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0 13:37:02
类别: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一等奖
三、典型试题分析:
5.下面语段横线处所填写的语句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精炼、优雅、丰盈。 谁又能说这些纸上伤感或愉悦的行旅,不是真实人生的延续和扩展呢?
①的确,在汉语的世界里,我们总能寻找到情感的栖息地:一处山水,一段笛声……便能牵动无尽的感叹;一朵飞花,一片雨丝……就会勾起无穷的思绪。
②那么,本已远去的那些伤感岁月,本已消逝的那些明媚春景,就可能随时复活,随时在语言里和你重逢。
③因为有这样一笔绚丽的遗产,我们的人生就不会显得贫乏,每一种心情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归宿。
④如果你的记忆里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A.①③②④ B. ①④②③ C. ③①④② D. ③④②①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连贯。实际上考查对于句间关系的把握情况。本题句间的前后连贯,主要是前后句的关键词句的前后连接。
8(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材料,请你根据这两则材料来说明“中国茶文化”的特点。(3分)
[材料一]
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茶诗。到了唐代,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问世,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基本形成。
茶文化与文学艺术联系紧密。刘禹锡的《尝茶》、苏轼的《咏茶》、文徵明的《陆羽烹茶图》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都是这二者结合的经典之作。
茶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城市茶馆兴起于清末,后逐渐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戏剧、诗会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是中国普通人家秉承的礼仪美德。
[材料二]
古老的中国茶文化在对外交流中逐渐传到各国,同当地的历史、文化、经济相结合,对很多国家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五代末至明初,中国茶文化迎来了第二个高峰,点茶茶道开始流行,茶文学和茶具文化日益繁荣。受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影响,韩国的茶礼也于这一时期兴起,并逐步普及于王室、官员、僧道乃至百姓中间。
答案: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3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信息的提取与概括能力。材料一,在首段中提取关键词语,得出“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结论;在其后两段中,能够提取中心句,然后抽象出最概括的特点——内涵丰富;材料二,提取中心句,简单概括即可。
具体答题思路:
“内涵丰富”一点若展开为“茶文化与文学艺术、人们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融合了曲艺、戏剧、诗会、灯谜等艺术形式。”给满分。
“具有世界影响力”表述为:“中国茶文化在对外交流中传到各国,对很多国家茶文化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给满分。
三、典型试题分析:
5.下面语段横线处所填写的语句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精炼、优雅、丰盈。 谁又能说这些纸上伤感或愉悦的行旅,不是真实人生的延续和扩展呢?
①的确,在汉语的世界里,我们总能寻找到情感的栖息地:一处山水,一段笛声……便能牵动无尽的感叹;一朵飞花,一片雨丝……就会勾起无穷的思绪。
②那么,本已远去的那些伤感岁月,本已消逝的那些明媚春景,就可能随时复活,随时在语言里和你重逢。
③因为有这样一笔绚丽的遗产,我们的人生就不会显得贫乏,每一种心情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归宿。
④如果你的记忆里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A.①③②④ B. ①④②③ C. ③①④② D. ③④②①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连贯。实际上考查对于句间关系的把握情况。本题句间的前后连贯,主要是前后句的关键词句的前后连接。
8(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材料,请你根据这两则材料来说明“中国茶文化”的特点。(3分)
[材料一]
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茶诗。到了唐代,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问世,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基本形成。
茶文化与文学艺术联系紧密。刘禹锡的《尝茶》、苏轼的《咏茶》、文徵明的《陆羽烹茶图》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都是这二者结合的经典之作。
茶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城市茶馆兴起于清末,后逐渐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戏剧、诗会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是中国普通人家秉承的礼仪美德。
[材料二]
古老的中国茶文化在对外交流中逐渐传到各国,同当地的历史、文化、经济相结合,对很多国家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五代末至明初,中国茶文化迎来了第二个高峰,点茶茶道开始流行,茶文学和茶具文化日益繁荣。受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影响,韩国的茶礼也于这一时期兴起,并逐步普及于王室、官员、僧道乃至百姓中间。
答案: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3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信息的提取与概括能力。材料一,在首段中提取关键词语,得出“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结论;在其后两段中,能够提取中心句,然后抽象出最概括的特点——内涵丰富;材料二,提取中心句,简单概括即可。
具体答题思路:
“内涵丰富”一点若展开为“茶文化与文学艺术、人们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融合了曲艺、戏剧、诗会、灯谜等艺术形式。”给满分。
“具有世界影响力”表述为:“中国茶文化在对外交流中传到各国,对很多国家茶文化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给满分。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时间 三教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974年,在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的骊山陵东侧,发现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刻画精致、形态逼真的兵马俑。
这便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出示课题,齐读。
二、看录象,创设情景
1、仔细欣赏。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交流。
2、自读课文,了解大意。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练读,读给同桌听。
3、说说兵马俑给你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词
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正音。
2、理解词义,可联系上下文,也可查字典。
3、指名试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四、精读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集体讨论。
(1)从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从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朗读前四句,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潮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5、读最后一个长句子,前半句讲了兵马俑的恢弘气势,“看上去真像……”讲兵马俑的高超制作工艺。
6、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课文除了讲“规模宏大”,还讲了兵马俑的什么特点?
二、学习第3段
1、提出要求:这一段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它们有什么样的鲜明个性?用笔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词句。
2、学生自学。
3、同桌交流。
4、集体讨论,交流。
(1)从“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最前列”和“神态自若”的描写中,感受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特点。
(2)从“体格健壮,体态匀称”及穿着装扮,手持各种武器,“目光炯炯,双唇禁闭,神态严峻”中,体会武士俑威武凝重的特点。
(3)从“上身着短甲……左手持弓箭”中体会骑兵俑的勇猛善战的特点。
(4)车兵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弓弩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马俑形体健壮,肌肉丰满,跃跃欲试。
5、在学生充分交流,发表意见后,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自由穿插。
6、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读第10自然段,填空: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有的————,好像———;……
(2)用“有的……有的……”和“好像”练习说话。
7、指导有感情朗读4~10自然段,体会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三、学习过渡段
1、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兵马俑,这两方面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2、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句话的作用。
(1)这句话包含了哪些内容?
(2)句子前半部分是说兵马俑规模宏大,后半部分是说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造句。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兵马俑,这两方面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2、过渡段在划分段落时一般是划上段还是划下段?
二、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分段。
(1)2~10自然段讲了兵马俑的哪两个方面?
(2)按两个方面给2~10自然段分为两段,过渡段是划上段还是划下段?
2、概括段意。
第一段:总领全文。
第二段:写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第三段: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第四段:总结全文。
三、学习一、四段
1、指名读第1段。
(1)“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是什么意思?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说明了秦兵马俑的价值怎样?
(2)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导朗读,抓住“举世无双”、“享誉世界”体会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以及为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3、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和文章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
4、总结。
这篇课文生动的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 19秦兵马俑(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不仅)规模宏大 (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勇气概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知识网站为学校的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自由驰骋、遨游的广阔天地。语文网络教学,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活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善于利用网上资源,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挑选网上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近期我校一位老师上了一节语文网络教学研究课《秦兵马俑》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堂回顾】
一、激趣导入
1、播放秦兵马俑录象片断,激发兴趣。
2、指名谈谈观录像后的感受。
二、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⑴ 读读第三段:
找找课文介绍了哪几类兵马俑。
⑵ 选择感兴趣的一类俑,看看图片,浏览资料,品读课文描写。
2、学生利用网页自学。
3、学生集体交流,相机点击“友情链接”,浏览“将军俑图”、“武士俑图”、“骑兵俑图”、“马俑图”和“群兵马俑图”,说说它们的个性特点并试着读出它们的这种个性特点。
4、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说出各图片的名称。
5、讨论:
你是根据什么来作出准确的判断的。
6、播放视频:
再次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细细体会各自的个性特点。
三、课外延伸
1、师提问:
学了课文后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对于秦兵马俑你还想了解些什么?让我们进入“网站链接”找找答案。
2、进入“BBS论坛”或“聊天室”,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或收获。
3、电话连线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吴永琪先生,现场解答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疑惑之处。
四、课后作业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一项完成,进行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
1、关于秦兵马俑还有许多知识,你想了解什么,从网上搜索一下,把找到的有关图片和资料告诉大家。
2、类似于秦兵马俑的文化和艺术很多,从网上搜索有关中华民族文化和艺术遗产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加以整理,出一份小报。
3、从网上搜索你感兴趣的资料,模仿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及第三自然段的过渡形式,写一篇短文。
【理性思考】
初次品尝新鲜的语文网络教学课让我从中感受到网络语文教学的几点优势:
一、网络语文教学为互动式学习创造了可能,它是创造人格的保证
网络语文教学在真正意义上为一种互动式学习创造了新的可能,而这种可能又正是塑造学生,创造人格的重要保证。在网络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人际交往以计算机及网络为界面,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学生的年龄、性别、成绩好坏、长相美丑、家庭背景,甚至品行优劣等影响教师期望的固定因素,都有机会“隐藏”起来,只有虚拟存在是唯一的真实。教师只能按学生的学习状况施教,这有利于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尽可能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更重要的是,网络空间和网络中的这种虚拟性,不仅使得学生从中获得经验和体验,而且它可以使学生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抛弃自卑、畏惧、厌恶和轻视,以及被没视、被耻笑,充分激活和发挥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在无限的想象和创设空间中遨游,自由而健康地发展。教学实践表明,网络语文教学作为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重要学科活动,确实能够满足并促成创新人格这些心理特征的形成,它是塑造学生创新人格的重要载体。
二、网络语文教学促进了生生、师生间的交流
在新课程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课堂并非孤立于真实的世界之外的学习空间,要把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是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而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却常常进行架空的技巧训练,学生缺少表达和交流的欲望。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必须通过语言来表达、交流自己的思想,在语言运用中去学习语文,这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最重要的意义。“BBS论坛”和“聊天室”的设计,为学习者的双向交流提供了广阔空间,达到“人──机──人”交互的设计目的,即学习者(人)通过多媒体网络(机)与其他学习者或教师(人)进行互相交流,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交流中迸发了思维的火花,这种实时的交流方式使每个人都处在一种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
三、网络语文教学给学生主动获取,展示信息提供舞台
心理学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积极的自我表现的欲望,把自己的战绩、智慧展示于众人面前,赢得他人的尊重,享受精神的满足,这是人类事业取得成功的内在机制。在这堂课中,老师着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如:在“自学第三段“中,学生在网站上收集材料、理解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交流自学成果时,学生们一边展示,一边各抒己见;“质疑、解疑”时学生由困惑到兴奋不已……电脑展示收集的资料,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的创新成果及时得到反馈。学生主动获取新知,变“死学”为“活学”,学生的劳动成果赢得同学们的尊重,同学间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增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劲头,更积极的拥有自我表现的欲望。
这一节网络语文教学课也让我感受到网络教学中也有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如:老师既要上课,又要操作电脑,还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常常会顾此失彼,弄得手忙脚乱;学生对到网络教室上语文课感到新奇,电脑吸引了他们的一部分注意力,学生发言不如教室里积极,上课的实际效果应一分为二来看;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因为有了电脑的阻隔而感觉有些疏远。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困难,学生的自主权大了,课堂生成性增强了,要求老师有更强的教学应变能力。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知识网站为学校的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自由驰骋、遨游的广阔天地。语文网络教学,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活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善于利用网上资源,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挑选网上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近期我校一位老师上了一节语文网络教学研究课《秦兵马俑》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堂回顾】
一、激趣导入
1、播放秦兵马俑录象片断,激发兴趣。
2、指名谈谈观录像后的感受。
二、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⑴ 读读第三段:
找找课文介绍了哪几类兵马俑。
⑵ 选择感兴趣的一类俑,看看图片,浏览资料,品读课文描写。
2、学生利用网页自学。
3、学生集体交流,相机点击“友情链接”,浏览“将军俑图”、“武士俑图”、“骑兵俑图”、“马俑图”和“群兵马俑图”,说说它们的个性特点并试着读出它们的这种个性特点。
4、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说出各图片的名称。
5、讨论:
你是根据什么来作出准确的判断的。
6、播放视频:
再次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细细体会各自的个性特点。
三、课外延伸
1、师提问:
学了课文后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对于秦兵马俑你还想了解些什么?让我们进入“网站链接”找找答案。
2、进入“BBS论坛”或“聊天室”,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或收获。
3、电话连线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吴永琪先生,现场解答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疑惑之处。
四、课后作业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一项完成,进行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
1、关于秦兵马俑还有许多知识,你想了解什么,从网上搜索一下,把找到的有关图片和资料告诉大家。
2、类似于秦兵马俑的文化和艺术很多,从网上搜索有关中华民族文化和艺术遗产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加以整理,出一份小报。
3、从网上搜索你感兴趣的资料,模仿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及第三自然段的过渡形式,写一篇短文。
【理性思考】
初次品尝新鲜的语文网络教学课让我从中感受到网络语文教学的几点优势:
一、网络语文教学为互动式学习创造了可能,它是创造人格的保证
网络语文教学在真正意义上为一种互动式学习创造了新的可能,而这种可能又正是塑造学生,创造人格的重要保证。在网络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人际交往以计算机及网络为界面,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学生的年龄、性别、成绩好坏、长相美丑、家庭背景,甚至品行优劣等影响教师期望的固定因素,都有机会“隐藏”起来,只有虚拟存在是唯一的真实。教师只能按学生的学习状况施教,这有利于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尽可能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更重要的是,网络空间和网络中的这种虚拟性,不仅使得学生从中获得经验和体验,而且它可以使学生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抛弃自卑、畏惧、厌恶和轻视,以及被没视、被耻笑,充分激活和发挥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在无限的想象和创设空间中遨游,自由而健康地发展。教学实践表明,网络语文教学作为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重要学科活动,确实能够满足并促成创新人格这些心理特征的形成,它是塑造学生创新人格的重要载体。
二、网络语文教学促进了生生、师生间的交流
在新课程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课堂并非孤立于真实的世界之外的学习空间,要把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是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而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却常常进行架空的技巧训练,学生缺少表达和交流的欲望。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必须通过语言来表达、交流自己的思想,在语言运用中去学习语文,这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最重要的意义。“BBS论坛”和“聊天室”的设计,为学习者的双向交流提供了广阔空间,达到“人──机──人”交互的设计目的,即学习者(人)通过多媒体网络(机)与其他学习者或教师(人)进行互相交流,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交流中迸发了思维的火花,这种实时的交流方式使每个人都处在一种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
三、网络语文教学给学生主动获取,展示信息提供舞台
心理学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积极的自我表现的欲望,把自己的战绩、智慧展示于众人面前,赢得他人的尊重,享受精神的满足,这是人类事业取得成功的内在机制。在这堂课中,老师着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如:在“自学第三段“中,学生在网站上收集材料、理解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交流自学成果时,学生们一边展示,一边各抒己见;“质疑、解疑”时学生由困惑到兴奋不已……电脑展示收集的资料,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的创新成果及时得到反馈。学生主动获取新知,变“死学”为“活学”,学生的劳动成果赢得同学们的尊重,同学间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增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劲头,更积极的拥有自我表现的欲望。
这一节网络语文教学课也让我感受到网络教学中也有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如:老师既要上课,又要操作电脑,还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常常会顾此失彼,弄得手忙脚乱;学生对到网络教室上语文课感到新奇,电脑吸引了他们的一部分注意力,学生发言不如教室里积极,上课的实际效果应一分为二来看;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因为有了电脑的阻隔而感觉有些疏远。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困难,学生的自主权大了,课堂生成性增强了,要求老师有更强的教学应变能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课前准备:兵马俑的资料。
教学时间: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思考: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交流:
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2、意思: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朗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1)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2)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3)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写将军姿态。
(5)写武士姿态。
(6)写骑兵俑姿态。
(7)写车兵俑姿态。
(8)写弓弩手姿态。
(9)写马俑姿态。
(10)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1)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5、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将3至10节归并在一起。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
四、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六、作业 抄写词语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不仅俑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兵 马 俑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将军俑 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 威武凝重
骑兵俑 勇猛善战
兵车俑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 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 俑 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10节引读
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三、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3、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四、总结课文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状物类的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兵马俑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974年,在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的骊山陵东侧,发现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画面精致、形态逼真的兵马俑。
这便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
揭示课题,齐读。
二.学习课文 品词析句
1、整体把握:
⑴ 这篇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快速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
课件出示: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⑵ 默读思考:
课文哪部分是写规模宏大?哪部分是写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
2、感受规模宏大:
⑴ 默读思考:
兵马俑规模宏大体现在哪里?着重介绍的是什么?
⑵ 作者采用什么方法介绍的?
(举例、列数字)
结合理解“统率、所向披靡”。
3、感受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⑴ 默读思考: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兵马俑的哪些类型?作者抓住什么来写的?
板书:
将军俑
武士俑
骑兵俑
陶马
⑵ 欣赏将军俑:
① 出示课件2:
将军俑的图片。
A、看图,问:
这是什么俑,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吗?
B、指名回答。
C、看看课文是如何来描写武士俑的?
② 出示课件3 :
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鹤冠……
A、作者抓住什么来写的?
(身材、穿戴、神态)
B、从作者的描写中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武士?
(久经沙场)
C、能通过你的朗读让人感受到将军俑久经沙场的形象吗?
结合理解:
身材魁梧、鹤冠、昂首挺胸、铠甲(看图)。
⑶ 合作赏俑:
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俑,用同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汇报。
你能根据课文的描写分别用三个词来形容武士俑、骑兵俑、陶马的个性吗?
指导朗读。
过渡:
是呀,兵马俑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每一个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⑷ 感受个性鲜明:
出示课件4:
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有的目光炯故意炯,神态庄重,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在听侯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① 读一读:
看看与原文有什么不同?
② “好像”一词能少吗?为什么?
③ 指导朗读。
⑸ 练习仿写:
出示课件5:
兵马俑图片。
① 学习课文的写法,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说说兵马俑的神态。
② 学生交流。
小结:正如文中所说,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让我们再次感受它们精湛的制作工艺,学习作者细致的描写,感受他丰富的想象。
⑹ 齐读第9小节。
三、课外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上网浏览有关秦兵马俑的网站,更全面地了解秦兵马俑。
【板书设计】
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列数字、举例子
类型众多: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陶马
形象鲜明:神态各异、精美的艺术珍品
【资料袋】
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刻,这一年,秦国吞并了其他六个诸侯国后,第一次完成了对中国的统一。在统一中国后,秦始皇统一了货币,统一了文字,统一了法律,统一了度量衡,对以后的中国影响深远。
秦始皇从13岁登上王位,就开始为自己修陵墓。据《史记》记载,当时从全国各地来的艺术家和数以千计的工匠、军官,大约70万人为秦始皇修阿房宫和陵墓,一直修了37年,曾经主宰一切的秦始皇,也同样归于黄土。他生前喜好巡游,在统一中国后的十年里,五次远途出巡,大部分时间都在车轱辘上度过。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在路上,只有49岁。入土时,为了防止泄密,数千名参与建陵的能工巧匠被活活坑杀在墓中。
1974年春天,陕西临潼县的农民在打井时,偶然发现了兵马俑的秘密。于是,相隔二千二百多年,秦代艺术家们的杰作终于重见天日。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时间
三教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974年,在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的骊山陵东侧,发现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刻画精致、形态逼真的兵马俑。
这便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出示课题,齐读。
二、看录象,创设情景
1、仔细欣赏。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交流。
2、自读课文,了解大意。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练读,读给同桌听。
3、说说兵马俑给你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词
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正音。
2、理解词义,可联系上下文,也可查字典。
3、指名试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四、精读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集体讨论。
(1)从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从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朗读前四句,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潮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5、读最后一个长句子,前半句讲了兵马俑的恢弘气势,“看上去真像……”讲兵马俑的高超制作工艺。
6、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课文除了讲“规模宏大”,还讲了兵马俑的什么特点?
二、学习第3段
1、提出要求:这一段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它们有什么样的鲜明个性?用笔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词句。
2、学生自学。
3、同桌交流。
4、集体讨论,交流。
(1)从“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最前列”和“神态自若”的描写中,感受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特点。
(2)从“体格健壮,体态匀称”及穿着装扮,手持各种武器,“目光炯炯,双唇禁闭,神态严峻”中,体会武士俑威武凝重的特点。
(3)从“上身着短甲……左手持弓箭”中体会骑兵俑的勇猛善战的特点。
(4)车兵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弓弩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马俑形体健壮,肌肉丰满,跃跃欲试。
5、在学生充分交流,发表意见后,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自由穿插。
6、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读第10自然段,填空: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有的————,好像———;……
(2)用“有的……有的……”和“好像”练习说话。
7、指导有感情朗读4~10自然段,体会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三、学习过渡段
1、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兵马俑,这两方面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2、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句话的作用。
(1)这句话包含了哪些内容?
(2)句子前半部分是说兵马俑规模宏大,后半部分是说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造句。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兵马俑,这两方面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2、过渡段在划分段落时一般是划上段还是划下段?
二、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分段。
(1)2~10自然段讲了兵马俑的哪两个方面?
(2)按两个方面给2~10自然段分为两段,过渡段是划上段还是划下段?
2、概括段意。
第一段:总领全文。
第二段:写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第三段: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第四段:总结全文。
三、学习一、四段
1、指名读第1段。
(1)“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是什么意思?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说明了秦兵马俑的价值怎样?
(2)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导朗读,抓住“举世无双”、“享誉世界”体会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以及为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3、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和文章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
4、总结。
这篇课文生动的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
19秦兵马俑(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不仅)规模宏大
(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勇气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3、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朗读全文
法国前总结希拉克说过兵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今天就让咱们凭借着文字这种神奇的工具来走近它吧!
指名朗读正音。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借助课后练习,理清文章的写作结构。
课后练习:
“这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文中是用哪句话来把它们连接起来的?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哪些地方可以让你感受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朗读相应的语句。
五、学习第三——八自然段
课文中介绍了几种兵马俑?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六、总结课文
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祖先们为我们创造了引以自豪的历史,我们不能总生活在历史中,也要通过我们的努力为这辉煌的历史画上绚丽的一笔。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后,空落落的,很冷静,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还是要把自己的上课体会记下来。
1、准备还算充分: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上这节课之前,我查阅了在量的资料,对兵马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所以在课堂上感觉游刃有余。适时给学生介绍了一些相关的知识,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如:介绍了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率领大军,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国家,从而让学生们明白,军队在秦代的重要地位。
另外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做到了心中有数。
不充足的地方,是没有对细节的语言进行斟酌,语言比较贫乏,比如在形容将军俑的时候,只想到用“威风凛凛”来形容这位将军,而成功有时就决定在细节之处。自己事先想着到时肯定会有词语来表达的,可是到时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2、这节课上朗读也不少,可是有几次是重复无用的读。比如在读走近兵马俑整体来观看的那一部分,我也领读了,但是在学生们已经感觉到规模宏大的时候,还是又读了,感觉重复无用。
以后读要做到心中有数,读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效果,都要心中有数,不到位的时候要多读,读到位了就要通过。这样可以节省一节课有效的时间。
3、这节课的评价没有及时跟上。比如在常旭东读完将军俑那一段时,我的心里当时就感觉到了将军俑的气势,可是当时忘记对他进行肯定了,现在感觉很遗憾。说明自己在课堂上随机应变的能力欠缺。
4、这节课,很让我感觉到高兴的是:听完课的老师感觉到我这节课有气势了。有了这点的评价让我有点欣慰,因为以前的课堂,总是感觉到自己不投入,以那种心态想让学生投入到课堂上很难的。听了他们的评价,我可以稍稍鼓励一下自己了。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⒈凭借课文的语文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⒉联系课文内容领会过渡段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⒈出示图,师问:这是什么?教师板书课题:秦兵马俑。
⒉把你知道的秦兵马俑的有关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
二、学习第四—九自然段。
⒈兵马俑有哪些类型?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呢?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
自学要求:
①读一读,圈出表示外貌、神态、动作的词。
②议一议,你喜欢哪一类兵马俑,为什么?小组交流。
③演一演,根据书上的描写做一个动作,其他同学猜猜演的是什么俑。
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小组学习。
⒊交流。
三、学习第十自然段。
⒈学生默读,用横线画出表示神态的词。
⒉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四、导读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体会、过渡段在文中的作用。
六、作业:
⒈依照文中的过渡段练写片断。
⒉搜集秦兵马俑相关的课外资料。
板书:
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类型众多
(恢弘气势)(惟妙惟肖)
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之二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时间 三教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 新课
1974年,在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的骊山陵东侧,发现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刻画精致、形态逼真的兵马俑。
这便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出示课题,齐读。
二、看录象,创设情景
1、仔细欣赏。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交流。
2、自读课文,了解大意。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练读,读给同桌听。
3、说说兵马俑给你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词
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正音。
2、理解词义,可联系上下文,也可查字典。
3、指名试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四、精读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集体讨论。
(1)从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从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朗读前四句,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潮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5、读最后一个长句子,前半句讲了兵马俑的恢弘气势,“看上去真像……”讲兵马俑的高超制作工艺。
6、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课文除了讲“规模宏大”,还讲了兵马俑的什么特点?
二、学习第3段
1、提出要求:这一段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它们有什么样的鲜明个性?用笔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词句。
2、学生自学。
3、同桌交流。
4、集体讨论,交流。
(1)从“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最前列”和“神态自若”的描写中,感受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特点。
(2)从“体格健壮,体态匀称”及穿着装扮,手持各种武器,“目光炯炯,双唇禁闭,神态严峻”中,体会武士俑威武凝重的特点。
(3)从“上身着短甲……左手持弓箭”中体会骑兵俑的勇猛善战的特点。
(4)车兵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弓弩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马俑形体健壮,肌肉丰满,跃跃欲试。
5、在学生充分交流,发表意见后,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自由穿插。
6、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读第10自然段,填空: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有的————,好像———;……
(2)用“有的……有的……”和“好像”练习说话。
7、指导有感情朗读4~10自然段,体会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三、学习过渡段
1、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兵马俑,这两方面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2、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句话的作用。
(1)这句话包含了哪些内容?
(2)句子前半部分是说兵马俑规模宏大,后半部分是说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造句。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兵马俑,这两方面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2、过渡段在划分段落时一般是划上段还是划下段?
二、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分段。
(1)2~10自然段讲了兵马俑的哪两个方面?
(2)按两个方面给2~10自然段分为两段,过渡段是划上段还是划下段?
2、概括段意。
第一段:总领全文。
第二段:写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第三段: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第四段:总结全文。
三、学习一、四段
1、指名读第1段。
(1)“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是什么意思?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说明了秦兵马俑的价值怎样?
(2)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导朗读,抓住“举世无双”、“享誉世界”体会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以及为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3、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和文章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
4、总结。
这篇课文生动的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 19秦兵马俑(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不仅)规模宏大 (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勇气概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课前准备:兵马俑的资料。
教学时间:二教时
教学过程 :
第一教时
一、导入 新课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思考: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交流:
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2、意思: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朗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1)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2)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3)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写将军姿态。
(5)写武士姿态。
(6)写骑兵俑姿态。
(7)写车兵俑姿态。
(8)写弓弩手姿态。
(9)写马俑姿态。
(10)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1)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5、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将3至10节归并在一起。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
四、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六、作业 抄写词语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不仅俑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兵 马 俑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将军俑 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 威武凝重
骑兵俑 勇猛善战
兵车俑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 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 俑 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10节引读
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三、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3、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四、总结课文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规模宏大
19 秦兵马俑 类型众多 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