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费宝网教学设计

搜索51费宝网

《孔子让路》教学设计一等奖

《孔子让路》教学设计一等奖

时间:2023-06-18 22:44:11

类别:教学设计

《孔子让路》教学设计一等奖

1、《孔子让路》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要求 1.认读“碑、楷、瓦、砌、挡、喂、误、博、倡、驱”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自主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二、重点难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到孔子是一个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的人。三、教学准备:课件和图片。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录音:“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提问:这是什么书中的语句呢?(选自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三字经》。《三字经》中有“昔仲尼,师项”一句话,你们知道这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吗?(孔子和项)) 2.简介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首创私人讲学,弟子相传有三千人。提出以“仁”为核心的学说。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奉为圣人。著作编为《论语》。 3.揭题:项是一个七岁的小孩,孔子为什么要称项为老师呢?他向项学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书课题:孔子让路。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带着以上问题默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练说,师生补充、评议) 2.指名认读课文的生字词,开火车读课文,纠正读音不正确的字。注意多音字:喝——喝(hē)水;喝(hè)彩。

(三)自主阅读,合作释疑 1.自主阅读,质疑:(1)课文讲孔子向项学习什么?(板书:问礼)(2)理解“问礼”。“问礼”这个词语在词典里是找不到的,但课文里有几段解释了它的意思,画出相应自然段并标记号。 2.合作交流,释疑:(1)合作学习,画出相应句子。(2)汇报交流,理解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1“孔子从车上下来,走到孩子面前说:‘孩子,给我们的车让路好吗?’”a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什么?(孔子对这个孩子很礼貌,说明有礼节)b 谁来用礼貌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生评议) 2“‘请问老人家,世上是车给城让路呢,还是城给车让路呢?’”a 这句中“车”和“城”各指什么?(马车和“城池”)b 同桌之间模仿孔子和小孩的对话,说说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孔子是个长者,又是知识渊博的学者,是个倡导礼仪的人,此时他想到孩子尽管是摆城池玩耍,但也应尊重他的想法,“城”已砌成,但车可以绕道,而且,在城面前,车应先让路,这也是一种礼节啊!孔子明白这个礼节,所以驱车绕“城”而过) 3“三人行,必有我师!”a 指名读句子。b 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句子的?(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指的是人各有所长,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 3.反复读第2~14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感情。

(四)深读课文,发散思维 1.思考:从这个故事中,你认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谈各自的想法。(孔子是个不耻下问、虚心学习的人,他也是一个爱护孩子、尊重他人想法的人) 2.面对项这个孩子,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五)课外阅读 课外搜集有关孔子的故事,准备召开“孔子故事知多少”故事会。

2、《孔子让路》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认读“碑、楷、瓦、砌、挡、喂、误、博、倡、驱”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自主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二、重点难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到孔子是一个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的人。三、教学准备:课件和图片。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录音:“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提问:这是什么书中的语句呢?(选自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三字经》。《三字经》中有“昔仲尼,师项”一句话,你们知道这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吗?(孔子和项)) 2.简介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首创私人讲学,弟子相传有三千人。提出以“仁”为核心的学说。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奉为圣人。著作编为《论语》。 3.揭题:项是一个七岁的小孩,孔子为什么要称项为老师呢?他向项学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书课题:孔子让路。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带着以上问题默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练说,师生补充、评议) 2.指名认读课文的生字词,开火车读课文,纠正读音不正确的字。注意多音字:喝——喝(hē)水;喝(hè)彩。

(三)自主阅读,合作释疑 1.自主阅读,质疑:(1)课文讲孔子向项学习什么?(板书:问礼)(2)理解“问礼”。“问礼”这个词语在词典里是找不到的,但课文里有几段解释了它的意思,画出相应自然段并标记号。 2.合作交流,释疑:(1)合作学习,画出相应句子。(2)汇报交流,理解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1“孔子从车上下来,走到孩子面前说:‘孩子,给我们的车让路好吗?’”a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什么?(孔子对这个孩子很礼貌,说明有礼节)b 谁来用礼貌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生评议) 2“‘请问老人家,世上是车给城让路呢,还是城给车让路呢?’”a 这句中“车”和“城”各指什么?(马车和“城池”)b 同桌之间模仿孔子和小孩的对话,说说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孔子是个长者,又是知识渊博的学者,是个倡导礼仪的人,此时他想到孩子尽管是摆城池玩耍,但也应尊重他的想法,“城”已砌成,但车可以绕道,而且,在城面前,车应先让路,这也是一种礼节啊!孔子明白这个礼节,所以驱车绕“城”而过) 3“三人行,必有我师!”a 指名读句子。b 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句子的?(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指的是人各有所长,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 3.反复读第2~14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感情。

(四)深读课文,发散思维 1.思考:从这个故事中,你认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谈各自的想法。(孔子是个不耻下问、虚心学习的人,他也是一个爱护孩子、尊重他人想法的人) 2.面对项这个孩子,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五)课外阅读 课外搜集有关孔子的故事,准备召开“孔子故事知多少”故事会。

3、三年级下册《孔子让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碑、楷、瓦、砌、挡、喂、误、博、倡、驱”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自主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到孔子是一个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的人。

教学准备:

课件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录音:“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提问:这是什么书中的语句呢?(选自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三字经》。《三字经》中有“昔仲尼,师项橐。”一句话,你们知道这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吗?(孔子和项))

2.简介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首创私人讲学,弟子相传有三千人。提出以“仁”为核心的学说。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奉为圣人。著作编为《论语》。

3.揭题:项橐是一个七岁的小孩,孔子为什么要称项橐为老师呢?他向项橐学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书课题:孔子让路。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带着以上问题默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练说,师生补充、评议)

2.指名认读课文的生字词,开火车读课文,纠正读音不正确的字。注意多音字:喝——喝(hē)水;喝(hè)彩。

三、自主阅读,合作释疑。

1.自主阅读,质疑:

(1)课文讲孔子向项橐学习什么?(板书:问礼)

(2)理解“问礼”。“问礼”这个词语在词典里是找不到的,但课文里有几段解释了它的意思,画出相应自然段并标记号。

2.合作交流,释疑:

(1)合作学习,画出相应句子。

(2)汇报交流,理解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

1“孔子从车上下来,走到孩子面前说:‘孩子,给我们的车让路好吗?’”

a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什么?(孔子对这个孩子很礼貌,说明有礼节)

b 谁来用礼貌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生评议)

2“‘请问老人家,世上是车给城让路呢,还是城给车让路呢?’”

a 这句中“车”和“城”各指什么?(马车和“城池”)

b 同桌之间模仿孔子和小孩的对话,说说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孔子是个长者,又是知识渊博的学者,是个倡导礼仪的人,此时他想到孩子尽管是摆城池玩耍,但也应尊重他的想法,“城”已砌成,但车可以绕道,而且,在城面前,车应先让路,这也是一种礼节啊!孔子明白这个礼节,所以驱车绕“城”而过)

3“三人行,必有我师!”

a 指名读句子。

b 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句子的?(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指的是人各有所长,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

3.反复读第2~14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感情。

四、深读课文,发散思维。

1.思考:从这个故事中,你认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谈各自的想法。

(孔子是个不耻下问、虚心学习的人,他也是一个爱护孩子、尊重他人想法的人)

2.面对项橐这个孩子,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五、课外阅读。

课外搜集有关孔子的故事,准备召开“孔子故事知多少”故事会。

4、《云儿见它让路》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是基于激发学生兴趣而设计的。分为阅读和识字两部分。

阅读部分设计了“猜谜”、“解谜”和“编谜”三个环节,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力,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韵律美,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了学生语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识字部分设计了自学、汇报和书写三个环节,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两个月,学习汉字才一个月。当务之急是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自主学习、汇报交流满足了学生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写字姿势八字诀和悠扬的古筝曲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云儿见它让路》是一篇识字课文。全文只有四句(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是一个谜语,谜底是风。只要动动脑筋多数学生都能猜出谜底。因此对文本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续编谜语是可行的。这样做可以达到“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感受语言的优美”的阶段目标。

课前准备:

仿照《幸运52》题卡制作的写有谜语的彩色卡片;多媒体演示文稿检测生字读音;flash动画演示二个生字的笔顺;多媒体播放古筝曲《春江花月夜》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会读儿歌,了解谜语意思,认读12个字,会写两个生字;第二课时复习儿歌,认识一个偏旁,会用生字组词,会写另两个生字。本教学设计只写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会写2个生字,认读8个字,会读5个词语。

2、能正确读儿歌,大体了解谜语的意思,能猜出谜底是风。

3、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4、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续编谜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猜谜

师:同学们看过中央电视台的《幸运52》吗?今天老师也做一回李咏,出几个题来考考小朋友们。和李咏一样,谁答对了我就把卡片送给谁。好不好?

(出谜语让学生猜:①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②一种花儿真奇怪,到了冬天开起来。无根无叶无人栽,一夜北风漫天开。③像轻纱又像烟,冬天早上升起来。眼前一片白茫茫,太阳一出就不见。④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并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雨、雪、雾、风)

师:题目猜完了,我们也认识了四个字朋友。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小朋友们,雨、雪、雾、风,这些都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最后一个谜语。(师范读课文)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猜谜语,使学生认识了几个生字。由于不是文本中的生字,所以不做过高要求,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认识即可,其他学生即使记不住,再次见到时也可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样在最短的时间里尽最大量的扩大了学生识字量,了无痕迹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朗读儿歌——解谜

1、请小朋友们打开书自己读一遍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不认识的字拼拼音节。

2、指名读课文。同学进行评议。

3、示范读课文,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再练习读一读。

4、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中的“它”指什么?刮风的时候,云儿、禾苗、小树、花儿各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意图:通过读儿歌,提高了学生朗读能力。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儿歌意思即可,不用做过多解释。

(三)知识延伸——编谜

师:呼——起风了,风吹到云儿,云儿被吹散了;风吹到小树,小树的枝叶乱摆;风吹到禾苗,禾苗不停地弯腰;风吹到花儿,花儿一上一下地点头。小朋友们,难道风来了的时候就没吹到其他的东西吗?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在风中有变化?有什么样的变化?

(整理学生的发言,使其合辙押韵,并进行板书。参考答案:房门见它张开嘴,小草见它把舞跳,行人见它眯起眼,国旗见它呼呼飘,小鸟见它躲进窝,风筝见它冲云霄……上课时要引导学生仔细思考,若学生有创新想法要进行充分肯定。)

师:这个谜语可是你们自己编的。今天中午回家后,你们就把自己编的谜语说给家长听,看看他们能不能猜出来。

根据当天天气情况,激励学生把谜语内容再丰富一些。

设计意图:风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通过回忆能说出一些事物在风中的变化。教师在赞扬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的同时,要整理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韵律美。并通过让学生自己编谜语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自学生字和认读字

学生按自学要求进行自学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多月的生字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些自学能力,要大胆反受让学生自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但要注意平时自学习惯的培养。

(五)交流汇报

1、同桌检查自学情况

2、指名汇报,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指名读词语(演示文稿显示)

设计意图:交流汇报给学生搭建了展示的平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指导书写

1、书空练习生字的笔顺

2、指名说一说写字的要求:身正、肩平、臂开、足安。并让学生按要求做好写字准备。

3、认真观察每一笔的位置,按笔顺描一描红字。

4、学生在古筝曲《春江花月夜》的乐曲声中书写生字。

5、展示学生作业进行评议。

设计意图:“身正、肩平、臂开、足安”八个字规范了学生的写字姿势,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舒缓、优雅的古筝曲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把字写好。

板书设计:

见它 雨

云儿————————让路 雪

小树————————招手 雾

禾苗————————弯腰 风

花儿————————点头

房门————————张开嘴

小草————————把舞跳

行人————————眯起眼

国旗————————呼呼飘

小鸟————————躲进窝

风筝————————冲云霄

附教学流程图

情景导入——猜谜

朗读儿歌——解谜

知识延伸——编谜

自学认读字和生字

交流汇报

指导书写

5、《孔子游春》教学案例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通过学习理解孔子所说的那段话蕴涵的道理,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其中两个成语造句。

2、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涵的道理。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涵的道理。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难点: 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话蕴涵的道理,并领会孔子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课时划分】3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学会生字,理解生字词并理清文章脉络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投影片

2、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孔子的故事。

【教学流程】 导入:

1、同学们知道孔子是什么人吗?你们知道他的哪些故事?(教师补充介绍: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者爱人”、“因材施教”这些思想观点就是他提出来的。)

2、我们所要学的课文讲述的是孔子作为大教育家表现出来的学识和风范。(板书:孔子游春)

【第一板块】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及词。

1、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A、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每句话。 B、 用“——”画出本课中的成语,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

2、检查自学效果 1) 指名读课文,帮助正音和读的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 指名说课文中的成语有哪些。(映示投影)齐读成语。

【第二板块】 讨论交流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分几段来写的,每段写了什么?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分四段:第1、2自然段为第一段,第3——9自然段为第二段,第10自然段为第三段,第11——17自然段为第四段

) 3、分段朗读课文。

【第三板块】 指导书写生字

1、 观察生字,指名板演。

2、 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 学生练习。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1、 练读课文。

2、 抄写生字词及本课的成语。

【板书设计】 12、孔子游春 桃红柳绿 意味深长 司空见惯 情不自禁 温文而雅 深思熟虑 从容不迫 手舞足蹈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第一、二两段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挂图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 复习:

1、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2、让我们跟随孔子去泗水河畔欣赏一下美景吧。

【第二板块】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文第一段。

1、 出示挂图,请同学们仔细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2、 课文是怎样描绘这幅美景的?

3、 自由朗读第一段,用括号标出描写泗水河边春景的句子。然后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一句话,把它多读几遍,认真体会。

4、 齐读描写泗水河边春景的句子。

5、 品读语句。

6、 (映示投影)比较下面两组句子,看哪一种说法好,为什么?(投影内容如下)

(1)a,泗水河边桃花开了,柳树发芽了,小草也发芽了,风轻轻地吹着。 b, 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

(2)a,大地是她的胸怀,森林是她的长发,太阳是她的眸子,轻风是她的絮语…… b,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7、 质疑。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像一位伟大的母亲,不仅是形似,还有神似----奉献精神。

8、 指导背诵第一段。

【第三板块】 探讨第二段 1、 水河边的美景让孔子的弟子们心旷神怡,孔子却顾不上欣赏,原来是奔腾不息的河水引起他的深思。由司空见惯的河水会想到什么呢? 2、 由读第二段,画出孔子关于水的一段讲话,想想这段话的含义。 3、 指名读孔子关于水的一段话(第八自然段),思考讨论: (1)这段话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这段话讲述了水的哪几个特点?孔子由水的这几个特点分别联想到了什么? (3)对照板书,作适当讲解。 (4)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 (5)你从这段话体会到了孔子什么特点?你还能从水的其他什么特点联想到做人的道理? 4、 练读第二段。指名读,评价。 5、 小结。 课堂

小结:

【作业设计】

1、 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2、 抄写第八自然段。

3、 将第2、8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换成与上文有密切联系的具体句子。

【板书设计】 12孔子游春 哺育生灵---有德行 流必向下---有情义 看水、议水真君子 穿岩凿壁---有志向 荡涤污垢---善施教化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第3、4段

【课前准备】 学生认真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

复习:

1、指名背诵第1、2自然段。

2、齐读第8自然段。

【第二板块】 集体交流第3、4两段 1 自由读第3、4两段,边读边想:3、4两段主要讲了什么?(在书上做标记) 2 集体交流讨论: 1) 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三点: A、 子路和颜回的性格特点,相机理解“温文而雅”、“深思熟虑”、“从容不迫”。 B、 孔子是一位对弟子态度和蔼可亲、时时注意引导弟子树立远大志向的好老师。 C、 孔子与弟子之间浓浓的师生情谊。 2) 讨论不懂的地方 3 默读第2和第4段,想想这两段有什么联系。 4 讨论交流。 5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什么意思?(实际上是对师生之间浓浓情谊的赞美,有深化中心的作用) 6 教师小结: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成为贤者的有七十二人,这与孔子时时处处不忘教导且教导有方分不开啊! 7 四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三四两段。 8 分角色朗读,引导评价。

【第三板块】

1学习造句(用成语造句)

2总结课文 A、 朗读课文。 B、 谈谈学课文后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你对孔子关于水的那段话有什么感受?将感想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板书设计】 12、孔子游 看水、议水——真君子 言↓志 有福同享 不好表功

6、《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理解“远近闻名”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勤奋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设计】

一、叙述揭题,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课件滚动出示)你知道是谁说的吗?

关于孔子,你还知道些什么?(课外收集资料)

为什么中国的孔子有这么大的影响呢?学了《孔子拜师》这一课,相信对你会有所启发。

二、初读感知,自学生字、词

1、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先去读一读课文,碰到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并且想一想,孔子向谁拜师?(生自读)

你知道孔子向谁拜师了吗?(点名回答)学生可能会说老子,或老聃。老师听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老子和老聃到底是两个不同的人还是同一个人呢?老师这儿有些资料,看能不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师介绍古代人的姓名)

课件出示:古代人在姓后面加子,表示尊称。如孔子、老子等。

2、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课文中有许多新朋友,见咱们班的同学这么能干,都急着要出来和大家见面呢。来看看他们是谁。(课件出示全部词语,生自读)

请几个小老师带读。(卡片形式)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认识完这么多新朋友,接着咱们去研究课文了?请大家默读课文,想想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自读以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2、汇报交流:

⑴ 课文第一自然段:

① 找到这自然段

② 你们知不知道他的理由?(认为孔子谦虚或好学?)追问:你认为怎样的人才能算知识渊博呢?

③ 现在字面上的意思懂了,那能把你的理解用朗读表达吗?自己先去试试?(生自己读)点名读

我好像听到他读的时候强调了几个词语,你听出来了吗?(点名评)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想读的站起来读)

⑵ 曲阜和洛阳……走到了洛阳。

① 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全班齐读)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你们看到了吗?(点名说)

② 你是从哪个(哪几个词)感受到的。

③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孔子赶路的艰难。

⑶ 对话部分:

① 找出孔子的话。想不想当一回有礼貌的孔子?那就赶快去读一读吧!(点两个人读)他在和谁对话知道吗?你也找个老子对话吧。(同桌互读)(点一组或两组读)

读是读得很好,不过老师觉得如果能加上表情和动作会更好。你们认为呢?(试读)

汇报。

有没有发现这中间藏了一个新的符号?他的作用同学们刚才都已经不知不觉地读出来了。你知道他的作用了吗。理解破折号的作用

②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看是不是这样的。这回老师也要跟你们一起读,行不行?

师读提示,2部分同学对话。

⑷ 学无止境:

① 说说理由吧。

② 其实这么长的一句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觉得可以是哪个成语?

四、面对这样的孔子,你有什么话想说呢?

7、《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教学难点: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资料。

2、预习课文,对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打开这扇门去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出示孔子画像)。今天课文会讲他的什么事呢?

2、揭题,读题:孔子拜师。谁?干什么?

3、选择学习:你们是想先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孔子的资料呢?还是想先学课文,从课文了解孔子的为人呢?

二、交流资料,认识孔子:

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现在来开个小小交流会,让我们大家都来认识这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学生自由发言,注意不要重复人家的发言。)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

(1)听录音读课文,听出哪些字词的读音跟你平时的朗读是不一样的,做上记号。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重点正音“曲阜、日夜兼程、孔丘、仲尼、老聃):

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渊博、曲阜、洛阳、老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迎候、孔丘、仲尼、老聃

(2)(课文中到底写了几个人?结合了解古代人的“姓”、“名”、“字”。)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研读课文,感悟品行。

1、你觉得孔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初说印象,不必求全求对,引导学生找课文中的有关句子来说明。)

2、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能看出孔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的句子。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有关的句子,关键词语用红色表示。

(1)“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从这句话中,你认识到孔子有什么样的品行?引导学生理解“远近闻名、渊博”,引导学生感受“谦虚好学“的品质。

(2)“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感悟人物品行:不畏艰辛、求知若渴

你是从句子的哪些地方看出孔子的品格的?

感情朗读:读出孔子的不畏艰辛前往拜师的精神。

听音乐想象,孔子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样想的呢?(个人思考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孔子也许从春暖花开的季节一直走到了炎炎夏日,烈日当头照着,他……也许他从硕果累累的秋季一直走到了寒风刺骨的严冬,寒风凛冽,……渴了,他……;饿了,他……;累了,他……;摔倒了,他……几乎分不清白天和黑夜。

再次带着敬仰的感情朗读这个句子。

(3)孔子与老子见面时的话。(结合插图进行教学)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感悟人物品行:谦逊有礼

辨析近义词:“迎候、等候”,在这两句句子里,这两个词可以调换吗?为什么不能调换?

(4)“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联系生活实际,交流。

(5)“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感悟品行:虚心求教

4、小结学习方法和孔子的品行。

五、生字指导:(学生认为有困难的字,教师点击多媒体课件分笔画书写演示)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里面不是“卯”或“印”。

“等”:横画有长短变化,横画间距匀称。

“授”:右边是“受”,不是“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2、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孔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3、引入: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感悟老子的为人。

1、用上节课的方法,边读边划出能表现老子品行的句子

2、全班交流:

(1)“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感悟品行:爱护晚辈

(2)“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感悟品行:诲人不倦

3、自由练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迎候”和“等候”这两个词语可以调换嘛?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拜访”和“拜见”呢?

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师引读,演读感悟,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三、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

四、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灿烂的文化”这一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商定方案: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商定准备哪些内容、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方案与其他小组交流。

五、课外实践

开展“灿烂的文化”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8、《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1、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搜集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紧扣课题,引入新课

1、教师提示课题:17、孔子拜师。

2、感悟题意:

⑴ 用自己的话把题中暗含的意思表达出来(年轻的孔子拜学问渊博的老子为师,学知识,学做人)。

⑵ 扣题质疑。

估计学生质疑:孔子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拜师?怎样拜师?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认读生字:

⑴ 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⑵ 指名认读生字。

2、给生字找“朋友”:

⑴ 给这些生字组词。

⑵ 读词语。

三、细读课文,解难释疑

1、孔子是怎样的人?

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资料袋”及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研读课文。

2、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

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来理解。

课件重点出示:

⑴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⑵ 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⑶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⑷ 从第一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课外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2、摘抄孔子、老子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卡片抽读。教师将词语卡片随机抽出,指名学生认读。

2、组内检测。小组内模仿教师的方法,互相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

二、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把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读给同桌听。

2、展示读课文,同桌互读互听,互提意见。

3、表演读课文,把文中易演的内容在朗读的同时加进动作。

3、品读升华。听了刚才的朗读,你对孔子、老子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三、指导书写

1、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如,“迎”字不要多一点,“尘”字上面的“小”不要带钩。

2、请书法好的学生到田字格内范写生字,注意生字的结构特点。“仆、授”等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学生写字并写词语。

四、布置实践活动

1、活动总动员。孔子、老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去了解一下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去感受一下这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2、活动筹备:

⑴ 命名。根据教材提示,你想了解生活中的哪些传统文化?学生根据自己准备了解的内容给本次活动命名。

⑵ 组织。自由组成合作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担任组长。

3、拟定活动计划。由组长组织讨论,共同拟定本次活动的计划。

4、交流活动计划。

五、课外作业

按照商定的计划开展活动。

9、《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孔子、老子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可贵品质隐含在字里行间,尤其是附着在关键的词句之中。本堂课重在引领学生关注、发现那些内涵丰富、意韵深广的词句,通过理解意思,揣摩内涵,自然进入人物的真实内心。这样,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是立体的,活生生的,语言也会伴随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4、学会借助课文资料袋来学习语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教学流程:

一、走近孔子,略知孔子。

1、学生交流心目中的孔子。

2、读课后资料袋,进一步感受孔子形象。

3、教师小结:一个人能称为“家”不简单,孔子却同时誉为两个“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而且是“伟大的”,那就更了不起了。孔子为什么会有如此成就呢,学了今天这篇课文可能会有所启发。

二、走近课文,初步感知。

<一>、读题。提示:“子”在这里读第三声,古代特指有学问的人。

<二>、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文中讲了几个人物,写了怎样一件事?

2、指名朗读,及时正音。

3、问题反馈:

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孔子和老子。屏幕显示“孔子、孔丘、仲尼;老子、老聃”。简要解释古人的“名”与“字”。同时简介老子的成就。

课文围绕两人写了怎样一件事?(学生回答,要求语言连贯,简单扼要。)

三、走进课文,以悟促读。

<一>体悟词句,蓄势蕴情。

1、自读第一段,要求边读边圈圈文中你认为重要的词句,然后仔细体会,从这些词句中你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远近闻名总觉得还不够三十岁……)

2、学生畅谈体会:(虚心、好学、对知识永不满足等)

3、指导学生紧扣这些重点词来进行朗读,(最好加点竞赛朗读)。

<二>自读自悟,感受人物精神。

刚才我们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来体会,来朗读,效果十分明显。现在就根据这个经验来自学2、3自然段。

1、学生读、圈、思。

2、检查自读效果,完成屏幕填空: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到了洛阳。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3、指名读,齐读。

4、给“宿”组词,(住宿、宿舍、留宿、宿营……),组词中明白“宿”的意思(住);“露宿”就是?(住在野外)。“风餐露宿”整个词的意思呢?(在野外吃,在野外住,很辛苦)。

5、联系上下文猜猜“日夜兼程”的意思。并给“兼”扩词(风雨兼程、文武兼备、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形神兼备等)

6、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来体会这两句话,畅谈感受,让学生充分感受孔子的谦虚好学。

7、同学们,现在我相信你们的心里肯定被孔子的精神所感动,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来读好这句话。

8、男女生竞赛朗读第一自然段和填空部分。孔子本来就已知识渊博的,现在跟老子学习后肯定?(更渊博了,知识更丰富了……)这就是课文所说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用四个字来概括?(学无止境)。

<三>、对话朗读,丰满人物形象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对孔子的虚心好学已有了很深的印象。二、三自然段中除了屏幕上的部分,还有很大部分是对话。自己读读对话,你还体会到了什么?(说话很有礼貌、谦恭有礼、文质彬彬等)

1、要求把这些对话读好,边读边揣摩两人当时的神情、心情。

2、师生对读。读中理解破折号的作用。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四>、笔谈收获,达成内化。

读到这里,你是否对老子和孔子油然而生敬意呢,一起读好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了课文,你有何收获或你想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板书:

孔子

老子

谦虚好学

毫无保留

永不满足

悉心传授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作业:

结合搜集的资料,以分小组为单位编写一篇题为“我心中的孔子”的小文章。

10、《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表格。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

(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

2、学生展示搜集的孔子资料:听了有关孔子的介绍,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谈感想进一步了解孔子)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放动画朗读)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2、寻求答案,找找孔子拜师的原因。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⑴ 谈孔子:

①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 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⑵ 谈老子:

①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⑶ 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4、演读。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四、拓展活动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分小组编写一篇题为“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的小文章。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和标题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代表朗读本小组小文章。

(拓展活动不仅对孔子和老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11、《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表格。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

(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

2.学生展示搜集的孔子资料:听了有关孔子的介绍,你想说些什么?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放动画朗读)

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2.寻求答案,找找孔子拜师的原因。

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4.演读。

拓展活动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分小组编写一篇题为“我心中的孔子” 和“我心中的老子”的小文章。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和标题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代表朗读本小组小文章。

第二课时

情景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

(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

2.学生展示搜集的孔子资料:听了有关孔子的介绍,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谈感想进一步了解孔子】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放动画朗读)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2.寻求答案,找找孔子拜师的原因。

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4.演读。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拓展活动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分小组编写一篇题为“我心中的孔子” 和“我心中的老子”的小文章。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和标题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代表朗读本小组小文章。

【拓展活动不仅对孔子和老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设计推荐更多+
相关信息
相关栏目
说课稿一等奖 幼儿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 教案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