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费宝网说课稿一等奖

搜索51费宝网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一等奖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一等奖

时间:2023-06-19 13:37:02

类别:说课稿一等奖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一等奖

1、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这一单元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体验成长的快乐。四年级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但他们中却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些问题,更不会意识到这些问题在自我成长道路中所起的作用,而这篇课文是当今文坛著名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赞颂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的文品和对人平易真诚的人品。文章的篇幅较长,其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比较多,适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达到以读促情、以读促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文章中叶圣陶先生批改了“我”的作文,所以还可以学习如何修改作文的方法。

二、说学生

由于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文本鉴赏力,还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但是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还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

三、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我把教学目标预设为。

1、能正确读出“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确定教学重点

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两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

四、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采用一下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对话式教学法和自学辅导等教学法,这三种方法穿插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的能动性,鼓励学生即兴创造,在对重点词句的反复诵读中,形成解析完教材,确定完目标及重难点,下面我将说说教法与学法)“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帮助理解,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播放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在学法上我将根据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指导学生采用“读——思——议——练”的方法,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朗读、思考、交流、练习,从而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情感脉络。在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导学中打造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鉴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下面我重点说说教学流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步,本课时教学过程我将按五个环节展开:

开课伊始,我和学生从《爬山虎的脚》谈到叶圣陶,从叶圣陶谈到肖复兴,又从肖复兴引出中心句: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的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这些都与上课的内容紧密相关,既可以勾起学生的回忆,又能通过谈论叶圣陶,对即将学习的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有更丰富的认识。接着我揭示课题,让学生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随机强调“那”和“绿”两个字的书写要求。这样设计一方面进行写字训练,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首先,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教师检查: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写准字形。如,厅是后鼻音,荐是前鼻音,书写荐的时候注意草字头下面是存不是在,昏上面是氏不要在下面多加一点。在疏通完文字之后,我让学生思考,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围绕这两件事怎样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分别用四个字概括这两件事,在交流时随机形成板书(修改作文、邀请做客)然后我再让学生看着板书完整的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在这没有直接让学生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而是通过提示,给学生一种方法的指引,从而学会概况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脉络,为下文细读课文奠定基础。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学生要对课文有所感悟,首先得“批文以入情”。在引导学生由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我给每个学生充分的读书与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徜徉在文本里,深入与文本对话。

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1—5自然段,思考: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请画出相关的内容,然后读一读这些句子。

(学生自学后交流)

课件出示: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指名读这句话,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密密麻麻”“到处”来体会叶老的认真一丝不苟,随后引入课外资源,引导学生看资料袋中一张画像的修改原稿,从而让学生对“密密麻麻”“到处”这两个词语有更鲜明的印象,叶老为肖复兴修改处大到一个句子,小到一个词一个字,甚至连标点符号也没落下,可见叶老修改作文时是多么认真仔细。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为了近一步体会叶老的认真,学习叶老修改作文的一些方法,我还将利用课件,让学生把肖复兴的习作和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后的习作做一个对比朗读,体会这样改的好处。从中学习到作文修改的一些方法,同时感受到自己的作文写好后也要作这样的修改。

接着课件出示描写作者肖复兴感受的句子: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拂”,轻轻擦过,“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作者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浓厚的情感,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和体会这些情感,我设计了层层递进的情感暗示,进行朗读指导。一读:兴奋。删改后的句子更准确,更规范了,作者的高兴之情由然而生,请同学们试一试读出他的兴奋心情。二读:温暖看到叶老这么认真、平和地为我修改作文,我感到春风不仅吹到面上,更是把温暖注入了心田,请大家再读!三读:感动叶老当时可是教育部副部长,工作繁忙,还挤出时间来为我一个素昧平生的小孩子改作文,我感动、我自豪,再读!四读:敬佩叶老当时已经70多岁了,还这样关心一个孩子,我无法言表的感动都融于春风拂面的那一瞬间,再读!

四)、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通过上面环节的学习,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零散的,这时我设计说话练习,理清三、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这一环节试图通过三个句式的练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升华学生对叶圣陶先生的情感。

五)、回顾中心句,前后呼应

在课接近尾声时,我深情描述情境:虽然时间过去了二十多年,但叶老先生的人品和作品还深深地留在了肖复兴的脑海中,所以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生齐读:“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接着,我总结全文:这节课,我们收获颇多,在叶老家做客时,我又收获了怎样的感动呢?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又会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下一节课让我们再走进叶老先生的家,去尽情地享受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这样结课是为了和课开始时呼应,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

2、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专家呼吁:语文教学要着眼于言语形式,有效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才能让孩子在语文课堂上得意又得言,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前,我便问自己:我要教些什么,要留给学生什么,怎样才能得意不忘言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反复读了这篇课文,在理解中渐渐明白了自己要教给学生什么,下面我来说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得回忆文章。文章紧紧围绕记叙了叶老为“我”“修改作文”、“邀我作客”两件事情。课文篇幅较长,文字平和,可平和之中却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撼。

二、说学情

经过了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识字经验,初步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学习重点也由识字逐渐向阅读过渡。一些阅读方法已经基本掌握,如朗读、默读;借助图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但体会关键词句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则是四年级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设计

基于以上的理解和认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本课拟定二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将重点实现目标:

1、读准生字,理解“春风拂面”“密密麻麻”等词,会写删;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知道写好作文字要准确、句要规范、文要具体;从叶老对《一幅画像》的原文修改中,学习修改的方法,初步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3、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读,感受叶老先生真诚、质朴,对待文学事业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态度。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我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以下五大板块来展开教学:板块一:揭示课题,读题导入;板块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板块三: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修改方法;板块四、谈感受,回归整体;板块五:拓展练习,修改文章。

下面我具体讲讲我的预设,具体的教法和学法也体现在教学流程中。

板块一:揭示课题,读题导入。

第一种:开门见山,让孩子直接读课题,这样可以节省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语文实践。

板块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

这一板块,我首先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的时间,通过作业单的形式解决难读字、难写字,扫除阅读障碍。

接着让学生说说课文的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促进学生的整体感知,如果孩子们一下子说不上来就先让他们说说主要写了谁,然后说说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

【设计意图: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二学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中下学生更是有困难,因此,为他们提供说话的“阶梯”很有必要,先读文思考,再思考主要写了谁,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逐层导入,使全体学生都能说课文大意。面向全体,尊重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板块三: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修改方法

在这一板块中,我力求体现“实”和“活”,让学生在充分自主中学习,更好的落实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具体采用个环节来展开教学。

第一环节:出示叶老的修改稿,让孩子先说说看了修改稿自己的感受,然后再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的。

第二环节: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各成员间交流读书心得。

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将这种感受写具体的呢?学生再次默读课文1——5段,划出叶老认真批改我作文的句子,同桌交流,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什么?

第三环节:抓重点,点拨引导,学习修改方法

为了避免面面俱到,反馈时,灵活运用方法重点引导体会人物形象,掌握修改方法。

教学“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这句话时,重点抓密密麻麻一词感受叶老的认真,再通过再次看叶老的修改稿,给孩子以视觉的冲击,让孩子谈体会,孩子可能会说,没想到叶老会这么认真地修改我的文章,没想到叶老作为一个大忙人还那么细致地修改我的文章等,以此感悟到叶老的平和以及带给我的温暖。

教学“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这句话时,通过理解张和幅的不同体会到叶老为我修改文章连一个字也不放过,体会到修改文章要注意用字准确。

教学“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这句话时要让还写学会话删除和删改两个修改符号,知道这两个修改符号的作用。知道修改文章要注意句子要修改规范。

教学“类似这样的长句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这句话时,通过例子让孩子知道长句断成短句,句子读起来能更轻松。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喜好,随机教学句子。根据教材特点,这四个句子的教学不平均用力,而都有所侧重,教学也有详略。第一句重在通过密密麻麻一次感悟叶老的认真、温暖、平和;后三句重在让孩子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

教学完以上几句,让孩子再去读课后的资料袋,让孩子们说说叶老还在哪些地方做了修改,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孩子的发言相机教学增补和调动两个修改符号,进一步掌握修改的方法。

第四环节:学习评语,知道写文章要写具体事实

小结以上修改方法,叶老就是通过这些密密麻麻的修改符号告诉肖复兴,告诉我们,修改文章要注意字要修改准确,句要修改规范,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秘诀藏在叶老的评语里呢?自己去读读,你找到了吗?引导学生发现文章要写具体事实。

而后再次引导孩子,这则评语写的都是肖复兴的优点,前面叶老改出了那么多不恰当的地方,为什么还都写的是优点呢?引导孩子体会叶老是为了树立我写作的信心,是为了鼓励我,体会叶老的温暖,从而带着自己的敬佩、感动读好“我虽然未见叶老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了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句话。

板块四、谈感受,回归整体

教学完课文,让孩子再来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在写作文和修改作文方面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既是对课文的回归,又是对孩子修改作文能力习得的考查,可谓一举多得。

板块五:拓展练习,修改文章

我准备这样做:

我出示自己班级孩子写的一段话,让孩子运用以上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在语言实践中提高孩子的习作修改能力。

我为什么这样教呢?

1、遵循语文能力形成的规律,让学生充分地语文实践:我们知道语文能力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形成的,本文教学我注重让学生充分地语文实践。比如,让孩子默读,找出叶老认真修改我作文的句子;比如读后面的资料袋,看看叶老还在哪些地方进行了修改,这样修改有什么好处;再比如修改老师提供的片段,让孩子在语文实践中学会修改。

2、体现了得意不忘言的教学理念。

3、体现了“让学”的教学理念。比如在交流叶圣陶修改我文章的句子时,先让孩子划句子,同桌交流,然后让孩子反馈交流的时候根据孩子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专家呼吁:语文教学要着眼于言语形式,有效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才能让孩子在语文课堂上得意又得言,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前,我便问自己:我要教些什么,要留给学生什么,怎样才能得意不忘言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反复读了这篇课文,在理解中渐渐明白了自己要教给学生什么,下面我来说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得回忆文章。文章紧紧围绕记叙了叶老为“我”“修改作文”、“邀我作客”两件事情。课文篇幅较长,文字平和,可平和之中却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撼。

二、说学情

经过了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识字经验,初步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学习重点也由识字逐渐向阅读过渡。一些阅读方法已经基本掌握,如朗读、默读;借助图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但体会关键词句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则是四年级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设计

基于以上的理解和认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本课拟定二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将重点实现目标:

1、读准生字,理解“春风拂面”“密密麻麻”等词,会写删;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知道写好作文字要准确、句要规范、文要具体;从叶老对《一幅画像》的原文修改中,学习修改的方法,初步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3、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读,感受叶老先生真诚、质朴,对待文学事业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态度。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我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以下五大板块来展开教学:

板块一:揭示课题,读题导入;

板块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

板块三: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修改方法;

板块四、谈感受,回归整体;

板块五:拓展练习,修改文章。

下面我具体讲讲我的预设,具体的教法和学法也体现在教学流程中。

板块一:揭示课题,读题导入。

第一种:开门见山,让孩子直接读课题,这样可以节省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语文实践。

板块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

这一板块,我首先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的时间,通过作业单的形式解决难读字、难写字,扫除阅读障碍。

接着让学生说说课文的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促进学生的整体感知,如果孩子们一下子说不上来就先让他们说说主要写了谁,然后说说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

【设计意图: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二学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中下学生更是有困难,因此,为他们提供说话的“阶梯”很有必要,先读文思考,再思考主要写了谁,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逐层导入,使全体学生都能说课文大意。面向全体,尊重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板块三: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修改方法。

在这一板块中,我力求体现“实”和“活”,让学生在充分自主中学习,更好的落实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具体采用个环节来展开教学。

第一环节:出示叶老的修改稿,让孩子先说说看了修改稿自己的感受,然后再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的。

第二环节: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各成员间交流读书心得。

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将这种感受写具体的呢?学生再次默读课文1——5段,划出叶老认真批改我作文的句子,同桌交流,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什么?

第三环节:抓重点,点拨引导,学习修改方法。

为了避免面面俱到,反馈时,灵活运用方法重点引导体会人物形象,掌握修改方法。

教学“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这句话时,重点抓密密麻麻一词感受叶老的认真,再通过再次看叶老的修改稿,给孩子以视觉的冲击,让孩子谈体会,孩子可能会说,没想到叶老会这么认真地修改我的文章,没想到叶老作为一个大忙人还那么细致地修改我的文章等,以此感悟到叶老的平和以及带给我的温暖。

教学“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这句话时,通过理解张和幅的不同体会到叶老为我修改文章连一个字也不放过,体会到修改文章要注意用字准确。

教学“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这句话时要让还写学会话删除和删改两个修改符号,知道这两个修改符号的作用。知道修改文章要注意句子要修改规范。

教学“类似这样的长句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这句话时,通过例子让孩子知道长句断成短句,句子读起来能更轻松。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喜好,随机教学句子。根据教材特点,这四个句子的教学不平均用力,而都有所侧重,教学也有详略。第一句重在通过密密麻麻一次感悟叶老的认真、温暖、平和;后三句重在让孩子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

教学完以上几句,让孩子再去读课后的资料袋,让孩子们说说叶老还在哪些地方做了修改,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孩子的发言相机教学增补和调动两个修改符号,进一步掌握修改的方法。

第四环节:学习评语,知道写文章要写具体事实。

小结以上修改方法,叶老就是通过这些密密麻麻的修改符号告诉肖复兴,告诉我们,修改文章要注意字要修改准确,句要修改规范,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秘诀藏在叶老的评语里呢?自己去读读,你找到了吗?引导学生发现文章要写具体事实。

而后再次引导孩子,这则评语写的都是肖复兴的优点,前面叶老改出了那么多不恰当的地方,为什么还都写的是优点呢?引导孩子体会叶老是为了树立我写作的信心,是为了鼓励我,体会叶老的温暖,从而带着自己的敬佩、感动读好“我虽然未见叶老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了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句话。

板块四:谈感受,回归整体。

教学完课文,让孩子再来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在写作文和修改作文方面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既是对课文的回归,又是对孩子修改作文能力习得的考查,可谓一举多得。

板块五:拓展练习,修改文章。

我准备这样做:

我出示自己班级孩子写的一段话,让孩子运用以上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在语言实践中提高孩子的习作修改能力。

我为什么这样教呢?

1、遵循语文能力形成的规律,让学生充分地语文实践:我们知道语文能力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形成的,本文教学我注重让学生充分地语文实践。比如,让孩子默读,找出叶老认真修改我作文的句子;比如读后面的资料袋,看看叶老还在哪些地方进行了修改,这样修改有什么好处;再比如修改老师提供的片段,让孩子在语文实践中学会修改。

2、体现了得意不忘言的教学理念。

3、体现了“让学”的教学理念。比如在交流叶圣陶修改我文章的句子时,先让孩子划句子,同桌交流,然后让孩子反馈交流的时候根据孩子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4、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尊敬的校长,亲爱的老师:

中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大板块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这一单元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体验成长的快乐。四年级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但他们中却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些问题,更不会意识到这些问题在自我成长道路中所起的作用,而这篇课文是当今文坛著名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赞颂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的文品和对人平易真诚的人品。文章的篇幅较长,其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比较多,适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达到以读促情、以读促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文章中叶圣陶先生批改了“我”的作文,所以还可以学习如何修改作文的方法。

二、说学生

由于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文本鉴赏力,还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但是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还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

三、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我把教学目标预设为。

1、能正确读出“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确定教学重点

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两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

四、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采用一下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对话式教学法和自学辅导等教学法,这三种方法穿插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的能动性,鼓励学生即兴创造,在对重点词句的反复诵读中,形成解析完教材,确定完目标及重难点,下面我将说说教法与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帮助理解,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播放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在学法上我将根据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指导学生采用“读——思——议——练”的方法,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朗读、思考、交流、练习,从而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情感脉络。在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导学中打造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鉴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下面我重点说说教学流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步,本课时教学过程我将按五个环节展开:

开课伊始,我和学生从《爬山虎的脚》谈到叶圣陶,从叶圣陶谈到肖复兴,又从肖复兴引出中心句: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的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这些都与上课的内容紧密相关,既可以勾起学生的回忆,又能通过谈论叶圣陶,对即将学习的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有更丰富的认识。接着我揭示课题,让学生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随机强调“那”和“绿”两个字的书写要求。这样设计一方面进行写字训练,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首先,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教师检查: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写准字形。如,厅是后鼻音,荐是前鼻音,书写荐的时候注意草字头下面是存不是在,昏上面是氏不要在下面多加一点。在疏通完文字之后,我让学生思考,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围绕这两件事怎样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分别用四个字概括这两件事,在交流时随机形成板书(修改作文、邀请做客)然后我再让学生看着板书完整的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在这没有直接让学生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而是通过提示,给学生一种方法的指引,从而学会概况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脉络,为下文细读课文奠定基础。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学生要对课文有所感悟,首先得“批文以入情”。在引导学生由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我给每个学生充分的读书与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徜徉在文本里,深入与文本对话。

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1—5自然段,思考: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请画出相关的内容,然后读一读这些句子。

(学生自学后交流)

课件出示: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指名读这句话,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密密麻麻”“到处”来体会叶老的认真一丝不苟,随后引入课外资源,引导学生看资料袋中一张画像的修改原稿,从而让学生对“密密麻麻”“到处”这两个词语有更鲜明的印象,叶老为肖复兴修改处大到一个句子,小到一个词一个字,甚至连标点符号也没落下,可见叶老修改作文时是多么认真仔细。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为了近一步体会叶老的认真,学习叶老修改作文的一些方法,我还将利用课件,让学生把肖复兴的习作和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后的习作做一个对比朗读,体会这样改的好处。从中学习到作文修改的一些方法,同时感受到自己的作文写好后也要作这样的修改。

接着课件出示描写作者肖复兴感受的句子: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拂”,轻轻擦过,“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作者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浓厚的情感,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和体会这些情感,我设计了层层递进的情感暗示,进行朗读指导。一读:兴奋。删改后的句子更准确,更规范了,作者的高兴之情由然而生,请同学们试一试读出他的兴奋心情。二读:温暖看到叶老这么认真、平和地为我修改作文,我感到春风不仅吹到面上,更是把温暖注入了心田,请大家再读!三读:感动叶老当时可是教育部副部长,工作繁忙,还挤出时间来为我一个素昧平生的小孩子改作文,我感动、我自豪,再读!四读:敬佩叶老当时已经70多岁了,还这样关心一个孩子,我无法言表的感动都融于春风拂面的那一瞬间,再读!

四)、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通过上面环节的学习,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零散的,这时我设计说话练习,理清三、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这一环节试图通过三个句式的练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升华学生对叶圣陶先生的情感。

五)、回顾中心句,前后呼应

在课接近尾声时,我深情描述情境:虽然时间过去了二十多年,但叶老先生的人品和作品还深深地留在了肖复兴的脑海中,所以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生齐读:“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接着,我总结全文:这节课,我们收获颇多,在叶老家做客时,我又收获了怎样的感动呢?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又会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下一节课让我们再走进叶老先生的家,去尽情地享受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这样结课是为了和课开始时呼应,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

5、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教材分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比较多。这样的文章对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难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力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内容的对比,补充课外资料等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年段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课文大意。

【单元学习目标】

1、学生能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

3、能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龄人成长的的故事,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本课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仿佛、融洽、黄昏、余晖、客厅、模模糊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重点难点】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都学过《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还记得爬山虎的样子吗?

2、记得是谁写的吗?

3、是的,就是这位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大作家,大编辑叶圣陶老先生的作品,大家都尊称他叶老。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叶老,走近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板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让学生速读课文,要求如下: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3)在文中划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2、课文讲了几件事?

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教师明确:文章主要讲了2件事。一是1963年,叶圣陶先生帮作者修改作文,以及在这一年暑假请作者去他家做客的事。(修改作邀请做客)

三、学习第一部分,体会作文修改之道,初步感受叶圣陶的人品

1、课文哪几小节是叶圣陶先生帮作者修改作文的事?(学生默读课文,按事件将课文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5段,第二部分分6—10段。)

2、学生默读前两段,概括前两段的两层意思:我的作文获奖了;老师告诉“我”是叶圣陶先生帮我改的。

3、请同学们速读3、4、5小段,叶圣陶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呢?

4、大家翻看看课文后面的资料袋,看看叶圣陶先生当年给作者改的作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学生各抒己见,体会叶圣陶修改作文的认真。

5、大家从这篇修改的作文中发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认真,当作者刚看到这份修改稿时,他有什么反应呢?(愣住了)。

6、讨论:作者为什么会一下子愣住了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因惊讶和激动,自以为是写的很好的作文,没想到叶圣陶竟改了那么多地方:更没想到叶圣陶先生会如此认真细致的修改一个中学生的作文。

7、大家再看资料袋,举例来说说叶圣陶改了哪些地方?

(学生照着“一张画像”的修改稿发言)。

8、这篇修改过的作文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的呢?谁为我们读读呢?学生自愿读:映入眼帘的是……钩或直线、曲线。

9、讨论:作者从叶圣陶的修改中感受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生答)

10、是啊,我们虽然未见叶圣陶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叶圣陶不仅为“我”改了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谁来为我们读?指名学生读叶圣陶先生的评语。

11、如果说叶圣陶先生认真细致的修改令“我”叹服,让“我”受益匪浅。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学生接着读: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师:那时,作者才十五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此时他对自己的写作当然是信心大增。

四、精读第二部分进一步感受叶圣陶的人品

1、当我去叶圣陶先生的家做客时,他对“我”又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2、课文中哪些词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请大家找出来并谈谈理由,相关语句有:意外、像大人一样和“我”握手、交谈融洽、亲切、认真、质朴、期待等,引导学生从“我”和“叶圣陶”的身份差别去思考。

3、叶圣陶先生和我的谈话让我模模糊糊懂得了———学生跟读:作家就是这样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4、作家是怎样做的呢?(指板书词语)学生:平易近人。

5、作品是怎样写的呢?(指板书词语)学生:一丝不苟。

6、“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谁能说说“堪称楷模”的基本意思。再结合课文来讨论,最后尝试用这个词语造句。(板书:人品作品)说明:抓住描写叶圣陶动作和语调的词语来感受他的平易近人。

五、分析爬山虎,讨论题意

1、文中几处写了爬山虎?指名学生回答。文中有三处写到爬山虎,前两次是具体的,最后一次是抽象的。让学生朗读相关语句,体会这一点。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处描写爬山虎的语句:刚进里院……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3、这段描写你们觉得美吗,美在哪里?引导学生将阳光和爬山虎与叶圣陶和“我”进行对比思考:把“阳光”照在绿叶上“闪烁着迷离的光点”比作“小精灵”,表面上写有了阳光,爬山虎才生机勃勃,熠熠生辉,实际上表现出“我”受到叶圣陶先生的鼓励,充满了从事文学事业的信心。

4、谁来为我们读读课文中第二处描写爬山虎的语句?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思考此时的爬山虎与第一处有什么不同。

5、这时作者眼中的爬山虎与他第一次见到的在感觉上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学生做递进思考,“那片爬山虎”初见时“绿葱葱”再望则变得“沉郁、“虎虎有气”,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懂得了叶圣陶先生“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

6、课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学生找出:“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7、这句话说明什么?这句话点明了题目。说明了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并邀请我去他家做客的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的文学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说明:对文中描写爬山虎的词句进行具体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课题的含义。

六、修改作文,拓展延伸

1、大家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在写作方面的知识有没有增长呢?请大家试着修改一下《一张画像》的前三小节。学生认真修改,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将自己修改的与叶圣陶修改的作比较,体会差别。说明:尝试修改作文,将课文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培养写作能力。

七、课后作业

1、每个学生拿一篇自己以前写过的作文,与同桌交换换着修改,然后互相评议。

2、老师固定一篇作文,一起修改,评议。

6、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教材分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比较多。这样的文章对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难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力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内容的对比,补充课外资料等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年段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课文大意。

【单元学习目标】

1、学生能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

3、能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龄人成长的的故事,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本课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仿佛、融洽、黄昏、余晖、客厅、模模糊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重点难点】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都学过《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还记得爬山虎的样子吗?

2、记得是谁写的吗?

3、是的,就是这位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大作家,大编辑叶圣陶老先生的作品,大家都尊称他叶老。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叶老,走近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板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让学生速读课文,要求如下: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3)在文中划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2、课文讲了几件事?

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教师明确:文章主要讲了2件事。一是1963年,叶圣陶先生帮作者修改作文,以及在这一年暑假请作者去他家做客的事。(修改作邀请做客)

三、学习第一部分,体会作文修改之道,初步感受叶圣陶的人品

1、课文哪几小节是叶圣陶先生帮作者修改作文的事?(学生默读课文,按事件将课文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5段,第二部分分6—10段。)

2、学生默读前两段,概括前两段的两层意思:我的作文获奖了;老师告诉“我”是叶圣陶先生帮我改的。

3、请同学们速读3、4、5小段,叶圣陶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呢?

4、大家翻看看课文后面的资料袋,看看叶圣陶先生当年给作者改的作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学生各抒己见,体会叶圣陶修改作文的认真。

5、大家从这篇修改的作文中发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认真,当作者刚看到这份修改稿时,他有什么反应呢?(愣住了)。

6、讨论:作者为什么会一下子愣住了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因惊讶和激动,自以为是写的很好的作文,没想到叶圣陶竟改了那么多地方:更没想到叶圣陶先生会如此认真细致的修改一个中学生的作文。

7、大家再看资料袋,举例来说说叶圣陶改了哪些地方?

(学生照着“一张画像”的修改稿发言)。

8、这篇修改过的作文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的呢?谁为我们读读呢?学生自愿读:映入眼帘的是……钩或直线、曲线。

9、讨论:作者从叶圣陶的修改中感受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生答)

10、是啊,我们虽然未见叶圣陶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叶圣陶不仅为“我”改了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谁来为我们读?指名学生读叶圣陶先生的评语。

11、如果说叶圣陶先生认真细致的修改令“我”叹服,让“我”受益匪浅。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学生接着读: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师:那时,作者才十五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此时他对自己的写作当然是信心大增。

四、精读第二部分进一步感受叶圣陶的人品

1、当我去叶圣陶先生的家做客时,他对“我”又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2、课文中哪些词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请大家找出来并谈谈理由,相关语句有:意外、像大人一样和“我”握手、交谈融洽、亲切、认真、质朴、期待等,引导学生从“我”和“叶圣陶”的身份差别去思考。

3、叶圣陶先生和我的谈话让我模模糊糊懂得了———学生跟读:作家就是这样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4、作家是怎样做的呢?(指板书词语)学生:平易近人。

5、作品是怎样写的呢?(指板书词语)学生:一丝不苟。

6、“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谁能说说“堪称楷模”的基本意思。再结合课文来讨论,最后尝试用这个词语造句。(板书:人品作品)说明:抓住描写叶圣陶动作和语调的词语来感受他的平易近人。

五、分析爬山虎,讨论题意

1、文中几处写了爬山虎?指名学生回答。文中有三处写到爬山虎,前两次是具体的,最后一次是抽象的。让学生朗读相关语句,体会这一点。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处描写爬山虎的语句:刚进里院……。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3、这段描写你们觉得美吗,美在哪里?引导学生将阳光和爬山虎与叶圣陶和“我”进行对比思考:把“阳光”照在绿叶上“闪烁着迷离的光点”比作“小精灵”,表面上写有了阳光,爬山虎才生机勃勃,熠熠生辉,实际上表现出“我”受到叶圣陶先生的鼓励,充满了从事文学事业的信心。

4、谁来为我们读读课文中第二处描写爬山虎的语句?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思考此时的爬山虎与第一处有什么不同。

5、这时作者眼中的爬山虎与他第一次见到的在感觉上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学生做递进思考,“那片爬山虎”初见时“绿葱葱”再望则变得“沉郁、“虎虎有气”,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懂得了叶圣陶先生“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

6、课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学生找出:“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7、这句话说明什么?这句话点明了题目。说明了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并邀请我去他家做客的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的文学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说明:对文中描写爬山虎的词句进行具体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课题的含义。

六、修改作文,拓展延伸

1、大家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在写作方面的知识有没有增长呢?学生认真修改,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将自己修改的与叶圣陶修改的作比较,体会差别。说明:尝试修改作文,将课文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培养写作能力。

七、课后作业

1、每个学生拿一篇自己以前写过的作文,与同桌交换换着修改,然后互相评议。

2、老师固定一篇作文,一起修改,评议。

7、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专家呼吁:语文教学要着眼于言语形式,有效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才能让孩子在语文课堂上得意又得言,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前,我便问自己:我要教些什么,要留给学生什么,怎样才能得意不忘言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反复读了这篇课文,在理解中渐渐明白了自己要教给学生什么,下面我来说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得回忆文章。文章紧紧围绕记叙了叶老为“我”“修改作文”、“邀我作客”两件事情。课文篇幅较长,文字平和,可平和之中却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撼。

二、说学情

经过了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识字经验,初步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学习重点也由识字逐渐向阅读过渡。一些阅读方法已经基本掌握,如朗读、默读;借助图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但体会关键词句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则是四年级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设计

基于以上的理解和认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本课拟定二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将重点实现目标:

1、读准生字,理解“春风拂面”“密密麻麻”等词,会写删;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知道写好作文字要准确、句要规范、文要具体;从叶老对《一幅画像》的原文修改中,学习修改的方法,初步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3、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读,感受叶老先生真诚、质朴,对待文学事业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态度。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我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以下五大板块来展开教学:板块一:揭示课题,读题导入;板块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板块三: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修改方法;板块四、谈感受,回归整体;板块五:拓展练习,修改文章。

下面我具体讲讲我的预设,具体的教法和学法也体现在教学流程中。

板块一:揭示课题,读题导入。

第一种:开门见山,让孩子直接读课题,这样可以节省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语文实践。

板块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

这一板块,我首先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的时间,通过作业单的形式解决难读字、难写字,扫除阅读障碍。

接着让学生说说课文的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促进学生的整体感知,如果孩子们一下子说不上来就先让他们说说主要写了谁,然后说说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

【设计意图: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二学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中下学生更是有困难,因此,为他们提供说话的“阶梯”很有必要,先读文思考,再思考主要写了谁,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逐层导入,使全体学生都能说课文大意。面向全体,尊重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板块三: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修改方法

在这一板块中,我力求体现“实”和“活”,让学生在充分自主中学习,更好的落实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具体采用个环节来展开教学。

第一环节:出示叶老的修改稿,让孩子先说说看了修改稿自己的感受,然后再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的。

第二环节: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各成员间交流读书心得。

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将这种感受写具体的呢?学生再次默读课文1——5段,划出叶老认真批改我作文的句子,同桌交流,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什么?

第三环节:抓重点,点拨引导,学习修改方法

为了避免面面俱到,反馈时,灵活运用方法重点引导体会人物形象,掌握修改方法。

教学“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这句话时,重点抓密密麻麻一词感受叶老的认真,再通过再次看叶老的修改稿,给孩子以视觉的冲击,让孩子谈体会,孩子可能会说,没想到叶老会这么认真地修改我的文章,没想到叶老作为一个大忙人还那么细致地修改我的文章等,以此感悟到叶老的平和以及带给我的温暖。

教学“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这句话时,通过理解张和幅的不同体会到叶老为我修改文章连一个字也不放过,体会到修改文章要注意用字准确。

教学“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这句话时要让还写学会话删除和删改两个修改符号,知道这两个修改符号的作用。知道修改文章要注意句子要修改规范。

教学“类似这样的长句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这句话时,通过例子让孩子知道长句断成短句,句子读起来能更轻松。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喜好,随机教学句子。根据教材特点,这四个句子的教学不平均用力,而都有所侧重,教学也有详略。第一句重在通过密密麻麻一次感悟叶老的认真、温暖、平和;后三句重在让孩子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

教学完以上几句,让孩子再去读课后的资料袋,让孩子们说说叶老还在哪些地方做了修改,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孩子的发言相机教学增补和调动两个修改符号,进一步掌握修改的方法。

第四环节:学习评语,知道写文章要写具体事实

小结以上修改方法,叶老就是通过这些密密麻麻的修改符号告诉肖复兴,告诉我们,修改文章要注意字要修改准确,句要修改规范,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秘诀藏在叶老的评语里呢?自己去读读,你找到了吗?引导学生发现文章要写具体事实。

而后再次引导孩子,这则评语写的都是肖复兴的优点,前面叶老改出了那么多不恰当的地方,为什么还都写的是优点呢?引导孩子体会叶老是为了树立我写作的信心,是为了鼓励我,体会叶老的温暖,从而带着自己的敬佩、感动读好“我虽然未见叶老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了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句话。

板块四、谈感受,回归整体

教学完课文,让孩子再来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在写作文和修改作文方面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既是对课文的回归,又是对孩子修改作文能力习得的考查,可谓一举多得。

板块五:拓展练习,修改文章

我准备这样做:

我出示自己班级孩子写的一段话,让孩子运用以上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在语言实践中提高孩子的习作修改能力。

我为什么这样教呢?

1、遵循语文能力形成的规律,让学生充分地语文实践:我们知道语文能力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形成的,本文教学我注重让学生充分地语文实践。比如,让孩子默读,找出叶老认真修改我作文的句子;比如读后面的资料袋,看看叶老还在哪些地方进行了修改,这样修改有什么好处;再比如修改老师提供的片段,让孩子在语文实践中学会修改。

2、体现了得意不忘言的教学理念。

3、体现了“让学”的教学理念。比如在交流叶圣陶修改我文章的句子时,先让孩子划句子,同桌交流,然后让孩子反馈交流的时候根据孩子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8、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中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大板块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这一单元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体验成长的快乐。四年级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但他们中却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些问题,更不会意识到这些问题在自我成长道路中所起的作用,而这篇课文是当今文坛著名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赞颂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的文品和对人平易真诚的人品。文章的篇幅较长,其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比较多,适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达到以读促情、以读促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文章中叶圣陶先生批改了“我”的作文,所以还可以学习如何修改作文的方法。

二、说学生

由于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文本鉴赏力,还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但是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还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

三、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我把教学目标预设为。

1、能正确读出“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确定教学重点:

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两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

四、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采用一下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对话式教学法和自学辅导等教学法,这三种方法穿插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的能动性,鼓励学生即兴创造,在对重点词句的反复诵读中,形成解析完教材,确定完目标及重难点,下面我将说说教法与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帮助理解,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播放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在学法上我将根据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指导学生采用“读——思——议——练”的方法,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朗读、思考、交流、练习,从而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情感脉络。在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导学中打造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鉴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下面我重点说说教学流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步,本课时教学过程我将按五个环节展开:

开课伊始,我和学生从《爬山虎的脚》谈到叶圣陶,从叶圣陶谈到肖复兴,又从肖复兴引出中心句: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的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这些都与上课的内容紧密相关,既可以勾起学生的回忆,又能通过谈论叶圣陶,对即将学习的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有更丰富的认识。接着我揭示课题,让学生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随机强调“那”和“绿”两个字的书写要求。这样设计一方面进行写字训练,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首先,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教师检查: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写准字形。如,厅是后鼻音,荐是前鼻音,书写荐的时候注意草字头下面是存不是在,昏上面是氏不要在下面多加一点。在疏通完文字之后,我让学生思考,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围绕这两件事怎样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分别用四个字概括这两件事,在交流时随机形成板书(修改作文、邀请做客)然后我再让学生看着板书完整的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在这没有直接让学生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而是通过提示,给学生一种方法的指引,从而学会概况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脉络,为下文细读课文奠定基础。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学生要对课文有所感悟,首先得“批文以入情”。在引导学生由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我给每个学生充分的读书与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徜徉在文本里,深入与文本对话。

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1—5自然段,思考: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请画出相关的内容,然后读一读这些句子。

(学生自学后交流)

课件出示: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指名读这句话,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密密麻麻”“到处”来体会叶老的认真一丝不苟,随后引入课外资源,引导学生看资料袋中一张画像的修改原稿,从而让学生对“密密麻麻”“到处”这两个词语有更鲜明的印象,叶老为肖复兴修改处大到一个句子,小到一个词一个字,甚至连标点符号也没落下,可见叶老修改作文时是多么认真仔细。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为了近一步体会叶老的认真,学习叶老修改作文的一些方法,我还将利用课件,让学生把肖复兴的习作和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后的习作做一个对比朗读,体会这样改的好处。从中学习到作文修改的一些方法,同时感受到自己的作文写好后也要作这样的修改。

接着课件出示描写作者肖复兴感受的句子: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拂”,轻轻擦过,“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作者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浓厚的情感,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和体会这些情感,我设计了层层递进的情感暗示,进行朗读指导。一读:兴奋。删改后的句子更准确,更规范了,作者的高兴之情由然而生,请同学们试一试读出他的兴奋心情。二读:温暖看到叶老这么认真、平和地为我修改作文,我感到春风不仅吹到面上,更是把温暖注入了心田,请大家再读!三读:感动叶老当时可是教育部副部长,工作繁忙,还挤出时间来为我一个素昧平生的小孩子改作文,我感动、我自豪,再读!四读:敬佩叶老当时已经70多岁了,还这样关心一个孩子,我无法言表的感动都融于春风拂面的那一瞬间,再读!

(四)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通过上面环节的学习,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零散的,这时我设计说话练习,理清三、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这一环节试图通过三个句式的练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升华学生对叶圣陶先生的情感。

(五)回顾中心句,前后呼应。

在课接近尾声时,我深情描述情境:虽然时间过去了二十多年,但叶老先生的人品和作品还深深地留在了肖复兴的脑海中,所以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生齐读:“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接着,我总结全文:这节课,我们收获颇多,在叶老家做客时,我又收获了怎样的感动呢?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又会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下一节课让我们再走进叶老先生的家,去尽情地享受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这样结课是为了和课开始时呼应,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

9、小学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这一单元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体验成长的快乐。四年级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但他们中却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些问题,更不会意识到这些问题在自我成长道路中所起的作用,而这篇课文是当今文坛著名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赞颂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的文品和对人平易真诚的人品。文章的篇幅较长,其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比较多,适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达到以读促情、以读促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文章中叶圣陶先生批改了“我”的作文,所以还可以学习如何修改作文的方法。

二、说学生

由于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文本鉴赏力,还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但是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还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

三、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我把教学目标预设为。

1、能正确读出“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确定教学重点

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两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

四、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采用一下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对话式教学法和自学辅导等教学法,这三种方法穿插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的能动性,鼓励学生即兴创造,在对重点词句的反复诵读中,形成解析完教材,确定完目标及重难点,下面我将说说教法与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帮助理解,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播放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在学法上我将根据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指导学生采用“读——思——议——练”的方法,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朗读、思考、交流、练习,从而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情感脉络。在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导学中打造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鉴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下面我重点说说教学流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步,本课时教学过程我将按五个环节展开:

开课伊始,我和学生从《爬山虎的脚》谈到叶圣陶,从叶圣陶谈到肖复兴,又从肖复兴引出中心句: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的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这些都与上课的内容紧密相关,既可以勾起学生的回忆,又能通过谈论叶圣陶,对即将学习的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有更丰富的认识。接着我揭示课题,让学生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随机强调“那”和“绿”两个字的书写要求。这样设计一方面进行写字训练,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首先,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教师检查: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写准字形。如,厅是后鼻音,荐是前鼻音,书写荐的时候注意草字头下面是存不是在,昏上面是氏不要在下面多加一点。在疏通完文字之后,我让学生思考,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围绕这两件事怎样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分别用四个字概括这两件事,在交流时随机形成板书(修改作文、邀请做客)然后我再让学生看着板书完整的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在这没有直接让学生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而是通过提示,给学生一种方法的指引,从而学会概况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脉络,为下文细读课文奠定基础。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学生要对课文有所感悟,首先得“批文以入情”。在引导学生由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我给每个学生充分的读书与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徜徉在文本里,深入与文本对话。

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1—5自然段,思考: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请画出相关的内容,然后读一读这些句子。

(学生自学后交流)

课件出示: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指名读这句话,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密密麻麻”“到处”来体会叶老的认真一丝不苟,随后引入课外资源,引导学生看资料袋中一张画像的修改原稿,从而让学生对“密密麻麻”“到处”这两个词语有更鲜明的印象,叶老为肖复兴修改处大到一个句子,小到一个词一个字,甚至连标点符号也没落下,可见叶老修改作文时是多么认真仔细。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为了近一步体会叶老的认真,学习叶老修改作文的一些方法,我还将利用课件,让学生把肖复兴的习作和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后的习作做一个对比朗读,体会这样改的好处。从中学习到作文修改的一些方法,同时感受到自己的作文写好后也要作这样的修改。

接着课件出示描写作者肖复兴感受的句子: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拂”,轻轻擦过,“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作者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浓厚的情感,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和体会这些情感,我设计了层层递进的情感暗示,进行朗读指导。一读:兴奋。删改后的句子更准确,更规范了,作者的高兴之情由然而生,请同学们试一试读出他的兴奋心情。二读:温暖看到叶老这么认真、平和地为我修改作文,我感到春风不仅吹到面上,更是把温暖注入了心田,请大家再读!三读:感动叶老当时可是教育部副部长,工作繁忙,还挤出时间来为我一个素昧平生的小孩子改作文,我感动、我自豪,再读!四读:敬佩叶老当时已经70多岁了,还这样关心一个孩子,我无法言表的感动都融于春风拂面的那一瞬间,再读!

四)、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通过上面环节的学习,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零散的,这时我设计说话练习,理清三、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这一环节试图通过三个句式的练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升华学生对叶圣陶先生的情感。

五)、回顾中心句,前后呼应

在课接近尾声时,我深情描述情境:虽然时间过去了二十多年,但叶老先生的人品和作品还深深地留在了肖复兴的脑海中,所以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生齐读:“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接着,我总结全文:这节课,我们收获颇多,在叶老家做客时,我又收获了怎样的感动呢?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又会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下一节课让我们再走进叶老先生的家,去尽情地享受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这样结课是为了和课开始时呼应,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

10、小学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一、说教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得回忆文章。文章紧紧围绕记叙了叶老为“我”“修改作文”、“邀我作客”两件事情。课文篇幅较长,文字平和,可平和之中却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撼。

二、说学情

经过了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识字经验,初步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学习重点也由识字逐渐向阅读过渡。一些阅读方法已经基本掌握,如朗读、默读;借助图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但体会关键词句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则是四年级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设计

基于以上的理解和认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本课拟定二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将重点实现目标:

1、读准生字,理解“春风拂面”“密密麻麻”等词,会写删;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知道写好作文字要准确、句要规范、文要具体;从叶老对《一幅画像》的原文修改中,学习修改的方法,初步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3、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读,感受叶老先生真诚、质朴,对待文学事业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态度。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我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以下五大板块来展开教学:板块一:揭示课题,读题导入;板块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板块三: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修改方法;板块四、谈感受,回归整体;板块五:拓展练习,修改文章。

下面我具体讲讲我的预设,具体的教法和学法也体现在教学流程中。

板块一:揭示课题,读题导入。

第一种:开门见山,让孩子直接读课题,这样可以节省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语文实践。

板块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

这一板块,我首先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的时间,通过作业单的形式解决难读字、难写字,扫除阅读障碍。

接着让学生说说课文的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促进学生的整体感知,如果孩子们一下子说不上来就先让他们说说主要写了谁,然后说说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

【设计意图: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二学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中下学生更是有困难,因此,为他们提供说话的“阶梯”很有必要,先读文思考,再思考主要写了谁,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逐层导入,使全体学生都能说课文大意。面向全体,尊重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板块三: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修改方法

在这一板块中,我力求体现“实”和“活”,让学生在充分自主中学习,更好的落实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具体采用个环节来展开教学。

第一环节:出示叶老的修改稿,让孩子先说说看了修改稿自己的感受,然后再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的。

第二环节: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各成员间交流读书心得。

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将这种感受写具体的呢?学生再次默读课文1——5段,划出叶老认真批改我作文的句子,同桌交流,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什么?

第三环节:抓重点,点拨引导,学习修改方法

为了避免面面俱到,反馈时,灵活运用方法重点引导体会人物形象,掌握修改方法。

教学“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这句话时,重点抓密密麻麻一词感受叶老的认真,再通过再次看叶老的修改稿,给孩子以视觉的冲击,让孩子谈体会,孩子可能会说,没想到叶老会这么认真地修改我的文章,没想到叶老作为一个大忙人还那么细致地修改我的文章等,以此感悟到叶老的平和以及带给我的温暖。

教学“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这句话时,通过理解张和幅的不同体会到叶老为我修改文章连一个字也不放过,体会到修改文章要注意用字准确。

教学“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这句话时要让还写学会话删除和删改两个修改符号,知道这两个修改符号的作用。知道修改文章要注意句子要修改规范。

教学“类似这样的长句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这句话时,通过例子让孩子知道长句断成短句,句子读起来能更轻松。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喜好,随机教学句子。根据教材特点,这四个句子的教学不平均用力,而都有所侧重,教学也有详略。第一句重在通过密密麻麻一次感悟叶老的认真、温暖、平和;后三句重在让孩子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

教学完以上几句,让孩子再去读课后的资料袋,让孩子们说说叶老还在哪些地方做了修改,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孩子的发言相机教学增补和调动两个修改符号,进一步掌握修改的方法。

第四环节:学习评语,知道写文章要写具体事实

小结以上修改方法,叶老就是通过这些密密麻麻的修改符号告诉肖复兴,告诉我们,修改文章要注意字要修改准确,句要修改规范,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秘诀藏在叶老的评语里呢?自己去读读,你找到了吗?引导学生发现文章要写具体事实。

而后再次引导孩子,这则评语写的都是肖复兴的优点,前面叶老改出了那么多不恰当的地方,为什么还都写的是优点呢?引导孩子体会叶老是为了树立我写作的信心,是为了鼓励我,体会叶老的温暖,从而带着自己的敬佩、感动读好“我虽然未见叶老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了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句话。

板块四、谈感受,回归整体

教学完课文,让孩子再来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在写作文和修改作文方面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既是对课文的回归,又是对孩子修改作文能力习得的考查,可谓一举多得。

板块五:拓展练习,修改文章

我准备这样做:

我出示自己班级孩子写的一段话,让孩子运用以上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在语言实践中提高孩子的习作修改能力。

我为什么这样教呢?

1、遵循语文能力形成的规律,让学生充分地语文实践:我们知道语文能力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形成的,本文教学我注重让学生充分地语文实践。比如,让孩子默读,找出叶老认真修改我作文的句子;比如读后面的资料袋,看看叶老还在哪些地方进行了修改,这样修改有什么好处;再比如修改老师提供的片段,让孩子在语文实践中学会修改。

2、体现了得意不忘言的教学理念。

3、体现了“让学”的教学理念。比如在交流叶圣陶修改我文章的句子时,先让孩子划句子,同桌交流,然后让孩子反馈交流的时候根据孩子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11、四年级语文上学期说课稿那片绿绿爬山虎

一、说教材内容:

小学语文九年义务教育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第七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二课时。

二、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作用和特点。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第十一册第二单元一篇讲读课文。它记叙了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修改他的一篇作文的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它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性。目的是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地修改习惯。掌握修改习作的习惯。掌握修改习作的一些方法。它是一篇记事的文章。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运用人物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由教材的地位和特点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2、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说真实的话,写真实的事。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这不仅使我看到自己习作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地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

⑴体会叶圣陶先生修改中学生作文这件事对作者的教育。

⑵学习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

⑶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这不仅使我看到自己习作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三、说教法

我在设计教学时,根据修订小学语文新大纲的精神和教材内容的特点。重点设计“以练为主”的课型结构。因为文章的内容不难理解,学生通过读就能领会其意思。教学时,以单元的训练重点“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贯穿于课文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教学过程,教师设置悬念,启发联想,并通过自学,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学习修改作文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练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习惯。

四、说学法

1、看书学习的指导:通过朗读课文,学习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为“我”修改习作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分组讨论学习的指导:通过学习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为“我”修改习作的方法,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培养学生讨论、协作、交流的能力。

五、教具准备:投影片、纸条、例文

六、说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预习前一天布置)

我在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前布置学生做以下预备工作:阅读课文找出叶老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习作的?我之所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为了培养学生爱读课文,读懂课文的习惯,而且在教学中增强课堂密度,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寻新知,我设计了下面各个环节开展教学。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

为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为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引入新课时,我改变了以往谈话导入的做法,利用例文引入。

1、利用《一张画像》设置悬念,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肖复兴所写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内容并理清了线索。今天,老师带来了肖复兴的获奖稿--《一张画像》的部分内容,大家想不想读一读。让学生回答后,集体朗读肖复兴的习作《一张画像》。通过学生读《一张画像》,使学生对内容有所感知,为学生学习新知做铺垫。

2、引入新课:让学生读完习作,我便提问:大家读了肖复兴的习作,觉得他的习作,觉得他的习作写得怎样?让学生回答,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的同时,利用“叶圣陶先生是怎样评肖复兴的习作的”这个问题作为引入新课。目的是通过这个问题来完成这一段的教学内容,进而引出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习作的。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寻求新知。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轻松、平等而又浓烈的气氛中主动获取新知。在理解课文这个环节中,我这样安排:先出示自学提纲:⑴叶圣陶先生对我作文的评语是怎样写的?⑵看了叶圣陶先生的评语,“我”非常激动,从哪儿可以看出“我”为什么那么激动?⑶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读自学提纲,接着要求学生读第一部分的内容,采用自学法,让学生独立完成自学提纲。在解决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个问题时,我以读讲结合的方法来完成这个教学任务。先出示句子:“这不仅使我看到自己习作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的投影片,让学生读,引导理解“大力气”、“大气候的”、“文学事业的艰巨”这些词的意思,以词串讲,理解句子的意思。为了使学生对句子有更深的认识,加上本人也意识到思想教育不是呆板进行的,应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教育学生无论学什么,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十分投入,下大力气,有恒心才能成功,否则一事无成。再用类似的方法理解“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通过这样的教学,目的是落实双基教学,减轻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难度。

为了解决“叶老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习作?”这个问题,我利用过渡语言设疑导入:作者的感受这么深的原因是叶老先生仔细、认真地为“我”修改习作,那叶老先生是如何修改“我”修改习作的?我采用自学法让学生通过读读划划来完成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结、归纳出修改习作的一些方法。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评评议议,教师采用读讲结合的方法,促进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为如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扫除障碍。

三、在练习中巩固新知,深化新知。

课堂的修改练习是对掌握新知的延续和提高,学生的知识必须经过训练,才能转化为技能。因此,我讲读课文之后,根据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习作的方法,采用师生共议--对比体会--小组讨论的方法,来修改肖复兴的获奖稿的部分内容。修改训练,层层深入形成阶梯性,有目的地促进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

1、师生共议,循序渐进。

教学修改稿例文时,我通过师生共议从难到易的步骤,让学生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接着贴上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时删去重复、嗦等词。让学生把肖复兴的习作和圣陶先为他修改后的习作做一个对比朗读,体会这样改的好处。设计这项师生共同修改稿子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要修改自己的作文并不难,只要认真、仔细琢磨就能修改,另外,增强学生修改习作的信心。

2、实践练习,固新长智。

教学这个环节时,我运用知识迁移规律,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充分讨论练习,修改肖复兴(未经叶圣陶修改的)习作的第四、五自然段。目的是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尝试到为肖复兴修改习作的乐趣,同时培养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习惯,懂得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新知。

四、总结。

本节课的设计是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按照学生能力的不同程度进行安排的。我采用了读讲结合的教法,以及自学法、练习法等,来体现教学设计的四个特点:

⒈突出教学的重点、击破难点。

⒉注重引导,归纳修改习作方法,让学生能够修改自己或别人的习作。

⒊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⒋面向全体,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12、《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专家呼吁:语文教学要着眼于言语形式,有效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才能让孩子在语文课堂上得意又得言,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前,我便问自己:我要教些什么,要留给学生什么,怎样才能得意不忘言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反复读了这篇课文,在理解中渐渐明白了自己要教给学生什么,下面我来说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得回忆文章。文章紧紧围绕记叙了叶老为“我”“修改作文”、“邀我作客”两件事情。课文篇幅较长,文字平和,可平和之中却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撼。

二、说学情

经过了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识字经验,初步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学习重点也由识字逐渐向阅读过渡。一些阅读方法已经基本掌握,如朗读、默读;借助图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但体会关键词句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则是四年级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设计

基于以上的理解和认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本课拟定二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将重点实现目标:

1、读准生字,理解“春风拂面”“密密麻麻”等词,会写删;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知道写好作文字要准确、句要规范、文要具体;从叶老对《一幅画像》的原文修改中,学习修改的方法,初步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3、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读,感受叶老先生真诚、质朴,对待文学事业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态度。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我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以下五大板块来展开教学:板块一:揭示课题,读题导入;板块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板块三: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修改方法;板块四、谈感受,回归整体;板块五:拓展练习,修改文章。

下面我具体讲讲我的预设,具体的教法和学法也体现在教学流程中。

板块一:揭示课题,读题导入。

第一种:开门见山,让孩子直接读课题,这样可以节省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语文实践。

板块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

这一板块,我首先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的时间,通过作业单的形式解决难读字、难写字,扫除阅读障碍。

接着让学生说说课文的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促进学生的整体感知,如果孩子们一下子说不上来就先让他们说说主要写了谁,然后说说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

【设计意图: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二学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中下学生更是有困难,因此,为他们提供说话的“阶梯”很有必要,先读文思考,再思考主要写了谁,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逐层导入,使全体学生都能说课文大意。面向全体,尊重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板块三: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修改方法。

在这一板块中,我力求体现“实”和“活”,让学生在充分自主中学习,更好的落实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具体采用个环节来展开教学。

第一环节:出示叶老的修改稿,让孩子先说说看了修改稿自己的感受,然后再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的。

第二环节: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各成员间交流读书心得。

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将这种感受写具体的呢?学生再次默读课文1——5段,划出叶老认真批改我作文的句子,同桌交流,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什么?

第三环节:抓重点,点拨引导,学习修改方法。

为了避免面面俱到,反馈时,灵活运用方法重点引导体会人物形象,掌握修改方法。

教学“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这句话时,重点抓密密麻麻一词感受叶老的认真,再通过再次看叶老的修改稿,给孩子以视觉的冲击,让孩子谈体会,孩子可能会说,没想到叶老会这么认真地修改我的文章,没想到叶老作为一个大忙人还那么细致地修改我的文章等,以此感悟到叶老的平和以及带给我的温暖。

教学“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这句话时,通过理解张和幅的`不同体会到叶老为我修改文章连一个字也不放过,体会到修改文章要注意用字准确。

教学“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这句话时要让还写学会话删除和删改两个修改符号,知道这两个修改符号的作用。知道修改文章要注意句子要修改规范。

教学“类似这样的长句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这句话时,通过例子让孩子知道长句断成短句,句子读起来能更轻松。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喜好,随机教学句子。根据教材特点,这四个句子的教学不平均用力,而都有所侧重,教学也有详略。第一句重在通过密密麻麻一次感悟叶老的认真、温暖、平和;后三句重在让孩子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

教学完以上几句,让孩子再去读课后的资料袋,让孩子们说说叶老还在哪些地方做了修改,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孩子的发言相机教学增补和调动两个修改符号,进一步掌握修改的方法。

第四环节:学习评语,知道写文章要写具体事实。

小结以上修改方法,叶老就是通过这些密密麻麻的修改符号告诉肖复兴,告诉我们,修改文章要注意字要修改准确,句要修改规范,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秘诀藏在叶老的评语里呢?自己去读读,你找到了吗?引导学生发现文章要写具体事实。

而后再次引导孩子,这则评语写的都是肖复兴的优点,前面叶老改出了那么多不恰当的地方,为什么还都写的是优点呢?引导孩子体会叶老是为了树立我写作的信心,是为了鼓励我,体会叶老的温暖,从而带着自己的敬佩、感动读好“我虽然未见叶老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了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句话。

板块四、谈感受,回归整体。

教学完课文,让孩子再来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在写作文和修改作文方面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既是对课文的回归,又是对孩子修改作文能力习得的考查,可谓一举多得。

板块五:拓展练习,修改文章。

我准备这样做:

我出示自己班级孩子写的一段话,让孩子运用以上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在语言实践中提高孩子的习作修改能力。

我为什么这样教呢?

1、遵循语文能力形成的规律,让学生充分地语文实践:我们知道语文能力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形成的,本文教学我注重让学生充分地语文实践。比如,让孩子默读,找出叶老认真修改我作文的句子;比如读后面的资料袋,看看叶老还在哪些地方进行了修改,这样修改有什么好处;再比如修改老师提供的片段,让孩子在语文实践中学会修改。

2、体现了得意不忘言的教学理念。

3、体现了“让学”的教学理念。比如在交流叶圣陶修改我文章的句子时,先让孩子划句子,同桌交流,然后让孩子反馈交流的时候根据孩子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13、《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教材分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比较多。这样的文章对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难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力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内容的对比,补充课外资料等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年段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课文大意。

【单元学习目标】

1、学生能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

3、能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龄人成长的的故事,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本课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仿佛、融洽、黄昏、余晖、客厅、模模糊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重点难点】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都学过《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还记得爬山虎的样子吗?

2、记得是谁写的吗?

3、是的,就是这位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大作家,大编辑叶圣陶老先生的作品,大家都尊称他叶老。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叶老,走近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板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让学生速读课文,要求如下: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3)在文中划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2、课文讲了几件事?

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教师明确:文章主要讲了2件事。一是1963年,叶圣陶先生帮作者修改作文,以及在这一年暑假请作者去他家做客的事。(修改作邀请做客)

三、学习第一部分,体会作文修改之道,初步感受叶圣陶的人品

1、课文哪几小节是叶圣陶先生帮作者修改作文的事?(学生默读课文,按事件将课文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5段,第二部分分6—10段。)

2、学生默读前两段,概括前两段的两层意思:我的作文获奖了;老师告诉“我”是叶圣陶先生帮我改的。

3、请同学们速读3、4、5小段,叶圣陶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呢?

4、大家翻看看课文后面的资料袋,看看叶圣陶先生当年给作者改的作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学生各抒己见,体会叶圣陶修改作文的认真。

5、大家从这篇修改的作文中发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认真,当作者刚看到这份修改稿时,他有什么反应呢?(愣住了)。

6、讨论:作者为什么会一下子愣住了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因惊讶和激动,自以为是写的很好的作文,没想到叶圣陶竟改了那么多地方:更没想到叶圣陶先生会如此认真细致的修改一个中学生的作文。

7、大家再看资料袋,举例来说说叶圣陶改了哪些地方?

(学生照着“一张画像”的修改稿发言)。

8、这篇修改过的作文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的呢?谁为我们读读呢?学生自愿读:映入眼帘的是……钩或直线、曲线。

9、讨论:作者从叶圣陶的修改中感受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生答)

10、是啊,我们虽然未见叶圣陶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叶圣陶不仅为“我”改了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谁来为我们读?指名学生读叶圣陶先生的评语。

11、如果说叶圣陶先生认真细致的修改令“我”叹服,让“我”受益匪浅。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学生接着读: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师:那时,作者才十五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此时他对自己的写作当然是信心大增。

四、精读第二部分进一步感受叶圣陶的人品

1、当我去叶圣陶先生的家做客时,他对“我”又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2、课文中哪些词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请大家找出来并谈谈理由,相关语句有:意外、像大人一样和“我”握手、交谈融洽、亲切、认真、质朴、期待等,引导学生从“我”和“叶圣陶”的身份差别去思考。

3、叶圣陶先生和我的谈话让我模模糊糊懂得了———学生跟读:作家就是这样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4、作家是怎样做的呢?(指板书词语)学生:平易近人。

5、作品是怎样写的呢?(指板书词语)学生:一丝不苟。

6、“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谁能说说“堪称楷模”的基本意思。再结合课文来讨论,最后尝试用这个词语造句。(板书:人品作品)说明:抓住描写叶圣陶动作和语调的词语来感受他的平易近人。

五、分析爬山虎,讨论题意

1、文中几处写了爬山虎?指名学生回答。文中有三处写到爬山虎,前两次是具体的,最后一次是抽象的。让学生朗读相关语句,体会这一点。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处描写爬山虎的语句:刚进里院……。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3、这段描写你们觉得美吗,美在哪里?引导学生将阳光和爬山虎与叶圣陶和“我”进行对比思考:把“阳光”照在绿叶上“闪烁着迷离的光点”比作“小精灵”,表面上写有了阳光,爬山虎才生机勃勃,熠熠生辉,实际上表现出“我”受到叶圣陶先生的鼓励,充满了从事文学事业的信心。

4、谁来为我们读读课文中第二处描写爬山虎的语句?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思考此时的爬山虎与第一处有什么不同。

5、这时作者眼中的爬山虎与他第一次见到的在感觉上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学生做递进思考,“那片爬山虎”初见时“绿葱葱”再望则变得“沉郁、“虎虎有气”,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懂得了叶圣陶先生“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

6、课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学生找出:“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7、这句话说明什么?这句话点明了题目。说明了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并邀请我去他家做客的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的文学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说明:对文中描写爬山虎的词句进行具体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课题的含义。

六、修改作文,拓展延伸

1、大家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在写作方面的知识有没有增长呢?请大家试着修改一下《一张画像》的前三小节。学生认真修改,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将自己修改的与叶圣陶修改的作比较,体会差别。说明:尝试修改作文,将课文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培养写作能力。

七、课后作业

1、每个学生拿一篇自己以前写过的作文,与同桌交换换着修改,然后互相评议。

2、老师固定一篇作文,一起修改,评议。

14、《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尊敬的校长,亲爱的老师,中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大板块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这一单元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体验成长的快乐。四年级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但他们中却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些问题,更不会意识到这些问题在自我成长道路中所起的作用,而这篇课文是当今文坛著名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赞颂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的文品和对人平易真诚的人品。文章的篇幅较长,其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比较多,适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达到以读促情、以读促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文章中叶圣陶先生批改了“我”的作文,所以还可以学习如何修改作文的方法。

二、说学生

由于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文本鉴赏力,还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但是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还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

三、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我把教学目标预设为:

1、能正确读出“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确定教学重点:

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两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

四、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采用一下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对话式教学法和自学辅导等教学法,这三种方法穿插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的能动性,鼓励学生即兴创造,在对重点词句的反复诵读中,形成解析完教材,确定完目标及重难点,下面我将说说教法与学法)“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帮助理解,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播放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在学法上我将根据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指导学生采用“读——思——议——练”的方法,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朗读、思考、交流、练习,从而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情感脉络。在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导学中打造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鉴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下面我重点说说教学流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步,本课时教学过程我将按五个环节展开:

开课伊始,我和学生从《爬山虎的脚》谈到叶圣陶,从叶圣陶谈到肖复兴,又从肖复兴引出中心句: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的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这些都与上课的内容紧密相关,既可以勾起学生的回忆,又能通过谈论叶圣陶,对即将学习的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有更丰富的认识。接着我揭示课题,让学生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随机强调“那”和“绿”两个字的书写要求。这样设计一方面进行写字训练,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首先,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教师检查: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写准字形。如,厅是后鼻音,荐是前鼻音,书写荐的时候注意草字头下面是存不是在,昏上面是氏不要在下面多加一点。在疏通完文字之后,我让学生思考,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围绕这两件事怎样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分别用四个字概括这两件事,在交流时随机形成板书(修改作文、邀请做客)然后我再让学生看着板书完整的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在这没有直接让学生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而是通过提示,给学生一种方法的指引,从而学会概况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脉络,为下文细读课文奠定基础。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学生要对课文有所感悟,首先得“批文以入情”。在引导学生由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我给每个学生充分的读书与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徜徉在文本里,深入与文本对话。

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1—5自然段,思考: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请画出相关的内容,然后读一读这些句子。

(学生自学后交流)

课件出示: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指名读这句话,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密密麻麻”“到处”来体会叶老的认真一丝不苟,随后引入课外资源,引导学生看资料袋中一张画像的修改原稿,从而让学生对“密密麻麻”“到处”这两个词语有更鲜明的印象,叶老为肖复兴修改处大到一个句子,小到一个词一个字,甚至连标点符号也没落下,可见叶老修改作文时是多么认真仔细。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为了近一步体会叶老的认真,学习叶老修改作文的一些方法,我还将利用课件,让学生把肖复兴的习作和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后的习作做一个对比朗读,体会这样改的好处。从中学习到作文修改的一些方法,同时感受到自己的作文写好后也要作这样的修改。

接着课件出示描写作者肖复兴感受的句子: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拂”,轻轻擦过,“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作者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浓厚的情感,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和体会这些情感,我设计了层层递进的情感暗示,进行朗读指导。一读:兴奋。删改后的句子更准确,更规范了,作者的高兴之情由然而生,请同学们试一试读出他的兴奋心情。二读:温暖看到叶老这么认真、平和地为我修改作文,我感到春风不仅吹到面上,更是把温暖注入了心田,请大家再读!三读:感动叶老当时可是教育部副部长,工作繁忙,还挤出时间来为我一个素昧平生的小孩子改作文,我感动、我自豪,再读!四读:敬佩叶老当时已经70多岁了,还这样关心一个孩子,我无法言表的感动都融于春风拂面的那一瞬间,再读!

四)、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通过上面环节的学习,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零散的,这时我设计说话练习,理清三、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这一环节试图通过三个句式的练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升华学生对叶圣陶先生的情感。

五)、回顾中心句,前后呼应

在课接近尾声时,我深情描述情境:虽然时间过去了二十多年,但叶老先生的人品和作品还深深地留在了肖复兴的脑海中,所以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生齐读:“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接着,我总结全文:这节课,我们收获颇多,在叶老家做客时,我又收获了怎样的感动呢?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又会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下一节课让我们再走进叶老先生的家,去尽情地享受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这样结课是为了和课开始时呼应,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

15、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四、教具准备

课件、彩色笔、画纸五、教法和学法

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开发全脑为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兴趣,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教师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景,激发学生情感,然后老师就问:你们知道在这一大片绿油油的叶子里面藏着什么?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如;

(1)画一画

让学生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找一找,演一演,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标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触、巴、拉、贴)。然后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推荐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评价,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最后引导学生欣赏课件,议论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过看课件、讨论,学生不但理解了;一脚一脚;的意思,而且还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

(3)用如果就的句式说说你的发现。

(三)总结全文,指导学法

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因此,本节课采用问题来总结课文:学习这篇课文,作者在观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课外阅读的开始。布置的作业是:以《我发现 ;的秘密》写片段。

16、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一、说教材

《爬山虎的脚》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里的一篇观察描写某种植物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叶爷爷在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二、说学生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用本文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在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自然保环境的意识。

四、说重点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本课词句的理解,进一步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这是课文的理解难点。要让学生知道“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意思,就好像登山队员一样一脚就一脚牢地往上爬。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突破我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利用实物观察教学法进行教学。同时采用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合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留一定时间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强调读书是语文课最重要的活动,通过“读——想——议——再读”的方法学会读书,学会合作。

六、说教学时间

2课时,今天我呈现的是第二课时。

七、说教学过程

这一课时我主要安排了四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

我是用问题设置情境导入的: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的叶子,对于它的脚,你最想知道什么?这样设计,目的是通过质疑提出问题,来引发学生对事物的欲知性和提高学习兴趣。

在学生发表意见后,对学生说:请大家默读课文3至5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的脚。这一程序是针对本课的特点和重难点来设定的,让学生一开始就认定目标——了解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二)读文感悟

词句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加强词句训练,更是第七册阅读教学的重点。课标上3、4年级的阅读要求就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因此,在这部分教学中,我让学生注意找出关键句词,认真读读,体会,感悟。

首先是引导完成第三自然段:我是这样说的,谁愿意把第三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余的同学请提起笔,画出写爬山虎脚的句子。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课件出示,让学生认一认: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用这幅图片的目的,是为了以形象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便于学生记忆爬山虎的每个部位。然后让学生再读本段,感悟体会。

接着是讨论完成第四自然段:在这一过程中,请同学们用刚才抓关键句、关键词的办法,在4人小组里学习第四自然段,看看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在小组里学习,我巡视指导。再让学生汇报讨论情况。第一步,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显示出关键句、词。屏幕显示关键句和在关键词下画上三角形,是为了突出强调,引起学生的注意。第二步,全班齐读关键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让学生观看屏幕,这个动态画面的演示,是为了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的脚触着墙时的一系列变化,了解向上爬的过程,第三步,探讨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时,以自读自悟为主,并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特点,读读画画说说。先请学生试着画一画,边画边讲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是什么样儿的,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再课件展示爬山虎“一脚一脚向上爬”的画面。以动画的形式,形象地突破难点,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降低了理解难度。第四步,指导朗读,以个别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注意抓住重点词体会感悟。

最后是独立完成第五自然段:先学生自由读,找出关键句、词多读几遍。再让学生说说脚的变化。然后齐读。

(三)拓展延伸

我是这样对学生说的:你们瞧,爬山虎的脚巴得多牢固呀!它的生命力多么顽强,让我们再来细细欣赏这一墙墙爬山虎,体会它顽强的生命力。(课件展示一墙墙的爬山虎,播放背景音乐。)出示这些图片和播放音乐的作用是: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从而让学生入境动情。待学生欣赏后,对他们说:孩子们,让我们捧起课本,带着刚才看画面的感受,美美地读读课文吧。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用朗读来感受情境,在语言文字的诵读中去体会、去领悟。

学生读文后,我用动情的话语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了解到大千世界,万物百态,大自然的神奇。希望同学们做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事物,用你的慧眼去发现世界,用你手中的笔去描绘美好的世界。下面,就给同学们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出示课件:诗、书、画、文)请你在 “诗”、“书”、“画”、“文”等形式中选用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来表现爬山虎或者是其它的植物。学生创作完后,利用投影仪展示得意之作,培养学生欣赏的眼光。设计这一程序的目的,是给予学生活动的时空,选择的权利,发展的舞台。让他们有更多思考和探索的机遇,有更多表达情感的平台。

(四)布置作业

在教学结束的时候,为了加深学生对本篇课文的掌握,我布置了两个作业:

1、生活中,观察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

2、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爬山虎的脚

位置 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样子:像……像……(细丝)

特点

颜色:嫩红(灰色)

爬触→巴→拉、贴(牢固)

17、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一、说教材

《爬山虎的脚》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里的一篇观察描写某种植物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叶爷爷在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二、说学生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用本文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在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自然保环境的意识。

四、说重点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本课词句的理解,进一步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这是课文的理解难点。要让学生知道“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意思,就好像登山队员一样一脚就一脚牢地往上爬。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突破我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利用实物观察教学法进行教学。同时采用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合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留一定时间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强调读书是语文课最重要的活动,通过“读——想——议——再读”的方法学会读书,学会合作。

六、说教学时间

2课时,今天我呈现的是第二课时。

七、说教学过程

这一课时我主要安排了四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

我是用问题设置情境导入的: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的叶子,对于它的脚,你最想知道什么?这样设计,目的是通过质疑提出问题,来引发学生对事物的欲知性和提高学习兴趣。

在学生发表意见后,对学生说:请大家默读课文3至5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的脚。这一程序是针对本课的特点和重难点来设定的,让学生一开始就认定目标——了解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二)读文感悟

词句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加强词句训练,更是第七册阅读教学的重点。课标上3、4年级的阅读要求就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因此,在这部分教学中,我让学生注意找出关键句词,认真读读,体会,感悟。

首先是引导完成第三自然段:我是这样说的,谁愿意把第三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余的同学请提起笔,画出写爬山虎脚的句子。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课件出示,让学生认一认: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用这幅图片的目的,是为了以形象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便于学生记忆爬山虎的每个部位。然后让学生再读本段,感悟体会。

接着是讨论完成第四自然段:在这一过程中,请同学们用刚才抓关键句、关键词的办法,在4人小组里学习第四自然段,看看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在小组里学习,我巡视指导。再让学生汇报讨论情况。第一步,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显示出关键句、词。屏幕显示关键句和在关键词下画上三角形,是为了突出强调,引起学生的注意。第二步,全班齐读关键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让学生观看屏幕,这个动态画面的演示,是为了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的脚触着墙时的一系列变化,了解向上爬的过程,第三步,探讨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时,以自读自悟为主,并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特点,读读画画说说。先请学生试着画一画,边画边讲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是什么样儿的,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再课件展示爬山虎“一脚一脚向上爬”的.画面。以动画的形式,形象地突破难点,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降低了理解难度。第四步,指导朗读,以个别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注意抓住重点词体会感悟。

最后是独立完成第五自然段:先学生自由读,找出关键句、词多读几遍。再让学生说说脚的变化。然后齐读。

(三)拓展延伸

我是这样对学生说的:你们瞧,爬山虎的脚巴得多牢固呀!它的生命力多么顽强,让我们再来细细欣赏这一墙墙爬山虎,体会它顽强的生命力。(课件展示一墙墙的爬山虎,播放背景音乐。)出示这些图片和播放音乐的作用是: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从而让学生入境动情。待学生欣赏后,对他们说:孩子们,让我们捧起课本,带着刚才看画面的感受,美美地读读课文吧。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用朗读来感受情境,在语言文字的诵读中去体会、去领悟。

学生读文后,我用动情的话语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了解到大千世界,万物百态,大自然的神奇。希望同学们做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事物,用你的慧眼去发现世界,用你手中的笔去描绘美好的世界。下面,就给同学们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出示课件:诗、书、画、文)请你在 “诗”、“书”、“画”、“文”等形式中选用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来表现爬山虎或者是其它的植物。学生创作完后,利用投影仪展示得意之作,培养学生欣赏的眼光。设计这一程序的目的,是给予学生活动的时空,选择的权利,发展的舞台。让他们有更多思考和探索的机遇,有更多表达情感的平台。

(四)布置作业

在教学结束的时候,为了加深学生对本篇课文的掌握,我布置了两个作业:

1、生活中,观察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

2、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爬山虎的脚

位置 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样子:像……像……(细丝)

特点

颜色:嫩红(灰色)

爬触→巴→拉、贴(牢固)

说课稿一等奖推荐更多+
相关信息
相关栏目
说课稿一等奖 幼儿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 教案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