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10:11:02
类别:教学设计
《开开心心地玩》教学设计一等奖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玩的情景。 2、指导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的快乐情感。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玩中观察、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验玩的乐趣,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重点、难点 重点:按顺序说清楚过程。 难点:创设情景,调动情绪。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点拨。 学法:观察、体验。教学准备 大头像。
一、做游戏,感受玩的快乐老师带领学生玩“贴鼻子”的游戏。
二、 说游戏,与人分享快乐 1、 说说游戏过程中,你觉得最有趣的地方。 (引导学生抓住游戏全过程中,同学们的动作、神态来说,既说做游戏的同学,又说围观的同学) 2、 说整个过程 提醒学生:可以用“首先……然后……再……最后……”等词语进行组织,使自己的表达有序。重点说最有趣的地方。三、 写游戏 1、 写一写游戏中你感到最有趣、最快乐的地方。 2、 读一读自己写的片断,学生评议。 评议要点:听了他写的片断,你感到有意思吗?
第二课时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玩的情景。 2、指导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的快乐情感。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玩中观察、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验玩的乐趣,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重点、难点 重点:按顺序说清楚过程。 难点:创设情景,调动情绪。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点拨。 学法:观察、体验。
教学准备 大头像。
一、 说说自己最喜欢玩什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玩了“贴鼻子”游戏,大家都玩得很开心,我想,你们肯定还有更开心的游戏,能说给大家听听吗?让我们也来分享你的快乐。
二、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1、 你们平时最喜欢玩什么,今天就写什么,阅读书的要求,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2、 老师小组:(1) 可以用上“首先……然后……再……最后……”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2) 把玩的过程写清楚。(3) 范例引路。
三、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玩的情景。 2、指导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的快乐情感。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玩中观察、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验玩的乐趣,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重点、难点 重点:按顺序说清楚过程。 难点:创设情景,调动情绪。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点拨。 学法:观察、体验。教学准备 大头像。
一、教师总评本次习作情况。
二、品读欣赏课件出示本次习作中比较优秀的作品,请同学们欣赏,评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三、作文医院出示本次作文中存在问题的句子、片断,请学生修改。四、学生修改自己的作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玩的情景。 2、指导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的快乐情感。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玩中观察、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验玩的乐趣,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重点、难点 重点:按顺序说清楚过程。 难点:创设情景,调动情绪。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点拨。 学法:观察、体验。教学准备 大头像。
一、做游戏,感受玩的快乐老师带领学生玩“贴鼻子”的游戏。
二、 说游戏,与人分享快乐 1、 说说游戏过程中,你觉得最有趣的地方。 (引导学生抓住游戏全过程中,同学们的动作、神态来说,既说做游戏的同学,又说围观的同学) 2、 说整个过程 提醒学生:可以用“首先……然后……再……最后……”等词语进行组织,使自己的表达有序。重点说最有趣的地方。三、 写游戏 1、 写一写游戏中你感到最有趣、最快乐的地方。 2、 读一读自己写的片断,学生评议。 评议要点:听了他写的片断,你感到有意思吗?
第二课时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玩的情景。 2、指导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的快乐情感。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玩中观察、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验玩的乐趣,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重点、难点 重点:按顺序说清楚过程。 难点:创设情景,调动情绪。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点拨。 学法:观察、体验。
教学准备 大头像。
一、 说说自己最喜欢玩什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玩了“贴鼻子”游戏,大家都玩得很开心,我想,你们肯定还有更开心的游戏,能说给大家听听吗?让我们也来分享你的快乐。
二、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1、 你们平时最喜欢玩什么,今天就写什么,阅读书的要求,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2、 老师小组:(1) 可以用上“首先……然后……再……最后……”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2) 把玩的过程写清楚。(3) 范例引路。
三、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玩的情景。 2、指导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的快乐情感。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玩中观察、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验玩的乐趣,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重点、难点 重点:按顺序说清楚过程。 难点:创设情景,调动情绪。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点拨。 学法:观察、体验。教学准备 大头像。
一、教师总评本次习作情况。
二、品读欣赏课件出示本次习作中比较优秀的作品,请同学们欣赏,评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三、作文医院出示本次作文中存在问题的句子、片断,请学生修改。四、学生修改自己的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玩的情景。
2、指导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的快乐情感。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玩中观察、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验玩的乐趣,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按顺序说清楚过程。
难点:创设情景,调动情绪。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点拨。
学法:观察、体验。
教学准备
大头像。
一、做游戏,感受玩的快乐
老师带领学生玩“贴鼻子”的游戏。
二、说游戏,与人分享快乐
1、说说游戏过程中,你觉得最有趣的地方。
(引导学生抓住游戏全过程中,同学们的动作、神态来说,既说做游戏的同学,又说围观的同学)
2、说整个过程
提醒学生:可以用“首先……然后……再……最后……”等词语进行组织,使自己的表达有序。重点说最有趣的地方。
三、写游戏
1、写一写游戏中你感到最有趣、最快乐的地方。
2、读一读自己写的片断,学生评议。
评议要点:听了他写的片断,你感到有意思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玩的情景。
2、指导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的快乐情感。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玩中观察、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验玩的乐趣,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按顺序说清楚过程。
难点:创设情景,调动情绪。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点拨。
学法:观察、体验。
教学准备
大头像。
一、说说自己最喜欢玩什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玩了“贴鼻子”游戏,大家都玩得很开心,我想,你们肯定还有更开心的游戏,能说给大家听听吗?让我们也来分享你的快乐。
二、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1、你们平时最喜欢玩什么,今天就写什么,阅读书的要求,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2、老师小组:
(1)可以用上“首先……然后……再……最后……”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
(2)把玩的过程写清楚。
(3)范例引路。
三、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玩的情景。
2、指导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的快乐情感。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玩中观察、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验玩的乐趣,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按顺序说清楚过程。
难点:创设情景,调动情绪。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点拨。
学法:观察、体验。
教学准备
大头像。
一、教师总评本次习作情况
二、品读欣赏
课件出示本次习作中比较优秀的作品,请同学们欣赏,评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三、作文医院
出示本次作文中存在问题的句子、片断,请学生修改。
四、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内容预览:
22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背景。
3.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
教学难点:
1.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
2. 《爱莲说》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导读法(通过“三读”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当堂背诵全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已打印好的文字资料、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研读《陋室铭》,作者及文体简介;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韵律,读出情感;整体感知文意,着重欣赏本文的写作特色。
一、教学过程
一、导入
①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
②作者及文体简介(多媒体显示)
二、学习课文
(一读 理清思路)(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①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②学生试读课文
③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
④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
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
(二读 品析诗句)
①“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②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
③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明确:鸿儒 ,无白丁(雅)
④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
⑤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 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⑥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⑦“鸿儒”可否换成 “群儒”? 不能。“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三读 领悟内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
①“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 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
②能否将“阅金经”改为“阅五经”,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中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思想感情的折射。
③首尾句有何关系? 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句与首自互相呼应。
④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不矛盾吗?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⑤引导学生总结全文的构思。全文起于比兴,继而对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写,再通过类比,巧妙地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⑥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
三、教学小结(略)
四、全班竞背(①学生自由背,②小组中相互背,③全班竞背)
五、板书设计:
山水比兴 引陋室 何陋之有
对偶 拟人 描环境
衬托 对仗 夸朋友
虚实 对比 话生活不陋
类比 暗含 立志向
引经据典表态度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生自主品评这篇课文美在何处,然后逐步品析文章,突出文章精辟的语言美、精妙的形象美、隽永的意蕴美。背诵课文,对照阅读《陋室铭》与《爱莲说》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托物言志写法的妙处。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整体感知课文
请大家看录像,先欣赏一下这篇文章。
三、解题,揭示学习目标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同学们可以看课文回答)
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屏幕齐声朗读一遍。
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1.检查自读情况(看屏幕,提问)
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理解字意:
周敦颐( ) 可爱者甚蕃( )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不蔓不枝(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花之隐逸者也( ) 陶后鲜有闻( )
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注意朗读的一般要求:抬头挺胸,精神饱满,声音哄亮,吐字清晰。
2.问:文字上还有没有不懂的?请提出来。(师生共同解答)
3.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五、研读课文
(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托物言志文章的一般写法,首先要准确生动地描写出所托之物的形象,揭示出内在的精神品格。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莲”
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花的?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完成屏幕上的表格。
3.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4.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花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1. 分析“菊”正衬的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什么人?我们学过他的一首饮酒诗,当中有一句话能表现出陶渊明爱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
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哪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
师: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过渡:以上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同样,《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请同学们看第二段
1. 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
议论,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谓”
抒情,文中有哪一个字作了提示? “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视” 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赞美”
3.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声朗读第二段。
指出: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请同学们注意体会,齐声把最后四句再朗读一遍。
4. 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六、指导学生背诵。
同学们读的很投入,老师再给你们几分钟时间,同学们能不能把它背出来。
七、总结课文
1.学生总结
至此我们学完了周墩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从内容上或写作上,大家有哪些收获呢?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2.教师总结
同学们,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八、布置作业
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九、板书设计
精辟的语言
美好的形象
隽永的意蕴
教学后记:
教学中加强朗读背诵指导,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
小编寄语:欢迎来,为了方便您寻找资料,信息,请将本页加入收藏!
一、教材分析
《爷爷和小树》一课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冬天,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课文通过“穿上暖和衣裳”、“撑开绿色小伞”传达出人与树之间那种亲密、和谐、温馨关系,从“不冷”、“不热”一对意义相反的词也能体会到这一点。课文是以孩子的口吻写的,非常适宜孩子朗读,学生在朗读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的感染,从小培养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逐步提高朗读水平。
二、心育目标
1、指导学生亲切、高兴地读课文,训练有感情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2、让学生在学文、在朗读中感受到爷爷对树木的爱护以及树木对爷爷的报答,体会到“给我一片温暖,还你一片阳光”,懂得要爱护花草树木,从而提高环保意识,树立良好的生态心理。
三、心育策略
1、 以多种形式加强朗读,读出亲切、读出喜悦,从读中体会人与树之间那种和谐、亲密关系。
2、 借助课件、开展表演活动、收集资料实践活动等对课文进行扩展,宣传环保。
四、实施例谈
1、在指导学生朗读之前,引导看图,说说图中人物的动作、神情,加强情感渲染,激发朗读兴趣。
2、指导学生朗读时,主要利用课文录音、老师恰当的示范、指导、学生示范、学生领读等形式进行,读“暖和的”“绿色的”时,读出“高兴”之情,读“不冷”“不热”两个词,读出“亲切、高兴”之情。
3、借助课件激发情感。如:出示课件1:我家门前有一棵小树,北风一阵阵刮过,地上有许多树叶。问:小树在寒风中会说什么呢?你心里怎么想?在出示课件 2:课文第一幅插图。问:爷爷在做什么?小树怎样了?然后出示课件3:夏天到了,小树长得很茂盛。问:看到这这茂盛的小树,你想说什么?最后出示课件四:小树遇到长虫、干旱、缺乏养料、有人伤害等的画面。对学生说:我们都来当小医生,给小树来治病,看谁是治病高手。当学生说出相应的“治疗对策”后,出示动画课件,如:树缺乏营养,我给它施肥。课件出示:施肥后,树笑了,结果了。学生会更高兴。治疗干旱、长虫、有人伤害等“病”也可借课件展示。通过这些手段,让学生体会保护树木带来的愉悦,懂得应该保护树木,使其茁壮成长。
4、学习课文后,问学生:冬天,爷爷为小树穿上暖和衣裳,夏天,小树为爷爷撑开绿伞,那春天、秋天小树又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出爷爷对小树的爱护,如:浇水、施肥、松土、除草等等,以及表演出小树对爷爷的感激,如:点头、送果子等等,体会到人与树之间关系的亲密、和谐,达到“给我一片温暖,送你一片阳光”的境界。
5、课前让学生收集“树木为人类做贡献”以及“人类破坏树木或保护树木”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让学生明白:人类爱护树木,树木回报人类。
6、让学生说说:你以前怎样对待树木的?你以后会怎样对待树木等其它植物呢?最后出示几幅花草树木被破坏的不堪场景图,激发学生的惋惜、愤慨;再出示一些优美的风景图,让学生在啧啧称赞之余说说内心感受,使学生体会到:花草树木永远会给大地锦上添花,破坏花草树木可耻,要及时制止,要做花草树木的“守护星”。
吉春亚
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的难点及重点是理解种树人话中蕴涵的哲理,体会作者说明的道理。其他的一些内容学生尽可以通过自学、相互研讨学懂。为感悟文中哲理,课前预习时,请学生收集有关在生活中养成倚赖心理,最后一事无成和面对生活的磨难勇敢挑战的小故事。
教学流程
一、初读,整体感知观其概。
师:书是要自己读的。请同学们自由放声读课文,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会读。如果哪些地方读起来不顺畅,就回读一遍或多遍,努力把课文读通畅。而后静下心来抄写文中的生字新词,边抄边记。简单的只抄写一遍,难写难记的抄写1+X遍。(“X”指根据个人记忆生字的情况定抄写的遍数。)
学生朗读课文和抄写生字新词。
教师巡视指导,对抄写的生字的共性的问题进行纠正。特别注意:“番”、“赖”、“锻”、“炼”、“勃”等。
二、再读,提出问题共解疑。
1、自由默读课文,思考解难
师:同学们,读书只做到正确通顺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把课文读懂,读出情,读出味。我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做到。默读有助于思考,请再读一读课文,将不明白的地方打上“?”号。而后边读课文,边思考,看看自己能解决多少,并把自己理解的情况适当写下来。
2、小组讨论交流,相互补充。
组合成四人学习小组,要求小组成员每人必须发言,说自己遇到哪些问题,通过思考解决了哪些,哪些问题还不明白,向大家请教。一人谈看法时,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并且发表意见。并且记下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在学生讨论中要参与到每一组中,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为学生解答有关疑难。
3、展示学习成果,提出疑难。
各组可以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也可以合作汇报学习情况。其他同学注意倾听,提出不同意见或解答该组的某些问题。
教师归纳学生提出的且自己不能解答的疑难,并确定解疑重点。
五、精读,潜心会文领其意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懂了不少内容。只是课文的最后四个自然段含义比较深,不太容易体会。咱们再读读。
“植树者言,使我非常感动,想到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我们会养成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我们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觉知。在不确定中,我们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
体会“不确定”的含义:
(1)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
把课文中写的给树苗浇水的句子画下来,想想种树人这样做是不是有道理。而后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朗读时注意:桃花心木可以“长成几丈高”,而眼下所种的树苗才“仅及膝盖”,确需精心管理,但种树人却显出一副漫不经心、懒懒散散的样子,这使“我”疑惑不解,这部分就要读出奇怪的语气;种树人的一番话,要读得成竹在胸、语重心长;
那么人的“不确定”呢?你能举例说一说吗?(指生活的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那些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克服了倚赖,接受的考验,战胜了磨炼,最终掌握了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课件补充相关(图文并茂)典型人物如张海迪等资料:(略)因为他们—— 从不抱怨环境的恶劣
从不哀叹灾难的来临,
挫折只是对生活的挑战,
打击仅是生命乐章的前奏。
灾难会改变生存的环境,
但毁灭不了坚强的心灵。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的我的感悟部分。
注意感情的表达,“我”的感悟一段,充满生活哲理,应读得沉稳而又洋溢着激情。熟读成诵,最后背诵这段话。
六、展读,联系生活话感悟。
师:优越条件娇惯成的“温室里的花草”,他们经受不起生活的风雨,他们渐渐失去“独立自主的心”,他们也就失去了生活的意志和能力。读到这篇文章,我还产生了这样的联想,你会想到什么呢?把想到的问题写到黑板上。
1、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记下可供讨论的生活问题。
如:家长也应适当放放手。
老师,请给我们一点自由的空间。
妈妈,我不会更多的依赖你。
爸爸妈妈,请不要包办代替
大人们,让我们自己适应环境吧!
我想学点生存的本领 。
你能经受得起生活的考验吗?
2、围绕其中一个话题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与同桌商量交流,最后动笔写几句话。
3、布置作业。.课外向父母谈谈这位种树人育苗的做法和他所讲的道理,听一听父母的看法。
发表<<小学教学参考)>2004年5期
作者邮箱: bjjchy@sina.com资料提供者:
导入:
1957年,张秉贵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成为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2009年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张秉贵为全社会展现了什么是“工匠精神”,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境界,他的这种“心有一团火,温暖万人心”的品格和精神应作为一种文化和传统不断传承与发扬。张秉贵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美德,已远远超越了他所生活和工作的那个时代,成为了中华文明史上的光辉典范。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
2.体会张秉贵的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阅读文本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特点,掌握阅读人物通讯的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挖掘人物亮点,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特点,掌握阅读人物通讯的一般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并感悟张秉贵的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人物“心有一团火,温暖万人心”的品格和精神应作为一种文化和传统不断传承与发扬。
1.教学重点:体悟细节描写中表现出的人物优秀品质。
2.教学难点:掌握通讯的写法。
课前要求学生阅读并梳理文本情节,了解学习张秉贵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美德。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一、导入新课(看视频,谈感想)
播放《全国劳模张秉贵:将卖糖果做到极致》视频,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二、背景介绍
平凡的岗位同样能干出不平凡的事,那么张秉贵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张秉贵,1918年出生于北京,11岁时到纺织厂当童工,17岁到北京一家杂货店当学徒。旧社会的苦难经历,让张秉贵不堪回首。新中国成立的50年代初,即将开业的北京百货大楼招聘营业员,尽管规定只招25岁以下的年轻人,但已经36岁的张秉贵因有“多年的经商经验”被破格录取,当上“新中国第一店”的售货员。他从1955年11月到百货大楼站柜台,30多年的时间接待顾客近400万人次,没有跟顾客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他苦练售货技术和心算法,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所谓“一抓准”,就是指一把就能抓准分量;“一口清”则是非常神奇的算账速度。
1957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成为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当选为党的十一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常委。北京有燕京八景,张秉贵售货被称为“燕京第九景”。1987年,张秉贵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69岁;1988年,北京市百货大楼在大门广场处为其竖立半身铜像至今,陈云同志亲笔为其题词:“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2009年张秉贵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三、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画出重要字词,概括文章写了张秉贵的哪些事,分别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2.字词检测过关。
【熙熙攘攘】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体贴入微】体贴:细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和处境,给予关心和照顾;入微:达到细微的程度。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
【和颜悦色】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全神贯注】贯注: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全力以赴】赴: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座无虚席】虚:空。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传诵】①辗转传布诵读(多用于诗词、文章等);②辗转传布称道(多用于名声等)。注特别意:传颂,传播颂扬,重在颂扬;传诵和传颂比较,诵一般指扩大说的范围,而颂是称赞的意思,多指传播名人名事。
3.概括文章写了张秉贵的哪些事,分别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从中可以看出张秉贵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①张秉贵用糖哄哭闹的小孩,表现了他的耐心细致、周到体贴。
②张秉贵给要赶火车的顾客提前称糖并悉心指路,表现了他体贴入微、急人所急、解人所难的品质。
③张秉贵接待了气呼呼的女顾客,表现了他的热情大度、主动耐心、和蔼亲切。
④张秉贵的女儿生病,却依旧没有影响他的服务态度,表现了他的隐忍克制、爱岗敬业、公私分明。
⑤张秉贵光照顾买得多的顾客而被买得少的顾客质问后受到触动,表现了他自我反省、不断成长的品质。
⑥张秉贵忆往昔被兵痞打,今天却收到女顾客的水果而感慨不已,表现了他懂得感恩,乐于奉献的品质。
⑦张秉贵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自己的商品知识,当好顾客的参谋,表现他主动求知、严于律己、视“为人民服务”为服务宗旨的品质。
⑧张秉贵去吃夜宵,因座无虚席,厨房大师傅特意给他拿凳子而受启发,表现了他善于剖析小事、思想觉悟高。
总而言之,张秉贵是一位热情体贴、细致周到、诚恳耐心的优秀老售货员。
4.文章基本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表现。
第二部分: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成长。
第三部分: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影响。
四、重点研讨
1.文章在描写张秉贵的时候,选择了很多细节,试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示例1:张秉贵在柜台里“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下班后累得“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强烈的细节对比,突出张秉贵忘我的工作精神。
示例2:张秉贵也随着她向柜台东头走去,边走边想:她准遇到了什么不顾心的事,越是这样,我越是要热情接待她。张秉贵一边走,一边还是那样和颜悦色地说:“最近从上海来了几种新果,味道还不错,您想看看吗?我向您介绍一下。”心理描写与语言描写结合,揭示他的主动耐心、亲切和蔼,善于应对各种顾客。
示例3:他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又拿出几块用小纸袋好,塞进孩子的衣兜里,把剩下的糖果包捆结实递给顾客,嘱咐道……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他的细致周到。
示例4:忆往昔,看今天,他默默地想,现在我刚为人民做一点儿事,他们就把我当亲人相待,我有什么理由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58年他入党后,想了又想,个共产党员到底图什么?图的就是多为人民服务!心理描写,表现了他的成长过程。
总之,细节描写使内容更加真切感人,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2.找出文中写“一团火”的句子,分析文章的行文线索和结构特点,并说说文章为什么用《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作为标题。
①收货动作的迅速劲儿,接待顾客的热情劲儿,像一团火一样,把大家深深地吸引住了。
②张秉贵常说:“我们售货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来温暖人民群众,使他们不仅在商店里感到热乎乎的,回到家里热乎乎的,走上工作岗位还要热乎乎的,激发出更大的革命干劲儿。”
③张乘费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众,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敬。
④您那感人肺腑的事迹,使我心中仿佛升起了一团火。
“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是的线索。作品以“一团火”的服务精神为线索展开,贯穿全文。采用了彩线串珠式的结构方式,叙写老售货员生活中的平凡事迹,凸显了主人公具有“一团火”精神风貌,赞扬之情溢于文中。这种结构安排,起到概括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构上的特点:倒叙写法。先点明张秉贵是劳动模范,再用丰富事例加以佐证,同时辅以插叙。买糖果的人形形色色,有老有少,有感激他、赞扬他的也有脾气爆、对他发火的,但是张秉贵始终用他“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的态度服务每一个人。这样安排更能突出这位劳动模范就如一团火,无论何时何境都能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温暖众人心的美好精神品质。
3.文章为什么以一位路过北京的青年农民的诗歌结尾?
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感动了很多很多人,正在发挥着他的巨大作用,因而显示了“一团火”精神的崇高可贵。
五、学有所获
1.通过的学习,你觉得人物通讯在写作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选择典型人物,不一定非得崇高伟大的人物;精选表现人物崇高品格的事例;注重细节描写;用适合的线索把材料贯穿起来;安排好文章的结构;注意语言的优美生动……
2.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给了你什么启发?
示例1:张秉贵为全社会展现了什么是“工匠精神”,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境界,他的这种“心有一团火,温暖万人心”的品格和精神应作为一种文化和传统不断传承与发扬。
示例:2:我们应该永远牢记这位杰出的劳动模范,像他那样爱岗敬业,像他那样刻苦勤奋,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像他那样助人为乐!
示例3:张秉贵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美德,已远远超越了他所生活和工作的那个时代,成为了中华文明史上的光辉典范。
六、内容拓展
齐读下面的诗句,结束本课的学习。
假如我是一束光,
就要给别人送去一片光芒
假如我是一阵风,
就要给别人送去一阵清凉
假如我是一朵花,
就要给别人送去一阵芬芳
假如我是一棵树,
就要给别人送来一片阴凉
假如我是一首歌,
就要给别人送去一片悠扬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大意义。
文章先写乡下老屋旁的大片空地,被人租种桃花木树苗,树苗尚小;再写种树人育苗却没有规律,使“我”非常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从中悟到了育人之道;最后写树苗已经长大,种树人不再来了,证实了种树人道理的正确。文章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领会作者的见解──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大意义。
【心育目标】
1、重点学习“悟到育人道理”的段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面对困难、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通过朗读,体会桃花心木优美优美的姿态。
【心育策略】
1、通过边阅读,边思考,边讨论的方法,使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悟出育人的道理。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分享老师的经历等方法,使学生受到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克服困难、锻炼自己的坚强的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启发,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词语、表情朗读等方法,体会桃花心木优美优美的姿态。
【心育实施例谈】
一、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从导读中我们了解到本单元的文章都是借物喻人的文章,那读这篇《桃花心木》,你想知道些什么?(桃花心木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从课文中我们会悟出什么道理。)默读后,让学生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体会桃花心木优美的姿态
首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桃花心木的句子,然后理解重点词,如“优雅、生机勃勃”等,再让学生展开想象“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的画面,最后用赞美的语气朗读描写桃花心木的样子的句子。这样让学生在大脑里形成桃花心木美的印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产生喜悦的心情。
三、学习“悟到育人道理”的段落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1、思考:人的“不确定”指的是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例。
3、老师讲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例。
4、讨论后总结:
为什么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怎样锻炼自己独立自主的心?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使学生懂得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克服依赖性、锻炼自己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独立自主的心,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四、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思考: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联系上文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组织语言的能力。
《石榴》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文章主题;
2、学习形神兼备的状物手法;
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英勇无畏的品格和敢于斗争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三、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
形神兼备地状物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古往今来,“垂杨”“腊梅”之类的植物历来是文人墨客的笔下宠物,但现代作家郭沫若却对石榴情有独钟,而且还赋予了石榴“夏天的心脏”的美誉。石榴的魅力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本节课我们来一睹石榴的风采。
二、 导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感悟作者对石榴的赞美之情;
2、朗读课文,按照“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理清文章层次。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读文章2——6段,思考问题:
1、作者从石榴的哪些方面表现石榴树的“最可爱”?
2、通过什么方法突出了石榴枝叶的特征?
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石榴的花朵?
4、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方法写石榴的果实?
(三)、精读课文,拓展能力
通过学习石榴的敢于同骄阳斗争,毫不示弱的精神美,你有什么启发和感受,写一写并说一说。
三、 板书设计
爱 石榴 赞
画
最
可
爱
枝叶 花朵 果实
敢于同骄阳斗争毫不示弱的
精神美
颂扬民族的美好情操
表达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
《石榴》教学设计【2】目标设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用“先……逐渐……最后……”说一段话。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抓住石榴花的色、形、多,指导朗读。
2、帮助学生了解石榴成熟的过程和石榴的特点。
教学难点:
对第三自然段最后两个拟人句的理解。
课前准备:
石榴实物,石榴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认真地读了课文,做到了正确、流利,但是这样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出感情,细细品味课文,就像真的到了石榴园看到了石榴树一样。
二、理清层次
1、这篇课文介绍了石榴的哪些方面?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
2、板书:花、果
三、学习第二段
1、课文第二节主要写了石榴的花,写得很美。请你自读第二节,看看石榴花美在哪儿?用“——”画下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或词。
2、指名回答,相机指导:板书:火红(石榴花的颜色很美,像火那样红,请同学们看,这就是石榴花(实物)颜色多么鲜艳!)
密盛(“密”是什么意思?稠密,一朵花紧挨着一朵花,“盛”是什么意思?旺盛石榴花又多又旺,就是越开越密,越开越盛。)
吹(出示实物):小喇叭一吹就响,石榴花怎么吹也吹不响,为什么课文中说“石榴花正鼓着劲儿在吹呢”?(1、样子有些像;2、石榴花开得很大,花瓣盛开着,就像能吹响一样)吹一首什么歌呢?
3、石榴花真美,它的颜色鲜艳,形状可爱,开得又密又盛,我们要通过朗读,读出它的美。黑板上的这些词语,要读出重音,请同学们先自己练习。
4、点名读:相机指导,小老师范读、练读,指名读。
老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真的看到了美丽的石榴花。
四、学习第三段
石榴花美,石榴果就更有意思了。
1、出示投影: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齐读)
2、默读第3节,哪一句话写出了石榴成熟的过程?请你用铅笔划下来。
3、板书:先……逐渐……最后……
①作者用上了这些词写出了石榴成熟过程中的颜色变化,这样写很有条理。
②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这个关联词也来说一句话,比如:日出时颜色的变化;春天树木叶子颜色的变化;果实从小到大的变化等等,同位互相说一说。
4、成熟后的石榴是什么样的呢?谁来读一读。
①这两句话写得太有意思了!作者把石榴当作什么来写?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你瞧,在作者的眼中,石榴是有生命的,像一个可爱的娃娃。石榴它不仅会笑、会动、还会说,这样写能使文章更生动。
②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③指名读,看他读得能让大家都喜爱上这些石榴娃娃吗?
④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要说出好,好在哪儿?(笑得多开心!)不太好,应该怎么读?
⑤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那活泼可爱的石榴娃娃,请看你的两张照片,哪一张石榴笑得咧开的嘴,哪一张笑破了肚皮?(看图)
⑥你们成熟了,你们是怎样扒开叶子张望,怎样向人们报告喜讯的呢?你们做做动作,说一说,同位互相表演一下,现在老师读句子,谁愿意到讲台前表演呢?(提示:“张望”是朝一个方向看吗?是只朝近处看吗?)(告诉大家什么喜讯?……)你的喜讯我听到了。
下面请一位同学把第3小节连起来读一遍,看看作者是怎样有条理地写出石榴成熟的过程的。
五、学习第四段
1、下面我们去摘一个石榴看一看,尝一尝吧!
2、自读第四节,你认为哪些词写得好,请你用笔划下来。
3、讨论交流:什么是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呢?老师剥开一个石榴,你看一看就知道了,石榴子儿有红的,有白的,还亮晶晶的,这就是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4、你尝尝什么味吧!(请两位同学来尝、说)你说得我们都流口水了。
5、请大家有感情地练读第4节,看谁能读得有滋有味。
6、读得真好,老师都流口水了。
六、迁移练习:(出示桔子、香蕉、水蜜桃等水果)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水果,请你选择你最喜爱的一种,欣赏它们各具特色的外形,去品尝它们独特的味道,然后按照《石榴》这一课的写作方法把它写下来。
板书:
16、石榴
花:火红、茂密、吹
果:先逐渐最后
教学后记:
这篇课文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石榴的生长过程(即:抽枝、长叶、开花、结果。)来描写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同时我认为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热爱之情。此文结构明朗,详写了石榴的花和果(就这两者而言,果更为突出。)故在教学中重点应把握这两点展开。
第二自然段写了枝条、嫩叶和石榴花,重点写出了花。分别写了花的色:“火红”;花的多:“越开越密”、“越开越盛”;花的形:“小喇叭”。写出了石榴的活泼、美丽,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石榴的美。
第三、四自然段它的果实——石榴。主要写了它的两个方面:
一、课文的第三节,写石榴的成熟过程及它的外形。它的生长过程是:结出小石榴——天天成熟——熟透了;它的外形(随着生长过程而变化):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对熟透了的石榴描写特生动: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此段写出了石榴成熟的欢喜,同时也是作者及农民伯伯内心的喜悦!此外此段也突出了石榴所特有的特征:即成熟后易破皮!
二、课文第四节,写石榴子粒的形态和它滋味。此段学生易于掌握。但有一词“玛瑙”学生没有感性认识,我们可以找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段另有一重要训练项目——让学生仿写。
7|">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旨在时时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处处催化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玩得不亦乐乎,学得不亦乐乎,在愉快体验中识记生字和6种体育活动名称,了解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的体质,从而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拼图识字游戏课件。(教师)
2.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示题目
1.教师导学:在汉字王国里,小朋友们认识的汉字朋友更多了!你们还认识这几位老朋友吗?出示学过的字卡。(圆、严、寒、酷、暑、凉、晨)
2.学生开火车认读词语,教师及时评价。
3.教师板书课文题目。
4.学生指名读,纠正字音,再齐读黑板上的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所学的内容不断再现,是一个对知识重温与巩固的过程。在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就如在打好的地基上造房子,能让学生更快地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之中。
二、活动激励,学习字词
1.过渡: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在操场上都参加过哪些体育运动呢?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本课生词卡片。(跑步、拍皮球、踢足球。)
3.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说了那么多体育项目,那么,你们认不认识这几个体育活动的名称呢?教师依次出示剩余的词语卡片并做相应的动作提示。(打球、拔河、跳高。)
4.学生猜读、跟老师读、指名读本课生词。
5.引问:刚才学习的几种运动中,你最喜欢哪种?谁愿意到前边来演一演?
6.活动:一名学生表演,其他同学猜体育活动名称。
预设:跳高、拔河。
7.交流:在同学表演这些运动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新发现?
8.学生汇报。
预设:“拔河、打球、拍皮球”都是用手的,所以表示动作的三个字的偏旁都是提手旁。“跳高、跑步、踢足球”都是用脚的,所以表示动作的三个字的偏旁都是足字旁。
9.启发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带提手旁或足字旁的字?
10.课件出示6个表示体育活动名称的生词:看,它们不带音节帽子了,你还能一眼把它们认出来吗?
11.学生领读、同桌对读,教师评价。
1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13.小组交流:这些生字中,哪几个生字最难?你有什么好方法识记它们?把你识字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14.检查反馈:学生开火车认读“拔、拍、踢、跑、打、足”。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最终是为了让学生能独立识字。为了实现学生独立、主动识字的目的,在这里采用“动起来”这一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发现并掌握本课生字的特点,增强孩子自主识字的意识。
三、初读儿歌,识记生字
1.过渡:刚才我们认识了6个生字,还有一些生字藏在儿歌里,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好吗?
2.学生在儿歌中找出其他生字,一边找,一边说出它们的字音,然后和同桌交流,互相读一读,认一认。
3.教师巡视,重点指导,认识新偏旁“火”。
4.小组合作检查认读情况,1名同学带领组员进行检查,把组员认读有误的字音纠正过来。
5.听音接生字游戏。老师读生字,学生听音,然后迅速地从自己的生字卡片里找出这个字,并大声说出这个生字。
设计意图:在语境中识字,生字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一个有趣的生活场景。这一生动场景唤起了学生对生字的亲切感,学生既知字音、认字形,又能借助语言环境解字义、明用法,提高识字的效率。
四、拼图游戏,巩固识字
1.课件出示游戏名称及规则。(拼图识字游戏。有16个奥运小五环,每一个五环后面藏着一个生字宝宝,翻开一个就请同学们认读,16个生字认读完之后,就会出现刚刚这些运动游戏。)
2.学生进行游戏。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几个甚至十几个字,识字量增加了识字难度。此环节设计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创设了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增强识字的趣味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强化认识
1.导学:上一节课,我们交到了很多生字朋友,看,它们来了,大家跟生字宝宝打个招呼吧。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拔、拍、踢、跑、打、足、锻、炼”等字。
3.教师出示“火字旁”,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带有这个偏旁的字。
设计意图:即使再聪明的孩子,学过的东西也需要经常复习巩固,教师通过不断再现生字,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把书本上的东西真正地转化成属于学生自己的东西。
二、诵读儿歌,读通句子 |
1.课件出示儿歌,引问:你能读吗?试着读一下,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适时点拨个别学生读准翘舌音“场、热、声、身”和平舌音“足”。
3.指名读生字,其他同学认真听,及时纠正个别学生的错误读音。
4.教师导学:请同学们再读一遍儿歌,争取把句子读通顺。
5.学生两人一组赛读儿歌,比一比谁朗读时不仅声音洪亮,而且能把句子读通顺。
6.教师范读,全班听读,试着标出儿歌的节奏。
预设:铃声响,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跳绳/踢毽/丢沙包,天天/锻炼/身体好。
7.学生自由练习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8.指3名学生朗读,全班听读,根据字音、声调、语速等方面进行评价。
9.齐读儿歌。
设计意图:语言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时候不是靠掌握语言规则,而是靠语感能力。因为语感能力的提高,意味着语言直觉、思维能力的形成,反复诵读作品就是模仿典范语言,受其影响,把文章读得朗朗上口,对理解文章里的词汇、词语搭配、句子的格式、语言气势等都有好处,这样,良好的语感就基本形成了。
三、再读儿歌,读出趣味
1.学生回忆自己进行体育活动时的心情。(高兴、开心。)
2.学生带着欢乐的心情自由练读儿歌。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4.教师小结:热闹的操场为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留下了我们许多欢声笑语。下面请同学们想象你玩耍时的情景,一起读这首儿歌。
5.全班齐读儿歌,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设计意图:学生凭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对韵文进行表演性的朗读,可以收到“多重记忆”“立体积累”的效果。
四、小组合作,学写生字
1.学生找出生字新朋友,读一读。
2.小组合作,学生相互说说怎么记住生字。
3.引导学生反馈交流,教师表扬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4.引导学生复习看笔顺的方法,自己尝试书空笔顺。
5.师指导书写,引导学生看准每一笔的位置。
6.教师范写“跑”,强调左窄右宽。
7.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先描红,然后仿写一个“跑”字。
8.学生集体观察书写较好的生字,说说有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
9.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其他字的书写。
10.指导书写其他会写字。
设计意图:写字是低年级的重头戏,指导书写时,通过老师教笔顺,教师的范写,学生的描红、临写,师生的共同评议,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把握汉字的笔画、间架结构,以及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写好字的本领。
五、拓展延伸,积累词语
1.课后读读画画:把你喜欢的活动涂上喜欢的颜色。书上没有的可以自己补上。
2.把自己喜欢的活动写在卡片上,让同组的小朋友读,并向大家介绍玩法。
设计意图:从课程内容方面来说,就是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联系学生的教育资源,使语文学习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源远流长的一泓活水。
教学反思
在丰富的活动中,在有趣的游戏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整堂课,无需老师过多语言的引领,学生便踊跃地投入到学词、识字中来。表演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时,课堂气氛更是热闹非凡,学生争先恐后地到前边表演,看着他们的演技,我不禁感叹“动”起来的魅力真是不可小觑。更值得一提的是,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时,真是前所未有的顺畅,一遍下来,全班无一人停顿,看来,课下做足功课,课上就会收获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