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费宝网说课稿一等奖

搜索51费宝网

数控专业 数据的高级筛选说课

数控专业 数据的高级筛选说课

时间:2023-06-27 12:33:04

类别:说课稿一等奖

数控专业 数据的高级筛选说课

1、数控专业 数据的高级筛选说课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目是《数据的高级筛选》。今天我将从六个方面向大家进行介绍。它们分别是: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学情分析

1、知识水平:本课面向的对象是数控专业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掌握了一定的EXCEL的基本操作。

2、学习态度:EXCEL是办公软件教学中的难点,它不象WORD和PPT图文混排那么形象化,对于抽象的数字,学生会感到迷茫,学习兴趣不大。

3、个体差异: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这一节课的教学的教程中,应该将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在教学过程中。

二、教材分析

本课所用教材为电子工业出版社《计算机应用基础》。

1、教学内容:《高级筛选》是教材的第五章第五小节第2课时的内容,本节课将在自动筛选的基础上,学习功能更加强大的高级筛选。

2、三维目标:根据教学大纲,配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A、知识目标

(1)、学会高级筛选条件(与条件、或条件)的正确录入方法;

(2)、学会高级筛选的操作方法,掌握高级筛选的工作流程

(3)、了解高级筛选的用途。

B、能力目标

(1)、能正确分析高级筛选的条件;

(2)、能应用教师所出示的工作表,完成给定要求的高级筛选操作

C、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严谨的高级筛选工作过程,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形成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树立社会责任感;

(2).通过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体验成功和自我价值。

3、重点,难点

在确定了目标以后,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EXCEL中数据高级筛选的操作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其中分析任务并解决实际问题又将是本节课的难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媒体演示和板书共同出示来突出重点,采用学生互动的方法来突破难点。

三、课堂设计

1、任务设计

在任务设计中,根据学生水平的差异,我设计了基础目标: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能力目标:小组协作完成;发展目标: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进行探索。使每位学生都能有完成任务时的成就感。这样,就实现了学生的因材施教。

对本班30名学生进行分组,按照机房的布局,一排10台机器,分为3组,按学习情况,均衡搭配。

2、教法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教学的宗旨,也是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所提倡的。本着这个主导思想,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及多媒体结合板书教学法。

这几种方法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能帮助学生快速、正确理解新知识。

3、学法设计

自主学习:着重培养的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其学会认知,对其以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协作学习:意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意识。

在做中学,在学中练,学会做,做学结合,这种学法的指导将融入课堂实践环节,使所有的学生的知识能力都有了提高,同时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创作机会,让他们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四、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的教学环境有:多媒体机房和局域网作业系统,让学生在课前准备时间里下载课堂任务和作业,课后再提交作业。培养学生信息管理能力。具体安排如下:

复习及引入:5分钟

新课讲授:15分钟

课堂实践:20分钟

小结及作业:5分钟

1、复习及新课引入

在本环节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将本节课的新知识点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使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使学生爱学,乐学,以达到更理想的效果。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实施:

出示我校本学期第一次月考成绩,让学生对成绩排名。让学生关心身边的同学,关心身边的朋友,这样,学生也就不会对枯燥的数字无兴趣了,同时也检测上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

接着,还是出示刚才这张表,让学生分析:筛选出英语与计算机成绩均在80分及以上的学生是否按上次课所学内容能得到结果,学生经过思考发现,不能用上节课所学的自动筛选来完成,在学生投入课堂情境之后,我将告诉学生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就是:数据的高级筛选,把学生引入到新课中来。

2、新课讲授和课堂实践

本环节偏重于操作的特点,我将新课讲授和课堂实践穿插进行。我选择了多媒体结合板书教学法。多媒体教学能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更加形象、直观,但它不便于记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先演示操作,然后板书操作步骤,使二者能达到优势互补。

首先对照高级筛选对话框讲解筛选方式,列表、条件以及复制到区域的概念和操作方法,指出以上操作将是本节课的重点。然后用一个设置好的条件区域,讲解它的格式,并总结出条件区域设置三步曲。

为完成本节课的目标,我把知识点按照条件间的逻辑关系划分为:“与、或、与和或综合运用”难度递增的三个部分,并配有相应的任务,教学中我将采用“提出任务—学生探索—教师引导—实践提高”的模式展开教学。这样设计能使新知识条理化,有利于学生吸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

解讲完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一,通过小组协作完成任务二。实践过程中学生可将自己的疑难记录下来,之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共同解决疑难,在检查时,各小组可以与教师进行互动。

由于能力目标的任务难度较大,这里我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电子教室软件,讲解例题帮助学生突破难关和规范操作。

例题:仁宝电脑公司来学校招聘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求是女生和身高175以上的男生。

首先带领学生分析题意得出以下结论:

确定参选字段:专业、性别、身高。

根据题意得出:第一部分专业=“计算机”性别=“女”

第二部分身高>175CM性别=“男”

然后根据关键字判断条件的关系:“或”

最后演示操作。在演示完后要求学生完成能力目标任务。在互动过程中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发展目标:“选择不重复记录的作用”。学生实践时,我将打开板书,让学生能总览高级筛选的操作步骤,使知识系统化。这样我就讲解了本课的新知识点。

3、小结及布置作业

首先回顾本节课内容,再次强调重点难点。

其次要学生列举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高级筛选的例子,要学生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真正应用到自己专业和生活中。

最后表扬本节课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小组,适当批评表现较差的,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内容,我将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下载20xx新生学籍表,按要求选出能享受国家生活补住的学生。这个作业贴近实际,能提起学生兴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完成知识目标,达到技能和情感目标的要求。

五、教学模式和评价

最后再让学生从教学内容,个人学习,小组合作三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作出评价。

下图为本次设计的过程图。

本次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老师,请多加指正。

2、数控车床对刀操作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数控车床对刀操作》,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数控车床加工工艺与编程操作》这门课程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数控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分析能力以及能够对中等复杂程度零件进行手工编程为目的进行编写的。数控车床对刀操作章节是学习本门课程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对刀的基本概念,对刀的基本方法,学会试切对刀的基本操作要领。

前面我们学习的华中世纪星数控车床操作面板组成部分的内容,已熟悉各按键的作用。能够熟练应用,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讲述对刀的基本概念,对刀的基本方法及试切对刀的基本操作要领。将为后期实训课题奠定基础。因此,学习并熟练掌握对刀的基本方法及试切对刀的基本操作要领是十分重要的。

2、教学目标

结合本课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

对刀的基本概念,对刀的基本方法,试切对刀的方法要领。

2)能力目标

熟练试切对刀的方法要领,能正确测量并设置刀偏值。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心。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懂得实践出真知的真理。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及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存在以下的问题:1、对数控机床的操作面板不熟悉,记不住刀偏表位置,不知道从何下手;2、有的同学试切之后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退刀,出现对刀坐标值错误的情况。针对这些情况,指定以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对刀的基本概念

2、掌握试切法对刀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试切法对刀的过程及其基本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将通过理论讲述和教学演示的方法突出重点,通过教学演示的方法突破难点。

二、教法分析

考虑到我所带班级学生的特点,基础知识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因素。我在本节课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启发提问法、演示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现场实践操作;教师针对数控机床的操作面板进行讲解,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熟悉、操作机床,由学生进行现场实践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实习时遇到问题引导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鼓励同学们之间展开激烈的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数控加工的理解和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体作用。在设计学习方法时,我结合目前中职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本课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等方法,帮助学生在不断探索,不断交流、不断评价中自然达成学习目标,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意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例如:要求学生自行总结对刀的规律性,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便于学生记忆。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意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意识,例如:学生反映对刀操作步骤繁琐,将学生分为5人一组,自由选择尺寸进行对刀,分组讨论,写出经常易错误的地方,然后自由讨论并实践操作的方式将问题解决,老师加以解释。从中发现问题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采用启发提问和演示观察法)

通过观察实训车间数控车床,提出问题:

1)华中世纪星数控车床面板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回答。

2)各部分有什么功能?学生回答。

此时我则提问对刀操作怎么完成呢?这样,自然而然,就引出所要讲授的新内容----数控车床对刀操作(采用“启发提问和观察法”导入新课,不仅可以复习前面的内容而且还抓住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2、讲授新课(演示法和分组讨论法)

这节课讲解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教师讲解(讲解法)

通过理论讲解让同学们对数控对刀的概念,对刀的方法,对刀的必要性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部分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演示法)

指导教师在机床操作面板上面对数控对刀的整个过程进行操作,让同学们对于对刀有个直观的了解,并记下对刀所要求的操作步骤有哪些,会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第三部分应用练习(小组讨论法)

将学生分为八组(学生分组时,好、中、差搭配),各组进行比赛。通过对刀训练,主要是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我在此期间,可做巡回指导。练习完成之后我则给予评价和总结,这样学生的成就感便得到了肯定。本节课我安排在数控车间,采用了机床实际操作与电脑仿真同时进行的方法。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3、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指出在编程及操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利用几分钟时间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强调本课的重难点,要求学生课后一定要花时间消化,复习,对于需要记忆的一定要记忆并指出操作中一定要注意的问题。同时留出问题:内孔对刀怎么对?刀具怎么安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要求学生课后思考,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4.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编写一段简单的零件加工程序,要求程序书写一定要规范,并且要将自己写的程序输入机床,对刀之后进行加工。

五、板书设计

1、对刀的基本概念

2、刀具的装夹

3、对刀的基本方法

4、外圆刀试切法对刀示范讲解

5、机床的清洁与保养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我在数控10(1)班已上过,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对刀步骤学生有点晕,有的同学试切之后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退刀。其次,在上课环节中,给学生反复练习的时间有点少。

3、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数据库基本操作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课型:本节课数是数据库的基本操作,而且是基础的一节,重点的来说,还是理论强于实践,这节课是铺垫课,主要为下节课的数据表的插入、删除做一个铺垫,所以这节课的课型是理论强于实践,理论中贯穿实践的思想。

2、本课在教学中的地位:本章节采用是浙江教育出版社、高级中学课本(必修)——信息技术教材。数据库的基本操作这节是学习数据库操作的基础,要真正了解和掌握Access的操作,这节课是一个必学的基础环节。

3、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拓宽学生的思维,学会举一反三。

4、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目标:了解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掌握Access数据库的结构以及数据表的结构。

2)能力目标:学会判断字段的数据类型。

3)德育目标: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5、教学重点:掌握数据表的结构、字段和记录的涵义以及字段的数据类型。

6、教学难点:了解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学会判断表字段的数据类型。

7、说教具:

1、多媒体教室

2、相关的教学软件:Microsoft Access。

3、对象:高一学生。时间:45分钟。

二、说教法

教师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边讲边练的教学模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根据计算机这门学科的特点,老师教的知识在一定时间内会过时,必须要教会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观察,学会举一反三,理论联系实际。(如学到Access数据库,在后继的高等教育中,能不能对SQLserver的.学习比较容易上手)

三、说学法

由于这节课教师讲授和演示的时间较长,所以学生要学会请与思考,勤于观察,并且学会举一反三,理论联系实际。本人通过课采用堂讨论的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Lead—in):本人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和回顾上节课的知识来轻如今天的教学。如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数据库的相关知识了,谁能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数据库?它的应用广泛吗?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种类,同学们可以回忆起来都有哪些数据库管理系统吗?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的答案可能有很多,教师对其中的进行判断或者补充。

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的可能回答是Oracle,SQLSERVER,DB2,Foxpro,Access。教师接过学生的话,“是的,Access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据库系统中应用十分广泛,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究竟这些数据库系统的“内部结构”是怎么样的,那么通过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最基础的。

2、呈现(Presentation):本人采用PPT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来呈现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3、操练(Practice):当讲到数据库的基本结构时,教师演示数据库的建立,打开Access,然后边说边演示。首先先创建一个数据库,过程如下:文件——新建文件——空数据库——保存新建数据库(可以复习文件的保存,文件重命名等知识点)———跳出数据库的工作界面——让学生观察数据库的界面。让学生自己试着总结出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可以采用课堂小讨论的方式。

4、总结(Conclusion):在这节课快要结束之前,教师总结这节课的知识点,并且可以采用提问方式让学生参与对这节课知识点的回顾。

5、巩固(Consolidation):在学习了字段的属性类型之后,教师可以采用举例的方式让学生对一张表进行分析,例如:在这张表中,请问哪些可以是字段,哪些属于记录并且这些字段的数据类型分别是哪些?通过学生自主的分析,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6、作业(Homework):对一张表分析,包括字段,记录,字段的数据类型,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联系数据库的建立和保存。

五、说板书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一、数据库的构成

1、

2、

3、

……

二、数据表的构成

1、字段

2、记录

三、字段大小属性

四、字段的数据类型

五、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数据表之间的关系

板书过程:重点强调这节课的重点,同时广泛列出这节课的知识点。

六、自我评价

这堂课设计的亮点是: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观察,总结,并且引导他们在以后的学识过程中,学会使用这些方法进行自我学习。缺憾是:没有什么很大的趣味性,关键是这堂课需要学生操作的比较少。所以此时教师就要尽量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尽量把课上的生动,尽管这样,一些同学还是把自己边缘化,不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4、自动筛选说课稿

自动筛选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动筛选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交大版七年级第第一单元《数据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第5节《自动筛选购机方案》根据教学实际,将本节分为两课时。这一节为第一课时《自动筛选》,我准备从教学理念、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设计理念:

1、依靠教材又不依赖教材;超越教材又不脱离教材,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合作、探究,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突出“生本”教学理念。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

4、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自动筛选》是西安交大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单元第5课的第一课时内容。

2、本节内容主要讲EXCEL的筛选功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在EXCEL教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它是这一单元最后一节内容,同时它也是EXCEL实际应用中经常使用的技能,因此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3、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EXCEL的自定义公式、函数、排序、分类汇总等常用功能,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原有基础的一次技能提升。所以学好这节课能为以后学习和生活中的数据处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还能让学生面对大量数据时利用自动筛选得心应手地设置筛选条件,快速筛选需要的数据并进行相关统计。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并理解数据筛选的意义。2)掌握数据自动筛选的基本操作,能根据筛选要求正确设置筛选条件,筛选出正确的数据。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创设引出学习课题,以任务为导向,明确处理的方法。

2)以导学案为指南,以独学、对学、群学、展示、评价为手段对主题进行探究,掌握操作的方法。

3)对自动筛选处理信息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自动筛选的一般过程,体会自动筛选在处理数据时的重要作用。

2)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信息活动习惯,增强信息素养。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自动筛选功能的用法,筛选按钮中各项的含义,筛选条件的分析与确定。

依据:只有掌握了以上重点,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自动筛选功能的`秒处并灵活地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能根据需求正确确定筛选条件;对多条件筛选,操作中能准确应用自定义条件的逻辑符号。

依据:筛选条件和逻辑符号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三、说教法

我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现状,基于本节内容的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1.直观演示法:展示筛子图片及实物,演示其功能实验,让学生在直观的实物和实验观察中思考、讨论,理解EXCEL中自动筛选的含义。

2.活动探究法:以导学案为路线图,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升理解、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提高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

3.小组互动交流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4、情感体验法:设计有梯度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体验自动筛选在处理数据时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他们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信息活动习惯,增强信息素养。

四、说学法:

这节课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学习兴趣不会很高,理论知识接受能力较差,但他们动手能力强。这节课我主要采取自主探究法、课件帮助法、分析归纳法、合作交流法、展示评价法等,力求让不同层次的每个学生有所收获。

下面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分四个环节完成: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新课:(3分钟)

利用筛子图片和实物展示、筛米实验导课,这样有利于渲染气氛,形成视觉冲击力,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x。

环节二:精彩互动学新课:(25分钟)

新课教学(25分钟),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通览全文,整体感知

课前先出示导学案,让学生通读教材和导学案,明白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积极思考本节课介绍的内容,通过自学、对学、群学、展示、评价等方式构建知识体系。

第二步:利用合作学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对重点的处理,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导学问题及学习任务。用“任务驱动”、活动探究、小组展示评价等方法,激发学生情感,在互动中使知识得到升华、延伸。

(2)对难点的处理,我设计了由简到难,层递性强的学习“任务”分化了难点,容易让学生掌握知识获得能力。同时我提供了课件(有重、难点操作步骤提示)以便于不同层次学生根据所需获取帮助、倡导学生互动、互助,利用独学,对学,群学的帮扶作用,及时化解难点,消除个别学生望难而退的心理,有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也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体推进。

第三步:深入探究,展示提升

让小组代表抽取不同的任务,各个小组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进行组内小展示。班内大展示。抽到同一任务,没有展示机会的小组各其他学生进行质疑、评价、补充。

提示学生展示时边做边说,这样可以锻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便于学生归纳所学,学以致用。

环节三、归纳分享结新课:

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同桌之间分享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在实际生活的哪些实例现可以用到自动筛选?

通过课堂小结和生活联系,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延伸到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这样能尽快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很快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主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巩固新课拓展延伸:

学生通过完成课堂练习,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有利于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六、说教学评价:

1、教师评价,主要采用语言性评价,如提问评价、即时口头评价、现场操作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评价、课堂笔记评价,尤其是激励性语言,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学生评价:主要采用自评、互评的方式,这样可以取长补短,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5、排序和筛选说课稿

一、分析教材

本节内容采用的教材是电子工业部出版、宁夏教育厅编写的《信息技术》八年级(下)第5节《数据分析与管理》中的第一个内容。

1、本节内容与前节内容的联系:

排序和筛选是学生掌握了在工作表中输入数据、编辑工作表、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之后的一节内容。前后内容过渡自然、知识结构衔接合理,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本节内容主要是学习如何使无序的数据变得有序、学习如何查看符合条件的数据,隐藏不需要的数据。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数据进行深层分析和管理,培养学生信息管理意识,达到高效管理信息的能力。

2、本节内容的意义所在:

《排序和筛选》是对数据进行更深层次分析的过程。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excel不仅可以对数据进行计算和统计,它还可以对数据排序和筛选,通过排序列筛选操作,可以使我们对数据的分析和管理变得更加快捷、方便、直观,大大提工作效率,简化事务管理。通过《排序和筛选》的学习,体会excel在处理数据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熟练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简单排序和筛选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的动手练习和教师的引导来解决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复杂排序的'操作。

突破方法:以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实践操作来突破本课的难点。

二、分析学情: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学生在小学阶段虽然没有学过excel的基础知识,对电子表格的认识仅限于本学期所学的知识。但通过本学期的前期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在工作表中输入数据、编辑工作表、格式化工作表,并学会了在excel中进行计算和统计的基本操作,对excel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进行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时,对排序和筛选的操作应以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和教师的适时辅导来完成。

2、说个性发展与群体提高

由于家庭环境和学生自身的能力的差异,造成班级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操作能力是有差别的,该内容对优秀生来说可能在8—10分钟之内就能完成任务,但个别学生操作能力较弱,有可能25分钟内也不能完成任务。为了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在任务的设计上做到有梯度,即:任务有难有易、有多有少,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同时,教师在学生学习时要把更多的精力分散到班里弱群体————“学困生”身上,要多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辅导他们,帮助他们走向成功。对于优秀生,一方面要拓展他们的知识,同时要鼓励他们帮助身边的学困生掌握知识,以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三、教学目标

在《信息技术课程纲要》的指导下,根据我对教材理解和学情的分析,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掌握excel中数据排序和筛选的方法。

(2)知道主要关键字、次要关键字和第三关键字的作用,并能够合理使用它们。

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逐步提高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信息管理意识,达到高效管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公正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的好品质。

(3)让学生感受excel的强大功能,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

四、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不是机械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过程,而是一个充满体验、充满实践的过程。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纲要》中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因些,整堂课体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在动手实践中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整堂课要渗透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达到学会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动手实践法” “任务驱动法”为主,以“讲解示范法”、“竞赛法”、“辅导帮助”、“评价交流”为辅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生共同竞赛:

打开某班级的期中考试成绩表,师生共同参与竞赛,看谁先能把成绩表中的“总分”从高到低排列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竞赛让学生产生疑惑:为什么老师或其他同学能在2—3秒内能够想50名学生的成绩由高到低排序,而自己怎么不能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学习效果一定会很好。

2、根据竞赛结果,归纳结论-引出课题:第5单元数据分析与管理———《排序和筛选》。

(二)学习与巩固:

1、对数据进行排序:

⑴简单排序—单关键字排序

①打开“学生练习。xls”工作簿,按P75—P76的<做一做>来完成。

设计意图: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更新很快,因此,自学能力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终身学习,是每个学生必备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环节。

②教师巡徊观察指导帮助:多关注学困生;拓展优秀生。

设计意图:体现区别对待的原则。因为学生的能力差异很大,教师利用学生练习时,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帮助,让不同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③发现问题:当以“总分”为关键字进行排序时,发现有两名同学的总分是相同的,该怎么办呢?引出“复杂排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这个练习时,故意让某两个同学的总分相同,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引出————复杂排序。

⑵复杂排序:多关键字排序。

①引导学生学习P76<知识窗>中的内容,并进行讲解+示范。

设计意图:复杂排序是本节的难点,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强深学生对关键字的理解,

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②学生自己动手把练习中出现的问题用多关键字进行排序。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练习,强化操作。

③师生归纳:什么情况下使用多关键字排序?即:“主要关键字”中的值相同时,则按“次要关键字”排序,若前两个关键字的值都相同,则按“第三关键字”排序。我们可以自由选择关键字,但最多可以根据三列数据进行排序,也就是说,只能设置三个关键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习归纳知识的学习品质。只有会归纳知识,才能发现知识中的相关联系,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④知识应用:请同学们观察“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榜”,看看是按什么关键字进行排序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后观看奥运会时,能够知道奥运奖牌榜的名次是依据什么排序的。

2、筛选数据:自动筛选

⑴学生按P77—79的<做一做>来筛选出总分大于550的同学。

设计意图: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更新很快,因此,自学能力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终身学习,是每个学生必备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环节。

⑵教师巡徊观察、指导、帮助。

①多关注学困生的学习需求;

②拓展优秀学生。(再筛选出总分在550—500之间的学生)

设计意图:体现区别对待的原则。因为学生的能力差异很大,教师利用学生练习时,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帮助,让不同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⑶归纳总结:筛选的最终目的:把符合条件的记录显现出来,隐藏其他数据,这样可以缩小数据显示范围,方便分析和处理。

(三)归纳总结:

师生共同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四)学习评价:(培养学生公正、客观地评价自己)

1、教师打开“学生评价量规。doc”,教师引导学生看懂评价的项目和标准。

2、学生根据自习的实际情况,在表中进行公正、客观地评价自己。

3、分享结果:显示两位学生的评价结果,并让该学生说说自己的评价依据,引导其他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公正、客观地评价自己。新课程倡导的评价观:评价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评价自己就是对自己再认识的过程,只有公正客观地评价自己,才能不断的进步和更好的发展。

2、制定了评价量规,让学生在评价自己时有了评价依据,客服了学生盲目评价自己和不知道评价怎么评价的做法,发挥了学生评价的促进作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会归纳知识的学习品质。

教师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会对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加上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己经学会了利用excel时进行数据处理的一般知识。假如期考试结束了,班主任让同学们帮着作一个成绩汇总表,同学们会不会呢?有没有信心把他做得更好?祝同学们成功!

6、《自动筛选》说课稿

《自动筛选》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动筛选》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各位老师:

您们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交大版七年级第第一单元《数据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第5节《自动筛选购机方案》。

根据教学实际,将本节分为两课时。这一节为第一课时《自动筛选》,我准备从教学理念、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设计理念:

1、依靠教材又不依赖教材;超越教材又不脱离教材,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合作、探究,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突出“生本”教学理念。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

4、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自动筛选》是西安交大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单元第5课的第一课时内容。

2、本节内容主要讲EXCEL的筛选功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在EXCEL教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它是这一单元最后一节内容,同时它也是EXCEL实际应用中经常使用的技能,因此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3、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EXCEL的自定义公式、函数、排序、分类汇总等常用功能,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原有基础的一次技能提升。所以学好这节课能为以后学习和生活中的数据处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还能让学生面对大量数据时利用自动筛选得心应手地设置筛选条件,快速筛选需要的数据并进行相关统计。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并理解数据筛选的意义。

2)掌握数据自动筛选的基本操作,能根据筛选要求正确设置筛选条件,筛选出正确的数据。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创设引出学习课题,以任务为导向,明确处理的方法。

2)以导学案为指南,以独学、对学、群学、展示、评价为手段对主题进行探究,掌握操作的.方法。

3)对自动筛选处理信息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自动筛选的一般过程,体会自动筛选在处理数据时的重要作用。

2)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信息活动习惯,增强信息素养。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自动筛选功能的用法,筛选按钮中各项的含义,筛选条件的分析与确定。

依据:只有掌握了以上重点,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自动筛选功能的秒处并灵活地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能根据需求正确确定筛选条件;对多条件筛选,操作中能准确应用自定义条件的逻辑符号。

依据:筛选条件和逻辑符号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三、说教法

我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现状,基于本节内容的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1、直观演示法:

展示筛子图片及实物,演示其功能实验,让学生在直观的实物和实验观察中思考、讨论,理解EXCEL中自动筛选的含义。

2、活动探究法:

以导学案为路线图,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升理解、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提高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

3、小组互动交流法:

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4、情感体验法:

设计有梯度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体验自动筛选在处理数据时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他们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信息活动习惯,增强信息素养。

四、说学法:

这节课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学习兴趣不会很高,理论知识接受能力较差,但他们动手能力强。这节课我主要采取自主探究法、课件帮助法、分析归纳法、合作交流法、展示评价法等,力求让不同层次的每个学生有所收获。

下面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分四个环节完成: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新课:(3分钟)

利用筛子图片和实物展示、筛米实验导课,这样有利于渲染气氛,形成视觉冲击力,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x。

环节二:精彩互动学新课:(25分钟)

新课教学(25分钟),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通览全文,整体感知

课前先出示导学案,让学生通读教材和导学案,明白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积极思考本节课介绍的内容,通过自学、对学、群学、展示、评价等方式构建知识体系。

第二步:利用合作学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对重点的处理,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导学问题及学习任务。用“任务驱动”、活动探究、小组展示评价等方法,激发学生情感,在互动中使知识得到升华、延伸。

(2)对难点的处理,我设计了由简到难,层递性强的学习“任务”分化了难点,容易让学生掌握知识获得能力。同时我提供了课件(有重、难点操作步骤提示)以便于不同层次学生根据所需获取帮助、倡导学生互动、互助,利用独学,对学,群学的帮扶作用,及时化解难点,消除个别学生望难而退的心理,有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也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体推进。

第三步:深入探究,展示提升

让小组代表抽取不同的任务,各个小组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进行组内小展示。班内大展示。抽到同一任务,没有展示机会的小组各其他学生进行质疑、评价、补充。

提示学生展示时边做边说,这样可以锻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便于学生归纳所学,学以致用。

环节三、归纳分享结新课:

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同桌之间分享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在实际生活的哪些实例现可以用到自动筛选?

通过课堂小结和生活联系,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延伸到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这样能尽快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很快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主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巩固新课拓展延伸:

学生通过完成课堂练习,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有利于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六、说教学评价:

1、教师评价:主要采用语言性评价,如提问评价、即时口头评价、现场操作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评价、课堂笔记评价,尤其是激励性语言,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学生评价:主要采用自评、互评的方式,这样可以取长补短,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7、高级英语说课稿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地位与作用、课程目标和课程体系。

1、课程性质

高级英语属于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必修课程。它是基础阶段的综合英语课程在高层次上的延续。该课程贯穿三、四年级,共三个学期。高年级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高级英语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

2、课程地位与作用

《高级英语》是对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技能培养训练的综合性课程,是一门对英语专业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影响深远且作用重大的综合性课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专业水平。

3、课程目标

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本课程积极服务于“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快”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发扬本课程注重英语语音语法等基本知识传授优良传统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批评、论辩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上,放在学生用英语解决专业方向(教学、翻译、商务活动)问题能力培养上。本课程通过对原著或原著片段的系统学习和研究,通过读、写、译的强化训练,通过对不同作品的主题思想、情节展开、作家意图、篇章结构、文体风格、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分析、赏析和评论,旨在大幅度提高学生词汇学、语言学,文体学、修辞学知识和翻译与写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语感,提高学生对语言系统的深层结构的认识,语篇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4、课程体系

参照《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xx)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今年外语系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在此基础上,整体优化了课程内容,重组了课程结构,构建了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的高级英语课程体系。该体系由研讨课程、高级英语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拓展课程和综合课程课程群构成,注重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我系构建的高级英语课程体系是基于我校高级英语教学的实际与对学生的需求分析,以国内外高级英语教改的最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高级英语课程体系四部分前后衔接,缺一不可。

研讨课程旨在使三年级学生学习高级英语初始就明确高级英语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高级课程教学计划设置、教学模式与方法、第二课堂活动等,掌握高级英语学习策略与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高级英语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是英语专业的高级语言技能型课程,旨在提升学生在低年级基础课程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和实践能力,并为高年级各门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提供支持。

拓展课程主要由《高级英语写作》、《英语演讲》、《实用翻译》、《跨文化交际》、《快速阅读》、《实用英语语音》等课程构成的选修课程群,拓展课程的设置与高级英语课程相辅相成、有机衔接,实现了英语专业技能培养和水平提高的深化和延展。

综合课程立足于本专业学生未来从事职业或继续深造的要求、以任务为导向,按项目形式展开,以学生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和核心素质为重心,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弥补学生专业能力与社会实际工作能力之间的差距,突出应用性人才培养特色,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教学内容

按照我校20xx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本课程共计192学时,12学分。这是本课程各章节课时分配情况简表,按各章节的内容多少和重要程度合理安排课时。

高级英语课程的重点在于系统地讲授有关英语文体类型、谋篇策略、修辞手段、阅读技巧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根据课文的问题类型和实际内容,采用有针对性的阅读方法进行分析性和欣赏性阅读的能力,完成由以学习英语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的的阅读理解到以掌握写作技巧和欣赏方法为主要目的的阅读欣赏的过渡;由以主要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性阅读到主要以学生独立进行的主动性阅读的过渡。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高级英语课程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大部分:知识部分主要包括语言知识、社会文化知识、语篇知识、文体知识、写作知识。2)能力部分主要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评价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指具有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比较地道、准确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实践教学

1.教材的使用与建设

本课程在教材的选择上既考虑到了教材的权威性和实用性,同时也考虑高级英语教材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我们选用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为主导教材。该教材为英语专业本科权威教材,在编写指导思想和内容选择上,均呈现先进教学理念。为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独立性,课程组补充了大量最新科技发展信息,经典文学作品、以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百科知识。

2.配套实验教材

我们非常注重配套教材的选用和建设。课题组教师分别主编、选择了一系列教材,作为高级英语课程的辅助读物和延伸。如《经典中国》、《英汉汉英翻译教程》、《新编英美概况》、《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研究》、《大学英语写作简析》、《语篇分析》等。其中《英汉汉英翻译教程》被列为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项目,这一系列教材和专著的编写为拓展学生英语读、写、译以及交际能力提供了指导。外语系的学生在全省口语比赛中也获得良好成绩。20xx级蒋琳琳同学获全省“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特等奖。仅20xx年外语系有49名同学通过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个重点大学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充分展现了外语系学生的复合型人才素质,多维度的《高级英语》课程建设卓见成效。

3.实践性教学环境

《高级英语》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实践性教学在教学中占有突出地位。我们先后建立了滨州渤海活塞有限公司、华纺股份有限公司、滨城区第六中学、高青第四中学等六个校外《高级英语》教学实习基地,创办了英语角、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校内《高级英语》实践平台。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环境提高了同学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网络教学环境

滨州学院建有校园网,学生可快速便捷上网。滨州学院图书馆拥有全文期刊数据库和优秀硕博士论文数据库,外语系还购买了网络英语学习资源,免费提供给学生使用。我们利用外语系的网页经常提供与课程相关的文本、图像、课件和录像资料,并开通了《高级英语》网上师生互动平台,以方便师生交流和在线答疑,这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硬件条件,受到他们的普遍欢迎。

我系建立了《高级英语》课程网站,为本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专门的网络平台。课程网站不仅覆盖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如教案、课件等),还提供了与本课程相关的参考资料链接(如在线英语词典、英语影视作品、英语歌曲、名人演讲等),丰富了教学资源,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

网络资源和教学资源库的有效利用、教学课件制作平台、教学软件的使用、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等网络教学环境,是高级英语课程体系的特色,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已在教学中产生了显著的效益,为实施高效率的英语教学活动提供了完善的教学条件,提高了教学与学习的效率,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第二课堂,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高级英语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开展了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获取知识,并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优化外语学习环境,通过课外阅读、演讲、辩论、读书报告会、戏剧表演、编辑报纸杂志、专题访谈、拍摄电视片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外语的机会。除参加校内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外,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积极采用现代的、多元的和全方位的教学模式,探索和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逐步建设计算机网络系统、光盘资料中心以及多媒体自修中心,为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创造条件。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灵活、方便、实用和广阔的学习和实践的空间。具体措施如下:

1.多媒体授课方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我们根据教材内容,自主设计、制作了以ppt格式为主的课件、幻灯片约550张,课堂讲授中,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互相穿插,相辅相成,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板书时间,提高了课堂单位时间利用率,而且形象、生动的授课方式有效地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及参与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学校调查的学生对该授课方式反馈意见显示,83%以上的学生认为该授课方式有效地加深了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约96%的学生认同多媒体形式的课文背景知识介绍,约79%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授课引发了自己的学习兴趣,约92%的学生希望继续使用多媒体教学。

2.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相结合

我们采取小班授课的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集中讲解,并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补充授课内容,充分发挥多媒体授课的优势,使知识讲授翔实、生动。同时我们在课堂上设置小组讨论、情境表演、演讲等环节,把技能训练和知识讲授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从用中学、在用中加深”,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如高级英语第一册第五课Speech on Hitler’s Invasion of the U. S.S.R.,第二册第四课Inaugural Address授课形式均采用情景表演、演讲比赛、模拟竞选演说等方式。第一册第六课Blackmail,第十课The Sad Young Men,第十一课The Future of the English,第十二课The Discovery of What It Means to Be an American等,授课期间均留出相应课时让学生就相关主题进行讨论。

3.语言与文化、历史、经贸、社会知识相结合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的背后都隐含着这种语言的民族文化底蕴。在讲授语言知识时,我们适时适量地传授相关的文化知识,将语言与文化对比穿插于课堂教学中,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使文化教学存在于高级英语教学的每一个层面中,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浓厚兴趣。我们力求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其自觉、主动地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也只有这样,我们所培养的人才才是健全的,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如结合课文内容,通过对第二册第十一课The Future of the English,第十二课The Discovery of What It Means to Be an American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各个民族、种族的了解与理解。

4.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把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多媒体网络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环境,合理地协调课堂讲解内容和学生自主学习内容。对一些较易的课文,分段由学生自己讲解,老师难点解疑,并对学生的分析和解释进行启发、诱导、评价和鼓励,寓教于乐,师生互动,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如第一册第四课Speech on Hitler’s Invasion of USSR相关的历史事实以及背景知识的搜集就是由学生通过模拟授课的方式独立完成的。学生主讲,老师点评。

5.学生独立学习与小组协作相结合

我们除了给学生布置适当的独立学习任务以外,还通过课堂小组讨论、课后小组合作、课后小组编排情景剧等方式,使学生习惯于共同协作完成作业,让学习过程变成一个探究式合作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整合、分析,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第一册第六课Blackmail,第十课The Trial That Rocked The World等安排学生课后改编剧情、排练,通过课堂表演的方式再现课文内容,形式更加生动,表现力更强,学生在改编、排练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锻练了口语表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教学条件

1.师资队伍

本课程组现有专任教师11人,11名教师的专业学科方向涵盖英语教育、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英美文学、翻译、商务英语等,不同的知识结构起到相互补充、互为支撑的作用,知识结构优化;均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教学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其中45岁以下青年教师9人;学缘结构合理,均为外校硕士毕业,2人曾赴国外访学或执教;从师资配备情况看,由专业带头人担任负责人;主讲教师均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生师比为17:1,配备合理。

本课程组是一个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学团队,是一支职称、学历、年龄、学缘合理;以骨干教师为主体,以优秀青年教师为后备生力军的以老带新的教学团队。本课程团队所具备的优越条件是顺利完成课程建设既定目标,并使本课程具有强大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力保障。

2.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我校拨专款用于英语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已经建成一个容纳200人学习的网络自主学习中心,并正在不断扩大规模。该中心拥有网络教室3个,硬件设施配置高,软件系统功能全,为我省目前最为先进的英语网络教学平台之一。

该网络中心网站提供了充足、优质的教学资源,采用多级目录管理,开放式设计(即用户能够自主添加资源并进行管理),便于检索,易于升级。利用系统资源库中的音视频资源和文本资源和Internet的资源,实现了学生利用互动平台在相互交流中学习英语。

3.不断完善的课程网站建设

高级英语课程组现拥有高级英语教学网站和精品课程网站。网站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所有目前使用教材的教学课件,教师授课的电子教案,主讲教师授课录像、历年期末考试试题,英语歌曲、英文电影等。课程网站提供40分钟的说课录像,教学录像上网比例达到50%以上,其余教学录像将在1年内全部上网。与高级英语精品课程网站连接的的雅信达等教学平台拥有分类齐全的资源库;能够进行听、说、读、写、译的专项练习和自测。

六、考核方法

高级英语考试着重考核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考试主要采取笔试的形式,原则上在每学期期末安排一次考试,考试项目和内容可以灵活多样。考试成绩按照百分制记载,总分为100分。学生学期成绩主要由以下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书面作业、课堂作业、回答问题和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等)和期末考试成绩。两种成绩按一定比例折算: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教学效果

“高级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整体素质好。多年来课程组教师的教学效果受到师生的一致认可。每年的学生评价结果均在89分以上。系内考核均在良好以上,优秀率颇高。20xx年升本以来,共培养全日制本科学生近20xx人。在学科竞赛、演讲比赛和口译大赛等活动中获得省部级奖励260余项。近三届英语专业学生四、八级通过率分别保持在70%、40%左右,考研升学率分别是41%、54%、40.4%,稳居全省第一。教学效果深受学生的好评。

1.校外专家评价

滨州学院高级英语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注重学生四种语言技巧的同步发展,拓宽知识面。在教学中能够(1)反思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教学实验;(2)在教学中,尽量根据研究情况和学术成果,设计并实施一套新的讲授思路;(3)教学效果显著。

2.校内专家评价

将科研与教学密切结合,使英语课堂教学省时、高效,既丰富多彩,又新鲜活泼;课程学习既是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学生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人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是课题组追求的目标

3.学生评价

“高级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和教辅材料生动有趣,课堂组织形式活泼,使我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提高了英语水平。教授“高级英语”课程的老师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与中学教学有关的内容,不仅重点讲解,还让学生走上讲台,加强教师技能的训练。我们对这门课十分满意。

4.课程自我评价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1)模式创新——更新教学理念,构建“整体语言教学模式”

在“高级英语”教学中,课程组成员使用“整体语言教学模式”:该模式展示的是一个听说读写相互联系的流动过程,学生受到的是全面的语言训练。

(2)团队创新——依托英语专业语言技能课程群,建立教师互动发展团队

借英语专业语言技能课程群建设为契机,探索出一条适合我系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互动发展新模式。该团队中,每一位成员都是互动团队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在平等、协作的基础上,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建构教师互动发展的实践性知识,拓展教师互动发展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能力,成功打造了一支高水平高级英语教学团队。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处于领先地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才队伍优势突出

高级英语主讲教师既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优秀,同时科研能力突出,学缘结构佳,职称结构合理,师资配置恰当,教学热情高,科研能力强。目前,该课程已形成老中青结合、以中青年教授和副教授为主的实力强大的教师队伍。

(2)教学效果突出

自教学改革以来,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在全国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课程团队教师承担国家级、省级、市厅级、校级教学科研课题20多项,发表本专业教学科研论文4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译著、教辅3部,获得省部级、市厅级等各种奖励10余项。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网络教学平台内容需要进一步充实,课堂教学、网络教学以及自主学习相互补充的教学模式还需进一步完善;

(2)还需进一步加大第二课堂的深度和力度,对学生课后延伸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指导;教学实践性环节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今后,高级英语教学团队努力全面实现滨州学院提出的精品课程建设要求,把《高级英语》课程建设成具有特色的示范性课程。

以上就是我要汇报的《英语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有关情况,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8、高级英语说课稿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地位与作用、课程目标和课程体系。

1、课程性质

高级英语属于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必修课程。它是基础阶段的综合英语课程在高层次上的延续。该课程贯穿三、四年级,共三个学期。高年级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高级英语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

2、课程地位与作用

《高级英语》是对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技能培养训练的综合性课程,是一门对英语专业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影响深远且作用重大的综合性课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专业水平。

3、课程目标

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本课程积极服务于“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快”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发扬本课程注重英语语音语法等基本知识传授优良传统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批评、论辩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上,放在学生用英语解决专业方向(教学、翻译、商务活动)问题能力培养上。本课程通过对原著或原著片段的系统学习和研究,通过读、写、译的强化训练,通过对不同作品的主题思想、情节展开、作家意图、篇章结构、文体风格、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分析、赏析和评论,旨在大幅度提高学生词汇学、语言学,文体学、修辞学知识和翻译与写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语感,提高学生对语言系统的深层结构的认识,语篇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4、课程体系

参照《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xx)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今年外语系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在此基础上,整体优化了课程内容,重组了课程结构,构建了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的高级英语课程体系。该体系由研讨课程、高级英语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拓展课程和综合课程课程群构成,注重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我系构建的高级英语课程体系是基于我校高级英语教学的实际与对学生的需求分析,以国内外高级英语教改的最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高级英语课程体系四部分前后衔接,缺一不可。

研讨课程旨在使三年级学生学习高级英语初始就明确高级英语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高级课程教学计划设置、教学模式与方法、第二课堂活动等,掌握高级英语学习策略与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高级英语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是英语专业的高级语言技能型课程,旨在提升学生在低年级基础课程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和实践能力,并为高年级各门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提供支持。

拓展课程主要由《高级英语写作》、《英语演讲》、《实用翻译》、《跨文化交际》、《快速阅读》、《实用英语语音》等课程构成的选修课程群,拓展课程的设置与高级英语课程相辅相成、有机衔接,实现了英语专业技能培养和水平提高的深化和延展。

综合课程立足于本专业学生未来从事职业或继续深造的要求、以任务为导向,按项目形式展开,以学生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和核心素质为重心,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弥补学生专业能力与社会实际工作能力之间的差距,突出应用性人才培养特色,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教学内容

按照我校20xx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本课程共计192学时,12学分。这是本课程各章节课时分配情况简表,按各章节的内容多少和重要程度合理安排课时。

高级英语课程的重点在于系统地讲授有关英语文体类型、谋篇策略、修辞手段、阅读技巧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根据课文的问题类型和实际内容,采用有针对性的阅读方法进行分析性和欣赏性阅读的能力,完成由以学习英语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的的阅读理解到以掌握写作技巧和欣赏方法为主要目的的阅读欣赏的过渡;由以主要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性阅读到主要以学生独立进行的主动性阅读的过渡。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高级英语课程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大部分:知识部分主要包括语言知识、社会文化知识、语篇知识、文体知识、写作知识。2)能力部分主要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评价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指具有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比较地道、准确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实践教学

1.教材的使用与建设

本课程在教材的选择上既考虑到了教材的权威性和实用性,同时也考虑高级英语教材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我们选用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为主导教材。该教材为英语专业本科权威教材,在编写指导思想和内容选择上,均呈现先进教学理念。为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独立性,课程组补充了大量最新科技发展信息,经典文学作品、以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百科知识。

2.配套实验教材

我们非常注重配套教材的选用和建设。课题组教师分别主编、选择了一系列教材,作为高级英语课程的辅助读物和延伸。如《经典中国》、《英汉汉英翻译教程》、《新编英美概况》、《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研究》、《大学英语写作简析》、《语篇分析》等。其中《英汉汉英翻译教程》被列为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项目,这一系列教材和专著的编写为拓展学生英语读、写、译以及交际能力提供了指导。外语系的学生在全省口语比赛中也获得良好成绩。20xx级蒋琳琳同学获全省“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特等奖。仅20xx年外语系有49名同学通过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个重点大学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充分展现了外语系学生的复合型人才素质,多维度的《高级英语》课程建设卓见成效。

3.实践性教学环境

《高级英语》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实践性教学在教学中占有突出地位。我们先后建立了滨州渤海活塞有限公司、华纺股份有限公司、滨城区第六中学、高青第四中学等六个校外《高级英语》教学实习基地,创办了英语角、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校内《高级英语》实践平台。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环境提高了同学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网络教学环境

滨州学院建有校园网,学生可快速便捷上网。滨州学院图书馆拥有全文期刊数据库和优秀硕博士论文数据库,外语系还购买了网络英语学习资源,免费提供给学生使用。我们利用外语系的网页经常提供与课程相关的文本、图像、课件和录像资料,并开通了《高级英语》网上师生互动平台,以方便师生交流和在线答疑,这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硬件条件,受到他们的普遍欢迎。

我系建立了《高级英语》课程网站,为本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专门的网络平台。课程网站不仅覆盖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如教案、课件等),还提供了与本课程相关的参考资料链接(如在线英语词典、英语影视作品、英语歌曲、名人演讲等),丰富了教学资源,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

网络资源和教学资源库的有效利用、教学课件制作平台、教学软件的使用、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等网络教学环境,是高级英语课程体系的特色,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已在教学中产生了显著的效益,为实施高效率的英语教学活动提供了完善的教学条件,提高了教学与学习的效率,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第二课堂,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高级英语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开展了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获取知识,并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优化外语学习环境,通过课外阅读、演讲、辩论、读书报告会、戏剧表演、编辑报纸杂志、专题访谈、拍摄电视片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外语的机会。除参加校内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外,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积极采用现代的、多元的和全方位的教学模式,探索和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逐步建设计算机网络系统、光盘资料中心以及多媒体自修中心,为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创造条件。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灵活、方便、实用和广阔的学习和实践的空间。具体措施如下:

1.多媒体授课方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我们根据教材内容,自主设计、制作了以ppt格式为主的课件、幻灯片约550张,课堂讲授中,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互相穿插,相辅相成,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板书时间,提高了课堂单位时间利用率,而且形象、生动的授课方式有效地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及参与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学校调查的学生对该授课方式反馈意见显示,83%以上的学生认为该授课方式有效地加深了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约96%的学生认同多媒体形式的课文背景知识介绍,约79%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授课引发了自己的学习兴趣,约92%的学生希望继续使用多媒体教学。

2.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相结合

我们采取小班授课的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集中讲解,并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补充授课内容,充分发挥多媒体授课的优势,使知识讲授翔实、生动。同时我们在课堂上设置小组讨论、情境表演、演讲等环节,把技能训练和知识讲授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从用中学、在用中加深”,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如高级英语第一册第五课Speech on Hitler’s Invasion of the U. S.S.R.,第二册第四课Inaugural Address授课形式均采用情景表演、演讲比赛、模拟竞选演说等方式。第一册第六课Blackmail,第十课The Sad Young Men,第十一课The Future of the English,第十二课The Discovery of What It Means to Be an American等,授课期间均留出相应课时让学生就相关主题进行讨论。

3.语言与文化、历史、经贸、社会知识相结合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的背后都隐含着这种语言的民族文化底蕴。在讲授语言知识时,我们适时适量地传授相关的文化知识,将语言与文化对比穿插于课堂教学中,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使文化教学存在于高级英语教学的每一个层面中,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浓厚兴趣。我们力求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其自觉、主动地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也只有这样,我们所培养的人才才是健全的,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如结合课文内容,通过对第二册第十一课The Future of the English,第十二课The Discovery of What It Means to Be an American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各个民族、种族的了解与理解。

4.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把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多媒体网络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环境,合理地协调课堂讲解内容和学生自主学习内容。对一些较易的课文,分段由学生自己讲解,老师难点解疑,并对学生的分析和解释进行启发、诱导、评价和鼓励,寓教于乐,师生互动,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如第一册第四课Speech on Hitler’s Invasion of USSR相关的历史事实以及背景知识的搜集就是由学生通过模拟授课的方式独立完成的。学生主讲,老师点评。

5.学生独立学习与小组协作相结合

我们除了给学生布置适当的独立学习任务以外,还通过课堂小组讨论、课后小组合作、课后小组编排情景剧等方式,使学生习惯于共同协作完成作业,让学习过程变成一个探究式合作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整合、分析,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第一册第六课Blackmail,第十课The Trial That Rocked The World等安排学生课后改编剧情、排练,通过课堂表演的方式再现课文内容,形式更加生动,表现力更强,学生在改编、排练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锻练了口语表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教学条件

1.师资队伍

本课程组现有专任教师11人,11名教师的专业学科方向涵盖英语教育、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英美文学、翻译、商务英语等,不同的知识结构起到相互补充、互为支撑的作用,知识结构优化;均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教学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其中45岁以下青年教师9人;学缘结构合理,均为外校硕士毕业,2人曾赴国外访学或执教;从师资配备情况看,由专业带头人担任负责人;主讲教师均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生师比为17:1,配备合理。

本课程组是一个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学团队,是一支职称、学历、年龄、学缘合理;以骨干教师为主体,以优秀青年教师为后备生力军的以老带新的教学团队。本课程团队所具备的优越条件是顺利完成课程建设既定目标,并使本课程具有强大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力保障。

2.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我校拨专款用于英语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已经建成一个容纳200人学习的网络自主学习中心,并正在不断扩大规模。该中心拥有网络教室3个,硬件设施配置高,软件系统功能全,为我省目前最为先进的英语网络教学平台之一。

该网络中心网站提供了充足、优质的教学资源,采用多级目录管理,开放式设计(即用户能够自主添加资源并进行管理),便于检索,易于升级。利用系统资源库中的音视频资源和文本资源和Internet的资源,实现了学生利用互动平台在相互交流中学习英语。

3.不断完善的课程网站建设

高级英语课程组现拥有高级英语教学网站和精品课程网站。网站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所有目前使用教材的教学课件,教师授课的电子教案,主讲教师授课录像、历年期末考试试题,英语歌曲、英文电影等。课程网站提供40分钟的说课录像,教学录像上网比例达到50%以上,其余教学录像将在1年内全部上网。与高级英语精品课程网站连接的的雅信达等教学平台拥有分类齐全的资源库;能够进行听、说、读、写、译的专项练习和自测。

六、考核方法

高级英语考试着重考核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考试主要采取笔试的形式,原则上在每学期期末安排一次考试,考试项目和内容可以灵活多样。考试成绩按照百分制记载,总分为100分。学生学期成绩主要由以下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书面作业、课堂作业、回答问题和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等)和期末考试成绩。两种成绩按一定比例折算: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教学效果

“高级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整体素质好。多年来课程组教师的教学效果受到师生的一致认可。每年的学生评价结果均在89分以上。系内考核均在良好以上,优秀率颇高。20xx年升本以来,共培养全日制本科学生近20xx人。在学科竞赛、演讲比赛和口译大赛等活动中获得省部级奖励260余项。近三届英语专业学生四、八级通过率分别保持在70%、40%左右,考研升学率分别是41%、54%、40.4%,稳居全省第一。教学效果深受学生的好评。

1.校外专家评价

滨州学院高级英语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注重学生四种语言技巧的同步发展,拓宽知识面。在教学中能够(1)反思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教学实验;(2)在教学中,尽量根据研究情况和学术成果,设计并实施一套新的讲授思路;(3)教学效果显著。

2.校内专家评价

将科研与教学密切结合,使英语课堂教学省时、高效,既丰富多彩,又新鲜活泼;课程学习既是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学生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人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是课题组追求的目标

3.学生评价

“高级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和教辅材料生动有趣,课堂组织形式活泼,使我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提高了英语水平。教授“高级英语”课程的老师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与中学教学有关的内容,不仅重点讲解,还让学生走上讲台,加强教师技能的训练。我们对这门课十分满意。

4.课程自我评价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1)模式创新——更新教学理念,构建“整体语言教学模式”

在“高级英语”教学中,课程组成员使用“整体语言教学模式”:该模式展示的是一个听说读写相互联系的流动过程,学生受到的是全面的语言训练。

(2)团队创新——依托英语专业语言技能课程群,建立教师互动发展团队

借英语专业语言技能课程群建设为契机,探索出一条适合我系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互动发展新模式。该团队中,每一位成员都是互动团队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在平等、协作的基础上,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建构教师互动发展的实践性知识,拓展教师互动发展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能力,成功打造了一支高水平高级英语教学团队。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处于领先地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才队伍优势突出

高级英语主讲教师既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优秀,同时科研能力突出,学缘结构佳,职称结构合理,师资配置恰当,教学热情高,科研能力强。目前,该课程已形成老中青结合、以中青年教授和副教授为主的实力强大的教师队伍。

(2)教学效果突出

自教学改革以来,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在全国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课程团队教师承担国家级、省级、市厅级、校级教学科研课题20多项,发表本专业教学科研论文4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译著、教辅3部,获得省部级、市厅级等各种奖励10余项。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网络教学平台内容需要进一步充实,课堂教学、网络教学以及自主学习相互补充的教学模式还需进一步完善;

(2)还需进一步加大第二课堂的深度和力度,对学生课后延伸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指导;教学实践性环节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今后,高级英语教学团队努力全面实现滨州学院提出的精品课程建设要求,把《高级英语》课程建设成具有特色的示范性课程。

以上就是我要汇报的《英语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有关情况,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9、数据的计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㈠、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教材: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四版,本节内容《数据的计算》是《初中信息技术》第四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3节的内容,它是Excel中的一个重点,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比较常用。

2、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在生产及生活各个领域中,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要处理,像电话费的收取、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等。随着社会的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已不能满足需求,计算机成为了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作为中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数据的计算。

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因此,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明确在电子表格中数据计算的方法,通过对数据计算方法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数据计算的方法。

2、能力目标: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结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本学科的热爱。

㈢、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利用数学公式、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

难点: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

二、说教学对象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尤其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教师点则通,不点则不通。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三、说教法

本节课将在网络教室里展示,并以“讲解—演示—实践”为主线,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展评—总结”的程序,过渡到知识的应用和练习,实现对知识点的认识理解和记忆,最后达到熟练应用。

1、做课件来阐述基本内容及各个知识点,这样可以省去板书,有更多时间来让学生思考和操作。

2、利用Excel环境来实地进行操作,这样比较生动且实际,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四、说学法

⑴讲练结合,强调实际应用的讲述,通过对知识的巩固消化和运用,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⑵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⑶教师要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说设计理念

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考虑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互补的方法,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六、说教学流程

在教学中,我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既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阶段:

㈠创设情境:(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展示雅典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健儿获奖的图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在雅典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共获得32枚金牌、17枚银牌、14枚铜牌,平1项世界纪录,创6项世界纪录……当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我们心朝澎湃,热血沸腾。同学们,为奥运健儿呐喊助威吧!现在我们就帮助统计一下各国奖牌的总数。

㈡启发探究:(这一环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教师边讲边演示,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电子表格中,数据的计算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另一种是利用函数计算。

⑴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

①选择要存放数据结果的单元格,并输入计算的公式,单击回车键;

②选中该单元格,向下拖动填充柄式。

下面我们就用数学计算公式来统计雅典雅典奥运会上各国奖牌的总数: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奖牌统计”,单击“打开”按钮,出现“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奖牌统计”电子表格。

选中F3单元格,输入“=C3+D3+E3”;

单击Enter键,得到美国队奖牌总数103块;

再次选中F3单元格;

将鼠标移至F3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上,鼠标变成实心“+”,按住鼠标左键,向正下方拖动,让出现的虚线框覆盖F3至F12单元格,放开鼠标左键,利用填充柄就完成了其它国家奖牌总数的计算。

尝试练习:在教师讲解完成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尝试操作,最后让学生分析用公式计算数据的弊端,进而引入Excel中的函数计算。

请同学们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表”,用数学公式计算出他们的总成绩。

⑵我们可以使用函数的方法来统计,步骤为:

方法一:选定要存放结果的第一个单元格,通过工具栏上“∑”选择需要的函数;

打开“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奖牌统计”的电子表格。

选中F3单元格;

单击工具栏上“∑”(自动求和)图标;

单击回车键,完成美国队奖牌总数的`计算;

再次选中F3单元格,将鼠标移至F3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上;

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填充柄,完成其它国家奖牌总数的计算。

尝试练习:

请同学们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 “打开”→ “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表” →“打开”。然后通过工具栏上“∑”(查看旁边下拉菜单中有什么内容),求出工作表中同学们的总成绩。

方法二:选定要存放结果的第一个单元格,单击“插入(I)”→“函数(F)…”,弹出“插入函数”对话框,在“选择函数”列表中选择需要的函数,单击“确定”按钮。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求和或求平均值的数据区域(如果是连续单元格,可拖动鼠标完成。如果不是连续的单元格,则需要在按住Ctrl键的同时按鼠标左键选取),单击“确定”按钮,计算结果自动填充到单元格中。

拖动填充柄填充其它结果。

具体操作为:

打开“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的电子表格。

选中G3单元格,单击“插入”菜单;

选择“函数”选项,弹出“插入函数”对话框;

在“选择函数”列表中选择“AVERAGE”(平均值)函数;

单击“确定”按钮,弹出“函数参数”对话框;

拖动鼠标选择C3至E3区域;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第一个同学平均成绩的计算。

再次选中G3单元格,将鼠标移至G3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上;

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填充柄,完成其他同学平均成绩的计算。

尝试练习:

请同学们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表”,用函数计算出他们的平均成绩。

想一想:

我们可否用数学公式来进行平均值的计算,如果能,该怎么操作?

㈣成果展示:思考练习后,让学生上机边说边演示,并对作品进行自评,其他学生相互点评,教师适当给予点评,对学生的“亮点”给予充分表扬。

㈤课堂反馈:

本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在电子表格中数据计算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另一种是利用函数进行计算。

无论哪种方式,首先要选中存放计算结果的单元格,并明确计算的方法和区域,然后输入公式或函数进行计算。而且在计算过程中,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选用最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10、数据的分段整理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数据的分段整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中的内容。分段整理数据是基本的统计活动,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能够按统计对象的某些属性,如品种、形状、颜色、用途……进行分类统计。本单元继续教学把一组数据按大小分成若干段进行统计,并把统计获得的数据填入相应的统计表里。本课时是初步教学分段统计数据,所以例题和习题都明确了数据以及各段的数值范围,不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分段。本课时内容主要是数据的分段整理。教材通过创设学校准备为鼓号队员购买服装,想请全体学生出谋划策的教学情境,引出怎样购买鼓号服这一学习任务。使学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段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分析整理后的数据,根据分析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了更加贴近每个学生生活经历,让学生有话可说,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开发,把购买鼓号队服改为购买校服。围绕购买校服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制作统计表——分析数据”的全过程,而学习重点放在分段整理数据上,整理的方法采用多种方法,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逐步优化,突出画“正”字的方法,得到的数据仍然采用单式统计表描述。所以教学中应突出数据分段的必要性、分段方法以及如何分段整理,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这部分知识,形成相关的统计技能。为今后更进一步学习统计图表、概率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在第一学段中对数据统计过程已有所体验,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次经历统计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必要性,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根据小学儿童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求知欲强等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的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反思等活动,并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应该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我灵活采用谈话法、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搜集全班同学的身高数据、根据服装型号分段、用画“正“字等方法整理、绘制统计表、利用统计数据到服装厂定做校服等。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在迫切完成任务和强烈的探究兴趣驱动下,对本来枯燥的统计知识产生一种新鲜感和真实感,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学生能自然而然地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调查访问、探究尝试、合作商讨、交流反思等多种学习方法,真实经历用统计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特别是学会了分段整理的方法,从而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体验。

A、重视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本课的导入,给学生做校服的情境,使学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段整理数据。学生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感受到统计表与身边的人和事是息息相关的。最后,布置学生写一份建议书,也是深有教育价值的。

B、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数据统计的全过程有数据收集,数据整理,统计制表,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五个环节,其中分析数据是重要的环节,也是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内容。在“女生1分钟跳绳检测”一题中,我引导学生尝试分析“你看了这张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在“空气质量”一题中,我让学生说“看了这些数据,你觉得常州市的空气质量情况如何?为什么?作为一个常州的小市民,你觉得能为改善常州的环境做些什么?”学生的分析是推己及人,丰富多彩的,是符合孩子心理实际的。设计这样的分析,我认为是统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的良好载体。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应是课堂上所讲内容的简缩,简单明了、富有条理性,使学生能够利用板书清楚地了解到本课所讲的内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数据的分段整理

收集数据

分段整理不重复

制成统计表不遗漏

分析数据

11、《数据的波动》说课稿

《数据的波动》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据的波动》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4节《数据的波动》(第一课时)。现我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序、板书五个方面进行说明。(恳请在座的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1.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探究数据的离散程度及认识“极差”“方差”“标准差”三个量度及其实际意义。主要是运用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当两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相近时,而实际问题中具体意义却千差万别,因而必须研究数据的波动状况,分析数据的差异,逐步抽象出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极差”“方差”“标准差”的三个量度,并掌握利用计算器求方差和标准差。

2.地位作用:纵观本章的教材安排体系,以数据“收集—表示—处理—评判”的顺序展开。数据的波动是对一组数据变化的趋势进行评判,通过结果评判形成决策的教学,是数据处理解决现实情景问题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本章学习的最终目的和落脚点。通过本节的学习为处理各种较为复杂的现实情境的数据问题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对本节知识的提出的“探索如何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会计算极差和方差,并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要求,确定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

a、掌握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极差”“方差”“标准差”三个量度。

b、会动手和利用计算器计算“方差”“标准差”。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经历感受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度的探索过程(“极差”“方差”“标准差)。

b.通过数据分析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平均数相同的两组数据,极差越小,波动越小,越稳定”;“一组数据方差越小,波动越小,越稳定”)

c.突出关键环节,判断两组数据稳定性就是抓住计算其方差进行比较。

d.在具体实例中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情感目标: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认真参与、积极交流的主体意识,通过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认识世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

4.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度——极差、标准差和方差,会计算方差的数值,并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加以应用。

难点:理解极差、方差的含义及方差的计算公式,并准确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根据这一原则和本节教学目标,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 引导发现法。数据分析的三个量度,是十分抽象的概念,要引出三个概念,必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我设计了一个连接奥运会中韩射箭运动员的场景,并用表格记录环数,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评判,通过学习分析具体的生活实例来发现当两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相近,无法用平均数来刻画时,引入一种新的量度,逐步抽象出“极差”“方差”“标准差”。以此,打开教学突出教学难点的缺口,充分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2) 比较法。在极差和方差的应用中,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用已有的知识还是难以准确的刻画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从而引入新的量度。

(3) 练习巩固法。通过练习,强化巩固概念,熟练计算器的操作。进一步理解本节知识对于实际问题的意义。这样更能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在运算中深刻理解“极差”“方差”“标准差”的内涵。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 选用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背景。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情境的导入和比较,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直观地估测甲、乙两名选手的成绩,回顾有关数据的另一个量度 “平均水平”,同时让学生初步体会“平均水平”相近,但两者的离散程度未必相同,仅有“平均水平”还难以准确地刻画一组数据,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入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量度—极差;然后,设计了一个“做一做”,因承上面场景的情境,增加了一名选手丙,旨在通过丙与甲、乙的对比,发现有时平均水平相近,极差也相同,但数据的离散程度仍然存在差异,仅用极差还难以精确刻画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从而引入刻画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另外两个量度—标准差和方差。指导学生动手计算平均数、极差、方差、标准差,并依次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问题。

三、说学法

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主要设计的学法指导是:

(1)引导观察分析法:链接运动员设计场景,引导学生观察把环(用眼),关注收集的数据,积极思考,分析两名运动员设计的稳定程度(动脑),指导学生动手计算(动手)。让学生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引导比较鉴别法:在教学过程中,每出现一个新概念或一个新公式,采取的方法是:一是引导学生读,二是解释关键词语,三是让学生动手计算、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概念的内涵,四是回头看实际情形,认识数据的变化规律,在实际背景中比较形成正确的决策。

(3)引导练习巩固:注重“做一做”的`练习中强化、观察、切入公式特点、计算、分析、判断的方法的巩固,通过强化加深学生对三个量度的理解和应用。让学生知道数学重在运用,从而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和知识。

(4)引导自学法:学生自学掌握计数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的操作功能。

四、说教学程序: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展示情景(链接奥运会中韩运动员设计的情景)。

<3>、分析思考寻求解决方案(观察表格数据求平均数)。

2、新课:

(由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引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习本节知识的兴趣)

<1>、概念介绍:

<3>、引进概念

<5>、计算引例中的方差和标准差。(作用:一是巩固“方差”的计算方法;二是用方差来刻画引例中的数据离散程度,加深学生对方差意义的理解。三是会用运“方差”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P—235随堂练习(1)(通过这道习题巩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小结谈体会:

教师引导回顾所学概念;让学生谈学习、运用的体会。

5、布置作业:

P—199(1)(2)(3-选作题):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为表格式,这样的板书简明清楚,重点突出,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便于比较和记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名 称

定 义

计算公式

实际运用

离散程度

极 差

方 差

标准差

12、数据的分段整理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本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数据的分段整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中的内容。分段整理数据是基本的统计活动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能够按统计对象的某些属性如品种、形状、颜色、用途进行分类统计。本单元继续教学把一组数据按大小分成若干段进行统计并把统计获得的数据填入相应的统计表里。本课时是初步教学分段统计数据所以例题和习题都明确了数据以及各段的数值范围不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分段。本课时内容主要是数据的分段整理。教材通过创设学校准备为鼓号队员购买服装想请全体学生出谋划策的教学情境引出怎样购买鼓号服这一学习任务。使学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段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分析整理后的数据根据分析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了更加贴近每个学生生活经历让学生有话可说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开发把购买鼓号队服改为购买校服。围绕购买校服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制作统计表--分析数据的全过程而学习重点放在分段整理数据上整理的方法采用多种方法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逐步优化突出画正字的方法得到的数据仍然采用单式统计表描述。

所以教学中应突出数据分段的必要性、分段方法以及如何分段整理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这部分知识形成相关的统计技能。为今后更进一步学习统计图表、概率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数据的分段整理。难点能对统计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做出决策。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任务的具体化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第一个办法或第一位工作就是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具有定向、调节、激励、检测和评价等功能。因此制定具体、全面的教学目标显得很重要。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中对统计与概率第二学段提出这样一些具体目标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谈。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人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在第一学段中对数据统计过程已有所体验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次经历统计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必要性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根据小学儿童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求知欲强等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的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反思等活动并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应该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我灵活采用谈话法、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搜集全班同学的身高数据、根据服装型号分段、用画正字等方法整理、绘制统计表、利用统计数据到服装厂定做校服等。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在迫切完成任务和强烈的探究兴趣驱动下对本来枯燥的统计知识产生一种新鲜感和真实感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学生能自然而然地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调查访问、探究尝试、合作商讨、交流反思等多种学习方法真实经历用统计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特别是学会了分段整理的方法从而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体验。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这一新理念的指导下我创设了这样的谈话情景同学们为了看上去整齐漂亮像参加运动会广播操比赛这样的集体活动我们都要穿上校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我们做校服之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测量身高、胸围等。做的这些准备工作就是我们在买校服之前的收集数据。板书收集数据接着我用多媒体课件显示用本班学生身高数据制成的身高记录单。然后我导入课题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怎样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板书课题数据的分段整理

二.探究新知

1、分段整理数据

1让学生观察身高记录单教师提问从这张身高记录单上你知道了什么知道本班学生总人数和每个学生的身高。再观察记录单你能看出当时我们班最矮的同学身高是多少厘米最高的同学身高是多少厘米吗2教师向学生说明校服厂生产的校服分为大号、中号、小号三种。

2多媒体显示小号--身高120129cm中号--身高130139cm大号--身高140149cm

3教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每种型号的校服需要买多少套呢引导学生明白需要对记录单上的数据分段整理教师板书分段整理接着提问用什么方法来分段整理呢让学生发表意见。学生的意见可能为数数用不同的符号记录画正字记录等。

4让学生比较那种记录方法比较好并说出理由。接着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画正字的方法来分段整理数据。组长要做好分工看哪组能整理得既快又准确。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获得成功的体验。

2、制作统计表

让学生讨论能不能把画正字的记录单直接送给厂家呢还应该怎么办板书制统计表接着要求学生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入统计表。填好后再提问表中的合计起什么作用让学生明白既能反映总人数又能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我提醒学生还要填写统计表名和制表日期。让学生给统计表命名。

3、分析数据

我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想一想服装厂看到这张统计表会明白哪些问题每种型号的服装做多少套共做多少套。我再点明这就是分析数据。板书分析数据

4、回顾统计过程

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解决购买校服问题的我们经历了一个怎样的统计过程1、收集数据2、分段整理3、制统计表4、分析数据5、教师进行小结刚才我们利用统计解决了定做校服的实际问题统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运用是很广泛的。下面我们要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

三.巩固运用、深化新知

1、做想想做做第1题。1让学生自己完成统计表。

2让学生交流分段统计的结果。

3提问你是怎样分段整理数据的对分析统计结果你有什么看法

2、做想想做做第2、3题。方法与第1题相同通过巩固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提问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五、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应是课堂上所讲内容的简缩简单明了、富有条理性使学生能够利用板书清楚地了解到本课所讲的内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数据的分段整理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制统计表--分析数据

13、数据的分段整理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数据的分段整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中的内容。分段整理数据是基本的统计活动,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能够按统计对象的某些属性,如品种、形状、颜色、用途……进行分类统计。本单元继续教学把一组数据按大小分成若干段进行统计,并把统计获得的数据填入相应的统计表里。本课时是初步教学分段统计数据,所以例题和习题都明确了数据以及各段的数值范围,不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分段。本课时内容主要是数据的分段整理。教材通过创设学校准备为鼓号队员购买服装,想请全体学生出谋划策的教学情境,引出怎样购买鼓号服这一学习任务。使学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段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分析整理后的数据,根据分析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了更加贴近每个学生生活经历,让学生有话可说,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开发,把购买鼓号队服改为购买校服。围绕购买校服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制作统计表——分析数据”的全过程,而学习重点放在分段整理数据上,整理的方法采用多种方法,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逐步优化,突出画“正”字的方法,得到的数据仍然采用单式统计表描述。所以教学中应突出数据分段的必要性、分段方法以及如何分段整理,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这部分知识,形成相关的统计技能。为今后更进一步学习统计图表、概率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在第一学段中对数据统计过程已有所体验,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次经历统计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必要性,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根据小学儿童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求知欲强等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的.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反思等活动,并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应该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我灵活采用谈话法、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搜集全班同学的身高数据、根据服装型号分段、用画“正“字等方法整理、绘制统计表、利用统计数据到服装厂定做校服等。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在迫切完成任务和强烈的探究兴趣驱动下,对本来枯燥的统计知识产生一种新鲜感和真实感,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学生能自然而然地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调查访问、探究尝试、合作商讨、交流反思等多种学习方法,真实经历用统计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特别是学会了分段整理的方法,从而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体验。

A、重视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本课的导入,给学生做校服的情境,使学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段整理数据。学生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感受到统计表与身边的人和事是息息相关的。最后,布置学生写一份建议书,也是深有教育价值的。

B、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数据统计的全过程有数据收集,数据整理,统计制表,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五个环节,其中分析数据是重要的环节,也是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内容。在“女生1分钟跳绳检测”一题中,我引导学生尝试分析“你看了这张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在“空气质量”一题中,我让学生说“看了这些数据,你觉得常州市的空气质量情况如何?为什么?作为一个常州的小市民,你觉得能为改善常州的环境做些什么?”学生的分析是推己及人,丰富多彩的,是符合孩子心理实际的。设计这样的分析,我认为是统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的良好载体。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应是课堂上所讲内容的简缩,简单明了、富有条理性,使学生能够利用板书清楚地了解到本课所讲的内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数据的分段整理

收集数据

分段整理不重复

制成统计表不遗漏

分析数据

14、数据库基本操作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课型:本节课数是数据库的基本操作,而且是基础的一节,重点的来说,还是理论强于实践,这节课是铺垫课,主要为下节课的数据表的插入、删除做一个铺垫,所以这节课的课型是理论强于实践,理论中贯穿实践的思想。

2、本课在教学中的地位:本章节采用是浙江教育出版社、高级中学课本(必修)——信息技术教材。数据库的基本操作这节是学习数据库操作的基础,要真正了解和掌握Access的操作,这节课是一个必学的基础环节。

3、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拓宽学生的思维,学会举一反三。

4、教学目标和要求:

1) 知识目标:了解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掌握Access数据库的结构以及数据表的结构。

2) 能力目标:学会判断字段的数据类型。

3) 德育目标: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5、教学重点:掌握数据表的结构、字段和记录的涵义以及字段的数据类型。

6、教学难点:了解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学会判断表字段的数据类型。

7、说教具:

1、多媒体教室

2、相关的教学软件:Microsoft Access。

3、对象:高一学生。时间:45分钟。

二、说教法

教师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边讲边练的教学模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根据计算机这门学科的特点,老师教的知识在一定时间内会过时,必须要教会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观察,学会举一反三,理论联系实际。(如学到Access 数据库,在后继的高等教育中,能不能对SQLserver的学习比较容易上手)

三、说学法

由于这节课教师讲授和演示的时间较长,所以学生要学会请与思考,勤于观察,并且学会举一反三,理论联系实际。本人通过课采用堂讨论的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Lead-in):本人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和回顾上节课的知识来轻如今天的教学。如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数据库的相关知识了,谁能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数据库?它的应用广泛吗?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种类,同学们可以回忆起来都有哪些数据库管理系统吗?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的答案可能有很多,教师对其中的进行判断或者补充。

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的可能回答是Oracle,SQLSERVER,DB2,Foxpro,Access. 教师接过学生的话,“是的,Access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据库系统中应用十分广泛,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究竟这些数据库系统的“内部结构”是怎么样的,那么通过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最基础的。

2、呈现(Presentation):本人采用PPT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来呈现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3、操练(Practice):当讲到数据库的基本结构时,教师演示数据库的建立,打开Access ,然后边说边演示。首先先创建一个数据库,过程如下: 文件——新建文件——空数据库——保存新建数据库(可以复习文件的保存,文件重命名等知识点)———跳出数据库的工作界面——让学生观察数据库的界面。让学生自己试着总结出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可以采用课堂小讨论的方式。

4、总结(Conclusion):在这节课快要结束之前,教师总结这节课的知识点,并且可以采用提问方式让学生参与对这节课知识点的回顾。

5、巩固(Consolidation):在学习了字段的属性类型之后,教师可以采用举例的方式让学生对一张表进行分析,例如:在这张表中,请问哪些可以是字段,哪些属于记录并且这些字段的数据类型分别是哪些?通过学生自主的分析,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6、作业(Homework):对一张表分析,包括字段,记录,字段的数据类型,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联系数据库的建立和保存。

五、说板书

4.2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一、 数据库的构成

1、

2、

3、

…..

二、 数据表的构成

1、 字段

2、 记录

三、 字段大小属性

四、 字段的数据类型

五、 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数据表之间的关系

板书过程:重点强调这节课的重点,同时广泛列出这节课的知识点。

六、自我评价

这堂课设计的亮点是: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观察,总结,并且引导他们在以后的学识过程中,学会使用这些方法进行自我学习。缺憾是:没有什么很大的趣味性,关键是这堂课需要学生操作的比较少。所以此时教师就要尽量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尽量把课上的生动,尽管这样,一些同学还是把自己边缘化,不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15、数据的分段整理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数据的分段整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中第1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初步教学分段统计数据,所以例题和习题都明确了数据以及各段的数值范围,不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分段。教材通过创设学校准备为鼓号队员购买服装的教学情境引出分段整理数据,使学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段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分析整理后的数据,根据分析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了更加贴近每个学生生活经历让学生有话可说,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开发把购买鼓号队服改为购买武术队的服装。围绕购买服装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经历分段整理--制作统计表--分析数据的全过程,而学习重点放在分段整理数据上整理的方法,采用多种方法,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逐步优化,突出画“正”字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段整理数据进行统计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感受分段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2.在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画“正”字法整理数据的优越性。会根据实际情况,用画“正”字法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初步学习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思想,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4.结合统计,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学会数据的分段整理,难点是能对统计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做出决策。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我灵活采用谈话法、比较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经历画“正”字分段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分析统计数据的全过程。学生在迫切完成任务和强烈的探究兴趣驱动下,对本来枯燥的统计知识产生一种新鲜感和真实感,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学生能自然而然地根据已有的经验通过探究尝试、合作商讨、交流反思等多种学习方法,真实经历用统计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特别是学会了分段整理的方法,从而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体验。

四、说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激发需求:

以学校准备为武术队队员购买新的服装引入全课。在师生的交流中得出:要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先要知道每段身高的人数,从而引出分段整理。

2.自主探究、学会整理:

(1)初次尝试:同桌合作,尝试分段整理。此时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在交流中进行方法的最优化,提出画“正”字法整理。

(2)再次尝试:同桌继续合作,但规定整理的方法,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学生操作中教师巡视,收集资源。在资源的对比中,体会画“正”字分段整理时的注意点,如:合计的意义,统计表中日期的填写等,让学生初步学会画“正”字分段整理的方法。

(3)回顾总结:分段整理数据-制成统计表-分析数据。

3.联系实例、感受方法: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活动要求,让学生自己完成统计表。

(2)让学生交流分段统计的结果。

(3)分析统计结果,说说知道了什么

4.运用方法,解决问题:完成想想做做第2、3题。

(1)第2题采用4人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统计,第3题是独立完成统计。过程与第1题一样。

(2)介绍:你知道吗?

(3)出示2、3题的两张统计表,谈谈自己的看法。

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数据的分段整理

分段整理数据(画“正”字)——制成统计表——分析数据

16、数据的分段整理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本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数据的分段整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中的内容。分段整理数据是基本的统计活动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能够按统计对象的某些属性如品种、形状、颜色、用途进行分类统计。本单元继续教学把一组数据按大小分成若干段进行统计并把统计获得的数据填入相应的统计表里。本课时是初步教学分段统计数据所以例题和习题都明确了数据以及各段的数值范围不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分段。本课时内容主要是数据的分段整理。教材通过创设学校准备为鼓号队员购买服装想请全体学生出谋划策的教学情境引出怎样购买鼓号服这一学习任务。使学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段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分析整理后的数据根据分析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了更加贴近每个学生生活经历让学生有话可说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开发把购买鼓号队服改为购买校服。围绕购买校服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制作统计表--分析数据的全过程而学习重点放在分段整理数据上整理的方法采用多种方法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逐步优化突出画正字的方法得到的数据仍然采用单式统计表描述。

所以教学中应突出数据分段的必要性、分段方法以及如何分段整理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这部分知识形成相关的统计技能。为今后更进一步学习统计图表、概率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数据的分段整理。难点能对统计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做出决策。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任务的具体化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第一个办法或第一位工作就是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具有定向、调节、激励、检测和评价等功能。因此制定具体、全面的教学目标显得很重要。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中对统计与概率第二学段提出这样一些具体目标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谈。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人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在第一学段中对数据统计过程已有所体验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次经历统计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必要性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根据小学儿童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求知欲强等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的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反思等活动并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应该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我灵活采用谈话法、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搜集全班同学的身高数据、根据服装型号分段、用画正字等方法整理、绘制统计表、利用统计数据到服装厂定做校服等。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在迫切完成任务和强烈的探究兴趣驱动下对本来枯燥的统计知识产生一种新鲜感和真实感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学生能自然而然地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调查访问、探究尝试、合作商讨、交流反思等多种学习方法真实经历用统计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特别是学会了分段整理的方法从而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体验。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这一新理念的指导下我创设了这样的谈话情景同学们为了看上去整齐漂亮像参加运动会广播操比赛这样的集体活动我们都要穿上校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我们做校服之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测量身高、胸围等。做的这些准备工作就是我们在买校服之前的收集数据。板书收集数据接着我用多媒体课件显示用本班学生身高数据制成的身高记录单。然后我导入课题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怎样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板书课题数据的分段整理

二.探究新知

1、分段整理数据

1让学生观察身高记录单教师提问从这张身高记录单上你知道了什么知道本班学生总人数和每个学生的`身高。再观察记录单你能看出当时我们班最矮的同学身高是多少厘米最高的同学身高是多少厘米吗2教师向学生说明校服厂生产的校服分为大号、中号、小号三种。

2多媒体显示小号--身高120129cm中号--身高130139cm大号--身高140149cm

3教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每种型号的校服需要买多少套呢引导学生明白需要对记录单上的数据分段整理教师板书分段整理接着提问用什么方法来分段整理呢让学生发表意见。学生的意见可能为数数用不同的符号记录画正字记录等。

4让学生比较那种记录方法比较好并说出理由。接着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画正字的方法来分段整理数据。组长要做好分工看哪组能整理得既快又准确。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获得成功的体验。

2、制作统计表

让学生讨论能不能把画正字的记录单直接送给厂家呢还应该怎么办板书制统计表接着要求学生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入统计表。填好后再提问表中的合计起什么作用让学生明白既能反映总人数又能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我提醒学生还要填写统计表名和制表日期。让学生给统计表命名。

3、分析数据

我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想一想服装厂看到这张统计表会明白哪些问题每种型号的服装做多少套共做多少套。我再点明这就是分析数据。板书分析数据

4、回顾统计过程

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解决购买校服问题的我们经历了一个怎样的统计过程1、收集数据2、分段整理3、制统计表4、分析数据5、教师进行小结刚才我们利用统计解决了定做校服的实际问题统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运用是很广泛的。下面我们要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

三.巩固运用、深化新知

1、做想想做做第1题。1让学生自己完成统计表。

2让学生交流分段统计的结果。

3提问你是怎样分段整理数据的对分析统计结果你有什么看法

2、做想想做做第2、3题。方法与第1题相同通过巩固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提问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五、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应是课堂上所讲内容的简缩简单明了、富有条理性使学生能够利用板书清楚地了解到本课所讲的内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数据的分段整理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制统计表--分析数据

说课稿一等奖推荐更多+
相关信息
相关栏目
说课稿一等奖 幼儿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 教案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