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0 14:44:02
类别:说课稿一等奖
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二Module 2 No drugs说课稿一等奖
一、说教材(teaching material)
(一)教材简析(brief introduction)
Module 2 No drugs是外研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第二模块的内容,主要是学习表达抽烟、吸毒及其危害的词语和其他语言形式。编者的编排意图是通过对本模块的学习,既要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来体验语言,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语言综合能力,又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吸烟、吸毒对人体的危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恰当的方式规劝同学远离烟和毒品。本模块我将用8个课时来完成。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课型为对话课。该部分初步接触描写吸烟、吸毒及其危害性的词语,并通过学生说的活动对其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对阅读、听力、写作等语言技能训练课的顺利展开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因此,本课对今后的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本教材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独立思维和实践能力。英语课要努力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并结合对话课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knowledge aims)
(1)握bronchitis, cancer, heart disease cigarette, death, die, injured, tobacco等,使学生能读准、听懂和运用。
(2)掌握、运用as a result of,so as a result,relate,die of,die from。(3)大部分的学生能掌握、使用以下的句子与他人进行讨论:
Why do people smoke cigarettes?
Where do people smoke? Where can’t they smoke?
Is there anti-smoking advertising in China?
2、能力目标(ability aim)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运用新词汇与
同学或教师进行英语交流,讨论吸烟的危害,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情感目标(quality aim)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更了解吸烟的危害,提高自我的保护意识,远离香烟。同时又使他们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词汇的掌握和听说能力的训练
二、说教法(teaching methods)
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发展性和补偿性。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提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主义而获得。本课时,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将采用参与式、合作式等多样的教学方法,并通过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组织学生用英语思维,鼓励学生开口,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同时,把竞赛、讨论等多项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讲授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活跃课堂,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技能。
三、说学法(students’ situation)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情的了解是因材施教的关键。现在我所教的班级是普通班,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成绩并不是很理想,大多数学生的基础一般,听说能力一般,但对英语感兴趣,求知欲旺盛,表现自我欲望较强。所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上课所设的任务可适当降低难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展示自我,学有所获。
四、教具准备(teaching aids)
1、自制多媒体课件2、若干面小红旗3、学生自备香烟盒
五、教学程序(teaching procedures)
(一)悬念设置,导入新课
上课起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受到课前活动各种思维的干扰,对所学课题不够关注。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较强的、较新颖的刺激,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程序中去。在此,在课件上展示一张图片,内容为两个人的肺,结合画面,教师发出感慨,Look! These are two lungs (肺)of people.However, one is healthy, while the other is unhealthy。然后提出问题
Q1: Which one is unhealthy?
Q2: What would cause it unhealthy?
Q3: What kind of harm will smoking do to people?
引出生词:bronchitis, cancer, heart disease等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设置悬念,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优化教学效果,切入主题。)
(二)词汇学习、生生互动
呈现bronchitis, cancer, heart disease,cigarette, death, die, injured, tobacco,请学生注意bronchitis, cancer, heart disease,加以解释,领读,做词意匹配练习,确保学生掌握词汇的中英文意思。接下来,让学生读词汇,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然后,全班分四大组进行比赛,看哪个组能给出与吸烟相关的'单词最多。各组派一位代表上黑板写出词汇。写出最多者为胜方,奖励一面小红旗。在这个过程中,若出现生词,及时解释并领读,也可要求学生解释。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竞赛,温故知新,突破本课重点,为进行真正意义的语言交际做准备。)
(三)获取信息、渐进情景
竞赛之后,学生会想知道更多吸烟有害健康的知识。此时,利用学生求知欲旺盛的特点,展示《每隔7秒,就有人因吸烟而亡》的图片,引起共鸣,渐进情景,启发学生积极用英语思维,自觉快速完成Activity1(Facts about Smoking)。教师马上核对答案,让全班大声朗读短文。
教师就该短文,罗列出重要的知识点(如课件所示),并通过填空、造句等形式让学生掌握、运用它们。
(设计意图:获取信息,掌握知识目标1,2,对学生头脑从视、听的输入状态逐步转化为说、讲的输出状态起指导作用。)
(四)两人活动,知识运用
连续展现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图片,给学生心理暗示,呈现如下问题:
Why do people smoke cigarettes?
Where do people smoke? Where can’t they smoke?
Is there any anti-smoking advertising in china?
为了让学生更生动地进行交流,教师有意提供一些有用的表达方式,拓展语言知识。接着,两人活动,让他们根据问题进行讨论,讨论要尽量详细,不要求全班得出一致的答案。最后叫一些学生(原则上会提问不同层次的)对这些问题做一个比较全面的总结。活动结束,每一位进行阐述的同学都会获得一面小红旗,肯定学生。
(设计意图:两人活动,让学生自由用英语简单地进行讨论,促进学生的口头应答能力,巩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五)动手操练,培养技能
此环节是在活动四的基础上,再次通过任务型教学途径,分8人为一组。同时,在多媒体上呈现带有反吸烟广告标语的香烟盒(标语:Smoking Kills)。学生拿出自备的香烟盒,让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在香烟盒上写上英语反吸烟标语,如:No Smoking,Smoking Kills等,也可发挥创造性思维,在标语旁绘制一些相应的简笔画,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和合作精神。然后,各小组派出一个组员,把小组的作品向全班展示,大声念出标语。接下来,让全班共同讨论哪三个作品最优秀。优秀的小组,各获一面小红旗。(设计意图:此环节在讨论互动,动手操练的过程中,寓教于乐,把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形成技能。)
(六)小结(Summary)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更多关于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也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希望大家以后发现朋友和同学在公共场所抽烟,要学会劝说,学以致用。
六、作业布置(Homework)
作文:如果你的同学是个吸烟者,你会怎么办?七、板书设计(The design of 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竞赛之后,学生会想知道更多吸烟有害健康的知识。此时,利用学生求知欲旺盛的特点,展示《每隔7秒,就有人因吸烟而亡》的图片,引起共鸣,渐进情景,启发学生积极用英语思维,自觉快速完成Activity1(Facts about Smoking)。教师马上核对答案,让全班大声朗读短文。
教师就该短文,罗列出重要的知识点(如课件所示),并通过填空、造句等形式让学生掌握、运用它们。(设计意图:获取信息,掌握知识目标1,2,对学生头脑从视、听的输入状态逐步转化为说、讲的输出状态起指导作用。)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及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外研版《英语》(新标准)高中第三册(必修3)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本模块介绍了亚洲(主要是中国)沙尘暴的情况,并引入了与沙尘暴和环保有关的词汇。要求学生了解沙尘暴方面的知识并掌握相关词汇,培养学生用英语谈论沙尘暴及环保的语言技能。
Introduction部分为此模块的warming up,介绍与“沙尘暴”有关的词汇,并设计了三个练习活动。通过教材设计的这三个活动,可以让学生初步熟悉这些词的意义,为以后的各项学习活动做好准备。Reading and Vocabulary该部分介绍了“亚洲的沙尘暴”。围绕着课文,编者设计了五个与课文内容和词汇有关的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增进对沙尘暴危害性的了解,熟悉有关沙尘暴的词汇。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总目标的描述,结合本课的内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系统化,分别是:语言知识,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
1.语言知识目标
掌握并能运用下列词汇:
与沙尘暴有关:disaster, dune, citizen, dust, desertification, forecast, strength, cycle, mask
与环保有关:process, mass, campaign
句子:
To have been caught in a sandstorm was a terrible experience.
There was nothing to be done.
To be cycling in a sandstorm is frightening.
2.语言技能目标:
理论依据: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强调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能从文章中获取主要信息并摘录要点
2).能理解文章主旨、作者意图
3).能提取、筛选和重组文章中的信息
4).能利用上下文猜测新词汇
3.学习策略目标
词汇归类
在阅读、英语互动、完成任务过程中进行有效自我调控
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信息,辨别并运用有效资源
3.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目标
了解亚洲沙尘暴的状况
增强环保意识
4.重点与难点
重点:
了解沙尘暴;阅读微技能训练
难点:
运用所学词汇和短评,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及写作
二、说学情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情的了解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关键。高中的学生注意力有一定的稳定性,观察能力很强,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已经初步实现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他们喜欢富有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同时,自我意识增强,拥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他们更是拥有很强烈的自我展现意识与欲望,不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更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赞赏。他们已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具有了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应用的能力,具备了基本的英语思考和英语表达的基本技能。
因此,设计这节课时,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把自己作为与学生一起探讨的一员,以亦师亦友的身份走进他们,以基础的语言启发他们,以轻松的话题开始,以愉快的交流展开合作,充分创造机会让同学们都拥有成功的喜悦,在和谐的氛围中探究并完成教学任务。
三、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提倡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围绕核心问题,设定小任务;围绕文章内容,尽可能提供训练学生技能的机会;开展自主性学习的课堂活动,强调合作探究与独立思考相结合。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强调语言学习应该是在“做中学”“用中学”。任务设计应该贴近学习者的生活,才能激发学习者的背景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兴趣,语言才能在经意中习得(incidental acquisition).
这节课本人主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借助多媒体展开教学活动。通过运用阅读技巧,如查读等方式提高阅读能力,从而使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同时围绕文章设计多种语言活动,以自主合作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尝试使用不同的学习策略,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得以发展,交际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得以提高。)
四、说学法
通过本课教学,我将主要培养学生掌握以下学习方法:
1.参与式学习法:培养他们从练中学,在学中用,通过设置符合学生知识水平的活动让学生参与、体验、实践,并从中品味在活动中的乐趣。
2.知识迁移法: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形式完成多种活动,培养探究和合作意识与能力。
五、教学反思
本课在阅读训练方面旨在:1)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推测词义的能力。2)指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诸如Skimming(扫读)、Scanning(细读)等培养其快速阅读的能力。在课程导入时,我选用部分图片展示,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的阅读做好了铺垫。在介绍亚洲沙尘暴文章的同时,我设置了不同水平的练习题以弥补教材中练习单一的不足,调动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循序渐进的讨论活动中,学生们既对沙尘暴的认识有所提高,又获得了听、说、读、写几方面知识能力的提高。倘若时间充裕,我会进一步加强推测词义的训练。
一、教材分析
本模块以娱乐为话题,语言材料包括谈论访问演出、影片介绍等,对话和阅读课文各侧重娱乐的不同方面,材料真实,语言简练,趣味性强,相信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在充分的语言输入的基础上,给学生创造了充分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空间。Unit2为阅读课,旨在通过阅读掌握运用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讨论影片的能力,同时通过阅读学到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和技巧。学生可以通过本模块词汇、语法的学习和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训练,提高围绕娱乐话题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英语知识,也能读懂一些简单的材料。但是八年级下册的阅读材料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对学生难于理解的地方进行适当的点拨,另外,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运用是个难点,所以要使用轻松而又便于掌握的方法让学生便于接受。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新词汇的运用
(二)能力目标:能使用间接引语谈论一些影片,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和技巧
(三)情感目标:学会倾听他人的看法,学会欣赏名片从而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
1、掌握重点词语及句式:try to do、except、too much等
2、重难点:正确运用间接引语。
五、教学程序
1、导入
运用多媒体观看“加勒比海盗”电影片段,把学生引入情境,并提问学生是否看过或听过该影片,学生谈论。
通过图片教授新单词,改变了枯燥的教授单词,更加直观。
2、初读
任务型教学贯穿其中。提出几个简单问题让学生经过一次阅读基本能够找到答案,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有了成就感学生就愿意继续读与学。
3、再读
通过找主题句或简明说出每段大意,来学会如何写电影评论,把Activity 3融入活动之中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4、细读
合作与探究学习融入其中。分组再读完成film facts表格后,让学生找出重难点,组内可解决的组内解决,不能攻破的拿出来一块讲解,此时设置一个竞争环节,看哪个组攻破的难题最多,此活动激励了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强调一下重点词汇和间接引语的使用。
5、听力练习
学生经过了三读之后,需要听录音来模仿语音语调。
6、说的练习
利用大屏幕展示一些流行的`影片或书籍,学生成对讨论自己看过的影片或书籍,利用Activity 6的问题可增加一些问题,而后一个转述同伴看过的最精彩的一部电影或书籍,最后找几名学生转述展示,从而提高了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7、 总结
黑板展示本课重难点
8、作业布置
课文的阅读与词汇的掌握并造句;
用间接引语写一个父母或好友最喜欢电影或书籍的评论。
反思:
本课遵循了阅读课型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引导作用。课上的自主、合作、探究与竞争使学生紧密围绕话题活动,突出了学生对活动的兴趣,体现了学生的愿学与乐学。但由于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未能从课上实现写的环节,需要进一步探索。
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模块是《外研社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第一册的第八模块,主题是“Friends”。本课为第二课时。Unit2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在Unit1的基础上对句型进行操练运用。学生已学过Greetings等日常用语,本节课主要学习Where句型,同时结合表示颜色的词,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表示方位介词in的用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协作、交流,使学生掌握Where句型及表示方位介词in的用法,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3、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表示方位介词in的用法及Where句型。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中灵活运用本课句型。
教具:①单词卡片(where, in , bag, red, yellow, blue, green, black )
②多媒体课件
③实物:pen, pencil, ruler, eraser,yellow bag, red bag, green bag,
学具:blue bag, black bag, orange bag, purple bag.
任务设计: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知识,学会结合实物运用“Where’s the …?Is it in the …? Yes, it is. /No, it isn’t”,进行语言交际。
二、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采用活动+活动+活动的教学模式。将每个教学环节设计成为一个一个的活动。让学生们在快乐的活动中理解语言、运用语言、习得语言。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通过活动达到爱学、乐学、好学的目的;通过活动让语言更接近真实的生活环境;通过活动让学生相互间学会合作与交流,促进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简单的问候之后我和学生一起跟着音乐唱了一首《what’s this?》,拍手说一首Chant《pen and pencil》,欢快的song和节奏分明的Chant立刻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激情,整个课堂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2、学生为主体,活动中学知识
(1)以评价手段促进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的兴趣集中了,马上展示我的评价表,我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取名为:bag book pen pencil ,这四个单词为本节课要使用的单词。只要回答正确,就可以获得一分,最后看哪个组的得分最多,就可以登上评价表上的.冠军台,获得一份神秘的礼物。这样的评价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挑战性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复习旧知,培养自信
老师出示一个blue bag,问:what’s this? What color is it?引导学生完整地回答:It’s a blue bag.接着老师出示一个bag(里面装有:pen, pencil, cat, panda, dog),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present,I put them in it.Do you know? What’s in the blue bag?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游戏,用上Is it a pen? Yes, it is. / No, it isn’t这个句子来表示自己的猜测和疑问,结合实物复习上节课的句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复习了大量的词汇,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课内容,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3)呈现新知,合作互动。
①、由实物导入bag ( what’s this ? It’s a bag )升降调练习单词,注意发音,让学生边朗读边用手打节奏再加上背袋子的动作(bag bag书包),学生手、脑、口并用,有利于更好记忆单词,并且不会觉得单调。
②、play a game : look and say(课件依次出现yellow bag green bag red bag blue bag)。老师问:What’s this?让学生用It’s a yellow bag句型来回答。及时对所学的单词进行巩固,扩展,加深,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③、用学生喜闻乐见的guessing game引出新单词”in”,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新单词的意思,并理解它的用法。让学生边朗读边配上节奏和动作in in在里面。并朗读in the yellow bag in the green bag老师问:What’s in the green bag? Please guess!学生用Is it a cat?来表示猜测。
④、结合实物和具体的情景进行新单词和新句型的呈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记忆,及对句型更好地运用。老师呈现两个不同颜色的袋子和一个玩具猫,让学生把眼睛闭上,老师把玩具猫放入其中一个袋子。说:Look , the cat is missing . where’s the cat?
你们知道Where是什么意思吗?Do you know?
让学生朗读Where Where在哪里(边读边配上相应的动作)。
齐读:where’s the cat?
让学生用这个句子Is it in the yellow bag?猜测玩具猫在哪里。
齐读新句型:Is it in the yellow/green/red/black bag?
⑤、play a guessing game.
让学生利用实物进行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学的句型。老师把dog放在其中一个袋子里让学生用:Where’s the dog? Is it in the yellow bag? No, it isn’t.Yes,it is.进行语言训练。
3、巩固新知,拓展练习。
①、Do pair work
结合实物学具,让学生同桌两个进行语言的操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熟练掌握和运用新句型。
请同学利用手中的pen pencil book和yellow bag green bag和黑板上的句型同桌两个作对话。
②、对口令
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有趣的活动,活跃气氛,使课堂进入另一个高潮。老师发出口令,学生完成相应的指令。
listen to my orders. (Stand up , sit down , hands up ,
hands down, put your book in the desk, put your pencil in the desk,put your pen in the yellow bag., put your book in the green bag.)
③、Ask and answer
课件显示书本32页的图:让学生运用所学句型进行训练。
Where’s the book? It’s in the red bag.
④、听录音,读课文
引导学生边听音边指,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4、布置课后作业。
①Listen to the tape of Module8 Unit2 three times and repeat.
② Play the guessing game with your parents。
板书:Where’s the cat?
(猫在哪里?)
Yellow bag?
Is it in the
Green bag?
Yes , it is./No, it isn’t.
It’s in the green bag.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英语三年级第十模块BODY,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逐一说明。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位于小学英语第一册第十模块,本课是功能型说话教学课,我借助“任务型”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听、说、玩、演、唱溶于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英语初学者,三年级的学生对这新的课程充满了好奇,这是学生从对英语的无知向求知发展的动力。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学习英语,不会说也不会读,在学习中产生了不自信。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如何通过课堂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是很多老师所共同探讨的。这也是我采用多样化教学的原因。希望通过听、说、玩、演、唱,让学生轻松地面对和适应这新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占主体地位,教师通过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多样化学习和合作学习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际的能力。
二、说教法
根据本课的课型,我选择采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动作教学法以及合作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目标:学习掌握单词head, arm, hand, leg, foot, his,her等;学习运用句型This is his(her) …… this is my(your) ……
2、能力目标:运用句型描述自己或他人的身体部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人和事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积极与他人进行交往的`能力;教育学生热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希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有兴趣听、说英语、背歌谣,做游戏、敢干开口,乐于模仿,在鼓励性评价中树立信心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合作,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自信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
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是这样设计本课的重难点的:
1、重点:基本能听懂,会读,会说head, arm, hand, leg, foot, his等单词;基本能听懂,会读,会说This is his(my)...句型描述自己或他人的身体部位。针对教学重点,我认为应通过多听、多读、多练予以突破。
2、教学难点:区分her/his的用法;区分代词This与These的用法,这也就牵涉到复数的教学,通过例证讲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整个教学程序我采用了听、说、玩、演、唱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具体设计为课前复习、教授新课、巩固练习、小结并布置作业。
Step1课前复习
1、Greetings师生之间互相问候
2、唱MODULE 8的歌曲WHAT’S THIS?用录音机伴奏
Step 2、教授新课
1、导入
Tell a story讲故事:一天,熊猫盼盼来到了学校,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他是如何介绍自己的呢?下面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认识熊猫盼盼。(运用多媒体)
2、教授新知
1)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呈现熊猫盼盼身上相关部位的单词,教授学生新词。例如,head, eye, ear, nose, mouth, arm, hand, leg, foot等。
2)POINT TO活动:教师说出单词,学生指出熊猫盼盼身上的相关部位。在学生指出正确部位的时候,相机教授“This is his ...”句型。做教材P39的活动3 “point to your head and your arm” ,以小组为单位,A学生说出口令,B学生指出身上的相关部位。在学生作出动作时,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句型“This is your ...”,并对his , her , your ,my进行区分。对学生进行奖励,给表现优秀的学生发放“GOOD”卡,以激励学生。
Step 3.巩固练习
1、学生朗读课文,自读或学生分角色朗读。听录音,校正自己的发音。
2、动一动游戏:教师说出任意部位单词,学生相关部位动一动,既检验学生掌握情况又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Step 4.小结并布置作业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身体的组成部分,大家都掌握了吗?回家和父母做课上所做的游戏。
2、布置作业,英语配套练习册相关模块。
板书:呈现在多媒体课件上。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外研版八年级下Module10Myperfectholiday
Unit1IwouldgotoLondon。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等七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课的认识和授课思路。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Unit1是外研版八年级下册Module10的第一个单元,根据新标准的要求,第一单元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兼顾读写,包括词汇、语法、语音的学习展开教学活动,为下一单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做准备。
2.对教材的内容和整合
本模块主要谈论假设或想象的话题。用would/wouldn’t表达对事情的想象,学生能熟练地掌握would/wouldn’t表示假设的用法,并运用这一句型对出游计划进行描述。我适当对教材做了整合,把本课时的重点放在would的用法及相关句型练习上。把单元中活动1,2的内容放到第二课时,从而降低1,2部分的听力难度。
二、说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材的前后联系和意图以及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细化:
A.知识与能力:
1.能听懂含有would的描述假期的听力和对话。
2.能够用would和would’t谈论自己理想的假期。
B.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运用情景设置任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谈论自己理想的假期,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合作意识。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话中对理想的描述,培养学生善于想象、乐于交流自己的理想假日的.兴趣。
2.通过小组活动,角色表演,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良好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标:本课时就是用would来谈论假设的话题。基于以上的分析,是这样确立本课时的重、难点的。
1、重点:
以谈论假设的话题为中心,谈论各种情况下的可能性。
2、难点:
1)表达猜想的词汇及它们在句中的正确运用。
2)能用恰当正确的英语介绍个人的旅游计划。
四、说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通过了两年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在听说和口语表达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故以听说为主展开本课教学活动比较好。
五、教法学法分析
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并考虑到学生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对本课我主要采取了如下方法:
1、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用启发式,提问式,阅读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同时辅助多媒体教学。用动画,图片使抽象的语言变得直观,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创设情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的多向交流。精讲多练,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学法: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法掌握本课时内容。
(具体教法学法见教学过程分析)
六、说教学过程设计
Unit1IwouldgotoLondon.
1.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活动:谈论在即将到来的四十多天的假期中,想想,你要去哪?
[设计意图]用Wherewouldyougo?句型自然引出本模块话题,拉进与学生的距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2.强化句型,突破难点。
活动:展示一组图片,利用图片中美丽的风景练习本课的重点句型would/wouldn’tdosth.在这一环节中设置了大量的onebyone的活动.学生通过老师示范,学生师范,明白句型的用法。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问题,激活学生以有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谈论自己想去的地方,并为Sally要去的地方做铺垫。
3.听读结合,掌握大意
活动:播放flash动画,展现活动三的教学内容。之后自主阅读文章,并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谈论假日,转换渡假人物,由于课堂容量大,我将教材活动一二整合下一课时。我选用想象法,提到Sally将要回伦敦度假,让学生猜测Sally如何去,谁会送她,并引出活动三的对话。我用播放flash的形式代替了录音磁带进行听力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身临其境机场送朋友的的场面.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4.配音表演,加深理解
活动1:让学生为flash配音,并回答问题。
活动2:假设你是调查员,问问你四周的同学的的理想假期自己设计问题内容,并做出汇报。[设计意图]:教师设计较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充分的听的基础上后完成,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对话内容。报告周围同学的假期设想情况,利于学生发散思维。
5.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作业:1.写出Sally好朋友们的理想假期
2.写出自己的理想假期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让学生与教师提供两方面的反馈,及时获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适当的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与指导。
七、板书设计:
由于多数内容已呈现于幻灯上,因此板书能突出重点即可。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我将按教学理念、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思路来说课。
●说教学理念:
新课程理念认为:历史课程要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即:转变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说课标:
对于本课,课标要求是: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近代报刊、电影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应该能讲述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史实,理解掌握导致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因素,并形成一定的认识。
●说学情
经过在高一上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对于历史事物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比较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对于他们除了仍然要加强以上这些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是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中的第12课,本单元的前5课是以经济近代化为主线,介绍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则是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和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变化的结果,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本课有助于学生全面把握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深化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拓展思维,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历史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如大屏幕所示):
(一)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和阅读、分析教材,了解近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深化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认识,提高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运用相关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按设计的程序,辅以多媒体教学,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搜集、整理和运用相关资料,参与探究、讨论等活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运用各种材料论证问题以及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汲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激发爱国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情我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一)重点:
1、知识:结合教材和相关史料了解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二)难点:探讨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认识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和中国近代化之间的关系。
●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学方法的确定: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决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情境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在主动阅读、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感悟历史,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积极创新等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智能和认识水平都得到发展。
(二)学法指导: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运用阅读理解、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去感知历史、认识历史。
●说教学过程设计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分析课标、学情、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做到有的放矢。
我的教学设计包括下列环节:(大屏幕展示)
教学环节一:我行我“究”———学生课前探究
教学环节二:引生入境———一句话导入,直奔主题
教学环节三:我行我“秀”———探究展示、课堂小结、板书
教学环节四:我行我“思”———提高、升华
教学环节五:我行我“练”———巩固、训练
教学环节六:我行我“论”———课后作业,撰写小论文
具体设计如下:
(一)教学环节一:我行我“究”———学生课前探究
◆具体做法:将学生分组,印发课前探究学案(详见说课稿附件),让学生以教材为依托,通过图书馆、网络、社会调查等多种途径收集资料进行整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并把搜集的有效图片、文字等资料和探究成果整理成ppt,以备在课堂上做展示交流。
探究学案设计的问题如大屏幕所示:
第一组:1、近代中国服饰变化的趋势是什么?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如何理解“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第二组:1、我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其宣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列举近代中国几部著名的电影,并指出其主要题材是什么?
3、近代报刊和电影对近代社会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三组:近代中国日常礼仪、婚姻风俗和丧葬礼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征?
◆设计依据和意图:布鲁纳认为,学习就是依靠发现,应当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使学生能像一名史学家那样思考历史。新的课程理念认为,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课前分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就是要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由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自主的'学习者,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认识历史,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环节二:引生入境———一句话导入,直奔主题
◆具体做法:教师直接一句话导入:“进入19世纪中期,随着近代工业起步,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接踵而来,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设计依据和意图:因为学生已经进行了课前探究,直接一句话导入,简单明了,引导学生的思维直奔本课的主题。
(三)教学环节三:我行我“秀”———探究展示、课堂小结、板书
预计20分钟左右
◆具体做法:
第一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自课前探究的情况,包括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图片、文字等资料,探究过程和探究成果。
第二步:教师加以点评,引导学生构建本课的知识体系,总结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原因,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与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的关系。同时,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生成板书。
◆设计依据和意图:通过学生的展示和教师的点拨,使学生对自己课前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精神,同时又有助于学生把握教材的主干知识。
(四)教学环节四:我行我“思”———提高、升华
预计10分钟左右
◆具体做法:
第一步:教师大屏幕展示相关材料和问题(如大屏幕所示);
材料一:伴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一些与中国传统消费方式和文化有很大差异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也开始在当时中上阶层出现。如留声机、自鸣钟、电影、霓虹灯、火车、电报、机动车等新技术产品的出现,商业与娱乐方式的变化;广告和时尚杂志的出现,从时间、空间、感官、概念上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城市中产人群开始以看电影、喝咖啡、品西餐、穿西装、举行西式婚礼、开舞会等形式展开社交活动,形成不同群体的社交场域。
——郁方《中国的中产阶级与他们的消费文化》
材料二:近代中国的上流社会活跃这样一些人,他们身上流着中国人的血,却手持文明棍,西装革履,吃着西餐,满嘴洋文,恨不得自己生成蓝眼珠、黄头发、高鼻梁,对中国的传统文明嗤之以鼻,这是一种很尴尬的现象。
材料三:茅盾先生在他著名的长篇小说《子夜》中,曾有这样一段描写:"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怀中紧抱着《太上感应篇》,坐进30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少妇。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双白腿,简直好像没有穿裤子。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
问题:
1、材料一中反映出近代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出现了“西化”的趋势?你认为材料中的“中产阶级”接受西方消费文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很尴尬的现象”指的是什么?材料三中的吴老爷为什么会昏死过去?
3、结合材料和课前探究,谈谈我们该如何对待外来文明的冲击。
第二步: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中去,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指导和规范;
第三步:学生代表发表讨论结果,教师点拨,并适当进行学法指导。
第四步:展示相关图片,播放歌曲《中国人》,创设情境,激发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设计依据和意图: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通过历史学习,要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再一次为学生创造了开放、民主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潜移默化当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以实现教学目标。
(五)教学环节五:我行我“练”———巩固、训练
在这一环节,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做五道有一定思维含量、涉及本课重点知识的选择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完成,弥补学生对某些知识点认识的不足,进行必要的教师进行必要解题指导,使学生巩固和深化理解所学知识,并能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
课堂训练:
1、“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蹩见豚尾及锋试,道旁观者拍手呼。”这首诗所描写的社会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2、以下是《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中一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昂然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出现这样婚礼的原因不包括
A、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B.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C、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D.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3、上海是近代人们生活习俗变化最大的地方,这主要是因为上海
A、经济发达B、交通便利
C、开放早,受外国影响大D、人才集中
4、(08年江苏高考试题)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5、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近代中西文明、新旧文化冲突激烈
B、西方先进文明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冲击程度受到中国社会条件的制约
C、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革既有进步性,也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化色彩
D、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革比政治制度变革更加复杂和滞后
(六)教学环节六:我行我“论”———课后作业,撰写小论文
题目如大屏幕所示:
撰写论文:
结合你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的认识,谈谈你对当前“哈韩”、“哈日”现象的看法。
(要求:字数不限,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作业设计说明: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课程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本题的设计,旨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在历史学习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用学到的历史知识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设计的总结与反思
最后,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
英国学者汤普森指出:“学校的历史学习,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或发生了什么,而是集中在我们如何具有对历史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接触和反应探究的过程、获得知识的方法(或方法的重要方面),其次才是涉及历史探究的结果…”由此可见,历史认识比知识重要,学习过程比结果重要,探究体验比结论重要。
本课的设计,体现了教师课程理念的更新,利用了信息技术,充分挖掘和利用了合理的课程资源,力图引导学生从接受性、知识性、封闭性的学习走向探究性、方法性、开放性的学习,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谢谢大家!
一、Introduction(导言)
英语说课是英语教学中重要一环,也是衡量一位英语教师对教材把握、分析及教师本人对上课进程宏观控制能力有力手段,能从理论上指导教师贯彻教学大纲,真正做到教与学相结合,将教材、大纲、教师、学生、课堂融为有机整体,对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有着突出作用。
二、说课基本原则
1. 遵循教学大纲要求,明确说课内容。把握说课与上课区别与联系,正确理解教材、教案说课、上课之间层进关系,走出说课即是“说教案”误区。
2.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先进教学理念。
3.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体现说课完整性。
4. 与教案相结合,体现其可操作性。
三、说课基本程序
1. 说教材:科学分析教材,明确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教材在单元中地位和作用。
2. 说学生:谈谈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明确说课内容难易程度。
3. 说教法:谈谈本节课要实施教学手段、方法以及教具使用。
4. 说学法:谈谈学习方法运用以及将要实现目标。
5. 说教学程序:说为什么要设计该程序?目、意图何在?结果如何?
6. 说板书设计:谈谈板书设计根据和理由,力求体现说板书设计程序性、概括性和艺术性。
四、注重说课信息和反馈与总结
说课对象可以是专家、同行甚至是学生。向说课对象征询意见、获取信息,力求不断改进和提高。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外研版英语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Introduction(导言)
英语说课是英语教学中重要一环,也是衡量一位英语教师对教材把握、分析及教师本人对上课进程宏观控制能力有力手段,能从理论上指导教师贯彻教学大纲,真正做到教与学相结合,将教材、大纲、教师、学生、课堂融为有机整体,对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有着突出作用。
二、说课基本原则
1. 遵循教学大纲要求,明确说课内容。把握说课与上课区别与联系,正确理解教材、教案说课、上课之间层进关系,走出说课即是“说教案”误区。
2.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先进教学理念。
3.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体现说课完整性。
4. 与教案相结合,体现其可操作性。
三、说课基本程序
1. 说教材:科学分析教材,明确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教材在单元中地位和作用。
2. 说学生:谈谈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明确说课内容难易程度。
3. 说教法:谈谈本节课要实施教学手段、方法以及教具使用。
4. 说学法:谈谈学习方法运用以及将要实现目标。
5. 说教学程序:说为什么要设计该程序?目标意图何在?结果如何?
6. 说板书设计:谈谈板书设计根据和理由,力求体现说板书设计程序性、概括性和艺术性。
四、注重说课信息和反馈与总结
说课对象可以是专家、同行甚至是学生。向说课对象征询意见、获取信息,力求不断改进和提高。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外研版英语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Introduction(导言)
英语说课是英语教学中重要一环,也是衡量一位英语教师对教材把握、分析及教师本人对上课进程宏观控制能力有力手段,能从理论上指导教师贯彻教学大纲,真正做到教与学相结合,将教材、大纲、教师、学生、课堂融为有机整体,对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有着突出作用。
二、说课基本原则
1. 遵循教学大纲要求,明确说课内容。把握说课与上课区别与联系,正确理解教材、教案说课、上课之间层进关系,走出说课即是“说教案”误区。
2.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先进教学理念。
3.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体现说课完整性。
4. 与教案相结合,体现其可操作性。
三、说课基本程序
1. 说教材:科学分析教材,明确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教材在单元中地位和作用。
2. 说学生:谈谈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明确说课内容难易程度。
3. 说教法:谈谈本节课要实施教学手段、方法以及教具使用。
4. 说学法:谈谈学习方法运用以及将要实现目标。
5. 说教学程序:说为什么要设计该程序?目标意图何在?结果如何?
6. 说板书设计:谈谈板书设计根据和理由,力求体现说板书设计程序性、概括性和艺术性。
四、注重说课信息和反馈与总结
说课对象可以是专家、同行甚至是学生。向说课对象征询意见、获取信息,力求不断改进和提高。
1.教材内容
本节教材重点围绕季节及天气展开,围绕人们在不同的季节里做不同的运动展开话题。本课时要求学生能掌握四个季节spring/summer/fall/winter及句型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 I like… I can… .并能自由交流。
2.教材的地位
本节课所选的教学内容是外研版小学英语第六册Unit 3 Lesson 1。本单元教学围绕最喜欢的季节展开。在询问最喜欢的季节及能做活动这部分,学生已有了前面知识铺垫,比较易于深入与扩展。这样的安排,既体现了教材循序渐进、由难到易的编排意思,又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在实际教学中,本课采用旧话题先教新句型,再用句型引新知的方式展开,这样既便于学生接受掌握,也体现了教学内容之间的连贯性。
说目标:
1.教学目标
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的有机结合,本着这样的.认识,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Knowledge Aims
1. Enable Ss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seasons and weather and to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related topic.
2. Ss can read and get the main idea from the passage quickly.
Ability Aims
1. To develop abilities of students’ speaking and reading.
2. To practice Ss’ abilities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Emotional Aims
1. To make Ss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do something for our planet.
2. To make students like doing sports.
2.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单词,能运用句型进行交流。难点是学生能在恰当的情境中进行正确流利地交流。
说教法:
1.教法设计
根据英语课本身的特点及五年级学生的兴趣,我在入课环节中通过FREE TALK,以旧
带新,并且采用RIDDLE引入本课。在新单词的教授中,首先通过四季及运动图片,创设了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与理解。同时也创设了几个任务活动,如把所学单词分类,老师问学生答的方式使学生在师生之间感知关键句型,同时要求学生进行PAIR-WORK,让学生进行运用语言有意义地练习与实践,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性,培养他们学习致用的能力。在对话环节中,首先设计任务,以任务为驱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拓展中,设计了一个调查表,让学生进行GROUP--WORK运用本课的关键句型询问交流并做记录。
2.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观察、猜测的方法逐渐感悟新语言项目的功能,让学生在多层次的练习中体会到学习英语时“运用”的必要性,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尝试。
3.教学手段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置抽象的句型于一个个生动的情景、游戏之中,不仅使学习过程自然轻松,更能较好地启智开思。
说过程:
1.导入 [lead in ]
提供话题How’s the weather ? What’s your favorite class?师生自由交流,然后用Riddle引出本课的话题Seasons and weather.话题融合
[设计意图]通过旧知识滚出新知识,学生可以比较轻松地掌握本课的知识。通过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的开放性。
2.呈现、操练(Presentation, Practice)
承接Season话题,通过课件图片引出第一个季节:spring。紧接着让学生猜猜HOW’S THE WEATHER IN SPRING?采用相类似的方法,教授单词,在冬天的情境中,人们爱运动,借此教育学生每天要做运动,同时也运用了电子白板中的功能:遮屏,放大镜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好奇心。
[设计意图]找到话题与所授新知的契合点,让学生很自然地从一个话题向另一个话题过渡,从而开始了本节课季节与天气的话题。英语不仅有工具性而且也具有人文性,它是能够表现出情感的。在此教育学生要热爱运动。
在练习环节中,有单词分类,有PAIR—WORK自主操练句型,我问你答的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在此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其目的是加大信息量的输入,为下一步的输出打下有效的铺垫。
3.拓展、巩固(Extension , Consolidation)
Task---Make a survey (Group work)
Please interview your classmates using the key sentences : 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 ? Why?
Tips: one is a reporter, others will be interviewed. Please fill in the diagram.
Name
Favorite season
Why
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关键句型进行自由交流,在做任务前,师生进行了MODEL,大大减少了难度。
[设计意图]课外知识的拓展,不仅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4课后作业(Homework)
Homework: 1.Please interview your parents after class using the key sentences.
2.Draw a picture about your favorite season and introduce it.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将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函数的概念》,选自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下面介绍我对本节课的设计和构思,请您多提宝贵意见。
我的说课有以下六个部分: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必修1第1章第2节的内容,是函数这一章的起始课,它上承集合,下引性质,与方程、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导数等内容联系密切,是学好后继知识的基础和工具,所以本节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初步具备了学习函数概念的基本能力,但函数的概念从初中的变量学说到高中阶段的对应说很抽象,不易理解。
另外,通过对集合的学习,学生基本适应了有效教学的课堂模式,初步具备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函数的概念以及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为:函数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二、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学习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情况,故而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
①了解函数是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一个对应;
②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③理解函数概念的本质;
④理解f(x)与f(a)(a为常数)的区别与联系;
⑤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
2、过程与方法(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中的实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和表达问题的能力,在函数概念的构建过程中体会类比、归纳、猜想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让学生充分体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参与函数定义域的求解过程以及函数的求值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抽象美与简洁美。
三、课堂结构设计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探究,我使用有效教学的课堂模式,课前学生通过结构化预习,完成问题生成单,课中采用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学生展写、展讲例题,教师点评的方式完成问题解决单,课后完成问题拓展单,课堂结构包含:
复习旧知,引出课题(约2分钟)创设情境,形成概念(约5分钟)剖析概念(约12分钟)例题分析,巩固知识——小组讨论,展写例题(约8分钟)小组展讲,教师点评(约10分钟)总结反思,知识升华(约2分钟)(最后)布置作业,拓展练习。
四、教学媒体设计
教学中利用投影与黑板相结合的形式,利用投影直观、生动地展示实例,并能增加课堂容量;利用黑板列举本节重要内容,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整体认识,并让学生利用黑板展写、展讲例题,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五、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围绕问题的解决与重难点的突破,设计了下面的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按四个环节展开:
首先,在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引出课题,先由两个问题导入新课
①初中时函数是如何定义的?
②y=1是函数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发现利用初中的定义很难回答第②个问题,从而激起他们的好奇心:高中阶段的函数概念会是什么?激发他们学习本节课的强烈愿望和情感,使他们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究状态,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从学生的心理状态与认知规律出发,教学过程自然过渡到第二个环节——函数概念的形成。
由于高中阶段的函数概念本身比较抽象,看不见也摸不着,不易直接给出,因此在本环节中,我主要通过学生能看见能感知的生活中的3个实例出发,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一步步归纳形成函数的概念,此过程我称之为“创设情境,形成概念”。
对于这3个实例,我分别预设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与体会。
问题1:从炮弹发射到落地的0-26s时间内,集合A是否存在某一时间t,在B中没有高度h与之对应?是否有两个或多个高度与之相对应?
问题2:从1979—20xx年,集合A是否存在某一时间t,在B中没有面积S与之对应?是否有两个或多个面积与它相对应吗?
问题3:从1991—20xx年间,集合A中是否存在某一时间t,在B中没恩格尔系数与之对应?是否会有两个或多个恩格尔系数与对应?
[设计意图]:通过循序渐进地提问,变教为诱,以诱达思,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总结3个实例的各自特点,并综合各自特点,归纳它们的公共特征,着重向学生渗透集合与对应的观点,这样,再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概括过程,用集合、对应的语言来描述函数时就显得水到渠成,难点得以突破。
函数的概念既已形成,本节课自然进入了第3个环节——剖析概念,理解概念。
函数概念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概念本身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把握不准确,所以我分两个步骤来进行剖析,由具体到抽象,螺旋上升。
首先,在学生熟读熟背函数概念的基础上,我设计一个学生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在参与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个表格,请学号为01—05的同学填写自己上次的数学考试成绩,并提出3个问题:
问题1:若学号构成集合A,成绩构成集合B,对应关系f:上次数学考试成绩,那么由A到B能否构成函数?
问题2:若将问题1中“学号”改为“01—05的学生”,其余不变,那么由A到B能否构成函数?
问题3:若学号04的学生上次考试因病缺考,无成绩,那么对问题1学号与成绩能否构成函数?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提问,层层回答,让学生对概念中关键词的把握更为准确,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更为具体,为总结归纳函数概念的本质特征打下基础。
其次,我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几组数集的对应关系,让学生分析讨论哪些对应关系能构成函数,在学生深刻认识到函数是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对应关系,并能准确把握概念中的关键词后,再着重强强在这两种对应关系中,何为定义域,何为值域,值域和集合B有什么关系,强调函数的三要素,得出两函数相等的条件。
至此,本节课的第三个环节已经完成,对于区间的概念,学生通过预习能够理解课堂上不再多讲,仅在多媒体上进行展示,但会在后面例题的使用中指出注意事项。
在本节课的第四个环节——例题分析中,我重点以例题的形式考查函数的有关概念问题,简单函数的定义域问题以及函数的求值问题,至于分段函数、复合函数的求值及定义域问题,将在下节课予以解决,本环节主要通过学生讨论、展写、展讲、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完成知识的巩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最后,通过
——总结点评,完善知识体系
——课堂练习,巩固知识掌握
——布置作业,沉淀教学成果
六、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上必然会有难以预料的事情发生,具体的教学过程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最后,引用赫尔巴特的一句名言结束我的说课,那就是“发挥我们教师的创造性,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使我们不聪明的孩子变的聪明,使我们聪明的孩子变的更聪明”。
谢谢大家!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二上学期使用的必修6第三单元健康生活。本节课是口语、写作课,写作前让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创造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加以运用,循序渐进的为写作打好基础,最终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写出一封完美的劝告信。所以,本节课先利用检查作业的方式对重点词汇、短语进行巩固,然后利用图片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引出青少年吸烟的原因以及吸烟的危害。进而启发学生劝说烟民戒烟。此环节利用对话的形式输出,让学生学会使用英语劝说身边的人戒烟。这就为后面的写作做好了相关词汇与表达的铺垫。之后再进一步到文字输出,通过对书信内容,结构,衔接等方面的指导,让学生写一篇劝告信。号召全民禁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总之,本节课从复习,热身,对话到写作环环相扣,设计紧凑,浑然一体。下面我将分八个大部分对本课进行详细讲述:即教学设计理论依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方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程序。
一.教学设计理论依据
英语教学是一种动态教学或活动教学,教学过程是交际活动过程。只有从组织教学活动入手,大量地进行语言实践,使英语课堂交际化,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新课标提出:“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和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和“……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本人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了操作性较强的处理。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必修六第三单元A healthy life。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健康生活”。听说读写等活动主要围绕如何摒弃恶习、怎样成为健康人展开,其中涉及许多社会热点问题,如抽烟、吸毒、艾滋病、学习与工作压力等影响健康的棘手问题。本单元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问题,目的在于让他们远离有损身体健康的活动,并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在本节课中集中选了抽烟这个热点问题进行教学,以点带面。学生对这个现象再熟悉不过了,但是却没有深刻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吸烟上瘾的原因、吸烟的危害,然后学以致用,让学生写一封劝告信---劝告他人不要吸烟。
三、学情分析
由于本单元的阅读课是有关吸烟上瘾的原因,吸烟的危害以及戒烟的方法,所以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非常有利于本节课的进行。然而虽然是高二的学生,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还有待于加强,课堂上互动缺少积极性,且动手写作的能力较差。因此,只有设置使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因材施教,才能让他们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写作前让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创造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加以运用,循序渐进的为写作打好基础,最终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写出一封完美的劝告信,为了能学以致用,给学生布置了家庭作业———劝告周围吸烟的人尽早戒烟。
四、教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本人主要通过图片,采访,对话等活动激起学生对本单元话题的兴趣;本课开头的作业检查和新闻报道材料也为学生收入了大量的信息,让学生有话可说;并且通过小组讨论,编排对话表演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勇于说,乐于说”,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变“要我说”为“我要说”;通过组员评选,最佳作品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写前给出劝告信应包含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写作要达到的目标,提醒他们写作时应注意的问题。组内评选和作品展示不仅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彼此的写作长处,又可以让他们明确写作的评价标准,了解自己写作中的不足;从而打破了传统的写作模式,构建一种新的写作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做到快快乐乐学英语,扎扎实实打基础。
五、学法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由于我校是无烟校园,吸烟就是个热门话题,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就会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给学生创造平台,让学生表达,同时通过学案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交流合作,倡导体验、实践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兴趣,使他们自主地寻找信息,获取信息,使用信息,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在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中获取知识,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实现英语能力的提高。
六、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1.学习并运用有关健康生活及吸烟的词汇。
2.学习并运用提建议的交际用语;
3.学习写劝告信。
能力方面:关注健康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吸烟上瘾的原因、吸烟的危害及戒烟的.方法;
学会表达禁止、警告和允许的日常交际用语。
情感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香烟,关注健康;并要积极的影响和劝告
周边的吸烟人及早戒烟。
七、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1.学会口头表达青少年吸烟的原因,吸烟的危害及戒烟的方法;
2.能够恰当运用连接词写出流畅的文章。
难点:1.重点词汇的运用及如何写劝告信
2.如何利用连接词使写作各部分内容衔接自然,具有逻辑性。
八、教学程序
1.作业检查(单词填空)
通过对重点单词和短语的运用,以填空形式完成一篇有关吸烟原因及危害为主题的文章,为学生接下来的表达做好铺垫。
2.导入新课
2.1通过展示与青少年吸烟有关的图片,给学生视觉上直观感受。
2.2提问:青少年吸烟的原因是什么?吸烟具有什么危害?
2.3全班对青少年吸烟的原因和危害进行总结。
3.对话表演
既然知道了吸烟的原因和危害,那怎样劝说别人戒烟呢?设计情境,提供征求建议和提出建议 的表达以及与吸烟有关的词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话表演,从而学会如何提出建议,为写作打下了基础。
A: A smoker(甲:吸烟人)
B: An adviser(乙:劝告人)
(B tries to give A some helpful advice and persuade him/her to give up smoking.)
4.写作
4.1通过设计,让学生帮助老师给朋友李华写一封劝告信。
4.2指导写作———劝告信的内容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4.3成果展示---(小组互评选出,全班展示,再评;让学生互相学习彼此的写作长处,又可以让他们明确写作的评价标准,了解自己写作中的不足;)
4.4范文(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展示范文)
5.总结
(利用板书进行总结——为了过健康生活,号召学生stop smoking)
6.作业
完成劝告信并劝告身边的吸烟人戒烟。
7.祝愿板书设计
Unit 3 A Healthy Life
Harmful effects of smoking stop smoking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二上学期使用的必修6第三单元健康生活。本节课是口语、写作课,写作前让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创造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加以运用,循序渐进的为写作打好基础,最终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写出一封完美的劝告信。所以,本节课先利用检查作业的方式对重点词汇、短语进行巩固,然后利用图片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引出青少年吸烟的原因以及吸烟的危害。进而启发学生劝说烟民戒烟。此环节利用对话的形式输出,让学生学会使用英语劝说身边的人戒烟。这就为后面的写作做好了相关词汇与表达的铺垫。之后再进一步到文字输出,通过对书信内容,结构,衔接等方面的指导,让学生写一篇劝告信。号召全民禁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总之,本节课从复习,热身,对话到写作环环相扣,设计紧凑,浑然一体。下面我将分八个大部分对本课进行详细讲述:即教学设计理论依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方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程序。
一.教学设计理论依据
英语教学是一种动态教学或活动教学,教学过程是交际活动过程。只有从组织教学活动入手,大量地进行语言实践,使英语课堂交际化,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新课标提出:“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和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和“……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本人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了操作性较强的处理。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必修六第三单元A healthy life。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健康生活”。听说读写等活动主要围绕如何摒弃恶习、怎样成为健康人展开,其中涉及许多社会热点问题,如抽烟、吸毒、艾滋病、学习与工作压力等影响健康的棘手问题。本单元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问题,目的在于让他们远离有损身体健康的活动,并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在本节课中集中选了抽烟这个热点问题进行教学,以点带面。学生对这个现象再熟悉不过了,但是却没有深刻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吸烟上瘾的原因、吸烟的危害,然后学以致用,让学生写一封劝告信---劝告他人不要吸烟。
三、学情分析
由于本单元的阅读课是有关吸烟上瘾的原因,吸烟的危害以及戒烟的方法,所以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非常有利于本节课的进行。然而虽然是高二的学生,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还有待于加强,课堂上互动缺少积极性,且动手写作的能力较差。因此,只有设置使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因材施教,才能让他们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写作前让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创造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加以运用,循序渐进的为写作打好基础,最终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写出一封完美的劝告信,为了能学以致用,给学生布置了家庭作业———劝告周围吸烟的人尽早戒烟。
四、教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本人主要通过图片,采访,对话等活动激起学生对本单元话题的兴趣;本课开头的作业检查和新闻报道材料也为学生收入了大量的信息,让学生有话可说;并且通过小组讨论,编排对话表演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勇于说,乐于说”,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变“要我说”为“我要说”;通过组员评选,最佳作品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写前给出劝告信应包含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写作要达到的目标,提醒他们写作时应注意的问题。组内评选和作品展示不仅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彼此的写作长处,又可以让他们明确写作的评价标准,了解自己写作中的不足;从而打破了传统的写作模式,构建一种新的写作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做到快快乐乐学英语,扎扎实实打基础。
五、学法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由于我校是无烟校园,吸烟就是个热门话题,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就会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给学生创造平台,让学生表达,同时通过学案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交流合作,倡导体验、实践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兴趣,使他们自主地寻找信息,获取信息,使用信息,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在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中获取知识,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实现英语能力的提高。
六、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1.学习并运用有关健康生活及吸烟的词汇。
2.学习并运用提建议的交际用语;
3.学习写劝告信。
能力方面:关注健康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吸烟上瘾的原因、吸烟的危害及戒烟的方法;
学会表达禁止、警告和允许的日常交际用语。
情感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香烟,关注健康;并要积极的影响和劝告
周边的吸烟人及早戒烟。
七、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1.学会口头表达青少年吸烟的原因,吸烟的危害及戒烟的方法;
2.能够恰当运用连接词写出流畅的文章。
难点:1.重点词汇的运用及如何写劝告信
2.如何利用连接词使写作各部分内容衔接自然,具有逻辑性。
八、教学程序
1.作业检查(单词填空)
通过对重点单词和短语的运用,以填空形式完成一篇有关吸烟原因及危害为主题的文章,为学生接下来的表达做好铺垫。
2.导入新课
2.1通过展示与青少年吸烟有关的图片,给学生视觉上直观感受。
2.2提问:青少年吸烟的原因是什么?吸烟具有什么危害?
2.3全班对青少年吸烟的原因和危害进行总结。
3.对话表演
既然知道了吸烟的原因和危害,那怎样劝说别人戒烟呢?设计情境,提供征求建议和提出建议 的表达以及与吸烟有关的词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话表演,从而学会如何提出建议,为写作打下了基础。
A: A smoker(甲:吸烟人)
B: An adviser(乙:劝告人)
(B tries to give A some helpful advice and persuade him/her to give up smoking.)
4.写作
4.1通过设计,让学生帮助老师给朋友李华写一封劝告信。
4.2指导写作———劝告信的内容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4.3成果展示---(小组互评选出,全班展示,再评;让学生互相学习彼此的写作长处,又可以让他们明确写作的评价标准,了解自己写作中的不足;)
4.4范文(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展示范文)
5.总结
(利用板书进行总结——为了过健康生活,号召学生stop smoking)
6.作业
完成劝告信并劝告身边的吸烟人戒烟。
7.祝愿板书设计
Unit 3 A Healthy Life
Harmful effects of smoking stop smoking
Unit 4 Making The News
(阅读课)
教学背景
随着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的展开,信息技术给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引起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系列变化,导致了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以及教学体制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化。本次做课就是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处在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引导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复习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法
四、说学法
五、说教学程序
六、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是高二必修5 Unit 4里的一
篇阅读课(Reading),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英语学生用书。本部分内容从26页到28页。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Making thenews”,主要内容涉及新闻工作者要具备的素质和新闻采访的基本程序。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主要围绕“新闻”这一话题展开。
阅读内容是一篇对话体记叙文,通过Zhou Yang,一名China Daily 的新员工和他的上司Hu Xin, 一名资深记者的谈话引导学生了解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新闻采访的基本程序以及采访时应该注意的要点等。
《新课标》要求教材以模块教学为中心。
每模块设置一个中心话题,围绕中心话题展开听说读写训练。本篇课文是一篇以MyFirst Work Assignment “Unforgettable”
,
says new journalist为题的阅读材料。本课是一篇对话体记叙文,不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文章整体篇章结构的能力,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学生阅读文章,深刻理解记者这一行业所必需的品质。
(四)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落实到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语言知识或某项技能上,即: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知识目标),达到什么样的要求(能力目标),以及“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的情感态度提升(德育目标)三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高考要求,结合本专题特点及学生的发展需要,我预设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并巩固与新闻有关的词汇、短语及重点句型:
occupation, photograph, photographer, colleague,
concentrate, acquire, recorder, accuse, deliberately, guilty,
concentrate on, accuse ... of, so as to (do sth), defend
against,cover a story,have a “nose” for a story, get a
scoop, get the wrong end of the stick, a trick of the trade...
要求学生了解本单元的语法项目倒装句:
Never will Zhou Yang forget ...
Only when you have seen ..., can you cover a story ...
Only if you ask ... will you acquire ...
2)能力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进一步学习使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与技能,如:快速搜索信息、根据语境猜词义、信息分析能力以及语篇篇章结构的概括能力;学习地道的英语表达法等。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信息处理、英语思维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3)德育目标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自我思考、实
践,亲身体验记者采访时的过程,从而
深刻理解记者这一行业所必需的品质
(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
(五)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重点: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采访时的基本程序以及采访时应该注意的要点等。
难点:通过阅读对话,进行分析归纳,掌握文章篇章结构,了解主旨大意。
关键点:通过阅读掌握词汇、句型,提高阅读水平。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结合本专题在高考中的地位与作用和本班的实际情况以及现
有的知识水平。
二、说学情
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经过高中一年的语言学习,初步掌握了阅读文章的方法,已基本养成捕捉关键词、概括主题、总结归纳整理的良好习惯,也具有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自主、自立、自学的意识逐渐增强。他们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处在一个逐步上升阶段,加之,由于借班上课,导致老师与学生并
不熟悉,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三、说教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专题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真实的情景中让学生体会英语的阅读理解,主要采用启发式教授法、活动探究法、质疑点拨法、任务型教学法、分析归纳法、整体语言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静态及动态图解演示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四、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学生要“与文本展开对话”“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要求:
1、自主学习,养成习惯。
2、阅读理解,情感提升。
3、质疑探究,对话互动。
学法的整体思路是:
质疑略读精读解疑拓展
五、说教学程序
本课用一课时授完。主要教具是报纸、
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的整体思路是:
激趣导入快速阅读形成篇章
细节阅读总结拓展情感提升
1.”Speed reading news within 60 seconds”.--Before the class ,the students have given some English newspaper. Ask 3 or 4 students to read the news loudly as quick as possible within 60 seconds
2. ”Broadcast the news” and teacher
leads the theme of this unit “Making
news”. -Show 2 pieces of local
picture news about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and then ask 2 students
broadcast the news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 news.
设计意图:
利用英文报纸,让学生们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并且大声朗读出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进一步拓展他们的词汇量;利用真实的当地图片新闻(内容正好就是有关于本校本年级的),立刻引起学生的共鸣和自豪感,再让学生现场播报该则新闻。通过这两个环节的设计,既可以照顾到口语一般的同学进行简单的朗读,又可以给程度好的同学一个机会进一步锻炼自己的口语以及现场应变能力。鼓励学生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尽可能地谈论相关内容,培养了学生通过话题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利用启发式教授法将学生轻轻松松带入课堂。
1. Teacher guides the students to list the
different types of jobs for making news--
journalist, editor, designer, printer, painter,
photographer…
2. Lead in the title of the passage My
first work assignment “unforgettable”, says
new reporter.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认真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上教学方法的运用及教学环节的.设计力求体现《纲要》
中所指出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在设计本课时我在真实的情景中让学生体会英语的阅读理解,引导学生从结构和意义方面读懂课文、摘记要点、深层拓展。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针对学生发展和需求,符合教学规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在以教材为载体搭建起来的教学平台上,不断汲取知识。力求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用)的教学途径。教学环节设计环环相扣,目标突出。英语积淀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积淀,情感的积淀,也是方法的积淀,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强调英语的人文性,而且要重视其工具性的特点。努力使课堂变成“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让课堂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的“生态环境”。这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努力的目标。
以下的说课稿主要结合“先教后学,以教导学(学生不能学——教会学生学会阅读、思考和归纳表达)”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能学——针对学生的问题教)” 、“温故知新,循序渐进”(指导学生基于认知基础自主学习,学会了才有兴趣)等有效教学的设计理念,呈现“案例教学”的方法。
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
课程标准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是指某地区各种农业部门和生产方式总体的影响因素。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对农业区位进行选择,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使学生知道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进而能够分析各农业区位因素是如何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各农业区位因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程度,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最终掌握分析农业区位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节第一框题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以必修1内容为基础,又为必修3的学习奠定基础。这一章涉及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等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可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地域性、综合性的地理课程特色明显,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地位尤其重要。本章内容从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的农业生产活动入手。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农业区位因素,世界主要地域类型,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农业区位因素是学习农业的基础,是本节内容自始至终贯穿的一条主线。从教材内容看,正文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为题,呈现了各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布局的影响,呈现中例举了大量的实例。由此可以看出教材的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形成正确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方法,对于用什么样的实例或案例来分析没有什么限制。这给了教师很大的自主选择权和挑战,教材只是教学的素材。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的区域地理及中国农业的相关知识为本课题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我们绝大多数的学生长期生活在城市中,对农业生产活动知之甚少,加之学生对于本节内容中知识的概括和方法的提升,虽然思想活跃乐于探究,但缺乏相应的地理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温故知新,循序渐进”。选择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实例或案例进行分析。在此设计中选择了案例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分析过程努力营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习能力,最终达成学习目标。
基于上述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四、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教师呈现的案例的分析知道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并了解各因素如何影响农业区位。
2、分析某地或某种农业的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3、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认识到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随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
变化。
4、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形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
分析某地或某种农业的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农业区位选择受各种农业区位因素的选择,教师通过建模,能够比较容易地引导学生从各个因素的角度对农业区位选择进行分析。但各个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影响某地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因素,因为该因素的影响最大,如果不能满足这个因素,农业生产就无法进行或效益很差。主导区位因素又与限制性区位因素相区别(农业生产需要满足多个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它条件都具备,惟有某一条件无法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限制性因素。当这个制约因素得到满足时,该因素往往成为主导因素),各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又千差万别,由此对某地或某种农业的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的分析确定为本节的重难点。
五、关于教学资源的使用
教材、地图册、多媒体等呈现的图表、文字资料(补充:中卫硒砂瓜种植的案例、中卫市的气候资料图表、中卫市的地形图、中卫市硒砂瓜销量及销往地区统计表等)
六、关于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
本节主要是实践在地理案例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
采用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讲授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力求达到高效、和谐的课堂效果。
七、关于教学设计思路
整体设计思路是:由个别的案例分析,得出关于农业区位选择的一般原理,再将此原理应用于具体的案例分析,实现让学生学会从案例所提供的具体事实中进行归纳、推理,形成解决同一类问题的思维方法,再用此方法分析、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现象、问题,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教学设计思路遵循的操作程式:
(注:地理案例与地理实例的区别:地理案例是包含有地理问题或者说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甚至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实例的基本解释是实际的例子。案例比实例有着更详尽的细节叙述,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案例能够引发讨论,并能够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案。)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采用多媒体展示了“硒砂瓜”的图片,它个头硕大、瓤红汁多、果肉鲜嫩、甘甜如蜜,还从砂石中吸收了大量的硒、锌、钙等微量元素。经有关权威部门测定,硒砂瓜具有天然防癌、补锌、补钙功效,被称之为天然绿色保健品。这是我们宁夏人的骄傲,是我们引起了全国各大媒体的关注(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豪感)接着显示一篇来自于浙江在线的新闻报导的题目——“宁夏中卫硒砂瓜:从石头缝中长出的绿色奇迹”。由此引出新课。(石头缝里能长出绿色的奇迹?是什么原因使硒砂瓜成为走向世界的品牌?今天我们就通过深入剖析宁夏中卫硒砂瓜生产的案例来学习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展示本节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
内容一:农业区位的概念
教师直接用讲授法呈现。
设计意图: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由于是陈述性的知识,用讲授法更能提高教学的效率。
【承转】某地区各种农业部门和生产方式都要受到各种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有哪些?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卫硒砂瓜种植业的案例去具体分析。
内容二: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宁夏中卫硒砂瓜:从石头缝中长出的绿色奇迹
浙江在线7月23日中卫讯(记者沈华军)2008年7月23日,“感知宁夏50年和谐辉煌——第四届网络媒体宁夏行”采访团来到了位于中卫市的香山百万亩硒砂瓜基地,亲眼见证了从石子缝中长出的奇迹——宁夏硒砂瓜。
中卫香山百万亩硒砂瓜种植基地,原是一片一毛不长的荒漠,周边地区年降水量仅为189.5毫米,而蒸发量却为2400毫米,干旱频繁发生。由于长期受山洪冲刷,这里淤积了大量的沙砾,土地硬化,十分不利于农耕。由于十年九旱,雨草难生,丘陵纵横,沙砾遍地,香山周边地区还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带”。2004年,中卫市9.6万贫困人口中的90%就生活在这片干旱的土地上。但就是在这样一片荒芜、贫瘠而且干旱的土地上,中卫人民依靠先进的种植技术,开创了脱贫致富的神话,使之成为一片神奇之地。
这种从石头缝里长出的西瓜,个大味甜,富含18种氨基酸和硒、铁、锌、钙、钾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有抗衰老、抗癌等功效。尤其是“抗癌之王”硒的含量达到了0.0056mg/kg,具有天然的防癌功效。中卫的硒砂瓜浇的是地下水,施的是农家肥,从不使用农药,是完完全全的绿色水果。现在,香山硒砂瓜已在上海、广州、武汉等全国20多个省市热销。农民因为种植硒砂瓜,已经脱贫走上致富路。以人均10亩地、每亩净收入700元计,户均收入突破20000元的`家庭比比皆是。
今年,中卫硒砂瓜还入选奥运特供商品,专供北京奥运会3万吨,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唯一专供北京奥运会的绿色食品。
引导学生阅读新闻报导“宁夏中卫硒砂瓜:从石头缝中长出的绿色奇迹”和教材中“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的内容,完成以下思考题:
1、从材料看,硒砂瓜生长需要考虑哪些自然因素?
2、从资料中看,硒砂瓜越种越“火”得益于什么社会经济因素?
3、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请你总结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并将它
它们进行分类。
师生共同总结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设计意图:渗透“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能学——针对学生的问题教)”有效教学的设计理念,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影响“硒砂瓜”生长的区位因素,进而使学生理解任何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分析都需要从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分析。
【承转】宁夏中卫硒砂瓜的生产受到各种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各种农业区位因素到底是如何影响中卫硒砂瓜的区位选择呢?
内容三:分析各区位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生产?
师生共同回顾初中地理“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的相关内容,重点呈现西瓜种植区的自然条件。
教师呈现中卫市地形图、气候统计图、交通图、各年份的硒砂瓜的产量统计等资料,示例分析某一因素对中卫硒砂瓜生产的影响,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教师呈现的各种材料和教材中“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的内容,按照教师呈现的分析方法分析各区位因素如何影响中卫硒砂瓜的生产。
师生共同总结各区位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生产。总结中要渗透因地制宜的理念和分析的方法。如气候要从气温和降水等方面分析,地形要从地形类型、地形的起伏等方面分析,农业生产技术主要从优良品种的培育、农业设施的建设等方面分析。
(对于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可用一些实例进行说明。)
设计意图:“西瓜种植区的自然条件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理念”通过“温故知新,循序渐进”(指导学生基于认知基础自主学习,学会了才有兴趣)有效教学的设计理念呈现。“各区位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生产”通过“先教后学,以教导学(学生不能学——教会学生学会阅读、思考和归纳表达)”有效教学的设计理念呈现。按照地理案例教学的操作程式:置疑、研讨、提炼来设计本部分的教学过程。
【承转】以上各区位因素对中卫硒砂瓜生产的影响程度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那么什么因素是主导因素?为什么?
内容四:影响某地或某种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或限制性区位因素分析
教师首先用讲授法呈现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的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研讨:过去在中卫香山地区限制硒砂瓜种植的因素是什么?中卫硒砂瓜种植的主导是什么?
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和分析过程。
教师针对学生分析过程中的思维结点,进行讲解。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分析方法:一一列举影响某地或某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光热、降水、地形、土壤、水源、市场、技术、政策、交通),并分析各要素的特点。从中找出限制影响某地或某种农业生产的因素。某地或某种农业生产的进行必须克服限制性因素的影响,这个因素一般来讲就是主导因素。
设计意图:此部分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老师在做好知识铺垫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在呈现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暴露思维的结点,教师根据学生思维的结点进行点拨,最终达成学习目标,这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有效学习的理念。这也很好体现了案例教学的思路。
【承转】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影响中卫硒砂瓜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技术,这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农业生产,这说明社会经济因素随着时间的迁移在不断地发展变化。那么自然因素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
内容五: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引导学生通过迁移前面学习的内容和阅读教材相应内容,分析中卫香山地区一片一毛不长的荒漠——百万亩硒砂瓜种植基地,除了“技术”农业区位因素的改变外,还有那些农业区位因素发生改变,如何变化?
师生共同总结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特点: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中,自然因素是基础,在生产中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方面的因素变化不大,针对一个地区不利的自然因素,可以利用自然规律进行一些改造。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因素经常变化,因此,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关注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农作物的品种和规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具体案例分析、提炼,得出结论。交叉运用“先教后学,以教导学”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温故知新,循序渐进”等有效教学的设计理念。
(三)总结、拓展
1、总结本节的内容和“案例教学”的特点。
板书设计如下:
在地理案例教学中,教学重点不在于对案例具体细节的把握,而是要学会从案例所提供的具体事实中进行归纳、推理,形成解决同一类问题的思维方法。
2、反馈检测。
(1)选择题
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农业区位因素是
A.政策B.交通运输
C.科技D.市场
我国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最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是
A.市场B.土壤
C.地形D.水分
同一区域的塑料大棚菜田与大地菜田相比,发生改变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
A.交通B.市场
C.气候D.地形
(2)综合题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你根据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判断下列各农
业区位安排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A.种果树,是否合理?________,理由。
B.种小麦,是否合理?________,理由。
C.养奶牛,是否合理?________,理由。
D.养鸡厂,是否合理?________,理由。
E.种蔬菜,是否合理?________,理由。
②如有不合理的安排,应怎样调整?
3、拓展提升设计(也是案例教学的设计流程之一)。
调查银川附近地区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写出调查分析报告。
学生活动调查表
调查活动小组成员及分工
活动时间活动地点
调查内容记录
调查分析报告
学生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
以下的说课稿主要结合“先教后学,以教导学(学生不能学——教会学生学会阅读、思考和归纳表达)”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能学——针对学生的问题教)” 、“温故知新,循序渐进”(指导学生基于认知基础自主学习,学会了才有兴趣)等有效教学的设计理念,呈现“案例教学”的方法。
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
课程标准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是指某地区各种农业部门和生产方式总体的影响因素。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对农业区位进行选择,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使学生知道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进而能够分析各农业区位因素是如何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各农业区位因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程度,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最终掌握分析农业区位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节第一框题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以必修1内容为基础,又为必修3的学习奠定基础。这一章涉及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等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可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地域性、综合性的地理课程特色明显,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地位尤其重要。本章内容从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的农业生产活动入手。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农业区位因素,世界主要地域类型,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农业区位因素是学习农业的基础,是本节内容自始至终贯穿的一条主线。从教材内容看,正文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为题,呈现了各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布局的影响,呈现中例举了大量的实例。由此可以看出教材的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形成正确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方法,对于用什么样的实例或案例来分析没有什么限制。这给了教师很大的自主选择权和挑战,教材只是教学的素材。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的区域地理及中国农业的相关知识为本课题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我们绝大多数的学生长期生活在城市中,对农业生产活动知之甚少,加之学生对于本节内容中知识的概括和方法的提升,虽然思想活跃乐于探究,但缺乏相应的地理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温故知新,循序渐进”。选择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实例或案例进行分析。在此设计中选择了案例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分析过程努力营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习能力,最终达成学习目标。
基于上述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四、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教师呈现的案例的分析知道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并了解各因素如何影响农业区位。
2、分析某地或某种农业的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3、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认识到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随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
变化。
4、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形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
分析某地或某种农业的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农业区位选择受各种农业区位因素的选择,教师通过建模,能够比较容易地引导学生从各个因素的角度对农业区位选择进行分析。但各个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影响某地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因素,因为该因素的影响最大,如果不能满足这个因素,农业生产就无法进行或效益很差。主导区位因素又与限制性区位因素相区别(农业生产需要满足多个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它条件都具备,惟有某一条件无法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限制性因素。当这个制约因素得到满足时,该因素往往成为主导因素),各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又千差万别,由此对某地或某种农业的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的分析确定为本节的重难点。
五、关于教学资源的使用
教材、地图册、多媒体等呈现的图表、文字资料(补充:中卫硒砂瓜种植的案例、中卫市的气候资料图表、中卫市的地形图、中卫市硒砂瓜销量及销往地区统计表等)
六、关于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
本节主要是实践在地理案例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
采用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讲授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力求达到高效、和谐的课堂效果。
七、关于教学设计思路
整体设计思路是:由个别的案例分析,得出关于农业区位选择的一般原理,再将此原理应用于具体的案例分析,实现让学生学会从案例所提供的具体事实中进行归纳、推理,形成解决同一类问题的思维方法,再用此方法分析、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现象、问题,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教学设计思路遵循的操作程式:
(注:地理案例与地理实例的区别:地理案例是包含有地理问题或者说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甚至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实例的基本解释是实际的例子。案例比实例有着更详尽的细节叙述,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案例能够引发讨论,并能够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案。)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采用多媒体展示了“硒砂瓜”的图片,它个头硕大、瓤红汁多、果肉鲜嫩、甘甜如蜜,还从砂石中吸收了大量的硒、锌、钙等微量元素。经有关权威部门测定,硒砂瓜具有天然防癌、补锌、补钙功效,被称之为天然绿色保健品。这是我们宁夏人的骄傲,是我们引起了全国各大媒体的关注(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豪感)接着显示一篇来自于浙江在线的新闻报导的题目——“宁夏中卫硒砂瓜:从石头缝中长出的绿色奇迹”。由此引出新课。(石头缝里能长出绿色的奇迹?是什么原因使硒砂瓜成为走向世界的品牌?今天我们就通过深入剖析宁夏中卫硒砂瓜生产的案例来学习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展示本节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
内容一:农业区位的概念
教师直接用讲授法呈现。
设计意图: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由于是陈述性的知识,用讲授法更能提高教学的效率。
【承转】某地区各种农业部门和生产方式都要受到各种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有哪些?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卫硒砂瓜种植业的案例去具体分析。
内容二: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宁夏中卫硒砂瓜:从石头缝中长出的绿色奇迹
浙江在线7月23日中卫讯(记者沈华军)2008年7月23日,“感知宁夏50年和谐辉煌——第四届网络媒体宁夏行”采访团来到了位于中卫市的香山百万亩硒砂瓜基地,亲眼见证了从石子缝中长出的奇迹——宁夏硒砂瓜。
中卫香山百万亩硒砂瓜种植基地,原是一片一毛不长的荒漠,周边地区年降水量仅为189.5毫米,而蒸发量却为2400毫米,干旱频繁发生。由于长期受山洪冲刷,这里淤积了大量的沙砾,土地硬化,十分不利于农耕。由于十年九旱,雨草难生,丘陵纵横,沙砾遍地,香山周边地区还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带”。2004年,中卫市9.6万贫困人口中的90%就生活在这片干旱的土地上。但就是在这样一片荒芜、贫瘠而且干旱的土地上,中卫人民依靠先进的种植技术,开创了脱贫致富的神话,使之成为一片神奇之地。
这种从石头缝里长出的西瓜,个大味甜,富含18种氨基酸和硒、铁、锌、钙、钾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有抗衰老、抗癌等功效。尤其是“抗癌之王”硒的含量达到了0.0056mg/kg,具有天然的防癌功效。中卫的硒砂瓜浇的是地下水,施的是农家肥,从不使用农药,是完完全全的绿色水果。现在,香山硒砂瓜已在上海、广州、武汉等全国20多个省市热销。农民因为种植硒砂瓜,已经脱贫走上致富路。以人均10亩地、每亩净收入700元计,户均收入突破20000元的家庭比比皆是。
今年,中卫硒砂瓜还入选奥运特供商品,专供北京奥运会3万吨,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唯一专供北京奥运会的绿色食品。
引导学生阅读新闻报导“宁夏中卫硒砂瓜:从石头缝中长出的绿色奇迹”和教材中“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的内容,完成以下思考题:
1、从材料看,硒砂瓜生长需要考虑哪些自然因素?
2、从资料中看,硒砂瓜越种越“火”得益于什么社会经济因素?
3、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请你总结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并将它
它们进行分类。
师生共同总结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设计意图:渗透“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能学——针对学生的问题教)”有效教学的设计理念,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影响“硒砂瓜”生长的区位因素,进而使学生理解任何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分析都需要从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分析。
【承转】宁夏中卫硒砂瓜的生产受到各种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各种农业区位因素到底是如何影响中卫硒砂瓜的区位选择呢?
内容三:分析各区位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生产?
师生共同回顾初中地理“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的相关内容,重点呈现西瓜种植区的自然条件。
教师呈现中卫市地形图、气候统计图、交通图、各年份的硒砂瓜的产量统计等资料,示例分析某一因素对中卫硒砂瓜生产的影响,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教师呈现的各种材料和教材中“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的内容,按照教师呈现的分析方法分析各区位因素如何影响中卫硒砂瓜的生产。
师生共同总结各区位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生产。总结中要渗透因地制宜的理念和分析的.方法。如气候要从气温和降水等方面分析,地形要从地形类型、地形的起伏等方面分析,农业生产技术主要从优良品种的培育、农业设施的建设等方面分析。
(对于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可用一些实例进行说明。)
设计意图:“西瓜种植区的自然条件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理念”通过“温故知新,循序渐进”(指导学生基于认知基础自主学习,学会了才有兴趣)有效教学的设计理念呈现。“各区位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生产”通过“先教后学,以教导学(学生不能学——教会学生学会阅读、思考和归纳表达)”有效教学的设计理念呈现。按照地理案例教学的操作程式:置疑、研讨、提炼来设计本部分的教学过程。
【承转】以上各区位因素对中卫硒砂瓜生产的影响程度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那么什么因素是主导因素?为什么?
内容四:影响某地或某种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或限制性区位因素分析
教师首先用讲授法呈现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的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研讨:过去在中卫香山地区限制硒砂瓜种植的因素是什么?中卫硒砂瓜种植的主导是什么?
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和分析过程。
教师针对学生分析过程中的思维结点,进行讲解。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分析方法:一一列举影响某地或某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光热、降水、地形、土壤、水源、市场、技术、政策、交通),并分析各要素的特点。从中找出限制影响某地或某种农业生产的因素。某地或某种农业生产的进行必须克服限制性因素的影响,这个因素一般来讲就是主导因素。
设计意图:此部分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老师在做好知识铺垫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在呈现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暴露思维的结点,教师根据学生思维的结点进行点拨,最终达成学习目标,这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有效学习的理念。这也很好体现了案例教学的思路。
【承转】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影响中卫硒砂瓜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技术,这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农业生产,这说明社会经济因素随着时间的迁移在不断地发展变化。那么自然因素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
内容五: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引导学生通过迁移前面学习的内容和阅读教材相应内容,分析中卫香山地区一片一毛不长的荒漠——百万亩硒砂瓜种植基地,除了“技术”农业区位因素的改变外,还有那些农业区位因素发生改变,如何变化?
师生共同总结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特点: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中,自然因素是基础,在生产中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方面的因素变化不大,针对一个地区不利的自然因素,可以利用自然规律进行一些改造。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因素经常变化,因此,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关注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农作物的品种和规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具体案例分析、提炼,得出结论。交叉运用“先教后学,以教导学”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温故知新,循序渐进”等有效教学的设计理念。
(三)总结、拓展
1、总结本节的内容和“案例教学”的特点。
板书设计如下:
在地理案例教学中,教学重点不在于对案例具体细节的把握,而是要学会从案例所提供的具体事实中进行归纳、推理,形成解决同一类问题的思维方法。
2、反馈检测。
(1)选择题
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农业区位因素是
A.政策B.交通运输
C.科技D.市场
我国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最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是
A.市场B.土壤
C.地形D.水分
同一区域的塑料大棚菜田与大地菜田相比,发生改变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
A.交通B.市场
C.气候D.地形
(2)综合题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你根据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判断下列各农
业区位安排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A.种果树,是否合理?________,理由。
B.种小麦,是否合理?________,理由。
C.养奶牛,是否合理?________,理由。
D.养鸡厂,是否合理?________,理由。
E.种蔬菜,是否合理?________,理由。
②如有不合理的安排,应怎样调整?
3、拓展提升设计(也是案例教学的设计流程之一)。
调查银川附近地区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写出调查分析报告。
学生活动调查表
调查活动小组成员及分工
活动时间活动地点
调查内容记录
调查分析报告
学生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
本节为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第1课时的内容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分析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为中图版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第1课时的内容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洋流的形成、分布规律),同时本节也是今后学习高中地理教材选修模块2海洋地理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在高中地理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
(二)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讲述了海水运动特征,包括洋流的分类、形成、分布规律,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第一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其形成的洋流类型,并指出洋流的形成往往不是单独受一个因素的影响,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二是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按照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推导表层洋流形成及分布,着重讲中低纬度海区的表层洋流。
(三)教学目标
本节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方面来衡量,确定的本节课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洋流的概念、类型及成因,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通过与气压带风带知识的联系,对地图的观察比较分析,提高知识迁移和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概念图归纳知识要点,养成用彩笔或有区别的符号描绘地图来深入掌握地理原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兴趣,增强其客观、理性地思考问题的理念,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洋流模式图的成因分析,描绘世界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依据:依据新课标及教学实际,考虑到“洋流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教材中的地位,故确定其为重点。
教学难点:洋流模式图的形成推理及分布规律。
依据:该部分的知识难理解、难记忆,部分学生存在知识缺陷,故确定其为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初中地理中对这部分的知识没有涉及,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没有世界表层洋流的系统,但是学生通过对课外知识的阅读了解了洋流这一地理现象的存在。
(2)通过第二章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地球风带、世界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的相关知识,有学习洋流的基础。
(3)学生接触高中地理的时间很短、学习基础有限,地理思维能力不强,空间想象能力毕竟有限,因此拟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增强学生的认知。
三、教法分析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第一课时将以
1、『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承』——讲授新课、形成概念
3、『转』——读图绘图、概括规律
A、忆图分析、归纳模式
B、动手绘图、提高能力
C、读图探究、概括规律
4、『合』——探究应用、建构体系
为主线,整个教学过程将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历感性理性实践理性的有序认识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
本节内容对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使用了多媒体,就是要为学生的参与和活动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情景,以更有利地帮助学生学习。而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学会运用概念图归纳知识要点,养成用彩笔或有区别的符号描绘地图来深入掌握地理原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合作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
(一)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
2、情境导学法
3、读图、绘图分析法
4、对比归纳法
5、师生互动学习法
6、小组合作探究法
7、案例分析法
8、自主学习法
(二)教学媒体
教师使用媒体:教材,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和投影。
学生使用媒体:教材,世界空白地图,用于描绘地图的红、蓝笔。
四、学法分析
在课堂中,我们不仅要“教之有方”,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之有法”。根据地理学习的特点,本课学法主要有:
1、读图分析法和归纳法。
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式来说明风海流的形成原因;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2、绘图分析法。
引导学生通过绘制各海区洋流简图,逐步培养其动手能力,再通过对比洋流简图,寻找分析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3、比较法。
通过比较,总结出洋流的分布规律。
这样,教给学生“多读图、对比分析、综合思考、动手绘图”的获取知识、思考问题的学习方法,既能增加学生参与机会,增强其参与意识,又使学生“学有新思”,“思有所得”,“练有新获”,“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教学活动中真正的主体。
五、教学过程分析
『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先创设一个情境:据《彭城晚报》报道,一游客在英国海滩上捡到一只漂流瓶,内有一封信。按信封上的地址,此信被送到一位74岁的名叫斯塔娜的老太太手里。这位老太太读着此信,声泪俱下。原来,此信是她56年前的情人英军上尉乔治在军舰上写来的,当时军舰在非洲以西佛得角遇到猛烈的风暴,乔治怕再也见不到朝思暮想的恋人,于是给斯塔娜写了一封信装入瓶内投入大海。不久,乔治殉职海底,谁想此瓶竟漂了56年。故事虽唯美感人,但我们今天研究的不是这个爱情故事,而是这个爱情漂流瓶。非洲与英国隔的很遥远,而这个爱情漂流瓶是如何漂流到英国去的呢?途经哪些地区呢?(由一个关于洋流的小故事导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学习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为本节课学习海水运动埋下伏笔。)
『承』——讲授新课、形成概念
让学生们快速阅读教材,思考洋流的特点,总结关键词,先让学生自主形成一定的概念,等学生总结完关键字后,教师再展示出关键字与学生的答案作对比,并强调洋流的特点,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学习洋流按照性质的分类,讲解寒、暖流的区别,并强调寒流和暖流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所流经区域的水温而言的。在讲解后引导学生学会判断寒、暖流,并用简单表达概括,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而后通过练习,巩固加强学生对寒流、暖流概念的理解及判断。
『转』——读图绘图、概括规律
1.学生认真阅读课本48页图2-2-5,组织学生探究气压带风带知识与洋流模式图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从中得出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培养学生归纳和推理能力)。
提出思考问题: ①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以及中纬西风吹拂下形成的洋流的名称?②除了风以外还有哪些因素会使洋流的方向发生改变?
实验探究
实验用具:一盆水、红墨水几滴、一台小风扇(电吹风),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
实验过程:两位同学操作完成小实验,一位同学向盆中滴入几滴墨水,另一位同学打开小风扇(或电吹风)开关吹拂水面。
观察现象:红墨水在风的吹拂下向对侧流动,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物体阻挡其方向会发生改变。
总结归纳: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洋流的形成还受大陆轮廓、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学生对照48页洋流模式图讨论世界洋流的分布的基本规律,并以简练的言语概括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能力):
(1)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2)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逆南顺东暖西寒
3.学生将实际大洋分布图与理想状态下的洋流模式图对比,小组讨论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1)读P48《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观察并讨论指定海区洋流的运动有何规律。
①第一大组研究太平洋,前半部分同学观察中低纬度海区,后半部分同学观察中高纬度海区。
②第二大组研究大西洋,前半部分同学观察中低纬度海区,后半部分同学观察中高纬度海区。
③第三大组研究南印度洋,前半部分同学观察中低纬度海区,后半部分同学观察中高纬度海区。
(观察提示:找出各海区哪些洋流构成了环流?环流方向如何?并注意洋流名称及寒暖流的位置分布。)
分组汇报总结:
①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②中高纬度海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逆南无,东暖西寒。
③南极大陆外围40度-60度海区:受海陆分布影响无环流,为环绕全球的西风漂流。
(2)学生对照P48页《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找找有没有遗漏海区没总结到?(引出北印度洋洋流)
多媒体播放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形成过程,学生总结北印度洋洋流分布规律。(利用多媒体使抽象内容具体化,以增强学生的认知。)季风洋流,冬逆夏顺。
(3)要求学生总结的洋流分布规律与理想的模式图对比,找出不相吻合的地方,并分析原因。(进一步理解洋流形成的影响因素)
4.学生在世界空白地图上分组绘制各大洋洋流分布图,要求标注洋流名称,用红蓝笔区别寒暖流。(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培养绘图能力)
『合』——探究应用、建构体系
1.运用案例探究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显示澳大利亚西部荒漠环境和对应东部图片,思考为什么同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差异这么大?
(2)动画演示世界四大渔场秘鲁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和纽芬兰渔场的位置,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思考:世界大渔场的形成和洋流有什么关系?
(3)播放哥伦布1492、1493年横渡大西洋动画,显示问题:为什么哥伦布两次横渡大西洋天数相差这么多?
展示“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图片,思考:撞击”泰坦尼克号“的冰山从何而来?
(4)显示南极企鹅图片,思考:南极土生土长的企鹅体内发现DDT农药,为什么?
总结归纳:
①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②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渔场多分布在寒暖流交汇及上升流处
③对航海业的影响
有利:顺流航行速度快(省时省料)。
不利:寒暖流交汇形成海雾、携带冰山。
④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加快了海水的净化,扩大污染范围。
2.指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
3.练习巩固知识:
(1)下图为某海区示意图,该环流是:(D )
A.北印度洋海区夏季季风环流
B.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
C.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
D.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
(2)读大西洋部分洋流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某海轮从A航行到B,若一路顺风顺水,则所利用的盛行风为xxxxx,所利用的洋流分别是xxxxx。
②如果此海轮从B返回A处时仍是顺风顺水,则所利用的盛行风是xxxxx,,所利用的洋流是xxxxx。
(3)同学们能否利用这节课所学知识说开始上课时故事中爱情漂流瓶是如何漂流到英国去的呢?途经哪些地区呢?(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紧扣前面的感人爱情故事,首尾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