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费宝网教案一等奖

搜索51费宝网

社会教案 遵守公共秩序教学设计一等奖

社会教案 遵守公共秩序教学设计一等奖

时间:2023-06-28 11:25:04

类别:教案一等奖

社会教案 遵守公共秩序教学设计一等奖

1、社会教案 遵守公共秩序教学设计一等奖

9、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懂得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顺利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保证。知道常去的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目标:

道德认知目标

1、 知道常去的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2、 能举例说明公共场所需要有良好的公共秩序。

道德情感目标

1、 感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必要性,为自觉遵守公共秩序而高兴。

2、 对不遵守公共秩序的现象有厌恶感。

道德行为目标

1、 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2、 在公共场所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1、 设问启发:同学们,你们平时除了在学校和家里生活,学习外,你们还到过哪些场所,去干什么?

2、 评一评(课前活动内容)

3、 教师小结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 学习课文,激情明理。

1、 自由读课文,了解内容。

2、 学习第一个事例:在公共汽车站。

① 播放课件1,学生边看边听。

② 讨论:在公共汽车站,小飞是怎么做的?小文和小明又是怎样做的?他们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③ 明理:小飞不遵守公共秩序,影响乘客的上下车和汽车的顺利行驶,让大家不满。小文、小明批评、劝阻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做得很对。

④ 举一反三:议一议,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轮船码头应该遵守哪些公共秩序?

⑤ 小操练:模拟公共汽车启动,乘客依次下车、上车。

3、 学习第二个事例:在电影院里。

① 播放课件2,学生边看边听。

② 讨论,小文、小明和小飞在电影院里,哪些方面遵守了秩序?哪些方面做得不够?

③ 对照检查:你们平时在电影院看电影时哪些地方做得不够?看谁最诚实,敢于自己揭短。

④ 设疑:在电影院里,假如出现下列情况,当时你在场,会怎么想?怎么做?

a.有人站起来吹口哨。

B.有人抢占了你的座位。

c.有人在你身旁大声议论。

4、 学习第3个事例:在动物园里

① 播放课件

(3)。

② 讨论:

A.三位小朋友在动物园玩得开心吗?每位游客要想在动物园玩得开心,应该怎么做?

B.三位小朋友愉快地度过了这个星期天,他们有哪些收获?你从他们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

三、 典型引路,深化认识。

1、 设疑:有的同学认为遵守公共秩序排队上车就轮不到座位,买东西排队就会耽误时间,买不到满意的商品,总之,认为遵守公共秩序会吃亏,不遵守公共秩序会占便宜。试想,如果人人都这么认为,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子呢?

2、 多媒体播放录相:一个真实的故事《谁是凶手》

3、 听录音,学榜样。

4、 表扬本班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同学。

四、 辨析明理,指导行为。

1、说一说,在下列公共场所需要遵守哪些公共秩序?为什么需要这样做?

(1)卫生院,图

(2)集贸市场。

2、议一议,下面几幅图中谁遵守公共秩序,谁不遵守公共秩序。

(1)售票处。图

(2)书店收款处。图

(3)码头

五、 总结谈话。

板书设计:

9、遵守公共秩序

自觉遵守-------------à公共秩序

批评、劝阻----------à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

教案设计说明

《遵守公共秩序》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思想品德第七册中的第九课,本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顺利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保证,知道常去的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分四步进行。

一、联系实际,初步感知。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抓拍典型的公共场所,使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公共场所”。通过“评一评”使学生初步知道什么是“公共秩序”,为什么要遵守公共秩序。

二、学习课文,激情明理。

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再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边看录相,边对小文、小飞、小明的行为进行评价,通过看、议、思、小操练、行为对照等不同形式,强化教学目标。

三、典型引路,深化认识。

通过设疑、听故事录音《谁是凶手》,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不遵守公共秩序而带来的恶果,进一步认识到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通过听故事录音《学榜样》,再通过表扬本班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同学,来激励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四、辨析明理,指导行为。

通过前面的教学,学生已经认识到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知道常去的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以及怎样遵守公共秩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课后习题进行巩固练习,通过辨别、判断对教学目标进行强化,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资料提供者:

2、社会教案 遵守公共秩序教案教学设计

9、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懂得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顺利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保证。知道常去的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目标:

道德认知目标

1、 知道常去的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2、 能举例说明公共场所需要有良好的公共秩序。

道德情感目标

1、 感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必要性,为自觉遵守公共秩序而高兴。

2、 对不遵守公共秩序的现象有厌恶感。

道德行为目标

1、 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2、 在公共场所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1、 设问启发:同学们,你们平时除了在学校和家里生活,学习外,你们还到过哪些场所,去干什么?

2、 评一评(课前活动内容)

3、 教师小结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 学习课文,激情明理。

1、 自由读课文,了解内容。

2、 学习第一个事例:在公共汽车站。

① 播放课件1,学生边看边听。

② 讨论:在公共汽车站,小飞是怎么做的?小文和小明又是怎样做的?他们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③ 明理:小飞不遵守公共秩序,影响乘客的上下车和汽车的顺利行驶,让大家不满。小文、小明批评、劝阻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做得很对。

④ 举一反三:议一议,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轮船码头应该遵守哪些公共秩序?

⑤ 小操练:模拟公共汽车启动,乘客依次下车、上车。

3、 学习第二个事例:在电影院里。

① 播放课件2,学生边看边听。

② 讨论,小文、小明和小飞在电影院里,哪些方面遵守了秩序?哪些方面做得不够?

③ 对照检查:你们平时在电影院看电影时哪些地方做得不够?看谁最诚实,敢于自己揭短。

④ 设疑:在电影院里,假如出现下列情况,当时你在场,会怎么想?怎么做?

a.有人站起来吹口哨。

B.有人抢占了你的座位。

c.有人在你身旁大声议论。

4、 学习第3个事例:在动物园里

① 播放课件

(3)。

② 讨论:

A.三位小朋友在动物园玩得开心吗?每位游客要想在动物园玩得开心,应该怎么做?

B.三位小朋友愉快地度过了这个星期天,他们有哪些收获?你从他们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

三、 典型引路,深化认识。

1、 设疑:有的同学认为遵守公共秩序排队上车就轮不到座位,买东西排队就会耽误时间,买不到满意的商品,总之,认为遵守公共秩序会吃亏,不遵守公共秩序会占便宜。试想,如果人人都这么认为,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子呢?

2、 多媒体播放录相:一个真实的故事《谁是凶手》

3、 听录音,学榜样。

4、 表扬本班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同学。

四、 辨析明理,指导行为。

1、说一说,在下列公共场所需要遵守哪些公共秩序?为什么需要这样做?

(1)卫生院,图

(2)集贸市场。

2、议一议,下面几幅图中谁遵守公共秩序,谁不遵守公共秩序。

(1)售票处。图

(2)书店收款处。图

(3)码头

五、 总结谈话。

板书设计:

9、遵守公共秩序

自觉遵守-------------à公共秩序

批评、劝阻----------à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

教案设计说明

《遵守公共秩序》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思想品德第七册中的第九课,本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顺利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保证,知道常去的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分四步进行。

一、联系实际,初步感知。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抓拍典型的公共场所,使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公共场所”。通过“评一评”使学生初步知道什么是“公共秩序”,为什么要遵守公共秩序。

二、学习课文,激情明理。

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再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边看录相,边对小文、小飞、小明的行为进行评价,通过看、议、思、小操练、行为对照等不同形式,强化教学目标。

三、典型引路,深化认识。

通过设疑、听故事录音《谁是凶手》,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不遵守公共秩序而带来的恶果,进一步认识到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通过听故事录音《学榜样》,再通过表扬本班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同学,来激励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四、辨析明理,指导行为。

通过前面的教学,学生已经认识到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知道常去的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以及怎样遵守公共秩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课后习题进行巩固练习,通过辨别、判断对教学目标进行强化,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资料提供者:

3、社会教案 遵守公共秩序

9、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懂得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顺利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保证。知道常去的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目标:
道德认知目标
1、 知道常去的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2、 能举例说明公共场所需要有良好的公共秩序。
道德情感目标
1、 感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必要性,为自觉遵守公共秩序而高兴。
2、 对不遵守公共秩序的现象有厌恶感。
道德行为目标
1、 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2、 在公共场所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1、 设问启发:同学们,你们平时除了在学校和家里生活,学习外,你们还到过哪些场所,去干什么?
2、 评一评(课前活动内容)
3、 教师小结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 学习课文,激情明理。
1、 自由读课文,了解内容。
2、 学习第一个事例:在公共汽车站。
① 播放课件1,学生边看边听。
② 讨论:在公共汽车站,小飞是怎么做的?小文和小明又是怎样做的?他们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③ 明理:小飞不遵守公共秩序,影响乘客的上下车和汽车的顺利行驶,让大家不满。小文、小明批评、劝阻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做得很对。
④ 举一反三:议一议,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轮船码头应该遵守哪些公共秩序?
⑤ 小操练:模拟公共汽车启动,乘客依次下车、上车。
3、 学习第二个事例:在电影院里。
① 播放课件2,学生边看边听。
② 讨论,小文、小明和小飞在电影院里,哪些方面遵守了秩序?哪些方面做得不够?
③ 对照检查:你们平时在电影院看电影时哪些地方做得不够?看谁最诚实,敢于自己揭短。
④ 设疑:在电影院里,假如出现下列情况,当时你在场,会怎么想?怎么做?
a.有人站起来吹口哨。
B.有人抢占了你的座位。
c.有人在你身旁大声议论。
4、 学习第3个事例:在动物园里
① 播放课件(3)。
② 讨论:
A.三位小朋友在动物园玩得开心吗?每位游客要想在动物园玩得开心,应该怎么做?
B.三位小朋友愉快地度过了这个星期天,他们有哪些收获?你从他们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
三、 典型引路,深化认识。
1、 设疑:有的同学认为遵守公共秩序排队上车就轮不到座位,买东西排队就会耽误时间,买不到满意的商品,总之,认为遵守公共秩序会吃亏,不遵守公共秩序会占便宜。试想,如果人人都这么认为,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子呢?
2、 多媒体播放录相:一个真实的故事《谁是凶手》
3、 听录音,学榜样。
4、 表扬本班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同学。
四、 辨析明理,指导行为。
1、说一说,在下列公共场所需要遵守哪些公共秩序?为什么需要这样做?
图(1)卫生院,图(2)集贸市场。
2、议一议,下面几幅图中谁遵守公共秩序,谁不遵守公共秩序。
图(1)售票处。图(2)书店收款处。图(3)码头
五、 总结谈话。
板书设计:
9、遵守公共秩序
自觉遵守-------------à公共秩序
批评、劝阻----------à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
教案设计说明
《遵守公共秩序》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思想品德第七册中的第九课,本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顺利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保证,知道常去的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分四步进行。
一、联系实际,初步感知。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抓拍典型的公共场所,使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公共场所”。通过“评一评”使学生初步知道什么是“公共秩序”,为什么要遵守公共秩序。
二、学习课文,激情明理。
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再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边看录相,边对小文、小飞、小明的行为进行评价,通过看、议、思、小操练、行为对照等不同形式,强化教学目标。

 
三、典型引路,深化认识。
通过设疑、听故事录音《谁是凶手》,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不遵守公共秩序而带来的恶果,进一步认识到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通过听故事录音《学榜样》,再通过表扬本班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同学,来激励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四、辨析明理,指导行为。
通过前面的教学,学生已经认识到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知道常去的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以及怎样遵守公共秩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课后习题进行巩固练习,通过辨别、判断对教学目标进行强化,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4、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年级上册作文教案:习作五《动物名片教学设计大赛》教案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如果能引导、启发学生自觉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自觉去发现、捕捉、感受生活,就能使他们“有东西可写”;如果能让学生自主写作,不拘文体甚至不必成文,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写,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动机,使学生“能够写出来”;如果能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重视文字修改,让学生切切实实经历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就能使他们“能够写得好”。如此历练,势必会点燃学生习作的激情,“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就会在写作的反复实践中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反映机制,获取可持续性发展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课前准备搜集喜欢的一种动物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

三、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猜谜导入,激情引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我们一起来猜几个谜语,好吗?(用幻灯出示谜面)

(1)身穿黑缎袍,尾巴像剪刀,冬天去南方,春天又来到。

(2)头戴翡翠花帽,身穿锦绣缎袍,常把扇子展开,夸耀自己美貌。

(3)脑袋像猫不是猫,身穿一件豹花衣。白天睡觉夜里叫,看到田鼠就吃掉。

(4)小货郎,不挑担。背着针,满地窜。运送果子针上穿,遇到危险缩一团。

(5)黑毛黑,白毛白,圆圆胖胖惹人爱,攀得高,爬得快,嫩竹野果当饭菜。

(6)身体矫健又灵巧,身上穿件金钱袄,单独活动不结伴,能爬树来能跳高。

2.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边读边想,看看谜底分别是什么。

3.交流汇报。

(谜底分别为:燕子、孔雀、猫头鹰、刺猬、熊猫、金钱豹)[意图:由猜谜切入,既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的语言材料]

4.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把谜底给猜出来了。看来,同学们对动物很感兴趣,一定很喜欢它们,是不是这样的?

(二)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1.最近,在动物园里工作的一个朋友要我给他帮个忙,请我们班的同学为动物园里的动物设计名片。怎么样,有意思吧?愿意帮这个忙吗?好的,老师首先代表他谢谢你们。

2.那么,你最想为哪种动物设计名片呢?为什么?

3.这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次“动物名片设计大赛”(板书:动物名片设计大赛),替你喜欢的动物设计一张名片,好不好?[意图: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创设特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从而销蚀畏惧作文的心理,使学生体会到作文是简单的、有意思的]

(三)自主阅读,自主设计

1.其实,给动物设计名片一点儿也不难,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叫薛爱华的同学设计的两张名片。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一读,相信读了之后,一定会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2.引导讨论:薛爱华是怎样给她喜欢的海洋动物设计名片的?

 

5、英语教学,应寓德育与美育于其中!阅高考开放作文引起的思考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版英语高三)教案教学设计

内容提要:

随着开放作文的产生和发展,创新思维日益得到关注。然而与此同时,当代中学生缺乏积极健康的思维方式,以及极度匮乏审美情趣的问题也在开放作文中日益彰显。本文试图结合日常教学,根据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和做法,探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寓德育和美育于其中,培养身心健康,善于发现美,懂得欣赏美的一代新人,从而为他们奠定英语写作的心理和思想基础。

关键词:开放作文,英语教学,德育,美育

正文:

开放性写作是北京卷近几年增加的第二篇作文。它所给提示比较简单,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己拓展主题,组织篇章结构,既能体现出学生活跃的思维,又能表现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几年以来,开放性作文经历了几个阶段:从最开始的偏重于考察学生逻辑性思维的“续写故事型”,到偏重考察聚集性思维的“实际应用型”,一直到近两年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读图议论型”.这种开放型写作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使他们根据一定的主题放开思路,展开联想,体现了教育走向创新的新方向。于是,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近几年英语教学上广为探讨的问题.关注创新,这当然无可非议。然而,与此同时,是不是还带给我们一些其它的启示呢?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北京高考“开放作文”的阅卷工作,大大领略了孩子们对于同一个事物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理解方式,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折服。然而与此同时也让我看到了令人担忧的一面,不由得引起我的一些思考.

题目要求学生根据一幅图画,在描述图画信息之余,发挥自己的想象,展开简单的议论。试题配有一幅图片,我用文字简单描述如下:树上的一个鸟巢,巢中一只大鸟儿,望着巢外的一群小鸟飞向远方。

有同学认为这幅图画表现了母亲对外出子女的关切,正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有同学认为这幅图表现了母亲看到子女独立生存时的幸福与骄傲;还有的认为孩子不能总呆在家里,而应出远门,看看外面的世界、去外面闯一闯,这样才能广结善缘,拥抱五彩的人生。于是,主题为“母爱”“空巢”“回报”“放飞”等的文章应有尽有。

然而在这样一幅和谐的画面中,有的孩子读出的不是“爱”与“回报”,从大鸟充满期盼和忧虑的眼神中,却有人看到了“嫉妒”和“仇恨”!类似的文章大意大体归纳如下:小鸟象征不安份的子女,非要离家出走,大鸟无奈;受伤的大鸟在乞求帮助,却无人理睬;大鸟懒惰,侵占别人的家;大鸟受伤后得到别人的帮助,却忘恩复义,赶走救助它的主人;鸭子(大鸟)空羡会飞的鸟,象征应该脚踏实地,莫空想;大鸟想飞飞不动,因为太胖,所以减肥很重要;大鸟不飞因为要看家,因此要保护动物;大鸟不飞因为天不蓝,所以要保护环境;笨鸟先飞;要保持健康迎接奥运;小鸟飞向美好的生活,而我们就向巢中的大鸟一样不得不憋在屋里学习学习再学习,生活艰苦,无聊。。。

面对着这一系列千奇百怪的想法,我点动鼠标的手指不止一次的停顿许久,不由得重新审视评分标准,那里面有明确的一条:“内容要新颖、健康、乐观向上”。诚然,“新颖”的思路能够充分表现学生的创造力和活跃的思维,但“健康,向上”就是要求学生所表述的内容、观点是主动、积极向上的。求新并不等于求怪,并不是说越希奇古怪、越离谱越好。而这些怪异消极的观点即使运用了多么好的语言,又怎么能够获取高分呢?

由此,我也不由得感慨:能够在“期盼”的眼神中读出“仇恨”的孩子们啊,他们太缺乏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了;而他们消极的生活态度,悲观孤独的心理世界,不太健康的思维方式也许就是问题的根源所在吧?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因此,我们的教育不能够仅仅强调创新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更应该注重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良好的沟通技巧的培养。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怯弱、思想狭隘、自卑、抑郁、破坏行为、孤僻、情绪对立等。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使他们面对美好的事物难以产生美好的感觉,更谈不上具备鉴赏美和欣赏美的能力了。英语学科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有责任通过我们的学科教育,努力挖掘学科中的潜在心理教育因素,适时适度的将德育和美育渗透在英语教学中,不仅教会学生知识,更让他们成为身心健康,善于发现美,懂得欣赏美的一代新人。

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和美育呢?我在这个问题上做了一些思考,并结合自己的实践探讨如下:

首先,在德育方面: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英语学科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联系我国的国情和学生的实际,潜移默化地将思想素质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和特点,挖掘教材中思想性强的材料,抓住课堂教学的契机,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总体说来,应在如下方面做出努力:

1.重视情感因素,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由此看来,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强烈的学习动机,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基础。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指导学生投身生活,不仅要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更主要的是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人之处,并深切体味,积累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生活感受力。

教材是情感因素的载体,处理教材中情感性内容是教师备课必备的内容。要发现教材内容背后的情感素材,仔细品味琢磨教材,发现蕴含于课文深处的情感。恰当地把握语言材料中的感情意义,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情感,将有助于发挥教材的情感资源,提高学生的情感水平。教学中充分挖掘,会发现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资源。

例如,我在教学TheMerchantofVenice一文时,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加入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表演时惟妙惟肖。其次,教师在处理阅读课文时,对所授的内容进行情感化的处理,比如进行情感分析,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形成对真、善、美不懈追求的高尚情操。例如高一Friendship体现了与会也人合作交流,相互沟通,共同发展的情感,EnglishAroundtheworld通过展示英语语言文化,培养学生理解和尊重异国文化的美德;TravelJournal阐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能帮助学生提高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和保护环境的意识。第三,让学生深入体验教材内容中的情感,让他们进入角色,想作者之所想,爱作者之所爱,憎作者之所憎,把作者之情化为自己之情,用自然真实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受到正面的思想教育。例如,在Thenecklace一文中学生深入角色表演后,体会到了主人公Mathilde的勤劳与善良,被其不幸的经历所感动。

另外,在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本,应有尽有,都蕴涵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同时,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青年学生的内心是一片汹涌的大海从未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因此英语教师要善于利用英语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情景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多种方法,以情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起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我们英语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非智力因素,针对学科特点进行情感渗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为英语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2.培养合作精神,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是新的时代对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因为缺少同伴、缺少群体生活,有些同学养成自私、孤独的性格,所以在教学中要鼓励和支持学生与其他同学多进行交往活动。通过合作性学习,促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在合作内容上,多给他们自己创造的空间;在合作形式上,讲求变化;在合作的过程中,建立融洽、民主的互动关系。

在英语教学中,从造句到看图说写,从讲故事、情景对话到角色扮演、即兴发表见解等都具有大量的需要学生积极合作的言语交流活动。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利用这些授课形式,捕捉一些有利于合作的题材。如:在对话课教学中,可让学生根据所学对话新编对话;在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可提出一些有关课文的中心思想,作者的观点与态度,人物的性格,文中暗含的意义等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每学完一个单元,可围绕课文进行辐射式训练,用其语言知识表达相关的或类似的、特别是与学生的情趣相连的内容,做到能举一反三。这样,学生才能拥有表达思想感情的广阔天地,他们手中的英语才会具有生命力。

另外,还需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上的积极因素,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合作的重要性。比如:在上Unit1Chuck'sFriend一课时,我利用Chuck因飞机失事受困于荒岛时的一段感悟“Chucklearnsalotabouthimself.Herealizethathehasn'tbeenaverygoodfriendbecausehehasalwaysbeenthinkingabouthimself….Chucklearnsthatweneedfriendstosharehappinessandsorrow…,…Healsolearnsthatheshouldhavecaredmoreabouthisfriends.”让学生反省一下自身平时言行举止对集体的影响,通过这样学生明白了友爱团结的重要性,善待别人便是善待自己,渐渐地改善了各自的态度,对形成和谐,融洽,友好,团结的人际关系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再如:SEFCBook3Unit11KeytoSuccess涉及团队精神的话题,该单元的Reading部分为MakingtheTeamWork,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整篇文章,让他们明白培养自己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此时,还可向学生介绍联合国教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的教育目标:learntobe,learntoknow,learntodo,learntolivetogether,并用英语简要解释其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这种互帮、互教、互学的形式,促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学会珍惜友情,倡导协作,学会协作,教师要创设条件给学生多些共同协作的机会,多一些共享快乐的机会,以开拓思路,养成良好的性格,并能够恰当地认识和处理自己与周围人际间的关系,保持个人与环境的协调,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学会人与人交往的能力,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3.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乐观是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是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一个乐观的人,往往对生活充满热情,即使遇到挫折,也不悲观失望,怨天尤人,而是能够谅解环境,宽容别人,不懈努力。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不仅是成就学生学业的根本保证,更是成就他们事业,成就他们人生的基础。乐于进取,永不放弃,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是人追求成功人生的一种内在的精神动力,人一旦有了这种动力,他的一生无论在什么环境下,从事什么工作不会惧怕困难和挫折,不会陶醉于成功之中而不思进取,会不断地为自己确立新的奋斗方向和目标,用勤奋和智慧创造精彩的人生。

英语教学中同样可以挖掘到很多这方面的素材:

例如,在教授Greatwomen时,利用描述60岁的女性老人独闯南极洲的经历“At50IwasthefirstwomantotravelalonetotheNorthPole.ButwhatshouldIdotocelebratemy60thbirthday?Whatelse,butajourneyattheoppositeendoftheworld,Antarctica?”“Ihadtomakeadecision.Waittogetbetterorgiveup?”激励学生形成“遇到困难不退却,知难而进,独立解决,勇于冒险,探索大自然”等乐观的人生态度。

又如Makingadifference这一单元中,让学生认真分析StephenHawking成功的原因,提出:“为什么霍金在身体极度残疾的情况下能保持积极健康,乐观勇敢的心态”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学习他不畏生活的艰难,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总之,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只要教师善于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适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自然而然地融德育于英语教学中,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其次,在美育方面: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何谓美育,它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作为知识性、思想性和审美性兼有的基础学科外语,其教学的首要原则应是“外语教育与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相结合”,即“文道美”的高度统一。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要始终坚持有机地渗透并积极地进行思想教育外,还应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切实的审美教育。这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美是创新意识不竭的源泉,美无处不在。我们英语教师只要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具备了浓厚的美育意识,创设多姿多彩的美育情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得心应手,把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语言中的美、教材教法中的美化作阳光,变成雨露,深深地渗透到学生心里。让孩子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美、赏析美、体验美。同时,也让美激发孩子们的热情和创造力,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以有效地促进和提高。

一、在教材中感悟美

中学英语新教材所选的课文或作品都是文质俱美的文章,其中有的是世界名著。这些文章不仅思想性很强,而且艺术性也很强。它们蕴含了各种各样的美。如AbrahamLincoln中林肯为实现祖国南北统一而献身和课文MadamCurie中,居里夫人在异国他乡从事科研,将她所发现的第一批新的放射性元素命名为“钋”以表示她对自己祖国波兰的怀念和敬意。这些文章充分表现了林肯和居里夫人爱国情感的崇高美,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伟大的人格力量。他们这种高尚优美的情操和精神品质,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教育鼓舞作用,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同时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提高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对是非、美丑的审美评价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另外,引导学生对课文中人物艺术形象美的欣赏,是进行审美教育不可缺少的。如课文MartinLutherKing,JR.中对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马丁•路德•金为废除种族隔离、实现种族平等而顽强不息地斗争直至献出宝贵生命的描述;在TheMerchantofVenice一文中对夏洛克贪婪、凶残成性的丑恶面貌的淋漓尽致的描写;……这些艺术形象充分体现了作者的人生观、生活体验以及审美观。指导学生读这样的文章,可以让他们从正面或反面的艺术形象中体会到作者所寄托的美学理想和审美价值,也能使学生粗疏的审美观转化为比较高尚、敏锐、真实的审美观,把他们“非音乐的耳朵”转化为“音乐的耳朵”。

总之,从多方面充分发掘新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启发、引导学生去感受课文中蕴含的各种各样的美,是中学外语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

二,在情景中感受美

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电化教育手段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使学生在情景中迅速排除难点,把握重点,掌握英语知识,这种手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中学英语教学中。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色彩、背景、音响效果等,通过学生的表演,真实地表现人物活动场景。表演者和观赏者都是审美的主体,都能从中感受和鉴赏美,学会创造美。教学中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充分利用教具、体态语言、动画等,把学生带入一个生动形象、富有感染的情境界中去,让学生直观感受美。同时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中美和趣味性的因素,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使美育融于英语知识学习之中。

三,在朗读教学中体验美、领悟美。

首先,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具有语言的美感,在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感受到美,让他们在跟读时模仿抑扬顿挫折的语调,在对话时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朗读时注重轻重缓急的节奏。朗读,是一门艺术。通过朗读,准确传神地读出课文的思想内容,使课文形象化、生动化。这除了要有准确的语音、语调的基本功之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朗读时,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都要统一在一定的感情基调上,即统一在作者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这一基调上。如MartinLutherKing,JR.一文,作者的思想就一直沉浸在悲痛、庄严、愤怒的感情中。因而朗读这篇课文时,就应把握住这种感情而确定一种深沉、悲愤、激昂的语调朗读。读到文中感情较平静处,可读得流畅明快些;读到文中感情激动处,则朗读时可加强语气,加大音量,读出内涵,引起学生的共鸣,以创造出一个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可有教师有表情地范读、领读或配乐朗读;也可有学生仿读、齐读、轮读或分角色读。朗读的方式不能千篇一律,而应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总体设计。如TheNecklace这篇文章就适合分角色朗读。而AGardenofPoems一文就适宜配乐朗读。一句话,无论何种形式的朗读,都应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体验美,领悟美。

总之,让学生在学英语的同时,不断地提高思想修养,增强审美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得到感情的升华,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造一个完美的自我。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和美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当然这不是一蹙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接受德育的教育和美育的熏陶,我想他们在开放作文中体现出的不仅仅是他们独特创新的思维,还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他们的真情实感,当他们面对美丽和谐的画面时,会尽情地抒写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使他们笔下的英语文章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王建宗《架设心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北京教育出版社,1998年

孙云晓郑新蓉《走进学习时代—21世纪教师与父母必读》北京出版社,2000年

《心理健康教育读本》(高中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吕燕《起始年级英语交际教学法情感因素的探讨》2005.5.21

钟雯《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2005.3.26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6、操场上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体育活动为主题,由一幅图、六个词语和一首儿歌组成。词语都是体育活动的名称,其中第一行的活动以手为主,词语中的动词都带提手旁;第二行的活动以脚为主,动词都带足字旁。儿歌描绘了下课后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的情景,告诉小朋友参加活动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壮。

二 教学目标:1认识14个字,会写“

八、入、大、天”4个字。认识“王、足、口、讠、亻5个偏旁。

2、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激发学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三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四

教学准备:

1、游戏用品准备。

2、字词卡片。

五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导入:听录音。学生伴着《运动员进行曲》踏步。师:指黑板上的挂图说:现在我们到了哪里?生:(看图后齐说:现在我们到了操场上。)师:指课题,说:“请读拼音。”操场上。(先写好课题)请坐下。

(二)、看图。

1、师:指挂图,操场上的小朋友们玩得可开心了!谁能说说他们在做些什么体育活动?(生回答一个,师就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先读拼音,再读词语,最后让学生把词语卡片贴到相应的图上。)再领学生读一遍。(不读拼音)

2、好了,图上的体育活动,你们都说出来了,请读这些词语,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同学们有的……有的……还有的……”指着图说话。

同学们真棒,很多同学都已经会读了。

(三)、小组活动。

1、等下,我们要来进行小组比赛,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能全部认识这些词语。还要把这些卡片分成两类,一类是用手的活动,一类是用足的活动。教认“足”字。并认识“口”字旁。

2、好现在请小组长打开老师发给你们的小信封,拿出卡片组织你的组员进行学习。开始活动,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到台上摆。

板书:

手 足 拍皮球 踢足球 打 球 跳 高 拔 河 跑 步

3、检查分类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分对了没,这边是用手的活动(齐读),这边是用足的活动。(齐读)

(四)、识记生字。过渡语:刚才小朋友们学习真认真!这些生字宝宝呀,都等不及了,都想和大家做朋友。你们想和它们做朋友吗?(想)

1、认识“打、拔、拍”

(1)刚才同学们都已经分好类了,那看看这三个字(师边指卡片上边说)它们都是用手的活动,所以它们都是“扌” (出示卡片)谁来说说看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如:“扌”加“丁”打打打。

(2)认识“球”字和“王”字旁。

2、认识“跳、跑、踢”

(1)请读用脚的活动那边的词语。那看看这两个字是什么旁啊?(师指跳、跑、)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足”)跟读

(2)那你们来做做动作看:师出示卡片,全体学生起立做动作。

(3)那谁能说说为什么这些字都是“足”旁。

(4)“足”字旁与“足”字比较

(5)教学生认识“高”字。 去掉拼音读一遍(卡片出示)

3、课中活动:1 2 拍拍手,3 4 点点头,5 6 拍拍肩,7 8 扭扭腰 2 2 伸伸手3 4 摇摇头,5 6 耸耸肩,7 8 跳一跳 9 10 快坐好。4教学生字“八 入 大 天”。

(1) 认读这4个生字.

(2)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4个生字.

(3) 在田字格中书写。

(五) 巩固练习。

1、句子练习。过渡语:我们下面的活动更有趣了,

第一:要比一比看谁认识的字最多,

第二:要比一比看谁说得最好。要求: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要用上本节课所学的词语。

2、学儿歌。

(1)、先齐读生字的拼音。(投影出示儿歌)学生自己试读。

(2)、师领读、请小老师领读。

(3)、小组读。比一比哪组读得好。

(4)、练习背诵。

3、进行积极锻炼身体的思想教育。

(六)总结。小朋友,让我们一起去操场上活动吧! 资料提供者:

7、定风波教案教学设计 定风波教案教学设计

作为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必然需要写教育设计。教育设计是系统设计和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遵循学习效果最好的原则,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那么,应该怎样写教育设计呢?

苏轼《定风波》教学设计1

  【教材依据】

  课题见《唐诗宋词选读》(“‘新天下耳目’东坡词”第71页)

  【设计思路】

  1、鉴赏唐诗宋词是一个用心灵去探寻美的历程,需要用心灵去贴近它,去感觉它艺术境界的美妙。苏轼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直臣,也是旷世罕见的艺术天才。他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也成为后人心目中理想人格的典范。他赢得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的普遍喜爱,他的魅力似乎是无穷的。他的这首词是通过对出行遇雨这一件小事的描写,表现了词人旷达超逸的胸襟,并表达了词人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2、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苏轼,如果诱导得当学生应该是参与积极的。以前也学过许多苏轼的诗、词、文,对他有一定的了解,基本能把所至他豪放的词风。想念通过平时的诗词鉴赏训练,学生能抓住关键句进行理解的。

  3、设计理念与整体思路:根据忧思探究教学论,改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通过老师的诱导,计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以实现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首次的意境应通过学生反复读来体会,老师设置一系列的诱导性的问题,实现对词人的理解及词的鉴赏。

  【教学目标】

  1、理解苏轼豁达的心胸及其思想的根源。

  2、学习苏轼开阔旷达的胸襟,明了面对人生中的坎坷起伏,我们应有的心态。

  3、把握诗歌鉴赏的角度,试出鉴赏题。

  【教学重点】

  1、从词中理解苏轼豁达的心胸:

  2、了解苏轼,明了面对人生中的坎坷起伏,我们应有的心态。

  【教学难点】

  苏轼豁达的思想根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定风波》这首词

  1、导语:站在讲台前,我突然就想到一句话:人生就是一堂课的工夫;加一个字,人生就是上一堂课的工夫。类推一下:人生就是一场雨的工夫,人生就是躲(淋)一场雨的工夫。一场雨,躲一场雨。有什么寓意呢?板书:雨

  明确:前者寓意:偶然;短暂;不幸;客观存在;……后者多了层如何面对的意思,有了动词“躲”字,主观意愿,行动过程,生命痕迹,……

  2、苏轼是怎么看的?一起来学习《定风波》。板书:定风波

  二、整体感知

  1、示范读,配背景音乐,结合导入进提出的问题。问:东坡会怎么回答?(明确:他没躲雨;他说风雨皆无;他淡化弱化了甚至无视了所有的风雨。)

  2、问:听这首词,苏轼给你们的最大印象是什么?(齐读一遍,然后从词中找一下答案。)(明确:沉着;豪迈;随意而安;通达。)

  三、背景穿插

  (结全以前所学及查资料获知)

  明确:苏轼的生平经历证明了,他一生都在仕途上。22岁中进士,先是当判官,然后出任,先后知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疲贬黄州,职位团练副使,出来之后,又先后知登州,一度高升翰林学士,后又出知杭州、颖州、扬州、定州,最后被逐惠州、儋州,节度使副使别驾。

  四、朗读指导

  生再读这首词,指生一一品读并评价。

  (点拨:──有点苏子行吟的味道。“何妨──平生”,应该读得从容点,潇洒点,豁达点。豁达怎么读:不温不火,不包不躁,这是节拍。调子呢?不扬不抑。

  “竹杖芒鞋轻胜马”有点喜悦和豪迈在里面,可以调子略高点。能不能读成“大江东去”那种?语言风格不一样,这首词更随意、更朴拙点,豪放在骨子里,在不经意间。

  “料峭……微冷,相迎”应读出对人生阴晴不定、捉摸不定的复杂情绪。……

  五、重点探究、拓展

  1、结全自己的理解,再自由读一遍。

  问:看看这首短短的词,作者的情感有没有变化?如果抓重点,你会抓哪两句来看?大家互相讨论一下。

  明确:上片重点:“谁怕?──蓑烟雨任平生”。“任”这个字最关键。有风雨,但任风雨漫天,任乱云飞渡,我自岿然不动。潇洒镇静中,有几倔强、几分抗争的心。有点笑傲江湖的味道。板书:任(“徐行”)下片关键:“归去,也无风雨晴”。一切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本无风雨,何来晴明。板书:无(“回首”)

  师小结:联想到五祖的两个北子的话:“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还有一位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佑处惹尘埃。”无一物、无风雨,颇相似,有点穿蒙之感,禅意很浓了。

  2、问:如果把全词浓缩到一个字上,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生讨论)

  作者不怕任何风雨,孔洞在乎风雨阴晴多变,一心渴望退隐,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情。”颇有点超凡拔俗的味道。这也是归。

  回首。实指刚刚遇雨之处,虚指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反思的结果是归去。)

  3、这让你们想到谁?(生各抒已见)

  明确:──庄子《逍遥游》御风而行,泠然善者。一死生,齐彭殇。

  ──陶潜《归去来兮》“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4、问:他和庄子、陶潜能划等号吗?(生探究)

  明确:不能,苏轼人生态度是入世而非出世。他宦海沉浮一辈子,他从业没抛弃过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释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统一。

  5、苏360首词中,归字出现10多次。他要往哪归?

  点拨:看他另外几首词。(师投影)

  定风波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吾乡何在?在心安处)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跳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人生像什么?飞鸿踏雪。一切皆为偶然、虚幻,无夜工经功名利禄,还是痛苦灾难,所以还有什么可以悲喜的呢。故欢乐不过必过于欣喜,痛苦可以在内心化解,世事沧桑实属过眼烟云,求得本心清静便是解脱。和悲喜不形于色还不同,不形于色,心里有,他是化了悲与喜。这就直接导向了对社会共认的价值系统的否定,和对苦难现实漠然之的态度。)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就其政治事业而言,这言发然是自嘲。但对文学家的苏轼来说,例子的盖世功业确实是在屡遭贬逐的逆境中建立的,一个身处逆境仍能作出事来的豁达者。)

  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这是他和李白的不同。李白一辈子也不明白这个社会是怎么回事,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通透。)

  6、问:词人想归哪儿?

  明确:归于心。不同于曹操的天下归心,而是自归于心

  师小结:提到东坡为何不躲雨,因为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场雨,无边无际,无可躲藏。最好的避风港就是自己的心灵了。心灵驿站,心灵家园,心灵归所,这是一种宁静和通达。他从来就没有像陶渊明那样“归隐”,是因为没有必要。他不需要躲避官场,逃离尘嚣,而是廊庙江湖,对于苏轼来说均均是“外部世界”,本无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所谓的“也无风雨也无晴”和“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就是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一种象征。所以苏轼的潇洒里面有人生的穿漠和心灵的超脱!

  六、温故知新

  问:以前读苏轼的东西是不是都是这个感觉?不是。举点例子。(生思考讨论)

  师投影:

  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春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宁,亲射虎,看鼻郞。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身天狼。”

  (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念奴妖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以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郞赤壁。乱石穿穿,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壮志难酬)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祝愿,人间情怀)

  师小结:“任”也好,“无”也好,有风雨才有归意。

  七、个性阅读

  1、问:是不是在座的都喜欢苏轼?不是。那请联系本词来说说。

  归纳持否定态度的学生的观点:风雨本客观存在,他却视而不见,羽“出无风雨也无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自我慰藉。如果命运强加给他的这种风雨是不合理、不公正的,他就应该愤怒,应该抗争,这才是真性情。高兴了你就喊,痛苦了你就哭。这才是人的本性,正常人,俗人。

  2、师推荐网上一篇文章,类比一下。

  像苏轼这样的好官却最终落了个“贬谪琼崖”的下场,是不正常的,而苏轼最终能够对这一结果接受并心平气和那就更不正常了。在这种不正常的背景下,完美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念其实只是“随遇而安”的另一种富于欺骗性的表达。在这种不正常的情况下,“旷达”实则是一种无奈,“突围”其实是一种逃跑。在人格的坚硬性上,苏轼不足以和中国历史上那些坚持真理而不怕杀头的人比肩而立!把这种“纯正的窝囊”演变成了一种“虚假的完美”,因而,他就是“罪莫大焉”。

  问:你们认为人生之雨来临时,到底是假装没看见,就当不存在,还是主动去躲避或抗争呢?(同学们各抒已见)

  师总结:听大家这么说,我突然感觉到人生的复杂和多元了。在人生的穿林打叶声中,你到底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是你自己的事,只要对得起人生这一场雨的工分,对得起容纳我们的这个世界就行了。

  八、学习评价

  1、鉴赏中很重要一条就是评价,用一句话说说他人或他的词。

  “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一位瑜珈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林语堂《苏东坡传》)

  “中国古代最高贵,最亲切,最有魅力的文人”(余秋雨《文明的碎片苏东坡突围》)

  “他的全部作品展现了一个可供人们感知、思索和效仿的活生生的真实人生,影响了无数后继者的人生模式的先择和文化性格的自我设计,从而使他与后世的读者,建立了一种异乎寻常的亲切动人的关系。”(王水照复旦教授,唐宋文学权威)

  “东坡先生非醉心于音律者,偶而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王灼云(《碧鸡漫志》)(课本单元标题语)

  2、带着我们对风雨的理解、对东坡的理解我们再读一遍。

  九、出题训练

  点拨:围绕“雨”说了这么多,原文的“雨”既是自然风雨,又是政治风雨、人生风雨,这么说诗中的“风雨”用了什么手法?(隐喻义,双关。这很可能成为考点。)

  1、最后来做一件入世之事:给这首词拟几道赏析题。(投影学生出的题目)

  “一蓑……”刻画了苏轼什么样的形象?

  (重点强调:抓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常常是重点)

  “归去……”苏轼要往哪归?结合苏轼生平谈谈苏轼的人生态度。

  (点评:聪明,把上课内容变成题了)

  “轻”怎么理解?竹杖芒鞋行于泥地真比马轻?“迎”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重点强调:抓字词来解读,很符合出题常规)

  本单元标题语说东坡词“新天下耳目”,怎么理解,请举例说明。

  (点评:题目大,可作专题写成随笔了。我干脆也加一个大题:课后练习三。)

  2、布置作业,就选其中两小题:

  全文悟语: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人生再多的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如果做不到,再多读读他的文字吧。

  【教学反思】

  学会理性思辨、笑对人生挑战。

以上这篇教案来来源于网络!

8、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教案教学设计

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

一、活动主题及相关话题:

1、主题: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2、相关话题(1)以人为本(2)关注生命(3)关注奥运

二、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关注社会、认识生活的习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品质

三、活动形式

1、听广播,看电视报纸;2、小组、班级辩论交流。

四、活动过程:

1、准备:学生回家听广播,看电视报纸,上网搜集材料熟悉的了解新近最详细的热点问题;在反复推敲、揣摩。最后写出发言提纲,或者较为详细的讲话稿。

2、交流,谈谈看法。每组推选2名代表谈谈感受。学生自由发表见解、看法。

3、以“关注汶川地震”为话题,写一篇周记。

专题“叶”

一、赏“叶”篇

导语:“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植物的叶子千姿百态,各有风韵。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走进叶子的天地,一起来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美韵。

二、知“叶”篇

树叶很平凡、普通,随处可见,没有花儿的娇艳,也没有树干的伟岸,但也有其独特的魅力,你们仔细观察过树叶吗?请同学们说说对树叶的认识。

从物质形态方面说说树叶: 形状、 颜色、 季节表征

明确:大家就树叶说了很多。在我们眼里,很普通的叶确实是缤纷多彩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老师还收集了各种各样的树叶的图片,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形状、颜色的树叶)

不光不同种类的树叶的颜色不尽相同,就是同一片树叶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生长阶段也呈现不同的颜色,为自然界增添了无穷的色彩。总的来说,初萌的叶芽是鹅黄的;新生的叶子是嫩绿的;秋天的叶子是红色的,飘落的叶子是枯黄的。(结合课本中的四首古诗加以诵读欣赏)

3、即使树叶是那么普通,它也有其价值。你们说说看它有哪些作用呢?

(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自由表述,教师做适当引导、补充、概括归类。)

①叶与根、花、果的关系:化用诗句:落()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②为人类提供食物和能源:光合作用

③调节气候、净化环境:增加湿度,吐雾播雨,分泌杀菌素,降低噪音

④可做饮料:酿酒 ⑤可做饲料:养蚕

⑥可加工成药材:枇杷叶治肺热咳嗽,大青叶治咽喉肿痛

⑦检验大气污染:虞美人的花叶对空气中的硫化氢非常敏感,一旦空气中有硫化氢,它便会花容失色;米兰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氯气。

⑧建筑学上的仿生利用:叶脉惊人的支撑力——世界博览会博览馆大厅,悉尼歌剧院

⑨勘察矿藏:三色堇与锌,喇叭花与铀

⑩预报气象、预报地震:含羞草叶自动闭合预示暴风雨即将来临

⑾作为书写纸张,作为工艺材料等等

4、引导认识叶的精神作用:

叶的作用真是巨大,叶对我们人类的物质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叶仅仅是有着物质方面的作用吗?

叶在精神上对我们还有着非常丰富的启发借鉴作用。(学生讨论发言)

教者提示归纳:生命的象征、青春的活力、落叶归根的无私奉献、扶持红花的衬托精神、甘当配角的精神等等

树叶的作用不仅在于它的自然价值,还在于它的精神价值。它点缀自然、陪伴童年、启发思念、引发幽情、激发赞颂、呼唤热情┄┄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一下叶的声音:

三、吟“叶”篇

1、在你的记忆库里,有类似的成语和诗句吗?

王维的“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贾岛的“管内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司马曙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2、有关叶的成语:叶公好龙一叶知秋落叶归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青枝绿叶根深叶茂粗枝大叶枝繁叶茂枯枝败叶金枝玉叶疾风扫秋叶琼枝玉叶枝叶扶疏

四、议“叶”篇

1、看来从古到今的文人墨客大都对叶情有独钟。他们往往把叶作为描写讴歌的对象,注入了作家的情感,赋予了它特别的意义。请结合有关诗文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借海棠藏蕾未轻开放而教育子女举止端庄稳重,不要哗众取宠,浮躁轻狂。

宣宗宫人《题红叶》:写宫女借对随波而去的红叶的祷祝,表现对深宫幽闭的愤懑,对自由幸福的向往。

王勃《山中》:以深秋景色和黄叶点染渲染悲怆色彩,抒发久客思归之情。

杨巨源《城东早春》:借诗人慧眼赏早春景色,暗含要有敏锐的感觉,发现新东西,写出新境界的寓意。

刘湛秋《绿叶》:写出了绿叶的生长过程,表现绿叶顽强的生命力。

歌德《二裂银杏叶》:由银杏叶的二裂现象联系到自己,内涵丰富复杂深邃。

青勃《绿叶的声音》:从不同角度抒写绿叶发出的声响,表现绿叶的欢乐与活力。

《一片树叶》一文,用文学的笔触生动记叙了叶从萌生到消亡的过程,让我们领悟到生命过程的意义。

总结:看来叶在精神上给了我们非常丰富的启发、借鉴作用。文人墨客往往借鉴叶或点缀自然、启发思念或引发幽情、激发赞颂之情或热烈呼唤青春和活力。

2、你能否从叶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者得到某种启示吗。

五、结语:

同学们,学了“叶”专题,我们知晓了叶的有关知识,感受了叶的精神价值。叶是普通的,又是高尚的;叶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来衬”正是它最好的写照。让我们学习叶的精神品质,做一片发光发热的绿叶吧!

9、小学作文教学设计秋天的景色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七册第三组“习作

湖北省鄂州市鄂钢二小 程建文 436002

教学目标:

1、本次“习作”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

2、围绕“秋天的景物”,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表达等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注重训练学生理清思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设计理念:

“新课标”对四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是留心观察、乐于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和感想,特别注意用好平时积累的语言和有新意的词句。因此,在设计这节“习作”课的时候,我注重从学生对秋天的“感受”入手,在学生把握了“秋天景物”特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尽情地表达;并提醒学生用好平时积累的优美语句,愉快地写作文。

教学过程中,我还注意从四年级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切身感受出发,注重营造轻松和谐的写作意境,注重对学生写作的过程和方法的关注,注重对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关注。

课前准备:

组织一次秋游或课外观察活动;准备好“秋天的景色”的多媒体课件或相关的网络资源。

教学过程:

一、观察体会,感受秋天的特点。

1、导入秋天。

(老师激趣谈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同学们,老师刚才朗诵的这句诗,大家知道写的是什么季节吗?(学生思考回答。)

好!有的同学说是春天,有的同学说是秋天。有“好景”、又有“黄”、“绿”这些色彩,到底是什么季节呢?老师请大家注意,诗里写的是“橙黄橘绿”——水果成熟了!对,秋天。

看来我们还得逐字逐句地仔细观察和体会,才能弄懂诗句的意思。

2、感受秋天。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反映秋天的景物的影片。(播放多媒体“秋天的景色”。)

从影片中大家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影片中播放的有蓝天、白云映照着平静的水面,城市里街道两旁金黄的树叶,山上火红的枫叶,果园里成熟的果实,农田里成熟的瓜果、丰收的粮食等等。)

同学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闻。(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刚才看过的影片,谈一谈各自看到的“秋天景物”的片断。老师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激励学生大胆地口头表达,让学生互相评论。)

除了影片中反映的“秋天景物”之外,根据大家的观察,你自己觉得秋天是什么样的呢?(老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于秋天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3、把握秋天的特点

好!下面大家各抒已见,谈谈你见到的“秋天”的“模样”吧。(老师安排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各组都讨论好了吗?哪位同学来说说,你觉得秋天有哪些特点?

(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不必强求统一。只要说的不是其它季节的特点就行。)

二、激发想象,描绘心中的秋天。

1、(师)秋天像一首诗,秋天像一首歌,秋天像一幅画,秋天像一个美丽的童话。古人说:“万美之中秋为最”。同学们,你们心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呢?(老师激发学生尽情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提示:视觉上——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的天空很蓝、云很白;秋天是金黄色的(树叶);秋天是火红色的(枫叶)、、、、、、

感觉上——秋天秋高气爽、气温不冷不热;秋天刮风下雨后会很凉;秋天人们会多穿些衣服;、、、、、、

概括地说:秋天是成熟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是从炎热走向寒冷的桥梁、、、、、、)

2、同学们,我们经历过很多个秋天了,大家可能也参加过“秋游”活动吧。请谈谈你心中印象最深的一处秋天的景色。

老师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可以是旅游景点、农田、山野、校园等等,老师要指导学生最好是说出自己亲身所见的秋天的景物。当然,学生如果说的是间接的见闻或加上合理的想像也要给予鼓励。)

3、启发学生用最贴切的语句来描述“秋天的景物”,注意运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语言和词句。

大家平时见过哪些描写秋天的词语呢?(如:一叶知秋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萧瑟、秋风扫落叶、北雁南飞、、、、、)

老师给大家背几节描写秋天的诗句吧:“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等等。同学们一定也会背诵一些描写秋天的诗句吧!(点学生背诵有关的诗句,并作简短的点评。)

大家一定还读过很多描写秋天的文章,或是看过反映秋天景物的绘画。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同学的心中,秋天也许都不相同。那么,你们就用心地去构思,重点描绘你感受最深的秋天的风景吧。在写作文的时候,你可以根据需要,把你平时积累的描写秋天的优美语句引用到你的作文中去,但注意要用得恰当、贴切。

三、精心构思,谱写秋天的弦律。

播放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的钢琴曲《秋的思语》,营造气氛。

(师)从刚才的讨论中,老师发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好!我们开始写作文了。写作文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首先要安排好写作的顺序,你感受最深的地方要详细地写;其次要写出景物的特点,写出你的真情实感;大家还要注意用上你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用好标点符号。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写好这篇作文,写完后我们在课堂上互相交流、互相欣赏吧!(学生写作文,老师个别辅导。)

参考文献:(略)

定稿日期:2004年9月8日

作者邮箱: pcjw8888@sina.com资料提供者:

教案一等奖推荐更多+
相关信息
相关栏目
说课稿一等奖 幼儿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 教案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