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费宝网语文教案

搜索51费宝网

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等奖

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等奖

时间:2023-06-23 17:34:03

类别: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等奖

1、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等奖

我是这样设计“人物形象鉴赏”单元(主要是小说)教学的——

[目标设定]

基本目标

1、初步进入鉴赏学习,了解人物形象在记叙类文学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体会理解和鉴赏的异同。

2、引进研究性学习方法,通过一定数量作品的阅读、鉴赏,学习从情节、环境两个方面切入,运用比较法、言行法等方法鉴赏人物性格,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了解人物性格常识,懂得人物性格复杂化的原因;了解叙事类文学作品中细节和人物语言的作用。

辅助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鲁迅的小说的历史地位;巴尔扎克及其生平创作;方苞与桐城派散文;曹雪芹及《红楼梦》;曹禺及其《雷雨》历史地位;《水浒》的人物描写的特点;茅盾在文学评论方面功绩;戏剧文学的基本常识。

2、开拓学生视野——采用“主题读书”“扩展读书”的形式,充分利用《新语文读本》等资源,放手让学生阅读课外的叙事类文学作品;组织“怎样分析细节”和“怎样分析人物语言”专题讲座,提供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3、尝试以写带读——通过收集、阅读典型范文,试写人物鉴赏一得,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读读写写中学会鉴赏。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训练学生自读自析课文的能力。

目标链接

1、与“文言文基本过关计划”链接:为“鉴赏、读写并重背景下提高学生文言理解能力”探索和实验提供支撑。

2、与本学期写作教学实现链接:将“细节”与鉴赏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注意读写的结合。

[过程设计]

△准备

——完成《左忠毅公逸事》和《鸿门宴》的文言语言教学。

——初步了解《新语文读本》等教学资源的情况,作好使用的准备。

△实施

第一课时:以《左忠毅公逸事》为例,介绍人物形象鉴赏的常识

第二课时:以《鸿门宴》为例,进行人物形象鉴赏方法指导

第三课时:《红楼梦》专题阅读:《宝玉挨打》+《新语文读本》关于《红楼梦》的资料+写鉴赏笔记

第四课时:课内小说作品的听读《欧也尼·葛朗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读书笔记

第五课时:扩展阅读:《新语文读本》小说选读1:(每人2~3篇)+读写笔记(课外:自读鉴赏文章)

第六课时:扩展阅读:《新语文读本》小说选读2:(每人2~3篇)+读写日记(课外:摘读鉴赏文章)

第七课时:专题讲座:怎样分析细节?

第八课时:交流:“我对《XXX》小说的鉴赏一得”(与写作同步)

第九课时:主题阅读:认识鲁迅(同时布置《祝福》学习要求(书面))

第十课时:《阿Q正传》的互动式学习

第十一课时:《雷雨》背景与基本内容介绍

第十二课时:专题讲座:怎样分析人物的语言

第十三课时:交流:“从《阿Q正传》《祝福》,看鲁迅小说的特点”(与写作同步)

第十四课时:《雷雨》的人物形象讨论交流会

第十五课时:第一、二单元教学总结

△并行

——文言专题教学(见专题教案)、本册书的“宋词”和“中国古代游记”的教学(见专门教案)

——以学生上述阅读和写作的表现为依据给分(包括阅读和写作)

目前,本方案正在实施之中。到今天为止,已经实施到第五课时,学生们很欢迎这种形式——当然,最后效果还要等到全部实施以后。这里贴出来,征求大家意见。

2、高二(下)语文(上海H版教材)《人物形象的鉴赏》教案(第一、二单元)

我是这样设计“人物形象鉴赏”单元(主要是小说)教学的——

[目标设定]

基本目标

1、初步进入鉴赏学习,了解人物形象在记叙类文学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体会理解和鉴赏的异同。

2、引进研究性学习方法,通过一定数量作品的阅读、鉴赏,学习从情节、环境两个方面切入,运用比较法、言行法等方法鉴赏人物性格,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了解人物性格常识,懂得人物性格复杂化的原因;了解叙事类文学作品中细节和人物语言的作用。

辅助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鲁迅的小说的历史地位;巴尔扎克及其生平创作;方苞与桐城派散文;曹雪芹及《红楼梦》;曹禺及其《雷雨》历史地位;《水浒》的人物描写的特点;茅盾在文学评论方面功绩;戏剧文学的基本常识。

2、开拓学生视野——采用“主题读书”“扩展读书”的形式,充分利用《新语文读本》等资源,放手让学生阅读课外的叙事类文学作品;组织“怎样分析细节”和“怎样分析人物语言”专题讲座,提供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3、尝试以写带读——通过收集、阅读典型范文,试写人物鉴赏一得,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读读写写中学会鉴赏。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训练学生自读自析课文的能力。

目标链接

1、与“文言文基本过关计划”链接:为“鉴赏、读写并重背景下提高学生文言理解能力”探索和实验提供支撑。

2、与本学期写作教学实现链接:将“细节”与鉴赏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注意读写的结合。

[过程设计]

△准备

——完成《左忠毅公逸事》和《鸿门宴》的文言语言教学。

——初步了解《新语文读本》等教学资源的情况,作好使用的准备。

△实施

第一课时:以《左忠毅公逸事》为例,介绍人物形象鉴赏的常识

第二课时:以《鸿门宴》为例,进行人物形象鉴赏方法指导

第三课时:《红楼梦》专题阅读:《宝玉挨打》+《新语文读本》关于《红楼梦》的资料+写鉴赏笔记

第四课时:课内小说作品的听读《欧也尼·葛朗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读书笔记

第五课时:扩展阅读:《新语文读本》小说选读1:(每人2~3篇)+读写笔记(课外:自读鉴赏文章)

第六课时:扩展阅读:《新语文读本》小说选读2:(每人2~3篇)+读写日记(课外:摘读鉴赏文章)

第七课时:专题讲座:怎样分析细节?

第八课时:交流:“我对《XXX》小说的鉴赏一得”(与写作同步)

第九课时:主题阅读:认识鲁迅(同时布置《祝福》学习要求(书面))

第十课时:《阿Q正传》的互动式学习

第十一课时:《雷雨》背景与基本内容介绍

第十二课时:专题讲座:怎样分析人物的语言

第十三课时:交流:“从《阿Q正传》《祝福》,看鲁迅小说的特点”(与写作同步)

第十四课时:《雷雨》的人物形象讨论交流会

第十五课时:第一、二单元教学总结

△并行

——文言专题教学(见专题教案)、本册书的“宋词”和“中国古代游记”的教学(见专门教案)

——以学生上述阅读和写作的表现为依据给分(包括阅读和写作)

目前,本方案正在实施之中。到今天为止,已经实施到第五课时,学生们很欢迎这种形式——当然,最后效果还要等到全部实施以后。这里贴出来,征求大家意见。

3、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者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文章的乐趣;

二、能就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展开联想,谈谈自己难忘的童年趣事;

三、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品赏散文含蓄、生动、简练、优美的语言, 丰富自己的语汇、并加以积累;

四、能够记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并结合所写内容,合理安排线索,组织材料;

五、学会在口语交际中善于抓住对方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方法劝告他人。

单元课时安排:(共计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课时

《三颗枸杞豆》2课时

《我们家的男子汉》2课时

《柳叶儿》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单元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1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不但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童年生活的精彩画卷,而且还蕴涵了作者真挚而又细腻的情感,读来趣味无穷。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在历经人生沧桑后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

《三颗枸杞豆》用回忆的笔法,写了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以及这三颗枸杞豆对“我”的启示、教育。

《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一篇成年人写孩子趣事的文章。主人公年纪尚小,远未定型,却表现了未来的某些个性——对独立的要求,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柳叶儿》一文以“柳叶儿”为线索,叙写在饥荒岁月里的往事。

学习本单元,要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从形象到语言进行感知、感受、感悟、理解、品味、探究,让学法在感受中明确,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让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学习步骤:

一、导入语:

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和一些大师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和品格。在本单元中,我们将走进熟悉而又陌生的童年生活,相信这个单元的学习会带给每位同学对童年一词的全新注解。

二、教师出示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三、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浏览目录和课文。

四、学生活动:

说说自己最喜欢其中的哪篇文章,并选取一个角度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

五、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1.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本单元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并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建专题研究小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的探究;寿先生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单元学习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小论文。优秀作品编辑成册。

2.开展一次“说说我的童年生活”的主题交流活动,与作品产生共鸣。

第二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

学习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前学习:1、利用工具书,读准文中字音,弄懂字意。

2、查资料(可以利用图书或网络),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阅读散文集《朝花夕拾》。

3、查找有关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简介,增加印象。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童年如歌如画。它像一支动听的歌,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历程;它又像一幅美丽的画,展示着人生的缤纷。鲁迅先生也有一段令人难忘的童年生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童年乐园。

二、由学生来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与作品。

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根据文章标题,并结合课前阅读,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回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第二部分:回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2、快速阅读全文,把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感受用“ 的百草园”和“ 的三味书屋”说出来。

可能的说法:美丽的百草园、神秘的百草园、诱人的百草园、有趣的百草园……

单调的三味书屋、自由的三味书屋、痛快的三味书屋、好玩的三味书屋……

3、仔细阅读全文,谈谈作者本人就这两个相邻的人生驿站更喜欢哪一个?试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四、课后学习:

学生交流: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与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作比较,有何异同?

第三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

学习目标:1、能学习本文运用准确的词语表现景物特点、描写动作的写法,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

2、能品赏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

课前学习:朗读文章的精彩部分,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感知了文章内容,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鲁迅先生笔下的乐园生活。

二、精读“百草园”部分。创设问题情境。

1、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乐”在何处?(此问题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一部分记叙的顺序。)

2、有感情地朗读百草园景物描写的一段文章,并就其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

然后凭记忆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说说泥墙根一带有哪些趣味?(尝试背诵此小节)

3、仿句练习:

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造句,描绘一种情景。

4、学生复述美女蛇的故事。要求:表达清晰,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可以结合《社戏》一文中为什么说迅哥儿到赵庄去看社戏时蛇精戏是他最想看的一出戏。)

5、朗读“冬天雪地捕鸟”的一段文章。

划出捕鸟动作的动词,并通过学生课堂表演,体会用词的准确精当。

6、课堂作为片段练习:

同学们小的时候,都捕捉过小昆虫或玩过各种游戏。请你模仿鲁迅描写冬天捕鸟使用一系列动词,也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你亲自做过的一种活动。(可以让学生边说边表演。)

三、课后学习:

交流并修改自己的课堂小作。

第四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

学习目标:1、能比较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

2、能从多角度对文章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前学习:能复述在三味书屋中读书生活的几个片段,并加以概括。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相对于乐趣无穷的百草园生活,三味书屋的生活又是如何呢?

二、精读“三味书屋”部分。创设问题情境。

1、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单调无味的,无味在何处?如果你把自己看作鲁迅的同学,你在那种情境下,最喜欢做哪些事,为什么?

2、你是怎样认识百草园的乐趣和三味书屋的无味的?

可以从“学习的环境”、“教课的先生”、“学习的内容”三方面进行比较。

3、你觉得寿先生是不是一位好老师?在作者眼里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4、课堂片段作文练习:用形象风趣的语言描写某位老师上课的神态、动作和语言。(学生交流)

5、三味书屋的教学方法怎样?鲁迅希望有怎样的儿童教育?

学生畅谈: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与鲁迅先生的学习生活相比,你认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三、对文章主题的探讨。

“其乐无穷”与“枯燥无味”是一对鲜明的反义词,但鲁迅先生写本文的目的是否意在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呢?

(传统的教学往往把这两者对立起来,我认为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刻意地将两者进行比较,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只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自然地写下来,三味书屋里淋漓痛快的读书、无拘无束的溜玩、兴味盎然地偷画、严而不厉的先生在作者笔下也充满亲切温馨。所以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自主表达,在个性化体验中完成对文章的解读。)

四、课后学习: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专题,进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写成小论文。

第五课时: 《三颗枸杞豆》 (一)

学习目标: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能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能找出文章细致描写景物和细腻刻画人物的句子,揣摩其作用。

4、能品味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课前学习:1、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弄清字意。

2、品读文中的精彩语言。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由播放歌曲《童年》导入新课。

二、速读全文,说说这是怎样的三颗枸杞豆?(可以用原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答案可能会有:“催我奋进的三颗枸杞豆”;“征服我的三颗枸杞豆”;“富有教育意义的三颗枸杞豆”;“三叔送我的三颗枸杞豆”;“启示生命意义的三颗枸杞豆”------

三、这三颗有着特殊意义的枸杞豆,征服了年少的“我”,最终使“我”成就了一名植物学家。但在这之前,“我”是什么样 的人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答案可能会有:“贪玩的我”;“不爱读书的我”;“爱逃学的我”;“不怕打的我”;“顽皮淘气的我”;“热爱大自然的我”------

四、“我”为此经常挨打,但“我”并没有改变自己,直到遇到病中的三叔。

创设问题情境。

1、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三叔,表现人物什么特点?

2、“我”和病中的三叔共有几次对话,对“我”有什么影响?(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内容)

第一次对话给我的影响:让“我”更懂得热爱自然,而且和三叔相比,还意识到自己的一无所知和不善于观察。

第二次对话给“我”的影响:懂得时间的珍贵,珍惜金色年华。

3、找出第二段对话中自己难以理解的句子,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如小组不能解决,可以全班讨论。

(如探究练习中的第二大题。)

五、学生畅谈:三颗枸杞豆改变了“我”的一生,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类似作者的事情?带给了你哪些人生的启示?

六、课后学习:

课文写童趣和景物生动细致,联系课文中的描写语句,体会童趣与“我”后来成为植物学家的关系。

第六课时: 《三颗枸杞豆》 (二)

学习目标:1、品读文中充满童趣的语言。

2、小组合作,课堂表演,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课前学习:收集有关时间或生命的名言警句。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读完《三颗枸杞豆》,三叔这一人物形象也在我们脑海中挥之不去。在课文中,我们知道三叔有着远大的理想,但因为虚度年华以至于悔恨终生。假设作者笔下的三叔带病来到我们的现场,和我们一起聊聊生活与人生,将会如何呢?

二、创设情境,发挥想象,用自己喜欢的组合方式,分别扮演主持人、三叔与观众。

三、交流有关时间与生命的名言警句,或配乐朗读朱自清的美文《匆匆》,提升自己的人生感悟。

四、文章带给我们有益的生命启示,而文中充满童趣的语言也颇令人玩味。

品赏课文中描写童趣和景物的生动细致的语言,并说说童趣与“我”后来成为植物学家有何关系?

五、课后学习:

1、发挥想象:假如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年轻时的“三叔”,你会怎样劝说他珍惜时间?

2、模仿文中描写“太阳”的写法,写一段关于月亮、星星或其他事物的文字。

第七课时: 《我们家的男子汉》 (一)

学习目标:1、查工具书,读准文章字音,弄清字意。

2、能抓住关键语句具体生动的复述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3、小组合作,探究课文思路,深入研究课文主体部分安排材料的顺序和特点。

4、品味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课前学习:1、熟悉课文内容。

2、阅读王安忆的有关作品。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男子汉,是指男人,强调的是男性的健壮或刚强,而课文写的却是一个才几岁的小孩子,但作者为何称他为男子汉呢?让我们去看看王安忆是怎样来刻画他的男子汉的气概的。

二、速读课文,创设问题情境。

1、抓住关键语句,具体生动的复述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2、展开讨论:文中的男子汉是一个才几岁的小孩子,但作者为何称他为男子汉呢?(或问“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几岁的小男孩是一条‘男子汉’?)

3、你认为文章写得最精彩、最感人的地方是哪里?

三、小组合作,探究文章主体部分安排材料的顺序和特点。

文章是按人物的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再加上五个小标题使文章条理清晰,眉目分明。

四、第二单元的阅读提示中写到:“有人的童年,远未定型,却表现出了未来的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某些个性。”根据文章小标题结合文章内容,你能想象出“男子汉”将来的某些个性吗?你认为真正的男子汉要具有什么品质?

答案可能有:耐心、独立、刚强、勇敢、专心等。

五、课后学习:

请亲朋好友回忆有关你的童年趣事,并整理一下,课上交流。

第八课时: 《我们家的男子汉》 (二)

学习目标:摘出文中细腻描写人物的有关语句,体会描写的精妙之处。

课前学习:品读文章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

教学步骤:

一、课上小组交流自己小时侯的事,每人着重讲一个方面,要讲得具体细致。

二、仔细阅读课文。

摘出文中细腻描写人物的有关语句,并做赏析。

三、划出文中你认为写的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并作赏析。

四、课堂练笔:写一个你熟悉的小孩。

要求:1、仿照文章的结构,用小标题串联全文,一题一事,重点记叙二三事。

2、观察要细致,描写要细腻,语言力求做到生动、幽默。

课堂交流小作。

五、课后学习:

修改自己的小作。

第九课时: 《柳叶儿》

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本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珍惜今天生活的幸福。

2、品读文中的精彩句子,并体会从中饱含的感情。

3、能与其他类似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课前学习:1、读准字音,弄清字意。

2、熟练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3、阅读张洁的《挖荠菜》、刘绍棠的《榆钱饭》、李治修的《挂在墙上的童年》。

4、积累绘柳的古典诗句。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谚语中说“五九六九,隔河看柳”。柳是春的使者。在古典诗词中有很多绘柳的绝句。(学生交流)作为文人笔下的爱物,宋学孟在苦难的岁月里,也与柳叶儿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二、 速读课文,创设问题情境。

1、结合课文描写的内容,说说你认为柳叶儿好吃吗?

2、为什么在柳叶儿抽芽的时候,全家最乐的人是我?为什么我会感到“乐”?

3、除了“乐”之外,作者还带着怎样的感情来回忆往事的?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谈。

苦中带涩。

三、通过自己的了解,谈谈在艰苦的岁月里人们还以什么来充饥?

四、比较阅读。介绍张洁的《挖荠菜》、刘绍棠的《榆钱饭》,并把这两篇文章与《柳叶儿》作比较,谈谈在结构、感情、语言、对苦与乐的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异同点。

五、课堂讨论:

你吃过野菜吗?如有,与课文所写的感受是否相同?为什么?

六、课后学习:

询问一下自己长辈年少时的生活,与自己的生活作比较,谈谈感想,提升人生感悟。

第十、十一、十二课时: 写作

第十课时:

学习目标:明确本单元的写作要求——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教学步骤:

一、学生自主学习本节内容,“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二、结合本单元所学的四篇文章,说说记叙的线索。明确:记叙性文章如果缺少线索,即使材料再精彩,也不能成为好文章。

第十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提供参考题目,学生自由写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二、课后阅读“修改作文”,试着修改自己的作文,着重注意把句内重复多余的词语删去。

第十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二、小组交流,互相评改。

三、小组推荐作文,全班集体评改。

四、指导学生根据评分标准打分。

第十三课时:口语交际——劝告

学习目标:掌握劝告的几种方法,并运用到平时的口语交际中。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启发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围绕下列问题展开交流: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不正确的行为?你们是怎样想、怎样做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交流,然后提出“劝告”一词。

二.研讨案例,探究劝阻要领。

1.出示案例

案例:张明和李响在高压电线旁放风筝,玩得非常开心。这时,江晓宁急切地跑来,对他们说:“喂,你们不能在这儿放风筝!”张明不服气地说:“我说班长大人,你管得也太宽了吧!”江晓宁着急地嚷起来:“在这儿放风筝是非常危险的,快离开这里。我是好心好意,你们怎么不听我的话呢?”李响说:“不就是放风筝吗,值得你大惊小怪吗?”说完,他们再也不理江晓宁,专心地放他们的风筝。

2.讨论案例。

(1)如果你和同桌就是录像中的张明和李响,你们会接受怎样的劝告?

 (2)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有效劝阻的要领:

“正面劝导”法、“直话屈说”法、“归谬”法、“激将”法。

三.小组合作学习,表演情景剧,参与劝阻实践。

学生回忆自己及班上其他同学曾经有过的不正确行为,征得当事人的同意,与他(她)合作表演互相劝阻。

四、课后学习:根据课后习题,自主创设情境,劝告他人。

第十四课时:单元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一.针对本单元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并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建专题研究小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的探究;寿先生是怎样的一位老师?)学习结束后,写成小论文,举行论文交流大会,优秀作品编辑成册。

二.开展“说说我的童年生活”的故事演讲活动。

(附:苏教版七(下)第二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七(下)第二单元测试题

杭佳楣(常州市北郊中学)

一、积累运用。

1、把下面语段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写在横线上。

像蜂 (die)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在记忆的心屏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 (yi)彩的画页,也似一 (que)跳跃着欢快音 (fu)的乐章。

——《我的“长生果”》

2、默写。

不必说 ,光滑的石井栏, , ;也不必说 ,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 。

3、仿照上段文字中加点的句式再造一个句子,创设一种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两句珍惜时间或生命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有一段歌词写到“杀你个魂也丢来魄也落。神也发抖,鬼也哆嗦,打得那狼虫虎豹无处躲。”根据这两句话,写出四个形容妖魔鬼怪溃败场景的成语。

答:__________ , , , 。

6、班级要开展“说说我的童年趣事”的主题活动,请你为班级设计一个活动方案。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 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哪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人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油”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在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7、选文主要写了哪两种情景?你能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它们各自气氛特点的两个词语吗?

8.说说文中这位先生有什么性格特点?并在文中勾画出最能表现这一性格的词语。

9.为什么学生读的文字没加标点,而先生读的有标点?说说你对此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有人认为文末划线句的“拗”字用得好,你认为呢?请说说它在文中的意思及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书声琅琅是课堂上常见景象,请你描写一次课堂读书的情景,力求真实而又生动。(15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从小见大

①那年他十一岁,一有机会总爱去湖心小岛上的船坞前钓鱼。他家在岛上有所美丽的小房子。

②在鲈鱼钓猎开禁前一天的傍晚,他和妈妈早早地又来钓鱼。安好诱饵后,他将鱼线一次次甩向湖心,在落日余辉下泛起一圈圈色彩斑斓的涟漪,当月升中天的时候,那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景象十分美丽动人。

③忽然,钓竿的另一头倍感沉重起来。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急忙收起鱼线。母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儿子熟练麻利的操作,十分惬意欣慰。

④终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大鱼拉出睡眠。好大的鱼啊!在此之前他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鱼呢!它是一条鲈鱼。

⑤母亲和儿子紧盯着这条漂亮的大鱼看呆了。月光下,美丽的鱼鳃一吐一纳地翕动着。妈妈按亮小电筒看看表,已是晚上10点——但距允许钓猎鲈鱼的时间还差两小时。

⑥“你得把它放回去,儿子。”母亲说。“妈妈!”孩子哭了。

⑦“还会有别的鱼的。”母亲安慰他。“再没有这样大的鱼了。”孩子仍然伤感不已。

⑧他环顾湖的四周,月光下,已看不到一个鱼艇或钓鱼人。他又看看母亲。虽然没人看见他们,也没人知道这事,但他从母亲那平时温和慈祥而现在却十分坚决的脸色中知道决定是无可更改的。他只好慢慢解开大鱼嘴上的鱼钩,把它放了生。暗夜中,那鲈鱼抖动笨大的身躯慢慢扎向黑色的湖水深处,渐渐消失。

⑨孩子回想刚才钓上大鱼时兴高采烈的情景,就好象做了一场梦。

⑩这是34年前的事了。今天那孩子已经是一个很有成就的建筑师了。母亲的小房子还在那个湖心小岛上,他还是常到那里钓鱼。

⑾他说得对,他再也没有能钓到很久前那一夜晚钓上的那样漂亮的大鱼,但他却为此终身感谢母亲。以后的生活中他碰到过许多类似于那一夜晚的问题,但从未因无人知道而放松自律,有损公德。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勤奋、守法,仍然能猎取到生活中的大鱼——事业上成绩斐然。他至今仍怀念母亲那一夜对他的教诲,并常常对他的儿女们讲起这件平常而又感人的小事。

12.既然小男孩的母亲那么守法,为什么在鲈鱼钓猎开禁的前一天,还要带小男孩去钓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③段中从侧面表现小男孩钓上来的是一条大鱼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一再出现“好大的鱼”“再没有这样大的鱼了”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⑤—⑧段,回答:

①母亲所做的决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她为什么作出这个决定?(用原文回答)

答: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改成“你能把它放回去吗,儿子?”为什么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⑧段中划线的内容是____________描写,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标题中的“小”和“大”各指什么?(请围绕中心回答,“大”的内涵至少说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1、能说出作者在文中所写的趣事以及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

2、能够记叙自己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并能结合所写文章内容,合理安排线索,组织材料。

3、能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促成自己的成长意识,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苦与乐、得与失,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

4、重点研读、揣摩、赏析含义深刻且富于情感的精彩语句,了解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提高语言感受的能力。

5、修改文章能删繁就简,使文章自然流畅。

6、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劝告他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

7、能就单元中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学会质疑和审美评价。

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主题是“童年趣事”,这与七年级教科书(上册)的第二单元“金色年华”存在一定的共同之处。对于这样的主题,学生会感觉到跟自己的生活比较接近,有话可讲。因而本单元可以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童年趣事并可进一步将之写作成文,做到条理清楚、生动形象。但本单元教学的关注点不能仅仅局限于“趣”上,事实上课文编写的时候,就已经蕴含道理:《柳叶儿》中的“我”在那个年代受到了家人的呵护,也尝到了各种酸甜苦辣的滋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鲁迅单纯可爱,可身上也留下了当时社会的印记;《我们家的男子汉》中的主人公年纪尚小,远未定型,却表现出了未来的某些个性——对独立的要求、对生活挑战的沉着;《三颗枸杞豆》中三叔的一事无成与“我”后来的成功说明了应当把握今天,珍惜现在的金色年华。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

2、能学会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和重点:

能学会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设计备课组意见施教者反思

课前准备:

学生了解鲁迅的生平和别人对鲁迅的评价。

一、导入: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写过很多影响深远的作品,结合你课前收集资料对鲁迅先生的认识,结合他的一张画像,谈谈你认为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严肃、庄重

过渡:这样的一个人是不是他的童年一样充满严肃、庄重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字词:

攒拗确凿桑葚轻捷蟋蟀

臃肿脑髓相宜书塾方正

博学蝉蜕人迹罕至人声鼎沸斑蝥敛秕谷无从宿儒同窗

二、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对文章的标题进行适当扩充,加入恰当的修饰词,并说明理由。

过渡:从文章看出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更浓厚些,让我们一起去体会百草园的无穷乐趣吧。

三、走进百草园

1、在作者对百草园的描写中,重点突出了哪些内容?

2、作者对百草园景色的描写是相当美的,这些景色描写有什么特点?

层次分明、详略得当、动静交替、各具特色、虚实结合、趣味横生、多角度观察、感受。

四、写景训练(作业)

给出一幅风景图片让学生根据写景状物的方法进行描写,并组织评价。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生动复述美女蛇的故事

2、能说出文中捕鸟动词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和重点:

能说出文中捕鸟动词的准确性是难点也是重点

教学设计备课组意见施教者反思

课前准备:

熟练阅读课文,准备复述美女蛇的故事

一、导入:

百草园的景物使作者念念不忘,同样美女蛇的故事和冬天捕鸟使他感受着一些别样的乐趣,让我们一起去体会吧。

二、整体感知:

1、学生上台进行美女蛇故事的复述,并说说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理由是什么?师生评价。

体态是否自然大方,口齿是否清晰,语句是否连贯,表情是否得当,有无感染力等。

三、品味字词:

春天有美丽的景色,夏天有美女蛇的神奇,冬天给作者留下的是的捕鸟记。(让学生进行填空)

1、有人对捕鸟过程的所用的动词有异议,请同学们来判别哪个更恰当些。

四、写作训练

给出一个动物捕食的场面,进行描写注意动词的使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简约的语言来概括作者在三味书屋的生活片断

2、能针对三味书屋中的学习生活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和重点:

能针对三味书屋中的学习生活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设计备课组意见施教者反思

课前准备:

熟练阅读课文第二部分,概括作者在三味书屋的生活片断

一、导入:

结束了充满童趣的百草园生活,作者被迫着入学了,在三味书屋将有怎样的遭遇呢?

二、整体感知:

1、用简炼的语言概括作者在三味书屋的生活片断,师生评价。

三、品味文本:

1、如果你是鲁迅的同学,你喜欢哪些生活的片断,为什么?

2、你如何正确评价寿镜吾老先生?

鲁迅希望有怎样的儿童教育?

四、作业

完成练习册

《月迹》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2、能说出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设计备课组意见施教者反思

课前准备:

熟练阅读课文

一、导入:

月亮一直是我们的话题,无论是古人的吟诵中,还是在今人的赞叹中,她总是充满着神秘,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今天,我们将随着贾平凹去追寻月的足迹,看看你能体会到哪些东西。

二、整体感知:

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作者在文中分别写了那几件事?

明确:作者以月迹为线索,分别写了盼月、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瞳见岳、沙滩议月

三、品味文本:

分组讨论课文内容

预设问题:

1、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

明确:

不满足——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发生的任何现象他都充满了好奇,他的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沙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来说,他们总是“不觉满足”的。

(启发:孩子们做了哪些事情或经历了什么后,最后得到满足呢?)

满足——孩子们在寻月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

在屋中的穿衣镜上看到了月亮,没多久,月亮在镜上消失了,孩子们很失望;(指名朗读)(板书:屋中之月——失望)

孩子们跑到院子里寻找月亮,“满院子的白光”“玉玉的、银银的”月亮“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指名朗读)(板书:院中之月——争执)

寻月寻出了院门,在沙滩上、在每个人的眼睛里找到了月亮,他们陶醉在月色中,而且明白了月亮是属于每个人的。(集体朗读)(板书:沙滩之月——满足)

教师小结: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既欣赏到美丽的月色,又表达了纯真的愿望——美好的事物人人都享有。寻月的过程就是孩子们追求美的过程。(板书)

2、“月亮是个好”,妹妹说的这句话如何理解?

明确:“好”就是指美好的东西——月亮那么美丽和纯洁,给每个人都带来美的享受。

(教师点拨:好是什么?月亮的好体现在哪里?)

3、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明确:一轮圆月衬着无边无际的天空,像一枚小小的印章盖在书本上,既然月亮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那无垠的天空也是属于我们的了。

教师小结: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对美的追求,应该是人生的座右铭,对于你们是如此,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

教师: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分析,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在,我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

展开讨论

明确: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有轨迹。

四、作业

完成练习册

《三颗枸杞豆》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概括作者转变的原因

2、学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3、学会细腻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学会细腻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设计备课组意见施教者反思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一、导入:

有人说童年的生活的极大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你能举这样的例子吗?

字词学习

枸杞蹑手蹑脚 一绺叶鞘鲜为人知腻味颓唐擎蚱蜢烦躁口头禅殷红花蕊香蒿半晌桦木一摞书灯盏

二、整体感知:

1、作者前后的表现可以用怎样的词语来概括。使他前后判若两人的原因是什么?

三、品味文本:

1、作者为什么称自己是个淘气鬼?划出相关语句说说哪些属于正面描写,哪些属于侧面描写。

2、你也认为我是个淘气鬼吗?

3、划出文中三叔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并进行重新组合,用文字给三叔画一个完整的人物像。说说三叔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二课时

4、三叔给我留下了哪些谜语?我都猜到了吗?我悟到了什么道理?

四、品味语言:

下面几句话都写到了太阳,想想这几句话的意思:

①这时,太阳快要西沉

②像一个红色的车轮,就要滚进西边的山沟里去。——自然界的太阳;比喻时间不断流逝

③太阳能捉住吗?我以前老是忘记了去捉住它,……我仍没有想到捉住它!——“抓住太阳”就是抓住时间,珍惜时间,这句话写出了三叔悔恨以前虚度光阴。

④有点烫手,还得费点力气——真正捉住时间,捉住生命是不易的饿,要付出努力,要克服惰性,抵抗诱惑。

⑤一捉到手……就变成一个圆圆的金盘子,里面放了五彩的宝石——珍惜生命,生命就会变得有意义,有价值,能做出巨大的贡献。

⑥他忽然俯下身,用手捏住我的脸蛋……这也是太阳?这也是太阳!——我是个孩子,生命的路还很长,我有的是时间,有的是希望。

五、作业:

看一段文字,对当中描写不细致的地方进行修改。(语言,动作,外貌)

刘科长念过十四,是个很胖的人,平时穿戴整齐,一向看不起人。这不,邻居王阿姨的孩子考上了重点高中,他虽然很羡慕,嘴上却说:“有什么了不起,看我的儿子将来直升重点,那才叫能耐”。别人都不理他,他就走了。

《柳叶儿》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说出作者抢柳叶儿和吃柳叶儿“乐”的内涵

2、能说出文中部分词句所蕴含的作者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能说出文中部分词句所蕴含的作者感情

教学设计备课组意见施教者反思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一、导入:

1、在你的脑海中,老百姓最艰苦的日子是怎么过的?从衣食住行这四个方面说起。

今天,我们的作者将向我们展示他童年时代一段艰苦的日子,写一个和他感情深厚的事物,那就是柳叶儿。

2、展示柳叶儿的图片:

请同学进行描绘,突出特征,并说出相关描写柳叶的诗句。

二、整体感知:

1、作者写柳叶儿不是突出它的外表之美,而是突出它的之美。作者在与柳叶儿为伴的日子里做了哪些事?

三、品味词句

1、你认为作者在做这些事情时快乐吗?说明自己的理由。

乐中有无奈,乐中有苦涩

2、研读课文,回答书后练习二

四、拓展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作者对柳叶儿的感情算是敝帚自珍了,你有敝帚自珍的经历吗?写出来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吧。

《我们家的男子汉》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文章说出“男子汉”的性格特征。

2、学习按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按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

教学设计备课组意见施教者反思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一、导入:

1、谈谈你心目中的男子汉形象极其表现的男子汉特征。

明确:独立、坚强、勇敢等

二、整体感知:

1、在文中被作者成为男子汉的是怎样的一个人?他身上有哪些性格特征?划出相关的语句

三、体会文本

1、从他的言行上、性格特征上你认为他是一个男子汉吗?

2、文章运用了很多小标题,这些小标题与文章内容有怎样的联系,是否可以删去这些小标题?

明确:按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可以使文意表达更清楚,更集中。

四、拓展

有男子汉,就有女强人,请你用细致的眼睛来发现班级的男子汉和女强人,按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写写他(她)的事迹。

诵读欣赏一课时

《两小儿辩日》

教学目标:

1、能识记常用古汉语字词句解释

2、体会人无完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能识记常用古汉语字词句的解释

教学设计备课组意见施教者反思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并根据自己的能力先自己理解字词句的解释,不懂得做标记;教师准备相关的解释题目

一、师生互相答疑

二、进行测试(互批)

三、学生介绍自己识记的方法

四、学生阅读,背诵

《黄纱巾》

教学目标:

1、能学会用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

同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备课组意见施教者反思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

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小说的内容

二、品读文章:

在文中小姑娘和那位叔叔分别是怎样的一个人?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明确: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为

三、看你写的象不象

给你几个表示人性格的词语,请你设计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示。

勇敢、坚强、害羞

口语交际——劝告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在说话中抓住对方的心理特点,或正面引导,或直话曲说,用婉转的话语打动对方。

教学重点难点:

能否抓住人物性格特征和心理特征是劝告成功的关键,这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教学设计备课组意见施教者反思

课前准备:

学生记录一些发生在身边的劝告事例,记录全过程。

一、事例展示:

学生交流成功劝说的事例,并结合课本知识总结自己的经验。

二、谁来挑战:

举出一些自己很难劝说成功的事例,请大家一起来协商。

三、作业:

详细记录一个自己劝说的事例

写作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写人记事性的文章中把握文章线索组织材料写作

教学重点难点:

同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备课组意见施教者反思

导入:

让学生解释“顺藤摸瓜”的含义,明确写作文就如顺藤摸瓜,要想写的条理清楚、文脉清楚,就先要把握住作文的藤——线索。

1、同学回顾这学期学过的课文哪些文章的线索是最清楚的,分别是什么?

明确:人、人的感情、物、中心事件都可以为线索

2、学生先作:

要求:先明确自己的文章线索是什么,要表达什么,写在作文前,然后再写文章。

写作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评价文章的方法

教学设计备课组意见施教者反思

导入:

教师出示文章评价的标准

一、学生修改文章并进行推荐

5、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者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文章的乐趣;

二、能就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展开联想,谈谈自己难忘的童年趣事;

三、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品赏散文含蓄、生动、简练、优美的语言, 丰富自己的语汇、并加以积累;

四、能够记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并结合所写内容,合理安排线索,组织材料;

五、学会在口语交际中善于抓住对方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方法劝告他人。

单元课时安排:(共计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课时

《三颗枸杞豆》2课时

《我们家的男子汉》2课时

《柳叶儿》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单元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1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不但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童年生活的精彩画卷,而且还蕴涵了作者真挚而又细腻的情感,读来趣味无穷。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在历经人生沧桑后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

《三颗枸杞豆》用回忆的笔法,写了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以及这三颗枸杞豆对“我”的启示、教育。

《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一篇成年人写孩子趣事的文章。主人公年纪尚小,远未定型,却表现了未来的某些个性——对独立的要求,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柳叶儿》一文以“柳叶儿”为线索,叙写在饥荒岁月里的往事。

学习本单元,要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从形象到语言进行感知、感受、感悟、理解、品味、探究,让学法在感受中明确,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让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学习步骤:

一、导入语:

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和一些大师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和品格。在本单元中,我们将走进熟悉而又陌生的童年生活,相信这个单元的学习会带给每位同学对童年一词的全新注解。

二、教师出示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三、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浏览目录和课文。

四、学生活动:

说说自己最喜欢其中的哪篇文章,并选取一个角度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

五、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1.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本单元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并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建专题研究小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的探究;寿先生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单元学习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小论文。优秀作品编辑成册。

2.开展一次“说说我的童年生活”的主题交流活动,与作品产生共鸣。

第二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

学习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前学习:1、利用工具书,读准文中字音,弄懂字意。

2、查资料(可以利用图书或网络),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阅读散文集《朝花夕拾》。

3、查找有关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简介,增加印象。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童年如歌如画。它像一支动听的歌,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历程;它又像一幅美丽的画,展示着人生的缤纷。鲁迅先生也有一段令人难忘的童年生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童年乐园。

二、由学生来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与作品。

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根据文章标题,并结合课前阅读,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回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第二部分:回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2、快速阅读全文,把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感受用“ 的百草园”和“ 的三味书屋”说出来。

可能的说法:美丽的百草园、神秘的百草园、诱人的百草园、有趣的百草园……

单调的三味书屋、自由的三味书屋、痛快的三味书屋、好玩的三味书屋……

3、仔细阅读全文,谈谈作者本人就这两个相邻的人生驿站更喜欢哪一个?试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四、课后学习:

学生交流: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与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作比较,有何异同?

第三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

学习目标:1、能学习本文运用准确的词语表现景物特点、描写动作的写法,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

2、能品赏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

课前学习:朗读文章的精彩部分,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感知了文章内容,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鲁迅先生笔下的乐园生活。

二、精读“百草园”部分。创设问题情境。

1、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乐”在何处?(此问题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一部分记叙的顺序。)

2、有感情地朗读百草园景物描写的一段文章,并就其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

然后凭记忆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说说泥墙根一带有哪些趣味?(尝试背诵此小节)

3、仿句练习:

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造句,描绘一种情景。

4、学生复述美女蛇的故事。要求:表达清晰,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可以结合《社戏》一文中为什么说迅哥儿到赵庄去看社戏时蛇精戏是他最想看的一出戏。)

5、朗读“冬天雪地捕鸟”的一段文章。

划出捕鸟动作的动词,并通过学生课堂表演,体会用词的准确精当。

6、课堂作为片段练习:

同学们小的时候,都捕捉过小昆虫或玩过各种游戏。请你模仿鲁迅描写冬天捕鸟使用一系列动词,也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你亲自做过的一种活动。(可以让学生边说边表演。)

三、课后学习:

交流并修改自己的课堂小作。

第四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

学习目标:1、能比较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

2、能从多角度对文章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前学习:能复述在三味书屋中读书生活的几个片段,并加以概括。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相对于乐趣无穷的百草园生活,三味书屋的生活又是如何呢?

二、精读“三味书屋”部分。创设问题情境。

1、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单调无味的,无味在何处?如果你把自己看作鲁迅的同学,你在那种情境下,最喜欢做哪些事,为什么?

2、你是怎样认识百草园的乐趣和三味书屋的无味的?

可以从“学习的环境”、“教课的先生”、“学习的内容”三方面进行比较。

3、你觉得寿先生是不是一位好老师?在作者眼里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4、课堂片段作文练习:用形象风趣的语言描写某位老师上课的神态、动作和语言。(学生交流)

5、三味书屋的教学方法怎样?鲁迅希望有怎样的儿童教育?

学生畅谈: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与鲁迅先生的学习生活相比,你认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三、对文章主题的探讨。

“其乐无穷”与“枯燥无味”是一对鲜明的反义词,但鲁迅先生写本文的目的是否意在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呢?

(传统的教学往往把这两者对立起来,我认为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刻意地将两者进行比较,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只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自然地写下来,三味书屋里淋漓痛快的读书、无拘无束的溜玩、兴味盎然地偷画、严而不厉的先生在作者笔下也充满亲切温馨。所以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自主表达,在个性化体验中完成对文章的解读。)

四、课后学习: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专题,进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写成小论文。

第五课时: 《三颗枸杞豆》 (一)

学习目标: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能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能找出文章细致描写景物和细腻刻画人物的句子,揣摩其作用。

4、能品味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课前学习:1、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弄清字意。

2、品读文中的精彩语言。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由播放歌曲《童年》导入新课。

二、速读全文,说说这是怎样的三颗枸杞豆?(可以用原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答案可能会有:“催我奋进的三颗枸杞豆”;“征服我的三颗枸杞豆”;“富有教育意义的三颗枸杞豆”;“三叔送我的三颗枸杞豆”;“启示生命意义的三颗枸杞豆”------

三、这三颗有着特殊意义的枸杞豆,征服了年少的“我”,最终使“我”成就了一名植物学家。但在这之前,“我”是什么样 的人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答案可能会有:“贪玩的我”;“不爱读书的我”;“爱逃学的我”;“不怕打的我”;“顽皮淘气的我”;“热爱大自然的我”------

四、“我”为此经常挨打,但“我”并没有改变自己,直到遇到病中的三叔。

创设问题情境。

1、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三叔,表现人物什么特点?

2、“我”和病中的三叔共有几次对话,对“我”有什么影响?(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内容)

第一次对话给我的影响:让“我”更懂得热爱自然,而且和三叔相比,还意识到自己的一无所知和不善于观察。

第二次对话给“我”的影响:懂得时间的珍贵,珍惜金色年华。

3、找出第二段对话中自己难以理解的句子,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如小组不能解决,可以全班讨论。

(如探究练习中的第二大题。)

五、学生畅谈:三颗枸杞豆改变了“我”的一生,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类似作者的事情?带给了你哪些人生的启示?

六、课后学习:

课文写童趣和景物生动细致,联系课文中的描写语句,体会童趣与“我”后来成为植物学家的关系。

第六课时: 《三颗枸杞豆》 (二)

学习目标:1、品读文中充满童趣的语言。

2、小组合作,课堂表演,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课前学习:收集有关时间或生命的名言警句。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读完《三颗枸杞豆》,三叔这一人物形象也在我们脑海中挥之不去。在课文中,我们知道三叔有着远大的理想,但因为虚度年华以至于悔恨终生。假设作者笔下的三叔带病来到我们的现场,和我们一起聊聊生活与人生,将会如何呢?

二、创设情境,发挥想象,用自己喜欢的组合方式,分别扮演主持人、三叔与观众。

三、交流有关时间与生命的名言警句,或配乐朗读朱自清的美文《匆匆》,提升自己的人生感悟。

四、文章带给我们有益的生命启示,而文中充满童趣的语言也颇令人玩味。

品赏课文中描写童趣和景物的生动细致的语言,并说说童趣与“我”后来成为植物学家有何关系?

五、课后学习:

1、发挥想象:假如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年轻时的“三叔”,你会怎样劝说他珍惜时间?

2、模仿文中描写“太阳”的写法,写一段关于月亮、星星或其他事物的文字。

第七课时: 《我们家的男子汉》 (一)

学习目标:1、查工具书,读准文章字音,弄清字意。

2、能抓住关键语句具体生动的复述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3、小组合作,探究课文思路,深入研究课文主体部分安排材料的顺序和特点。

4、品味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课前学习:1、熟悉课文内容。

2、阅读王安忆的有关作品。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男子汉,是指男人,强调的是男性的健壮或刚强,而课文写的却是一个才几岁的小孩子,但作者为何称他为男子汉呢?让我们去看看王安忆是怎样来刻画他的男子汉的气概的。

二、速读课文,创设问题情境。

1、抓住关键语句,具体生动的复述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2、展开讨论:文中的男子汉是一个才几岁的小孩子,但作者为何称他为男子汉呢?(或问“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几岁的小男孩是一条‘男子汉’?)

3、你认为文章写得最精彩、最感人的地方是哪里?

三、小组合作,探究文章主体部分安排材料的顺序和特点。

文章是按人物的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再加上五个小标题使文章条理清晰,眉目分明。

四、第二单元的阅读提示中写到:“有人的童年,远未定型,却表现出了未来的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某些个性。”根据文章小标题结合文章内容,你能想象出“男子汉”将来的某些个性吗?你认为真正的男子汉要具有什么品质?

答案可能有:耐心、独立、刚强、勇敢、专心等。

五、课后学习:

请亲朋好友回忆有关你的童年趣事,并整理一下,课上交流。

第八课时: 《我们家的男子汉》 (二)

学习目标:摘出文中细腻描写人物的有关语句,体会描写的精妙之处。

课前学习:品读文章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

教学步骤:

一、课上小组交流自己小时侯的事,每人着重讲一个方面,要讲得具体细致。

二、仔细阅读课文。

摘出文中细腻描写人物的有关语句,并做赏析。

三、划出文中你认为写的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并作赏析。

四、课堂练笔:写一个你熟悉的小孩。

要求:1、仿照文章的结构,用小标题串联全文,一题一事,重点记叙二三事。

2、观察要细致,描写要细腻,语言力求做到生动、幽默。

课堂交流小作。

五、课后学习:

修改自己的小作。

第九课时: 《柳叶儿》

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本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珍惜今天生活的幸福。

2、品读文中的精彩句子,并体会从中饱含的感情。

3、能与其他类似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课前学习:1、读准字音,弄清字意。

2、熟练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3、阅读张洁的《挖荠菜》、刘绍棠的《榆钱饭》、李治修的《挂在墙上的童年》。

4、积累绘柳的古典诗句。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谚语中说“五九六九,隔河看柳”。柳是春的使者。在古典诗词中有很多绘柳的绝句。(学生交流)作为文人笔下的爱物,宋学孟在苦难的岁月里,也与柳叶儿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二、 速读课文,创设问题情境。

1、结合课文描写的内容,说说你认为柳叶儿好吃吗?

2、为什么在柳叶儿抽芽的时候,全家最乐的人是我?为什么我会感到“乐”?

3、除了“乐”之外,作者还带着怎样的感情来回忆往事的?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谈。

苦中带涩。

三、通过自己的了解,谈谈在艰苦的岁月里人们还以什么来充饥?

四、比较阅读。介绍张洁的《挖荠菜》、刘绍棠的《榆钱饭》,并把这两篇文章与《柳叶儿》作比较,谈谈在结构、感情、语言、对苦与乐的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异同点。

五、课堂讨论:

你吃过野菜吗?如有,与课文所写的感受是否相同?为什么?

六、课后学习:

询问一下自己长辈年少时的生活,与自己的生活作比较,谈谈感想,提升人生感悟。

第十、十一、十二课时: 写作

第十课时:

学习目标:明确本单元的写作要求——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教学步骤:

一、学生自主学习本节内容,“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二、结合本单元所学的四篇文章,说说记叙的线索。明确:记叙性文章如果缺少线索,即使材料再精彩,也不能成为好文章。

第十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提供参考题目,学生自由写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二、课后阅读“修改作文”,试着修改自己的作文,着重注意把句内重复多余的词语删去。

第十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二、小组交流,互相评改。

三、小组推荐作文,全班集体评改。

四、指导学生根据评分标准打分。

第十三课时:口语交际——劝告

学习目标:掌握劝告的几种方法,并运用到平时的口语交际中。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启发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围绕下列问题展开交流: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不正确的行为?你们是怎样想、怎样做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交流,然后提出“劝告”一词。

二.研讨案例,探究劝阻要领。

1.出示案例

案例:张明和李响在高压电线旁放风筝,玩得非常开心。这时,江晓宁急切地跑来,对他们说:“喂,你们不能在这儿放风筝!”张明不服气地说:“我说班长大人,你管得也太宽了吧!”江晓宁着急地嚷起来:“在这儿放风筝是非常危险的,快离开这里。我是好心好意,你们怎么不听我的话呢?”李响说:“不就是放风筝吗,值得你大惊小怪吗?”说完,他们再也不理江晓宁,专心地放他们的风筝。

2.讨论案例。

(1)如果你和同桌就是录像中的张明和李响,你们会接受怎样的劝告?

 (2)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有效劝阻的要领:

“正面劝导”法、“直话屈说”法、“归谬”法、“激将”法。

三.小组合作学习,表演情景剧,参与劝阻实践。

学生回忆自己及班上其他同学曾经有过的不正确行为,征得当事人的同意,与他(她)合作表演互相劝阻。

四、课后学习:根据课后习题,自主创设情境,劝告他人。

第十四课时:单元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一.针对本单元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并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建专题研究小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的探究;寿先生是怎样的一位老师?)学习结束后,写成小论文,举行论文交流大会,优秀作品编辑成册。

二.开展“说说我的童年生活”的故事演讲活动。

(附:苏教版七(下)第二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七(下)第二单元测试题

杭佳楣(常州市北郊中学)

一、积累运用。

1、把下面语段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写在横线上。

像蜂 (die)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在记忆的心屏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 (yi)彩的画页,也似一 (que)跳跃着欢快音 (fu)的乐章。

——《我的“长生果”》

2、默写。

不必说 ,光滑的石井栏, , ;也不必说 ,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 。

3、仿照上段文字中加点的句式再造一个句子,创设一种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两句珍惜时间或生命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有一段歌词写到“杀你个魂也丢来魄也落。神也发抖,鬼也哆嗦,打得那狼虫虎豹无处躲。”根据这两句话,写出四个形容妖魔鬼怪溃败场景的成语。

答:__________ , , , 。

6、班级要开展“说说我的童年趣事”的主题活动,请你为班级设计一个活动方案。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 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哪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人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油”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在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7、选文主要写了哪两种情景?你能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它们各自气氛特点的两个词语吗?

8.说说文中这位先生有什么性格特点?并在文中勾画出最能表现这一性格的词语。

9.为什么学生读的文字没加标点,而先生读的有标点?说说你对此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有人认为文末划线句的“拗”字用得好,你认为呢?请说说它在文中的意思及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书声琅琅是课堂上常见景象,请你描写一次课堂读书的情景,力求真实而又生动。(15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从小见大

①那年他十一岁,一有机会总爱去湖心小岛上的船坞前钓鱼。他家在岛上有所美丽的小房子。

②在鲈鱼钓猎开禁前一天的傍晚,他和妈妈早早地又来钓鱼。安好诱饵后,他将鱼线一次次甩向湖心,在落日余辉下泛起一圈圈色彩斑斓的涟漪,当月升中天的时候,那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景象十分美丽动人。

③忽然,钓竿的另一头倍感沉重起来。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急忙收起鱼线。母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儿子熟练麻利的操作,十分惬意欣慰。

④终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大鱼拉出睡眠。好大的鱼啊!在此之前他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鱼呢!它是一条鲈鱼。

⑤母亲和儿子紧盯着这条漂亮的大鱼看呆了。月光下,美丽的鱼鳃一吐一纳地翕动着。妈妈按亮小电筒看看表,已是晚上10点——但距允许钓猎鲈鱼的时间还差两小时。

⑥“你得把它放回去,儿子。”母亲说。“妈妈!”孩子哭了。

⑦“还会有别的鱼的。”母亲安慰他。“再没有这样大的鱼了。”孩子仍然伤感不已。

⑧他环顾湖的四周,月光下,已看不到一个鱼艇或钓鱼人。他又看看母亲。虽然没人看见他们,也没人知道这事,但他从母亲那平时温和慈祥而现在却十分坚决的脸色中知道决定是无可更改的。他只好慢慢解开大鱼嘴上的鱼钩,把它放了生。暗夜中,那鲈鱼抖动笨大的身躯慢慢扎向黑色的湖水深处,渐渐消失。

⑨孩子回想刚才钓上大鱼时兴高采烈的情景,就好象做了一场梦。

⑩这是34年前的事了。今天那孩子已经是一个很有成就的建筑师了。母亲的小房子还在那个湖心小岛上,他还是常到那里钓鱼。

⑾他说得对,他再也没有能钓到很久前那一夜晚钓上的那样漂亮的大鱼,但他却为此终身感谢母亲。以后的生活中他碰到过许多类似于那一夜晚的问题,但从未因无人知道而放松自律,有损公德。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勤奋、守法,仍然能猎取到生活中的大鱼——事业上成绩斐然。他至今仍怀念母亲那一夜对他的教诲,并常常对他的儿女们讲起这件平常而又感人的小事。

12.既然小男孩的母亲那么守法,为什么在鲈鱼钓猎开禁的前一天,还要带小男孩去钓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③段中从侧面表现小男孩钓上来的是一条大鱼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一再出现“好大的鱼”“再没有这样大的鱼了”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⑤—⑧段,回答:

①母亲所做的决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她为什么作出这个决定?(用原文回答)

答: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改成“你能把它放回去吗,儿子?”为什么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⑧段中划线的内容是____________描写,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标题中的“小”和“大”各指什么?(请围绕中心回答,“大”的内涵至少说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册):《寓言两则》(刻舟求剑、揠苗助长)教案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刻舟求剑”这个成语的含义,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掌握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背诵课文。

4.写话练习。用一段话写出在学雷锋活动中做的一件事。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

2.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

教学难点写话练习。

教学准备投影片一张、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内容:初学生字,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讲:第八课讲的是古时候称象的故事,你们还喜欢学故事吗?请大家一起来学习。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1)看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2)新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不懂的地方记下来。(3)标出小段。

三、认读生字,解答疑难(出示生字卡片)

四、深入分析、弄懂寓意

1.指定四位学生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宝剑掉到哪里去了?

2.提问:这个人的宝剑是怎么掉进江里的?读课文回答。“不小心”是什么意思?再读这一段,用十分惋惜的语气读读。

过渡: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这样做?

3.读第二段,回答问题(①一点儿不着急。②在船舷上刻记号。③他想记住掉剑的地方,捞上宝剑?)

4.指导看插图,说清图意。

5.小声读3~4段,思考:当有人问他,他是怎么回答的?

(1)提问:“有人”指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问?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读,谁来读读看?

(2)教师示范。学生练读,指名读。第一句要读出着急的语气。两句话既要读出不理解的语气,而且还要读出不赞同的口气。

(3)理解词语“不慌不忙”的意思。他为什么不慌不忙?

(4)用不慌不忙的语气读读那个人的话。

(5)提问:按照那个人说的办法,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展开讨论)

(6)用投影片演示(或用挂图)让学生看明白:船一移动,船的位置就变了,在船上的记号的位置也跟着变了,那个人只记住剑从船弦掉下去的位置,并不是剑掉在水里的位置,所以,完全不可能在船靠岸之后,从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捞到剑。

五、揭示课题,析字悟意

1.让同学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

2.逐字分析,舟:是船;求,是找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成语的意思。

六、总结谈话,启发联想

1.分组讨论。

①那个人等船靠岸后捞到剑了吗?

②他没捞到剑会说什么?

③别人可能又会说什么?

2.提问

①你认为那个人错在哪里?

②学完寓言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教学内容:学习本课7个生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二、自学生字,要求重点放在分析字形上

三、集体学习,掌握字形,弄懂字义

1.检查个人学习情况。

(1)指定认读。

(2)开展竞赛认读。

2.开展互教法。(学生自由领生字,教给大家)如“求”是“球”去掉“王”旁。

“宝”,“玉”字上面加个“宀”头。宝剑:古时候指稀有珍贵,所以是“宀”头。

“捞”,“劳”字加个“扌”旁,“捞”东西,要用手,所以是“扌”旁。

3.教师帮助分析重点字形。(笔画多和易错的)

剑:右边是“脸”的左半部,最后一笔横变成提,右边是“刂”旁。

“急”,上下结构,上面是⺈,中间是彐,下面是“心”底。因为心里急,所以下面是“心”底。

“号”,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口,下边是横,竖折折钩,注意最后一笔不要穿过横。

“慌”,指心里慌,所以左边是“忄”旁,右边分为上中下,上面是草字头,中间是“忙”的右半边,下边是。要写紧凑些,可与熟字“流”区别异同点。

4.扩词练习,丰富词汇。

5.边讲边理解词语:

“宝剑”:原指稀有珍贵的剑,后来泛指一般的剑。

“不慌不忙”:心里很沉着,不着急。

四、巩固复习生字词

1.看音写词语。

2.猜字谜。

3.抄写生字。

五、作业

1.写生字。

2.练习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教学内容:(1)指导背诵课文。

(2)写话练习

教学过程

一、指导背诵课文

1.教给背诵方法。

(1)根据内容,想联系。

(2)参看插图,抓事态。

(3)读完一段,练习一段。

(4)反复练习,记得牢。

2.可采用多种方法。(自由背、分行背、互相背、指名背、齐背、领背等)

二、写话练习

1.读写话要求。

2.回忆在学雷锋活动中参加了什么活动,做了什么好事?

3.在班上交流。

4.教师讲明写作要点和格式要求。

5.用一段话写出来。

三、作业:把写出的一段话读给家长听。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讲一则寓言故事,我们不仅要学会,还要会讲。什么是寓言呢?

2、(出示投影)注意寓言的“寓”(大屏幕演示“寓”字的写法)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你们是如何预习的?通过预习你读懂了什么?

相机板书:巴望

焦急

激动

伤心

二、猜猜看

既然你们都读了不少寓言故事,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谁愿意接受挑战?愿意接受挑战的请起立。

(出示课件-猜猜看)

三、读课文,讲故事

1、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便是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动听的声音把课文读一遍,要做到正确、流利。一会儿站到前边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2、为了展示最佳的读书效果,我们再将课文听一遍。善于聆听也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出示课件边看边听)

3、同桌互相讲故事。

4、再以第一人称小组中改编故事

四、配音讲故事

1、选出农夫、农妇和他们的孩子的扮演者

2、(出示课件:揠苗助长动画)自我介绍

3、配音讲故事

4、小结。

问农夫:当时你为什么会想到拔苗的办法?现在后悔吗?说说你的想法。现在你最想对观众们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问农妇:你的丈夫做了一件蠢事,你该如何处理这件事?你的丈夫有勇气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讲他的这件蠢事。他真是一个勇敢的人。你看他懊悔的样子,你该怎么开导他?

问孩子:小朋友,你的爸爸干了一件蠢事,你一开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现在你知道了吗?你还爱你的爸爸吗?你知道你爸爸为什么会犯错误吗?

五、总结

1、同学们,你们从这位农夫身上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呢?(出示课件-总结的话)

2、我们以后做任何事都不能违背了事物的自身规律,让我们都做一个聪明的人,做一个善于观察、不急于求成的人。

六、作业

《揠苗助长》新编(说说自己做过的一件蠢事)

7、七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接触动物世界,了解一些动物,激发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

2、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3、学习辨别文章的优劣,选择指定内容的文章,能初步理解并向别人推荐。

4、学习观察动物的特点,并能向别人介绍。

5、积极参加保护野生动物的活动,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并进行社会宣传。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5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松鼠》 2课时

《松树金龟子》 2课时

《国宝——大熊猫》 2课时

《黔之驴》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2课时

三、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我们将跟随着布丰、法布尔等数位作家一起走进神奇而美妙的“动物世界”。在这个星球上,和我们最亲近的物种之一就是动物。各种动物都以其自身的特点,为人类展现了一个异彩纷呈的“动物世界”。初一学生年龄还小,天真烂漫,对自然界的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相信不论是漂亮、驯良、乖巧的松鼠,具有“音乐天赋”的金龟子,还是憨态可掬、温厚活泼的大熊猫,庞大而技穷的黔之驴,都将会使孩子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因此,学习这个单元,可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了解动物的形态、习性、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教师适当地加以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体味文中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此外,教师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并能积极地开展一些保护野生动物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单元的写作教学着眼于指导学生学习观察动物的特点,并能抓住某一种动物的特点,使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别人介绍,能给人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1、了解单元学习内容,确定探究专题

课前学习:1、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收集各种动物的相关知识。

课堂学习: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语:明确任务听讲

2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阅读、做好批注。讨论结合提示,利用课前收集的相关知识畅谈自己所了解的动物世界。

3布置活动:谈谈在现实生活中你最喜爱的一种动物,并能说出你喜爱它的理由。(最好能抓住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点进行阐述。)讨论,交流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明确任务

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

3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对已经灭绝的野生动物与濒临灭绝的动物等专题的探究)讨论、组建学习小组

第三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如从“动物世界”中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专题,可以开展一次调查活动,撰写一篇调查报告,写一份保护动物的倡议书等等)讨论、交流

第四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评价内容:1、你对“动物世界”有了新的认识了吗?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3、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4、你能说出哪些课文题目,作者,以及文中动物的哪些特点?自我反馈

2小结:自我小结

第2课时 《松鼠》(一)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介绍的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2、理清作者的思路,掌握文章合理的说明顺序。

课前学习:1、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在网上了解作者布丰的相关资料,搜集松鼠的有关知识和生活图片。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组织学生了解作者布丰互相交流相关内容。

2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听完后,说说你从课文中了解了松鼠的哪些特点边听边思考,在书上作好批注。

3组织交流,评价。班内互评、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为课文编写提纲朗读课文,并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注

2布置任务: 编写课文提纲列写提纲

3组织交流,评价。班内互评、交流

4情境创设:有人认为文章最后说“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他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读到此处时,让人感到很别扭。如果我们真心喜欢一个小动物,比如说小狗,我们在夸奖它一番后,会告诉别人,它的肉可以吃,皮可以制成皮袄吗?所以,课文结尾是全文一个极不和谐的音符。对于上述观点,你持怎样的观点呢?思考,交流

第三块:语文活动:看谁复述文章最棒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以协作组为单位,先在协作组内复述,选派代表,然后大组交流学生推荐,互评

课后学习:1、能将文中松鼠的外形、特点、习性等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2、摘抄课文中你认为描写生动的句子,并能反复阅读。

第3课时 《松鼠》(二)

学习目标:1、体会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提高表达能力。

2、学习本文细致观察事物特征、抓住事物特征描述事物的方法。

课前学习:1、整理松鼠的相关知识与图片。

2、搜集动物邮票。

课堂学习:

第一块:体味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特点及作用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作者用带有文学色彩的笔调来说明松鼠的有关情况,写得生动而形象,(1)你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些?为什么喜欢?用简洁的语言来分析。(2)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朗读、勾画(在句子旁注好你喜欢的理由)

2组织协作组内交流,评价。教师小结。交流、互评

第二块:比较阅读: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教师提供初中生物教材中关于松鼠的介绍:(1)要求学生就语言特点将课文与其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两者的不同之处。(2)两种语言风格,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阐述理由。阅读、思考、比较

2组织协作组内交流,评价。交流

第三块:语文活动:设计一组邮票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布置活动:如果以松鼠为题材发行一组邮票,你觉得设计的邮票应该从哪些方面反映松鼠的生活?你能给每枚邮票取个名吗?你能用简要的语言阐述你的创意吗?设计、命名

2组织协作组内交流,评价。班内交流、互评

课后学习: 1、选择你身边的最令你感兴趣的某一种小动物,写一篇三百字左右的观察日记。

2、搜集此种小动物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仿照生物学体系,编写一篇生物课文。

第4课时 《松树金龟子》(一)

学习目标:1、从观察入手,了解松树金龟子的生态习性。

2、感悟在说明中兼用文艺的笔调,揣摩语言的准确和形象。

课前学习:1、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借助相关书籍、网络资源查找有关法布尔的生平与故事,金龟子的图片及其相关知识。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作者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作家。你知道他的著作名称吗?你能根据课前所了解到的相关资料向同学们讲述一个关于他的故事吗?互相交流相关内容与感受

2根据你所搜集的资料,能否向同学们介绍你所了解的金龟子?(比如金龟子的种类、危害、生活习性、防治方法等。)班内交流资料,比比谁查找的资料最充足。

3、组织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独立思考,归纳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态习性。朗读、圈注、勾画、批注

4、组织交流,互评交流、互评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法布尔以毕生精力写出的〈〈昆虫世界〉〉被誉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而本文正是选自〈〈昆虫世界〉〉,你能否结合课文内容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研读课文,圈点勾画,作好批注。

2组织协作组内交流,互评交流、互评

3、学习评价:本文用词的准确与生动与作者细致入微地观察是分不开的,难怪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称赞法布尔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交流

课后学习:1、提出自己对课文感兴趣的问题,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可查找相关资

料。如:搞清楚昆虫究竟为什么要叫这个问题有什么含义吗?

2、补充、整理自己收集的有关金龟子的材料

第5课时 《松树金龟子》(二)

学习目标:1、走进大自然,仔细观察,并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自然生物。

2、搜集昆虫的相关知识,激发热爱昆虫的感情。

课前学习:1、以协作组为单位,去郊外观察某一种昆虫,并作好记录。同时,借助书籍、网

络资源对所观察昆虫作进一步的了解。

2、复印一篇你所喜爱的描写昆虫的小品文,并在文后写上推荐理由。

课堂内容:

第一块:推荐、欣赏科学小品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向同学们推荐一篇自己喜爱的描写昆虫的科学小品文,并阐述推荐理由。认真听

2组织学生在协作组内交流,然后每组推荐一篇在班内作交流。班内交流,了解更多的昆虫知识。互评推荐理由。

第二块:写一篇观察日记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布置任务:结合课前的观察记录与感受,就你所观察对象的外形特征、动作、生活习性等任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250字左右的观察日记。并将设置一、二、三等奖。写作

2组织学生在协作组内互相交流作品,进行比较,作出点评,并将评价内容及修改意见逐一附在文后。根据协作组的评议结果,将佳作在班内作交流,互评。

3设置一、二、三等奖,并请同学交流活动感受交流

课后学习:1、课后将文章进行进一步地修改,并将修改前后的文章分别进行打印。

2、学生联系学校,将文章整合成册,人手一份,仔细阅读,提出建议与

意见。

第6课时 《国宝——大熊猫》(一)

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了解我国大熊猫的特点及习性等相关知识。

2、小组协作学习,确立大熊猫的探究专题。

3、体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课前学习:1、预习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2、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观看以熊猫为主题的录象片段,增强学生对熊猫的感性认识。交流感受

2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完成以下任务:概括大熊猫的外形、分布、生活环境、习性、繁殖、现状等知识。朗读、根据相关任务在书上做好批注。交流

第二块:品味语言,确立专题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反复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阐述喜爱的理由。朗读,交流

2反复阅读课文,提出自己还想了解大熊猫的哪些知识?以协作组为单位,确立探究专题

第7课时 《国宝——大熊猫》(二)

学习目标:1、利用网络资源对大熊猫的相关知识作更为全面的了解。

2、增强保护大熊猫的意识,号召社会一起关注野生动物。

网络教学环境的设计:

1、供一人一机的网络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2、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网站和新浪、百度搜索引擎。

第一块:网上学习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讲解操作注意事项,提供网址和搜索引擎让学生查找有关“大熊猫”的生存现状、环境等知识。明确任务要点。

2巡视、指导上网搜索、下载、

3组织交流资料汇报查找的内容随机交流自己的收获

第二块:回归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对课文做补充交流

第三块:网上创作活动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查找我国13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联系课文,用简要的文字写下建立保护区的意义。在word文档中完成。

2组织学生资源共享资源共享,交流文章

3学习评价:谈谈对本堂课学习的感受。谈谈感受

课后学习:1、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倡议书。

2、根据资料,仿照生物书体系,编写一篇生物课文:介绍大熊猫的知识。

第8课时 《黔之驴》(一)

学习目标:1、了解寓言的一些常识。

2、能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

3、能口头翻译课文,在熟悉文句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

课前学习:熟悉课文内容,准备好《常用古汉语字典》。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结合注释,疏通文句,通过反复的朗读,基本理解文意。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结合书下注释和字典,尽量扫除文字解释的障碍。

2组织学生互相翻译讨论、评价

3教师根据学生翻译的情况提示一些重要语句学生进行标注,划出重点。

4组织学生再次互相翻译学生熟悉字词句的翻译

第二块:语文活动: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先小组复述,选派代表,然后大组交流学生推荐

课后学习:1、回家将文章内容复述给自己的家人听。

2、抄写一定量的字词句解释,最好是自己不熟练的。

第9课时 《黔之驴》(二)

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寓意的深广含意。

2、揣摩文中描写动作与语言的句子,能熟读成诵。

课前学习:1、能流畅地讲述一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并能说出其中的寓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检查学生的复述情况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讨论这则寓言的深刻寓意。阅读、讨论

2组织学生交流交流,学生互评

3引导学生找出有关描写老虎惧驴、识驴、吃驴的行动,心理的句子,进而认识老虎的特征。阅读,讨论

4组织交流、评价组内交流,讨论

第三块:语文活动:讲述寓言故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组织,参与讲述、交流、评价

课后学习:1、反复诵读课文,直到能正确、流畅地背诵全文。

2、自己创作一个寓言故事。

第10课时 诵读欣赏

教学目标:1、能在熟悉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能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

课前学习:1、收集诗歌的相关资料,熟悉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熟读成诵。

2、准备匹配的背景音乐磁带或CD。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小组学习自己选定的诗歌,分派组员,担任不同的工作,有专职朗诵的,有负责讲解的,有负责做背景的。朗读,思考,准备

2检查情况:学生上台朗诵诗歌,并进行解释意境。其他同学可质疑。 朗诵,解释,质疑

3 评优秀组,最佳朗诵思考、讨论

课后练习:1、熟读背诵诗歌。

2、自由创作一首咏物诗,并为其配画。

第11、12、13课时 写作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

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积累,了解本单元几篇科学小品在写法上的成功之处,作为自己习作的借鉴,再结合本单元的写作指导语指导学生(1)要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乐于表达的习惯。(2)能抓住观察对象的特点,并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向别人介绍,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多写观察日记,以求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11课时:

学习目标:学会观察和抓住特点介绍动物的方法。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自学自学“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2写作指导口头完成习题一

课后学习:任选周围你熟悉的某一种植物进行观察,并写一篇观察日记。

第12课时: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明确写作要求: 展开想象的翅膀,编写童话故事。发挥想象,题目自拟,字数不限。写作

2组织学生自改自己修改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13课时: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组内交流,互改

2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3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课后学习:1、将自己本单元的观察日记、诗歌创作、寓言和童话故事、编写的生物课文等作品整理成册,并请老师或家长为其写卷首语、评价、建议等。

第14、15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对野生动物有更直接、更具体的了解,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2、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提高探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号召全社会都能关注野生动物,保护动物。

活动过程:

1、制定调查计划,调查你所在地区目前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

2、自由组成协作组,参观调查,采访记录。

3、根据自己的记录,查找资料,充实内容。

4、小组交流记录,并及时补充修改。

5、讨论并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论题,展开研讨、探究,组长记录。

6、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学校所在地保护野生动物的调查报告。评选出好的调查报告送给新闻单位或环保部门

7、每个小组开展各种形式的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活动,可以是壁报、手抄报、电脑小报、宣传栏、广播讲演等形式。

8、宣传活动后,每人写一篇活动小结,谈谈参加活动的感受,可装订成册。

8、(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册):《古诗三首》(江畔独步寻花、寒食、泊船瓜洲)教案


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在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本课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法特点:
1、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层渗透”,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
2、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以及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节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节“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出示多媒体课件,边看边思: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桂林山水相关的图片展示
二、揭示学法,理清脉络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并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3)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总的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体描写漓江的水是怎样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山。
(3)最后写游览桂林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据此给课文分段,理清思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分段。)
3、第三步: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平如镜”,也很美。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是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有“静、清、绿”三个特点。写“静”,是通过人的“感觉”来写的——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写“清”是从“视觉”的角度写的——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写“绿”是用“比喻”把内容写具体的——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结合教学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绿色的翡翠。)
(3)个别读,引读,要读出感情。(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静啊nga.真清啊nga,真绿啊ya)
三、总结方法,自学感悟
思考题: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自学后讨论,教师引导,结合进行朗读指导,明确:
(1)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说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
再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桂林的山“奇”。(结合看图,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并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词意。)
(3)同样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桂林的山“秀”。(结合看图解释:翠绿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险”,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领会山势之险。
(5)结合学习比喻句,分别说出在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6)反复诵读课文,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奇啊(ya),真秀啊(wa),真险啊(na)。
四、深化重点,揭示中心
1、学习重点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先学懂词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绿的波浪;画,画卷;游,游览。再学懂句意: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览。句子形象地写出桂林山水的无比秀美。也抒发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与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

9、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册):《语文百花园七》教案

【内容简析】

“语文百花园七”的五个栏目共安排了七项内容。“语海畅游”安排了两项,一是“汉字真有趣”,二是补充句子的练习。“积少成多”要求读、背爱国名言和积累带有“国”字的成语,使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阅读平台”要求阅读的短文是《小英雄于连》,讲的是在敌人的炸药即将炸毁布鲁塞尔这座城市的时候,小男孩于连急中生智,撒尿浇灭导火索,保住了布鲁塞尔城的感人故事。“能说会道”栏目紧密结合本单元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设计了让学生讲自己喜欢的故事的话题。“笔下生辉”安排了“写想象作文”的训练,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梦想写下来。

【设计理念】

以学生自主学习、互动交流为主线,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感悟语文,学习语文,发展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

【教学目标】

1、读“辨字歌”,掌握辨析同音形近字的方法,学习照样子补充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读背“爱国名言”和采集带有“国”字的成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阅读短文《小英雄于连》,理解于连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小男孩。

4、通过故事会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交际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5、通过习作训练,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自主、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再一次走进“语文百花园”,去采撷一朵朵知识的花朵、智慧的花朵。看看谁最聪明,收获最大。

二、分项训练

(一)“语海畅游”

1、学习第一题(汉字真有趣)

(1)出示同音形近字“宵”与“霄”,说说两个字的异同。(音相同,形相近,意不同。)

(2)组词,在词语中发现两个字在使用上的不同,交流区别两个字的有效方法。

(3)读《辨字歌》,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区别形近字的方法。)

2、学习第二题(补充句子)

(1)出示课文中的两个句子,学生读、思、议:每个句子分别讲了几层意思?用什么词语把这几层意思连在了一起?几层意思之间产生了怎样的联系?(如第一句话讲了“戚继光作战英勇”和“戚继光很有智谋”两层意思,用上了“不但……而且……”这个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

(2)学生在补充完整课本上句子的基础上,用带点的词语口头造句。

二、“积少成多”

1、学习第一题(读读背背)

(1)出示课本上的爱国名言,指名读,做到读正确、通顺、流利。

(2)交流自己知道的或收集到的有关三位名人的信息,谈谈自己对三句名言的感受和理解。

(3)熟读成诵。

2、学习第二题(我的采集本)

(1)读课本上的六个带有“国”字的成语,查阅工具书,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它们的理解。

(2)比一比,赛一赛:哪个小组写出带有“国”字的成语最多?

(3)交流对所写成语的理解。

(4)把带有“国”字的成语抄写在自己的采集本上。

三、“阅读平台”——阅读短《小英雄于连》

(1)自由轻声读短文,想想短文主要讲什么?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

(2)默读思考:人们为什么给于连塑了一座铜像?于连是个怎样的小男孩?

(3)再读短文,看看短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写什么?几个自然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讲自己喜欢的故事。

(课前准备:收集自己喜欢的故事,做好在班级里讲故事的准备。)

一、回忆自己准备讲的故事,试着轻声讲一讲。

二、在小组里讲自己喜欢的故事,要求:

1、讲故事时要用普通话把故事讲清楚,注意把自己喜欢的地方讲具体些;

2、听讲故事时要认真,注意把自己的疑问或补充提出来,与别人交流;

3、在每一个组员都讲完的基础上,评选出小组最佳故事能手,大家帮他(她)出谋献策,把故事讲好,代表小组参加全班比赛。

三、举办班级故事会:

1、小组代表讲故事,全班听、评;

2、全班议论,评出班级“故事大王”。

第三课时(可用二课时)

教学内容:“笔下生辉”——写想像作文

一、启发谈话,引发思考

1、读课本上的提示语,说说什么是“梦想”。(自己渴望实现的愿望)

2、自己有什么梦想?最渴望实现的是什么?

3、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最大梦想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个梦想?假如梦想成真,后果会是怎样的?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把梦想说具体、清楚。

二、提出要求,指导习作

1、提出习作要求:

(1)大胆想像,把你的最大梦想及梦想的由来,梦想成真后的奇迹等表达出来;

(2)写得新奇、生动、有趣,让别人喜欢看;

(3)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互动评一评:组员之间互阅,互相品一品,评一评,看看哪个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说具体。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三、动手办墙报展,互相交流美好的梦想。

10、《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朵”等6个字。

2.重点学习第1-3自然段。理解这部分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语感,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充分利用教材,拓展教材的内涵。有机地结合练习说话,积累“圆圆的”这类结构的词,想象角色间的对话,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揭题,学习第一段

1.课件出示:荷叶圆圆

学习“荷”字,学生说说认字方法。组词:荷花。

2.课件出示:荷叶

荷叶除了圆圆的,还是怎么样的?

3.课件出示: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指名学生朗读这句话。齐读。

4.拓展练习: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的,

的。

(大大的、美美的、青青的、凉凉的、鲜鲜的、嫩嫩的)

5.荷叶美吗?还有什么也美?(荷花)出示荷花图。

引:荷叶美,荷花也美,写荷叶的课文更美,想读课文吗?

二.初读全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2.生字检查与巩固

课件出示。

学生自由读。

指导读。开火车(有拼音时一半,去掉拼音另一半同学)

你读这些生字时,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分析字。哪些字难读、难写、难记。

要点:珠——组词:珠子。珍珠。弹珠。眼珠。

摇——做动作。摇手、头、身。

晶——星星亮晶晶,月亮亮晶晶,玻璃亮晶晶。

透明——课件出示透明的翅膀。还有玻璃、水是透明的。

3.小朋友,你们刚才读课文时遇到荷叶的哪些朋友?

课件2出示: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他们都是荷叶的小朋友。

请学生跟这些朋友打招呼。用不同的语句。

一齐逐个向动物打招呼,同时点击动物。动画演示。

4.选读课文。

这些新朋友,你们喜欢哪个?就选择哪一段话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自由选择角色朗读课文。

指名选一段喜欢朗读展示。

按课文顺序,选择同一角色的起立齐读。

三.学习第二段

荷叶太美了,所以小伙伴们纷纷跑来,最先跑来的是谁呀?

1.课件出示:小水珠与荷叶

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

问:摇篮是什么?躺在摇篮里是什么感觉?

指导朗读。动作表演。

2.你们想一想,水珠在荷叶这个摇篮上可以做什么?

出示:小水珠说:“我可以在荷叶上

。”

(睡觉、唱歌、听青蛙唱歌、看星星、看月亮、休息、跳舞、打滚)

3.荷叶会对小水珠怎样说?

荷叶说:“

”。

分角色对话。随机动作表演。

四.学习第三段

1.学生读课文,问:有什么问题吗?理解“停机坪”。

2.朗读练习:“荷叶是我的停机坪”。

3.拓展:这句话好像少了一句,谁知道?

导:如果小蜻蜓是一条小船,那么停机坪对它有作用吗?

出示:小蜻蜓说:“我是

,荷叶是我的停机坪。

怎样的飞机?你们说小蜻蜓像飞机吗?看课件演示。

荷叶是小蜻蜓怎样的停机坪?

出示:小蜻蜓说:“荷叶是我

的停机坪。”

(安全、美丽、漂亮、好看、温暖、绿色)

4.连起来齐读1-3自然段。分角色朗读。

延引:荷叶给了小水珠和小蜻蜓无比的快乐。还有小青蛙和小鱼儿也在荷叶这里过着快乐的日子。这些我们就下节课学习。

五.抄写生字

1.指名学生说说这几个字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2.学生练习抄写生字。写在书上。挑三个写。

语文教案推荐更多+
相关信息
相关栏目
说课稿一等奖 幼儿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 教案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