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费宝网教学设计

搜索51费宝网

《八女投江》教学设计一等奖

《八女投江》教学设计一等奖

时间:2023-06-20 11:25:03

类别:教学设计

《八女投江》教学设计一等奖

1、《八女投江》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自主识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八位女战士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八位女战士视死如归、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事的方法,学习通过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有关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2.让我们深情地齐读两遍课题。 3.(多媒体放映乌斯浑河和“八女投江”雕塑的资料,配乐,教师深情地朗诵)在黑龙江省林口县境内,有一条激流滚滚的大河,它是牡丹江的支流,名叫乌斯浑河。那奔流不息的河水,不断地冲刷着历史的痕迹,但却永远不能冲刷掉中国人民对英雄的怀念,这是因为,有8位抗联女战士的英灵,在乌斯浑河长存。今天,就让我们回到1938年的春天,亲眼看看8位抗联女战士那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吧!

二、初步感知 1.以你认为的最有效的方式读读课文,要求:

(1)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读音。

(1)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2)出示生字组词,再指名读或开火车读。

(3)把这些生字词放到课文中去,你还能读准确吗?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读课文。 3.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先自学,不能解决的,再全班交流。

三、再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画出最让你感动的段落或句子。 2.交流自学情况。

(1)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2)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八名女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主动吸引敌人火力,在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的事。

(3)学生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品读课文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课文具体写了一件什么事?

(2)八位抗联女战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讨论交流。课文主要讲了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八名女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主动吸引敌人火力,在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的事。那么八位女战士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掩护部队进行转移的?(是在日本鬼子追赶部队,没有发现她们的情况下,主动吸引敌人的火力,掩护部队转移的。) 3.请同学们快速朗读第6—9自然段,画出描写女战士掩护部队转移时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句子。出示句子一:冷云再仔细一看,日本鬼子们正在追赶部队,还没发现她们,她想:“现在我们这里已经跟部队隔开了,但是也最能吸引鬼子们的注意力。

对,把敌人引过来,让部队突围出去。”

(1)谁来读读这句话?(生读)

(2)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鬼子没发现她们,她们本来可以保全自己的生命,但是为了保存革命的力量,她们决定牺牲自己,吸引敌人火力,使部队能迅速转移。)

(3)如果她们不暴露自己,会有怎样的后果呢?请从课文的第八自然段中找到一个词语回答。(全军覆没)

(4)“全军覆没”是什么意思?

(5)为了部队的安全,八位女战士毫不犹豫地把敌人吸引过来,这是一些怎样的女战士?(勇敢坚强、勇于自我牺牲)

(6)谁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出示句子二:冷云看到这种情况,急忙和女战士们一块儿喊道:“同志们!不要管我们,快点儿冲出去,保住手里的枪,抗战到底!”(教学方法同上) 4.八位英勇的抗联女战士跟敌人拼尽了最后一颗子弹,宁可牺牲,也不愿当俘虏,在乌斯浑河中英勇就义,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10—13自然段,画出描写八位女战士英勇就义的句子。出示句子:八个英勇的抗联女战士互相搀扶着,昂着头,一步一步坚定地走进了激流翻滚的乌斯浑河。子弹呼啸着从她们头上飞过,河水冲撞着她们的身体,她们坚定地往前走着。

(1)从“互相搀扶着”“昂着头”你体会到了什么?(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可她们跟男战士一样英勇坚强,跋山涉水、行军打仗,什么事情都不落在后边”一句可以看出,这八个女战士虽然年龄小,但她们已经历过无数次战斗的磨炼,亲如姐妹,是志同道合的战友。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她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勇于献身、视死如归的精神。)

(2)带着这样的感受谁来读读这句话?(生读)

(3)是啊,多么勇敢的女战士啊,谁再来读?(生读)

(4)冷云指导员,你才23岁啊,多么美好的青春年华啊!你就这样走了吗?男生齐读。

(5)王惠民,你才13岁啊,你还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你本来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读书,为了革命,你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啊!女生齐读。

(6)八女英灵,永垂不朽!全班齐读。 5.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日本鬼子说些什么呢?你又想对八位女英雄说些什么呢? 6.小结: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大部队的安全撤离,她们付出了生命,用鲜血换来了部队的安全,用鲜血让敌人感到畏惧,证明给敌人看,中国人民是宁死不屈的,这才是堂堂正正的、了不起的中国人!中国有数不清的抗日英雄,其中很多是无名英雄,他们都视死如归,坚强不屈。那我们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又算什么呢?让我们共同努力,今后做一个默默奉献的“了不起”的中国人。

三、作业 1.你还了解哪些抗日英雄?选择其中的一个,把他的事迹讲给同学听。 2.这篇课文和我们学过的《狼牙山五壮士》有哪些共同的地方,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2、《八女投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识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八位女战士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八位女战士视死如归、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事的方法,学习通过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有关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2.让我们深情地齐读两遍课题。 3.(多媒体放映乌斯浑河和“八女投江”雕塑的资料,配乐,教师深情地朗诵)在黑龙江省林口县境内,有一条激流滚滚的大河,它是牡丹江的支流,名叫乌斯浑河。那奔流不息的河水,不断地冲刷着历史的痕迹,但却永远不能冲刷掉中国人民对英雄的怀念,这是因为,有8位抗联女战士的英灵,在乌斯浑河长存。今天,就让我们回到1938年的春天,亲眼看看8位抗联女战士那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吧!

二、初步感知 1.以你认为的最有效的方式读读课文,要求:

(1)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读音。

(1)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2)出示生字组词,再指名读或开火车读。

(3)把这些生字词放到课文中去,你还能读准确吗?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读课文。 3.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先自学,不能解决的,再全班交流。

三、再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画出最让你感动的段落或句子。 2.交流自学情况。

(1)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2)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八名女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主动吸引敌人火力,在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的事。

(3)学生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品读课文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课文具体写了一件什么事?

(2)八位抗联女战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讨论交流。课文主要讲了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八名女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主动吸引敌人火力,在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的事。那么八位女战士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掩护部队进行转移的?(是在日本鬼子追赶部队,没有发现她们的情况下,主动吸引敌人的火力,掩护部队转移的。) 3.请同学们快速朗读第6—9自然段,画出描写女战士掩护部队转移时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句子。出示句子一:冷云再仔细一看,日本鬼子们正在追赶部队,还没发现她们,她想:“现在我们这里已经跟部队隔开了,但是也最能吸引鬼子们的注意力。

对,把敌人引过来,让部队突围出去。”

(1)谁来读读这句话?(生读)

(2)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鬼子没发现她们,她们本来可以保全自己的生命,但是为了保存革命的力量,她们决定牺牲自己,吸引敌人火力,使部队能迅速转移。)

(3)如果她们不暴露自己,会有怎样的后果呢?请从课文的第八自然段中找到一个词语回答。(全军覆没)

(4)“全军覆没”是什么意思?

(5)为了部队的安全,八位女战士毫不犹豫地把敌人吸引过来,这是一些怎样的女战士?(勇敢坚强、勇于自我牺牲)

(6)谁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出示句子二:冷云看到这种情况,急忙和女战士们一块儿喊道:“同志们!不要管我们,快点儿冲出去,保住手里的枪,抗战到底!”(教学方法同上) 4.八位英勇的抗联女战士跟敌人拼尽了最后一颗子弹,宁可牺牲,也不愿当俘虏,在乌斯浑河中英勇就义,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10—13自然段,画出描写八位女战士英勇就义的句子。出示句子:八个英勇的抗联女战士互相搀扶着,昂着头,一步一步坚定地走进了激流翻滚的乌斯浑河。子弹呼啸着从她们头上飞过,河水冲撞着她们的身体,她们坚定地往前走着。

(1)从“互相搀扶着”“昂着头”你体会到了什么?(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可她们跟男战士一样英勇坚强,跋山涉水、行军打仗,什么事情都不落在后边”一句可以看出,这八个女战士虽然年龄小,但她们已经历过无数次战斗的磨炼,亲如姐妹,是志同道合的战友。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她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勇于献身、视死如归的精神。)

(2)带着这样的感受谁来读读这句话?(生读)

(3)是啊,多么勇敢的女战士啊,谁再来读?(生读)

(4)冷云指导员,你才23岁啊,多么美好的青春年华啊!你就这样走了吗?男生齐读。

(5)王惠民,你才13岁啊,你还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你本来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读书,为了革命,你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啊!女生齐读。

(6)八女英灵,永垂不朽!全班齐读。 5.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日本鬼子说些什么呢?你又想对八位女英雄说些什么呢? 6.小结: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大部队的安全撤离,她们付出了生命,用鲜血换来了部队的安全,用鲜血让敌人感到畏惧,证明给敌人看,中国人民是宁死不屈的,这才是堂堂正正的、了不起的中国人!中国有数不清的抗日英雄,其中很多是无名英雄,他们都视死如归,坚强不屈。那我们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又算什么呢?让我们共同努力,今后做一个默默奉献的“了不起”的中国人。

三、作业 1.你还了解哪些抗日英雄?选择其中的一个,把他的事迹讲给同学听。 2.这篇课文和我们学过的《狼牙山五壮士》有哪些共同的地方,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3、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八女投江》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识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八位女战士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八位女战士视死如归、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事的方法,学习通过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有关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2.让我们深情地齐读两遍课题。

3.(多媒体放映乌斯浑河和“八女投江”雕塑的资料,配乐,教师深情地朗诵)在黑龙江省林口县境内,有一条激流滚滚的大河,它是牡丹江的支流,名叫乌斯浑河。那奔流不息的河水,不断地冲刷着历史的痕迹,但却永远不能冲刷掉中国人民对英雄的怀念,这是因为,有8位抗联女战士的英灵,在乌斯浑河长存。今天,就让我们回到1938年的春天,亲眼看看8位抗联女战士那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吧!

二、初步感知

1.以你认为的最有效的方式读读课文,要求:

(1)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读音。

(1)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2)出示生字组词,再指名读或开火车读。

(3)把这些生字词放到课文中去,你还能读准确吗?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读课文。

3.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先自学,不能解决的,再全班交流。

三、再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画出最让你感动的段落或句子。

2.交流自学情况。

(1)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2)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八名女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主动吸引敌人火力,在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的事。

(3)学生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品读课文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课文具体写了一件什么事?

(2)八位抗联女战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讨论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八名女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主动吸引敌人火力,在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的事。

那么八位女战士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掩护部队进行转移的?(是在日本鬼子追赶部队,没有发现她们的情况下,主动吸引敌人的火力,掩护部队转移的。)

3.请同学们快速朗读第6—9自然段,画出描写女战士掩护部队转移时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句子。

出示句子一:冷云再仔细一看,日本鬼子们正在追赶部队,还没发现她们,她想:“现在我们这里已经跟部队隔开了,但是也最能吸引鬼子们的注意力。对,把敌人引过来,让部队突围出去。”

(1)谁来读读这句话?(生读)

(2)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鬼子没发现她们,她们本来可以保全自己的生命,但是为了保存革命的力量,她们决定牺牲自己,吸引敌人火力,使部队能迅速转移。)

(3)如果她们不暴露自己,会有怎样的后果呢?请从课文的第八自然段中找到一个词语回答。(全军覆没)

(4)“全军覆没”是什么意思?

(5)为了部队的安全,八位女战士毫不犹豫地把敌人吸引过来,这是一些怎样的女战士?(勇敢坚强、勇于自我牺牲)

(6)谁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出示句子二:冷云看到这种情况,急忙和女战士们一块儿喊道:“同志们!不要管我们,快点儿冲出去,保住手里的枪,抗战到底!”(教学方法同上)

4.八位英勇的抗联女战士跟敌人拼尽了最后一颗子弹,宁可牺牲,也不愿当俘虏,在乌斯浑河中英勇就义,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10—13自然段,画出描写八位女战士英勇就义的句子。

出示句子:八个英勇的抗联女战士互相搀扶着,昂着头,一步一步坚定地走进了激流翻滚的乌斯浑河。子弹呼啸着从她们头上飞过,河水冲撞着她们的身体,她们坚定地往前走着。

(1)从“互相搀扶着”“昂着头”你体会到了什么?(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可她们跟男战士一样英勇坚强,跋山涉水、行军打仗,什么事情都不落在后边”一句可以看出,这八个女战士虽然年龄小,但她们已经历过无数次战斗的磨炼,亲如姐妹,是志同道合的战友。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她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勇于献身、视死如归的精神。)

(2)带着这样的感受谁来读读这句话?(生读)

(3)是啊,多么勇敢的女战士啊,谁再来读?(生读)

(4)冷云指导员,你才23岁啊,多么美好的青春年华啊!你就这样走了吗?男生齐读。

(5)王惠民,你才13岁啊,你还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你本来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读书,为了革命,你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啊!女生齐读。

(6)八女英灵,永垂不朽!全班齐读。

5.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日本鬼子说些什么呢?你又想对八位女英雄说些什么呢?

6.小结:

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大部队的安全撤离,她们付出了生命,用鲜血换来了部队的安全,用鲜血让敌人感到畏惧,证明给敌人看,中国人民是宁死不屈的,这才是堂堂正正的、了不起的中国人!中国有数不清的抗日英雄,其中很多是无名英雄,他们都视死如归,坚强不屈。那我们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又算什么呢?让我们共同努力,今后做一个默默奉献的“了不起”的中国人。

三、作业

1.你还了解哪些抗日英雄?选择其中的一个,把他的事迹讲给同学听。

2.这篇课文和我们学过的《狼牙山五壮士》有哪些共同的地方,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4、第八册《 我给江主席献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戴国家领袖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知识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秩序井然、爱抚造句。能按照提供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

3、过程方法:

学会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合作、探索地学习方式;学会查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以前进中的香港为题先在小组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香港回归之时的自豪感以及给江主席献花时的幸福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第九自然段的反问句,引导学生体会香港人在洗刷了百年耻辱之后回到祖国怀抱的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心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理解我就像……流遍全身这个打比方的句子,深切感受香港同胞的欣喜和幸福。

教学准备:

课文配套录音带、有关香港回归的录像带,投影仪、录音机、明胶片若干张、生字卡等。

教学时间: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自学质疑,初步体会

第二课时:自主探究,体情悟道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自学质疑,初步体会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按照提供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

4、学会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合作、探索地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1、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东方之珠》,同学们知道东方之珠指哪儿吗?(香港)

2、你知道有关香港的知识吗?

学生介绍:香港的风景、历史、回归日

3、你知道香港现任行政长官是谁?学习生字董记住董建华

4、1997年6月30日,江主席等中央领导来到香港和英方政府举行交接仪式,在香港的启德机场,中央代表团受到了香港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香港的一位少先队员姜咪咪(板书:姜咪咪)代表香港青少年给江主席献花(板书:给江主席献花),事后姜咪咪写下了一生中最难忘的作文《我给江主席献花》。(板书:我)

5、读课题,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读课文,扫清障碍

1、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教师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请你按照冒雨等待、激动献花、幸福忘不了给课文分段。

2、学生自学,教师置身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3、全班交流。各组发表意见,主要说说小组内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又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想解决吗。

4、继续解决学生发现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愿选择课文片断读,其他同学说说听了全文有什么感想。

2、学生发言。

四、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毯、频、董

五、布置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争取做到有感情朗读。

2、查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以前进中的香港为题先在小组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自主探究,体情悟道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秩序井然、爱抚造句。

3、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戴国家领袖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学会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合作、探索地学习方式;学会查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以前进中的香港为题先在小组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香港回归之时的自豪感以及给江主席献花时的幸福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第九自然段的反问句,引导学生体会香港人在洗刷了百年耻辱之后回到祖国怀抱的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心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理解我就像……流遍全身这个打比方的句子,深切感受香港同胞的欣喜和幸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观看录像

1、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当时人们特别是姜咪咪的心情?(板书:激动万分、无比兴奋、欣喜若狂、热泪盈眶、幸福)

3、观看录象,展现香港回归的过程。

教师语言导入:1897年到1997年,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香港就像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倍受欺凌。今天,香港回归到祖国的怀抱,香港人民多么激动,让我们和香港人民一起来体会。

4、观看后,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自学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体会激动、高兴的心情。把能表现香港人民激动兴奋心情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小组长进行总结。

三、师生对话,深入体会香港人民的思想感情。

1、学习等待一部分。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人们激动、喜悦的心情?

(1)师生交流:

秩序井然兴奋激动竟

(2)理解:我捧着准备献给江主席的鲜花,又是兴奋,又是激动,竟顾不得擦一下脸上的雨水。

a、谁来把我的心情读出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b、想一想,此时我的心情为什么这样高兴、激动?

c、人们仅仅是今天在等待吗?

d、过渡:长久等待了一个世纪,来了,来了,中央代表团的专机出现了,人们的心情更加激动,谁来读。

2学习献花部分

过渡:人们站在红地毯两侧,心情是一样的,他们都在兴奋而激动地等待着江主席的到来,竟顾不得擦去脸上的雨水。盼着,盼着,中央代表团乘坐的专机降落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1)说说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当时人民的激动的心情?

(2)理解沸腾起来了: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3)理解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a、如果你是香港的百姓,你会怎样说?(展现情景)

b、将自己的感情宣泄表达出来,再有感情地朗读。

c、让我们看看当时欢迎的场面。(中间可以插入录象)

d、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4)理解在回归的日子里,洗刷了百年耻辱的香港人,受次迎接自己的国家元首,怎能不欣喜如狂、激动万分呢?

5、古诗二首《风》《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

2.理解诗意,背诵课文,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

3.体会作者对风的喜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读写本课生字。

难点:体会作者在古诗中抒发的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幻灯片。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们来猜一个谜。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谜底是什么?

二、借助拼音读古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标出本课生字。

三、学习生字。

1.读音。

“能“的声母是“N”不是“L”,“浪”的声母是“I”不是“N”。

“诗”读“shī”不读“sī”。

2.字形。

重点指导写和记:“能”、“浪”、“万”、“斜”。

四、理解诗意

1.体会诗意

能够使秋天的叶子飘落下来,能让二月的鲜花开放。通过江面能掀起很高的波浪,进入竹林能使竹竿斜。

作者通过写风表现出的不同情形,把风当着人写,表达作者对风的喜爱之情。

2.巩固

背诵课文。

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三秋叶二月花千尺浪万竿斜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指点学生背“风”,师生共同评议。

二、学习《江上渔者》

1.借助拼音读古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标出读文生字。

2.学习生字。

(1)读准字音

“渔“整体认读音节,读“yú ”。

“者”读翘舌音。

“舟”读“zhōu”,不读“zōu”。

(2)识记字形

“渔”左右结构,左小右大。

“舟”指导写笔顺。

3.理解诗意。

江上渔者:渔者,打鱼的人。江上打鱼的人。

江上往来人:在这一带走过的人。

但爱鲈鱼美:只喜欢鲈鱼的味道鲜美。

君看一叶舟: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鱼船。

出没风波里:在风浪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

4.体会诗情: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第三课时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古诗(shī sī)能(léng néng)

竿(gān gǎn)

二、填空

二月()三秋()

千尺()万竿()

三、比一比,再组词。

浪()万()

粮()方()

四、把诗句补充完整。

()三秋叶,()二月花。

()千尺浪,()万竿斜。

6、古诗二首《悯农》《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两首古诗,使学生感受到人民生活的艰辛,懂得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从而教育学生热爱人民,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2、认识本课11个字,一个多音字“没mo”,会正确书写8个字。 3、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文,背诵诗文,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二、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会认字和会写字。 2、理解古诗内容,会背诵两首诗。三、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韵律的同时,感受劳动人民的辛苦。同时,培养学生喜欢古诗、爱学古诗的兴趣。四、教学准备字词卡片、电脑课件或图片、课前查找有关资料。五、教学时数3课时。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由图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吃的粮食是怎么来的吗?(农民伯伯辛勤耕种出来的)请大家到田间看看他们是怎么种田的。(课件演示或出示图片) 2、指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谁在做什么? 再仔细观察农民伯伯的动作、表情,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3、有位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里有很多感慨,他就写下了一首诗。你们知不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写的是什么诗?(板书课题)悯:当同情讲。悯农是同情农民的意思。 4、学生介绍课前查找到的资料,了解唐代诗人李绅。 5、这首诗大家并不陌生,会背的同学请站起来背给大家听。(二)在朗读中理解诗句。 1、对照拼音,自读古诗。 2、同桌互读,读准字音:餐can、皆jie。 想一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3、小组里互相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4、再次用课件演示农民耕作画面。 边读边看图,理解第一句。(1)结合插图读一读第一句,说一说什么意思。(2)再看插图,想象当时的情景。 (一位上了岁数的老人头戴草帽,手拿工具,正在田间锄草。中午的太阳挂在空中,天气十分炎热,汗水正一滴滴流到田里的禾苗上,农民伯伯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5、指导朗读。这句诗应该怎样读?自己练,在班里读。(饱含辛酸的语气。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范读、领读、指名读) 6、学习第二句,领悟其义。(1)个人读句,小组讨论,说说读懂了什么。(2)理解词语的意思是:“盘”指吃饭的碗,“餐”指饭,“皆”是都的意思。(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谁知道碗里的饭,每粒都是农民用辛苦劳动的汗水换来的)(4)指导朗读,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三)吟诵全诗,联系实际。 1、大声诵读,练习背诵。(采用诗句、单人背、互背等方式) 2、学习这首古诗后,你想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你想对浪费粮食的人说些什么?(四)拓展延伸。

1、谁还知道有关写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诗?请读给大家听。 2、教师可向学生推荐李绅的《古风二首》的另外一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非常喜欢古诗,也会背不少,不知大家是否熟悉这首诗。(二)学习生字。 1、自学会认字。(大声读,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读出“没”的两个读音) 2、分组学习会写字。(1)读准字音,分析字形。(2)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字。如:编儿歌,画画,形象记忆等方法。 3、汇报分组学习情况,说说记住了哪几个字,是使用什么方法记忆的。 4、让学生说说哪个字最难记。 5、针对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想办法解疑。 可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以下几个字。舟:笔顺是君:强调第二笔横,要写长些,右边要出头。渔: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是“鱼”。粒:左右结构,左边米字旁,“米”作偏旁时捺变成点,右边是“立”。可联系字义与生活实际记忆。者:第四笔撇要写长些。(三)指导书写。 1、学生看课后会写字表,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说说希望老师帮你写好哪个字。 3、通过课件重点指导“舟”的书写笔顺。请学生着重观察“皆”字的间架结构。(四)巩固练习。 1、看音写词。 He miao bu dan yu zhe yi li mi ( ) ( ) ( ) ( ) 2、建立“我的词语库”,给本课会认字组词。看看哪个同学组的词最多,就评为“组词能手”,老师发给小奖状。

7、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教学设计

对于诗歌的学习重点在把握阅读、背诵、抓住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表达的感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教案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认识“巢、苇、罗”等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教学难点

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字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 谈话激趣,交流导入 (课件出示2)

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想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

2.(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板书:秋晚的江上  花牛歌)

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巢、苇、罗、眠、霸、占”并分别组词。(课件出示3)

2.分小节读诗文。

三、 范读诗歌,整体感知

出示诗文(课件出示4)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2.引导学生观看课文配图。

四、自由读诗,理解诗意

1.学生练习读,教师相机指导评价。(出示诗歌指导读)

2.赏析《秋晚的江上》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出示《秋晚的江上》。(课件出示5)

(1)读诗歌,品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板书:归巢的鸟  斜阳  白色的芦苇  美景)

3.欣赏古诗《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课件出示6)

(1)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现了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现实的抗争。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板书: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童趣)

五、指导朗读,感受诗情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3.齐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4.生谈自己的发现。

六、总结拓展,布置作业(课件出示7)

秋晚的江上黄昏时的景色是美丽的,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首诗,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要求:只写一个小节)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语感,其关键在于创设情景,在读中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感到很欣慰,孩子们的发言并不是那么积极,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们蠢蠢欲动的心灵,只是他们还有些含蓄。从孩子精炼的发言中,我发现孩子已经懂得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对自己有用的或是自己需要的信息了。我想,此时孩子们心中已经积淀了一定的情感。围绕诗歌的中心,让孩子对各种新诗内容的细节(关注诗的字、词)进行进一步的感悟。一节课就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悄悄地的过去了,通过诵读,感悟讲解,分析,孩子们对儿童诗想象奇、意境美、情感真的特点的体验在读中得到了升华,孩子们的情感通过读而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足之处:

但因为课的容量较大,一心想要让学生对诗歌有个比较系统地了解,自己时间观念又不强导致了效率不高,看来,还是要赶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严格要求自己,上出实用高效的创新课。

上面就是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教案设计了,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关注本网站。

【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教案设计】相关推荐文章:

花钟教案 花钟课文教案

牛和鹅公开课课件教案 牛和鹅公开课评课

散文诗二首《金色花》《荷叶母亲》教案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三年级《花钟》优质课教案

8、八年级《古诗四首》教学设计《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

教育在线

【设计思想】

诗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感悟作者通过外在的客观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思想情感,欣赏他们为创设美好意境、抒发内心哀乐所运用的高度凝炼的语言,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从而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趣味。诵读是教学诗歌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那种善于倾注强烈感情的诵读既能让我们体会“无地-沙鸥”的凄凉落魄;又能使我们回味苏轼李白的豪放不羁……

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的能力,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都较以前大大改变。因此,在教学这四首诗时,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培养他们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以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

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

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40分钟×2)

教学方法和手段:讨论交流为主,多媒体教学,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四首诗,结合对诗人身世、写作背景的了解,准确理解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 :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新课,检查课前积累。

1.导入 语。

2.学生活动:

举手发言,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1例。

3.切入本课,明确目标: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幻灯片出示本堂课学习目标]

二、 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四首古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1.范读:

1)多媒体画面、诗文、配乐朗诵。

2)学生活动: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

1)四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投影]

2)学生活动:4人一组,各抒己见,并努力使对方接受。如对方不接受,则应竭力反驳。

注意:陈述理由或反驳意见要有依据。

提示:可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探究诗中意境,体味真情实感。[明确:《春望》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泊秦淮》抒发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过零丁洋》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3.组织班级交流。

1) 学生活动: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

2) 教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在交流中穿插幻灯投影,介绍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正确理解诗歌内涵。]

4.变换角色,模仿诗人,学会有感情地朗读。

1) 如果你是诗人,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会带着怎样的情感分别吟诵这四首诗呢?

2) 学生活动:

①走进那个时代,把自己当作诗人,用诗的语言抒发心声。

②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

③小组之间开展朗诵比赛,比哪一组朗读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播放背景音乐]

3) 同学互评,教师点拨,适当进行比较鉴赏。[明确:《春望》(忧伤)、《泊秦淮》(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悲怆豪壮)、《过零丁洋》(慷慨悲壮、正气凛然)]

三、重放配乐朗诵,学生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读。

1) 跟读。

2) 教师小结:诗歌是激情的产物,不是带着强烈感情的人是朗读不好诗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采取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

四、拓展提高:

你最喜欢哪一首诗?为什么?

1.思考。

2.交流、点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讨论交流我们理解了四首诗的思想内容,学习了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品味诗歌字里行间的爱国深情,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3.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热情。

教学难点 :品味名句,体会真情。

教学过程 :

一、 复习旧知,导入 新课。

[课前播放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营造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

1.导入 语:

[音乐停]上节课,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朗读了四首古诗,理解了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在朗读中学会了审美,提高了文学欣赏的水平。不知道同学们还能不能背诵这四首古诗?

2.集体有感情地背诵四首古诗。

二、品味诗歌名句,体会深沉情思。

1.这四首诗都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都蕴含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你认为四首诗最能体现爱国深情的词或句子分别是什么?为什么?

2.自由朗读,边读边思,并结合有关资料,在书旁写下自己的想法。

3.小组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请同学点评。

4.组织班级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加以引导。

内容摘要: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

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更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该汗颜的是座中那些点歌的人。足见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年老久病,无所作为。但“不自哀”则引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现实转入梦境,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与遗憾!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与个人的命运。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的忧虑不安,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方法指导:

①发挥想象,感受意境。②联系实际,体会真情。③品味语言,学会鉴赏。

5.集体朗读一遍。

三、 能力迁移:

运用已学知识朗诵并赏析自己课外收集到的爱国诗歌一首。

1.在小组里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并请别的同学点评。

2.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推荐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并说出推荐理由。

3.学生互评,教师小结,以肯定成绩、鼓励为主。

四、 拓展提高:

1.回归课文,再读古诗四首。

思考:吟动人诗篇,品诗中深情。古人触景伤怀,为国忧思,这给了你哪些启发?

2.交流、点评。

五、课堂总结。

[音乐声起(同课前)]

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们更爱我们的祖国。从现在起,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刻苦,踏实进取,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

愿同学们早日成材,梦想成真!

9、八年级《古诗四首》教学设计《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

诗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感悟作者通过外在的客观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思想情感,欣赏他们为创设美好意境、抒发内心哀乐所运用的高度凝炼的语言,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从而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趣味。诵读是教学诗歌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那种善于倾注强烈感情的诵读既能让我们体会“无地-沙鸥”的凄凉落魄;又能使我们回味苏轼李白的豪放不羁……

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的能力,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都较以前大大改变。因此,在教学这四首诗时,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培养他们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以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40分钟×2)

教学方法和手段:讨论交流为主,多媒体教学,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四首诗,结合对诗人身世、写作背景的了解,准确理解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检查课前积累。

1.导入语。

2.学生活动:

举手发言,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1例。

3.切入本课,明确目标: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幻灯片出示本堂课学习目标]

二、 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四首古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1.范读:

1)多媒体画面、诗文、配乐朗诵。

2)学生活动: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

1)四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投影]

2)学生活动:4人一组,各抒己见,并努力使对方接受。如对方不接受,则应竭力反驳。

注意:陈述理由或反驳意见要有依据。

提示:可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探究诗中意境,体味真情实感。[明确:《春望》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泊秦淮》抒发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过零丁洋》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3.组织班级交流。

1) 学生活动: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

2) 教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在交流中穿插幻灯投影,介绍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正确理解诗歌内涵。]

4.变换角色,模仿诗人,学会有感情地朗读。

1) 如果你是诗人,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会带着怎样的情感分别吟诵这四首诗呢?

2) 学生活动:

①走进那个时代,把自己当作诗人,用诗的语言抒发心声。

②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

③小组之间开展朗诵比赛,比哪一组朗读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播放背景音乐]

3) 同学互评,教师点拨,适当进行比较鉴赏。[明确:《春望》(忧伤)、《泊秦淮》(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悲怆豪壮)、《过零丁洋》(慷慨悲壮、正气凛然)]

三、重放配乐朗诵,学生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读。

1) 跟读。

2) 教师小结:诗歌是激情的产物,不是带着强烈感情的人是朗读不好诗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采取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

四、拓展提高:

你最喜欢哪一首诗?为什么?

1.思考。

2.交流、点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讨论交流我们理解了四首诗的思想内容,学习了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品味诗歌字里行间的爱国深情,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3.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热情。

教学难点:品味名句,体会真情。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营造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

1.导入语:

[音乐停]上节课,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朗读了四首古诗,理解了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在朗读中学会了审美,提高了文学欣赏的水平。不知道同学们还能不能背诵这四首古诗?

2.集体有感情地背诵四首古诗。

二、品味诗歌名句,体会深沉情思。

1.这四首诗都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都蕴含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你认为四首诗最能体现爱国深情的词或句子分别是什么?为什么?

2.自由朗读,边读边思,并结合有关资料,在书旁写下自己的想法。

3.小组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请同学点评。

4.组织班级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加以引导。

内容摘要: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

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更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该汗颜的是座中那些点歌的人。足见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年老久病,无所作为。但“不自哀”则引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现实转入梦境,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与遗憾!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与个人的命运。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的忧虑不安,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方法指导:

①发挥想象,感受意境。②联系实际,体会真情。③品味语言,学会鉴赏。

5.集体朗读一遍。

三、 能力迁移:

运用已学知识朗诵并赏析自己课外收集到的爱国诗歌一首。

1.在小组里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并请别的同学点评。

2.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推荐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并说出推荐理由。

3.学生互评,教师小结,以肯定成绩、鼓励为主。

四、 拓展提高:

1.回归课文,再读古诗四首。

思考:吟动人诗篇,品诗中深情。古人触景伤怀,为国忧思,这给了你哪些启发?

2.交流、点评。

五、课堂总结。

[音乐声起(同课前)]

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们更爱我们的祖国。从现在起,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刻苦,踏实进取,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

愿同学们早日成材,梦想成真!

10、八年级《古诗四首》教学设计《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

【设计思想】

诗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感悟作者通过外在的客观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思想情感,欣赏他们为创设美好意境、抒发内心哀乐所运用的高度凝炼的语言,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从而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趣味。诵读是教学诗歌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那种善于倾注强烈感情的诵读既能让我们体会“无地-沙鸥”的凄凉落魄;又能使我们回味苏轼李白的豪放不羁……

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的能力,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都较以前大大改变。因此,在教学这四首诗时,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培养他们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以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

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

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40分钟×2)

教学方法和手段:讨论交流为主,多媒体教学,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四首诗,结合对诗人身世、写作背景的了解,准确理解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 :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新课,检查课前积累。

1.导入 语。

2.学生活动:

举手发言,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1例。

3.切入本课,明确目标: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幻灯片出示本堂课学习目标]

二、 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四首古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1.范读:

1)多媒体画面、诗文、配乐朗诵。

2)学生活动: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

1)四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投影]

2)学生活动:4人一组,各抒己见,并努力使对方接受。如对方不接受,则应竭力反驳。

注意:陈述理由或反驳意见要有依据。

提示:可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探究诗中意境,体味真情实感。[明确:《春望》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泊秦淮》抒发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过零丁洋》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3.组织班级交流。

1) 学生活动: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

2) 教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在交流中穿插幻灯投影,介绍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正确理解诗歌内涵。]

4.变换角色,模仿诗人,学会有感情地朗读。

1) 如果你是诗人,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会带着怎样的情感分别吟诵这四首诗呢?

2) 学生活动:

①走进那个时代,把自己当作诗人,用诗的语言抒发心声。

②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

③小组之间开展朗诵比赛,比哪一组朗读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播放背景音乐]

3) 同学互评,教师点拨,适当进行比较鉴赏。[明确:《春望》(忧伤)、《泊秦淮》(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悲怆豪壮)、《过零丁洋》(慷慨悲壮、正气凛然)]

三、重放配乐朗诵,学生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读。

1) 跟读。

2) 教师小结:诗歌是激情的产物,不是带着强烈感情的人是朗读不好诗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采取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

四、拓展提高:

你最喜欢哪一首诗?为什么?

1.思考。

2.交流、点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讨论交流我们理解了四首诗的思想内容,学习了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品味诗歌字里行间的爱国深情,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3.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热情。

教学难点 :品味名句,体会真情。

教学过程 :

一、 复习旧知,导入 新课。

[课前播放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营造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

1.导入 语:

[音乐停]上节课,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朗读了四首古诗,理解了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在朗读中学会了审美,提高了文学欣赏的水平。不知道同学们还能不能背诵这四首古诗?

2.集体有感情地背诵四首古诗。

二、品味诗歌名句,体会深沉情思。

1.这四首诗都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都蕴含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你认为四首诗最能体现爱国深情的词或句子分别是什么?为什么?

2.自由朗读,边读边思,并结合有关资料,在书旁写下自己的想法。

3.小组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请同学点评。

4.组织班级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加以引导。

内容摘要: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

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更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该汗颜的是座中那些点歌的人。足见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年老久病,无所作为。但“不自哀”则引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现实转入梦境,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与遗憾!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与个人的命运。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的忧虑不安,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方法指导:

①发挥想象,感受意境。②联系实际,体会真情。③品味语言,学会鉴赏。

5.集体朗读一遍。

三、 能力迁移:

运用已学知识朗诵并赏析自己课外收集到的爱国诗歌一首。

1.在小组里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并请别的同学点评。

2.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推荐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并说出推荐理由。

3.学生互评,教师小结,以肯定成绩、鼓励为主。

四、 拓展提高:

1.回归课文,再读古诗四首。

思考:吟动人诗篇,品诗中深情。古人触景伤怀,为国忧思,这给了你哪些启发?

2.交流、点评。

五、课堂总结。

[音乐声起(同课前)]

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们更爱我们的祖国。从现在起,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刻苦,踏实进取,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

愿同学们早日成材,梦想成真!

11、《三首》教学设计(《卫风氓》《秦风无衣》《邶风静女》)(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⑴了解《诗经》有关常识

⑵学习氓,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⑶背诵三首诗篇

重点难点

2、体会诗中重章叠句的形式即《诗经》的表现手法。

3、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和义:臣鸠、窈窕、逑、荇莱、寤寐、蒹葭、无、恬、涣、埘、址、桀。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的读音。

2.查字典,对照课文注释翻译这三首诗。

一导语设计

《诗经》

同学们虽然没有学习过,但是你们至少听说过,甚至还会背诵其中的诗句。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一首十分出色的恋歌;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写的是离家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归来时的悲戚之感。再如“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相思之苦表现的如怨如诉深切缠绵淋漓尽致等等。正所谓“闻名不如见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它。

二《诗经》简介

(这一部分书上注释①都有,可以给出两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看。老师用提问的方式总结即可)

⑴性质: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六艺”之一。本来只称《诗》后来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⑵体制和内容:

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首包括风、雅、颂三部分。“风”,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大都是贵族作品,;“颂”,都是。《诗经》的精华是民歌部分,它鲜明地表现人民的爱憎及他们的反抗斗争,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的面貌,,《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为我国古典诗歌奠定了现实主义基础。

⑶艺术表现手法:

赋比兴

(教师在此无须多介绍,在具体研习时结合实例讲解)

三、整体把握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结合注释,扫除文字障碍。

(2)学生自由诵读,讨论诗歌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初步感知诗歌的形式特点。

(老师总结)

①题目取自于句首,并不是标题,不能代表诗篇的内容。

②基本句式是四言,一般读成“2/2”节拍

③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章节,意义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变。

④为获得声韵上的美感。采用了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3)学生结合诵读提示再一次朗读三首诗歌,自由诵读。

⑷整体感知,概括每首诗的主要内容。

《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一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经历。

《秦风·无衣》是一篇军中歌谣,表现士兵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昂扬斗志和爱国精神。

《邶风·静女》写男女幽期密约的情形,其中主人公

大胆热烈的爱情表白是自然健康的人性之歌。

四、布置作业

预习

《邶风·静女》争取熟读能诵。

教学设计推荐更多+
相关信息
相关栏目
说课稿一等奖 幼儿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 教案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