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费宝网语文教案

搜索51费宝网

语文教学本该如此简单《争论的故事》教学实录一等奖

语文教学本该如此简单《争论的故事》教学实录一等奖

时间:2023-06-16 19:48:58

类别:语文教案

语文教学本该如此简单《争论的故事》教学实录一等奖

1、语文教学本该如此简单《争论的故事》教学实录一等奖

一、写词语,听讲故事。
师:同学们,上一节语文课,大家已经初读了课文--(生齐读)《争论的故事》。回忆一下,谁与谁发生了争论?
生:哥哥和弟弟。(板书:哥哥 弟弟)
师:他们为了什么而争论?

生:他们为了大雁而争论。

师:为大雁而争论,不够准确,想一想应该怎么说?

生:为怎么吃大雁而争论。

师:你的思维真敏捷。(板书:吃大雁)哥哥认为大雁应该怎么吃?弟弟呢?(板书:煮 烤)兄弟俩的吃法不一样,所以他们才--
生:争论。

师:读了这个故事,同学们都发出了会心的微笑,这笑内涵丰富,意味深长,说明大家已经读出了文中故事的味道。
师: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学习字词的效果,请大家听写几组词语,老师一组一组地报,每组两个,请大家边记边写。

老师报下面四组词语:①打猎为生,射雁充饥;②不以为然,大声争辩;③老人评理,两全其美;④抬头一看,无影无踪。报第①组后插话:这位同学写字的姿势多好,腰板挺直;报第②组后插话:这位同学不仅姿势正确,而且字都写对了,了不起;报第③组后插话:这位同学姿势正确、词语正确,而且字写得特别漂亮,真是个小书法家;报第④组后插话:已经有同学写好了,可以回头检查一下,粗心是个可怕的敌人。还没写好的同学不着急,把字写美观,把词写正确。)

师:(出示上面四组词语)请大家对照大屏幕,自己批改一下。全都写对的,给自己画一个☆;如果有错字,请圈出来,在旁边订正两遍。
生:(自行批改,订正。)

师:请有☆的同学举起手!让我们所有同学都为自己鼓鼓掌。没有全写对的同学不要气馁,掌声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全写对的同学要再接再厉,掌声就是我们继续大步前行的号角。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几组词语。

生:(齐读词语。)

师:同学们,这几组词语都是老师从课文中的故事里面挑出来的。下面听老师再讲一讲这个故事。大家要认真听,用心记一记故事的内容,待会儿请你来讲。

生:(认真听老师讲故事,用心记故事内容。)

二、读课文,练讲故事。

师:(讲完故事后)同学们听得真认真,有的同学嘴里边还念念有词。有信心把这个故事讲好吗?有信心就成功了一半。但为了把故事讲得更好,老师还有个建议--(出示)请大家再用心读一读文中的故事,读完了,自己先练习讲一讲,可以用书中的句子讲,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讲,要努力讲得流畅一些,如果再注意一下讲故事时的神态、表情,再加上一些动作,那就更好了。讲故事时可以看看上面的这些词语,它就像故事提纲,可以帮助你讲好故事。

生:(自由读课文,练习讲故事。)教师。

师(巡回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充分准备):到底谁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呢?

生:(纷纷说

师:(走到一个学生面前)请你来讲好不好?
生说

师:(搂着学生的肩)你是班上的故事大王吗?
生:是!

师:这是你自封的。(众生笑)能不能成为我们公认的故事大王,还要看你讲得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掌声鼓励。(学生鼓掌。

师:你不想说点什么吗?
生:谢谢大家的鼓励!
师:真是个机灵的孩子。上台来讲故事紧张吗?
生:有点紧张。

师:有点紧张是正常的,这是做好一件事情的最佳状态。如果一点都不紧张那就超常了。同学们,为了让我们的故事大王把故事讲得更好,大家有什么建议要送给他吗?
生:要注意讲故事时的表情。
生:要注意把故事的场面表现出

师:这个要求很高,也很专业,也就是要让我们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过,我想请教你,怎样才能表现出故事的现场感呢?

生:就是要把兄弟俩争论的语气讲出来。
师:真是高招!(转向讲故事的学生)他的建议怎么样?说一个字。
生:非常好!(众生大笑,有学生喊这是三个字。)

师:他的三个字加了括号,三个字表示一个字。(生又笑。)还有什么建议?
生:故事内容想不起来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话讲。
师:你真了不起,这是一个金点子。书上的话记不起来了,就用自己的话讲。看来,你可以做编剧了。你一定也是班上的故事大王。 …

师:同学们给了你这么多好的建议,你想说什么?
生:谢谢大家,我一定努力讲好

师:我代表同学们说一声不客气。如果真的想不起来故事内容,你还可以看一看大屏幕上的词语。开讲吧

生:从前,大山脚下,有一间小屋,里面住着一个兄弟俩……
师:不是一个兄弟俩,应该是--
生:住着一对兄弟俩。

师:刚才有同学笑话他,其实我要表扬他。他说大山脚下有一间小屋,课文中的故事里有没有说?(众生:没有。)对呀,这是他的创造,他是在讲他创造的故事,多了不起啊!掌声送给他!(生鼓掌。)你讲得很好,离故事大王已经很近了,请讲下去。
生:一天,兄弟俩外出打猎,听见有大雁的叫声--

师:课文中没写到大雁的叫声,这又是你的创造,真好!
生:看到一群大雁飞了过来。
师:飞过去了吗?
生:正好飞到头

师:真是太好了。正好飞到头顶上,这是射下大雁的最好的时机了,要是我,什么话都不说,拈弓搭箭,先射下一只大雁来。可是,兄弟俩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继续讲故事。

生:……(这里省略了原文中兄弟俩争论的话)哥哥对老人说:我要是射下大雁来就煮着吃,可他偏要烤了吃,多不好啊。老人听了,说:你们不会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吗?哥哥说:嗯,这个主意好。
师:弟弟怎么说?

生:弟弟说:就这么办!
师:我说,你讲得真好!(生大笑。)大家认为呢?(生热烈鼓掌。)掌声已经说明了一切。谁来说一说,好在哪?
(学生评价

生:(大声地)我想用一个字来评价--好!
师:你用一个字评价他,我用六个字评价你--真是太有才了!(听课的老师和学生都大笑。)
师:他是故事大王吗?
生:(大声说)是

师:(伸出右手)看见我手里有什么?
生:(奇怪地,纷纷摇头,有的说看不见没有。)
师:(竖起左手的大拇指)一顶故事大王的桂冠。
生:(纷纷笑着说没有骗人。)
师:聪明人是看不见的。(生笑。)我给你戴上,你永远都不用摘下来,连睡觉都不碍事。(生大笑。)掌声欢送大王回王位。


三、读对话,感悟争论。
师:故事大王故事讲得好,不过,为把故事讲得更好,还要把兄弟俩争论的场面讲得再逼真一些,语气要更像争论。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兄弟俩争论的话,看能不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些。请大家先自己练一练。
(学生练习读出争论的语气。师指一名学生读,不是太好。其他学生纷纷举手,喊着我来我来。)
师:(摇摇手)不忙举手。刚才我们练了一下,已经好多了,但还没达到最佳效果,请你们同桌之间再合作练习读一读,相信会读得比刚才更好。
(生同桌之间努力的练习读对话。师指名读,读得非常好。)

师:大家读得这么好,我都想读了,不过我还缺少一个搭档,谁愿意跟我合作?
生:(纷纷举手,有的已经站了起来,大声喊我我!)
师:(将一名女生轻轻拉到跟前)你这么想做弟弟,就你来吧。不过,跟我合作读是要增加难度的……
生:(纷纷啊,上台来的女生吐了吐舌头。)
师:害怕了?害怕还可以下去的。

生:(摇摇头)

师:有信心,好样的。请注意,我可能按照书中的句子读,也可能是自己的话,你这颗聪明的小脑袋得跟着我来。我做哥哥,咱们开始(师生合作读文中兄弟俩的对话,读完原文后)
师: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不好。 生:大雁就该烤了吃,皮香肉嫩,煮了吃没味道。师:大雁煮了吃好。
生:大雁烤了吃好。师:煮了吃好

生:烤了吃好。师:煮了吃。 生:烤了吃。师:煮。

生:烤师:煮。 生:烤。
师:停,再不停下来咱俩就要打架了。(学生大笑。)怎么样?(生高声说好。)这就叫做--
生:争论!

四、谈感想,深化故事。
师:兄弟俩的争论分出胜负了吗?他们你说一句我争一句,没完没了。争个不停,这就是--
生:争论不休。
师:这时谁来了?(生说:老人。)这是个聪明的老人,他出了什么好主意?(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老人

半煮半烤)煮一半,哥哥满意吗?(生说:满意。)烤一半,弟弟满意吗?(生说:满意。)这真是个--
生:两全其美的好主意。
师:现在,这个两全其美的主意还美吗?
生:不美了。因为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师:是啊,再好的方法,现在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这个结果是兄弟俩当初想要的吗?他们错在哪里?
生:他们应该先把大雁射下来再争论。
师:对,还没射下大雁就争论,争论的不是时候。
生:他们错在考虑问题不周全,还没有大雁呢,就争论吃大雁的方法,有什么用呢。
师:说得太好了。我相信,如果是你,早把大雁射下来了。
生:兄弟俩错在没有抓住时机--
师:抓住什么时机?
生:射大雁的最好的时机。
师:射大雁最好的时机是什么时候?
生:就是大雁飞过兄弟俩头顶的时候。
师:对,如果抓住这个最好的时机,先把大雁射下来该多好。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应该抓住时机,先把事情做起来,不能因为争论而错失良机。(相机板书:抓住时机
先做起来)
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这兄弟俩,这个时候,你们会怎么想,又会说些什么呢?
生:早知道这样,先把大雁射下来多好。
师:是啊,知道后悔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生:唉,光想着怎么吃了,白白把就要到手的大雁放飞了。
生:都怪我们瞎争论,错过了射下大雁的最好时机。
师:是啊,如果抓住时机,先射下大雁,然后再跟弟弟争论怎么吃多好,现在就不会饿肚子了。
生:都怪哥哥跟我争来争去,才错过了时机。
师:哥哥是有错,但我劝弟弟,你也要反醒一下,毕竟你和哥哥犯了同样的错啊。
生:唉,现在没大雁吃了,当初就依弟弟烤了吃也好啊。
师:你是后悔了,是吗?
生:是的,我真的很后悔。
师:你知道自己错了,是不是?
生:是的,我不应该先跟弟弟争论。
师:好,知道错误才能改正错误。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一定能抓住时机。
生:如果再有下回,我一定先抓住时机射下大雁来,绝不再跟弟弟作没有用的争论了。
师:对,不仅是射大雁,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在表达你们读了这个故事后的感想。课文中的盛老师讲完这个故事,她的学生也纷纷发表了很多感想,谁来读一读?
生: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跑了。
师:对,光说不做永远都是不行的。
生: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师:这就是机不可失。
生: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师:这就是时不再来。
生: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这就叫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还有很多同学也发表了许多感想,这里被省略了。
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同学们谈感想,同学们各抒己见,不仅说得很有道理,而且有一定的深度,因此,她向同学们投去--
生:赞许的目光。
师:赞许什么意思?谁来表演一下赞许的目光?
(生表演赞许的目光,辅以大拇指、点头等动作,教师加以肯定。)
师:同学们,故事读到这,你们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填空:这是一个 的故事!)
师:是啊,这真是一个可笑的故事,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一个富含哲理的故事……老师这里有两句话,是我读了故事后的真实感想,送给同学们,让我们共勉。
(出示,师生齐读:①机不可失,时不再来。②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般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利用。--巴尔扎克

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能牢牢记住这两句话,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抓住时机,先把事情做起来,永远不要作无谓的争论。让《争论的故事》中的兄弟俩,作为我们人生前路中的镜子吧。
五、课后作业。
师: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作业:1、把故事讲给伙伴们听,考考他们能不能听出故事蕴含的道理。2、收集与文中的故事有关的名言警句,与同学交流。3、回忆一下你与别人曾经争论的场景,仿写片断:《争论》。

2、语文教学本该如此简单《争论的故事》教学实录

一、写词语,听讲故事。
师:同学们,上一节语文课,大家已经初读了课文--(生齐读)《争论的故事》。回忆一下,谁与谁发生了争论?
生:哥哥和弟弟。(板书:哥哥 弟弟)
师:他们为了什么而争论?

生:他们为了大雁而争论。

师:为大雁而争论,不够准确,想一想应该怎么说?

生:为怎么吃大雁而争论。

师:你的思维真敏捷。(板书:吃大雁)哥哥认为大雁应该怎么吃?弟弟呢?(板书:煮 烤)兄弟俩的吃法不一样,所以他们才--
生:争论。

师:读了这个故事,同学们都发出了会心的微笑,这笑内涵丰富,意味深长,说明大家已经读出了文中故事的味道。
师: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学习字词的效果,请大家听写几组词语,老师一组一组地报,每组两个,请大家边记边写。

老师报下面四组词语:①打猎为生,射雁充饥;②不以为然,大声争辩;③老人评理,两全其美;④抬头一看,无影无踪。报第①组后插话:这位同学写字的姿势多好,腰板挺直;报第②组后插话:这位同学不仅姿势正确,而且字都写对了,了不起;报第③组后插话:这位同学姿势正确、词语正确,而且字写得特别漂亮,真是个小书法家;报第④组后插话:已经有同学写好了,可以回头检查一下,粗心是个可怕的敌人。还没写好的同学不着急,把字写美观,把词写正确。)

师:(出示上面四组词语)请大家对照大屏幕,自己批改一下。全都写对的,给自己画一个☆;如果有错字,请圈出来,在旁边订正两遍。
生:(自行批改,订正。)

师:请有☆的同学举起手!让我们所有同学都为自己鼓鼓掌。没有全写对的同学不要气馁,掌声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全写对的同学要再接再厉,掌声就是我们继续大步前行的号角。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几组词语。

生:(齐读词语。)

师:同学们,这几组词语都是老师从课文中的故事里面挑出来的。下面听老师再讲一讲这个故事。大家要认真听,用心记一记故事的内容,待会儿请你来讲。

生:(认真听老师讲故事,用心记故事内容。)

二、读课文,练讲故事。

师:(讲完故事后)同学们听得真认真,有的同学嘴里边还念念有词。有信心把这个故事讲好吗?有信心就成功了一半。但为了把故事讲得更好,老师还有个建议--(出示)请大家再用心读一读文中的故事,读完了,自己先练习讲一讲,可以用书中的句子讲,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讲,要努力讲得流畅一些,如果再注意一下讲故事时的神态、表情,再加上一些动作,那就更好了。讲故事时可以看看上面的这些词语,它就像故事提纲,可以帮助你讲好故事。

生:(自由读课文,练习讲故事。)教师。

师(巡回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充分准备):到底谁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呢?

生:(纷纷说

师:(走到一个学生面前)请你来讲好不好?
生说

师:(搂着学生的肩)你是班上的故事大王吗?
生:是!

师:这是你自封的。(众生笑)能不能成为我们公认的故事大王,还要看你讲得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掌声鼓励。(学生鼓掌。

师:你不想说点什么吗?
生:谢谢大家的鼓励!
师:真是个机灵的孩子。上台来讲故事紧张吗?
生:有点紧张。

师:有点紧张是正常的,这是做好一件事情的最佳状态。如果一点都不紧张那就超常了。同学们,为了让我们的故事大王把故事讲得更好,大家有什么建议要送给他吗?
生:要注意讲故事时的表情。
生:要注意把故事的场面表现出

师:这个要求很高,也很专业,也就是要让我们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过,我想请教你,怎样才能表现出故事的现场感呢?

生:就是要把兄弟俩争论的语气讲出来。
师:真是高招!(转向讲故事的学生)他的建议怎么样?说一个字。
生:非常好!(众生大笑,有学生喊这是三个字。)

师:他的三个字加了括号,三个字表示一个字。(生又笑。)还有什么建议?
生:故事内容想不起来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话讲。
师:你真了不起,这是一个金点子。书上的话记不起来了,就用自己的话讲。看来,你可以做编剧了。你一定也是班上的故事大王。 …

师:同学们给了你这么多好的建议,你想说什么?
生:谢谢大家,我一定努力讲好

师:我代表同学们说一声不客气。如果真的想不起来故事内容,你还可以看一看大屏幕上的词语。开讲吧

生:从前,大山脚下,有一间小屋,里面住着一个兄弟俩……
师:不是一个兄弟俩,应该是--
生:住着一对兄弟俩。

师:刚才有同学笑话他,其实我要表扬他。他说大山脚下有一间小屋,课文中的故事里有没有说?(众生:没有。)对呀,这是他的创造,他是在讲他创造的故事,多了不起啊!掌声送给他!(生鼓掌。)你讲得很好,离故事大王已经很近了,请讲下去。
生:一天,兄弟俩外出打猎,听见有大雁的叫声--

师:课文中没写到大雁的叫声,这又是你的创造,真好!
生:看到一群大雁飞了过来。
师:飞过去了吗?
生:正好飞到头

师:真是太好了。正好飞到头顶上,这是射下大雁的最好的时机了,要是我,什么话都不说,拈弓搭箭,先射下一只大雁来。可是,兄弟俩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继续讲故事。

生:……(这里省略了原文中兄弟俩争论的话)哥哥对老人说:我要是射下大雁来就煮着吃,可他偏要烤了吃,多不好啊。老人听了,说:你们不会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吗?哥哥说:嗯,这个主意好。
师:弟弟怎么说?

生:弟弟说:就这么办!
师:我说,你讲得真好!(生大笑。)大家认为呢?(生热烈鼓掌。)掌声已经说明了一切。谁来说一说,好在哪?
(学生评价

生:(大声地)我想用一个字来评价--好!
师:你用一个字评价他,我用六个字评价你--真是太有才了!(听课的老师和学生都大笑。)
师:他是故事大王吗?
生:(大声说)是

师:(伸出右手)看见我手里有什么?
生:(奇怪地,纷纷摇头,有的说看不见没有。)
师:(竖起左手的大拇指)一顶故事大王的桂冠。
生:(纷纷笑着说没有骗人。)
师:聪明人是看不见的。(生笑。)我给你戴上,你永远都不用摘下来,连睡觉都不碍事。(生大笑。)掌声欢送大王回王位。


三、读对话,感悟争论。
师:故事大王故事讲得好,不过,为把故事讲得更好,还要把兄弟俩争论的场面讲得再逼真一些,语气要更像争论。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兄弟俩争论的话,看能不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些。请大家先自己练一练。
(学生练习读出争论的语气。师指一名学生读,不是太好。其他学生纷纷举手,喊着我来我来。)
师:(摇摇手)不忙举手。刚才我们练了一下,已经好多了,但还没达到最佳效果,请你们同桌之间再合作练习读一读,相信会读得比刚才更好。
(生同桌之间努力的练习读对话。师指名读,读得非常好。)

师:大家读得这么好,我都想读了,不过我还缺少一个搭档,谁愿意跟我合作?
生:(纷纷举手,有的已经站了起来,大声喊我我!)
师:(将一名女生轻轻拉到跟前)你这么想做弟弟,就你来吧。不过,跟我合作读是要增加难度的……
生:(纷纷啊,上台来的女生吐了吐舌头。)
师:害怕了?害怕还可以下去的。

生:(摇摇头)

师:有信心,好样的。请注意,我可能按照书中的句子读,也可能是自己的话,你这颗聪明的小脑袋得跟着我来。我做哥哥,咱们开始(师生合作读文中兄弟俩的对话,读完原文后)
师: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不好。 生:大雁就该烤了吃,皮香肉嫩,煮了吃没味道。师:大雁煮了吃好。
生:大雁烤了吃好。师:煮了吃好

生:烤了吃好。师:煮了吃。 生:烤了吃。师:煮。

生:烤师:煮。 生:烤。
师:停,再不停下来咱俩就要打架了。(学生大笑。)怎么样?(生高声说好。)这就叫做--
生:争论!

四、谈感想,深化故事。
师:兄弟俩的争论分出胜负了吗?他们你说一句我争一句,没完没了。争个不停,这就是--
生:争论不休。
师:这时谁来了?(生说:老人。)这是个聪明的老人,他出了什么好主意?(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老人

半煮半烤)煮一半,哥哥满意吗?(生说:满意。)烤一半,弟弟满意吗?(生说:满意。)这真是个--
生:两全其美的好主意。
师:现在,这个两全其美的主意还美吗?
生:不美了。因为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师:是啊,再好的方法,现在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这个结果是兄弟俩当初想要的吗?他们错在哪里?
生:他们应该先把大雁射下来再争论。
师:对,还没射下大雁就争论,争论的不是时候。
生:他们错在考虑问题不周全,还没有大雁呢,就争论吃大雁的方法,有什么用呢。
师:说得太好了。我相信,如果是你,早把大雁射下来了。
生:兄弟俩错在没有抓住时机--
师:抓住什么时机?
生:射大雁的最好的时机。
师:射大雁最好的时机是什么时候?
生:就是大雁飞过兄弟俩头顶的时候。
师:对,如果抓住这个最好的时机,先把大雁射下来该多好。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应该抓住时机,先把事情做起来,不能因为争论而错失良机。(相机板书:抓住时机
先做起来)
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这兄弟俩,这个时候,你们会怎么想,又会说些什么呢?
生:早知道这样,先把大雁射下来多好。
师:是啊,知道后悔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生:唉,光想着怎么吃了,白白把就要到手的大雁放飞了。
生:都怪我们瞎争论,错过了射下大雁的最好时机。
师:是啊,如果抓住时机,先射下大雁,然后再跟弟弟争论怎么吃多好,现在就不会饿肚子了。
生:都怪哥哥跟我争来争去,才错过了时机。
师:哥哥是有错,但我劝弟弟,你也要反醒一下,毕竟你和哥哥犯了同样的错啊。
生:唉,现在没大雁吃了,当初就依弟弟烤了吃也好啊。
师:你是后悔了,是吗?
生:是的,我真的很后悔。
师:你知道自己错了,是不是?
生:是的,我不应该先跟弟弟争论。
师:好,知道错误才能改正错误。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一定能抓住时机。
生:如果再有下回,我一定先抓住时机射下大雁来,绝不再跟弟弟作没有用的争论了。
师:对,不仅是射大雁,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在表达你们读了这个故事后的感想。课文中的盛老师讲完这个故事,她的学生也纷纷发表了很多感想,谁来读一读?
生: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跑了。
师:对,光说不做永远都是不行的。
生: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师:这就是机不可失。
生: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师:这就是时不再来。
生: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师:这就叫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还有很多同学也发表了许多感想,这里被省略了。
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同学们谈感想,同学们各抒己见,不仅说得很有道理,而且有一定的深度,因此,她向同学们投去--
生:赞许的目光。
师:赞许什么意思?谁来表演一下赞许的目光?
(生表演赞许的目光,辅以大拇指、点头等动作,教师加以肯定。)
师:同学们,故事读到这,你们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填空:这是一个 的故事!)
师:是啊,这真是一个可笑的故事,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一个富含哲理的故事……老师这里有两句话,是我读了故事后的真实感想,送给同学们,让我们共勉。
(出示,师生齐读:①机不可失,时不再来。②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般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利用。--巴尔扎克

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能牢牢记住这两句话,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抓住时机,先把事情做起来,永远不要作无谓的争论。让《争论的故事》中的兄弟俩,作为我们人生前路中的镜子吧。
五、课后作业。
师: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作业:1、把故事讲给伙伴们听,考考他们能不能听出故事蕴含的道理。2、收集与文中的故事有关的名言警句,与同学交流。3、回忆一下你与别人曾经争论的场景,仿写片断:《争论》。

3、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白头翁的故事》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课前一两分钟让学生自读课文)

师:今天,我们学《白头翁的故事》,请把课文自学一遍,告诉大家课文讲什么?(生读全文)

师:x x x,请说,我们在学什么?

生:在学《白头翁的事故》。(“翁”字音念不准)

师:念清楚。(生读,师正音,生再读)

师:“翁”字是什么结构?怎么写?

生:“翁”字是上下结构。(师书写,后出示“白头”)

师:“白头翁”是什么样的鸟?

生:白头翁是头上白的鸟。

生:白头翁是头发白的鸟。

师:它什么地方白了?

生:是头上的羽毛白了的一种鸟。

师:刚才同学们自学得很不错,现在我们——起来学。(让学生把自学时研究出的“名堂”进行全班交流)

生:……

师:他研究得很好,可是总表达不清,多练习,会提高的。

生:……

师:大家都研究到“他厌倦了”,告诉我“厌倦”怎么写?(生自由说,师有意少写一点,对不?再添上“、”)“倦”字什么结构?

左边是______,右边一起说笔画。(师写)请大家拿起笔,在课文中“厌倦”旁写厌倦。

师:他厌倦了,怎么说的?

生:……

师:课文讲了白头翁的故事,故事就要有情节,这个故事主要讲白头翁干什么?(听几个同学的发言,看谁讲得最完整)

生:(读第一小节)是美丽的小鸟学本领。

师:小鸟学本领学得怎么样?

生:小鸟学本领有头无尾。

师:说得好!(板书:有头无尾)类似“有头无尾”的词你还能说出哪些?

生:有始无终。

师:真好,现在我们来研究这个故事。美丽的小鸟为什么会变成白头翁?他先向谁学本领?

生:第一个向喜鹊学本领。

师:自己读课文,研究点“名堂”出来,边学边作标记,等会儿告诉大家,你研究了什么?

(师指名第一组同学逐个说,进行评价,然后师再指导)

师:跟喜鹊造房子厌倦了,谁还记得“造房子”是个什么词组?

生:动宾词组。

师:现在请大家学写3句话,小乌后来跟谁学什么?要注意前—格写名词,后一格写动宾词组。(生边读边归纳,在空白处写句,指名3位同学板演)

师:(出示3位学生的答案,集体评改)

x x x写得很认真,谁能说说他的哪个笔画写得漂亮?

生:钩写得漂亮。还有横,横得很平。

师:我发现同学们有两个优点,一是学会了找词,二是学会了归纳。

师:(学第三节课文)听大家把课文读一读。(师领读)为什么用“又”字。

生:因为这是第二次了。

师:好,我们下节课再学。

板书:

喜鹊 造房子厌倦

美丽黄莺 学唱歌白头翁

小鸟 大雁 飞行 故事

老鹰 打猎

(加“一”的是学生写的)

第二课时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小鸟学本领有头无尾,我要看看我们班谁学习有头有尾。打开课文,请研究一下小鸟学唱歌共有几句话?

师:……

师:它唱得很动听,请你念得也动听。

生:……(大家一起念)

师:你说什么叫动听?

生:好听、优美。

师:(指名念第、二句。生念)

师:小鸟跟黄莺学唱歌的原因是什么?

生:(齐读)

师:(指名读第三句)(生读后)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谁能读得更好,请给大家读一读。

生:……

师:再读,重音是什么?(又)

(生练读)

师:第四句先自己练。(生各自练习)

师:这节一共有几句话?用手指来表示。

师:现在,我们按照“跟黄莺学唱歌”的写法,来学写“跟大雁学飞行。”(让学生自由活动)

师:很多同学说得很好,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交流。(指名说,一句一句地评价)

师:(讲到第四句时)水平就体现在这句上啦,拿出笔直接写在书上,想好的同学先别告诉同学,轻轻告诉我。

生:他说:“学飞行要天天练翅膀,我可受不了。”

生:他说:“学飞行要天天练速度,我可受不了。”

生:他说:“学飞行要天天早起,我可受不了。”

(师来回于学生之间,与学生亲切交谈)

(指名学生说,一学生自觉提出说全段)

师:“跟老鹰学打猎”怎么写?想好的同学打开作文本写《学打猎》,标点可照抄。

(师巡回指导,批改其中的字句,发现好句及时表扬,对不通顺的句子给予指正,鼓励优生自己创编)

师:你很聪明,把“他”改成“小鸟”了。

师:听讲评后,用橡皮擦掉自己文句的孩子,老师看来,是最一般的孩子,应该保持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特点。你们说对吗?

师:写好的同学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今天x x x是最聪明的学生,聪明的学生老师给他布置“聪明作业”,请你写第二篇短文《我可不学白头翁》。

(大部分学生写好后,教师让学生念最精彩的句子。)

4、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声音和故事》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积累拟声词语

2、做生活的有心人,懂得用拟声词描述听过的声音

3、听声音发挥想象编故事,并用上拟声词语

教材分析:

1、 根据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本课时把第二单元《语文天地》中“日积月累”的:“填一填,说一说这是什么声音”和“笔下生花”的“听声音编故事”作为本节口语交际课的两大内容。

2、 我将“日积月累”中的:“填一填,说一说这是什么声音”作为引入,让学生积累ABB,AABB,ABAB式的拟声词语;紧接着让学生听一段音乐旋律发挥想象编故事,并用上前一部分各种形式的拟声词。

3、 注意:应注意两个环节的内在联系,注意提醒学生把各种形式的拟声词用进所编的故事中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坐落于美丽的海上花园——鼓浪屿,这融会了大自然与人类文明的和谐之音:天风、海涛、鸟语、虫鸣、钢琴声、小提曲……

这些不可多得的声音竟巧妙地汇聚在学校及孩子的生活周围,再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声音,构成了这堂课丰富的生活资源。

学生生活在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中,只要稍加提示,并给以充足的空间便不难将听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他们应该是兴趣盎然的!

课堂实录:

一、 引入:

1、 师:你们听,窗外传来了什么声音,那么清脆?

生:那是小鸟的叫声。

师:它们是怎样叫的?

生1:就是这样——(当场吹口哨学鸟叫)

(生笑)

生2:唧唧喳喳,唧唧喳喳

师: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吧!就以小鸟为例子,请大家听我是怎样说的:

小鸟叫——唧喳——唧唧喳喳——唧喳唧喳(课件展示)

想玩这个游戏吗?

生笑:真有趣!

二、游戏中积累象声词汇

生3:我也会说:风铃——丁当——丁丁当当——丁当丁当

师:对了,真不错!其他人呢?不想也试一试吗?

生4:照相机照相时——咔嚓——咔咔嚓嚓——咔嚓咔嚓

(边说手边比出动作)

生5:我觉得这也可以是剪刀剪东西的声音啊!

师:没错啊,那你试试用这样的方式说一说,行吗?

生6:很简单:剪刀剪——咔嚓——咔咔嚓嚓——咔嚓咔嚓

生7:还有,这也可以是螃蟹的大钳子夹东西的声音,就是这样——(比出动作)

师:你听过它夹东西的声音?

生7:对,有一次,我被它的那个大钳子咔嚓一下夹住了,好痛!

师:那你可真细心,真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啊!能把它说出来吗?

生7:螃蟹夹人——咔嚓——咔咔嚓嚓——咔嚓咔嚓

生8:我还有,小溪流水——哗啦——哗哗啦啦——哗啦哗啦

生9:好象有点怪!

师:那我们来看看语文天地里头的!

生9:我觉得里头的“哗啦啦”比她说的“哗哗啦啦”好

师:那你帮她改改:

生9:小溪流水——哗啦——哗哗啦啦——哗啦哗啦

师:大家同意吗?

生:好听多了!

师(课件出示:小溪流水——哗啦——哗哗啦啦——哗啦哗啦)

三、听音乐说声音:

师:刚刚咱们说的都是单独的声音,现在我想让大家听一首曲子,看看谁的耳朵尖,能听出哪些声音来呢?

(放乐曲)

生:我听到的泉水流动的声音,丁冬丁冬的。

师:耳朵真尖,说得真不错!板书:泉水流——丁冬丁冬

生:还有青蛙的叫声,呱呱呱

师板书:青蛙叫——呱呱呱

师:在小组里头一起说说吧!

小组汇报,师板书:麻雀叫——

蜜蜂叫——

纺织娘娘,蟋蟀——

知了、钢琴曲、小提琴曲、笛子……

四、听音乐编故事

1、师:大家都仔细听出了这么多美妙的声音来,那么你能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这些美妙的声音编成有趣的故事?

请大家再听一遍音乐,边听边想象你的故事,争取把黑板上的这些声音都请到你的故事你去!

(再次放音乐)

2、 师:行了吗?

生:还没想好,能再听一次吗?

3、 第三次放音乐

4、 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交流,注意听听小组成员是怎么说的,互相补充。

5、 请每个4人小组派1个同学来说,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用上咱们刚刚说的象声词语,帮他提提建议——

内蒙古大草原

在内蒙古大草原上,我们能欢快地唱歌、跳舞、骑马,放羊……

我来到了大草原上,小羊“咩咩咩”地开心叫着,趴在软绵绵的草地上写我的“环保作业”,还一边欣赏着知了先生和纺织娘娘的配乐朗诵。小麻雀们看见了,围在我身边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

突然,我闻到了一股香味,只见从远处飞来了一群五彩的蜜蜂。它们嗡嗡的歌声把千里之外的新疆蝴蝶给吸引来了。“丁冬丁冬……”咦?这是什么声音?原来是山泉爷爷也来了。我马上冲了上去,拉起蝴蝶的手跳起了新疆舞来。“嘎嘎嘎”小鸭子拿着小提琴也来了,“我来为你们伴奏吧”。于是草原上空响起了优雅的《花仙子舞曲》……

教学反思:

鼓浪屿提供了孩子美妙的声音,提供了孩子想象的有利因素,这堂课的生活资源是足够丰富的!第一部分的象声词语对孩子来说是容易的!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对于“咔嚓”,竟有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说出是螃蟹夹人的声音!这给了我启发:我平常总感叹学生不懂得去观察生活,不懂去体会生活的细微,这原来与老师、与课堂密不可分;如果老师没能把学生观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又怎能要求学生所谓的“认真观察”呢?该怎样点燃学生观察的激情是我继这节课之后又一努力的方向。

提供了足够的资源与空间,孩子发挥想象,编出了一个个纯真美丽的童话故事,《森林音乐会》《知了的旅行》《老鹰奇遇记》……故事的情节都挺吸引人,但这不是一次普通的编故事,而是要“听音乐”,并且要将上个环节中的象声词语积累运用过来才是这堂课的目标与特别所在。上台交流的学生中,有几个能将ABBAABBABAB式的词语用得较为形象、恰当,与之相比,有几个学生就较为逊色,有待于进一步引导,但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在课堂上进行。

如果再紧连着一节语文课的话,我会让学生把自己所编的故事写下来。相信我们会欣赏到不少妙趣横生的童话故事!

5、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书的世界》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你喜欢什么书,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学生谈。

师:大家谈的真好!老师觉得你们都是爱读书的好孩子。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书的世界,去知识的海洋遨游,好不好?

二、观察图画,了解获得图书的途径。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和冬冬也来了,你们看!出示课件。

这里可真繁华,这都是些什么地方呢?谁愿意帮助他们?

生:学生看图片,说出名称。

师:谁去过新华书店(或图书馆),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学生介绍。(说的真好!)

师:这些地方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生:发表见解。

师:你还知道什么地方图书很多吗?

生:发表见解。

师:点击图片出现。看!丁丁和冬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生:发表见解。

师:点击。这又是什么地方?这里有什么?

生:发表见解。

师:让我们跟着一起来认识这些地方,好吗?(师指生读。)

师:谁能当小老师领大家读?男女读。

师:小朋友们,你们真棒!认识了这么多有书的地方。希望你们能多读书,增长知识。

师:你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书?把你的想法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生:汇报。

师:同学们,你们的办法可真多!

三、学习看封面。

师:出示一本书,师指封面。谁知道这叫书的什么?点击:封面。读几遍。

师:找一找:封面上有什么?

生:交流汇报。

师:点击出现:作者、出版社。读这几个词,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师:出示另一本书的封面:师指生说。

四、给书分类。

师:出示一些书,你能读出这些书的名字吗?(大约十本)

生:读书的名字。

师:出示四大名著,学生读。这几本书我们还没读过,丁丁和冬冬告诉大家:等你长大了,一定要读读,它们可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谁知道名著是什么意思?

生:理解词语意思。

师:点击出现:我们把这一类书叫做著作。

出示连环画:你知道这些书属于什么?点击出现:连环画

出示字典:它属于什么?点击出现:工具书

出示课本:它属于哪一类?点击出现:教科书

出示几本杂志:这些是什么书?点击出现:杂志

生:读词语,巩固读。

师:出示全课的生字新词,有信心把他们都读下来吗?我们和丁丁冬冬一齐读、抢读、男女比赛、开火车读。

五、小结。

今天,我们和丁丁冬冬一起畅游了书的世界,他们的收获可多了,想听吗?

丁丁冬冬说,他们特别开心,认识了很多有书的地方,还知道了许多和书有关的新知识,跟大家一起学习真快乐。

你有收获吗?谁来说一说?

6、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语言的魅力》教学实录

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教师的教学策略应发生变化,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执行新课标,实施新课程,改变教师的角色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联系生活,根据一定的目的尝试写一句打动人的语言。

情感目标:

明白语言运用得恰当有非凡的感染力。

教学重点:

感受“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一句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感悟其打动人心的原因。

教学难点:

感悟语言的魅力所在。

教学准备:

1、帮助学生加深情感体验,感悟语言魅力的课件。

2、网上或其他地方查找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我们经常在路上被一些标语或广告吸引,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板书课题)

1、读题

2、质疑:“魅力”是什么意思?

(课文的题目就是课文的“眼睛”,它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阅读的韵味。)

二、自由朗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生: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在巴黎的街头有一个盲人老头乞讨,竖了一个牌子:我什么也看不见,可是路人无动于衷,一个法国诗人让彼德勒看到了拿起笔在牌子前面添加了几个字:春天到了,可是……。下午给盲老人钱的人多极了。

师:能够把这么长的课文用这么简单的几句话描述。很好。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师:盲老人上午在木牌上写的是什么?

生: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板书: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结果路人无动于衷,后来诗人在牌子上添了六个字,

生:春天到了,可是……(师板书)

师:结果——

生:下午给钱的人多极了。(师板书:多极了)

三、抓住“变化”,启发思考

师:我们发现随着木牌上的字的变化,人们的表现发生了变化,老人也由叹息到非常的高兴起来。变化这么多,变化这么大,同学们注意从早到晚什么是不变的?这么多情况都发生变化,你发现哪些情况没有变?看书。生读书。

生:从课文第一段知道他是一个盲人,从早上看不到,从晚上也看不到,一直看不到。

师:从早到晚盲老人还是盲老人。还有什么?

生:都是在繁华的巴黎大街上。

师:有没有道理?

生:有。

生:木牌上的字我什么都没看见没有变。

师:从早到晚盲老人乞讨的方法变没变?

生:没有。

?师:既然还是在这条繁华的巴黎街上,还是那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可是还是这样乞讨的方法,可是你们看随着木牌添加的几个字,事情发生了变化,而且变化得这样大,几个字竟然起到了这么大的作用。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是什么

生:多了这六个字为什么会起了变化?

师:这六个字为什么会起变化,他提出的。核心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添了六个字会起了这么大的作用?我们再读读这句话。

连读三次,

第一次学生齐读。

第二次老师范读。

第三次学生再读。

师:读完之后你想说什么?这样,把你的想法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

小组交流。

生汇报。

师:好,谁先给大家说说,拿出自己独特的意见。

生:第一次路人看见牌子上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没什么反应,后来看到“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产生了同情心,就给盲人钱了。

生: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可是对于盲老关来说却什么也看不见,一片漆黑。当人们想到一个盲老人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见,怎能不对盲老人产生同情心呢?

?师:这篇文章的作者也是这个想法,和你们一样,并且用生动的语言写出来就是我们这篇课文的第六自然段。

(让学生反复读这句话,再与没加字之前的话相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这样学生才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四、引导思考,感受语言魅力

1、同学们饱含着感情朗读第六自然段体会情感。

思考:为什么“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一句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2、?进行交流。

师:在你的心中春天是不是万紫千红的?

生:是。

生:我也同意两位同学的看法,我认为这句话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语言。看到这些字行人都想到了这万紫千红的春天,想到了春天的良辰美景,特别的美妙,然后他们又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中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美丽的景象,都会产生同情心,所以都会帮助这位老人。

师:你能说出这样一段话,并且说得这么流利这么精彩。你来说说。

生:我也同意他的看法。可是我想到这是一个盲老人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到,很多人看到了觉得春天太美了,可是这个盲老人这么大岁数却连春天也看不到就产生了同情心。

师:很多同学都会有同样的感觉,的确,春天在我们正常人的眼里

放课件:春天的美景(师描述:生机勃勃的春天,欣欣向荣的春天,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流水人家怎能不叫人陶醉呢,但是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屏幕出现一片黑色)上午盲老人写在这句话没起作用是因为他没有打动路人,而下午这句话起了这么大作用是为什么呢?

(适时播放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加深情感体验。)

3、?激发情感朗读第六自然段。

4、?小结学生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再探究。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五、联系生活,适当拓展

1、结合实际,说出自己发现的生活中打动人的语言(如广告语、名言警句等)。

师:有时相同的意见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会起到不同的作用,而且如果你运用了恰当的语言,它会更吸引你。社会、校园内经常看到警示语发生了变化,不但能够吸引人而且能够教育人。在预习的时候我建议大家搜集,有谁搜集了一些?

生:我在校园里的草坪上写着: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

生:我看到:别踩我,我怕疼。

生:我在外面街道上看到: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

生:我在河边看到:我不是澡盆,请不要在里面洗。

2、根据提供的画面,尝试写一句打动人的语言。

出示课件:(一个草坪,一个图书室)

师:请同学们任选一个设计一个警示语,如果这两个你都不喜欢,你也可以设计其他的。

生小组设计。

(每组选择一个比较好的警示语写在老师发的牌子上展示到前面黑板上)

师:请设计的同学读自己写的。

生:爱护每一枝花朵,珍惜每一片绿色。

生:天空不能没有白云,树林中不能没有小鸟,北京也不能没有绿色。

生:花儿是如此美丽,假如您明年春天还想与它重逢,就不要让他们倒在你的脚下。

生:我会给你带来芳香,请不要把我摘掉。

生:不要把我的花裙踩烂,不要把我的身体踩扁。

生:请保护小草吧!不要让世界少了一份生命,不要让世界少了一片绿色。

师:同学们看这些都是写草坪的,你觉得哪个好。

生评价。

师:还有同学是自己选择的,请他来读读。

生:让每一个走进我的人,都感到我的清洁。

生:请不要让垃圾泛滥成灾。

生:水龙头正在哭泣,请你赶快帮它把泪擦干净。

师:我们发现展示出来的没有第二幅图,有没有写的,给大家读一读。

生:踹一脚我疼,折一角书疼。

生:书是知识的源泉,不是你的玩具。

3、组织交流。

(这一过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注意生活积累,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布置作业。

师:回去之后,把你的写的整理出来,帖在教室的后面。建议把你们认为比较好的送给社区的有关部门,也可以送给学校比如食堂、图书馆等部门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7、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台湾的蝴蝶谷》教学实录

师:(课件出示中国地图):认识这是什么吗?

生:是中国的地图。

师:(地图旁出示词语:祖国)读一读这个词。

生:读词语“祖国”。

师:在我们祖国的东南方,有一个岛像一颗明珠一样镶嵌在东海和南海的浪花里,它就是(在地图中相应的位置出示词语:台湾)——

生:接着老师的话读词语“台湾”。

师:人们常常把这个岛叫做——(出示词语:宝岛)

生:读词语“宝岛”。

师:你能用“祖国、宝岛、台湾”这三个词说一句话吗?

生:台湾是祖国的宝岛。

师:说得很完整。想一想,还能怎样说呢?

生:祖国的宝岛是台湾。

师:这样表述不是很准确,祖国的宝岛有很多,比如:海南岛、西沙群岛等,台湾只是其中的一个。谁把这个意思说一说呢?

生:祖国的宝岛有很多,台湾是其中的一个。

师:很好,这样说就准确了。(还有学生在举手)你还能说吗?

生:宝岛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

师:说得太好了!你说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自古以来,台湾就是我国领土中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定会回归祖国的怀抱。

师:台湾在世界上有个美名,知道是什么吗?

生:蝴蝶谷。

师:你说对了一半,台湾因盛产蝴蝶扬名世界,所以人们称之为“蝴蝶王国”。就让我们到那里去看看吧。

请同学们打开书,出声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生:自由出声读书。

师:看看这些词语你是不是都能读准确?(课件出示词语:气候温暖、花草茂盛)

生:依次读词语。

师:台湾处在亚热带、热带,常年气温都比较温暖,而且四季的温度变化不大,所以特别适合蝴蝶的生长,那里的蝴蝶怎么样呢?(出示词语:成千上万、颜色各异)

生:读词语“成千上万、颜色各异”。

师:谁能用上刚才复习的这些词语,介绍介绍台湾呢?

生: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暖,花草茂盛,那里有成千上万、颜色各异的蝴蝶。

师:(出示词语:因此、吸引)谁来读一读?

生:读词语“因此、吸引”。

师:根据我们复习的这些词语,谁能围绕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

生: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暖,花草茂盛,特别适合蝴蝶的生长。那里的蝴蝶成千上万、颜色各异,因此吸引了很多人前去参观。

师:语言表达得既全面、又清楚。台湾的蝴蝶为什么这么吸引人呢?让我们来看一看(依次出示众多蝴蝶图片,让学生欣赏)。

生:投入的观看图片,不时的发出赞叹声。

师:谁来说说你此时的感受啊?

生1:我觉得蝴蝶特别漂亮。

师: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蝴蝶怎么美吗?

生1:五颜六色。

生2:各色各样。

生3:五彩缤纷。

生4:颜色各异。

生5:色彩斑斓。

师:色彩斑斓这个词用的真好,既说出了蝴蝶色彩的美丽,又把蝴蝶身上有很多斑点的特点介绍清楚了。

生6:我觉得蝴蝶的种类特别多,它们长得都不一样。

生7:我觉得那里的蝴蝶真是多极了!

师:文中是怎样介绍的呢?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句子:台湾的蝴蝶数量多,品种全,色彩艳,在世界上很有名。)

生:读句子。

师:谁能够把蝴蝶的特点读清楚呢?(课件出示课后带填空的句子:台湾的蝴蝶()多,()全,(

)艳,在世界上很有名。)

生:读句子,强调了“数量多、品种全、色彩艳”。

师:喜欢这些蝴蝶吗?快把课前你们画的蝴蝶贴在身上,你们现在就像是一只只美丽的小蝴蝶了!

生:高兴的把蝴蝶贴在胸前。(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进入角色,以便更好的体会下面的文章。)

师:春天到了,小蝴蝶们要到哪里去了呢?读读书上第二段,一会告诉大家。

生:自由读文。

师:哪只小蝴蝶说说啊?

生:蝴蝶都飞向蝴蝶谷去了。

师:你去没去呢?

生:(愣了一下,看看胸前的蝴蝶)去了。

生:笑。

师:(老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两座山),哪是山谷呢?谁来把这几只蝴蝶送回家?

生:四个学生分别把四只蝴蝶贴在黑板上。(三只贴得正确,一只贴得不正确。)

生:我觉得刘润贴得不对,他把黄蝴蝶贴在山腰上了。

师:那你来贴。

生:把黄蝴蝶挪到山谷里。

师:山谷就是山与山之间狭长有出口的地方。我们把这样的山谷叫做蝴蝶谷。

师:小蝴蝶是怎么到山谷里去的呢?

生:读句子: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聚会。

师:小蝴蝶们,让我们一起飞向山谷吧。(课件演示蝴蝶飞向山谷的情景,老师引导学生跟着动画做动作)。

师:诶,你这个动作表示什么呢?(手指一名学生)

生:边做动作边说,这表示穿过树林。

师:你呢?

生:边做动作边说,这表示越过小溪。

师:是这样啊,小蝴蝶们,你们赶到山谷里去干什么呢?

生1:我想去和小伙伴做游戏。

师:那一定是非常快乐的事。诶,你要找哪些朋友做游戏啊?

生:一连串说出好几个学生的名字。

(那几个孩子都高兴地笑了)

生2:我要到那里去饱餐一顿。

生笑

师:对啊,那里花草茂盛,有很多适合你吃的美餐呢。

生3:我要到那里去产卵。

生笑

师:因为台湾的特殊地理位置,有的蝴蝶在一年中能产四次卵呢。

生4:我要到那里去跟老朋友聚会。

生5:我要到那里去跳舞、唱歌,给客人看。

师:看她多美丽!多自信啊!一定会有很多人欣赏你的。

师:此时,你们什么心情啊?

生1:高兴。

生2:兴奋。

生3:着急。

师:带着你们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

生:自由的绘声绘色的朗读。

师:哪只小蝴蝶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呢?

生1:读的速度比较快。

师:(引导学生进行生生评价)你们听出什么了?

生2:我听出了他特别着急。

生3:读得速度比较慢,但很动情。

师:又听出什么了?

生4:我听出了她特别高兴,但是她读得太慢了,别人都到了,她该落后了。

师:笑着对生3说:“她给你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了。”

生3:再读。

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过渡)这么多只小蝴蝶都赶到山谷里了,那将是怎样的景象啊?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一会跟大家说说看。

生默读后,老师指名读这段课文。

师:读得非常流利,我们先来看看只有黄颜色的蝴蝶谷,谁来读读这里是什么样的景象呢?(课件出示句子:在阳光照耀下,成千上万只黄蝴蝶金光灿灿,十分壮观!)

生:读句子。

师:闭眼想象一下,黄蝶谷是怎样的景象呢?

生:有的闭眼想象,有的低头沉思。

师:(课件出示黄蝶幽谷图:只有几只蝴蝶)这是你心目中想象的画面吗?

生:都摇头。

师:都不满意,那这样的画面怎样描写合适呢?(课件出示带填空的句子:在阳光照耀下,(

)黄蝴蝶金光灿灿,十分()。)

生1:在阳光照耀下,(几只)黄蝴蝶金光灿灿,十分(壮观)。

生2:不能说“壮观”,应该说“美丽”。

师:为什么呢?(对生2说)

生2:因为蝴蝶太少了。

师:你同意吗?(对生1说)

生1:同意。

师:又飞来一些蝴蝶,这回呢?

生:还是摇头。

师:那怎样描写合适呢?

生1:在阳光照耀下,(一群)黄蝴蝶金光灿灿,十分美丽。

生2:在阳光照耀下,(几十只)黄蝴蝶金光灿灿,十分漂亮。

师:(放映黄蝶幽谷的实景录像)这回再来看看。

生:专心看录像,有的瞠目结舌,有的发出赞叹。

师:怎们样?

生:(许多学生一起说)真是成千上万啊!

师:把你此时的感受读出来。

生投入的自由读。

生:我觉得这跟我想像得还有点不一样。

师:说说看。

生:我想像得比这里的蝴蝶谷还美呢,我觉得录像里没有显得金光灿灿。

师: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很好!这都是语言文字的功劳,让你想象出比真实的景致更美好的画面。带着你的想像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句子。(赢得同学的掌声)

师:有的蝴蝶谷的景色跟黄蝶谷截然不同,(走到学生中间)我看看,(手指一名学生)“你是一只小蝴蝶”,那你呢?(手指另外一个同学)

生1:我是一只大蝴蝶。

师:那你呢?(手指第三个同学)

生2:我不大也不小。

师:这是一只紫蝴蝶。(手指一个同学)你呢?(指向第五个同学)

生3:我是一只黄蝴蝶。

师:你呢?(指向第六个同学)

生4:我是一只色彩斑斓的小蝴蝶。

师:介绍的真清楚,谁能向她这样介绍自己呢?

生5:我是一只黑白相间的大蝴蝶。

生6:我是一只有彩色斑点的大蝴蝶。

师:课文中用了哪两个词来描写这样的蝴蝶谷呢?

生:大小不一、颜色各异。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把这里的景象介绍给大家?(课件出示句子和图画:有的山谷里有许多种蝴蝶,它们大小不一,颜色各异。)

生:读句子。

师:我听出了这里的蝴蝶有很多种,但是没听出那里的蝴蝶有什么不同呢?

生再读:读得比第一次有进步。

师:这么多蝴蝶都在山谷里做什么呢?

生:跳舞呢。

师:对啊,在柔柔的春风里,你们像五颜六色的花瓣一样飞来飞去,这将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啊?想像一下,也可以加上动作来感受一下,然后试着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课件继续出示句子:这些蝴蝶在山谷里飞舞,就像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而来,随风而去。)

生:自己练习读。

师:谁来给大家表演表演呢?

有几个小姑娘被老师请到台前来。

生:入情入境,边读边舞。

师:这种景象真是看也看不够,让我们试着把这段背一背,把蝴蝶谷的美永远留在心里。

生:在老师的手势引导下背诵课文第三段。

师:我有个疑问,台湾就有这两个蝴蝶谷吗?

生:不是,还有很多。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1:我妈妈去过台湾,告诉我的。

生2:我想台湾的蝴蝶那么多,蝴蝶谷一定也很多。

师:根据前文推理出来的,很有点“柯南”的味道嘛。

生大笑。

师:老师跟你们的情况不一样,我是从课文中知道的。(课件出示句子:因此,人们把这些山谷叫蝴蝶谷。)

生立刻举手:“这些”这个词告诉您的。

师:说对了,有时候反复读书,可以让你了解到、更深入的知识。

老师还从网上查找到,台湾一共有十多个蝴蝶谷呢。比如:紫蝶谷、细蝶谷等。那些蝴蝶谷也很美呢,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补充阅读资料:)

生:读文章。

师:紫蝶谷给你什么感受?

生1:很美!

生2:很神秘!

生3:我觉得非常神奇。

师:再来看看这里的蝴蝶谷。(课件出示第二段补充资料:)

生:读文章。

师小结:黄蝶谷是壮观的,彩蝶谷是美丽的,紫蝶谷是神奇的……所以说,蝴蝶谷的景色真是非常迷人!(板书:非常迷人)

师:你们介绍的太好了,我和大批的中外游客,都被吸引到这里,你们怎么迎接客人呢?快速浏览第四段,一会说一说。

生:读文第四段。

师:用手势引导学生:你们怎么欢迎我啊?

生:下座位把老师团团围住。

师对一名学生说:“小蝴蝶,你好!”

生:客人,您好!

师:哪只小蝴蝶能向我介绍介绍蝴蝶谷啊?

生1:我们黄蝴蝶谷非常壮观,欢迎您到我们那里去参观。

生2:我们彩蝶谷非常美,我们还会跳舞呢!

师:我一定去。

生3:我们台湾花草茂盛,蝴蝶也非常美!

生4:我来给您做导游吧。

师:太好了,谢谢你!

师示意学生回到座位。

师小结:小蝴蝶们,尽管我不忍离去,但还是要跟大家说一声“再见了”。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感受了台湾蝴蝶谷的美丽,这么美的课文,课下赶快把你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收集在积累本上。你们还可以像老师这样,收集的描写蝴蝶、蝴蝶谷的文字。

8、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台湾的蝴蝶谷》教学实录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你曾去过哪些地方?(生答略)

师:(多媒体出示中国地图)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有许多旅游胜地。在我国的东南沿海,有一个岛,名叫——台湾岛(出示台湾岛图,板书:台湾)

师:你知道台湾吗?(生答略)

师:台湾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许多山(多媒体出示一座座山)人们把山与山之间低凹狭长的地方叫做“山谷”。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台湾的蝴蝶谷走一走,看一看,想去吗?

生:想!(齐读课题)

[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上课,教师就由学生们很感兴趣的“旅游”话题谈起,并通过自己优美生动的语言和多姿多彩的图画,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也为下面教学的顺利展开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师:出发之前,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蝴蝶谷的景色怎么样?

生:人们为什么叫它“蝴蝶谷”?

生:台湾为什么会有蝴蝶谷?……

师:小朋友想知道的可真多!只要我们认真读书,就一定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初读之前,让学生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去读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师:先请大家自由试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完后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辅导一些读书稍差的学生。学生读完之后,交流: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然后,让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读一读,相机正音,表扬读准音、读通句的同学。)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蝴蝶谷的景色怎么样?人们为什么叫它“蝴蝶谷”?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师巡视。)

师:你知道了什么?

[评:教师大胆地放手让学生通过默读寻找答案,并根据学生的答案来确定品读感悟的段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生:我知道了“蝴蝶谷里的景色”。

师:从哪一自然段中知道的?

生:第三段。

师:请你读一读,其余学生思考:蝴蝶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蝴蝶谷很迷人。

师: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三段,边读边找出你认为写得迷人的句子,仔细读一读,想想:迷人在哪里?

(生自由读,找句子。)

师:你觉得哪一句很迷人?

[评:教师再次放手让学生确定品读感悟的句子,又一次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生:有的山谷里有好多种蝴蝶,五彩缤纷的蝴蝶上下飞舞,就像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花瓣,美丽极了!(出示相应的句子)

师:请大家细细读读,想想哪些地方让你觉得蝴蝶谷很迷人?

生:五彩缤纷、上下飞舞、像花瓣那样飘来飘去。

师:蝴蝶和花瓣哪里像?

生:它们都是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

生:蝴蝶上下飞舞和花瓣随风飘舞很像。

师:想看看吗?(多媒体放映一段蝴蝶飞舞的录象。然后练习朗读,读出这句话的迷人。)

[评:教师在学生想象初步感知蝴蝶谷迷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直观、生动的优势,播放一段与句子相配的许多蝴蝶飞舞的录象,刺激学生的感官,不断加深了学生们对蝴蝶谷迷人景色的印象。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也变得水到渠成了。]

师:除了这句,你还觉得哪句话也很迷人?

生: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壮观。

师:自己读读,说说迷人在哪里?

生:这些蝴蝶金光灿灿的,十分壮观。

师:说说什么东西是金光灿灿的?

生:金子,珠宝……(读好“金光灿灿”)

师:它们怎么会这么美?

生:因为这山谷里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而且有阳光的照耀。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多媒体播放黄蝴蝶飞舞的录象,师配乐叙述)你看,这些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得金光灿灿,多么壮观啊!

(生练习朗读,读出黄蝴蝶的迷人。)

[评:教师再次利用录象,刺激学生的感官,再次加深了学生对蝴蝶谷迷人景色的印象。]

师:你还知道了什么?从哪段知道的?

生:我还知道了人们为什么叫它“蝴蝶谷”,我是从第二段知道的。

(生自由读第二段,想想人们为什么叫它“蝴蝶谷”?)

师:谁能用“因为,所以人们就把这些山谷叫做蝴蝶谷。”(出示句式)说说?

生:……

[评:在精读感悟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从而以读促说,读说结合。]

师:这些蝴蝶是怎么飞来的?(出示句子)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生:我好象看到了一群又一群的蝴蝶在飞舞。

生:我好象看到了蝴蝶们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跨过小溪,越过山岭。

生:我好象看到蝴蝶们在山谷里聚会。

师:这些蝴蝶可真多,真美呀!请你来想想这些蝴蝶会有些什么颜色呢?

生:有红的,有白的,有蓝的,有紫的,还有绿的,等等。

师:小朋友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啊!想出了这么多的颜色,这真是——谁能用一个词语来说出它们的颜色多和美?

生:五彩斑斓。

生:五彩缤纷。

生:五颜六色。

[评:在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同时,通过学生的举例,又加深了对“五彩斑斓”、“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这三个近义词的理解。]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多媒体放映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跨过小溪,越过山岭”的动画,师配乐朗读。然后,学生练习为动画配音。)

师:刚才,我们一起走进台湾的蝴蝶谷,欣赏了蝴蝶谷的迷人景色,并了解人们把山谷叫做蝴蝶谷的原因。我们来学做小导游,把知道的介绍给大家听,好吗?

生:好!

师:请四人小组合作,用上“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蝴蝶谷。”这个句式介绍第二、三段,要求:语句通顺,声音响亮。

(生自由练说,师巡视辅导。然后,教师给学生带上导游帽介绍。)

[评:教师设置的这一环节,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争当“小导游”的活动,引导学生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身的语言,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四人小组合作介绍”,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互帮互学的精神。]

9、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特殊的葬礼》教学实录

师:认识我吗?

生:不认识。

师:今天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你想了解老师的哪些情况?大胆地说出来。

生:老师,我想知道你姓什么?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陈)

师:我姓陈,看到你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我好开心!(环视,提高声音)同学们好!

(生齐说“陈老师好!”)

师:同学们真懂礼貌!你们还想了解老师的哪些情况?

生:我想知道老师你有多大了?

师:那你们猜猜看?

生:二十多。

师:谢谢!我做梦都想这个年龄。

生:四十多。

师:知道你猜这个年龄,今早真应该去做做美容。

生:三十多。

师:接近了。

……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今天上课与平时有什么不同?

生:平时我们在教室上课,今天在大礼堂上课。

师:对,地点变了。

生:今天听课的老师特别多。

师:是呀,平时就和咱们老师在教室里上课,哪有这么多老师来关心咱们。

生:今天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位我们不认识的老师。

师:对,老师也不认识,咳,刚才咱不认识了吗?一转眼就把我忘了?(众笑)

师:总之,这么多不同,情况发生了变化,今天很特别。对吧?

生:对。

师:和“特别”的意思很接近,还有哪个词?

生:特殊。

(师随即板书:特殊)

师:“特殊”的意思明白了吧?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特殊的葬礼(补充板书)

(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师:读了课题,有问题的请举手!

(全班同学纷纷举手,略停,师示意放下。)

师:想揭开谜底吗?那就请你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看看自己的问题能不能解决。

(全班立即投入到如饥似渴的读书中去。)

师:读了一遍课文,你原先的问题解决了多少?

生:读了课文,我知道这葬礼是为一条瀑布举行的。

生:读了课文,我知道这条瀑布的名字叫塞特凯达斯。

生:我原先想问《特殊的葬礼》为什么是“特殊”的,读课文后,我已经知道了是人们为塞特凯达斯瀑布即将断流而举行的葬礼,这是为自然界的变化而举行的“葬礼”,所以说这是一次“特殊”的葬礼。

师:你真了不起,才读一遍就理解了,你很善于读书。

生:塞特凯达斯瀑布为什么会断流呢?读课文后我知道了是因为许多工厂用水毫无节制,森林被乱砍乱伐,造成水土大量流失造成的。

(先后有多位学生发言)

师: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或者读了课文后又有了什么新的问题,再快速地读读书,待会交流交流。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师:读了两遍课文,谁有话要说?

生:我知道因为水土流失,所以美丽的大瀑布消失了。

师:这位同学有个词用得很好,哪个词?

生:因为……所以……

师:谁能再用这个词说说课文中的其它内容。

生:因为大瀑布枯竭了,所以人们再也见不到它的雄姿了。

生:因为人们乱伐林木,工厂不加节制地用水,所以大瀑布枯竭了。

生:因为大瀑布是巴西流量最大的瀑布,所以人们都去那里旅游。

生:因为大瀑布曾经是巴西人民的骄傲,所以人们自觉加入到保护瀑布,保护环境的行列中。

生:因为瀑布干枯了,所以引起了专家教授的重视,为它举行了葬礼,呼吁人们要保护环境。

生:因为塞特凯达斯瀑布逐渐枯竭,所以人们将再也见不到昔日的壮观气势了。

生:因为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所以它曾经吸引了世界各地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

生:因为人们不注意环保,用水毫无节制,乱砍乱伐森林,所以导致塞特凯达斯瀑布即将断流消失。

生:因为塞特凯达斯瀑布滔滔不绝,咆哮而下,气势雄伟壮观,所以它曾是巴西人民的骄傲。

生:因为塞特凯达斯瀑布逐渐枯竭,所以慕名而来的游客们又失望地离去。

生:因为葬礼一般是为死去的人举行的,而今天人们却为一条即将消失的瀑布举行葬礼,所以这种葬礼是一种特殊的葬礼。

生:因为塞特凯达斯瀑布即将消失了,所以人们今后要更注意环境保护。

……

(学生发言越来越踊跃,共有近20位同学用“因为……所以……”句式发言,其内容已囊括课文的的每一个角落。)

师:读了两遍就能用“因为……所以……”说出课文的基本内容,真了不起。

师:现在同学们闭目凝思,眼前会出现怎样的两幅画面?

(同学们闭目凝思,然后几位同学先后说出自己想像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前后不同画面的景象。)

师:这前后不同的画面谁能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

(同学们先后用“气势汹涌”、“气势磅礴”、“飞流直下”“一泻千里”、“咆哮而下”、“滔滔不绝”、“雄伟壮观”等词语概括过去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画面,经师生讨论,认为“雄伟壮观”一词最具概括性,然后教师让同学们推荐一名书写最好的同学到黑板上板写,其余同学则写在课文的插图旁。对塞特凯达斯瀑布现在的画面,同学们先后用“生命垂危”、“危在旦夕”、“奄奄一息”、“即将消亡”等词语概括,经师生讨论,最后认为课文中的“奄奄一息”一词最具概括性,教师又让同学们推荐一名书写最好的同学到黑板上板写,其余同学则写在课文的插图旁。)

师:想看一看美丽壮观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吗?(师播放大瀑布录像。)

师:有人还盯着它,是不是被这壮美的景象陶醉了?赞美它一下吧!

生:太酷了!

生:仿佛自己就站在瀑布面前。

生:比天堂的玉池还美。

师:我们来读读课文,课文是用哪些词来赞美的?(生默读)

生:咆哮而下、一泻千里、从天而降……

师: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流连忘返”读懂了人们被它的雄伟壮观吸引了。(另一生补充:忘记了回家)

生:从“咆哮而下”“一泻千里”可以看出水流很急,声音很响。

生:从“从天而降”塞特凯达斯瀑布的落差很大,水帘巨大,很有气势。

师:你能把它的气势读出来吗?(生读)

师:棒极了,我想他是全班最好的了,没有超过他的了!(生不同意,争着读)

师:太棒了,大瀑布再一次展现在我们面前。来,我们一起读读这气势磅礴的感觉。

(生齐读)

师:读了课文,现在会赞美了吗?

生:我爱你,你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的雄姿将永远刻在我的心中。

生:啊,塞特凯达斯瀑布,书上说你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你一泻千里,滔滔不绝,今天亲眼所见,真是名不虚传啊!

生:啊,塞特凯达斯瀑布如此的雄伟壮观,你不愧是巴西人民的骄傲啊!

生:你从悬崖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让全世界游客感叹:“此景只因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我一定要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诗句送给你。(掌声响起。)

生:我在你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面前惊叹,我在你咆哮如雷的巨大声响面前陶醉。是你,让我感到大自然有神奇,是你,让我感到大自然的伟大。(掌声又响起。)

生:啊,塞特凯达斯瀑布!如果我是当年的李白,即使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无法描绘你的美丽!塞特凯达斯瀑布,如果我是当年的李白,情愿永远伴你身边,不想再回唐朝了!(热烈的掌声)

生:哇!塞特凯达斯瀑布!你“谋害”了多少游客的“胶卷”啊!

……

师:同学们,我相信,大瀑布的美丽已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上,可有谁会想到,所有的一切,我们再也看不到它了,它成了我们记忆中一个美丽的梦。我实在不忍心看它现在的样子。(放大瀑布枯竭时的照片,生看完后个个神色凝重。)

师:看完了,你想说些什么?

生:我真伤心,我长大后一定会在你身旁种很多树,让你永远年轻。

师:你很想留住瀑布,作者也一样,用动情的笔调写出了大瀑布的现在,请翻开书,自由读,认真品味。

(生自由读。)

师:是啊,昔日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的塞特凯达斯瀑布逐渐枯竭,即将消亡了。此时此刻,奄奄一息的塞特凯达斯瀑布会对人们说些什么呢?请动笔写出来,然后再说说。

(学生先写后说)

生:人类啊,我把一切都奉献给了你们,可是你们却毫无节制的使用,还大量的砍伐森林,使我们失去了水源,今天已经奄奄一息了,你们为什么要这样的对待我们?

生:人类啊,你们为什么要这样的恩将仇报?我们消亡了,你们也终会有消亡的一天的呀!

生:(悲愤地)你们为什么把我的血吸光!

生:我以前是那么雄伟壮观,可现在……难道你们愿意看到我在群山之中无奈地低下头,像个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等待最后的消亡吗?

师:你心里什么滋味?(失望、悲哀、伤心、愤怒……)

师:同学们把自己想像为行将消亡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情感的体验非常深刻。下面就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课文第5、6自然段,要通过你们的感情朗读,感动同伴,感动老师,感动现场所有的人。

(学生感情朗读,大都读得情深意切。)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的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奄奄一息的塞特凯达斯瀑布。下面让我们看着屏幕上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再次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投放课件,课文第5、6自然段的文字以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为背景呈现,同学们触景生情地感情朗读。)

(一生再读,效果不理想,师接着他的话动情地范读。)

师:你能感受到它的奄奄一息吗?(能)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作者把它当人来写,一个生命垂危的人。

师:(动情地)对,就像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刚才还在亲切地与你讲着故事,与你在夜幕下数着星星,他沙哑的话语还在耳畔,他抚过的脊背还依然温暖,可突然,他的手一滑,闭上眼睛,远去了,再也见不到他了。让我们再读课文,回忆一下它的音容笑貌吧!

(生自由读后指名读,当读至“奄奄一息”时,许多同学热泪盈眶。读到最后,全班同学忍不住深情地齐读起来。)

师:(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社会生活中损坏环境的事。)

(学生先后联系南宁市“朝阳沟”、“南湖”曾经一度的受污染的情况谈及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师:巴西总统要举行葬礼,目的是什么?

生:让悲剧成为历史。

生:弥补人类的错误。

师:如果你是总统,在这个葬礼上,对着巴西人民发表演说,你应该怎么说?(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拿出一份演讲稿,并推选出一位同学当总统,现场发表演说。)

(学生准备,教师下到小组里点拨。几分钟后开始演说。)

生:亲爱的巴西人民,你们好!我今天用沉痛的心情来参加这个葬礼,这就是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大瀑布,你瞧它,奄奄一息,就像是一具被吸干血液的尸体,静静地躺着,没有气息,没有了活力。是谁这么狠心,是我们,是我们人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给它们生存的权利,不要失去第二个、第三个大瀑布,我希望,这样的葬礼是最后一次,这样的演讲是最后一次。(生鼓掌)

师:好,很有总统风度,用上了书中所学的词语,很感人,如果把大瀑布的雄姿和给巴西人民带来的骄傲一起说一说就更好了。

生:(精神饱满地)女士们,先生们(鼓掌,师插话:女士优先,有绅士风度。):今天在这里为大瀑布举行一场葬礼,它曾是我们巴西人民的骄傲,那汹涌的河水从悬崖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的雄姿,那巨大的水帘,那如雷的咆哮曾让全世界为之陶醉。我们常常自豪地站在它的脚下,望着腾起的水雾,感受它的年轻和活力。如今,它再也不年轻了,它静静地躺着,在群山之中无奈地低下了头,它沙哑的话语还在耳畔,它抚过的脊背还依然温暖。你看到那顺着崖壁淌下的浊水了吗?那是它的泪,(声音哽咽)救救它吧!它活着是我最大的心愿。(掌声响起)

……

(共有五、六位同学过了一把总统瘾,不一一列出。)

10、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实录

师:初次见面,可以很冒昧地问大家一个问题吗?最让你钦佩的人是谁?

生:我最钦佩的人是司马迁。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他虽然含冤入狱,却是那样的坚强,写下了五十多万字的巨著《史记》。

师:身残志坚,值得敬重。

生:我最钦佩的人是航天英雄杨利伟。他驾驶着“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又能安全返回地面,他最伟大了!

师:吃苦耐劳,勇攀高峰,一百个佩服!

生:我最佩服运动员桑兰,她战胜病魔,为国争光,真是巾帼英雄!

师:这样顽强的毅力,怎不让人叹服!

生:我钦佩的人是“飞人”刘翔,他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了百米跨栏的世界冠军,为中国人争了光,让外国人不敢小看我们。

师:扬眉吐气!壮我国威!谁敢不服气!

生:我最佩服我爸爸。他在外贸公司做翻译,能说三国语言。

师:将来超过你爸爸,说五国语言!

师:同学们敬佩的大多是名人。有一位叫章武的作家,他对一位偶然相遇的普普通通的扫路人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想了解事情的经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天游峰的扫路人》(板书课题。)

(学生自读课文。)

师:谈谈感受好吗?

生:我觉得这位老人很了不起,怪不得作者会对他产生敬意呢!

师:从哪里看出作者对这位扫路的老人怀有深深的敬意?能找到根据吗?

生:能!

师:说说看?

生:(读)“我紧紧地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这说明“我”对扫路人很喜欢,30年后还要来看望他,说明他对老人已很有感情。

师:谁能体会到这种感情?读读看。

(一生读。)

师:交情好像一般,感情还不够深。哪个词语最能体现“我”对扫路人的敬重之情?

生:“紧紧地抓住”说明作者感情深挚,说明他们两个人的心靠得越来越近

了。

师:两颗心靠得越来越近了!你体会得多好呀!多深哪!愿意读一下给大家听听吗?

(一生自读。)

师:给你这一读,这回是“紧紧握住双手”喽!我觉得这句的“再”字你读得挺重的,为什么?

生:“再”就是又一次的意思。下山后他还要回来,30年以后还要来,这么长的时间都没忘记这位扫路人,可见扫路人在“我”心中位置很重。

师:对!一个“紧紧”,一个“再”字,确实表达了作者对扫路人的敬意!还有吗?

生: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驻地。“一直伴随”表示时间很长很久,说明扫路人对“我”的影响太深了,一辈子都忘不了。

师:那么到底扫路人哪些地方让“我”如此敬佩呢?请大家默读一下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学生自由读书,思考梳理问题。)

师:谁来说说?

生:(读)“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山。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已是暮色中了,说明天快要黑了,扫路人却要一级一级地扫下一千八百多级台阶,真是太累了,让人敬佩!

生: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就连游客们都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这就说明石阶太长太高,还很危险,游客们都提心吊胆的,而这位老人每天都要在这里扫下一千八百多级台阶,我觉得老人的勇敢令人敬佩!

生:我觉得老人之所以这样默默无闻地扫路,给游客一个美好的环境,他不图什么奖励,也不图什么表扬,是因为他有一颗爱心!

师:说得多好啊!一颗爱心!一颗无怨无悔、甘于奉献的爱心!因为有了这颗火热的爱心,再大的工作量,他也不觉得累;再危险的工作环境,他也不动摇;再艰苦的生活条件,他却怡然自乐。这真是一位——

生:了不起的扫路人!

生:伟大的扫路人!

生:令人惊叹、让人钦佩的扫路人!

生:顶天立地的扫路人!

(掌声响起。)

师:好!顶天立地!这个词用得好!在书中这个词是写——

生:天游峰的。

师:“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指天游峰很巍峨很高大。

生:从字面上看,就是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我觉得这是夸张,就是说天游峰很高,很有气势。

师:分析得很有道理!那为什么说是“顶天立地的扫路人呢?”

生:我想这是因为扫路人的精神太伟大了,他的精神顶天立地!(热烈的掌声。)

生:他的品质太高贵了,让人敬仰!所以说他顶天立地!(掌声再度响起。)

生:他的心灵太美好了,虽然年事已高,本该退休了,却还在这样为人们付出自己的辛劳。所以看着他,就像面对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一样。(热烈的掌声。)

师:精彩啊!精彩!你们高水平的发言,同样的顶天立地!好,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顶天立地的扫路人。“我抬头望了望”,读——

(学生深情地齐读第7节。)

师:对于这一节,谁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最后一句为什么说“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倒抽了一口气”,就是说作者看到扫路人这样不怕危险,不顾劳累地扫石阶,感到很惊讶!很佩服!

师:他的解答你同意吗?

生:我有点同意。

师:就是说还有点不满意?

生:我觉得既然是表示作者的惊讶。那为什么不说我不禁惊讶起来了呢?

师:你又提出了一个更有价值的新问题!我请大家都来思考一下,如果换成“我不禁惊讶极了”或“我不禁惊呆了呢?”行不行?

生:我觉得可以。因为意思都一样吗?而且又读得通顺。

生:我认为不能换。虽然意思是一样,都是说作者很惊讶,但直接说出来了,反而没有“倒抽了一口气”给人的印象深。

师:为什么“倒抽了一口气”印象就深?

生:因为“倒抽了一口气”让你感觉到自己的呼吸了,就跟感觉到自己的心跳一样!(掌声响起!)

师: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的无穷魅力!一个意思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达形式,说“惊讶”也可以,但看不见摸不着,不太好体会;说“倒抽了一口气”就形象化了,你就能亲身感受到它。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说表示害怕,还可以说成“倒抽了一口冷气”,“吓得浑身起鸡皮疙瘩”,“脊梁骨发麻”。我们要学习和运用这种形象化的表达方法。下面,我们再回到前面的大问题,扫路人还有哪些品质让人敬佩?大家再找找看。

(学生自由快速地读课文。)

生:(读)“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地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老人对陌生的游客这样热情,还为他沏茶,让人佩服!

师:热情待客,心地善良!好人!你有个字音没读准。“沏”读第一声,“qī”,不读“qì”。来,读一遍,全班一齐读。“沏”是个生字,“彻底”的“彻”双人旁换成“氵”就是“沏”。因为沏茶要用水来泡,所以就是“三点水”。能记住吗?来,在书上写一遍。

师:我发现这一节里有一句话和我们刚才学的“倒抽了一口气”的表达方式一样。你们发现了吗?

生:(读)“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这句话表面写茶香,人喝了心里热乎乎的,其实是写老人的热情像茶一样让人感到温暖。

生:老人的热情,老人的友谊就像茶一样温暖着作者,他把友谊和热情传到了作者的心里。

师:作者把老人的热情比作了热茶。茶热,情更热;茶浓,情更浓,茶香,情更真!“一杯热茶”把老人的热情写活了!好!就顺着这个话题,大家再找找看,看文中还有没有这种形象化的表达方法?

生:(读)“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就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作者把天游峰的“险”形象地写了出来,它把石梯比作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的风一吹就能断掉了的银丝,让人似乎真能看到这样一幅画,看到了它的“险”。

师:谁能把这个危“险”的画面读出来?

(指生试读,齐读。)

师:我倒有个问题了,既然是写扫路人,作者为什么用了整整一段话来写天游峰的险?

生:天游峰是扫路人工作的地方,写天游峰的险,就是突出了老人扫路的危险性。

生:若随便在一个比较容易的地方打扫卫生,可能也就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了。

师:这对我们写文章有什么启发?

生:看来写一个人不一定都从正面直接来写这个人,从侧面来描写这个人所在的环境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师:课文里有直接描写老人的吗?

生:(读)“下了山,已是傍晚时分。我游兴未尽,……我循声迎了上去,……

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师: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生:我觉得这是一位非常朴素的老人。

师:从哪里看出?

生:因为他穿了一套褪色的衣服,说明衣服已穿了很多年了,已经很旧了;而且人是精瘦的,说明他生活条件也不好。

师:生活条件好的人都得是胖子?(众笑。)

生:不一定。

师:再往深处想一想,从“褪色的衣服”、“精瘦”两个词还能体会到什么?可以讨论讨论。

生:从“精瘦”可以看出,老人是在辛勤地劳动,因为整天劳动就不容易发胖,而且整天在山上风吹日晒的也容易变瘦。(掌声。)

生:“褪色的衣服”不但说明老人艰苦朴素,也看出这是老人长期在外劳动造成的,风吹日晒才会褪色的。

生:老师,“运动鞋”也说明了老人是扫路人,穿运动鞋干起活来才能方便。

师:可见,无论是“褪色”、“运动鞋”还是“精瘦”,都非常准确地反映出老人是扫路人这一身份。你看只有一句话,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多么恰当!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师:来!我们继续走近这位老人。

生:读“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师:注意!“瘦削”(xuē)不是“瘦削”(xiāo),读!再读!是“炯”(jiǒng),读!再读!是(yǒu)“黝黑”,不是“yōu”,读!再读!

师:读了这一段,你又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生:这是一位身体健康的老人,因为他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有神身体肯定很好。

师:你从炯炯有神的眼睛看出了老人的健康,会读书,会思考。

生:这是一位善良的老人,因为书上说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生:这是一位勤劳的老人。因为面色黝黑,说明他长期在外风吹日晒,“瘦削”和前面的“精瘦”一样,也说明他不停地劳动着。

师:谁来概括一下?

生:这是一位健康的、善良的、勤劳的老人。

师:能用上四个字的词语吗?

生:这是一位身体健康、勤劳善良的老人。

生:这是一位勤劳善良、神采奕奕的老人。

生:这是一位心地善良、吃苦耐劳、精神矍铄的老人。(热烈的掌声。)

师:我很奇怪,对老人的两次外貌描写,作者为什么要分开写呢?放在一块儿写不是更省事吗?

生:第一次描写是概括地写,第二次写得很详细。

师:你说得没错!但为什么不放在一块呢?

生:一口气写在一起太罗嗦了。

师:是吗?

生:在一块写也不是罗嗦。因为两段话加在一起字数也并不多。因为第一次写的是穿的衣服之类的,后面是写老人的脸和眼睛的。

师:穿着和五官不能放在一起写?

生:也不是。

(学生面露难色,一时说不清楚。)

师: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刚才有同学说了,第一次主要写了穿着,第二次却很细致地描写了老人的眼睛、眉毛、脸色。那这两次描写的内容能不能颠倒过来呢?再读读这两段话。

(生自由读第3节和第8节。)

生:因为第一次作者是无意中听见“哗哗”的扫路声被吸引过去的,他对老人只是初识,并不了解,也不太在意。所以这时候只能从衣服等方面对老人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能看出老人的身份就可以了。

(掌声响起。)

师:很有道理!接着说。

生:第二次,是因为老人和作者交谈了很多,作者对老人每天扫一千八百多级石阶很佩服,这时他是怀着很深的敬意来看这位老人的,所以打量得非常仔细。

(掌声再度响起。)

师:噢,听你精彩的解说,我算明白了!大家都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这就叫会读书!不但要看仔细,还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三节,看看能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自由读课文最后三节。)

生:我发现课文最后一句的写法和前面“倒抽了一口气”的写法一样,也很形象。

师:好!一起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师:谁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笑声怎么可能随着我回到住地呢?这笑声其实就是指老人的性格。

师:什么性格?

生: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性格。

师:“自信”应该能够理解吧,“豁达开朗”是什么意思?

生:“豁达”就是很大方吧?

师:有点靠近了。联系整篇课文再想一想。

生:“豁达”应该是大度吧?

师:对!联系老人说一说。

生:老人在那么危险的石阶上扫路,工作量那么大,那么累,已经退休了,可他一点都不在乎,不去计较。

生:“豁达开朗”就是乐观。这么险,这么苦,他都不抱怨,默默地奉献着,而且说自己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还有花鸟作伴,自己舍不得走。没有乐观的精神,谁会这么做呢?(掌声响起。)

师:精彩呀!还能从文中的哪句话里看出老人的豁达乐观?

生:(读)“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明明已经很累很辛苦了,他却这样轻轻松松,自在悠闲,像游山玩水一样。说明他对工作很满意,很快乐,很乐观。

师:正因为老人有这种豁达开朗的心胸,他才会在这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上风里来,雨里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正是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也让我们接受了一次难忘的心灵洗礼。我想到了这样几句话:知足者常乐!(板书。)还有一句是一个工厂的宣传语: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我想,大家肯定也有很多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好吗?

(生写感受。)

师:咱们来交流一下。

生: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读了《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课文,我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生:读了《天游峰的扫路人》我懂得了:人不能太计较自己的得失,不要老是抱怨什么,而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好好工作。

生:学了《天游峰的扫路人》,我想起了一句话:对于一个不满足的人,没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

生:既来之,则安之!

生:自信快乐生活,踏踏实实做人。

生:乐观一些,生活永远都会对你微笑!

11、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实录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在黑板上写字(写“聊”)这个字认识吗?读一下。为聊找个朋友。

生:聊天

师:聊天就是几个人之间的闲谈,聊天不仅要动口,还要用耳,所以是什么旁(耳字旁)

师: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天。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照顾你的?

生:妈妈照顾我吃

生:妈妈给我买好多衣服

生:我爸爸妈妈很疼我。每天晚上帮我盖被子

生:天天由爸爸妈妈接送。

师:我们的爸爸妈妈就是这样无微不至地爱我们,关心我们。为什么这样照顾我们吗?

生:因为我们是爸爸妈妈的一块肉。

生:因为我是家里最小的

师:在爸爸妈妈照顾我们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什么?

生:他们为什么不照顾自己呢?

生:我长大了要给爸爸妈妈买别墅。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基本反映了中国学生的情况。同样是四年级的孩子,外国的孩子是怎么对待爸爸妈妈的照顾呢?今天我们就来学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篇文章,看老师写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

生读课题

师:教学“弱”字。谁能给弱小找一个相反的词语。

生:强大。

师:一个题目可以回答三个问题。来读课题(出示多媒体:1、谁不是最弱小的?2、我是不是最弱小的?3、我不是怎样的人?)

生练读后用课题回答。

师:从刚才的题目来看,为了回答不同的问题,即使是同一句话,读法也不一样。

师:从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是谁?

生:我为什么不是最弱小的?

生:我不是最弱小的,谁是最弱小的?

生:我不是最弱小的,哪些人比我强大?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查生字表,并为每一小节标好小节号。开始读书。

师:刚才很多同学问这个字“萨”怎么读?

生读。

师:谁来说说课文中的我是谁?

生:萨沙?(师板书)

师:谁比我更弱小?

生:野蔷薇。(师板书)

师:哪些人比我强大?

生:爸爸、妈妈、托利亚(师板书)

师:蔷薇是两个生字。怎么记怎么学?

生:我是这样记的。蔷是墙去掉土字旁,因为蔷薇是植物,所以用草字头。

师:这两个字是形声字。翻到生字表,看看还有哪些字是形声字?

生:们、附、蔷、薇、滂、沱、

读生字,再教学词语:滂沱大雨、娇嫩纤弱

师: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上小下大,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什么

生:左窄右宽

开始描红生字

师:下面请同学们默看课文,在这五个人和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师: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看看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指名读课文

师:大家对他们的朗读有什么建议?

生:萨沙的语言应该幼稚些

师:在正确一点上,还有什么建议?

生:缺了一个字。

师:读书可不简单。现在来看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写了披雨衣、盖雨衣的事。

师:太概括了。谁能说得更明白些?

生详述。

师:不容易。还有谁认为自己能比他说得更进一步?

生说。

师:听明白了吧?就是说了这么一件事。刚才我们读题目答问题时知道,朗读时轻重缓急不同,表达的意思不同。我们朗读时,就是代作者,代人物说话。所以,一个同学课文读得好不好,反映了我们有没有体会作者和课文中人物的真实想法。你们想不想有这个本领?现在开始读书,待会儿哪些人能成为作者,课本中人物的知音?

学生开始放声读书

师:谁愿意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有没有谁愿意代作者来介绍蔷薇花?

两生站起读描写蔷薇花的段落。

师:你这样介绍想让大家感受什么?

生:我想介绍蔷薇的香

生:我想介绍蔷薇的美

师:你们听了他们的介绍有什么想法?

生:我感到了蔷薇的鲜艳色彩。

生:感受到了芳香扑鼻

生:我感受到了蔷薇花的生机

师:这两位是书的知音。大家听你们一读,就感受到蔷薇花的美。让我们一起来代作者介绍。

生齐读

师:还有描写蔷薇花的句子吗?

生读描写雨后蔷薇的句子。

师:你这样介绍蔷薇想让大家感受什么?同学们听的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脑子里仿佛出现了蔷薇的弱小。。。

师:不管是介绍的还是说感受的都感受到了雨后的蔷薇的弱小可怜。让我们一起再来介绍一遍。

生齐读。

师:下面老师请男同学介绍雨前蔷薇、女同学来读雨后蔷薇。男、女生分别读。

师:读了这两段话你有什么想法?

生:花儿是弱小的

生:花儿是需要保护的

师:此时此刻,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生:看看雨前的野蔷薇

生:把衣服披在雨后的野蔷薇上

生:我想让雨停下来

师:每一株花草都有生命,你们的做法、想法就是作者的心情。蔷薇花的变化是怎么造成的?

生:滂沱大雨

师:谁来替作者介绍一下大雨

生读

师:课文中还有哪个词是描写雨大的?除了课文中你还知道哪些词语?

生说

师:你还知道哪些词描写雨小的吗?

生说

师:在这样大的雨中,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说

师:充满生机的蔷薇花在大雨中变得弱小无比,它极需要人们的帮助。人们在大雨中也需要帮助。那么只有一件雨衣,该怎么办?下节课学习。作业:(出示课后词语。)用它们来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交流上节课作业。教师当堂作出指导。

师:听了刚才两位同学的介绍,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滂沱大雨。上节课,我们代作者介绍,下面我们要来代课文中的人物来说话。萨沙一共说了几次话?

生:三次

师:读给大家听。生读。

师:请同学们自己来代萨沙说话。说的时候想一想萨沙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

师:代萨沙说话,一定要把萨沙当好。谁愿意来第一次?

生读

师:请问萨沙,说这话时你心里怎么想的?

生:他们为什么把雨衣给我?

师:萨沙,请问,你说,你又把雨衣给了我,爸爸妈妈又是怎么说?

师: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生说

师:课文中的爸爸妈妈,或者是生活中的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生:因为他们认为我是最弱小的

生: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师把这句话板书在黑板上。

师:让我们语重心长的,和蔼可亲的代妈妈说句话。

生说

师:你是萨沙你会怎么说?

学生说

师:听了萨沙的话,我们觉得萨沙不服气是有道理的。谁再来读一读?

生说。

师:尽管萨沙不承认,但是妈妈告诉萨沙。想想为什么妈妈笑着说这句话?

生分别说

师:老师来说说看。这孩子,年纪虽小,志气倒很大。谁最来说说萨沙的话

生说

师:你说这句话时会怎么想?

想后练读。

师:你再来读这篇课文,代作者代文中的人物说话。

师:下面,老师请三位同学来读课文。分角色朗读。

师: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事例?

师:学到这里,我们再来把题目读一遍。你觉得应该怎么读

师:这是我们大家的心声

听课随笔:

这是一节真正上给学生看的课,表演成分极少。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彰显了教者深厚的语文功力和对学生养成教育的训练。注重了知识的前后联系、知识的拓展、词语的积累。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评价,告诉学生学会倾听。在设计朗读训练的时候,针对了儿童的心理,激发了学生展示的欲望。在最后的介绍时,又注意了个人的阅读感受的差异,也关注了听读能力的训练。

尤其是课题教学的处理,非常巧妙。3种读法,和最后的自豪的读题首尾呼应,浑然天成。

值得关注的是,教者在开头关注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如有时间,不妨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感悟。

语文教案推荐更多+
相关信息
相关栏目
说课稿一等奖 幼儿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 教案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