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费宝网语文教案

搜索51费宝网

小学语文教案人有两个宝优秀教案一等奖

小学语文教案人有两个宝优秀教案一等奖

时间:2023-06-19 09:02:03

类别: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人有两个宝优秀教案一等奖

1、小学语文教案人有两个宝优秀教案一等奖

课题:1、人有两个宝

本课初备

课时

共2

课时,本课第1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难点: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课前准备:

投影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学生作品展示,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这是我们班小朋友画的画,做的手工作品,写的字,你们说,怎么样?

2、他们为什么能画出这么漂亮的画,写出这么工整、美观的字,以及精美的手工作品呢?

3、出示课题:

rén

yǒu

liǎng

bǎo

(1)、看同学的绘画、书法、手工作品。

(2)、谈谈看后的感受。

(3)、请小作者自己谈谈。

(4)

、认读生字“人、个”,读题,强调“两个”。(“宝”是“宝贝”的意思)

二、借助图,初步感知

1、读了课题后,你们一定很想知道,人有哪个宝?

2、演示两张投影片,启发学生说话。

⑴出示(书中68页图):图上画了什么?

⑵出示(书中69页图):图上的小朋友们分别在干什么?

1、看图一,引导学生说出天真活泼的小朋友都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

2、观察图二,练习说话。

⑴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

⑵练习用一句话把每一幅小图图意说出来。

三、自读课文,读通课文

1、人有两个宝,怎样用好它?书中有首儿歌,我们读一读就知道了。

2、学生自读课文。

3、这首儿歌共几句话?

4、指名分句读课文,相机正音。

5、检查识字情况:

(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识逗号和句号,并数一数。

(3)、分句朗读,重点读准下列字音:

“双手”(都是翘舌音)

“思考”(“思”平舌音)

“创造”(前翘舌,后平舌)

(4)、游戏:小白兔采蘑菇

学生扮作小白兔,把“蘑菇”上的生字读正确才能采摘到这个蘑菇,摘到后带领大家齐读。

四、诵读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

2、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指导朗读第一句。

⑴范读。

⑵领读。

4、双手和大脑分别有什么本领呢?下节课再学习。

1、学生边听边想。

2、听后回答。

3、做双手摸头的动作。

4、跟老师读,重读“两个、双手、大脑”

5、齐读。

五、指导写字:人、个、手、大

1、记忆字形

2、指导笔顺,重点是:人、手

人:先撇后捺

手:从上到下,先横后竖

3、指导学生描写

4、教师范写

5、学生临写,教师巡回指导,同时播放优美的轻音乐,行间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2、小学语文教案人有两个宝优秀教案

课题:1、人有两个宝

本课初备

课时

共2

课时,本课第1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难点: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课前准备:

投影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学生作品展示,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这是我们班小朋友画的画,做的手工作品,写的字,你们说,怎么样?

2、他们为什么能画出这么漂亮的画,写出这么工整、美观的字,以及精美的手工作品呢?

3、出示课题:

rén

yǒu

liǎng

bǎo

(1)、看同学的绘画、书法、手工作品。

(2)、谈谈看后的感受。

(3)、请小作者自己谈谈。

(4)

、认读生字“人、个”,读题,强调“两个”。(“宝”是“宝贝”的意思)

二、借助图,初步感知

1、读了课题后,你们一定很想知道,人有哪个宝?

2、演示两张投影片,启发学生说话。

⑴出示(书中68页图):图上画了什么?

⑵出示(书中69页图):图上的小朋友们分别在干什么?

1、看图一,引导学生说出天真活泼的小朋友都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

2、观察图二,练习说话。

⑴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

⑵练习用一句话把每一幅小图图意说出来。

三、自读课文,读通课文

1、人有两个宝,怎样用好它?书中有首儿歌,我们读一读就知道了。

2、学生自读课文。

3、这首儿歌共几句话?

4、指名分句读课文,相机正音。

5、检查识字情况:

(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识逗号和句号,并数一数。

(3)、分句朗读,重点读准下列字音:

“双手”(都是翘舌音)

“思考”(“思”平舌音)

“创造”(前翘舌,后平舌)

(4)、游戏:小白兔采蘑菇

学生扮作小白兔,把“蘑菇”上的生字读正确才能采摘到这个蘑菇,摘到后带领大家齐读。

四、诵读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

2、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指导朗读第一句。

⑴范读。

⑵领读。

4、双手和大脑分别有什么本领呢?下节课再学习。

1、学生边听边想。

2、听后回答。

3、做双手摸头的动作。

4、跟老师读,重读“两个、双手、大脑”

5、齐读。

五、指导写字:人、个、手、大

1、记忆字形

2、指导笔顺,重点是:人、手

人:先撇后捺

手:从上到下,先横后竖

3、指导学生描写

4、教师范写

5、学生临写,教师巡回指导,同时播放优美的轻音乐,行间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3、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方的几个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知道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从小养成用手又用脑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人有两个宝

(1)认读生字,读题

(2)“宝”什么意思

二、初读指导

人有哪两个宝?怎样用好他们呢?书上有首儿歌,我们读一读就知道了。

1、配乐范读。

2、学生自由读儿歌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这首儿歌共几句话?

4、指名分句读课文,正音,指导停顿。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

(2)人有哪两个宝?

(3)出示:双手大脑

(4)指导朗读第一句话。

(5)双手和大脑分别有什么本领呢?下节课再学。

2、学习生字。

(1)出示:人个大手

(2)自学生字。看笔顺图,记忆字行、笔顺,分别给他们找个朋友。

(3)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认读生字

二、精读练习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齐读,注意词儿连读。

2、学习第二句

为什么说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呢?

(1)指名读第二句,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

(2)指导看图,理解“做工”。

(3)启发看图想象,理解“思考”。

(4)齐读第二句,我们怎么用好这两件宝?

3、学习第三句

(1)指名朗读

(2)启发学生领会什么是“创造”。

(3)小结

(三)看图试背课文

(四)指导写字。

课后小结:

这是学习的第一篇课文,学生兴趣比较高,学生在说手脑的用处时,说的很好。但是,刚开始生字就比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有些难度,特别是“用、才”这两个字,学生记得不牢。

4、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是很大的,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课文、识写汉字

教学准备: 投影片、词语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智力问答:世界上谁的本领最大?有什么本领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各组组长宣布本组讨论结果,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rén

“人”,生认读汉字。)

2、师:听大家这么一说,老师也觉得人的本领可真大呀!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宝(师完整

rényǒu liǎnggè bǎo

板书课题: 人有两个宝)

(评:“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小问题立即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各小组讨论热烈,新课伊始就营造了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3、生看拼音认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

1、师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回答提醒学生读时强调“两个”,“宝”是指“宝贝”)你又有什么小问号要问呢?(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整理后有序地板书)

2、小问号的答案就在课文里,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吧。(各组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评:引导学生就课题发问,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也调动了学生阅读探究的积极性)

3、指名试读课文,师生共同参与评价,相机正音(特别注意双手、大脑、做工、思考、创造的字音)。

三、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句

①大家读过课文后,现在一定能解决自己提出的第一个小问号了——人有哪两个宝呢?(请学生试读文中的句子,师相机用投影打出书上68页图帮助理解)

②指导朗读,注意词儿连读(可边读边做双手摸头的动作)

2、学习第二句

①提问:双手和大脑分别有什么本领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请学生试读文中的句子)

②理解“做工”

a、出示词语卡片“做工”学生认读后,用投影打出书上69页图,请学生看图后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们用自己能干的小手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有序地看图,并把话说完整)

b、小组交流:人们的双手还会做哪些事呢?(学生练说“××的双手会……”句式)

c、师:双手会做工,“做工”就是做事、工作。双手能做这么多的事,真是人的一个宝啊!

(评:适时出示投影片,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帮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使文字内容实在化,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为后面的说话训练奠实了基础)

③理解“思考”

a、我们在用双手做事时,我们的另一个宝贝——大脑在干什么呢?(生回答)

b、小组讨论:(可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也可说说自己)

c、师:人们用双手做事时,大脑同时也在想这件事,在动脑筋想问题想办法,也就是“思考”,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所以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

④指导朗读第二句。

3、学习第三句

①怎样用好这两个宝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请学生试读文中的句子)

②理解“创造”

a、出示词语卡片“创造”学生认读后,小组讨论:工人叔叔做出了哪些新东西?农民伯伯在田里种出了哪些新东西?(师小结:这些都是他们的创造,世界上出现的新东西、新事情都是人们的创造。)

b、请学生谈一谈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③师:同学们在平时用手又用脑,有了很多的创造,以后做事更要边做边思考,用手又用脑(强调“又”)。

④指导朗读第三句。

(评:将重点词语的理解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沟通,增强了主体感受,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帮学生个性化地理解课文,既促进了课文内容的内化,又有效地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4、听老师范读课文。

(评:一年级学生阅读经验贫乏,教师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适时地示范朗读,全方位地定位语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

四、试背课文

1、看图齐读课文后试背,展示自己最好的读书、朗诵水平。

2、师用问题引背(人有几个宝?双手会什么?大脑会什么?怎样用?)

3、学生试背,可自己创编动作,让我们每个人来用手又用脑,看谁最先背出来。

(评:通过自我展示、问题提示、自编动作的形式,将单一、机械、重复的课文背诵变为有趣味的多样化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高。)

4、小结背诵情况,请学生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首儿歌的?

(评: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帮学生逐步积累学习方法,从小处着眼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5、师表扬学生用手又用脑,不仅解决了自己发现的小问号,还背出了课文,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用好自己的两个宝。

五、拓展活动:(课后完成)

1、课外阅读注音连环画故事《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

2、画一画《五十年后的新淮安》

3、准备《我会想!我会做》展示会(展示学生的各类作品,如字画、手工……)

(评:阅读连环画故事不仅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且拓宽了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画、做等活动的开展,将语文与其它学科融合,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培养了学生时时处处有语文、学语文的意识,将语文的触角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

设计意图:

一、改变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标》明确提出“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并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特别注重学生“探究的研究的过程”。那么用什么启发?讨论、探究、研究什么?——问题!在本课的教学中,不再是老师发问学生被动作答,教师始终以一个组织、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释疑,让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究。开始时,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教师将学生的疑问集中归纳为“人有哪两个宝?”、“为什么说它们是宝?”、“怎样用这两个宝?”三个有效性问题,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在自读课文时十分认真。接下来教师再将问题逐个提出,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互相间的合作、探究与交流代替了教师的讲解,学生在寻求问题的解答中,渐次将课堂教学推向深入。当然对于一年级学生,教师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简短的小结适时地传递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认识。此外,学生每次读过课文后,教师都组织学生展开互相间的评价,让学生做学习活动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二、联系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一年级学生易于接受、理解具体、形象、直观的东西,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不再是索然无味的解释,而是将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沟通。如让学生说说“××的双手会……”、“自己做事时大脑会想些什么?”、“自己曾经创造了什么新东西?”这几个问题都以学生的主体经验为基本点,强调学生主体的感受与体验,帮学生具体化、个性化地来理解感悟课文,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内化,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小学语文一年级:《四个太阳》人教案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太阳是地球上万物的生命之源。本篇课文的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四个不同的颜色的太阳。从课文里,我们能体会到作者纯真的心地和美好的愿望。课文语言优美,读起来让人感到朗朗上口,亲切惬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服务。在设计中紧紧抓住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气氛中去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第一课时的教学,进行“初读”、“品读”、“美读”三个层次的“读”,让学生的朗读水平在一种螺旋循环中上升。第二课时的教学重在指导学习的书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充分落实。

学习目标

1.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园、因”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四季景象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材料、实物等。

2.四人小组自制一套生字卡片,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制作成“太阳”、“动物”、“植物”形状,体现识字的趣味性。

3.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认识这13个生字;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欣赏音乐,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同学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首歌曲,会唱的跟着一起唱,不会唱的可以打节奏。(师点击课件:播放《种太阳》)刚才大家听的这首歌叫什么名字?

2.交流感受:你们了解太阳吗?请你说说有关太阳的知识。

3.导入课题:歌曲中的小朋友他想在寒冷的南极和北冰洋种上太阳,想把温暖送给冬天。那我们课文中的小朋友他又有什么美好的愿望呢?(师点击课件: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带着声响依次跃上天空,指名读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由歌曲引入“太阳”这个孩子们熟悉的事物,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又能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兴奋点。同时从音乐方面给学生以美感。)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读法:同学们,我们平时在读课文的时候遇到不会读的生字怎么办呢?

生:看拼音、问同学、问老师、查电脑等。

那就用上你们的好办法去读读课文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师巡视,随时接受学生的求助。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每个四人小组都有一套生字卡片,请组长领着小伙伴把课文再读一遍,然后学习生字,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4.认读字词:老师发现同学们真会合作,那课文中的生字你们认识吗?

(1)师点击课件:出现本课的13个生字,这13个生字写在13种不同颜色的小太阳上,教师指名认读时,学生读一个生字,教师就点击该字,带有生字的小太阳就升起来,并发出“你真棒”的声音。

(2)去掉拼音,随机认生字。(课件设计和运用同上一个环节,只是没有拼音。)

(3)认读词语。去掉拼音还读得这么好,那老师想难难大家,这些生字组成词语你们还会读吗?(课件出示课文中的词语,开火车认读。街道、挂在、熟了、伙伴、尝尝、香甜、温暖、冻僵、应该、因为、手脸。)

5.读通长句:老师这里有几个难读的长句子,你们有信心读好吗?自己试着先读一读;指名全班交流读;集体读。(课件出示课文中的长句子,也是本课难读的句子: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阳光温暖着小朋友冻僵的手和脸。)

(设计意图:教师没有先范读课文,而是让学生尝试自读,边读边找出不认识的字,这是尊重了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建构课堂教学,其目的是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发挥小组学习的功效,注重生与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是生命的自我完善和检验。小组合作并没有放任自流,而是有组织的,有调控的,有导向的。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或方法识字,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是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这要比教师领着学,记忆扎实,基础牢固。识字与游戏相结合,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知情互促,兴趣浓烈。)

品读想象,感受奇妙

1.自由选读:这么难读的长句子你们都能读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你就把那个自然段多读几遍吧!

2.组内合作,展开想象: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读给组内的小伙伴听,其他人边听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全班交流,评议补充:

A.指名品读: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平,其他同学想象一下,在你的面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当学生读得很好的时候,其他同学都鼓起了掌。)

B.指名描述:把你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还可以展示自己准备的四季景物的图片和实物,充实自己的语言描述。如有的同学在评价别的小朋友的朗读,说道:“我觉得他读得很有感情,注意了停顿和重读,我的眼前仿佛真的有红红的苹果,黄黄的香蕉,还闻到了水果的香味。你们瞧,我就带了苹果和香蕉,多香呀!”(此时,许多学生都情不自禁地做出了闻香味的动作。)

(设计意图:营造乐读氛围,激励学生多人次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同时注重调用各种手段鼓励学生想象展开,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经历带入课堂中,用规范、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出来。)

美读感悟,升华情感

1.教师范读: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一读,向大家挑战。(学生鼓掌欢迎)请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你喜欢哪个太阳?(师点击课件:出现《种太阳》的伴奏音乐,教师充满激情地朗诵。学生很陶醉,有的忍不住鼓起掌来。)

2.感悟交流:你喜欢哪个太阳呢?想想课文中的“我”为什么要画个这样的太阳呢?指名交流,并补充。

3.欣赏四季:一年有四季,小作者画的太阳多有创意呀!现在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课文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

(师点击课件:出现一年四季有特征的景色和景物,有鲜明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以美的享受。以下是播放课件时,教师的一段旁白:

盛夏,烈日扫尽清晨晶莹的露珠,照射着大地一直到黄昏,多么沉重闷人的时光!人们懒洋洋地,像是失去了生命力。画个绿绿的太阳吧!让大地到处一片清凉。金秋,登高望远,大地犹如茫茫的金海,它给人们献上一个丰收、欢乐的季节。画个金色的太阳吧!它会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让辛勤?劳动的人们有的收获。寒冬,寒风刺骨,天冷得让人缩手缩脚。画个红红的太阳吧!让阳光温暖每一个的心田。春天,大地复苏,万物生长,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画个彩色的太阳吧,给人惊喜,给人希望。)

4.课文美读:看了这么美丽的景色,你能不能把这种美通过你的读表现出来?(采取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挑战读、比赛读、下位选择自己的好朋友,读给他听,请他评价等等。)

(设计意图: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化色彩的。本设计不从技巧入手,不追求抑扬顿挫的齐整的朗读效果,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齐读来升华课堂气氛的惯例,而是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的选择听众,自由的选择朗读方式,自由地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在这一设计中,朗读不再是机械的录放,而是学生个人情感的宣泄。)

创新实践,积淀美感

你们还喜欢什么颜色的太阳,回家以后用你的彩色笔把它画下来,说说你的理由好吗? 

6、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两件宝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双手和大脑的作用,从小要多动脑和手,学习创造。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12个生字,会写“切、双”等9个生字。

教学重点:

识字认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一切创造靠劳动,劳动要靠手和脑”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一)课件:小猴造喷水池(课件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故事情节,教师随画面叙述。)

师:仙鹤和小猴是好朋友。有一次仙鹤找到小猴子说:“猴哥哥,听说你很聪明,请你动动脑为我修一个喷水池吧。”小猴说:“好吧。”小猴子就开动脑筋为它画了一个喷水池。第二次,仙鹤又找到小猴子说:“猴哥哥,听说你很能干,请你动动手为我修一个喷水池吧。”小猴说:“没问题。”于是小猴子动手为它挖了一个大坑。第三次,仙鹤又找到小猴子说:“猴哥哥,请你又动手又动脑,为我修一个喷水池吧。”这一回,小猴子手脑并用,结果呢,它终于修了一个又美观又实用的喷水池。瞧!它们多高兴啊!

小朋友们,为什么第三次小猴把喷水池修好了呢?

生答。

师:因为它又用脑又用手,才把喷水池修好。手和脑就是我们的两件宝。

(二)板书:两件宝。师生一起写“宝”。

师:“宝”怎么写来着?我忘记了,谁能帮帮我?

生答。

师:伸出小手,咱们一起写一写。(可以按笔顺说笔画,也可以按部分说:上面是“宝盖头”,下面是“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掌握。)

师:我想到了一个谜语:家里有块玉。谜底就是“宝”,这回我一定记住“宝”了。谢谢你们。

二、初读课文

(一)师范读课文。

师:有位老爷爷说得好:(师读课文,随着出示有关课文内容的课件。)

人有两件宝,

双手和大脑。

双手会做工,

大脑会思考。

用手又用脑,

才能有创造。

一切创造靠劳动,

劳动要靠手和脑。

师:这首儿歌就是我们书上的一篇课文,你们愿意比比谁读得好吗?要想读得好,首先要把字音读准。在读书时,你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打算怎么办呢?

生答。

师:你们的办法真多:可以请拼音朋友帮忙,可以请教老师,还可以请教认识这个字的小伙伴。那就自己选个你喜欢的办法读课文吧。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

师:快打开书66页,用手一边指,一边自由地读读课文,看看谁能把每个字音都读准。读得快的小朋友还可以把刚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

(三)指名读课文。

师:能把字音读准吗?谁能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评读。

(四)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

师:这些淘气的生字宝宝从课文里跑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带读,你会读哪个就带读哪个。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师:我们来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课件出示打乱顺序的生字。学生比赛读。

(五)自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

师:把生字放回课文中,你再自己读一读,看看谁能把课文读通顺。

指名读。评读。

三、细读课文

(一)两人小组读。

师:要想把课文读好,我有一个秘密,想不想知道啊?

师:在读课文时,你认为哪些句子不太好读,就把它多读几遍,边读边想想它是什么意思,这样你就会把课文读得更精彩。快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用用这个秘密武器吧。

师:哪两位小朋友愿意读读你们练读的难读的句子。

(二)理解“一切创造靠劳动,劳动要靠手和脑”的意思。

出示课件:一切创造靠劳动,劳动要靠手和脑

师:你能说说用了两件宝能做好哪些事情吗?(指导说完整话。)

生说。

师:2008年,北京要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发生。你们知道是什么事情吗?

生答。

师:为了迎接奥运会,北京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空气越来越清新,街道越来越美丽,大厦越来越漂亮,道路越来越通畅。想不想看看?

出示课件:有关北京建设的图片

师:这些劳动和创造都离不开人们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

板书帖画:手脑

师:相信到了2008年,我们北京会更加美好。

(三)熟读课文。

师:让我们加上动作和表演,再来读读课文吧。

(四)比赛读。

游戏:童话剧“小猴造喷水池”

由学生推荐最有表演才能的两个学生表演仙鹤和小猴,老师串词,全班配音:第一次修喷水池时说“用脑不用手,啥也办不到”;第二次修喷水池时说“用手不用脑,事情办不好”;第三次修喷水池时说“用脑又用手,才能有创造”。

四、学写生字

动动脑,说一说你怎样写好生字。

      动动手,写一写生字。(教师范写两个。)

五、游戏巩固

二人合作拼生字。

师:动动手和脑,看谁拼得好。这些小部件能拼成哪些字。拼好了就把它们贴到前面,并邀请你的好朋友一起大声地读一读,还可以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六、布置作业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只要用好我们的两件宝,你的理想一定会实现!小朋友们在课下还可以把你的理想画下来,贴在你的书桌前。

附:板书设计

(手画)两件宝(脑画)

生字

(学生作品:拼的生字)

《两件宝》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双手和大脑的作用,从小要多动脑和手,学习创造。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12个生字,会写“切、双”等9个生字。

教学重点:

识字认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一切创造靠劳动,劳动要靠手和脑”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一)课件:小猴造喷水池(课件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故事情节,教师随画面叙述。)

师:仙鹤和小猴是好朋友。有一次仙鹤找到小猴子说:“猴哥哥,听说你很聪明,请你动动脑为我修一个喷水池吧。”小猴说:“好吧。”小猴子就开动脑筋为它画了一个喷水池。第二次,仙鹤又找到小猴子说:“猴哥哥,听说你很能干,请你动动手为我修一个喷水池吧。”小猴说:“没问题。”于是小猴子动手为它挖了一个大坑。第三次,仙鹤又找到小猴子说:“猴哥哥,请你又动手又动脑,为我修一个喷水池吧。”这一回,小猴子手脑并用,结果呢,它终于修了一个又美观又实用的喷水池。瞧!它们多高兴啊!

小朋友们,为什么第三次小猴把喷水池修好了呢?

生答。

师:因为它又用脑又用手,才把喷水池修好。手和脑就是我们的两件宝。

(二)板书:两件宝。师生一起写“宝”。

师:“宝”怎么写来着?我忘记了,谁能帮帮我?

生答。

师:伸出小手,咱们一起写一写。(可以按笔顺说笔画,也可以按部分说:上面是“宝盖头”,下面是“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掌握。)

师:我想到了一个谜语:家里有块玉。谜底就是“宝”,这回我一定记住“宝”了。谢谢你们。

二、初读课文

      (一)师范读课文。

师:有位老爷爷说得好:(师读课文,随着出示有关课文内容的课件。)

人有两件宝,

双手和大脑。

双手会做工,

大脑会思考。

用手又用脑,

才能有创造。

一切创造靠劳动,

劳动要靠手和脑。

师:这首儿歌就是我们书上的一篇课文,你们愿意比比谁读得好吗?要想读得好,首先要把字音读准。在读书时,你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打算怎么办呢?

生答。

师:你们的办法真多:可以请拼音朋友帮忙,可以请教老师,还可以请教认识这个字的小伙伴。那就自己选个你喜欢的办法读课文吧。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

师:快打开书66页,用手一边指,一边自由地读读课文,看看谁能把每个字音都读准。读得快的小朋友还可以把刚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

(三)指名读课文。

师:能把字音读准吗?谁能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评读。

(四)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

师:这些淘气的生字宝宝从课文里跑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带读,你会读哪个就带读哪个。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师:我们来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课件出示打乱顺序的生字。学生比赛读。

(五)自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

师:把生字放回课文中,你再自己读一读,看看谁能把课文读通顺。

指名读。评读。

三、细读课文

(一)两人小组读。

师:要想把课文读好,我有一个秘密,想不想知道啊?

师:在读课文时,你认为哪些句子不太好读,就把它多读几遍,边读边想想它是什么意思,这样你就会把课文读得更精彩。快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用用这个秘密武器吧。

师:哪两位小朋友愿意读读你们练读的难读的句子。

(二)理解“一切创造靠劳动,劳动要靠手和脑”的意思。

出示课件:一切创造靠劳动,劳动要靠手和脑

师:你能说说用了两件宝能做好哪些事情吗?(指导说完整话。)

生说。

师:2008年,北京要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发生。你们知道是什么事情吗?

生答。

师:为了迎接奥运会,北京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空气越来越清新,街道越来越美丽,大厦越来越漂亮,道路越来越通畅。想不想看看?

出示课件:有关北京建设的图片

师:这些劳动和创造都离不开人们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

      板书帖画:手脑

师:相信到了2008年,我们北京会更加美好。

(三)熟读课文。

师:让我们加上动作和表演,再来读读课文吧。

(四)比赛读。

游戏:童话剧“小猴造喷水池”

由学生推荐最有表演才能的两个学生表演仙鹤和小猴,老师串词,全班配音:第一次修喷水池时说“用脑不用手,啥也办不到”;第二次修喷水池时说“用手不用脑,事情办不好”;第三次修喷水池时说“用脑又用手,才能有创造”。

四、学写生字

动动脑,说一说你怎样写好生字。

动动手,写一写生字。(教师范写两个。)

五、游戏巩固

二人合作拼生字。

师:动动手和脑,看谁拼得好。这些小部件能拼成哪些字。拼好了就把它们贴到前面,并邀请你的好朋友一起大声地读一读,还可以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六、布置作业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只要用好我们的两件宝,你的理想一定会实现!小朋友们在课下还可以把你的理想画下来,贴在你的书桌前。

附:板书设计

(手画)两件宝(脑画)

生字

(学生作品:拼的生字)

《两件宝》教学设计示例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生字12个;认识笔画竖提;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掌握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3.情感目标:产生识字兴趣,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去识字,能够到生活中主动识字。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生字。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喜欢猜谜语吗?仔细听:

1.十个小伙伴,分成两个班,大家齐努力,共同把事干。想想这是什么?(手)

2.站着在上面,用它来思考,我们看不见,智慧在里面。这又是什么?(大脑)

(二)你们真聪明。双手和大脑是我们人类的两件宝。板书课题:两件宝。

(三)谁能读读课题?指名两人读。齐读。

(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陶行知先生写的小短文:《两件宝》。

二、读文识字

(一)初步感知课文:

1.用你的小巧手打开书,轻声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有什么好方法?指名说。

板书:看、听、问、(动手查字典)。

      开始吧!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能读哪句就读哪句。

指名读。其他同学请你仔细听,看他读对了吗?

当学生读到“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或者是“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的时候,针对里面的三类字,向学生提问:是怎样认识的?渗透生活中识字的方法。

(二)学习生字:

小精灵出难题。(课件:变词语。)

7、小学语文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大自然的声音教案

大自然的声音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10个字及相关词语,认识5个生字。
能力目标: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目标: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1. 词语教学中重视象声词的教学,了解象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2. 课文重点是二至四自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
1. 对文中总起句,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了解句子地内容及在段落中地作用。
2. 了解课文描写地方法,体会作者地思想感情。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教师播放一些自然界地声音)你们还想听到哪些奇妙声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两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 同座互读,正音。
3. 检查自学生字情况,重点指导读好“柔,诉,敲”,区别“呢,量”是多音字。
4. 小组读书比赛。
5. 轻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声音?

三、课堂练习。
1. 观察字形,说说你的发现?
2. 师提示重点字的关键笔画,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
1.游戏:找朋友。
2.读课文,说说课文描绘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

二、精读课文主体感知。
1.再读课文,想想你最喜欢大自然的那种声音,为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读书感受。
3.全班交流。
第二,三,四段构段方式相同,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一个段落重点指导,教师通过引读,分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帮助学生体会声音的特点,初步了解这种总分的构段方式。其余两段由扶到放。(注意象声词的读法,边读边想象描绘的意境。)
4.朗读全文,尝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背诵。
5.在老师的引导下背诵相关段落。

三、拓展。
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美妙地声音,试着像书上这样记录下来。写一段话。



8、小学语文教案 第13课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案学案一体化教学设计教案

 

一 年级 语文 学科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课型
新授
课题
13、《古诗两首》(所见/小池)
课时
两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设计
情景教学法。
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看图激趣
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
1.齐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2.小组内交流自学。
3.课堂讨论自学中的疑难处,教师相机点拨。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四)简述诗意,熟读成诵
1.教师简述诗意。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联系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
(六)读一读,想一想
(七)书写生字
(八)评价、指导
本课是两首古诗。袁枚的《所见》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杨万里的《小池》写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这两首古诗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学习古诗,重在吟诵,
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可以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朗读古诗的兴趣。2.认识“所、枚”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3.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古诗大意是:在茂密的树林中,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嘹亮的歌儿,歌声穿过树林飘向远方。树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忽然牧童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
学生看图,交流图意。指导学生有顺序观察,并进行语言训练。
老师进行朗读指导。
进行认字教学,学生交流认字方法。
并进行词句训练。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朗读指导: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认字板块:联系前面的课文,熟字带生字,如:蜻———晴(同声旁)怪———惜(同偏旁)阳———阴(反义字)
创造性识字,如:柔(把矛放在树上。)
读词语,造句子识字。
认读:可惜、爱惜;晴空、晴天;柔和、柔软
池———池塘 池塘里开满了荷花。
露———露珠 露珠在荷叶上跳舞。
学生说诗意,并背诵。
指导书写,并展评。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所见 小池
课后反思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9、小学语文称象教案 小学语文称象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称象教案,《称象》一课主要写曹冲想出一个好方法称出了一头大象的重量的故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小学语文称象教案教案设计,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称象教案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1课《称象》,p88~p91。

教学目标:

1、学会“再、象、像、做、点、照”这6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认识 “称、象、官、腿、柱、议、杆、秤、倒、艘、沉、止、微” 这13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

2、知道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3、指导学生向曹冲学习,培养观察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象吗?象是怎样的呢?

生:象有大耳朵、长鼻子,体形很大,也非常重。(展示大象的图片)

2、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怎么办呢?

生:可以称一称。

3、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称象》。(板书课题)

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谁称的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并划出文中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把语句读通顺,标出自然段。

2、检查学生字和读课文情况。

(1)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本课易读错的字较多。在检查学生读书时,要注意让学生读准这些字在课文中的读音。

如①曹:平舌音,读cáo;

②称、秤:这两个字的偏旁相同,读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eng,只是声调不同,意思也不同,容易用错,要注意区别;

③量:多音字,本课读“liàng”。

(2)出示生字及声调卡片,请学生认读,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3、分析各字字形,同时扩词、造句,巩固字义。

(1)组织学生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汇报。出示田字格,演示两个生字的笔顺,其它的让学生演示,教师指正。

(2)重点指导:

“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正。“再”字要下横长,后三笔是:竖、横、横。并注意“在”与“再”二字的不同。

(3)学生自己练写。师检查,并单个指导。

(4)交流记忆方法:

“称”和“秤”字音字形相近,字义不同,注意区分右半部分。

“曹”和要注意笔画笔顺:曹:共11画,下半部分是“曰”字。

“柱、秤、杆、倒”可利用熟字识记字形。

(5)组词语

再(再见) 象(大象) 像(好像)

做(做事) 点(点头) 照(按照)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说一说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称象的事?简介曹冲、曹操。

2、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的什么事?引导学生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

(2)理解“古时候”:指三国时期,离现在大约有1700多年。

(3)人家送给曹操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他很高兴,所以就带着官员和儿子去看象。)

(4)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讲读第2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读懂了什么?

(2)结合学生回答,指名读、齐读写象的句子,再看图回答:从哪些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3)结合学生回答官员们议论的句子,举例说说“议论”的意思,指名朗读写官员议论的句子,读出问话的语气。

3、说一说通过学习第1-2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来历,以及大象很重。

四、随堂练习

1、读拼音,写词语。

2、选词填空。

头 条 根 杆 棵 块 艘 把

一( )秤 一( )肉 一( )船 一( )象

一( )树 一( )针 一( )钱 一( )刀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3、预习课文第3、4、5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21 称象

时间:古时候

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

事情:看大象

身子:像一堵墙

象:又高又大 有多重?

腿:像四根柱子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 21课 《称象》(板书课题),注意“称”字读一声。大家一起读课题。

生:(齐读) 称象。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1、2自然段段,今天我们学习第3、4、5自然段。

一、学生朗读全文

二、讲读第3自然段。

学习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后,谁来说说人家送曹操一头怎样的象?

师:是啊!这头大象真大,曹操非常想知道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官员们想出了那些称象的办法?曹操是怎么反映的?

1、自由轻声读第3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小学语文称象教案 小学语文称象教案教案设计的相关资讯,希望大家喜欢,可以为大家带来帮助。想要了解更多详情,请多多关注。

10、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练习3教案

练习三
第三单元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对照简化字,认读繁体字。
3、将句子加点的词改成重叠式,再读一读。
4、将关联词语分别选用到3个句子里。
5、熟记12个成语。
6、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电视栏目。
7、学写毛笔字。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读题。
2、指导。
⑴指导学生读句子。
⑵让学生说说比较难写的是哪个字,难在哪里?
⑶教师重点指导“唯、装”这两个字。
3、练习。
⑴学生练习描红。
⑵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⑴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⑵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指导。
⑴让学生把简化字和繁体字一一对应起来读一读。
⑵让学生观察相对应的繁简字,说说它们的异同。
3、练习。
⑴学生繁简对照,自读词语,并找出较难认的多读几遍。
⑵男女生对读。
⑶教师打乱顺序,任意指读括号里的繁体字。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⑴出示句1,指名读句。
⑵要求学生将“认真”改成重叠式词语。
⑶把改后的句子读一读,比较它和原句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重叠式词语有强调语意和丰富表现力的作用)
⑷能否将“认真”改成“认真认真”这样的重叠式?为什么?(通过诵读比较)
⑸教师归纳做该题的方法:一想(想可换成哪种形式的重叠),二换(换成重叠式),三读(以读来检查这样换是否合适,并和原句比较)
3、练习。
⑴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自己变换并验读第2、3句。
⑵交流。
4、补充练习。
⑴只要下狠心,肯定能把情况摸个清楚( ),弄个明白( )。
⑵不知过了多少个冬夏,经历了多少风雨( ),玉兰树依然郁葱( ),充满生机。
四、教学第四题。
1、指名读题。
2、学生单独完成练习。
3、反馈。
⑴学生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⑵让学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⑶让学生大声朗读加关联词语后的三个句子。
4、补充练习。
用上合适的关联词,把下面的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⑴广玉兰幽香、纯洁,充满活力。我爱广玉兰。
⑵明天下雨,我喊叔叔开汽车送我去上学。
⑶秋天到了,许多树都落叶了,玉兰树还是那么绿。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学生自由读成语,试着理解成语的意思。
2、交流:说说理解的成语意思。
3、教师讲解。
嫣然一笑:形容笑的样子很美好。
曲意逢迎:违反自己的本心去迎合别人的意思。
胁肩谄笑:耸起肩膀,装出笑脸,形容谄媚的丑态。
4、练习。
⑴学生大声自由练习。
⑵同座位练习背诵。
⑶指名读;集体背;指名背。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⑴谈话揭示话题。
⑵指名读本次说话的要求。
2、指导。
⑴你们经常看的电视栏目有哪些?(相机板书)
⑵其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栏目是什么?
⑶你为什么喜欢它?它与其它栏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把喜欢相同栏目的同学组织在一起讨论)
⑷指名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把要说的意思分点有条理地说清楚)
⑸这个栏目中哪一期的节目或哪一个片断你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同学间相互启发回忆)
⑹当时的情景是什么样的?你能根据回忆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描述一下吗?(先自己对自己说,然后同学间互说)
⑺指名说或小组推荐。
⑻教师让学生根据要求中的三个问题列好说话提纲。
最喜欢的电视栏目:《 》
原因:
印象深刻的内容:
3、练习。
⑴学生列写提纲。
⑵四人小组练说。
⑶指名汇报,师生评点。
4、鼓励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向学校红领巾电视台投稿。

11、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练习三教案

练 习 三
教学目标
通过“语文与生活”中精彩片段的阅读,品味不同人物的笑,积累有关笑的词语,掌握其用法,体会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
练习写钢笔字,掌握钢笔字的章法与行款格式。
积累描写孙悟空的词语,丰富语汇。
教学重难点
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本次训练的重点。
课时安排 两 课 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课前导入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有许多精彩的描写,我们下面要阅读的这个片段,主要是围绕众人笑的神态展开的。片断中为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笑的形态,笑中又尽显各人的性格。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他们。
语文与生活
自己读读片段,根据片段前的提示,说说文中描写的各人笑的形态。
生:史湘云笑得喷饭,可见她开朗活泼。
生:林黛玉笑得叫哎哟,可见她娇弱婉约。
生:贾宝玉恃宠,贾母娇惯。
…… ……
同是写笑,笑的神态各不相同。同学们能联系一下自己平时的生活体验,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
大家愿意再现当时的情景吗?现在,我们的教室就是那富丽堂皇的贾府,你们就是一个个的小演员,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表演一下当时的场景。
(生分组表演)
小结:同学们的表演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老师仿佛置身其中,看到了贾府里,众人听到刘姥姥的一番话笑倒的热闹场面。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描写笑的词语?
(讥笑、狞笑、微笑、冷笑、哄笑、大笑……)
读读下面四个句子,看看每个句子该填什么样的笑?你能结合每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你能照样子再写几个表示“笑”的词语吗?
写好钢笔字
指导。
读这段话,指出出处——《读书要有选择》。
引导读帖。重点观察整体布局,行款的优美,每个字的间架结构。
练习。
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师小结。
诵读与积累
诵读词语。
自由认读。
同座讨论词语的意思。
第一组词语从情节上说是因孙悟空大闹天宫而获得“齐天大圣”这一美誉。第二组讲的是孙悟空在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路上,不避风险,不辞辛劳。
第三、四、五组词语讲的都是孙悟空的通天本领。
第六组词语讲的是除恶务尽,才能天下太平。
想象:读着这些词语,你脑海里浮现出怎样一副画面?这副画面中发生着什么故事?
表达:你能用其中四、五个词语描述这个画面吗?或者简单讲讲在这里,发生着什么故事?如果你能用上所有词语更好!
积累。
练习背诵。
集体练读、练背。
第 二 课 时
口语交际
启发谈话:《三国演义》中塑造了诸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他们当中一定有你熟知的,现在久让我闷一起走进三国,说说各自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吧。
阅读准备:阅读《三国演义》,或回忆看过的三国故事的电影、电视,选择自己心目中印象深刻的英雄做重点准备。
课堂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中漫谈、交流自己心目中印象深刻的英雄。
评议:谁漫谈的人物最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读读《三顾茅庐》中刘备、关羽、张飞之间的一段对话。分析、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表情和动作,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
学写毛笔字
指导学生观察。
自由练习,巡回指导。
拓展引申相同结构的字。
展评。

12、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整册教案

一、班级情况分析:
综合看来,本年级学生大部分学生热爱学习,积极要求进步,但也有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对学习语文缺乏一种热情,特别在阅读习作方面。本学期,针对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简析: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高年段阅读教材的编排特点是:“主题单元,放大空间,突出重点,关注衔接。”
(一)、采用主题单元组合教材
所谓主题单元,就是围绕某个主题组织3~4篇课文成为一个单元,本单元的习作练习内容也尽量予以配合,凸显这个主题。如六年级上册的七个单元分别是:心中有祖国、人间真情、奋斗与生存、民风民俗、景物聚焦、名人风采、读书有方。其中第二单元围绕人间真情这个主题,通过三篇课文,多角度、立体地歌颂了人情美、人性美。
全册课本安排了7个单元。每单元安排阅读课文3—4篇,共25篇。全册教材大体上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单元,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
(二)、放大语文学习的空间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特别重视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六年级教材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这个特点:
一是安排了阅读指导文章--《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读书要有选择》,交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尽快学会阅读以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二是安排了“我读书我快乐”栏目,向学生推荐名著,六上是《鲁滨逊漂流记》,六下是《西游记》。
三是单元练习采取活化训练的思路,注意了语文课内和课外学习的结合,开辟了“语文与生活阅读与积累(感悟、欣赏)”等。“语文与生活”“阅读与积累(感悟、欣赏)”进一步拓宽了阅读,扩大了语文学习的空间。
四是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系列--'学和做'”。每一册安排一个“学和做”,而这个“学和做”就是一个实验、探究的小专题,是集阅读、写作等语文能力训练于一体语文实践活动。六上安排的“读报和剪报”,六下安排的“我的成长册”。
(三)、突出了重点学习习惯项目的培养
教材每册的开篇仍然安排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学习习惯项目,虽然安排在教材之首,却是贯穿于该册语文学习之中的重点训练项目。因此这些项目在该教材里也反复体现。如六年级上册安排的“不懂就问”和“勤于搜集资料”两个重点项目,后面的课文《学与问》就呼应了“不懂就问”这个项目,在阅读、习作及其单元练习中也都反复凸现了勤于搜集资料的训练。而六年级下册的两个重点项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不但通过课文《读书要有选择》和“我读书我快乐”“学和做”等重点训练栏目有所体现,而且在阅读课后练习、习作和单元练习中也反复安排了训练。
(四)、关注与初中学习的衔接
第三学段特别是六年级两册教材,在结构形式和选文的难度上,都注意向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靠拢。比如名家、名篇的课文比重明显增大;主题单元的编排结构,就是与初中阶段主题单元的教材编排和教学理念一脉相承的;文学常识(作家卡片、名著便览)、课外阅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栏目的开设等,都有利于小学阅读教学和初中阅读学习的衔接,有助于小学阅读教学向初中阅读学习的过渡。
三、教学目标和具体措施:
一)阅读教学:
1、朗读、默读并重,提高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会浏览,并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不断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丰富其知识积累。
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引导学生辨析比较其感情色彩,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通过表情朗读、绘声绘色地讲述课文等,让学生接受情感的熏陶,领悟课文的写法,内化课文的语言。
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引领学生感悟文章的内涵,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服务。
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二)口语交际:
1.尽力创设良好的交际情境,激发学生表达、交流的欲望;
2.注重实效演练,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习得交际的技能;
3.充分利用评价激励的功能.进一步开发学生交际的潜能;
4.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不断拓宽口语交际训练的渠道。
三)习作:
1、长短课结合,课内外联系,在活动实践中成文;
2、在主题单元中获取信息。借鉴写作思路和方法;
3、改进评价方式,提高习作修改能力,“评--改--评”相结合,使学生养成了自改、互改、讨论修改、自主加工的好风气、好习惯。
四)单元练习:
1、注重实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注重整合,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3、注重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4、注重持久,单元练习训练点与平时教学的融合,,充分挖掘利用各种资源,强化自主实践意识,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课外活动计划
1、读报剪报,其乐无穷。
2、参观访问,收益匪浅。
3、走进大自然,学看无字书。
五、教学进度:
第一阶段(9月6日—9月20日):
检查暑假作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1、我们爱你啊,中国;2、郑成功;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4、古诗两首;习作1;练习1。大作文1篇;小作文1篇。
第二阶段:(9月20日—10月10日)
5、负荆请罪;6、船长;习作2;练习2。大作文1篇;小作文1篇。
第三阶段:(10月10日—10月29日)
8、小草和大树;9、轮椅上的霍金;10、生命的林子;1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我读书我快乐;习作3;练习3。大作文1篇;小作文1篇。
第四阶段:(10月29日—11月14日)
12、姥姥的剪纸13、牛郎织女;14、安塞腰鼓;习作4;练习4。大作文1篇;小作文1篇。
第五阶段:(11月15日—11月30日)
期中试卷分析、评讲、个别辅导;15、青海高原一株柳16、草原;17、麋鹿;期中复习、考试;小作文1篇。
第六阶段:(12月1日—12月14日)
18、给家乡孩子的信;19、钱学森;20詹天佑;21、鞋匠的儿子;习作6;练习6。大作文1篇;小作文1篇。
第七阶段:(12月15日—12月28日)
22、古诗两首;23、学与问;24、大自然的文字;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习作7;练习7;学和做;大作文1篇;小作文1篇。
第八阶段:(12月31日—1月6日)
学和做(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读报和剪报
第九阶段:(1月7日—寒假开始)
全册复习,期末考试及讲评,放寒假。
课 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
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语文>>第十一册
主备教师:小学六年级组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
1、认真观察图画,懂得勤于收集资料和不懂就问都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掌握勤于收集的常用方法;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地方,都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
3、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课外阅读材料每生各自准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懂得不仅要勤学而且要多问的道理,逐步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一、指导观察课本第一页插图。
1、读题:不懂就问
2、指导学生先按从上到下,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
a.第1幅图上有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
b.第2幅图是在哪里?从哪里看出来?图上有哪些人?分别在干什么?
c.第3、4幅表现的是哪里在?怎么知道的?有哪些人?他们正在干什么?
二、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懂得如何做到不懂就问?
1、看完4幅图后,你明白了什么?
(1)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胆地向他人求教。
(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于问,不管是在学校,在家里,在展览厅,走廊上,在教室里,在校园里,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
(3)可以问老师,问家长,问解说员,问本班同学,问其他班的同学……一句话问所有懂的人。
(4)可以问课本上的问题,也可以问报刊上的问题,还可以问观察到的所有书本外的其他问题。
(5)留心处处皆学问。
2、讨论:假如遇到不懂的问题不问,或者不懂装懂,结果会怎么样?
3、请学生说说今后的打算。
三、总结:
同学们不懂就要问,只要留心,处处皆学问,课本晨、自然界的一切,只要自己有疑问,都可以向别人请教;只自己动了脑筋不能解答,随时随地都可以问(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相互之间都可以成为老师,谁能解答问题,他就是老师。其实不懂就要问,就是多问,这是与勤学联系在一起的,平时我们常说勤学多问就是这个道理呀!
板书:
不懂就要问--勤学多问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使学生了解学会搜集资料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习惯。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想写一篇介绍我们家乡的文章。你们说老师需要做些什么准备?
2、老师要参加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的辩论会,该提前做些什么准备?
(收集有关资料等等。)
3、引导学生说说收集资料的好处。
4、小结:收集资料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增强记忆,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因此,我们应当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二、观察图片,引导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
1、第一页插图。
(1)三幅图上学生分别在哪儿?在干什么?
(上方学生在阅览室查阅资料,并将查到的资料抄录到笔记上。
下方几位学生在学校的图书馆收集资料,有的在查阅,有的在摘抄,他们都很专心。
中间一位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粘贴到活页纸上,他们都在收集资料。)
2、收集资料有很方法,我们看第二页插图,想一想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资料?
交流:(可以通过看报刊、网络、参观展览、采访、访问来收集资料)
你还有哪些收集资料的方式?(讨论后再交流)
3、收集资料有哪些常用方法呢?
观察第三页的图片。
交流并归纳:
(1)做摘抄笔记。即认为有价值、有意义、感兴趣的文字摘抄下(最好分类摘抄,这样便于查阅)。
(2)制作资料卡片。这样有利于资料分类。
(3)拍照片。把收集到的各方面的资料,以制成小报的形式来积累。
(4)编辑剪报。把收集到的各方面的资料,以制成小报的形式积累。
(5)引导学生了解:还有录像、录音、复印等收集资料的方法。
三、引导学生观察第三页下面的图片,让学生畅谈学习的收获。
(学生向老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汇报收集资料的心得。……)
四、作业
在今后要养成收集资料的习惯,开始收集各种资料。二周后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
板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
学会搜集资料
方法:做摘抄笔记
制作资料卡片
拍照片
编辑剪报
录像、录音、复印……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交流收集的资料,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
一、观摩收集的资料。
各小组在班中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学生仔细观摩。
二、交流:自己如何搜集资料的?自己从中有什么启发。
三、教师小结:常用的四种收集资料的方法。根据学生收集的情况,表扬优秀的,给有不足的同学提出合理的建议,但重在鼓励,希望学生贵在坚持,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1、我们爱你啊,中国
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语文>>第十一册
主备教师:小学六年级组
教案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简单说歌曲内容。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
板书课题:1、我们爱你啊,中国
3、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作上记号。
(3)、指名分节朗读,纠正。要求读通顺。
3、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小结:
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物产丰富
文化灿烂
民族伟大
奋发开拓
4、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学生读文,分小组讨论。
(2)交流。
第一段:写祖国幅员辽阔,总起全诗。
第二段:以“我们爱你”作为起句,从不同角度,歌颂赞美可爱的祖国。
第三段:总结全文。回顾过去,骄傲自豪;展望未来,奋发开拓。
5、朗读全诗,体味祖国的可爱。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
2、思考:
(1)这一段是从什么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季节差)
(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总领全诗,是全诗的主旋律)
3、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1、我们爱你啊,中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颂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哪些可爱的地方。
二、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2节。
(1)朗读第2节。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
(3)默读体会,第2节表现了什么?(祖国山河的雄浑壮丽)
(4)有感情朗读第2节。
(5)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哪些祖国的美丽风景。
(6)朗读、背诵。
(7)小结学法:
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感情朗读,联系背诵。
2、运用学法,自学3~6节。再交流讨论。
第3节:介绍祖国名产。理解:醇美光洁绚丽巧夺天工
第4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简介: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戈壁滩。理解“巍峨”。
第5节: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介绍战国编钟。
第6节:伟大的民族精神。理解:“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魄恢弘)举个例子说说这些精神。
3、朗读第2~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可爱。练习背诵。
4、学习第2~6节的写法。
三、学习第三段
1、朗读第七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升华主题)
3、有感情朗读,表现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四、朗读、背诵全诗
1、学生采用各种方法练习背诵。
2、背诵比赛。
五、作业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2、仿照第2至第6节写一到两节。
3、利用班会时间,把自己游览过的某个地方,知道的某个特产,古老的历史文物等,向同学们说说。
板书设计:
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1、我们爱你啊,中国 物产丰富
文化灿烂
民族伟大
奋发开拓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2、郑成功
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语文>>第十一册
主备教师:小学六年级组
教案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揭题。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仁人志士、民族英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是介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
2、板书课题
3、简介郑成功。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郑成功》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2、检查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
⑵指名读课文。
⑶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课文主要记叙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建设海军,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大力发展生产,建设台湾的历史事件。
⑷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郑成功的主要功业是什么吗?(一是收复台湾,二是建设台湾)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第七至八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是怎么建设台湾的。)
三、学习课文第1-3小节。
1、指名读,思考:第1-3小节主要写什么?(台湾人民痛恨侵略者,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2、默读,思考:那些词句写出了台湾人民对侵略者的痛恨?那些词句写出了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强占、残酷地奴役、恨透了、慷慨激昂绝不允许)
3、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了,想象一下郑成功“慷慨激昂”说话的样子,有感情朗读郑成功的语言。
4、分角色朗读第1-3小节。
四、作业布置:
1、读抄词语。
2、练读课文。
板书设计:
2、郑成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想一想: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
2、有感情朗读读第1-3小节。
二、学习课文第4-6小节。
过渡: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的呢?他为什么能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呢?
1、自由读课文第4-6小节,找找他们胜利的原因,划出相关语句,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后板书。
准备工作充分: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
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庞大舰队绵延几十里风帆蔽日战旗招展纪律严明军容整肃
官兵的勇猛善战:冒着驾着团团围住钩住敌舰跳了上去
3、胜利属于正义之师,侵略者的下场只能是失败。看看课文是如何描写侵略者的狼狈相和可耻下场的?(负隅顽抗惊恐万状乱作一团举手投降)
4、地朗读第第4-5小节,要读出郑军的威武气势。
5、指名读课文第6小节。
①郑成功的军队受到了台湾同胞的热烈欢迎,找出描写台湾同胞的喜悦心情词句。(喜出望外送来慰劳也送来街头巷尾鞭炮之声不绝载歌载舞欢庆胜利)
②生自由练读。
③全班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7-8小节。
1、默读,思考:郑成功是怎样建设台湾的?
学生交流后概括:大力发展生产、兴办学校。
2、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9小节。
1、齐读。
2、说说人们为什么永远也不会忘记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
3、说说这一小节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五、总结全文。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台湾永远属于中华民族,台湾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像李登辉、陈水扁这些民族的败类,想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我们决不答应。
板书设计:
2、郑成功
准备工作充分
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官兵的勇猛善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并能用其造句。
3、仿写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仿写第5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练习复述课文。
1、根据段意,抓住重点词语,练习复述课文。
2、指名复述。
3、教师小结。
二、仿写。
1、课文第五自然段写得特别精彩,让我们一起看看,它哪儿写得好?
出示句子:
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他们团团围住敌舰,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了十几丈高的水注。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敌人惊恐万状,敌舰队乱作一团。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
总的来说,写战斗场面时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写好场面中的各个人物。写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写。
第二,既要勾画出场面的整体情况,又要着力描写其中一些最精彩的镜头,以突出场面的激烈。
第三,还要穿插描写战斗时所处的环境,以烘托出战斗的气氛。
1、 选择一部电影或电视片,播放有战斗场面的片段。当堂把其中的一个战
斗的场面描写下来。
三、出示词语。
1、学生读词语,说说它们的感情色彩。
2、选择其中的两个词语造句造。
3、交流自己的造句。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语文>>第十一册
主备教师:小学六年级组
教案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了解我国哪些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
板书: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3、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 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雾霭:雾气。
疾驰:马车奔驰。
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亡国:国家灭亡。
消逝:消失。
肺结核病:满心传染病,通称肺病。
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指导分段
二、 精读指导
三、 1、回答:“我”是谁?文章哪一部分告诉我们的?
补充介绍:
肖邦,6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入华沙英语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2.默读第一段,思考:你还知道什么?
(1)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2)指读有关语句。
①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波兰及俄国。
②帮助理解:瓜分、深渊。
(结合列强侵略时,百姓被欺凌、被压迫的悲惨遭遇来帮助理解)
3.指导朗读。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音乐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
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范读、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
板书设计: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波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送别时老师的叮嘱以及肖邦的情感变化,教学时,要通过小组讨论、感情朗读等方法带领学生质疑、理解体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波兰)
2、指名读第一段。
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定是令人难忘的。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2)交流:
①咏唱送别曲
②老师的叮嘱
③赠送银杯
(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4)交流并指导朗读。
①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时来为他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这从“突然”一词可以看出,而且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是老师“特地”为他谱写的。
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
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之情。
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是何等恳切!
想象埃斯内尔此时的激动神情。
自由读、女生读,体会老师语气之殷切。
③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使他激动万分,实在感人。
a.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思考: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提示:联系前面老师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b.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
(5)朗读全段,体会师生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6)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
2.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出示:悲愤欲绝(读)
①查字典,解释“绝”:气息中止。
②说说词语的意思:悲痛愤怒到了极点。
(2)引读: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愤欲绝?肖邦是怎样做的?
(3)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的情景和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
(4)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5)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写了什么。
(6)交流。
理解“彻夜”。(通宵,整夜)
比较句子:1、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2、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
自由读、指名读。
(7)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交流,出示:
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朗读体会肖邦思念祖国的情怀。重读带点的词。
女生读。
(8)引读:所以,“他……时间……可是他……”
看插图,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9)小结:这一段写什么?(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将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三、试背第二段想想如何记忆。
板书设计: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波兰
日夜思念 忘我工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人
1.我们精读了文章前三段,说说分别写了什么。
2.读读你最喜欢的一段,说说为什么。
二、巩固背诵第二段,交流记忆方法
1、讨论记忆线索:
告别亲人离华沙,
师生咏唱送别曲。
老师叮嘱送礼物,
肖邦接杯登车去。
2、同桌互背,指名背。
3、小结:背诵也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三、继续精读训练第四段
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逝。
1.指名读。
2.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什么叫“弥留之际”?
(2)肖邦为何病得这样重?
(3)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积聚全部的力量,请求姐姐一定要记住他的遗言)
(4)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我的灾难深重的祖国呀,整契18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您,努力做着一个赤子应该做的一切……我生不能回到你的身边,死后也要长眠于你的怀抱……)
4.引读第6自然段。
(1)出示“与世长辞”:
①查字典,解释“辞”。(告别)
②说说它的意思。(永远离开人世)
(2)读一读,比—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交流,小结:
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5.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齐读第6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朗读全文
课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指课题)“把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播放肖邦的《革命进行曲》,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4、古诗两首
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语文>>第十一册
主备教师:小学六年级组
教案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了解诗的内容和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通过学习,体会诗意,并能从内容想开去。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涕泪、洛阳。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学生准备:课前查阅收集有关杜甫的资料,了解他们的生活年代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位爱国诗人杜甫写的一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3、解题 :闻:听
二、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资料。
指名汇报,对了解信息较多的学生可追问信息的来源并及时表扬鼓励。教师出示相关课件。
三、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四、检查自学情况。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2、指名读诗,正音。ì
五、再读诗,理解诗意。
1、自由读,借助字典、结合书上的注释,同桌互相合作,说说诗句的意思。
2、汇报交流。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初:刚 闻:听
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这个消息,眼泪就洒满了衣裳。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回过头来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漫卷:胡乱卷起。
回过头来看看夫人和孩子,哪里还有一丝忧愁?胡乱卷起诗书,我高兴得快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尽情饮酒。
青春:春光,春天的景物。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好回到自己的家乡。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就
我立刻就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一路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
学生口述句意,教师出示课件作点评和补充。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读了这首诗,你感到诗人当时的心情怎么样?原因是什么呢?
(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
4、引导学生从诗中想开去。
(1)如果当时流漓在外的人是你,你听到这种好消息,你会怎样表达你的心情?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联系诗的内容说说你的体会。
5、配音,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六、欣赏杜甫的其他诗。
1、出示《春夜喜雨》让学生齐读。
2、出示《春望》,指名朗读。
七、小结、布置作业。
悲之切是因为国家未统一,失地未收复;喜欲狂是因为国家收复了失地。一悲一喜,让我们鲜明地感受到两位诗人的拳拳爱国之心。他们的确是著名的爱国诗人,留下了许多爱国诗篇,请同学们课外收集来读一读,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涕泪满衣裳
收…… 喜 漫卷诗书 无比欢快、热爱祖国
放歌、纵酒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治爱美情趣,受到爱国主义精神影响。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
3、结合学诗,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板题)
2、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自主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教师点拨。
(以旧引新自然,自主确定目标民主。)
二、提示诗题,介绍背景。
1、读题质疑。示:告知,告诉。
引发思考:谁告诉儿子?告诉了儿子什么?为什么要告诉?

语文教案推荐更多+
相关信息
相关栏目
说课稿一等奖 幼儿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 教案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