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费宝网语文教案

搜索51费宝网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让人发蒙的相声》教案一等奖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让人发蒙的相声》教案一等奖

时间:2023-07-01 11:25:04

类别: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让人发蒙的相声》教案一等奖

1、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让人发蒙的相声》教案一等奖

【教材说明】

《让人发蒙的相声》是语文出版社四年级下册教材第八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内容诙谐、充满机智的相声,很适合学生阅读感悟。让学生了解我国文化艺术中的瑰宝——相声,感受它的诙谐幽默,热爱我国的传统艺术——相声,并培养孩子们的表演能力。

【设计理念】相声这一传统艺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毕竟接触很少。通过本课的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同时,(特别是实践创新能力)进一步了解相声的特点,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很完美的统一。

【教学目标】

1、学认本课的7个生字(含多音字“落”),会写8个字。

2、通过表演感受相声语言诙谐幽默的特点。

3、激发学生阅读、表演的兴趣、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自主识字、写字,利用工具书学习多音字。

2、通过表演引导学生感受相声的诙谐的特点并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师:1、字词卡片,录音磁带。

2、有关相声的资料和中国相声大师的资料。

生:1、课前预习课文读准、读流利。

2、搜集有关相声的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学生齐读课题后),同学们相声是我们民族的“专利”,是传统的文化艺术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

二、学习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让人发蒙的相声》提出听读要求:认真听,特别是会认字的读音。

2、质疑引导思考:听完后,你的感受是什么?(太可笑了、让我们动脑筋、像脑筋急转弯……)其中几次让人发蒙?指名回答。

师:相声就是一门笑的艺术,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学好会认字和会写字,取得一张进入相声殿堂的门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听读完课文后,对相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采取欲擒故纵的方法,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

三、检查预习,引导识字、写字。

(一)1、出示会认字词卡片。

学生开火车认读,组词说话。

2、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集体进行交流。重点指导多音字“落”剩

(学生升入三年级时,已经认识了不少汉字,对汉字构字规律有了较明确的了解,有一定的识字基础。但三年级又是错别字的高发期,当阅读或习作时,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多义字之间的异同必然会造成部分识记、书写的混淆。鼓励学生个性化识字,鼓励互助合作,畅所欲言,使学生在合作中识字能力不断地提高。)

(二)写字指导

1、出示会写字卡指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和占位。提出书写建议。

2、师范写难点字。“展”“蒙”“览”

3、学生练写,使巡视指导,提醒正确的书写姿势,及时表扬肯定。

4、同桌互相评价书写,取长补短。

(这样设计目的有3点:

1)、老师评,学生评,多元化的评价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找到自己的不足,进而有了前进的目标。

2)、书写是小学生的一项语文基本功,特别是中年级是一个过渡阶段,有些学生有些忽视,因此教师要以自己的重视之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书写的重要性,从而有持之以恒练字的动力。

3)、新课标要求在写字课中体现学生自我教育的原则,即通过诱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唤醒学生的自我现实的需要。指导学生通过自我认识,自定目标,自我要求,自主行为,自我评价等自我教育过程发展学生的自我能力。)

(三)检查反馈,巩固练习。

小黑板出示相关的练习题。

(练习可以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形成知识技能,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地纠正,形成正确地首应效应)

三、本课小结

四、作业

1、搜集相声的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可以听几段相声。

2、家庭表演:邀请家长共同说相声。

(这样的作业设计,以趣为主,让学在与家长的合作中轻松地完成作业,也为下堂课学习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谈话激趣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所学知识掌握得很好,我们可以进入相声的殿堂了。

二、精读课文,体会相声的特点。

(一)读、听、说,感受相声的特点

1、默读课文思考:相声这么令人着迷,让人发笑,它到底有什么特点呢?

2、指名进行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3、教师补充关于相声的资料,并介绍相声大师“侯宝林”录音播放他的一段相声《醉酒》

4、交流学生搜集的有关相声的资料。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读、听、交流中感受到了相声的特点,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一次赏析后的训练)

(二)找一找,练表达。

师:读了这段相声后,你觉得哪些地方最有趣?举例说一说。指名回答。

(从课后的训练题入手,指导学生走进文本。针对喜欢的段落进行交流训练,使学生有的放矢,有话可说,让表达训练落到实处)

(三)演一演

1、小组合作同桌选相声中的一段或几段在小组里进行表演。师巡视指导。

2、指名到台前表演相声小段。(尽量多叫几组)

3、评选“未来笑星”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见,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言实践活动,只有语言实践达到一定的“量”,才能熟练运用,形成技能,养成习惯。因此给孩子们创造实践实践的机会,课堂表演,课本剧等都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可行的走进教室的实践方式。)

三、推荐阅读

推荐经典相声作品供学生欣赏。《吹牛》《逗你玩》《五官争功》

四、拓展延伸

请你继续编创一段《让人发蒙的相声》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方法后,教师要给孩子创造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创新,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成为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对小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坚持不懈地培养下去,那么埋在孩子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开花、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2、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让人发蒙的相声》教案

【教材说明】

《让人发蒙的相声》是语文出版社四年级下册教材第八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内容诙谐、充满机智的相声,很适合学生阅读感悟。让学生了解我国文化艺术中的瑰宝——相声,感受它的诙谐幽默,热爱我国的传统艺术——相声,并培养孩子们的表演能力。

【设计理念】相声这一传统艺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毕竟接触很少。通过本课的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同时,(特别是实践创新能力)进一步了解相声的特点,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很完美的统一。

【教学目标】

1、学认本课的7个生字(含多音字“落”),会写8个字。

2、通过表演感受相声语言诙谐幽默的特点。

3、激发学生阅读、表演的兴趣、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自主识字、写字,利用工具书学习多音字。

2、通过表演引导学生感受相声的诙谐的特点并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师:1、字词卡片,录音磁带。

2、有关相声的资料和中国相声大师的资料。

生:1、课前预习课文读准、读流利。

2、搜集有关相声的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学生齐读课题后),同学们相声是我们民族的“专利”,是传统的文化艺术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

二、学习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让人发蒙的相声》提出听读要求:认真听,特别是会认字的读音。

2、质疑引导思考:听完后,你的感受是什么?(太可笑了、让我们动脑筋、像脑筋急转弯……)其中几次让人发蒙?指名回答。

师:相声就是一门笑的艺术,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学好会认字和会写字,取得一张进入相声殿堂的门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听读完课文后,对相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采取欲擒故纵的方法,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

三、检查预习,引导识字、写字。

(一)1、出示会认字词卡片。

学生开火车认读,组词说话。

2、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集体进行交流。重点指导多音字“落”剩

(学生升入三年级时,已经认识了不少汉字,对汉字构字规律有了较明确的了解,有一定的识字基础。但三年级又是错别字的高发期,当阅读或习作时,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多义字之间的异同必然会造成部分识记、书写的混淆。鼓励学生个性化识字,鼓励互助合作,畅所欲言,使学生在合作中识字能力不断地提高。)

(二)写字指导

1、出示会写字卡指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和占位。提出书写建议。

2、师范写难点字。“展”“蒙”“览”

3、学生练写,使巡视指导,提醒正确的书写姿势,及时表扬肯定。

4、同桌互相评价书写,取长补短。

(这样设计目的有3点:

1)、老师评,学生评,多元化的评价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找到自己的不足,进而有了前进的目标。

2)、书写是小学生的一项语文基本功,特别是中年级是一个过渡阶段,有些学生有些忽视,因此教师要以自己的重视之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书写的重要性,从而有持之以恒练字的动力。

3)、新课标要求在写字课中体现学生自我教育的原则,即通过诱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唤醒学生的自我现实的需要。指导学生通过自我认识,自定目标,自我要求,自主行为,自我评价等自我教育过程发展学生的自我能力。)

(三)检查反馈,巩固练习。

小黑板出示相关的练习题。

(练习可以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形成知识技能,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地纠正,形成正确地首应效应)

三、本课小结

四、作业

1、搜集相声的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可以听几段相声。

2、家庭表演:邀请家长共同说相声。

(这样的作业设计,以趣为主,让学在与家长的合作中轻松地完成作业,也为下堂课学习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谈话激趣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所学知识掌握得很好,我们可以进入相声的殿堂了。

二、精读课文,体会相声的特点。

(一)读、听、说,感受相声的特点

1、默读课文思考:相声这么令人着迷,让人发笑,它到底有什么特点呢?

2、指名进行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3、教师补充关于相声的资料,并介绍相声大师“侯宝林”录音播放他的一段相声《醉酒》

4、交流学生搜集的有关相声的资料。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读、听、交流中感受到了相声的特点,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一次赏析后的训练)

(二)找一找,练表达。

师:读了这段相声后,你觉得哪些地方最有趣?举例说一说。指名回答。

(从课后的训练题入手,指导学生走进文本。针对喜欢的段落进行交流训练,使学生有的放矢,有话可说,让表达训练落到实处)

(三)演一演

1、小组合作同桌选相声中的一段或几段在小组里进行表演。师巡视指导。

2、指名到台前表演相声小段。(尽量多叫几组)

3、评选“未来笑星”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见,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言实践活动,只有语言实践达到一定的“量”,才能熟练运用,形成技能,养成习惯。因此给孩子们创造实践实践的机会,课堂表演,课本剧等都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可行的走进教室的实践方式。)

三、推荐阅读

推荐经典相声作品供学生欣赏。《吹牛》《逗你玩》《五官争功》

四、拓展延伸

请你继续编创一段《让人发蒙的相声》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方法后,教师要给孩子创造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创新,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成为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对小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坚持不懈地培养下去,那么埋在孩子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开花、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3、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语文百花园二:语海畅游》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复习巩固独体字加偏旁组成新字的识字方法,通过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概括能力。

2.让学生认识词语中的词素位置调换后就成了另外一个意思不同的词。

3.训练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用不同的语气说话,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巧妙的情景设置,让学生与小熊维尼一起在语文百花园中畅游,通过桃树开花、蜜蜂采蜜等环节让学生在帮助小熊解决问题的时候掌握新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教师点击出示:小熊维尼)

快听听,它在说什么?(维尼: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要和你们一起到美丽的语文百花园游玩,你们高兴吗?)

二、新课

过渡:咱们快和维尼一起去语文百花园(板书)看看吧!

一、语海畅游

1.维尼来到了一棵桃树下,(出示桃树图片),它发现有一朵桃花很特别,我们也走过去看看,(出示汉字桃花,见下图)

浇尧晓

翘饶

(维尼:啊,原来是一朵汉字桃花呀!)

(1)大家都仔细看看,你发现什么了?

(中间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成为一个新字;韵母相同;偏旁可以帮助我们记忆这个字;都是形声字……)

(2)你们观察得都很仔细,你们看,中间的“尧”字加上不同的偏旁成为不同的新字,“尧”字在新字中是表示读音的,所加的偏旁帮助我们理解字的意思,这样记字,就不容易混了。

你们看,这里还有两朵汉字桃花呢:

江工功

狼良浪

和刚才的那朵花比较一下,有什么不一样?(字不一样;有的花瓣没有字)那你能在这些花瓣上填上合适的字吗?就请你打开书32页看第一题,先和同桌说说再自己填写。

(3)说说你是怎样填的?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4)你们说得真好,维尼高兴极了,快听听,它在说什么?

(维尼:你们真棒!发现了汉字桃花的秘密,你能再做几朵这样的汉字桃花吗?)

(同学们:行!)好,听清楚老师的要求:第一,看清楚桃花上面的基本字是什么,想想加什么偏旁能够组成新字。第二,每组推选一名写字漂亮的同学负责填写,其余同学说。第三,哪组先写完,组长到前面来把桃花贴在黑板上。下面,就请组长来领桃花。(教师发给组长中间写有:“方、青、古、分、包、巴”的桃花)

(5)学生分组填写,教师巡视,并陆续将各组的桃花贴在黑板上。

(6)指名进行反馈,不同的内容可以进行补充。要求说清楚加的偏旁和新字的读音。

2.读读比比

(1)这么漂亮的桃花把谁吸引来了?(贴出蜜蜂图并板书词语)蜜蜂飞来采花蜜,维尼这会儿可高兴了!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这么高兴吗?(因为维尼最爱吃蜂蜜了)你看这就是维尼的蜂蜜罐,里面装满了蜂蜜。(贴出图并板书词语)

(2)读读这两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两个字调换了位置,成为两个不同的词语,意思也不一样)

(3)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两个字调换位置,变成了另外一个词语,而且意思也不一样,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请你们打开书第32页,看第二题,这里还有好多这样的词,请你先读读,再想想每组两个词的意思,然后和同桌说说。

(4)反馈:对读体会。(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

(5)你还能举出几组有这样特点的词语吗?这一组写在书上,一会儿请你读给大家听。(学生动笔,教师巡视)

(6)反馈:指名学生读词语,教师及时表扬。

小结:汉语的构词多么巧妙呀,把一个词的两个字交换位置,变成另外一个词,大部分的意思不一样了,也有的意思差不多,同学们可以继续查找,我们在下节课的课前两分钟再做交流,好吗?

过渡:维尼看到大家有这么高的学习热情,高兴极了,快听,它在夸你们呢!(你们真是爱学习的好孩子!现在我们继续游玩吧!)

3.照样子填上合适的词语

(1)同学们,快看,维尼带我们来到一片美丽的竹林,(出图)小笋芽们正要从图里钻出来呢,快和老师一起读读,出示:笋芽儿嚷:“我要出去,我要出去!”

怎样是“嚷”?再读读后面的这句话。

这里用了一个什么标点符号?(叹号)

叹号在这里是为了表现出笋芽儿非常急切地想钻出地面的心情,那我们再来读读,体会一下吧!

想一想,笋芽儿会怎样嚷,这里填上什么词比较合适?

想好了吗?谁来试一试。(大声地、高声地、着急地……)

听听维尼在说什么?(你们在“嚷”的前面加上一个词,说话的人好像就在我们眼前,读起来就更加形象具体了)

(2)下面还有几个句子,我们来练一练,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自己先多读几遍说话的内容,想像一下当时的画面。然后看看在横线上可以填哪些词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好的填在书上。填完之后读读这个句子。

(3)反馈:依次出示剩余的几句话,请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

三、总结

同学们,语文百花园的游园活动就要结束了,维尼还有话对我们说呢:同学们,今天我的收获可真大呀,你们呢?同学们互相商量商量,一会儿也请你对维尼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

今天同学们除了掌握了新的知识,还在互相帮助、互相欣赏的同时学会了合作,老师由衷地为你们高兴!好了,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让我们和维尼说再见吧!

点评:

这是二下语文百花园中字、词、句的练习课,我认为本课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开始,首先出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他们喜欢的小熊维尼,维尼要和大家一起去美丽的语文百花园。接着来到了一棵开满了汉字桃花的桃树前。桃花引来了蜜蜂,蜜蜂又酿出了维尼爱吃的蜂蜜,维尼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和孩子们有对话有交流。老师巧妙的情境创设从一开始就紧紧地吸引住了孩子们,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了主动学习的愿望。

二、注重了基本技能的训练与语言的积累。

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还要注重语言的积累。这一点在本课中体现得十分突出。在观察汉字桃花时学生自主地发现了:基本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就会组成不同的新字,新字的偏旁有表意的特点。新字与基本字在读音上它们的韵母相同。这样形声字的特点就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丽的桃花引来了蜜蜂,蜜蜂又酿出了蜂蜜。当读了“蜜蜂”与“蜂蜜”这两个词后,孩子们又自主地发现了两个字一颠倒,词不同了,意思也不同了。他们感受到了汉语构词的巧妙,从而激发了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本课的句子训练是使学生懂得在“说”的前面加上“怎样说”能使句子表达得更加形象具体。加什么词更恰当,老师引导学生去发现,要依据两点:一是所说的内容,二是所说的话末尾的标点符号。这里充分发挥了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老师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练习中老师还注重了语言的积累。字、词练习都设计了拓展环节,通过拓展巩固了基本知识技能,同时又积累了语言。

三、自主学习,激发了主动意识。

课标中指出要积极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体现得尤为突出。如:发现了汉字桃花的秘密后,又分组做了很多朵桃花,老师发给各组的桃花中间写有不同的基本字,然后在组内团结合作共同写出有关的形声字,最后各组交流。这样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得到共同提高。

本课所用的教具和课件都是老师自己动手制作的,如果受条件的限制制作课件有困难,课件也可以用图画或板画代替。

4、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乐园四》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语海拾贝”,纠正错别字,积累词汇,练习写字。

2、完成“阅读欣赏”,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爱国事迹,理解文章内容。

3、完成“口语交际”与“习作”,讲爱国英雄的故事,并把它写下来

重点难点:

1、学习“阅读欣赏”,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爱国事迹,理解文章内容。

2、完成“口语交际”与“习作”,讲爱国英雄的故事,并把它写下来

教学准备:

课件。

活动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爱国英雄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语海拾贝。

(一)、学习有趣的汉字。

1、学生读汉字。

2、注意哪些字不能多一笔,哪些字不能少一笔。

3、练习正确书写。交流所知道的容易错的字。

(二)、学习词语超市。

1、课件出示词语。

2、学生轻声读,齐声朗读。

3、找出文中描写色彩和声音的词,用铅笔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三)、学习“写字板”。

1、学习练习在田字格中写字。

2、组内交流、评议。

二、阅读欣赏。

1、学生自由阅读。

2、教师范读正音。

3、理解重点词语,扫清障碍。

4、合作探究、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A、从哪里可以看当时民族危机严重?(19世纪以后,中国的白银像流水一样流看到了英国殖民者的口袋里。)

B、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出林则徐是一位热爱祖国的民族英雄?

C、林则徐虎门销烟有什么意义?

5、讲一讲爱国英雄林则徐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口语交际的要求:

自古以来,爱国英雄的故事不胜枚举,如精忠报国的岳飞,宁死不屈的文天祥等等。不只是在战场上,在外交、经济建设、科学研究等领域,甚至文学上,也有杰出的爱国人物,他们都有功与国家,同样值得我们尊敬、学习。这次口语交际,就让我们把搜集到的有关爱国英雄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听。

三、口语交际指导。

1、认真思考题意。

2、确定要说的内容。

3、确定要说的方式。

4、组内交流。各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5、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或提出问题。

四、提出习作要求: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把所讲的爱国英雄的故事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题目自己定。写完后自己认真读一读,改一改。

五、进行习作指导。

1、根据搜集的资料,确定习作的对象。

2、精心筛选,确定习作的内容。

3、写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先写事情的起因,再写经过,最后写结果。经过部分要作为重点写。特别注意的是,写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

4、写完后自己认真读一读,进行修改。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写毛笔字中的“竖弯”、“竖弯钩”。

1、指导看课本上的笔画,进行比较。“竖弯钩”是在“竖弯”的基础上,在尾部带一钩尖。

2、讲解写法,教师示范。

竖弯:起笔同竖,行笔稍微轻,中段弯处更轻,形要圆,后段成横势,收笔回锋,要圆收。

竖弯钩:在竖弯的基础上,顺势向右偏上轻按,然后回锋竖直向上出钩。

3、学生在课本上描红。

4、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书写。

二、小结:要区别两中笔画的形及写法。

5、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乐园五》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同音字,并能正确使用多音字。

2、积累成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能根据语句的提示填词,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4、完成“写字板”,养成正确的书写汉字习惯。

5、阅读短文《蚂蚁壮歌》,理解意思,学习运用。

6、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有关动物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7、写一写自己了解的动物故事。

重点难点:

1、完成“语海拾贝”积累词语。

2、完成“口语交际”,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3、完成“习作”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

卡片、写字板、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语文乐园,相信大家在这一节课一定会有好的表现,比一比,看谁写得快,掌握牢。

二、完成“语海拾贝”。

1、有趣的汉字。

(1)课件出示“爱(带戴)”让学生观察。

学生自由说或互教。

学生汇报观察发现。

指导用“爱戴”造句。

(2)学生自由选字组词。

(3)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4)用另一个字口头组词。

2、词语超市。

(1)课件出示成语。

(2)自由读。

(3)齐读。

(4)背诵。

(5)测试。

3、读读填填。

(1)课件出示例句。

(2)学生试填。

(3)老师予以归纳指导。

苹果开白花,所以第一个应填“白色”,“草地”为绿色,所以第二个空应填“碧绿”或“绿油油”,野花的颜色五颜六色,不能单填某一种颜色,蝴蝶有黄的、花的、黑的,成双成对飞行,小姑娘穿着的衣服一定很新,很漂亮。

(4)填后再读一读。

4、写字板.

(1)认真观察每个字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争取把每个字写端正、美观.。

(2)老师范写“愿”字。

(3)在书上描红,再试着写两遍。

(4)与范字对照着差距,再写一遍。

(5)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其余五个字。

三、完成“阅读欣赏”《蚂蚁壮歌》。

1、自由读短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再读短文,说说短文讲了什么。

(短文写了一群蚂蚁在火海中逃生的故事。一群蚂蚁在大伙包围的情况下,沉着、坚定而又团结一致,不惜牺牲个体,求得种族生存。

3、老师小结。

小小的蚂蚁,在人类往往也要色变的火灾面前,竟能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牺牲个体、以求得种族的生存,谱写了一曲最悲壮的生命之歌,这种精神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板书

蚂蚁壮歌

火舌肆虐蚂蚁被困扭成一团滚进河流

谱写生命壮歌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当你们读了《蚂蚁壮歌》,你一定会被小蚂蚁特殊的生存本领深深感动。当你走进动物的世界,你一定会发现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动物们有的有独特的习性,有的顽皮逗乐,有的还通人性,能与人友好相处。你是否愿意把你所知道的动物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动物的世界,看谁讲的故事最有趣。最能吸引人。

二、口语交际指导。

1、明确交际内容。

把自己所了解和知道的动物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2、明确交际要求。

(1)是讲故事、不是读故事,力求生动真切,符合动物的的习性特点。

(2)重点要把故事内容说完整,语句要通顺。

(3)要说普通话。

三、导入谈话。

刚才我们都讲了自己所熟知的动物故事,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有趣的故事,我们把它写出来,贴在校园文化宣传栏里。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所讲的动物故事。

四、文题分析。

把你讲的故事写下来,字数不限,题目自拟。

这是一篇写动物的记叙文。写动物故事,可以写动物们独特的习性,也可以写动物与人之间的趣事,也可以写动物带给自己的乐趣,还可以写自己怎样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等等。总之,写的内容很多,题材广泛。

五、写作指导。

1、确定写什么动物、什么事.

2、精心组织材料,选择最能表现这种动物的特点、习性。与别的动物的不同之处来写。

3、写之前,可根据自己讲的,同学说的,进一步调查了解。增删习作的内容,调整叙述的顺序。

4、要注意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5、写完后读给别人听一听,看一看别人能不那个提出修改意见,若能提出修改意见,及时修改。

六、开始写作。

七、总结。

第三课时

一、指导看米字格中的“横钩”、“横折弯”。

1、老师点播:毛笔字中“横钩”的写法分为三部分:起笔是横画,中间是顿笔,收笔是回、钩。“横折弯”的写法也有三部分:起笔是横画,中间是折笔,收笔是竖弯。

2、老师边讲解边示范。

横钩:先斜向下重按,再回峰转向左,最后斜向左下出钩。横部同横法,但右段可稍轻,钩部与竖钩写法相似。

横折弯:先向右下稍用力按下,然后略提笔向右运行。到写完横时再顿笔写成竖弯的笔画。

二、指导在米字格中写“横钩”、“横折弯”。

1、在课本上描红。

2、在写字本上练习写“横钩”、“横折弯”。

3、在写字本上练习写“空”、“家”、“段”、“般”。

三、展示写字成果。

1、评选出写的好的作业。

2、把写得好的作业贴在教室的“优秀作业栏”里。

6、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乐园六》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结构规律,学生自寻规律识字。能正确规范书写。

2、积累更多词语,丰富学生的语言。

3、认识一些名言警句,培养学生搜集名言京剧、积累词句的兴趣和习惯。

4、阅读短文,理解短文的内容。

5、读故事,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6、介绍自己最熟悉的朋友。

重点难点:

1、发现汉字规律、自主识字。

2、积累含反义词的成语。

3、读名言京剧,积累词句。

4、阅读短文,理解短文内容。

5、读懂故事、积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6、在介绍朋友时,把事情写具体,语句写通顺。

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名人名言。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到“语文乐园”去游玩一趟吗?要想进入“语文乐园”的大门可没那么容易哦,因为大门前布置了几道思考题,你们有信心答对它们吗?

二、出现新知,自寻规律。

1、有趣的汉字:肖——消力——助元——玩古——胡

A、自己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左边的字比右边的字少了一部分;左边的字加上偏旁就是右边的字;横线两边的字的读音有的相同,有的相近,有的也不同;右边的字比左边的字多了一个偏旁。)

B、第一道思考题:你能遵循这样的规律说出三组这样的字吗?

C、谁能帮老师总结一下,这种识字方法的名称可以叫做什么?(熟字加偏旁。)

2、词语超市。

A、学生读词语,你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别之处?(这些成语中都含有一对反义词)

B、找出每组成语中的反义词,读一读。

C、第二道思考题就是:请说出两组含反义词的成语,教师板书。

3、出示名人名言。

A、自己读课本中的名人名言,不理解的词查字典、词典。

B、这几句名人名言都阐述了做人、交友的方法,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

C、学生自由读,大致说说意思,教师补充订正。

D、练习背诵。

E、第三道思考题就是:背出三条自己知道的名人名言。

4、写字板。

A、指名认读,口头组词。

B、教师边范写,边讲解。

C、学生在课本上描红。

D、学生在课本上的方格中练习。

5、阅读欣赏。

A、学生自读短文。

B、学生边读边想,短文主要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C、学生自由谈短文的内容。

D、教师归纳:这篇短文写了三个小朋友想在秋节的深夜实现自己想好的愿望,结果都事与愿违,在老人的教导下,三个孩子最后都经过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E、共同讨论:三个小朋友有什么愿望?

在秋节来到,奇迹发生的时候,三个孩子却提出什么愿望?

三个小朋友在秋节夜晚提出的愿望都实现了吗?为什么会改变原来的愿望?

老人是如何教育这三个孩子的?齐的老人的话。

从老人说的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个孩子经过老人的教导,有没有实现自己第亿美好愿望?

F、齐读短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交际欲望。

师:同学们,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到两位好朋友,有的同学甚至有十几位或几十位朋友,你们曾一起上学,一起做功课,一起去外地游玩,一起参加劳动。在和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你们之间可能产生过这样回那样不同的意见,也曾闹古小矛盾,甚至相互埋怨、指责,对朋友的行为感到失望、怀疑,那么朋友之间该如何相处呢?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呢?

二、读短文,引出交际话题。

1、阅读短文,弄清短文内容。

A、两个朋友在森林里玩,突然出现一件什么事?

B、这两个朋友是怎样对付熊的?

C、熊有没有对躺在地上的人说话?

D、理解“患难朋友才是真朋友”。

2、揭示交际话题: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三、引导交际主题,开展讨论交流。

1、朋友之间该如何相处?

2、当朋友有困难时,你认为该怎样做?

3、当朋友的一方有错时,另一方该怎样做?

四、激发写作欲望。

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好朋友,刚才大家也对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相信大家一定想把自己的好朋友写出来,让同学们知道!

六、分析文题:这次习作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要求写一写自己最熟悉的朋友。可以写你们之间的一个故事,或你们的右倾,也可以写你们之间发生的矛盾、误会等。

七、习作指导。

1、写人的文章必须要了解要写的人,只有这样写起来才能言之有物。

2、确定自己要写的人。

3、确定所写人物哪方面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如:朋友的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帮助;朋友的某些特长和爱好;朋友之间发生的矛盾、误会;朋友之间深厚友谊的表现等。

4、学生自由确定所需的材料。

5、指名学生谈自己最熟悉的朋友,要注意把事情写具体,语句写通顺。

八、开始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九、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米字格中的“横折弯钩”、“横斜钩”。

1、教师讲解。

横折弯钩:横折要重写,横部上斜,折部方而外突,弯处要轻,后段加重,出钩向上。

横斜钩:起笔、中间的顿笔与“横折弯钩”一样,不同的是“横斜钩”做顿后是斜弯右下,而“横折弯钩”是圆弯转右。

2、用手指在课本上描红。

二、指导学生在米字格中书写。

1、用毛笔在课本上描红。

2、在写字本上练习写。

注意写出两种“钩”的收笔,整体上看要显得有势。

三、展示写字成果。

1、评选出写的好的作业。

2、把写得好的作业贴在教室墙内展示。

7、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乐园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有趣的汉字,让学生知道中华民族汉字的丰富有趣,并积累一些成语。

2、感受成语的妙处,感受数字的趣味。

3、通过练习绕口令,培养学生的口才。

4、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5、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6、完成续编童话故事,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

2、指导续编童话故事。

教学准备:

课件、词卡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指导学习“有趣的汉字”:

1、出示带“张”字的六个成语,自由认读。

2、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

3、选一个成语说一句话。

4、以小组为单位,选一个或多个成语编故事比赛。

二、指导学习“词语超市”:

1、出示“词语超市”里的9个成语,读一读。

2、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3、你积累了哪些数字成语、俗语,说给大家听听。

4、选成语练习说话。

三、学习绕口令:

1、出示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提示读绕口令的方法:

一是把握一个“慢”字;

二是把握一个“准”字;

三是把握一个“勤”字。

4、初步认识“押韵”。

四、完成“写字板”:

1、认读6个要写的字。

2、指名说每个字书写要注意的地方。

3、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完成阅读欣赏:

1、要求学生自由、轻声地读短文,标好自然段。

2、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皎洁、固执、不以为然

3、谈一谈读文后的感受。

4、再读短文,明白要用科学的眼光来看世界,不要盲目自大。

二、虚编童话故事《猫和老鼠》:

1、自由读故事的开头。

2、明白什么是“续编故事”?

续编故事就是接着往下编。

3、同桌之间续编故事,注意将清楚老鼠和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把他们之间发生的事讲清楚,结果怎样。

4、指名上台续编故事。

5、你还会怎样编故事?大胆地说出来,看谁编得生动有趣。

三、小结。

第三课时

一、出示习作要求:

在续编童话故事的活动中,同学们讲得一定很有趣吧。

请把你续编的故事完整地写下来。

二、习作提示:

1、在续编童话故事的活动中,要求同学们大胆地想象。

2、把猫和老鼠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写出来。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把猫和老鼠的对话写清楚。

⑵把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写出来。

⑶猫和老鼠的动作描写也是必不可少的,写作时尽量做到生动有趣。

三、动笔续编故事,在写作时,用一些恰当的词语描写猫和老鼠。

四、写完后评改习作:

1、自己先把习作读两遍,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

2、注意使用好标点符号,猫和老鼠的语言要打上引号。

3、把习作读给同桌听,互相修改。

4、选择一篇写得较简单的习作,指导学生修改,把故事的经过写清楚。

五、习作修改完后,抄到作文本上去。

六、小结。

8、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乐园三》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记两组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激发学生积累并运用这些词语。

2.认识一些俗语,知道它们的意思,在生活中能正确使用。

3.通过读句子,体会关联词语的作用,并能在口头和书面中合理运用。

4.按笔顺规则写几个本单元的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5.阅读欣赏短文《恐龙》,了解恐龙的种类、生活习性、生存和灭绝的时间,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6.语文生活,通过融综合实践活动与写作为一体的社会调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写作能力,培养讲文明、讲卫生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词语、俗语、关联词的学习重点在于运用。

2.阅读欣赏短文,了解短文内容,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3.通过社会小调查及相应的习作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写作能力,培养文明、卫生等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组织社会小调查,进行专题讨论,指导习作。

教学准备

投影、小黑板

教学时数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读记记。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一读。

2.你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吗?

第一组是ABB型叠词:油光光香喷喷圆溜溜甜津津

第二组是AAB型叠词:软软的细细的湿湿的青青的

3.照样子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例1:白花花金灿灿

例2:高高的胖胖的

4.选词填空。

白茫茫甜津津灰蒙蒙

()的天空()的葡萄()的雪地

清清的黏黏的韧韧的

()的柳条()的河水()棉花糖

5.你能照样子说吗?

如:胖乎乎的脸蛋黄黄的麦子

二、词语超市(俗语)。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评议纠正,指导再读。

3.认识俗语:群众中广泛流传的通俗而定型的语句,多是劳动人民从生活经验中创造出来的,简练而形象。

4.说说你知道(本题中)哪个词语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例:敲边鼓

意思:比喻从旁帮腔,从旁助势。

造句:小林是我的好朋友,很多事情我一出马,他就给我敲边鼓。

5.你还知道哪些俗语?

三、读读想想。

1.投影出示句子,读一读。

2.说说带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学生说,老师补充,边读边议,认识关联词语的作用。

“不但……而且……”和“不仅……还……”表示递进关系。

“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

“尽管……还是……”表示转折关系。

3.选用这些关联词语说话。

4.你还学过哪些关联词,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四、作业。

搜集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提问:写字时要注意什么?

(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田字格的位置、正确的执笔写字姿势、书写整洁等)

2.认一认要求写的六个字:歇、剥、蝴、蝶、株、桩

3.辨别字形,说说笔顺规则。

4.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上黑板范写,大家评议。

6.学生先描再写。

二、阅读欣赏。

1.谈话导入。

太古洪荒年代,地球上曾居住着一群奇特生物,它们称霸地球,生存了一亿多年之久,大约在6500万年前,它们竟神奇地灭绝了。这种生物是什么?

对,恐龙,今天我们就来阅读一篇关于恐龙的短文。

2.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恐龙的知识?

学生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自由说一说。

3.读短文,说说你又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4.检查。

(1)分段读短文。

注意纠正字音:沼泽、覆盖、卵生。

积累词语:千奇百怪、庞然大物、望而生畏、展翅高飞。

(2)汇报:说说你从短文中知道了什么。

恐龙的种类、大小、食性…….

(3)你还想知道什么?

梳理问题:对于能解决的问题课内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课后查资料解决;有的问题至今无法解决的,激励学生通过学习长大后研究解决。

5.启发质疑。

大约一直到7000万年前,恐龙还是统治地球的霸主。然而在此后不到500万年之间——也就是6500万年前,它们全部绝灭了。而且,整个灭绝过程还很可能是在仅仅数月内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形,至今仍是一个谜。科学家曾提出各种不同理论,来解释这灭亡之谜,如陨石撞击地球说、大规模火山爆发说、疾病说或食物中毒说等。但任何解释恐龙灭绝的理论,必须能解释当时除恐龙外,其他许多动物种群同时灭绝的原因。恐龙灭亡之谜,至今科学家仍在继续研究中。

希望同学们发奋学习,有朝一日,你们中也许会有人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讲述自己在银行取钱,目睹顾客自觉排队,员工热情耐心地为顾客换零钞的事。

2.学生评议这种社会想象。

3.小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的文明程度提高了,人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了,那么相应的人们的文明卫生等习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些的变化。板书:身边的变化。

二、引导讨论,明确内容。

1.同桌或邻桌互相讨论:你发现了身边的哪些变化?

要求:(1)真实;

(2)具体,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的语言动作……

2.推荐代表说。

其他学生补充,老师概括板书:

超市:文明购物排队付款

车上:自觉投币主动让座

校园:文明用语环境卫生

书店:爱护书籍文明选购

医院:讲究卫生(病人)态度热情(医生)

…………

3.学生列举这些事例的过程中,有可能谈及一些存在的问题,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说,但要注意导向。如果没有学生谈到,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并讨论改进方法。

如:菜市场乱丢垃圾乱设摊点

街道张贴广告乱涂乱画

车上不讲究公共卫生

…………

你认为应该怎样改进?

(1)加强文明卫生的宣传;

(2)提高人的素质。

4.看到这些现象,你想到了什么?

人们的文明卫生习惯正逐渐养成,但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三、布置任务,具体指导。

1.明确任务。

在我们的生活中,讲文明、讲卫生等好习惯在许多地方、许多人身上大量存在,但一些不良习惯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好的典型,我们要及时发现、表扬,不好的问题,我们更要及时发现、改进,所以老师现在布置大家一项社会调查任务,内容是——身边的变化。

2.指导分组。

8人一组,自由组合,老师协调。

推荐负责人,明确其职责。

3.发放调查表,指导填写。

(1)说明:此表为样表,学生可根据实际进行修改,也可根据需要复制多份。一事一份,小组交流后整理一份综合表。

(2)指导填写。

4.强调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加强自我保护;讲文明礼貌,树立红领巾新形象;全员参与,分工合作;及时记录整理资料等。

四、小组讨论,做好调查准备。(调查时间为一周)

附:“身边的变化”社会调查表

组次

负责人

组员

调查内容

记载时间

地点

人物

现象

结论

需改进的方面

收获与思考

第四课时

一、汇报交流。

1.导入。

通过一周的调查,你们一定有了很多新的发现,现在请各小组负责人组织本组成员在小组内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

2.分组整理,选取典型现象准备汇报。

要求:有调查方法、有过程、有自己的思考。

3.汇报交流。

要求:汇报内容各异;汇报人态度大方,声音响亮。

4.老师小结,引入习作。

二、作文指导。

1.明确习作任务。

结合这次调查活动,整理调查资料,写一篇反映身边变化的习作。

2.比较调查汇报材料与习作的异同。

(1)学生自由说。

(2)老师补充。

同:都是调查所得的亲身体验,即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

异:调查材料重现象,重结论,要求多、实;习作重具体场面、过程、细节的描写,如:环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心理活动……还重自己的思考,要求细、异,描写仔细,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3.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习作内容。

4.小组内互相说。

5.指名说,大家评议补充。

可以从以下方面评议:

内容恰当,描写具体;观点明确,态度明朗;语言通顺,条理清楚。

6.老师小结。

第五课时

一、当堂习作。

学生当堂习作,老师巡回指导:发现优秀习作,向大家展示学习;发现问题习作,及时给予辅导。

二、修改作文。

1.自读自改;

2.同桌互读互批;

3.个别学生的作文老师面批。

三、誊写上交。

9、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册)语文:《语文乐园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感受“熟字加笔画”是一种有效的记字方法。

2、积累ABAB式的词语。

3、进行分类指导,加强口语表达的训练。

4、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5、重点练习相关的基本笔画,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书写习惯,并交流书写的感受。

6、对学生进行观察、想象和表达训练,鼓励学生敢于与他们交流。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相关的字、词、句的训练。

2、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习惯。

3、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习惯。

三、教学难点

注重口语表达的综合训练

四、教学准备

自制相关练习卡。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感受并巩固“熟字加笔画”的识记方法)

引导观察,发现规律,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字卡指名带读:口、四、古、田、白、由。

2、再读六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后五个字都是给口字加上两笔所组成的。

3、请你也来试一试。(及时鼓励、表扬组成其他字的同学)

4、扩展训练:

(1)试着给口字加上三笔或四笔。

(2)小组学习:自己找可添加笔画的字。

例:“日”加一笔:田、申、白、旦、旧……

加两笔:百、自、早……

(3)小组汇报。

(二)词语超市。(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特殊形式词语归类积累)

读中发现规律:

1、教师出示词卡,指名带读。

2、请学生再读:发现了什么?(一、三相同;二、四相同,是ABAB式)

3、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听出了什么?(体会ABAB式词的强调作用)

4、请学生自己练习读。

小组合作学习:说一说,在生活中还用到过这样的词语吗?

丰富词语积累:请学生将自己喜欢的ABAB式词积累到“我的词语库”中。

(三)选词写话。(口语表达训练)

1、请学生自读词语。(读准字音)

2、指名带读。

3、教师带学生理解词语大意。(提示词语的使用范围)

4、请学生自选词语练习说话。

有兴趣的学生可选用两个或多个词语说句子。

5、指名反馈。(及时鼓励、表扬学生)

(四)阅读欣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1、请学生自由轻声读古读。(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读)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3、请学生再练读。(教师巡视,了解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4、指名反馈。(配乐朗读)

(五)作业。

朗读古诗。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请学生自读所给汉字。指名认读。

2、学习“迟”字。

(1)学生按笔顺自学“迟字”。(了解笔顺规则:先里后外)

(2)重点指导写好走之旁。(三笔写成)

(3)学生练写“迟”字。

3、小组学习:观察其余的字。

(1)重点观察,说一说哪个字比较难写。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

(二)语文生活。

1、看图思考。

课本第51页图上的猴子、小熊和小白兔举着相机照什么呢?

2、想象训练。

小小的照片能记下美好的时刻。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照片。

3、小组学习。请学生介绍自己照片的故事。

请小组推荐本组说的最好的同学进行汇报。教师指导,要求不要过高,说出给谁拍照,为什么拍照即可。

4、请同学们动笔,把这个拍照片的故事试着写一写。(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写)

(三)作业。把想象的内容写成几句话。

语文教案推荐更多+
相关信息
相关栏目
说课稿一等奖 幼儿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 教案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