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2 15:47:03
类别: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第四册 骄傲的孔雀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设计示例(二)
6 骄傲的孔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6个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恰当的运用工具书。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观看孔雀开屏图,揭示课题
1.点击课本:孔雀图。
2.说一说在哪儿见过?
3.孔雀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
4.今天我们学习与孔雀有关的课文——《骄傲的孔雀》。板书课题。
(二)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点击课本,一幅一幅地看图。
2.学生自己先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3.小组内同学们互说图意。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l.借助拼音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2.发给各小组生字词卡片,组内互相认读。
3.指名分别读课文,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请大家按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
(二)看图,讲故事
1.将四幅图—一出示,学生看图自由讲故事。
要求:用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小组内互讲,并选出一人参加全班的比赛。
3.全班举行讲故事比赛。
(要加上动作,用上文中的精彩语句,看谁讲得生动。)
4.教师相机点拨。
5.其他同学当评委,并向讲故事的同学随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反疑问难
1.孔雀为什么看到自己的影子,非常生气?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和有关文字来谈自己的理解。)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上下文理解。
3.理解花喜鹊的话是什么意思?
(1)小组内讨论。
(2)全班交流。
4.想象:孔雀听了花喜鹊的话会怎么想,怎么做?
(批评了孔雀的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借助书上的彩图和教师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
2.体会孔雀在与自己的影子比美过程中,不同的心情。
3.同桌互谈,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读出孔雀爱攀比的心理。
(五)扩展练习
收集有关于谦虚的名言、谚语、歇后语等,办一期专题板报。
(六)教学生字
1.学生当老师讲怎样记住生字。
2.练习书写。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示例(二)
6 骄傲的孔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6个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恰当的运用工具书。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观看孔雀开屏图,揭示课题
1.点击课本:孔雀图。
2.说一说在哪儿见过?
3.孔雀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
4.今天我们学习与孔雀有关的课文——《骄傲的孔雀》。板书课题。
(二)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点击课本,一幅一幅地看图。
2.学生自己先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3.小组内同学们互说图意。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l.借助拼音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2.发给各小组生字词卡片,组内互相认读。
3.指名分别读课文,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请大家按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
(二)看图,讲故事
1.将四幅图—一出示,学生看图自由讲故事。
要求:用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小组内互讲,并选出一人参加全班的比赛。
3.全班举行讲故事比赛。
(要加上动作,用上文中的精彩语句,看谁讲得生动。)
4.教师相机点拨。
5.其他同学当评委,并向讲故事的同学随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反疑问难
1.孔雀为什么看到自己的影子,非常生气?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和有关文字来谈自己的理解。)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上下文理解。
3.理解花喜鹊的话是什么意思?
(1)小组内讨论。
(2)全班交流。
4.想象:孔雀听了花喜鹊的话会怎么想,怎么做?
(批评了孔雀的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借助书上的彩图和教师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
2.体会孔雀在与自己的影子比美过程中,不同的心情。
3.同桌互谈,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读出孔雀爱攀比的心理。
(五)扩展练习
收集有关于谦虚的名言、谚语、歇后语等,办一期专题板报。
(六)教学生字
1.学生当老师讲怎样记住生字。
2.练习书写。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6个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恰当的运用工具书。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观看孔雀开屏图,揭示课题
1.点击课本:孔雀图。
2.说一说在哪儿见过?
3.孔雀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
4.今天我们学习与孔雀有关的课文——《骄傲的孔雀》。板书课题。
(二)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点击课本,一幅一幅地看图。
2.学生自己先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3.小组内同学们互说图意。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l.借助拼音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2.发给各小组生字词卡片,组内互相认读。
3.指名分别读课文,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请大家按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
(二)看图,讲故事
1.将四幅图—一出示,学生看图自由讲故事。
要求:用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小组内互讲,并选出一人参加全班的比赛。
3.全班举行讲故事比赛。
(要加上动作,用上文中的精彩语句,看谁讲得生动。)
4.教师相机点拨。
5.其他同学当评委,并向讲故事的同学随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反疑问难
1.孔雀为什么看到自己的影子,非常生气?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和有关文字来谈自己的理解。)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上下文理解。
3.理解花喜鹊的话是什么意思?
(1)小组内讨论。
(2)全班交流。
4.想象:孔雀听了花喜鹊的话会怎么想,怎么做?
(批评了孔雀的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借助书上的彩图和教师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
2.体会孔雀在与自己的影子比美过程中,不同的心情。
3.同桌互谈,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读出孔雀爱攀比的心理。
(五)扩展练习
收集有关于谦虚的名言、谚语、歇后语等,办一期专题板报。
(六)教学生字
1.学生当老师讲怎样记住生字。
2.练习书写。
教学设计示例(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6个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恰当的运用工具书。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14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会认6个字。
2.朗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记忆字形,学会使用生字词。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孔雀的图片、喜鹊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孔雀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说说孔雀长什么样?
2、师生共同结合资料介绍孔雀。
3、揭示学习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与孔雀有关,这就是《骄傲的孔雀》
板书课题,让学生读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自己练习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2.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生字和会认字后多读几遍,加深印象。
3.同桌同学互相读读画的生字和会认字,比比谁记得又快又准。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5.指名读课文,读后进行评价。要求:正确、流利。
三、学习生字新词:
(一)学习生字的音。
1.自己读读本课的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同学互读,如果读得正确,同桌之间互相进行评价:在生字表旁画上五星。
3.教师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读,比比谁认识的汉字多。
4.以小组为单位做送信游戏,巩固生字。
(二)学习生字的字形和字义:
1.自己自学生字的字形和通过组词了解字义。
2.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比比谁记得方法最好!一会儿讲给同学们听。
3.请记忆字形好的学生说说。
(三)指导书写:
1.把书中第三题的汉字按照笔顺把每个字描一遍。
2.仔细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独立把每个生字写一遍。
3.学生提出难写的字。
4.教师指导学生提出的字。
5.学生独立书写,每个字在书上写一遍。在学生书写过程中,对书写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个别辅导。
6.同桌同学对书写情况相互评议,提高书写水平。
7.展示学生书写全班评议,教师对于班内出现的普通问题的字,再进行具体指导。
四、巩固练习
1.做找朋友的游戏。2、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每字3遍。
五、布置作业:1、读书,提出问题。2、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借助画面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谦虚的作风,不能骄傲自大。
4.能结合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深入读书后谈出自己的认识,鼓励学生敢思敢想。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读懂描写孔雀骄傲的语句,从中有所感悟。
教学难点:
体会花喜鹊的话:“湖里的那只鸟就是你自己的影子啊!你骄傲得连自己也不认识了!”
教学用具:录音机、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以小组为单位读没有拼音的汉字卡片,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又快又正确。(骄傲、孔雀、展开、昂首挺胸、影子、迈开、扇子、停下来、炫耀、礼貌、翎毛、挣扎。)
2、进行一字组多词的练习。
展:展开、开展、展示、展览、展销、展品
挺:挺立、挺胸抬头、昂首挺胸
二、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2、学生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孔雀炫耀自己美丽,结果跌进湖里,落得个不光彩的下场,说明了孔雀很骄傲,骄傲得连自己也看不起了。)
三、利用图画,理解课文内容。
(一)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在书中标出共有几句话,想一想句子的意思。
(第一句话概括写孔雀很美丽但是骄傲。第二句话写它看见谁漂亮就展开尾巴炫耀自己的美丽。)
2、小结:这个自然段作者先总的介绍孔雀很美丽,但很骄傲。
(二)
1、教师出示图画:让学生说说意思。
2、认真读读第二自然段,在文中把描写孔雀骄傲的语句画出来。
3、师生共同交流:(昂着头、挺着胸、理也不理。学生说到这些词语后,可以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的,还可以做做动作去理解。)(教师结合学生说的情况及时板书)
1、结合画面,想像孔雀当时的动作和神态,可以让学生进行即兴表演。
2、指导朗读:让学生试着读一读,然后交流为什么这样读。如果学生读得有困难,教师再及时指导,读出孔雀骄傲,看不起花喜鹊的语气。
(三)
1、出示第二幅图。让学生说说画面的意思。
2、让学生读第三、四自然段,然后在书中把描写孔雀骄傲的语句画出来。
3、在小组内读读这些语句,谈谈自己的认识,也可以把不懂的地方说一说。
(围绕以下语句说:立刻、展开、抖动、有点生气、睁大眼睛、抖了抖头上的翎毛。)(教师板书)
1、启发想像:当孔雀看到湖里那只与它一模一样的鸟时会想什么呢?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什么是五彩洒金的大扇子?想像孔雀的尾巴什么样?(五彩是指各种颜色;洒金的意思是:好像把金粉洒上去似的,很耀眼。这样描写说明孔雀的尾巴很好看。)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朗读,可以加上恰当的表演。(在读孔雀生气的样子时,语气要加重,速度加快。)
3、进行朗读展示。学生进行评议。
(四)
1、教师出示画面。
2、学生读第五自然段,结合画面谈谈读懂了什么?(孔雀看见湖中那只湿淋淋的鸟很高兴,教师板书:高兴)
3、启发想像:孔雀在湖里挣扎了半天的样子。孔雀爬上岸后很高兴,它在想些什么呢?
4、结合学生想的内容,说说应该读出什么语气?(读出洋洋得意,自以为是的语气)
5、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看看谁读得最有语气!
(五)
1、教师出示画面最后一幅图。学生观察,讲讲图画内容。(孔雀看见花喜鹊笑很不高兴,板书:不高兴)
2、指名读读花喜鹊说的话:“骄傲的孔雀,湖里的那只鸟就是你自己的影子啊!你骄傲得连自己也不认识了!”
3、读完句子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孔雀太骄傲了,看不起别人,连自己的影子也看不起,其实就是看不起自己。)
4、启发想像:孔雀听了花喜鹊的话,会怎样想,怎样做?
5、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四、巩固练习
1、学生一边观察画面,一边读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试着把这个故事讲一讲,评选故事大王。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骄傲的孔雀》这篇课文,希望同学们通过故事,记住: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谦虚的作风,不能骄傲自大。
六、布置作业:
1、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组长进行评议。
2、找一找有关谦虚的格言警句,及时记录在摘记本上。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示例(二)
6骄傲的孔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6个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恰当的运用工具书。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观看孔雀开屏图,揭示课题
1.点击课本:孔雀图。
2.说一说在哪儿见过?
3.孔雀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
4.今天我们学习与孔雀有关的课文——《骄傲的孔雀》。板书课题。
(二)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点击课本,一幅一幅地看图。
2.学生自己先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3.小组内同学们互说图意。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l.借助拼音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2.发给各小组生字词卡片,组内互相认读。
3.指名分别读课文,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请大家按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
(二)看图,讲故事
1.将四幅图—一出示,学生看图自由讲故事。
要求:用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小组内互讲,并选出一人参加全班的比赛。
3.全班举行讲故事比赛。
(要加上动作,用上文中的精彩语句,看谁讲得生动。)
4.教师相机点拨。
5.其他同学当评委,并向讲故事的同学随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反疑问难
1.孔雀为什么看到自己的影子,非常生气?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和有关文字来谈自己的理解。)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上下文理解。
3.理解花喜鹊的话是什么意思?
(1)小组内讨论。
(2)全班交流。
4.想象:孔雀听了花喜鹊的话会怎么想,怎么做?
(批评了孔雀的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借助书上的彩图和教师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
2.体会孔雀在与自己的影子比美过程中,不同的心情。
3.同桌互谈,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读出孔雀爱攀比的心理。
(五)扩展练习
收集有关于谦虚的名言、谚语、歇后语等,办一期专题板报。
(六)教学生字
1.学生当老师讲怎样记住生字。
2.练习书写。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6个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恰当的运用工具书。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孔雀开屏图,揭示课题
1.点击课本:孔雀图。
2.说一说在哪儿见过?
3.孔雀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
4.今天我们学习与孔雀有关的课文——《骄傲的孔雀》。板书课题。
(二)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点击课本,一幅一幅地看图。
2.学生自己先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3.小组内同学们互说图意。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l.借助拼音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2.发给各小组生字词卡片,组内互相认读。
3.指名分别读课文,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请大家按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
(二)看图,讲故事
1.将四幅图—一出示,学生看图自由讲故事。
要求:用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小组内互讲,并选出一人参加全班的比赛。
3.全班举行讲故事比赛。
(要加上动作,用上文中的精彩语句,看谁讲得生动。)
4.教师相机点拨。
5.其他同学当评委,并向讲故事的同学随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反疑问难
1.孔雀为什么看到自己的影子,非常生气?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和有关文字来谈自己的理解。)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上下文理解。
3.理解花喜鹊的话是什么意思?
(1)小组内讨论。
(2)全班交流。
4.想象:孔雀听了花喜鹊的话会怎么想,怎么做?
(批评了孔雀的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借助书上的彩图和教师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
2.体会孔雀在与自己的影子比美过程中,不同的心情。
3.同桌互谈,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读出孔雀爱攀比的心理。
(五)扩展练习
收集有关于谦虚的名言、谚语、歇后语等,办一期专题板报。
(六)教学生字
1.学生当老师讲怎样记住生字。
2.练习书写。
教学目的:
1.通过准备、表演、评价、练写四个环节,达到课内外的沟通及学科间的融合,使学生能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用运到课外的实践活动中。
2.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精神及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师生商量活动内容。
1.孩子们,你们知道再过几天是什么日子吗?(“六一”儿童节)
2.“六一”儿童节是我们的节日,我们举办一个联欢会好吗?
3.请你们自己准备节目,可以自由组合。都想准备哪些节目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指点)
二、课外学生自由组合准备节目。
三、庆祝“六一”联欢会。
1.表演节目:
(1)合唱《快乐的节日》(学生伴奏、伴舞)。
(2)讲故事《一个字》。
(3)讲笑话《写万字》。
(4)配乐古诗联诵。
朗读《早发白帝城》、《华山》;齐唱《春晓》、《风》;
朗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山行》;齐唱《出塞》。
(5)配乐诗朗读《雨后》(并展示配画)。
(6)课本剧《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
2.重点评价。
参加了今天的联欢会,我觉得同学们真是多才多艺呀!那我们来评一评,那些同学的节目演得好?你最喜欢哪个节目啊?(自由发言)
一会儿回到教室,我们把联欢会上你印象最深的事写一写。
四、指导写话。
刚才同学们的节目表演得很精彩,大家看得也都非常高兴。现在我们就把联欢会上你印象最深的事写一写。
课件出示要求:*什么时间?我们在什么地方开了庆祝“六一”联欢会?
*在联欢会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节目?
*其中你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
学生写完以后,指名2—3名学生朗读自己的写话,大家点评。
五、展示交流。
将学生的写话展示在“学习园地”中,大家观看、交流。
教学设计示例
9.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读文,学习雷锋精神,做诚实、勤劳、爱学习和关心别人的孩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点击课本,出示“雷锋图像”。
2.学生观看图像,谈一谈对雷锋的了解。
(1)介绍雷锋的生平。
(2)讲雷锋的某一个故事。
(3)背雷锋的日记。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勾画生字词。
2.出示生词卡片,学生读卡片上的字。
(1)开火车读。
(2)齐读。
3.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几小节?
2.指名读,思考:寻找雷锋足迹,找了几次?
3.指名答。
(四)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小组内互读互评。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通过初读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谈:
l.我知道雷锋叔叔的足迹在小溪边,在小路旁。
2.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
过渡:下面我们就围绕“雷锋的足迹在哪里”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小组合作。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勾画出雷锋足迹到哪里的词句。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三)全班交流
1.学习第1、2小节:
(1)指名读。启发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2)点击课本,创设情景,再现雷锋冒雨送孩子的场景。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所得。(学生首先应认识到前两节写的是小溪边泥泞的路上。通过抓、抱、冒、泥泞、脚窝,让学生了解雷锋冒雨送迷路孩子的事迹。)
(4)指导朗读。
①要启发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②要引导学生注意诗的韵味和节奏以及内在情感的变化。第1节,要读出急切寻觅的情境和再三呼唤的深情。
(5)采用男女声对读等形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1、2小节。
2.学习第3、4小节:
按前两小节的学法学习第3、4小节。
(1)汇报学习情况:①指读第3、4小节,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要让学生了解到这两节写的是小路上,要让学生体会到雷锋付出的艰辛和内心的愉悦。)②点击出课本,展现雷锋背大娘的情景。③抓词抓句谈理解。④有感情地朗读第3、4小节。
3.学习第5、6小节:
(1)指读第5、6小节。
(2)启发学生重点理解;温暖、终于、诚实、勤劳、爱学习、关心别人等词语。
①从“温暖”这个词让学生体会到雷锋精神温暖着每个人的心以及社会上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之情。
②“终于”说明我们渴望雷锋精神,决心以雷锋叔叔为榜样的美好心愿。四个“在一起”既为少年儿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说明雷锋精神在孩子们身上得已继承、发扬。
(3)结合身边的实际谈雷锋精神无处不在。
(学校里、社会)
(4)指导朗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自由读。
2.指名读。
(五)看有关雷锋的故事的录像
看完后谈感想。
(六)背诵课文
1.选自己喜欢的一部分背。
2.请四人小组背。
3.指名背。
4.开火车背。
(七)指导书写生字
1.请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识字,教师作指导。
2.在田字本上练习。
(八)扩展练习
写一段话,用你知道的事例说明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艳、巾、裳、祝、贺、健、康”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诗歌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
会认字。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祖国的关怀及儿童的快乐。
教学具准备:
写有要认字的小黑板,有《快乐的节日》歌曲的录音带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及生字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起学生的兴趣。
1.(课前给每个学生额头上贴上一个笑脸)同桌互相看看额头上的笑脸,并且跟着做一做。做后请告诉大家,你的心情怎样?
2.老师今天也非常高兴,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好听的歌。(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
3.你知道这首歌曲的名称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这首歌曲同名的诗歌。导入新课。
板书:24快乐的节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已预习过这首诗歌,但老师很想看看我们小朋友认真默读的样子,现在请小朋友门默读一遍诗歌,并且标出诗歌共有几个小节。(学生默读课文)
2.学生口头回答有几个小节。
3.同桌当小老师,互相检查预习生字的情况。
4.出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学生自愿站起来带大家读生字。
5.齐拼读生字。
三、熟读课文,理解诗意。
老师在这篇《快乐的节日》中读到了不仅小朋友快乐,小动物们也是喜气洋洋的,请你在诗歌中选一节你读得最好的来练习读,等一下我们来一场挑战赛。现在开始练读,时间是三分钟。要求比一比谁读得准读得好听。(老师觉得真正的英雄会选择长的小节而不会选择短的小节。)
四、师生挑战赛开始。
1.自由站起来读自己练读的小节(不需按顺序),和这位同学练读相同小结的同学或老师举手,这位同学可在和自己读相同小节的同学或老师中挑战一位或两位读。(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自评,评选出获胜者,给予表扬)
2.第一小节中引导学生读出快乐即可。其中引导学生同桌互相挑战读或男女互相挑战读。
3.第二小节中知道有那些动物或植物来向我们祝贺。并且会说这些动植物向我们祝贺,会说些什么。读出作为祖国接班人的骄傲。
4.第三小节中引导学生知道小鸟的理想,鼓励学生大胆说说自己的理想。在此渗透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的思想教育。
5.教师来挑战全班读第四小节,引导学生比老师读得更快乐更活泼。
五、请全班美美地读一遍诗歌。
六、总结课文,说说你在这节课中学到些什么?
七、请我们一起再来听听这首好听的歌曲。全班在《快乐的节日》歌曲声中结束本节课。
附:板书设计:
24 快乐的节日
花儿 (像春天)
白杨树 祝贺 少先队员——祖国的希望
小鸟 (像花儿)班人的骄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拼读“巾、谢、敢、啦、艳、勇、祝”7个生字。会写这止匕雎宝些生字。
2.能用这些生字口头组词,并且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3.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会认会写7个生字。
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用纸画的7个笑脸。
教学设计:
一、创设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1.出示7个不同颜色的笑脸。请学生告诉大家,自己喜欢哪个颜色的笑脸。
2.教师告诉学生,有几个笑脸后面为我们准备了些知识,请大家猜猜哪个有?是什么知识?
3.出示谜底,翻开两个准备好知识的笑脸。(别人帮助了你时,你怎么说?这个图形像本课中的一个什么字?)学生猜出这两个字“谢,巾”。教师相机出示生字卡。
4.这两个生字,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他们还能组什么词。
二、学生自主识字。
1.刚才我们翻了两个笑脸,都知道了里面的知识,可是呀,后面几个笑脸老师还没来得及给它们些知识,请我们小朋友帮帮忙。现在请打开书本,看看课后为我们准备的7个生字。有两个我们已经认识了,还剩下五个。请认识这五个字的小朋友把这五个字教给你身边的同学,并且告诉他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比一比谁教会的多。
2.检查学生教读生字的情况,及时表扬教得好和学得好的学生。
3.请你给你喜欢的笑脸些知识。小组讨论:用一句话分别说说每个字的字形,把说得最好的那句送给你最喜欢的那个笑脸。
4.小组派代表说字形,其他同学猜是什么字,教师随即出示相关生字。
5.给这些生字口头组词,并选择一个词来说一句话。
三、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
2.我来提醒你。教师相机指导难写字。
3.学生描红,书写。
4.把写得好的字放出来展览。
教学目标:
1. 了解华罗庚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的思想感情。
2. 认字17个
3. 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图片、相关资料、音乐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
自读课题,思考: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学生质疑:(谁回祖国去?为什么要回祖国去?回祖国去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回祖国去?)
二. 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拼音、猜、问)
2.指名读全文,正音。学生评议,解决华、冲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
3.同桌互读
4. 生字卡片测读识字情况,将不认识的字贴在黑板上,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三. 介绍时代背景,初步解答质疑
1.出示主题图,师讲解:
中国解放后,许多旅居海外的爱国人士都纷纷回国。华罗庚就是其中的一位。当他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后,心情异常激动,毅然放弃在国外的舒适的生活,优厚的待遇,拒绝了朋友的挽留,等上了回归祖国的轮船,准备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
2.了解到这些之后,该用什么语气读这个题目呢?
指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题。
四.进一步理解课文,有语气朗读课文
1.学生自己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的理解。
2.小组交流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
3.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学习结果。学生评议效果。
(1)轮读、齐读
(2)分角色读
(3)表演
4.汇报过程中,师恰当进行评价、指导。
(1)“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这一天”指哪一天?该怎样读?
(2)抓住哪些词语就可以把华罗庚激动的心情演得更真实?
(引导学生体会“急步”、“喊”、“斩钉截铁”等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语气,并表演出来。)
5.出示主题图,配乐。师总结性范读最后部分
把自己的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这是一个爱国科学家的满腔热情。你能读读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从上一课的学习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华罗庚是一个怎样的人?
2、感情朗读课文。
二、测读黑板上的生字
1.小组合作学习黑板上剩余的字。
2.指名学生当老师讲字,其余学生和老师补充。
3.同桌学生互测生字,全会读得两颗星,个别不会的得一颗星。课下互相帮助。
三、交流
你还了解哪些关于华罗庚的事迹?小组内交流。
四、 你想给自己留什么作业?
板书设计:
回自己的祖国去
华罗庚 奉献
7、我不是最弱小的
课文理解:
这篇记叙文情节简单,贴近学生生活。课文以平实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段真实感人的雨中情。“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萨沙自信而坚定的话语,也是文章的题眼。课文中的三个问句都是萨沙的问话,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通过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明白“应该保护不自己弱小”的道理。
二年级孩子比萨沙稍大些,但在亲人眼里也是最弱小的。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读好带问号和感叹号的句子,体会文章蕴涵的浓浓深情和深刻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的不同语气。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导入。师:现在你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但在亲人的眼里,很多时候你们却是最弱小的。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我”是谁?为什么说我是最弱小的?……)
【学起于思,思缘于疑。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学会学习。】
2、游戏导入。学生做对对子的游戏:光明——(黑暗)夜晚——白昼强大——(弱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和弱小有关的故事。(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对培养学生语感有触类旁通的作用。】
二、自学
1、划(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记住它们。)
2、读(读通、读准、读熟课文。)
3、想(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
4、说(和学习伙伴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互相取长补短。)
三、识字
四、感悟
1、轻声读文,思考:为什么萨沙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学生找出萨沙保护蔷薇花的句子: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2、细读课文,划出描写蔷薇花的句子。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
(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注意语气的变化。(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
练习读——范读——指名读——竞赛读
【多次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奠定了学生关爱野蔷薇的情感基调。对比朗读感悟蔷薇花的娇美和孱弱,更激发了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保护之意。】
五、想象
4、看到这株蔷薇花,你会怎么想?
【适时想象,启发学生和蔷薇花对话,引导他们走进教材,走近萨沙,利于学生真切体会萨沙要保护弱者的心理。】
六、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上节课的生字:开火车竞赛读——齐读
2、指名读描写蔷薇花的句子,感受萨沙要保护蔷薇花的心理。
师:萨沙为什么要保护蔷薇花呢?是受了谁的影响?
二、朗读
1、指名读描写萨沙和妈妈对话的段落,重点指导问句和感叹句的读法。
(1)妈妈,你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引导学生读好两个语气词“呀”和“呢”,重音突出“为什么”。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的做法而发问的心理。)
(2)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语调先降后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
(3)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朗读时稍带一点反问语气。在朗读中感悟萨沙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样的心情。)
(4)不,不,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
(妈妈的话可以读慢些,要读出亲切、和蔼的语气。)
2、学生练读——教师范读——分角色读——自由找学习伙伴读
3、师生共同评价:哪里读得好?为什么?哪里还需要改进?
【朗读应该在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个性化的朗读是学生情感的升华。比如“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就可以有不同的朗读方法。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这种个性化的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4、在对比阅读中感悟文中对野蔷薇描写的作用。感悟课文描写野蔷薇的作用:被铃兰花簇拥有的野蔷薇非常美,但大雨中的野蔷薇却显得娇嫩弱小。小萨沙用雨衣保护野蔷薇固然有妈妈的启发和鼓励,但更多的是出自他那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的关爱和保护的童心。没有这美丽而弱小的野蔷薇,也许难以真切地表现小萨沙那颗纯真的童心。
【这是一个难点,教学中不必追求准确完整,关键是引发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探究的积极性。】
三、拓展
1、你喜欢萨沙吗?为什么?你还喜欢谁?
2、萨沙不甘心做弱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是否也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事物呢?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凭借教材中的萨沙这个同龄人的形象,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感受、体验学习伙伴的话,就能让学生和萨沙产生心灵的共鸣,满怀和萨沙同样的感情走出教材。】
四、练习
试着写几个问句和感叹句。
五、书写
词语解释
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大雨如注:注:灌。形容雨下得很大。
娇嫩鲜艳:柔弱纤细。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本节课不指导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3、了解一些民族的生活习惯。使学生明白祖国是个大家庭,各族人民是一家,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了解一些民族的生活习惯,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教学难点
了解一些民族的生活习惯,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唱片。
3.学生通过自己的各种方法搜集一些民族的生活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想听吗?(放爱我中华歌曲)
2.是呀,56个民族,56朵花,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3课《家》。(板书家)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请大家翻开书,边读课文边划生字,不熟悉的多读几遍。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
3、很多同学都用自己的办法记住了这些生字,老师很高兴想考考你们学得如何?(出示本课会认会写的生字)
1.开火车读 2.各小组读 3.全班读 (同时纠正读音,区分易混音)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看到同学们把生字学得这么好,老师还想查查你们课文学得好不,有信心吗?(有)请你们轻生读读课文并标出有几个小节?(6个)
2.全班齐读第一小节。到底各族风俗有什么不同,他们的乐又在哪儿呢?(板书:乐)现在有四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正要请我们去他们家做客,想去吗?(想)
3. 板贴:蒙族朋友小满达、维族姑娘小帕夏、藏族孩子小扎西、傣族姑娘小罕玉,这四位小朋友正藏在课文的2——5小节里,请同学读读找找看都在哪儿?
4.指名说说你喜欢到哪个民族家做客,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们喜欢到藏族,那里有高又老的平顶房子。(板书:藏族 平顶房)
生2.我还知道藏族有个风俗搬新家要穿新袍 。(板书:新袍)
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情读这一句(喜悦)。
指名读 :搬近新家穿新袍
5.同藏族孩子小扎西一起享受搬新家的愉快后你们还想先到哪家去做客呢?为什么呢?
生3.我想先到维族姑娘小帕夏家,她正端了一大盘葡萄和西瓜等着我们呢。( 板书:葡萄 西瓜)
生4.我还想住住那土拱凉,夏天一定很凉快。(板书:土拱凉)
生5.还有我最喜欢那葡萄架,在那做游戏是个很合适的地方。
住在冬暖夏凉的“土拱凉”里,用酸甜可口的葡萄招待客人,这就是小帕夏一家的快乐。感受到了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自由读)
6.走出了小帕夏家,你们又想到哪家去做客,为什么呢?
生6.我想到蒙古族朋友小满达家去,那里有香喷喷的奶茶,还有我喜欢的蒙古包。(板书:蒙古族 奶茶蒙古包)
生7.老师我还发现他们的蒙古包墙壁是毛皮做的,屋顶圆圆的,像个大气球。(你真聪明还能用大气球来形容这蒙古包)
生8.我知道蒙古族喜欢骑马。
同学们说得真好,骑马、喝 奶茶 、住蒙古包 ,这就是小满达一家的快乐,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小节。
7.谁在吹着悠扬的笛声等着我们呢?
生9.那是傣族姑娘小罕玉呢。我喜欢她的竹笛,还想住她的竹楼。(板书:傣族、竹笛、竹楼)
生10.从图上看我还知道她们的竹楼上可以住人,竹楼下可以养家禽。(你观察的真仔细)
生11.她们还有好玩的泼水节呢。(你知道的真不少)
8.走完了这几家,我们发现各族小朋友的风俗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家家都丰衣足食,有衣穿,有饭吃,这样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幸福的),这样的家庭是怎么样的(快乐的)(板书:大家庭),让我们用这样的感觉把最后一小节读读。
四、背诵、小结
1、我们今天去了四位少数民族小朋友家做客,哪位小朋友的家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有这么深刻的印象,你能背诵这一小节吗?
继续汇报。指导背诵。
一起来背诵一、六小节。
2、作业:我们了解了四个少数民族的风俗,还有50多个少数民族没有介绍到,请同学们查找其他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课下互相交流,比一比谁知道的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