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09:02:02
类别:教学设计
第十一册《大自然的教科书》教学设计一等奖
1.读通、读懂课文。 2.了解“大自然的教科书”带给作者的感悟,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进一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热爱生活。 3.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片段训练。 感悟课文内容,写读后感或展开片段训练。 仿照课文的表达方法展开片段训练。 准备有关成长的小故事。 1课时
一、导入 1.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会有许多老师。在家里父母是我们的生活启蒙老师;课堂上有向我们传播知识、启迪智慧的老师;大自然也是我们最忠实的老师,当然,虫子也能成为我们的教科书。板书:大自然的教科书 2.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二、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引导读文 1.同学们有很多想知道的问题?那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 2.交流: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帮助?全班交流。 3.通过刚才“质疑——解疑”的过程,在学习方法上你有哪些收获?(我们知道了问题的答案就在我们阅读的课文中,边读文边思考才能读懂课文。带着问题读书,是最有效率的读书方法。) 4.小组合作学习。现在我们把刚才的过程反过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然后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出几个问题,这些问题要具有概括性,能反映课文的主要内容。 5.检查反馈,比一比谁的问题最有价值?梳理主要问题:大自然的教科书给作者什么启示?这种启示怎样来的?这些启示的作用是什么? 6.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三、了解写作特点,展开片段训练。 1.学生读文。了解写作特点。(课文采用了“叙述+议论”的方法回忆了与虫子有关的四个生活片段,完整地表达了“大自然的教科书使我从稚嫩走向了成熟”的体验。) 2.学生交流感受:你从生活中得到过什么启示?是怎样来的?这些启示对你有什么促进作用? 3.指导学生写作。采用叙议结合的方法,写一个小的片段,要求真实、生动。 4.片段展示与交流。
四、总结这篇课文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五、作业 1.继续完成片段练习。 2.指导阅读“学校教育”主题的相关文章。
1.读通、读懂课文。 2.了解“大自然的教科书”带给作者的感悟,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进一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热爱生活。 3.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片段训练。 感悟课文内容,写读后感或展开片段训练。 仿照课文的表达方法展开片段训练。 准备有关成长的小故事。 1课时
一、导入 1.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会有许多老师。在家里父母是我们的生活启蒙老师;课堂上有向我们传播知识、启迪智慧的老师;大自然也是我们最忠实的老师,当然,虫子也能成为我们的教科书。板书:大自然的教科书 2.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二、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引导读文 1.同学们有很多想知道的问题?那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 2.交流: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帮助?全班交流。 3.通过刚才“质疑——解疑”的过程,在学习方法上你有哪些收获?(我们知道了问题的答案就在我们阅读的课文中,边读文边思考才能读懂课文。带着问题读书,是最有效率的读书方法。) 4.小组合作学习。现在我们把刚才的过程反过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然后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出几个问题,这些问题要具有概括性,能反映课文的主要内容。 5.检查反馈,比一比谁的问题最有价值?梳理主要问题:大自然的教科书给作者什么启示?这种启示怎样来的?这些启示的作用是什么? 6.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三、了解写作特点,展开片段训练。 1.学生读文。了解写作特点。(课文采用了“叙述+议论”的方法回忆了与虫子有关的四个生活片段,完整地表达了“大自然的教科书使我从稚嫩走向了成熟”的体验。) 2.学生交流感受:你从生活中得到过什么启示?是怎样来的?这些启示对你有什么促进作用? 3.指导学生写作。采用叙议结合的方法,写一个小的片段,要求真实、生动。 4.片段展示与交流。
四、总结这篇课文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五、作业 1.继续完成片段练习。 2.指导阅读“学校教育”主题的相关文章。
句容市实验小学宋时娣
《家》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六行两句。通过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说“祖国就是我们的家”。看懂图意,并结合图理解字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诗的第二句包含的意思,是理解诗句的难点。教学中,我把引导儿童有感情地朗读,展开想象尽情地说作为突破本课重点和难点的路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精彩的地方,现撷取一二。
片断一:教师范读,诱发儿童强烈的朗读欲望。课前,我做了大量的范读准备,课上,我先有感情地朗读,为儿童主动朗读作好示范。学生听过我的朗读,都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这时,我鼓励学生向老师挑战,多读上几遍,读熟后敢和老师比一比的,可以走到讲台前面来读。孩子的好胜心特别强烈,他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又读了5分钟的书,这时有孩子举手了,有孩子干脆走到了讲台前。我先请了几个读书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上来读,他们一字一句地认真读出来后,再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挑战。孩子们看到后来者越读越好,信心十足,个个跃跃欲试,朗读的目标顺利完成。
片断二: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尽情地说一说。诗句:蓝天是白云的家,
教师:为什么呢,你能根据画面来说一说吗?学生思维异常活跃,有的说:白云在蓝天里轻轻地飘动,就像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一样,所以说“蓝天是白云的家”。有的说:白云在风伯伯的帮助下,一会儿飘到东,一会儿飘到西,多么自由自在呀,所以说“蓝天是白云的家”。接下来的诗句:“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让学生自由选择来说,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强了,越说越精彩。因为有了对以上诗句的充分理解,所以本课的教学难点“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着中国的版图,说出自己对祖国妈妈的爱。
片断三:引导学生练习口头创作,体验学习创作的乐趣。当学生对全诗有了充分的理解后,我便再次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情感的训练,鼓励学生大胆地想一想,再像课文的诗句那样,说一说还有谁是谁的家。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再次被激活,并达到了高潮。你想到:夜空是星星的家。他想到:森林是老虎的家。我想到:南极是企鹅的家------学生互动交流是那么自然、有效。看着荡漾在孩子们脸上的无比自信、无比幸福的笑容,我------一名孩子的启蒙老师,还有什么理由不为孩子的个性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有什么理由不从孩子的成长中感受到课改是多么迫切,自己能不做课改的积极实践者和推进者吗?
作为语文课堂的延伸,我还引导学生阅读了助读课本上的《祖国》一文,并让孩子仿照这两课的句子,回家说给家长听,并请家长执笔写下来。第二天,很多学生带着自己的“作品”兴奋地来到我面前,我抑制不了内心的喜悦,当场有感情地朗读了他们的“诗”,其中刘超然同学还为自己的“诗”配了一幅画,这真是送给我的一份特殊礼物。现采撷几个小小的花瓣,和同仁门共享孩子成功的快乐。
家
一
(3)班刘超然
大海是鲨鱼的家,竹林是熊猫的家,沙漠是骆驼的家,草原是牛羊的家。
非洲是大象的家,澳洲是袋鼠的家,南极是企鹅的家,北极是北极熊的家。
地球是我们的家,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共同的家。
家
一
(3)班朱逸凡
大海是轮船的家,沙漠是骆驼的家,草原是羊儿的家,竹林是熊猫的家。南极是企鹅的家,北极是北极熊的家,夜空是星星的家,教室是同学们的家,我们是实验小学的学生,实验小学就是我们的家。
家
一
(3)班刘瑜
森林是动物的家,大海是鲨鱼的家,花朵是蜜蜂的家,大自然是我们向往的家,我们最爱我们的家。
家
一
(3)班李杨
蓝天是星星的家,大海是蓝鲸的家,抽屉是书包的家,竹林是熊猫的家。
家
一
(3)班朱蓉
夜空是星星的家,大海是海豚的家,池塘是荷花的家,天空是太阳的家,
地球是我们的家,我们都要保护她。
家
一
(3)班刘继轩
夜空是星星的家,草地是花儿的家,森林是小鸟的家,大海是鱼儿的家,
泥土是种子的家,学校是孩子们的家,我们是祖国的希望,祖国就是我们的作者邮箱:ssd@jsjrsx.com资料提供者:
浙江省常山县龙绕中心校 洪永海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积累课外成语10个以上;能围绕一个意思,有条理地说一段话。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在剥削制度下,穷人孩子的悲惨命运;珍惜自己幸福的童年生活。
教学板块
一、“一比”扬科与音乐家比
1、教师在出示课题后,问:在你的印象当中,现在的音乐家是怎样的?
2、指名学生回答。(爱音乐、懂音乐、很富有、很著名……)
3、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想一想我们的小音乐家扬科与现代的音乐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先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然后让学生将课文的音乐家扬科与自己印象中的音乐家对比。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4、读文后回答。(贫穷、爱音乐、懂音乐……)
(抓住同学们回答的要点进行教学,指导学生找出描写扬科贫穷、爱音乐的句子进行训练。)
5、谢谢同学们告诉我科很贫穷,也很爱音乐,使我对扬科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老师想知道得具体一些,你能帮助我找到证据吗?
[让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教师希望得到学生的帮助,学生自然跃跃欲试。]
6、自己找,同桌交流,指名回答,并按学生回答顺序出示原句。
(1)说明扬科贫穷的句子:
①扬科长得很瘦弱。
②扬科的母亲是个短工,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在哪儿,好像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燕子。
③扬科8岁就做了牧童。
④有时侯他到树林里去采野果,回来篮子常常是空的,一个野果也没采到。
⑤扬科用树皮和马鬃自己做了一把小提琴。
⑥扬科躺在长凳上。
……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3)引导得出扬科穷的程度的词;(缺衣少食、一贫如洗、一无所有、揭不开锅、家徒四壁、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让学生根据句子的描述,说出关于贫穷的词,起到了积累语言,加深理解的作用。]
(4)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这些句子排队,然后围绕贫穷的小扬科说一段话。
(5)说明扬科爱音乐的句子。
①扬科很爱音乐,无论走到哪里,他总能听到乐声。
②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
③窗户里灯光闪耀,扬科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④小提琴的声音多么美妙呀!要是有一把小提琴……哪怕只摸一下,他也够满意的了。
……
(6)指导学生对这些句子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7)根据你的理解以《音乐天才扬科》为题,说一段话。
[学生从上面的排列顺序的复述性的说话,到这里的自己组织材料的创造性说话。是一次从仿到创的提升。]
(8)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①扬科爱听自然界的音乐;②扬科爱听旅店里的音乐;③扬科对小提琴的渴望。)
二、“二比”扬科与文中人物比
1、我们知道课文写了一个家境贫穷,同时又热爱音乐的小扬科,如果我还想对扬科有更全面的认识,该怎么办?
2、引导找出文中描写小扬科的词。
(瘦弱、柔弱、恐惧、凄惨、小猫、小鸟、可怜、惊恐、眼巴巴……)
[让学生自己呈现课文中的词语,主动学习,化理解内化于无形之中。]
3、课文还写了哪些人?这些人和扬科一样吗?你又是从哪些句子中知道的?
①监工解下腰带,狠狠地打了他一顿,要他永远也忘不了。
②忽然屋角里有个睡得迷迷糊糊的声音在粗鲁地问:“谁在那儿?”
③管家最后决定:“打他一顿算了。”
④更夫点了点头,夹起扬科,像夹一只小猫似的,把他带到一个小木棚里。
4、指导朗读这些句子。
5、读了这些句子,你觉得在下面这些括号中应填一些什么词呢?
( )的监工 ( )的更夫 ( )的管家 ( )的仆人
(狠毒 残暴 毒辣 粗鲁 吝啬 毫无人性 灭绝人性 以强凌弱 狗仗人势 仗势欺人 穷凶极恶……)
[又一次引领学生超越文本、积累词语。]
4、填了这些词以后,你又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此时想对扬科说、想对监工说、想对更夫说……真如泉涌一般,使情感的体验与内化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三、“三比”扬科与同学比
1、小扬科是一个人才,他爱音乐、懂音乐,但他生不逢时,他只是摸了一下小提琴就被毒打致死,你有什么想法?
2、想想扬科,我们的童年真是太幸福了。教师出示一首残缺的诗,让学生讨论并试着填写。(括号部分残缺,所填供参考)
我与扬科比童年,扬科是苦我是( 甜)。
扬科 牧童住屋檐,我是学生 (把书念)。
扬科吃菜自己挖,我吃(肉鱼)嫌淡咸。
扬科摸琴挨皮鞭,我打破碗 (把地怨)。
扬科有伤无人治,我得感冒 ( 进医院)。
( ) ( )。
我与扬科比童年,珍惜幸福( 记心间 )。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充小诗的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是该了学生运用语言的极好的机会。]
3、指导学生有感情读诗,背诗。
设计说明:
1、以“对比”为主线。不难看出,本课教学由三大板块组成。(扬科与印象中的音乐家、与课文中的其他人物、与同学们自己的对比)这三大版块的起点都是对比,对比贯穿了全篇课文。通过对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以亢奋的心态自主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而这三次对比,又好似三步台阶,使学生的同情扬科、憎恨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珍惜幸福生活的情感得到步步升华。
2、以“朗读”为基点。课文的篇幅较长,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多次地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描写扬科贫穷的句子,描写扬科热爱音乐的句子,描写扬科受尽凌辱、折磨的句子的朗读指导,以句串段,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以“运用”为目的。在教学中教师注重超文本语文信息的积累与运用。如:表示扬科贫穷的词、填写形容监工、更夫等的词,这里的积累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一种运用与积累相互交织的动态过程。学生能根据理解写出词,这就是运用,而通过交流又在原有的认知结构树上增添了枝叶,这也是积累。又如:填诗练习中,看是几个小括号,但他需要学生有一种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
资料提供者:
预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理解能力以及朗读感悟能力。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理解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带给人们骄傲和快乐的原因及造成现在景象变化的原因,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课时安排:本文为略读课文,1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安排:
一、谈话导入,了解地理。
1.出示地图,介绍地理位置。
2.出示课题。
(1)读了课题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理清文章主要内容。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
(2)交流读文后的收获。
三、今昔对比,品鉴感悟。
1.学习昔日瀑布。
(1)默读课文,找找文中让人看出这是一条了不起的瀑布,带给巴西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骄傲与自豪的句子。把有关内容划出来,动情地读一读。
聚焦1描写昔日瀑布的句子。
聚焦2人们游览瀑布后感受的句子。
(2)交流品鉴,朗读和感受。
主要教学策略:
(1)抓词眼感受昔日瀑布的雄伟壮丽。
(2)分层感受昔日瀑布的特点。
(3)反复朗读,体验感悟。
2.学习今天瀑布。
(1)观看图片谈感受。
(2)朗读感悟。
3.感受悲剧的原因。
(1)读文,感受原因。
(2)补白写话,感受已至暮年的塞特凯斯瀑布内心的心灵读白。
(3)交流补白,提升认识。
四、感悟葬礼,提升主旨。
你从这场特殊的葬礼上感受到了什么?
五、回环昔日,向往美好。
读曾经瀑布的句子,向往美好的未来。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2.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四、教具准备
文字投影
悲伤的音乐
大黑骡子的图片
五、教学时间
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事。板书课题:14彭德怀的大黑骡子)
2、简介彭德怀。
3、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
二、自读课文:
1、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②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③思考揭题时所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2)理解部分词语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感知全文
1、认真读全文
2、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六、作业
1.朗渎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讲彭德怀忍痛命令杀掉大黑骡子的经过。)彭德怀对他的大黑骡子怎样?对战士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2-20小节,画出有关的句子
二、组织交流
(一)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
文字投影1: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1、你能不能谈谈你的理解
2、很好,你能抓住关键的词理解,你还有没有补充
3、其余的同学能不能也像他这样谈谈你的理解
2、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疼爱,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能读出这种疼爱之情吗
过渡:爱有很多种,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是疼爱,是关爱的,其余的同学你认为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是怎样的爱呢?
(二)出示文字投影2: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
1、你也来谈谈你的理解?在什么情况下深情地看着大黑骡子?深情包含的是怎样的情?(疼爱、不舍、伤心、留恋)
2、理解“平静”。彭德怀深情的眼神里写满的都是对大黑骡子的不舍啊!平静的外表下该是怎样的心情啊?(掩饰的都是那份忍痛割爱的伤啊!舍不得战士忍饥挨饿)
3、从这句话里还能体会到什么?(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
4、原来彭德怀杀大骡子是为了战士的生命,为了战士走出草地啊,当时草地上是怎样的情况?
引说:看到战士们因饥饿昏倒在地,首先想到了什么?草地上断了粮食,有没有了野菜,只有杀了大骡子才能……可见得当时的情况怎样?
过渡:可见彭德怀不但爱着大黑骡子,更爱战士呀!这种爱渗透在文中的字里行间,同学们好好找找,还会有很多发现
(三)出示文字投影:彭德怀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说……
1、想到的是干什么?(和战士同甘共苦、想到的是给战士们填肚子,走出草地,想到的是战士们的生命,还想到让大黑骡子立最后一次功)最后一次功是什么?曾经为革命立了哪些功?
长征以来,大黑骡子受尽了苦,一路上不是驮着粮食,就是驮器材,战士生病了,它驮着伤员一步步朝前走;过大江时,是它一次次将不会游泳的战士运过江;过雪山时,是它将奄奄一息的战士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2.想想:这时的彭德怀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会怎么说?学生练读
过渡:这才是一个铁骨铮铮的军人应有的刚毅果断
在这紧要的关头,必须有这样坚定的态度。彭德怀能和大家同甘共苦,这是一个军人的风采,在这风采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爱着心爱的大骡子,更爱战士的伟大灵魂,看看这种爱还从哪里能看出?
继续讨论:
1、原本还表面平静的彭得怀为什么不耐烦?有哪些人在劝他?大家都深爱着大骡子,在这不耐烦的背后彭得怀的内心深处藏着多少的痛啊,可没有人知道他这样的痛,这样的不舍
引说:命令下了,彭得怀痛苦地背过脸去,而枪声---10分钟---,20分钟----这分分秒秒里凝聚的都是人们对大黑骡子的不舍啊!可是枪声依然没有响起,此时此刻的彭德怀再也忍不住了,他变得怎样?哪里看出?
2、怒吼什么意思,此时此刻的彭得怀为什么怒吼呢?
3、过渡:等了这么长时间也没有人动手,想到因饥饿而昏倒的战士,彭得怀又一次愤怒地下了命令,大家痛苦地闭上了眼睛,枪声终于响了,大黑骡子庞大而瘦弱的身躯缓缓地斜倒下去。大黑骡子就这样默默地离开彭德怀,离开了红军战士们,此时此刻,彭德怀该是怎样的心情啊?心如刀绞的彭得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这时彭总司令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出示课件练说:(音乐)枪声响了,大家难过地摘下军帽,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学生练说,教师引述:这样一个铁骨铮铮的军人竟然有如此的柔情,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过渡:晚上,草地篝火旁多了些生机,那是大黑骡子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呀,这时的司令面对着警卫员捧来的肉汤,他是怎么做的呢?
1、读到了这里你想到了什么?(难过到了极致,已经控制不住了)
2、同学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事情吗?
3、(这样的发火说明爱得深,爱得真切,为失去自己心爱的东西而难受到极点)谁来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这句话
四、学习21小节
过渡:枪声永远带走了大黑骡子,它永远消失在了大家的视线里,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它的身影
1、引读
2、谈感受。自己读一读这段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各自谈感受,从哪里看到战士们有这样的精神?你觉得这句话该怎样读
,你知道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精神吗?
过渡:这时候我们似乎看到了战士们在茫茫的草地上勇往直前的身影,似乎听到了那铿锵有力的声音,出示“声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小结:战士们从彭德怀司令那里获得了前进的动力,奋勇向前,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这节课上,我们和彭将军一起着急,一起悲痛,一起把对大黑骡子的爱,把对战士带深深地埋在心底,这爱是伟大的,这爱是感人至深的,希望同学们把这个故事牢牢地记在心中。长征途中像这样故事还有很多,课后请同学们上网或查资料搜集这样的长征故事
第六章 铁
第二节 几种常见的金属
基础应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铁属于有色金属 B 铁是一种合金
C 球墨铸铁在有些场合可代替钢 D 生铁的含碳量比钢高
2.常用来制刀具、量具、模具的是
A 中碳钢 B 低碳钢 C 高碳钢 D 不锈钢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不能在铁制容器中配制硫酸铜溶液 B. 不能用铁制容器储运稀硫酸
C. 生铁的含碳量比钢还高 D. 生铁的韧性好,可铸可锻
4.炼铁时用作还原剂的是
A O2 B CO C H2 D CO2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四氧化三铁 B 铁矿石 C 不锈钢 D 白口铁
6.炼铁的主要设备是
A 高炉 B 转炉 C 电炉 D 平炉
7.生铁中机械性能最好的是
A 白口铁 B 灰口铁 C 球墨铸铁 D 氧化铁
8.生铁和钢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A 生铁含有杂质,钢不含杂质
B 生铁含碳,而钢不含碳
C 生铁不含碳,而钢含碳
D 生铁含碳量在2%~43%之间,钢含碳量在003%~2%之间
9.有关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 B 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
C 铁元素在地壳中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D 合金都是化合物
10.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生铁中含有少量碳 B 在铁表面刷上油漆,可以防止铁生锈
C 铁在潮湿空气中不会生锈 D 铝表面有氧化物保护膜
11.用来制造医疗器械和炊具的不锈钢,是在合金钢炼制中加入了下列元素中的
A. 硅 B. 锰 C. 钨 D. 铬和镍
12.在一些铁制品表面烧制搪瓷的目的是 ( )
A 增大硬度防止撞坏 B 防止生锈且美观
C 美观和杀菌消毒作用 D 增大厚度防止磨损
13.收藏家收藏的清末铝制品至今保存完好,该艺术品不易锈损的主要原因是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妈妈的账单》。下面我从教材分析、策略、程序、板书、教后反思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进行的是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妈妈的账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可贵的亲情、友情”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它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他在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意蕴深长,是一篇人文意义很强的教材。
二、本课的学习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 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读懂课文。
三、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是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
其次说本节课的教学策略
一、学情分析
在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篇同一主题的课文,对于亲情有了一定的体会。但由于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享受父爱、母爱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对父母亲的回报,再加上本篇课文蕴含的哲理较深奥,在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引导。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疑问导读法、以读代讲法进行教学,力求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达到语言文字的品味与情感体会的有机结合,从而产生思想共鸣。
三、说学法:
本节课中,学生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进行学习,使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接下来我要介绍的是本课的教学程序
我的课堂结构是:激趣导入——质疑定标——品读课文——升华感情。
一、激趣导入
在新课开始,我先出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账单,告诉学生账单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然后问,你收到过妈妈写给你的账单吗?德国一个叫彼得的孩子就收到了这样的一份账单,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0课《妈妈的账单》 。
这样,通过问题激趣,造成学生头脑中的强烈悬念,激起他们急切的求知欲望,迅速将学生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来。
二、质疑定标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 新课程标也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以板书课题后,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进行质疑:读了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这时学生可能会提出:“妈妈为什么要写账单?妈妈的账单上都写了哪些内容?妈妈的账单起了什么作用……
然而,仅仅让孩子们提问,没有归纳是不行的。因为孩子们的问题可能是五花八门的,甚至是毫无意义的,这就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把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归纳、提炼出来,动态地生成新的教学问题,把教学目标转化为了孩子们的内在需要。这样既可以激发起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又保证了课题高效、有序的进行。
三、品读课文
情感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石,是文本的灵魂,也是课堂的灵魂。而这种对语言独具匠心的品味,必须通过学生充分地读,才能有所感悟,受到熏陶。因此,对于课文的品析,我主要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法,通过学生自读,范读、齐读等,抓住重点语句来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我先安排了一个学生自由读课文的环节,让学生在读中思考: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种自主学习和全班交流,使学生对于文章的脉络有个清楚的认识。
(二)再读课文,小组交流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出彼得的账单和妈妈的账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刚才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学习共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研究彼得的帐单,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彼得的为人,使学生明白彼得是个听话懂事能干的孩子,只是在给妈妈干活要报酬的这件事上表现得不够懂事;二是研究妈妈的账单,体会妈妈对彼得的爱。
其实妈妈对彼得的爱浓缩在课文的很多地方,只要孩子们细细去找,就能有所发现。
――“彼得的母亲仔细地读了一遍,然后收下了这份账单,什么话也没有说” 辛辛苦苦地把孩子养育了十年,到头来竟然还是自己欠孩子的钱,做妈妈会是一种怎样的痛心?可是她却把这种痛深埋在心底,想尽一切办法来妥善处理这件事情。这无言之中所蕴藏的、宽容的爱怎能让人不肃然起敬,为之动容呢?
――“晚上,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边找到了他想要的报酬。正当小彼得如愿以偿,要把这笔钱收进自己的口袋时,突然发现餐盘旁边还放着一份给他的账单。”为了教育自己的孩子,妈妈满足了儿子那不懂事的要求,却又写下了一张总额为零但满载母爱的账单。这个举动包含了妈妈多少的期待和尊重呀!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 0芬尼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 0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 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 0芬尼
共计:0芬尼
十年,是多么漫长的一段岁月,十年的幸福生活,包含着多少数不清的心血和付出?十年了,三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为了孩子的成长,妈妈付出的何止这些?在这一点一滴之中,妈妈那浓的化不开的爱呀,怎么能说得尽呢?
可是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或许能感受得到妈妈对彼得的爱,但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妈妈这样做的深刻含义。为了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对母爱的依恋,我创设了一个口语训练的环节――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想象一下,十年来彼得的妈妈是怎样照顾他的?
和着如泣如述的音乐,孩子们细细地体会着,母亲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不由得涌上了心头。
或许每天早晨,当彼得醒来的时候,他的妈妈会像自己的妈妈那样早已准备好了丰盛的早餐;或许每天晚上,彼得睡着了以后,他的妈妈会像自己的妈妈那样一夜起来好几次为他盖被子;或许在彼得生病的时候,他的妈妈也会像自己的妈妈那样焦急不安地守候着他……
就这样,那无私的、用心良苦的母爱化作一个个精彩的镜头定格在了孩子们的记忆里,勾起了孩子们对爱的深思。
然而,只有这样粗浅的回味是不够的。紧接着,我又出示了埃德尔曼财经组织的一份报告,希望它能带给孩子们更大的震撼:
有名的“埃德尔曼财经服务组织”曾经经过缜密的计算与评估,得出这样的结论:若将母亲所做的各类型工作改为出钱聘人代劳,那么,子女一年所付的工钱将高达63.5万美元。按照这个数字计算,养育一个子女十年,子女应付的工钱就是63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000多万!
这是怎样一个惊人的数字,多得让人无法想像!但即使是这样,还不包括妈妈对彼得的爱,因为爱是千金也买不来的,爱是这世界上的无价之宝……
然而,就是这样的付出,在妈妈的账单里却都是零!这,又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她是心甘情愿地为孩子付出的,她从来也没有想到过要让孩子回报呀……
真是“大爱无言,真爱无声”!就是这样一张总额为零却满载母爱的账单,改变了孩子,甚至改变了他这一生对爱的理解……
(三)品读课文,体会感悟
带着这种对母亲深深的敬意,最后,我又让孩子们回归课本,再次通读全文,细细回味,相信这种感悟会积蓄得更浓更浓。
古人说:“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在这种“引——放”的教学方式下,三次读文的安排犹如三个台阶引领着学生步步登高,逼近文章的内核,走向人物的心灵。经历了“三次读文”的语言实践,不仅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语感,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从读中感悟到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使他们的赤子之心得到释放。
四、升华感情
其实,天底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她们用无私、无声的爱小心地呵护着我们;天下的孩子也都是一样的,他们幸福地享受着妈妈的爱。
妈妈的爱,是早上按不停的闹钟,是晚上窗前等待的身影;
妈妈的爱,是为我捏肩捻脚的双手,是为我奔波劳碌的双脚;
妈妈的爱,是病床前心痛的眼泪,是用嘴吹凉的一杯水;
妈妈的爱,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一生的征程……
可是作为儿女,我们又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就这样,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了妈妈的爱的基础上,我安排了一首很有震撼力的歌《烛光里的妈妈》,让孩子们在歌声中倾诉自己对妈妈的爱,来结束全文,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课文、感受“爱与真情”的同时,行动起来,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接下来我要介绍的是教学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晶,一个好的板书不仅能体现了课堂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来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想。
最后介绍的是本课的教学反思
通过实际的做课,我认为自己在上这堂课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触发了学生的情感,让情感成了沟通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纽带。在阅读中,引领品味语言的独具匠心,让学生在读中实了多元思维、多样感悟、多情共振,特别是到最后,学生的内心都被母爱的伟大所深深震撼,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心灵在碰撞中飞扬,生命在阅读中成长,我们的课堂充满了爱的气息。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积累课外成语10个以上;能围绕一个意思,有条理地说一段话。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在剥削制度下,穷人孩子的悲惨命运;珍惜自己幸福的童年生活。
教学板块
一、“一比”扬科与音乐家比
1、教师在出示课题后,问:在你的印象当中,现在的音乐家是怎样的?
2、指名学生回答。(爱音乐、懂音乐、很富有、很著名……)
3、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想一想我们的小音乐家扬科与现代的音乐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先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然后让学生将课文的音乐家扬科与自己印象中的音乐家对比。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4、读文后回答。(贫穷、爱音乐、懂音乐……)
(抓住同学们回答的要点进行教学,指导学生找出描写扬科贫穷、爱音乐的句子进行训练。)
5、谢谢同学们告诉我科很贫穷,也很爱音乐,使我对扬科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老师想知道得具体一些,你能帮助我找到证据吗?
[让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教师希望得到学生的帮助,学生自然跃跃欲试。]
6、自己找,同桌交流,指名回答,并按学生回答顺序出示原句。
(1)说明扬科贫穷的句子:
①扬科长得很瘦弱。
②扬科的母亲是个短工,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在哪儿,好像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燕子。
③扬科8岁就做了牧童。
④有时侯他到树林里去采野果,回来篮子常常是空的,一个野果也没采到。
⑤扬科用树皮和马鬃自己做了一把小提琴。
⑥扬科躺在长凳上。
……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3)引导得出扬科穷的程度的词;(缺衣少食、一贫如洗、一无所有、揭不开锅、家徒四壁、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让学生根据句子的描述,说出关于贫穷的词,起到了积累语言,加深理解的作用。]
(4)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这些句子排队,然后围绕贫穷的小扬科说一段话。
(5)说明扬科爱音乐的句子。
①扬科很爱音乐,无论走到哪里,他总能听到乐声。
②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
③窗户里灯光闪耀,扬科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④小提琴的声音多么美妙呀!要是有一把小提琴……哪怕只摸一下,他也够满意的了。
……
(6)指导学生对这些句子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7)根据你的理解以《音乐天才扬科》为题,说一段话。
[学生从上面的排列顺序的复述性的说话,到这里的自己组织材料的创造性说话。是一次从仿到创的提升。]
(8)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①扬科爱听自然界的音乐;②扬科爱听旅店里的音乐;③扬科对小提琴的渴望。)
二、“二比”扬科与文中人物比
1、我们知道课文写了一个家境贫穷,同时又热爱音乐的小扬科,如果我还想对扬科有更全面的认识,该怎么办?
2、引导找出文中描写小扬科的词。
(瘦弱、柔弱、恐惧、凄惨、小猫、小鸟、可怜、惊恐、眼巴巴……)
[让学生自己呈现课文中的词语,主动学习,化理解内化于无形之中。]
3、课文还写了哪些人?这些人和扬科一样吗?你又是从哪些句子中知道的?
①监工解下腰带,狠狠地打了他一顿,要他永远也忘不了。
②忽然屋角里有个睡得迷迷糊糊的声音在粗鲁地问:“谁在那儿?”
③管家最后决定:“打他一顿算了。”
④更夫点了点头,夹起扬科,像夹一只小猫似的,把他带到一个小木棚里。
4、指导朗读这些句子。
5、读了这些句子,你觉得在下面这些括号中应填一些什么词呢?
()的监工
()的更夫
()的管家
()的仆人
(狠毒残暴
毒辣
粗鲁
吝啬
毫无人性
灭绝人性
以强凌弱
狗仗人势
仗势欺人
穷凶极恶……)
[又一次引领学生超越文本、积累词语。]
4、填了这些词以后,你又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此时想对扬科说、想对监工说、想对更夫说……真如泉涌一般,使情感的体验与内化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三、“三比”扬科与同学比
1、小扬科是一个人才,他爱音乐、懂音乐,但他生不逢时,他只是摸了一下小提琴就被毒打致死,你有什么想法?
2、想想扬科,我们的童年真是太幸福了。教师出示一首残缺的诗,让学生讨论并试着填写。(括号部分残缺,所填供参考)
我与扬科比童年,扬科是苦我是(
甜)。
扬科
牧童住屋檐,我是学生
(把书念)。
扬科吃菜自己挖,我吃(肉鱼)嫌淡咸。
扬科摸琴挨皮鞭,我打破碗
(把地怨)。
扬科有伤无人治,我得感冒
(进医院)。
()
()。我与扬科比童年,珍惜幸福(记心间)。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充小诗的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是该了学生运用语言的极好的机会。]
3、指导学生有感情读诗,背诗。
设计说明:
1、以“对比”为主线。不难看出,本课教学由三大板块组成。(扬科与印象中的音乐家、与课文中的其他人物、与同学们自己的对比)这三大版块的起点都是对比,对比贯穿了全篇课文。通过对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以亢奋的心态自主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而这三次对比,又好似三步台阶,使学生的同情扬科、憎恨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珍惜幸福生活的情感得到步步升华。
2、以“朗读”为基点。课文的篇幅较长,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多次地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描写扬科贫穷的句子,描写扬科热爱音乐的句子,描写扬科受尽凌辱、折磨的句子的朗读指导,以句串段,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以“运用”为目的。在教学中教师注重超文本语文信息的积累与运用。如:表示扬科贫穷的词、填写形容监工、更夫等的词,这里的积累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一种运用与积累相互交织的动态过程。学生能根据理解写出词,这就是运用,而通过交流又在原有的认知结构树上增添了枝叶,这也是积累。又如:填诗练习中,看是几个小括号,但他需要学生有一种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