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30 11:25:04
类别:说课稿一等奖
高三生物选修课本全一册说课稿一等奖
说教科书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高三生物教师,我说的教科书是高三生物选修课本全一册,这册教科书是学生已经学习了高二生物必修教材的基础上的一册选修教材,通过这册书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课程价值
1、知识构建功能:这册书共分6章,通过这册书的学习,让学生完成以下知识目标:
(1)理解人体的稳态是如何调节的,知道免疫的过程和意义
(2)理解光合作用中能量的转换过程,了解C3植物和C4植物的结构特点,理解如何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掌握固氮微生物的类型及氮循环的过程。
(3)了解细胞质遗传的原因及特点,掌握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及应用,理解基因的结构及人类的基因组计划
(4)了解什么是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及应用,掌握细胞工程中的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的技术要点及这些技术的应用
(5)了解微生物的类群,理解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掌握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及应用
(6)自学能力,即通过已有知识的回顾和阅读教材,能把一些基础问题找出来并解决,并能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理解、分析、总结。
2、能力培养和实践操作功能
(1)培养学生能根据书本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及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高三生物的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做出假设和预期等从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能力。
(3)明确实验原理及操作中的关键步骤的注意事项
(4)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过程
(5)能有一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和解释身边的常见的现象
3、心理教育及情感教育功能
(1)通过学习生物知识,培养他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求实精神
(2)通过知识的获得过程的学习,培养他们勇于面对困难,承受失败和压力,以平静的心态对物对人的能力
(3)通过生物学家在探求科学真理上默默而又执着的精神的介绍,培养他们不畏辛苦,执着追求的品德
(4)通过生物学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点,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怀。
(5)关心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对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课程价值达成度
1.内容选取:
(1)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对高二生物的升华,是对高二基础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以及对高二没有涉及到到由于生物学的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而生物书的编排内容比较滞后的一种补充,更注重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2)各章节内容紧密联系,都围绕一个中心——服务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从这个角度展开内容的编排,比如人类首要的问题是生存,所以第一章就介绍了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营养和免疫,而人类的生存中最关键的就是吃饭,所以第二章介绍的是如何用人类的智慧尽量地提高粮食的产量,在所有的方法中最科学的方法就是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它带来人类的便利正越来越明显。所以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而在这些高科技的工程中又常常需要微生物来帮忙,比如基因工程中就用到了细菌,或用它的质粒用我们做运载体或用它小小的身躯做受体细胞,通过它的大量繁殖为我们人类生产许多有用的东西,如胰岛素、干扰素等
2.内容组织:
这一册书是在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而开设的,是对原有知识的一种补充和拓展,所以学生学起来要比在高二刚接触这门课程要容易入门一些,比如高二讲过光合作用,在高三再次接触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就容易领悟一些。还有象基因重组在高二讲自由组合定律时已介绍过,那么在我们讲基因工程要用到基因重组就不用太费劲去讲。但毕竟这本书要比高二的知识更加抽象、更加尖端,也就是事情虽然在身边但道理却很深奥,而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又很难,所以学生学起来仍然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时尽量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自主——互动——探究的学习,并且多采用高科技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
3.形式特征:
这本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多种形式把内容呈现给大家。要求学生必须达成的知识目标是以正文黑体的形式出现:需要了解或辅助说明某些内容的以小字或小资料形式出现:专业性太强、需同学们简单了解的又以“选学内容”出现;而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书的旁边还有许多小资料以及还有一些致课外读,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增长了知识。而且书上还有许多图,使本来比较抽象、高深的知识形象、鲜活起来
三、对教科书的加工和改造
1.加工和改造教科书的视角
高三选修这本书既然是对高二知识的一种补充。那么很多内容都和高二有直接联系,完全可以把它和高二知识进行整合,比如第六章《人与生物圈》,和高二的第七章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联系,那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就完全可以以高三的知识点为线索把高二的知识进行一下复习和穿插,这样既使知识系统化,又便于学生形成整体感觉,而且使学生更加体会到其实自己就是生物圈中的一员,一定要保护地球,保护人类唯一的家园
2.加工与改造教科书的途径
这本书的知识点是:第一章稳态的平衡如何维持及免疫过程;第二章如何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及生物固氮过程第三章基因工程的过程及应用第四章细胞工程及作用第五章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在这些知识点中,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是重点知识也是一个难点知识,一方面是它在现在生物科技中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它和人类关系密切,它的发展确实解决了人类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健康问题,粮食问题及环境问题等等,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对于教科书中比较抽象的知识,特别是教科上表述不够详尽的知识,如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书上对二次筛选,介绍的不祥细,我广泛涉猎相关的资料,通过上网等途径,自己先学习、研究,然后将资料尽量清晰、简捷的呈现给他们,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为了做到教学统一,我也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比如对书本上一些比较难而学生又非常感兴趣的知识,我就鼓励他们亲自去查资料,这样就更容易把学习中的疑惑自已解决,既增长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有高三学生既有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又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完全不用老师一一讲解,可以把很多时间、很多学习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比如他们能说的老师不说,他们能懂的老师不讲,在课堂老师就是一个学习的引领者,问题情景的创设者。
3.教材不足:
(1)这本书中很多实验就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实际情况而言是做不了的,所以,这些实验的安排就显得有些形同虚设。
(2)有些内容介绍得不清楚,比如在讲免疫时的效应T细胞能否杀死抗原,表达的不好,而又没有地方可查。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这一课题是高中生物第九章第一节。虽然这部分内容的'知识只要求识记,但其对于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理解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及保护环境、保护生物资源的自觉性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记住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记住我国生物多样性概况──物种丰富、特有和古老物种多、经济物种多、生态系统多样却性面临物种灭绝、种群萎缩及生态环境破坏等多方面的威胁而这些威胁主要来自人类的掠夺式开发与环境污染;记住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教育与法制管理。
2、能力目标:能根据具体实际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初步方案;能运用生物学原理向群众进行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教育。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及保护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与措施。
2、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具体环境条件制定具有可行性的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
四、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1个课时。在教学中以丰富的图片(包括我校参与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的过程及成果照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减轻学生的思维负担。以灵活多样的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有效地记住相应的知识,形成相应的能力。
【设计理念】
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1、课程的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2、以学生对新知预言、主动探究为主,以教师引导为辅。
3、重视实验设计,设计注重学生的心理与认知水平、认知发展相结合。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苏教版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本节内容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理论,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与原教材相比,原教材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接受,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和化学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本节的教学,系统性较好,理论性强。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使实验设计能力和探究思维能力得到较大的培养。
2)过程与方法:采用“以问题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使学生亲历科学的历程”。
3)情感态度:
①领略实验学习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个人及学科价值。
②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研究问题的方法、灵感和智慧,从而获得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③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学习中学会主动意识和合作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平衡移动原理。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选修化学的学生,他们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等理论,了解了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内容,不仅在知识上为本节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而且其探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可迁移用来指导学生进行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法和学法分析】
本节课设计“以问题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过程,采用启发诱导法、实验探究法,并与多媒体有机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宜突出情景设置、突出学法指导,培养思维品质,做到“授之以渔”,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便于学生接受。
学生:预言实验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引言投影】
教师:播放材料和展示图片:“1898年英国物理学家克鲁克斯发出警告:人口增长,士地变
得狭小,长此下去,人类将面临饥荒危机。要拯救人类,必须尽快寻找到新的氮肥。” 1914年哈伯运了
一个原理找到了合成氮肥的新方法,从而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以哈伯运用了一个原理找到了合成氮的
新方法来创设出问题情景。
学生:观看思考:哈伯使用了什么高深的原理呢?
【设计意图】
用情境激发兴趣,设疑问激发求知欲,引出本课题: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
【知识回顾】
教师:回顾化学平衡的几大特征,其中一大特征涉及“变”,“变”——改变外界条件抓住本质:原平衡被破坏重新建立新平衡
(V正≠V逆)(V正=V逆)
教师:研究化学平衡是否“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速率(V正与V逆)的相对大小!
【设计意图】
以旧引新,焦点切入抓住本质引出: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的突破
1、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学生互动】
学生分成4个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进行分析,首先预言浓度、压强、温度分别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组学生预言】
① Fe3++SCN—[Fe(SCN)]2+ ② 2H++S2O32—S+SO2+H2O
③ 2CrO42—+2H+Cr2O72—+H2O ④ Br2+H2OH++Br—+HBrO
讨论预言影响情况,学生互学、互问、分析
【比一比】得出最佳实验设计方案,经分析①、③的设计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单,是可行的实验,再用实验验证此实验的正确性,学生上台演示实验,归纳总结。
【教师】适时点拔评述,介绍教材实验,画V—t图,加深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小结。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学生】分小组抢答:得出最佳设计:2NO2 N2O4将NO2和N2O4混合气体装在密封的针筒内,通过压缩或外拉,观察气体颜色变化,得出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加压,气体颜色先变深再变浅,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则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对实验设计作适当提示,借助多媒体投影演示2NO2 N2O4实验。
【学生尝试】用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解释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情况
【教师】适时点拔评述,画V—t、NO2%—P图,归纳小结,加深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学生】设计实验并讨论得出其中的最佳实验设计方案,再用实验验证此实验的正确性,学生上台演示此实验
2NO2 N2O4 △H<0
红棕色无色
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
现象:红棕色变深
现象:红棕色变浅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学生比一比】画出最佳方案中的NO2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图
【教师】适时评述、分析NO2%—T关系图,介绍分析教材实验
Co2++4Cl— CoCl42— △H>0加深温度对平衡动影响知识的认识。
粉红色蓝色
升高温度现象:粉红色变蓝色
降低温度现象:蓝色变粉红色
【设计意图】生生互动,以焦点切入,设疑激发学生尝试探究化学问题的方法和途经,实验设计能力得到培养,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得到加强。
2、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学生回顾】要求学生分别用最简洁的语言表示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通过三个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影响情况的学习,尝试概括出一个共同的结果:即平衡移动原理。
【教师评述】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温度等),平衡将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平衡移动原理,又称勒夏特列原理。也就是哈伯研究合成氨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一个基本原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及归纳总结能力,自然轻松中突破了难重点,通过感受前人的研究过程,获取信心和勇气。
(三)、互动实践
【要求】注重实际,加深理解,各小组为另三个小组命一题,用平衡移动原理来判断平衡移动。
【设计意图】用练习巩固新知识,对新知识熟练应用。
(四)教师总结
总结:浓度、压强、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希望同学们学好科学,敢于超越前人,为人类作贡献。
(五)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于作业本。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
“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V正≠V逆),可逆反应将重新建立新的平衡(V正=V逆)
条件改变一、浓度影响二、压强影响三、温度影响
预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定)
实验设计Fe3++3SCN—[Fe(SCN)]2+ 2NO2 N2O4 Co2++4Cl— CoCl42— △H>0
实验结论增大Fe3+浓度,增大压强,升高温度,
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理论解释增大反应物浓度,V正> V逆(学生阅读)(学生预计温度影响了平衡常数K)
收获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温度等),平衡将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平衡移动原理
一、教材分析
单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出版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4的第十一章机械振动的第四节内容。机械振动这一章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动力学及功和能的知识后编排的,是力学的一个特例。机械振动和后面的机械波是比较复杂的机械运动形式,对它们的研究为以后学习电磁振荡,电磁波和光的本性奠定基础。单摆这一节是在学习了简谐运动的定义,描述及其回复力和能量的基础上安排的。单摆作为一个机械振动的具体的实例,为巩固理解简谐运动的规律及其特点起了重要的作用。单摆作为生活中抽象出的物理模型,与人民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本节的特点一是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单摆物理模型,最后运用单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二是运用近似处理方法,研究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这是在研究复杂问题时通常采用的方法;三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单摆作为机械振动的一个实例,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学习了单摆可以巩固简谐运动的有关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应达到以下目标(知道什么是单摆,单摆的振动图像是怎样的,单摆的回复力是由什么力提供的及在什么条件下单摆做简谐运动,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学会探究周期与摆长的定量关系,知道单摆的周期公式。);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会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探索性实验,学会探究的一般方法与步骤,学会运用软件处理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应达到以下要求(体会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及交际能力。)。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如果能找出单摆的回复力与位移的关系,也就可以研究单摆在什么条件下做简谐运动,所以,对单摆回复力的推导及对其近似处理的方法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另外,研究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通过实验探究周期与摆长的关系也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高中学生在分析物体受多个力作用时往往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使问题简单化。因此本节对单摆回复力的推导为教学的难点。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定量关系的实验中,学生可以容易地得到实验数据,但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还不够,所以运用数表软件来进行数据处理作为本节教学另一个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高二学生通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已具备了比较强的实验能力和一定的探索能力。所以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好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本节课(1)将突出学生活动,加强实验教学,充分体现物理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并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2)注重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3)引入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传递及处理技能,让学生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用信息技术来改变学习的方式。(4)讲授法辅以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创造丰富全面的学习环境。
五、教学过程设计
1、课题引入
以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为导入新课的指导思想,通过提问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机械振动的实例,并提出符合单摆基本特征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再介绍伽利略用脉搏测时,发现吊灯的摆动具有等时性的物理学史,了解科学家科学发现的过程。让学生观察摆球的摆动,认识抽象出的物理模型,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新课教学的轨道。
2、新课教学
(1)根据现代教学论,物理教学应有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陶冶情操的功能。讲授单摆应着力于介绍理想化模型的科学思维方法,并通过与弹簧振子类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理想化方法在物理中的运用。通过多媒体演示各种摆动,让学生判断是否为单摆,深化单摆的概念。
(2)提出问题:单摆是否做简谐运动?启发学生通过与弹簧振子类比,自我设计实验,得出振动图像,并判断是否满足简谐运动图像的要求。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富有创意的设计给予鼓励,增强学生参与的勇气。
(3)接着提出要想进一步验证单摆是否在做简谐运动我们应该怎么办。对单摆的摆动进行受力分析,看它的回复力是否满足简谐运动中回复力与位移的条件。引导学生先确定摆球的平衡位置,让学生思考并说明理由。摆球摆到一定角度时,让学生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并引导学生将重力按作用效果进行分解得到单摆的回复力,并对其进行近似处理,得出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主要起桥梁作用,引导和启发学生全面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知识建构的主体。
(4)介绍傅科摆的相关知识。用实物演示不同摆的摆动,激起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探究单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强调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尤其在探究周期是不是与摆球质量有关时,不能用大小不同的摆球来操作。让学生认识到要想利用好控制变量法,首先对概念有一个比较本质的认识。
(5)接着重点探究周期与摆长的'定量关系。提出一些问题如:摆长怎样测量?周期测一次就可以吗?然后学生分组实验,将数据通过网络共享,通过描点得到图像,利用“几何画板”通过描点法得出图象,根据图像对周期和摆长的关系猜想并构造函数,通过改变参数使图像与数据点拟合的最好,得出结论。科学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相类似的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6)提出单摆周期公式,解释其物理含义。介绍惠更斯对单摆的研究过程,以惠更斯的贡献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进步,使学生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辨证关系。通过公式与实验得出的K值比较,验证公式的正确性,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严谨性。
3、巩固与练习
(1)巩固了单摆物理模型的建立,进一步验证了单摆在偏角很小时,才做简谐运动。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2)将现实生活情景中实例研究引入物理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课堂总结
主要有学生总结,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整理。(1)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主要是侧重于对知识点的回顾。(2)你学习了哪些方法?方法侧重于学生总结和归纳。(3)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收获和体会是对过程和方法的领悟。(4)你有什么疑问和想法?疑问和想法侧重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布置课下研究课题
以上两个题目是为了培养学生自我设计实验和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六、结语
以上是对单摆一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本节课的设计中,采用了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动手学习的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而且探究,合作,亲身经验更有利于学生概念的发展、转变,有助于学生获得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说设计思路
选修1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实践学习科学探究的选修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本节课通过对果酒和果醋的鉴别引出果酒果醋的制作流程,帮助学生梳理基础知识,确定菌种类型、菌种来源,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利用学案层层深入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引导学生设计出可行的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利用学生已有制作葡萄酒的生活体验,鼓励学生亲身体验,精心操作,获得醇香浓厚的葡萄酒,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拓展和加深对葡萄酒制作过程的理解。
二、说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的内容,主要是以葡萄酒和苹果醋为例介绍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和检测方法,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等科学探究能力。葡萄酒的制作是以酵母菌的细胞呼吸为知识基础,与必修内容联系十分密切,熟练掌握葡萄酒的制作原理以及能够设计出合理的制作装置对于学生更好的理解酵母菌的有关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二)学情分析
从能力上看:现在的学生大多数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外知识丰富,对问题的思考有一定的深度,因此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由于学生知识容量有限,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还有待提高,因此教师应适时进行引导,打造以问题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从知识储备上看:通过必修1的学习,学生对于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已掌握得比较清楚,掌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基本操作方法比较容易,但由于高二学生知识体系还在不断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弱,在葡萄酒的制作过程中控制发酵条件难度较大。
(三)教学条件分析
由于是临时组建的实验,器材不够齐全,条件有限,葡萄也不在这个季节丰收。另外本课题介绍的实验过程简便,只有一个流程图,因此在教学时需要老师一步一步的引导,但是由于实验本身很简单,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尝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葡萄酒。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考纲要求以及本校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说出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2)说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列举其对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意义
(3)区别消毒和灭菌。
2、能力目标
(1)可以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尝试设计简易的葡萄酒的制作装置,独立完成葡萄酒的制作。
(2)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以及制作葡萄酒的基本操作技能。
(3)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葡萄酒的制作流程,进行讨论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客观的观察和记录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的实验现象。
(2)根据葡萄发酵过程中的实验现象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3)对现有装置进行改进,找出简单易行的制作葡萄酒的方法。
(4)关注生活,体验葡萄酒制作的乐趣,交流感受。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和流程
(2)教学难点:发酵过程中条件的控制
五、说教学策略与手段
(1)教学模式: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主导教学模式。
(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分组实验探究、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手段降低知识难度,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效果。
(3)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析疑—质疑—释疑”,设置问题情境,拓展学生思维,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实验装置的设计及葡萄酒的制作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依据本课题的特点,本节课的内容安排2课时。
第1课时通过学生自学明确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引导学生依据菌种的特点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分析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动手制作葡萄酒。
第2课时安排在10天后,学生分组展示自制的葡萄酒,进行成果评价并且对葡萄酒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交流。对于不理想的葡萄酒可以重新制作,以便更熟练的掌握葡萄酒的制作流程。探讨制作葡萄醋的操作过程,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鼓励学生课下尝试制作葡萄醋。
六、说教学过程
(1)通过俗语引出果酒和国醋,介绍果酒和果醋在人类健康、社会经济生产方面的意义。
(2)拿出事先准备的自制葡萄酒和苹果醋,并提出如何将两者区分开来,黑板板书学生列举的方法,并引出化学检测方法,学生代表上讲台演示。
(3)快乐体验,让制作过或亲身观看过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学生谈谈制作过程,引出“谁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制作的过程”。
(4)师生从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流程、实验过程等方面共同完成实验设计。
(5)老师讲解实验注意事项,并简短介绍实验流程,由学生合作完成实验过程。
(6)课堂小结
七、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采用如何区分果酒和果醋的方法引出酒精的检测实验,让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对自己做的实验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和评价,通过比较果酒和果醋的PH大小,证明果酒中的却有醋酸产生。这样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结果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增强学生实验的信心。然后引出学生实验《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师生共同从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过程等方面完成实验设计。
亮点之处:整个课堂设计很新颖,准备充分,采用不常见的倒叙是一个创新。课堂氛围活跃,合作探究式学习也有体现,能够很好的掌控时间,知识点主次分明。
不足之处:由于整节课穿插了三个实验,使得时间过于紧凑,也让很多知识点没有得到落实,实验原理讲的过于简单,实验材料红提准备不充分,内容衔接不够好,原打算通过提到红提引出酵母菌;通过介绍发酵罐、榨汁机引出消毒;通过发酵罐预留三分之一的目的引出发酵过程应该先有氧呼吸繁殖后无氧呼吸酒精发酵,对于发酵过程中的条件讲解不到为。最后观看视频后没有及时点评,随堂练习不够,课后没有小结。
一、说教材:
高中生物选修3第一章基因工程,是选修3整本书的重点,它是其它几个章节的基础。而其中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又是该章节的重中之重,是本专题的核心,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上承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下接基因工程的应用,难点多,内容杂,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尝试分析某一转基因生物的研制过程及基本操作程序。
2情感态度目标:
①通过对基因工程原理及基本操作程序的理解,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朴实观念以及对当今世界的前沿技术有更深刻的了解。
②通过对四步基本操作程序的具体操作技术的学习,增强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和建设祖国的社会责任感,并且建立起知识创造价值,知识为人类服务,使人类生活质量更好的美好愿望。
3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了解世界最前沿技术,追踪社会热点,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和合作态度。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的四个步骤。
难点:1、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大肠杆菌生产出人的胰岛素,如何设计。
2、目的基因与载体的结合。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结合了直观教具(图片),多媒体教学,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由此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体现其自主性。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的能力,增强理解力。讨论分析信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自主表达出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讨论、分析、综合过程中,学生主动思考并得到其所需信息,培养归纳、比较、综合能力。让学生学生动手制作重组DNA分子,让学生得到实践,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
1导课:
提问复习上节课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内容。
1、基因的剪刀是什么?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2、基因的'针线是什么?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3、基因的运输工具是什么?
指出:利用这些专用工具,怎样完成基因工程呢?
2引出课题: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3进入教学过程:
(1)设计问题情境,指导读书: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软化番茄,到底是怎样获得的呢?它要通过哪些步骤才能实现呢?
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课文,组织讨论,得出基因工程的四点基本操作程序,通过这种学生自学和讨论来概括本文的重点内容——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增强阅读能力,并可以提高分析、归纳其所得信息能力及交流能力。
(2)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依次讲授新课:
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流程图,了解基因工程的四点基本操作程序,然后讲第一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先补充何为目的基因?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办法:反转录法,化学合成的办法。
其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讲这点之前,让学生模拟制作重组DNA分子,展示自己制作的重组DNA分子,各有几个切割位点?露出几个黏性末端?如何拼接上去?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模拟拼接,加深学生对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的认识。最后,我再总结指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首先要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再用DNA连接酶把互补的黏性末端连接。一个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由四个部分组成: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标记基因。
最后在讲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是只讲方法(借鉴细菌或病毒侵入细胞的途径)和过程(运载体为质粒,受体细胞为细菌等)。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主要讲检测(通过检测标记基因的有无来判断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和表达(通过特定性状的产生与否来确定目的基因是否表达)。
六、说教学反思(略)
高三生物群落结构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生物群落结构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说教材
“群落的结构”,包括群落基本涵义、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教材贯彻了种群和群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这一思路,群落研究的是不同物种的生物集合体,在更高层次、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既是种群问题研究的深化,也是学习生态系统的基础。尽管学生对群落现象并不陌生,但由于生活经历简单性和生活环境差异性,学生对群落还仅停留在零散的、非系统的感性认识上,要理解群落的核心知识概念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解释群落的概念,识别群落类型,列举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概述群落的结构特征,运用已建构的群落核心概念去分析未知群落问题。
能力目标使用一定的方法对群落现象开展调查,尝试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会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分工协作的愉悦情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认同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认识群落的价值,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自觉养成环保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生物群落的涵义及群落的结构特征。教学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四、说教法
4.1制作多媒体课件
在学生调查研究中,群落内的不同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中动物的分层现象等,有时不容易观察到,可以利用课件中的图片、视频等手段展示;也可以通过课件展示本地没有的多种生物群落现象,如热带雨林群落,温带草原群落,海洋群落,湖泊群落等,为学生运用概念解决未知的群落问题提供素材。
4.2结合“问题探讨”的素材进行引导
为了使学生领会和把握群落的概念,教师可以结合“问题探讨”的素材说明一个群落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地区的生物大家庭,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其中的各种生物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为进一步说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剖析池塘生物群落,引出群落结构的话题。在进行这些内容的教学时,应联系具体的事例,并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比较、归纳和总结,避免教师直接“下定义,举例子”的教学方法。
五、说学法
关于“群落的物种组成”的教学,主要让学生认识到: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同群落间,种群数量和种群中个体数量差别很大。认识一个群落的物种组成,要调查该群落分别有多少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列出它们的名录。还要进一步搞清群落中各种群的相对数量和比例。在生态学上,描述一个群落中种群数量的多少是用丰富度来表示。关于“种间关系”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分析教材中提供的资料,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六、说教学过程
6.1创设情境,引发学习动机多媒体课件
展示夏季校园荷塘的照片引入新课:荷塘中有许多生物,你都认识哪些?你能列举几种吗?它们是同一种吗?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组成的单位是什么?如果将荷塘中全部生物作为一个集合研究,这个集合应称群落。
6.2建构群落的概念
学生汇报调查结果调查群落现象的4个小组汇报4个群落调查时间、面积范围、主要的植物和动物种类和估计的数量。
教师设疑在你调查的时间和调查的区域内,这些生活着的生物属于一个物种还是不同的物种?所有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集合称为什么?不同的种群集合在一起还能称为种群吗?
学生讨论结果在调查的区域内生活着许多种生物,同一物种个体构成了一个种群,不同物种的生物个体构成了多个种群,这样的集合要比种群要大得多,不能称为种群。
建构群落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思维拓展如果用大小不同的圆表示不同种群的差异,请你画出种群和群落之间关系的概念图。
6.3建构群落结构的重要特征
6.3.1群落有一定的物种组成
学生汇报调查结果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4个小组汇报结果。
教师设疑不同的群落中物种的组成类型是否相同?数量是否相同?
学生讨论结果不同类型的群落内的植物、动物种类和数量的是有差异的,取自不同地域土壤内小动物数量也有很大的.差异,每个群落都是由不同的物种组成的。
建构群落特征1
群落有一定的物种组成,不同物种的丰富度不同。
思维拓展你怎样从外观上区别两个生物群落呢?分析导致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差异的原因。
6.3.2群落内有一定的种间关系
学生汇报调查结果4种群落中的生物种群大致数量,在数量上占优势的生物种类,列举观察到的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师设疑不同的`种群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还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你所知道的不同的生物之间相互关系怎样?种间关系有什么积极的意义?捕食、竞争和寄生是否会导致另一方完全消失?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会对其他生物种群数量变化产生影响吗?
课件展示荷塘、灌丛、坡地、草地内典型的几种种间关系,如大鱼和小鱼之间的捕食关系,两种不同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鱼类体内的寄生虫和鱼的寄生关系,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互利共生关系;大草履虫、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时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学生讨论结果一个群落中的物种不论多少,都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如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
建构群落特征2
群落内有复杂的种间关系。
思维拓展你能判断下列曲线分别表示哪种类型的种间关系数量变化吗?
6.3.3群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学生汇报调查结果4种群落中的生物个体分别占据的位置情况,生物在群落内部的分层分布情况。
教师设疑你所调查的生物群落中的各个种群个体分布是否杂乱无章的?荷塘群落中的植物从上向下如何分布的?这对动物的分布有什么影响?灌丛群落中的植物从上向下是如何分布的?动物的在垂直结构上是否有分层现象?
课件展示池塘内四大家鱼分层生活情况,灌丛鸟类的垂直分布情况,森林中植物水平分布情况等。
学生讨论结果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有的生物群落不同地段上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这就是水平结构。
建构群落特征3
群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思维拓展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思考群落内的分层结构的意义。
6.4运用群落核心知识概念解决未知群落问题
学生已掌握了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是生物群落,所有群落都有一定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不同群落主要表现在其具体特征上的差异。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新的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生态环境下不同生物群落问题,让学生运用已建构的群落概念,通过分析、演绎和具体化等辩证思维的过程解决未知的群落问题。
课件展示热带雨林、温带草原、海洋、湖泊等生物群落。学生运用概念说明不同的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差异,列举不同群落的种间关系,分析不同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研究造成不同群落重要特征差异的原因。评价人类的活动对群落的结构的影响。
七、说作业设计
课本P77练习,根据所剩时间的多少,适当补充本节练习题(内容见下面的练习题)。
1、下列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共生、竞争、捕食B.共生、捕食、竞争C.竞争、共生、捕食D.捕食、竞争、共生
2、下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某草原上各生物种群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图中鼠与兔之间构成了_______关系,猫头鹰和蛇之间既是关系,又是关系。
(2)从进化角度看,鹿奔跑速度会越来越快。鹿奔跑速度的提高是通过__________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鹿群个体间在奔跑速度上的_________为鹿的进化提高了选择材料,而定向的__________决定了鹿的进化方向。
(3)由于人们连续地围猎狼,使_______大量繁殖,结果草原植被受到破坏。停止围捕__________年后,狼的数量逐渐增多,该草原生物种群间又恢复平衡。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馈等方面谈谈我的设计构想。
一、教材分析
通过前五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界的概貌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对各类群有了许多感性认识,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动物以及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类群的特征,这就为学习生物的分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既是对前面所学的生物圈中的各类生物的回顾、总结,让学生对整个生物界的全貌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从中学习科学的分类方法,同时也对后面将要学习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的本质、意义打好了基础。教材中并未全面而系统地介绍生物分类的方法,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并介绍了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本节的重点之一是通过梳理所学的生物知识,学习生物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调查,走进大自然实地考察。
本节的难点是学生在尝试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尝试根据植物和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列举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类群。
2.能力:在尝试分类活动中,对动物和植物的主要类群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中树立分类的意识。
三、教学思路
由于本节课涉及的植物和动物的类群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在设计本节课时,把重点放在让学生体验基本的分类方法上,通过学生的分类活动来学习分类的方法,利用小组学习的优势,组内互助,共同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按任何一个器官都可以对植物进行分类,进行科学分类主要是根据生殖器官进行分类。比如我们可以根据是否产生种子将植物分为有种子和无种子。根据有无花分为有花植物和无花植物。
四、板书设计:
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一.生物分类
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
二.植物的分类
三.动物的分类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
生物分类
二.植物的分类
三.动物的分类
学生通过猜物游戏,体验分类的方法。
学生发表观点。
学生看书81页。小组讨论,复习这些植物的形态特征。
小组看图讨论,完成填空。汇报交流。
小组交流。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图片,小组合作对动物进行分类。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对比图片上的动物,进行分析,得出多种分类方法:知道动物分类除了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
1、脊椎动物分为: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学生完成表1。
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无脊椎动物: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演示课件示各种书,设疑:有一张非常漂亮的滇金丝猴图片,藏在其中的一本书里。请你猜猜,最有可能在哪本书中?
提问:你根据什么选择这本书?
演示图片。
全世界生物种类繁多,要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都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指导学生看书81页。观察这些植物的形态结构有哪些特点?
出示讨论题:
1、菜豆、玉米种子的子叶片数一样吗?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如何区别?
2、所有的植物都有种子吗?
3、所有植物都有根、茎、叶的分化吗?
4、假根有什么作用?
5、平行脉和网状脉有什么特点?
6、种子外面都有果皮包被吗?
组织学生讨论,看图根据这些植物的形态结构方面的特征进行分类,完成填空。
在分类过程中遇到困难了吗?是如何解决的?
除了这些分类方法和依据,还有根据其他的方法分类的吗?
出示思考题:
1、有种子的植物可以分为哪些类群?
2、无种子的植物可以分为那些类群?
3、能否把这些植物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排列?
4、把种子植物排在最高等的依据是什么?
5、通过分类活动,你认为植物分类应考虑植物的哪些特征?
演示图片示不同种类的'动物,引导学生观察,组织小组讨论:如何对这些动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看起来分类的方法有多种多样,目前生物学家普遍采用的是根据生物的相似性和亲缘关系将生物归入不同的类群,即通常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进行分类。
出示思考题:
1、对动物进行分类。
将不同的动物类群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起来。
2、弹涂鱼、蝾螈和蜥蜴都是外型相似的生物,可是弹涂鱼是鱼类、蝾螈是两栖类、蜥蜴是爬行类。请用你所学过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学家是根据哪些特征把弹涂鱼归为鱼类;蝾螈归为两栖类而蜥蜴归为爬行类?
小结:科学家们按照动物分类的基本方法,依据外部形态结构、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已经发现和命名的动物有150万种。
作业:下节课室外观察植物,进行分类。要求认真观察,作好记录。科代表分组。组长负责本组的纪律。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然后通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正确性和练习的准确程度来反馈信息进行评价与调节,针对反馈不理想的信息,教师再做启发性指导。
总之,我的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精神。为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设计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问题的解决,都有意识地营造一个较为自由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去观察、分析、发现,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教师只起到了启发、诱导、点拔的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分析和说明,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馈等方面谈谈我的设计构想。
一、教材分析
通过前五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界的概貌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对各类群有了许多感性认识,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动物以及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类群的特征,这就为学习生物的分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既是对前面所学的生物圈中的各类生物的回顾、总结,让学生对整个生物界的全貌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从中学习科学的分类方法,同时也对后面将要学习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的本质、意义打好了基础。教材中并未全面而系统地介绍生物分类的方法,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并介绍了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本节的重点之一是通过梳理所学的生物知识,学习生物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调查,走进大自然实地考察。
本节的难点是学生在尝试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尝试根据植物和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列举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类群。
2.能力:在尝试分类活动中,对动物和植物的主要类群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中树立分类的意识。
三、教学思路
由于本节课涉及的植物和动物的类群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在设计本节课时,把重点放在让学生体验基本的分类方法上,通过学生的分类活动来学习分类的方法,利用小组学习的优势,组内互助,共同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按任何一个器官都可以对植物进行分类,进行科学分类主要是根据生殖器官进行分类。比如我们可以根据是否产生种子将植物分为有种子和无种子。根据有无花分为有花植物和无花植物。
四、板书设计:
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一.生物分类
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
二.植物的分类
三.动物的分类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
生物分类
二.植物的分类
三.动物的分类
学生通过猜物游戏,体验分类的方法。
学生发表观点。
学生看书81页。小组讨论,复习这些植物的形态特征。
小组看图讨论,完成填空。汇报交流。
小组交流。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图片,小组合作对动物进行分类。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对比图片上的动物,进行分析,得出多种分类方法:知道动物分类除了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
1、脊椎动物分为: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学生完成表1。
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无脊椎动物: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演示课件示各种书,设疑:有一张非常漂亮的滇金丝猴图片,藏在其中的一本书里。请你猜猜,最有可能在哪本书中?
提问:你根据什么选择这本书?
演示图片。
全世界生物种类繁多,要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都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指导学生看书81页。观察这些植物的形态结构有哪些特点?
出示讨论题:
1、菜豆、玉米种子的子叶片数一样吗?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如何区别?
2、所有的植物都有种子吗?
3、所有植物都有根、茎、叶的分化吗?
4、假根有什么作用?
5、平行脉和网状脉有什么特点?
6、种子外面都有果皮包被吗?
组织学生讨论,看图根据这些植物的形态结构方面的特征进行分类,完成填空。
在分类过程中遇到困难了吗?是如何解决的?
除了这些分类方法和依据,还有根据其他的方法分类的吗?
出示思考题:
1、有种子的植物可以分为哪些类群?
2、无种子的植物可以分为那些类群?
3、能否把这些植物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排列?
4、把种子植物排在最高等的依据是什么?
5、通过分类活动,你认为植物分类应考虑植物的哪些特征?
演示图片示不同种类的动物,引导学生观察,组织小组讨论:如何对这些动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看起来分类的方法有多种多样,目前生物学家普遍采用的是根据生物的`相似性和亲缘关系将生物归入不同的类群,即通常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进行分类。
出示思考题:
1、对动物进行分类。
将不同的动物类群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起来。
2、弹涂鱼、蝾螈和蜥蜴都是外型相似的生物,可是弹涂鱼是鱼类、蝾螈是两栖类、蜥蜴是爬行类。请用你所学过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学家是根据哪些特征把弹涂鱼归为鱼类;蝾螈归为两栖类而蜥蜴归为爬行类?
小结:科学家们按照动物分类的基本方法,依据外部形态结构、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已经发现和命名的动物有150万种。
作业:下节课室外观察植物,进行分类。要求认真观察,作好记录。科代表分组。组长负责本组的纪律。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然后通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正确性和练习的准确程度来反馈信息进行评价与调节,针对反馈不理想的信息,教师再做启发性指导。
总之,我的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精神。为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设计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问题的解决,都有意识地营造一个较为自由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去观察、分析、发现,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教师只起到了启发、诱导、点拔的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分析和说明,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快乐的节日》是小学语文第二册的第25篇课文,全诗其实就是儿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全诗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了表达了少年儿童在欢庆自己节日时候快乐幸福的心情,以及长大后要报效祖国的心愿。全文以乐为线索,表达了心情之乐,理想之乐,成长之乐。是一篇培养学语言表达和感悟能力、陶冶学生审美情趣的好材料。根据课标对低年段语文学习的要求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会认:认识“吹、祝、贺、希、祖、国、由、羽、丰、勇、敢、理、敬、度”14个生字,并会运用所学生字组词、说句子。
会读: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会写:会正确书写“吹、地、快、乐、老、师”6个生字,并组词。
因识字与朗读是低年段的重点,因此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以学定教,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基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和理解水平的限制,我把认字、读书、写字设定为本文的学习难点。
下面,我着重讲第一课时的教学:
因为本文比较特殊是一首儿童歌曲,大家都爱唱。所以我先让孩子们学唱这首歌。在学会唱歌的基础上。再来感受诗中表达的情感,诗中表达的美。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激趣导课:
同学们,我们中国有很多很多的节日。(板书:节日)你们知道有哪些节日吗?哪个节日是属于我们少年儿童自己的节日呢?
对,这一天是全世界所有小朋友的节日,各国儿童都会以快乐、自豪的心情度过这愉快的一天,并且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请看:(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各国的.儿童欢度节日的情景)
今天让我们也一起来过过这个快乐的节日,好吗?
(板书课题:快乐的节日)(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齐读)
第二个环节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师范读,提要求
为了对同学们的节日表示祝贺,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份小礼物,听!(播放课文朗读)老师也要给你们提个小小的建议:同学们的坐姿要保持头正身直双脚放平,能做到吗?
2、生读课文
师导入:同学们,这首诗歌其实就是一首歌词,想听歌吗?但你必须闯过老师预设的三道关。(出示:认字关、读书关、写字关)有信心吗?
(通过诗歌的朗读,学生增强了读书学习的兴趣)
第三环节歌曲做礼物,增强学习兴趣
第一关:认读生字词
1、出示要认的14个生字,认读
2去掉拼音读
3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交流识字方法。
(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看偏旁等)
4把生字放在词语中读
5放在句子中读
(以上可采用多种读书方法:开火车读,男女生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等,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识记生字的方法,把生字牢记在心)
第二关读中感悟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重在自悟。我引导学生读读、画画、想想、议议的方式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然后全班进行交流积累。
1、(积累好词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欢快地流淌亲爱的祖国自由地成长丰满的羽毛敬爱的老师亲爱的伙伴快乐的时光勇敢地飞翔)
2、在全班交流时,以学定教,随着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词句,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点拨。
第三关:我会写
吹、地、快、乐、老、师
1、你认识这些字吗?{齐读}
2、老师出示词语,读记。
3、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4、师总结
“吹、地、快、师”是左右结构的字,应写得左窄右宽。
“吹”的口字旁要写得高而小;
“师”的第二笔是竖撇,
“乐”字共五笔写成,第二比是竖折。
学生先描红再书写。
展评。
第四环节唱诵诗文,升华内涵。
同学们,祝贺你们顺利过关,让我们一起来听这首好听的歌曲吧!(出示课文,放映歌曲)
五、板书设计
快乐的节日
吹、地、快、乐、老、师
以上说课是我对本课的一种教学教学见解,我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
《快乐的节日》是小学语文第二册的第25篇课文,全诗其实就是儿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全诗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了表达了少年儿童在欢庆自己节日时候快乐幸福的心情,以及长大后要报效祖国的心愿。全文以乐为线索,表达了心情之乐,理想之乐,成长之乐。是一篇培养学语言表达和感悟能力、陶冶学生审美情趣的好材料。根据课标对低年段语文学习的要求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会认:认识“吹、祝、贺、希、祖、国、由、羽、丰、勇、敢、理、敬、度”14个生字,并会运用所学生字组词、说句子。
会读: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会写:会正确书写“吹、地、快、乐、老、师”6个生字,并组词。
因识字与朗读是低年段的重点,因此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以学定教,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基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和理解水平的限制,我把认字、读书、写字设定为本文的学习难点。
下面,我着重讲第一课时的教学:
因为本文比较特殊是一首儿童歌曲,大家都爱唱。所以我先让孩子们学唱这首歌。在学会唱歌的基础上。再来感受诗中表达的情感,诗中表达的美。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激趣导课:
同学们,我们中国有很多很多的节日。(板书:节日)你们知道有哪些节日吗?哪个节日是属于我们少年儿童自己的节日呢?
对,这一天是全世界所有小朋友的节日,各国儿童都会以快乐、自豪的心情度过这愉快的一天,并且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请看:(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各国的儿童欢度节日的情景)
今天让我们也一起来过过这个快乐的节日,好吗?
(板书课题:快乐的节日)(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齐读)
第二个环节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师范读,提要求
为了对同学们的节日表示祝贺,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份小礼物,听!(播放课文朗读)老师也要给你们提个小小的建议:同学们的坐姿要保持头正身直双脚放平,能做到吗?
2、生读课文
师导入:同学们,这首诗歌其实就是一首歌词,想听歌吗?但你必须闯过老师预设的三道关。(出示:认字关、读书关、写字关)有信心吗?
(通过诗歌的`朗读,学生增强了读书学习的兴趣)
第三环节歌曲做礼物,增强学习兴趣
第一关:认读生字词
1、出示要认的14个生字,认读
2去掉拼音读
3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交流识字方法。
(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看偏旁等)
4把生字放在词语中读
5放在句子中读
(以上可采用多种读书方法:开火车读,男女生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等,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识记生字的方法,把生字牢记在心)
第二关读中感悟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重在自悟。我引导学生读读、画画、想想、议议的方式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然后全班进行交流积累。
1、(积累好词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欢快地流淌亲爱的祖国自由地成长丰满的羽毛敬爱的老师亲爱的伙伴快乐的时光勇敢地飞翔)
2、在全班交流时,以学定教,随着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词句,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点拨。
第三关:我会写
吹、地、快、乐、老、师
1、你认识这些字吗?{齐读}
2、老师出示词语,读记。
3、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4、师总结
“吹、地、快、师”是左右结构的字,应写得左窄右宽。
“吹”的口字旁要写得高而小;
“师”的第二笔是竖撇,
“乐”字共五笔写成,第二比是竖折。
学生先描红再书写。
展评。
第四环节唱诵诗文,升华内涵。
同学们,祝贺你们顺利过关,让我们一起来听这首好听的歌曲吧!(出示课文,放映歌曲)
五、板书设计
快乐的节日
吹、地、快、乐、老、师
以上说课是我对本课的一种教学教学见解,我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制(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基本性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说课。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的基础。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初步接触了分数,已经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为学习本课打下了基础;《分数的基本性质》内容比较抽象,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在教学中,化抽象为具体、为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性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分数基本性质"抽象概括的全过程,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学生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
2.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迁移类推能力,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应用意识。
3.创新性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五、教学中多媒体的设计与意图
(一)激趣引思
学生的认知主要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改所着重倡导的理念。因此,在本课的开始,我设计了“猴王分饼”这个故事情境,通过形象化、儿童化、趣味化的故事场景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习的兴趣,从而非常自然地引发新课的教学,使学生感到本课的学习很有趣、不枯燥。在这个环节中,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把故事搬到了学生的眼前,比教师仅仅口述要形象得多。
(二)温故探新,通过温习、观察、猜测、验证及动手操作来寻找规律。
1.通过课件直观的观察对比,让学生自主写数、自主验证、自主发现,经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
2.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这里我安排了一个创造活动,用折纸的方法创造出与相等的分数,让学生经历个人操作、投影展示、观察思考,再一次体会分数的相等关系,使学生不断有新发现,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求知过程。
(三)深挖教材,小组协作,突破的重、难点。
学生先进行自主探索研究,然后通过多媒体完整的演变过程展示、以及教师及时有效的点拨,让学生能够高质量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思维的激烈碰撞中,得出规律,再列举一组相等的分数来验证规律,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结论的严谨性。
(四)巩固拓展,多层练习、运用规律。
以练习为载体,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由浅入深的几个练习,尽量给枯燥的练习赋予丰富多彩的形式,一方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放松学生的心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知识。
这里我采用教师操作与学生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避免了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讲解和演示,这不仅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中的整合,也实现了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整合。
(五)反思评价,完善认知。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特定这节课的“课堂自我评价表”
并且让学生把自己所学所感写出来,完善了他们的认知。
(六)课外延伸
陶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实践才能出真知,为此我在自己的博客和把一些关于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网址推荐给学生,让他们积极拓展课外知识,养成从小乐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说教学反思
纵观本节课,借助信息技术创设了大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场景,开展了一系列数学探究活动,一方面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让学生的精力能始终自然地放在数学学习上;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为原被认为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课件中的部分板块是从东北师大资源库中选取后灵活组合,既体现了教学的个性化,又节省了制作时间,“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教学方式,也将是以后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制(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基本性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说课。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的基础。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初步接触了分数,已经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为学习本课打下了基础;《分数的基本性质》内容比较抽象,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在教学中,化抽象为具体、为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性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分数基本性质"抽象概括的全过程,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学生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
2.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迁移类推能力,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应用意识。
3.创新性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五、教学中多媒体的`设计与意图
(一)激趣引思
学生的认知主要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改所着重倡导的理念。因此,在本课的开始,我设计了“猴王分饼”这个故事情境,通过形象化、儿童化、趣味化的故事场景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习的兴趣,从而非常自然地引发新课的教学,使学生感到本课的学习很有趣、不枯燥。在这个环节中,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把故事搬到了学生的眼前,比教师仅仅口述要形象得多。
(二)温故探新,通过温习、观察、猜测、验证及动手操作来寻找规律。
1.通过课件直观的观察对比,让学生自主写数、自主验证、自主发现,经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
2.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这里我安排了一个创造活动,用折纸的方法创造出与相等的分数,让学生经历个人操作、投影展示、观察思考,再一次体会分数的相等关系,使学生不断有新发现,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求知过程。
(三)深挖教材,小组协作,突破的重、难点。
学生先进行自主探索研究,然后通过多媒体完整的演变过程展示、以及教师及时有效的点拨,让学生能够高质量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思维的激烈碰撞中,得出规律,再列举一组相等的分数来验证规律,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结论的严谨性。
(四)巩固拓展,多层练习、运用规律。
以练习为载体,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由浅入深的几个练习,尽量给枯燥的练习赋予丰富多彩的形式,一方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放松学生的心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知识。
这里我采用教师操作与学生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避免了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讲解和演示,这不仅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中的整合,也实现了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整合。
(五)反思评价,完善认知。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特定这节课的“课堂自我评价表”
并且让学生把自己所学所感写出来,完善了他们的认知。
(六)课外延伸
陶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实践才能出真知,为此我在自己的博客和把一些关于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网址推荐给学生,让他们积极拓展课外知识,养成从小乐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说教学反思
纵观本节课,借助信息技术创设了大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场景,开展了一系列数学探究活动,一方面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让学生的精力能始终自然地放在数学学习上;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为原被认为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课件中的部分板块是从东北师大资源库中选取后灵活组合,既体现了教学的个性化,又节省了制作时间,“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教学方式,也将是以后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的留言册》,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是说教材
《我的留言册》选自赣美版小学美术第12册第7课的内容,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该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设计留言册的造型,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以及运用经折装、线装、旋风装制作方法,设计和装饰各种留言册,改善环境与生活,并与他人交流设计意图。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6年级的学生,这个学段的孩子表现能力强,能用不同的美术形式表达的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有的学生甚至能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拓展,寻求表现方法的创新,当然也有个别学生对表现缺乏信心。
根据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设计留言册,并运用制作的形式表现。
2、能力目标:在制作留言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留言册意义,形成热爱生活珍惜友谊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把教学重点定为:利用身边能找到的媒材、设计制作留言册。教学难点定为:能设计制作既美观又装订牢固的留言册。
为了更好地辅助教学教师准备了多媒体网络课件、留言册范品。
学生准备了卡纸、色彩笔、剪刀、装订机等绘画制作工具。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教法与学法
教法: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本节课的内容,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激励教学法、自主评议法、观察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
学法: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习。科学的.学习是开发学生智慧的金钥匙,因此我遵循"学为主体"的思想,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及时提问,做到学与练相结合,领悟重点与难点,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揭开新知识的面纱,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喜悦。
下面,我将重点介绍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准备环节:搜集资料,预习新课内容
课前准备能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成功学习的前提条件,怎样做才能让学生乐于预习,有效预习呢?我精心准备了适合现代化教学的网络课件《我的留言册》,它综合了各种资料介绍留言册的方方面面。这里有:视频资料,音频资料,图片文字资料,以及相关的网站链接。
准备环节不仅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了充分的准备,还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导入环节:答题游戏,快乐进入学习
新颖有趣的导入能消除学生畏难的心理负担,牢牢抓其注意力,激发学生欲望。上课伊始,我就开门见山的揭示课题,今天的美术课非常有趣,我们学习《我的留言册》,上节课,我布置同学们利用网络课件进行预习,不知结果如何,下面我将以有奖抢答的游戏检查作业,请听题:同学们你们喜欢课本中的哪一种留言册呢?说说看是怎样设计制作的。不论答案正确与否,乐于思考、敢于回答的同学我都给予特别的奖励——我亲自做的一本留言册。
这样的安排不但能激发其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而且为本节课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下一个环节展开做好铺垫。
新授环节:探究学习,解决重点难点
在上一个环节中,学生通过抢答游戏,已经是议论纷纷,各有见解,究竟怎样才能设计制作出既实用又美观的留言册呢?此时,我并不是急着去肯定答案的正确与否,而是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每组选择一件大家感兴趣的范作,运用集体的智慧讨论研究寻求新知。小组讨论结束,我请各组汇报结果,在汇报中和学生一起分析并亲自演示留言册设计制作过程,引导其掌握方法步骤,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以下是留言册设计制作的步骤方法:
1、设计留言册外形。
2、设计封面和内页装饰,我们要注意封面要选择厚一些的卡纸、尺寸也要比内页稍大一些。
3、最后装订成册。装订的方法有线装、经折装、旋风装等装订方法。
就这样,本课的重点:设计制作的留言册的方法步骤,清楚又明白;难点:设计制作既美观又牢固的留言册也迎刃而解。
表现环节:大胆表现,轻松完成作业
在动手作业之前,我并没有让学生匆匆开始,而是先请学生通过回忆巩固学习要点设计制作既美观又牢固的留言册来强调板书的作用。另外,我在学生创作时,我展示学生做好的留言册范作,让学生自己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让他们的灵感在思维的碰撞下得到激发,接下来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留言册,并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让绘画好的学生进行绘画,设计好的学生进行设计,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动手制作,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创作时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会在一旁进行教学辅导,同时也会及时发现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闪光点给予及时评价鼓励,也为其他同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结束环节:展示交流,评价小结。
为了让学生都能体会到成果的喜悦,在教学评价中我努力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作业评价不做硬性统一,应人而异,实行学生自评、互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优秀作业上写上"心灵手巧""创意十足""独具匠心"等给孩子成功地喜悦,在表现一般的作业上写上"别泄气""慢慢来""相信下一张会更精彩的"等激励性语言,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最后把学生的作业收集并拍摄下来,上传到网络课件中,办一个"毕业留言册设计"大赛,让更多的学生、老师、家长参与评价,扩大交流。
这样做前后呼应,能不断加大网络课件的作用,方便下一轮的教学使用,更重要的是适应现代化教学,符合当代学生学习特点,就像新课标中的建议: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学生之间美术作品的交流。
在知识的空间,教师是引领者,但在我的教学里,学生往往成为引领者,学生们在学习时所产生的思想火花令我惊诧不已,他们做着童年的美梦,把我也带入了童年,我是学生的老师,学生也是我的老师,我感谢他们!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今天我以人教版小音第三册11课《过新年》一课和大家共同探讨现代教学思想及教学策略。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小音第三册11课,切实的根据这一学段的学生身心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等,安排《过新年》这一课,歌曲采用了汉族民间音调和秧歌舞的节奏特点,曲调欢快活泼,尤其是歌中模拟锣鼓音响的衬词“咚咚呛”的反复,为歌曲增添了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喜气洋洋过新年的欢乐情景。教材安排到本学期的最后一课,按正常的教学进度,教学本课时已是期末,孩子们已经能感受到新年的脚步,在孩子们都盼着过年的心情下教学本课,应该说教材的安排是因时、因地、因事制宜的。
(二)目标确定及分析: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过新年》,能用欢快、热烈的声音表现过年热烈情景。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创编对联、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即兴歌舞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感受过年的欢快和喜悦,对现代幸福生活的讴歌,感悟社会主义国家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三)重难点确定及分析:
1、重点:音乐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生运其才志、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增、乃为善教也。”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表现和感悟歌曲过年的热闹情景。
2、难点:教学难点则是对歌曲的表现,对歌词的理解,以及咬字吐字,他既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突破口,我将紧紧围绕全曲的灵魂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充分挖掘,渲染语言文字的感染力,拨动学生情弦,唤起……
二、课前准备及对象分析:
(一)课前准备:
(1)制作教学软件和投影片及分乐句显示、范唱磁带。
(2)学生自备一条彩色小手帕、锣、小堂鼓、镲、
(3)窗花、灯笼、气球、鞭炮、烟花。
(二)对象分析:根据这一学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的身心特点,我将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等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三、教育理念。
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我的基本策略是,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与创造体验,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将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努力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将体现在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师生的每一次评价、课件的每一页界面、课堂的每一处声响。教师致力于创设一种亲、助、乐的人际情景,利用多媒体营造一种美、趣、智的学习情景,努力构建一个自主、民主、宽松、和谐、愉快、互助的真情空间。
四、教学过程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请跟我一同走进教学过程进行策略分析,在这里,将呈现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聆听着熟悉的旋律《新年好》,舞动着优美的姿势,进入教室,师生一起进行三拍拉手舞蹈,让学生一进教师就融入新年的氛围中,这样的情景引入,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无疑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搭起学生、教师、教材三者沟通的第一座桥梁,音乐停止,师问:同学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喜欢过年?(生答:过年敲锣打鼓很热闹,放鞭炮,有好东西吃,有新衣服穿……贴对联……)那咱们先把我们的教师室布置一下!(生贴已经准备好的窗花布置教室,师板书:用简笔画画三个灯笼,灯笼里装着一副对联,横联:是题目《过新年》,另外的上、下联是本课的难点句:鞭炮声声锣鼓响,唱歌跳舞多欢畅,同学们跟着节奏朗读对联,从课堂一开始突破本课难点,同学可以对下联,画出一个又一个的灯笼装着不同的下联如:幸福生活甜又香,大街小巷喜洋洋……)放鞭炮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谁能模仿鞭炮的声音,利用同学们模仿的鞭炮声,教师组织一条二声部的发声练习,这是对教材的拓展,还可以换相声词进行:
咚咚咚咚 呛 咚咚咚咚 呛 咚 呛 咚呛 咚咚 呛
嗖 嗖 嗖嗖 嗖 嗖 嗖嗖 嗖 嗖
新年到了!春节联欢会上,咱们准备一个什么节目呢!老师选了一个曲子!请大家欣赏。
1、视听结合、整体感知
让学生随着媒体画面,完整欣赏歌曲,让学生感受欢快、热烈的歌曲情绪,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声像一体、行神兼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教师抓住这一热情,进行按节奏拍手朗读歌词,这样由语言文字与音乐共同创设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情绪领域的影响会是多么的深广。根据大纲要求二年级的学生继续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当孩子们听录音对旋律有了初步的旋律
线条以后,就可以分组进行自学。
2、合作学习、培养能力
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识谱能力,自由组合,分小组自学歌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真正实现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个乐句进行学习,以降低教材难度,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你认为这一乐句应该怎样来演唱,怎样把它唱到最好,然后用自己学习的方法来教大家!教师放手让同学自己学,自己教,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指导。让每位同学都有自信心,让每位同学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抓住全曲中的灵魂句“幸福的生活甜呀甜香”进行渲染,问:幸福生活甜在哪里、香在哪里?让同学们切实的从身边感受到社会主义今天的幸福生活。无疑是师生间,同学间融洽互助学习,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达到作者的德育目的。教师强调音准、节奏、咬字及声音运用,教师参与其中,帮助有困难的小组解决问题,真正起到伙伴、引导、组织的作用。
3、体验创新、激发热情
(1)歌曲完成好以后,让孩子们用舞蹈表现歌曲,拿起手帕扭秧歌、以及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演示一遍。然后师引导:同学们,新年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倒记时:10、9、8、7、6、……(师生齐呼:过年了….)同学们:该我们的节目上台了,大家唱起来、跳起来、舞起来把!(教室里有唱、有唱、有敲、烟花放起来、气球飞起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景、协作”对学习成功致关重要,所以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学生的`角色扮演,尽可能营造逼真的学习情景,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来再现歌曲形象,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至此,学生的大脑被激活,情绪也自然如清泉奔涌,师生一起跟录音表演,将课堂推向高潮,学生的情感体验,体态语言,声音表现水乳交融,师生情感相互碰撞,这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实现课我合一。这样气氛还愁表现不好过年的欢乐场面吗?最后,让学生将演唱歌曲感受到新年的热闹场面和对祖国的热爱用色彩表现出来,小组集体即兴作画,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实现学科整合,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这样的氛围学生不仅学好歌曲,心中的爱国主义热情也会由然而生。
4、课后延伸,资源共享
新课标指出:教科书已越来越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在教学本课后,就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课后可以发展特长;推荐欣赏;收集图片文字资料了解多元文化及各地风土人情;在下一节的课堂交流中实现资源交流共享。这样富有弹性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音乐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使我们的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教育,这一举措使教学更加开放,给学生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向以资源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这正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要为儿童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提供养料和机会。
五、教学特色(总结以上过程和策略,我认为我的教学特色是)
1、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科特点
2、创造合作互动、尊重独特体验
3、运用现代手段、打破时空限制
4、实现学科整合,了解多元文化
六、板书设计
我采用图文式板书——清晰明了,具有艺术性、启发性、将难点进行突破,形象生动,让学生一目了然。
七、教学启示
总之,本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淡化学科边缘,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依托音乐本身的魅力,影响学生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形成。全面影响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意识、探究精神。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当然,措施付诸实施,还需要老师的爱心和慧心,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一、教材分析
1、种子是绿色开花植物的六种器官之一,而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总是由种子发育成幼苗,再依次长出其它器官,所以教材把《种子植物》安排在学习了植物体结构层次之后学习,既为学习种子的萌发打下基础,又对学好后面各章节内容有重要作用。
2、本节教材的编写是两个内容“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和“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安排两个课时。所以种子的结构教学,我安排一个课时,以“学习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归纳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的概念”为线索。按此线索授课,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较易地掌握本节的知识。
3、本节是本章的重点。本节内容分三部分:
①菜豆种子的结构;
②玉米种子的结构;
③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比较。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观察认识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教学难点为:
①玉米种子的胚观察;
②描述菜豆、玉米种子的异同点。因为观察玉米种子的胚(胚根、胚芽、胚轴、子叶)均较难。
4、本节教学目标可确定是:
①理解有关种子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②通过对种子的解剖、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③通过对比与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5、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向学生渗透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二、说教法
在教学设计中,为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采取同步教学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观察实物菜豆、玉米种子,边观察边听讲解,这样所得到的印象是深刻。我采用了以实验、观察为主线的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良好开端。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心理,以本节教材内容来创设问题情镜,即用问题“一粒小小的种子萌发后为什么能够长成一株新的植物体?”来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激发起学生探求种子结构的欲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实验是获得感性经验的基本途径,而学生的认识规律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在这种积极参加的求知状态下安排“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的实验,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探究种子的结构,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指导学生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解剖和观察菜豆种子,对照课本自学,大致了解菜豆种子的结构。要求学生在出示幻灯片“菜豆种子的外形和结构示意图”,让学生辨认出菜豆种子的各个结构的名称。接着让学生观看“菜豆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观看后学生思考,总结出菜豆种子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在观察完菜豆的种子后,我提出问题“所有的种子结构都一样吗?”“有一样的结构吗?又不同的吗?”激发学生兴趣引导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然后强调注意事项与方法步骤,再组织学生进行解剖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作巡视指导,解决疑难问题。
学生观察完菜豆和玉米种子后,我提出问题:“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主要部分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异同点?”“不同点从子叶的数目和营养物质储存在哪里”等方面思考,引导学生获得答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再作简单明了的分析、归纳,总结出两种种子的异同,最后出示几种植物的种子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得出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名称和概念。
通过检测练习,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巩固新知识并获得反馈信息,及时矫正遗漏问题。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自已阅读课文,尝试观察、解剖种子,围绕提纲思考与回答问题,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如指导学生解剖菜豆种子时,可问:如何观察菜豆种子呢?如何解剖菜豆种子呢?通过学生思考与老师点拔,使学生认识从外到内的观察方法和从上到下的纵剖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思考能力。如学生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运用分组讨论法来比较两类种子的异同点。
4、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抓住关键。如指导学生抓住种子的结构这一重点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都具有二片子叶的这一关键。
四、教学安排
下面就本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提出的处理思路与程序:
(1)让学生围绕思考题,自学菜豆种子(或玉米种子)的结构,然后老师提问中下层生回答,加以鼓励性评价。
(2)组织观看“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的电脑动画。
(3)利用模型配合手势进行解剖演示。
(4)指导学生进行解剖观察实验。
(5)组织同学分组讨论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的异同点,并指定小组代表回答。
(6)为使学生理解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特别强调此分类是根据种子中子叶数目的不同来划分的,且通过思考题:
①如何识别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②列举几个分别属于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例子,来加深对这二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组织达标测试,进行课堂小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细胞》,选自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经教育部2012年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说课导航):
1.说教材2.说学生3.说教法4.说学法5.说教学程序6.教学反思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前面讲授了显微镜的使用,后面是对单细胞和多细胞动植物的学习,说明《细胞》这节课在整本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新版教材中把《细胞》这节从原来的第五章调整到现在的第二章,可见其重要性,所以学好这节课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50个重要概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阐明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②了解动植物细胞结构及异同点;③说明细胞各部分的功能;④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细胞结构的学习,尝试制作细胞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关注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标和教学内容,我确定的:
教学重点是: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结构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是:动植物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通过播放:《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和《动植物细胞分裂图》等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归纳总结知识点,以突破重难点。
二、说学生
七年级学生年龄虽小,但已初步的具备了观察事物,收集整理信息,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他们喜欢表现自己,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学生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说教法
本节课是围绕概念教学这一理念来展开教学的。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法:通过精心设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我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容易理解。
3.对比教学法:比较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也是认是事物的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点。
四.说学法
要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学法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知识结构的特点,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来学习本课。
五.说教学程序
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我围绕四个重要概念展开教学,注重突出重难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一部分我将分为五个环节:
1.组织教学并让学生导读学习目标。(1~2分钟)
通过导读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教师指出重难点,这是生物教学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2.导入新课。(1~2分钟)
导入时通过展示四张图片导入新课。
3.讲授新课。(20~25分钟)
在讲授新课过程中,首先向学生阐明细胞的定义: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是第一个重要概念。
接下来是第二个重要概念-----动植物细胞结构,为了突破这个知识点,我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对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一目了然,方便学生掌握。
对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这个重要概念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和对比教学法来进行教学,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对比和讨论等途径来得出结论。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之后我用近三年的结业试题来巩固这个知识点,意在让学生对该知识点引起重视。
在巩固之后我会把动植物细胞的对比结构图再次呈现,来检验学生的阶段学习效果,学生每说一个结构我会补充这个结构的作用,并且让学生在教材中重点标注,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脱离开教材。
最后一个重要概念说的是细胞的分裂,由一粒玉米种子是如何长成一棵玉米植株?这个问题引入这个重要概念,通过课件展示细胞分裂的过程,由学生来描述分裂过程,以此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4.课堂小结。(3~5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并通过做结业试题来强化学生的记忆。
机动教学(5~10分钟)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设立了两个特色活动,一个是连连看,一个是知识竞猜,通过这两个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我来演示过程。
5.板书设计
我将这样设计本课的课堂板书,我认为这样设计比较直观系统,一目了然,简要体现了本节的知识点,便于学生掌握理解。
六.教学反思
为了凸显这节课中的重要概念,我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要知道,教师的“导”应立足于学生的“学”之上,要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细胞》,选自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经教育部2012年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说课导航):
1.说教材2.说学生3.说教法4.说学法5.说教学程序6.教学反思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前面讲授了显微镜的使用,后面是对单细胞和多细胞动植物的学习,说明《细胞》这节课在整本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新版教材中把《细胞》这节从原来的第五章调整到现在的第二章,可见其重要性,所以学好这节课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50个重要概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阐明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②了解动植物细胞结构及异同点;③说明细胞各部分的功能;④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细胞结构的学习,尝试制作细胞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关注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标和教学内容,我确定的:
教学重点是: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结构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是:动植物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通过播放:《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和《动植物细胞分裂图》等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归纳总结知识点,以突破重难点。
二、说学生
七年级学生年龄虽小,但已初步的具备了观察事物,收集整理信息,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他们喜欢表现自己,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学生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说教法
本节课是围绕概念教学这一理念来展开教学的。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法:通过精心设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我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容易理解。
3.对比教学法:比较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也是认是事物的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点。
四.说学法
要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学法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知识结构的特点,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来学习本课。
五.说教学程序
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我围绕四个重要概念展开教学,注重突出重难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一部分我将分为五个环节:
1.组织教学并让学生导读学习目标。(1~2分钟)
通过导读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教师指出重难点,这是生物教学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2.导入新课。(1~2分钟)
导入时通过展示四张图片导入新课。
3.讲授新课。(20~25分钟)
在讲授新课过程中,首先向学生阐明细胞的定义: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是第一个重要概念。
接下来是第二个重要概念-----动植物细胞结构,为了突破这个知识点,我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对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一目了然,方便学生掌握。
对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这个重要概念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和对比教学法来进行教学,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对比和讨论等途径来得出结论。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之后我用近三年的结业试题来巩固这个知识点,意在让学生对该知识点引起重视。
在巩固之后我会把动植物细胞的对比结构图再次呈现,来检验学生的阶段学习效果,学生每说一个结构我会补充这个结构的作用,并且让学生在教材中重点标注,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脱离开教材。
最后一个重要概念说的是细胞的分裂,由一粒玉米种子是如何长成一棵玉米植株?这个问题引入这个重要概念,通过课件展示细胞分裂的过程,由学生来描述分裂过程,以此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4.课堂小结。(3~5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并通过做结业试题来强化学生的记忆。
机动教学(5~10分钟)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设立了两个特色活动,一个是连连看,一个是知识竞猜,通过这两个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我来演示过程。
5.板书设计
我将这样设计本课的课堂板书,我认为这样设计比较直观系统,一目了然,简要体现了本节的知识点,便于学生掌握理解。
六.教学反思
为了凸显这节课中的重要概念,我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要知道,教师的“导”应立足于学生的“学”之上,要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