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费宝网说课稿一等奖

搜索51费宝网

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一等奖 小数乘整数

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一等奖 小数乘整数

时间:2023-06-24 15:47:02

类别:说课稿一等奖

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一等奖 小数乘整数

1、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小数乘整数

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小数乘法第一个信息窗的内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地位及学情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及学情分析

小数乘整数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数乘法的起始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和积的变化规律等知识,这些都是学生理解和探究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的知识基础。作为起始课,必须沟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更要理解算理。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是重点;算理的理解是难点;而关键是充分运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转化。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过程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如果将活生生的学习场景呈现给学生,部分学生完全能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探究学习并掌握这一新知识,但他们的这种掌握通常是零散的,不系统的,部分学生甚至会以以往的旧知相混淆——如小数加、减法竖式中和、差的小数位数的确定与小数乘整数竖式中的小数位数的确定。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技能目标: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以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复习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自主研究发现小数乘法意义,用已有知识来求解简单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合作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主要学习方法:转化。另外还有迁移、猜测——验证、归纳。

主要教学方法:引领、提升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两步组织教学。一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拉近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出示课件:今天我当家的图片。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提问“上面呈现的信息是什么内容,你从中获得哪些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观察后可能提出的问题:

(1)8月份的水费是多少钱?

(2)8月份的电费是多少钱?

(设计意图是: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使用青岛版的教材中,我努力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共同探究,明理获知

1、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是本节研究的重点,当重点突破。

⑴首先提出谁能解答上面同学提出的问题?8月份的水费是多少钱??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

⑵充分放手,适时点拨,在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一个因数是小数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一是用4个3.2相加的方法计算,二是把3.2元化成32角,计算32乘4得128角,再把128角化成12.8元。三是用竖式计算。我重点关注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⑶关注新知,透彻理解

展示各种竖式算法。通过发问引发学生的讨论,让学生理解算理。“怎样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整数乘法?”把因数3。2看作32来算,变成整数乘法,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这是积的变化规律。要想得到原来的积,就需要将乘得的`积缩小到原来的1/10,所以应该从积的左边起数出一位点上小数点。

⑷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2、对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拓展和应用

第二个问题是绿点标示的问题,8月份的电费是多少钱?这里可以完全放给学生,要让学生说说做题的过程,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先让学生独立进行尝试解决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通过交流,教师再引导学生重点强调竖式的计算方法,在计算中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正确计算。)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三组闯关题。第一关是给乘法竖式的积点上小数点,这关是巩固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方法,可以让学生说出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第二关是算一算,你有什么发现,重点强调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将计算结果进行化简。第三关是火眼金睛辩对错。要让学生说明判断的依据,尤其是“2.48×60”中“0”的处理要注意。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闯关练习,不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练习中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体会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帮助学生整理,解决疑惑问题。

总之,本节课这样设计是基于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从课堂学习中感受到、体验到、领悟到、思考到新知的获取,建立数学模型。能否达到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中对“生成”和“开发”的关注如何,把握如何,调控如何。

2、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小数乘整数

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小数乘法第一个信息窗的内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地位及学情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及学情分析

小数乘整数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数乘法的起始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和积的变化规律等知识,这些都是学生理解和探究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的知识基础。作为起始课,必须沟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更要理解算理。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是重点;算理的理解是难点;而关键是充分运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转化。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过程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如果将活生生的学习场景呈现给学生,部分学生完全能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探究学习并掌握这一新知识,但他们的这种掌握通常是零散的,不系统的,部分学生甚至会以以往的旧知相混淆——如小数加、减法竖式中和、差的小数位数的确定与小数乘整数竖式中的小数位数的确定。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技能目标: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以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复习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自主研究发现小数乘法意义,用已有知识来求解简单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合作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主要学习方法:转化。另外还有迁移、猜测——验证、归纳。

主要教学方法:引领、提升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两步组织教学。一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拉近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出示课件:今天我当家的图片。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提问“上面呈现的信息是什么内容,你从中获得哪些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观察后可能提出的问题:

(1)8月份的水费是多少钱?

(2)8月份的电费是多少钱?

(设计意图是: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使用青岛版的教材中,我努力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共同探究,明理获知

1、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是本节研究的重点,当重点突破。

⑴首先提出谁能解答上面同学提出的问题?8月份的水费是多少钱??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

⑵充分放手,适时点拨,在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一个因数是小数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一是用4个3.2相加的方法计算,二是把3.2元化成32角,计算32乘4得128角,再把128角化成12.8元。三是用竖式计算。我重点关注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⑶关注新知,透彻理解

展示各种竖式算法。通过发问引发学生的讨论,让学生理解算理。“怎样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整数乘法?”把因数3。2看作32来算,变成整数乘法,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这是积的变化规律。要想得到原来的积,就需要将乘得的积缩小到原来的1/10,所以应该从积的左边起数出一位点上小数点。

⑷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2、对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拓展和应用

第二个问题是绿点标示的问题,8月份的电费是多少钱?这里可以完全放给学生,要让学生说说做题的过程,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先让学生独立进行尝试解决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通过交流,教师再引导学生重点强调竖式的计算方法,在计算中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正确计算。)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三组闯关题。第一关是给乘法竖式的积点上小数点,这关是巩固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方法,可以让学生说出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第二关是算一算,你有什么发现,重点强调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将计算结果进行化简。第三关是火眼金睛辩对错。要让学生说明判断的依据,尤其是“2.48×60”中“0”的处理要注意。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闯关练习,不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练习中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体会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帮助学生整理,解决疑惑问题。

总之,本节课这样设计是基于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从课堂学习中感受到、体验到、领悟到、思考到新知的获取,建立数学模型。能否达到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中对“生成”和“开发”的关注如何,把握如何,调控如何。

3、数学五年级上册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小数乘整数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九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是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一个例题、试一试、练一练。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生活中

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

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所以学好它为以后做良好铺垫。

(二)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因为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方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难点:小数位数的确定。而解决难点的关键:应是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

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是很熟练,有个别学生对表内乘法都有问题。

学生在四年级时学习了整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因此,第一步,按整数算出乘积这部分应该对学生来说没什么难度,但对于为什么要在乘得的积上点上小数点感到困惑,所以,这一课一定要把这点讲清楚,让孩子们知道“为什么”,都能感知到最后一步一定要点小数点。

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

的逻辑推理能力。

3、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

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教学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来求简单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共同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意在通过两个小练习,复习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由于小数乘以整数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教师先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索、发现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完全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帮助学生体验乘法和加法意义的联系。同时这一环节的设置也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共同探究,明理获知

1、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难点突破。

(1)解答上面的问题,该付多少元钱?是让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

(2)充分放手,适时点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计算得数时,遇到了问题:一个

因数是小数怎么办?引发学生的思考,他们的算法可能有这几种:(1)根据意义计算:0.8+0.8+0.8=2.4元:(2)先化0.8元=8角,再用8×3=24角=2.4元,(3)0.8×3=2.4;(4)用竖式计算,但对位不准确交流时,可让学生板演或者指名说,教师板书。①②种情况可以让学生简单说说理由,③④种可先让学生说说做法,教师进行指导并板书正确的竖式写法。竖式完成后,让学生看着竖式,说说0.8×3用竖式计算的过程。然后问学生:这个竖式和以前的竖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因数和积中都有小数,位数相同。)

(3)关注新知,透彻理解。接着出示问题(2)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钱?(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提示用加法算注意对位。组织交流乘法的算法,小组交流:从计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通过比较结果,比较对位,初步得出因数的小数有几位,积的小数也有几位的规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趁热打铁: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去乘呢?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有关。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使学生在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有关。

2、完成“试一试”,归纳计算方法

(1)、先让学生猜一猜每道题的积是几位数,再用计算器算一算,验证猜想的是否正确。

(2)、组织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留点时间让学生自主讨论。)在学生自主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要求学生说出主要意思。)

[设计意图]在初步体验的基础上通过猜想和验证,自主得出计算的方法,要比传统的做

法效果好得多。

(四)、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再让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0.18×5的积是多少,0.90是否可以化简,化简的结果是多少,化简的依据是什么。基于全体同学交流的基础上师小结化简问题。

2、指导完成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填一填。

全班交流并讨论:各题的积是多少?各有几位小数?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设计意图]这两题让学生从各题的数学实际出发,通过语言交际总结方法,沟通了旧知与新知之间的内在联系,真正理解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4、5年级上册数学说课 小数乘整数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二)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难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因为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方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教学关键: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来求解简单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共同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主要学习方法:转化。另外还有迁移、猜测——验证、归纳。主要教学方法:引领、提升。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买笔记本”的生活情境,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共同探究,明理获知

1、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重点突破。

(1)解答上面的问题,该付多少元钱?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

(2)充分放手,适时点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计算得数时,遇到了问题:一个因数是小数怎么办?引发学生的思考,有的根据意义计算,有的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计算,有的用竖式计算……。教师重点关注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3)关注新知,透彻理解。你是怎么算的?展示各种算法。通过发问引发学生的讨论,使学生理解算理。“怎样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整数乘法?”把因数3.5元看作35角来算,变成整数乘法。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计算方法。

(5)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6)对各种算法做初步的判断。谁能从算式的数据上来直接看出哪一题是错的?这一过程,是为了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估算能力,渗透学法指导。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已经逐步融入了运用,不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练习中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体会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让学生畅谈收获,提出质疑。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和多向探索,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5、数学六年级上册 分数乘整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练一练。练习八第1至5题。

“分数乘整数”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编排的,把它安排在这一节,能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下面学习分数除法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学习“分数乘整数”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算理,掌握算法,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探索算法,总结法则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按《新课程标准》要求,我所设计的三维目标是:

1、让学生从实际入手,掌握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知道计算时能约分的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

2、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比较、培养学生的类推、比较和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义。

3、让学生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三、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法的运用上,我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并结合本节课的实际,采用观察比较法、实践操作法、合作交流法,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形象的辅助教学。

在学法上,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说教,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己有,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这节课中,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等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体现“做数学”的乐趣。

四、说教学环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数学教学从以获得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以关注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我特设计以下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谈话:前几天国庆节的时候,我们班小花同学为了美化自己的教室,开始动手制作绸花。已知制作一朵小绸花用了3分米的绸带,小军做4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多少分米绸带?可以怎么列式?(设计图,归纳提炼加法与乘法的联系,为学习“分数乘整数”作铺垫。)

(二)、教学新课,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规律

1、出示例1图,标出长是1米,做一朵小绸花用1/10米绸带,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的绸带?表示啥意思呢?

学生通过涂色、交流,说出其结果是3/10米绸带,教师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引用乘法计算。

2、方法探索,(1)让学生尝试计算1/10*3,结合1/10+1/10+1/10,得出1/10*3=1*3/10的计算方法。(经历“分子相加,转化成分子与整数相乘”的过程,建构了新的计算方法。)

3、出示问题:做一朵大绸花用17/24米绸带,小华做12朵这样的大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并说列式的想法,列出17/24*12后,合作交流其计算结果,发现这个计算过程可以运用“约分”这一知识点来完善其结果。有两种计算过程,一种是得出结果后再约分,另一种是先约分再计算结果,通过讨论、对比、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师生共同小结其计算法则。

(三)、巩固反馈

1、完成课本练一练,让学生自主完成,说说想法。

2、完成练习八第1~5题,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计算方法。

3、作业设计(略)

4、扩展题

(四)、课堂小结(略)

(五)、板书设计。

分数与整数相乘

分数与整数相乘,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用加法算:1/10+1/10+1/10=3/10(米)

用乘法算:1/10×3=3/10(米)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加的和的简便运算。

6、五年级上册数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说课设计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九册第12页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我将分别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六个个方面阐述本课。

一、说教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中的第五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应用乘法运算定律,使一些小数乘法计算简便。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1、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2、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运算。首先给出三组算式,让学生观察、计算,找出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关系。接着用归纳的方法类推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通过这两个层次的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一些比较复杂的小数乘法算式,如果能用运算定律进行变换,就可以使整个计算就变得简便。

二、说学情:

学生在四年级学习了整数加法以及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体验到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变得简便,所以学生有运用运算定律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在学习了连乘、乘加和乘减运算之后,迫切想知道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是否还适用,能否可以给他们的运算带来简便,于是学生对这部分新知的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来看,他们已经完全具备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这一新知迁移的条件。因此,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这一内容内有动力、外有条件。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2、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计算简便。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的能力,培养合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感悟、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复习旧知识、自学教材中三个关系式,观察与分析,将旧知识推移到新知识里,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灵活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导学案,让学生经历自学,观察与发现规律,解读例题,思考与运用规律的数学活动过程,初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主动运用有关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能找出正确的简便算法。

教学方法:本节课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将采用提问法、讲授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学生应用观察法、发现法、探究法、归纳法等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数字卡片、小数乘法运算定律探究报告单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小学高段学生学习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强的特点,我采用复习——探究——猜想——验证——应用——提升六个学习阶段完成本课教学设计。

一、引探准备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先来进行课前比赛,看谁的知识学得棒。

第一轮:看谁算得对(口算)。

25×42.5×425×0.40.25×4

125×812.5×8125×0.80.125×0.8

学生开火车口答

(复习整数和小数乘法,为后续学习打下伏笔)

第二轮:看谁算得巧

25×73×468×125×8125×(10+8)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上台板演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运用了什么定律?

25×73×4

=25×4×73……..(乘法交换律)

=100×73

=7300

(师板书运算定律)。

二、独立探究:

1、激疑

师:(在原式上加小数点变为小数乘法)学生发现整数乘法变成了小数乘法。

0.25×7.3×46.8×1.25×81.25×(10+8)

提问:你准备怎样算?学生仿照上面的整数简便运算直接用了相同的简算方法。

2、质疑

师:对于小数乘法,能应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吗?

生:(齐声)能

师:这么肯定!怎么知道的?

生:猜的……

师:猜想不一定是对的还需要验证?怎样验证?

生1:计算算式两边不是相等。

生2:利用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验证。

生3:利用小数的性质来验证。

3、验证

师:请动笔算算,利用定律得到的算式与原式是否相等。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结果。

通过笔算发现:计算验证所得的结果都与应用简算求得的结果一致。(课件演示)

三、团队探究

1、明确要求:

师:对于数学知识,一个例子不足以说明问题,接下来让我们发挥集体的力量,在小组内交流发现,并请小组长作好记录。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说一说:说说你对每个定律的理解。

写一写:根据每个定律写一个小数乘法的例子。

算一算:算出两边算式的结果,看是否相等。

议一议:通过举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

小数乘法运算定律的探究报告单

学生小组活动,填写报告单,2~3个学习小组上台板演。

四、师生交流

1、汇报:

师:仔细看看这组同学的成果,其余组有什么补充?

2、小结

师:我们通过实例推导了,乘法交换律适用于小数乘法……也就是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同样适应小数。

通过实例,学生发现在小数中应用整数的运算定律所得的结果与直接笔算所得结果完全一致,从而发现整数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板书课题)。

五、实践应用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明确了小数中应用整数的运算定律所得的结果与直接笔算所得结果完全一致,说明整数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那么现在我们就来利用整数的运算定律使下列计算变得简便。

1、快乐填一填:

①0.25×4.78×4=4.78×(×)

0.65×201=×+×

②0.034×0.5×0.6=×(×)

102×0.45=×(+)

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组习题,完成后和同桌讨论,说说自己使用相关定律进行简算的理由。

抽学生口答——先说括号中应填的数,再说出对应的运算定律。

重点要求学生阐述自己的计算过程和选用相关定律的依据。

学生在能运用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简算时,能否快速正确判断简算方法成为训练的必须,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2、抽数游戏

①运气题

规则:四组各选一名学生上台到信封里抽一个数,抽到这个数只能放到本组算式里,看能否组成一道能简便的算式

第一组:0.25×8.5×()

第二组:1.28×()+0.72×8.6

第三组:0.85×()

第四组:3.12×99+()

(8.643.1299)

由于是从这四个数中任意抽取,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再抽数。

师:想一想:你希望你们组抽到几?为什么?

学生抽数,贴好。

学生可能抽取到的数不能与算式进行简便运算。同时有可能抽到的数学生不能第一时间准确判断能否进行简算。此时教师则要注意调动全班学生进行思考和补救。

师:你为什么叹气?

师:这次运气不好没关系,我们可以凭聪明才智改变运气。

②眼光题:

规则:四组各选一名学生上台到选择填写四组数据,根据自己的判断放到合适的算式里组成一道能简便的算式

0.25×()

0.47×7.5—()×6.5

0.125×0.25×()

18.4×101—()

(0.473618.48)

师:这次大家满意吗?这些算式怎样简算呢?动手算算。

3、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该服务于生活,接下来“灵活用一用”:

①师:该怎样计算?同学们先动脑想想,

动手算算。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想法

②师:哪种方法最简便?

4、数学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我出示了——思维训练

巧算:4.7×0.35+0.47×6.5

师:看到这道算式,想到什么运算定律?能不能直接用?缺少什么条件?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想法。

六、本课学到此时,知识结构的梳理尤为重要,于是进入——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是怎样获得知识的?

五、说板书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0.25×7.3×4

=0.25×4×7.3……..(乘法交换律)

=1×7.3

=7.3

(板书设计简洁,内容一目了然,比较直观的呈现出本堂课所学内容,凸显了教学重点,且该板书的形成来源于学生的归纳总结,因此能够较好的被学生消化和吸收。同时遵循了课堂中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理念。)

六、教学反思

这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老师把这堂数学课变成了一个学生收获的乐园,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充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学习方式成为最常听到的词语之一,课堂教学中如何让课堂变得开放、生动,如何让学生乐学、爱学、乐于探究,并且感受到成功,成了老师们努力探索的重点。我是这样做的。

7、五年级上册数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说课设计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九册第12页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我将分别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六个个方面阐述本课。

一、说教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中的第五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应用乘法运算定律,使一些小数乘法计算简便。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1、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2、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运算。首先给出三组算式,让学生观察、计算,找出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关系。接着用归纳的方法类推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通过这两个层次的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一些比较复杂的小数乘法算式,如果能用运算定律进行变换,就可以使整个计算就变得简便。

二、说学情:

学生在四年级学习了整数加法以及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体验到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变得简便,所以学生有运用运算定律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在学习了连乘、乘加和乘减运算之后,迫切想知道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是否还适用,能否可以给他们的运算带来简便,于是学生对这部分新知的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来看,他们已经完全具备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这一新知迁移的条件。因此,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这一内容内有动力、外有条件。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2、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计算简便。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的能力,培养合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感悟、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复习旧知识、自学教材中三个关系式,观察与分析,将旧知识推移到新知识里,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灵活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导学案,让学生经历自学,观察与发现规律,解读例题,思考与运用规律的数学活动过程,初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主动运用有关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能找出正确的简便算法。

教学方法:本节课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将采用提问法、讲授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学生应用观察法、发现法、探究法、归纳法等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数字卡片、小数乘法运算定律探究报告单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小学高段学生学习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强的特点,我采用复习——探究——猜想——验证——应用——提升六个学习阶段完成本课教学设计。

一、引探准备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先来进行课前比赛,看谁的知识学得棒。

第一轮:看谁算得对(口算)。

25×42.5×425×0.40.25×4

125×812.5×8125×0.80.125×0.8

学生开火车口答

(复习整数和小数乘法,为后续学习打下伏笔)

第二轮:看谁算得巧

25×73×468×125×8125×(10+8)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上台板演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运用了什么定律?

25×73×4

=25×4×73……..(乘法交换律)

=100×73

=7300

(师板书运算定律)。

二、独立探究:

1、激疑

师:(在原式上加小数点变为小数乘法)学生发现整数乘法变成了小数乘法。

0.25×7.3×46.8×1.25×81.25×(10+8)

提问:你准备怎样算?学生仿照上面的整数简便运算直接用了相同的简算方法。

2、质疑

师:对于小数乘法,能应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吗?

生:(齐声)能

师:这么肯定!怎么知道的?

生:猜的……

师:猜想不一定是对的还需要验证?怎样验证?

生1:计算算式两边不是相等。

生2:利用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验证。

生3:利用小数的性质来验证。

3、验证

师:请动笔算算,利用定律得到的算式与原式是否相等。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结果。

通过笔算发现:计算验证所得的结果都与应用简算求得的结果一致。(课件演示)

三、团队探究

1、明确要求:

师:对于数学知识,一个例子不足以说明问题,接下来让我们发挥集体的力量,在小组内交流发现,并请小组长作好记录。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说一说:说说你对每个定律的理解。

写一写:根据每个定律写一个小数乘法的例子。

算一算:算出两边算式的结果,看是否相等。

议一议:通过举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

小数乘法运算定律的探究报告单

学生小组活动,填写报告单,2~3个学习小组上台板演。

四、师生交流

1、汇报:

师:仔细看看这组同学的成果,其余组有什么补充?

2、小结

师:我们通过实例推导了,乘法交换律适用于小数乘法……也就是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同样适应小数。

通过实例,学生发现在小数中应用整数的运算定律所得的结果与直接笔算所得结果完全一致,从而发现整数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板书课题)。

五、实践应用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明确了小数中应用整数的运算定律所得的结果与直接笔算所得结果完全一致,说明整数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那么现在我们就来利用整数的运算定律使下列计算变得简便。

1、快乐填一填:

①0.25×4.78×4=4.78×(×)

0.65×201=×+×

②0.034×0.5×0.6=×(×)

102×0.45=×(+)

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组习题,完成后和同桌讨论,说说自己使用相关定律进行简算的理由。

抽学生口答——先说括号中应填的数,再说出对应的运算定律。

重点要求学生阐述自己的计算过程和选用相关定律的依据。

学生在能运用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简算时,能否快速正确判断简算方法成为训练的必须,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2、抽数游戏

①运气题

规则:四组各选一名学生上台到信封里抽一个数,抽到这个数只能放到本组算式里,看能否组成一道能简便的算式

第一组:0.25×8.5×()

第二组:1.28×()+0.72×8.6

第三组:0.85×()

第四组:3.12×99+()

(8.643.1299)

由于是从这四个数中任意抽取,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再抽数。

师:想一想:你希望你们组抽到几?为什么?

学生抽数,贴好。

学生可能抽取到的数不能与算式进行简便运算。同时有可能抽到的.数学生不能第一时间准确判断能否进行简算。此时教师则要注意调动全班学生进行思考和补救。

师:你为什么叹气?

师:这次运气不好没关系,我们可以凭聪明才智改变运气。

②眼光题:

规则:四组各选一名学生上台到选择填写四组数据,根据自己的判断放到合适的算式里组成一道能简便的算式

0.25×()

0.47×7.5—()×6.5

0.125×0.25×()

18.4×101—()

(0.473618.48)

师:这次大家满意吗?这些算式怎样简算呢?动手算算。

3、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该服务于生活,接下来“灵活用一用”:

①师:该怎样计算?同学们先动脑想想,

动手算算。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想法

②师:哪种方法最简便?

4、数学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我出示了——思维训练

巧算:4.7×0.35+0.47×6.5

师:看到这道算式,想到什么运算定律?能不能直接用?缺少什么条件?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想法。

六、本课学到此时,知识结构的梳理尤为重要,于是进入——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是怎样获得知识的?

五、说板书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0.25×7.3×4

=0.25×4×7.3……..(乘法交换律)

=1×7.3

=7.3

(板书设计简洁,内容一目了然,比较直观的呈现出本堂课所学内容,凸显了教学重点,且该板书的形成来源于学生的归纳总结,因此能够较好的被学生消化和吸收。同时遵循了课堂中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理念。)

六、教学反思

这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老师把这堂数学课变成了一个学生收获的乐园,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充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学习方式成为最常听到的词语之一,课堂教学中如何让课堂变得开放、生动,如何让学生乐学、爱学、乐于探究,并且感受到成功,成了老师们努力探索的重点。我是这样做的。

8、数学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一、 说教材

《小数乘整数》是在整数乘法、积的变化规律等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为后面学习小数乘小数、小数除法等知识作铺垫。

我根据教材的知识建构和学生思维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方法,能正确计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作合适的解释。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二、 说教法

1、 情境教学法

2、 启发质疑法

3、 学练结合法

三、说学法

1、 自主探究法

2、 联系实际法

(怎么教才能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实现上述目标呢?我准备采用“情境教学法”、 “启发质疑法”、“ 学练结合法”“物质化的和非物质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如:多媒体体课件整合各种音相资源、自制卡片、小磁铁、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肢体动作等)以期望学生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实际,自主探究,正确迁移类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四、说教学设计

依据教参,紧扣教本,我充分利用语言的亲和力、电脑课件和自制卡片等物质化和非物质化手段,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安排我的教学:

课堂伊始,怎样才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很快的进入课堂学习呢?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充分挖掘主题图的内涵,创设明明一家准备进行户外放飞风筝前的采购活动,用声情并茂的话语把学生带入现实生活的情境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学生熟知的购买食品入手,(意在复习整数乘法,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提出明明家准备购买三个喜鹊风筝,要学生帮助算要多少钱,还要学生谈想法,这时学生的情绪高涨。

老师要学生先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能写几种就写几种。教师巡视,走近学生,倾听心声,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融洽师生间的关系,当学生和老师的亲近感进一步增强时,他们自然会踊跃发言,急于把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分享、与同学们分享。并主动参与购买风筝的行列中。这时老师唯一能做的就是与学生一起快乐分享他们的智慧,凸显计算策略多样化,并引导分析比较得出将小数化为整数的这种方法是比较简便的,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会了知识。“如果是你,你会怎样买?买几个?共需多少钱?”更是把此次购买活动推向了高潮。学练结合及结合情景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

9、数学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本节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的知识,使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比较熟练的进行笔算。小数的乘法在实际生活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刚才我说了第一单元知识在教材中地位。

一、说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教科书第二页和第三页例1和例2及做一做、练习一中1~3题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过程与方法: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说教学重点

正确的进行小数乘整数的笔算,通过利用圆角分之间的关系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来计算,还可以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三、说教学难点

1、理解一个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2、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中小数的位数关系,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在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四、学情分析

1、在学习今天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乘法和计算方法,但因班额大,教师未能及时辅导学困生,学生学过的知识掌握不够,因此将本节课时,设计了复习整数乘法这一环节。

2、五年级的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需要动手操作,理解知识需要具体的实物作支持。

五、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

1、教学中,我将通过卖风筝的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

2、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了小数乘整数与整数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练习中进行独立思考,掌握所学内容。

3、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做一做”,巩固平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10、数学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自新课改以来,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份数和份数已经没有了原有的界限,也就是说,在解答简单的有关每份数和份数的应用题时,无需再考虑算式的意思。然而正是在<课标>的理念倡导下,使我在执教<小数乘整数>一课时遇到了障碍。

如:一根铁丝,每次截取2米,4次共截取多少米?此题可以列式为:2×4或者4×2,可是到了五年级,由于受其影响,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时显得有些吃力。如:一根电线每次截取0.2米,4次共截取多少米?有学生列式为0.2×4,也有学生列式为:4×0.2,到底是0.2×4正确,还是0.2×4和4×0.2都正确呢,倘若按低年级的要求,又怎么让学生明确0.2×4和4×0.2在意义上的不同呢?如果从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上来理解,这道题应该是求4个0.2相加的和是多少?而4×0.2则符合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即4的十分之二是多少。我认为应该让学生从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来理解此题,正确列式为0.2×4,因为教材之所以通过两个层面来讲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不难看出这两部分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小数乘法例题是以买东西为题材,因为它容易激活已有的经验,有助于学生领悟算法。前后共提出三个实际问题,教学三个乘法竖式,各有重点。三个竖式中教学的乘法知识综合起来,就是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第一个问题是求苹果多少元,计算9.6×3。学生第一次遇到小数乘以整数,可以想到的方法是把9.6元看成96角,于是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还可能想到9.6元是9元6角,于是分步计算求得结果。这些方法都是接受小数乘以整数的认识基础,看着教材中的`竖式,体会9.6×3应该分两步算,以及每一步算什么,引导学生对算法深入地思考,既可以联系前面的算法作出具体的解释,也可以根据小数的组成进行推理。通过9.6×3的教学,学生初步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基本算法:可以像整数乘法那样列竖式计算。

第二个问题求每千克香蕉多少元,计算12×5。整数乘法中,小数乘法中,教材先在积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

还有一点在教学时应该注意。小数乘法的例题只是初步体会它可以用竖式计算,算法的得出在“试一试”后。所以,例题和“试一试”的教学要一气呵成,待形成计算方法后再进行练习。小数乘法例题里的三个计算都有预设的教学内容,需要及时巩固,才能进入后面的教学。所以,每个问题解决以后,都要适量安排练习,使教学的新知识消化、内化,保障后面的教学能突出重点。

基于以上的要求,本人教学过程如下:

一、引入课题:

由一个生活中讨价还价的情景,引入避免可笑的情景,可以用小数乘法也可以用小数乘法来解决,这样引出课题,学生产生强烈学习小数乘法的愿望。

二、教学例题:

1、创设情景:创设一个购物的生活情景,引出苹果如何算。

2、进行估算单价。这是生活中经常要甬道的。

3、独立探索,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9.6×3的积。其中重点是解决用竖式来做的方法,知道积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算理,如果对答案有怀疑的还可以检算。

4、理解算理:继续探索:12×5=?5.7×6=?学生完成试一试以及改错的练习,最后学生自行总结小数乘法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结合生活中的里子积场促销活动,请同学帮忙买哪种比较合算,最后提示学生学好小数乘法就不会出现开始的笑话了,只有多算、多练,才能提高口算以及计算的基本技能。学生能主动探索,找到计算的方法,由情景的引入,引起学生学习小数的欲望,由讨价还价的场景吃到学好小数乘法的必要性;学生能通过探索、讨论、尝试掌握小数乘法的方法。最后的试一试又是两道题学生对后面加不加小数点起争论,加了就把数改了。

这一节内容很多,同样小数乘法,各种可能遇见的问题都在这一教时完成,有些贪多不烂,部分同学在云里雾里,算理不能理解的非常到位,象这样的课如何呈现,如何处理例题与试一试中5种不同的种情,而且还要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

11、数学五年级《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所以学好它为以后做良好铺垫。

(二)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因为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方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难点:小数位数的确定。而解决难点的关键:应是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来求简单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共同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两个生活情境:

情境一:老师买了一些水果,算一算共需多少元。

情境二:我是这样引入的: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接着出示场景图,让学生根据场景图提出两个问题,引出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的算式。(学生可能会列:①0.8+0.8+0.8②0.8×3,如果出现①,可以问“还可以怎样列?”,如果出现②,就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这时教师揭示课题。这一环节意在通过两个小练习,复习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由于小数乘以整数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教师先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索、发现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完全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帮助学生体验乘法和加法意义的联系。同时这一环节的设置也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共同探究,明理获知

1、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难点突破。

(1)解答上面的问题,该付多少元钱?是让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

(2)充分放手,适时点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计算得数时,遇到了问题:一个因数是小数怎么办?引发学生的思考,他们的算法可能有这几种:

(1)根据意义计算:0.8+0.8+0.8=2.4元;

(2)先化0.8元=8角,再用8×3=24角=2.4元;

(3)0.8×3=2.4;

(4)用竖式计算,但对位不准确

交流时,可让学生板演或者指名说,教师板书。①②种情况可以让学生简单说说理由,③④种可先让学生说说做法,教师进行指导并板书正确的竖式写法。竖式完成后,让学生看着竖式,说说0.8×3用竖式计算的过程。然后问学生:这个竖式和以前的竖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因数和积中都有小数,位数相同。)

(3)关注新知,透彻理解。接着出示问题(2)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钱?(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提示用加法算注意对位。组织交流乘法的算法,小组交流:从计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通过比较结果,比较对位,初步得出因数的小数有几位,积的小数也有几位的规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趁热打铁: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去乘呢?

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使学生在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有关。

2、猜猜算算,归纳计算方法

出示试一试:4.76×12、2.8×53、25×0.103。

(1)、先让学生猜一猜每道题的积是几位数,再用计算器算一算,验证猜想的是否正确。

(2)组织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留点时间让学生自主讨论。)在学生自主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要求学生说出主要意思。)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组织交流:0.18×5的积是多少,0.90是否可以化简,化简的结果是多少,化简的依据是什么。

2、指导完成第2题。

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填一填。

全班交流并讨论:各题的积是多少?各有几位小数?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3、练习十二2、3题

4、拓展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让学生畅谈收获,提出质疑。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和多向探索,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12、数学五年级《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它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小数的计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以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要求:

1、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和老师引导,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进行估算、口算、笔算。

2、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交流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转化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中小数位数的对应关系,悟出“两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就是积中的小数的位数”。

二、说教法、学法

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1、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营造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学习中来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比如课堂中首先呈现房间平面图,启发学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说明及依据。教学计算要善于捕捉差距,关注生成。比如:通过以上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与经验,紧接着出示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自主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两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相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并在小组里讨论过程中学生自主生成,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从而真正体现是学生迈过学习,自主获得知识的生成过程和计算方法。

2、正确把握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老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比比如:教材重点组织学生探索笔算的方法,先告诉学生可以把竖式中的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来计算,再结合直观图示讨论,按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有的数?启发学生理解,把两个因数看成整数,等于把原来两个因数分别乘以10得到整数,因数扩大100倍,积也就积也就相应扩大100倍。因此要得到原来算式的积,应用整数相乘的积反过来除以100。除此以外,学生可以通过单位换算把米化成分米得到的积后再换算成平方米。学生可以通过对笔算结果与估计结果的比较,判断笔算结果是否合理,从而确认相应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在引入“3.6X2.8”时要求学生先用两种方法估算,并说明正确答案的范围,根据以上推断,让学生独立计算,为接下来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支持。

三、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计算,既复习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与兴趣,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比如在创设情景引入的过程中,老师问:“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可以体现老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列式,自己解答,使枯燥知识变成善于学习的知识。

2、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在整个过程中,老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新问题的氛围。

(1)独立尝试。学生在独立计算4.2×3.6时,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老师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老师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交流中,老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比比如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中,老师首先让学生估算2.8X3.6的结果最大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再进行计算。老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3、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算理,获得方法。

运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来指导计算,一方面可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提高对算法的感性认识,为归纳出小数乘以小数的法则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比如在课堂练习环节中,设计了练一练的习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指名在全体学生面前谈自己的想法与算法,通过计算与交流,学生对小数乘以小数的算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

4、运用法则,进行专项训练与开放训练,以拓宽思维,促进发展。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对小数乘法算理在操作层面上最简单的概括,对学生在计算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思维的简约化,是解题策略的优化。为此,设计了一些专项性习题,根据算式特点在积或因数中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安排了一组开放性练习,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最后还安排了一个实践题:一种西装面料,每米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算的数,在计算)并应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计算出物品的总价。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将探索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工作中去,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同桌讨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13、《小数乘小数》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它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小数的计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以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要求:

1、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和教师引导,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进行估算、口算、笔算。

2、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交流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转化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中小数位数的对应关系,悟出“两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就是积中的小数的位数”。

二、说教法、学法

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1、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营造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学习中来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如课堂中首先呈现房间平面图,启发学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说明及依据。教学计算要善于捕捉差距,关注生成。如:通过以上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与经验,紧接着出示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自主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两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相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并在小组里讨论过程中学生自主生成,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从而真正体现是学生迈过学习,自主获得知识的生成过程和计算方法。

2、正确把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比如:教材重点组织学生探索笔算的方法,先告诉学生可以把竖式中的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来计算,再结合直观图示讨论,按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有的数?启发学生理解,把两个因数看成整数,等于把原来两个因数分别乘以10得到整数,因数扩大100倍,积也就积也就相应扩大100倍。因此要得到原来算式的积,应用整数相乘的积反过来除以100。除此以外,学生可以通过单位换算把米化成分米得到的积后再换算成平方米。学生可以通过对笔算结果与估计结果的比较,判断笔算

结果是否合理,从而确认相应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在引入“3.6X2.8”时要求学生先用两种方法估算,并说明正确答案的范围,根据以上推断,让学生独立计算,为接下来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支持。

三、说教学程序

为充分体现以上的一些设想,本课的具体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计算,既复习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与兴趣,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如在创设情景引入的过程中,教师问:“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可以体现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列式,自己解答,使枯燥知识变成善于学习的知识。

2、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新问题的氛围。

(1)独立尝试。学生在独立计算4.2×3.6时,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教师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比如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估算2.8X3.6的结果最大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再进行计算。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3、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算理,获得方法。

运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来指导计算,一方面可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提高对算法的感性认识,为归纳出小数乘以小数的法则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如在课堂练习环节中,设计了练一练的习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指名在全体学生面前谈自己的想法与算法,通过计算与交流,学生对小数乘以小数的算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

4、运用法则,进行专项训练与开放训练,以拓宽思维,促进发展。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对小数乘法算理在操作层面上最简单的概括,对学生在计算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思维的简约化,是解题策略的优化。为此,设计了一些专项性习题,根据算式特点在积或因数中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安排了一组开放性练习,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最后还安排了一个实践题:一种西装面料,每米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算的数,在计算)并应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计算出物品的总价。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将探索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工作中去,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同桌讨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14、五年级数学上册 一个数除以小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一单元第二小节教学内容之一,本节课教学P20—P21的例4、例5以及第21页的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五第1—4题。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一个数除以小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点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的不变性质”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节课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算理,掌握计算法则,渗透转化的数学方法来培养相互联系的辩证观点、教材把列表、转化等方法作为途径,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从而建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法则,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简单问题和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初步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高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及事物之间互相联系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思路

1、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

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先利用20页上的填表,复习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一性质,为“转化”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做发了辅垫,然后引疑,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兴趣,产生探究的冲动。

2、试做例题,掌握转化方法

明确转化原理后,让学生试算例题。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抽象出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最后概括总结出移位的法则。具体做法如下:①学生试做例题4,并讲出例题小数点移位的方法。②学生试做例5。③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转化时移位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在得出计算法则后,还要注意强调:

⑴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取决于除数的'小数位数,而不由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确定。

⑵整数除法中,两个数相除的商不会大于被除数,而在小数除法中,当除数小于1时,商反而比被除数大。

⑶要注意小数除法里余数的数值问题。对这一问题可举例说明。如:57.4÷24,要使学生懂得余数是2.2,而不是22。

3、专项训练,提高“转化”技能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针对上述情况可作专项训练:

①竖式移位练习。练习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习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②横式移位学习。练习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由于“划、移、点”只反映在头脑里,这就需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

三、教学中体现的新理念

教学中如何成功的体现: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的实际。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规律性错误”,比如学生在处理商的小数点时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是批评、简单否定还是鼓励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发现错误,验证错误?当然应该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想法。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定。这样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分析或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学生促进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因此,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要使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必须分别把它们扩大多少倍?小数点怎样移动?0.31.330.8750.009

2、把下面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是多少?

1.582130.63.95

3、填写下表。

被除数151501500

除数5505

根据上表,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4、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空,并说明理由。

(1)5628÷28=201;(2)56280÷280=();

(3)562800÷()=201;(4)562.8÷2.8=()。

(重点强调(4)的理由。(4)式与(1)式比较,被除数、除数都缩小了10倍,所以商不变,还是201,即562。8÷2。8=5628÷28=201)(该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的讲与练,理解其转化原理是:当除数由小数变成整数时,除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被除数也应扩大同样的倍数。)

(二)探究算理归纳法则

1、学习例4:做一条短裤要用布0.67米,56.28米布可以做多少条短裤?

(1)学生审题列式:56.28÷0.67

(2)揭示课题:

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数除以小数”。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3)探究算理。

①思考: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现在除数是小数该怎样计算呢?(把除数转化成整数。怎样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呢?)

②学生试做:

板演学生做的结果,并由学生讲解:

解法1:把单位名称“米”转换成厘米来计算。

56.28米÷0.67米=5628厘米÷67厘米=84(条)

解法2: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再计算。5628÷67=84(条)

答:可以截成84(条)。

讲算理:(为什么把被除数、除数分别扩大100倍?)

把除数0.67转化成整数67,扩大了100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要使商不变,被除数56.28也应扩大100倍是5628。

小结:这道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①改写单位名称;②利用商不变的性质。)

(4)练习:完成做一做第1题91.2÷3.80.756÷0.18

思考:你用哪种方法转化?为什么?

同桌互相说说转化的方法及道理。独立计算后,订正。强调: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多少倍,由哪个数的小数位数决定?

(由除数的小数位决定。因为我们只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就成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如:0.756÷0.18=75.6÷18。)

(设计意图: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为自主概括法则作铺垫)

2、学习例5:买0.75千克油用10.5元。每千克油的价格是多少元?

学生列式:10.5÷0.75。

①要把除数0.75变成整数,怎样转化?(把除数0.75扩大100倍转化成75。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应扩大100倍。)

②被除数10.5扩大100倍是多少?(10.5扩大100倍是1050,小数部分位数不够在末尾被“0”。)

3、比较例4与例5有什么不同?(被除数在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在末尾用“0”补足。)

4、练习:课本P21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归纳小结。

(设计意图:对被除数小数点移位后补“0”的方法,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学生试做后先不急于讲评,让他们对照教材中的两个例题启发学生观察、比较两道例题的不同点与计算时的注意点。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逐步抽象出移位的方法。让学生在充分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会收到水道渠成的效果。)

(三)回顾总结

思考: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应怎样计算?讨论得出(填空):除数是小当选的除法的计算法则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的小数点,使它变成();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移动()(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看书P19—20,划出重点词语

15、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说课稿

一、问好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数学组一号考生

二、总括语

为了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突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讲授个过程中,我既要做到精讲精练,又要放手引导学生参与尝试与讨论展开思维活动,因此,本节课力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听讲是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索,发现式学习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三、教材分析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首先我对本节课教材进行一定的分析,本篇说课《小数与乘法》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知识,通过小数与整数的乘法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习题,是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因为后面小数的除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小数与分数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目标

合理把握学情时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具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但仍具有具体形象性,具有好奇好动好玩的特点,并且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常识的了解。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与小数乘法,掌握小数与乘小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并且能够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举一反三。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方法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默契。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于小数与小数的学习和小数与整数的学习,培养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们,对于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架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为,重点理解小数与小数的乘法,并掌握小数与小数乘法的运算法则,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难点,激发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

五、学情分析

德国大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独立掌握它们,结合新课标,新课改的要求,我将采用讨论法,练习法,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六、教学教法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依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首先导入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打算采用,问答法和自主探究法的方法,通过结合生活的实际来激发学生们对于这节课的兴趣,从而引出本堂课程的知识内容。

七、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依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首先导入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打算采用,问答法和自主探究法的方法,通过结合生活的实际来激发学生们对于这节课的兴趣,从而引出本堂课程的知识内容。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两步组织教学。一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拉近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出示课件①,即欣欣文具店全景图。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提问"如果你来买某种文具,怎样才能知道你该付多少钱呢?"旨在让学生明白要知道购物中需要付多少钱,必须知道物品的单价和所购的数量。待学生回答后,紧接着出示课件②,即文具专柜。在学生观察中提问"你从这个文具柜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二是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从学生提的数学问题中,选择"买3支钢笔需要多少元?"让学生自主解答,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算式2×3表示什么意义?从而为后面小数乘法意义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明理获知

首先是在合作交流中,初步感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在学生回顾整数乘法意义之后,提问"买三块橡皮需要多少元?",学生自主思考如何解决,学生这时应该不难就能列出算式0.2×3,随即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在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初步感知0.2×3表示的意义。紧接着设问"0.2×3的结果是多少?",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计算0.2×3的方法。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增强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学会了运用已学的小数意义、小数加法和将小数转化整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随机渗透了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也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再就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能用自己的话阐明小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揭示课题并板书。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四组闯关题。

第一关是试一试:

①买3支铅笔需要多少元?

②买两把直尺需要多少元?这关是模仿性练习,让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关是涂一涂,即根据算式涂涂得出结果。

第三关是填一填,即根据加法算式写乘法算式和根据乘法算式写加法算式,这两关是提高性练习。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第四关是想一想:0.2×3=0.6,3×0.2=?这关是深化性练习,一是让学生明白整数乘法的交换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二是让学生体会一个整数乘小数的意义也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通过这样闯关练习,不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练习中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体会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帮助学生整理,解决疑惑问题。

总之,本节课这样设计是基于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从课堂学习中感受到、体验到、领悟到、思考到新知的获取,建立数学模型。能否达到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中对"生成"和"开发"的关注如何,把握如何,调控如何。

为了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各位考官辛苦了,请问需要擦黑板吗?

16、国标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稿 一个数除以小数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一个数除以小数”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9单元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基本计算方法、考虑到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难度,这部分教材安排的除法题,被除数的小数位数都多于或等于除数的小数位数、

本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编排的例题,首先需要解决计算的策略问题,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才能进行计算,第二步需要解决转化的具体操作问题,即根据商不变性质,如何把除数由小数转化成整数。教学的重点是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并能够正确计算。而计算中商的小数点的位置以及除法竖式的写法则是教学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对于今天所学习的内容,是建立在第七单元学习过的小数除法的基础上的,只是这节课的有关小数除法的知识更加深入,需要学生能在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只要能观察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掌握商不变这一规律的基础上,我相信作为高年级的学生有这个能力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口算、笔算相应的试题。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商的小数点的位置以及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观察发现法。学生通过观察算式发现其与新知识的不同之处,进而因出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2)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来解决问题,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3)练习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说学法

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可以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

(1)观察分析:让学生要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探究归纳:让学生通过探究归纳出如何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明确应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以及商不变的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练习巩固:让学生知道数学重在运用,从而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差距。

四、说教学过程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5部分展开学习。

(一)口算练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练习巩固旧知,同时为今天所学的内容做铺垫,让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为今天所要学习的一个数除以小数提供解决的途径,同时也为“转化”的方法的出现打好基础。

(二)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这一层次安排了观察、操作、交流的教学活动,通过自己对已知信息的.整理,列出算式,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了这个小数除法算式的不同之处,引出了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同时通过和原来小数除法的比较,探索如何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三)探索方法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共同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握“商不变的性质”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并能够正确计算,而且要注意计算中商的小数点的位置以及除法竖式的写法。在交流中,学生把自己各自的想法表述出来,大家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这样不仅调动和激发了学习主动性,而且提高了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方式,加深学生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方法的理解

(五)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让学生自己整理今天所学的知识,知道一个数除以小数的方法

五、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乐趣,学生在这节课中掌握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方法,但是还有一些同学在计算中出现一些小问题。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查漏补缺,找出不足。

说课稿一等奖推荐更多+
相关信息
相关栏目
说课稿一等奖 幼儿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 教案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