、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多种颜色,并对蔬菜有一定的经验(吃过或看过)。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以可爱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幼儿外,还要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操作主要是探索各种蔬菜的趣味性,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中获得感知。
2、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展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是通过制作多媒体动画“小熊的农场”,让幼儿对蔬菜有全新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幼儿更有兴趣学习。
3、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为主体的生动活动提供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孩子一定的态度体验,使孩子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本次活动的全过程,我就引入了幼儿喜欢的小熊形象,结合秋收,引发幼儿融入到看蔬菜、买蔬菜、品尝蔬菜的情境中,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4、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幼儿又有好动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适当的游戏,使幼儿能在快乐的游戏中轻松学习。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学一学、说一说、尝一尝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蔬菜发生了兴趣。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各种蔬菜有更深的印象,我们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在唱唱演演中引导幼儿认识、喜爱蔬菜。
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的丰富、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提问讲解——自由探索——情景表演——品尝延伸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幼儿熟悉的小熊形象,为幼儿创设了“小熊的蔬菜丰收了”多媒体展示,引发幼儿观察蔬菜的兴趣。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以小熊作为情节发展主线,从形式上,内容实质上深深吸引孩子。
(二)提问讲解
在此环节中,教师会把故事情节再梳理一遍,采用边提问边讲解的方式,学习四种颜色各异的蔬菜(西红柿tomato、萝卜carrot、黄瓜cucumber、韭菜leek),通过出示实物及其图片帮助幼儿记忆单词。
(三)自由探索
教师安排适当的游戏,来帮助幼儿巩固所学单词。再与以前所学颜色联系起来,以旧引新,温故而知新;新旧结合,创造出新的语境。老师要先作示范,如:aredtomato。幼儿再根据老师的示范,自己尝试着给每种蔬菜加上颜色,如orangecarrot;greencucumber;greenleek。
(四)情景表演
根据幼儿喜欢模仿、扮演小动物的特点,老师让幼儿扮演成小动物去小熊的农场买菜,喜欢吃哪种蔬菜就买哪种,但要用英语表达。I like orange carrot。
(五)品尝延伸
幼儿从“农场”买回蔬菜后,“到家”洗一洗品尝一下蔬菜不同的味道,并把自己品尝的结果讲给伙伴听一听,进一步让幼儿了解各种蔬菜的特征,从而培养幼儿喜欢蔬菜的情感。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职高语文基础版第四册第三单元必学篇目:《十首足矣》。我的说课过程分为四个部分:
一、说教材
职高语文基础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单元教学重点为速读,速读即快速阅读,它是“语文教育的高科技”,是“教育要面向未来”的需要,速读的要义是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不仅要读得快,还要理解得快,记忆得快,是身处“快”节奏信息时代的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阅读能力。《十首足矣》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在对本单元第一篇课文《邓稼先》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初步的速读技巧,具备了一定的速读能力,本文的速读训练将巩固学生已有的速读知识,进一步深化并拓展学生的速读技巧,提高其阅读速度及质量,为第三篇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也为今后的高质量阅读创造条件,在教学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就思想内容而言,《十首足矣》一文思路清晰,内涵丰富,作者刘心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剖析了古典文学精华对个体灵魂的净化作用,将古典文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的结合了起来,它高举人性的大旗,从思想、情感、志向等多方面贬斥了假、恶、丑,弘扬了真、善、美,平凡的语言里流淌着深情与真诚。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它将引发学生对人际交往、价值取向、从业道德等诸多问题的思考,并促使其作出正确的抉择。是教师对学生开展人文教育,进行德育渗透的优秀读本。
根据《中职语文大纲》要求,结合单元重点及本文特点,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十首唐诗。
能力目标:结合单元教学目的,掌握速读技巧。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读唐诗、悟唐诗、启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的情感。
教学重点:指导速读训练,掌握速读技巧。
教学难点:把握作者写作意图,能够结合现实来理解文章主旨。
二、说学法:
(一)学习主体分析
我的授课对象是中职二年级双语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就知识能力而言,经过一年半的在校学习,已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如精读、略读,为本文的速读训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就学生个性特点而言,他们活泼好动,想象丰富,善于表达,但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于是我精心设计了小组竞赛、讲故事、演小品等形式,既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要,又保证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就思想品性而言,由于她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溺爱使得她们自我意识太浓,凡事以“我”为中心,自私,狭隘,缺乏应有的同情心和爱心,因而,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引导她们树立起健康人格尤为重要,从而也为她们即将面临的实习和就业奠定了良好的人文基础。
(二)学法指导
教育家皮亚杰指出:“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学习效能,乃至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尤为重要,再学法指导中,我坚持“三有利”原则: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思维——教学生学会思考。
2、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习方法----教学生学会学习。(中国古人曾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其人文修养----教学生学会做人。(大文豪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精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即传授做人的道理,这是为师的重要职责。)
依据此原则,我采取了如下的具体做法:
(1)、课前安排充分预习
(2)课上小组合作讨论。
(3)进行赏识教育
三、说教法
恰当灵活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优化课堂教学环境,而且能够保证并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精心设计了如下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课前布置预习任务,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保证其后教学环节顺利进行。
2、情境教学法:设计情境,拉近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
3、启发式教学:设计问题、引发思考,教师起指导、启发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4、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图文兼具,声情并茂的特点,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
特别说明:
本课课时安排为1课时;
要提前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内容包括两方面:
(1)熟悉课文,字词掌握。
(2)改编并排演课本剧《窗》。
教学主体分为三大部分,内容为:
读唐诗:整体感知课文,掌握速读技巧。
品唐诗:运用速读技巧中的跳读把握作者观点,提炼文章主旨。
悟唐诗: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能够结合现实生活理解文章主旨。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上课,学生的注意力还未完全回到课堂,因此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上好一节课的保证。我运用精美图片欣赏+背景音乐《游子吟》导入新课。以优美的画面、悠扬的音乐营造温馨、甜美的氛围,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引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再配以简短恰当的新课导语,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走入文境。
第二步,明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十首唐诗。
能力目标:结合单元教学目的,掌握速读技巧。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读唐诗、悟唐诗、启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的情感。
教学重点:指导速读训练,掌握速读技巧。
教学难点:把握作者写作意图,能够结合现实来理解文章主旨。
第三步,检查预习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学生预习作业进行检查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从而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预习作业1:了解作者刘心武,找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并加以解释。
预习作业2:将职高基础版语文第三册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窗》改编成课本剧。
第四步:课文研读
(一)、读唐诗(教学重点:进行速读训练,把握速读技巧)
1、速读指导:
教育家指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在这一环节当中,我重点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其会学。
(1)、默读法
(2)、浏览法
(3)、选读法
(4)、提问法
(5)、跳读法
2、计时速读训练: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有意注意、并养成良好速读心态。这种良好的“速读心态”,指的是两种“意识”:求快意识、竞争意识;三个“设法”:设法快读、设法理解一切、设法记住一切。
同时我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以小组竞赛形式推选代表将答案写到白色纸板上,比一比在相同的时间里谁获得的信息量最多,最准确,对获得优胜的组,教师将奖励其一张“笑脸”,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集体荣誉感。而教师的这种赏识教育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
3、问题设计
(1)文中十首唐诗具体包括哪十首。
(2)详略如何?
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可以基本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特点,为下一环节的品唐诗打下基础。
(二)、品唐诗(跳读训练,把握主旨)
问提设计
1:请用跳读法分别找出表达作者对十首唐诗观点的语句并加以概括?
解决教学重点:速读;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及口头表达能力;教学生学会学习。
跳读提示:
A、议论性的文字;
B、段首段尾;
C、中心句
说明:在问题明确这一环节中,我将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诗、文、画等精美图片使学生在形象直观当中把握并加深对作者独特观点的理解。
问题设计2:请找出最后一段的中心句,结合上文分析提炼文章主旨。
明确:(1)中心句:“这10唐诗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并且也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所达到的一种全人类必须仰望的高度。” “我仍要近乎痴憨的吁请人们在纷忙的生活中读一点唐诗、背一点唐诗、品一点唐诗、悟一点唐诗”
文章主旨:作者通过对十首唐诗的读、品、悟,表达了对美好人性及良知的渴望。
(三)、悟唐诗
1、知识迁移:请学生赏析王维的七言律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品赏其他唐诗,做到学以致用。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登高:九月九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习俗。
茱萸:药性植物。重九俗以结子茱萸枝插头。
【简析】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通过分析,可以知道这是一首思乡怀人诗,表现了兄弟间的亲情。由亲情引出文学的`第二大主题:友情,水到渠成的导出根据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改编的表现友情、人性善恶的课本剧:《窗》。
2、课本剧排演:《窗》
我之所以选择这篇微型小说进行编排,主要是因为小说描述了发生在两位病人之间的故事。在虚无与存在、利己与利人、生存与死亡等矛盾冲突中,展示了人性的高尚与卑劣,引发了人们对人性的深远思考。同时它也能够满足幼师班学生的个性特点:活泼好动,善于表现。这一环节运用情境教学进行德育渗透,启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及创新精神,解决教学难点
3、合作探究:话题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塑造健康人格。
4、歌曲《感恩的心》
第五步:布置作业:
1、背诵十首唐诗。
2、选一首你最喜欢的将其改编为一篇散文,字数250字左右。
3、语文实践活动:唐诗朗诵比赛。
第六步:教学小结
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和人们对诗歌大众化理解为基础,从新颖的角度对唐诗进行了读、品、悟,给人耳目一新的理解和感受。写法灵活,语言质朴,意境清新,感情真挚,予人以新的启迪: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心灵;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让爱永驻人间!
附件(一)板书设计
读品悟
游子《游子吟》慈母——象征所有的外在因素
《清明》温馨的人性——绑标以谋求一已之私利
《静夜思》乡土人情
旅途《登颧雀楼》人生的追求对美好的人性和
《乐游原》人生有限良知的呼唤
《春晓》落花(最低等的生物)
《赋得古原草送别》野草(最卑微的事物)
《悯农》汗珠的珍惜(最普通的劳动者)
回乡《朝发白帝城》大自然的怀抱
《回乡偶书》人世间最朴素的人情
附件二《窗》课本剧
(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得两人。病房设有一扇门和一扇窗户,门通向走廊,通过窗户可以看到外界。)
(病人甲经医生允许,每天上、下午起身各坐上一个小时,他的病床靠近窗口,病人乙只能日夜躺卧在病床上。)
病人乙这倒霉的病,太可恶了。
病人甲是啊,重病缠身,什么事情都不能做。
病人乙连听收音机、看电视都不行,这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病人甲想过去,我拥有一份好工作,战争中也曾立过功。
病人乙可不是吗?那年我去悉尼度假,可现在……唉!
(护士进,病人甲被扶起,开始一小时仰坐)
病人甲啊!窗外是一座美丽的公园……
病人乙(急切的)快说说,公园里有什么?
病人甲公园里有一泓湖水,湖面上漫游着一群群水禽,野鸭啦,天鹅啦。你看,有的孩子扔面包喂它们,也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情侣,手挽着手在树荫下散步。
病人乙(羡慕地叹气)唉,要是能出去走走,那该多好啊!
病人甲再看那边,鲜花盛开,色彩斑斓……
病人乙都有些什么花呀?
病人甲哦,有玫瑰,还有牡丹、金盏草……一朵朵争相斗妍。
病人乙(听得津津有味)真是太美了!看来,我是没这眼福了,不过
听听也是一种享受啊。
病人甲你看,公园那端有个球场,正在进行一场板球赛……哎呀,那个小孩差一点跌入湖里。还有这边,身着夏装的姑娘美丽动人……板球赛还在进行,一名队员正在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
病人乙(妒忌地)为什么偏偏是他有幸能观赏到这一切?为什么我不该得到这个机会?
病人甲球赛结束了,黄队终于取胜。
病人乙紧挨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
(晚上,病人乙又是彻夜难眠。病人甲突然醒来,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他正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赶来)
病人乙(纹丝不动地盯着天花板)他凭什么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我为什么要帮助他?
(病人甲去世了,医护人员静悄悄地把他的尸体抬了出去)
病人乙终于挨了三天。护士小姐,是否能让我挪到那张床上?
(护士不解地把病人乙安顿在那张床上,病人乙迫不及待地探头向窗口望去)
病人乙(惊叹)怎么回事?窗口怎么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各位评委老师:
我说课的题目是学前班语言活动《买水果》,我将从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教法、学法、活动过程以及活动预测和反思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一、说设计意图
学前班的幼儿思维已经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了。猜谜语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智力游戏,猜谜可以开发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买水果》这个活动通过买水果这一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利用猜谜语的方式,让幼儿在趣味活动中学习到知识。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导向作用。《纲要》语言领域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在新《纲要》中,活动教育提出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以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整个活动中都以幼儿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感受活动,因此,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设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知上:知道生活中常见水果的特征,并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
2、能力上:善于观察周围事物,会创编简单的谜语。
3、情感上:喜欢开动脑筋,愿意参加猜谜语活动。
根据目标,在活动中,我把引导幼儿创编谜语设为教学重点,根据学前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幼儿充分发挥联想力和创造力创编谜语设为难点。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此次活动的组织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的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准备:
1、物质上的准备
我给小朋友准备了多媒体课件《买水果》,小象、小猴、小猪的头饰,一些常见的水果(实物),幼儿人手一份水果卡片,这是为了让幼儿更能进入到游戏角色和情境当中,
2、知识的准备
培训参加情景表演的幼儿:请三个小朋友分别扮演小象,小猴和小猪,教他们大声的说出各自的谜语和简单的“台词”。
四、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掌握学习对象。”《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在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游戏法、课件演示法、提问法。
1、情景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语言表述谜语的传统模式,而是联系现实生活中买水果的情景,为幼儿创设故事情境,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当中,激发了幼儿对谜语的兴趣。这种效果是与以前仅通过语言表述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
2、直观教学法:活动的.过程中,我试图采用水果实物进行教学,这样幼儿能够更加直观地说出水果的主要特征。
3、互动游戏法: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形式,在活动中,我让幼儿扮演小熊,根据小象,小猴,小猪的谜语,出示相应的水果卡片,这样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还增强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4、课件演示法: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买水果》,激发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和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5、提问法:在教学中,我采取多样性、开放性的提问方式。如:“你觉得这个谜语说的是什么水果呢?为什么?苹果他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颜色?味道怎么样?它像什么?”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有目的、有顺序地仔细观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创造幼儿想象的空间。
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动我采用了谈话法、趣味游戏法。
1、谈话法: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
2、趣味游戏法:陶行知老先生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在游戏中,既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又增强了幼儿的观察能力。
五、说活动过程
在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能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为了完成本活动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1、激发兴趣,导入活动(2—3分钟)
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阶段,因此我采用了直观的教学方式,不仅生动形象,还能让幼儿尽快的进入活动情境,多媒体课件显示一张水果店的图片,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出售货员小熊。
师:大家看,这是什么地方?这里有哪些水果啊?
让幼儿说出这些水果的名字,并告知幼儿。小熊就是这家水果店的售货员。让小朋友扮演售货员小熊,等着客人来买水果。
2、观看情景表演猜谜语(10分钟)
发给每个小朋友一份水果卡片,参加表演的三个幼儿分别带上头饰,提着小篮出场,自我介绍后同时告诉大家:“我们是来买水果的。”小象对小熊说:“我们三个要买不同的水果,但是我们不会说出那种水果的名字,要你先猜一种水果的谜语,猜对了,我们就买你的水果。”接着大象大声说出自己的谜语,请小朋友在卡片中找出对应的水果并出示,当大家出示卡片后,引导幼儿观察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一句句进行核对。小猴、小猪依次说后面两个谜语,指导方法和前面一样。活动中,不断启发幼儿进行推理,引导幼儿理解谜面的含义,使幼儿有兴趣,有信心自己猜出谜语。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幼儿能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尽快的融入到游戏角色当中,并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3、幼儿创编谜语(10分钟)
小朋友自己来编一个谜语回家考考爸爸妈妈。
出示水果,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说出它的形状、颜色、味道、功用。让幼儿摸摸它的表皮,尝尝它的味道,启发幼儿想象它像什么。在讨论每个特点的时候,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语言来描述,对编得好的幼儿给以肯定和表扬,选出编的最好的句子作为谜语的一部分记录下来,再编其他的,编完以后,教大家念这个谜语。通过以上环节,突破了充分发挥联想能力和创造力创编谜语这个难点。
4、分享水果,结束活动。(2—3分钟)
5、说活动预测和反思
我觉得本次活动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们现在的心理特点,而且也符合《纲要》中的教育要求,即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环境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联想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我遵循了《纲要》中“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以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的精神,让孩子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了知识和情感:善于观察周围事物,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常见事物。喜欢开动脑筋,积极参与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师幼之间是平等的,氛围是宽松的,学习是快乐的。当然,活动中可能会出现孩子不知道用语言表达自己意思的状况,需要我发挥教学机智,及时引导。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职高语文基础版第四册第三单元必学篇目:《十首足矣》。我的说课过程分为四个部分:
一、说教材
职高语文基础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单元教学重点为速读,速读即快速阅读,它是“语文教育的高科技”,是“教育要面向未来”的需要,速读的要义是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不仅要读得快,还要理解得快,记忆得快,是身处“快”节奏信息时代的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阅读能力。《十首足矣》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在对本单元第一篇课文《邓稼先》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初步的速读技巧,具备了一定的速读能力,本文的速读训练将巩固学生已有的速读知识,进一步深化并拓展学生的速读技巧,提高其阅读速度及质量,为第三篇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也为今后的高质量阅读创造条件,在教学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就思想内容而言,《十首足矣》一文思路清晰,内涵丰富,作者刘心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剖析了古典文学精华对个体灵魂的净化作用,将古典文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的结合了起来,它高举人性的大旗,从思想、情感、志向等多方面贬斥了假、恶、丑,弘扬了真、善、美,平凡的语言里流淌着深情与真诚。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它将引发学生对人际交往、价值取向、从业道德等诸多问题的思考,并促使其作出正确的抉择。是教师对学生开展人文教育,进行德育渗透的优秀读本。
根据《中职语文大纲》要求,结合单元重点及本文特点,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十首唐诗。
能力目标:结合单元教学目的,掌握速读技巧。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读唐诗、悟唐诗、启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的情感。
教学重点:指导速读训练,掌握速读技巧。
教学难点:把握作者写作意图,能够结合现实来理解文章主旨。
二、说学法:
(一)学习主体分析
我的授课对象是中职二年级双语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就知识能力而言,经过一年半的在校学习,已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如精读、略读,为本文的速读训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就学生个性特点而言,他们活泼好动,想象丰富,善于表达,但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于是我精心设计了小组竞赛、讲故事、演小品等形式,既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要,又保证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就思想品性而言,由于她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溺爱使得她们自我意识太浓,凡事以“我”为中心,自私,狭隘,缺乏应有的同情心和爱心,因而,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引导她们树立起健康人格尤为重要,从而也为她们即将面临的实习和就业奠定了良好的人文基础。
(二)学法指导
教育家皮亚杰指出:“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学习效能,乃至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尤为重要,再学法指导中,我坚持“三有利”原则: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思维——教学生学会思考。
2、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习方法----教学生学会学习。(中国古人曾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其人文修养----教学生学会做人。(大文豪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精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即传授做人的道理,这是为师的重要职责。)
依据此原则,我采取了如下的具体做法:
(1)、课前安排充分预习
(2)课上小组合作讨论。
(3)进行赏识教育
三、说教法
恰当灵活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优化课堂教学环境,而且能够保证并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精心设计了如下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课前布置预习任务,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保证其后教学环节顺利进行。
2、情境教学法:设计情境,拉近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
3、启发式教学:设计问题、引发思考,教师起指导、启发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4、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图文兼具,声情并茂的特点,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
特别说明:
本课课时安排为1课时;
要提前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内容包括两方面:
(1)熟悉课文,字词掌握。
(2)改编并排演课本剧《窗》。
教学主体分为三大部分,内容为:
读唐诗:整体感知课文,掌握速读技巧。
品唐诗:运用速读技巧中的跳读把握作者观点,提炼文章主旨。
悟唐诗: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能够结合现实生活理解文章主旨。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上课,学生的注意力还未完全回到课堂,因此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上好一节课的保证。我运用精美图片欣赏+背景音乐《游子吟》导入新课。以优美的画面、悠扬的音乐营造温馨、甜美的氛围,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引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再配以简短恰当的新课导语,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走入文境。
第二步,明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十首唐诗。
能力目标:结合单元教学目的,掌握速读技巧。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读唐诗、悟唐诗、启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的情感。
教学重点:指导速读训练,掌握速读技巧。
教学难点:把握作者写作意图,能够结合现实来理解文章主旨。
第三步,检查预习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学生预习作业进行检查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从而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预习作业1:了解作者刘心武,找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并加以解释。
预习作业2:将职高基础版语文第三册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窗》改编成课本剧。
第四步:课文研读
(一)、读唐诗(教学重点:进行速读训练,把握速读技巧)
1、速读指导:
教育家指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在这一环节当中,我重点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其会学。
(1)、默读法
(2)、浏览法
(3)、选读法
(4)、提问法
(5)、跳读法
2、计时速读训练: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有意注意、并养成良好速读心态。这种良好的“速读心态”,指的是两种“意识”:求快意识、竞争意识;三个“设法”:设法快读、设法理解一切、设法记住一切。
同时我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以小组竞赛形式推选代表将答案写到白色纸板上,比一比在相同的时间里谁获得的信息量最多,最准确,对获得优胜的组,教师将奖励其一张“笑脸”,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集体荣誉感。而教师的这种赏识教育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
3、问题设计
(1)文中十首唐诗具体包括哪十首。
(2)详略如何?
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可以基本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特点,为下一环节的品唐诗打下基础。
(二)、品唐诗(跳读训练,把握主旨)
问提设计
1:请用跳读法分别找出表达作者对十首唐诗观点的语句并加以概括?
解决教学重点:速读;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及口头表达能力;教学生学会学习。
跳读提示:
A、议论性的文字;
B、段首段尾;
C、中心句
说明:在问题明确这一环节中,我将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诗、文、画等精美图片使学生在形象直观当中把握并加深对作者独特观点的理解。
问题设计2:请找出最后一段的中心句,结合上文分析提炼文章主旨。
明确:(1)中心句:“这10唐诗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并且也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所达到的一种全人类必须仰望的高度。” “我仍要近乎痴憨的吁请人们在纷忙的生活中读一点唐诗、背一点唐诗、品一点唐诗、悟一点唐诗”
文章主旨:作者通过对十首唐诗的读、品、悟,表达了对美好人性及良知的渴望。
(三)、悟唐诗
1、知识迁移:请学生赏析王维的七言律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品赏其他唐诗,做到学以致用。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登高:九月九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习俗。
茱萸:药性植物。重九俗以结子茱萸枝插头。
【简析】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通过分析,可以知道这是一首思乡怀人诗,表现了兄弟间的亲情。由亲情引出文学的第二大主题:友情,水到渠成的导出根据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改编的表现友情、人性善恶的课本剧:《窗》。
2、课本剧排演:《窗》
我之所以选择这篇微型小说进行编排,主要是因为小说描述了发生在两位病人之间的故事。在虚无与存在、利己与利人、生存与死亡等矛盾冲突中,展示了人性的高尚与卑劣,引发了人们对人性的深远思考。同时它也能够满足幼师班学生的个性特点:活泼好动,善于表现。这一环节运用情境教学进行德育渗透,启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及创新精神,解决教学难点
3、合作探究:话题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塑造健康人格。
4、歌曲《感恩的心》
第五步:布置作业:
1、背诵十首唐诗。
2、选一首你最喜欢的将其改编为一篇散文,字数250字左右。
3、语文实践活动:唐诗朗诵比赛。
第六步:教学小结
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和人们对诗歌大众化理解为基础,从新颖的角度对唐诗进行了读、品、悟,给人耳目一新的理解和感受。写法灵活,语言质朴,意境清新,感情真挚,予人以新的启迪: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心灵;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让爱永驻人间!
附件(一)板书设计
读品悟
游子《游子吟》慈母——象征所有的外在因素
《清明》温馨的人性——绑标以谋求一已之私利
《静夜思》乡土人情
旅途《登颧雀楼》人生的追求对美好的人性和
《乐游原》人生有限良知的呼唤
《春晓》落花(最低等的生物)
《赋得古原草送别》野草(最卑微的事物)
《悯农》汗珠的珍惜(最普通的劳动者)
回乡《朝发白帝城》大自然的怀抱
《回乡偶书》人世间最朴素的人情
附件二《窗》课本剧
(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得两人。病房设有一扇门和一扇窗户,门通向走廊,通过窗户可以看到外界。)
(病人甲经医生允许,每天上、下午起身各坐上一个小时,他的病床靠近窗口,病人乙只能日夜躺卧在病床上。)
病人乙这倒霉的病,太可恶了。
病人甲是啊,重病缠身,什么事情都不能做。
病人乙连听收音机、看电视都不行,这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病人甲想过去,我拥有一份好工作,战争中也曾立过功。
病人乙可不是吗?那年我去悉尼度假,可现在……唉!
(护士进,病人甲被扶起,开始一小时仰坐)
病人甲啊!窗外是一座美丽的公园……
病人乙(急切的)快说说,公园里有什么?
病人甲公园里有一泓湖水,湖面上漫游着一群群水禽,野鸭啦,天鹅啦。你看,有的孩子扔面包喂它们,也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情侣,手挽着手在树荫下散步。
病人乙(羡慕地叹气)唉,要是能出去走走,那该多好啊!
病人甲再看那边,鲜花盛开,色彩斑斓……
病人乙都有些什么花呀?
病人甲哦,有玫瑰,还有牡丹、金盏草……一朵朵争相斗妍。
病人乙(听得津津有味)真是太美了!看来,我是没这眼福了,不过
听听也是一种享受啊。
病人甲你看,公园那端有个球场,正在进行一场板球赛……哎呀,那个小孩差一点跌入湖里。还有这边,身着夏装的姑娘美丽动人……板球赛还在进行,一名队员正在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
病人乙(妒忌地)为什么偏偏是他有幸能观赏到这一切?为什么我不该得到这个机会?
病人甲球赛结束了,黄队终于取胜。
病人乙紧挨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
(晚上,病人乙又是彻夜难眠。病人甲突然醒来,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他正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赶来)
病人乙(纹丝不动地盯着天花板)他凭什么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我为什么要帮助他?
(病人甲去世了,医护人员静悄悄地把他的尸体抬了出去)
病人乙终于挨了三天。护士小姐,是否能让我挪到那张床上?
(护士不解地把病人乙安顿在那张床上,病人乙迫不及待地探头向窗口望去)
病人乙(惊叹)怎么回事?窗口怎么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1.说教材
“摩擦力”是高一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第三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章讲述力的基本知识,它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垫基石,所以本章知识教学的好坏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成败,因此本章的教学尤其重要。本节内容放在学习了弹力之后,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摩擦力是常见的三种力之一,学好本节内容,有利于学生下面对物体受力分析的学习。此外,摩擦力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学习它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本节的特点之一是,本节的知识与初中的相关知识相衔接,降低了初高中的台阶;特点之二是,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直接使学生参与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体验学物理的乐趣;
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从“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1.知道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2.通过实验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
3.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4.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⑵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向学生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辩证思想。
如果能抓住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从而判别摩擦力的类型和方向,也就把握了本节课的要领。所以在本节的教学中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
1.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大小计算,正确理解什么是最大静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他们易接受相对形象的滑动摩擦力,而对相对抽象的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定,普遍感到有些困难,因此对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定是本节内容的难点,准备在下节课重点介绍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定和滑动摩擦力的应用。本节课的重点是两种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两种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对静摩擦力存在的认可和决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影响因素。 2.说教法
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感受到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存在,并引导学生分析其规律和区别,使学生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另外通过做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理解其物理内涵,使学生全面理解教材。因此,这节课可采用综合运用直观演示、讲授、讨论并辅以电教手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加强师生间的双向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3.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初中学过的摩擦力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将正压力与上节课弹力的知识相联系,在实验中总结出摩擦力的.规律。巧用提问,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最后让学生自由发言,举出生活中一些有关摩擦力的例子,做到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
4.说程序
从以上分析,教学中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这部分教学大约需要3分钟。)
(课件展示生活中摩擦力)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身边同学们能不能举出一些有关摩擦的例子?学生自由回答课堂的气氛活跃。让学生将手指压在导学案中的四种材料上往前,往后摩,从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结合导学案第一部分启发学生体验思考不同摩擦力的区别和产生条件,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新课的轨道。
2.新课教学程序如下(这部分教学大约需要30分钟)
(1)静摩擦力:
实验演示→得到什么是静摩擦力及其产生条件→实验分析→得到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着重突破学生对相对运动趋势的理解,可利用刷子实验演示或用“假设法”(即假设接触面光滑,则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相对运动,那么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也就不难判断了)→由受力平衡状态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具有被动性。通过对由传感器得到的图像分析,和实验观察验证,得出最大静摩擦力的存在,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与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有关。并引出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
提出探究目标讨论影响因素→提出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方案设计→选择实验数据处理方案→探讨试验中的注意事项→计时实验探究,结合导学案第二部分完成实验。
对实验过程和结论进行评估和交流。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
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其比例系数由接触面的材料决定,称之为动摩擦因数(μ)即:F=μFN
③“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没有单位。[阅读P59表1了解几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
在上面的实验中,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些其他结论:
①与面积无关;
②在速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也无关。
4.结合导学案第三部分师生一起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收获。
并提出下节课的目标.
5.板书板画
结束语
在以上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物理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征,积极倡导“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氛围中学习,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当然,教学中情况千变万化,这还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课堂上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活动,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在此,还请各位领导、同行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一、教材分析
《永远的蝴蝶》是台湾著名作家陈启佑先生的一篇小小说。作品情节很简单,451个字构筑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就是这样一个简单至极的故事,却深深地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
《永远的蝴蝶》是温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地方课程试验教材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的选学课文。本册第三、第四单元阅读学习的重点都是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第三单元的学习基本上掌握筛选信息的方法。通过学习本文既可以让学生对已掌握的筛选信息方法加以运用和巩固,训练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自由准确快速地筛选文章的信息,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人间真情的珍视,提高学生学习小小说的兴趣,让学生理解人情事理。
二、学情分析
我授课的班级是10学前教育班级。该班为清一色女生,她们情感细腻,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小说《永远的蝴蝶》的爱情悲剧,对她们这些女孩子来说,有一定的兴趣。这篇小小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如何抓住小说中的意象分析,体味人物心理、情节(细节)、环境的细微妙处,对她们依然是个挑战。
三、目标方法
(一)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悲剧的美,知道小小说的特点,了解该小说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文本的研读,大体能够从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上去分析和欣赏小说。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欣赏体味小说创造的悲剧美,激发学生对人间深情的珍视,进而激发学生对文本研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在范读、诵读、精读的基础上,欣赏体味作品创造的悲剧意境之美。
2、在文本研读中,怎样理解玩味小说的诸多意象和细节描写的艺术技巧。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典型人物形象的特征及其意义,领会小小说的构思技巧。
(二)教法学法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因此采用朗读法。
2、职高学生语文素养普遍不高,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我采用“质疑点拨法”引导让学生归纳要点,掌握信息筛选方法。采用“示范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实效性。
3、语文课注重学生情感自我体验,唤起爱学。开放自主合作鉴赏,培养会学。联系生活,感悟情感,鼓励善学。提倡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整堂课极力施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并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安排: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入新课这个环节就显得十分重要。我的导入设计是以三幅画或动画:雨夜蝴蝶信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构思一个小小的故事,能把这三者联系在一起。这样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既可以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又可以引出他们学习本文的好奇心,为下一下环节做了铺垫。在请学生讲述他们的故事后,可顺势介绍小说三要素和小小说的特点。
(二)筛选信息,梳理情节
进行这个环节时,先由教师配乐范读(选用《人鬼情未了》背景音乐),(教师精彩的朗读,可以迅速将学生带入到小说的悲情中,)在范读的同时提出以下要求:
①用25个字概括本文的情节内容(指点学生注意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②抒写自己听后的感受
③你觉得这篇文章散发着美。
(这三个环节完成单元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信息辨析与概括信息的能力。并完成小说阅读的目标之一:梳理情节)
(三)启发鉴赏,意象分析
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极具悲剧美的意境是怎样创设的。(为了创设这样一副人生的悲剧情景,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即图片展示的三个意象在这样一个悲剧美的营造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分析这三个意象,完成教学重点欣赏体味作品创造的悲剧意境之美及难点理解小说典型人物形象的特征及其意义,领会小小说的构思技巧。
1、先说蝴蝶意象,分析这个意象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问题(背景音乐《化蝶》)
a.作者是怎样运用蝴蝶这个意象的?
这个问题可让学生从文中划出涉及蝴蝶的句子,来完成了筛选信息的目标。
b.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个故事的题目叫做《永远的蝴蝶》?
这个问题主要解决蝴蝶的象征意义
c.为什么在文中作者要把樱子比做蝴蝶?
d.樱子具有以上这些特征吗?从哪里得出的这个结论?试从文中找出描写樱子的语句。分析“樱子”这一人物形象
蝴蝶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和外貌的描写,一个温柔、体贴、善良的姑娘就栩栩如在眼前了。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小说阅读的目标之二:感知形象。
e.作者是怎样形容遭受意外时的樱子的?为什么要这样形容,其中蕴涵着何种意义?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深入的挖掘蝴蝶在我们民族的文化中除了象征美好之外,还象征着什么呢?
例如:宋词中有一个词牌名叫做《蝶恋花》,内容以描写男女间的情感为主;
梁祝故事的结局是二人化作一双蝴蝶,化蝶是爱情的延续。这些都表明在中国文化中蝶还是爱情的象征。
可是,蝴蝶的象征意义并不仅仅止于此,很有名的庄周梦蝶中,蝴蝶象征着现实与梦幻的交织。又表示蜕变、再生、复活。
在作家眼里,也许正是要借蝴蝶的这个意象意义,幻想着樱子能生命轮回,爱情永留。她作为美和爱的象征,但是在故事中却渗透了浓厚的悲剧性。蝴蝶意象的塑造使我们在一开始就进入了一种悲怆的心理氛围。
这几个问题层层递进,从蝴蝶的表面象征分析到深层象征再到对作品的意义。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失去这只“蝴蝶”的悲之极,思之彻。
2、再说雨的意象分析(背景音乐《雨的印记》)
关于雨的意象我们也可以用三个层进式的问题解决。
a.气氛的营造除了意象之外还离不开故事发生的背景,这个故事的背景是什么?找出对环境的描写。这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个问题的设置解决了小说阅读的目标之三:认识环境。文章以雨开篇,并以雨贯穿全文。
b.大家想一想,在故事中,有一种事物一直在变化着的,是什么?作者怎样描写的雨?找出原文。这个问题的设置主要是为第三个问题的讨论作铺垫。
c.讨论:为什么在作者的笔下,雨一直在变化,是实在的变化吗?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处理这个讨论题的时候要指导学生注意雨在文中是“我”情绪的象征。当樱子撑起伞帮“我”寄信去时,“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雨点微妙的表达出“我”敏锐的心灵感应,为樱子的离去感到不安,足见“我”爱的深度和细致。当悲剧突然发生时,“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感情急遽变化,痛彻心扉!最后“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失去樱子是“我”生命中的最大一次劫难,这时情雨交融,正见悲之切,爱之切,悲剧气氛愈加浓烈。
3、最后说信的意象分析
“信”是小说的情节线索,要解决“信”这个意象就要抓住小说的结尾。
提问为什么小说开始只字不提信的内容,而在最后才点出信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考虑如果把它放在开头,会有什么效果?
信的实际内容结婚的喜讯。 “我”知道,樱子不知道,
信的实际作用葬礼的纸钱。 “我”没想到,樱子更没想到,
这种反差手法使得前面营造的浓厚的悲剧气氛与结尾的.幸福感的急遽转换,造成了读者的心理落差,也使读者获得了审美愉悦,即所谓的悲剧美。
(四)、小组合作,探究释疑
三个意象中渗透着浓浓的悲情,接下来请学生小组合作从情节和细节描写中寻找蕴含的悲情:
1、这篇小小说情节及其简单,不需要分析。但是这篇小小说的支撑点车祸,却需要分析。如果小说的支撑点站不住脚,小说的构架就会轰然倒塌。那么,怎样看待小说中的车祸?(这里我抛出三个子问题:如果带两把雨伞,会出车祸吗?如果“我”去寄信,会出车祸吗?如果不下雨,会出车祸吗?)让学生探讨
教师点拨: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的真实源于生活的真实,艺术的真实不同于生活的真实,艺术的真实高于生活的真实。
2.从小说中找出几个细节描写,分别指出其中体现的作者的悲痛之情。
教师点拨:
三次在骑楼下反复
白色风衣情侣装孝服,
伞“散”谐音,
拔尖的煞车声,轻轻的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反差帏饰
3、比较下列句子,欣赏标点符号中作者的悲情。
⑴ A、没有人知道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
B、没有人知道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
C、没有人知道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
⑵ A、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母亲的信。
B、那,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
这个环节解决了教学难点:在文本研读中,怎样理解玩味小说的细节描写的艺术技巧。
(五)、体味情感,深化主题
前面从意象、情节、细节中体会到作品中蕴含的浓浓的悲情,接下来从三个最短的自然段,体味“我”悲痛之情的层进式发展?(让学生讨论进行)
教师点拨:
一痛惊痛移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诺贝尔文学奖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早晨,哥萨克人葛利高里的情人阿克西尼娅中弹而死在他的怀里,葛利高里抬头看见一片黑色的天空和一轮黑色的太阳。心理的失重。一切都完了。
再痛悔痛梁祝化蝶社会悲剧,永远的蝴蝶命运悲剧
三痛痛定思痛,痛何如哉!让学生联想如果没有这场车祸,文中的两人会怎样?(反差)
这个环节的设置可以让学生一步步的触及“我”心底最深的痛,引起思想上的共鸣,水到渠成的完成教学目标中的情感与态度目标。
(六)、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泰戈尔的《最远的距离》
这是一首感动我们每一个人的诗歌,世上本因有爱而精彩,而爱本因有遗憾和无奈而让人感动。朗诵这首诗歌能再次激发学生对人间深情的珍视,完成教学目标。
2、列举你们知道的与《永远的蝴蝶》异曲同工之妙的作品
(1)具有悲剧美的小说《麦琪的礼物》欧亨利
(2)匠心独运,具有高超构思技巧《项链》莫泊桑
这个题目的设计可以巩固今天所学的内容并链接以前所学的内容。
(七)、布置作业,持续学习(课后应该要将课堂上获得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得以巩固。)
1、从网上杂志上或图书馆之一篇特别感人的小小,下堂课在班级朗读。看谁选的最能感动人,我们选出前五名来评选他们为小说鉴赏家;看谁读的最能感动人,我们选出前五名来,评选他们为朗诵家。
2、运用想象与联想,把“明月窗子梦”三者联系到一起,构思一个600字的小故事,要合理的设置背景,意象和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