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0 11:25:03
类别:教案一等奖
语言简明、连贯、得体教案一等奖
语言简明(第一课时)
一、考点要释:简明就是用最经济的语言材料传递最大的信息量,达到最高的准确性,收到最佳、最大的表达效果。
简――提炼内容,排除冗余信息
――推敲语句,删除多余词语
明――消除歧义,
――避免费解
二、题型示例
1、学会刪削多余词语,确保用语简要
例1、为使下面画线的语句简洁、流畅并保持原意,需要删掉一些词语,在删改时哪些词语是必须保留的?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2000)
记得在(1)一次(2)期末(3)考试(4)中(5),在(6)考完(7)语文(9)后(10),感觉相当不错,兴奋了好长时间。
必须保留的词语:_________
巩固练习
1、下面一段文字,本着简明的原则,应删去哪几处?
书籍好比食品,有的只需浅尝(1),即浅尝辄止(2);有的可以吞咽(3),囫囵吞枣(4);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5)。所以有的书只要粗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要知道其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经常读(6)。
必须删除的是_______
2、下面一句话中,编号的地方有些是可以删去。请将可删去的序号写在题后的横线上。
由于(1)人体(2)脂肪的(3)密度远(4)小于人体(5)肌肉蛋白和水的密度(6),所以,减掉一公斤脂肪后(7)所减去的体积(8)远大于由于脫水而减少的体积。
可以删去的是________
2、学会区分歧义,确保语意明确
(1)产生原因
a词语的多义性d句中的停顿
b指代不明e层次划分
c语意不明
(2)消除歧义方法
A设置具体语境
B增加标点区分
C明确指代内容
D调整句内语序
例2、在下面句子的相应位置标出停顿,使括号内外的意思相符。
(1)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两个人都得说)
(2)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一个人说)
例3、下面两句都有歧义,试分析之。
A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B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例4、某人接到一学术会议秘书处来函,信上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请就文意写出三种不同的理解
例5、根据下列说明,完成后面两题
育人财会职业高中为及早安排本校毕业生的工作,在报上登上了一则启事,标题是育人财会职业高中预聘毕业生。该标题意思表达不明确。请分别按以下要求对该标题进行修改:修改要符合刊登启事的本意,学校全称不得改动。
(1)保留预聘一词,不超过计15字。
(2)不用预聘一词,不超过13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3、下面这则合同条款有三处用语含糊。请用横线标出,并简述修改理由及修改方法。
自即日起,若一方无故违约,给另一方造成经济损失时,违约方除赔偿对方全部直接经济损失外,还须赔偿对方信誉损失一万元。
4、下面这则广告中有一处有歧义,请指出来并予以改正。
我校师资力量雄厚,传授湘、川、苏、粤菜及面点、小吃等一百多个品种的烹调技术。边学边实习,每个学员都有上案的机会。每月1日、15日开学,学习期限为三个月,学费实习费共1000元,食宿费每天8元,不用带行李。结业时发全国通用的厨师等级证书。优生介绍工作。
语言连贯(第二课时)
一、分类解说
1、看陈述对象,考虑话题叙述的一致性
统一的话题是保持语言连贯性的首要条件。一般说来,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对象是明确集中的,围绕同一陈述对象所展开的话题,前后衔接紧凑,思维顺势而下,转换了陈述对象,话题的一致性因素就遭到破坏,语句也就不连贯。
例1、(2000年春季高考试题)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D)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全部赃物和赃款。
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巩固练习
(1)、填到横线上与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B)
小偷爬到土坑里,偷偷地躲了起来,___从坑里拽了出来,扭送到公安局去。
A、机警的大林找了很久,最后才发现了他。
B、但后来还是让机警的大林给找到了。
C、使机警的大林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
D、但机警的大林毕竟了他。
2、看语气语脉,考虑语意的粘连性
语言运用的连贯问题,实际上是语气相承、语流通畅的问题。大凡表达效果好的句子句群,不仅上下文衔接连贯,逻辑关系严密,读起来也决不会聱牙。因此语气语流的相承,音节的和谐也是语言连贯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2、《教与学》P68頁1997年试题
例3、分别比较下面三组句子,上下句衔接恰当的是(B)
(1)以前文明曾服从于武力,以后,文明将服从于思想,王权和宝剑折断了,光明取而代之。
(2)以前,文明曾服从于武力,以后,王权和宝剑折断了,光明取而代之,文明服从于思想。
(3)过去的切割工艺劳动強度大,效率低,很不安全。工人们早就迫切要求改进这种落后的工艺
(4)过去的切割工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很不安全。对于这种工艺,工人们早就迫切要求改进。
(5)在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中,吴天祥克己奉公、一心为民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人们,他们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6)在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中,在场的人民被吴天祥克己奉公、一心为民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他们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A、⑴⑶⑸B、(1)(4)(6)C、(2)(4)(5)D、(2)(3)(6)
巩固练习
2、分别比较下面两组句子,銜接较好的一组是(B)
(1)我把老李找来,让他立即写报告,他写完报告马上把它交上去了。
(2)我找来老李,老李立刻写报告,报告写完交上去来了。
(3)古都西安,许多古建筑坐落在主要街区,肃穆的官府衙门,玲珑的楼台轩,色彩鲜明的回廊,风格独具的民居,……看到这些,你立刻会为它们凝重的文化底蕴所吸引。
(4)古都西安的主要街区,坐落着许多古建筑,肃穆的官府衙门,玲珑的楼台轩,色彩鲜明的回廊,风格独具的民居,……看到这些,你立刻会为它们凝重的文化底蕴所吸引。
A、(1)(3)B、(2)(4)C、(1)(4)D、(2)(3)
3、看前后句式,考虑句子结构的一致性
一组在统一话题下的句子,对多种事物或一个事物的多个方面进行叙述时,他们各自的内部语法结构往往有组合上的一致性。也就是说白在备选句中,如果有结构上与前后句结构相同的句子也就往往是能保持连贯的句子。
例4《教与学》P691998年试题
例5(20001年春季高考试题)依次填入下面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D)
(1)每逢深秋时节___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
(2)远眺群山环抱,___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1)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3)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2)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4)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1)(3)B(1)(4)C(2)(3)D(2)(4)
巩固练习
3、下列各句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全部恰当的是(D)
(1)阳光融化了河水,细雨润泽了山色,(a柳枝被春风吹绿b春风染绿了柳枝),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
(2)秋天,树叶黄了,枯了,快要脫落了。枯黃的叶子离开了枝头在风中飞舞着,(a它曾经有过的婆娑身影依然那么动人b怀着对金秋时节无比眷念的心情离去)假如我是绿叶,我愿意很快地落在地上,尽情地拥抱这养育它的土地。
A、(1)a(2)bB、(1)a(2)aC(1)b(2)aD(1)b(2)b
4、看词语照应,考虑语脉是相承性
语脉的前后相承,必定有显性或隐性的词语与之相应,前面或后面出现了某一词语,再寻找相对应的词语,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确定其先后顺序,使其语脉的链条相承衔接。
例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挡眼有石塑一尊,近似昨夜见到的神貌。___,皆先生手迹。___,罗池东侧有柑香亭,___,祠北有衣冠墓,这些名目,只要粗知柳宗元行迹,皆耳熟能详。
(1)《荔子碑》《剑铭碑》镌于石塑底座
(2)石塑底座镌《荔子碑》《剑铭碑》
(3)罗池就在石塑背后不远处
(4)石塑背后不远处是罗池
(5)西侧乃柳侯祠
(6)柳侯祠在罗池西侧
A(2)(4)(5)B(1)(3)(6)C(1)(4)(5)D(2)(3)(6)
巩固练习
4、下列选项中,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B)
我们看到,上海的城市环境整洁美观,但相比之下农村给我们的印象仍是又脏又乱。我们认为上海__________。
A不仅应有良好的城市环境,而且农村的优美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B不仅应有良好的城市环境,而且应该有优美的农村环境
C不仅有优美的农村环境,而且应该有良好的城市环境
D不仅应该有优美的农村环境,而且城市的良好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C)
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____。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做一首诗看。使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戏剧散文小说等等的佳妙也终不免有些隔。____,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他们读小说和戏剧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____。
(1)因为一切诗都要有文学的特质(2)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3)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的人们(4)爱好诗而不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5)就像看到架上的花而忘记花架(6)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
A(2)(4)(6)B(1)(4)(5)C(2)(3)(6)D(1)(3)(5)
5.看画面色调,考虑情景的相融性
遇到写景抒情性的描写文字,不管它是写的什么景抒的什么情,也不管是先写景后抒情,或先抒情后写景,抑或是景就是情景就是情,都应考虑情景的相融性。一定要依据“情景交融”的原则来选择与文段画面色调相一致的句子。
例6(1988)为划线处选择恰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B)
_______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的季节,伏在江里的势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烤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洪泽一代崖壁十分痩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上游下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面的峭壁上。
巩固练习
6、下面一段话的空白处能填入的最恰当的一句话是(C)
雄伟的山,苍郁的树,苔染的石壁,滴水的竹林,都在江中投入绿油油的倒影___,就连我也在那闪闪的绿色之中了。
A天空中的艳阳洒下金辉一片B大地像一块鲜艳的地毯
C碧绿的江水轻轻地拍打着船舷D天空和地面整个緑成一片
6、看逻辑顺序,考虑思维的走向性
思维的逻辑性,在语言连贯中的体现一般是时间先后、空间方位、深浅大小、意识行为等。任何一种逻辑思维角度,其外显语句所显示的语意都不可能出现较大的裂痕或极大的阻隔,思维走向呈现主干型或流线型而不是干枝型或断流型。
例7《教与学》P681996年高考题
例8《教与学》P681998年全国题
例9《教与学》P691999年全国题
巩固练习
7、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是(D)
老师和父母都劝他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他也想这样做,可就是管不住自己,______________。
A既不认真做作业,也不注意听课,以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思想压力越来越大
B、既不认真做作业,也不注意听课,以致思想压力越来越大,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C、既不注意听课,也不认真做作业,以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思想压力越来越大
D、既不注意听课,也不认真做作业,以致思想压力越来越大,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8、将下列五句话填到下面语段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1)神态端庄(2)头梳螺髻(3)双耳垂肩(4)脸如满月(5)身披袈裟
须弥山石窟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须弥山入口的高达20.6米的弥勒大坐佛,坐佛坐踞于一个马蹄刑窟内,___十分壮观,是全国最大的石窟造像之一。
A(4)(1)(2)(3)(5)B(5)(2)(4)(3)(1)C(4)(3)(2)(1)(5)D(5)(1)(3)(4)(2)
语言得体(第三课时)
(一)考点要释
语言表达“得体”,指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由此可见,语言得体就是要根据语境的需要去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
语境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主要指上下文,外部语境指言语交际时的各种情境条件下。得体在很大程度上要符合外部语境的各种要求。所谓外部语境主要包括内容、目的、场合、对象、手段。
语体--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
--科学语体和文学语体
--政论语体和事务语体
语气主要指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不同身份、辈分、地位和文化修养,而使用的或上对下,或下对上,或平辈间说话(写作)的语气。
二、分类解说
1、根据目的的差异调整语言
无论书面语言还是口头语言,言语形式要服从表达的目的。要实现表达的,必须对言语行为进行自我控制,使语言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应围绕表达目的的要求,选取最重要的信息为基本内容并作为表达的核心。
例1、阅读下面文字,然后按要求作答。
百货大楼于元月十日上午十时举行开奖仪式。
百货大楼这次开奖仪式,电视台已决定现场直播。
百货大楼这次开奖仪式上开出的是金奖。
把以上三句合成一个单句,不能改变原意,不能添减成分
(1)强调这次开奖重要,该怎样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强调要及时了解开奖情况,该怎样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1、请按要求排列下面四句的顺序
A、又有波澜B、与西湖的静緑不同C、俨然长江大河的气势D、玄武湖的水是白的
(1)强调玄武湖水自身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突出玄武湖与西湖的差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对象的差异调整语言
要根据对象的思想水平、认知能力、社会环境、心理状况等综合因素,实行语言调整控制,选择最妥贴的语句,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1)明确与对象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写法
《给爸爸的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
您好!
自送你乘“长风”号远离码头,我就赶紧回到家里写信。您一定会感到奇怪吧。有什么事不能当面说,非玩弄这文字游戏不可呢?爸爸,与您谈这种“正儿八经”的事,我似乎还缺乏足够的勇气。只好趁您这次去青岛疗养,把我早就憋在肚子里的话倾注笔端吧!……
“海风轻轻地吹,海浪轻轻地摇”,愿我亲爱的爸爸睡个好觉。
(2)抓住对象的特征,并用适当的话语突出这种特征
1988年10月,美国汽车工业巨子艾柯卡飞到北京。……艾柯卡离开中国前专门提出要去长春看看一汽,看看厂长耿昭杰。
……在欢迎也是欢送艾柯卡的宴会上,艾柯卡举杯对耿昭杰说:“用我们美国人的话说,你天生是干汽车的家伙。你和我一样,血管流的不是血,而是汽油……”
例矿业公司经理胡建遗失了重要的公文包,被出租车司机小王拾到送回。胡去致谢,小王不在。下面是留言条,请找出应修改的五处。
小王同志:
您好!今天,我于百忙之中,光临府上致谢,正巧您不在,真是不幸。丟失了公文包,我日夜不安,左右的人也是焦急万分。多亏您拾金不昧,才使物归原主。我由衷地感谢您,并望你能再接再厉。今略备薄礼,聊表谢意,尚望笑纳!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一篇微型小说,回答后面问题。
某业余作者带着他创作的电影剧本千里迢迢去见一位著名导演。导演生病,正躺在床上,。作者恭恭敬敬地递上剧本,道:“请你拜读。”
导演是个生性幽默的人,接过本子来,道“对不起,,我正病着,‘拜读’大概是难以从命了--我躺着读,行不行?”
作者似乎感觉到了出语有错,一时却又想不起错在哪里,只好连连告退,道:“您休息,您休息,等您病好了,我再上门来赐教。”
请找出小说中用语不得体之处,并具体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
3、根据场合调整语言
场合指由说话双方关系以及时间、空间、社会条件等综合因素构成的语言环境。根据场合说话要求学生准确掌握词语含义、适用范围以及感情色彩等。
善于抓住有利于语言表达的相关因素
闻一多先生在四十年代一次“五四”纪录念大会上作演讲时说:“我们的会开得很成功。朋友们,你们看(他指着从云中钻出的月亮),月亮升起来了,黑暗过去了,光明在望了,但是乌云在旁边,随时还会把月光盖住”……
巩固练习
有对夫妇看油画展览,丈夫在一幅女性裸体画面前停住不走了,那裸体现代羞部只有几片树叶遮着。妻子件丈夫老盯着那画,在大庭广众之中,既要维护丈夫的面子,又要赶时间到别处去,你想那位妻子会怎么说?
4、根据表达方式调整语言
基本掌握各种语体特点,并据此选词造句成章,使语言形式与所要表达的内容相协调。
例修改下列文句中用的不得体的语句
(1)妈妈坐在床头,边缝衣服边唠唠叨叨说个不停:“你工作这样无恒心,一暴十寒,到时候评级评不上,多丟人现眼……”
(2)各科室请注意,五月像彩蝶似的,白天如多情的姑娘久久不愿离去。所以,从五月十日开始,作息时间改为上午七点半上班,下午五点下班,中午休息一个半小時。
(3)由于(1)那架飞机上的机组人员被劫机(2)歹徒打伤,飞行总队第三大队接到上级命令(3),迅速派人前往汉城接机(4)。高宗福(飞行大队大队长)(6)偕同(7)三名机组人员今早(8)已经出发。
巩固练习
1、在99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手颁奖晚会上,有记者现场采访孙悦,请听他们的问答。
“在你演唱的众多歌曲中,你最满意的是哪一首?是这首金奖歌曲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最满意的尚未问世呢!)
在这里,孙悦:巧设未知数,用自己的未知来回答,出人意料,片言只语之中含蓄地表明了自己更上岸一曾层楼的艺术追求。
2、王光英飞赴香港创办光大实业公司时,一下飞机即遭到一女记者咄咄逼人的提问,王光英作了机智的回答,请听:“先生,你带了多少钱来?”王光英从容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姐,中国有句古话:‘女不问芳龄,男不问钱数’您说对吗?)
对这个提问,王光英若套用一句外交辞令“无可奉告”也能应付过去,但显得生硬。但若实话实说,势必泄漏国家机密,所以,王光英巧妙地转移话题,就中西普遍遵守的这一礼俗未委婉地指出女记者的“悖情无礼”,从而使得女记者无法再追问下去。
3、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孙平化为电影《追捕》女主角真由美的扮演者日本著名女演员中野良子的题词:创造真由美的未来!
该题词巧用谐音,一语双关,生动地提出了祝愿,难保怪中野良子看到提出后兴奋不已:“我的目标,就是这个!”
强化训练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旎,_______三四千头一群的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
(1)西岸一望无际的是草原(2)、西岸,草原一望无际
(3)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4)、像波浪一样逶迤着的是绿色
(5)在天际和蓝天连成一片的是绿色(6)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
A、(2)(3)(6)B、(1)(4)(5)C、(2)(3)(5)D、(1)(4)(6)
2、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恰当的词语是()
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那锅,等着那热气,____。
A、等着父亲从锅里给我们夹豆腐
B、等着豆腐被父亲从锅里夹给我们
C、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D、等着热气里豆腐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颐和园有个匾额,叫湖光山色共一楼。这就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左思《三都赋》:八极可围于寸眸,万物可剂于一朝。____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不是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____,你进入这个亭子,也就进入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圆治》中说:轩盈高爽,窗户临虛,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1)苏轼诗: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2)王维诗: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
(3)这亭子的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
(4)这一幅大画好似占据了亭子外面的大空间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___,___,___,___。
⑴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子上
⑵连平常我喜欢听的鸟鸣“光棍好过”,也听而不问了
⑶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
⑷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
A、⑶⑵⑷⑴B、⑴⑵⑶⑷C、⑴⑶⑷⑵D、⑶⑷⑴⑵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鲁迅先生确乎不是个“冷静”的人。他的憎正由于他的爱;___。这是“理智的结晶”,可是不结晶在冥想里,而结晶在经验里;经验是“有情”,所以这经验是有“理趣”的。开始读他的《隨想录》的时候,___。他所指出的“中国病症”,自己没有犯过吗?不在犯着吗?可还是常去翻翻看看,___。
(1)他的“热讽”其实是“冷嘲”
(2)他的“冷嘲”其实是“热讽”
(3)一面觉得他所嘲讽的愚蠢可笑,一面却又往往觉得毛骨悚然
(4)一面觉得毛骨悚然,一面却又往往觉得他所嘲讽的愚蠢可笑
(5)吸引我的是那笑,也是那“笑中的泪”吧。
(6)吸引我的是那“笑中的泪”,也是笑吧。
A、(2)(3)(5)B(1)(3)(6)C(2)(4)(5)D(2)(3)(60)
下面一段话选自《读好书文库名著的选择》
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苏东坡认为:“书富如海,百货皆有。”既然“百货皆有”,那么,____。
A、读书之初,必先要下一番选书的功夫
B、读书之时,当为广为涉猎以求兼收并蓄
C、读书之后,定能有所收获甚而满载而归
D、读书前后,应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我想这样来比喻一下,一座大山有一堆乱石,并无损于大山的壮观,但如果一个小小的园林中有一堆乱石,就很容易破坏园林之美。
A、一部长篇只要整体精彩,个别片断稍显沉闷,并不损害全书的价值
B、一切文学作品都是语言艺术,篇幅长的要讲究语言,篇幅短的要求就更严格
C、一切文学作品都是语言艺术,篇幅短的固然要讲究语言,篇幅长也要讲究语言
D、一篇短文,其“败笔”之处容易显得十分刺眼,而一株大树有些枯萎,无损于亭亭如盖的丰姿
将下面三组短语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
还是那只白鹭,守着那一方寒塘,___(1),想是___(2),故而徘徊不已,把一双钢翅___(3)。
A(1)不忍离去,也不肯离去(2)见过劫难,也见过复兴(3)合了又张,张了又合
B(1)不堪离去,也不忍离去(2)见过复兴,也见过劫难(3)合了又张,张了又合
C(1)不肯离去,也不忍离去(2)见过劫难,也见过复兴(3)张了又合,合了又张
D(1)不肯离去,也不忍离去(2)见过劫难,也见过复兴(3)合了又张,张了又合
5、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北国的山民,喜欢___,到喜欢得不行时,___。要不,请想想,柳丝飘忽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___?又怎么能踢打得开潛力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1)力大无穷的好汉好汉的力大无穷(2)
(3)唯有真心的呵护才让人感到温馨
(4)连捎带来的粗暴也觉得解气
(5)能过草原、走沙漠、攀高山
(6)能送走春季,走过雨季,迎来灿烂的秋季和纯洁的冬季
A(1)(4)(5)B(1)(3)(5)C(2)(4)(5)D(1)(4)(6)
6、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某一地区特定时间内游客数量超过其接待能力,是造成该地区旅游业种种问题的重要原因。接待能力若不提高,再美的湖光山色也会黯淡无光,___,再好的微笑服务也会丧失魅力。
A再多的投入与开发也无济于事
B、再浓厚的游览兴趣也会逐渐减退
C、再迷人的青山绿水也会索然无味
D、再多的人文景观也会失去风采
7、为画线处选择恰当的句子,能使上下文意贯通、合乎情理的一项是()
刘局长说话总是说最实际的话;处理问题总是很果断:而笑呢,则是放声大笑……那笑的声浪___。
A震动得桌是的的公文掉在地上,窗上的玻璃,窗外的小辈叶杨树也在发抖。
B震动得桌上的公文不停地跳动,窗上的玻璃直至窗外的小叶杨树都在发抖。
C震动得桌上的公文、窗上的玻璃直至窗外的小叶杨树,纷纷往下掉
D震动得桌上岸的公文、窗上的玻璃直至窗外的小叶杨树,都似乎在微微发抖
8、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北国的山民,喜欢___,到喜欢得不行时,___。要不,请想想,柳丝飘忽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___?又怎么能踢打得开潛力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1)力大无穷的好汉好汉的力大无穷(2)
(3)唯有真心的呵护才让人感到温馨
(4)连捎带来的粗暴也觉得解气
(5)能过草原、走沙漠、攀高山
(6)能送走春季,走过雨季,迎来灿烂的秋季和纯洁的冬季
A(1)(4)(5)B(1)(3)(5)C(2)(4)(5)D(1)(4)(6)
9、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某一地区特定时间内游客数量超过其接待能力,是造成该地区旅游业种种问题的重要原因。接待能力若不提高,再美的湖光山色也会黯淡无光,___,再好的微笑服务也会丧失魅力。
A再多的投入与开发也无济于事
B、再浓厚的游览兴趣也会逐渐减退
C、再迷人的青山绿水也会索然无味
D、再多的人文景观也会失去风采
10、为画线处选择恰当的句子,能使上下文意贯通、合乎情理的一项是()
刘局长说话总是说最实际的话;处理问题总是很果断:而笑呢,则是放声大笑……那笑的声浪___。
A震动得桌是的的公文掉在地上,窗上的玻璃,窗外的小辈叶杨树也在发抖。
B震动得桌上的公文不停地跳动,窗上的玻璃直至窗外的小叶杨树都在发抖。
C震动得桌上的公文、窗上的玻璃直至窗外的小叶杨树,纷纷往下掉
D震动得桌上岸的公文、窗上的玻璃直至窗外的小叶杨树,都似乎在微微发抖
1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一个人走进林中,我发现,此地无蝇,也无蚊,却有那么多蝴蝶、蜜蜂,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在身边飞,耳畔叫。___潭水,黛青色的,溪水,豆绿色的。
(1)空气,有松香味,有草木的青气,闻起来,心里麻酥酥的
(2)松香味、草木的青气,混在空气里,闻起来,心里麻酥酥的
(3)岩上,一挂飞泉,下面滴成一个不大的潭
(4)岩下面是一个不大的潭水,一挂飞泉飞泻而下
(5)一股水,扯成一条小溪,自潭边流出
(6)潭边,流出一股水,扯成一条小溪
A(1)(4)(5)B(2)(3)(6)C(1)(3)(6)D(2)(4)(5)
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向西越过桐庐县城,___,这就是富春山的山子山孙了。东北面山下,是一片桑麻地,___隐而复现。绕过一条小岭,便是富阳县的境界。
(1)遙遙对着一排高低不定的青峦(2)一排高低不定的青峦遙遙相对着
(3)和一条长蛇似的管道(4)有一条长蛇時代的管道
(5)出没弯曲在桃花杨柳槐树榆树的中间
(6)在桃花杨柳槐树榆树的中间出没弯曲
A(2)(3)(6)B(1)(4)(5)C(2)(4)(6)D(1)(3)(5)
1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低下呢?___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戏剧散文小说等等的佳妙也终不免有些隔阂。___,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他们读小说和戏剧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___。
(1)因为一切诗都要有文学的特质(2)因为一起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3)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4)爱好诗而不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
(5)就像看到花架上的花而忘记了花架
(6)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了花架上的花
14、依次填入下文横线上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___近代科学分野严密,治一科学问者多固步自封,以专门为借口,对其他相关学科毫不过问。___宇宙本为有机体,其中事理彼此息息相关,牵其一则动其余,___世间决没有一科孤立绝缘的学科。
(1)常识不但是现代世界公民所必须,而且专门学者也不能缺少它。
(2)常识不但是专门学者不能缺少它,而且是现代世界公民所必须。
(3)这对于淹通深造者或许是牺牲,而对于分工研究却是必要。
(4)这对于分工研究或许是必要,而对于淹通深造者却是牺牲。
(5)所以表面上人们可将研究事理的种种学问加以分别,实际上却不能把它们分开。
(6)所以研究事理的种种学问在表面上虽可分别,在实际上却不能割开。
A(1)(3)(5)B(1)(4)(6)C(2)(4)(6)D(2)(3)(5)
1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迎面墻上有一幅大型彩色瓷嵌壁画《白云黄鹤》。___画中人有的登楼远眺,有的且歌且舞。
A、画面上岸黄鹤楼居中,上有黄鹤飞舞,悠悠白云缠绕在水天之间,下有郁郁山林和滚滚江涛
B、画面上岸黄鹤楼居中,上有黄鹤飞舞,下有郁郁山林和滚滚江涛,悠悠白云缭绕在水天之间
C、画面上悠悠白云缭绕在水天之间,黄鹤楼居中,上有黄鹤飞舞,下有郁郁山林和滚滚江涛
D、画面上岸有黄鹤飞舞,下有郁郁山林和滚滚江涛,黄鹤楼居中,悠悠白云缭绕在水天之间。
语言简明(第一课时)
一、考点要释:简明就是用最经济的语言材料传递最大的信息量,达到最高的准确性,收到最佳、最大的表达效果。
简――提炼内容,排除冗余信息
――推敲语句,删除多余词语
明――消除歧义,
――避免费解
二、题型示例
1、学会刪削多余词语,确保用语简要
例1、为使下面画线的语句简洁、流畅并保持原意,需要删掉一些词语,在删改时哪些词语是必须保留的?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2000)
记得在(1)一次(2)期末(3)考试(4)中(5),在(6)考完(7)语文(9)后(10),感觉相当不错,兴奋了好长时间。
必须保留的词语:_________
巩固练习
1、下面一段文字,本着简明的原则,应删去哪几处?
书籍好比食品,有的只需浅尝(1),即浅尝辄止(2);有的可以吞咽(3),囫囵吞枣(4);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5)。所以有的书只要粗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要知道其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经常读(6)。
必须删除的是_______
2、下面一句话中,编号的地方有些是可以删去。请将可删去的序号写在题后的横线上。
由于(1)人体(2)脂肪的(3)密度远(4)小于人体(5)肌肉蛋白和水的密度(6),所以,减掉一公斤脂肪后(7)所减去的体积(8)远大于由于脫水而减少的体积。
可以删去的是________
2、学会区分歧义,确保语意明确
(1)产生原因
a词语的多义性d句中的停顿
b指代不明e层次划分
c语意不明
(2)消除歧义方法
A设置具体语境
B增加标点区分
C明确指代内容
D调整句内语序
例2、在下面句子的相应位置标出停顿,使括号内外的意思相符。
(1)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两个人都得说)
(2)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一个人说)
例3、下面两句都有歧义,试分析之。
A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B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例4、某人接到一学术会议秘书处来函,信上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请就文意写出三种不同的理解
例5、根据下列说明,完成后面两题
育人财会职业高中为及早安排本校毕业生的工作,在报上登上了一则启事,标题是育人财会职业高中预聘毕业生。该标题意思表达不明确。请分别按以下要求对该标题进行修改:修改要符合刊登启事的本意,学校全称不得改动。
(1)保留预聘一词,不超过计15字。
(2)不用预聘一词,不超过13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3、下面这则合同条款有三处用语含糊。请用横线标出,并简述修改理由及修改方法。
自即日起,若一方无故违约,给另一方造成经济损失时,违约方除赔偿对方全部直接经济损失外,还须赔偿对方信誉损失一万元。
4、下面这则广告中有一处有歧义,请指出来并予以改正。
我校师资力量雄厚,传授湘、川、苏、粤菜及面点、小吃等一百多个品种的烹调技术。边学边实习,每个学员都有上案的机会。每月1日、15日开学,学习期限为三个月,学费实习费共1000元,食宿费每天8元,不用带行李。结业时发全国通用的厨师等级证书。优生介绍工作。
语言连贯(第二课时)
一、分类解说
1、看陈述对象,考虑话题叙述的一致性
统一的话题是保持语言连贯性的首要条件。一般说来,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对象是明确集中的,围绕同一陈述对象所展开的话题,前后衔接紧凑,思维顺势而下,转换了陈述对象,话题的一致性因素就遭到破坏,语句也就不连贯。
例1、(2000年春季高考试题)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D)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全部赃物和赃款。
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巩固练习
(1)、填到横线上与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B)
小偷爬到土坑里,偷偷地躲了起来,___从坑里拽了出来,扭送到公安局去。
A、机警的大林找了很久,最后才发现了他。
B、但后来还是让机警的大林给找到了。
C、使机警的大林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
D、但机警的大林毕竟了他。
2、看语气语脉,考虑语意的粘连性
语言运用的连贯问题,实际上是语气相承、语流通畅的问题。大凡表达效果好的句子句群,不仅上下文衔接连贯,逻辑关系严密,读起来也决不会聱牙。因此语气语流的相承,音节的和谐也是语言连贯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2、《教与学》P68頁1997年试题
例3、分别比较下面三组句子,上下句衔接恰当的是(B)
(1)以前文明曾服从于武力,以后,文明将服从于思想,王权和宝剑折断了,光明取而代之。
(2)以前,文明曾服从于武力,以后,王权和宝剑折断了,光明取而代之,文明服从于思想。
(3)过去的切割工艺劳动強度大,效率低,很不安全。工人们早就迫切要求改进这种落后的工艺
(4)过去的切割工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很不安全。对于这种工艺,工人们早就迫切要求改进。
(5)在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中,吴天祥克己奉公、一心为民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人们,他们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6)在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中,在场的人民被吴天祥克己奉公、一心为民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他们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A、⑴⑶⑸B、(1)(4)(6)C、(2)(4)(5)D、(2)(3)(6)
巩固练习
2、分别比较下面两组句子,銜接较好的一组是(B)
(1)我把老李找来,让他立即写报告,他写完报告马上把它交上去了。
(2)我找来老李,老李立刻写报告,报告写完交上去来了。
(3)古都西安,许多古建筑坐落在主要街区,肃穆的官府衙门,玲珑的楼台轩,色彩鲜明的回廊,风格独具的民居,……看到这些,你立刻会为它们凝重的文化底蕴所吸引。
(4)古都西安的主要街区,坐落着许多古建筑,肃穆的官府衙门,玲珑的楼台轩,色彩鲜明的回廊,风格独具的民居,……看到这些,你立刻会为它们凝重的文化底蕴所吸引。
A、(1)(3)B、(2)(4)C、(1)(4)D、(2)(3)
3、看前后句式,考虑句子结构的一致性
一组在统一话题下的句子,对多种事物或一个事物的多个方面进行叙述时,他们各自的内部语法结构往往有组合上的一致性。也就是说白在备选句中,如果有结构上与前后句结构相同的句子也就往往是能保持连贯的句子。
例4《教与学》P691998年试题
例5(20001年春季高考试题)依次填入下面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D)
(1)每逢深秋时节___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
(2)远眺群山环抱,___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1)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3)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2)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4)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1)(3)B(1)(4)C(2)(3)D(2)(4)
巩固练习
3、下列各句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全部恰当的是(D)
(1)阳光融化了河水,细雨润泽了山色,(a柳枝被春风吹绿b春风染绿了柳枝),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
(2)秋天,树叶黄了,枯了,快要脫落了。枯黃的叶子离开了枝头在风中飞舞着,(a它曾经有过的婆娑身影依然那么动人b怀着对金秋时节无比眷念的心情离去)假如我是绿叶,我愿意很快地落在地上,尽情地拥抱这养育它的土地。
A、(1)a(2)bB、(1)a(2)aC(1)b(2)aD(1)b(2)b
4、看词语照应,考虑语脉是相承性
语脉的前后相承,必定有显性或隐性的词语与之相应,前面或后面出现了某一词语,再寻找相对应的词语,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确定其先后顺序,使其语脉的链条相承衔接。
例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挡眼有石塑一尊,近似昨夜见到的神貌。___,皆先生手迹。___,罗池东侧有柑香亭,___,祠北有衣冠墓,这些名目,只要粗知柳宗元行迹,皆耳熟能详。
(1)《荔子碑》《剑铭碑》镌于石塑底座
(2)石塑底座镌《荔子碑》《剑铭碑》
(3)罗池就在石塑背后不远处
(4)石塑背后不远处是罗池
(5)西侧乃柳侯祠
(6)柳侯祠在罗池西侧
A(2)(4)(5)B(1)(3)(6)C(1)(4)(5)D(2)(3)(6)
巩固练习
4、下列选项中,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B)
我们看到,上海的城市环境整洁美观,但相比之下农村给我们的印象仍是又脏又乱。我们认为上海__________。
A不仅应有良好的城市环境,而且农村的优美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B不仅应有良好的城市环境,而且应该有优美的农村环境
C不仅有优美的农村环境,而且应该有良好的城市环境
D不仅应该有优美的农村环境,而且城市的良好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C)
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____。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做一首诗看。使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戏剧散文小说等等的佳妙也终不免有些隔。____,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他们读小说和戏剧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____。
(1)因为一切诗都要有文学的特质(2)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3)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的人们(4)爱好诗而不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5)就像看到架上的花而忘记花架(6)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
A(2)(4)(6)B(1)(4)(5)C(2)(3)(6)D(1)(3)(5)
5.看画面色调,考虑情景的相融性
遇到写景抒情性的描写文字,不管它是写的什么景抒的什么情,也不管是先写景后抒情,或先抒情后写景,抑或是景就是情景就是情,都应考虑情景的相融性。一定要依据“情景交融”的原则来选择与文段画面色调相一致的句子。
例6(1988)为划线处选择恰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B)
_______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的季节,伏在江里的势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烤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洪泽一代崖壁十分痩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上游下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面的峭壁上。
巩固练习
6、下面一段话的空白处能填入的最恰当的一句话是(C)
雄伟的山,苍郁的树,苔染的石壁,滴水的竹林,都在江中投入绿油油的倒影___,就连我也在那闪闪的绿色之中了。
A天空中的艳阳洒下金辉一片B大地像一块鲜艳的地毯
C碧绿的江水轻轻地拍打着船舷D天空和地面整个緑成一片
6、看逻辑顺序,考虑思维的走向性
思维的逻辑性,在语言连贯中的体现一般是时间先后、空间方位、深浅大小、意识行为等。任何一种逻辑思维角度,其外显语句所显示的语意都不可能出现较大的裂痕或极大的阻隔,思维走向呈现主干型或流线型而不是干枝型或断流型。
例7《教与学》P681996年高考题
例8《教与学》P681998年全国题
例9《教与学》P691999年全国题
巩固练习
7、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是(D)
老师和父母都劝他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他也想这样做,可就是管不住自己,______________。
A既不认真做作业,也不注意听课,以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思想压力越来越大
B、既不认真做作业,也不注意听课,以致思想压力越来越大,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C、既不注意听课,也不认真做作业,以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思想压力越来越大
D、既不注意听课,也不认真做作业,以致思想压力越来越大,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8、将下列五句话填到下面语段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1)神态端庄(2)头梳螺髻(3)双耳垂肩(4)脸如满月(5)身披袈裟
须弥山石窟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须弥山入口的高达20.6米的弥勒大坐佛,坐佛坐踞于一个马蹄刑窟内,___十分壮观,是全国最大的石窟造像之一。
A(4)(1)(2)(3)(5)B(5)(2)(4)(3)(1)C(4)(3)(2)(1)(5)D(5)(1)(3)(4)(2)
语言得体(第三课时)
(一)考点要释
语言表达“得体”,指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由此可见,语言得体就是要根据语境的需要去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
语境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主要指上下文,外部语境指言语交际时的各种情境条件下。得体在很大程度上要符合外部语境的各种要求。所谓外部语境主要包括内容、目的、场合、对象、手段。
语体--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
--科学语体和文学语体
--政论语体和事务语体
语气主要指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不同身份、辈分、地位和文化修养,而使用的或上对下,或下对上,或平辈间说话(写作)的语气。
二、分类解说
1、根据目的的差异调整语言
无论书面语言还是口头语言,言语形式要服从表达的目的。要实现表达的,必须对言语行为进行自我控制,使语言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应围绕表达目的的要求,选取最重要的信息为基本内容并作为表达的核心。
例1、阅读下面文字,然后按要求作答。
百货大楼于元月十日上午十时举行开奖仪式。
百货大楼这次开奖仪式,电视台已决定现场直播。
百货大楼这次开奖仪式上开出的是金奖。
把以上三句合成一个单句,不能改变原意,不能添减成分
(1)强调这次开奖重要,该怎样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强调要及时了解开奖情况,该怎样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1、请按要求排列下面四句的顺序
A、又有波澜B、与西湖的静緑不同C、俨然长江大河的气势D、玄武湖的水是白的
(1)强调玄武湖水自身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突出玄武湖与西湖的差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对象的差异调整语言
要根据对象的思想水平、认知能力、社会环境、心理状况等综合因素,实行语言调整控制,选择最妥贴的语句,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1)明确与对象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写法
《给爸爸的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
您好!
自送你乘“长风”号远离码头,我就赶紧回到家里写信。您一定会感到奇怪吧。有什么事不能当面说,非玩弄这文字游戏不可呢?爸爸,与您谈这种“正儿八经”的事,我似乎还缺乏足够的勇气。只好趁您这次去青岛疗养,把我早就憋在肚子里的话倾注笔端吧!……
“海风轻轻地吹,海浪轻轻地摇”,愿我亲爱的爸爸睡个好觉。
(2)抓住对象的特征,并用适当的话语突出这种特征
1988年10月,美国汽车工业巨子艾柯卡飞到北京。……艾柯卡离开中国前专门提出要去长春看看一汽,看看厂长耿昭杰。
……在欢迎也是欢送艾柯卡的宴会上,艾柯卡举杯对耿昭杰说:“用我们美国人的话说,你天生是干汽车的家伙。你和我一样,血管流的不是血,而是汽油……”
例矿业公司经理胡建遗失了重要的公文包,被出租车司机小王拾到送回。胡去致谢,小王不在。下面是留言条,请找出应修改的五处。
小王同志:
您好!今天,我于百忙之中,光临府上致谢,正巧您不在,真是不幸。丟失了公文包,我日夜不安,左右的人也是焦急万分。多亏您拾金不昧,才使物归原主。我由衷地感谢您,并望你能再接再厉。今略备薄礼,聊表谢意,尚望笑纳!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一篇微型小说,回答后面问题。
某业余作者带着他创作的电影剧本千里迢迢去见一位著名导演。导演生病,正躺在床上,。作者恭恭敬敬地递上剧本,道:“请你拜读。”
导演是个生性幽默的人,接过本子来,道“对不起,,我正病着,‘拜读’大概是难以从命了--我躺着读,行不行?”
作者似乎感觉到了出语有错,一时却又想不起错在哪里,只好连连告退,道:“您休息,您休息,等您病好了,我再上门来赐教。”
请找出小说中用语不得体之处,并具体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
3、根据场合调整语言
场合指由说话双方关系以及时间、空间、社会条件等综合因素构成的语言环境。根据场合说话要求学生准确掌握词语含义、适用范围以及感情色彩等。
善于抓住有利于语言表达的相关因素
闻一多先生在四十年代一次“五四”纪录念大会上作演讲时说:“我们的会开得很成功。朋友们,你们看(他指着从云中钻出的月亮),月亮升起来了,黑暗过去了,光明在望了,但是乌云在旁边,随时还会把月光盖住”……
巩固练习
有对夫妇看油画展览,丈夫在一幅女性裸体画面前停住不走了,那裸体现代羞部只有几片树叶遮着。妻子件丈夫老盯着那画,在大庭广众之中,既要维护丈夫的面子,又要赶时间到别处去,你想那位妻子会怎么说?
4、根据表达方式调整语言
基本掌握各种语体特点,并据此选词造句成章,使语言形式与所要表达的内容相协调。
例修改下列文句中用的不得体的语句
(1)妈妈坐在床头,边缝衣服边唠唠叨叨说个不停:“你工作这样无恒心,一暴十寒,到时候评级评不上,多丟人现眼……”
(2)各科室请注意,五月像彩蝶似的,白天如多情的姑娘久久不愿离去。所以,从五月十日开始,作息时间改为上午七点半上班,下午五点下班,中午休息一个半小時。
(3)由于(1)那架飞机上的机组人员被劫机(2)歹徒打伤,飞行总队第三大队接到上级命令(3),迅速派人前往汉城接机(4)。高宗福(飞行大队大队长)(6)偕同(7)三名机组人员今早(8)已经出发。
巩固练习
1、在99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手颁奖晚会上,有记者现场采访孙悦,请听他们的问答。
“在你演唱的众多歌曲中,你最满意的是哪一首?是这首金奖歌曲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最满意的尚未问世呢!)
在这里,孙悦:巧设未知数,用自己的未知来回答,出人意料,片言只语之中含蓄地表明了自己更上岸一曾层楼的艺术追求。
2、王光英飞赴香港创办光大实业公司时,一下飞机即遭到一女记者咄咄逼人的提问,王光英作了机智的回答,请听:“先生,你带了多少钱来?”王光英从容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姐,中国有句古话:‘女不问芳龄,男不问钱数’您说对吗?)
对这个提问,王光英若套用一句外交辞令“无可奉告”也能应付过去,但显得生硬。但若实话实说,势必泄漏国家机密,所以,王光英巧妙地转移话题,就中西普遍遵守的这一礼俗未委婉地指出女记者的“悖情无礼”,从而使得女记者无法再追问下去。
3、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孙平化为电影《追捕》女主角真由美的扮演者日本著名女演员中野良子的题词:创造真由美的未来!
该题词巧用谐音,一语双关,生动地提出了祝愿,难保怪中野良子看到提出后兴奋不已:“我的目标,就是这个!”
强化训练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旎,_______三四千头一群的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
(1)西岸一望无际的是草原(2)、西岸,草原一望无际
(3)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4)、像波浪一样逶迤着的是绿色
(5)在天际和蓝天连成一片的是绿色(6)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
A、(2)(3)(6)B、(1)(4)(5)C、(2)(3)(5)D、(1)(4)(6)
2、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恰当的词语是()
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那锅,等着那热气,____。
A、等着父亲从锅里给我们夹豆腐
B、等着豆腐被父亲从锅里夹给我们
C、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D、等着热气里豆腐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颐和园有个匾额,叫湖光山色共一楼。这就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左思《三都赋》:八极可围于寸眸,万物可剂于一朝。____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不是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____,你进入这个亭子,也就进入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圆治》中说:轩盈高爽,窗户临虛,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1)苏轼诗: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2)王维诗: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
(3)这亭子的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
(4)这一幅大画好似占据了亭子外面的大空间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___,___,___,___。
⑴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子上
⑵连平常我喜欢听的鸟鸣“光棍好过”,也听而不问了
⑶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
⑷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
A、⑶⑵⑷⑴B、⑴⑵⑶⑷C、⑴⑶⑷⑵D、⑶⑷⑴⑵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鲁迅先生确乎不是个“冷静”的人。他的憎正由于他的爱;___。这是“理智的结晶”,可是不结晶在冥想里,而结晶在经验里;经验是“有情”,所以这经验是有“理趣”的。开始读他的《隨想录》的时候,___。他所指出的“中国病症”,自己没有犯过吗?不在犯着吗?可还是常去翻翻看看,___。
(1)他的“热讽”其实是“冷嘲”
(2)他的“冷嘲”其实是“热讽”
(3)一面觉得他所嘲讽的愚蠢可笑,一面却又往往觉得毛骨悚然
(4)一面觉得毛骨悚然,一面却又往往觉得他所嘲讽的愚蠢可笑
(5)吸引我的是那笑,也是那“笑中的泪”吧。
(6)吸引我的是那“笑中的泪”,也是笑吧。
A、(2)(3)(5)B(1)(3)(6)C(2)(4)(5)D(2)(3)(60)
下面一段话选自《读好书文库名著的选择》
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苏东坡认为:“书富如海,百货皆有。”既然“百货皆有”,那么,____。
A、读书之初,必先要下一番选书的功夫
B、读书之时,当为广为涉猎以求兼收并蓄
C、读书之后,定能有所收获甚而满载而归
D、读书前后,应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我想这样来比喻一下,一座大山有一堆乱石,并无损于大山的壮观,但如果一个小小的园林中有一堆乱石,就很容易破坏园林之美。
A、一部长篇只要整体精彩,个别片断稍显沉闷,并不损害全书的价值
B、一切文学作品都是语言艺术,篇幅长的要讲究语言,篇幅短的要求就更严格
C、一切文学作品都是语言艺术,篇幅短的固然要讲究语言,篇幅长也要讲究语言
D、一篇短文,其“败笔”之处容易显得十分刺眼,而一株大树有些枯萎,无损于亭亭如盖的丰姿
将下面三组短语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
还是那只白鹭,守着那一方寒塘,___(1),想是___(2),故而徘徊不已,把一双钢翅___(3)。
A(1)不忍离去,也不肯离去(2)见过劫难,也见过复兴(3)合了又张,张了又合
B(1)不堪离去,也不忍离去(2)见过复兴,也见过劫难(3)合了又张,张了又合
C(1)不肯离去,也不忍离去(2)见过劫难,也见过复兴(3)张了又合,合了又张
D(1)不肯离去,也不忍离去(2)见过劫难,也见过复兴(3)合了又张,张了又合
5、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北国的山民,喜欢___,到喜欢得不行时,___。要不,请想想,柳丝飘忽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___?又怎么能踢打得开潛力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1)力大无穷的好汉好汉的力大无穷(2)
(3)唯有真心的呵护才让人感到温馨
(4)连捎带来的粗暴也觉得解气
(5)能过草原、走沙漠、攀高山
(6)能送走春季,走过雨季,迎来灿烂的秋季和纯洁的冬季
A(1)(4)(5)B(1)(3)(5)C(2)(4)(5)D(1)(4)(6)
6、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某一地区特定时间内游客数量超过其接待能力,是造成该地区旅游业种种问题的重要原因。接待能力若不提高,再美的湖光山色也会黯淡无光,___,再好的微笑服务也会丧失魅力。
A再多的投入与开发也无济于事
B、再浓厚的游览兴趣也会逐渐减退
C、再迷人的青山绿水也会索然无味
D、再多的人文景观也会失去风采
7、为画线处选择恰当的句子,能使上下文意贯通、合乎情理的一项是()
刘局长说话总是说最实际的话;处理问题总是很果断:而笑呢,则是放声大笑……那笑的声浪___。
A震动得桌是的的公文掉在地上,窗上的玻璃,窗外的小辈叶杨树也在发抖。
B震动得桌上的公文不停地跳动,窗上的玻璃直至窗外的小叶杨树都在发抖。
C震动得桌上的公文、窗上的玻璃直至窗外的小叶杨树,纷纷往下掉
D震动得桌上岸的公文、窗上的玻璃直至窗外的小叶杨树,都似乎在微微发抖
8、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北国的山民,喜欢___,到喜欢得不行时,___。要不,请想想,柳丝飘忽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___?又怎么能踢打得开潛力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1)力大无穷的好汉好汉的力大无穷(2)
(3)唯有真心的呵护才让人感到温馨
(4)连捎带来的粗暴也觉得解气
(5)能过草原、走沙漠、攀高山
(6)能送走春季,走过雨季,迎来灿烂的秋季和纯洁的冬季
A(1)(4)(5)B(1)(3)(5)C(2)(4)(5)D(1)(4)(6)
9、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某一地区特定时间内游客数量超过其接待能力,是造成该地区旅游业种种问题的重要原因。接待能力若不提高,再美的湖光山色也会黯淡无光,___,再好的微笑服务也会丧失魅力。
A再多的投入与开发也无济于事
B、再浓厚的游览兴趣也会逐渐减退
C、再迷人的青山绿水也会索然无味
D、再多的人文景观也会失去风采
10、为画线处选择恰当的句子,能使上下文意贯通、合乎情理的一项是()
刘局长说话总是说最实际的话;处理问题总是很果断:而笑呢,则是放声大笑……那笑的声浪___。
A震动得桌是的的公文掉在地上,窗上的玻璃,窗外的小辈叶杨树也在发抖。
B震动得桌上的公文不停地跳动,窗上的玻璃直至窗外的小叶杨树都在发抖。
C震动得桌上的公文、窗上的玻璃直至窗外的小叶杨树,纷纷往下掉
D震动得桌上岸的公文、窗上的玻璃直至窗外的小叶杨树,都似乎在微微发抖
1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一个人走进林中,我发现,此地无蝇,也无蚊,却有那么多蝴蝶、蜜蜂,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在身边飞,耳畔叫。___潭水,黛青色的,溪水,豆绿色的。
(1)空气,有松香味,有草木的青气,闻起来,心里麻酥酥的
(2)松香味、草木的青气,混在空气里,闻起来,心里麻酥酥的
(3)岩上,一挂飞泉,下面滴成一个不大的潭
(4)岩下面是一个不大的潭水,一挂飞泉飞泻而下
(5)一股水,扯成一条小溪,自潭边流出
(6)潭边,流出一股水,扯成一条小溪
A(1)(4)(5)B(2)(3)(6)C(1)(3)(6)D(2)(4)(5)
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向西越过桐庐县城,___,这就是富春山的山子山孙了。东北面山下,是一片桑麻地,___隐而复现。绕过一条小岭,便是富阳县的境界。
(1)遙遙对着一排高低不定的青峦(2)一排高低不定的青峦遙遙相对着
(3)和一条长蛇似的管道(4)有一条长蛇時代的管道
(5)出没弯曲在桃花杨柳槐树榆树的中间
(6)在桃花杨柳槐树榆树的中间出没弯曲
A(2)(3)(6)B(1)(4)(5)C(2)(4)(6)D(1)(3)(5)
1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低下呢?___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戏剧散文小说等等的佳妙也终不免有些隔阂。___,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他们读小说和戏剧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___。
(1)因为一切诗都要有文学的特质(2)因为一起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3)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4)爱好诗而不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
(5)就像看到花架上的花而忘记了花架
(6)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了花架上的花
14、依次填入下文横线上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___近代科学分野严密,治一科学问者多固步自封,以专门为借口,对其他相关学科毫不过问。___宇宙本为有机体,其中事理彼此息息相关,牵其一则动其余,___世间决没有一科孤立绝缘的学科。
(1)常识不但是现代世界公民所必须,而且专门学者也不能缺少它。
(2)常识不但是专门学者不能缺少它,而且是现代世界公民所必须。
(3)这对于淹通深造者或许是牺牲,而对于分工研究却是必要。
(4)这对于分工研究或许是必要,而对于淹通深造者却是牺牲。
(5)所以表面上人们可将研究事理的种种学问加以分别,实际上却不能把它们分开。
(6)所以研究事理的种种学问在表面上虽可分别,在实际上却不能割开。
A(1)(3)(5)B(1)(4)(6)C(2)(4)(6)D(2)(3)(5)
1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迎面墻上有一幅大型彩色瓷嵌壁画《白云黄鹤》。___画中人有的登楼远眺,有的且歌且舞。
A、画面上岸黄鹤楼居中,上有黄鹤飞舞,悠悠白云缠绕在水天之间,下有郁郁山林和滚滚江涛
B、画面上岸黄鹤楼居中,上有黄鹤飞舞,下有郁郁山林和滚滚江涛,悠悠白云缭绕在水天之间
C、画面上悠悠白云缭绕在水天之间,黄鹤楼居中,上有黄鹤飞舞,下有郁郁山林和滚滚江涛
D、画面上岸有黄鹤飞舞,下有郁郁山林和滚滚江涛,黄鹤楼居中,悠悠白云缭绕在水天之间。
《语言简明》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语言简明的基本要求,在比较阅读中,体会“简明”的内涵。
2.总结阅读和写作经验,把握使语言简明的方法技巧。
过程与方法:1.在比较阅读中,体会“简明”的内涵,把握使语言简明的方法技巧。
2.修改习作,使其更加简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语言简明的基本要求,体会“简明”的内涵,把握使语言简明的方法技巧。
教学难点:体会“简明”的内涵,把握使语言简明的方法技巧。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故事导入
古时,一个性急的王员外有次宴请四个客人。可是过了约定时间了,客人只到了三个,而另一个却迟迟不露面。王员外不由得说了一句:“该来的怎么还不来?”一客人听了心里不是味:“难道我是不该来的?”就拂袖而去。王员外着急了,说:“不该走的走了。”另一个客人暗想:“原来我是该走的。”也扭头里去了。王员外不由地喊了一声:“我又没有说你!”最后一位客人呆不下去了:“讲了半天,却是指我。”拔脚就走。只剩下王员外一人呆在那里。
请同学们想一想,可怜的王员外是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了?
看下面这段文字,你觉得它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问题吗?
还有一种立体的书,也很吸引人。很多人围上去看。它的插图都是立体的。当你把书打开的时候,书里的人和动物会马上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语言不简洁清楚。
二、写作指导
(一)“语言简明”的含义和要求
1、“语言简明”的含义
简,即简要、简洁;明,即明白,清楚。“简”反映了量的要求,即说话要尽可能简洁,不能啰唆;“明”含有效果方面的要求,就是意思要表述得清晰,使对方能够明白无误地接受。用一句话来概括,简明就是用简洁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度。
2、“语言简明”的基本要求
(1)语言表达要明白易懂。要做到词语选择能让人明白易懂,必须注意避免用冷僻的词语,避免用已经“死去”的词语,避免滥用外来词语与方言词语。
(2)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使用词语要准确、规范,为的是不生误解,不生歧义。这就要求把语言中许多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分辨清楚,按照词语约定俗成的用法来运用,总之要让别人能准确地理解自己表达的意思。
三个避免
避免啰嗦——不说废话
避免晦涩——便于理解
避免歧义——防止误解
(二)阅读教材,归纳要点
要做到语言简明,应注意三点:
(1)行文时要围绕中心来写,不旁生枝节。
(2)在没有特殊的表达需要时,要避免词语的重复。
(3)还要注意不要堆砌词语。
(三)“语言简明”的技法
1.去次留主法一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来看这段文字:
这种笨重的汉书使用起来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厅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是由两名身强力壮的武士抬到宫廷里面去的。汉武帝把竹简一片一片地解下来看,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
(崔金泰、宋广礼《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原稿)
通读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语段主要说明简牍文书“笨重’’、使用“不方便”的特点。首句提出看法,接下来两句用两个事例说明这一看法。文字较简洁,意思已很明确。最后一句是顺着第三句说下来的,并不全是说明“笨重”“不方便”的,因此偏离中心,删掉后语言会更加简明。
2.删繁就简法——一避免重复,删除多余
重复是说话或写作中常见的毛病。它使语言哕唆繁复,甚至导致意思表达不清,影响语言的表达效果。鲁迅在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时曾说过,尽量删除可有可无的文字。这是确保表达简明的又一方法。
词语的重复有时是相同词语的重复。例如:
①他说他在阵地上掩埋烈士的时候,他掉了眼泪。
②你们好心肠要好到底,我们上礼拜的一块钱总得补给我们。
例①中三个“他”指代对象相同,语法作用也相同,可以删掉最后一个“他”;例②中两个“我们”表达重复,删除前一个“我们”会更简明。
词语的重复有时是同义词语的重复。例如:
①这是十分紧急的任务,因为这边的敌人也是向那个方向前进进攻的。
②游人往来如梭,使这座桥人群熙攘,充满生气。
例①中“前进”与“进攻”都有向前移动的意思,语义重复,应删掉其中一个;例②中“往来如梭”与“人群熙攘”是近义词,语义重复,可删掉“人群熙攘”。
还有一种情况,某个词语保留着文言的用法,但用的人对词语的意思了解不清,造成重复。例如:
这纯属是凭空的编造。
句中“纯属”已经有“是”的意思,再加上“是”,就重复了,应删掉“是”。
3.巧用替代法——善于概括,巧用指代。
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都不能总是具体叙述而不作必要概括。只有把具体的叙述和必要的概括结合起来,表达才能简明。比较下面两句话:
①这艘新舰艇,机器性能良好,如果按照措施上规定的延长机油使用期的方法,来延长机油使用期,就可避免人力和机油的浪费。
②这艘新舰艇,机器性能良好,如果按照措施上规定的延长机油使用期的方法来做,就可避免人力和机油的浪费。
例①中第二个“延长机油使用期”与前面重复,不够简明,而例②中用“做”来代替,同时去掉前面的逗号,表达更简明。
4.消除歧义法——避免含糊,消除歧义
消除歧义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①添加语境法。如“班长说说服了我和王佳一起去爬山”,后边加上“他自已却游泳去了”,歧义即刻消除。
②变换词语法。此法只要运用于多义词义不确定,多音字的读音不确定,兼类词的词性不确定的情况。如“同桌好说话”,只要把句中的“好”改成“喜欢”,就消除了歧义。
③加注标点法。如“中国女排打败了俄罗斯队获得冠军”,加上标点,变为“中国女排打败了俄罗斯队,获得冠军”,表意就明确了。。
④调整语序法。如“李明是一位博闻强识的李教授的得意门生”,调整为“李明是李教授的一位博闻强识的得意门生”,歧义就消除了。
另外,汉语是一种非常丰寓的语言,它的许多表达形式都是以简明为原则出发而成的,像成语、简称、紧缩句、合说等。我们在运用语言时,可以适当选用这些表达形式,使语言达到简明。
例如:
舟山群岛地处我国东部南北要道,岛屿像星星、棋子一样分布着(星罗棋布),数也数不清,港口众多,风光旖旎,具有发展经济的独特而有利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长期以来,因为陆路交通不便,地理优势难以转化成经济优势,面对浩浩荡荡的浙江经济潮,舟山落后了。如今连做梦都在寻求(梦寐以求)的连岛大桥已经开始兴建,“天堑变通途”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舟山经济的腾飞指日可待,百万市民无不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欢欣鼓舞)
语段中画线句子换成括号里的成语,表达就会更简明。
需要注意的是,简明与否不能单纯以字数多少为标准,要从语育表达的需要出发,当简则简,当繁则繁。不能为了“简”而影响“明’’,甚至让人误解。
锤炼词语
锤炼词语,就是从丰富的词汇中选用恰当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1)选用准确贴切的动词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照)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升)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浸)过一样;又像笼(罩)着轻纱的梦。
改一改
天啦,要迟到了。我掀开被子,从床上爬起来,拿过衬衣,穿上鞋子,几步跑进洗手间,找出牙刷,挤上牙膏,胡乱刷了几下,然后拿起毛巾,在脸上洗了几下,穿上外套,跑出寝室。
天啦,要迟到了,我踹开被子,从床上跳起来,拉过衬衣,套上鞋子,几步冲进洗手间,抽出牙刷,涂上牙膏,在口中胡乱戳了几下,然后扯下毛巾,在脸上抹了几把,抓起外套,飞出寝室。
(2)选用生动形象的修饰词
秋,多么温情的名字!她带来了落叶,带来了秋雨,带来了喜讯,带给我们一篇诗章。
秋,多么温情的名字!她带来了缤纷的落叶,带来了缠绵的秋雨,带来了丰收的喜讯,带给我们一篇华美的诗章。
(四)“语言简明”示例
200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姚明及其颁奖词:
他用高超的体育技能,在一个强手如林的国家运动项目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成就了很多人的梦想,更成为中国人的骄傲。他出色的表现和随时听从祖国召唤的爱国精神,使他带给人们的思考已经远远超过了体育本身。对祖国的情感,对现在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期待,都将使他成为中国体育和NBA的历史人物。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功勋科学家孙家栋及其颁奖词: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五)练习
练1.好的广告语耐人寻味,给人美感,使人难忘。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一条广告语,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广告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欢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广告语: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喜欢的理由:语带双关,将思维现象与产品名称融为一体,使人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联想’对世界很重要”这个宣传主旨。
练2.把下边这段话改写成一组排比句。
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和画卷,而是一粒种子、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播种、描画和渲染。理想是一片荒漠,而不是葱茏的绿洲,你要去开垦它,改造它。
示例: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种子,需要你去播种、培育;理想不是壮美的画卷,而是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描画、渲染;理想不是葱茏的绿洲,而是一片荒漠,需要你去开垦、改造。
练3.段语对比
缺乏具体的描写,读来味同嚼蜡,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考卷发下来了,我的语文得了100分,我非常高兴。可有几个同学却说我是抄的,在我面前说了很多讽刺话,这时我刺激很大,更增添了我学习的信心。
这种非常空泛的叙述在考场作文中颇具代表性。同学们是怎么讽刺“我”的?对“我”造成了怎样的刺激?“我”的心态怎样?毫不具体。我们不妨变动一下。
改动后的文字:
成绩公布了。哈,100分,万岁!我想叫想唱,想蹦想跳,想让所有我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分享我的喜悦。几个同学走过来,我笑着迎上去,准备接受他们的祝贺。哪知钻进耳朵的是一串嘲讽:“瞧那得意劲,麻雀变凤凰了!”“哼,抄来的分也自豪!”“嘻嘻嘻……”“哈哈哈……”轰!我头脑一炸,眼前暖融融的阳光一下变得冷飕飕的。我想哭,痛痛快快的哭!不,我不能哭!我要用更多的100分向他们证明:我这只麻雀能变成凤凰!
这段改动后的文字有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有环境的渲染,不再只是空泛的叙述,更具感染力。
三、写作实践
一下面这段话不够简明,请加以修改。
篮球比赛结束后,比赛完的队友们一个个都坐上大巴走了。大巴是学校的车,学校有好几辆大巴和小轿车。我没有上车,而是一个人默默地走回家。我在回家的途中,紧锁着眉头,无奈地叹息,我心里很难受,不禁为比赛的失利感到难过。那个夕阳西下的黄昏,我一个人站在家门口,独自伫立在余晖之中。
提示:
1.抓住叙事的主题,去掉偏离中心的语句。
2.删掉语义重复的词语,使表达更加简明。
二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带上她的眼睛》或《河中石兽》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0字,写完后小组内交流。
提示:
1.概括主要内容,要在立足原文的基础上,把握中心和要点,删减旁枝末节的部分。
2.概括的文字既要简明,也要保持连贯通畅,避免因过度追求简明而造成字面意思跳跃。
三航天、生物、计算机、新能源……你对哪个领域的科学技术最感兴趣?请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这种科学技术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可以想象科学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情况,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带来潜在的威胁和灾难。
2.要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如果能像《带上她的眼睛》那样,设置一些悬念和伏笔,那就更好了。
3.写完后多读几遍,根据语言简明的要求,做进一步的修改。
四、例文评析
《生命的轮回》《“智慧”手环体验记》
五、习作展评,提升写作质量
教学环节四:学生互改
教学环节五:作文展评
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1、能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选择合适的话语
2、说话能文明得体,称呼得当,口气平和,态度诚恳,内容健康,用词不粗俗。
课前准备:拍摄校园说话不得体现象情景再现录象
第一块:展示不得体现象: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备注 |
1 | 展示校园说话不得体现象,思考你是否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在你身上? | 学生反思 | |
2 | 组织交流 | 交流 | |
3 | 你认为这样不得体的现象有什么危害? | 反思交流 | |
4 | 组织交流 | 交流 | |
5 | 我们如何来避免杜绝这样的现象呢? | 反思交流 | |
6 | 组织交流 | 交流 | |
7 | 说话得体训练(书后练习) | 训练 | |
8 | 组织评价 | 评价 |
一、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最基本途径,因为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语文知识的主要教学
形式,而且是多种教学环节中最基本的一环。为什么用同样的教材,在同水平的学生中进行教学,会产生不同
的教学效果呢?这就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同所致。也就是说个中原因,就是教者能否顺畅地把教材语文转
化为教案语言再转化为教学语言。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但是,归根结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因此,他们必须懂得影响课堂教
学质量的四个主要因素:即教与学双方的情绪,师生双方的关系,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语言的组织水平以及
学生对知识实用性的要求。为此教师需要与上述四点相应地做到: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使他们集中注意力
,调动积极性;以公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互相信任的良好关系,使他们树立信心,积极活跃地参与课
堂教学活动;以严密的逻辑组织教学内容及其与有关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因材施教的原则丰富讲课内容,使他
们认识教学内容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联系,了解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什么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方式,如运用挂图、实物、电化音响设
备,又如耐心温和对待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等等。然而无论怎样,课堂教学总是离不开语言的使
用。语言自始至终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教师教学语言的优劣直接关系着
教学的成败。很难想象,劣等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够讲清重点、难点,能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更
不用说心灵的共振和智慧的激发了。
二、由教材语言到教案语言的转化
教材语言是指教科书中的语言。中学语文教学的大量工作是围绕着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这一目
标展开的。而“教材无非是例子”(叶圣陶语)。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怎样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由不知到知
之,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语言的加工和处理,也就是完成由教材语言
到教案语言的转化过程。
为了有效地把教材语言转化为教案语言,首先必须明确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目的性行为的效率明显高
于无目的性行为的效率。教师应尽可能把教材语言的主题转化成具体的详细的目的(包括识记的、理解的和运
用的),并且十分清楚地应把重点放在哪里。其次必须选好突破口。选好突破口,会给一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
的基础。这个“突破口”;可以是教学课题的线索,可以是课文中某一动人的情节、环境、人物,也可以是所
教课题中某一方面有关的实例。第三必须完整有序。教材语言自身具有严密的完整体系,教师应以此为基础,
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把教材语言的系统性转化成教案语言的系统性。教案语言的总和要能反映教材语言的基
本面目,这就要注意文与道、主与次、急与缓、重与轻诸方面的结合;教案语言还要能尽量减少紊乱程度,这
就要注意先后顺序、前后联系以及组合方式。
教案语言是在教师所写的教案里体现的。写出教案是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语言。在通常情况下,
为了突出重点、难点,以便于由浅入深地掌握新的语言表达方式,教案语言应比教材语言更简洁。为了使学生
易于理解,吸收和掌握新知识,教案语文又应比教材语言更形象。
教案语言是在对教材语言进行分析或前后移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简洁和形象是对教材语言的各个“部
件”进行归纳、提炼,并加以条理化的结果。
比如《藤野先生》是一篇较长的课文,学生对其结构的掌握难度较大,但只要我们对教材语言进行一番加
工、组合,就可以形成如下简洁而形象的教案语言:
实践证明,因为这个教案语言的直观感知作用,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启”而即“发”,大大提
高了阅读效率,达到了以简驭繁,短中见长之目的。
三、由教案语言到教学语言的转化
教案语言形成之后,不是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就能达到教学目的的,下一步的工作是要把教案语言
转化为课堂教学语言。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展示知识时所使用的语言,是将教材语言和教案语言转化给学生
的活的语言,并付诸实践的教师用语,它包含着教材语言中所没有的东西。
在完成由教案语言到教学语言的转化中,教师必须从下面三个方面来优化。第一、清晰流畅。这是起码要
求。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与教师表达的清晰度显著相关。课堂上,教师要运用易于接受且适合的语
言,确切地传递定义和概念;运用简洁而规范的描述,明确地呈现要点;运用简练而有吸引力的语言,尽早进
入主题;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使学者能保持适度的兴奋点。第二、生动形象。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
习与学生的心情密切相关。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学生就听得津津有味,心领神会。这也叫寓教于
乐。寓教于乐不仅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默契交流。第三、适时调谐。如
果教师只顾滔滔不绝地输出教学信息,而不管信道是否畅通,那么学生信息就会大量流失。这就需要适时恰当
地排除来自学生“不专心”的干扰,另一方面自觉纠正教师讲课中的“过”或“不及”的不当之处。通过观颜
察色,及时捕捉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语言。
这里特别提一下课堂提问的艺术。课堂提问实际就是教师“启发思维”的一种教学语言。如果你确定这节
课是启发式教学的话,那么这节课的教学语言可以说就是以问答为中心来编排的,这节课的教学工作就是以问
答为中心来展开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理解程度,使用合适的教学语言,提出相应的问题
。
还是以《藤野先生》这课为例。在讲授课文的第一部分时。在学生预习之后,就可以逐一提出问题:这部
分写了哪些内容?(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中国留学生会馆的无聊)作者是怎样描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的?(成
群结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
,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在这些描写中,清国留学生最令作呕是什么?(辫
子油光可鉴,还要将脖子扭几扭)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留学生会馆无聊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地板便常不
免要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既然有书,怎还会无聊?(“几本书”和“留学生”极不相称
,正好反衬出无卿之至)这里“咚咚咚”是什么词?(拟声词)为什么要三连用?(流露出作者对此极不耐烦
的厌恶情绪)这些都发生在什么地方?(东京)为什么要从东京写起?(因为如果“我”来到东京已是如意的
话,就不会去仙台了,也就见不到藤野先生了,实际上就交代了去仙台的原因——不愿与饮食终日,无所事事
的清国留学生为伍)。
在课堂提问中,一定要注意提高教学语言的层递性和有效性,尽量改正过多的从正面切入的做法,千篇一
律地问“有没有?”“对不对?”如果这样,不可避免地会引来学生齐声回答“有!”“对!”或“没有!”
“不对!”的模式。
当然,教学语言除了有声语言这种主要形式外,还可借助作为辅助的“人体语言”,如眼神目光、表情神
态、手势姿态等,以创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情景,使教学口语信息和教学者行态融为一个整体,通过听觉和
视觉,使教材语言在学生头脑里得以形成并获得有效理解。
教学语言并无固定格式,它要由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水平进行设计,进而结合课堂
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而加以运用。如果我们能够使教学语言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又快又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那么,课堂
教学就会获得成功。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纸
(第二学期)
八年级 语文学科 主备人 时间 2月19
课题 | 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 | 课时 | 2 |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如何清楚连贯、不离话题地表达思想观点; 能力目标:通过练习逐步提高口语交际中的说话能力; 情感目标:在讨论中培养自信大方地表达观点的态度。 | ||||
教学重点 学习如何清楚连贯、不离话题地表达思想观点;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逐步提高口语交际中的说话能力; | ||||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课件,图片 | ||||
作业布置 教材P | ||||
一、导入新课。 人类是通过语言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的。人际交往中,运用口头语言表情达意,传递信息时,必须做到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使交际不离话题,这一点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读课文,划出重点句。 1.把你认为是重点的内容画下来,同桌之间交流。 2.怎样才能做到“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使交际不离话题”? 三、反馈交流 合作交流:“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要注意三点: (1)要有中心。 (2)要有条理。 (3)用词造句要规范。 四、技能操作 1.假如让你围绕“网络与中学生”这个话题谈其好的一方面,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展开? 明确: (1)有利于知识的学习。 (2)有利于人际的交流。 (3)有利于信息的储存等等。 2.分析下面的事例,说说李瑞环的讲话好在哪里? 事例:有一段时间,天津有些地区煤气压力不足,做饭都困难,有些地区检修时,事先不通知,结果造成居民吃不上饭,喝不上水;有些用户表坏了,收费人员乱收,居民意见很大。当时担任天津市市长的李瑞环知道后,召集公用局局长和群众代表开了个座谈会。他请公用局局长当场解答群众的问题,结果回答了很多,群众并不满意。这时李瑞环讲话了:“局长同志讲了这么多,都没说清楚问题。我可以得出结论,是你们领导班子不行。”“市政府接受群众代表的意见。过去,天津市煤气等于零,现在气化率居全国第一。由于没有经验,又抓得不紧不实,出现了些问题,我郑重地向全市人民检讨。煤气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之一。现代化的东西搞不好,还不如原始的;飞机出了问题,不如自行车安全;有了煤气搞不好,不如没有。老太太不管你公用局长有这原因,那原因,只知道点火就得着,不着就有问题。我要求市建委、公用局、煤气公司立即采取措施,保证居民用气。我向代表宣布,不会很长时间,在煤气供应上一定给大家一个可靠的感觉,不然就换班子,直到搞好。” 明确:李瑞环同志紧扣话题中心,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出了问题,要改。表达清楚连贯,这番话没有拿腔作调,表达出共产党人对人民利益的高度负责,群众十分满意。 五、拓展训练 围绕“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连贯地表达你的观点。 附:语文口语交际试题 1、《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定中学生:“不许进入营业性网吧”,但一些同学仍背着家长和老师上网吧,网吧老板也违规经营。对此,你作为一个中学生,怎能袖手旁观?于是,你到网吧找朋友王亮。 ①你对正贪恋上网的王亮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对违规经营的网吧老板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王亮,我现在有一些题还没做,你呢?也没做吧。我们还是先回家去把作业做完吧。②老板,我想叫正在你这儿上网的王亮同学一块回家做作业,我想你一定会支持我的,是吗? 2、去年李文同学参加市作文大赛,名落孙山,他很沮丧。语文老师对他只说一句话:“这会过去的。”今年,李文同学又参加市作文大赛,获得一等奖,他可高兴了。这时语文老师还是对他只说一句话:“这会过去的。” 请问:语文老师去年的今年说的“这会过去的”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答案示例:去年说的意思是:没获奖,别气馁,以后还有机会的。今年说的意思是:获奖了,值得高兴,但别骄傲,今后还要更加努力。 3、在下面这段文字中,莱特哥哥说的一句话是 美国莱特兄弟于1903年12月17日,驾驶动力飞机成功地遨游蓝天。人们为此举行盛大酒会,主持人要莱特兄弟发表演说,兄弟俩再三推辞,主持人执意邀请,哥哥便发表了言短意深的一句话演说:“ ” A.据我所知,鸟中最会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学舌是被人看不起的。 B.据我所知,鸟中最会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是永远飞不高的。 C.据我所知,鸟中最会学人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是永远不会变成人的。 D.据我所知,鸟中最会学人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是永远说不出人话来的。 答案示例: B 4、小华的家长反对他阅读文学名著,理由是“那都是闲书,没什么用”。小华请求你帮助他说服家长。把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要求语言得体,有理有据。可适当运用材料三的内容。(语言得体1分,有理有据2分。共3分) 5、下午第三节课,班上张伟同学肚子疼痛厉害,王明和李强连忙将他送到市中心医院。经医生诊断张伟得了急性阑尾炎,需立即动手术,手术费为2000元。王明和李强商量先打电话通过张伟父母,然后再跟自己父母打电话。请你根据以上情境,设计出两次电话的内容(称呼及部分内容已给出),要求语言简洁明了。 ①王明给张伟父母打电话的内容为:叔叔(阿姨),我是张伟的同学,(以下填写内容不超过30字) ②王明给自己父母打电话的内容为:爸爸(妈妈),(以下填写内容不超过15字) 答案示例:①张伟得了急性阑尾炎,正在市中心医院等待手术,需2000元钱。②我班同学病了,我在照顾他。 6、口语交际一次辩论会上,两名同学就乞丐乞讨现象展开了辩论,一名学生说:“乞丐是弱势群体,值得同情。”另一名学生说:“乞丐以乞讨为生,不劳而获,甚至出现了乞丐骗子、乞丐富翁,根本不值得我们同情。”请简要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示例:应一分为二地看待乞丐,有些乞丐确实值得同情,但也要警惕那些想不劳而获的乞丐骗子。(只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给满分。可与题干中学生的观点相同,但不能照抄原句,照抄者不给分。) 7、(1)、学生小宇喜欢流行歌曲的原因是 ; (2)、假如你是小宇,想要回被没收的MP3(音乐播放器),你会怎么跟妈妈说呢? 示例:1、喜欢歌星(或歌星有个性)能在音乐中得到宣泄和放松(或听歌痛快、舒服、特别过瘾)2、例:妈妈,对不起,前几天我不该因为听歌的事惹您生气。不过我还是希望您能把MP3还给我。听歌不仅可以缓解学习压力,还能使我们从生动的歌词中受益。现在我已经能处理好听歌和学习的关系了,请您相信我,好吗? 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光明中学举行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自律(自我约束)”;反方的观点是“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他律(他人约束)”。辩论时,双方唇枪舌剑,反方突然这样发问:“孙悟空不就被套了个紧箍咒?可见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他律。”作为正方,你将怎样得体有力地回击反方? 答案示例:(1)那么唐僧为什么不戴呢?(2)孙悟空是猴不是人,作为动物当然主要靠他律,这不是我们讨论的话题。(3)我们强调主要靠自律,并没有完全排除他律。 9、如果你是皮埃尔先生,在下面情景中,你将怎样得体而幽默地要回自己的大衣?(3分) 饭厅内,皮埃尔发现一个客人错穿了他的大衣,于是异常谦恭地碰了碰这位顾客:“对不起,请问您是不是皮埃尔先生?” “不,我不是。”那人回答。 ”啊,”皮埃尔舒了一口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人相视一笑,客人愉快地脱下了大衣。 示例:那我没弄错,我就是他.您错穿了他的大衣。(得体、幽默、通顺各1分) 10、按照口语交际的要求,为下面的母女对话选择最恰当的答案。 妈妈反对女儿与同学通信,这让女儿很不开心。 (1)妈妈:还生气呢?妈妈爱你才不让你与同学通信的。 女儿:( ) A.你不就是希望我一心学习吗?你咋知道我们不是谈学习呢? B.我终于明白了,妈妈爱我就是约束我的行动。 C.妈妈如果真的爱我,就应该信任我。 D.我承认妈妈是爱我的,可你的爱令人窒息。 (2)女儿:我是公民,有享受通信自由的权利。妈妈不让我与同学通信是违法的。 妈妈:( ) A.法律条文是给那些违法的人准备的,妈妈管女儿也违法吗? B.你真没白读书,竟然和妈妈讲起法律来了。 C.不用和我讲法律,哪个公民都得听他妈妈的话! D.可你是未成年的公民,得接受父母的监护和教育呀! (1)C (2)D 11、某电视台“视听阅读”版开设了一个新栏目“读书访谈录”,首期活动围绕“读名著”展开,将邀请诗人、作家为嘉宾。假如你作为中学生代表主持本次访谈,请你围绕这个话题设计两个问题向嘉宾提问。要求紧扣话题,表述简明扼要。(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①请问嘉宾,哪些名著最适合中学生阅读?或:如果请您为中学生推荐名著,你们会推荐哪些书目?②中学生没有时间阅读名著怎么办? | 备注 | |||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题目 | 口语交际一 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 | 总课时 | 1 课时 | |||||
学校 | 教者 | 年级 | 八年 | 学科 | 语文 | |||
设计来源 | 教学时间 | |||||||
教材分析 | 在人际交往中,运用口语表情达意、传递信息时,必须做到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使交际不离话题。否则,很难取得 良好的效果说话时用词造句要规范。说话是口头表达,必须确切畅达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有责任使自己的措辞让听众易于了解。 | |||||||
学情分析 | 人类是通过语言时行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在人际交往中,最重要 的也是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而学生往往忽视这一点,有时说话思绪紊乱,辞不达意。很难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 | |||||||
教学目标 | 1. 训练学生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 2. 2.说话时必须有明确的中心,并围绕着这一中心说下去。 | |||||||
重点 | 按照一定顺序,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 | |||||||
难点 | 必须紧扣明确的中心进行交谈和发言。 | |||||||
课前准备 | 多媒体教辅资料 | |||||||
教 学 流 程 | ||||
分 课 时 | 环节 与间间 |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 5分钟 | 人类是通过语言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的.人际交往中,运用口头语言表情达意,传递信息时,必须做到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使交际不离话题,这一点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 | △这样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 |
二,自主学习5分钟 | 1.把你认为是重点的内容画下来,同桌之间交流. 2.怎样才能做到'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使交际不离话题' | 通过勾画,交流来达到学习目的。 | △通过自主学习来促进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 |
三,反馈交流10分钟 | 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使交际不离话题'要注意三点: 1.必须有明确的中心. 2.言之有序. 3.用词造句要规范. | 通过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 | △通过学生讨论来学习体会说话国连贯的重要性。 | |
四,技能操作15分钟 | 1.假如让你围绕'网络与中学生'这个话题谈其好的一方面,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展开 | 明确:(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有利于知识的学习. (2)有利于人际的交流. (3)有利于信息的储存等等.) | ||
2.分析下面的事例,说说李瑞环的讲话好在哪里 事例:(有一段时间,天津有些地区煤气压力不足,做饭都困难,有些地区检修时,事先不通知,结果造成居民吃不上饭,喝不上水;有些用户表坏了,收费人员乱收,居民意见很大.当时担任天津市市长的李瑞环知道后,召集公用局局长和群众代表开了个座谈会.他请公用局局长当场解答群众的问题,结果回答了很多,群众并不满意.这时李瑞环讲话了:'局长同志讲了这么多,都没说清楚问题.我可以得出结论,是你们领导班子不行.''市政府接受群众代表的意见.过去,天津市煤气等于零,现在气化率居全国第一.由于没有经验,又抓得不紧不实,出现了些问题,我郑重地向全市人 | 通过讨论交流来感悟本课学习的重点。 | △ 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让学生有更深的感受。 ◇多媒体资料 | ||
民检讨.煤气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之一.现代化的东西搞不好,还不如原始的;飞机出了问题,不如自行车安全;有了煤气搞不好,不如没有.老太太不管你公用局长有这原因,那原因,只知道点火就得着,不着就有问题.我要求市建委,公用局,煤气公司立即采取措施,保证居民用气.我向代表宣布,不会很长时间,在煤气供应上一定给大家一个可靠的感觉,不然就换班子,直到搞好.'), | 明确:(李瑞环同志紧扣话题中心,'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出了问题,要改.表达清楚连贯,这番话没有拿腔作调,表达出共产党人对人民利益的高度负责,群众十分满意.) | |||
五,拓展训练10分钟 | 围绕'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连贯地表达你的观点. | |||
附板书设计 | 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使交际不离话题, 要注意三点: 1.必须有明确的中心. 2.言之有序. 3.用词造句要规范. | △可以使学生对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家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
《孔雀东南飞》简明教案
一、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基本情节
1.请分角色复述内容
提示:诗中没有人物的心理描写,在复述时,要揣摸人物心理;为了更生动还可以适当地加上说话时人物的神态、动作等。
简要概括情节:兰芝被遣夫妻誓别兰芝抗婚双双殉情
2.释题
请比较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和现通行的题目“孔雀东南飞”在表达效果上的区别。
前者直白,不带感情;后者含蓄留有悬念,用比的方法包含对主人公的赞美之情。
二、开端部分解读
1.讲解重点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如“相”
偏义复词如“公姥”
古今异义词如“大人”
表示时辰的词如“鸡鸣”
2.内容解读
兰芝对丈夫诉说自己的委曲的目的是什么?设想当时她的心理和说话的神态动作。
看似很坚决,“及时相遗归”即是说简直受够了,一天也不想再待下去了。但是她语气似乎又很平静,就其内心来看,最希望丈夫做的或许是能够调和婆媳的矛盾。
面对妻子的抱怨,仲卿做了什么呢?希望母亲善待兰芝。他先说自己命薄,娶到兰芝已是幸运;其次夫妻恩爱,死后也不想分离;再次他认为兰芝并无过错,却令母亲不满。最后一句话语气中透露出对母亲的不满和责怪。
问,他还有没有更好的理由来劝解母亲呢?
焦母听了儿子的话以后。一表明对兰芝早就不满,不满的是她“自专由”而不是无才或无德、无能。看来婆媳的话也有一致的地方。二者用东家贤女来哄骗仲卿,可以想见,其实这只不过是托词,只不希望儿子能与兰芝一刀两断罢了。可以软硬兼施。“便可速遗之,遣去慎莫留”一句可以看出婆媳之间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正与兰芝的“及时相遣归”一语相对照。
此时仲卿的美好打算化为泡影,不得不亮出最后一着。“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是明目张胆地对母亲的威胁,能说出这样的话,也可以看出他对爱情的坚守了。有的资料说他性格软弱,是很值得商榷的。
补充:他们在母亲不能容纳之时,为什么不能私奔?
第二段铺排表现方法的效果
三、学习情节发展部分
1.看兰芝离开焦家的行动
她在与丈夫和婆婆告别时都显得沉着冷静,可是为什么与小姑告别时却泪水长流?
离开前的精心打扮,其目的是什么?可以看出兰芝怎样的性格特点?
当婆媳都不想妥协时,仲卿却要到府里上班,一方面要遵母命遣兰芝,另一面又要兰芝等他再来迎取,这有可能实现吗?
兰芝当初坚决要求离开,后又答应仲卿,望其迎取,怎么前后矛盾?
2.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在表现人物方面的作用
例《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一节
《水浒传》中林冲杀陆谦一节
请分析课文中的神态和动作描写
四、学习情节高潮部分
1.兰芝自叙其才能与刘母的叙述一样,为什么在诗中要重复写出?
2.母亲要求其应婚时,兰芝含泪答,而其兄长要求时,却仰头答,为何不辩解?
3.怎样看待刘兄其人,真的像有人说的那样,他是个势利贪婪冷酷的人吗?
4.描写迎婚的盛大场面有何作用?
5.兰芝做衣裳一节,其哭的原因是什么?此时已作了死的打算吗?
6.比较诗中兰芝的几次哭泣
五、学习诗歌结局部分
1.仲卿别母,这场悲剧就是其母亲造成的,现在与母亲最后告别却只见担心,不见怨恨。试作分析。
2.仲卿死前于庭树下的徘徊,反映的是他怎样的心理状态?
3.比较《家》中觉新与仲卿的性格
六、尾声
1.结尾部分的浪漫主义写法,目的和作用。“多谢后来认,戒之慎勿忘”,你认为要戒取的是什么?
2.讨论:人物形象
提示:分析刘兄和焦母时要注意看其言行的目的和后果。
3.语言运用:为兰芝和仲卿的合葬墓写墓志铭。
学习目标 1.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2.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词语 难点:内容理解 案例剖析 揣摩下列语句的含义及特点。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分析:起势雄健,涵盖全文。乍看似乎仅仅是叙事;实则于叙事中寓褒贬,并为此后的许多文字埋下根子。起笔极言秦兴之骤,实为下文议秦亡之速埋下伏笔。“六王”为什么会“毕”?“四海”为什么能“一”?一亡一兴,关键何在?读完全篇,这些问题就会得到解答。“六王”之“毕”,其原因就在自身,那么,秦能统一四海的原因,也就不言可知了。这两句一抑一场;而扬秦又是为更有力地抑秦蓄势。后二句“蜀山兀,阿房出”,一因一果,反映了一苦一乐,六个字概括了无限深广的内容。“兀”“出”两字,力重千钧,而从“兀”到“出”的过程,更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像的广阔天地。阿房宫的宏大,秦始皇的骄奢,人民的血汗和生命,均可由此想见。更深一层来想,“六王”既以“不爱其人”而覆亡,秦始皇又将自己的淫乐建筑在人民的苦难之上,那么,从“六王”的已“毕”,不是很可以预见秦的将“毕”吗?以四个三字句发端,一句一意,层层逼进;又句句押韵,音节迅急,有如骏马下坡,俊快无比。 学法导引 1、 读课文,理清全文的结构。 分析:全文四段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 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第二部分(第3、4段)议论分析,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规劝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辙。每个部分内还可分成小的不同层次,自己试一下。 2、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他强调思想内容的重要性,认为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分析:细读全文,不难看出作者旨在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第1段铺陈阿房宫的宏伟壮丽。第2段叙写官中美女之众,珍宝之多。第3段夹叙夹议,点明:正是由于秦王朝的统治者骄奢淫逸,滥用民力,致使农民起义,一举亡秦。第4段转入议论,进一步指出:六国衰亡,秦朝覆灭,其根本原因都在于不能爱民。篇末4句言简意赅,暗寓讽谏之意,含蓄地告诫后人,如不以历史为鉴,还会重蹈覆辙。
由此可见,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用以敬诫“后人”是全文主旨。联系杜牧自己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所说的“宝历(唐敬宗的年号——5;者)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以看出这“后人”指的应是当时最高统治者。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分析;课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宫。写建筑,课文先展开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备加渲染;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淋漓兴会,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然而铺陈阿房官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富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古文观止》的篇末总评说:“前幅极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爱六国之人意在。”可见,文章前面所进行的动人描绘乃是为后面的正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丽,仅用了一百多字,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阿房宫的建筑的?为什么会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分析:这一部分作者用的是总写和细写相结合的写法。
总写部分,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覆压三百余里”,言其占地之广,“隔离天日”,状其楼阁之高;“骊山”两句,写其倚山傍水,气势非凡。
细写部分,作者工笔重彩,精描细绘。先写重搂叠阁、长廊高檐,不计其数;再以长桥如龙、复道似虹映衬宫宇之宏伟、搂阁之高大。上面所述,写的还只是建筑之外观。接着,作者的笔触,又深入建筑内部。歌台舞殿是互文的写法,台既可舞,殿亦可歌,意谓宫内处处皆是轻歌曼舞。“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则承“暖响”“冷灿”两句,进一步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这几句,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
这一节中,作者由远及近,由外及里逐一介绍了阿房宫之奇观。叙述中时有前后照应之妙笔。如写楼阁“各把地势”就与前文“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这一广阔背景相连。叙述中时有贴切生动之比喻,例“长桥卧波,复道行空”,用笔经济,形象生动。叙述中也间有动态描写,像写“二川”,写歌舞,状声摹形,引人入胜。再加上大量对偶排比句式的运用,致使文句音节铿锵,兼有音韵之美。因此,寥寥一百几十个字,阿房宫之丰姿盛态就显现于读者眼前。
5、简要比较《阿房宫赋》与《六国论》、《过秦论》在写法上与本文的异同。
分析: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学样式,所以它的文学色彩更浓一些,在行文上更注重描写、铺陈、夸饰等文学手法的运用,所以《阿房宫赋》前三小节不拘于具体的“现实和真实”,而是发挥想象和联想极力描绘秦的奢靡荒淫。《过秦论》和《六国论》严格说应是一篇史论,它应以史为依据、基础,所以应集中更多的笔墨来陈述、记叙相关的历史史实,再在史实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巩固发展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蜀山兀(wú)辘辘(lùlù)远听鼎铛(dāng)玉石
B、囷囷(qūnqūn)焉尽态极妍(yàn)架梁之椽(yuān)
C、阿(ē)房宫剽(piāo)掠其人金块珠砾(lì)
D、尽锱铢(zhīzhū) 妃嫔媵嫱(yǐngqiāng) 逦(líyí)迤
2.下列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六王毕,四海一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B、人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奈何取之尽锱、铢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盘盘焉,囷囷焉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骊山北构而西折 谁得而族灭也 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 D.多于九土之城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下列加点词语含义与现在相同的一组是: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⑥用之如泥沙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⑧多于市人之言语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 C、③⑤⑥⑧D、②③⑥⑦
5.杜牧,字_______,号_______,晚唐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________合称为“小李杜”,有文集《_________________》。
6.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阿房宫的来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宫人的生活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秦爱纷奢”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秦亡的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背诵全文。
★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8.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9.文中划线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②南亩:泛指农田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④呕哑:难听的音乐⑤独夫:孤单的人;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⑦楚人:指刘邦;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⑧D、②④⑥⑦
10.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句中四处“后人”之所指是:
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宋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B、①②④相同,都是指宋人;④是指宋以后的人;
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宋以后的人;
D、①④相同,都是指宋人(如杜牧),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11.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拓展创新 (一)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前赤壁赋(节选)苏轼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子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2.下列四组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相与枕藉乎舟中 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且夫天地之间
C.抱明月而长终而又何羡乎? D.不知东方之既白 目遇之而成色
13.对文中划线的四句话的翻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固一世之雄也”:确实是一代英雄。
B.“哀吾生之须臾”:哀叹我们人生短暂。
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人生的成功与失败是有规律是,不应消极。 D、“不知东方之既白”: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
14.对文中“客”与“苏子”的观点转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人高度称赞了曹操这样的英雄,委婉都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伤感。
B、客人大有“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的苦恼和无可奈何。
C、苏子的思想则较为积极,水长流,月永生,宇宙和人生都是永恒的。
D、苏子还认为,只要投人大自然,能及时捕捉造化的各种美,人生就是幸福快乐的了。
15.对本文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主客对答实际上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客的观点代表了苏轼的生活苦恼,主的观点则代表了苏轼的超脱领悟,
B、本文即是一篇抒情小赋,而就其内涵来说,更是一篇哲理小赋,包含了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和领悟。
C、看得出作者苏轼这时对人生的看法还是积极乐观旷达的,是能够融入大自然并享受大自然的。
D、不论是从文体角度还是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比较,本文和杜牧的《阿房宫赋》都很为接近。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6-17题: 过骊山作杜牧 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 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 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
16.请分别从贾谊的《过秦论》和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找出与划线句内容相一致的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简要概括分析本诗的主旨和立意: ★研究型学习方案(任选一题) 18、搜集整理杜牧的经典作品,编辑一册《杜牧诗文集》,而后谈谈杜牧诗文的文学价值。 19、搜集整理有关揭示秦朝灭亡的古今文章,写一篇《秦朝灭亡之我见》的文字,要求观点新颖,见解深刻,有独到之处。
[参考答案] 1.C2.C3.D4.C5.牧之、樊川、李商隐、《樊川文集》6.略 7、略8.B 8.B 10.B 11.C12.B13.C(月亮有盈有虚,但始终没有消失) 14.A15.D(颇不相同,此为散赋,语言平易,多为散句) 16、①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17.(说明)诗中用通俗的语言对秦始皇进行辛辣的讽刺,既肯定他削平六国、统一天下的艰辛,又批评他不知体恤百姓,一味残暴,以至断送天下的愚蠢。末两句写秦始皇苦心经营的坟墓,到后来被牧童失火烧毁,他自己只落得个尸骨不全的可悲下场。这是对秦始皇梦想独霸天下、万世为君的深刻讽刺。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阿房宫赋》相似,也是借古讽今,劝谕当政者不要胡作非为,以免引起人民的反抗。
《与朱元思书》(初二)教案、课堂实录、同步练习
(一)教学目的
1.通过作者的描写感受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有层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课时安排:二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简要询问学生“五一”长假旅游的情况,指出自然风光秀美的旅游区一般是人们的首选,教师谈谈自己的旅游感受,并出示在富春江拍摄的照片,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与朱元思书》是南北朝时梁代文学家吴均写给朋友的书信,虽然现在所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形式,但是由于它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富春江秀美的自然风光,因此历来被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欣赏。
(板书课题、作者)
二. 解题,简介作者
“与”,给。“书”,信。
吴均,字叔庠,南朝梁代有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出身寒贱,自幼好学而有超群的才华,所作诗文,深受当时行家称赞赏识,其文章风格清拔而有古气,当时的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吴均为人耿直,因私下撰写《齐春秋》,并如实地记录了齐、梁间的历史,梁武帝萧衍“恶其实录”,便焚其书稿,免其官职。不久吴均又奉诏撰写通史,未成而卒,终年51岁。
三.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句中停顿。(见书)
四. 逐段梳理:① 单个字解释,教师字字落实,并整理文中词语用法。②请学生翻译该段。(短段落一人完成,长段落分数人完成。)
五. 翻译
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与远山相接,显露出同样清澄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浮荡漾,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观赏风景。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里,(这一路上的)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富春江水都呈青白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水中游动的鱼儿和水底细小的卵石,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都一览无遗〗。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快于飞箭〗,汹涌的江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势如奔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阴森森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顿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山依恃地势争着向上,互相比高比远);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泉水冲击着山石,泠泠地发出声响;百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叫个不停,猿猴千百遍地啼叫不绝。那种像鸢高飞冲天一样为名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中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山谷中由于)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山谷中)有时也可以见到(从枝叶的缝隙间漏射下来的)阳光。
六. 课文分析、板书
在解决了字词解释和课文翻译的基础上,我们来进一步分析课文。
1. 请同学们看“阅读重点”,了解本文的学习目的——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富春江山水的特点有层次地进行描写,来体现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的。
2. 结合翻译,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本文的总体结构。
〖明确〗本文是按照总分的结构来写的。先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来进行概览性的总写,接着分写山水之奇异:先写异水,再写奇山。
3. 我们先来分析总写部分(即§1),看看作者交代了哪些内容。
① 首先以对偶句开篇,从天山相衬的大处(整体)着笔,写登舟远眺的总体感受,描写了一幅清秋季节的广阔景象,体现了作者开阔的视野和舒展的心情(景中含情)。
② 接着作者用两句记叙性的语句点明自己是乘兴游江,赏玩风景,故任凭小船随意飘荡,全不在意,明显地流露出轻松愉快的心情,虽未直接描写人物形象,但似乎可以想见作者江上放舟、对景陶醉的那种自由解脱的情态,并且从侧面体现了自然美景令人目不暇接。
③ 虽说是“从流飘荡”,但并非毫无目的,总写部分的最后一句点明了舟行的路线,表明作者是溯江而上【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春江上游】,并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来概括富春江这一段游程的特点,极尽其赞叹、倾倒之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本文的文眼,统领全篇,后面的全部文字由此引发。
4. 作者是如何进一步展开描写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奇丽山水的呢?下面让我们通过完成表格来分析分写部分(即§2、§3)。
总写
分写
山/水特点
表达
方式
描写
角度
表现手法(修辞方法)
异
水
§2
水皆……见底。
游鱼……无碍。
清(静态)
描
写
视
觉
正面、侧面
描写相结合
夸张、对比
动静变化
描写结合
形成对比
急湍……若奔。
急(动态)
对比、比喻
奇
山
§3
夹岸……成峰。
高、奇
描
写
视觉
运用想象,化静为动,
拟人
虚
实
结
合
泉水……无绝。
听觉
以闹写静,对偶、排比
鸢飞……忘反。
抒情
议论
产生联想,以抒心志,
排比、对比
横柯……见日。
描写
视觉
补充渲染,以景结情
表格补充说明:
(1)§2分两个层次极力描写富春江水的不同形态,说明水之“异”。
A. 第一层写水的静态,突出江水的清澈和深邃。
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正面描写水的清和深;“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通过具体事物,用动静结合的画面从侧面体现水的清。
②此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是相辅相成的,惟有水清和水静,才能知道水深,才能看到“游鱼细石”;水中游鱼,水底细石,历历可见,水之清澈亦不言而喻。
B. 第二层写水的动态,突出江水的湍急。
通过对比和比喻的修辞,表现了江水迅急奔腾的气势。
C. 这一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仅反映出江水动静变化的不同形态,而且全面展示了富春江水的特色【水势多变:有的地方江面开阔,江岸平缓;有的地方江面狭窄,江岸陡峭】,体现了江上风光的丰富多彩。
D. (从写作技巧上讲,这样写能显示出作者感情色彩的变化、场面气氛的变化和文章节奏的变化。)
(2)§3分四个层次极力描写两岸群山和山中景物,说明山之“奇”。
A. 第一层写仰视所见的山势之高、之奇。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耐寒的树木,可见山色之青葱;舟行江上,山形随着远近正侧的位置不同而变化多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仿佛是活动的,因而】作者运用神奇的想象力,巧妙地把群山的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不仅写出了山的形貌,而且赋予了它们生命的活力、非凡的气势。
B. 第二层分写群峰中的泉水、百鸟、鸣蝉、山猿。
① 作者转换角度,从视觉感受写山之奇——奇妙的音乐世界。
② 作者这样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实际上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
③ (工整的骈语本身具有的语言形式的韵律美,更加强了所描写音响的天然韵律美。)
C. 第三层写作者通过沿江见闻而产生的联想,抒发了自己的心志。
① 作者触景生情,由观赏山水之美联想到关于仕途进退的人生态度的变化,认为优美的山水,足以使热心世务、启盼仕途腾达的人也产生隐居之想。
② 这一层用大自然的幽静安闲与世俗社会的喧闹繁杂作对比,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
③ 前面极力描写山水景物之美,为这里的抒情(虚写)作了铺垫,提供了依据;这里的虚写通过说明大自然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又进一步烘托出前面所写的山水的诱人魅力。
D. 最后一层又回到写景上,补写(日光明暗的)林中景致。
照应上文的“寒树”,表现出山峰上树木的枝繁叶茂,长势葱郁,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以景结情,让人回味无穷。
七. 主题
本文通过抒写行船游江的见闻感受,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山水的喜爱、赞美之情,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向往自然的心态。(抒发了作者对政治的失意厌倦和期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八. 写作特色
1. 全文善于抓住特点有层次地描写景物,构思精巧。
作者善于把握景物在空间位置、形态动静、音响色彩等方面的差异,抓住景物的各种特征,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从多种角度、极有层次地进行描写,并且善于调动人们的各种感官来感知景物,使得景物描写形象生动。
本文先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一句对富春江风光进行高度的概括和由衷的赞叹,并以此作为“文眼”统领全篇。接着由此展开,分写山水之奇异:先写异水,再写奇山。分写山水之奇异时,又先从视觉角度着笔,然后侧重写听觉感受,进而产生联想,抒发感情。全文层次井然,布局合理,构思精妙。
2. 全文景中含情,开头结尾信笔而书、不拘一格,
文章虽未直接写到作者,但作者的感情和评价无处不在。
开头看似漫不经心,实则体现了作者开阔的视野和舒展的心情(景中含情),定下了全文观赏山水的情感基调。
结尾看似多余,实则缓和文势【在显得峭拔急促的文句之后,用平稳的四言句收尾】,以景结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3. 全文对比手法运用得极为出色。
4. 语言清新流畅,精于锤炼。
这封书信短小隽永,写景抒情,均极为简练生动(如用“奇”、“异”来总括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用“箭”、“奔”来比喻水流的迅急;用“竞”、“争”来形容山峰争先恐后向上崛起的形状);句式整齐而有变化,以四言句式为主,间以六言,多用骈句,韵律感很强。【骈文,文体名。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以双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声律和藻饰。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者又称“四六文”。本文虽用骈文写成,但却没有一般骈文的弊病,不愧为六朝山水小品的上乘之作。】
九. 布置作业
1. 在笔记本上完成字词解释、课文翻译。
2. 整理文中词语用法。(作业本)
3. 补充作业:
(1)辨别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不同意义:
①以为妙绝( ) ②曾不若孀妻弱子( )
天下独绝( )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③直视无碍( ) ④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系向牛头充炭直(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⑤欲穷其林( ) ⑥急湍甚箭( )
蝉则千转不穷( ) 不求甚解( )
【答案】①(达到极点;独一无二) ②(比,比得上;像,好像)
③(一直;通“值”,价值、价钱)④(表约数,左右、大概;地方、处所)
⑤(走到……的尽头;穷尽) ⑥(比……,甚于;过分,很)
(2)写出“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所指的人物:
“鸢飞戾天者”:__________________ “经纶世务者”: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为名利极力攀高的人;忙于办理政务的人
(3)本文对富春江山水景物特点进行概括描写的语句是什么?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山水的喜爱、赞美之情,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向往自然的心态。
(4)文章第三段开头对山势进行描写的时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巧妙地把群山的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不仅写出了山的形貌,而且赋予了它们生命的活力、非凡的气势。
4. 完成书后练习。(书上)
5. 背诵课文。
《与朱元思书》教案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背诵并默写全文。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鉴赏水平。
4.通过教渎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帮助学生背诵。
2.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3.美点寻踪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教学设计>设计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历代人墨客为之歌唱。这是一张中国地图。这里是浙江,让我们聚焦富春江。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慕名来到这里,并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精美的诗作,后人把它叫做“唐诗之路”。为什么那么多诗人会一齐聚首这里,这恐怕得益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
吴均,字叔庠(xiáng)吴兴教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南北朝时梁代的文学家。他的诗文多描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在当时文坛上产生过较大影响,人们把他的写作风格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本文见于《艺术类聚》卷七。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与”:给,“书”:信。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
1.教师朗渎课文,学生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缥碧 急湍 轩邈 泠泠 戾天 鸢飞 经纶 横柯
2.学生推荐朗读水平较高的一位同学范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1)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四、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浯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可以指定某位同学回答,也可请老师回答。
4.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明确:第一自然段
①风烟:指烟雾。 ②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俱:都。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第二自然段
①缥碧:青白色;②急湍:急流的水;③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第三自然段
①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②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③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④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⑤相鸣:互相和鸣。⑥戾天:到天上;戾,至。⑦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⑧经伦:筹划、治理。⑨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⑨犹: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⑩见:同“现”,显现,显露。
5、请学生口译全文。
五、全班齐读课文
六、课堂小结:
本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自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富春江风光。作者从“奇山”和“异水”两个方面描写秀丽的山川景物,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如置奇山秀水之间。
七、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试背诵课文
2、完成作业本上的积累运用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指名朗读课文
二、阅读分析
1.欣赏学习第1段。
全班同学齐读第1段,然后让同学归纳这段段意:文章的第一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即:总写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之美。(
特点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学习体会第2段。
(1)教师提问:本段写了富春江水的什么特点?(组织学生讨论)
答:水清、水急。
(2)哪句话体现了水的清澈?
答: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哪句话体现了水流很快?
答: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师小结: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鼓励同学们大胆想像,通过读,把课文所描述的景色用一幅画表现出来。(同学们都动手画,把画得最好的选出来,当场表扬)(
3、欣赏第3段
(1)师:第2段写了水的异,那么山的奇又表现在哪里呢?我们学习第3段,看这一段是通过什么手法表现的?
(2)大家齐声诵读,然后男同学读一遍,女同学读一遍,看谁读得最好?
这一段通过什么笔法把山写得充满活力呢?调动了什么感觉器官?
明确:
作者以神奇的想像力,赋予静静的群山以人的思想和意趣而变得座座生龙活虎。“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里的山相互争高比远,直上云霄,充满积极向上的活力。这是对山的远观,而走进群山,那里的美景则是:泉石冲激着石头,发出清脆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交相鸣叫,婉转动听而且韵味十足;再加上蝉声此起彼伏,猿声百叫不绝,这里简直成了音乐的海洋。(
调动的感觉器官是:视觉、听觉。(
(3)面对如此胜景,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
答:作者认为即使那些追求高官厚禄的人,只要望此山峰,也会熄灭追名逐利之心,那些整天忙于处理军政要务的官员,见此奇山异水也会流连忘返。这既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幽静安闲的大自然的向往,也浸透了作者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的倾慕赞美之情。最后四句又回到写景上来,主要突出此处山高林密,草木葱茏茂盛。
(4)学生齐读第三段,想象桐庐一带山的奇异,感受其挺拔美、清幽美。
4.本文的层次是如何安排的?
先总后分。先总写:用“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八字大笔勾勒,将一幅天高气爽、色彩清丽的整体图画推至读者面前。既境界阔大,又画面清新。接着,在进行具体描绘之前,作者又用高度概括的笔调告诉我们从富阳至桐庐的大约一百里之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以激起读者的极大兴趣。
分写:首先写水。这里的水,第一个奇异之处是极其清澈:“千丈见底”,甚至游鱼细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另一个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马。作者在此外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这两个特点可以概括为一静一动,而动静变化的交替描写,既可以使我们看到江水的千姿百态,也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接着写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里写“奇山”——富春江两岸高山之雄伟。
5.你觉得生动地描写表现在哪里?(论讨后回答)
本文描写十分出色,关键在于抓住了景物特征。选用了形象的语言:“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仅八个字就描写了风清日朗、天碧山青、一尘不染、一视万里的富春江环境。以“净”托“色”,“景”中孕“情”。置身于这样的山光水色之中,那心情该何等舒畅!
写异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出江水的明净澄澈。
写奇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五成峰。”这里写出了山“色”青葱,写出了山“势”高耸,更写出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
6、师小结:
1、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以“奇山异水”总起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
2、详略处理适宜,动静结合摇曳多姿。
详写“山”,略写“水”。写山水动静结合而又有变化。写“水”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详写动态略写静态。
3、兼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激发人们的感受。
①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②视觉: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写了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 b:“从流飘荡,任意东四”,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4、描写、记叙、抒情和结尾议论浑然一体,这里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
5、巧用修辞。比喻、夸张、对偶句式的运用使读者陶醉于奇山异水之中。
(让学生找出文中运用修辞的句子)
三、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四、学生根据板书所显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诵课文。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从层次结构、语言特色等方面分析了富春江富阳至桐庐一段的山水。理解并掌握总分的写作手法及形象描绘,以及骈文的写法。
六、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与朱元思书》。
2.选择“山”或“水”,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富春江秀美壮丽的景色,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写一段写景文字。
3、完成作业本上的阅读理解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 1.个体抽查。 2.集体齐背。
二、悉心体味,感受作品的志趣美。
提问: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请反复品味课文,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
学生自由发言。
如: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我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露了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两句,作者赋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不仅从侧面衬托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
教师总结:
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这是有特定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的。从社会根源来看。当时士林崇尚清淡、鄙弃世务,作者在这里流露的清高隐逸之情正是这种社会时尚的表现。从本人的生活经历来看,由于他出身于寒贱家庭,在异常讲究门庭的南朝时代,仕途上很不得意,便由此转向逃避现实。当然情感的抒发与文中的景物描写相得益彰,作者用大自然的美景与社会时俗作一对比,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也更加反衬出桐庐山水的惊人之美和具有一种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 (
三、揣摩语言,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1.教师以记者采访的形式与学生交流。请学生谈谈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
学生明确:本文的语言有一种音韵和谐美,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
本文的语言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
2.师生共同品味文章写景文字的形象生动。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7)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学生自由选句品味写景的妙处。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教师即应给予褒扬。
明确:
(1)“共色”二字不光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而且还包含着形体感:青青的山霭渐渐地溶入蓝蓝的天空,二者合为一体。境界阔大,令人神清气爽。
(2)“缥碧”不光写出水的清澈,而且也写出了水的深度,因为“缥”是苍青色,如果不深,水是不会青得发暗的。“千丈”承“缥”,“见底”承“碧”,用词的精当由此可见一斑。
(3)鱼在水中,非水清则不可见,何况是正在游动、倏忽而过的鱼;石在水中,要看见实属不易,更何况是“细石”。所以“游”“细”二字,表面上看似平淡,但略加品味,即可看出用词的分量,可以说是“看似寻常最奇谲,成如容易实艰辛。”
(4)“箭”,本是名词,作者把它动词化,形容水流之急,显得既形象又简洁;“奔”,本是有生命的动作,作者用来形容无生命的浪,也显得更有生气。
(5)“夹岸”描述高山耸峙于富春江两岸,这样既交待了上文所云的急湍甚箭之因,也写出了山峰壁立之状。“寒树”一方面点出了秋天的季节特征,树叶凋零、一片萧索的景象,另外也暗寓了山的高峻,给人一种高寒的感觉。
(6)不但写出了山峰各依自己的地势而形成的千奇百态之状,而且还赋予它以人的心理:个个争着往上,一个想比一个高远。写出了山的生机、活力,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山势别具一格,个性分明。
(7)这几种声响中,有无生命的泉水,也有有生命的蝉、鸟、猿;有昆虫,有飞禽,也有走兽;有的反映出季节的典型特征,如蝉鸣;有的又为山林之间所独有,如泉声,如猿啼。因此可以说这些声音既代表了山水中所有的音响,又反映出山水名区的典型特征。另外,作者描摹这些音响时,也能分辨出它们之间细微的区别,文笔显得准确、俊美而又简洁。如形容水流声是“泠泠”,鸟鸣声是“嘤嘤”;写蝉鸣、猿啼则是“千转不穷…,百叫无绝”,着重描绘其音调多变和连绵不断的音响特征。
3.学生齐诵这几句话,感受其语言美的特质。
四、课堂小结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的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画.因为它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
五、布置作业
1.请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
提示:不必局限于课文本身,也不必像古文翻译那样字字落实,可以加入一些有关富春江地理位置、风土人情以及人文背景等方面的材料。也可以查找一些关于富春江的诗文,最好能将风物介绍和风景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板书教学设计>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总领全文)
异水 千丈见底 水之清
急湍猛浪 水之急
高山寒树 树之奇
负势轩邈 山之势
奇山 泉鸟蝉猿 山之音
息心忘反 山之力
横柯疏条 林之密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师生问好已毕后)
师:前几天啊,我到邮电局邮咱们班××和××的作文,打通信公司门前过。呵呵,有这样一个体会,感觉通信是财大气粗,门庭若市,而邮电局则是门可罗雀,门前冷落鞍马稀。大家有没有这样体会呢?
一生:我也有这样的感觉。
一生:现在谁还写信啊,打电话多快多方便啊。
(先后又有不少同学谈自己的看法)
师:在现代通讯工具便捷的背后,我总觉得少了一些厚重,而仿佛要被我们弃入敝履的书信却自有他的魅力,——至少是在我看来。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读一封古人的书信。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与朱元思书》这一课。
师:谁来给大家说一说该怎样理解题目?
一生:“与朱元思书”就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一生:应是“写给朱元思的信。”
师:第二个同学回答的更为准确一些。
师:谁来给大家读一下课下注释一。
(一生读)
师:读得不错。我们大家再齐读一遍。
师:下面呢,请大家自己试着读一遍课文,注意语音停顿和骈文的特点。
(同学们开始自己读课文。又二分钟后。)
师:大家已经读过课文了。谁能给大家示范读一下呢?
一生:与朱元思,吴均,风烟俱净,……。
(师提示其他生注意听,并勾画,稍后对其读的情况作点评)
师:谁来对他读的情况作一个点评。
一生:读错的字音有两处,是×和&。
师:不错,你听得很认真。
一生:感情处理得不好。
师:那么你认为应该怎么读呢?
生:嗯,应该是很高兴吧。
师:说得不错。在文章第一段有两处揭示了我们怎么读的?找一找。
师:找到了没有啊,我听有的同学已经读出来了。
师:对,就是这两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读的时候应读出“自由自在,轻松惬意”和“赞叹不已,叹为观止”的语气来。“独绝”嘛,是不是。
师:大家再读一次。
(生再读课文。之后,又请一生读。读后又请二生评,一致认为读得好多了)
师:下面呢,请大家依据课下注释自己试着疏通一下文意,看一看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标出来,一会我们一起解决。
(同学们开始疏通课文。看大部分同学完成后)
师:有疑问的话,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一会儿我们一起来解决。
(生开始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一段时间后)
师:我看大家已经讨论得差不多了。现在请大家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一生:我有一个问题,第一段“任意东西”一句中的“东西”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就是指的具体的方向呢?
师:有没有谁可以帮这个同学解答的?
一生:“东西”在这里不是指的具体的方向。而是指自由自在,船漂到什么地方就是什么地方。
一生:我有一点疑问。“自富阳至桐庐”这一段的富春江说不定就是南北方向的呢?
师:第一位同学说得非常正确。第二位同学说得也非常好。我们课下查过地图之后,再作结论好不好?
生:好
一生:我有一个问题,“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怎么理解?
一生:这个课下注释上有啊,就是“追求高位的人,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一生:可我想知道的是为什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就是比喻追求高位的人呢?
(众生沉默)
师:大家可以联系我们以前学过的内容来理解这句话。在《陈涉世家》当中有一句说陈涉少有大志是话?想一想。
一生:唔,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师:《红楼梦》上宝钗有一句诗,有的同学可能读过,“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一生:我知道了,我们平时也说平步青云之类的话的,我理解了。
一生:我想问一个问题,到底本文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的景色呢?
一生:我想是夏季吧,文中有”蝉则千转不穷”,蝉是夏天才有的。
一生:我认为是秋季。我们在七年级时学过《咏蝉》,诗中说“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分别说的是秋天啊。
一生:我认为也是秋天,文章第二段有“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寒树”不是秋天吗?
一生:我反对这个同学的看法,课下注释上有的,“寒树”是“耐寒常绿的树”,跟季节没有关系的。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不过老师也认为写的是秋天的景色。大家一定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诗写的是秋天的景色大家没有疑问吧。(生齐:没有)诗中“寒山”就是秋天的山啊。另外,王勃的《滕王阁序》有“秋水共长天一色”句。一般来说呢,由于季节的特点,到了秋天天气会更纯净些,就会产生出“天山共色”的感觉。
一生:老师,你说的“秋水共长天一色”我感觉跟本文说的不是一回事。再者,“远上寒山……”中的“寒山”可能如你说就是秋天的山吧,可是难道本文就一定也是秋天的山吗?你不是经常说词义的理解要结合语言环境吗?
(不少生附议:是啊,是啊。此时,我也举不出更多的理由了)
师:要不这样吧,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下去之后各自查资料,尤其是关于蝉的生活习性。然后再下结论,好不好?这个问题,我们先放一放再说,看一看还没有问题。
一生:我有一个问题,课文第一段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富春江的水奇在何方,异在何处呢?
一生:(不屑地)这个问题太简单了,课文第二段不是说得很清楚吗?
师:那就请你给大家说一下到底山奇在何处,水异在何处吧。
一生:“水皆……,猛浪若奔”是写异水的。
师:富春江的水跟别处的水不一样吗?它究竟异在何处呢?
生:水特别地绿。
师: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生:就是“水皆缥碧”。
师:还有没有呢?
生:以下几句分别是写“水清、水急”。
师:好,说得非常地好。请继续。
生:下面就全是写山的了。
师:能具体一点吗?
生:“负势竞上,……直指”好像是说这里的山好像会动。
师:也就是说山势很奇特,对不对。
(生:是的)
师:那么,下面写的是什么呢?请大家看一下,是不是写奇山的呢?
一生:是写声音的,好像不是写山的。
一生:我感觉是写山的,泉鸟蝉猿都是在山上的。
师:我赞同第二个同学的观点。这一句是写山上的声音很奇特的。那么下面的句子呢?
一生:下面是作者抒发的感情。
师:那么你认为作者在这里抒发了什么感情呢?
生:喜爱大自然,厌弃官场。
师:喜爱大自然,从文章的开始以及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可你说的“厌弃官场”我怎么感受不到呢?
生:这两句说的是“追求高位的人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
师:是啊,我感觉这只是作者的想像啊,他没有说我吴均怎么样啊。
(生沉默)
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大家到了一个景色很好的地方,你会产生什么感想呢?
生:留连忘返,不想回来。
师:你会不会产生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的感情呢?
一生:我想不会吧。
师:为什么呢?
一生:(沉默)
师:(笑)说不定有的同学会产生出“唉,要是没有了作业和考试,天天到这里来玩该多好啊”的这样的感情吧。
(生开心地笑,并点头)
师:同样的景物,不同的人会产生出不同的感情。我们是学生,而吴均则是一个“经纶世务者”所以我们产生的感情是不一样的,吴均在这里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实际上也包括自己在内的,他在这里也流露出了远离官场、厌弃官场的感情。
师:这样说大家能理解吧。
(生齐:能)
师:大家有问题可以继续提出来。
一生:我想问一下“皆生寒树”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师: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一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吧。
师:(笑)虽然说有“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话,可是呢,我们并不能因为这句话就认定一切的景物有一定都表达了什么感情,我们也得允许作者有写实啊。我个人以为呢,这里作者就是纯粹的写景,不好说在这里就表达了什么感情的。
师:大家还有问题没有啊。
(无人回答)
师:没有的话,我们继续往下学习。
师:文字是沟通作者和读者的桥梁。作家通过文字描写所见之景,抒发所生之情。而作为读者,我们应该通过文字再现作者所见之景,体会作者的感情。只有这样才算是走进了作者,读懂了文字。苏轼赞美王维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认为这样来评价这篇文字也是当之无过的。
下面呢,就请发挥自己的想像,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依据文中相关文字,用自己的话为大家再现出富春江的美丽景色。既要忠实于课本中的文字,可不拘泥于文中写景的顺序。给大家三分钟的准备时间。
(三分钟之后)
一生:……(略)。
一生:……(略)。
一生:……(略)。
一生:……(略)。
……
师:大家都说得非常好。下去之后呢,请大家把自己说的内容整理一下,写到自己的笔记本上。我们这一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
●作业导航
1.深入感受山水的奇异之处;
2.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
3.了解文章的体裁。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水皆缥碧(piǎo) 急湍甚箭(tuān)
B.互相轩邈(xüān) 泠泠作响(línɡ)
C.嘤嘤成韵(yīnɡ) 鸢飞戾天(lì)
D.经纶世务(lún) 好鸟相鸣(hǎo)
2.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
B.夹岸高山,……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争向高处和远处)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词,奔跑)
3.根据课文填空。
(1)风烟俱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意东西。
(2)水皆缥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视无碍。
(3)负势竞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百成峰。
(4)这篇文章选自______朝梁文学家______________之手,他的字是____________,吴兴故鄣人。
阅读下文,完成4~9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解释加粗的字。
(1)一百许里:
(2)从流飘荡:
(3)横柯上蔽:
(4)在昼犹昏:
5.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是( )
A.千丈见底 B.有时见日 C.窥谷忘反 D.泠泠作响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4)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7.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
8.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
9.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写一则100字左右的笔记。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0~15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揣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10.作者写作此文时的处境如何?(可用原文回答)
11.题为“西山宴游”,第一段以大篇幅文字生动概括地说明作者平时游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和在这些地方游宴时的乐而忘形的具体情景,这对写西山有何作用?
12.文章开篇概括地指出了卓立不群的西山的特征的文字是什么?
13.第二段写始游西山,着重写在山顶的所见所感,其中写登高眺望的全景的句子是什么?
14.如何理解“山之特立,不与培塿”既是对西山“怪特”的概括,也是作者的自我象征?
15.体现作者感受的最后升华的句子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试一试
16.仿句:瀑布唱道:“我找到自由时,也就找到了歌。”
参考答案:
一、1.B(xuān)
2.D 动词作名词,奔马
3.略
4.(1)左右,不定数。(2)跟随。(3)树枝。(4)如同。
5.BC
6.(1)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3)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4)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8.富春江山水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清 急 富春江两岸群山
9.这一句主要写人们在奇景中的感受。这儿是一个美好、和谐的世界,在此能使人精神高尚,意气奋发。那些只顾追求个人名利的人,那些被世俗事务缠得晕头转向的人,到这里来看看这雄奇的景象,也会被它吸引,可以冷静一下头脑,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暂时的休息,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言之成理即可)
二、10.“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揣栗。”(作者因王叔文事件遭贬谪,经常忧惧进一步的迫害)
11.做陪衬,从而突出西山,吸引读者注意。
12.怪特。
13.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14.柳宗元有改良政治的大志和不附权贵的高尚品格。他对西山怪特的一再烘托、刻意渲染、热烈赞美,正是他在逆境中坚持特立不群的品格的自我表现。
15.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登临西山顶峰所获得的与大自然浑而为一,超然物外的感受,使作者的忧惧和悲愤一扫而空,精神上获得了莫大的解脱。
16.略
内容预览:
第二十课时 口语交际、语言表达与运用
一、口语交际
【考查内容】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着重考查学生在具体交际情景中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以及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
【命题方向】以纸笔测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会尽可能地创设接近真实的交际情境。
【考点链接】
口语交际的知识与能力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听话,二是说话。具体包含以下几种形式:一是生活情景对话,考查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下说话的能力,这是考查的重点;二是论辨性质的口语,其实也是在一定的语境下的口语表达;三是观察漫画,或提供材料,让考生辨析正误,谈自己的看法;四是演讲类口语交际题;也有部分省搞听力测试,通过听力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中考语文的口语交际题一般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听力题,考查听记能力,分为辨识型和理解型。辨识型听力题即分辨字词的读音、句子的重音、相关内容或写作方法等,通常用选择题,答案往往是唯一的;理解型听力题要求学生听某句话写出言外之意,或者听一段话后,归纳要点。此类题往往是主观题,开放题。
第二类是对话题,题面设计为一种或几种对话情景,要求学生依据情景答题,可分为单一型对话题和复合型对话题。单一对话:即题面设计某一种情景,要求考生以自己或以情景中的某个人物的身份或对某一件事、某个人说出简明、得体的话来。常见的方式有:劝说式、辩论式、访谈式、推荐式等。复合型对话:即试题要求考生面对同一情境中的不同对象或不同情境中同一个对象或不同情境中的不同对象说出应说的话。
口语交际题的解答准则:①言之有“礼”,即文明得体;②言之有“物”,即有内容;③言之有“序”,即说明有合理的顺序;④言之有“节”,即简明。解题的基本技巧:①读通情境,抓住中心;②领会意图,设身处地;③注意礼貌,语言得体。此外,还要注意试题字数的限制;既要阐述清自己的观点,还要贴切到位。
其中,解答听力题,听第一遍要专心致志,记住要点;听第二遍要适当记录,听完后再答题。解答对话题,要分析试题所设计的情景(对话的话题、时间、地点、场合);要注意对象的身份、年龄、职业、文化修养等;还要紧扣题干,揣摩说话人的语气和内容。
【备考策略】
1.认真领会《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
2.紧扣教材,梳理教材所涉及的口语交际的基本内容。
3.创新实践活动平台,在活动实践中复习。“口语交际”的核心在于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实践。因此,创设氛围,开展活动,为学生搭设交际平台,组织参与活动就成为我们后期复习的重要手段。
4.加强题型与解题思路的指导。
【考题分析】
例1、下面是《红楼梦》第三回中林黛玉谢绝邀请的一段话。请仔细揣摩黛玉的回话,从委婉、得体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邢夫人听说,笑道:“这倒是了。”于是黛玉告辞。(2006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试题)
解析:此题是一道较有特色的分析题,着重考查学生的领悟、表达能力。根据题干中的提醒(“谢绝邀请”、“委婉、得体”),解答时应仔细揣摩黛玉的回话中包含的意思;①充分肯定了对方的美意;②申述了自己尽快离去的正当、充分的理由;③表示改日一定从命,请求对方谅解。黛玉的回话显得十分委婉、得体,得到了主人(邢夫人)的理解和尊重。
例2、下午第三节课,班上张伟同学肚子疼痛厉害,王明和李强连忙将他送到市中心医院。经医生诊断张伟得了急性阑尾炎,需立即动手术,手术费为2000元。王明和李强商量先打电话通知张伟父母,然后再跟自己父母打电话。请你根据以上情境,设计出两次电话的内容(称呼及部分内容已给出),要求语言简洁明了。
①王明给张伟父母打电话的内容为:叔叔(阿姨),我是张伟的同学,_________________(以上填写内容不超过30字)
②王明给自己父母打电话的内容为:爸爸(妈妈) _______________,(以上填写内容不超过15字)(2006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试题)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根据情境说话的能力。由于说话的对象不同,说话的内容也不同。一定要说出符合要求的话来。同时,严格注意字数限制。答案如:①张伟得了急性阑尾炎,正在市中心医院等待手术,需2000元钱。②我班同学病了,我在照顾他。
例3、阅读下列对话,用一句话概括对话的主要意思。(06年无锡市中考试题)
2002年5月2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在两国总统的答记者问中,布什总统说:“武器已经不再互相瞄准。”
普京总统说:“任何手拿武器,哪怕是拿猎枪的都知道,让它退出弹药,远离人群,是最安全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别具匠心的口语交际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听”的能力,要理解言外之意,解答这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意思。不用武器,意味着不要战争,要和平。可这样回答:“和平”应成为今后政治对话的主旋律。(或“和平对话,远离战争”;“要和平,不要战争”)
例4、语文科陈老师得知李欣然同学最近常在课堂上看《三国演义》后,打算找她谈话,以达到既保护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能引导她重视课堂学习的目的。如果你是陈老师,你怎么说才能使李欣然同学乐于接受你的意见呢?(不超过6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6年广东省湛江市中考试题)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此题的考点是口语交际中的“劝说”,劝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注意对象和场合,做到语言表达的得体;②要做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③要注意题目中的要求,语言表达要简洁明了。答案示例:《三国演义》确实是一本好书,但如果在课堂上偷偷地看,既影响课堂学习,又使阅读乐趣大打折扣,何不课后才看呢?
加入中考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精华资料等着你!
Section targeting
【提高训练】
1.根据下面的叙述,分别写出谭强给父母和叔叔拨打两个电话的内容。
要求:①意思齐全。②表达得体、简洁。③符合口语特点。
小强打算这个星期不回家了,他想利用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到省城去一趟,让在省城工作的叔叔带他到书店去买几本学习辅导材料。由于自己是初次去省城,因此还需要叔叔周六下午到长途汽车站接自己。此时已是周五下午,小强决定分别给自己的父母和叔叔打电话。
2.据中新网2006年3月17日电,为了保证儿子上大学,重庆一位三轮车夫辛苦蹬车,最终累死在街头。多么辛苦和崇高的父亲啊!想想我们的父亲哪个又不为我们的成长辛苦奔忙呢?写一则短消息,发送给自己为生活忙碌的父亲吧!(30字以下)
3.在宋朝大诗人陆游880周年诞辰之际,学校文学社准备召开主题为“读陆游诗词,做爱国青年”的纪念会。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会议拟写一段结束语。
要求:内容扣住主题,语言要有文采,不少于80个字。
4.2006年的5月4日,又一个朝气蓬勃的日子,又一个“五四”青年节,又一个我们的节日。学校要举行一次庆祝活动,初三同学们更是以极高的热情积极筹备着。
①请你为这次庆祝活动确定一个主题。
②围绕这一主题,设计一段开场白。(100字以下)
5.某实习记者去采访精神病医院的一位女患者,在她事先拟好的采访提纲中有两个问题:①您什么时候得的精神病?②得病前您感觉怎么样?在采访路上,她总感觉这两个问题不妥,却又不知该如何问,请你帮她改一改。
答: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6.王校长今年4月份的电话费突然增至445元,比平时多出300多元,于是向电话局查询。负责接待用户质询的小朱向办公室张主任作了汇报,经反复核查,最后把多收的款共计302元退给了王校长。
①小朱向张主任这样汇报:_________________
②小朱向前来领款的王校长的儿子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
7.请完成下面口语交际题。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定中学生“不许进入营业性网吧”,但一些同学仍背着家长和老师上网吧,网吧老板也违规经营。对此,你作为一个中学生,怎能袖手旁观?于是,你到网吧找朋友小亮。
①你对正贪恋上网的小亮说:_________________
②你对违规经营的网吧老板说: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的材料是复方川贝片的说明书。如果你是一名医生,请用通俗的口、语向就诊的一位农民老大爷介绍药品的功能、作用、用法与用量(不超过60个字)。
成分:川贝母、甘草、陈皮。规格:每片含量1mg。功能主治:止咳化痰,润肺平喘,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用法用量:口服,每日三次,全天用量不得超过6mg。注意事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忌用。
二、语言表达与运用
(一)考点分析
语言表达运用,是中考语文中必考的内容。这也是考查同学们掌握语言水平的重要手段。这一题型,从题目数量上来看,一般由一个到三个组成。分值一般在4到6分。这一题型的位置一般是放在阅读之后,作文之前。
这一题型命题形式比较灵活。这一特点,在近几年趋势越来越明显。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句式的选用与变换;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仿写句子、压缩语段。
近年来,在一起地方的中考语文阅读中,最后一个题目,也往往会结合阅读的内容,来考查语言表达与运用。这也应该引起同学们注意的一个问题。
(二)备考指南
因为这一题型的命题形式比较灵活,这给不少同学们的复习备考,带来了不少困难。更有不少同学们,根本不去准备这一部分内容。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要明白一点,不管形式如何变化,其实质都是一样的。同学们先了解下面的一些内容,然后做后面的模拟题目。
1、句式的选用与变换
(1)主动句与被动句
主语是施动者,即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的句子是主动句;
主语是受动者,即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这种句子叫被动句。
一个主谓句,既有施动者,又有受动者,可以按照表达的需要,或者选用主动句,或者选用被动句。
(2)肯定句和否定句
同一个意思,可以从正面去表达,也可以从反面去表达。
从正面表达意思的,是肯定句;从反面去表达相同的意思的,是否定句。
(3)陈述句和反问句
反问句比陈述句更肯定有力,往往既能强调,又能表达强烈的感情。
反问句:难道你就不想到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北方的农民?
陈述句:你一定会想到,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农民。
(4)句式变换、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A 因为变换句式是在同义句式中间进行的,所以变换后的句子一定要保留原意,不管题目本身是否有明文要求。为此,同句式的变换无关的文字可原封不动。必要时个别文字可以变动(增、删、换、调),但变动不要太多。
B 每一种句式都有相对应的同义句式,如长句和短句相对应、主动句和被动句相对应等等。要按照用对应的关系去变换句式,避免张冠李戴。
加入中考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精华资料等着你!
Section targeting
2、简明、连贯、得体
(1)简明 所谓简明,简是对量的要求,指不重复罗嗦;明指清晰明白,是对表达效果的要求。
要用语简明,必须做到:
①用语尽可能少,不重复,不说多余的话;
②用语明确,力避歧义、含混;
③用语须朴素,力避晦涩难懂;
④句子宜短不宜长。
(2)连贯 把若干句子组织在一起的时候,就要注意句子内容的衔接,语气的通顺畅达,也就是要注意连贯。
对连贯的考查有两种方式,一是句子的衔接,二是句子顺序的调整。
句子衔接要做到:
①话题保持同一,对于记叙类,陈述的角度要一致,即陈述对象(通常就是主语)不可轻易更换;对于议论类,观点前后要一致,观点和材料要保持一致。
②内容要合乎事理,符合逻辑,保持内在的一致性。
③语句要前后照应,比如问与答的照应,前面的排序与后面的排序的照应,指代的前后照应,句式的前后照应,关联词的前后照应等。
调整句子应遵循:
①中心和思路是排序的内在依据,因此明中心理思路最为重要。明中心,对于记叙说明类,要明确记叙说明的对象;对议论类,要明确论题或论点。理思路,记叙说明类,要理出记叙说明的顺序,议论类要理出论证的顺序和层次。
②抓语言标志。比如前后呼应的关联词语,反复出现的关键性词语,重复出现的相同句式,前后对应的句子,表示顺序的词语等,这些都是排序的依据,应充分加以利用。
调整句子的顺序,一般先确定首句和尾句,然后再排定中间。也有的从局部开刀,再逐步扩展到全体,比如说,首先认准了⑤和③连在一起,且必须⑤句在前,③句在后,如果有选项,凡不是⑤③排列的选项一律排除,然后再把剩下的选项比较一下,找出不同点,对照文句,很容易选出答案。如果无选项可以利用,排定⑤③后,再看⑤与哪一句有关联,③与哪一句有关联,这样一步一步排下去,也能调整好全部语序。
(3)得体
运用语言要注意得体,也就是说用语要适应语言环境。
语言表达得体,要兼顾6个方面的因素:
①谁说,说话要符合说话人自己的身份。
②说给谁,说话要考虑听话的对象。
③说什么,说话的内容必须精心挑选,确定重点。
④怎样说,选择恰当的句式、语气。
⑤为什么说,目的必须恰当而明确。
⑥什么场合说,选择好说话的时间、地点、氛围等。
语言得体,还要注意:
①用好谦敬词语。谦称只能用于自身,用于对方就贬低了对方;尊称只能用于对方,用于自身,等于抬高了自己。
②注意词语的褒贬色彩。
③语体色彩必须和谐一致。
④学会面陈和转述。当面陈述比较简单,只要根据双方关系,把内容讲清就行。而转述,则要根据时间、地点、对象的变化,适当变化内容,主要是称呼和时间的变化。
3、压缩语段
压缩语段是概括类题目,要求同学们在阅读理解材料、分析问题时,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它的本质特征,去掉一切次要的、非本质的内容,提炼出实质性的主干。
压缩语段要弄清句与句、段与段、层与层、层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看清思路;概括出的内容要涵盖整体,不能过窄或过宽;要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色彩;概括用语要得体,要符合文体特征,用语应当简明。
4、中考典例
(1)刺网的捕获率极高,所有比网孔稍大的东西都无法脱逃。这句话是从下面文段中抽出的,将它放回原文,恰当的位置是( )
刺网就是用刺来卡住鱼类的网,使用遍及全世界。[甲]这种网长2公里,厚度有4.5公里,有的被固定在海底,有的被安置在特定的海流中漂浮。[乙]1996年,加利福尼亚,在对刺网捕捞的研究中发现,每捕捉到22条旗鱼,就会有一条鲸或海豚成为误获物而死掉。[丙]由于廉价,使用广泛,刺网误获的鲸类比例很高。[丁]专家们认为,只要有刺网的地方,就会有无辜死亡的鲸。刺网还会抓住无辜的海鸟、海龟和不允许捕捞的鱼类。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上述题目是考查衔接的。做这种题目,首先要通读所给题目的内容。同学们通过阅读,可以知道选文讲述是刺网。选文的思路是:总说--长厚、位置--误捕--危害。题干中的语句,刺网的捕获率极高,所有比网孔稍大的东西都无法脱逃。也是在谈误捕 问题。原文从乙处开始,就在谈这个问题。所以题干中的语句应该放在乙处,答案应该选B。
(2)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对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制度自2001年试行至今,我国累计约有1700万人次的贫困生获得免费提供的教科书。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1年,中央财政安排1亿元,为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这一款项到2002年增加到2亿元,2003年进一步增加到4亿元。但所资助面只占中西部地区贫困生的30%左右。为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继续设立并逐渐加大资助粒度,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贫困生获得免费提供的教科书。 或:免费教科书惠及贫困生。
解析:这是一道考概括或者压缩语段的题目。通过阅读选文,要找出关键词,贫困生、免费、教科书,然后用语言把它们组织起来。在答案中,关键词是不能够少的。
加入中考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精华资料等着你!
Section targeting
(3)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红楼梦》,我们能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读《格列佛游记》,我们了解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读《童年》,我们体会到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读《水浒》,我们感受到什么是义薄云天。
解析:这是一道考仿写的题目。要求仿写的句子与原文画线句子的结构基本相同;内容方面既要写出课外阅读的作品名称,还要写出作品给自己的启示。考生所写作品可不限于《大纲》规定的课外阅读推荐篇目。
(4)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
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小石潭凄寒幽静
下句: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琅琊山蔚然深秀 例(2)岳阳楼壮美雄奇例(3)桃花源和平宁静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仿写的题目。题干中已经给同学们提示了。同学们可以以琅琊山、岳阳楼、桃花源等为对象来写下句。这一个题目除了考仿写外,还要求同学们能够了解对偶的特点。对偶要求结构相同,字数一样,上下句的相对应位置的词语的词性要一样或相近。这道题目同学们可以摘引原文,也可自行创作。
(5)从句式的角度看,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老师非常严厉地对他说:这样糟蹋,太不像话了,
②他急匆匆地跑来告诉我:太可惜了,由于最后一个球没有踢好,
A.①难道你不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吗? ②我们的球队被他们打败了。
B.①难道你不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吗? ②他们打败了我们的球队。
C.①你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 ②我们的球队被他们打败了。
D.①你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 ②他们打败了我们的球队。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句式选择的题目。此题灵活的考查了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宜用排除法,从题干中可以判断,①句宜用反问句,②句宜用被动句。
三、模拟练习(参见《成功中考》第50-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