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费宝网语文教案

搜索51费宝网

论文:网络环境下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教学实录一等奖

论文:网络环境下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教学实录一等奖

时间:2023-06-19 17:34:03

类别:语文教案

论文:网络环境下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教学实录一等奖

1、论文:网络环境下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教学实录一等奖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论文:网络环境下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摘要】在世纪之交的信息时代的今天,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为了顺应这一必然趋势,我们只有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倡导新型的教学模式,才能满足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本篇论文将通过具体案例探讨网络环境下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

【关键词】网络环境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资源

一、引言

网络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以拥有的海量信息、资源的共享,友好的界面,交互的便利而日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网络教学已逐步走入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新亮点。网络课程将呈现的学习内容通过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等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并让学习者在这些情境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这有助于加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作为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的东风东路小学,我们已经建立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室,开通了校园网,创建了属于学生自己的BBS论坛,这为我们探讨网络环境下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提供了丰富的硬件环境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与传统的阅读教学相比,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有以下的不同:

——不同于以往“传授——灌输”教师主导的教学。

——不是单学科、脱离情境的班级封闭环境下的授课式教学。

——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而强调生成性、创造性学习资源的教学。

——学习不是个体行为的教学,而是进行协作交流的教学。

——不同于以往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型的教学。

二、网络与跨越式发展实验研究

网络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还可以扩大学生学习的空间、时间,提供学习的各种工具,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这也是双基培养中的永恒主题。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学习的规律,这是切实提高学生全面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包括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还有信息素养的融合。新课标把多读多写提到了重要位置,语文教学的跨越式发展正是在这个前提下,充分挖掘新教材“内容宽”、“形式宽”的特点,通过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超越教材、科学补充教材,准确地加工重组教材,从而为学生搭建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舞台,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实现网络环境下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的语文教学跨越式发展的实验研究。

三、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的模式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程序。它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的,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信息技术为构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最佳的手段。通过一年多网络阅读教学的实践,我在把握了《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教学的三个维度目标的基础上,在达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对非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进行了传承和创新,初步探索出一套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的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可称为“五环”——“两点一线”式阅读教学模式,:“五环”指的是教学的五个环节,可用“创—感—品—扩—打”五个字来概括;“两点”指的“协作交流”和“评价反馈”,是该模式的两个基点;“一线”指的是以读带讲为主线。该模式过程见下表:

下面,以小学语文新教材第一册阅读课《我多想去看看》为案例,做进一步的阐述。

四、实践案例

《我多想去看看》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充分利用形象注重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了解到身处南方的孩子,很少有人去过北京亲眼目睹过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所以我就事先找了一段庆祝我国五十周年“国庆”升旗仪式的录像片,在引出这段录像之前,我用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的谈话,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激发了学生急于看录像,抒发观感的欲望,调动了学生的情绪。

(二)整体感知,自主发展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其主动学习的前提,因而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切实重视并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老师充满激情的诵读配乐诗歌之后,让学生想想:“小作者多想去哪儿?他想看什么”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同时还激发了学生自己也想读一读诗歌的欲望。这时再让学生自己练读课文,带着自己的喜好去读、去思考、去领悟。“你喜欢诗歌中的哪一个语句,为什么?”这种属于阅读个性表达的问题,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也为后来上机创作自己的作品打下了基础,很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学生在自主地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发现和创造过程中,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使学生获得知识、智能、心理、个性的发展。

(三)品词析句,点拨启导

这一环节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它在第二环节的基础上,在大家都说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分享了每个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之后,让学生提出诗歌中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深入、参与程度更加广泛。这一环节是学生自己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合作性,建立起一个学生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纠正,师生间、生生间互动的课堂立体结构。其次,在本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语言的积累运用。学习语言重在积累,重在运用。我充分发掘这首诗歌的语言训练因素,努力实现具有综合性的课堂。我设计了以下两个内容:1、引出诗歌中的隐性人物“妈妈”,设计“妈妈”和“孩子”对话的情境,将口语交际引入课堂。2、自编歌曲,利用课间热身活动“唱课文”,注重跨学科的联系,既再次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印象又愉悦了孩子们的身心。再者,在本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自我评价语言的设计和对学生相互间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的功能,如:“这位同学很会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文中去理解、感悟语句,真会学习。”“这位小朋友很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是个聪明的孩子。““小朋友,请你仔细欣赏他们的表演,给他们打打分。”“你觉得他这句话说得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谁来评评他读得怎么样?”------最后,在此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教师的地位和当然的责任。教师是在学生自主探索基础上的适时、适度的点拨、启发、引导和激励,指导学生在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全面的语文素养。

(四)扩展资源,阅读积累

实施新课程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怎样开发好课程资源,巧妙地加工利用课程资源可以体现出教师语文教学的素养和智慧。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课本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如果把课本看成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那就有背于“大语文”的观点了。于是我在阅读教学中,采取“两手抓”的方法,先找准课本拓展的切入口,然后再将课本拓展开来,既重视课本这一重要的语文教学的载体,不忽视课本的作用,又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课本,根据每一篇课文的风格和特点,寻找选择与课本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贴近儿童生活的文章。如儿歌、故事、寓言、童话等等,让教材“活”起来。并将这些补充的资源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注重每堂网络课的阅读质量。

在本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选择与课本相关的阅读材料实现了对教材的拓展。如果按照惯例,仅仅从课文的题目选择拓展材料,无疑内容和层面都显得狭窄而无太大意义。因此,我选择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目的的“爱国篇”,从旅游者角度出发的“诵读北京名胜篇”这两个方面来组合阅读材料,制作成学生感兴趣的、带有拼音注释,方便学生阅读的电子文本,这样就大大拓宽了阅读的层面,对教材进行了适度的超越,有效而成功地完成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在这一环节中,我还注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进行阅读的积累。不仅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还在阅读中扩大识字量,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积累了文化、积累了精神,为习作打好基础。

(五)打字表达,读思结合

其实,无论是自读自悟还是合作讨论,都应该有一种读完说完之后想主动表达的习惯。如果说阅读是一种积蓄,那么说和写就是在倾吐积蓄。因此,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也就是一种将阅读与训练思维、激发表达相结合的过程。这是我们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阅读就是要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进行心灵的对话,情绪的感染;思想的熏陶,思维的跳跃;情感的升华,智慧的启迪------

值得一提的是,网络学习始终不能取代语文基本功的训练,电脑也始终不能取代老师,我们应该利用网络的信息化环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出更多更有效的语言实践环境。

1、在这五个环节中,以读代讲是贯穿始终的主线。

《新课标》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读带讲是我们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有效的方法。在读中领悟、传情、培养语感。“情”是阅读教学的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核心。在读中使“情感、想象、角色、思维”参与其中。于永正老师就特别强调:“学生读不熟课文就不开讲,语文教学是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读出情、读出意、读出境、读出神,在读中理解、积累和感悟。”可见,学生的朗读训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那么,我在实际运用这种方法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以读带讲的教学方法有以下的优点:

(1)通过学生朗读传递出来的信息有利于调控教学;

(2)通过课堂上各种朗读形式的运用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变换课堂节奏。

(3)通过课堂上朗读的训练有利于展现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当然,课堂上的以读带讲,关键还要读出味道,读出巧妙来。读并不是一味地死读,也不是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呆板地读,应该是多形式的、有层次的、有目的地逐步推进读。通常我在阅读教学中会根据教学的进度和深入,体现以下几个层面。比如我所执教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它也是在网络环境下运用“五环”——“两点一线”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一堂比较成功的低年级阅读课。在这个课例的设计上,读的第一个层面是:“认读”。第一课时,让学生在10分钟之内初读课文,做到能够读正确、连贯。能达到五“不”,不填字、不错字、不掉字、不重字、不破句。这五个“不”字看起来简单,但让全班同学都达到这种水平并不容易。因此,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特别是读书有困难的学生。

读的第二个层面就是“边读边想”,进入情境,给学生再造想象的空间。例如:生读:小狮子说:“我爸爸和妈妈是林中的大王,凭着他们的地位我会生活得很好!”

师:哎呀!小狮子多骄傲呀!小朋友们,如果你就是这个懒狮子,你的爸爸妈妈这么了不起,你会觉得怎么样呢?好,咱们来比赛,看谁能把懒狮子骄傲的感觉读出来。

这个片段中我用我的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以及我的表情,都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暗示,让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通过再造想象,还原成真实的生活画面,做到入情入境地读。

读的第三个层面是移情读。这是学生将课本语言内化成自身语言,就好像演员对剧本的二度创造。因此,我通常会在学完课文之后,为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设计课本剧表演的环节。学生对这个环节最感兴趣,表演起来参与的积极性高涨,情趣盎然。例如:我们在学习完《两只小狮子》课文后,先让小朋友在自己的学习小组里分好角色,谁是旁白,谁是狮子妈妈,谁是------,然后开始分工合作表演。旁白在出来汇报演出的时候,还要做好主持的工作,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演出任务,他们不但要熟悉课文内容,还必须背好自己的“台词”,加上合适的动作表情,这样演起来才逼真。可以说每一个表情、动作、话语都是源自他们内心情感的迸发。这中移情读,表演读的方法是一种将自己的情感、理解、个性融入到朗读中去,达到书入我心,我心入书的境界。

的确,对于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我总会想出各种方法让学生练读。特别是在拓展阅读环节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论文网络环境下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我多想去看看,希望对你有帮助!

2、论文:网络环境下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教学实录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论文:网络环境下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摘要】在世纪之交的信息时代的今天,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为了顺应这一必然趋势,我们只有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倡导新型的教学模式,才能满足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本篇论文将通过具体案例探讨网络环境下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

【关键词】网络环境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资源

一、引言

网络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以拥有的海量信息、资源的共享,友好的界面,交互的便利而日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网络教学已逐步走入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新亮点。网络课程将呈现的学习内容通过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等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并让学习者在这些情境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这有助于加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作为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的东风东路小学,我们已经建立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室,开通了校园网,创建了属于学生自己的BBS论坛,这为我们探讨网络环境下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提供了丰富的硬件环境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与传统的阅读教学相比,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有以下的不同:

——不同于以往“传授——灌输”教师主导的教学。

——不是单学科、脱离情境的班级封闭环境下的授课式教学。

——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而强调生成性、创造性学习资源的教学。

——学习不是个体行为的教学,而是进行协作交流的教学。

——不同于以往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型的教学。

二、网络与跨越式发展实验研究

网络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还可以扩大学生学习的空间、时间,提供学习的各种工具,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这也是双基培养中的永恒主题。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学习的规律,这是切实提高学生全面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包括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还有信息素养的融合。新课标把多读多写提到了重要位置,语文教学的跨越式发展正是在这个前提下,充分挖掘新教材“内容宽”、“形式宽”的特点,通过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超越教材、科学补充教材,准确地加工重组教材,从而为学生搭建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舞台,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实现网络环境下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的语文教学跨越式发展的实验研究。

三、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的模式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程序。它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的,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信息技术为构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最佳的手段。通过一年多网络阅读教学的实践,我在把握了《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教学的三个维度目标的基础上,在达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对非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进行了传承和创新,初步探索出一套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的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可称为“五环”——“两点一线”式阅读教学模式,:“五环”指的是教学的五个环节,可用“创—感—品—扩—打”五个字来概括;“两点”指的“协作交流”和“评价反馈”,是该模式的两个基点;“一线”指的是以读带讲为主线。该模式过程见下表:

下面,以小学语文新教材第一册阅读课《我多想去看看》为案例,做进一步的阐述。

四、实践案例

《我多想去看看》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充分利用形象注重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了解到身处南方的孩子,很少有人去过北京亲眼目睹过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所以我就事先找了一段庆祝我国五十周年“国庆”升旗仪式的录像片,在引出这段录像之前,我用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的谈话,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激发了学生急于看录像,抒发观感的欲望,调动了学生的情绪。

(二)整体感知,自主发展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其主动学习的前提,因而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切实重视并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老师充满激情的诵读配乐诗歌之后,让学生想想:“小作者多想去哪儿?他想看什么”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同时还激发了学生自己也想读一读诗歌的欲望。这时再让学生自己练读课文,带着自己的喜好去读、去思考、去领悟。“你喜欢诗歌中的哪一个语句,为什么?”这种属于阅读个性表达的问题,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也为后来上机创作自己的作品打下了基础,很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学生在自主地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发现和创造过程中,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使学生获得知识、智能、心理、个性的发展。

(三)品词析句,点拨启导

这一环节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它在第二环节的基础上,在大家都说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分享了每个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之后,让学生提出诗歌中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深入、参与程度更加广泛。这一环节是学生自己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合作性,建立起一个学生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纠正,师生间、生生间互动的课堂立体结构。其次,在本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语言的积累运用。学习语言重在积累,重在运用。我充分发掘这首诗歌的语言训练因素,努力实现具有综合性的课堂。我设计了以下两个内容:1、引出诗歌中的隐性人物“妈妈”,设计“妈妈”和“孩子”对话的情境,将口语交际引入课堂。2、自编歌曲,利用课间热身活动“唱课文”,注重跨学科的联系,既再次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印象又愉悦了孩子们的身心。再者,在本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自我评价语言的设计和对学生相互间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的功能,如:“这位同学很会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文中去理解、感悟语句,真会学习。”“这位小朋友很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是个聪明的孩子。““小朋友,请你仔细欣赏他们的表演,给他们打打分。”“你觉得他这句话说得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谁来评评他读得怎么样?”------最后,在此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教师的地位和当然的责任。教师是在学生自主探索基础上的适时、适度的点拨、启发、引导和激励,指导学生在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全面的语文素养。

(四)扩展资源,阅读积累

实施新课程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怎样开发好课程资源,巧妙地加工利用课程资源可以体现出教师语文教学的素养和智慧。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课本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如果把课本看成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那就有背于“大语文”的观点了。于是我在阅读教学中,采取“两手抓”的方法,先找准课本拓展的切入口,然后再将课本拓展开来,既重视课本这一重要的语文教学的载体,不忽视课本的作用,又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课本,根据每一篇课文的风格和特点,寻找选择与课本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贴近儿童生活的文章。如儿歌、故事、寓言、童话等等,让教材“活”起来。并将这些补充的资源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注重每堂网络课的阅读质量。

在本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选择与课本相关的阅读材料实现了对教材的拓展。如果按照惯例,仅仅从课文的题目选择拓展材料,无疑内容和层面都显得狭窄而无太大意义。因此,我选择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目的的“爱国篇”,从旅游者角度出发的“诵读北京名胜篇”这两个方面来组合阅读材料,制作成学生感兴趣的、带有拼音注释,方便学生阅读的电子文本,这样就大大拓宽了阅读的层面,对教材进行了适度的超越,有效而成功地完成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在这一环节中,我还注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进行阅读的积累。不仅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还在阅读中扩大识字量,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积累了文化、积累了精神,为习作打好基础。

(五)打字表达,读思结合

其实,无论是自读自悟还是合作讨论,都应该有一种读完说完之后想主动表达的习惯。如果说阅读是一种积蓄,那么说和写就是在倾吐积蓄。因此,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也就是一种将阅读与训练思维、激发表达相结合的过程。这是我们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阅读就是要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进行心灵的对话,情绪的感染;思想的熏陶,思维的跳跃;情感的升华,智慧的启迪------

值得一提的是,网络学习始终不能取代语文基本功的训练,电脑也始终不能取代老师,我们应该利用网络的信息化环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出更多更有效的语言实践环境。

1、在这五个环节中,以读代讲是贯穿始终的主线。

《新课标》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读带讲是我们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有效的方法。在读中领悟、传情、培养语感。“情”是阅读教学的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核心。在读中使“情感、想象、角色、思维”参与其中。于永正老师就特别强调:“学生读不熟课文就不开讲,语文教学是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读出情、读出意、读出境、读出神,在读中理解、积累和感悟。”可见,学生的朗读训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那么,我在实际运用这种方法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以读带讲的教学方法有以下的优点:

(1)通过学生朗读传递出来的信息有利于调控教学;

(2)通过课堂上各种朗读形式的运用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变换课堂节奏。

(3)通过课堂上朗读的训练有利于展现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当然,课堂上的以读带讲,关键还要读出味道,读出巧妙来。读并不是一味地死读,也不是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呆板地读,应该是多形式的、有层次的、有目的地逐步推进读。通常我在阅读教学中会根据教学的进度和深入,体现以下几个层面。比如我所执教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它也是在网络环境下运用“五环”——“两点一线”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一堂比较成功的低年级阅读课。在这个课例的设计上,读的第一个层面是:“认读”。第一课时,让学生在10分钟之内初读课文,做到能够读正确、连贯。能达到五“不”,不填字、不错字、不掉字、不重字、不破句。这五个“不”字看起来简单,但让全班同学都达到这种水平并不容易。因此,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特别是读书有困难的学生。

读的第二个层面就是“边读边想”,进入情境,给学生再造想象的空间。例如:生读:小狮子说:“我爸爸和妈妈是林中的大王,凭着他们的地位我会生活得很好!”

师:哎呀!小狮子多骄傲呀!小朋友们,如果你就是这个懒狮子,你的爸爸妈妈这么了不起,你会觉得怎么样呢?好,咱们来比赛,看谁能把懒狮子骄傲的感觉读出来。

这个片段中我用我的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以及我的表情,都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暗示,让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通过再造想象,还原成真实的生活画面,做到入情入境地读。

读的第三个层面是移情读。这是学生将课本语言内化成自身语言,就好像演员对剧本的二度创造。因此,我通常会在学完课文之后,为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设计课本剧表演的环节。学生对这个环节最感兴趣,表演起来参与的积极性高涨,情趣盎然。例如:我们在学习完《两只小狮子》课文后,先让小朋友在自己的学习小组里分好角色,谁是旁白,谁是狮子妈妈,谁是------,然后开始分工合作表演。旁白在出来汇报演出的时候,还要做好主持的工作,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演出任务,他们不但要熟悉课文内容,还必须背好自己的“台词”,加上合适的动作表情,这样演起来才逼真。可以说每一个表情、动作、话语都是源自他们内心情感的迸发。这中移情读,表演读的方法是一种将自己的情感、理解、个性融入到朗读中去,达到书入我心,我心入书的境界。

的确,对于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我总会想出各种方法让学生练读。特别是在拓展阅读环节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论文网络环境下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我多想去看看,希望对你有帮助!

3、三年级教案: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妙用情境》教学实录

整体感知时——入境激趣

师:在整体感知时创设情境,首先应根据课文内容,从具体的整体情境出发,决定情境的基调;然后运用多种方式、手段,如语言描述、图画表现、音乐渲染等创设情境。

[课件展示:《小珊迪》一课的导入部分。

师:先请小朋友听一首歌曲。(播放《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

师:说说唱了什么内容?

生:歌唱我们美好的生活……

师:是啊,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我们过着多么幸福的生活啊!可是,在另一个社会、另一个世界的劳动人民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小珊迪》!]

[评析]这个片断是用歌颂现在美好生活的歌曲和教师低沉、压抑的暗示性语言相比较,在强烈的对比中渲染与课文相应的气氛,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整体、一个特定的心理场,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对课文中的人物或事情引起关注,激发情感,使之处于一种最佳的情绪状态,为加深其内心感受和体验作好准备。

生:花这么长时间听一首歌,有价值吗?

师:这正是教者的匠心所在。在这里强调的就是一个“情”字,就是要通过鲜明、强烈的对比,完成对学生情感的渲染、情感的激发、情感的调动,为学生产生对小珊迪的同情、敬佩之心,对资本主义社会黑暗现实生活的批判揭露之情埋下伏笔。

师:在这里,我们要善于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充分地激发学生好奇、求知的情感,使他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读的积极性越高,其收获就越多。再看这个片断——

【课件展示:《坐井观天》的导入部分。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坐井观天》。(板书课题)

师:从前,有一口古老的井(屏幕上出现一口井),井里坐着一只青蛙(屏幕上出现一只呱呱叫的青蛙)。一天,一只小鸟飞到井沿上(屏幕上出现一只小鸟叽叽喳喳飞起来落在井沿上)。(戛然而止)

生:(迫不及待)老师,接着呢?

师:接着怎样?老师也不知道,我们的书上写着呢!

学生迅速翻开课本读起来。]

[评析]声情并茂的故事导入,加上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故事在这时候却“戛然而止”,这样欲扬先抑,构建了一个引力强劲的情感磁场,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阅读兴趣。学生的探究心理得到了激发,处于一种积极求知、急于获取信息的状态,然后扣读导悟,以读见悟,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中,切己体察,披文入情,自然能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感悟自得,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把握。

质疑探究处——以境解疑

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的探究学习,是我国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质疑——探究的过程中巧妙设置情境,通过具体情境的作用,学生容易形成热烈的情绪,大脑的优势在兴奋中产生。这样,我们再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个性感受和独特体验中释疑解难,学生将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将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师:先看词语教学的范例。

【课件展示:斯霞老师教“饱满”一词。

师:哪位小朋友能用“饱满”来造个句子?

生:菜籽结得多饱满。

生:豆粒长得多饱满。

斯霞老师走到教室门口,突然转过身来,胸略微一挺,头微微抬起,面带微笑,两眼有神,边走边问:“你们看,老师今天精神怎么样?”

生:老师精神很饱满。

师:现在,让老师看一看,小朋友上课精神是不是很饱满?

于是,全体学生个个昂首挺胸,坐得端端正正,认认真真地听老师讲课。】

[评析]从上例可以看出,斯霞老师正是巧妙运用体态语,用自己机智的即兴表演创设出具体的情境,以引导学生完成对“饱满”一词的抽象意义的理解。

师:的确,在这样的具体情境中,完成对词语的理解和学习,使教学过程既实又活,富有灵性,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充实、完善并系统化,其效果自然是极好的。

师:上面是词语教学问题的解决。那么,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又是如何在情境的运用中得以有效地突破和解决呢?《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由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组成。第一次对话较容易理解,学生一读就懂,理解后两次对话是教学的重点。

【课件展示:《坐井观天》片断二。

生: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

师:真会提问题。要想知道为什么,先来做个小实验。

师:(指导学生把纸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筒孔看天花板)说说平时看到的天花板与卷起纸筒看到的天花板有什么不同?

生:平时看到的天花板很大,现在透过纸筒看到的天花板很小。

生:平时天花板有多大,我们就能看到多大,现在透过纸筒看到的天花板只有纸筒口那么大。

生:我们的视线被挡住,所以看到的天花板只有纸筒口那么大。

师:大家观察很仔细,也善于动脑筋,那你们想想坐在井里的青蛙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坐在井里的青蛙看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师:所以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评析]学生质疑后,便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演示创设“青蛙在井底看天,视线被井所局限”这个情境,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弄清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同时,也为后面理解寓言作了铺垫。

师:在此处,教师并没有进行乏味的分析和常识性的讲解,学生在演示中既创设了情境,又理解了情境;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师:《坐井观天》教学的难点同其他寓言故事的教学一样,是如何让学生通过自我感受和体验来理解文中寓言,而不是仅仅把教师的分析

4、三年级教案:二年级教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六册 纸奶奶的生日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示例(一)

11.《纸奶奶的生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纸张的发展变化;

2.使学生明白各种纸张的功能特点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训练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将来有更多的创造,为人类造福。

教学重点、难点:

1、明白课文中各种纸张的功能特点。

2、大胆想象,自己设计一种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二、自学自悟,理解课文: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号,什么意思?你想怎样学呢?

3、那么这篇课文的阅读提示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呢?打开书,一人读,其他同学找到四个问题。

4、初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

5、再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学习,解决第二个问题。

6、学生汇报。

注:侧重点不同。

齐读课题。

阅读课文。我想按照阅读提示去学……

1、给纸奶奶过生日的有哪几个儿孙?

2、他们有什么本领?

3、纸有哪些发展变化?

4、你还想发明什么样的纸?

学生自学。

学生喜欢说哪个问题,就说哪个。

5、三年级教案:二年级教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六册 参观人民大会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示例

10、参观人民大会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两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登山、灿烂、宽敞、贵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3.读懂每个自然段,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4.了解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和建设速度,体会我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和建设祖国的高度责任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谁参观过人民大会堂?它座落在什么地方?介绍有关大会堂的资料。见“扩展资料”。

2.老师范读课文,听后简单谈谈你的感受。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词及自然段序号。

2.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用填表法完成自学)。

生字

读音

音序

部首

剩几画

组词

jiē

J

4

台阶

三、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读音。

“登、厅、党”是后鼻韵母;

“灿、烂、宾”是前鼻韵母;

“敞、饰”是翘舌音。

2.分析字形结构,注意书写规范。

“登”上下结构,左上角是“ ”,不要写成“ ”;右上角是“ ”,不要写成“ ”。

“厅”半包围结构,外围是个“厂”,不要把第一笔写成撇。

“席”半包围结构,里下方是“巾”,不要写成“又”。

“敞”左右结构,左边是上下结构,上边是个变形的“ ”字,不要写成“ ” 。

“内”独体字,注意里边是“丶”,不要写成捺。

3.难以确定的部首。

“登”应查“豆”部。

“内”应查“|”部。

“党”应查“小”部。

4.区别多音字的用法,可采用组词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5.区别形近字,可采用组词方式,作巩固练习。

席( ) 党( ) 敞( ) 内( )

度( ) 赏( ) 敝( ) 肉( )

芒( ) 座( ) 描( ) 具( )

茫( ) 坐( ) 瞄( ) 且( )

四、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庄严:庄重而严肃。

国徽:代表国家的标志。我国的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红底;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宽敞:宽阔、宽大。

繁星:许许多多的星星。本文比喻电灯很多。

摆设:把物品(多指艺术品)按审美观点安放。

晶光闪耀:十分明亮的光芒一闪一闪地耀眼。本文指中央大厅大理石的地板十分明亮。

眼花缭乱:看到的东西又多又好看,眼睛都看花了。

情不自禁: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五、自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六、作业:

生字、词、读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习“按参观的顺序写”这种写作方法。

2.了解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和建设速度,体会我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和建设祖国的高度责任感。

教学重点:

弄清人民大会堂的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各具什么特色以及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按参观顺序把看到,听到的内容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齐读课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本文是一篇参观记;题目交代了干什么,也就是本文以内容命题的。)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读了这篇文章,人民大会堂给你留下的总印象是什么?

板书:雄伟壮丽

6、三年级教案:二年级教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六册 纸奶奶的生日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示例(二)

11. 纸奶奶的生日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3.能初步把握本课所介绍的各种纸的性质和用途,体会到科学技术在发展,人类社会在进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纸奶奶的生日》。读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呢?

二、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课文讲了哪几种奇妙的纸?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作用?为什么纸奶奶感慨地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

三、全班交流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解决纸的种类、特点、作用,相机完成课前老师发的表格。

2.学生交流时相机理解:恭恭敬敬、慢条斯理等词语。

教师简介“薄铝箔”等词语。

板书:

名称

特点

作用

避水纸

不怕水

做雨衣、做泳衣

耐热纸

不怕火

炼钢、生物实验都能用上

食用纸

可以吃

做成报纸、书刊,读完后能吃

防锈纸

防锈

包装金属元件、保护其不生锈

速溶纸

快速溶解

包装水泥、制成手帕、餐巾

容器纸

耐高温

制成容器、可以用来做饭、烧水

3.小组合作学习。

选取你最喜欢的一种纸,有感情地把相关内容朗读给小组中其他的同学听,大家互相评议。

4.以“推销员”的身份向全班同学介绍一种纸,其他同学作评价。

5.教师小结过渡:

纸奶奶听着儿女们的介绍,心里又高兴又激动,她感慨地说了一句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比一代有出息呀!”

6.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比一代有出息呀!”

①出示幻灯片:齐读。

②理解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原指蓝色从寥蓝提炼而成,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后来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这里指纸发展太快了,一代更比一代强。表达了纸奶奶高兴激动的心情。)

四、引导学生大胆想像

今天,老师请你们当发明家,想一想,你要发明什么纸,它有哪些特点?又有什么作用呢?也可以发明新型房子、桥梁、道路、学习用具等,可以说一说,也可以画一画。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五、总结

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和想法呢?

1.了解了课文介绍的6种新型纸的特点和用途。

2.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和发明创作的欲望。

六、布置作业。

1.把自己想象发明的物品介绍给家长或小伙伴。

2.预习第12课。

七、板书设计

7、四年级教案:阅读教学:阅读课中精读课文自能阅读教学模式

内容摘要:我校精读课文的教学模式包括:理论依据、目标、实验条件、操作策略、结构框架、操作程序及评价指标七个模块。最重要的是操作程序这一模块,它根据精读课文的课型特点,在教学中以读为主,通过创设情境、假借媒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及习惯,最终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应用及创新的语文能力。

上一学年,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关于“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弘扬学生主体精神”实验研究活动,我校语文科组积极地进行构建自能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活动。经过积极的实验,我校最终摸索出较成熟的“激发自能——调动自能——成就自能”的自读课文自能阅读教学模式。在这基础上,我校从上学期开始,又不断扩展和深化实验研究活动:根据精读课文以读为主,充分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特点,在已有的自能阅读教学模式上延伸和发展,不断实践与探究,不断总结与改进,在精读课文的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新的自能阅读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现代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这一理论强调了,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我们认识到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构成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因素,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意识及主体能力,就是说,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主体性是人作为在对象性活动中的主体的本质属性,它是主体意识与主体参与的稳固的行为方式的统一体。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在教学过程 中,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乐学、好学,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主动去探索,做个学习的主人。

二、模式的目标

精读课文教学的目的及任务是进行以读为主的语文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及习惯,最终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应用及创新的语文能力。根据精读课文的课型特点,我校精读课文教学模式的目标表述为以下几点:

1、树立学生主体观,设立主体性目标。

新模式以建构主义等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构建主体性教学目标 为根本,以读为本,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用,坚决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自觉地学习,切实提高个人的语文能力。

2、诱发学生的学习心向,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习心向是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兴趣、态度、求知欲及世界观、人生观等在学习问题上反映的综合;其核心是学习动机。诱发学生的学习心向,就是要使学生产生长远的学习需要,持久的学习动力,强烈的学习欲望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措施,创造吸引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及氛围,让学生“愿学”、“想学”,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3、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自能学习。

教学过程 不仅是学生社会化的过程,更是学生个性发展,提高能力的过程。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通过诱导、启发、辅导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有效地利用学习的媒质主动、自能地获取知识,内化为个人的能力。

4、以读导学,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精读课文的教学活动以“读”为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始终贯穿“读”:以读导学,并在读中渗透学法,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通过读,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认知,培养能力。

模式目标可用图表示为:

(总目标)

(一级目标)

(二级目标)

三、新模式的实验条件

1、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相信学生具备自主创造的意识和能力。

2、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朗读技能。

3、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4、教师应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师要非常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

四、模式操作策略

1、坚持“以人为本”的策略。

语文素养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人文学科的特点,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应“以人为本”,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课前认真做好“备学生”;教学活动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以促进学生整体全面发展为根本的目的及任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现代语文能力(如电脑作文,利用网络阅读、交流等)。

2、落实“以读为本”的策略。

精读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读书活动,要“以读为本”,即要以学生自己读书、独立思考为本。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机会,让他们认真读书,边读书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要创设情境,运用各种方式让学生充分读书,进行思考,展开讨论;让学生以读促学,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学习。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语感,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总之,要让

学生在阅读中动脑、动口、动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3、加强合作学习的策略。

在精读课文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除了学生的自学外,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应占重要地位。教师应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帮助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如同位合作、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等),借助各种学习媒质主动去学习。让学生在愉快的合作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并能及时反馈改正,最终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新模式的结构框架

(启发指导 教会“学”)

(掌握方法 学会“学”)

六、模式的操作程序

1、 巧创情境 引疑渗法

这是教师激发自能(激发学生自能学习兴趣)的两个教学环节。

“巧创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初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规律及根据课文的特点,从直观、形象入手,为学生创设出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能探究课文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有在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的情况下,对课文才会产生想了解、想去读、想学习的念头。因此,教师在此环节应以情激趣,通过设计一些形式新颖、吸引力强、方法多样、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 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执教《林海》《草原》《如诗如梦草原行》等课文时,我校教师或投影相关的图片或播放相关的录像及歌曲等方法创设学习情境,及时把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自能探究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及学生学习的需要“引疑”(引导学生质疑)。我校教师非常重视在课堂上鼓励和支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质疑,让学生体会质疑的乐趣,体验积极思考的感受,从而内化为自能探究的动力。“渗法”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十分重视学法的渗透。“教是为了以后的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并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学法,借助学习工具自能去学习。

2、善假媒质 以读促学

这是教师调动自能(调动学生自能学习的情感)的环节。

这里的“善假媒质”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借助现代化的一些媒介物质,如计算机、幻灯机、广播、新闻、录像等去辅助自己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学”;二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有效的媒质,如计算机、网络、工具书等去帮助自己学习,掌握学法,逐步提高(加工、整理、获取、应用等)自能学习的能力。

“以读导学”是精读课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在教学中要落实“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掌握,在读中感悟。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通过“读”,导出解词造句、归纳概括、听说读写等学习方法,以读激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导出多种形式的“学”,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学”,最终提高自能学习的能力。

根据教学环节的不同,“读”可以有多种形式、多种类型。按性质分,有朗读、默读、自由读、齐读、速读、慢读等;按内容分,有摘读、细读、猜读、重点读等;按读的顺序分,有顺读、倒读、跳读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环节、目标需求、学生需要等去选择不同形式的“读”。要注意做到下面几点:

(1) 读要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2) 读的面要广,量要多,形式要多。

(3) 读要有目标性,要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读。

(4) 读要有重点,有内容,有层次。

(5) 要注意以读盖讲,以读促学。

(6) 要注意做到读的互动,读的迁移。

(7) 要引导学生读出理解,读出个性,读出见地。

教师要在这一环节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与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协同学习,逐步掌握自能学习的方法。

3、反馈调控 自我评价

这是成就自能(形成自能学习能力)的教学环节。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在传授方法之余,还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或即时表演、即兴演讲等方法去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调控。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引导学生主动去归纳总结学习方法及规律,及时查漏补缺。还要鼓励学生课外主动去应用所学的知识,自觉进行读书、剪报、演讲、写作等活动,逐步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能学习的能力。

我校这一精读课文自能阅读教学模式可以归纳为下面二十四字:

示之以鱼 ,引之学渔;

授之以渔 ,诱之捕鱼;

会鱼渔而 ,善渔鱼而。

七、模式评价指标

对象 项目 教师教学评价 学生学习评价

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全面、科学、明确、具体;发展目标有所体现 明确学习的方向及要求,有学习任务

教学内容 结构合理,有所侧重,深浅适度,切合实际 兴趣浓厚,求知欲强,主动学习

教学手段 选择适当,应变力强,信息技术应用适度,操作规范熟练 切合特点,清晰明了,掌握得法,乐于参与

教学过程 层层诱导,巧施媒质,教学形式多样,调控有力,反馈及时 兴趣浓厚,积极探究,学习有法,合作交流

教学效果 实现教学目标 ,学生全员参与,师生交流和谐 掌握知识技能,提高自能学习能力,学会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1、《阅读课型研究与课例评析》

2、《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2000年第4期

(作者单位:珠玑路小学)

教学实例

20.我在地球仪上寻找祖国

珠玑路小学 吕绮霞

教学设计的思路:

这篇课文是沿海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课文。写小作者站在地球仪前,寻找祖国在地球仪上的位置; 寻找祖国的心脏——首都北京;寻找祖国的两大动脉——长江黄河和祖国的宝岛——台湾,以及在寻找中所产生的遐想,表现作者对祖国无限热爱之情。文章篇幅不长,词汇丰富,感情充沛。根据新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我在朗读训练方面作了如下设计:

1.朗读与词句理解相结合。

本文词汇丰富,但部分词语含义较深,学生不易理解。为了避免教学中出现“满堂问”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我在课堂上重视精讲多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给学生留下充分时间,积极参与朗读训练。如在教学课文第2自然段时,作者把祖国版图的样子比作雄鸡。这个比喻不仅仅是样子上的相似,更是通过雄鸡来反映祖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这种含义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这时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践理解描写雄鸡的词语,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句子的含义。

2.朗读与段的学习相结合。

在新大纲中提出了中年段的段篇学习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叙述顺序,初步领悟表达方法。写作训练也由二年级写句的练习转入“段”的训练。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老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学习构段规律是很有必要的。

本课中3、4、5自然段的叙述顺序相似。学习第3自然段时,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通过引导让学生体会连句成段及段落结构:先写“我”在地球仪上找到什么,再写想象到什么,重点写最欣赏的事物。初步领悟表达方法,揣摩叙述顺序。学生并用此方法自学第4、5自然段,培养学生的自能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

1、教养:

(1).掌握本课10个生字、12个词语、6个两会字。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祖国统一大业多作贡献。

3、发展: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作者在地球仪上寻找了祖国的哪些地方?想到了什么?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打比方句子。

课前准备:

1.地球仪

2.教学软件

教学时数:3课时

第 1 课 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略)

第 2 课 时

教学要点:1。学习课文2—5自然段,理解课文打比方句子的含义。

2.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

一、 巧创情境,引质渗法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9课《我在地球仪上寻找祖国》的生字新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并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知道小作者在地球仪上寻找了首都北京、长江黄河和台湾。这一节课,我们继续与小作者在地球仪上寻找祖国。通过朗读欣赏祖国的风光。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本段,想想祖国在哪?

2.)我们随着小作者在地球仪上寻找祖国。(以4人小组为单位在地球仪上寻找祖国。)

3.)学生汇报,师板书:亚洲东部 像雄鸡

4.)齐读课文。(出示世界地图,加深对中国地理位置的认识。)

5.)质疑:

(出示中国版图及打比方句子)

(1) 课文中把祖国比作什么?为什么不用其他打比方?学生讨论,汇报。师小结:两个不同事物但有相同点的可以打比方,这叫打比方句子。(生齐读句子,体会比喻句)

(2) 为什么不用母鸡、小鸡打比方呢?(找出挺立、昂首挺胸、啼唱、朝气蓬勃等词体会雄鸡很威风,威武强壮。感情朗读,自由读,个别读)

(3) 师小结:祖国就像雄鸡充满生机。-祖国在蒸蒸日上,朝气蓬勃作为中国人能不自豪吗?把这种感情读出来。(生感情朗读,个别读)

二、善假媒质,以读促学

1.我们随着小作者在地球仪上寻找北京。北京在哪儿?你们在地球仪找找看。把有关句子读出来。师相机引导学生进行“红灿灿”换词练习。

2.学生质疑,小组合作解决。(1)为什么把北京比作心脏呢?(2)为什么要用问句呢?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心脏停止跳动人就会死亡。北京是祖国首都,她指挥着全国一切工作的进行。如果北京不发出工作指示,全国就没办法正常工作。可见首都是多么重要啊!)

3.感情朗读反问句,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出示陈述句比较。)

4.首都北京这么重要,所以这是(生接读句子)作者也想全国人民一样非常向往首都北京,从哪个词知道?(多少次、在梦中)板书:在梦中

5.我们和小作者一起到北京看看。(放影象)

6.你北京风光怎样?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想象到的东西描写出 来?自由读有关句子。

7.4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己最欣赏哪个句子?为什么?学生汇报,老师指导。

8.小结第3自然段写作顺序。

三、反馈调控,自我评价

1、出示:“我”在地球仪上找到了( ),“我”想象到了( )。

2、朗读第4自然段,用“——”划出写“我”在地球仪上找到了什么的句子,用“===” 划出写“我”想象到了什么的句子。

3、学生运用学法学习后汇报,老师注意调控。

4、想想我欣赏哪句话?有感情读读。

四、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随着作者欣赏了首都北京、长江黄河。知道了作者先写在地球仪上找到什么地方,再写自己想象到哪些事物重点内容写详细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台湾秀美的风光。

五、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

20 我在地球仪上寻找祖国

寻找 遐想

亚洲东部 首都北京 在梦中来到……

像雄鸡 长江黄河 仿佛看到……

宝岛台湾 似乎看到……

第 3 课 时

教学要点:

1. 学习第5自然段,总结全文。

2. 形成性练习。

教学过程 :(略)

8、四年级教案:作文教学:《我们的校园》作文教学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一)启发谈话,激发情感,确定中心

师:同学们喜欢咱们的校园吗?

生:我在这里度过了童年的时光,我特别喜欢校园。

师:喜欢校园的哪些方面呢?

生:校园里绿化得很美,有很多果树,还有四季常青的松柏树,特别是夏天和秋天,校园里有各种鲜花。

生:我喜欢校园里很多体育设施。如:联合器械架,攀登架,单、双杠等等。我可爱在这儿活动了。

师:除了以上同学们说的喜欢校园的环境和设施,最让你们留恋的是什么?

生:在校园里我们搞了许多有意义、有趣的活动,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师:是的,我们都热爱这座校园,在作文中就要表达出这种情感,也就是这篇作文的中心思想。(板书:一、中心思想)

(二)指导写作条理

师:我们描述校园必须按一定的顺序,你们是怎么思考的?

生:我以进校的路线来写校园的各个地方。如:进了校门走上甬道,来到操场,然后进入教学楼。

师:思路很清楚。

生:老师,我按校园的各个方面分类写行吗?

师:当然可以,你说说看。

生:我常常站在四楼窗口俯瞰校园。我按这样的顺序: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操场的景物和同学们活动的情况,再写校园的花草树木春夏秋冬都那么生机勃勃,有特色,最后写我们的教室宽敞明亮及师生的关系。

师:很好,无论按怎样的顺序,都要注意各段之间的衔接。

(板书:二、叙述要有条理)

(三)指导写重点段

师:文章的思路有了条理,是不是这些内容平均使用笔墨?还要考虑什么问题?

生:应该考虑详写和略写的问题。

师:是的。文章中要有一两处细致描写,其它方面略写,文章就既完整又详细得当了。下面我们来共同研究一下详写部分。

生:重点描述的地方也要有一定的顺序。

师:很好。首先要确定“立足点”,也就是观察点,然后按方位描述景物,并在字里行间表达自己的情感。

现在每个同学练写一个详写片断。

〔板书:三、详细描写(重点段落)

(一)确定立足点

(二)按方位描述

(三)表达真情实感〕

生:写片断后谈:我走出教学楼,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楼旁左侧的参天的古槐。夏天,那茂密的枝叶遮住了阳光,我们在树荫下跳皮筋,做游戏。再往前走,有几棵石榴树,结的石榴又红又大,真想摘下一个尝尝鲜。不,那是集体的财富。接待室的两侧的柿子树更引人注目,在这金秋季节,深绿色的叶子中透着红,红中闪着亮,远远看去像火焰一般。走近一看,一个个熟透的柿子,坠在树上,把树枝都压弯了。这一棵棵高大的树木,把我们的校园装点得多美呀!

生:教学楼里有几个专用教室,我特别喜欢四楼的计算机教室。这里全是先进设备。地上铺着木纹地板革,看上去是那么柔和、舒服。抬头望去,嗬,一盏盏圆形花纹吊灯,镶嵌在屋顶。平视教室,数十台中华学习机和“310”机整整齐齐地排成两列长队。瞧,正中的那台就是我用的。雪白的外壳,红色的键盘,打开显示器发出了“嘟嘟”的响声。在这里上课真是一种享受。

二、教师总结:几位同学写的内容都较具体。在完成全篇作文时,不仅写景物,还要写出人的生活,要有生活气息。

9、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给予树》教学实录

师:喜欢过节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

生:团圆在一起,很快乐。

师:(示圣诞节图),这是什么?

生:圣诞节

师:为什么喜欢?

生:有礼物。

师:你还了解什么关于圣诞节?

生:在每年的12月24日……

师:老师发现一提起过节你们就特别开心。今天我们就上一课关于圣诞节的。希望能给你们带来快乐。

上课!

师:抬头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课题)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谁会读课文?

生:(齐读课题)

师:真不简单,生字都读对了。

(相机正音,标拼音)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不错。请大家打开生字表,同学之间互相读一读,把字音读准确了。

(生生互读)

师:谁愿意来读

(出示:援助)

师:“援”还可以怎么组词?

生:支援。

师:课文还有一个词?

(出示“援助中心”)

师:你对这个词有什么了解?

生:帮助实现愿望的。

师:课文中说了“援助中心”,每到圣诞节就要在商场里设置一棵这样的树,挂满许多人的心愿

(相机画树)

师:这就是给予树!

(齐读)

师:这树上有“棒棒糖”。

(出示:词“棒棒糖”)

(齐读词)

师:这“棒”怎么写?

生:左窄右宽。

师:还有一个规律横多距离短!记住了吗?自己动笔写一写。

生:(描写)

师:先写到这儿,看来同学们生字掌握不错,课文一定读得也很好。边听边想,课文中都写到了谁?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

(分小节读)

师:读正确了吗?谁听出来了?有没有不对的地方?

生:落下了一个字。

师:你听得真仔细。请刚才的同学再来读读这个词。

(再读)

师:有谁?

生:哥哥、姐姐……

师:谁给你们留下印象最深?

生:金吉娅。

师:他做了什么事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

生:他给陌生的小女孩买了洋娃娃,给家人买棒棒糖。

师:你有什么疑问?

生:不给家人买好东西?

师:好,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我们先来看第三小节,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拿出笔划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

(出示课文第三小节)

生:“只有八岁的小女儿沉默不语。”

师:什么是“沉默不语”?

生:就是不说话。

师:老师明白了“沉默不语”就是什么不说,什么不做。

生:错了!

师:那沉默不语的她在想些什么?自由读读1-3自然段。

生:(自由读1-3自然段)

师:在想着什么?

生:我只买着棒棒糖,家人会不会骂我呀!

师:心里想着家人。还会想什么?

生:20美元做了什么?

师:担心妈妈生气。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读相应句子)。

师:如果我们与哥哥姐姐高兴样子对比一下就能明白她为什么“沉默不语”了。连起来读一读。

(读相应句子)。

师:哥哥姐姐是兴高采烈是不是?再给同学们一边想象一边读。

(生读相应句子)。

师:通过“沉默不语”联系上文,我们走入了她的内心。感受到她的心里想着家人,体贴家人。这么体贴,为什么只给家人买了棒棒糖?你们提的多有价值。让我们再来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想金吉娅为什么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并划出相关的句子。

生:(默读)

师:你们划了哪些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读相应句子)

师: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不少同学都说了这句话,出示:“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没有。”

生:打错了,少字了。

师:出示“什么都”,我觉得少三个可以呀。

生:少了,说明不了一点儿“都没有”。

师:有了说明什么?

生:说明小女孩一丁点儿,一丝一毫都没有。

师:是的,上课前,我们都说了,孩子们最想过圣诞节。孩子们唱啊,跳啊,沉浸在幸福快乐之中,可这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想想她没有什么?

生:没有人关心。

生:没有人爱。

生:没有礼物。

生:没有圣诞节的乐趣。

师:小女孩在金吉娅的眼中什么都没有。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可是……没有”

师: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在圣诞节前夕什么都没有。如果你就是金吉娅,你来到这棵挂满心愿卡的树前,她会说什么?

生:……盼望实现愿望。

师:金吉娅,读了会在想什么?

生:我一定要帮她实现这个愿望。

师:那你呢?

生:我要帮助她。

师:可是,这是妈妈辛辛苦苦攒下的钱,是让她帮哥哥姐姐实现愿望的。你想清楚了吗?

生:想清楚了。帮她买到洋娃娃。

师:你们有帮她的同情心与决心。谁带着大家再来读读这段话?。

生:(读段话)。

师:我体会到了金吉娅帮助家人的决心。现在,你们知道她为什么帮小女孩买洋娃娃吗?她还送给小女孩什么?

生:温暖。

生:真诚的心

师:多么善良的孩子!我们感受到了她的善良仁爱。

(板书:善良仁爱)

师:听,圣诞的钟声敲响了,给予树下有个八岁的小女孩。我现在就是金吉娅的妈妈,我生气过。可是,我现在要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你们还是她的兄弟姐妹。你们会怎样?

(出示:我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生:我高兴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师:出示课文“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地笑脸”谁来读读?

(指名一生读)

师:我们感动极了。让我们这些被感动的人们一起读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八岁的金吉娅善良,深深地打动我们。收了洋娃娃的小女孩会怎么说?

生:谢谢你的洋娃娃。

生:谢谢你送给我的爱。

师:小女孩感受到了。

生:谢谢你(一时语塞,不知怎么说了)

师:(机智)小女孩愿望实现了,激动地说不出话。课后请同学们替小女孩写一写这段话。

10、小学语文二年级:《画鸡蛋教案实录》教学设计资料

师: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课题是——画鸡蛋

生:画鸡蛋。

师:(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学了生字,了解了课文内容。谁能告诉老师课文是讲谁画鸡蛋的事?

生:达.芬奇。

师:把话说完整。

生:这篇课文是讲达.达芬奇画鸡蛋的事。

师:要是把达.芬奇什么时候,谁让他画鸡蛋也说清楚,就更好了。谁来试一试。

生:这篇课文是讲达.芬奇开始学画的时候,老师让他画鸡蛋的事。

师:他说得好不好?

生:(齐)他说得好。

师:大家照他说的样子练习说一遍。

生:(练习说)

师:打开书,看看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是从哪几方面概括介绍达.芬奇的。

生:(打开书,轻声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后)这一自然段有两句话。

师: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生: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四百多年以前,有个意大利人叫达.芬奇。他是个着名的画家。

师:噢,你只是把这两句话读了一遍。“四百多年以前”是告诉我们什么?

生:“四百多年以前”是告诉我们时间。

生:“四百多年以前”是告诉我们什么时候。

师:说得都对。(出示“什么时候”的卡片)

师:“意大利”是告诉我们什么?

生:“意大利”是告诉我们什么地方。

师:“意大利”是个国家的名字,应该说告诉我们哪个国家。(出示“国家”的卡片,挂出世界地图,指出意大利的位置。)“达.芬奇”是告诉我们什么?

生:“达.芬奇”是告诉我们人物。

师:(出示“人物”的卡片)“着名的画家”是告诉我们什么?

生:“着名的画家”是告诉我们他是什么人。

师:(出示“是什么人”的卡片)什么叫画家?

生:画家就是会画画的人。

师:图画课上老师教你们画画,你们也会画很多画,你们能叫画家吗?

生:(发出笑声)不能。

师:那你们说说什么样的人才能叫画家?

生:会画画的大人才能叫画家。

师:是这样吗?我们学校教图画课的老师都是大人,又会画画,他们都是画家吗?

生:(沉默不语)

师:看来这个问题难了一些,听老师说。画家一般是指有画画的特长,画画得很好,并以画画为主要职业的人。懂了吗?

生:懂了。

师:你们还听说过什么“家”?

生:歌唱家。

生:音乐家。

生:科学家。

……

师:什么是“着名的画家”?

生:“着名的画家”就是出名的画家。

生:“着名的画家”就是有名的画家。

师:对了。像达.芬奇一样,他很有画画的特长,一生画了好多世界名画,不但意大利人知道他,世界上的很多人都知道他。他就是着名的画家。

师:第一自然段的两句话从“什么时候、哪个国家、什么人物,他是什么人”四个方面概括介绍达.芬奇,用话不多,讲得很清楚。一齐把这两句话读一遍。读的时候,要把“四百”“意大利”“达.芬奇”“着名”读得重一些,“有个意大利人”后边稍停顿一下。

生:(齐读)

师:第一自然段两句话概括介绍达.芬奇,是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接着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生:先讲什么时候,再讲哪个国家,接着讲人物,最后讲他是什么人。

师:他说得好不好?

生:好。

师:为他鼓掌。

生:(热烈鼓掌)

师:大家照他这样说一遍。

生:(齐说)

师:我们能不能不按这个顺序,也从这四个方面来概括介绍达.芬奇?

师:(把黑板上的卡片顺序调整为:什么时候、国家、是什么人、人物)按这样的顺序该怎么说?自己练习一下。

生:(练习后说)四百多年以前,意大利着名画家达.芬奇。

师:四个方面都说了,顺序也对了,就是有点不太连贯。应该说“意大利有个着名画家,叫达.芬奇。”谁能这样说一遍。

生:四百多年以前,意大利有个着名画家,叫达.芬奇。

师:这样说就好了。大家练习说一遍。

生:(齐说)

师:(把卡片顺序调整为:什么时候,是什么人、人物、国家)按这样的顺序该怎样说,自己练习一下再站起来对大家说。生:(练习后说)四百多年以前,有个着名的画家叫达.芬奇,他是意大利人。

师:很好。从这里我们知道,同样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说法。我们学会了,说话的能力就提高了。

师: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讲达.芬奇开始学画画的时候,老师要他画鸡蛋的事。那么,老师为什么要他画鸡蛋,开始他是怎样画的怎样想的,后来又怎样画的怎样想的,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他画鸡蛋与成为着名的画家有什么关系。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后面的课文,弄懂这些问题,好吗?

生:好。

(接下去指导学生围绕以上问题,读书,思考,议论,一层深一层地理解课文。)

点评

《画鸡蛋》是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三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里选取的教学片断,是这篇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仅此片断,我们便不难看出老师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扎实的教学功底。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这是理解课文的前提,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有些句子看起来很容易懂,其实学生并不一定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因此,要抓住学生似懂非懂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它的意思,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和务求甚解的学习品质。如老师在讲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时,紧紧抓住“意大利”“画家”“着名画家”等词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意大利的地理位置,使学生建立“意大利”是个国家的概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环境,逐步理解“画家”“着名画家”等词语,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在句子训练中,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是一个明显特征。如老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及时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达相同的内容,可以说是颇具匠心的。在句子训练中,他不仅要求学生把话说对,而且还要求学生把话说好,说活。用不同的方法,表达相同的内容,就是把话说活。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从以上教学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非常重视面向全体学生。无论是概括课文内容、理解词句,还是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述句子,他都注意到使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

从老师的“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组织课堂教学”的经验中,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务实的教风。在课堂上他让学生在“读读,说说,议议,写写”的过程中,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并受到思想教育。

11、小学语文一年级:《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实录与评析

1、《《我们身边的垃圾》教学实录与评析》

【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CAI课件出示鸭先生)它是我们早已认识的环保小卫士鸭先生,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你看到什么就大声说。(CAI课析出示各种垃圾图片)

(生大声说出了各种垃圾名称:易拉罐、塑料袋、废纸、菜渣、果皮等)

师: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垃圾,(出示课题“我们身边的垃圾”)我们身边的垃圾是从哪儿来的?你发现了什么?在四人小组交流吧。在交流之前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生:四人小组要合作。

生:其他小朋友说话时我要认真听。

师:你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今天大家就尽情交流吧,看谁听得认真,说得清楚。

(生以四人小组形式讨论。)

师:谁能把你的发现和小朋友分享?

12、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新角色新情境新思维新表达《密林怪客》第一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当侦察兵吗?

生:(略感兴奋)喜欢。

师:今天我们就当一回小小侦察员,去协助某边防团三连的战士侦察密林怪客。

(生读题)

师:小侦察员们,你们接到侦察任务后在想些什么?

生:我想这怪客是谁?他在密林里干了什么怪事?

生:我没有当过侦察员,不知道怎样侦察。

师:老师也没当过侦察员,但老师年纪大,看过不少侦察影片、书籍,知道要想完成侦察任务,必须先充分地了解情况。幸亏三连连长那儿就有一份三连驻地发生的怪事的记录。(出示记录)请大家自由读读,想想这事“怪”在哪里?

(师板书“发生怪事”,生自由读怪事记录)

生:怪在饭放在高高的竹架上,一般小动物是够不着的,再说饭没有翅膀。

生:怪在都是在夜里不翼而飞。

生:这样的事发生一次就很奇怪了,可现在是接连几天出现。

(学生交流后,上台板书“接连几天”、“不翼而飞”。)

师:你能否通过朗读表现事情之怪?

(指名朗读,评议,再读。)

师:你了解了密林里发生的怪事后,又有什么想法?

生:我想得在竹架周围潜伏,因为饭是在竹架上不见的。

师:潜伏的地点是竹架周围,潜伏的时间呢?

生:应该在夜里,因为丢饭的时间在夜里。

生:我觉得这密林里可能有特务,他们潜入边境找不到饭吃,就趁深夜时来偷。

师:由此可见,情况非常严重。小侦察员们,现在咱们就出发,开始侦察,查它个水落石出。请大家自由读2-5自然段,待会儿你来谈谈原先接到任务时所想的哪些问题已明白了。

(生自由读课文)

生:我明白了侦察的方式是潜伏。

生:我明白了这密林怪客是一群猴子。

师:课文哪句话写你们发现了猴子?

生:啊,猴子!竹林里蹿出来一群黄毛猴子。

(指导读准确、读通顺)

师:当你发现怪客时,你的心情怎样?

生:我觉得非常喜悦,因为发现了怪客怎能不高兴?

师:你能读读吗?

(生朗读,但情感有些不到位。)

师:我想大家回顾一下侦察的过程,就会对这份喜悦有更深的感受。请大家自由读2、3自然段,等会儿说说你们在侦察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生自由读2、3自然段)

生:我感觉眼睛特别酸。没有月亮,没有灯光,只有星光,光线很暗,我睁大眼睛看,好酸呀!

师:那你就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吧!

生:不行呀!眼睛闭上了,可能目标就在这个时候逃走。

生:我感觉腰酸背疼腿抽筋,(众笑)从夜幕降临到启明星高高升起,足足潜伏了一长夜,好累啊!

师:那就活动活动筋骨。

生:不行呀,身子一动,就会惊动目标。

生:当时,天在下雨,很冷。

师:同意吗?

生:天没下雨,因为天上有星星。战士们穿上雨衣是防蚊子、防潮湿。

师:当小侦察员就得有敏锐的判断能力。

生:我觉得蚊子直在我耳边嗡嗡叫,很烦。而且蚊子不时钻进衣服里咬我,使我起了好几个小疙瘩。(众笑)

师:那你就挠挠痒吧!

生:不行呀,这样会惊动目标。

师:是呀侦察是异常的艰辛,让我们一起读读2、3自然段,回顾那难忘的经历。由于我们是小侦察员,因此在读的时候把“战士们”都改成“我们”。

(生动情地朗读)

师:经历了漫漫一长夜的艰苦侦察,目标终于出现了,这怎能不叫人喜悦呢?(板书侦察艰苦)

(生反复有感情朗读,评议重点是“啊”的读法)

师:当你发现怪客时,你的心情还怎样?

生:我感到很惊奇,没想到是一群猴子在搞鬼。

师:那你就用惊奇的语气来读读。

(生读,师引导评议,重点是“啊”的读法。)

生:我的心情感到很轻松,原以为是敌人,心一直揪着,现在才知道是黄毛猴子,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下来。

师:这就叫——(如释重负),你来读读。

(生读,师引导评议,重点是“啊”的读法。)

师:侦察是艰辛的,但苦中也有乐趣。小侦察员们,你们在侦察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情景?自由读读写猴子偷吃的片段(屏幕显示)。

生:(先读出语句)这领头的老公猴警惕性挺高的,它左顾右盼的样子特有趣。

师:是呀,我们在侦察,这老公猴好像也在侦察。(众笑)

生:(先读出语句)猴子们一拥而上迅速掀开锅的急样很有趣,它们好像饿坏了,都怕自己去迟了没有吃的了。

师:在寂静的黎明传来“咣当一声”,这声音应是又急又响,再来读读。

(生再读)

生:(先读出语句)猴子嘛往往喜欢吃水果之类,可现在它学人样吃饭吃得那样香,这很有趣。(学生交流之后,分别上台板书:左顾右盼一拥而上津津有味)]

师:猴子偷吃的情景真是妙趣横生,咱们美美地读读,可配上动作。

(生读片段)

师:你在侦察的过程中还看到哪些有趣的情景?请先想想,再和伙伴合作交流,补充自己的想象。

(学生自主思考后合作想象。)

生:一只猴子抢到饭团,爬上大树用尾巴卷住树枝,倒挂下来,边悠闲地荡起秋千,边津津有味地吃起饭团。

师:这猴子可真够浪漫。(出示剪辑的卡通画面)(众笑)

生:一只猴子爬上竹架,伸手往锅里捞,可锅里已空空了,它急得哭了起来。

师:这猴子可真是可怜。(出示画面)(众笑)

生:有一只猴子好不容易抢到饭,急忙塞进嘴里,可一不留神被噎住了,急得它泪水直流。

师:这猴子可真是乐极生悲。

生:有一只猴子抢到了饭,它欣喜若狂,另一只猴子看见了立即扑上来抢,它们立即扭成一团。结果饭团被第三只猴子抢走了。

师:这就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生:有一只猴子,抢到了饭欣喜异常,伸出两只手指做出了胜利的手势。(出示画面)

师;看着眼前猴子偷吃的情景,小侦察员们,你们在想些什么?

生:原来是你们这些黄毛猴子干的,害得我一夜没合眼。

生:你们这些猴子倒快活,可害得我这么辛苦,头上的包包都还没有退。(众笑)

生:这些猴子可真是滑稽有趣,把它们逮住吧。

师:小侦察员们,你们已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可三连连长还在焦急地等待着,咱们发一条短消息给它吧!(屏幕显示手机)

生:连长,密林怪客就是猴子,你不用担心了,

生:连长,你可以睡大觉了,(众笑)那些饭是猴子偷吃的。

生:连长,密林里没有敌人,是猴子在搞鬼。

生:连长,偷吃米饭的是一群猴子,怎么处置,你下命令吧!

师:连长收到了短消息,非常高兴,也回复了一条短消息:(屏幕逐个显示:小侦察员们,你们眼睛亮,脑子灵,毅力强,将来必成大器。)

师:这也是我对大家的评价。

师:同学们,我们离开三连驻地不久,战士们与密林怪客之间就流传下了一段佳话,下一次我们就组织一个记者团,再赴那儿采访。后会有期!

语文教案推荐更多+
相关信息
相关栏目
说课稿一等奖 幼儿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 教案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