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1:25:03
类别:教学设计
一个新家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鹰、粪、酸、灌、摩”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窝、残、粪、颗、肥、壮、趣、帽、刺、抚”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正确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通过读书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朋友。(出示课件:大树)
生:大树。
师:这样枝繁叶茂、生意葱茏的大树,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生:乘凉、美化环境、减少噪音、提供氧气……
(找4—5名学生回答)
师:是啊,大树能给我们带来许许多多的好处,它不愧是保护自然环境的卫士,是人类的朋友。可是,当绿色渐渐隐退,生命慢慢逝去的时候,这样一棵枯死的大树(出示课件:枯树),还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吗?
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课文《一个新家》。(出示课件:课题)(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这个家里都有哪些成员?一边读一边把他们划出来。(出示课件)
(学生自读课文3—5分钟)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读的特别认真,勾画的也很仔细。请大家告诉我,这个新家里都有谁?
生:啄木鸟、小松鼠、猫头鹰、林貂、草莓、木耳、蘑菇
师:这么多小动物、植物都住进来了,那,谁是最先住下来的?
生:啄木鸟。(出示课件)
师:啄木鸟为什么住在这啊?
生:“啄木鸟就爱住在树洞里”
师:看来啊,这棵枯死的大树为啄木鸟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家。
师:紧接着住进来的是谁?
生:小松鼠。
师:是什么样的小松鼠?
生:活泼的、灵活的、跳跃的……
师:你是从哪发现的?
生:小松鼠的大尾巴闪了一下
师:瞧,就是这样的,(出示课件)多么灵活的小松鼠啊,你都来不及和他打个照面,只看到了它的大尾巴,谁来读一读?
师:小孙子看到小松鼠都高兴的叫了起来,说明他很兴奋、惊喜,你能带着这份惊喜再来读一读么?
师:接下来出现的这两种动物可不是一般人能见的到的,它们是谁?
生:猫头鹰和林貂。
师:小孙子亲眼看到它们了吗?
生:没有,是爷爷告诉他的
师:那爷爷怎么就知道是猫头鹰和林貂了?
生:猫头鹰吃田鼠剩下的残骸,林貂的粪便。
师:爷爷轻易的就辨别出猫头鹰和林貂住进来了,这说明了什么?
生:爷爷熟悉它们……
师:爷爷是护林员,他对这片林子非常熟悉,凭借多年的护林经验,爷爷一下子就知道猫头鹰和林貂也在这住着了,看来啊,爷爷早已和这片森林融为一体,成为这里的一员了。
师:看到这么多小动物都在这安家了,小孙子不由得说:“这棵大树,它快变成动物招待所了。”你们觉得呢?
生:是。
师:招待所可是要收费的啊,而这棵大树呢?
生:免费的。
师:那你现在想对大树说点什么吗?(出示课件)
生:大树真伟大……
师:是啊,大树无私的用自己的身躯为这么多的小动物提供了栖身之所,让小动物们在这里生活得其乐融融,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和谐的景象。除了这些动物之外,你觉得还会有哪些动物把这里当家呢?
生:小刺猬、小熊、小鸟。
师:大树不仅是动物招待所,在它的周围还有许多植物呢?你们发现了吗?
生:发现了。
师:都有谁?
生:草莓。
师:这是什么样的草莓?
生:鲜红鲜红、又甜又酸
师:瞧,(出示课件)这样的草莓,放到嘴里,酸酸甜甜的,真好吃,谁来读一读?
(2—3名)
师:你知道草莓为什么长得这么好么?
生:大树的滋养、动物的粪便
师:善于观察的小孙子在爷爷的引导下,还发现了什么?
生:木耳。
师:你们见过木耳么?你们见到的木耳长什么样啊?
生:黑的,泡过的……
师:你们见过新鲜的木耳么?看看书上,新鲜的木耳长什么样?
生:水灵灵、半透明的。
师:就是这样的(出示课件)
师:接下来又有新发现,小孙子都兴奋的跳了起来,他发现了什么?
生:蘑菇!
师:什么样的蘑菇让小孙子如此兴奋啊?
生:小孙子又仔细地看了看周围的地面,兴奋得跳了起来:“蘑菇!爷爷那么多蘑菇。灰色的,黄色的,真有意思,他们长得多肥壮!”
师:你们喜欢这肥壮的蘑菇么?
生:喜欢。
师:小孙子和你们一样,瞧他,正在哪摘蘑菇呢,很快就捡满了一帽子,这时,爷爷是怎么说的?
生:“够了,够了。”爷爷阻拦说,“留下一些给那些小松鼠、小野兔和小刺猬吃吧!”
师:从爷爷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爷爷很善良、爷爷爱护小动物、爷爷把小动物当作自己的孩子……
师:是啊,我们应该和大自然和谐共处。“一棵大树死了,更多的生命在这儿住下来了,不仅有动物,还有植物。”在大自然的词典里,没有死亡,有的,是不断的新生,是生生不息的生命轮回,我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快乐的生活。
师:于是:“老爷爷望着这棵成为动物新家的大树,望着这片长满草莓、蘑菇的土地,欣慰的笑了。”你知道爷爷为什么欣慰的笑么?(出示课件)
生:大树不孤单了,老爷爷很开心,所以老爷爷欣慰地笑了。
生:因为很多动物和植物找到了自己的新家,他为小动物和植物高兴,更为大树有了新朋友而高兴,所以老爷爷笑了。
生:因为森林又焕发了更加旺盛的生机,老爷爷不再为大树的死难过,所以他欣慰地笑了。
(动物有家了、枯死的大树不是没有用的、大家在这里过的很开心、小孙子增长了见识……)
师:大自然是神奇的,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里处处给我们展现的是生机,是希望。就像文中这棵死去的大树一样,在它枯朽的枝干上,存活着更多的新生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鹰、粪、酸、灌、摩”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窝、残、粪、颗、肥、壮、趣、帽、刺、抚”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正确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通过读书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朋友。(出示课件:大树)
生:大树。
师:这样枝繁叶茂、生意葱茏的大树,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生:乘凉、美化环境、减少噪音、提供氧气……
(找4—5名学生回答)
师:是啊,大树能给我们带来许许多多的好处,它不愧是保护自然环境的卫士,是人类的朋友。可是,当绿色渐渐隐退,生命慢慢逝去的时候,这样一棵枯死的大树(出示课件:枯树),还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吗?
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课文《一个新家》。(出示课件:课题)(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这个家里都有哪些成员?一边读一边把他们划出来。(出示课件)
(学生自读课文3—5分钟)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读的特别认真,勾画的也很仔细。请大家告诉我,这个新家里都有谁?
生:啄木鸟、小松鼠、猫头鹰、林貂、草莓、木耳、蘑菇
师:这么多小动物、植物都住进来了,那,谁是最先住下来的?
生:啄木鸟。(出示课件)
师:啄木鸟为什么住在这啊?
生:“啄木鸟就爱住在树洞里”
师:看来啊,这棵枯死的大树为啄木鸟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家。
师:紧接着住进来的是谁?
生:小松鼠。
师:是什么样的小松鼠?
生:活泼的、灵活的、跳跃的……
师:你是从哪发现的?
生:小松鼠的大尾巴闪了一下
师:瞧,就是这样的,(出示课件)多么灵活的小松鼠啊,你都来不及和他打个照面,只看到了它的大尾巴,谁来读一读?
师:小孙子看到小松鼠都高兴的叫了起来,说明他很兴奋、惊喜,你能带着这份惊喜再来读一读么?
师:接下来出现的这两种动物可不是一般人能见的到的,它们是谁?
生:猫头鹰和林貂。
师:小孙子亲眼看到它们了吗?
生:没有,是爷爷告诉他的
师:那爷爷怎么就知道是猫头鹰和林貂了?
生:猫头鹰吃田鼠剩下的残骸,林貂的粪便。
师:爷爷轻易的就辨别出猫头鹰和林貂住进来了,这说明了什么?
生:爷爷熟悉它们……
师:爷爷是护林员,他对这片林子非常熟悉,凭借多年的护林经验,爷爷一下子就知道猫头鹰和林貂也在这住着了,看来啊,爷爷早已和这片森林融为一体,成为这里的一员了。
师:看到这么多小动物都在这安家了,小孙子不由得说:“这棵大树,它快变成动物招待所了。”你们觉得呢?
生:是。
师:招待所可是要收费的啊,而这棵大树呢?
生:免费的。
师:那你现在想对大树说点什么吗?(出示课件)
生:大树真伟大……
师:是啊,大树无私的用自己的身躯为这么多的小动物提供了栖身之所,让小动物们在这里生活得其乐融融,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和谐的景象。除了这些动物之外,你觉得还会有哪些动物把这里当家呢?
生:小刺猬、小熊、小鸟。
师:大树不仅是动物招待所,在它的周围还有许多植物呢?你们发现了吗?
生:发现了。
师:都有谁?
生:草莓。
师:这是什么样的草莓?
生:鲜红鲜红、又甜又酸
师:瞧,(出示课件)这样的草莓,放到嘴里,酸酸甜甜的,真好吃,谁来读一读?
(2—3名)
师:你知道草莓为什么长得这么好么?
生:大树的滋养、动物的粪便
师:善于观察的小孙子在爷爷的引导下,还发现了什么?
生:木耳。
师:你们见过木耳么?你们见到的木耳长什么样啊?
生:黑的,泡过的……
师:你们见过新鲜的木耳么?看看书上,新鲜的木耳长什么样?
生:水灵灵、半透明的。
师:就是这样的(出示课件)
师:接下来又有新发现,小孙子都兴奋的跳了起来,他发现了什么?
生:蘑菇!
师:什么样的蘑菇让小孙子如此兴奋啊?
生:小孙子又仔细地看了看周围的地面,兴奋得跳了起来:“蘑菇!爷爷那么多蘑菇。灰色的,黄色的,真有意思,他们长得多肥壮!”
师:你们喜欢这肥壮的蘑菇么?
生:喜欢。
师:小孙子和你们一样,瞧他,正在哪摘蘑菇呢,很快就捡满了一帽子,这时,爷爷是怎么说的?
生:“够了,够了。”爷爷阻拦说,“留下一些给那些小松鼠、小野兔和小刺猬吃吧!”
师:从爷爷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爷爷很善良、爷爷爱护小动物、爷爷把小动物当作自己的孩子……
师:是啊,我们应该和大自然和谐共处。“一棵大树死了,更多的生命在这儿住下来了,不仅有动物,还有植物。”在大自然的词典里,没有死亡,有的,是不断的新生,是生生不息的生命轮回,我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快乐的生活。
师:于是:“老爷爷望着这棵成为动物新家的大树,望着这片长满草莓、蘑菇的土地,欣慰的笑了。”你知道爷爷为什么欣慰的笑么?(出示课件)
生:大树不孤单了,老爷爷很开心,所以老爷爷欣慰地笑了。
生:因为很多动物和植物找到了自己的新家,他为小动物和植物高兴,更为大树有了新朋友而高兴,所以老爷爷笑了。
生:因为森林又焕发了更加旺盛的生机,老爷爷不再为大树的死难过,所以他欣慰地笑了。
(动物有家了、枯死的大树不是没有用的、大家在这里过的很开心、小孙子增长了见识……)
师:大自然是神奇的,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里处处给我们展现的是生机,是希望。就像文中这棵死去的大树一样,在它枯朽的枝干上,存活着更多的新生命。
文本细读:
本篇课文篇幅较长,写了爷孙俩在森林里的发现,全篇以人物对话为线索,向我们介绍在一棵枯树周围生活着许多新的生命,有美丽的啄木鸟、小松鼠、猫头鹰、林貂,还有鲜红的草莓、新鲜的木耳、肥壮的蘑菇,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而画面的背景就是这棵死去的大树。在生命与死亡的强烈反差下,我们感受到的不是死亡的恐惧与无奈,而是生命的希望与力量。
大自然是神奇的,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里处处给我们展现的是生机,是希望。树木在其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无论是苍翠挺拔的树,还是枯萎死亡的树,都在这个缤纷美丽的世界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田野,在路边,在海水飞溅的山崖……我们都能看到树木优雅的身姿。静默的树木美丽、深沉,散发着幸福恬静的气息。当生命逝去的时候,树木依然无私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就像文中这棵死去的大树一样,在它枯朽的枝干上,存活着更多的新生命。在逝去旧我的同时,迎来新生,品味一种新的开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鹰、粪、酸、灌、摩”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窝、残、粪、颗、肥、壮、趣、帽、刺、抚”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正确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通过读书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策略与方法:
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段落,充分朗读、体会。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时,搜集相关资料。针对课题提出问题,通过读书试着解决,并能在读书中根据重点句子进行提问。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文章中提到的动植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根据课题进行提问,谁来先说说你的问题。
学生的问题可能有:这个新家指的是什么?
这是谁的新家?一个新家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是一个“新”家?
2、师:老师相信大家通过预习一定找到了答案,让我们再读一读书,然后再来回答问题。
二、检查读课文情况
1、学生自由读课文,争取读流利。
2、随机指名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3、理解文中个别词语。如:林貂、残骸、灌木等词语。像“抚摩”可以放在文中去理解。
三、回答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把根据课题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再进行整理一下。
2、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这个新家样子的时候,书中并没有介绍,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棵已经死了的树是什么样的。
在理解为什么说是一个“新”家的时候,要先理解“新”的意思。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根据文中句子提出问题。并解答。
“老爷爷望着这棵成为动物新家的大树,望着这片长满草莓、蘑菇的土地,欣慰地笑了。”老爷爷为什么会笑了?
引导学生思考他可能会想什么?如果你看到这样一个新家,你会怎样?
学生在汇报老爷爷的想法时,要让学生展开说一说这株树到底有何作用?
4、谈收获。
师:学习完课文你有何收获?
学生有可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如从大树的角度谈它的奉献,谈大树生活得有意义;从“家”的角度谈动物、植物相处的和谐、大家庭的和谐;甚至谈人应该从中受到启迪、学习大树的精神等等。教师应该给予充分地肯定,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的具体内容来谈,不要脱离课本空发感想。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壮”字:注意右半部分不要写成“土”。
“刺”字的左半部分不要写成“束”。“趣”“窝”“粪”等字要写紧凑些。
3、学生独立书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写写你在生活实际中的发现。
回家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或以表演课本剧的形式,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教学要求
1.在口语交际训练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做到保护小动物、爱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以《小青蛙找新家》为话题,在学生中开展口语交际。
2.难点:建立开放的口语交际环境,使学生有兴趣交流,乐于口语交际。
三、教学准备
1. CAI课件。
2.小青蛙头饰。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人
1.CAI出示小青蛙图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小青蛙打招呼。
2.CAI出示小青蛙美丽的家园。
师: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3.师:清清的水,蓝蓝的天,小青蛙每天都高兴地放声歌唱,青蛙的家园真美丽。可是有一天,小青蛙还是决定离开这儿,去寻找一个新家。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相机板书课题:小青蛙找新家,学生与老师同步空书。
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各小组,适时引导谈话、讨论。待条件成熟后,全班同学交流汇报。
二、情境感悟
1.CAI出示小青蛙家园被破坏的图片。
师:小朋友,你又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2.师:再走近一点,我还闻到一股气味呢!小朋友们,你闻到了吗?
学生说闻的感受。
3.师:这些又脏又臭的垃圾是怎么来到小青蛙的家园的?
讨论交流。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一步一步自然而然地进人口语交际的情景,大胆主动地进行口语交际。
4.CAI出示小青蛙哭泣的图片。
师:小青蛙怎么了!
学生带头饰扮演小青蛙,其他学生安慰小青蛙,表演者和全班学生双向、多向交流,要求突出交际性。
三、明理升华
师:小青蛙能找到新家吗?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内交流、汇报。
2.CAI出示环境破坏图片。
师:由于环境被破坏,小青蛙伤心地离开了家,这只可怜的小青蛙也许就在我们的身边,为了让寻找新家的小青蛙不再失去快乐的家园,为了让还没找到家的小青蛙重新拥有一个美丽的家,为了让小青蛙不再伤心,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学生小组内讨论、汇报。
3.师:小朋友们,我们和小动物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只有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保护好环境,才能和小动物们永远拥有幸福美丽的家。
4.CAI播放《小青蛙》儿歌,重现碧水蓝天的美景。
学生自由律动,在音乐声:1,结束口语交际课程。
六、板书设计
小青蛙找新家
lbg54321
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学会交流和讨论,并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表达出自己在阅读中产生的感受;产生对地球现状的忧虑感,并自觉提高环保意识,爱护地球。
教学方法
在教师引导下自由讨论、自觉感悟、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分析题目,体会情感。
1 、板书课题。齐声朗读,体会每一个字的轻重程度。
2 、分析作者拟题目的。这种拟题方法很少见过,回忆前面所学课文的拟题方法:有以事件命题,以景物命题,以人物语言命题,读后思考:从每个字的轻重程度,你体会到什么?
3 、从“只”字想象,作者写作时怀着怎样的情感? ( 珍爱 )
二、情感切入,感知全文。
1 、用自己的方式读全文,告诉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这么珍爱地球?说出一点就行。
2 、讨论,分析文章主要内容。
学生发言,教师板书:美丽渺小 资源有限 别无去处
3 、学生将板书内容连成一句话:只有一个地球,她美丽而渺小,资源有限,没有她,我们别无去处。
三、理解内容,欣赏评价。
1 、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谈体会(自己认可的观点、怀疑的观点、不懂的地方、体会更深的地方),可以先和同学讨论。
2 、将自己的体会写在书上,如果是由某一段或句子得出的体会,就写在句段旁;如果是从全文得出的体会,就写在题目下或全文后面。
3 、按课文结构展开讨论。
1 )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美丽渺小”部分(第 1 、 2 自然段)。其他同学从这一段得出什么体会?
分析描写地球“美丽”的词语:纱衣、母亲、摇篮。(比喻、拟人)
分析描写地球“渺小”的词语:五分之一。(比较)
分析“美丽”和“渺小”的关系,从一褒一贬你体会到什么样的心情?(矛盾、无奈)
2 )教师范读“资源有限”部分(第 3 、 4 自然段)。学生谈体会,教师引导分析如下词句:
“慷慨”“枯竭”“不节制”的意思是什么?体会到什么?请学生谈谈从课外了解到的关于矿物资源的知识。
“再生”“随意”“灾难”的意思是什么?引导学生从生物链的破坏谈谈后果。
想象描绘:不可再生资源枯竭,可再生资源变成灾难,若干年后的地球会是什么样?
3 )学生齐读“别无去处”部分(第 5 、 6 、 7 自然段)。教师提问:这一部分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色?分析设问句和反问句,体会反问句的强调作用。
让学生谈谈课外了解到的相关宇宙知识。
4 )学生谈谈教师没能分析到的其他体会,引导出结论:地球很美丽,可是太渺小,这是宇宙发展的结果,人类无法改变;但是,地球资源的枯竭和灾难却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在人类别无去处的时候,我们唯一的选择是:精心保护地球。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教师板书“精心保护”。
四、自主讨论,形成认识。
学生自由读全文后,分小组开讨论会“怎样精心保护地球”。
教师小结:珍爱地球,是我们共同的情感;精心保护,是我们共同的行动。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号召大家保护自己的家园,我们小学生要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们对地球的珍爱。
板书设计
美丽 渺小
只 有一个地球 别无去处 → 精心保护
资源 有限
作者邮箱: 281033466@qq.com资料提供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3、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
理解“我”为什么发出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世界里,这里有亲人的疼爱,朋友的关怀,师长的诲,这里有鸟语花香、明媚阳光……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许多孩子因为战争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他们不得不在死亡线上挣扎着,有的失去了自己挚爱的亲人,无家可归。有一个中国孩子给前联合国秘书长写了一封信,信中包含了一个孩子对和平的渴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他的心灵呼唤吧!
2、板书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师:雷利在这封信中对联合国秘书长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1、将课文读通读顺,读不通的地方反复朗读几遍。
2、点名读课文,师正音。
三、精读感悟
过渡:相信大家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已经有所了解了,那么他一个中学生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信,发出这样的呼声呢?
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再深入地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作点旁注。
1、学生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
2、交流,点拨:
第一层理解:爸爸在执行维和行动中牺牲了,很悲痛。
⑴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1~4小节。
师引导概括出:工作出色、爱妻子、爱孩子、热爱和平。
⑵练习朗读课文。启发:你认为在读这一部分内容时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激动、悲伤、骄傲)
⑶点名朗读──学生互评:
老师点评:老师听出了激动、悲伤的语气,但自豪的味儿还不够,特别是在第3小节中,当我看到爸爸的灵柩时,心中无比的悲伤,但是也为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爸爸而自豪。
⑷齐读第3小节。
⑸第3小节的结尾处连用了三个“和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借爸爸的口表达了自己热爱和平,迫切希望世界和平的愿望。)
⑹教师引读:
所以联合国秘书长对爸爸的殉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一名……素质”。
第二层理解:和平之神还没有永驻从间。
师: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
⑴学生交流:
相机出示“世界并不太平──”。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大家可以联系课前的预习来交流。(师点评)
⑵学生自由交流:
师点评:看来是个关心时事政治的人;你的课外阅读真丰富;你的预习很充分。
⑶演示CAI课件:
师小结: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只有铮铮的白骨和成堆的尸骸,它不仅是对生命的摧残,更侵蚀着每个纯洁的心灵。如果你看到了这些场面,你会对联合国秘书长说什么?
⑷自由交流。
⑸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课文第5小节:
点名读──集体读。
师点评:看来大家已经读进了课文,与小作者产生了共鸣。
师:如此娇嫩的和平之花怎么经得起战争的摧残,请大家一起欣赏两首小诗《地球的呻吟》、《地球的呼声》。
⑹学生选读──集体齐读:
让世界远离战争,让世界充满阳光,充满爱,是我们每个人的心声,让我们一起唱响《让世界充满爱》。
⑺学生欣赏音乐。板书:和平
四、小结升华
师:同学们,为了制止战争,让世界充满爱,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畅谈)
【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和平!
人教版第七册第三组“习作
湖北省鄂州市鄂钢二小 程建文 436002
教学目标:
1、本次“习作”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
2、围绕“秋天的景物”,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表达等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注重训练学生理清思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设计理念:
“新课标”对四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是留心观察、乐于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和感想,特别注意用好平时积累的语言和有新意的词句。因此,在设计这节“习作”课的时候,我注重从学生对秋天的“感受”入手,在学生把握了“秋天景物”特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尽情地表达;并提醒学生用好平时积累的优美语句,愉快地写作文。
教学过程中,我还注意从四年级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切身感受出发,注重营造轻松和谐的写作意境,注重对学生写作的过程和方法的关注,注重对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关注。
课前准备:
组织一次秋游或课外观察活动;准备好“秋天的景色”的多媒体课件或相关的网络资源。
教学过程:
一、观察体会,感受秋天的特点。
1、导入秋天。
(老师激趣谈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同学们,老师刚才朗诵的这句诗,大家知道写的是什么季节吗?(学生思考回答。)
好!有的同学说是春天,有的同学说是秋天。有“好景”、又有“黄”、“绿”这些色彩,到底是什么季节呢?老师请大家注意,诗里写的是“橙黄橘绿”——水果成熟了!对,秋天。
看来我们还得逐字逐句地仔细观察和体会,才能弄懂诗句的意思。
2、感受秋天。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反映秋天的景物的影片。(播放多媒体“秋天的景色”。)
从影片中大家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影片中播放的有蓝天、白云映照着平静的水面,城市里街道两旁金黄的树叶,山上火红的枫叶,果园里成熟的果实,农田里成熟的瓜果、丰收的粮食等等。)
同学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闻。(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刚才看过的影片,谈一谈各自看到的“秋天景物”的片断。老师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激励学生大胆地口头表达,让学生互相评论。)
除了影片中反映的“秋天景物”之外,根据大家的观察,你自己觉得秋天是什么样的呢?(老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于秋天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3、把握秋天的特点
好!下面大家各抒已见,谈谈你见到的“秋天”的“模样”吧。(老师安排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各组都讨论好了吗?哪位同学来说说,你觉得秋天有哪些特点?
(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不必强求统一。只要说的不是其它季节的特点就行。)
二、激发想象,描绘心中的秋天。
1、(师)秋天像一首诗,秋天像一首歌,秋天像一幅画,秋天像一个美丽的童话。古人说:“万美之中秋为最”。同学们,你们心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呢?(老师激发学生尽情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提示:视觉上——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的天空很蓝、云很白;秋天是金黄色的(树叶);秋天是火红色的(枫叶)、、、、、、
感觉上——秋天秋高气爽、气温不冷不热;秋天刮风下雨后会很凉;秋天人们会多穿些衣服;、、、、、、
概括地说:秋天是成熟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是从炎热走向寒冷的桥梁、、、、、、)
2、同学们,我们经历过很多个秋天了,大家可能也参加过“秋游”活动吧。请谈谈你心中印象最深的一处秋天的景色。
老师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可以是旅游景点、农田、山野、校园等等,老师要指导学生最好是说出自己亲身所见的秋天的景物。当然,学生如果说的是间接的见闻或加上合理的想像也要给予鼓励。)
3、启发学生用最贴切的语句来描述“秋天的景物”,注意运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语言和词句。
大家平时见过哪些描写秋天的词语呢?(如:一叶知秋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萧瑟、秋风扫落叶、北雁南飞、、、、、)
老师给大家背几节描写秋天的诗句吧:“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等等。同学们一定也会背诵一些描写秋天的诗句吧!(点学生背诵有关的诗句,并作简短的点评。)
大家一定还读过很多描写秋天的文章,或是看过反映秋天景物的绘画。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同学的心中,秋天也许都不相同。那么,你们就用心地去构思,重点描绘你感受最深的秋天的风景吧。在写作文的时候,你可以根据需要,把你平时积累的描写秋天的优美语句引用到你的作文中去,但注意要用得恰当、贴切。
三、精心构思,谱写秋天的弦律。
播放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的钢琴曲《秋的思语》,营造气氛。
(师)从刚才的讨论中,老师发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好!我们开始写作文了。写作文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首先要安排好写作的顺序,你感受最深的地方要详细地写;其次要写出景物的特点,写出你的真情实感;大家还要注意用上你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用好标点符号。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写好这篇作文,写完后我们在课堂上互相交流、互相欣赏吧!(学生写作文,老师个别辅导。)
参考文献:(略)
定稿日期:2004年9月8日
作者邮箱: pcjw8888@sina.com资料提供者:
北京小学吉春亚
学习目标:
1.尝试用诗歌的言语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敬爱、感激之情。
2.用个性花的朗读方式有感情的朗读所积累的诗。
3.用各个不同的角度多元解读《黑板 .粉笔》这首诗。
学习重点:
尝试用诗歌的言语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敬爱、感激之情
学习难点:
用各个不同的角度多元解读《黑板 .粉笔》这首诗。
学习过程:
一、揭题引入。
出示: 一块黑板
大半生的战场
一根教鞭
点种桃李满园
一杯清茶
淡淡的苦,淡淡的甜
猜猜这首诗是写给谁的?你们怎么猜出来的?(板书课题:献给老师的歌)
(根据儿童喜猜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诗兴趣。在猜测中体显会读诗的成就感。)
二、看图说诗。
1.出示四幅图画:①老师在课堂上课;②老师在办公室办公;③老师给后进生补课;④老师走进了小朋友的家;⑤老师和我们一块做游戏。
2、引导看图说话。图画上画的是什么,请用一句话表现出来,要求说得跟别人不一样。
3、句子浓缩成诗。比较、评价哪位同学写的更有诗的味道。
(运用画面把教师工作的情景展现在大家眼前,唤醒了学生已有的回忆,接着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言语表现画面,并相机引导形成诗歌语言,在此过程中促进思维的“诗化”,学生在创造中感悟到什么是“诗”的语言。)
三、选择填诗。
在我的读书生涯中有这么一位老师,(穿插讲解我们之间感人的故事)教师节就要来临,请大家帮助我做完一首诗献给他。
出示:
如果将他用过的粉笔 如果将他写过的评语
堆垒起来 汇在一起
那将是一座皑皑的白雪 那将是一条涓涓的小溪
雪山 映照他纯洁的情怀 小溪
如果将他用过的教鞭 如果将他走过的桥路
栽到土里 连成直线
那将是一片茂密的森林 那将是一条漫长的旅途
林木 旅途
咱们选择其中一小节填写诗句,准备献给我的那位年长的老师
三、创作组诗。
1、引导:我们可以把老师比作——(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或学生上讲台书写)
板书:一轮太阳
一面镜子
指南针
铺路石
老黄牛
设计师
……
2、为什么这样比?看三分钟内谁写的多。
3、反馈交流评价。
4、把散乱的内容拼成组诗。
(组合创诗的设计,极具开放性,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促使学习个体充分调动联想与想象,用“诗性”的言语发表自己的见解。 组合诗时,合作者必须考虑前后内容是否相连,朗读起来是否合拍等,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的连贯性、对语韵的敏锐感觉极有益处。)
四、多元解诗。
1、出示:如果黑板是深邃的夜空 如果黑板是神奇的沃土
粉笔就是倏忽闪过的荧火 粉笔就是裎亮锋利的铁犁
你用心血凝成的光焰 你用生命辛勤的耕耘
照亮了步步前进的路途 播种下串串瑰丽的希望
如果黑板是辽阔的海洋
粉笔就是层层雪白的浪花
那后跟追逐前浪的涛声
讲述着一个永恒的童话
2、自由解读诗,如果觉得自己已学懂了可以上讲台做解诗的主人
3、由座位上的同学向解诗的主人发问。
(教育的本质回归意味着尊重与发展个性生命。设置多元解读这个环节宽了学生的心理空间,刺激学习主体自身弹性思维的持续发展,促使他们不断发现,不断突破,不断创造,以彰显个性。摆擂台这种形式挑战性极强,相信学生为了成为“擂主”,会调动所有感官去品诗。)
六、总结学习
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作者邮箱: bjjchy@sina.com资料提供者:
邻水县合流镇中心小学
集体备课登记表
学校:合小年级:五年级(上)学科:语文课时编号:03
备课时间
2011.8.29主备课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第1周
课题2、古诗两首教材页码P5-6课时安排共2课时第1课时
学习目标1、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理解古诗大意,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流露在诗中的喜悦之情。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自学提示(四个明确)1.学习第一首古诗。2.自学为主,小组合作、交流,教师适当点拨3.会认生字词,会背、会正确默写古诗。4.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预设1、第二句学生不易理解诗意。2、诗句翻译不够连贯。
解决办法预设1.“兵教兵”的方法,反复教读,或者教师适当引导2.借用工具书
3.读课文,找关键语句,小组交流
教学流程集体备课个人二次备课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首古诗。
《江畔独步寻花》
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出示学习目标:小黑板(见上)
生默记目标。
三出示自学指导:
(一)自由读大声朗读古诗,边读边用横线勾画生字,有不认识的字词借用工具书或请教同学。
(二)同桌互读,把语句读通顺,比谁读得流利。
(三)理解古诗大意,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流露在诗中的喜悦之情。(12分钟后比谁会写、会读、会说,抓住机会哟,看谁最棒)
四先学
1.学生自学,读书思考问题
教学流程集体备课流程个人二次备课
2.教师巡视,监督每位学生都投入学习。
五后教
(一)比读生字词语。师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后进生)
江畔倚簇
1.不会认读的兵教兵2.齐读
(二)比写生字
1.交流怎样记住它们
2.随机抽取易错字词进行听写,如有错在组长处再听写
(三)比读古诗
小组赛读,生评价读的情况
(四)比理解诗意
1.指明反馈,其他可补充
2.齐读板书
五当堂训练
1.默写古诗
2.评价书写
板书设计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教学反思
资料提供者:张贤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