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费宝网教学设计

搜索51费宝网

《猴子和大象》教学设计一等奖

《猴子和大象》教学设计一等奖

时间:2023-06-18 20:08:03

类别:教学设计

《猴子和大象》教学设计一等奖

1、《猴子和大象》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生字,其中会写“猴、叹、跳、背、鼻、而、胜、败”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只要互相合作,扬长避短,就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难点:体会课文中的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讲述《骆驼和羊》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利用拼音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2.标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三、学习生字。

1.生字卡片展示生字,逐一板书。

猴子 叹气 跳高 背书 鼻子 而且 胜利 失败

2.练习认读,注意较特殊的读音。

鼻 而 胜

3.指导田字格书写上面的生字。

(1)观察生字所在田字格的位置

(2)辅导较难生字的书写。

“猴”注意不要写成“候”。

注意“跳”的笔顺。

“鼻”是上中下结构。由三部组成。

(3)老师范写,学生空临。

(4)学生书写,老师巡视。

4.学习认读字。

(1)生字卡片出示。

评 判 范 愁 卷 冠 捡 载 需

(2)老师教认,学生齐读。

(3)互相评议需要注意的读音。

(4)开火车式读、竞赛读,强化识字记忆。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

2.指名读课文。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说说你听懂了什么。

2.标出课文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分析理解

1.齐读第1、2自然段,说说大象和猴子为什么争论。

2.教师范读第3~7自然段,回答问题。

(1)第3自然段中,猴子为什么说“这下完了,我只好空手回去了,启发学生想象后再作答。

(2)男生读第4自然段,大象怎么回答猴子呢?

(3)女生读第5自然段,面对那么高的树,大象怎样?

(4)默读第6自然段,猴子怎么回答的?

(5)自由读第7自然段,猴自和大象是怎么摘果子的?

(6)对照这几个自然段议一议,仅凭猴子或大象能摘到果子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8、9自然段,回答问题。

(1)小鸟的话是什么意思?

(2)大象和猴子“笑了”,他们为什么由原来的“争吵”到现在的“笑了”?

第三课时

一、在正确的读音后打“√”。

鼻子(bí pí )而且(ér é )

捡到(jiān jiǎn )需要(xū xǔ )

二、比一比,再组词。

猴()叹()跳()胜()

候()咬()挑()性()

三、给字注音组词。

卷{    空{

四、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你不知道我是爬树冠军吗?你知道我是爬树冠军。

难到你们还需要我评判谁胜谁败吗?

2、《猴子和大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生字,其中会写“猴、叹、跳、背、鼻、而、胜、败”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只要互相合作,扬长避短,就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难点:体会课文中的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讲述《骆驼和羊》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利用拼音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2.标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三、学习生字。

1.生字卡片展示生字,逐一板书。

猴子 叹气 跳高 背书 鼻子 而且 胜利 失败

2.练习认读,注意较特殊的读音。

鼻 而 胜

3.指导田字格书写上面的生字。

(1)观察生字所在田字格的位置

(2)辅导较难生字的书写。

“猴”注意不要写成“候”。

注意“跳”的笔顺。

“鼻”是上中下结构。由三部组成。

(3)老师范写,学生空临。

(4)学生书写,老师巡视。

4.学习认读字。

(1)生字卡片出示。

评 判 范 愁 卷 冠 捡 载 需

(2)老师教认,学生齐读。

(3)互相评议需要注意的读音。

(4)开火车式读、竞赛读,强化识字记忆。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

2.指名读课文。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说说你听懂了什么。

2.标出课文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分析理解

1.齐读第1、2自然段,说说大象和猴子为什么争论。

2.教师范读第3~7自然段,回答问题。

(1)第3自然段中,猴子为什么说“这下完了,我只好空手回去了,启发学生想象后再作答。

(2)男生读第4自然段,大象怎么回答猴子呢?

(3)女生读第5自然段,面对那么高的树,大象怎样?

(4)默读第6自然段,猴子怎么回答的?

(5)自由读第7自然段,猴自和大象是怎么摘果子的?

(6)对照这几个自然段议一议,仅凭猴子或大象能摘到果子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8、9自然段,回答问题。

(1)小鸟的话是什么意思?

(2)大象和猴子“笑了”,他们为什么由原来的“争吵”到现在的“笑了”?

第三课时

一、在正确的读音后打“√”。

鼻子(bí pí )而且(ér é )

捡到(jiān jiǎn )需要(xū xǔ )

二、比一比,再组词。

猴()叹()跳()胜()

候()咬()挑()性()

三、给字注音组词。

卷{    空{

四、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你不知道我是爬树冠军吗?你知道我是爬树冠军。

难到你们还需要我评判谁胜谁败吗?

3、猴子和大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生字,其中会写“猴、叹、跳、背、鼻、而、胜、败”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只要互相合作,扬长避短,就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难点:体会课文中的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机,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课文讲了一个很精彩的故事,同学们想知道吗?那就自己去弄清楚是什么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

1.利用拼音默读课文,读准字音。

2.轻声读课文标出难识记的生字,不理解的词语。

3.大声读课文,给老师听。

三.精读课文,分析理解

1.齐读第1、2自然段,说说大象和猴子为什么争论。

2.跟录音读第3~7自然段,回答问题。

(1)第3自然段中,猴子为什么说“这下完了,我只好空手回去了?”启发学生想象后再作答。

(2)找四个人读第4自然段,大象怎么回答猴子呢?

(3)女生读第5自然段,面对那么高的树,大象怎样?

(4)默读第6自然段,猴子怎么回答的?

(5)自由读第7自然段,猴子和大象是怎么摘果子的?把有关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6)对照这几个自然段议一议,仅凭猴子或大象能摘到果子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8、9自然段,回答问题。

(1)画出小鸟的话,想想小鸟的话是什么意思?

(2)大象和猴子“笑了”,他们为什么由原来的“争吵”到现在的“笑了”?

从这里你明白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用最动听的声音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

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2.轻声读课文,把自己难识记的生字全出来,自己想办法识记。

3.同桌交流识记绳子的方法。

4.师出示音节,生一开火车的形式认读。

5.指名上台在音节下面写出生字。

6.集体认读生字,扩词。

7.就学生难识记的字重点讲解。

8.归纳学生识记方法。

三.写写

1.生独立写,师巡视指导,及时指出学生出现的错误。

2.机动:认读二类字。

3.出示二类字,指名上来注音。

4.生认读 :评,判,犯,愁,卷,冠,捡,载,需

机动: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在正确的读音后打“√”。

鼻子(b í pí ) 而且(ér é )

捡到(jiān jiǎn ) 需要(xū xǔ )

二、比一比,再组词。

猴( ) 叹( ) 跳( ) 胜( )

候( ) 咬( ) 挑( ) 姓( )

三、给字注音组词。

( )( )

卷{

( )( )

( )( )

背{

( )( )

( )( )

载{

( )( )

板书设计: 大象_____驮猴子过河

摘果子{ }团结互助,满载而归

猴子_______爬树摘果子

四.按要求填空

1.猴查音序( ),再查音节( ),组词( )

2.鼻查部首( ),再查( )画,读( ),组词( )

五.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你不知道我是爬树冠军吗?你知道我是爬树冠军。

1.难道你们还需要我评判谁胜谁败吗?

2.难道你今天家庭作业做了?

4、《小猴子下山》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本课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平台。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

2.游戏中复习回顾。课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运用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故事中出现的事物,在有趣的游戏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很好地了解学情,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画一座山,并板画路线。)指学生接读课文。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兔子。)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1)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2)量词训练。

①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指导书写:一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

②教学:棵。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运用排列图片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降低概括的难度,再给句子填充量词,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字”。

教师导学:知道了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需要我们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教师出示字卡,集体学习生字。

(1)结:多媒体出示图片,学习“结玉米”“领结”“中国结”“张灯结彩”等词语。

(2)学习“掰”。 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动作演示)

(3)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4)“捧”和“抱”: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动作演示)张开双臂拥入怀中为“抱”。(对比做动作)

(5)扔: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教学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

(6)扛、捧、扔都表示手的动作,都是提手旁。

(7)追:出示小猴子追兔子的图片,用“追”字说话。

(8)蹦:

12334下一页左右结构。编字歌:“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

2.指导会写的字。

(1)教师引学:观察写字表中的汉字,你最喜欢哪个字?说说这个字是怎么写的。

(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学习。

①学习“瓜”。注意第三笔是竖提,第四笔是点,一起描一描,写一写。

②学习“常”。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描字,再写字。

③学习“空”。多音字,一声“天空”,四声“填空”;先书写部首“”,再书写整个字。

④学习“非”。把握两竖,一短一长;明确笔顺,口诀记忆“竖、三横、竖、三横”。

⑤学习“往”。扩词:来往、往东、往事、南来北往。

⑥学习“进”。最后写部首“辶”。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前提和重点,因此,本环节依据本文会认字和会写字,采取多种识字与写字的方法,如:结合图片法、动作演示法、口诀记忆法,调动学生感官与身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汉字,扫清阅读障碍。

四、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1.字卡巩固生字。

(1)同桌游戏,互考字卡并组词。

(2)全班开火车游戏巩固生字。教师口令:火车火车哪里开?学生对口令:火车火车这里开!

2.多种形式熟读课文。

(1)小组推荐代表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价,评选“最佳代表”,奖励小红旗。

(2)指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朗读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认识生字之后,为学生创建自主读文与巩固识字的平台,使学生在高涨的学习热情中得以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树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总体感知

1.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拼字游戏:给提手旁找朋友。

(1)先将提手旁分别与“工”“奉”“乃”组合,学生念字组词。

(2)请学生边表演动作边读字:“捧”“扛”“扔”。

2.学生活动:请你边贴词卡,边讲故事。(指一名学生把小猴子下山经过的地方按顺序贴在黑板上,并说出小猴子先后去了哪些地方,最后得到了什么。)

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边——一无所有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的提手旁生字,同时从整体上理清故事情节,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围绕“所见”,积累词语

1.自由读课文,找出“又~又~”式词语。

(1)教师引学: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

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

(2)你也能用“又~又~”式的词语来说一说吗?(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

(3)进行说话训练。太阳____________、苹果____________;(提供主语)独立用“又~又~”式词语说话。

2.教师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板画:眼睛),就那么吸引小猴子了!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式词语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式词语来连接的。)

设计意图:低年级教学中,词语训练是重点也是难点,此环节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词语训练,使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认识“又~又~”式词语,并能拓展组词,学会恰当应用,巧妙地突破了词语训练的难点。

三、围绕“所做”,体会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导学: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地这部分没有配插图,请小朋友们帮忙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什么样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

(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教师导学: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地,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指两名学生表演“捧”和“抱”。)

(2)理解“摘

上一页1234下一页”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拿掉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4.指导朗读。

(1)“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示范: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

(2)“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他会把玉米扔了?(指导: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

(3)“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

谁来试试,指名读。

(4)“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觉得小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语气读。)

(5)“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要读出小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6)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联想和朗读,感悟小猴子见异思迁的特点。此环节积累了关于小猴子的动作的词语,同时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了对小猴子性格特点的理解。

四、想象创造,续编故事

1.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①猴妈妈会怎么问?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猴妈妈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他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2.同桌复述;连贯复述;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因此,在学习完故事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为故事续编一个结尾,并用自己的话完整复述故事,从而培养学生想象与创造的能力,启发学生从小猴子身上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拓展复述

1.搜集其他提手旁的汉字,做一做这样的动作。

2.根据故事先后顺序,把故事完整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积累、阅读的好习惯;通过给家人复述课文的内容,深化所学的故事情节,升华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板书设计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 扛

桃树下又大又红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又大又圆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 追

教学反思

本课,以识字与写字教学为重点,依托童话故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基本能力的提高。

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教学时为了将学生引入情境,把握顺序,紧紧抓住本文关键词,随文识字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如,围绕故事情节按顺序贴图片,再讲故事;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又~又~”式的词语;围绕小猴子所做,体会动词妙用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课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将随文识字与积累语言巧妙结合,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5、《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

哈尔

滨市文昌小学贾文欣

师: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

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平时做事情时,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小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声嘀咕,互相议论,小手都举起来了。)

生:我预习生字时,拿字典查字,有时第一个字没查出,就去查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没记住,又急着学第三个字,结果没有预习好。

生:我打扫卫生也和小猴子一样,地没扫完,就去抢着擦桌子,桌子没擦完,又去扫院子,结果人家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自己一件事也没做好。

师: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检查自己,这很好。今后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我们不论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

〔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先将小猴子的行为与小学生的实际挂钩,这种由物及人,从课文内容到生活实际的过渡,是同一现象的类比,属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易被学生接受。再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实现了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然后,用“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的哲理指导学生日常行为。这一教学过程既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又进行了思想教育。〕 资料提供者:

6、《小猴子下山》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设计

18◆理解本文说明的道理 (教学难点)

(老师一边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一边演示幻灯片,彩色的小猴子动来动去,同学们仔细地看着画片、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

师:这一课的生字我们学过了,老师又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想一想,小猴子下山后都干了些什么?

(学生打开课本,先小声读课文,然后结合插图进行交流。)

师:大家看,这只小猴子从山上下来后,先到了哪里?

生:(学生齐声回答)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老师把彩色玉米图片挂在黑板上。)

师:玉米结得怎么样?

生1:(齐答)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老师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第一幅图画,再把词语卡片“又大又多”也挂在黑板上。)

师: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2:小猴子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老师把“非常高兴”的词语卡片竖挂在黑板上。接着在黑板上挂上“掰”“扛”的卡片。)

师: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后,又到了什么地方?你们按照黑板上提出的几个问题,边看图,边思考,自学下面几段课文。

生3:(念题)小猴子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学生念完后,同学们小声读起课文,同桌互相讨论,气氛比较热烈。)

师:谁先回答?

生4: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心里非常高兴。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生5: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又走到一片瓜地里。看到又大又圆的西瓜,心里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生6: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

师:结果,小猴子得到了什么?

生7:小猴子没有追上小兔子,结果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所以只好空着手回去了。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四件事。这只小猴子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平时做事情,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呢?

(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声嘀咕,互相议论,小手都举起来了。)

生8:我预习生字时,拿字典查字,有时第一个字没查出,就去查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没记住,又急着学第三个字,结果都没有预习好。

生9:我打扫卫生时也和小猴子一样,地没扫完,就去抢着擦桌子,桌子没擦完,又去扫院子,结果人家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自己一件事也没做好。

师: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反省自己,这很好。今后我们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

赏析:教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先将小猴子的行为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挂钩,这种由物及人,从课文内容到生活实际的过渡,是同一现象的类比,属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易被学生接受。再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实现了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然后,用“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的哲理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这一教学过程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又突破了教学难点。

7、《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

陕西省西安市大雁塔小学 米金梅

(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教室,师生互相问好后,学生坐下)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的生字,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集中学完了。

现在,我们复习几个生字(老师先拿出《小猴子下山》一课中的生字卡片进行演示,让学生集中读、个别读、再对比较难的字进行分析。)

同学们,谁会分析“掰”字的字形结构?

生:(一个学生发言说)“掰”字是左中右结构,两手中间一分开,就是“掰”字。(这个学生还用两只小手做了一个“掰”的动作。)

〔分析准确,比画得当,动作示义,一目了然。〕

师:好!(老师接着问)蹦蹦跳跳的“蹦”字的字形结构谁会分析?

生:(一个男孩举手,大声说)“蹦”字是左右结构,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老师表扬同学们把生字记得牢固)

〔根据字形结构特点,把一些笔画多的生字化整为零,编成简短的口诀,形象有趣,帮助学生识记,这也是一种识字方法,这样做,小学生对所学的生字,想起口诀会认,背着口诀能写。〕

师:现在,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好不好?

生:(学生齐声回答)好!

(教师板书课题)

(老师一边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一边演示幻灯片,彩色的小猴子动来动去,同学们仔细地看着画片、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

师:这一课的生字我们学过了,老师又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想一想,小猴子下山后都干了些什么?

(学生打开课本,先小声预读课文,然后集体大声朗读了一遍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课文。

大家看,这只小猴子从山上下来后,先到哪里?

生:(学生齐声回答)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老师把彩色玉米图片挂在黑板的第一条线绳上)

师:玉米结得怎么样?

生:(齐答)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老师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第一幅图画,再把词语卡片“又大又多”也挂在第一条线绳上。)

师: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它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小猴子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老师把“非常高兴”的词语卡片竖挂在黑板上的线绳上,把“就”字的卡片挂在“非常高兴”的右面的中间线绳上。接着在第一条线绳的右端挂上“掰”、“扛”的卡片。)

师: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后,又到了什么地方?你们按小黑板上提出的几个问题,边看图、边思考,自学下面几段课文。(老师同时挂上小黑板后,请一名学生念一遍问题。)

生:(念题)小猴子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学生念完后,同学们小声读起课文,同桌互相讨论,气氛比较热烈。)

师:谁先回答?

生: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心里非常高兴。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生: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又走到一片瓜地里。看到又大又圆的西瓜,心里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生: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师:结果,小猴子得到什么?

生:小猴子没有追上兔子,结果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所以只好空着手回去了。

〔由于课文第

二、

三、

四、五段有共同的构段方式,老师重点指导第一段,其余几段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来理解课文,从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黑板的板书如下:

〔老师将课文里的关键词语,用图片、字卡展示,予以巧妙组合:横观为段,竖显特点,连接起来,全文可见,使故事内容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对于帮助学生理清层次、把握重点、概括大意、归纳中心,定有裨益。〕

师: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四件事。

(老师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图片、字卡,复述课文。几个同学都很流利地复述课文。这时,老师便趁热打铁,及时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

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平时做事情时,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小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声嘀咕,互相议论,小手都举起来了。)

生:我预习生字时,拿字典查字,有时第一个字没查出,就去查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没记住,又急着学第三个字,结果没有预习好。

生:我打扫卫生也和小猴子一样,地没扫完,就去抢着擦桌子,桌子没擦完,又去扫院子,结果人家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自己一件事也没做好。

师: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检查自己,这很好。今后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我们不论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

〔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先将小猴子的行为与小学生的实际挂钩,这种由物及人,从课文内容到生活实际的过渡,是同一现象的类比,属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易被学生接受。再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实现了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然后,用“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的哲理指导学生日常行为。这一教学过程既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又进行了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我们再看看黑板上这些图画,画的是什么?(老师用教杆反映着四张图画)

生:画的是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师:这些词属于什么词呢?(教师以前曾初步讲过识别几种常用实词的方法。)

生:是名词。

师:对这些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老师用教杆指着词语卡片中的“大”、“多”、“红”、“圆”等词)这些词是什么词呢?

生:是形容词。

师:对!这些说明事物、描写事物样子、好坏的词叫形容词。谁能用这些词造句呢?(学生争着发言)

生:冬于,王奶奶买的萝卜又大又多。

生:农民伯伯种的玉米又大又多。

生:学校里种的西红柿又大又多。

生:我家有个又大又红的气球。

生:正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

师:同学们这些句子造得都比较好。

(老师用教杆指着卡片的“扛、捧、抱、掰、摘、扔、追”等词,让学生读。有的学生还边读边做动作。“扛”,两手举起往肩上一放;“捧”,两手在胸前做捧的动作;“抱”两手抱成一个大圆形……)

〔一般为说,表示相近动作的词语,其细微区别,小学生不易掌握。然而,他们能够比画出不同动词所表示的不同动作,可见学生对词义理解得透彻。〕

师:这些词的名字叫什么呢?

生:动词。

师:对!同学们再想一想,表示动作的动词,哪些部首最多?

生:因为手脚和“动”最有关系,所以提手旁、走字旁、足字旁的部首最多。

(老师表扬了这个同学会想问题。接着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才”、“辶”、“足”偏旁部首的动词。学生议论。老师用幻灯片打出学过的带“扌”、“辶”、“足”部首的动词进行复习。)

师:(老师小结)形容词和动词都能用在名词的前面,表示事物的样子、动作,可以把事物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现在我们做一个填空练习,老师用幻灯片打出来,看谁能填上适当的形容词或动词。

(同学们举手发言,填词)

(又酸又甜)的桃子 (又大又白)的兔子

(又红又沙)的西瓜 (又大又黄)的桔子

(为了加深对形容词的理解,教师用幻灯又打出一组题来。同学们争着填词。)

(火红的)太阳 (红红的)果子 (勇敢的)战士

(绿色的)森林 (粉红的)桃花 (亲密的)朋友

(温暖的)春天 (又大又圆的)西瓜 (天真活泼的)孩子

〔低年级语文在进行识字教学的同时,重视词和句的训练,无疑应予肯定。老师采取组词、造句,填空练习等方式,有益于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词或词语。至于几种常用实词的定义及基本特征,学生掌握得如何,仍需教学实践的再检验。〕

(学生做完练习,铃声响了,下课。)

论文

我采用“小单元集中识字”的方法进行课文教学。

具体做法是:

一、小单元集中识字

我首先教好汉语拼音、笔划笔顺、偏旁部首、基本字,教会用音序和部首查字,使学生掌握好识字工具,了解汉字规律,学好字的音、形、义。

统编教材单元分组性强,阅读目的明确。我按照每个小单元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根据阅读的需要,围绕阅读的要求,来确定每次集中识字的数量和形式。我把每个小单元课文中的生字集中起来,加入适当新字,按同音字、会意字、形声字、基本字带字等多种方式,进行同类相聚,分类排比的归类组合,使每个小单元的教材成为由集中识字,阅读课文两部分组成的统一体。

在教法上采用识字、阅读分步走。识一批生字,读一组课文;再识一批生字,再读一组课文。集中识字为讲读课扫清了生字障碍,学生不会为课文中的生字而分散阅读课文的兴趣和精力,使讲读课变得集中、单纯而精练。

在集中汉字中,我注意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要求学生运用“五步识学法”。一读(读准字音),二看(分析字形),三想(联想字义),四写(书空默写),五查(自查互检),从而达到良好的识记效果,增强识字能力。实践证明,学生两年识字量可达3000字以上。

二、早读早写,读写启蒙

由于集中识字,改变了阅读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以学为主的积极性。我多采用:

1.以读议为特点,表情背诵为基本形式的阅读方法。低年级统编教材短小有趣,音韵优美,大多是儿童生活和童话故事。我给绝大部分课文都编排了背诵表演动作,学生对表情诵读很感兴趣。

2.采用直观教具,促进学生观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集中识字中配合课文写了3000多张生字、生词卡片,画了30多幅挂图,近百张小图片、幻灯片,在课堂上交替使用,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改变了死读课文、死记生字的呆板学习方法。

3.采用同类型课文归类,讲练结合,进行集中式阅读教学。集中识字使阅读教学变得单一了,我根据一个单元课文的内容,采用同类型归讲,讲练结合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例如,我集中《我的爸爸》,《音乐家聂耳》,《小铁锤》三课课文,进行分析对比教学,只用了两个课时进行讲读,用一个课时让学生写记人记事练习。我还用“讲一带一练一”的方法把讲练融为一体综合训练,使学生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我讲《蜘蛛》一课,让学生自学同类型《小虾》一文,然后以《小猫》为题练笔。

由于集中识字,提早了写作训练。在集中识字中我不是单纯为识字而识字。在一年级时我主要进行字不离词,连词成句和看图说话、写话训练。从二年级起,就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写小片断文字,大大促进了写作能力的提高。

由于集中识字,扩大了阅读范围,丰富多彩的书籍、报纸吸引了他们。学生在低年级时就已试读《西游记》、《三国演义》、《雷锋的故事》等长篇故事。学生在家一拿起《西安晚报》、《每周文摘》就能通顺地读出几段。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做到“三从三引”。

1.从字引文。我利用集中识字过的生字、生词与课文的内在联系,通过关键词语,引导学生认真读文。变单纯的识字为识读结合,而达到精读的效果。

2.从图引意。一组图、一幅画就是一幕生动直观的剧情。我特别利用幻灯和板书画片,将文中的画面变成活动的多色的情景。它会把学生引进真实的境界,思维的长河,激情的海洋,以触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领会课文的深切含意。

3.从读引练。低年级读写训练大多应在课堂完成。我注意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动口、动手,以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

三、多阅读、重引导,培养阅读能力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学,是以讲读为主要特征的。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教师教的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所以教只要引导得法,就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为此,我采用了“多阅读、重引导”的教学方法。多阅读是指学生学的方法,重引导是指教师教的方法。

多阅读,是以学生为主、自学为主、读书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读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预习中初读。这是课文讲读学生了解性的读。通过自读课文,对不理解的字词做出记号,利用字典,达到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课堂上精读。这是在教师引导下,有思路的读。使学生入文理意,获得较完整的知识。

3.在课后熟读。这是重复、巩固的过程,通过自己熟读,才能提高阅读能力。

重引导,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读议,掌握规律。我一般是从三个环节上进行引导的。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精讲课文内容。文章思路是文章的来龙去脉,掌握文章的脉 络,理解课文就有头绪。我是从文章的题目中,故事的情节里,篇章的结构上来理清文章思路的。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挖掘文章思想内容。词句是文章的基本元件,抓住关键词句,归纳论点,领会含义,才能较好地挖掘文章思想内容。

3.引导学生剖析课后作业,掌握重点难点。课后作业体现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够领会教材的要求。在引导中要引导方法,引起兴趣、引练结合。

点评

本课为“集中识字、分步读写”实验第三轮一年级的一节阅读课。此项实验以统编教材为基本内容,把小学语文教学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前两年集中识字,读写启蒙;后三年读写并重,全面提高。

仅就本节课而言,至少具有“从小、求实、创新”之特点。

对于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阅读课如何进行?把握他们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至关重要。米老师采取编口诀记难字,以动作示词义,用图片、幻灯等手段辅助于教学,儿童化的语言,这些做法都是服从儿童实际,体现了一个“小”字。

从实际出发,利用课文结构特点安排教学。小猴子下山,做四件事,其表达方式基本相同。米老师在教学中透过课文形式的特点、抓住主要内容,较好地处理了课文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对于课文第一件事详讲,其余引导学生自学。抓住关键词语不放,提出恰当的问题思考,联系学生实际正面诱导。注意让小学生从主要词语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训练,不只使低年级以词句训练为重点的教学要求落到实处,有益于学生了解课文的意思,而且对学生以后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为进行篇的理解的训练奠定的基础。再者,米老师在教学中,还利用本课图文对应的编排特点,以具体的画面形象,帮助小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又以抽象的语言文字,促进学生加深对具体形象的画面的认识,图文密切配合。这样做,把学生观察和学习表达联系起来,把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无疑,促进了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

识字教学,全国两大流派,一是分散识字,一是集中识字。平心而论,各有所长,各有其短。实验力图兼蓄所长,补其所短。于是,将教材每单元课文中出现的生字集中起来,以类相聚、分类相比,按形声字、同音字、基本字带字,偏旁部首归类等方式组合,循其特点,教一个字,学一批字。谓之曰,小单元集中归类识字。小单元集中归类识字,从识字角度看,由于每单元阅读课文均在本单元分组集中识字之后,因而使刚刚学过的生字在阅读课文时得到复现,从新的角度予以重视,在新的情境中获得巩固。从阅读角度看,为小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扫除了生字障碍,易于唤起阅读兴趣,利于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早阅读多看书,益于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资料提供者:

8、《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

哈尔

滨市文昌小学贾文欣

师: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

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平时做事情时,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小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声嘀咕,互相议论,小手都举起来了。)

生:我预习生字时,拿字典查字,有时第一个字没查出,就去查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没记住,又急着学第三个字,结果没有预习好。

生:我打扫卫生也和小猴子一样,地没扫完,就去抢着擦桌子,桌子没擦完,又去扫院子,结果人家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自己一件事也没做好。

师: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检查自己,这很好。今后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我们不论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

〔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先将小猴子的行为与小学生的实际挂钩,这种由物及人,从课文内容到生活实际的过渡,是同一现象的类比,属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易被学生接受。再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实现了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然后,用“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的哲理指导学生日常行为。这一教学过程既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又进行了思想教育。〕资料提供者:

9、《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

陕西省西安市大雁塔小学米金梅

实录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的生字,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集中学完了。

现在,我们复习几个生字(老师先拿出《小猴子下山》一课中的生字卡片进行演示,让学生集中读、个别读、再对比较难的字进行分析。)

同学们,谁会分析“掰”字的字形结构?

生:(一个学生发言说)“掰”字是左中右结构,两手中间一分开,就是“掰”字。(这个学生还用两只小手做了一个“掰”的动作。)

〔分析准确,比画得当,动作示义,一目了然。〕

师:好!(老师接着问)蹦蹦跳跳的“蹦”字的字形结构谁会分析?

生:(一个男孩举手,大声说)“蹦”字是左右结构,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老师表扬同学们把生字记得牢固)

〔根据字形结构特点,把一些笔画多的生字化整为零,编成简短的口诀,形象有趣,帮助学生识记,这也是一种识字方法,这样做,小学生对所学的生字,想起口诀会认,背着口诀能写。〕

师:现在,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好不好?

生:(学生齐声回答)好!

(教师板书课题)

(老师一边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一边演示幻灯片,彩色的小猴子动来动去,同学们仔细地看着画片、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

师:这一课的生字我们学过了,老师又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想一想,小猴子下山后都干了些什么?

(学生打开课本,先小声预读课文,然后集体大声朗读了一遍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课文。

大家看,这只小猴子从山上下来后,先到哪里?

生:(学生齐声回答)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老师把彩色玉米图片挂在黑板的第一条线绳上)

师:玉米结得怎么样?

生:(齐答)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老师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第一幅图画,再把词语卡片“又大又多”也挂在第一条线绳上。)

师: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它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小猴子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老师把“非常高兴”的词语卡片竖挂在黑板上的线绳上,把“就”字的卡片挂在“非常高兴”的右面的中间线绳上。接着在第一条线绳的右端挂上“掰”、“扛”的卡片。)

师: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后,又到了什么地方?你们按小黑板上提出的几个问题,边看图、边思考,自学下面几段课文。(老师同时挂上小黑板后,请一名学生念一遍问题。)

生:(念题)小猴子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学生念完后,同学们小声读起课文,同桌互相讨论,气氛比较热烈。)

师:谁先回答?

生: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心里非常高兴。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生: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又走到一片瓜地里。看到又大又圆的西瓜,心里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生: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师:结果,小猴子得到什么?

生:小猴子没有追上兔子,结果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所以只好空着手回去了。

〔由于课文第

二、

三、

四、五段有共同的构段方式,老师重点指导第一段,其余几段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来理解课文,从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黑板的板书如下:

〔老师将课文里的关键词语,用图片、字卡展示,予以巧妙组合:横观为段,竖显特点,连接起来,全文可见,使故事内容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对于帮助学生理清层次、把握重点、概括大意、归纳中心,定有裨益。〕

师: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四件事。

(老师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图片、字卡,复述课文。几个同学都很流利地复述课文。这时,老师便趁热打铁,及时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

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平时做事情时,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小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声嘀咕,互相议论,小手都举起来了。)

生:我预习生字时,拿字典查字,有时第一个字没查出,就去查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没记住,又急着学第三个字,结果没有预习好。

生:我打扫卫生也和小猴子一样,地没扫完,就去抢着擦桌子,桌子没擦完,又去扫院子,结果人家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自己一件事也没做好。

师: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检查自己,这很好。今后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我们不论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

〔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先将小猴子的行为与小学生的实际挂钩,这种由物及人,从课文内容到生活实际的过渡,是同一现象的类比,属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易被学生接受。再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实现了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然后,用“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的哲理指导学生日常行为。这一教学过程既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又进行了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我们再看看黑板上这些图画,画的是什么?(老师用教杆反映着四张图画)

生:画的是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师:这些词属于什么词呢?(教师以前曾初步讲过识别几种常用实词的方法。)

生:是名词。

师:对这些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老师用教杆指着词语卡片中的“大”、“多”、“红”、“圆”等词)这些词是什么词呢?

生:是形容词。

师:对!这些说明事物、描写事物样子、好坏的词叫形容词。谁能用这些词造句呢?(学生争着发言)

生:冬于,王奶奶买的萝卜又大又多。

生:农民伯伯种的玉米又大又多。

生:学校里种的西红柿又大又多。

生:我家有个又大又红的气球。

生:正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

师:同学们这些句子造得都比较好。

(老师用教杆指着卡片的“扛、捧、抱、掰、摘、扔、追”等词,让学生读。有的学生还边读边做动作。“扛”,两手举起往肩上一放;“捧”,两手在胸前做捧的动作;“抱”两手抱成一个大圆形……)

〔一般为说,表示相近动作的词语,其细微区别,小学生不易掌握。然而,他们能够比画出不同动词所表示的不同动作,可见学生对词义理解得透彻。〕

师:这些词的名字叫什么呢?

生:动词。

师:对!同学们再想一想,表示动作的动词,哪些部首最多?

生:因为手脚和“动”最有关系,所以提手旁、走字旁、足字旁的部首最多。

(老师表扬了这个同学会想问题。接着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才”、“辶”、“足”偏旁部首的动词。学生议论。老师用幻灯片打出学过的带“扌”、“辶”、“足”部首的动词进行复习。)

师:(老师小结)形容词和动词都能用在名词的前面,表示事物的样子、动作,可以把事物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现在我们做一个填空练习,老师用幻灯片打出来,看谁能填上适当的形容词或动词。

(同学们举手发言,填词)

(又酸又甜)的桃子(又大又白)的兔子

(又红又沙)的西瓜(又大又黄)的桔子

(为了加深对形容词的理解,教师用幻灯又打出一组题来。同学们争着填词。)

(火红的)太阳(红红的)果子(勇敢的)战士

(绿色的)森林(粉红的)桃花(亲密的)朋友

(温暖的)春天(又大又圆的)西瓜(天真活泼的)孩子

〔低年级语文在进行识字教学的同时,重视词和句的训练,无疑应予肯定。老师采取组词、造句,填空练习等方式,有益于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词或词语。至于几种常用实词的定义及基本特征,学生掌握得如何,仍需教学实践的再检验。〕

资料提供者:

10、《小猴子下山》课堂教学实录片断教案教学设计

作者:张老师

师:这节课我们要看图读文,看图说话,还要进行一些简单的写话练习。上节课,我们已经把课文进行了朗读和讲解,并做了两个造句练习,现在,我们打开书,先分别把课文读一遍。

(本课一共五段,请五位同学分段读课文)

读完课文后,我们练习看图说话,要求是:仔细观察,动脑思考,说话吐字清楚,声音宏亮,态度自然,语句通顺连贯 。

(接着教师边放幻灯,边指导学生观察。全班同学小声进行看图说话。大约四五分钟。)

〔张老师把看图与说话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指导口语训练,又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师:现在谁来说说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呢?

生:有一天,天气很好,一只顽皮的小猴子下山来,它爬到了一棵松树上往下望,看见一大片玉米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非常高兴,它连忙从松树跳了下来,跑到玉米地里,爬到一根玉米杆上,掰了一个最大最大的玉米,扛着往前走。

师:同学说得好不好?

生(齐答):好。

师:对,同学说得很好,特别是他说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时,连忙从松树上跳下来,“连忙”这个词用得很好。现在谁来说一说第三幅图呢?

〔对学生的“说话”给予及时的评议和鼓励,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

生:小猴子扛着一个大玉米,高兴地往前走着,走着走着,走到一个桃树园子里,它看到满树桃子又红又大,非常高兴,就把玉米一扔,又去摘了两个桃子,高高兴兴地捧着往前走。

师:同学说得多好啊!现在谁来讲讲第四幅图呢?

生:调皮的小猴子,捧着两个又大又红的桃子往前走。走着走着,又走到一片西瓜地里,它非常高兴,就把两个大桃子往后一扔,就去摘了一个又大又圆的大西瓜抱着往回走。

师:同学讲得真好,他不仅能用自己的话说,而且还把课文中优美词语都用上了,这样很好,谁再说说第五幅图呢?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体现了口语训练的灵活性,有助于说话能力的提高。〕

生: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正往回走,走到半路,看见一只小白兔,蹦蹦跳跳,真可爱,(很有表情)就把西瓜一扔,去追小兔。

师:同学讲得很好,她不仅能把图的意思说出来,而且还说得很有表情。大家应该向她学习。谁来说说最后一幅图呢?

生:小猴子扔掉西瓜去追小兔,小兔往前面跟,小猴子在后面追,追呀、追呀,小兔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师:以上几个同学,都说得很好,现在我们再请几个同学把这几幅图连起来说说。(挂出小黑板,小黑板上是让学生口述时用的词语。)

〔在口语训练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词语,不仅能具体地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复述,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词汇。〕

师:同学们,这些词是老师在自习课上教给大家的,这些词能帮助大家把课文复述得更好。现在谁能看着黑板上的词语和幻灯上的图,复述课文。

(全班学生都举小手争着要说)

师:(在幻灯上打出第一幅图)好,你先说说。

生:有一天,天气非常好,淘气的小猴子高高兴兴地下山来,它爬到一棵松树上往下望,看见一块玉米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它非常高兴,连忙从树上跳下来,跑到玉米地里,很快爬到一棵玉米杆上,掰了一个又大又粗的玉米得意地扛着往前走。

(教师打出第二幅图)

生:顽皮的小猴子扛着一个又大又粗的玉米兴冲冲地往前走,走到一个桃树林里,它看见桃子结得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把玉米扔到一边去摘了两个大桃子,捧着高高兴兴地往前走。

〔始终把看图与指导说话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指导口语训练的一种途径。〕

(老师打出第三幅图)

生:淘气的小猴子捧着两个大桃子高高兴兴地往前走,走着走着,走到一大片西瓜地里,小猴子看见西瓜长得又大又圆,就把桃子一扔,去摘了个大西瓜,吃力地往回走。

(打出第四幅图)

生:没主意的小猴子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白兔,非常高兴,就把西瓜往一边一扔,西瓜也摔开了,就去追小兔,小兔在前面跑,小猴了后面追,追呀,追呀,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小猴子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手哭着回家去。(这位学生说得有感情,听课老师都发出笑声)。

〔同学们能连贯地说几句话到一段话,并且声音响亮,有感情,说明张老师指导口语训练方法得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师总结:(略)

资料提供者:

11、《大象保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会认的10个生字,理解它们在词语中的意思。

2、引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关爱动物,和动物友好相处的意识。

3、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大象的资料。

2、演示文稿(大象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目标:(同上)

教学重点、难点:(同上)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趣引入

1、谁知道大象能帮助人们做什么事?

2、大象很聪明,能帮人们干这么多的事情,课文里一头大象担负起了照看主人小孩的工作,这位保姆工作的怎么样?让我们走进这一家人的生活去看一看吧。

二、自学生字,初步感知:

1、读书,画出不认识的字及不理解的词语。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自己说一说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讨论,感悟理解:

1、理清课文层次

哪些内容是写大象保护主人娃娃的内容的?其余部分写的是什么?

2、出示自学提示:

(1)为什么作者先写把黑熊踏成肉饼,再写对主人忠心耿耿呢?

(2)大象是怎样保护主人娃娃的?都写了几幅场景,哪部分最使你感动?

3、默读课文,先自学再组内交流。

4、同学交流,读中感悟

第一部分:

1、小组汇报自学提示第1题。

2、教师小结:大象凶猛对敌、亲切对人。

第二部分:

1、分组汇报自学提示第2题。

2、帮助学生理出几个场景。

(1)观察课文插图画的内容和课文哪一部分是相对应的?能归图画拟个名字吗?

第二幅图画:猛撞大树,踩狗抛尸(读书上相应内容)

第三幅图画:舍身相救,感激不尽(读书上相应内容)

(2)课文中哪部分内容没有相应的插图,如果让你画一画,你怎么画,给它起个题目。

(3)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语句。

①把最感动你的内容读出来。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

②指名读,进一步体会。

(4)在理出几个场景的基础上,讲一讲这个故事。

四、总结全文,归纳板书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大象具有什么品质?你有什么想法。

2、本文为我们描述了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头勇敢、忠诚的大象,让我们感到的确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对待我们的动物朋友呢?(请一两个同学说一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关心爱护它们,把它们作为我们的朋友对待。

五、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花篮”。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3、小练笔: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人应该怎样对待动物?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8、大象保姆

猛撞大树

踩狗抛尸

奋勇搏斗

身负重伤

舍身相救

感激不尽

勇敢、忠诚

12、《大象博士请助手》教学设计

36、大象博士请助手(浙教版第四册)

设计意图:

1、在课堂中力求体现快乐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参与,通过以读为本 的教学思想,通过读通、读懂、读美、读活,让学生在读中经历独特的情感体验,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彰显学生的生命活力。

2、强化正面形象,以完成思品学科的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

1.懂得行为要文明,说话要礼貌。

2.能找出并理解表示动作的词。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比较小猴、小兔、小熊、小猫的言行,懂得大象博士录取小 猫当助手的原因。

难点:(1)引导学生明白小动物们的言行表现就是大象博士安排的考试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演小猫参加考试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出示布告。

二、谈话、交流导入

1、说说从布告中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想问?

2、交流

3、揭题,齐读

4、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博士”? “博士”会找什么样的“助手”呢?

三、学习课文第1—2段.

1 1 、教师背诵第一段。

教学设计推荐更多+
相关信息
相关栏目
说课稿一等奖 幼儿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 教案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