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费宝网教学设计

搜索51费宝网

《舍不得这棵树》教学设计一等奖

《舍不得这棵树》教学设计一等奖

时间:2023-06-19 12:33:03

类别:教学设计

《舍不得这棵树》教学设计一等奖

1、《舍不得这棵树》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普、樟、娇、梧、桐、染、匙、呵、性、抖、浇、施”12个生字;积累优美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咀嚼课文语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这棵梧桐树的难舍和喜爱之情,感受梧桐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高贵品质。 3、初步了解第2-6自然段中第一句话的作用。 4、以读导学,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解疑,培养想象、品读能力。二、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舍不得梧桐树的原因,体会其热爱梧桐树的深情。 2、了解第2-6自然段中第一句话的作用。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质疑课题 1、(课前已经板书:舍不得)读词,强调“不、得”读轻声。 2、你知道“舍不得”是什么意思吗? 3、看,作者舍不得的是什么?——这棵树。(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想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吗?那就要读懂课文。请大家轻声地自由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想办法,把课文读准、读通顺,还可以积累一些好词。 2、说说你积累了些什么好词? 3、看,课文中这些带生字的词语认识吗? 樟树娇艳普通梧桐灌满汤匙 撑起灵性抖落浇水施肥乐乐呵呵(1)自己读读看。(2)现在老师检查大家认读的情况,请这一横排的同学开火车读词语。(3)齐读。 4、开火车读课文

(三)深入局部,品读课文 1、读课文质疑 相机板书学生的问题:为什么我也要成为一棵树?(板书:长成树?) 2、默读课文,找关键句。 老师:这到底是一棵怎样的树呢?找到最关键的句子,画上横线。 3、交流句子(课件出示:这是一棵普通的树。这是一棵鸟树。这是一棵花树。这是一棵果树。这是一棵有灵性的树) 老师导读:通过读这些句子,我们明白了这既是一棵普通的树,也是一棵鸟树,一棵花树,一棵果树,还是一棵有灵性的树。 4、自由品读课文:你最喜欢它是一棵什么树呢?找到相应的那一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 5、赏读交流:学生汇报,老师相机指导朗读、理解。教学时老师可在每一段里有所侧重,如:(1)学习第3自然段。①指名读,说感受。②老师引导:多可爱的鸟树啊,来欣赏欣赏吧。(出示课件:树,鸟儿飞来,停在树上,歌声清脆)③师:喜欢吗?为什么?(鸟儿在飞着,好像欣赏以了一场美妙的音乐会)④男生齐读。(2)学习第4自然段。①指名朗读,谈感受。②老师: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③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这棵美丽的花树吧。(出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④女生齐读。⑤引导理解:你从“灌满、染香”读懂了什么?(3)学习第5自然段。①指名朗读,谈感受。②老师,听出来了,它给我们全家带来了果实,这果实就是——圆圆的小粒粒。③(出示课件:果实)瞧,这串串小汤匙里盛着什么呀?全家人吃得怎样?④指名赏读句子。(课件出示:“妈妈把它们摘下来,炒熟了,全家吃得香甜香甜,乐乐呵呵。”)⑤给“乐乐呵呵”换个词,使意思不变,理解感悟词语。(4)学习第6自然段。①指名学生读。②老师引导想象说话:听着他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小作者在树下和小伙伴快乐地跳绳,做功课。你呢?谁来接着说?③引导边做动作边朗读。 师:现在我们就是这棵树了,夏天来了,一起撑开绿色的大伞吧;冬天到了,抖落下身上的树叶上吧。④问:它真的会撑开大伞,抖落树叶吗?(当作人来写,表明作者十分喜爱它)(5)学习第2自然段。①老师问:想知道老师喜欢它是一棵什么树吗?(师范读该段课文)②引导理解感悟:我喜爱它,它那么普通,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不管在什么环境,它都能生长,我喜欢它。③引导思考:可是,它真的普通吗?你们说梧桐树带给我们的好不好,多不多?(板书:又好又多)

(四)反馈问题,赏析文中难句1、现在你懂得了为什么说我家里有四口了吗? (引导理解:天天看到,和它朝夕相处,就好像是家中的一员了。难怪我们一家和它分不开了。难怪“我”把它也看做了家中的一员,觉得家里有四个人了)2、激发学生想象:就要离开了,“我”想对梧桐说些什么?(课件出示:梧桐树啊,虽然我不能把你带走,全我会常常想你的,因为你活在我的心里了。我也要长成一棵树,一棵会走路的树)师:树怎么会活在我的心里呢?现在你就是小作者了,请闭上眼睛,想想这棵可爱的梧桐树吧。(课件出示:优雅的音乐)师:你刚刚想到了些什么?学生说感受。3、最后,作者深情地写道:我也要长成一棵树,一棵会走路的树。你懂得了吗?和小组同学谈谈你的感受吧。(完成板书)4、马上要就分别了,作者和它深受的这棵树是怎样依依惜别的,你能说说吗?

(五)拓展升华,总结下课1、我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舍不得这棵树了。因为这是一棵鸟树,给我们带来了动听的音乐,所以我们舍不得它。同学们,你还知道作者为什么舍不得这棵树?(学生接着说)2、是的,这就是作者舍不得门前这棵普普通通的梧桐树的原因。让我们再汇合怀深情说出作者心中的这句话吧。(师指课题,学生齐读)3、老师小结:同学们,门前的梧桐树是如此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与“我”结下了浓厚的友谊。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树清寒有很多很多,让我们真诚地爱护它们,和谐相处吧。因为它们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最亲密的朋友!4、听听人们对大树的赞美之歌吧。(音乐:《好大一棵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1、指名轮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评价朗读,回顾上节课所学。3、指名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4、齐读全文。(二)自主学习生字新词1、自学生字。2、检查自学情况。3、指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记住每个字的。本文由XxjxSJ.cn-收集重点指导: 娇:形声字,注意和“骄”的区别。 普:上面是八笔,不要丢了上面的点和撇。 梧:注意是第二声,不要读成了第三声。 染:上面是三点水和“九”,不要写成了“丸”。 匙: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匕”,不要写成了“七”。 浇:注意右边的上面没有一点,可以和“晓、烧”等字对比学习。(三)体会课文第2~6自然段的写作方法1、指名朗读第2~6自然段的第一句话。2、小组讨论:说说社一句话在这一自然段起什么作用。3、交流:它们都是各自然段的总起句,能使读者很快知道这段话的主要内容。4、仿照句式说一段话。这是一棵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放手练习写一段话,第一句是总起句。6、交流指导。(四)指导背诵1、朗读全文。想一想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段都写了什么?2、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3、教师引导背诵课文。4、指名背,全班背。

2、《舍不得这棵树》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普、樟、娇、梧、桐、染、匙、呵、性、抖、浇、施”12个生字;积累优美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咀嚼课文语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这棵梧桐树的难舍和喜爱之情,感受梧桐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高贵品质。 3、初步了解第2-6自然段中第一句话的作用。 4、以读导学,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解疑,培养想象、品读能力。二、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舍不得梧桐树的原因,体会其热爱梧桐树的深情。 2、了解第2-6自然段中第一句话的作用。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质疑课题 1、(课前已经板书:舍不得)读词,强调“不、得”读轻声。 2、你知道“舍不得”是什么意思吗? 3、看,作者舍不得的是什么?——这棵树。(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想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吗?那就要读懂课文。请大家轻声地自由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想办法,把课文读准、读通顺,还可以积累一些好词。 2、说说你积累了些什么好词? 3、看,课文中这些带生字的词语认识吗? 樟树娇艳普通梧桐灌满汤匙 撑起灵性抖落浇水施肥乐乐呵呵(1)自己读读看。(2)现在老师检查大家认读的情况,请这一横排的同学开火车读词语。(3)齐读。 4、开火车读课文

(三)深入局部,品读课文 1、读课文质疑 相机板书学生的问题:为什么我也要成为一棵树?(板书:长成树?) 2、默读课文,找关键句。 老师:这到底是一棵怎样的树呢?找到最关键的句子,画上横线。 3、交流句子(课件出示:这是一棵普通的树。这是一棵鸟树。这是一棵花树。这是一棵果树。这是一棵有灵性的树) 老师导读:通过读这些句子,我们明白了这既是一棵普通的树,也是一棵鸟树,一棵花树,一棵果树,还是一棵有灵性的树。 4、自由品读课文:你最喜欢它是一棵什么树呢?找到相应的那一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 5、赏读交流:学生汇报,老师相机指导朗读、理解。教学时老师可在每一段里有所侧重,如:(1)学习第3自然段。①指名读,说感受。②老师引导:多可爱的鸟树啊,来欣赏欣赏吧。(出示课件:树,鸟儿飞来,停在树上,歌声清脆)③师:喜欢吗?为什么?(鸟儿在飞着,好像欣赏以了一场美妙的音乐会)④男生齐读。(2)学习第4自然段。①指名朗读,谈感受。②老师: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③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这棵美丽的花树吧。(出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④女生齐读。⑤引导理解:你从“灌满、染香”读懂了什么?(3)学习第5自然段。①指名朗读,谈感受。②老师,听出来了,它给我们全家带来了果实,这果实就是——圆圆的小粒粒。③(出示课件:果实)瞧,这串串小汤匙里盛着什么呀?全家人吃得怎样?④指名赏读句子。(课件出示:“妈妈把它们摘下来,炒熟了,全家吃得香甜香甜,乐乐呵呵。”)⑤给“乐乐呵呵”换个词,使意思不变,理解感悟词语。(4)学习第6自然段。①指名学生读。②老师引导想象说话:听着他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小作者在树下和小伙伴快乐地跳绳,做功课。你呢?谁来接着说?③引导边做动作边朗读。 师:现在我们就是这棵树了,夏天来了,一起撑开绿色的大伞吧;冬天到了,抖落下身上的树叶上吧。④问:它真的会撑开大伞,抖落树叶吗?(当作人来写,表明作者十分喜爱它)(5)学习第2自然段。①老师问:想知道老师喜欢它是一棵什么树吗?(师范读该段课文)②引导理解感悟:我喜爱它,它那么普通,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不管在什么环境,它都能生长,我喜欢它。③引导思考:可是,它真的普通吗?你们说梧桐树带给我们的好不好,多不多?(板书:又好又多)

(四)反馈问题,赏析文中难句1、现在你懂得了为什么说我家里有四口了吗? (引导理解:天天看到,和它朝夕相处,就好像是家中的一员了。难怪我们一家和它分不开了。难怪“我”把它也看做了家中的一员,觉得家里有四个人了)2、激发学生想象:就要离开了,“我”想对梧桐说些什么?(课件出示:梧桐树啊,虽然我不能把你带走,全我会常常想你的,因为你活在我的心里了。我也要长成一棵树,一棵会走路的树)师:树怎么会活在我的心里呢?现在你就是小作者了,请闭上眼睛,想想这棵可爱的梧桐树吧。(课件出示:优雅的音乐)师:你刚刚想到了些什么?学生说感受。3、最后,作者深情地写道:我也要长成一棵树,一棵会走路的树。你懂得了吗?和小组同学谈谈你的感受吧。(完成板书)4、马上要就分别了,作者和它深受的这棵树是怎样依依惜别的,你能说说吗?

(五)拓展升华,总结下课1、我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舍不得这棵树了。因为这是一棵鸟树,给我们带来了动听的音乐,所以我们舍不得它。同学们,你还知道作者为什么舍不得这棵树?(学生接着说)2、是的,这就是作者舍不得门前这棵普普通通的梧桐树的原因。让我们再汇合怀深情说出作者心中的这句话吧。(师指课题,学生齐读)3、老师小结:同学们,门前的梧桐树是如此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与“我”结下了浓厚的友谊。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树清寒有很多很多,让我们真诚地爱护它们,和谐相处吧。因为它们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最亲密的朋友!4、听听人们对大树的赞美之歌吧。(音乐:《好大一棵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1、指名轮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评价朗读,回顾上节课所学。3、指名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4、齐读全文。(二)自主学习生字新词1、自学生字。2、检查自学情况。3、指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记住每个字的。本文由XxjxSJ.cn-收集重点指导: 娇:形声字,注意和“骄”的区别。 普:上面是八笔,不要丢了上面的点和撇。 梧:注意是第二声,不要读成了第三声。 染:上面是三点水和“九”,不要写成了“丸”。 匙: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匕”,不要写成了“七”。 浇:注意右边的上面没有一点,可以和“晓、烧”等字对比学习。(三)体会课文第2~6自然段的写作方法1、指名朗读第2~6自然段的第一句话。2、小组讨论:说说社一句话在这一自然段起什么作用。3、交流:它们都是各自然段的总起句,能使读者很快知道这段话的主要内容。4、仿照句式说一段话。这是一棵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放手练习写一段话,第一句是总起句。6、交流指导。(四)指导背诵1、朗读全文。想一想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段都写了什么?2、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3、教师引导背诵课文。4、指名背,全班背。

3、《三棵银杏树》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抓住语言文字,使学生认识银杏树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进行读懂每句话和注意句与句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用“偶尔、虽然...却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欣赏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读书,认识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和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略)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理解词语;

2、读通课文,初步感知全文;

3、读懂课文第1、2两个自然段。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读题。简介作者和有关银杏树的知识。

二、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三、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全文所讲内容。

四、学习第1自然段。通过读书,知道这段四句话所讲的内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通过比较“似乎”一词的用法,知道银杏树有生长慢的特点。

六、作业。

1、抄写本课新学词语。

2、阅读思考课后1、(2)(3)(4)题。

.1.

第二课时(详)

教学目标:

1、自由读3-7自然段,了解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

2、再读3-7自然段,说说银杏树各部分的特点。

3、通读3-7自然段,体会关键词句的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说这三棵银杏树分别生长在哪里?学生说,老师画简笔画(或采用多媒体教学)。

二、出示本节课教学目标,齐读一次。

三、自由读3-7自然段,了解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三棵银杏树随着季节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指出读书要字字入目,做到过目不忘。)

2、学生自由读。

3、读后指出随着季节变化,即是找出冬、春、夏、秋银杏树各是怎样的?要求再看书,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

4、指名说,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录像(或采用多媒体),直观感受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

5、让学生补充,老师点拔。

6、同桌互说一次后指名说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

(相机板书有关样子的词语。)

四、再读3-7自然段,说说银杏树各部分的特点。

1、(出示幻灯图)让学生分清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各部分。

2、让学生再把3-7自然段仔细看一遍。用??符号标出最能体现干、枝、叶、花、果特点的词语。

3、指名说银杏树各部分的特点,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

4、听后补充,教师点拔。

(相机板书体现银杏树各部分特点的词语。)

.2.

5、指名说后学生互相说,看板书说。

五、通读3-7自然段,体会关键词句的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1)、读后理解“小粒”究竟是什么?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找出有关描写小粒的比喻句,齐读一次,体会这个句子写得形象。

2、男同学读第4自然段。

(1)、读后出示文中第2句,相机理解“新衣裳”。

(2)、指导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这句话。

(3)、引读后面三个句子。

(4)、齐读一次。读时注意两点:

a、前面的句子读出孩子们玩得尽兴、高兴。

b、后面的句子读出摇船的很悠闲。

(5)、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银杏树带给人们的欢乐。

3、小组读第5自然段。

(1)、读后问:从“可爱”这个词可看出什么?知道花给我们带来快乐。

(2)、出示父亲说的话。理解“不开花哪儿来的果”的意思。

(3)、老师两次读父亲说的这句话,让学生辨别正误。

(4)、要求学生用正确的语气读一次。

(5)、学生质疑。如:父亲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银杏树是有花的?了解父亲说话的目的。

(6)、小结。只有经过自己仔细观察的事物,印象才会深刻。

过渡:父亲说。银杏树有花才有果,说起银杏果,作者就想起什么?

4、指名读第6自然段。

(1)、学生质疑,如:说起银杏果,作者为什么就不由得想起“烫手罗,热白果”的叫卖声来?

(2)、引导理解,体会家乡的银杏果也给人带来欢乐。

(板书:带来欢乐)

过渡:

秋风阵阵地吹,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在平常人看来是冷清、悲凉的。可是在孩子们的眼中,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3.

5、听录音读(或采用多媒体直观感受)最后一段。

(1)、读后让学生找出哪几句话分别是描写秋、冬景象的句子。

(2)、出示描写秋天景象的句子。相机理解“黄蝴蝶”后,体会黄叶带给孩子们的欢乐。

(3)、指导朗读,读出秋天银杏树带给人们的欢乐。

(4)、出示描写冬天的句子。理解“赤裸裸”后,指导朗读,读出冬天的迷人。

(5)、整体欣赏最后一段。(教师范读、跟录音读、表演读等)

(6)、朗读小比赛,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

六、总结全文。

《三棵银杏树》这篇课文写得很美。在这短短的一篇文章里,作者以朴实、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丰富的内容;既写了银杏树冬、春、夏、秋的样子和干、枝、叶、花、果的特点,给人带来了快乐;又描画了一幅幅以银杏树为主要景物的简洁、优美、古朴的画面,给人以美感;同时出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情感。

(板书: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

七、作业。

观察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植物,把它的外形特点记在本子上。

第三课时(略)

教学目标:指导感情朗读、造句和小练笔。

教学过程: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指导用“偶尔、虽然...却”造句。

3、同学间交流自己喜欢的植物名称、特点。

4、复习本文写法,进行小练笔。

.4.

附板书设计:

10.三棵银杏树

叶圣陶

冬春夏秋(样子)

银(赤裸裸)(新衣裳)(绿阴)(黄蝴蝶)带

杏干枝叶花果(特点)欢

(直)(直的多)(折扇形)(小、(白、碧玉般乐

树白里带黄)的仁儿、清香味)

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

4、《三棵银杏树》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抓住语言文字,使学生认识银杏树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进行读懂每句话和注意句与句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用“偶尔、虽然...却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欣赏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读书,认识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和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理解词语;

2、读通课文,初步感知全文;

3、读懂课文第1、2两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

一、出示课题,读题。简介作者和有关银杏树的知识。

二、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三、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全文所讲内容。

四、学习第1自然段。通过读书,知道这段四句话所讲的内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通过比较“似乎”一词的用法,知道银杏树有生长慢的特点。

六、作业 。

1、抄写本课新学词语。

2、阅读思考课后1、(2)(3)(4)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自由读3-7自然段,了解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

2、再读3-7自然段,说说银杏树各部分的特点。

3、通读3-7自然段,体会关键词句的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说这三棵银杏树分别生长在哪里?学生说,老师画简笔画(或采用多媒体教学)。

二、出示本节课教学目标 ,齐读一次。

三、自由读3-7自然段,了解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三棵银杏树随着季节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指出读书要字字入目,做到过目不忘。)

2、学生自由读。

3、读后指出随着季节变化,即是找出冬、春、夏、秋银杏树各是怎样的?要求再看书,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

【板书:冬 春 夏 秋(样子)】

4、指名说,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录像(或采用多媒体),直观感受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

5、让学生补充,老师点拔。

6、同桌互说一次后指名说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

四、再读3-7自然段,说说银杏树各部分的特点。

1、(出示幻灯图)让学生分清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各部分。

2、让学生再把3-7自然段仔细看一遍。用? ? 符号标出最能体现干、枝、叶、花、果特点的词语。

3、指名说银杏树各部分的特点,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

4、听后补充,教师点拔。

5、指名说后学生互相说,看板书说。

五、通读3-7自然段,体会关键词句的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1)、读后理解“小粒”究竟是什么?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找出有关描写小粒的比喻句,齐读一次,体会这个句子写得形象。

2、男同学读第4自然段。

(1)、读后出示文中第2句,相机理解“新衣裳”。

(2)、指导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这句话。

(3)、引读后面三个句子。

(4)、齐读一次。读时注意两点:

a、前面的句子读出孩子们玩得尽兴、高兴。

b、后面的句子读出摇船的很悠闲。

(5)、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银杏树带给人们的欢乐。

3、小组读第5自然段。

(1)、读后问:从“可爱”这个词可看出什么?知道花给我们带来快乐。

(2)、出示父亲说的话。理解“不开花哪儿来的果”的意思。

(3)、老师两次读父亲说的这句话,让学生辨别正误。

(4)、要求学生用正确的语气读一次。

(5)、学生质疑。如:父亲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银杏树是有花的?了解父亲说话的目的。

(6)、小结。只有经过自己仔细观察的事物,印象才会深刻。

过渡:父亲说。银杏树有花才有果,说起银杏果,作者就想起什么?

4、指名读第6自然段。

(1)、学生质疑,如:说起银杏果,作者为什么就不由得想起“烫手罗,热白果”的叫卖声来?

(2)、引导理解,体会家乡的银杏果也给人带来欢乐。

(板书:带来欢乐)

过渡:

秋风阵阵地吹,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在平常人看来是冷清、悲凉的。可是在孩子们的眼中,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5、听录音读(或采用多媒体直观感受)最后一段。

(1)、读后让学生找出哪几句话分别是描写秋、冬景象的句子。

(2)、出示描写秋天景象的句子。相机理解“黄蝴蝶”后,体会黄叶带给孩子们的欢乐。

(3)、指导朗读,读出秋天银杏树带给人们的欢乐。

(4)、出示描写冬天的句子。理解“赤裸裸”后,指导朗读,读出冬天的迷人。

(5)、整体欣赏最后一段。(教师范读、跟录音读、表演读等)

(6)、朗读小比赛,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

六、总结全文。

《三棵银杏树》这篇课文写得很美。在这短短的一篇文章里,作者以朴实、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丰富的内容;既写了银杏树冬、春、夏、秋的样子和干、枝、叶、花、果的特点,给人带来了快乐;又描画了一幅幅以银杏树为主要景物的简洁、优美、古朴的画面,给人以美感;同时出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情感。

(板书: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

七、作业。

观察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植物,把它的外形特点记在本子上。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感情朗读、造句和小练笔。

教学过程 :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指导用“偶尔、虽然...却”造句。

3、同学间交流自己喜欢的植物名称、特点。

4、复习本文写法,进行小练笔。

5、《三棵银杏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银杏树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思想感情

2.通过阅读,认识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的特点。

让学生了解本文“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的叙述顺序。

3.积累有关描写银杏树的好词句。

重点难点:

1、了解本文“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叙述的。

2、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同学们见过银杏树吗?谁亲眼见过或者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了银杏树,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出示多媒体,银杏树图片和介绍。

2、师补充:

3、师生简介叶圣陶。

二、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1、你通过预习了解了课文写了些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学生自由谈。

2、读通全文,指名读。

3、学生再默读课文,想想每段讲了什么?(让学生分好段)

(a三棵银杏树生长的位置,b

三棵银杏树生长缓慢,c按四季的变化来描述三棵银杏树的特点。)

4、听全文朗读,再次体会每段的意思。

5、生词新词

(1)学生自读生字新词。

(3)联系课文内容或查字典理解以下词。

忽略:没有注意到。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三、学习第一段

1、学生朗读第一段。

2、给第一段配上插图,一学生或者几名学生上讲台画。

3、再读理解:“……像两个亲密的朋友,手牵着手,肩并这肩。”说明了什么?(表达了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

一、整体进入,导入复习“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的叙述顺序。

通过自学,我们已经了解到本文是按银杏树的(位置、树龄、外形)三个方面叙述的。其中外形这个部分又是从(干、茎、叶、花、果)这五个部分展开描写的,这就是文章的写作顺序。(同步出示投影:

位置(屋后空地上)   干

三棵银杏树 树龄(古老)      芽

外形——————    叶

二、检查自学,了解外形各部分的特点。结合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在自学课文时,我们是运用“读课文、找句子、点词语”的方法完成填空,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1、先来看银杏树的位置。生答:屋后的空地上投影出示确切的位置呢?引读第一节。

(出示比喻句)作者把两棵银杏树比作()。

师:多么生动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银杏树的喜爱之情,再读这句话,读出喜爱之情。

2、引读课文第二节。银杏树非常古老(出示)后引读。

3、银杏树的干、茎、叶、花、果又各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交流一下。交流过程中,能结合课外阅读谈谈更好。

(1)干:直偶尔弯曲(板书出示)

生A:银杏树干的特点是“直偶尔弯曲”。文中的句子是(板书句1)从句中的很直,直的多,偶尔屈曲,看出银杏树干大多是直,偶有屈曲。

师:!来读一读这句,读出挺拔。生齐读。

(2)芽:多像奶头(观察仔细)

叶:折扇形春绿秋黄(作药作书签)

花:小白里带黄花叶同放(很好的蜜源植物花香晚上开放)

果:壳白仁绿味香(营养价值高做药做蜜饯等)

注:学生必须先说特点,再找句子,说明特点,再联系课外知识说说,再带领学生齐读。

4、多么诱人的白果啊!现在让我们完整地体会一下银杏树的外形。引读板书

三、根据上下文,理解句意,体会喜爱之情。

俗话说:咏物言志,状物抒情。叶圣陶爷爷对银杏树如此细致形象的刻划,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包含在文章中的那种浓浓的喜爱之情。这种喜爱在银杏树那片广大的绿荫下开始滋生。

句一:我们高兴地说:“银杏树又穿上新衣裳了!”

句二:今年春天,我看到银杏树的花了……

句三: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让我们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三句话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喜爱,以句一为例:

句一:我们高兴地说:“银杏树又穿上新衣裳了!”

1、齐读后提问:“银杏树又穿上新衣裳”是指什么呢?可以读它上文。

(生答:即是指银杏树又长出了折扇形的绿叶。)穿新衣裳都是用来写人的,作者把银杏树当作人来写,表达了作者对银杏树的喜爱之情。

2、自由读这句话,体会高兴的心情。示范读齐读

3、树木长出叶子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我们会如此高兴呢?我们来读第三节有关的句子,引读上下文。

冬天,银杏树的枝干都是(),上面只长着()。春天()多美啊!下文讲道,炎热的夏天到了,()。

4、学生再读上下文,体会喜爱之情。(同桌讨论)

5、交流(上文中,冬天树木赤裸裸,不好看,春天长出新叶子,美,感到高兴。下文中,形成绿荫,可以玩,高兴,大人们在绿荫下休息,高兴。)

小结:孩子们在绿荫下尽情地玩耍,船家在树荫下悠然自得休息,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多么美好的图画呀!叫人怎么能不喜爱它呢?难怪我们会高兴地说——银杏树又穿上新衣裳了!

句二:今年春天,我看到银杏树的花了……

1、小组齐读句二:

一生:这句话的上文是“银杏的花太小了,很容易使人忽略。……父亲笑着说:……”

(一学生:这里的第一句说银杏的花很小,看到它不容易,刚才我们在学习银杏树的花知道了银杏树花几乎与叶同时长出,它的叶子那么引人注目。那么小的花当然不引人注目。而且银杏花是晚上开放的,一开花就谢,说明了花是很难看到的。现在作者终于看到了,他一定会很开心,可见对银杏树的喜爱。)

一生说:这里的第二句话是“我”和父亲的对话。从对话中我知道作者本来是以为银杏树不开花的,可从父亲的话中又得到银杏树肯定会开花的,只不过要留心看。我想作者听了父亲的话,一定期待着看到花。现在看到了,当然高兴,说明他对银杏树更喜爱了。

一生说:这句话的下文是:几乎跟叶子……很可爱的……这句话是直接描写银杏树花。作者没有想到看到这样美的花,真高兴啊!

一生说:我觉得这句话本身就表现了作者的高兴。今年春天,我看到银杏树的花了。这里有一个“了”字,表示作者终于看到了他期待了一个秋天,一个冬天,包含了作者许许多多的快乐。

学生读这句话。齐读体会。

小结:极普通的小花,在小作者的眼里是如此的娇小、可爱,表达了作者是多么喜爱银杏树。

句三: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小组齐读第三句。一生:这句话是比喻句。比喻句的上文“秋风阵阵地吹,黄叶落得满地。风又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说明句中的“黄蝴蝶”是指秋风吹起的落叶。一群群黄蝴蝶在空中飞来飞去是很美丽的,作者把这样美丽的景象来比喻银杏叶飘落下来在空中飞舞的景象,可见他是非常喜爱银杏树的。(谁来读出喜爱。)

师:秋风中,满天的黄叶飒飒地落下来,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孩子们在欢呼,在雀跃。同学们能想象一下那时那刻的情景吗?

出示投影:秋风阵阵地吹,黄叶落得满地,()。学生想象说话。

※当孩子们还沉浸在秋天的欢乐中时,冬天已经来临——待黄叶落尽……像一幅古画。

能理解一下吗?

叶子落了,老树变得光秃秃了,应该说这样一点也不美,不过赤裸裸的枝干上停着一两只鹰,一动也不动,背后衬着蓝天,真的像一幅古画。

师:说的真好,这是一种古朴的美,苍劲的美,在这种美中,孕育着春天,孕育着勃勃生机。再读这段话。

师:初夏秋冬,银杏树给了孩子们那么多的欢乐,成了孩子们童年中最好的朋友。

师引读全文。

四、美文欣赏。

多么奇特的一幅古画呀!那三棵银杏树像一尊雕像隽永久远。那无数小芽就像无数首抒情诗清新勃发。当我们读懂了银杏树的丰硕、繁茂、宁静时,我们已开始喜欢上了这三棵银杏树,其实,事间万物都有其蕴味。当我们用喜爱的目光注视时,它们便会显示自身的美丽。

让我们来听一听这几段话。

松柏

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盘根错节,从一个石缝间扎进去,又从另一根石缝间钻出来。即使是面对无情的岩石,它们也要延伸过去,像犀利的鹰爪抓住它栖身的岩石。

教后感:

这堂课,我是和年级组几个老师共同备课的。本节课,我根据教学要求:了解银杏树的外形以及人们在树下活动的情况,教育学生热爱自然景物,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养成好习惯。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课前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预习作业,我让学生收集了大量的课外知识进行阅读。我还带领学生来到我校的银杏树下观察,并捡来树叶制作成标本,并希望学生能在树下玩耍。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与课本产生共鸣。上课时,我首先从整体进入,让学生了解课文是从几个方面写银杏树的。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之后,紧接着,我并让学生按“读课文,划句子,点词语。”的方法说说银杏树的“干、芽、叶、花、果。”的特点。在小组交流时,希望学生能结合收集的资料补充说明各个部分的特点。在学生介绍“果”时,我把炒好的银杏果让学生品尝,大家都抢着吃。通过学生的品尝,学生观察后,很快得出结论“果是壳白、仁绿、味香”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也有调皮的学生说银杏果是臭的,虽然当时我很生气,但很快就平静下来,并巧妙地说,每个人品味的滋味不一样,当你喜欢它时,你就会觉得很香。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比喻生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我能比较注重学生的朗读。教室里不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把体会叶圣陶对银杏树的喜爱之情教完。可能在小组交流时,介绍课外资料时耽误了时间。这堂课,我要注意的是,预习要放在课前,不要放在课后。把时间节约下来,用于后面的教学。课前学生预习还不太扎实。

6、《三棵银杏树》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这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散文。作者用儿童的语言描写了自己家屋后空地上的三棵银杏树的年龄,然后按照四季的顺序描写了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同时描写了银杏树在不同的季节带给我的快乐,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家乡银杏树的喜爱,表达了对家乡的喜爱。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的手法,如在第一自然有“两棵在中央,像两个亲密的朋友,手牵着手,肩并着肩。”这个比喻看出作者多么喜欢这些银杏树啊,仿佛他们彼此爱恋一般。“这些小粒渐渐长大,最后像牛的奶头。”作者观察的很仔细,比喻很贴切,的确如此,冬天了,光秃秃的银杏树枝头上突出一个个像牛奶头一样的东西,如果不注意,是不会看到这些的。所以,由此看出叶圣陶是多么细心,同时反映了他对银杏树的关心和喜爱。第三自然段中“我们欢喜地说:‘银杏树又穿上新衣裳了!’”这是一个拟人句,从中看出作者的心情是多么兴奋,一个“又”字看出作者一直在等待银杏叶长出的这一天,等了很久了,原因是银杏叶只要长出,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快乐。第五自然段中有“白果是银杏的种子,炒熟了,剥掉壳,去了衣,就是绿玉一般的一颗仁,虽然不甜,却有一种特别的清味,我们都喜欢吃。”“绿玉”就让人感到白果的可爱,“我们都喜欢吃”足见“我”身边的人对白果的喜爱。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把落叶比作蝴蝶,没有丝毫凋零的悲伤,这就是孩子眼中的生活;这就是孩子独有的快乐。“屈曲得很古怪的支干上偶然有一两只鹰停在那里,好久好久不动一动,衬着天空的背景,正像一幅古画。”苍鹰立于银杏枝上,背景为天空,在作者眼里,就是一幅古画。这是非常贴切的比喻,同时,我们看出冬天的银杏树在作者的眼里同样是美的。

纵观全文,我们看出一年四季的银杏树在作者的眼里都是美丽的,作者不仅在每个自然段描写了银杏树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尤其课文的3——7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就是一个季节,在不同的季节里我们看到了银杏树的干、支、叶、花、果的特点,看到了银杏树带给“我”的快乐,体会到作者的对银杏树的喜爱,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喜爱。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偶然 袅袅 屈曲 歇口气 一缕缕 剥掉壳 赤裸裸 新衣裳

扮演 喜剧 吸一管烟 煮一锅饭 黄叶落尽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了解作者主要想我么介绍了银杏树的位置、年纪、干、支、叶、花、果的特点。

4结合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银杏树在作者眼中的可爱,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银杏树的喜爱,对家乡的喜爱。

5模仿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中的生动的句子,感受作者的细腻情思。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写作的方法。

教学策略:1

读中感悟,引导学生借助课文的具体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2展开想象,借助具体语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还原文字所描写的生活画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银杏树图片叶圣陶介绍

教学流程:

一拍手诵读童谣——银杏树,导入新课。

门前一株银杏树,

数人拉手抱不住。

长的叶子像把扇,

椭圆果子成嘟噜。

银杏树是风景树,

大家一定要爱护。

二(音乐课件)交流介绍银杏树,认识叶圣陶。

1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关于银杏树的知识。

2教师配乐(放出课件——银杏树)介绍小结。同学们,银杏树是我国珍贵的古树种,也是我国的特产植物。俗称白果树。别名叫公孙树,因为这种树在自然生长状况下,长得慢,形容祖父一辈种银杏,到了孙子辈才结果。银杏除树姿美丽外,它的种子可食用,也是一味药材,有润肺、止咳平喘的功效,叶子有杀虫作用,可以防治棉蚜虫。树叶夹在书里,可以驱除蛀书的蠹虫。春天,银杏树开花,蜜蜂云集,是一种很好的蜜源植物。

3师生一起板书课题——三棵银杏树

4介绍作者——叶圣陶(课件图片加资料)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学毕业后,当了10年小学教师。以后又在中学、大学任教。他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直坚持写作,发表了很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开拓者。他创作的《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是我国童话创作的优秀作品。他有很多的名言,其中老师最喜欢的一则名言是——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过渡:在他老家的屋后,有三棵银杏树,他们树龄久远,主干停滞,叶儿美丽,花朵很小,果实似玉。今天,老师就和大家认识一下三棵银杏树,感受银杏树带给叶圣陶的快乐。请再来齐读课题。

三自读课文,整天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师:请大家再来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求:

1读准字音,读懂句子。

2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号,想想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思考完成填空。(课件)

通过读课文,我觉得这是三棵_______的银杏树。

4检查。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多种方式读词语。

(2)课件,通过读课文,我觉得这是三棵——的银杏树。

预设:高大年龄很大枝干很直叶子茂盛果子好吃树叶美丽……

5再读课文,思考,在作者叶圣陶的眼里,这是三棵_____的银杏树。

6交流:预设——非常令人喜爱高大美丽让他快乐像美丽的古画……

四结合具体语段,感悟银杏树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怀。

1课件:通过读课文,我觉得在作者叶圣陶的眼里,这是三棵______的银杏树。我是从课文的第____自然段中知道的。

2要求,说出这是三棵怎样的银杏树,再结合课文说出自己的根据。

3学生选择一个自然段,自己练习,准备发言。

4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感悟银杏树的特点和给作者带来的欢乐。

5交流预设:

(1)这是三棵年代久远或者说年龄很大的银杏树。(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抓住“年纪”一词,体会作者对他们的喜爱。因为年纪一般用来问人有大,在这儿问银杏树多大年纪了,是把银杏树看成了人来着。

过渡:这么大年纪的三棵银杏树,在作者眼里还有什么特点呢?继续交流。

(3)很美的银杏树或者带给我们快乐的银杏树。

师:谈谈你的理由,你从课文的那些句段感受到了银杏树的特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3——7自然段交流自己的感悟。重点根据学情抓住以下句子进行体会和感悟。

(1)我们欢喜地说:银杏树又穿上新衣裳了!

师:这里用了一个叹号,说明了什么?请读出我们的欢喜;另外,这里的“又”字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请读出你的理解。为什么我们看到银杏树长了叶子这么欢喜呢?

请展开想象——我们在浓密的树荫下怎样做游戏?

——我们会唱什么歌谣?

——我们会玩哪些游戏?

——想一想,我们还会做什么?请写写吧!

交流后,教师小结。所以啊,故乡的银杏树不管在春天还是在夏天,它是美丽了,因为它带给了我的童年无限的快乐。大家想想,叶圣陶先生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写到银杏树又穿上了新衣裳,他会是怎样的心情。的确,是开心的,快乐的。银杏树下不仅有孩子,还有大人呢。课件——出示句子:经过的船……袅袅地升起来了。引导:在浓密的树荫下,大人们一边吸烟,一边煮饭,轻烟袅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2)交流感悟果实的美以及吃白果带给我们的快乐。

师:继续交流,银杏树的美或者说银杏树带给我们的快乐还从课文的哪些句段看出来。

创设情景:老师扮演卖白果的,孩子们买白果,吃白果。秋天到了,银杏果成熟了,这时你会听到“烫手罗,卖白果!”“刚刚考好的白果,别有清味,快来买吆!”“谁来买吆!”——相机采访:小娃娃,你在吃什么?——孩子,这个白果好吃吗?——白果听说是你家乡的特产,给我介绍一下好吗?

(3)引导交流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就这样,银杏树奉献了它的果实给了我们,待秋风出来,黄叶飞舞,(课件)音乐《琵琶语》想起,此时的作者还感受的到银杏树美丽吗?——学生交流,教师根据点拨和评价。——启发想象,秋天来了,银杏树的叶子变黄了……引导学生说话。——师:到了冬天,当所有的黄叶落尽时,请大家看大屏幕(课件)齐读——

“屈曲得很古怪的支干上偶然有……正像一幅古画。”

教师小结: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来读读这个自然段,然后告诉我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配乐朗读,学生发言交流。

师:根据这美丽的文字和画面,老师情不自禁吟诗一首,请大家一起看——

《银杏歌》

秋风瑟瑟叶满天,

恰似黄蝶舞翩翩。

古怪支干停苍鹰,

美丽画面衬苍穹。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同学们,这就是作者故乡的银杏树,这生三棵银杏树就长在叶圣陶先生家的后院,——课件出示课文第一段,齐读带过。多少年后,它们一直装在叶先生的心里。在老年,他要求自己去世后把骨灰埋在老家三棵银杏树树下,他说这才叫叶落归根哪。大家说,叶圣陶先生仅仅是为了表达对银杏树的喜爱吗?还是为了什么?——还是为了表白自己热爱家乡的一颗心哪!

音乐《琵琶语》再次响起,师生轻轻吟诵——诗歌(引用)——

故乡的银杏树

想到你

涌动的是乡愁

勾起的

是对童年的回忆

古树下奔走嬉戏

秋日里摘果品尝

一幅心中的丹青水墨

那是我勾勒的故乡

常常入梦寻访

梦里落叶穿着金色的衣裳

我心中的每一个角落

都有淡淡的银杏香

故乡的银杏啊

愿你的浓阴

依旧像昨日

有你的梦里

快乐如温暖的阳光

下课!

7、《三棵银杏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能联系生活实际及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能运用本课新词说话。

2认识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银杏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受到美的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并能自主积累词句。

教学重点

认识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银杏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新词卡片;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图片,有条件的可将其制成课件。

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叶圣陶爷爷;收集银杏树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文题目

1读课文题目,说说自己对课文题目的理解。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叶圣陶、银杏树的资料。

3师再配以相关画面或图片加以介绍。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勾画生字、新词。

2自主识字,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新词。

3课文主要写了银杏树的哪些方面?你体会到作者对银杏树的一种什么感情?

三、检查初读效果

1字词的检查。注意“投”、“没”、“设”3个形近字的区别,“裸”的易错点,“烫”、“鹰”的写法。小组交流,全班互动,注意提醒大家你认为最值得注意的地方。

2课文主要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银杏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品读课文,了解银杏树的特点及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1你最喜欢银杏树的哪一部分,你就品读那一部分。

2读时注意勾画、旁批,说说喜欢的原因。

3小组交流、补充、评价。

4全班交流,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汇报对内容的体会,其余同学注意补充。

建议重点评析以下词、句、段:

(1)默读第1段,思考:你从词句中了解到什么?谈谈自己欣赏的语句以及欣赏的原因。

a这段描写了三棵银杏树的生长位置:屋后空地,临河靠墙处。(投影适时打出画面,让学生领略银杏树生长空间的美。)

b本段中第2~4句值得欣赏。体会这3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描写的内容,并想象画面的美丽。2、3句运用了拟人手法,第4句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这3个句子具体形象地写出了这三棵银杏树各长在什么地方和它们大致的样子,而且从后一个句子中,我们还可以想象空地中间的两棵树高矮相当,距离较近,连枝叶都搭在一起了。两面临水的空地,长着这样三棵银杏树,这是多美的一幅风景画呀!教学这一段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领略银杏树生长空间的美。

c美读本段,感悟银杏树生长空间的美。

(2)自读第2段,思考后交流:从哪儿体会到银杏树是古树,且生长缓慢?“似乎还是这么高,这么大”中的“似乎”是什么意思?体会父亲说这句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读父亲说的话。

(3)自由轻声读第3~7段,思考交流。

a这部分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银杏树的?具体描写了银杏树的哪些方面?

b银杏树干、叶、花、果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语句。品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干:直、弯、古怪。叶:折扇形、绿荫、黄蝴蝶。花:白里带蓝黄、可爱。果:绿玉一般、清香。

c说说这三棵银杏树给人们的生活都带来了哪些欢乐。

d品析“经过的船常常停泊……袅袅地升起来”和父亲说的话所蕴含的意思

e拓展:银杏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除了文中所介绍的,还有许多,作者并未一一写出,请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在树荫下度过欢乐时光的例子。

f有感情地读读第3~7段,品味人们对银杏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点评:评出学得最好的,要求阐述理由。

6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进一步体会感悟。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五、结合板书,回顾全文,再次熟读课文六、总结全文

1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2除了银杏树外,你还知道哪些动植物也被人们称为“活化石”?

附:板书设计

2 三棵银杏树(带来欢乐)

生长空间美 形态美   干、叶、花、果(形、色、味)

意境美 鹰 停 秃 枝 天空背景 喜爱 赞美情

8、《三棵银杏树》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抓住语言文字,使学生认识银杏树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进行读懂每句话和注意句与句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用“偶尔、虽然…却”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欣赏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读书,认识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和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略)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理解词语;

2、读通课文,初步感知全文;

3、读懂课文第1、2两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读题。简介作者和有关银杏树的知识。

二、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三、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全文所讲内容。

四、学习第1自然段。通过读书,知道这段四句话所讲的内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通过比较“似乎”一词的用法,知道银杏树有生长慢的特点。

六、作业。

1、抄写本课新学词语。

2、阅读思考课后1、(2)(3)(4)题。

第二课时(详)

教学目标:

1、自由读3-7自然段,了解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

2、再读3-7自然段,说说银杏树各部分的特点。

3、通读3-7自然段,体会关键词句的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说这三棵银杏树分别生长在哪里?学生说,老师画简笔画(或采用多媒体教学)。

二、出示本节课教学目标,齐读一次。

三、自由读3-7自然段,了解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三棵银杏树随着季节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指出读书要字字入目,做到过目不忘。)

2、学生自由读。

3、读后指出随着季节变化,即是找出冬、春、夏、秋银杏树各是怎样的?要求再看书,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

【板书:冬春夏秋(样子)】

4、指名说,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录像(或采用多媒体),直观感受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

5、让学生补充,老师点拔。

6、同桌互说一次后指名说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

(相机板书有关样子的词语。)

四、再读3-7自然段,说说银杏树各部分的特点。

1、(出示幻灯图)让学生分清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各部分。

2、让学生再把3-7自然段仔细看一遍。用??

符号标出最能体现干、枝、叶、花、果特点的词语。

3、指名说银杏树各部分的特点,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

4、听后补充,教师点拔。

(相机板书体现银杏树各部分特点的词语。)

5、指名说后学生互相说,看板书说。

五、通读3-7自然段,体会关键词句的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1)、读后理解“小粒”究竟是什么?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找出有关描写小粒的比喻句,齐读一次,体会这个句子写得形象。

2、男同学读第4自然段。

(1)、读后出示文中第2句,相机理解“新衣裳”。

(2)、指导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这句话。

(3)、引读后面三个句子。

(4)、齐读一次。读时注意两点:

a、前面的句子读出孩子们玩得尽兴、高兴。

b、后面的句子读出摇船的很悠闲。

(5)、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银杏树带给人们的欢乐。

3、小组读第5自然段。

(1)、读后问:从“可爱”这个词可看出什么?知道花给我们带来快乐。

(2)、出示父亲说的话。理解“不开花哪儿来的果”的意思。

(3)、老师两次读父亲说的这句话,让学生辨别正误。

(4)、要求学生用正确的语气读一次。

(5)、学生质疑。如:父亲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银杏树是有花的?了解父亲说话的目的。

(6)、小结。只有经过自己仔细观察的事物,印象才会深刻。

过渡:父亲说。银杏树有花才有果,说起银杏果,作者就想起什么?

4、指名读第6自然段。

(1)、学生质疑,如:说起银杏果,作者为什么就不由得想起“烫手罗,热白果”的叫卖声来?

(2)、引导理解,体会家乡的银杏果也给人带来欢乐。

(板书:带来欢乐)

过渡:秋风阵阵地吹,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在平常人看来是冷清、悲凉的。可是在孩子们的眼中,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5、听录音读(或采用多媒体直观感受)最后一段。

(1)、读后让学生找出哪几句话分别是描写秋、冬景象的句子。

(2)、出示描写秋天景象的句子。相机理解“黄蝴蝶”后,体会黄叶带给孩子们的欢乐。

(3)、指导朗读,读出秋天银杏树带给人们的欢乐。

(4)、出示描写冬天的句子。理解“赤裸裸”后,指导朗读,读出冬天的迷人。

(5)、整体欣赏最后一段。(教师范读、跟录音读、表演读等)

(6)、朗读小比赛,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

六、总结全文。

《三棵银杏树》这篇课文写得很美。在这短短的一篇文章里,作者以朴实、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丰富的内容;既写了银杏树冬、春、夏、秋的样子和干、枝、叶、花、果的特点,给人带来了快乐;又描画了一幅幅以银杏树为主要景物的简洁、优美、古朴的画面,给人以美感;同时出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情感。

(板书: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

七、作业。

观察自己最喜欢的一种

9、《成全一棵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教学目标中生字的音和形;

2.揣度文中词句,品读人物情感,人物形象

能力训练:

理清文章思路线索,突出全文主旨。

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

思想情感教育:

理解“成全”的内涵,学会在现实生活中成全他人。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线索,品读人物情感

教学难点:揣摩全文主旨

教学方法:引导,分析、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师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成全一棵树》,那么,何为成全呢?(学生作答,教师总结)《成全一棵树》到底说的是人还是树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

二、诵读课文,理清思路线索:

1.一棵树仅仅指树吗?”、“这棵树是如何被成全的?”

2.如何理解文章标题?

明确:标题语意双关,既概括了情节内容,又彰显了文章主旨。一棵“本来已经失去了资格的”“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的小树苗,在孩子的惊心照料下,茁壮成长,“比别的树更青春,更挺拔。”一个“一出生就残疾”的孩子,在母亲的精心培养下,在母爱的滋润下,“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无论孩子还是母亲,她们作了相同的事:成全一棵树!

3.请你谈谈本文是以孩子还是母亲为第一主人公,并说明理由。

明确:理由充分即可,教师要引导到全文主旨上来。

三、揣度文中词句,品读人物情感

1.“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请联系上下文,品读出母亲此时复杂的目光。

明确:可以从如下三个层面进行分析。第一,如文中所述“(那棵树)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第二,“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第三层,就是这棵被丢弃的树所牵动的母亲心中的痛——孩子一生下来就残疾,她为孩子的前途担忧。第一二点,通过仔细阅读不难发现,而第三点实际上使用了象征的意义。如果学生着眼于题干上“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这一提示,由树及人地做一番思考,也许会有助于理解题意,更迅捷地找出答案来。

2.“母亲作出了一项重大决定”,请联系全文,写出促使母亲作出这项决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

明确: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予以考虑。孩子自己为种那棵树挖了一个又大又深的坑;孩子每天拎着水桶认真浇树苗;孩子每天半夜起来偷偷地给那棵树喂童子尿。以上几点,都反映了孩子坚韧的个性,但其中第三点显然最能感动急切盼他成才的母亲,隐喻着他在将来的日子里可能有的奋斗精神,这才是促使母亲作出一项重大决定的重要原因。本题的解题要点是分析、梳理、比较,找出最能体现孩子个性的事例来。

3.文中“一拐一拐”共出现4次,作者突出这一细节的用意:一是强调他是个残疾的孩子;二是因为什么?

明确:表面上看是对某一细节的理解,其实质是一种内涵的挖掘:反复描写能突出孩子的自强精神,表现了他坚定的意志。除了第一次的“一拐一拐”兼有交代孩子残疾体征的作用外,后三个“一拐一拐”的描写显然都是作者故意而为,而且都表现了他比常人付出的更大努力,从而揭示了他的性格特征。

4:文中写道:“他百感交集。”如果你是一个戏剧或电影的编导,请为他设计一段独白。【独白:戏剧、电影中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的话。】(20字左右)。

明确:这是一道颇具开放性质的题目,但它仍然有着较强的规定性。联系上下文,“他”此时此刻可能产生的想法除了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外,恐无其他选择。所以,虽然名曰开放性试题,答题内容可以由学生自行组织,但大致意思是确定的。同时,又因为题干有“请为他设计一段独白”的要求,答题用第一人称也是不容置疑的。此类能力测试题在近年的中考试卷中已频频见到,应该引起充分的重视,平时练习也需多加留意。

5.简要总结:母亲形象、男孩形象

四、小结

五、作业

板书设计

9、《成全一棵树》

又细又小  最小

枯萎    残疾

长大    上学

坚韧 自信 爱

10、《樵夫,别砍那棵树》教学设计

《樵夫,别砍那棵树》 乔治珀金斯莫里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熟读诗歌,掌握其主要内容;体味诗歌的内涵以及外国诗歌的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教师对创作背景稍加介绍,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疏通文意,最后通过讨论,探讨诗歌的深层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环保的意识。 

 教学重点1.让学生朗读作品,体味诗歌意境和语言风格以及诗人的感情。2.理解诗歌的独特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与诗人情感达到共鸣,体会作品深意。 教学突破:在教学过程中应对西方诗歌的特点加以介绍,突破东西方诗歌的理解隔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对作者的生平及作品背景应有足够的了解。2.查阅资料,了解东西方诗歌的异同点。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准确认读字词,标记疑难处。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在人类日益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早在170多年前的美国记者、诗人乔治珀金斯莫里斯,他的《樵夫,别砍那棵树》这首诗中的“樵夫,别砍那棵树”这句话,就被现在的环境保护主义者作为宣传环保的口号而广泛运用,最初这首诗是想表达什么情感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19世纪20年代,作者就当过《纽约镜报》的编辑,但他最著名的还是多愁善感的诗,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这首诗。由于工业和城市的扩展取代了乡村的景象,人们便十分珍爱这首诗,它既唤起了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又是对“进步”的一种有礼貌的抗议。甚至那些从未读过此诗的人也知道它的题目,并在环境保护主义成为政治运动之前,把它作为环境保护主义态度的简便方法。 

 三、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诵读诗歌,初步掌握诗的内容。 2、听朗读录音,注意节奏,领会诗的思想感情。 3、全班齐声读,理解诗人情感的过程。

 四、赏析诗歌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想一想,诗人为什么会发出“樵夫,别砍那棵树”的呼喊? 明确:因为诗人与老橡树有深厚的感情。 

2、请找出诗中哪些句子表达了诗人与这棵老橡树之间的深厚感情? 学生回答。 

 3、本节诗写的是什么? 明确:写出了“樵夫,别砍那棵树”及其原因。可看出“我”和“那棵树”的关系密切。 

4、第一节在全首诗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开篇入题。

 5、第二节写了哪些原因呢? 明确:它的光荣和名声/已传遍各处”——贡献大;“它的根已在土里扎牢”——扎根牢; “它现在已是参天的大树”已成材。 

6、此时,诗人对于樵夫的态度是怎样的? 明确:动情地责问。 

 7、指名学生朗读第三节。诗人对于樵夫的态度又起了什么变化?为何? 明确:苦苦地恳求;因为那有诗人美好的童年,有诗人美好的回忆。 

 8、小结:诗人一次又一次地要求樵夫别砍那棵树,由此诗人对老橡树的感情可见一斑。 

 9、朗读第四节。这节诗写的是什么? 明确:这一节,诗人先是对老橡树诉说衷情,表明自己对老橡树的深厚感情,然后转向樵夫,这时诗人的态度有所变化。随着感情的加强,语气也由最初的平和劝说,到后来的真诚恳求,再转为最后的严厉警告:“樵夫,离开那地方”,“你的斧子别伤着它”。 

 五、深入探究 1、老橡树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明确:老橡树寄托了诗人所有美好的回忆,对先人的怀念、对手足亲情和纯真童年的向往、对往事的追忆…… 2、作为一首抒情诗,课文中作者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明确并板书: 樵夫,别砍那棵树(一根树枝也别碰) ――平和劝说 樵夫,别砍了(让那棵老橡树留着)――真诚恳求 樵夫,离开那地方(你的斧子别伤着它)――严厉警告 作者对老橡树感情逐渐深入,对樵夫态度就愈加强硬。 3、作者对樵夫的态度越来越强硬,那是因为作者对老橡树的感情越来越深,那么,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橡树怀着怎样的感情吗? 明确:喜爱,依恋,赞美。 4、诗歌中作者仅仅是表达对橡树的感情吗?你能否把主题想得更深远,更广阔吗? 明确:对自然的珍视,对往事的追忆,对先人的怀念,对手足亲情和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的向往等。主题不唯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六、作业 七、板书设计 《樵夫,别砍那棵树》 乔治珀金斯莫里斯 樵夫,别砍那棵树(一根树枝也别碰) ――平和劝说 樵夫,别砍了(让那棵老橡树留着)――真诚恳求 樵夫,离开那地方(你的斧子别伤着它)――严厉警告

教学设计推荐更多+
相关信息
相关栏目
说课稿一等奖 幼儿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 教案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