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费宝网教学设计

搜索51费宝网

介绍自己敬仰的人教学设计一等奖

介绍自己敬仰的人教学设计一等奖

时间:2023-06-26 16:51:03

类别:教学设计

介绍自己敬仰的人教学设计一等奖

1、介绍自己敬仰的人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材简析

《春》是一篇散文,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用诗一样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表达了明朗、恬淡、愉悦的心情,抒写出人们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追求积极向上境界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既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好文本,又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设计理念

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时以读为主,读中感悟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的清新可爱、充满生机的春天的景象。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约化。使学生身临春之中,体味春之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4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描绘的动人景象,感受春的活力与作者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3.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用准确的语言描写景物的方法。

4.认识“咙、筝、擞”3个字,正确书写“绵、酝”等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情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与准确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第2课时略)

教学过程

一、课始激情情始生

1.回忆春之美。

同学们,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等。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的语句呢?

师生交流。

2.走近春之美。

课件播放鸟鸣声、沙沙的雨声、溪流声,让学生静静聆听,闭目想象,让思绪飞进春意盎然的大自然。(通过声音把学生引入春天的佳境。)

听春音之后,再用课件播放春天的风光片,让学生认真观察,欣赏如画的春天。

教师小结:悦耳的春声,优美的春色,都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对“春”又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散文《春》。(板书课题)

3.感知春之美。

(1)自由读文,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默读,边读边想:课文都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动笔在书上作出标记。

(3)学生汇报,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作者描写了春天的小草、花、风、鸟、雨、人等景物。

(4)整理文章脉络。

①通过刚才的读文、归纳,我们知道文章2—7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春天的景色,描绘了一个生机盎然、充满希望的春天,我们把这一部分概括为“绘春”。

②文章开头和结尾8—10自然段又写的是什么内容呢?请读一读课文,用“()春”进行概括。

③学生读文,然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相机引导,板书:盼春、颂春。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朱自清先生笔下的那个多姿多彩又充满希望的春天吧。

二、课中悟情情更浓

1.精品春草图。

(1)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这段描写了春草的哪些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引导学生抓住词语进行理解,如:从“嫩嫩的”“绿绿的”等词语中看出春草嫩绿的特征;从“大片大片满是的”看出春草的繁茂;通过人的动作“坐”“躺”“踢”“滚”“跑”“捉”和人的感受“轻悄悄”“软绵绵”,表达了作者对春草的喜爱。

(2)设置情景有感情朗读:如果你是小草,在厚厚的土壤下等待了一个冬季,当春天来临时,你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偷偷地破土而出时,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3)再回归整体:这一段给我们呈现的是一幅“草()春”图?

让学生多维思考,个性理解,完成填空。只要是所填的内容恰当即可,如:草报春、草染春、草知春等。

(4)总结学法:我们在学习写“草”的这一段时,先是找特点,悟情感;再有感情朗读;最后是个性概括。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按这样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4—7自然段。

2.自主合作,赏析春景。

(1)学生默读课文,把描写景物特点的句子在书中圈画出来。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学习的收获。并选择一段或几段,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3)展示学习成果。在学生进行汇报的时候,教师针对下面的重点内容进行点拨,深化学生的理解感悟。

①作者写花,哪句是实写,哪句是想象?让学生体会出,想象中蕴涵着作者对收获的希望,春天,是一个充满憧憬和希望的季节,令人陶醉。

②帮助学生理解“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意思,引用的古诗写出了春风的和煦和温柔。

③写鸟儿鸣叫,从“卖弄”这个词中,体会出了什么?让学生体会,这个词本来是贬义词,但在这里是贬词褒用,极言鸟儿在春天里的欢叫。

④在这几段的描写中,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不仅使描写生动形象,更表达出了对春天由衷的喜爱之情。

(4)朗读汇报。

学生根据对文章的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1—4自然段。教师适当指导。

在朗读中注意:读排比句时,要注意语调的抑扬变化;读抒情的语句要注意语速和停顿,使朗读富有节奏感。

(5)个性化总结概括。

参考:花争春、鸟唱春、风送春、雨润春、人迎春。

3.探讨情感美。

(1)自由读读课文的8—10自然段,思考:为什么把春天比喻成娃娃、小姑娘、青年?

(2)读书后,学生交流收获。

春天像娃娃:因为春天和娃娃一样,都是美好生活的开始,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春天像小姑娘:说明春天像小姑娘那样美丽、活泼、可爱。

春天又是一位健壮的青年:这是力量的美,春天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

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品味、鉴赏。

三、课中谙情情未了

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诗人朱自清先生的名作。对于朱自清,你们有什么了解?

1.走近朱自清。

(1)请学生读“语文七色光二”中的“知识窗”,了解朱自清先生的生平。

(2)除了书中介绍的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朱自清的资料?

2.推荐阅读。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感情真挚,有口皆碑,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矫柔造作,却有动人心弦的力量。我们可以再读一读他写的散文,如:《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3.从读学写。

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后,请大家仔细观察家乡的春景,写一篇关于家乡春天的作文,希望能像作者一样通过细致观察,生动描述,描绘出自己家乡春天的美丽。

2、介绍自己敬仰的人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春》是一篇散文,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用诗一样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表达了明朗、恬淡、愉悦的心情,抒写出人们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追求积极向上境界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既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好文本,又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设计理念

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时以读为主,读中感悟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的清新可爱、充满生机的春天的景象。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约化。使学生身临春之中,体味春之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4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描绘的动人景象,感受春的活力与作者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3.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用准确的语言描写景物的方法。

4.认识“咙、筝、擞”3个字,正确书写“绵、酝”等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情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与准确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第2课时略)

教学过程

一、课始激情情始生

1.回忆春之美。

同学们,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等。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的语句呢?

师生交流。

2.走近春之美。

课件播放鸟鸣声、沙沙的雨声、溪流声,让学生静静聆听,闭目想象,让思绪飞进春意盎然的大自然。(通过声音把学生引入春天的佳境。)

听春音之后,再用课件播放春天的风光片,让学生认真观察,欣赏如画的春天。

教师小结:悦耳的春声,优美的春色,都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对“春”又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散文《春》。(板书课题)

3.感知春之美。

(1)自由读文,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默读,边读边想:课文都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动笔在书上作出标记。

(3)学生汇报,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作者描写了春天的小草、花、风、鸟、雨、人等景物。

(4)整理文章脉络。

①通过刚才的读文、归纳,我们知道文章2—7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春天的景色,描绘了一个生机盎然、充满希望的春天,我们把这一部分概括为“绘春”。

②文章开头和结尾8—10自然段又写的是什么内容呢?请读一读课文,用“()春”进行概括。

③学生读文,然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相机引导,板书:盼春、颂春。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朱自清先生笔下的那个多姿多彩又充满希望的春天吧。

二、课中悟情情更浓

1.精品春草图。

(1)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这段描写了春草的哪些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引导学生抓住词语进行理解,如:从“嫩嫩的”“绿绿的”等词语中看出春草嫩绿的特征;从“大片大片满是的”看出春草的繁茂;通过人的动作“坐”“躺”“踢”“滚”“跑”“捉”和人的感受“轻悄悄”“软绵绵”,表达了作者对春草的喜爱。

(2)设置情景有感情朗读:如果你是小草,在厚厚的土壤下等待了一个冬季,当春天来临时,你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偷偷地破土而出时,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3)再回归整体:这一段给我们呈现的是一幅“草()春”图?

让学生多维思考,个性理解,完成填空。只要是所填的内容恰当即可,如:草报春、草染春、草知春等。

(4)总结学法:我们在学习写“草”的这一段时,先是找特点,悟情感;再有感情朗读;最后是个性概括。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按这样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4—7自然段。

2.自主合作,赏析春景。

(1)学生默读课文,把描写景物特点的句子在书中圈画出来。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学习的收获。并选择一段或几段,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3)展示学习成果。在学生进行汇报的时候,教师针对下面的重点内容进行点拨,深化学生的理解感悟。

①作者写花,哪句是实写,哪句是想象?让学生体会出,想象中蕴涵着作者对收获的希望,春天,是一个充满憧憬和希望的季节,令人陶醉。

②帮助学生理解“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意思,引用的古诗写出了春风的和煦和温柔。

③写鸟儿鸣叫,从“卖弄”这个词中,体会出了什么?让学生体会,这个词本来是贬义词,但在这里是贬词褒用,极言鸟儿在春天里的欢叫。

④在这几段的描写中,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不仅使描写生动形象,更表达出了对春天由衷的喜爱之情。

(4)朗读汇报。

学生根据对文章的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1—4自然段。教师适当指导。

在朗读中注意:读排比句时,要注意语调的抑扬变化;读抒情的语句要注意语速和停顿,使朗读富有节奏感。

(5)个性化总结概括。

参考:花争春、鸟唱春、风送春、雨润春、人迎春。

3.探讨情感美。

(1)自由读读课文的8—10自然段,思考:为什么把春天比喻成娃娃、小姑娘、青年?

(2)读书后,学生交流收获。

春天像娃娃:因为春天和娃娃一样,都是美好生活的开始,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春天像小姑娘:说明春天像小姑娘那样美丽、活泼、可爱。

春天又是一位健壮的青年:这是力量的美,春天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

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品味、鉴赏。

三、课中谙情情未了

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诗人朱自清先生的名作。对于朱自清,你们有什么了解?

1.走近朱自清。

(1)请学生读“语文七色光二”中的“知识窗”,了解朱自清先生的生平。

(2)除了书中介绍的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朱自清的资料?

2.推荐阅读。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感情真挚,有口皆碑,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矫柔造作,却有动人心弦的力量。我们可以再读一读他写的散文,如:《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3.从读学写。

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后,请大家仔细观察家乡的春景,写一篇关于家乡春天的作文,希望能像作者一样通过细致观察,生动描述,描绘出自己家乡春天的美丽。

3、《介绍自己敬仰的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介绍自己敬仰的人

知识:介绍自己敬仰的人的故事。

能力:训练讲述、交流的能力。

情感:受到自己敬仰人的优秀品质的熏陶和感染。

重点:理解感悟自己敬佩的人的故事中蕴含的精神与品质。

难点: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讲述。

教法:交流、谈话

教具:搜集古今中外的令你敬佩的人的故事。

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交际主题。

可选择一个自己敬仰的人的一则有趣的小故事引入话题,导入新课,然后总结: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现在的美好生活。

二、提供方式,组织交流过程。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

2.选出小组内参加全班交流的人选。

3.交流讨论:自己敬仰的人品质和精神是什么?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三、课外拓展:分小组,合作办一张《我敬仰的人》的小报。

四:作业:练习册相关的题任选三道。

4、《我敬仰的科学家》教学设计

目标: 知识:讲述自己了解的某位科学家的故事。 能力:训练讲述、交流的能力。 情感:受到科学家优秀品质的熏陶和感染。重点:理解感悟科学家故事中蕴含的精神与品质。难点: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讲述。教法:交流、谈话教具:搜集古今中外的科学家的故事。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交际主题。可选择一个科学家的一则有趣的小故事引入话题,导入新课,然后总结:没有科学家的发明,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现在的美好生活。

二、提供方式,组织交流过程。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 2.选出小组内参加全班交流的人选。 3.交流讨论:科学家共同的品质和精神是什么?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三、课外拓展:分小组,合作办一张《我敬仰的科学家》小报。

5、《习作6: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教学案例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作文教学实践表明,在成功的作文课中,积极的健康情绪能有力地推动全班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兴趣昂然地投入写作活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相反,如果大多数学生在习作课上过度紧张、恐惧,甚至有些厌恶的情绪,必然导致习作教学的失败。本教学设计侧重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采用比赛的办法,让学生了解习作的重点,更易于接受,从而产生倾吐表达的欲望,奏响心曲,实现理与趣的和谐相融。

习作目标

⒈训练学生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提高学生写人的能力;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2、继续锻炼、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指导过程

一、导入语

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过许多人:父母、同学、老师……通过书刊、电视等也了解了很多人:革命前辈、英雄模范、时代精英…在这些人中,相信大家一定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一个人,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他(她)吧。只要大家好好听,用心想,认真写,说不定你写的作文还能上报呢。

⒉指名若干学生汇报。

⒊教师小结:听得出来,大家心中都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他(她)们不仅仅是我们身边的同学、老师、朋友、亲人……还有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体育健将、影视名人等。

[话题切入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但也不要拘泥于身边的人,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为下面学生进一步说做好铺垫。]

二、说说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

(一)导语:

前两天,就让同学们预习了本次习作要求,大家都作了相应的准备。下面就把你喜欢或崇拜的人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二)提出说的要求:

1、想好要介绍的人有什么特点,他(她)的哪些方面表现出了这些特点,他(她)长什么样?说话有趣吗?有没有在说话、做事方面和他人不一样的地方等等。

2、重点讲清你为什么喜欢或者崇拜他(她),他(她)的哪件事你喜欢或者崇拜?你崇拜他(她)什么?

3、谁都可以,只要是你喜欢或者崇拜的人都行。

(三)、练习说。

1、先想后说。

2、先四人小组练习说,然后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参加班内比赛。

3、进行班内比赛,一人说,其余评分。

4、师出示评分标准:(满分5分)

a:能抓住特点介绍人物外貌,给人印象深刻。(1分)

b:能把人物的事例介绍具体,从动作、语言、神态几方面来展示人物特点。(2分)

c:事例较典型,能有力突出自己的喜欢或崇拜。(1分)。

d:能按顺序、有条理、较流畅地介绍清楚。(1分)

5、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给以相应评判。

6、选出本次说人物的冠军。

[在此环节中,要尽力引导学生将思路打开,通过比赛进一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多层次、多渠道地拓宽选材思路,使写作内容走向开放.其次要把握学生的发言,在文章的详略安排、内容的择取等方面给予一些精要的提示,这也是安排比赛环节的初衷,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少走弯路。]

三、根据所说,打草成文。

(一)、师相机点拨。

a) 导语:把我们喜欢或崇拜的人介绍给大家是一件多么让人愉悦和满足的事情啊!大家拿起笔来,把你心中最喜欢或者最崇拜的他(她)写下来吧!

b) 请大家对照评分标准写好本文。

(二)、生列提纲,师巡视。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四、修改习作交流评议

1、反复朗读细心修改

⑴、自主修改。

有一句话叫:“文不厌改。”这就是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这篇作文认真地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的内容加上去,需要删除的地方划掉。

⑵、相互修改。

自己修改满意了,把作文读给同桌听,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

2、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⑴朗读习作。

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的学生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⑵学生自评。

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⑶师生评价。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要引导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习作,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6、自己之歌教学设计 自己之歌教学设计

《自己之歌》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民主诗人华尔特·惠特曼的作品。诗人认为诗是一种内在的、捉摸不着的东西,他强调要以含蓄、迂回的暗示手法将读者带入主题或思想的氛围。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自己之歌教案设计2021,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惠特曼的创作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学习诗歌中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

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把握诗歌的感情。

审美鉴赏与创造  鉴赏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感受诗歌中涌动的旺盛的生命力和诗歌中凸显出的宏大的自我,树立自我意识,重视对个体价值的审视与思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诗歌意象选择的特点和寄托的感情。

教学难点  独特的诗歌形式。

教学方法  

诵读法、三部阅读鉴赏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

1.导入新课:1855年7月,纽约一个印刷厂的工人出版了诗集《草叶集》,他就是36岁的惠特曼,初版只收录了12首诗,出版了一个星期,书店里一本也没有卖掉,到第二年出增订版为止,仅卖了11本。但是,当时,有个惠特曼最尊敬的最有声望的人爱默生对惠特曼给予极高的评价。他说:“你正处在伟大的经历的开端,我祝福你。”之后,惠特曼又经数年努力,《草叶集》又增加了一些有名的新诗,他终于在美国文坛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惠特曼说:“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生命和品行;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

2.作者简介:惠特曼(1819-1892)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民主诗人。他出身于农民家庭,当过木工、排字工、教师、报纸编辑、职员等。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他的诗体现了美国的民主理想,反映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内战的重大史实。他的诗集《草叶集》,以“草叶”命名,其用意就在“民主”二字。为了避免传统的诗艺常规,即押韵、格律等,惠特曼创造了一种空前自由的诗体,借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由”是《草叶集》的一大特点。他的创作对欧美诗歌的发展影响极大,有“美国‘诗歌之父’惠特曼”之称。主要著作有《给一个遇到挫折的欧洲革命者》《我听见美国在歌唱》等。

二、读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封上书本仔细听,谈听后的第一感觉。

听后的感觉:有点晦涩难懂;歌颂自然万物;抒发自我内心的感受;“我”无拘无束无所不能;“我”能量巨大;“我”要开创新天地、建设大陆;“我”坚强自信乐观;“我”追求自由民主;自由放歌……

2.解读文题

“自己之歌”即写给自己的歌,惠特曼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共52节,这里节选的是第31节;全诗题目简明扼要,点明主旨:赞颂自我意识的觉醒,重视个体的价值;节选部分的主旨也与全诗主旨相关。

3.写作背景:19世纪上半叶,美国在经济上虽然发展很快,但仍基本上处于欧洲殖民地的地位。至于文化,特别是文学方面,则主要从属于英国,还没有建立起本民族的与合众国相适应的民主主义文学。当时以爱默生为首的美国超经验主义者提倡个性解放,鼓吹打破神学和外国教条主义的束缚,在美国来一次文艺复兴。解放个性,就是要发现自己,从一个国家来说就是要确立本民族自己的独立人格。在这样的历史要求下,惠特曼树立自己的雄心,要通过他自己来表现他的“特殊时代、环境和美国”,于是他的“我自己”便与他们民族的“我自己”合而为一了。

惠特曼自幼家贫,兄弟姐妹众多,但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其民主主义思想基础。直至1855年《草叶集》的第一版问世以来,诗人终于找到自己创作的突破口和定位。在《草叶集》中,作者的政治理念鲜明,那就是不满当时盛行的不公平的奴隶制度,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政治意识,对美国这块“民主的大地”进行讴歌,一心希望通过诗歌创作唤醒劳苦大众对于自身境遇的认识并采取一系列方式加以变革。《自己之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4.诗歌表明主旨的主要诗句:“我相信一片草叶所需费的工程不会少于星星”“我可以将任何东西召来”“我快速的跟随者,我升到了绝岩上的罅隙中的巢穴”等。

5.根据以上分析概括全诗的主旨:《自己之歌(节选)》列举了许多自然事物,赋予其诗意,渲染了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抒发了对个体价值的赞美,凸显出宏大的自我,体现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个体价值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由、开放、独立的个性的追求。

6.在理解诗歌主旨的基础上再次指名朗诵。

7.齐读诗歌。

三、赏

1.鉴赏三部曲

(1)搀扶式鉴赏,教给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

诗歌是最精粹的语言艺术。诗歌的最大特点是抒情性、音乐性、想像性、简洁性、象征性。诗歌都是通过具体感人的意象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因此,我们鉴赏诗歌,首先要学会抓意象,通过意象来体会诗人寄予在其上的思想感情。我们以这首诗的第一节为例来学习诗歌鉴赏方法。

①为什么选择“星星”“草叶”的意象?

“星星”璀璨夺目,“草叶”普通普通平凡,但在“我”看来,“草叶”所需的工程不会少于“星星”,表明作者赋予了最普通的小草以崇高的地位和尊严。

②为什么选择蚂蚁、沙粒、鹪鹩的卵、雨蛙、黑莓、关节、母牛、小鼠等意象?

通过对比,说明无论多么平凡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

③从这首诗的第一节来看,作者是如何感知大自然的?

作者对自然界的土地、山川、草木倾注了无限的热爱之情,在他的眼里,自然和宇宙都蕴涵着上帝的存在,因此,在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分子,无论巨大还是纤小,都折射出无限的神圣性。作者笔触细腻,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从看似细小的景物里抒发伟大的情感。

④这一节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我”对世间万物平等以待。(2)引送式鉴赏:按照上边鉴赏的方法小组合作鉴赏第二节。

主要要点:

“我”和片麻石、煤、藓苔等平凡事物“混合在一起”,说明“我”是平凡的;“装饰着飞鸟和走兽”,说明“我”是追求自由的。

“有很好的理由”远离,但“需要的时候”“可以将任何的东西召来”,体现了作者为了自由不顾一切的精神。

中心意思:“我”出身平凡,但能量巨大。 (3)放手式鉴赏,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独立鉴赏第三节。

主要要点:

“……是突徒然的”,这节诗运用意象组合的方式,让九个“徒然的”一气呵成,情感炽热,气势恢宏。作者大声歌唱,尽情狂欢,张扬个性,重塑自我,表达出对自我的肯定和对未来的憧憬。诗歌的节拍来自于生活,充满活力,富于幻想,表现出生活的情调和生活的真理。

作者选取了火成岩、爬虫、打的怪物、鹰雕、蝮蛇、麋鹿、海燕等意象,这些意象包括天上的、地上的、海里的,是世间万物的代表。作者选取这些意象是为了说明世间万物都不能阻挡“我”。

中心意思:“我”不受拘束且无所不能。

结合第二节可以看出,作者塑造“自我”形象时,将自己赋予超人的神力,“全身装饰着飞鸟和走兽”,可以”将任何东西召来”,可以“快速地跟随着”“升到了绝岩上的罅隙中的巢穴”,可以飞越大地,任意东西,不受时空限制,甚至和宇宙融为一种,表现出一种“惠特曼式”的乐观精神。

2.总结:《自己之歌(节选)》在意象的选取上有什么特点?选取的意象有什么作用?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意象选取:诗人笔触细腻,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写起,选取自然界中的草叶、蚂蚁、鹪鹩的卵、雨蛙、黑莓、母牛、小鼠、鹰雕、蝮蛇、麋鹿、海燕等生物作为诗歌的意象,这些鲜活的生命充满了灵性和神圣的色彩。

意象选取特点:一是比较独特,如鹪鹩的卵、雨蛙、黑莓、片麻石等,这些陌生而独特的意象,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了诗歌神奇的色彩。二是范围广泛,几乎无所不包,包含天上的、地上的、海里的,这些意象构成了诗歌开阔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博大的气魄。

诗人对这些自然界中的事物倾注了无限的热爱之情。在他的眼里,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分子,无论巨大和纤小,都折射出无限的神圣性,从看似细小的景物里抒发伟大的情感,从而赞美万物的神圣性。

四、议

1.《自己之歌(节选)》中第一人称“我”是作者本人吗?

观点一:是作者本人。诗人自己,即惠特曼本人,他在诗中有种种自白,谈到自己的情况和经历,这是读者最先认出的。而《自己之歌》作为惠特曼的代表作,作为《草叶集》的缩影,它的产生背景就是《草叶集》的背景,其主题思想也就是《草叶集》的中心思想。因此,诗中的“我”就是作者本人。

观点二:不是作者本人。作为一个一般的人、一个人的象征的“我”,他可以代替各种各样的人发言、感受、行动等等。结合时代背景来看,当时提倡个性解放,鼓吹打破神学和外国教条主义的束缚,在美国来一次文艺复兴。解放个性,就是要发现自己,从一个国家来说就是要确立本民族自己的独立人格。在这样的历史要求下,惠特曼树立自己的雄心,要通过他自己来表现他的“特殊时代、环境和美国”,于是他的“我自己”便与他们民族的“我自己”合而为一了。那个“我”是当时美国人的代表,是一位能象征领土迅速扩张、生产蓬勃发展的美国的人物。

观点三:有作者本人的影子,但不完全是他本人。在某些情况下则是宇宙万物乃至宇宙本身的“我”,它是一种泛神论生命力的人格化。诗中那个“我”,由内而外、由近而远、由小而大的发展,逐步与集体、国家、全人类乃至永恒世界相结合,最后形成一支歌唱民主精神和宇宙一统的狂想曲,作为民主的最高榜样,他身上的“健康、力量、活力、信心——所有这些特质都不属于个人,而是属于民主,为每个抱有同一理想的人所共享”。

2.《草叶集》问世后,评论家们议论纷纷,毁誉参半,争论的焦点就是其中的《自己之歌》。虽然当时美国文坛的领袖爱默生独具慧眼,读完诗集以后赞赏有加,并写信给惠特曼,称赞“它是美国出版过的最出色的,富有才智和智慧的诗篇”;但是,它的独特风格还是受到了绝大多数作家和批评家的猛烈抨击。如果你是那个时代的美国作家之一,你有什么看法?

观点一:《自己之歌》过于强调自我。诗歌体现了诗人强烈的自信,他一方面决心要代表他的民族,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能被平等的对待,诗人的自信洋溢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在诗中,歌唱一个人的自我,强调自己的无所不能,包罗万象,这是一种对于自我的极端表现,注定从一开始就不会被人们接受。

观点二:《自己之歌》打破了传统的诗歌形式。这时美国的文学主要跟随欧洲的文学潮流,惠特曼是美国这个时代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在艺术上表现出积极的追求和革新精神。在《自己之歌》里,他在借鉴欧洲传统史诗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多的创新,开创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这种开拓创新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新事物的出现,必定在开始时遭到大家的批判,但时间会证明一切。

五、拓

阅读《自己之歌》第一节,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

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

我所讲的一切,将对你们也一样适合,

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

我邀了我的灵魂同我一道闲游,

我俯首下视,悠闲地观察一片夏天的草叶。

我的舌,我的血液中的每个原子,都是由这泥土,这空气构成,

我在这里生长,我的父母在这里生长,他们的父母也同样在这里生长,

我现在是三十七岁了,身体相当健康,

希望继续不停地唱下去直到死亡。

教条和学派且暂时搁开,

退后一步,满足于现在它们所已给我的一切,但绝不能把它们全遗忘,

不论是善是恶,我将随意之所及,

毫无顾忌,以一种原始的活力述说自然。

赏析要点:《自己之歌》是《草叶集》初版的开卷之作。在此诗中揭示了“草叶”的意义:自然界最平凡、最普通的草,有广大的生活天地和强劲的生命力量,它“在宽广的地方和狭窄的地方都一样发芽,在黑人和白人中都一样地生长”。惠特曼认为草是他的形象,他的“意向的旗帜,由代表希望的碧绿物质所织成”,他要用“如同草一样朴实”的语言讴歌祖国和人民。在诗人心目中,不朽的草象征不朽的人民,正在发展中的美国、自由和民主的理想。

这首诗内涵深广,气象恢宏。表面上好似诗人仅在凸显自己,实际上诗人在借用“自己”二字,表现一个大“我”,即改造大自然、开放新大陆、建设新大陆的美国广大劳动群众,歌颂的是19世纪美国的民主代表,张扬的是自由、开放的个性。因而诗中的“自己”被赋予了两重性,一是具体的我,二是象征性的群体的“我”,'自己”是一个综合形象。诗人置身于劳动者之中,诗中的“自己”,也是美国式“新人”的形象。

在艺术上,该诗以浓烈的抒情气氛冲淡哲理玄谈的艰涩枯燥,不愧是惠特曼的代表之作。他的诗不跨行,而以行中短句构成一种隐约的内部节奏,随着奔放的激情、恣肆的想象和纵横的议论而形成一种舒卷自如的旋律,宛若行云流水,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惠特曼认为诗是一种内在的、捉摸不着的东西,他强调要以含蓄、迂回的暗示手法将读者带入主题或思想的氛围。此诗也正体现了这一特点。

上面就是自己之歌教案设计2021的全部内容了,本网站还有许多教案知识,期待大家的解锁与关注。

【自己之歌教案设计2021 自己之歌教案设计一等奖】相关推荐文章:

萧红墓畔口占教案设计2021 萧红墓畔口占教案一等奖

六年级上册语文花之歌教案设计 花之歌教案设计一等奖

客至教案设计 客至教案设计一等奖

黄鹤楼送别教案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案一等奖

自己之歌教学设计 自己之歌教学设计一等奖

7、自己之歌教学设计 自己之歌教学设计

你有没有听过自己的歌声?那是怎样的一种声音?你有好好欣赏诗歌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自己之歌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惠特曼的创作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学习诗歌中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

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把握诗歌的感情。

审美鉴赏与创造  鉴赏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感受诗歌中涌动的旺盛的生命力和诗歌中凸显出的宏大的自我,树立自我意识,重视对个体价值的审视与思考。

教学重点  

诗歌意象选择的特点和寄托的感情。

教学难点  

独特的诗歌形式。

教学方法  

诵读法、三部阅读鉴赏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

1.导入新课:1855年7月,纽约一个印刷厂的工人出版了诗集《草叶集》,他就是36岁的惠特曼,初版只收录了12首诗,出版了一个星期,书店里一本也没有卖掉,到第二年出增订版为止,仅卖了11本。但是,当时,有个惠特曼最尊敬的最有声望的人爱默生对惠特曼给予极高的评价。他说:“你正处在伟大的经历的开端,我祝福你。”之后,惠特曼又经数年努力,《草叶集》又增加了一些有名的新诗,他终于在美国文坛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惠特曼说:“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生命和品行;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

2.作者简介:惠特曼(1819-1892)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民主诗人。他出身于农民家庭,当过木工、排字工、教师、报纸编辑、职员等。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他的诗体现了美国的民主理想,反映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内战的重大史实。他的诗集《草叶集》,以“草叶”命名,其用意就在“民主”二字。为了避免传统的诗艺常规,即押韵、格律等,惠特曼创造了一种空前自由的诗体,借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由”是《草叶集》的一大特点。他的创作对欧美诗歌的发展影响极大,有“美国‘诗歌之父’惠特曼”之称。主要著作有《给一个遇到挫折的欧洲革命者》《我听见美国在歌唱》等。

二、读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封上书本仔细听,谈听后的第一感觉。

听后的感觉:有点晦涩难懂;歌颂自然万物;抒发自我内心的感受;“我”无拘无束无所不能;“我”能量巨大;“我”要开创新天地、建设大陆;“我”坚强自信乐观;“我”追求自由民主;自由放歌……

2.解读文题

“自己之歌”即写给自己的歌,惠特曼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共52节,这里节选的是第31节;全诗题目简明扼要,点明主旨:赞颂自我意识的觉醒,重视个体的价值;节选部分的主旨也与全诗主旨相关。

3.写作背景:19世纪上半叶,美国在经济上虽然发展很快,但仍基本上处于欧洲殖民地的地位。至于文化,特别是文学方面,则主要从属于英国,还没有建立起本民族的与合众国相适应的民主主义文学。当时以爱默生为首的美国超经验主义者提倡个性解放,鼓吹打破神学和外国教条主义的束缚,在美国来一次文艺复兴。解放个性,就是要发现自己,从一个国家来说就是要确立本民族自己的独立人格。在这样的历史要求下,惠特曼树立自己的雄心,要通过他自己来表现他的“特殊时代、环境和美国”,于是他的“我自己”便与他们民族的“我自己”合而为一了。

惠特曼自幼家贫,兄弟姐妹众多,但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其民主主义思想基础。直至1855年《草叶集》的第一版问世以来,诗人终于找到自己创作的突破口和定位。在《草叶集》中,作者的政治理念鲜明,那就是不满当时盛行的不公平的奴隶制度,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政治意识,对美国这块“民主的大地”进行讴歌,一心希望通过诗歌创作唤醒劳苦大众对于自身境遇的认识并采取一系列方式加以变革。《自己之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4.诗歌表明主旨的主要诗句:“我相信一片草叶所需费的工程不会少于星星”“我可以将任何东西召来”“我快速的跟随者,我升到了绝岩上的罅隙中的巢穴”等。

5.根据以上分析概括全诗的主旨:《自己之歌(节选)》列举了许多自然事物,赋予其诗意,渲染了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抒发了对个体价值的赞美,凸显出宏大的自我,体现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个体价值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由、开放、独立的个性的追求。

6.在理解诗歌主旨的基础上再次指名朗诵。

7.齐读诗歌。

三、赏

1.鉴赏三部曲

(1)搀扶式鉴赏,教给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

诗歌是最精粹的语言艺术。诗歌的最大特点是抒情性、音乐性、想像性、简洁性、象征性。诗歌都是通过具体感人的意象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因此,我们鉴赏诗歌,首先要学会抓意象,通过意象来体会诗人寄予在其上的思想感情。我们以这首诗的第一节为例来学习诗歌鉴赏方法。

①为什么选择“星星”“草叶”的意象?

“星星”璀璨夺目,“草叶”普通普通平凡,但在“我”看来,“草叶”所需的工程不会少于“星星”,表明作者赋予了最普通的小草以崇高的地位和尊严。

②为什么选择蚂蚁、沙粒、鹪鹩的卵、雨蛙、黑莓、关节、母牛、小鼠等意象?

通过对比,说明无论多么平凡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

③从这首诗的第一节来看,作者是如何感知大自然的?

作者对自然界的土地、山川、草木倾注了无限的热爱之情,在他的眼里,自然和宇宙都蕴涵着上帝的存在,因此,在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分子,无论巨大还是纤小,都折射出无限的神圣性。作者笔触细腻,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从看似细小的景物里抒发伟大的情感。

④这一节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我”对世间万物平等以待。(2)引送式鉴赏:按照上边鉴赏的方法小组合作鉴赏第二节。

主要要点:

“我”和片麻石、煤、藓苔等平凡事物“混合在一起”,说明“我”是平凡的;“装饰着飞鸟和走兽”,说明“我”是追求自由的。

“有很好的理由”远离,但“需要的时候”“可以将任何的东西召来”,体现了作者为了自由不顾一切的精神。

中心意思:“我”出身平凡,但能量巨大。 (3)放手式鉴赏,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独立鉴赏第三节。

主要要点:

“……是突徒然的”,这节诗运用意象组合的方式,让九个“徒然的”一气呵成,情感炽热,气势恢宏。作者大声歌唱,尽情狂欢,张扬个性,重塑自我,表达出对自我的肯定和对未来的憧憬。诗歌的节拍来自于生活,充满活力,富于幻想,表现出生活的情调和生活的真理。

作者选取了火成岩、爬虫、打的怪物、鹰雕、蝮蛇、麋鹿、海燕等意象,这些意象包括天上的、地上的、海里的,是世间万物的代表。作者选取这些意象是为了说明世间万物都不能阻挡“我”。

中心意思:“我”不受拘束且无所不能。

结合第二节可以看出,作者塑造“自我”形象时,将自己赋予超人的神力,“全身装饰着飞鸟和走兽”,可以”将任何东西召来”,可以“快速地跟随着”“升到了绝岩上的罅隙中的巢穴”,可以飞越大地,任意东西,不受时空限制,甚至和宇宙融为一种,表现出一种“惠特曼式”的乐观精神。

2.总结:《自己之歌(节选)》在意象的选取上有什么特点?选取的意象有什么作用?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意象选取:诗人笔触细腻,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写起,选取自然界中的草叶、蚂蚁、鹪鹩的卵、雨蛙、黑莓、母牛、小鼠、鹰雕、蝮蛇、麋鹿、海燕等生物作为诗歌的意象,这些鲜活的生命充满了灵性和神圣的色彩。

意象选取特点:一是比较独特,如鹪鹩的卵、雨蛙、黑莓、片麻石等,这些陌生而独特的意象,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了诗歌神奇的色彩。二是范围广泛,几乎无所不包,包含天上的、地上的、海里的,这些意象构成了诗歌开阔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博大的气魄。

诗人对这些自然界中的事物倾注了无限的热爱之情。在他的眼里,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分子,无论巨大和纤小,都折射出无限的神圣性,从看似细小的景物里抒发伟大的情感,从而赞美万物的神圣性。

四、议

1.《自己之歌(节选)》中第一人称“我”是作者本人吗?

观点一:是作者本人。诗人自己,即惠特曼本人,他在诗中有种种自白,谈到自己的情况和经历,这是读者最先认出的。而《自己之歌》作为惠特曼的代表作,作为《草叶集》的缩影,它的产生背景就是《草叶集》的背景,其主题思想也就是《草叶集》的中心思想。因此,诗中的“我”就是作者本人。

观点二:不是作者本人。作为一个一般的人、一个人的象征的“我”,他可以代替各种各样的人发言、感受、行动等等。结合时代背景来看,当时提倡个性解放,鼓吹打破神学和外国教条主义的束缚,在美国来一次文艺复兴。解放个性,就是要发现自己,从一个国家来说就是要确立本民族自己的独立人格。在这样的历史要求下,惠特曼树立自己的雄心,要通过他自己来表现他的“特殊时代、环境和美国”,于是他的“我自己”便与他们民族的“我自己”合而为一了。那个“我”是当时美国人的代表,是一位能象征领土迅速扩张、生产蓬勃发展的美国的人物。

观点三:有作者本人的影子,但不完全是他本人。在某些情况下则是宇宙万物乃至宇宙本身的“我”,它是一种泛神论生命力的人格化。诗中那个“我”,由内而外、由近而远、由小而大的发展,逐步与集体、国家、全人类乃至永恒世界相结合,最后形成一支歌唱民主精神和宇宙一统的狂想曲,作为民主的最高榜样,他身上的“健康、力量、活力、信心——所有这些特质都不属于个人,而是属于民主,为每个抱有同一理想的人所共享”。

2.《草叶集》问世后,评论家们议论纷纷,毁誉参半,争论的焦点就是其中的《自己之歌》。虽然当时美国文坛的领袖爱默生独具慧眼,读完诗集以后赞赏有加,并写信给惠特曼,称赞“它是美国出版过的最出色的,富有才智和智慧的诗篇”;但是,它的独特风格还是受到了绝大多数作家和批评家的猛烈抨击。如果你是那个时代的美国作家之一,你有什么看法?

观点一:《自己之歌》过于强调自我。诗歌体现了诗人强烈的自信,他一方面决心要代表他的民族,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能被平等的对待,诗人的自信洋溢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在诗中,歌唱一个人的自我,强调自己的无所不能,包罗万象,这是一种对于自我的极端表现,注定从一开始就不会被人们接受。

观点二:《自己之歌》打破了传统的诗歌形式。这时美国的文学主要跟随欧洲的文学潮流,惠特曼是美国这个时代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在艺术上表现出积极的追求和革新精神。在《自己之歌》里,他在借鉴欧洲传统史诗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多的创新,开创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这种开拓创新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新事物的出现,必定在开始时遭到大家的批判,但时间会证明一切。

五、拓

阅读《自己之歌》第一节,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

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

我所讲的一切,将对你们也一样适合,

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

我邀了我的灵魂同我一道闲游,

我俯首下视,悠闲地观察一片夏天的草叶。

我的舌,我的血液中的每个原子,都是由这泥土,这空气构成,

我在这里生长,我的父母在这里生长,他们的父母也同样在这里生长,

我现在是三十七岁了,身体相当健康,

希望继续不停地唱下去直到死亡。

教条和学派且暂时搁开,

退后一步,满足于现在它们所已给我的一切,但绝不能把它们全遗忘,

不论是善是恶,我将随意之所及,

毫无顾忌,以一种原始的活力述说自然。

赏析要点:《自己之歌》是《草叶集》初版的开卷之作。在此诗中揭示了“草叶”的意义:自然界最平凡、最普通的草,有广大的生活天地和强劲的生命力量,它“在宽广的地方和狭窄的地方都一样发芽,在黑人和白人中都一样地生长”。惠特曼认为草是他的形象,他的“意向的旗帜,由代表希望的碧绿物质所织成”,他要用“如同草一样朴实”的语言讴歌祖国和人民。在诗人心目中,不朽的草象征不朽的人民,正在发展中的美国、自由和民主的理想。

这首诗内涵深广,气象恢宏。表面上好似诗人仅在凸显自己,实际上诗人在借用“自己”二字,表现一个大“我”,即改造大自然、开放新大陆、建设新大陆的美国广大劳动群众,歌颂的是19世纪美国的民主代表,张扬的是自由、开放的个性。因而诗中的“自己”被赋予了两重性,一是具体的我,二是象征性的群体的“我”,'自己”是一个综合形象。诗人置身于劳动者之中,诗中的“自己”,也是美国式“新人”的形象。

在艺术上,该诗以浓烈的抒情气氛冲淡哲理玄谈的艰涩枯燥,不愧是惠特曼的代表之作。他的诗不跨行,而以行中短句构成一种隐约的内部节奏,随着奔放的激情、恣肆的想象和纵横的议论而形成一种舒卷自如的旋律,宛若行云流水,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惠特曼认为诗是一种内在的、捉摸不着的东西,他强调要以含蓄、迂回的暗示手法将读者带入主题或思想的氛围。此诗也正体现了这一特点。

上面就是自己之歌教学设计了,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关注本网站。

【自己之歌教学设计 自己之歌教学设计一等奖】相关推荐文章:

四年级下语文燕子教案设计 燕子教案设计一等奖

一着惊海天教案 一着惊海天教案一等奖

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 老王教案一等奖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一等奖

兰亭集序教案 兰亭集序教案一等奖

8、《介绍少儿节目》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调查,了解自己喜欢的广播.电视少儿节目的有关情况。有条件的话可准备相关的录音,录象资料。

2.教师搜集中央,省,市不同级别的少儿节目,有条件可以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3.制作最优秀少儿节目选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大风车”“小喇叭”“动画城”等少儿节目的主题曲。

2.学生听后说说他们各是哪个少儿节目的主题曲。

3.导言:是的,中央,省,市等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为广大少年儿童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少儿节目。这些节目对我们的成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想,我们每个同学都从中受到了不少教育。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我们心中的“少儿节目”吧!

二.精彩回忆。

1.启发:同学们,你一定看过或听过许多少儿节目,请打开记忆的仓库,回忆一下那些少儿节目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2.显示展开回忆。(提示:回忆要讲求方法。首先要整体回忆,自己看过哪些少儿节目,然后再一个一个回想最难忘的,最后想一想为什么它是最难忘的?)

3.同桌交流回忆情况,互相补充以丰富回忆内容。

4.指名说说回忆情景,促进全体学生激活记忆表象。

三.介绍最感兴趣的节目。

引言:从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中可以知道,留在同学们记忆深处的少儿节目很多很多,下面请同学们每人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节目介绍给大家。介绍时,可以先谈谈积木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然后再说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一)自主准备。

1.提示:先用比较的方法从多个印象深刻的节目中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然后想一想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突出特点,最后想一想自己看了它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另外,为了发言有条理,有顺序,可以在想好内容后列一个发言提纲。

2.学生各自进行思考,准备。

(二)小组介绍。

1.组织学生自找伙伴组成学习小组。若有不平衡现象,教师可稍做协调。

2.人人发言,互听互评。比一比,看谁的介绍最精彩。对个别发言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适当做好点拨,指导。

3.各小组选出2-3名讲得好的学生,代表小组到全班交流。

(三)全班介绍

1.各小组代表介绍。

2.小组成员补充发言。

3.小组评议,评一评哪个小组介绍得最有特色。

4.评出最佳介绍者4-6名。

四.评议心中的少儿节目。

1.投票选举最优秀的少儿节目3-5个。

2.讨论,评议最优秀的少儿节目。

(要求:认真听别人的发言,要要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3.全班汇报。

五.总结。

1.学生总结:自由发言,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体会。

2.教师总结,并提出拓展活动要求。

拓展活动:给校广播站写一封信,谈谈自己对节目的看法,也可以提出一点建议。

资料提供者:

9、介绍我自己习作教学设计

“介绍我自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习作教学的一个内容,其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轻松作文,拓展思路,使每个学生有的写,乐于表达。

2.使学生初步知道抓住自己的特点介绍自己,要说真话。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拓思路

1.听老师讲故事《想别人没想到的》,你们知道画师为什么禁不住称赞小徒弟的画吗?

2.写作文也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想一想用什么方法介绍自己,让别人一下子就能记住呢?

同学们在一起相处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我相信,细心的小朋友一定会发现我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想一想:一个人有哪些地方和别人不一样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板书:外貌 性格 爱好……)

3.教师总结:声音、外貌、年龄、个性、爱好、经历的事……其实,与别人不同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这也就是指一个人的特点。(板书:特点)

二、细观察,说不同

(一)了解自己的特点

1.过渡:我们了解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我想请两位同学到前边来说说自己的特点,谁愿意?

2.仔细观察,看看他们两个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谁来说?

(生说,师评价)

3.既然是自己介绍自己,自己应该是最熟悉自己的,那么,想向别人介绍什么呢?仔细想一想:你有什么特点?你准备向别人介绍什么?

4.小组内交流,向别人介绍自己。

和同学一起交流吧。交流时要注意:抓住你最想告诉别人的特点来说,可以是长相,可以是性格,也可以是爱好,可以说一个方面,也可以说几个方面。(教师参与学生讨论,注意挑选用事例介绍自己特点的学生)

(二)用具体事例说特点

1.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了解了自己的特点。但怎样才能让别人对你的特点印象深刻呢?(学生自由发言)

2.咱们班的××同学想向大家介绍介绍自己,我们听听他是怎样介绍自己的,有什么特点。

3.小结:看来用一件具体事例来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会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想一想:他是怎样把这件事说清楚的?(他把自己是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的说清楚了,同时这件事与自己的特点相吻合)

4.仔细思考:你们经历的哪件事最能表现自己的特点?和同学一起交流。交流时要注意:把事情说清楚,这件事要与自己的特点相吻合。

5.创设情境:孩子们,学校兴趣小组要招收新成员了,你们愿意去报名吗?你想展现自己的哪些风采呢?

要求:应聘人员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清楚自己的特长。招聘人员认真听,看看前来应聘的同学是否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清楚自己的特长了,可以提问。

6.孩子们,通过我们的交流,是不是清楚怎样介绍自己了?有信心写好吗?最后老师还要提醒你:给你的文章加一个精彩的题目。

三、用我笔,写不同

1.展示学生写的片段。

2.将应聘发言整理成文。希望报名的同学到时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说清楚,把招聘老师打动。

【备课思路】

一、讲故事,拓思路

课程标准中指出中年段的习作目标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本节课的开始,我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课,目的是调动孩子们习作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给学生创造宽松的说话、习作氛围,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主动思考,对习作投入情感,在作文中真实地表达自己对事物、对生活的情感,为学生有话可写、乐于习作打下基础。

二、细观察,说不同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就是抓住特点介绍自己,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老师要帮助学生梳理特点。

小学阶段习作要求各个年级有不同侧重。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重点是片段训练。具体到三年级习作的要求是内容比较具体,语句比较通顺。作文教学的阶段性特点还体现在中年级的片段训练起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作文的难度不大,但是只有学会写段,才能写好成篇作文。

“能抓住特点介绍自己”是这次作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在教学中抓住了这个教学重、难点,不仅进行了写片段的教学,还渗透了构段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引导学生说一个人有哪些地方和别人不一样,一开始把面铺得比较宽,思维不受局限,教师适时小结(声音、外貌、年龄、个性、爱好、经历的事……),接着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两名同学,找出他们的不同之处,通过本人的补充使学生体会到人人都有不同之处,而且自己最了解自己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想一想,自己有什么特点,准备向别人介绍什么。学生在静思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介绍自己。这是习作中应注意的第一个问题:特点要鲜明。在师生共同交流、评价中对“抓住特点介绍自己”这一重点内容理解更深刻,同时也为下面通过事例介绍自己做好准备。

接着教师以班上一名同学的发言为例,引导学生体会怎样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清楚自己的特点。讨论出把这件事说清楚的方法后,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的哪件事最能表现自己的特点。之后创设应聘的情境:应聘人员(说的同学)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清楚自己的特长;招聘人员(听的同学)认真听,看看前来应聘的同学是否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清楚自己的特长了。这是习作中应注意的第二个问题:事例与特点相吻合。

从说到写,怎么说就怎么写,只要学生愿意写、能够写出来就应该得到鼓励。但是如果教师在这个阶段不进行积极的引导,学生在书面表达时就会遇到困难,缺少习作的成就感。教师要逐渐引导学生自觉进入书面表达的情境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既要重视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因此,作文教学要获得最佳的效果,必须实现“主体”和“主导”的相互促进,协调统一。

三、用我笔,写不同

练习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缺乏练习,培养学生的能力就成为一句空话。从学生的身心发展来看,满堂问、满堂讲,容易造成学生大脑皮层的疲劳。如果采取讲讲练练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眼、口、耳、手等多种器官,学习内容就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在课堂上尽量保证学生习作的时间。这样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反馈,学生间也可以讨论补充。在作文课中动口和动笔要紧密配合,说了什么马上就要写什么,要实实在在地习作。

这节课保证了大部分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也鼓励了能力强的孩子把这段话写具体,给他们以展示的机会。通过孩子的语言、生动的实例来帮助大部分孩子了解“怎样用事例写具体”。

10、介绍我自己习作教学设计

“介绍我自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习作教学的一个内容,其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轻松作文,拓展思路,使每个学生有的写,乐于表达。

2.使学生初步知道抓住自己的特点介绍自己,要说真话。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拓思路

1.听老师讲故事《想别人没想到的》,你们知道画师为什么禁不住称赞小徒弟的画吗?

2.写作文也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想一想用什么方法介绍自己,让别人一下子就能记住呢?

同学们在一起相处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我相信,细心的小朋友一定会发现我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想一想:一个人有哪些地方和别人不一样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板书:外貌 性格 爱好……)

3.教师总结:声音、外貌、年龄、个性、爱好、经历的事……其实,与别人不同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这也就是指一个人的特点。(板书:特点)

二、细观察,说不同

(一)了解自己的特点

1.过渡:我们了解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我想请两位同学到前边来说说自己的特点,谁愿意?

2.仔细观察,看看他们两个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谁来说?

(生说,师评价)

3.既然是自己介绍自己,自己应该是最熟悉自己的,那么,想向别人介绍什么呢?仔细想一想:你有什么特点?你准备向别人介绍什么?

4.小组内交流,向别人介绍自己。

和同学一起交流吧。交流时要注意:抓住你最想告诉别人的特点来说,可以是长相,可以是性格,也可以是爱好,可以说一个方面,也可以说几个方面。(教师参与学生讨论,注意挑选用事例介绍自己特点的学生)

(二)用具体事例说特点

1.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了解了自己的特点。但怎样才能让别人对你的特点印象深刻呢?(学生自由发言)

2.咱们班的××同学想向大家介绍介绍自己,我们听听他是怎样介绍自己的,有什么特点。

3.小结:看来用一件具体事例来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会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想一想:他是怎样把这件事说清楚的?(他把自己是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的说清楚了,同时这件事与自己的特点相吻合)

4.仔细思考:你们经历的哪件事最能表现自己的特点?和同学一起交流。交流时要注意:把事情说清楚,这件事要与自己的特点相吻合。

5.创设情境:孩子们,学校兴趣小组要招收新成员了,你们愿意去报名吗?你想展现自己的哪些风采呢?

要求:应聘人员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清楚自己的特长。招聘人员认真听,看看前来应聘的同学是否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清楚自己的特长了,可以提问。

6.孩子们,通过我们的交流,是不是清楚怎样介绍自己了?有信心写好吗?最后老师还要提醒你:给你的文章加一个精彩的题目。

三、用我笔,写不同

1.展示学生写的片段。

2.将应聘发言整理成文。希望报名的同学到时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说清楚,把招聘老师打动。

【备课思路】

一、讲故事,拓思路

课程标准中指出中年段的习作目标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本节课的开始,我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课,目的是调动孩子们习作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给学生创造宽松的说话、习作氛围,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主动思考,对习作投入情感,在作文中真实地表达自己对事物、对生活的情感,为学生有话可写、乐于习作打下基础。

二、细观察,说不同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就是抓住特点介绍自己,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老师要帮助学生梳理特点。

小学阶段习作要求各个年级有不同侧重。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重点是片段训练。具体到三年级习作的要求是内容比较具体,语句比较通顺。作文教学的阶段性特点还体现在中年级的片段训练起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作文的难度不大,但是只有学会写段,才能写好成篇作文。

“能抓住特点介绍自己”是这次作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在教学中抓住了这个教学重、难点,不仅进行了写片段的教学,还渗透了构段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引导学生说一个人有哪些地方和别人不一样,一开始把面铺得比较宽,思维不受局限,教师适时小结(声音、外貌、年龄、个性、爱好、经历的事……),接着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两名同学,找出他们的不同之处,通过本人的补充使学生体会到人人都有不同之处,而且自己最了解自己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想一想,自己有什么特点,准备向别人介绍什么。学生在静思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介绍自己。这是习作中应注意的第一个问题:特点要鲜明。在师生共同交流、评价中对“抓住特点介绍自己”这一重点内容理解更深刻,同时也为下面通过事例介绍自己做好准备。

接着教师以班上一名同学的发言为例,引导学生体会怎样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清楚自己的特点。讨论出把这件事说清楚的方法后,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的哪件事最能表现自己的特点。之后创设应聘的情境:应聘人员(说的同学)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清楚自己的特长;招聘人员(听的同学)认真听,看看前来应聘的同学是否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清楚自己的特长了。这是习作中应注意的第二个问题:事例与特点相吻合。

从说到写,怎么说就怎么写,只要学生愿意写、能够写出来就应该得到鼓励。但是如果教师在这个阶段不进行积极的引导,学生在书面表达时就会遇到困难,缺少习作的成就感。教师要逐渐引导学生自觉进入书面表达的情境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既要重视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因此,作文教学要获得最佳的效果,必须实现“主体”和“主导”的相互促进,协调统一。

三、用我笔,写不同

练习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缺乏练习,培养学生的能力就成为一句空话。从学生的身心发展来看,满堂问、满堂讲,容易造成学生大脑皮层的疲劳。如果采取讲讲练练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眼、口、耳、手等多种器官,学习内容就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在课堂上尽量保证学生习作的时间。这样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反馈,学生间也可以讨论补充。在作文课中动口和动笔要紧密配合,说了什么马上就要写什么,要实实在在地习作。

这节课保证了大部分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也鼓励了能力强的孩子把这段话写具体,给他们以展示的机会。通过孩子的语言、生动的实例来帮助大部分孩子了解“怎样用事例写具体”。

教学设计推荐更多+
相关信息
相关栏目
说课稿一等奖 幼儿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 教案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