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费宝网教学设计

搜索51费宝网

《三过家门》教学设计一等奖

《三过家门》教学设计一等奖

时间:2023-06-19 20:46:03

类别:教学设计

《三过家门》教学设计一等奖

1、《三过家门》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继续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生字。2.朗读课文,做积累词语8个。教学重难点:1.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给课文续编“禹制服洪水后与家人团聚的故事情节”,和同学合作,说说演演。2.懂得国家利益重于家庭利益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大禹治水图片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小朋友,你们一定听过司马光砸缸救人,孔融四岁让梨,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吧。这些故事都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1.出示课题:三过家门,并讲“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1)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什么意思?(2)为什么要三过家门而不入?通过谈话,和学生交流熟悉的故事,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课题,读完课题,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问,从小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问题意识。

二.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1.带着刚才的几个问题听课文录音2.交流说明:(听课文时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有助于学生良好听说习惯的养成。)

三.初读课文,小组学习字词1.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禹吧!自己轻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出示生字、小组学习宁、派、妻、叨、午、冒、与、爹泛、滥、淹、耽、搁、绕、坚、征(1)任选两个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出它们在字典的第几页,并大声读准它们的字音。(2)交流记字好方法。(3)你觉得最难写的是哪个字?说明:(生字教学以学生小组讨论学习为主,学生已经会了许多识字的好方法,在小组内交流,既让学生得到表现的机会,又学到了别人记字的好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归类识字。)

四、再读课文,理解感悟1.禹为什么治水呢?默默读第1小节(1)指名读(2)师生互读(针对文章中的句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适当,切合生活实际的说话练习,使学生有话可说,说得真实,说得妙。)2.禹为了治水是怎么做的,和同桌一起读读2、3、4小节,有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1)质疑理解:念叨、耽搁、隐隐约约(2)分组朗读读说明:(在读课文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运用多种形式熟读课文,能了解禹当时是怎么做的,再引导学生想像禹是怎么想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禹顾大家舍小家,把国家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的崇高境界。)3. 师: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情传开了,大家治水的劲头更足了。结果——引读第5节4.读了课文,你觉得禹是个怎样的人?填空:()的禹五、课外延伸,语言实践1.师:13年后,洪水终于被制服了,禹回到了家和妻子、儿子见面时的情景会怎样呢?2.小组合作,分角色演一演说明:(这里的语言实践,是一个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才华的练习,展示孩子的丰富想像,展示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同时展示孩子的合作表演才能,教师可从几个方面引导:激动,责怪,委屈,高兴……使表演对话更出色。)

2、《三过家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继续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生字。2.朗读课文,做积累词语8个。教学重难点:1.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给课文续编“禹制服洪水后与家人团聚的故事情节”,和同学合作,说说演演。2.懂得国家利益重于家庭利益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大禹治水图片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小朋友,你们一定听过司马光砸缸救人,孔融四岁让梨,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吧。这些故事都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1.出示课题:三过家门,并讲“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1)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什么意思?(2)为什么要三过家门而不入?通过谈话,和学生交流熟悉的故事,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课题,读完课题,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问,从小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问题意识。

二.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1.带着刚才的几个问题听课文录音2.交流说明:(听课文时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有助于学生良好听说习惯的养成。)

三.初读课文,小组学习字词1.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禹吧!自己轻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出示生字、小组学习宁、派、妻、叨、午、冒、与、爹泛、滥、淹、耽、搁、绕、坚、征(1)任选两个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出它们在字典的第几页,并大声读准它们的字音。(2)交流记字好方法。(3)你觉得最难写的是哪个字?说明:(生字教学以学生小组讨论学习为主,学生已经会了许多识字的好方法,在小组内交流,既让学生得到表现的机会,又学到了别人记字的好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归类识字。)

四、再读课文,理解感悟1.禹为什么治水呢?默默读第1小节(1)指名读(2)师生互读(针对文章中的句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适当,切合生活实际的说话练习,使学生有话可说,说得真实,说得妙。)2.禹为了治水是怎么做的,和同桌一起读读2、3、4小节,有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1)质疑理解:念叨、耽搁、隐隐约约(2)分组朗读读说明:(在读课文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运用多种形式熟读课文,能了解禹当时是怎么做的,再引导学生想像禹是怎么想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禹顾大家舍小家,把国家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的崇高境界。)3. 师: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情传开了,大家治水的劲头更足了。结果——引读第5节4.读了课文,你觉得禹是个怎样的人?填空:()的禹五、课外延伸,语言实践1.师:13年后,洪水终于被制服了,禹回到了家和妻子、儿子见面时的情景会怎样呢?2.小组合作,分角色演一演说明:(这里的语言实践,是一个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才华的练习,展示孩子的丰富想像,展示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同时展示孩子的合作表演才能,教师可从几个方面引导:激动,责怪,委屈,高兴……使表演对话更出色。)

3、《三过家门而不入》教学设计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继续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生字。

2.朗读课文,做积累词语8个。

3.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给课文续编“禹制服洪水后与家人团聚的故事情节”,和同学合作,说说演演。

4.懂得国家利益重于家庭利益的道理。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小朋友,你们一定听过司马光砸缸救人,孔融四岁让梨,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吧。这些故事都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

1出示课题:40.三过家门而不入

2学习生字:“入”

3比较字形:入—人

4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1)三过家门而不入? (2)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要三过家门而不入?

说明:

通过谈话,和学生交流熟悉的故事,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课题,读完课题,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问,从小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问题意识。

二.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1带着刚才的几个问题听课文录音

2交流

说明:

(听课文时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有助于学生良好听说习惯的养成。)

三.初读课文,小组学习字词

1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禹吧!自己轻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出示生字、小组学习

洪、淹、姓、猛、逃、灾、紧、踏、凶

(1)任选两个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出它们在字典的第几页,并大声读准它们的字音。

(2)交流记字好方法

形声字:洪、淹、猛、逃、踏

编顺口溜:姓

据字想义:灾、紧、凶

(3)你觉得最难写的是哪个字?

指导书写:逃

说明:

(生字教学以学生小组讨论学习为主,学生已经会了许多识字的好方法,在小组内交流,既让学生得到表现的机会,又学到了别人记字的好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归类识字。)

四.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禹为什么治水呢?默默读第1小节

(1)指名读

(2)师生互读:古时候。。。。。。老百姓有的。。。。。。有的。。。。。。

(3)说话训练:*( ),同学们有的( ),有的( ) 。

**( ),( )有的( )有的( ) 。

说明:

(针对文章中的句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适当,切合生活实际的说话练习,使学生有话可说,说得真实,说得妙。)

2禹为了治水又是怎么做的,和同桌一起读读2、3小节,有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

(1)质疑

理解:郑重、(换词法)慎重、严肃

(2)师生分角色读

(3)指名分角色读

(4)出示表格,练习说话

同行的人说

禹想

禹说

回家住几天吧

灾情严重,治水要紧

你还没见过自己的亲生孩子

说明:

(在读课文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运用多种形式熟读课文,能了解禹当时是怎么说的,再引导学生想像禹是怎么想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禹顾大家舍小家,把国家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的崇高境界,在完成表格同时,进行说话练习,把同行的人怎么说,禹怎么想连起来说一说,提高说话能力。)

3 师: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情传开了,大家治水的劲头更足了。结果——

引读第4节

4读了课文,你觉得禹是个怎样的人?填空:( )的禹

五 课外延伸,语言实践

1师:15年后,洪水终于被制服了,禹回到了家和妻子、儿子见面时的情景会怎样呢?

2小组合作,分角色演一演

说明:

(这里的语言实践,是一个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才华的练习,展示孩子的丰富想像,展示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同时展示孩子的合作表演才能,教师可从几个方面引导:激动,责怪,委屈,高兴。。。。。。使表演对话更出色。)

4、一年级下册《三过家门而不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继续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生字。

2.朗读课文,做积累词语8个。

3.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给课文续编“禹制服洪水后与家人团聚的故事情节”,和同学合作,说说演演。

4.懂得国家利益重于家庭利益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小朋友,你们一定听过司马光砸缸救人,孔融四岁让梨,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吧。这些故事都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

1出示课题:40.三过家门而不入

2学习生字:“入”

3比较字形:入—人

4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1)三过家门而不入? (2)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要三过家门而不入?

说明:

通过谈话,和学生交流熟悉的故事,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课题,读完课题,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问,从小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问题意识。

二.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1带着刚才的几个问题听课文录音

2交流

说明:

(听课文时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有助于学生良好听说习惯的养成。)

三.初读课文,小组学习字词

1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禹吧!自己轻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出示生字、小组学习

洪、淹、姓、猛、逃、灾、紧、踏、凶

(1)任选两个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出它们在字典的第几页,并大声读准它们的字音。

(2)交流记字好方法

形声字:洪、淹、猛、逃、踏

编顺口溜:姓

据字想义:灾、紧、凶

(3)你觉得最难写的是哪个字?

指导书写:逃

说明:

(生字教学以学生小组讨论学习为主,学生已经会了许多识字的好方法,在小组内交流,既让学生得到表现的机会,又学到了别人记字的好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归类识字。)

四.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禹为什么治水呢?默默读第1小节

(1)指名读

(2)师生互读:古时候。。。。。。老百姓有的。。。。。。有的。。。。。。

(3)说话训练:*( ),同学们有的( ),有的( ) 。

**( ),( )有的( )有的( ) 。

说明:

(针对文章中的句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适当,切合生活实际的说话练习,使学生有话可说,说得真实,说得妙。)

2禹为了治水又是怎么做的,和同桌一起读读2、3小节,有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

(1)质疑

理解:郑重、(换词法)慎重、严肃

(2)师生分角色读

(3)指名分角色读

(4)出示表格,练习说话 同行的人说禹想禹说

回家住几天吧 灾情严重,治水要紧

你还没见过自己的亲生孩子

说明:

(在读课文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运用多种形式熟读课文,能了解禹当时是怎么说的,再引导学生想像禹是怎么想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禹顾大家舍小家,把国家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的崇高境界,在完成表格同时,进行说话练习,把同行的人怎么说,禹怎么想连起来说一说,提高说话能力。)

3 师: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情传开了,大家治水的劲头更足了。结果——

引读第4节

4读了课文,你觉得禹是个怎样的人?填空:( )的禹

五 课外延伸,语言实践

1师:15年后,洪水终于被制服了,禹回到了家和妻子、儿子见面时的情景会怎样呢?

2小组合作,分角色演一演

说明:

(这里的语言实践,是一个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才华的练习,展示孩子的丰富想像,展示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同时展示孩子的合作表演才能,教师可从几个方面引导:激动,责怪,委屈,高兴。。。。。。使表演对话更出色。)

5、《被赶出家门的小麻雀》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读写词语,能用“商量”写一句话。

2.根据自己的体会有语气的朗读课文,适时的展开想象。

3.感受麻雀父母的良苦用心,懂得应该勇敢的学习独立生活,体验小麻雀成长的快乐。

教学重点:

有语气的朗读课文,适时的展开想象。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理解麻雀父母的话,来体会它们的良苦用心,懂得应该勇敢的学习独立生活,体验小麻雀成长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孩子如果已经长大,旧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谁还记得这是哪篇课文?

是的,孩子长大就的离开妈妈独自去生活。在《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中我们了解了植物离开妈妈独自生活的方法,那小动物会怎样做呢?师板书课题:被

赶出家门的小麻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到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估计:这是一篇关于小麻雀故事课文;小麻雀是被赶出家门的;为什么小麻雀会被赶出家门?

对策:对于回答问题的同学都要给与表扬。

过渡: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2.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中不认识的字读熟,读课文做到不多字,不少字。

3.看大家刚才读书读得认不认真。指名读生词,对于难读的,让生多读几遍。

麻雀 独立 商量 早晨 健壮 娇生惯养

这些词你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估计:“独立、商量、娇生惯养”不知是什么意思。

对策:生能解决的师不要回答。

“独立”这个词要重点理解,对理解课文有重要帮助,所以当学生理解本词意思时,师追问:怎样做就叫独立生活?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重点看学生断句情况及生字是否读正确。

三、细读品味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麻雀为什么会被爸爸妈妈赶出家门?

2.爸爸妈妈是怎么赶它走的?(第2段)

3.品读对话,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

(1)、“离开了爸爸妈妈,我会饿死的。”

你们就是那只小麻雀,快和麻雀妈妈说说吧!

你觉得这时候小麻雀的心情怎么样?读出它的心情。

估计:朗读不到位。

对策:(1)小麻雀怎么说话的?(哭)

(2)离开爸爸妈妈独自生活会遇上哪些困难?

板书:独立生活 吃、住、喝、病、寒冷、危险……

(3)爸爸妈妈知不知道她会遇到这些危险呢?你怎么知道的?(见课文)

师:麻雀妈妈心软了,悄悄地跟麻雀爸爸商量着。妈妈心软了该怎么读?悄悄的商量商量,(2)“要不,就让它多住些日子?”

a.“商量”在这里什么意思?

b.水能用“商量”说一句话?

估计:可能受大部分学生不会造。

对策:假如今天是“母亲节”你会怎样?“六一”儿童节呢?

(3)“不行,这是害它,总不能让它跟我们过一辈子吧。从小就娇生惯养,什么时候才能独立生活呢?”

可是,爸爸是用什么语气说的?为什么要“坚定”地说,能读出来吗?

4.(1)小麻雀不想离家,可是最终还硬是被赶出了家门,它走时的心情怎样?(伤心、气愤、不解)

(2)离开了家,它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它漫无目的的飞呀飞呀,想象一下:你就是那只小麻雀,如果你不离开家,会有什么结果?

(3)离开了家,你会怎么做?

5.独立生活有那么多困难,多让人担心呀!,爸爸妈妈会怎么想?它们一天又一天的站在屋脊上望呀望呀!转眼几个月都过去了,你们告诉我,那离开家门的孩子小麻雀它能像你们说的那样躲过风雨,填饱肚子,逃避野兽,建造新家……克服一重又一重的困难,健康的长大吗?

6.几个月后,小麻雀回来和父母相聚了,当初被赶走的小麻雀现在什么样?

(1)“唧唧喳,唧唧喳,爸爸妈妈…….我看你们来了!

(2)当初小麻雀你是哭着被赶走的,现在你的心情怎么样?(高兴、自豪……)都读一读(边评边读)“唧唧喳,唧唧喳,爸爸妈妈…….我看你们来了!”

(3)师:麻雀爸爸妈妈见了,怎么样了, “孩子,你要是不说……一定不错吧!”

为什么只有几个月不见就不敢认了呢?小麻雀有什么变化?(健壮)

把你体会到的读给大家听。

(4)师说:离开妈妈的时候,小麻雀你还哭着说会饿死的。现在你却变的更加健壮了,快和爸爸妈妈说说你这几个月都是怎样度过的呀?(师扮演爸爸妈妈到座位旁边边走边问)指名生扮演小麻雀回答(主要是怎样克服困难的,师适时评价及总结出独立生活的本领)

(5)师:是啊!你爸爸当初那么狠心的把你赶出家门,就是为了让你象现在这样学会独立生活,这也是爸爸对你的爱呀。当初我们把你赶走,现在你还生爸爸妈妈的气吗?

指名生汇报读:“我知道,你们那是为我好哇!”齐读。

四、总结升华

像小麻雀父母这样把孩子赶出家门,让它们学会独立生活,这也是一种特殊的爱。作为孩子,也应该勇敢的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这样才会学到很多本领。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体会这份特殊的爱吧!看完小麻雀的表现,你认为题目还可以改做:

如果小麻雀有了自己的孩子,它会怎样做呢?为什么呢?

五、课外延伸

父母的爱也是不同的。老师也想给你们讲一个爱的小故事:小马过河 想知道后来又发生什么事了吗?这个故事就在我们语文书后面的课外阅读上,课下把它读完,体会一下老马对小马的爱。

六、作业

1.朗读课文;2.讲这个故事

6、三过家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继续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积累词语10个。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给课文续编一个“禹制服洪水后与家人团聚的故事情节”,和同学合作,说说演演。

4、懂得国家利益重于家庭利益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掌握10个生字,懂得国家利益重于家庭利益。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录音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引入

1、 引入: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古人,他叫——禹。(师板书)

2、 先请小朋友们听听他的故事吧!要求:仔细听,你听到了什么?(放课文录音)

3、 指名答,揭题:《 三过家门而不入》 (指名读、齐读)

二、 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二节

1、 出示一、二节,自由轻声读,注意读准生字读音。

2、 组内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hóng yān táo yǔ hūn

洪水 淹死 逃跑 禹 新婚

小老师领读字音。

重点交流:禹(书空) 逃(组词、说话练习)

3、 自由轻声读,男女声分读。

4、 说说这两节告诉我们什么?

5、 全班交流,齐读。

(二)学习课文第三节

1、 师范读,生边听边找生字。

2、 用音序查字法查:呱 踏

用部首查字法查:灾 紧

3、 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师生配合读。

4、 课文填空: 后来_____。一天_______。有人说:“________。”还有人说:“___________。”以后________。(出示课文插图)(同桌练说,指名说)

5、 认识祥写与略写。

(三)学习课文第四节

1、 出示第四节,自由读,自学生字

2、 交流学习“猛”

3、 齐读并完成填空:

______传开了,_________更足了。经过13年的努力,治水大军终于______________。

三、 巩固拓展

1、 读词擂台赛:抽读生字,个人赛读,小组赛读

2、 说一说:13年后,洪水被征服了,禹回到了家,和妻子、儿子见面时的情景会怎样呢?和同学合作,分角色演一演。 (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1.悄悄——走

三过家门{ 2.绕过——奔} 征服洪水,百姓爱戴

3.坚定——踏

7、三过家门而不入教学设计

徐汇区高安路第一小学 黄晓方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洪、制、治、严、紧、因、事、劲、终” 9个生字,重点识记 “洪、治、因、终”。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洪水、制服、治理、因、终于”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第三节,感受大禹为制服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坚决态度,初步体会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3、能根据提示,运用本课积累的词语,说说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教学重点】

感受大禹为制服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坚决态度,初步体会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故事来源。

1、

出示课题,了解课题的意思:

(板书:34、三过家门而不入)

(1)读课题,正音:入

(2)解释课题:

²

师解释“入、过”的意思。

²

请学生连起来说一说“三过家门而不入” 的意思。

2、简要介绍《大禹治水》

(1)拼读音节:dà yǔ zhì shuǐ。

(2)解释《大禹治水》的意思,随机识记生字“洪”。

(出示板书:禹、治理、洪水)

【说明】

由理解“入”“过”的意思入手,帮助学生理解课题的含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简要介绍《大禹治水》,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也是对文本的补充。

二、学习1、2小节,了解大禹治水的原因。

1、学习课文第一节,了解禹治水的原因。

(1)(出示第1节)自读。

师: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呢?课文里有一段话,请你读一读。

(2)看视频,感受洪水的凶猛,进一步了解治水的紧迫性。

师:请小朋友看一段视频。看来,洪水真是——凶猛啊!

(出示词卡:凶猛(měng))

2、引读第2节,了解禹出发时的情况,学习生字“制、治”。

(1)比较“制、治”的读音。

(2)比较“制、治”的字形。

(3)组词理解“制、治”的意思。(出示板书:制服)

【说明】

利用视觉效应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紧迫性。通过比较“制、治”两个生字,先从读音和字形上区分这两个同音字。再运用组词的方法让学生熟记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固定搭配,从意思上再次区分,帮助学生巩固生字。

三、重点学习课文第3节,感受禹“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一)初读课文,整体了解,找到与课题内容相对应的自然段。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师:现在,就请你借助拼音来读读课文故事,要把句子都读通。

2、反馈交流。

师:小朋友读得很认真,课文共有几小节啊?(共4节)课文的哪一小节写了课题的内容呢?(第3节)

【说明】

由于在第一环节解释了课题的意思,让学生根据课题的含义寻找对应的小节也就显得比较容易了。这样的设计既引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渗透了一种阅读策略——根据题目把握文章的重点内容。

(二)重点学习第3节,感受禹“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1、借助拼音读准难读词语的字音。

(1)出示词语:呱(gū)呱(gū)

同(tóng)行(háng)

严(yán)重(zhòng)

郑(zhèng)重(zhòng)

(开小火车领读。)

(2)去掉拼音再齐读。

2、自读第3节,数清句子。

3、指名分层朗读课文,理清脉络,找到具体写 “禹第一次经过家门而不入”的语句。

师:老师请3个小朋友来读第三小节,其他小朋友听听他们是否做到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想谁读的内容是写“禹第一次经过家门而不入”?(2——8句是写禹第一次经过家门而不入)。

师: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把2——8句用括号括起来。

【说明】

通过开小火车领读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较难读准的字音,为学生读文扫清障碍。“数清小节有几句话”是一年级学生要掌握的一项基本的语文知识,需要老师反复操练。同时在这里,也为下面据意找句做好准备。让学生照老师的样子把句子括出来,也是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

4、重点学习2-8句,感受禹“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1)自读,找出禹说的话。

师:现在,我们就要来重点学习括号里的写禹第一次经过家门而不入的句子。自读,找一找,禹经过家门时对别人说了些什么?找到后请你大声地读给你的同桌听。

(交流出示2句句子。)

(2)师生配合读文,了解禹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两句话。

Ø

了解说第一句话时的情景。

²

师生配合读文。

²

联系第1节和插图,想象禹的心理活动,感受其治水决心。

师:禹没有停住脚步,因为他想到了什么?结合第一节的内容来说,也可以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来说。(出示第一节内容和插图,自读第一节。同桌讨论)1——2人说

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了解说第二句话时的情景。

引读相关句子。

引导读懂:“我可不能因家事而误了治水呀!”这句话的意思。

师:要读懂这句句子,我们先来看看这几个词分别是什么意思。

1解释:“因、误、家事”

2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指导朗读。

师:是呀!禹心里想的就是赶快把洪水制服,治水最要紧,所以他坚决地说了这句话,(“!”泛红)这句话最后也有一个“!”谁来读?指名读

继续引读:当禹说完这句话后——他就大踏步地向前走去。(出示:“大踏步”加点,)禹一步也没有停下,态度是多么坚决啊!

(3)师生配合读禹第一次过家门而不入的内容,再一次感受禹治水的决心是那样的坚定。

5、创设情境,想象禹第二次、第三次经过家门时的情景,仿照第一次练习说话,内化感悟。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按照禹第一次经过家门而不入的情景,仿说第二、三次经过家门时的情景。

(2)齐读最后一句写禹第二、三次经过家门时的内容。

【说明】

以 “禹第一次过家门而不入”的内容作为重点,带领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说话等训练理解词句。特别是对学生不容易读懂的语句及重点词语进行指导,让学生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朗读,更能体会文中“大禹治水”的决心很大。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感受,再发挥想象,有目的地进行说话训练就显得不那么难了。

四、学习第四节,了解大禹治水的结果,感受大禹治水不容易。

1、引读第4节,随机正音:“劲、终”。

2、再读句子,结合词语感受大禹治水很不容易。

师:读到这里,你心里一定会感受到大禹治水真不容易啊!从这小节中的哪些词中你能感受到大禹治水真不容易?

3、交流,随机识记“终”的字形:

板书:13年,终于

【说明】

通过前面重点段落的学习,反复诵读,使学生在脑海中已经有了对“大禹”这个人的初步了解,再结合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在老师指定的段落中寻找相关词语,其实是对学生读文习惯的渗透培养-----圈画词语,边读边悟,。

五、复习巩固,根据提示用一句话说说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1、复习巩固:读板书词语

2、根据老师的提示,选用词语,来说说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自己准备——指名交流)

3、齐读句子。

【说明】

这一部分是对课文内容的总结,也是对学生整堂课学习成果的检验。这里的设计,旨在将字词的巩固、内容的反馈及语言表达训练融为一体。先巩固认读本课部分字词,再让学生借助句式的提示,选择词语用一句话说说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从而,进一步夯实了他们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同时也使他们的表达趋于规范、明确。

【板书设计】

禹为了 ,三过家门而不入,13年后,终于 。

治理 洪水 制服

【作业设计】

一、用部首查字法查出下面的字,把页码写在( )里。

制( )

紧( )

事( )

二、读句子,圈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1、禹路过家门,正巧听见自己的孩子呱呱(gūgūguāguā)的啼哭声。

一只青蛙正蹲在荷叶上呱呱(gūgū guāguā)地叫着。

2、爸爸和爷爷都是医生,他俩是同行(háng xíng)。

和禹同行(háng xíng)的人都放慢了脚步。

3、“现在灾情严重(zhòng chóng),治水要紧!”

你能把老师刚才说的话重(zhòng chóng)复一遍吗?

三、选词填空:

(1)是

(2)事

1、自己的( )情应该自己做。

2、这本书( )你的吗?

四、读一读,写一写,记一记。

禹为了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13年后,终于制服了凶猛的洪水。

8、34、三过家门而不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9个,继续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生字。

2、朗读课文,做积累词语8个。

3、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给课文续编“禹制服洪水后与家人团聚的故事情节”,和同学合作,说说演演。

4懂得国家利益重于家庭利益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媒体 生字卡片;课件

课前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读读课文、圈出生字)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小朋友,你们一定听过司马光砸缸救人,孔融四岁让梨,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吧。这些故事都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

1出示课题:40.三过家门而不入

2学习生字:“入”

3比较字形:入—人

4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1) 三过家门而不入? (2)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要三过家门而不入?

二.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1带着刚才的几个问题听课文录音

2交流

三.初读课文,小组学习字词

1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禹吧!自己轻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出示生字、小组学习

洪、淹、姓、猛、逃、灾、紧、踏、凶

(1)任选两个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出它们在字典的第几页,并大声读准它们的字音。

(2)交流记字好方法

形声字:洪、淹、猛、逃、踏

编顺口溜:姓

据字想义:灾、紧、凶

(3)你觉得最难写的是哪个字?

指导书写:逃

四.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禹为什么治水呢?默默读第1小节

(1)指名读

(2)师生互读:古时候。。。。。。老百姓有的。。。。。。有的。。。。。。

(3)说话训练:*( ),同学们有的( ),有的( ) 。

**( ),( )有的( )有的( ) 。

2禹为了治水又是怎么做的,和同桌一起读读2、3小节,有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

(1)质疑

理解:郑重、(换词法)慎重、严肃

(2)师生分角色读

(3)指名分角色读

(4)出示表格,练习说话

同行的人说 禹想 禹说

回家住几天吧 灾情严重,治水要紧

你还没见过自己的亲生孩子

3 师: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情传开了,大家治水的劲头更足了。结果——

引读第4节

4读了课文,你觉得禹是个怎样的人?填空:( )的禹

五 课外延伸,语言实践

1师:15年后,洪水终于被制服了,禹回到了家和妻子、儿子见面时的情景会怎样呢?

2小组合作,分角色演一演

9、三上册语文《石榴》教学设计《石榴》教学设计

《石榴》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文章主题;

2、学习形神兼备的状物手法;

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英勇无畏的品格和敢于斗争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三、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

形神兼备地状物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古往今来,“垂杨”“腊梅”之类的植物历来是文人墨客的笔下宠物,但现代作家郭沫若却对石榴情有独钟,而且还赋予了石榴“夏天的心脏”的美誉。石榴的魅力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本节课我们来一睹石榴的风采。

二、 导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感悟作者对石榴的赞美之情;

2、朗读课文,按照“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理清文章层次。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读文章2——6段,思考问题:

1、作者从石榴的哪些方面表现石榴树的“最可爱”?

2、通过什么方法突出了石榴枝叶的特征?

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石榴的花朵?

4、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方法写石榴的果实?

(三)、精读课文,拓展能力

通过学习石榴的敢于同骄阳斗争,毫不示弱的精神美,你有什么启发和感受,写一写并说一说。

三、 板书设计

爱 石榴 赞

枝叶 花朵 果实

敢于同骄阳斗争毫不示弱的

精神美

颂扬民族的美好情操

表达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

《石榴》教学设计【2】

目标设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用“先……逐渐……最后……”说一段话。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抓住石榴花的色、形、多,指导朗读。

2、帮助学生了解石榴成熟的过程和石榴的特点。

教学难点:

对第三自然段最后两个拟人句的理解。

课前准备:

石榴实物,石榴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认真地读了课文,做到了正确、流利,但是这样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出感情,细细品味课文,就像真的到了石榴园看到了石榴树一样。

二、理清层次

1、这篇课文介绍了石榴的哪些方面?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

2、板书:花、果

三、学习第二段

1、课文第二节主要写了石榴的花,写得很美。请你自读第二节,看看石榴花美在哪儿?用“——”画下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或词。

2、指名回答,相机指导:板书:火红(石榴花的颜色很美,像火那样红,请同学们看,这就是石榴花(实物)颜色多么鲜艳!)

密盛(“密”是什么意思?稠密,一朵花紧挨着一朵花,“盛”是什么意思?旺盛石榴花又多又旺,就是越开越密,越开越盛。)

吹(出示实物):小喇叭一吹就响,石榴花怎么吹也吹不响,为什么课文中说“石榴花正鼓着劲儿在吹呢”?(1、样子有些像;2、石榴花开得很大,花瓣盛开着,就像能吹响一样)吹一首什么歌呢?

3、石榴花真美,它的颜色鲜艳,形状可爱,开得又密又盛,我们要通过朗读,读出它的美。黑板上的这些词语,要读出重音,请同学们先自己练习。

4、点名读:相机指导,小老师范读、练读,指名读。

老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真的看到了美丽的石榴花。

四、学习第三段

石榴花美,石榴果就更有意思了。

1、出示投影: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齐读)

2、默读第3节,哪一句话写出了石榴成熟的过程?请你用铅笔划下来。

3、板书:先……逐渐……最后……

①作者用上了这些词写出了石榴成熟过程中的颜色变化,这样写很有条理。

②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这个关联词也来说一句话,比如:日出时颜色的变化;春天树木叶子颜色的变化;果实从小到大的变化等等,同位互相说一说。

4、成熟后的石榴是什么样的呢?谁来读一读。

①这两句话写得太有意思了!作者把石榴当作什么来写?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你瞧,在作者的眼中,石榴是有生命的,像一个可爱的娃娃。石榴它不仅会笑、会动、还会说,这样写能使文章更生动。

②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③指名读,看他读得能让大家都喜爱上这些石榴娃娃吗?

④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要说出好,好在哪儿?(笑得多开心!)不太好,应该怎么读?

⑤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那活泼可爱的石榴娃娃,请看你的两张照片,哪一张石榴笑得咧开的嘴,哪一张笑破了肚皮?(看图)

⑥你们成熟了,你们是怎样扒开叶子张望,怎样向人们报告喜讯的呢?你们做做动作,说一说,同位互相表演一下,现在老师读句子,谁愿意到讲台前表演呢?(提示:“张望”是朝一个方向看吗?是只朝近处看吗?)(告诉大家什么喜讯?……)你的喜讯我听到了。

下面请一位同学把第3小节连起来读一遍,看看作者是怎样有条理地写出石榴成熟的过程的。

五、学习第四段

1、下面我们去摘一个石榴看一看,尝一尝吧!

2、自读第四节,你认为哪些词写得好,请你用笔划下来。

3、讨论交流:什么是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呢?老师剥开一个石榴,你看一看就知道了,石榴子儿有红的,有白的,还亮晶晶的,这就是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4、你尝尝什么味吧!(请两位同学来尝、说)你说得我们都流口水了。

5、请大家有感情地练读第4节,看谁能读得有滋有味。

6、读得真好,老师都流口水了。

六、迁移练习:(出示桔子、香蕉、水蜜桃等水果)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水果,请你选择你最喜爱的一种,欣赏它们各具特色的外形,去品尝它们独特的味道,然后按照《石榴》这一课的写作方法把它写下来。

板书:

16、石榴

花:火红、茂密、吹

果:先逐渐最后

教学后记:

这篇课文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石榴的生长过程(即:抽枝、长叶、开花、结果。)来描写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同时我认为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热爱之情。此文结构明朗,详写了石榴的花和果(就这两者而言,果更为突出。)故在教学中重点应把握这两点展开。

第二自然段写了枝条、嫩叶和石榴花,重点写出了花。分别写了花的色:“火红”;花的多:“越开越密”、“越开越盛”;花的形:“小喇叭”。写出了石榴的活泼、美丽,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石榴的美。

第三、四自然段它的果实——石榴。主要写了它的两个方面:

一、课文的第三节,写石榴的成熟过程及它的外形。它的生长过程是:结出小石榴——天天成熟——熟透了;它的外形(随着生长过程而变化):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对熟透了的石榴描写特生动: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此段写出了石榴成熟的欢喜,同时也是作者及农民伯伯内心的喜悦!此外此段也突出了石榴所特有的特征:即成熟后易破皮!

二、课文第四节,写石榴子粒的形态和它滋味。此段学生易于掌握。但有一词“玛瑙”学生没有感性认识,我们可以找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段另有一重要训练项目——让学生仿写。

10、八年级《古诗四首》教学设计《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

教育在线

【设计思想】

诗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感悟作者通过外在的客观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思想情感,欣赏他们为创设美好意境、抒发内心哀乐所运用的高度凝炼的语言,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从而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趣味。诵读是教学诗歌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那种善于倾注强烈感情的诵读既能让我们体会“无地-沙鸥”的凄凉落魄;又能使我们回味苏轼李白的豪放不羁……

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的能力,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都较以前大大改变。因此,在教学这四首诗时,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培养他们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以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

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

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40分钟×2)

教学方法和手段:讨论交流为主,多媒体教学,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四首诗,结合对诗人身世、写作背景的了解,准确理解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 :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新课,检查课前积累。

1.导入 语。

2.学生活动:

举手发言,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1例。

3.切入本课,明确目标: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幻灯片出示本堂课学习目标]

二、 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四首古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1.范读:

1)多媒体画面、诗文、配乐朗诵。

2)学生活动: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

1)四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投影]

2)学生活动:4人一组,各抒己见,并努力使对方接受。如对方不接受,则应竭力反驳。

注意:陈述理由或反驳意见要有依据。

提示:可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探究诗中意境,体味真情实感。[明确:《春望》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泊秦淮》抒发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过零丁洋》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3.组织班级交流。

1) 学生活动: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

2) 教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在交流中穿插幻灯投影,介绍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正确理解诗歌内涵。]

4.变换角色,模仿诗人,学会有感情地朗读。

1) 如果你是诗人,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会带着怎样的情感分别吟诵这四首诗呢?

2) 学生活动:

①走进那个时代,把自己当作诗人,用诗的语言抒发心声。

②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

③小组之间开展朗诵比赛,比哪一组朗读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播放背景音乐]

3) 同学互评,教师点拨,适当进行比较鉴赏。[明确:《春望》(忧伤)、《泊秦淮》(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悲怆豪壮)、《过零丁洋》(慷慨悲壮、正气凛然)]

三、重放配乐朗诵,学生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读。

1) 跟读。

2) 教师小结:诗歌是激情的产物,不是带着强烈感情的人是朗读不好诗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采取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

四、拓展提高:

你最喜欢哪一首诗?为什么?

1.思考。

2.交流、点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讨论交流我们理解了四首诗的思想内容,学习了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品味诗歌字里行间的爱国深情,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3.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热情。

教学难点 :品味名句,体会真情。

教学过程 :

一、 复习旧知,导入 新课。

[课前播放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营造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

1.导入 语:

[音乐停]上节课,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朗读了四首古诗,理解了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在朗读中学会了审美,提高了文学欣赏的水平。不知道同学们还能不能背诵这四首古诗?

2.集体有感情地背诵四首古诗。

二、品味诗歌名句,体会深沉情思。

1.这四首诗都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都蕴含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你认为四首诗最能体现爱国深情的词或句子分别是什么?为什么?

2.自由朗读,边读边思,并结合有关资料,在书旁写下自己的想法。

3.小组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请同学点评。

4.组织班级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加以引导。

内容摘要: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

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更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该汗颜的是座中那些点歌的人。足见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年老久病,无所作为。但“不自哀”则引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现实转入梦境,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与遗憾!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与个人的命运。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的忧虑不安,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方法指导:

①发挥想象,感受意境。②联系实际,体会真情。③品味语言,学会鉴赏。

5.集体朗读一遍。

三、 能力迁移:

运用已学知识朗诵并赏析自己课外收集到的爱国诗歌一首。

1.在小组里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并请别的同学点评。

2.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推荐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并说出推荐理由。

3.学生互评,教师小结,以肯定成绩、鼓励为主。

四、 拓展提高:

1.回归课文,再读古诗四首。

思考:吟动人诗篇,品诗中深情。古人触景伤怀,为国忧思,这给了你哪些启发?

2.交流、点评。

五、课堂总结。

[音乐声起(同课前)]

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们更爱我们的祖国。从现在起,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刻苦,踏实进取,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

愿同学们早日成材,梦想成真!

11、八年级《古诗四首》教学设计《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

诗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感悟作者通过外在的客观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思想情感,欣赏他们为创设美好意境、抒发内心哀乐所运用的高度凝炼的语言,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从而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趣味。诵读是教学诗歌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那种善于倾注强烈感情的诵读既能让我们体会“无地-沙鸥”的凄凉落魄;又能使我们回味苏轼李白的豪放不羁……

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的能力,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都较以前大大改变。因此,在教学这四首诗时,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培养他们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以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40分钟×2)

教学方法和手段:讨论交流为主,多媒体教学,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四首诗,结合对诗人身世、写作背景的了解,准确理解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检查课前积累。

1.导入语。

2.学生活动:

举手发言,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1例。

3.切入本课,明确目标: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幻灯片出示本堂课学习目标]

二、 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四首古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1.范读:

1)多媒体画面、诗文、配乐朗诵。

2)学生活动: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

1)四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投影]

2)学生活动:4人一组,各抒己见,并努力使对方接受。如对方不接受,则应竭力反驳。

注意:陈述理由或反驳意见要有依据。

提示:可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探究诗中意境,体味真情实感。[明确:《春望》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泊秦淮》抒发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过零丁洋》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3.组织班级交流。

1) 学生活动: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

2) 教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在交流中穿插幻灯投影,介绍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正确理解诗歌内涵。]

4.变换角色,模仿诗人,学会有感情地朗读。

1) 如果你是诗人,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会带着怎样的情感分别吟诵这四首诗呢?

2) 学生活动:

①走进那个时代,把自己当作诗人,用诗的语言抒发心声。

②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

③小组之间开展朗诵比赛,比哪一组朗读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播放背景音乐]

3) 同学互评,教师点拨,适当进行比较鉴赏。[明确:《春望》(忧伤)、《泊秦淮》(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悲怆豪壮)、《过零丁洋》(慷慨悲壮、正气凛然)]

三、重放配乐朗诵,学生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读。

1) 跟读。

2) 教师小结:诗歌是激情的产物,不是带着强烈感情的人是朗读不好诗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采取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

四、拓展提高:

你最喜欢哪一首诗?为什么?

1.思考。

2.交流、点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讨论交流我们理解了四首诗的思想内容,学习了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品味诗歌字里行间的爱国深情,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3.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热情。

教学难点:品味名句,体会真情。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营造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

1.导入语:

[音乐停]上节课,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朗读了四首古诗,理解了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在朗读中学会了审美,提高了文学欣赏的水平。不知道同学们还能不能背诵这四首古诗?

2.集体有感情地背诵四首古诗。

二、品味诗歌名句,体会深沉情思。

1.这四首诗都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都蕴含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你认为四首诗最能体现爱国深情的词或句子分别是什么?为什么?

2.自由朗读,边读边思,并结合有关资料,在书旁写下自己的想法。

3.小组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请同学点评。

4.组织班级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加以引导。

内容摘要: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

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更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该汗颜的是座中那些点歌的人。足见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年老久病,无所作为。但“不自哀”则引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现实转入梦境,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与遗憾!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与个人的命运。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的忧虑不安,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方法指导:

①发挥想象,感受意境。②联系实际,体会真情。③品味语言,学会鉴赏。

5.集体朗读一遍。

三、 能力迁移:

运用已学知识朗诵并赏析自己课外收集到的爱国诗歌一首。

1.在小组里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并请别的同学点评。

2.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推荐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并说出推荐理由。

3.学生互评,教师小结,以肯定成绩、鼓励为主。

四、 拓展提高:

1.回归课文,再读古诗四首。

思考:吟动人诗篇,品诗中深情。古人触景伤怀,为国忧思,这给了你哪些启发?

2.交流、点评。

五、课堂总结。

[音乐声起(同课前)]

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们更爱我们的祖国。从现在起,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刻苦,踏实进取,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

愿同学们早日成材,梦想成真!

教学设计推荐更多+
相关信息
相关栏目
说课稿一等奖 幼儿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 教案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