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15:47:02
类别:说课稿一等奖
主动沟通 健康成长说课稿一等奖
一、教材解读
1、使用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二框题《主动沟通 健康成长》。
2、课标的具体要求
本课所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之“交往与沟通”。该部分的课程目标是:“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3、本框的地位及作用
本册教材把学会交往作为主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此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我知我师我爱我师》,这为过渡到本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如何有效地与老师进行沟通,是初中生面临的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框就是试图从观念和沟通技巧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本框遵循从“观念”到“行为”的编写思路,分为“师生交往新观念”和“共筑师生情感桥梁”两个子目,既是第四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全书的教学重点。
认知影响行为,师生交往观念影响着师生交往的行为。树立师生交往新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师生交往,共筑师生情感桥梁,既是教学重点,又是社会热点。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将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与老师沟通,增进师生情感,共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能为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和谐社会作出一份贡献。因此,本课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及现实意义。
4、本框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学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重点依据: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模式的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师生互动。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将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因此,共筑师生情感桥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个正在探讨的新课题,既是社会热点,又是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学会理解和有效的沟通
难点依据:由于师生角色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就会在一些问题上构成矛盾、冲突和对立。加上学生独立意识飞速发展,缺乏教师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不能很好地从教师的角度、立场看问题。因而学生理解教师和与教师有效沟通具有一定的难度,是本课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能够说出与教师交往沟通的基本准则;掌握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2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冲突,能够与教师进行有效地沟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与教师交往,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地沟通;认同新型师生关系之民主、平等的基本价值取向,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都有尊重教师,乐于接受教师教导的自然倾向,即具有向师性。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飞速发展,一部分学生不愿主动与教师沟通,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受到教师的“不公平”对待或误解,以及受到自身的封闭、羞怯、逆反等不良心理的影响,不能正确处理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与矛盾,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和健康心理的养成。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采取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与体验,使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1、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基于本框题的特点,结合学生现状,围绕如何使课堂成为友好师生交往的范例,设计本课的教学方法为:
(1)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播放学校师生交往中真实生动的案例,创设情景,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展开对话,引导学生分析、激励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集体讨论法。结合学生实际,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或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3)活动探究法。利用角色扮演和模拟表演等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
2、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合作学习法。即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共同尝试解决问题。这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2)自主探究法。即学生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也是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的体现。
(3)总结反思法。即活动结束后,由学生总结归纳,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3、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此手段运用可以增强感观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
五、教学流程
设计理念:注重活动,淡化说教;关注认知,强化体验;表层切入,深层领悟。
1、导入新课。(2—3分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课采用播放录相导入法。
播放视频片断:20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志愿者教师徐本禹感人故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设计依据:
(1)录相播放感人故事具有典型性和直观性,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感人故事能迅速调动学生情绪,感染学生,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契机。
2、讲授新课。(33分钟)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目标为指导,以学生与老师交往的烦恼与困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把教材知识渗透到活动中去,从学生的需要、成长、思维、行动等几个方面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不是把知识简单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以获取知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生生互动解决问题的空间,既突出教学重点,又明确分析教学难点。
结合本课实际,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四个活动:
活动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活动一
心灵感悟
1、教师利用多媒体显示调查资料,“令人吃惊的调查”。
2、出示讨论题目:
(1)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与老师交往中存在哪些烦恼与困惑?
(2)为什么大部分学生不敢主动与老师交往?
(3)你心目中理想的师生关系是什么样的?
3、板书:师生交往新观念自由讨论;
思考回答:
归纳总结。让学生通过联系自身生活经历交流、讨论,认识到旧的不对等的师生关系是阻碍师生正常交往的重要因素,从而主动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活动二
出谋划策
1、教师将学生与老师交往中存在的烦恼与困惑予以归纳汇总。
2、出示讨论题目:我们应如何解决师生交往中存在的烦恼与困惑?
3、板书:共筑师生情感桥梁:主动沟通。讨论交流;
自主探究;
自由发言;
回答问题。
结合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生生互动解决问题的空间,从而引导学生得出“主动沟通是与老师交往的前提”这一结论。
活动三
角色扮演
1、多媒体显示三个情景材料。
2、简要介绍角色扮演要求。
3、引导和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4、设问:与老师沟通的策略有哪些?
5、教师投影学生与老师沟通方法表格并归纳汇总。
6、板书:沟通方法。熟悉材料;
演员表演;
同学欣赏;
思考回答;
总结反思。
利用角色扮演,进一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反思生活、反省自己,体验并掌握与老师沟通的策略,以此突出教学重点。
活动四
模拟表演
1、教师向学生介绍“空椅子技术”。
2、教师根据情景一进行示范表演“空椅子技术”。
3、组织学生练习“空椅子技术”。
4、板书:交往礼仪。掌握要领;
欣赏表演;
模拟表演;
归纳总结。
创设情景,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进一步理解老师心理,突破师生之间不理解这一难点;同时可拓展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应如何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这样能够更好地突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附录】
1、调查资料:七成以上的中小学生害怕主动与老师交往。
这次调查由一份国内知名青少年杂志发起,涉及北京、上海等8个省市。在问到中小学生“你是否主动找老师说过话”时,有76%的学生表示很少、从来没有或想找但不敢主动找老师说话,有32%的孩子觉得“和老师没有什么好说的”,而其余的学生是因其他原因没与老师主动交流。这些原因包括“怕自己说的话使老师不高兴”“老师太严肃”“我觉得老师不喜欢我”“怕同学们说我拍马屁”等。
2、情境一:数学课上,老师正在讲课,小强无意间插了一句嘴,引得全班哄堂大笑,造成课堂教学无法继续进行。老师在整顿完纪律后,要求小强坐到教室最后面的一个空位上,老师不停地催促,小强气呼呼地坐在原位就是不动。一场冲突即将爆发……
3、情景二:初中学生小刚经常因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而受到老师的批评。他认为老师有意找他茬。一次,因为老师的一个小疏忽,而与老师当面发生争吵,令老师感觉很尴尬。他的好朋友劝他找老师解释,以改变目前的局面。但小刚觉得:“这件事老师出错在先,我的顶撞是正当的。她要是不总批评我,我也不至于这样。哼,要我去找她,那多丢人呀!”
4、情景三:语文老师总是拖堂,不但天天拖,而且节节拖,急得下节课的英语老师在外边直砸门,害得同学们连上厕所都没时间。你是语文课代表,大家委托你去跟语文老师“谈判”,你……
3、体验收获。(2—3分钟)
具体设计为“通过以上活动体验,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有哪些收获或感悟?”以引发学生思考,由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教师适当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既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能力的提高,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4、板书设计(略)
板书设计依据:这种设计比较直观、系统,不仅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而且能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5、巩固升华。(4—5分钟)
拓展延伸:要求每个学生课后与老师沟通一次,可以是面谈,可以写信或打电话,也可以采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并把沟通的过程、结果及感想用文字记录下来,放入自己的成长档案袋。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与老师沟通的要领,并评出最佳师生交往策略,共同分享。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主动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从而体现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
情感升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宋祖英演唱的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由班上文娱委员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合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老师高尚的人格,进一步激发学生知师、信师、爱师、敬师的情感,促进学生积极与老师沟通,主动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共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师生产生共鸣,使本课主题得以升华。
一、教材解读
1、使用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二框题《主动沟通健康成长》。
2、课标的具体要求
本课所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之“交往与沟通”。该部分的课程目标是:“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3、本框的地位及作用
本册教材把学会交往作为主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此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我知我师我爱我师》,这为过渡到本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如何有效地与老师进行沟通,是初中生面临的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框就是试图从观念和沟通技巧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本框遵循从“观念”到“行为”的编写思路,分为“师生交往新观念”和“共筑师生情感桥梁”两个子目,既是第四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全书的教学重点。
认知影响行为,师生交往观念影响着师生交往的行为。树立师生交往新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师生交往,共筑师生情感桥梁,既是教学重点,又是社会热点。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将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与老师沟通,增进师生情感,共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能为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和谐社会作出一份贡献。因此,本课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及现实意义。
4、本框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学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重点依据: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模式的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师生互动。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将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因此,共筑师生情感桥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个正在探讨的新课题,既是社会热点,又是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学会理解和有效的沟通
难点依据:由于师生角色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就会在一些问题上构成矛盾、冲突和对立。加上学生独立意识飞速发展,缺乏教师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不能很好地从教师的角度、立场看问题。因而学生理解教师和与教师有效沟通具有一定的难度,是本课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能够说出与教师交往沟通的基本准则;掌握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2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冲突,能够与教师进行有效地沟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与教师交往,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地沟通;认同新型师生关系之民主、平等的基本价值取向,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都有尊重教师,乐于接受教师教导的自然倾向,即具有向师性。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飞速发展,一部分学生不愿主动与教师沟通,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受到教师的“不公平”对待或误解,以及受到自身的封闭、羞怯、逆反等不良心理的影响,不能正确处理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与矛盾,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和健康心理的养成。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采取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与体验,使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1、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基于本框题的特点,结合学生现状,围绕如何使课堂成为友好师生交往的范例,设计本课的教学方法为:
(1)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播放学校师生交往中真实生动的案例,创设情景,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展开对话,引导学生分析、激励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集体讨论法。结合学生实际,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或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3)活动探究法。利用角色扮演和模拟表演等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
2、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合作学习法。即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共同尝试解决问题。这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2)自主探究法。即学生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也是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的体现。
(3)总结反思法。即活动结束后,由学生总结归纳,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3.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此手段运用可以增强感观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
五、教学流程
设计理念:注重活动,淡化说教;关注认知,强化体验;表层切入,深层领悟。
1、导入新课。(2—3分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课采用播放录相导入法。
播放视频片断:20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志愿者教师徐本禹感人故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设计依据:
(1)录相播放感人故事具有典型性和直观性,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感人故事能迅速调动学生情绪,感染学生,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契机。
2、讲授新课。(33分钟)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目标为指导,以学生与老师交往的烦恼与困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把教材知识渗透到活动中去,从学生的需要、成长、思维、行动等几个方面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不是把知识简单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以获取知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生生互动解决问题的空间,既突出教学重点,又明确分析教学难点。
结合本课实际,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四个活动:
活动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活动一
心灵感悟
1、教师利用多媒体显示调查资料,“令人吃惊的调查”。
2、出示讨论题目:(1)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与老师交往中存在哪些烦恼与困惑?(2)为什么大部分学生不敢主动与老师交往?(3)你心目中理想的师生关系是什么样的?
3、板书:师生交往新观念自由讨论;
思考回答:
归纳总结。让学生通过联系自身生活经历交流、讨论,认识到旧的不对等的师生关系是阻碍师生正常交往的重要因素,从而主动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活动二
出谋划策
1、教师将学生与老师交往中存在的烦恼与困惑予以归纳汇总。
2、出示讨论题目:我们应如何解决师生交往中存在的烦恼与困惑?
3、板书:共筑师生情感桥梁:主动沟通。讨论交流;
自主探究;
自由发言;
回答问题。
结合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生生互动解决问题的空间,从而引导学生得出“主动沟通是与老师交往的前提”这一结论。
活动三
角色扮演
1、多媒体显示三个情景材料。
2、简要介绍角色扮演要求。
3、引导和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4、设问:与老师沟通的策略有哪些?
5、教师投影学生与老师沟通方法表格并归纳汇总。
6、板书:沟通方法。熟悉材料;
演员表演;
同学欣赏;
思考回答;
总结反思。
利用角色扮演,进一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反思生活、反省自己,体验并掌握与老师沟通的策略,以此突出教学重点。
活动四
模拟表演
1、教师向学生介绍“空椅子技术”。
2、教师根据情景一进行示范表演“空椅子技术”。
3、组织学生练习“空椅子技术”。
4、板书:交往礼仪。掌握要领;
欣赏表演;
模拟表演;
归纳总结。
创设情景,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进一步理解老师心理,突破师生之间不理解这一难点;同时可拓展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应如何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这样能够更好地突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附录】
1、调查资料:七成以上的中小学生害怕主动与老师交往。
这次调查由一份国内知名青少年杂志发起,涉及北京、上海等8个省市。在问到中小学生“你是否主动找老师说过话”时,有76%的学生表示很少、从来没有或想找但不敢主动找老师说话,有32%的孩子觉得“和老师没有什么好说的”,而其余的学生是因其他原因没与老师主动交流。这些原因包括“怕自己说的话使老师不高兴”“老师太严肃”“我觉得老师不喜欢我”“怕同学们说我拍马屁”等。
2、情境一:数学课上,老师正在讲课,小强无意间插了一句嘴,引得全班哄堂大笑,造成课堂教学无法继续进行。老师在整顿完纪律后,要求小强坐到教室最后面的一个空位上,老师不停地催促,小强气呼呼地坐在原位就是不动。一场冲突即将爆发……
3、情景二:初中学生小刚经常因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而受到老师的批评。他认为老师有意找他茬。一次,因为老师的一个小疏忽,而与老师当面发生争吵,令老师感觉很尴尬。他的好朋友劝他找老师解释,以改变目前的局面。但小刚觉得:“这件事老师出错在先,我的顶撞是正当的。她要是不总批评我,我也不至于这样。哼,要我去找她,那多丢人呀!”
4、情景三:语文老师总是拖堂,不但天天拖,而且节节拖,急得下节课的英语老师在外边直砸门,害得同学们连上厕所都没时间。你是语文课代表,大家委托你去跟语文老师“谈判”,你……
3、体验收获。(2—3分钟)
具体设计为“通过以上活动体验,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有哪些收获或感悟?”以引发学生思考,由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教师适当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既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能力的提高,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4、板书设计(略)
板书设计依据:这种设计比较直观、系统,不仅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而且能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5、巩固升华。(4—5分钟)
拓展延伸:要求每个学生课后与老师沟通一次,可以是面谈,可以写信或打电话,也可以采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并把沟通的过程、结果及感想用文字记录下来,放入自己的成长档案袋。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与老师沟通的要领,并评出最佳师生交往策略,共同分享。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主动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从而体现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
情感升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宋祖英演唱的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由班上文娱委员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合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老师高尚的人格,进一步激发学生知师、信师、爱师、敬师的情感,促进学生积极与老师沟通,主动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共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师生产生共鸣,使本课主题得以升华。
孩子们:
最近你们是不是觉得老师变了,不像往常的温柔与和蔼,会因为一些小事而责怪大家,也会在大家犯错的时候给大家“狠心”的批评。可是,你们可曾知道老师的用心,老师又何尝想如此严厉,每次批评你们的时候,都觉得难受和累,不是身累,而是心累。孩子们,你们是中学生了,肩负国家社会的责任,要对自己负责,对就是对,应当得到表扬,错就是错,应该批评,改正错误,你们需要历练。作为班主任,我就必须矫正大家的错误行为。我承认老师也有误解大家的时候,有时伤害了你,但老师都是无心的,如果真的伤害到大家,老师向大家真诚的道歉。
孩子们,其实老师懂你们的心,也知道你们已经长大了,都有自己的想法,渴望独立和自由,老师也在思考可不可以不这样,少管一点,可是作为班主任我无法做到如此洒脱。但请大家一定要相信,管理与骂你都是爱。
各位评委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思想品德》(人教版)初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师友伴我同行”最后一课“主动沟通健康成长”有关师生交往的话题。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程序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1、学生有满足民主平等的生活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也为人与人之间建立民主平等关系提供了法律保障,现在社会需要公民具备民主平等、公平正义的公民观。而学生作为正在形成中的社会人,就需要在学校内养成民主平等的精神,同时,学生作为社会个体也有满足自己民主平等生活的需要。所以,在学校内,学生需要老师以民主平等的关系和他们交往。
2、初中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转型。初二年级的学生比较于初一的时候,其独立的思想急剧发展,摆脱对外界的依赖感和对权威的质疑感在增加,学生身上的依附性人格在急剧减弱,需要外界更多的肯定和评价。学生迫切渴望与教师建立平等的、朋友般的师生关系,但有时又难以摆脱对教师的遵从甚至害怕的心理。因此,如何有效地与教师进行沟通是初中学生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教材分析】
师生关系是学生面对的众多的人际关系中在学校内比较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本课是第二单元《师友结伴同行》的最后一课时《主动沟通健康成长》,本课重点是怎样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前一课主要是认识自己的老师,了解自己的老师,但落脚点在第二课时,在日常的学生和生活中,建立一种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材本身逻辑线索是按照从师生交往的观念的转变到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原则、策略的安排的。第一目主要解决师生交往观念需要从师道尊严的传统师生观念转变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师生交往观念的转变中,包含了师生双方不同角色的转变。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下,当学生与教师日常交往中有了矛盾、误解后,怎样化解呢?第二目帮助学生掌握师生沟通的方法及交往中的基本准则,探讨与教师有效沟通的策略、方法。
对教材第一目内容安排的质疑和调整。借鉴国外师生关系的优点与长处,比较于以往我们曾经传统的师生关系的不足,结合第八次新课程改革所最倡导的师生观,我们要追求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材中,先简单介绍了传统的师生交往行为后,就紧接着阐述了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和内涵,但是,新型的师生关系不是通过把一些理念直接灌输给学生和教师就能自然形成的,而是需要学生和教师,尤其是学生,能够亲身经历和感受的。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学生接触过许多的教师,他们和部分教师也建立了非常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他们之间形成的师生关系是不是就是现代新型师生关系的现实典范呢,难道直到现在我们才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所以,我对第一目的内容做了调整,曾经传统的师生交往行为,学生的感性认识比较少,而对自己接触过的老师的印象比较深刻,通过学生列举跟给他们留下美好深刻印象的教师的关系,概括出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和外延。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老师工作的奉献性,尊重老师,关心老师,感谢老师。
正确地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能够原谅老师的错误。
在与老师的沟通中,增进与老师的情感。
【能力目标】
能正确评价老师在学生知识学习和人格成长中的作用。
当与老师产生矛盾、误解的时候,能够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学会自我调试。
学会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化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
【知识目标】
知道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
知道尊敬老师的基本的规范和师生交往的基本礼仪。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
怎样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师生交往经验中理解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融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结合课程标准“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和“体现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过程”的教材编写建议的要求,我对教材的内容做了相应的调整。
【教学重点】
主动沟通是师生和谐交往的前提,当学生与老师出现误解、矛盾时,善于将与老师交往的准则转化为化解师生矛盾的具体的行动,让学生在具体的师生交往情景中,掌握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具体方法。
四、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不管是课题的导入,新型师生关系内涵的解析,还是师生有效沟通方法的概括,师生交往礼仪的介绍,都要在老师有策略的启发和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得出主要观点。
2、讲授法
涉及到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和内涵时,因为这一知识难点比较抽象,学生有可能总结得不是很全面,这时就需要教师比较清楚和准确进行讲授。
3、体验式教学法
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和误解,需要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进行思考体会,让学生在新型的师生观下,在角色扮演中中,体验学生角色和行为的变化。
4、对话式教学法
学生不仅需要与教师进行对话,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应该进行对话,在对话当中实现自我教育和相互之间的教育。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不同的角色之间在一问一答中实现了对对方的深入了解和认识
【学习方法】
1、互动式学习法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充分调动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的过程当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合作式学习法
师生冲突情景剧的展开,需要成员之间协作,在整个的协作中,锻炼了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
3、体验式学习法
体验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当中,通过扮演老师,体验当时老师的感受和想法,以此体会老师工作的奉献性,学会体谅老师,尊重老师,关心老师。
五、教学程序
【准备阶段】
首先,收集能充分激发学生对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相关经历的回忆,选择最新最感人的师生故事作为课堂引子。
其次,紧扣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提前预设好每个活动环节当中,角色之间的各种问题,做到每一环节的展开都是有的放矢,实现各自的教学目的。
最后,在课前,了解授课班级的任课教师的情况和教学风格,了解该班的师生关系现状,尤其是所要涉及到的师生关系情况,使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
【教学过程】
1、新课的引入
以一句“今天老师漂亮吗?”,诙谐式的提问,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眼球,紧接着,“漂亮是用来形容女老师的。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位最‘漂亮’的女老师”,很自然进入对“最美乡村女教师”的介绍。
设计目的:以一句调侃式的提问瞬间融洽课堂的教学情调,调节课堂气氛。
2、课题的提出5分钟
展示“最美乡村女教师”曹瑾老师的图片,给人感觉,她的外貌很普通,但却被人们评为“最美乡村女教师”,背后肯定有原因,引发学生探求的欲望,接下来,就介绍曹瑾老师与她的学生融洽相处的事迹。以曹瑾老师和学生的事迹,勾起同学们对自己的老师的回忆,很顺利地进入课题,在师生交往的新空间中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设计目的:课堂引入是比较诙谐幽默的,而正式的课题切入却比较感人和让人深思的,形成强烈的情绪上的反差,激发学生探讨师生交往话题的兴趣,达到教学的需求与学生心理欲求的统一。
3、活动一:七嘴八舌知老师10分钟
介绍完“最美乡村女教师”后,让同学们说一说给自己留下美好而深刻印象的老师,讲述老师和自己相处的令人感动和回味的片段,可以用模仿的方式,也可以自己陈述,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教师随时在黑板上做好记录。最后,在同学们列举了丰富多彩的有关师生交往的例子后,总结出老师们给我们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的原因,从同学们列举的不同的师生相处的例子中,概括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和内涵。
设计目的:要让学生确立新型师生交往的观念不是靠说教就能确立的,必须根植于学生亲生经历的生活经验当中,通过学生身边的实实在在的鲜活的师生交往的例子才能得出。而在学生列举师生交往例子之前,给学生有选择性的指引,是为了让学生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确立正确的师生交往的价值取向。最后让学生从各种师生交往例子中概括出新型的师生交往的观念,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同学们对老师的了解和肯定。
4、活动二:角色扮演敬老师15分钟
现代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但当同学们与老师之间有了误解和矛盾后,怎样化解呢?这一教学重点用情景剧角色扮演的方式突破。
设计的师生冲突事件中的所有角色都由学生扮演,其中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由平时有类似真实经历的同学扮演,副班长就由该班的班长扮演,班长周围的同学充当上课讲话的同学,其余的同学作为经历次事件的在场的同学,
环节一:介绍完剧情和相关要求后,表演即可开始,老师根据剧情发展,维持好现场的纪律。
环节二:语文老师找到了班主任,语文老师谈了谈当时的心理感受和为什么这样处理的原因;
环节三:班主任老师与涉及此次事件(副班长除外)的几个同学进行交流。
环节四:班主任和副班长之间进行谈心,谈话结束之际,语文老师恰巧走进了班主任办公室。
情景剧结束后,可以让扮演语文老师和班主任老师的同学说一说自己当时的感受和现在的感想。
最后,在活动的基础之上,总结学生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一般的方法和准则。
设计目的:通过同学扮演老师的方式,在提前预设的情景中逐渐展开师生冲突的画面,让每一个同学都亲历现场,在情节的展开过程中自动地生成学生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各种具体可行的方法,同时也让同学们在具体的师生交往的实例中践行了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师生观。
5、活动三:记者采访爱老师10分钟
每一个同学都亲历了此事件,并且在第一个活动中,同学们也列举了各种让人感动和回味的师生友好交往的例子,再加上情景剧中师生冲突从产生到圆满结束的整个过程,同学们对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话题肯定有话说,恰巧学校的小记者(由学生扮演,提前准备问题)了解了此事,到该班进行采访。
小记者提出的问题,主要是有关学生怎样与老师进行交往的话题,也包括同学们希望今后老师怎样与他们进行沟通的问题。
最后,由学校的小记者在学校的校刊刊发了三点有关师生交往礼仪的三点建议。
设计目的: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让每一个同学以适合他自己的方式参与到课堂当中,获得属于自己的收获。小记者到班上采访,提出的问题比较具有开放性,让有话说的同学都能敞开心扉,其余的同学也在这个过程当中受到了教育,这是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很好的结合形式,同时,小记者提出的问题中,也包括,学生希望老师怎样和学生进行交往的问题,这也是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观的体现。最后,让小记者在校报上刊发建议的形式,介绍了师生交往礼仪三点要求,同时也作为本课的结尾。
六、板书设计
一、为什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关系:
2、老师角色:
3、学生角色:
二、什么是新型的师生关系?
三、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
2、师生交往礼仪
孩子们:
最近你们是不是觉得老师变了,不像往常的温柔与和蔼,会因为一些小事而责怪大家,也会在大家犯错的时候给大家“狠心”的批评。可是,你们可曾知道老师的用心,老师又何尝想如此严厉,每次批评你们的时候,都觉得难受和累,不是身累,而是心累。孩子们,你们是中学生了,肩负国家社会的责任,要对自己负责,对就是对,应当得到表扬,错就是错,应该批评,改正错误,你们需要历练。作为班主任,我就必须矫正大家的错误行为。我承认老师也有误解大家的时候,有时伤害了你,但老师都是无心的,如果真的伤害到大家,老师向大家真诚的道歉。
孩子们,其实老师懂你们的心,也知道你们已经长大了,都有自己的想法,渴望独立和自由,老师也在思考可不可以不这样,少管一点,可是作为班主任我无法做到如此洒脱。但请大家一定要相信,管理与骂你都是爱。
各位评委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思想品德》(人教版)初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师友伴我同行”最后一课“主动沟通健康成长”有关师生交往的话题。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程序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1、学生有满足民主平等的生活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也为人与人之间建立民主平等关系提供了法律保障,现在社会需要公民具备民主平等、公平正义的公民观。而学生作为正在形成中的社会人,就需要在学校内养成民主平等的精神,同时,学生作为社会个体也有满足自己民主平等生活的需要。所以,在学校内,学生需要老师以民主平等的关系和他们交往。
2、初中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转型。初二年级的学生比较于初一的时候,其独立的思想急剧发展,摆脱对外界的依赖感和对权威的质疑感在增加,学生身上的依附性人格在急剧减弱,需要外界更多的肯定和评价。学生迫切渴望与教师建立平等的、朋友般的师生关系,但有时又难以摆脱对教师的遵从甚至害怕的心理。因此,如何有效地与教师进行沟通是初中学生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教材分析】
师生关系是学生面对的众多的人际关系中在学校内比较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本课是第二单元《师友结伴同行》的最后一课时《主动沟通健康成长》,本课重点是怎样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前一课主要是认识自己的老师,了解自己的老师,但落脚点在第二课时,在日常的学生和生活中,建立一种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材本身逻辑线索是按照从师生交往的观念的转变到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原则、策略的安排的。第一目主要解决师生交往观念需要从师道尊严的传统师生观念转变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师生交往观念的转变中,包含了师生双方不同角色的转变。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下,当学生与教师日常交往中有了矛盾、误解后,怎样化解呢?第二目帮助学生掌握师生沟通的方法及交往中的基本准则,探讨与教师有效沟通的策略、方法。
对教材第一目内容安排的质疑和调整。借鉴国外师生关系的优点与长处,比较于以往我们曾经传统的师生关系的不足,结合第八次新课程改革所最倡导的师生观,我们要追求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材中,先简单介绍了传统的师生交往行为后,就紧接着阐述了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和内涵,但是,新型的师生关系不是通过把一些理念直接灌输给学生和教师就能自然形成的,而是需要学生和教师,尤其是学生,能够亲身经历和感受的。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学生接触过许多的教师,他们和部分教师也建立了非常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他们之间形成的师生关系是不是就是现代新型师生关系的现实典范呢,难道直到现在我们才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所以,我对第一目的内容做了调整,曾经传统的师生交往行为,学生的感性认识比较少,而对自己接触过的老师的印象比较深刻,通过学生列举跟给他们留下美好深刻印象的教师的关系,概括出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和外延。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老师工作的奉献性,尊重老师,关心老师,感谢老师。
正确地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能够原谅老师的错误。
在与老师的沟通中,增进与老师的情感。
【能力目标】
能正确评价老师在学生知识学习和人格成长中的作用。
当与老师产生矛盾、误解的时候,能够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学会自我调试。
学会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化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
【知识目标】
知道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
知道尊敬老师的基本的规范和师生交往的基本礼仪。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
怎样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师生交往经验中理解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融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结合课程标准“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和“体现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过程”的教材编写建议的要求,我对教材的内容做了相应的调整。
【教学重点】
主动沟通是师生和谐交往的前提,当学生与老师出现误解、矛盾时,善于将与老师交往的准则转化为化解师生矛盾的具体的行动,让学生在具体的师生交往情景中,掌握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具体方法。
四、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不管是课题的导入,新型师生关系内涵的解析,还是师生有效沟通方法的概括,师生交往礼仪的介绍,都要在老师有策略的启发和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得出主要观点。
2、讲授法
涉及到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和内涵时,因为这一知识难点比较抽象,学生有可能总结得不是很全面,这时就需要教师比较清楚和准确进行讲授。
3、体验式教学法
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和误解,需要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进行思考体会,让学生在新型的师生观下,在角色扮演中中,体验学生角色和行为的变化。
4、对话式教学法
学生不仅需要与教师进行对话,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应该进行对话,在对话当中实现自我教育和相互之间的教育。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不同的角色之间在一问一答中实现了对对方的深入了解和认识
【学习方法】
1、互动式学习法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充分调动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的过程当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合作式学习法
师生冲突情景剧的展开,需要成员之间协作,在整个的协作中,锻炼了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
3、体验式学习法
体验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当中,通过扮演老师,体验当时老师的感受和想法,以此体会老师工作的奉献性,学会体谅老师,尊重老师,关心老师。
五、教学程序
【准备阶段】
首先,收集能充分激发学生对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相关经历的回忆,选择最新最感人的师生故事作为课堂引子。
其次,紧扣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提前预设好每个活动环节当中,角色之间的各种问题,做到每一环节的展开都是有的放矢,实现各自的教学目的。
最后,在课前,了解授课班级的任课教师的情况和教学风格,了解该班的师生关系现状,尤其是所要涉及到的师生关系情况,使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
【教学过程】
1、新课的引入
以一句“今天老师漂亮吗?”,诙谐式的提问,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眼球,紧接着,“漂亮是用来形容女老师的。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位最‘漂亮’的女老师”,很自然进入对“最美乡村女教师”的介绍。
设计目的:以一句调侃式的提问瞬间融洽课堂的教学情调,调节课堂气氛。
2、课题的提出5分钟
展示“最美乡村女教师”曹瑾老师的图片,给人感觉,她的外貌很普通,但却被人们评为“最美乡村女教师”,背后肯定有原因,引发学生探求的欲望,接下来,就介绍曹瑾老师与她的学生融洽相处的事迹。以曹瑾老师和学生的事迹,勾起同学们对自己的老师的回忆,很顺利地进入课题,在师生交往的新空间中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设计目的:课堂引入是比较诙谐幽默的,而正式的课题切入却比较感人和让人深思的,形成强烈的情绪上的反差,激发学生探讨师生交往话题的兴趣,达到教学的需求与学生心理欲求的统一。
3、活动一:七嘴八舌知老师10分钟
介绍完“最美乡村女教师”后,让同学们说一说给自己留下美好而深刻印象的老师,讲述老师和自己相处的令人感动和回味的片段,可以用模仿的方式,也可以自己陈述,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教师随时在黑板上做好记录。最后,在同学们列举了丰富多彩的有关师生交往的例子后,总结出老师们给我们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的原因,从同学们列举的不同的师生相处的例子中,概括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和内涵。
设计目的:要让学生确立新型师生交往的观念不是靠说教就能确立的,必须根植于学生亲生经历的生活经验当中,通过学生身边的实实在在的鲜活的师生交往的例子才能得出。而在学生列举师生交往例子之前,给学生有选择性的指引,是为了让学生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确立正确的师生交往的价值取向。最后让学生从各种师生交往例子中概括出新型的师生交往的观念,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同学们对老师的了解和肯定。
4、活动二:角色扮演敬老师15分钟
现代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但当同学们与老师之间有了误解和矛盾后,怎样化解呢?这一教学重点用情景剧角色扮演的方式突破。
设计的师生冲突事件中的所有角色都由学生扮演,其中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由平时有类似真实经历的同学扮演,副班长就由该班的班长扮演,班长周围的同学充当上课讲话的同学,其余的同学作为经历次事件的在场的同学,
环节一:介绍完剧情和相关要求后,表演即可开始,老师根据剧情发展,维持好现场的纪律。
环节二:语文老师找到了班主任,语文老师谈了谈当时的心理感受和为什么这样处理的原因;
环节三:班主任老师与涉及此次事件(副班长除外)的几个同学进行交流。
环节四:班主任和副班长之间进行谈心,谈话结束之际,语文老师恰巧走进了班主任办公室。
情景剧结束后,可以让扮演语文老师和班主任老师的同学说一说自己当时的感受和现在的感想。
最后,在活动的基础之上,总结学生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一般的方法和准则。
设计目的:通过同学扮演老师的方式,在提前预设的情景中逐渐展开师生冲突的画面,让每一个同学都亲历现场,在情节的展开过程中自动地生成学生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各种具体可行的方法,同时也让同学们在具体的师生交往的实例中践行了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师生观。
5、活动三:记者采访爱老师10分钟
每一个同学都亲历了此事件,并且在第一个活动中,同学们也列举了各种让人感动和回味的师生友好交往的例子,再加上情景剧中师生冲突从产生到圆满结束的整个过程,同学们对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话题肯定有话说,恰巧学校的小记者(由学生扮演,提前准备问题)了解了此事,到该班进行采访。
小记者提出的问题,主要是有关学生怎样与老师进行交往的话题,也包括同学们希望今后老师怎样与他们进行沟通的问题。
最后,由学校的小记者在学校的校刊刊发了三点有关师生交往礼仪的三点建议。
设计目的: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让每一个同学以适合他自己的方式参与到课堂当中,获得属于自己的收获。小记者到班上采访,提出的问题比较具有开放性,让有话说的同学都能敞开心扉,其余的同学也在这个过程当中受到了教育,这是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很好的结合形式,同时,小记者提出的问题中,也包括,学生希望老师怎样和学生进行交往的问题,这也是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观的体现。最后,让小记者在校报上刊发建议的形式,介绍了师生交往礼仪三点要求,同时也作为本课的结尾。
六、板书设计
一、为什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关系:
2、老师角色:
3、学生角色:
二、什么是新型的师生关系?
三、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
2、师生交往礼仪
各位专家、同行: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二框题“主动沟通健康成长”,我的说课主要是从以下九个方面进行:
一、教材分析
本册书的主线是中学生的人际交往习惯,本课的设置依据了课标中“我与他人的关系”之“交往与沟通”,旨在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而本课“我与老师的人际交往”则是继前面三课我与父母、与朋友的人际交往的又一重要部分。本课的两框中,第一框从感性的角度让学生全面了解教师,而本框从理性的角度谈师生关系。前者构成后者的逻辑前提,后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全书中都具有重要地位。本框则从“观念”到“行为”的思路,分为两个部分,从观念和沟通技巧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解决师生交流的问题。
师生关系既是教学重点,更是当今构建和谐校园和社会的热点话题。因此,本课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及现实意义。
二、学生分析
本框题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处在传统师生观向现代师生观转型的时期,学生明白能更好的走进教师与其交流。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飞速发展,既渴望与教师建立平等友好关系,但又难以摆脱自己的害怕心理。同时受青春期心理影响,看待问题片面化,一旦与老师的交流方式不当,便会产生误解,导致一定的封闭和逆反心理。从而不能正确处理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与矛盾。因此,要求以学生心理特点为依据,从学生身边的实例入手,化解成长中的矛盾与困惑。
基于刚才的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确立了本框的重难点:
三、教学重点
学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重点依据】时代价值观和学生心理发展都处于转型阶段的特殊时期,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要建立起符合自身、社会等需要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显得更具时代性和重要性。
四、教学难点
学会理解和有效的沟通。
【难点依据】由于师生角色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加上学生心理特点的变化,看待事物往往以偏概全,从而在一些问题上形成矛盾和冲突。因而让学生理解教师并与教师有效沟通具有一定的难度。
依据重难点,确立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与教师交往,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地沟通;认同新型师生关系之民主、平等的基本价值取向,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情景中分析解决师生交往问题的能力,与教师进行有效地沟通。
3、知识目标:了解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能够说出与教师交往沟通的基本准则;掌握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六、教法与学法
(一)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基于本框题的特点,结合学生现状,设计本课的教法学法为:
(1)情景教学法:抓真实案例,创设情境,主要是第二目的情感碰撞和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师生关系问题。(2)情感体验法:从学生内心出发,设置活动,如新老师的选择,和谐师生图片,一封来自班主任的信,老师我想对你说等等,从活动中引导学生,达到情感教育和对现实的认同。
(二)说学法
为了让学生提高其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我采用
(1)小组讨论法:在讲解传统和现代师生观以及沟通的方法时,让学生分为两大阵营,进行比赛竞争,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能力。
(2)总结反思法。即活动结束后,由学生总结归纳,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针对这种自主式的活动课堂,我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七、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导入部分】
方法:课前调查巧妙激趣
设置问题:你和老师在什么情况下交流?有没有主动找过老师?多久找一次老师?你把自己的近期困惑告诉老师了吗?想不想老师认识你、了解你?想不想和老师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大声的告诉老师!
设计意图:通过具有层次性的设问,从学生内心深处挖掘与老师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想和老师交流的迫切心情,从而发出来自内心的呐喊。也为本堂课调动情绪做铺垫。
【主要教学环节】
(一)校园聊天室
活动一:畅想ING
(1)设计问题:如果班级来一个新老师,你希望他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有何特点?通过同学讨论回答。(2)图片对比:给出两张不同风格老师的素描图片,一张非常严厉,他的观点是老师就是权威,必须服从;一张很和蔼,她的观点是学生也有自己的思想,应当多交流。将授课班级分为两组,分别讨论设想其中一位老师的特点,以及他的上课风格,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关键词。
活动二:情境再现
(3)同时推选一名组长可以下位收集同学们讨论的结果,并请组长根据收集的讨论结果上台扮演这位老师的上课情境。(4)反思提问:请问大家更喜欢哪位老师?结果肯定是后者。为何不选另一位老师?(5)表格对比,落实知识目标:传统师生关系和新型师生关系,并点出两者的特点和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一、活动二,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给学生强烈的情感冲击。再根据问题引导,表格的直观对比,自然引导学生思考两种师生关系的表现和特点,以达到突出本课重点的目的。
活动三:吹响师生交往集结号
活动内容:(1)展示和谐师生图片并提问:你与老师现在是怎样一种交流方式?交流后有何感想?(2)引到时代特点的新型师生关系的交往形式探讨:如,QQ与老师聊天,手机互发短信,传递节日问候,或者家校本、周记中是否主动与老师交流?(3)归纳总结,点明主题:观念的转变有助于形成新的行为模式。注意:评价某种观念关键是看它的内涵,而不是看它出现的时间先后。
设计意图:通过对新型师生关系的探讨,鼓励大家多与老师交流,超越自我。达到再次强化突出本课的重点。
(二)师生情感剧场
活动四:情感碰撞——唇枪舌战
创设情境:(1)上课用手机拍照黑板上的笔记,不料发出声响“手机被没收”。老师当场严重批评,学生觉得委屈。
分为学生团队和教师团队两大阵容进行唇枪舌战。。。分别作为学生和老师你的观点。
视频材料:【校园小记者】老师对上课使用手机的看法校园报道:老师和学生的观点有所差异,需要交流和沟通。
(2)提问:你有被老师表扬或批评过吗?当时你的想法是?你有被误解过吗?你的感受和想法是?(提取关键词写在白板上)
(3)点出与教师沟通的三种方法: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原谅老师的错误。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分组进行唇枪舌战时,体会到角色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从而理解如何与老师沟通与交流的技巧。是情感能力知识三维目标的重要突破。
活动五:小小导演情感体验
1、创设情境
?预备铃打响后,班主任走进教室,发现不仅没有做好课前静息,更有同学还在打闹。假如你是班主任?课中,老师抛出一个话题,让同学们讨论,讨论结束后请同学回答,可发现只要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下面同学就会不停的讨论,其他同学也无法听到该同学的发言,课堂总是无法安静。如果你是科任老师......
预想情境,分组讨论,全体演绎!谈感受!
2、神秘来信:来自班主任的一封信(伴音乐)见附件!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设置,让孩子自由想象,角色扮演中得到情感体验,一方面让学生学以致用,一方面是与大家共勉。对神秘来信的解读,彻底打破内心情感矛盾,顺利突破难点。
温馨提示:注意和老师实际交往时的礼仪。
设计意图:通过温馨提示简单明了提示学生哪些是交往中不可行的。反思自己的交往行为。以实现知识能力目标。
活动六:真情告白:老师,我想对您说
活动内容:给每位同学一张信签纸,引导同学给老师进行真诚的交流与沟通,同时选派班级“信使”,收集同学们的留言,放入事先准备好的信箱,然后送到各位老师那里。注意引导:可以写你对老师的一次误解后现在的看法,给老师说声谢谢;可以是对以前你的不礼貌道歉;或者是向老师隆重的介绍自己,希望老师认可你;也可以是老师给你的帮助表示谢意......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后再反思自己与老师交流时的问题,发自内心的与老师真心交流,实现本框题的情感升华,再次突破教学难点。
【情感升华课堂结束】
教师寄语(伴音乐):用智浇灌,用心呵护,共筑师生常青树!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自身情感的投入以及音乐渲染,并以寄语的方式告诉学生一个道理或一个前行的方向等,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评价
本框题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以随堂调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分小组进行唇枪舌战等,调动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以学生与师生情感交流为主线,层层突破学生内心的矛盾,最后通过给老师的真情告白等达到情感升华。但操作时要注意对学生活动和讨论的引导。
谢谢指导!
附件:一封班主任的来信
一.说教材
本课的知识目标是了解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能够说出与教师交往与沟通的基本准则;了解、掌握与教师交往的几种正确方法(技巧)。能力目标是能够通过恰当的方法表达对教师的感情;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冲突,能够主动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愿意与教师交往,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认同教师职业所蕴涵的价值倾向,例如奉献、敬业、爱;主动增进与教师的感情,尊敬教师,理解教师,体谅教师;认同新型师生关系之民主、平等的基本价值取向,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重点难点是学会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创建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
二.说学情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能够正确处理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冲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引导学生树立起师生交往的新观念。
三.说教法
导入采用随堂调查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通过学生采访教师活动来引出传统师生观念使师生间交往存在困难。通过两张图片进行对比,让学生根据图片说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
四.说学法
通过学生小品表演展示案例,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来分析案例,并使学生掌握一些教师交往的技巧,再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自己当时是怎么处理的?如果以后碰到会怎么处理?把所学的只是运用到生活实际,以此来突破教学重难点。最后,通过“教师,我想对你说”这个活动,让学生把心里话写出来交给老师,使知识得到升华。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目:师生交往新观念
导入新课:说说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有关传统老师的形象
(1)传统师生关系的特点及负面影响
特点:老师是权威,学生是遵从者
负面影响:造成师生间的隔阂,影响师生间的交往
活动一:老师补充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我国古代孔子谈话教学法,并就“学生新角色和师生交往的新行为”发表看法?
(2)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基础: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
表现: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
通过活动一,引导学生发现师生新角色之间的对应关系,明确新型师生观的精神,引导学生发现观念转变对师生交往行为产生的积极效应,鼓励学生主动改变师生关系。
第二目:共筑师生情感桥梁
活动二:看图说话P50
你有过这样的烦恼吗?遇到这样的事,你是怎样处理的?处在困惑中时,你主动与老师沟通了吗?
(1)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
化解与老师的误解、矛盾,增进与老师的感情,一切从主动沟通开始。沟通产生理解,理解产生信任。
活动三:情景再现,请几组同学分别扮演老师和学生(情境教学法)
数学课上,坐在副班长小强旁边的几含“捣蛋鬼”嘀嘀咕咕说个不停,弄得大家都很烦。老师再一次警告后,要求小强坐到教室最后面的一个空位上,老师不停地催促小强,小强气呼呼地坐在那里就是不动,大家预感到一场冲突就要爆发…….
老师是怎么想的?
这种冲突会如何发展、如何解决呢?
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相同吗?结果相同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一.说教材
本课的知识目标是了解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能够说出与教师交往与沟通的基本准则;了解、掌握与教师交往的几种正确方法(技巧)。能力目标是能够通过恰当的方法表达对教师的感情;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冲突,能够主动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愿意与教师交往,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认同教师职业所蕴涵的价值倾向,例如奉献、敬业、爱;主动增进与教师的感情,尊敬教师,理解教师,体谅教师;认同新型师生关系之民主、平等的基本价值取向,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重点难点是学会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创建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
二.说学情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能够正确处理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冲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引导学生树立起师生交往的新观念。
三.说教法
导入采用随堂调查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通过学生采访教师活动来引出传统师生观念使师生间交往存在困难。通过两张图片进行对比,让学生根据图片说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
四.说学法
通过学生小品表演展示案例,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来分析案例,并使学生掌握一些教师交往的技巧,再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自己当时是怎么处理的?如果以后碰到会怎么处理?把所学的只是运用到生活实际,以此来突破教学重难点。最后,通过“教师,我想对你说”这个活动,让学生把心里话写出来交给老师,使知识得到升华。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目:师生交往新观念
导入新课:说说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有关传统老师的形象
(1)传统师生关系的特点及负面影响
特点:老师是权威,学生是遵从者
负面影响:造成师生间的隔阂,影响师生间的交往
活动一:老师补充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我国古代孔子谈话教学法,并就“学生新角色和师生交往的新行为”发表看法?
(2)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基础: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
表现: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
通过活动一,引导学生发现师生新角色之间的对应关系,明确新型师生观的精神,引导学生发现观念转变对师生交往行为产生的积极效应,鼓励学生主动改变师生关系。
第二目:共筑师生情感桥梁
活动二:看图说话P50
你有过这样的烦恼吗?遇到这样的事,你是怎样处理的?处在困惑中时,你主动与老师沟通了吗?
(1)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
化解与老师的误解、矛盾,增进与老师的感情,一切从主动沟通开始。沟通产生理解,理解产生信任。
活动三:情景再现,请几组同学分别扮演老师和学生(情境教学法)
数学课上,坐在副班长小强旁边的几含“捣蛋鬼”嘀嘀咕咕说个不停,弄得大家都很烦。老师再一次警告后,要求小强坐到教室最后面的一个空位上,老师不停地催促小强,小强气呼呼地坐在那里就是不动,大家预感到一场冲突就要爆发…….
老师是怎么想的?
这种冲突会如何发展、如何解决呢?
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相同吗?结果相同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2)主动与老师沟通的方法
①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
原因:老师与学生角色的不同,看问题的角度的不同是产生师生矛盾、冲突和对立的主要原因。(补充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加以说明)
怎样:学生如果能够从教师的角度、立场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老师着想,就能理解老师的想法,从而顺利化解师生之间的冲突
②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老师的表扬是肯定,是鼓励,是期待;老师的批评是爱护,是鞭策,是期待
当我们被误解的时候,一定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向老师作出解释
表扬要再接再厉,批评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③原谅老师的错误。
活动四:补充故事,柏拉图关于人的定义(人——鸡)
原因:作为普通人,老师也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错。)
怎样:用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不伤害老师。(你认为有哪些恰当的方式呢)
(3)师生交往礼仪
礼貌待师
注意场合
勿失分寸
六.教学反思:
以随堂调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小品表演展示案例,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强化学生的感知能力,并引起学生共鸣。联系自己平时和老师交往的现状,说说自己在师生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使知识得到升华。
在上课过程中出现了跟预设不一样的答案,有些地方处理的不是很好。在设置问题时不够明确,导致学生回答出现偏差,整节课出现头重脚轻的状况。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父爱母爱亲情进行时》。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来向各位老师说课。
一、说教材
(一)、地位、作用和特点
《父爱母爱亲情进行时》选自俞国良教授主编的《心理健康》生活篇第十八课。
培养和造就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身体素质外,心理素质也是至关重要。《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中创设的一门新课程,教师如何运用专业知识,利用每一个课时,指导和解决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是有效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本课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父母的爱,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二)、教学目标:
中职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独立性逐渐增强,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有自己的评价,但是心理的不成熟又导致他们看问题有失偏颇,从而引起了与父母交往中的许多问题。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父母,改善与父母的沟通的方法,帮助他们学会消除自己在亲子关系中的烦恼,将有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据此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身边同学事例启发学生体会父母的辛劳,知道父母也需要孩子的理解和关怀。
(2)、能力目标
通过自我剖析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析代沟产生的原因,进而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加强学生与父母的沟通意识,鼓励学生与父母主动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插入音乐、讨论会、写信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父母无微不至的爱,理解父母、热爱父母。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感受父母的爱,探索和父母相处之道,在生活中能理解父母、热爱父母。
难点: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指导学生努力减少与父母的矛盾和冲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二、说学情
我校的学生所学专业是煤电煤化工,在注重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加强心理与行为的辅导尤为重要。因为,这些孩子虽然经济条件差,但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仍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理解父母,不体谅父母生存的辛苦。同时,从小生活在偏僻的农村,心理比较自闭,羞于与人沟通,所以,本节课就针对这一现状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学习表达感情,学会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三、说教法
为了让我校的中职生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指导学生努力减少与父母的矛盾和冲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我在本堂课教学设计中特别注重以下两个方面问题:
(一)、寻找适合中职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
本人认为,《心理健康》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感到愉快、可信、亲切、有用,就要注重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一节成功的《心理健康》课,应该是一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在课堂上教师能与学生精神和脉搏一起欢跳,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或者“怦然心动”、“百感交集”,能帮助学生达到内心澄明、视野敞亮。为此,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运用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法等方法,重视学生的参与,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
例如:1、用《烛光里的妈妈》引课,给父母写信时配背景音乐《父亲》,课程结尾时共唱《感恩的心》,激发学生情感,体味人间真情。
2、针对我校学生和父母的主要矛盾是夜不归宿,乱花钱,不理解父母的关爱,不珍惜父母挣钱的艰辛,本课选取了这两个事件作为案例,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解决亲子矛盾。在表演中感受、加深自己对父母爱的理解。
(二)、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如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改变“重理论传授,轻学生体验”的教学方式,不单单让学生晓之以理,还要让学生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所以我特地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共鸣
新课教学:
1、提出问题讨论分析原因学生探索
2、案例探索表演解决问题
3、对比归纳得出结论
4、师生共情抒发情感
四、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心理健康》课不应是单纯地、直接地向学生说教灌输知识,而应采用活动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参与、合作、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促进学生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在课程中,活动只是一个载体,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并能在同伴之间相互反馈和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一)、我们的学生虽然经济条件差,但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仍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体谅父母生存的辛苦,所以用讨论分析的学习方法,让大家参与问题的活动中。如:A、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B、你知道自己的生日吗?C、当你接受父母的生日礼物时有谁说过爸妈感谢你,是你冒着生命危险带我到这个世界?D、你们家的月收入是多少?E、你的月开支是多少?体谅父母的给予,反省父母也是需要理解关爱的。此环节的安排就是让学生在参与这项活动中,体会父母的辛劳,知道父母也需要孩子的理解和关怀。
(二)、我校学生大多从小生活在偏僻的农村,心理比较自闭,羞于与人沟通,培养他们大胆主动的表达感情,把对父母的情感说出来,唱出来,演出来,喊出来,回家做出来(帮父母洗洗碗打盆洗脚水等)。此环节的安排就是强调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体验、探讨、分享等,学生在的体验和分享的基础上有所领悟并产生行动。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活动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参与、合作、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在同伴之间相互反馈和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一)、课题引入
教师创设音乐画面情景:播放《烛光里的妈妈》,激发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出课题《父爱母爱亲情进行时》
(二)、新课教学
1、学生听完歌曲,处于感动,回忆最幸福的一刻。设计问题,学生活动寻找亲子矛盾产生的原因,讨论交流应该关心父母,理解父母。
2、针对案例,引导学生参与表演活动,学习主动沟通的方法,解决亲子矛盾。讨论、交流沟通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放背景音乐《父亲》,师生共情,将对父母之爱用书信的方式写出来,师生互相交流,真正感受到:同学们的幸福是建立在父母的无私付出之上。并及时引导全体学生大声喊出对父母的爱!怀着激情,怀着感恩,师生共唱《感恩的心》。布置作业:请同学回家做出来:帮爸爸妈妈洗洗碗,做做饭等。
(三)、实施反馈
1、课堂反馈:体会和体谅父母的爱
2、课后反馈:在今后的生活中学着表达、学着沟通。
六、说教学反思
以下是我对《父爱母爱亲情进行时》这节课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以生活中亲子关系的小问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找出原因,讨论分析问题,演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几个环节中恰当插入歌曲《烛光里的妈妈》、《父亲》、《感恩的心》来深化本课主体——父爱母爱之亲情,渲染课堂爱的教育的气氛,最后师生共情,将课堂情感掀起高潮。课堂上围绕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巧设铺垫,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体验、感知并获得成长。
(一)、对教师自身教学状况的反思
1、本节课我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空洞的、单纯的说教,而是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我用现身说法,动情地回忆起我很遗憾的往事及我现在为人母的心情,让学生更易感受父母的爱,理解父母、热爱父母。在整堂课中,我很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述,用“我们”一词,而尽量不采用“你们”字眼,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真心和学生交流和沟通。
2、我感到教学设计最自豪的是,我特别注重学生课堂的参与、合作、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把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很好地结合起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涨,学生在活动、体验、探讨、分享中,有所领悟并产生行动。
3、授课后我对这堂课教学效果感到满意。在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共鸣;师生共情,抒发情感等环节的铺垫,我感觉我与学生的精神和脉搏一起欢跳,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种“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或者“怦然心动”、“百感交集”的感觉。在愉悦、轻松的课堂环境中促进学生成长。
4、假如我的普通话讲得标准些,情绪渲染再浓郁些,效果会更好。
(二)、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许多学生都哭了,原因很复杂,有感动,有内疚,有悔恨,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呼唤了学生的爱心,让他们感悟到父爱母爱的伟大,感受到亲情的温馨。让他们从爱自己的父母亲开始,学会尊重父母亲和感激身边最亲近的人,懂得爱他人、爱社会是一种幸福。学会感恩,懂得爱与被爱。
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学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课虽结束了,课后需要反复抓、抓反复。
(三)、对课堂整体状况的反思
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情感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会实际生活中与父母沟通的能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加强活动和体验的培养。
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效果,本人认为这节课上成功了。
结束:各位领导,老师,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一、教学重点的定位
说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能体会身体健康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的快乐。
2.知道身体不舒服时要主动告诉大人,到医院看病。
(二)行为与习惯
1.知道正确的服药方法、步骤。
2.知道不良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三)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些简单的健康常识和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卫生保健设施。
2.知道初步的卫生保健和医疗预防方法,学习自己照顾自己。
说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初步的卫生保健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这是本课的重点。健康的身体源于健康的生活习惯。掌握必要的卫生保健常识,养成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并懂得自己照顾自己是儿童生理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这个重点体现课程内容标准:“知道初步的健康常识”、“了解卫生保健设施的作用,并能在成人指导下利用”。从本课教材来看,本课由“生病求医”、“家庭小药箱”、“预防免疫”、“不良的习惯”和“健康保健的形式、途径”等五个主要部分组成(课件相应出示相关教材图片)。“生病求医”部分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病了要去看医生,不要自己乱用药,还要注意配合医生治疗,初步了解服药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让学生能正确对待生病、治病。“家庭小药箱”部分则教会学生认识常见的药品、设备和一般使用方法,特别要提醒儿童不要自己随意服用药品,注意儿童药品与成人药品的区别;“预防免疫”部分则是让学生明白健康要素和保健方法,帮助学生认识预防免疫的内容和检查时要注意的事项,以及预防免疫的好处。“不良的习惯”部分是帮助学生认清日常行为中的不良习惯,并讨论正确的处理方法。最后是“健康保健的形式、途径”部分,是在以上情感激发和生活体验之后,引导学生参加健身活动,锻炼身体。教材五个方面的主题部分都是围绕我们这一教学重点采取层层递进方式设计的'。
说教学难点:
知道不良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对于一年级的儿童来讲,养成一项习惯和品质并非一节课能做到的。它涉及到德育的方方面面的问题。特别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一致,更会导致教学落实不到位,影响儿童的生理健康成长,故在教学中要争取家长的配合教育。
二、教学重点的分析
本课教材侧重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三条轴线中“儿童与自我“和四个方面的“健康、安全地生活”(课标角度)。同时本课为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教师用书对本单元教学目标明确指出,“激发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的良好情感,爱亲敬长,感受健康成长的快乐;引导学生热爱社会生活、珍爱生命,乐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了解简单的自我保健、疾病预防的措施和方法。”“激发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的良好情感,爱亲敬长,感受健康成长的快乐”,是第一课《欢乐的元宵节》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热爱社会生活、珍爱生命,乐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是上一课《我和小树一块长》的教学重点;“了解简单的自我保健、疾病预防的措施和方法”,则是本课的重点。(单元目标的角度)本课课题《健康成长快乐多》提示我们教学让学生感受身体健康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的快乐,了解简单的自我保健、疾病预防的措施和方法能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成长。(课题的角度)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也就是说,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反复的实践中才能形成。他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那么本课教材的这些主题部分即是浓缩社会生活精华来帮助学生产生心理体验,培养自我保健意识。(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对于生病来讲,学生都有自身经历,比较人在生病时与身体健康时的感受,使他们产生心理体验,更利于他们认清不良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促使他们自觉讲究卫生,健康快乐的生活。(从学生实际的角度)
三、说教学重点的解决方法与过程
(结合教师用书“活动设计参考”以及本校本班学生实际进行)
(一)我们拟通过“活动一:我的家庭小药箱”来帮助学生教会学生认识常见的药品、设备和一般使用方法,特别要提醒儿童不要自己随意服用药品,注意儿童药品与成人药品的区别。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中的第一条就是直观性原则,即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而人的认识总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具体过渡到抽象,完全没有感性认识和具体形象做基础和支撑,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纯粹理论知识的。因此,我们认为将实物带进课堂,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自己亲身去体验,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
第一个环节,认一认。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药箱和几种常见的药物和医疗用品,让学生认一认。
第二个环节,分一分。展示贴有外用药、内服药与医疗用品的小药箱,请两位学生上台将实物投影仪上的药物和医疗用品分类,装进药箱中相应的位置。其他同学分四人小组进行活动,将从家中带来的药品分类,用小纸盒装好。
第三个环节,说一说,演一演。学生说外用药与内服药的不同用途。请学生上台表演小医生,老师表演病人,演示怎样使用体温计、用棉签涂外用药等,其他学生与同桌也进行协作表演。
(二)我们拟通过“活动二:生病了,怎么办?”来帮助学生认识生病了要去看医生,不要自己乱用药,还要注意配合医生治疗,初步了解服药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让学生能正确对待生病、治病。
环节一,双重角色扮演“丁丁生病了”。本环节旨在从正面引导学生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光荣,培养珍惜劳动成果光荣的自豪感。
情境一:丁丁早上起床时觉得头很疼,他怕打针、吃药,于是他还是坚持去上学了……
情境二:丁丁早上起床时觉得头很疼,他赶快告诉了妈妈……
环节二,想象并表达。“情境一”中的丁丁将会怎样呢?“情境二”中的丁丁又会怎样呢?如果你是丁丁,你会怎样做呢?此环节重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再现他们的真实生活,并拿自己与同伴的生活对比,从而懂得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环节三,讨论交流:1.与同学交流自己生病的经历与感受。引导学生明白医院人员是帮助自己恢复健康的人,打针吃药是必需的,看病时要配合治疗,感谢医护人员的帮助。
(三)我们拟通过实践活动布置进行结课,把教学重点落实延伸到学生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力图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我们设计以下的实践活动:老师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一定会改掉不良的卫生习惯,请同学们动脑,征求家长的意见制定自己的健康行动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持之以恒,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快乐的成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爱心架起友谊桥”,选自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健康教育自助读本》(八年级),属于人际交往心理范畴。
一、教学理念和目标
爱心,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基础,友谊,是青少年走向社会的奠基石。对朋友付出真诚的爱心,建立患难与共的美好友情,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教材设置“爱心行动”这一单元,围绕“患难见真情”这一主旨,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渗透,让学生体会在关键时刻,关心朋友、付出爱心的重要性,培养青少年“爱”的能力。
根据以上的教学理念,我制定了三个活动目标:
1、了解“患难见真情”的深刻含义。
2、学会主动关心朋友,付出爱心。
3、感受快乐,获得人生价值。
二、教学方法
我以故事和情景为主线,采用情境体验法、讨论分析法、交流汇报法进行教学,为了达到以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活动过程四部曲:
1,情景导入,感受真情。
2,活动引领,学会关爱。
3,联系生活,付出爱心。
4,实际行动,体验快乐。
现在,我具体说说,我是怎样教这一课的。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情景聚焦
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患难真情”的意义,我准备了一些典型的事例,(课件出示)
马克思与恩格斯这两位革命巨人之间的友谊是人类友谊的典范,《资本论》这部经典著作是他们伟大友谊的结晶。最初,恩格斯经营着自己并不喜欢的事业
资助马克思顺利写作。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放下自己的工作,尽力从事《资本论》后两卷手稿的整理,完成朋友的遗愿,正是这种无私的友谊及真心的付出,才使得《资本论》这部革命史书得以顺利出版,为共产主义阶级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我国历史上也有“知音难觅”的故事,传说俞伯牙是一位琴师,却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只有钟子期能领悟其中的真谛,俞伯牙将他视为知音,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摔断心爱的瑶琴以祭知音,被传为佳话。
通过这两个经典故事,向学生展示患难友情的无限珍贵。
(二)各抒己见
在“情景聚焦”的基础上,讲述《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鲁滨逊流落到一个荒芜人烟的孤岛上,他最先感受到的是孤独,寂寞和无助,最终他明白,没有朋友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作为青少年,我们的朋友正在日益增多,我们不能一味地等待朋友来帮助我们,而是应该主动去帮助朋友,从此引导学生分析:我们可以怎样关心朋友,帮助朋友?为了突出重点,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几个场景。
场景一:体育课上,小明跳高时不小心崴了脚,痛得坐在地上起不来。
场景二:小建是个领养的孩子,最近他知道了真相,情绪异常低落,时常偷偷落泪。
场景三:小芳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可是由于家庭困难,父母多病,她面临着辍学的危险。
学生看完小品后,分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1、假如你是他们的朋友,遇到上面的情况,你会怎么办?
2、帮助别人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在热烈的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我们要主动关心朋友,在朋友需要时伸出热情的双手,雪中送炭,让朋友在危难时刻感受到友谊的珍贵。友谊会因为我们付出的爱心而变得更加牢固,世界会因为我们付出的爱心而变得更加美好。这是本课的中心主旨,也是课后同学们努力的方向,
(三)心灵感悟
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通过倾听经典的歌曲,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患难见真情(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的道理,从而主动付出爱心,关心朋友。交代学生自己做一件关心朋友的事情作为课外作业,结束本课。
四、教学反思
这节课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我主要讲以下三点:
1,灵活处理教材,本课活动来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格式,而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实际生活,安排了几个生活场景,目的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关心朋友,珍惜友谊,懂得付出,用爱心架设友谊之桥,潜移默化的达到活动目标。
2,运用经典故事,深入浅出,有效地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真挚友谊的伟大力量,使平凡的友谊得到升华。
3,本课为学生提供了培养爱心,发展友谊的平台,在这里,学生重新审视自我,发展自我,客服自私,学会博爱。最终全面培养和塑造青少年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爱心架起友谊桥”,选自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健康教育自助读本》(八年级),属于人际交往心理范畴。
一、教学理念和目标
爱心,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基础,友谊,是青少年走向社会的奠基石。对朋友付出真诚的爱心,建立患难与共的美好友情,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教材设置“爱心行动”这一单元,围绕“患难见真情”这一主旨,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渗透,让学生体会在关键时刻,关心朋友、付出爱心的重要性,培养青少年“爱”的能力。
根据以上的教学理念,我制定了三个活动目标:
1、了解“患难见真情”的深刻含义。
2、学会主动关心朋友,付出爱心。
3、感受快乐,获得人生价值。
二、教学方法
我以故事和情景为主线,采用情境体验法、讨论分析法、交流汇报法进行教学,为了达到以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活动过程四部曲:
1,情景导入,感受真情。
2,活动引领,学会关爱。
3,联系生活,付出爱心。
4,实际行动,体验快乐。
现在,我具体说说,我是怎样教这一课的。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情景聚焦
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患难真情”的意义,我准备了一些典型的事例,(课件出示)
马克思与恩格斯这两位革命巨人之间的友谊是人类友谊的典范,《资本论》这部经典著作是他们伟大友谊的结晶。最初,恩格斯经营着自己并不喜欢的事业
资助马克思顺利写作。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放下自己的工作,尽力从事《资本论》后两卷手稿的整理,完成朋友的遗愿,正是这种无私的友谊及真心的付出,才使得《资本论》这部革命史书得以顺利出版,为共产主义阶级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我国历史上也有“知音难觅”的故事,传说俞伯牙是一位琴师,却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只有钟子期能领悟其中的真谛,俞伯牙将他视为知音,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摔断心爱的瑶琴以祭知音,被传为佳话。
通过这两个经典故事,向学生展示患难友情的无限珍贵。
(二)各抒己见
在“情景聚焦”的.基础上,讲述《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鲁滨逊流落到一个荒芜人烟的孤岛上,他最先感受到的是孤独,寂寞和无助,最终他明白,没有朋友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作为青少年,我们的朋友正在日益增多,我们不能一味地等待朋友来帮助我们,而是应该主动去帮助朋友,从此引导学生分析:我们可以怎样关心朋友,帮助朋友?为了突出重点,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几个场景。
场景一:体育课上,小明跳高时不小心崴了脚,痛得坐在地上起不来。
场景二:小建是个领养的孩子,最近他知道了真相,情绪异常低落,时常偷偷落泪。
场景三:小芳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可是由于家庭困难,父母多病,她面临着辍学的危险。
学生看完小品后,分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1、假如你是他们的朋友,遇到上面的情况,你会怎么办?
2、帮助别人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在热烈的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我们要主动关心朋友,在朋友需要时伸出热情的双手,雪中送炭,让朋友在危难时刻感受到友谊的珍贵。友谊会因为我们付出的爱心而变得更加牢固,世界会因为我们付出的爱心而变得更加美好。这是本课的中心主旨,也是课后同学们努力的方向,
(三)心灵感悟
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通过倾听经典的歌曲,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患难见真情(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的道理,从而主动付出爱心,关心朋友。交代学生自己做一件关心朋友的事情作为课外作业,结束本课。
四、教学反思
这节课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我主要讲以下三点:
1,灵活处理教材,本课活动来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格式,而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实际生活,安排了几个生活场景,目的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关心朋友,珍惜友谊,懂得付出,用爱心架设友谊之桥,潜移默化的达到活动目标。
2,运用经典故事,深入浅出,有效地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真挚友谊的伟大力量,使平凡的友谊得到升华。
3,本课为学生提供了培养爱心,发展友谊的平台,在这里,学生重新审视自我,发展自我,客服自私,学会博爱。最终全面培养和塑造青少年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亲爱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学会与老师沟通》,根据我对本课内容的分析和逻辑结构的了解,我将从教材、学生、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向各位老师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自助读本》。学好本节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水平,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如何有效地与老师进行沟通,从观念和沟通技巧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进其学习的效率。
二、说学生:
高一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关口,随着智力的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师生关系开始发生一些变化。在思想意识方面,他们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他们要求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有较强烈的“逆反”心理。在行为方面,他们甚至容易产生抵触和反抗行为,发生师生矛盾冲突,但又不知道如何较好的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因此对这一时期的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辅导是十分必要的。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知道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能够说出与教师交往沟通的基本准则;掌握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冲突,能够与教师进行有效地沟通。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与教师交往,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地沟通;认同新型师生关系之民主、平等的基本价值取向,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理解和有效的沟通
五、说教法、学法:
(1)教法;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集体讨论法、活动探究法。
(2)学法:学法与教法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六、说教学程序:
活动一:心灵感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与老师交往中存在哪些烦恼与困惑?
活动二:出谋划策;学生讨论:我们应如何解决师生交往中存在的烦恼与困惑?
活动三:角色扮演:学生讨论:与老师沟通的策略有哪些?
活动四:模拟表演:学生练习:“空椅子技术”
1、经验分享:学生就“我与老师的沟通经验”为题,以小组为单位,自由交流自己的方法心得,并请学生代表发言。
2、教师小结:由老师总结介绍一些沟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面对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总结有什么方法可以克服负面影响,并让学生体验比较新颖的心理学游戏和素质拓展活动:如放松训练、心有千千结、信任背摔等。
3、教学总结:本环节分为两个部分,作业的布置和教师的小结:
1)回顾本堂课的内容,结合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布置作业:要求每个学生把与老师沟通的过程、结果及感想用文字记录下来。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与老师沟通的要领,并评出最佳师生交往策略,共同分享。
2)教师结束语:本节课的内容设计贴近现在高中生的生活,符合高中生的心理命脉。并通过创设情境解决了师生间隙,使学生打开心灵之窗。课堂贯穿了素质培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事实上我们也知道,学生不可能因为一节课就达到完美的人格,但只要学生在未来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意识到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能起到及时给学生敲警钟的作用,我想我也就实现了这节课的设计意图。
七、教学心得:
本节课落实了重点、难点,也较好地完成了已定的教学目标。但好的方法众多,因受课时限制,不能一一和学生分享,留下了一些遗憾。各位评委,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还恳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学会与老师沟通》是高一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二课时内容。本单元是根据学生进入中学后,生活接触面的逐渐拓宽,会越来越多地面临与人相处的问题而设置的。本课是在同学们学完第一课《亲子之间》,了解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和纠葛,学会了协调这类矛盾的方法之后,转入处理师生交往中的各种隔膜。同时,为下一课时掌握与朋友友好相处的“金钥匙”奠定基础,使学生尽快学会处理中学里新的人际关系,减少不和谐产生的负面影响,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课是高一上册教材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实意义十分重大。
本课的特点之一:活动“说一说”,是学生对他的一位老师一天工作情况的记录。可以设计成学生课前准备活动,既可作为课堂教学资源,也是完成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一个有效的方式。
特点之二:采用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感悟,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体会老师的辛劳,从而能主动去关心老师,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及确定的依据。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在这个人生的“第二起跑线”,能够协调好与各位老师之间的关系,对于较快适应中学生活意义十分重大。重点确定为让学生主动沟通,积极协商,配合老师的工作,并领会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难点是让学生克服紧张、拘谨的心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正确应用与老师之间沟通的方法,真正达到师生的和谐。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教师工作的的特点,认识到和谐的师生关系,对适应初中学习的重要性,主动与老师沟通,营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老师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与老师沟通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系列活动,让同学感受到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克服闭锁心理、自我意识的不良影响,积极、主动、与老师交往。通过记录老师一天的活动,引导学生体会老师的辛劳,学会关心老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尽量消除师生间的隔膜,体会和谐的师生关系带来的快乐,使生活充满乐趣,学习更自信更轻松。培养学生关心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情感。
二、说教法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本人尝试实施开放式教学。课堂以活动为依托,采用调查采访法,小组讨论法,师生组成“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解决疑难问题,自己内化为真实的情感,尊重和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从文本中走出,以人为本。教师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努力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中学阶段,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随着智力的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师生关系开始发生一些变化。在思想意识方面,他们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他们要求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有教强烈的“逆反”心理。在行为方面,他们甚至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反抗行为,发生师生矛盾冲突,但又不知道如何较好地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
在知识掌握上,高一学生对于人际交往的具体方法比较难理解,同时独生子女交往面较窄,人际交往经验较缺乏,在新环境中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应注意采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帮助理解、掌握。
2、学法指导:根据学情分析和贯彻“一切为了每一位同学生的发展” 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方面的学法指导:调查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具体活动过程构想及依据
1、新课导入:由学生表演情景剧导入,该短剧轻松活泼,适合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气氛,同时此剧来源于日常学习生活中,反映了师生之间的隔阂,点明主题。
2、新课教学:
(1)根据目标期望理论,对课本活动“说一说”进行创新,布置学生课前准备,了解自己老师一天的工作情况。在课堂上要开展“你说我说”活动,谈谈对老师一天工作的全新认识,是否和平时的想象一致。
这样设计的目的:由于教师、学生角色的差异、地位的不同、看问题的立场和视角的分歧等等,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有时就会产生一些隔阂。师生矛盾产生的现实原因还有学生对教师的工作缺乏感性的认识。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从熟悉教师的工作特点开始,体会教师日常工作的辛劳,让学生了解老师,从而能主动去关心老师,为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形成和谐关系打下一个情感基础。
(2)创设情境一:在英语测试时,我没有把英语课本放在课桌里被英语老师发现,受到了英语老师的批评,对此我毫无怨言,这次批评提醒我以后做事时要周到。但班主任在批评我时,有一句话却深深地刺痛了我——“别人为什么都把课本放在桌洞里,你这样做了,这就说明内心深处仍有作弊的'念头”。
试一试:针对上述情境,如果你是那位学生或老师,你应该怎样做?
这样设计让学生学会在适当的场合,采取一些适当的方式,通过适当的语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让学生了解到师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应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平等相待。学生要主动与老师交流、沟通,老师也应该经常倾听学生的心声,彼此加深了解,互通有无,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学习方式让同学感到亲切,自然,在相互的讨论中掌握了处理师生矛盾的方法,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列举一些古今中外尊敬老师的事例,如“程门立雪”。让学生讨论:尊敬老师要做到哪些?
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从以上所列举的事例中通过自身的感悟,认识到尊敬老师,最重要的的尊重老师的劳动;尊敬老师,要听从老师的教诲;尊敬老师,要对老师有礼貌。避免了教师的空洞说教,挖掘了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有的放矢地进行了品德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了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是尊重老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利于促进学生品德教育回归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突破难点。
3、行为训练:
想一想: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你会怎么办?
与老师意见不一致时;老师因不明真相错怪你时;
当老师当众粗暴地批评你时;当老师严格要求你时。
通过对这些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可以检验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对学生处理师生关系时也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4、感悟升华:引导同学朗读教材59页《女老师的祈祷》,读读议议。
5、课后延伸:请你也试着当一天的班主任,并让同学对你进行评价,最后,总结当过一天班主任之后的体会,以便更好地了解老师的苦与乐。
让学生当一天的班主任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本堂课的教学实效,同时,继续发现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总之,对本课时的设计,我始终贯彻新课程“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目标期望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和再创造。尝试实施开放式教学,采用调查采访法,小组讨论法,以活动为依托,师生组成“学习共同体”,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让他们懂得分享,体验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努力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沟通是一门艺术,艺术就需要技巧。现代的社会尤其需要沟通,才有驾驭组织和协调的能力,才能团结人、凝聚人。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学会交往,沟通你我》。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陈述。
一、说教材:
《心理健康》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俞国良主编的,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使用的教材。该教材紧紧围绕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实用性强。
人际交往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掌握怎样的原则,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从业就业都具有不可小觑的意义。
学情分析:我所授课的班级是护理专业一年级的新生,这些处在青春期的孩子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成长问题。比如对职业教育的不适应造成了其学习方面的压力;与父母之间沟通不畅造成了亲情的淡漠;因远离家乡、朋友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造成了他们内心孤独、没有倾述对象;因不会正确表达自我,造成了在日常与人交往时产生了各种矛盾、不理解,甚至使他们害怕与他人交往。特别是与他人的沟通障碍,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教材处理:为了让学生掌握积极有效的沟通方法,我将教材第四单元第13节《愿友谊地久天长》和第16节《冲突,让青春失色》两节的课程加以整合、归纳,帮助学生从有效沟通的方法着手,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出现的`沟通问题,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本次课确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知道沟通的重要性,记住人际交往的原则;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角色扮演再现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学生会运用有效沟通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良好、有效的沟通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学会相互理解、宽容,遇事多进行换位思考。
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并能够应用有效沟通的技巧,促进自我的心理健康;与他人交往时学会换位思考;而教学难点则在于让学生能够应用有效的沟通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进行有效、融洽的沟通。
二、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三种教法:
1、案例教学法: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为基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分析、点评、小结,使学生自己获得人际沟通的知识;
2、情境教学法:通过课堂现场情景的再现,还原一个真实的矛盾冲突现场,及时让学生反馈自身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情感与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相互统一;
3、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拿到课堂上进行再现,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与人交往的问题,学以致用。
三、说学法:
本节围绕设定的矛盾冲突,为学生设计了两种学法:
1、合作学习法:在相互合作、表演中综合运用理论与实践知识,激发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讨论探究法:在讨论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提高综合归纳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课前准备、新课导入、角色扮演、分组讨论及分享感悟。课前,我在网络上搜集了与本节课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在课堂上加以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直观认识。选取了一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冲突——《一个电话引发的矛盾》为例,课前请同学们开动脑筋、设法解决矛盾。而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学生有感触、有想法可以马上反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课的导入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通过列举成功沟通和失败沟通的两个案例,抛出本课主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与他人进行沟通?如何沟通才能达到我想要的结果?
本课知识点的教授则是贯穿于整个情景再现过程中,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讨论及能力操练几个环节来实现的。
活动一:教师与同学的角色扮演,再现矛盾冲突现场,将讲大家带入情境中;表演结束后,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教师再将学生的情感体验、经验方法提炼在黑板上展示,并鼓励学生找出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
活动二:学生分组扮演,请学生们把发生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拿到课堂上,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试着去解决问题,并从中归纳出自己现在在处理类似问题时所用的方法与之前有何不同,为什么沟而通了或是沟而不通,帮助学生将经验上升为理论,提高学生系统归纳的能力,帮助学生获得新知。
为了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我设计了一个写真心话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敞开心扉,把深藏内心的小秘密向彼此倾诉,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马上就拉近了同学之间的距离,化解了心里解不开的疙瘩。
课堂小结:以一句心灵感悟“相互尊重,待人真诚,面带微笑,学会倾听,你心如我心,有效沟通一家亲!”概括总结了本节课的主题,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
小结结束后布置作业。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
五、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贴近生活的情景再现为中介,情绪体验为手段,自主探究学习为途径,围绕教学重点及难点展开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得、有所悟,在能力操练的环节中,敞开心扉,与他人进行心灵沟通,有效化解了同学间的矛盾,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而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时,课堂秩序有些混乱,表演的时间过长影响了原本教学计划的完成。
(结束语)沟通无处不在,当我们敞开心扉、真诚与人交往时,我们才能与他人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生活环境才更有助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地成长。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今后在遇到问题、矛盾时都能与他人进行有效地沟通,开心过好每一天!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中学生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日趋成熟的阶段,对异性产生朦胧的情感、好奇和渴望是其生理和心理发展变化的一种具体表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中学生对男女交往中所萌动的青春情感进行理性的探讨和思考,帮助他们健康地走进青春年华。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上学期心理篇的第二篇,是在学习了生理知识的基础上来探询心理之路。
因此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正确与异性交往。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异性交往的心理学意义,顺利地走过青春期。
3、行为与习惯目标: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愉快地度过青春期。
教学重点:怎样与异性正常交往。
教学难点: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表现的非常谦虚,不愿意说出自己与异性交往的困惑。
二、学情分析:
中学生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日趋成熟的阶段,对异性产生朦胧的情感、好奇和渴望是其生理和心理发展变化的一种具体表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中学生对男女交往中所萌动的青春情感进行理性的探讨和思考,帮助他们健康地走进青春年华。因此,我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景,扑捉本课中的时代气息,增强其趣味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三、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
适时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对课堂教学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设计相应的活动,课件中融入色彩鲜艳的图片,增强教学的直观感受,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实效性。
四、教法与学法:
本课采用讲授法与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地运用了活动,力图通过直观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加深对青少年早恋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请全班同学听歌曲《女人是老虎》。
提问:美丽可爱的小姑娘,老和尚却把她比喻成老虎。
1、这是为什么?
2、难道这个小姑娘和咱们班的女同学不一样?真的会吃人?
教师小结:这个小和尚已经进入青春期了,他喜欢和女孩子在一起,看见这个小姑娘就高兴,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内容。
(二)点题:萌动的青春期
活动一:讨论(时间二分钟):到了花季我们每个同学都喜欢和异性玩,那么和异性同学相处对我们的身心发育有什么帮助?
(三)引入新课:异性交往的心理学意义:
1、智力方面:男女同学在智力的类型方面有差异,保持正常的交往,可以提高智力水平和学习效益。
2、情感方面:情感的内容及表达方式不同,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达到和谐。
3、个性方面:多项的人际交往,可以使差异较大的个性相互渗透,个性互补,性格更为开朗,情感体验更为丰富,意志也更为坚强。
(活动二)小品:请两位同学上台给我们表演你们看见的男女同学交往的场景。
表演结束后请同学们说说他们这样做对他们会有什么影响?(活动三)实战演练:请同学们打开《金钥匙》阅读短文,并请同学们帮助小慧出主意。
(四)导出重点:男女同学到底该如何交往?
学生先谈,教师总结1、交往的心态:心无杂念,淡化对方的性别,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2、交往的深度:疏而不远,掌握好距离。3、交往的范围:本班同学。提倡集体交往,不提倡个别交往。
4、交往中的身体接触:不要动手动脚。讲究文明。5、语言忌讳:不提倡谈吃、谈穿、谈玩。
6、交往的场合:本班教室
(五)内容梳理:
青春期异性之间的相互吸引和倾慕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在交往中顺其自然,保持健康的心态,注意交往的深度、范围和场合,就能使我们性格更为开朗,情感体验更为丰富,意志也更为坚强,从而提高我们的智力活动水平和学习效率。
(六)课堂练习:1、突然有一天你发现班上的一位男生(女生)总是在注意自己,你感受如何?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2、你一直很欣赏班里的一位异性同学,有一天他向你表示好感,其实你从未想过与他的关系有任何变化,但你又不希望失去这个朋友,你怎么办?(七)花絮:
青春的浪漫会让你铭记一生,但浪漫背后的陷阱也会让你负出一生的代价。
八、教学效果预测:
1、本节课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展了大量的活动,特别是对青春期男女同学的交往以小品的形式进行展示,估计应该对学生的内心产生极大的震动,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到男女同学该如何交往。
2、课堂教学中贯穿了素质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的两次讨论以及一次的学生小品表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自我表现中得到自我教育,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3、中学生早恋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在这个问题的背后,更多的是青少年对于异性交往的无知,给他们从科学的角度介绍一些交往的知识,解除交往中的困惑,引导他们顺利地渡过青春期,为培养健康的人生奠定基础。
各位评委、老师们: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篮球的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下面我把上课的思路与流程说一下。
一、指导思想
本课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知识的同时,得到快乐,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
二、教材分析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对抗运动项目,因此,在比赛中传接球技术运用较多,而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在比赛中是很实用的一种传接球方法。为今后学习篮球其他内容起着关键作用。它既是前面所学篮球基本动作的应用,也是今后篮球教学的基础,它融素质、技术与智慧为一体,对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另外,这节课的素质练习:追球跑,是发展学生下肢力量与奔跑能力的一种练习手段。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行进间跨步接球和迈步传球的技术动作。
教学难点: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及传球的落点
四、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懂得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具体做法和技术要领以及传球的重要性。
2、运动技能目标:学生能在侧身跑动中作出跨步接球、迈步传球动作,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身体的协调性。
3、心理健康目标:学生乐意表现自我能力,能充分展示自我个性,积极探讨、互帮互学,培养团队意识。
五、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一男生,他们在初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身体素质相对较薄弱,对技术的理解能力也不强,心理素质相对较差,对篮球的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要求又是比较强的技术,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在学习中应以多练为主,由浅入深,分层递进来教学。
六、教法与学法
教法主要采用:
1、直观教学法:课中基本动作由教师亲自示范、讲解,做到讲解和示范相结合,讲解清楚,示范到位,使同学们一目了然。
2、图示法:通过这种方法,教师在讲解、示范上节省了时间,做到尽量用最短的时间讲解清楚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易懂、易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纠正错误法:在练习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
4、分解与完整练习法:由原地传到行进间传接球,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此技术;
5、分层递进法:课中基本部分练习,从两人面对面的行进间传接球,再到三角形行进间传接球,最后到全场跑动中传接球,动作由简单到复杂,内容由易到难,做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学法主要采用:观察法、模仿练习法、分组练习法、合作学习法、自我评价法。
七、教学流程
(一)准备部分(7-8分钟)
1、课堂常规:组织形式(1分钟)
图1 .图22、准备活动:
①游戏:抢拍球(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篮球的.控制能力。)
组织形式(4-5分钟)
②球操(配乐)组织形式:(2-3分钟)
目的:充分活动各关节韧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基本部分(28-30分钟)
1、复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3分钟)
要求:动作正确规范,传球到位--胸前,30次
目的:使学生对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动作要领进行巩固和提高,为学习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两人相对行进间传接球。(5分钟)
要求:由慢到快,练习跨步接球和迈步传球的技术
动作,不要走步,传球到位--胸前,30-40次
目的:从简单的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开始学起,先掌握动作技术要领,从而解决本课重点--行进间跨步接球和迈步传球的技术动作。
3、三角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7分钟)
要求:由慢到快,练习侧身跑及跨步接球和迈步传球的
技术动作,不要走步,传球到位--胸前,30-40次
目的:增加一点难度,进一步学习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在三角传接球时,加强了侧身跑及侧身接球,进一步解决本课重点,同时也解决其难点。
4、全场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10分钟)
要求:速度由慢到快,两人之间距离由近至远,侧身跑动,传球到位--跑进方向胸前,避免走步,可结合上篮提高学生的兴趣。
目的:增加难度,结合实际(两人快速的传球推进),进一步解决本课的重难点。图6
注:以上练习教师利用小黑板进行图解,然后教师再示范,使学生加深理解,更容易理解教师意图,从而节省时间,增加练习次数,来掌握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
5、展示与评价(2分钟)
目的:通过展示,使学生进行互评,对此技术加深理解,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培养学生评价能力(展示技术掌握好的,这样更加深印象,激励大家共同学习)
6、身体素质练习:追球跑(6分钟)
目的:发展学生下肢力量与奔跑能力,也为篮球比赛中奠定了速度基础,比如快攻、突破等等。
(三)结束部分(3-4分钟)
1、放松活动:在轻音乐伴奏下,肢体放松--太极拳模仿练习(跟老师学)。使学生心率和心情尽快的平静下来。
2、小结,下课,归还器材
目的:使学生有组织的结束教学活动,逐渐恢复学生生理机能,对学生进行表优鼓差,同时进行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
八、场地器材
篮球场1块、篮球30个、录音机1台、小黑板1块。
九、预计课的效果
预计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预计平均心率为120-130次/分钟,最高心率170-180次/分钟,运动密度为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