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费宝网教学设计

搜索51费宝网

第十一册《七子之歌》教学设计一等奖

第十一册《七子之歌》教学设计一等奖

时间:2023-06-20 11:25:02

类别:教学设计

第十一册《七子之歌》教学设计一等奖

1、第十一册《七子之歌》教学设计一等奖

1.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会认3个生字,会写6个字。自学理解积累本课词语。 2.让学生通过查阅背景资料和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感受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渴盼统一的强烈情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澳门”一节。

1.让学生在诵读这首诗歌的过程中,了解有关历史,体会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渴盼统一的强烈情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背诵第一节。 让学生在诵读这首诗歌的过程中,了解有关历史,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渴盼统一的强烈情感。 搜集有关“七子”的历史资料。阅读闻一多的诗作。

《七子之歌》歌曲磁带。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今天,咱们一起来听一首歌——《七子之歌》。 2.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3.这是澳门回归祖国之前诞生的一首歌,这优美的音乐,这深沉的情感,把我们带入了歌中描述的境界。你明白歌曲中蕴涵的内容和情感吗?我们仿佛听到,澳门在呼唤祖国母亲,在呼唤回归。你知道吗,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了1999年迎接澳门回归而作,它在1925年就诞生了。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七子之歌》。

5.这首诗歌的名字来源于诗经中的一首诗,表达儿子对母亲抚育劳苦的感激和怀念。

二、初读诗歌,把诗歌读准读通 1.这首诗作者是谁呢?(闻一多)简介作者闻一多。可以由学生根据搜集的有关资料来介绍。1925年3月,留学美国的闻一多先生,亲身经历美国的种族歧视,深为祖国遭受外国列强侵占、为同胞所受的侮辱而愤怒。他更加思念祖国,渴望回归。为了抒发这种迫切愿望,诗人创作了组诗,并取名为《七子之歌》。

2.理解题目的意思。“七子”指的是什么?根据搜集的资料,了解“七子”是指: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作者把它们比作祖国的七个儿子。 3.教师范读诗歌。 4.自由读诗歌,读准生字读音。

边读课文边将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画记出来,借助课后的生字表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也可以先读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读准字音,再读课文。如果课文中除了生字还有不认识的字,可请教同学或老师。 5.同桌互相听读诗歌,将诗歌读准读通,交流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 6.指名读生字“澳、虏、啕”,组词,如:澳门、俘虏、号啕 7.指名读诗歌,注意读准“襁褓、啖、嗍、号啕、狞恶”的字音。

8.交流诗歌中不理解的词语,如:妈港:葡萄牙人给澳门起的名字。襁褓: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狞恶:(面目)凶恶。号啕:形容大声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认读生字。听写生字、新词。 2.“七子”指的是什么?(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和旅顺、大连)(出示地图:指出这七个地方。)这七个地方如同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们曾经受尽了列强的欺凌。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澳门》和《香港》,走进诗歌的情感世界。

二、诵读理解,体会感情 1.学习“澳门”一节。

(1)请一位同学读第一首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自己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澳门离开母亲太久了,怀着渴望回归的强烈感情)

(2)从哪儿体会到的?(板书:太久了,梦寐不忘,我要回来) 在这三百年里,他们抢去的是“我”的肉体,但抢不去的是什么?(“我的灵魂”、那颗中国心) 理解“梦寐不忘”。(睡觉做梦都不忘记)

(3)你还从哪儿能体会出来?(“我要回来”)你能在读中让大家都体会到儿女漂泊在外渴望回家的那种强烈感情吗?谁还想来试试?(齐读)同学们,你们了解澳门吗? 澳门,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侵略者在澳门犯下的罪行令人愤慨,中国同胞所受的侮辱令人愤怒。那种想念祖国、渴望回归的情感在闻一多的笔下跃然纸上。同学们能有感情地读这首诗吗?(指名读、教师范读、男女生分读。背诵) 过渡:“澳门”这一节诗表达了儿女离开母亲太久,渴望回归的强烈的感情。

“香港”和“澳门”是有着同样经历的“孩子”,也是多么想回到母亲的怀抱、感受母爱的温暖哪。 2.学习“香港”一节。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自学“香港”这节诗。理解诗中的词语,可联系上下文,也可以查字典,或同学讨论。有感情地读:小组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读、小组成员齐读、男女生分读、每人一句表演读等。

三、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孩子”如今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了吗?什么时候回归的?(香港:1997年7月1日。澳门:1999年12月20日) 2.出示香港、澳门回归资料。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此时此刻,如果闻一多先生还健在,当他看到香港、澳门回归,他会有怎样的心情?是的,祖国统一不仅是闻一多先生几十年前的心愿,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心愿。

四、作业 1.把这两节诗的生字词写两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澳门一节。

板书设计:七子之歌(节选)离开太久 身份虽微 澳门香港梦寐不忘 地位险要 我要回来!

2、第十一册《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1.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会认3个生字,会写6个字。自学理解积累本课词语。 2.让学生通过查阅背景资料和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感受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渴盼统一的强烈情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澳门”一节。

1.让学生在诵读这首诗歌的过程中,了解有关历史,体会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渴盼统一的强烈情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背诵第一节。 让学生在诵读这首诗歌的过程中,了解有关历史,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渴盼统一的强烈情感。 搜集有关“七子”的历史资料。阅读闻一多的诗作。

《七子之歌》歌曲磁带。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今天,咱们一起来听一首歌——《七子之歌》。 2.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3.这是澳门回归祖国之前诞生的一首歌,这优美的音乐,这深沉的情感,把我们带入了歌中描述的境界。你明白歌曲中蕴涵的内容和情感吗?我们仿佛听到,澳门在呼唤祖国母亲,在呼唤回归。你知道吗,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了1999年迎接澳门回归而作,它在1925年就诞生了。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七子之歌》。

5.这首诗歌的名字来源于诗经中的一首诗,表达儿子对母亲抚育劳苦的感激和怀念。

二、初读诗歌,把诗歌读准读通 1.这首诗作者是谁呢?(闻一多)简介作者闻一多。可以由学生根据搜集的有关资料来介绍。1925年3月,留学美国的闻一多先生,亲身经历美国的种族歧视,深为祖国遭受外国列强侵占、为同胞所受的侮辱而愤怒。他更加思念祖国,渴望回归。为了抒发这种迫切愿望,诗人创作了组诗,并取名为《七子之歌》。

2.理解题目的意思。“七子”指的是什么?根据搜集的资料,了解“七子”是指: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作者把它们比作祖国的七个儿子。 3.教师范读诗歌。 4.自由读诗歌,读准生字读音。

边读课文边将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画记出来,借助课后的生字表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也可以先读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读准字音,再读课文。如果课文中除了生字还有不认识的字,可请教同学或老师。 5.同桌互相听读诗歌,将诗歌读准读通,交流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 6.指名读生字“澳、虏、啕”,组词,如:澳门、俘虏、号啕 7.指名读诗歌,注意读准“襁褓、啖、嗍、号啕、狞恶”的字音。

8.交流诗歌中不理解的词语,如:妈港:葡萄牙人给澳门起的名字。襁褓: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狞恶:(面目)凶恶。号啕:形容大声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认读生字。听写生字、新词。 2.“七子”指的是什么?(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和旅顺、大连)(出示地图:指出这七个地方。)这七个地方如同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们曾经受尽了列强的欺凌。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澳门》和《香港》,走进诗歌的情感世界。

二、诵读理解,体会感情 1.学习“澳门”一节。

(1)请一位同学读第一首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自己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澳门离开母亲太久了,怀着渴望回归的强烈感情)

(2)从哪儿体会到的?(板书:太久了,梦寐不忘,我要回来) 在这三百年里,他们抢去的是“我”的肉体,但抢不去的是什么?(“我的灵魂”、那颗中国心) 理解“梦寐不忘”。(睡觉做梦都不忘记)

(3)你还从哪儿能体会出来?(“我要回来”)你能在读中让大家都体会到儿女漂泊在外渴望回家的那种强烈感情吗?谁还想来试试?(齐读)同学们,你们了解澳门吗? 澳门,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侵略者在澳门犯下的罪行令人愤慨,中国同胞所受的侮辱令人愤怒。那种想念祖国、渴望回归的情感在闻一多的笔下跃然纸上。同学们能有感情地读这首诗吗?(指名读、教师范读、男女生分读。背诵) 过渡:“澳门”这一节诗表达了儿女离开母亲太久,渴望回归的强烈的感情。

“香港”和“澳门”是有着同样经历的“孩子”,也是多么想回到母亲的怀抱、感受母爱的温暖哪。 2.学习“香港”一节。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自学“香港”这节诗。理解诗中的词语,可联系上下文,也可以查字典,或同学讨论。有感情地读:小组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读、小组成员齐读、男女生分读、每人一句表演读等。

三、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孩子”如今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了吗?什么时候回归的?(香港:1997年7月1日。澳门:1999年12月20日) 2.出示香港、澳门回归资料。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此时此刻,如果闻一多先生还健在,当他看到香港、澳门回归,他会有怎样的心情?是的,祖国统一不仅是闻一多先生几十年前的心愿,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心愿。

四、作业 1.把这两节诗的生字词写两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澳门一节。

板书设计:七子之歌(节选)离开太久 身份虽微 澳门香港梦寐不忘 地位险要 我要回来!

3、人教版第十册第10课《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本课的教学力求做到以读为本,以读促思,注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多层次、多元化的读、议、说、写中自主学习,潜心会文,感悟、分享精妙的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在读、议、说、写中感受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体会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句子,感受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就是这样奇妙。今天我们将进入第三组课文的学习,走进精妙的语言世界。随着这组课文的学习,我们将走近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说话的。从中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感悟语言表达中透出的智慧。

我们先去认识谁呢?板书课题:杨氏之子。

[凸显单元整组教学的重点,有意识地将导思、导学、导练贯穿于本组教材的始终。]

2、指名读课题,说说课题的意思。

3、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课文讲了杨氏之子的什么事?他是个怎样的人……)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读读课文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带着问题读书使学生读书的目的性增强,兴致盎然。]

二、反复诵读,疏通文意。

1、自由读。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试读。(1)你们发现这篇课文的语言有什么特别之处吗?(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

师:对,这是古代的汉语,也叫文言文。看起来不太好懂,但只要多读多想,你会发现文言文不难懂,而且很有意思,很有味道。

(2)读文言文要注意根据意思读,注意合理停顿。现在你认为课文该怎么读,就怎么读。

3、学读。师范读(课件示课文内容,师边读课件边出示停顿符号。)

学生再学读,注意读准节奏。

4、猜读。结合插图读读课文,对照课文后的注解,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5、对读释义。男生派代表读原文,女生派代表说说课文大意。教师适当点拨:

(1)“为设果”是说谁为谁摆放水果?

(2)句中“家禽”是指我们现在常说的家禽吗?“家”、“禽”在这里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在多层次的诵读中,既感悟了文言文的特点,又感受了诵读古文的乐趣。]

三、品读课文,感悟语言的精妙。

1、齐读课文,说说你杨氏之子了解了多少?古文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他们谈了些什么?

(课件示句子: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孔君平为什么这么说?(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

你觉得孔君平是个怎么样的人?(幽默风趣)板书:幽默风趣

谁能带着这种开玩笑的语气来读一读这句话?(还可看看图,做做动作。)

3、你觉得杨氏之子的回答如何?(巧妙)

“妙”在哪?为什么他不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

比较句子: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认真读读以上两句话,想一想哪句回答更妙?(孔君平在姓上面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更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又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又表现了应有礼貌。)

4、从杨氏之子的应答中,你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思维敏捷,机智幽默。)板书:聪敏机智

指导朗读答句: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一下杨氏之子的机智幽默?

4、《杨氏之子》(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第十册)

刘白羽《日出》教案

《日出》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特点。

2、了解作者通过对日出景象的描绘所表达的独特感受和看法。

3、理解日出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

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

日出的象征意义。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看过日出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刘白羽眼中的日出是怎么样的。

二、简介作者:

刘白羽,现代著名作家。1916年生,北京人。解放战争期间曾任新华社随军记者。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两次奔赴朝鲜战场。解放后从事党的文化领导工作,历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作协副主席、作协书记处书记、国务院文化部副部长等职。主要作品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红玛瑙集》、《红色的十月》、《芳草集》、《刘白羽散文集》等。

三、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全文共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幼时盼望看日出。

第二部分(5-7)痛失两次看日出的机会。

第三部分(8)不经意在飞机上看到日出。

四、再次默读课文,完成读写训练一

日出图 观察角度 日出时节 描写景物色彩、形状变化的句子 景物特点

海涅描写的 俯视 冬季 那绯红的……只有山尖分明突出… 云雾缭绕

屠格涅夫 平视 秋季 朝阳初升时,……那种暗紫色…… 柔和明丽

描写的 露了露面,……一轮朝日。

日出前:上空游动……暗红色长带。

刘白羽描写的 平视 冬季 日出时:红带在……闪着金光。 雄伟瑰丽

日出后:晶光耀眼,……照明了。

五、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提问:“我”为什么爱登高看日出?

明确:日出富有魅力

日落虽妙,不免有萧瑟之感

看日出--看火、热、生命、光明的诞生

提问:作者无缘看日出,就怎么办?

明确:只好读日出:

1、海涅:冬季、云雾缭绕中的日出。

2、屠格涅夫:秋季柔和明丽中的日出。

齐读两幅日出图。

六、分析第二部分:

提问:作者特意到什么地方去看日出?有没有看到?

明确:两个看日出的胜地

1、在印度的科摩林海角

由于云雾遮住了东方,没看成

2、在黄山狮子林

由于下雨,只得作罢

七、分析文章的主体部分:

提问:作者的宿愿实现了吗?

明确:作者终于“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

提问:作者对这次的日出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分三层来描写:

日出前--上空游动微明,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了一片清冷的淡蓝色的晨曦。

日出时--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岸了。(突出了景物的动态变化)色彩也由“暗红”变成“发亮”,“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红得透亮”,“闪着金光”,作者连用两个比喻:“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

日出后--“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它照亮了一切,照红了一切。

齐读有关日出的描写。

八、归纳写作特色:

1、映衬、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海涅描写的、屠格涅夫描写的日出图的引用,不管是在色彩上还是在动态描绘上,都为刘白羽描写的日出图作了衬托。

2、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揭示出日出的象征意义。

日出的象征意义,热情地赞美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如朝阳东升,光彩夺目,雄伟瑰丽,正像朝阳那样年轻,富有巨大的生命力,并进而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欣欣向荣、无限美好、如花似锦的今天和明天。

九、布置作业:

读写训练一、二

板书设计:

日出

刘白羽

第一部分(1-4)幼时盼望看日出。

第二部分(5-7)痛失两次看日出的机会。

第三部分(8)不经意在飞机上看到日出。

幼时盼望看日出:日出富有魅力

日落虽妙,不免有萧瑟之感

看日出--看火、热、生命、光明的诞生

无缘看日出,只好读日出

1、海涅:冬季、云雾缭绕中的日出。

2、屠格涅夫:秋季柔和明丽中的日出。

痛失两次看日出的机会:1、在印度的科摩林海角(看日出胜地)

由于云雾遮住了东方,没看成

2、在黄山狮子林(看日出优胜之地)

由于下雨,只得作罢

不经意在飞机上看到日出:

日出前--上空游动微明,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

日出时--红带扩大成红云、红海

暗红--发亮

红得透亮闪着金光

如溶液抛溅,像火箭上冲

日出后--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

照亮一切,印红一切

5、小学语文第七册22课《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七册22课《观潮》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设计,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规律及创新教学的理论,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为师生提供一个创新互动空间,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紧扣教学重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教材为凭借,训练感情朗读。通过录像和POWERPOINT展示,使学生在情景中强化认知,完成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全文

教学目的: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重难点、关键:

1、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体会潮的壮观。

2、紧扣重点词句,指导感情朗读。

教具准备:录像,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图、复习导入新课。

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1、请比一比:“观潮”和“天下奇观”的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潮来前的情景是怎样的?生回答后,PowerPoint出示板书。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观潮》,PowerPoint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学习目标: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表达方法。

二、欣赏录像,感受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PowerPoint出示苏东坡的名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引导齐读。激发学生情感,欣赏录像,引入学习课文。

PowerPoint出示学习方法齐读

学习方法: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地方打个问号。

2、抓重点词句品读体会、积累。

三、自由学习课文

1、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汇报学习成果。

2、质疑,讨论,解疑。

3、小结,PowerPoint出示板书。

四、精读“潮来时”部分的重点句子

设想: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既帮助理解,又帮助记忆。

教法:PowerPoint出示,图句结合,指导品读。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 好像闷雷滚动。(鼓励学生想象,主动模拟闷雷滚动的声音,并读出隆隆的感觉。)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表演沸腾的场面“跳着、叫着、喊着”,指导读出惊喜的感觉,理解“人声鼎沸、沸腾” )

3、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 逐渐拉长, 变粗,横贯江面。(同桌互读,读出激动的心情。)

4、再近些, 只见白浪翻滚, 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分组比赛读,读出壮观的感觉。)

5、浪潮越来越近,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个别赛读,读出雄伟气势。教师鼓励,与学生一起鼓掌。)

6、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来。(教师试读,学生评价。)

7、加入自己的表演,入情入景,分男女赛读“潮来时”部分。

8、小结,课件出示练习,反馈学习情况。

五、学习“潮过后”部分

齐读,谈潮过后的景象。PowerPoint出示板书。

六、PowerPoint再出示苏东坡的名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总结全文。

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希望把今天学到的方法用到今后的学习当中。

七、拓展练习

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方法,仿写飞沙滩的潮,用上课文

的好词佳句。

八、布置作业

1、继续仿写。

2、背诵课文第

三、四自然段。

资料提供者:

6、第五册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设计《卧薪尝胆》 (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我们一起研究成语】

我能讲由历史故事演变的成语——邯郸学步……、指鹿为马……、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我能讲由寓言故事演变的成语——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叶公好龙……、揠苗助长……

我能讲由神话故事演变的成语——精卫填海……、夸父追日……、

我能讲由诗文名句演变的成语——诲人不倦……、舍生取义……、千钧一发……、口若悬河……

我知道有的成语是来自古代口语——狼子野心、道听途说、水到渠成、一刀两断……

我知道有的成语是现代新增的——脱贫致富、与时俱进、科技兴国、反腐倡廉……

我能说出五个字的成语——习惯成自然、无风不起浪、功到自然成、先下手为强、更上一层楼、坐山观虎斗……

我能说出六个字的成语——一不做,二不休

一而再,再而三

人不知,鬼不觉

玉不琢,不成器

过五关,斩六将

当面锣,对面鼓

吃一堑,长一智……

我能说出七个字的成语——一寸光阴一寸金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上梁不正下梁歪……

我能说出八个字的成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成语游戏

活动目的

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积累成语,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

活动形式

分成四组,开展竞赛。

活动准备

投影仪1台、投影片2框。

活动过程

一、词语填空,引出课题“成语游戏”。

1.投影,词语填空:

2.齐读填进去一字,板书活动课题。

3.商定评分标准:与最末一名相比,哪一组多写一个,得10分。

二、分组竞赛。

1.写有“虎”字的成语。

2.12生肖成语游戏:以12生肖为每句成语的最后一个字(如xxx鼠),写12句成语。

3.成语接龙:以“大快人心”起头,接下去说成语,下一个成语必须以上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开头(可以谐音)。

4.投影,巧填人体部位。

出入( )地 焦头烂( )

另( )相看 画龙点( )

一( )了然 扬( )吐气

千钧一( ) 掩( )盗铃

嗤之以( ) 摇( )鼓( )

唇( )相依 调( )学舌

劈头盖( ) 三头六( )

一( )遮天 了如指( )

口蜜( )剑 感人( )腑

铁石心( ) ( )胆相照

集( )成裘 瞠( )结( )

卑躬屈( ) 摩( )接( )

三、总结:宣布成绩,进行表彰。

附:参考答案

1.虎头蛇尾 生龙活虎 虎口拔牙

龙争虎斗 龙盘虎踞 骑虎难下

龙潭虎穴 降龙伏虎 虎背熊腰

虎口脱险 调虎离山 羊入虎口

放虎归山 龙腾虎跃 养虎遗患

狼吞虎咽 谈虎色变 虎视耽耽

如狼似虎 虎口余生

2.胆小如鼠 力大如牛 生龙活虎

守株待兔 叶公好龙 打草惊蛇

悬崖勒马 顺手牵羊 杀鸡儆猴

呆若木鸡 飞鹰走狗 行同狗猪

3.大快人心 心旷神怡 怡然自得

得意忘形 形势逼人 人浮于事

事出有因 因小失大

7、第七册《卖报歌的诞生》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卖报歌》的创作过程,体会聂耳对小女孩的同情与爱护。 3、搜集关于“一?二八”的资料,了解人们当时的苦难生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卖报歌》的创作过程,体会聂耳对小女孩的同情与爱护。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展示搜集到的资料,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导入新课。 1、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师生齐唱国歌。 2、教师导:你们指导《义勇军进行曲》是由谁作曲的吗?(聂耳) 3、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聂耳资料。 4、师:聂耳除了写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义勇军进行曲》之外,还写了许多动听的歌曲。聂耳创作这些歌曲时,我们的国家正处在民族危亡的时代。下面,请大家展示你们搜集到的关于“一?二八”的图片和资料。 5、教师播放《卖报歌》:《卖报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板书课题)。大家一起读一读。现在,我们就去读课文。(从齐唱《义勇军进行曲》入手,展示聂耳的资料以及图片,大概地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为下文突破难点做铺垫,同时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1)读通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检查学生的生字新词掌握的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4、大家一起朗读课文。 5、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聂耳同情小毛头的遭遇,为了帮助她,和安娥一起合作《卖报歌》。)(以学生自读为主,掌握生字新词,反馈中巩固对生字新词的认读,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地交流,在说中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一?二八”日本轰炸上海,上海的人们过着苦难的生活,小毛头一家就是他们的缩影。聂耳同情她,又是怎么帮助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两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卖报歌》的创作过程,体会聂耳对小女孩的同情与爱护。 2、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听写,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 2、听写下列词语: 诞生喇叭商贩聂耳宽裕轰炸流浪瑟瑟发抖 3、指名唱《卖报歌》。 4、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首歌的创作过程。

二、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1、教师导: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天气的句子。 2、指名反馈,教师出示下列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语。 1933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天上飘着雪花,刺骨的寒风在上海的街头盘旋,吹在脸上,像针扎似的。(把寒风吹在脸上的感觉比作针扎感受,说明天气极端的寒冷。) 3、师: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现在我们一般躲在家里,等天气好了再出来。可是在当时人们为什么还要出来呢?“霞飞路、吕班路口仍是熙熙攘攘,汽车的喇叭声、小商贩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人们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出来挣钱,否则就得冻死、饿死。) 4、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姑娘的句子。 循着这稚嫩的因寒冷而发颤的声音望去,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正站在路边,摇动着手中的报纸叫卖着,但很少有人买。小姑娘穿着一身打着补丁的旧衣裳,椭圆形的小脸蛋儿被寒风吹得通红,一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倒是十分有神。 5、讨论小姑娘问什么在这么冷的天气卖报?(家被炸平了,全家人只得到处流浪。父亲又有病,全家人生活没有着落,小毛头才不得不出来卖报。) 6、指导学生分角色地朗读第2至9自然段。 7、师:天气这么寒冷,小毛头为了生活仍然要出来卖报。 聂耳了解了小毛头的遭遇,非常同情,那么他是怎么帮助小毛头的? 8、指名反馈。(1)给了小毛头一点儿钱,但自己并不宽裕。(2)给小毛头写首歌,让她边卖报边唱,可以多卖些,多挣些钱。(3)一字一句教小毛头唱。 9、师:就这样,《卖报歌》就这样诞生了。《卖报歌》很快流传开了。不但卖报的孩子爱唱,全国的儿童都爱唱这首歌。 10、学生说说《卖报歌》诞生的过程。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在读中了解人们的苦难生活,体会聂耳对小女孩的同情与爱护。)

三、总结全文。 1、师:同学们,从小毛头的苦难生活中,你有什么体会? 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 3、教师小结:是的,我们得感激大音乐家聂耳,正因为他对小毛头的同情和爱护,才有这首优美悦耳的歌。这首歌也让我们体会旧社会的苦难生活,我们应该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四、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26、《卖报歌》的诞生 聂耳同 情小毛头 创作歌曲帮助

8、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二册第七单元《语文百花园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一字多音的现象;学会用音序法查字典;复习巩固内外结构汉字的书写。

2.正确、流利的朗读短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幽默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语文实践能力逐步形成技能或能力。

[重点难点]

1.学习用音序法查字典。

2.看图说话的表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让学生说一说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方面的课文?自己以后打算怎么做?并让学生评价一下哪些同学说得比较好。

二、语海畅游

1.汉字真有趣

(1)先让学生按上下的顺序,把“乐”“量”“转”“种”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读几遍。

(2)教师检查学生读的情况,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发音。

(3)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

(4)说一说还知道哪些字可以读多个音?对学生的表现及时提出表扬。

(5)老师提出“多音字”的概念,交待学生遇到多音字,要看和什么字组成词语,注意不要混淆读音。

2.学习查字典。

教师以“该”字为例,教学“音序查字法”。师读课本上的步骤和学生一块来查这个字。在练习过程中师巡视,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方法。

可以让学生多练习几遍后,在查出“往”“过”在字典的那一页。

3.我会写。

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小黑板。

先让学生看着小黑板说一下这8个字的笔顺和部首,然后是讲解这8个字,只有“还”字是先写里面的“不”,在写外面的“走之儿”;其余的字全是“先外后内”;“回、困、园”三个字的书写规则是:先外在内后封口。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自己写完练习。

4.连一连、读一读。

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生字卡片。

先让学生读一下这些生字,然后让学生选择里面的词语。指名在这些卡片中选出。可以让学生找出同一个字的不同组词。

三、读一读《登太阳》

1.先让学生自读短文,读的过程中圈出不认识的字。

2.小组成员共同解决不认识的字。

3.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字的读音,纠正自己的错误。

4.学生自由读。可要求学生默读、不读出声来,也不用手指读。

5.教师检查读的情况。

四、教师总结

今天,同学们游览了语文百花园,收获真不少。只要我们平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就会有新的发现。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做语文百花园的小主人,收获更多的知识。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能说会道:《请不要这样做》

一、交际指导

1.看图,说说每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他们之间会说什么。

2.想一想,在生活中有类似的情况吗?你能说说当时的情景吗?

3.讨论:这些行为对不对?为什么?

4.演一演,要把话说清楚。

二、交际例文

图一:小刚把香蕉皮随手扔到地上,一位老爷爷叫住他:“小朋友,不能随地乱扔,这样做破坏了环境,如果被人踩到还会发生危险。”“老爷爷,我错了”。说完,小刚主动把香蕉皮捡了起来。

图二:明明和同学去郊游,玩的口干舌燥。突然,明明发现有条小河,就拿出杯子去舀水喝,亮亮看见忙阻止:“这水不能喝,没有经过消毒,里面含有大量细菌。”

图三:春天来到了,天上那么多蜻蜓,真让人喜爱。文文拿着网子捉它们,一位小姐姐劝道:“弟弟,蜻蜓是益虫,是人类的好朋友,请别伤害它。”

三、学生练习

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幅图写下来。

9、第十一册《语文七色光一》教学设计

目标: 知识:知道学生主动识字,认真写字应做到有一定的速度。

能力:继续训练学生识字和书写能力。 情感:积累与人格平等有关的名言警句。

重、难点:识字与抄写。教法:练习法。学法:自主探究。教具:课件。流程:

一、练: 1.本单元你自己认识了哪些字?请选几个写在横线上。(1)让学生回报自己主动认识的字,写在本子上。(2)展示(事物投影) 2.“比一比,在组词”(1)先让学生自己比较组词。(2)教师在提供一些相关练习,拓展训练。 3.“抄写下面一段话,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重现学生的书写过程,给足时间让学生抄写。

二、日积月累:1.先请学生读一读这些句子,再说说他们的意思。2.请学生把这些语言材料整下来。

三、知识窗:1.自由读一读这则知识短文,简单谈谈感想。2.自由找一找相关的短文读一读,扩大知识面,丰富积累。

四、开心一刻:1.课外搜集:查找有关的幽默故事。2.交流回报:开一个故事会,向大家讲述自己搜集的故事。

10、第十一册《语文乐园七》教学设计

1.通过读读记记,读读写写,巩固对本单元生字词的认识,积累词语。 2.总结《北京的春节》的写作特点,学习“按顺序、有详略”的写作方法。 3.阅读短文,认识多音字“还”,了解多音字形同音义不同的特点。 4.学习古诗《元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古诗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积累古诗。 5.组织语文生活,让学生写一写本地过春节时的情景,要求详略得当,叙述流畅,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积累词语;学习有先有后、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自主积累古诗。 习作,学习有先有后、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4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读一读,记一记”①出示词语: 初旬 核桃 荔枝 菱角 万象更新 灶王 寡不敌众②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都是本单元要求认识的生字词,读音都很容易读错。③自我检查掌握程度,用横线标出你不能确定读音的词语。④指名说自己不能确定读音的词语,同学帮助正音。⑤你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2.“读一读,写一写”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②纠正错误读音,提醒大家注意儿化音和带儿字词语的读法要区分开来。③听写词语。对照书本检查,将不会默写的生字再写几遍。二、金钥匙 1.出示内容:春节不只一天,节日的事不只一件。在《北京的春节》中,作者选了一些典型的事情来写,比如腊八吃腊八粥、做腊八蒜,放年假时儿童买杂拌儿,除夕的团圆饭,元旦拜年,元宵节的灯,有先有后,有轻有重,自然流畅。 2.指名读。 3.引导理解。写一篇文章可供选择的材料很多,如果事无巨细,一一叙述出来,让人感觉杂乱无章,没有中心。所以先要定好一个中心,再围绕中心进行选材,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在叙述的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对最能体现中心的事情详细地描写。 4.思考:这把“金钥匙”有什么作用?三、咬文嚼字 1.出示句子:还欠款二两银子。 2.指名读句子,说说句子意思。一种意思是还欠二两银子,另一种意思是已经归还二两银子。 3.什么原因导致两人出现分歧?指名说原因。老师随机板书句中多音字“还”的读音。 4.自由读“咬文嚼字”,读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5.你还看到过这样因为多音字误读而曲解意思的情况吗?请举例说说。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述古诗学习方法了解作者——朗读全诗——理解大意——体味情感。二、古诗诵读 1.作者简介。王安石,北宋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2.看注释。疏通大意: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吉祥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扑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3.指导背诵古诗,自主积累古诗。三、小结

第三、四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春节快到了,现在你一定非常向往过春节吧,是不是又想起了往年过年的情景呢? 2.谈谈往年过年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或者你最开心的一天。二、习作 1.同学们都说得很精彩。但是如果把你们刚才说的按原样写在一篇作文里,你们觉得怎么样呢?(杂乱无章、没有中心、没有重点) 2.习作要求:①注意写过年时特有的情景。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某一天的经历。②如果写一天的经历,要围绕某个意思写,比如忙碌、热闹、快乐……主要写与此有关的事情,不要面面俱到。③写事情的时候,也要写到人,通过人们的言行、表情写出他们在节日里的心情、感受。④可以先和同学交流一下过年的经历,互相启发。 3.学生作文。 4.指导修改。 5.誊写在作文本上。

教学设计推荐更多+
相关信息
相关栏目
说课稿一等奖 幼儿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 教案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