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3 18:44:04
类别: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第四册《与朱元思书》导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熟练正确诵读全文;理解文意,并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整体把握全文结构,理解作者行文思路,
3、能通过想象和联想,把文字变成生动的图景,感受大自然的美。
[学习重、难点]
1、熟练诵读全文,感受语言之美、自然之美,培养想象力是学习重点。
2、把握行为思路,理解“鸢飞戾天……”两句的深意是导学的难点。
[学法指导]
通过自主探究、质疑讨论、精讲点拔、熟读感悟激发想象完成导学任务:
[学习时间]
45分钟
[导学过程]
(一)指导诵读,读对读顺(8分钟)
1、导入新课: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有着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比如,一千五百年前古人给友人写书信就很讲究,他们往往通过对某事的叙述或某景的描写来间接表达自己的志趣或者是对友人的规箴、互勉之意。不信?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古代文人的短信,即南朝的文学家、史学家吴均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一一《与朱元思书》。(板书文题,简介作者)
2、指导诵读
教师范读一一明示目标一一学生对照下注给生字注音一一教师提示其它生字的读音(由学生提出)一一齐读。(矫正读法)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3分钟)
1、提示:请同学们快速默看课文,思考回答两个问题(用小黑出示)。
设疑:①本文可谓写景小品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这里的景物有何特色?能否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作者对这里的美景怎么评价称赞的?
②所写之景属于哪个季节?你怎么看出来的?
2、检查自读。(问②若不能回答暂置,待后理解)
(三)互助学习,理解文意(12分钟)
1、分组边读边疏通文意
提示:结合下注,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
2、检查解疑。小组代表发言,其余组员补正。
(四)思路探讨,感受语言(15分钟)
l、教师引导、点拔,依次探讨以下问题(析读结合):
(若前“整体感知”未完成,则先从此切入)
(1)全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景的?(先探讨此问)
(以下问题用小黑板出示,要求学生快速自由作答,提倡争论)
(2)第一段总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第二段分写“水”、富春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清碧”与“湍急”矛盾吗?为什么?)
(4)本文写景重在写山,文中直接写山的句子有哪些?请概括山的特点。
(5)第三段分写“山”,除直接写山的特点外,还写了些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
(6)你怎样理解“鸢飞……”两句?(对“鸢飞”句的理解要灵活)
2、自由朗读,感受语言。
(五)创新思维,激发想象(6分钟)
独立思考后,创新复述: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
1、教师示范复述第一段。
2、学生分四组分别重点准备复述二、三段的部分内容。
3、学生复述、教师点评,
(六)归纳小结、结束学习。(1分钟)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这段优美的写景小品文,你可曾记得这是约1500年前的古人给好友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哟,作者如实写来,不事雕凿,音韵和谐,结构严谨,不仅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还含蓄地表达出多种深意,你不妨以后在给与自己同龄的亲朋好友写信时也试试!
[板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熟练正确诵读全文;理解文意,并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整体把握全文结构,理解作者行文思路,
3、能通过想象和联想,把文字变成生动的图景,感受大自然的美。
[学习重、难点]
1、熟练诵读全文,感受语言之美、自然之美,培养想象力是学习重点。
2、把握行为思路,理解“鸢飞戾天……”两句的深意是导学的难点。
[学法指导]
通过自主探究、质疑讨论、精讲点拔、熟读感悟激发想象完成导学任务:
[学习时间]
45分钟
[导学过程]
(一)指导诵读,读对读顺(8分钟)
1、导入新课: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有着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比如,一千五百年前古人给友人写书信就很讲究,他们往往通过对某事的叙述或某景的描写来间接表达自己的志趣或者是对友人的规箴、互勉之意。不信?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古代文人的短信,即南朝的文学家、史学家吴均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一一《与朱元思书》。(板书文题,简介作者)
2、指导诵读
教师范读一一明示目标一一学生对照下注给生字注音一一教师提示其它生字的读音(由学生提出)一一齐读。(矫正读法)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3分钟)
1、提示:请同学们快速默看课文,思考回答两个问题(用小黑出示)。
设疑:①本文可谓写景小品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这里的景物有何特色?能否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作者对这里的美景怎么评价称赞的?
②所写之景属于哪个季节?你怎么看出来的?
2、检查自读。(问②若不能回答暂置,待后理解)
(三)互助学习,理解文意(12分钟)
1、分组边读边疏通文意
提示:结合下注,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
2、检查解疑。小组代表发言,其余组员补正。
(四)思路探讨,感受语言(15分钟)
l、教师引导、点拔,依次探讨以下问题(析读结合):
(若前“整体感知”未完成,则先从此切入)
(1)全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景的?(先探讨此问)
(以下问题用小黑板出示,要求学生快速自由作答,提倡争论)
(2)第一段总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第二段分写“水”、富春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清碧”与“湍急”矛盾吗?为什么?)
(4)本文写景重在写山,文中直接写山的句子有哪些?请概括山的特点。
(5)第三段分写“山”,除直接写山的特点外,还写了些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
(6)你怎样理解“鸢飞……”两句?(对“鸢飞”句的理解要灵活)
2、自由朗读,感受语言。
(五)创新思维,激发想象(6分钟)
独立思考后,创新复述: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
1、教师示范复述第一段。
2、学生分四组分别重点准备复述二、三段的部分内容。
3、学生复述、教师点评,
(六)归纳小结、结束学习。(1分钟)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这段优美的写景小品文,你可曾记得这是约1500年前的古人给好友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哟,作者如实写来,不事雕凿,音韵和谐,结构严谨,不仅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还含蓄地表达出多种深意,你不妨以后在给与自己同龄的亲朋好友写信时也试试!
[板书设计]
学习内容:
初中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与朱元思书》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熟练正确诵读全文;理解文意,并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整体把握全文结构,理解作者行文思路,
3.能通过想象和联想,把文字变成生动的图景,感受大自然的美。
学习重难点:
1.熟练诵读全文,感受语言之美、自然之美,培养想象力是学习重点。
2.把握行为思路,理解“鸢飞戾天……”两句的深意是导学的难点。
学生学习活动概要:
指导诵读,读对读顺----自主学习,整体感知----互助学习,理解文意----学习提问,理清思路----自由朗读,感受语言----创新思维,激发想象。
学习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
一.了解作者,诵读全文
过程及要求:激兴入课----教师范读----明示目标----学生对照课下注解给生字注音----教师提示其它生字的读音(由学生提出)----齐读。(矫正读法)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快速默看课文,思考回答两个问题
①本文可谓写景小品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这里的景物有何特色,能否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作者对这里的美景怎么评价称赞的?
②所写之景属于哪个季节?你怎么看出来的?
2、集体交流学习情况。
三.互助学习,理解文意
1、分四人小组边读边疏通文意
2、检查解疑
小组代表发言,其余组员补正。
四.思路探讨,感受语言
l、依次探讨以下问题
(若前“整体感知”②未完成,则先从此切入)
(1)全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景的?(先探讨此问)
(2)第一段总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第二段分写“水”、富春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清碧”与“湍急”矛盾吗?为什么?)
(4)本文写景重在写山,文中直接写山的句子有哪些?请概括山的特点。
(5)第三段分写“山”,除直接写山的特点外,还写了些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
(6)你怎样理解“鸢飞……”两句?
2、自由朗读,感受语言。
五.创新思维,激发想象
独立思考后,创新复述:
1、教师示范复述第一段。
2、学生分四组分别重点准备复述二、三段的部分内容。
3、学生复述、教师点评。
六.归纳小结、结束学习
(教师帮助活动)
----激兴导入: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有着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比如,一千五百年前的古人给友人写书信就很讲究----他们往往通过对某事的叙述或某景的描写来间接表达自己的志趣或者是对友人的规箴、互勉之意。不信?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古代文人的短信,即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吴均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一一《与朱元思书》。(板书文题,简介作者)
----指导诵读,读对读顺:范读时注意停顿、语感,读出层次,读出画面;“齐读”时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不要求“划一”。
----用小黑出示问题
----问①不难回答,学生自由发言即可。(若需要,可提示学生注意课文第一段内容)
板书“奇山异水”
----问②可能会出现争论。若如此,可暂置讨论,提示待后理解(以激发深入学习),自然过度到下一学习环节。
----说明:将课文内容分成四份(第三段分两份),指明各组重点理解的部分。
----要求:结合下注,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
----小组发言完毕,其它组同学自由补充,教师时适引导评价(学生的理解意对句顺即可)。
----析读结合。
----通过上面的理解,学生会明白本文所写为“秋景”。
----由“秋景”过度到本文写景顺序的探讨,以引起学生进入课文内容及行文思路的探讨。
----通过探讨,让学生明白:本文写景的基本格局是“先总后分”;并明确先分写“异水”,再分写“奇山”。
----(以下问题用小黑板出示,要求学生快速自由作答,提倡争论)。
----快速讨论(2)—(6)题,教师引导、点拨;析读结合。形成板书(参考):
清碧(缓慢处)
奇
山湍急(急流处)
异
水、鸟、蟑、猿(听觉)
水挺拔高峻人-----息心忘返
(视觉)树------茂密感悟
总写分述
----对“鸢飞”句的理解要灵活,同时以此句的理解为契机,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志趣。
----要求: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师示范要求:进入角色,感情投入;吟咏描绘,生动情切;用语丰富,追求意境。
----学生自荐复述,要求学生给优秀复述者以掌声鼓励。
----结课语: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这段优美的写景小品文,你可曾记得这是约1500年前的古人给好友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哟,作者如实写来,不事雕凿,音韵和谐,结构严谨,不仅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还含蓄地表达出多种深意,你不妨以后在给与自己同龄的亲朋好友写信时也试试!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熟练正确诵读全文;理解文意,并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整体把握全文结构,理解作者行文思路,
3、能通过想象和联想,把文字变成生动的图景,感受大自然的美。
[学习重、难点]
1、熟练诵读全文,感受语言之美、自然之美,培养想象力是学习重点。
2、把握行为思路,理解“鸢飞戾天……”两句的深意是导学的难点。
[学法指导]
通过自主探究、质疑讨论、精讲点拔、熟读感悟激发想象完成导学任务:
[学习时间] 45分钟
[导学过程]
(一)指导诵读,读对读顺(8分钟)
1、导入新课: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有着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比如,一千五百年前古人给友人写书信就很讲究,他们往往通过对某事的叙述或某景的描写来间接表达自己的志趣或者是对友人的规箴、互勉之意。不信?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古代文人的短信,即南朝的文学家、史学家吴均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一一《与朱元思书》。(板书文题,简介作者)
2、指导诵读
教师范读一一明示目标一一学生对照下注给生字注音一一教师提示其它生字的读音(由学生提出)一一齐读。(矫正读法)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3分钟)
1、提示:请同学们快速默看课文,思考回答两个问题(用小黑出示)。
设疑:①本文可谓写景小品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这里的景物有何特色?能否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作者对这里的美景怎么评价称赞的?
②所写之景属于哪个季节?你怎么看出来的?
2、检查自读。(问②若不能回答暂置,待后理解)
(三)互助学习,理解文意(12分钟)
1、分组边读边疏通文意
提示:结合下注,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
2、检查解疑。小组代表发言,其余组员补正。
(四)思路探讨,感受语言(15分钟)
l、教师引导、点拔,依次探讨以下问题(析读结合):
(若前“整体感知”未完成,则先从此切入)
(1)全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景的?(先探讨此问)
(以下问题用小黑板出示,要求学生快速自由作答,提倡争论)
(2)第一段总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第二段分写“水”、富春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清碧”与“湍急”矛盾吗?为什么?)
(4)本文写景重在写山,文中直接写山的句子有哪些?请概括山的特点。
(5)第三段分写“山”,除直接写山的特点外,还写了些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
(6)你怎样理解“鸢飞……”两句?(对“鸢飞”句的理解要灵活)
2、自由朗读,感受语言。
(五)创新思维,激发想象(6分钟)
独立思考后,创新复述: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
1、教师示范复述第一段。
2、学生分四组分别重点准备复述二、三段的部分内容。
(六)归纳小结、结束学习。(1分钟)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这段优美的写景小品文,你可曾记得这是约1500年前的古人给好友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哟,作者如实写来,不事雕凿,音韵和谐,结构严谨,不仅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还含蓄地表达出多种深意,你不妨以后在给与自己同龄的亲朋好友写信时也试试!
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切实掌握文言基本知识,夯实文言基础。
2.充分利用朗读与想象,培养文言语感,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提高鉴赏与写作能力。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教会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善于通过辨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文言字词;通过交流、合作、探究等进行品读赏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掌握文言字词,品味妙语佳句,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诵读法、归纳法、讨论质疑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在情境中,朗读再现
1.导入
展示富春江山水图片,配以悠扬的古筝曲《高山流水》,营造气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导语:同学们,这就是名闻天下的富春江,景色雄奇秀丽。早在1500多年前,就深深打动了旅程中的吴均,他在寥寥百余字的书信中,将这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今天,我们也来读读这封书信,跟随作者的笔触,饱览富春江的美景吧!
板书课题:与朱元思书吴均
2.朗读
以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齐读、范读、听读等)来培养语感,初步感知内容。朗读中串联正音、节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识的疏通。可先由学生发现、质疑、讨论、总结,然后教师助归纳疏通。
朗读提示:
(1)读准字音黑板展示:
缥(piǎo)碧急湍(tuān)轩(xuān)邈(miǎo)泠泠(líng)鸢(yuān)飞戾(lì)天经纶(lún)横柯(kē)
(2)读出节奏
这篇课文大部分是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但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还有“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注意重音
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应重读“箭”和“奔”。
(4)注意语速
写景散文,应放慢语速,在舒缓的语调中,展开想象,体会意境。
二、在合作中,归纳疏通
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通过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文言知识,并设置解答疑难和提交学习成果的环节进行归纳疏通,努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分小组,由组长带领,参考课下注释及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
2.划出疑难语句,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运用归纳法,小组共同完成重点词汇的整理,力求知新温故。
4.各小组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解决或提交小组学习成果,全班共同分享
如 a 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反”通“返”,返回。
b 一词多义:绝天下独绝:独一无二百叫无绝:停止以为妙绝:极
c 重点词语:奔:飞奔的马;负:凭借;轩:往高处伸展;邈:往远处伸展;经纶:筹划……
三、在品读中,质疑赏析
阅读中有所思考、善于发现才能学有所得,教学中应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注重品读,通过适当的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去质疑、探究,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探讨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提高欣赏水平。
赏析写景之妙:
(1)巧用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表现景物特征,语言美。如“共色”、“缥碧”、“寒树”、“轩邈”、“泠泠”、“嘤嘤”、“疏条交映”等等,都很具有画面感,能激发想象,让人如见其景。
(2)多角度写景的方法。如:形、声、色等。
(3)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如:对偶、比喻、拟人等。
(4)情景交融,溶情于景。
(5)整体布局巧妙,结构安排得当。采用“总分”的形式结构全篇,紧扣“奇山异水”这一特点,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
四、在创作中,拓展提高
学有所得,更要学以致用。利用掌握的方法进行创作,才能真正提高。利用品读中领会的写景方法与技巧,活学活用,创作现代版的“我心中的富春江”。
设置一个小小的游戏:设想你是富春江的导游,要求你用最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述富春江如画景色,力求打动听众,吸引他们报名参加富春江之旅。支持人数最多者获胜。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一、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大纲中有文言文背诵推荐篇目20篇。《与朱元思书》即是其中的一篇。它是初中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单元提示中要求“熟读并背诵课文,读出一点语气来”。《与朱元思书》是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的吴均写给友人信中的一部分,选文层次清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光水色,描绘了祖国南方秀丽江山的奇异景象,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同时,文中也表现出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从形式上,本文是一篇骈文,文笔精美,自然流畅,基本上使用四六句式,声律和谐,具有一种音乐美。根据以上内容和要求,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感知理解课文内容;2、熟读背诵全文;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其中,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背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为了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的放矢,首先采用“目标导学法”。教学过程(www.diyifanwen.com)中,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是居于支配地位的,教和学的活动首先要确定好准确适度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成功的愉悦感。因此,在引入课题后,即出示教学目标,在其引导下,分步实施完成。本文是一篇美文,是学生积累的最佳材料,在一课时内力求达到背诵,因此,诵读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而诵读能力的训练又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得透彻,朗读才能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字词句熟悉,朗读时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课堂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个别学生的试读、全体学生的齐读齐背;穿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诵读中熟悉、理解、品味、鉴赏、记忆、积累。多媒体的运用,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目标。在教学中,课题、作者、教学目标、读文后字音词义的检测都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出示;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和结构,插入了动画素材,引导学生读文思考、标划,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圈点批注的学习习惯;为了解决重难点,选取了大量的图片并进行了超级链接,使画面具有交互性,完整性,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以帮助学生记忆,这样,运用图片、文字、声音等多种形式,从多个方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够投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替代或补充传统的教学设备(如黑板)的不足,方便清晰的展示问题、板书或提示内容,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首先,由学过的写景文引起学生的回忆,导入新课。明确指出本文又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作者以其清新的文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令人神醉的画面,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学习的期待。
第二步,初读感知课文。本文是一篇自读篇目,文下的注释比较详细,因此没有必要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先让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结合文下的字、词、句释义理解课文,读后对重点字音和词义进行检测,因为有了检测,学生的自读也有了着落。
第三步,诵读课文。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指名试读,在肯定学生收获的前提下,教师指导并进行范读,明确读此类写景抒情的文章语调一定要舒缓,注意每一小节间的停顿,在每种景物出现后留一个想象的空间。然后学生再读课文并结合屏幕提示的问题思考、标划。
第四步,讨论交流问题答案,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出示相关内容,文中写了哪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水到渠成的得到了解决,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也随着清晰地展示了出来,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把握。这为学生背诵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步,结合一幅幅优美的图片,分散难点,引导学生分步记忆文章内容,如,在引导背诵第一节时,选择了一幅山水画面,一艘小船在水中游来游去,学生结合画面,想象作者坐着小船饱览“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同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把分散的景物融合成一幅完整的画卷。然后,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为学生描绘这一幅幅画卷,学生对文中的语句相应地进行朗读、记忆。
第六步,结合图片的综合展示,以图引文,引导学生进行齐背,达成目标。
第七步,在悦耳的音乐声中,为学生展示美丽的风景图片,帮助他们达到从感受美到创造美的完美境界,以达到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的思想教育目标。
本课时的设计,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读、讨论、交流,多媒体的辅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但因水平有限,有许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和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古人喜欢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就是这么一篇描写清新自然的意境的佳作。目前,“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为方便教学,语文网小编整理了与朱元思书导学案设计,下面,跟语文小编一起来学习这篇与朱元思书导学案设计是怎样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设计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与朱元思书
1.了解与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及骈体文知识。
2.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和作用。
3. 学习本文抓住奇山异水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4. 品味优美语言,感受富春江的美丽景色。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和作用。
2.学习本文抓住奇山异水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学习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课前预习:加点字注音
直视无碍( ) 急湍( )甚箭 互相轩邈( ) 千转( )不穷
经纶( )世务者 窥( )谷忘反 横柯( )上蔽
二、走近作者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障人。通史学,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辞清拔,表现沉湎于山水生活情趣。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
三、写作背景
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紊乱。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仕途失意,辞官引退后,隐居石门山,游山玩水,寄情于静。其作品中既流露出了作者向往美好大自然的志趣,也含蓄抒发了对世间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讽刺之意。
四、关于“骈文”
骈文,文体名,起源于汉魏时期的辞赋,形成于南北朝。该文体注重形式美,全篇以对句(即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其中以四字六字定句者,世称“四六文”。
五、关于古文中的“书”
“书”即书信,古人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脱胎于书信。
六、疏通语句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蝉则千转不穷 (2)窥谷忘反
(3)有时见日
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1)一百许里 (2)鸢飞戾天者
(3)经纶世务者 (4)猛浪若奔
3.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负势竞上 (3)互相轩邈
(4)横柯上蔽 (5)风烟俱净
第 二 课 时
一、检测反馈
1、注音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注释重点字词的意义: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 )
3、找出通假字并解释它的意义:
(1).窥谷忘反。 ( )(2.)千转不穷。 ( )
4.掌握古今异义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2)猛浪若奔。( )
(3)经纶世务者 ( )
4. 掌握一词多义
绝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 百 一百许里 ( )
猿则百叫无绝 ( ) 猿则百叫无绝 ( )
5.掌握下列词类活用
(1)任意东西 (东西: ) (2)互相轩邈 (轩邈: )3)望峰息心
6.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3).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二、熟读课文,探究学习
⒈第一层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⒉第二层写富春江的水“异”,请说出水“异”在哪里?作者是怎样写的?
⒊第三层写富春江的山“奇”,请说出山“奇”在哪里?怎样写的?
友情提示:可从描写对象、写景角度去分析
⒋一切“景美皆情美”,作者在描述美景的过程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或情趣,找出句子析一析
⒌结尾时,本来在作者的感慨之后似乎已经是文足意尽,可以搁笔,为何又在最后处再次写景?
三、背诵课文
四、当堂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 )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 )
③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 )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2.指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的不同用法。
① 蝉则千转不穷。 ( )
欲穷其林。 ( )
② 猿则百叫无绝 (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
3. 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 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5.按要求写出句子。
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富春江水清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翻译句子。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7.《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_____,是______代文学家。字________,吴兴故鄣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_____”
五、 课后提升
1、用夸张手法直接写水清的句子是 , 。
2、从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 , 。
3、写山高、山奇,赋予山之动态的语句是 , , ,
。
4、通过蝉、猿之声来反衬山林之静的句子是 , 。
5、与“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相照应的语句是 , :
, 。
6、《小石潭记》中通过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来衬托水的清澈,《与朱元思书》中有类似的句子,它是 , 。
7、请赏析下列语句的妙处。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8、“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物者,窥谷忘反。”这句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9、《与朱元思书》中富春江的水与《小石潭记》中小石潭的水有什么异同?
10、《三峡》与《与朱元思书》都描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 ,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 :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写 ,乙文以“有时见日”来写 。
以上就是小编跟大家分享的与朱元思书导学案设计的全部内容,导学案中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针对性的设置。最后,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武功县南仁中学
张瑜敏
【教材依据】 《与朱元思书》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五单元第十八课。本课内容简单,但作者摹山范水抓住特点有层次写景的方法和文中优美的语言非常值得讨论探究。
一 设计思路:
1 指导思想: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认为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权、话语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去反复研读、品味课文,探寻文章之美,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欣赏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方法与途径
反复诵读,品味赏析文章,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学习作者抓特点、有层次写景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体会景物描写中寓含的鄙弃名利的思想。
3 教学重点
欣赏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
学习作者抓特点、有层次的写景的方法。
4 教学难点
体会景物描写中寓含的鄙弃名利的思想。1
二 教学准备:
师:查阅资料,整合资源,吃透教材,制作多媒体课件。
生:完成具体的预习任务
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无数文人墨客吟诗作文,留下了许多山水佳句。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宝库,吟哦讽诵。
[设计思路:导入时设疑激趣,创设情境,,激活思维,使学生头脑中凸现出山川美景。]
(二) 欣赏美景,描述意境
要求 1 :请同学们用心听读,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欣赏吴均笔下富春江的山光水色。
师:播放多媒体Flash画面。
[设计思路:多媒体声情并茂的泛读,配合逼真鲜活的动感画面,马上可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为探究课文做好准备。]
2 :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注意用情读文,以心会意,描述你感触最深的写景语句的意境。同学们各抒己见,互相评价。
[设计说明:(1)、本环节锻炼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口头表达和分析评价能力,并激发学生全体参与的热情。
(2)、为降低难度,老师可插放相关生动鲜活的画面,给学生一个支点。]
(三) 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引导: 下面我们探讨学习作者如何抓特点、有层次描摹山水。
提问: (1)、文中哪句写景的特点?全文结构有什么特点?
(2)、齐读写“异水”句子。探究水之异表现在哪?作者怎样写的?
(多媒体展示图片和问题,学生思考探究)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精读思考,合作讨论,归纳出水的特点,写水所用的修辞及写作手法。]
引申:善归纳总结者常进步。探究《三峡》《小石潭记》写水的名段,比较一下异同点。
(多媒体展示,学生合作讨论)
[设计说明:巧妙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并对相关课文归纳小结,使知识纲举目张,水到渠成的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3)、个别读写“奇山”的句子,思考山之奇在哪?小组合作像学习“异水”一样联系拓宽。
[设计思想:能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学习,才是高效的课堂,老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师引导小结:山之奇,奇在特点鲜明,奇在情趣盎然,奇在能陶冶性情。作者化静为动,采用修辞,调动各种感官写有声有色。同学们联系的《山峡》《沁园春.雪》等也恰到好处。
(4)一切景语皆情语,徜徉在富春江的山水中,作者生发了怎样的感情?
[设计思路:这本是难点,经过对课文反复的阅读,体会感悟,经过多媒体课件生动的再现,老师此时适时恰当的对作者作品进行介绍,蕴含的情感可被学生自然感悟。]
师小结:作者描写了富春江奇丽的景色以后,转到书写身临其境的内心感受。这是说,优美的山水,足以使热心世务、企盼仕途腾达的人也产生隐居之想。作者触景生情,从审美感受的角度,进一步烘托出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也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
(四)诵读课文,归纳小结
问题:探究语言特点背诵课文并说说收获。
[设计说明:1、本环节对课文语言风格要引导学生重点落实。把握品味对偶句,了解骈文相关知识。
2、对教学内容要做到拓宽拓深,更要紧收提升,这不仅提高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发展也大有裨益。]
(五)课外延伸,拓展实践:
1、请写一段介绍富春江美景的导游词。
2、以“家乡美”或“这里风光独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设计思路:趁热打铁学以致用。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及良好个性的发展,使他们把小课堂与大社会时刻结合起来。]
板书设计
`
四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重在用文字熏陶感染,激发学生审美情感。这不仅要求重朗读、重感悟、重体验,同时还重积累、重归纳、重应用。例如,本课通过形式多样的品读,让学生思考感悟,合作探究。老师的拓宽引申,使学生知识纲举目张,能力得到普遍的提高。同时,这也是把阅读教学上成思维课,表达课的有益尝试。
学生描述意境时候,老师注意学生表达方面的优缺点,特别是说明与描写的不同。在分析课文时,要始终营造气氛,激励各个层面的学生参与其中,积累思考表达。但在小结时候,必须有个明确的名利观,给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
3.朗读背诵并默写全文。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山水奇异的景色美。
2.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家世寒贱,均好学而有俊才。沈约曾见其文,颇为赞赏。天监初,柳恽任吴兴太守,召他为主簿,常与他赋诗。后为建安王萧伟记室,升国侍郎。入为奉朝请。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紊乱。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仕途也不如意。梁武帝时,他因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他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引退后,将要到石门山去中去隐居。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体清拔有古气,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这篇文章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在写景的字里行间,抒发作者当时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