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费宝网说课稿一等奖

搜索51费宝网

音乐在我身边说课稿一等奖

音乐在我身边说课稿一等奖

时间:2023-06-26 10:11:02

类别:说课稿一等奖

音乐在我身边说课稿一等奖

1、音乐在我身边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音乐在我身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法和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设计、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地位和作用

这一单元在教学内容及其教材呈现方式上都力求创新,是贯彻音乐教育新观念与印证国家《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音乐在哪里”。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呈现方式是相当简洁的,为学生探索音乐留下了极大的空间。第二个方面是“为场景选配音乐。”这部分内容是第一部分内容的具体化,呈现了八段音乐与八个生活场景,都是学生熟悉的,比较典型和有代表性的。从学生的生活知识经验出发,拓展了许多教材上不曾出现的内容,如:将生活中的音乐简单分类;简单说出生活中音乐的作用等,并将教学内容延伸至运用生活中的音乐为生活服务。这些内容丰富了教学,使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我们的生活处处有音乐;音乐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教材取舍与定位

根据我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以及当前音乐课堂的实际情况,我在保留了教材大部分内容的基础上,更深的挖掘了身边的音乐及增加课堂“动”的部分,从而改变以往单一的说教课堂,为音乐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与时俱进。

3、说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了解音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对身边的音乐产生兴趣,并能仔细发现和倾听周围的音乐。

【知识目标】

为不同的场景选配音乐,并能分辨出哪些是“实用音乐”,哪些是“背景音乐”。

【情感目标】

通过讨论学生能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音乐”、“没有音乐的生活是苍白的”,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4、说教学重难点及确定的依据

新课程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在参考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的

教学重点是:

(1)在学生初步理解音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音乐的兴趣。

(2)在教材呈现内容的基础上,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最大限度地丰富教学容量,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难点是:

对“实用音乐”与“背景音乐”的区分。

二、学生分析

偏远山区的音乐课一直以来缺少专业知识的输入,而且课堂基本上采用说教,很多课堂都是用来学歌,这让很多学生认为音乐课包含的内容仅仅只是唱,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同学们对音乐的认知较片面,课堂内容不够丰富,教法单一。也让很多在音乐上有潜力的学生缓慢成长,借于我校学生在音乐上的基础,本课没有复杂的乐理知识,而是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参与到实际活动中来感受音乐的魅力,认识与大胆探索音乐世界。让同学们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热爱艺术,为以后学习深层次的音乐知识打下基础。

三、教法分析

下面我来简要说说我所运用的教学方法。这节课中,我主要采用了探究学习法、模仿表现法、表演示范法等,在教学中把教法与学法联系起来,有意识地进行学法的指导和渗透,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在教学中实行“四多”,即多听、多想、多讨论、多创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生活中的音乐的理解,使学生更准确地表现和创造音乐。

比如在挖掘生活中的音乐时,我将生活中大家所熟悉的音乐进行播放,采用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而在表现身边的音乐时,我从生活中熟悉的音乐场景入手,运用模仿表现法,让学生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在进行韵律动作这一块的时候,我带动全班同学跟着节拍做体育课上经常运用到的动作加强他们的节奏感和协调感,有意识的培养他们专注欣赏音乐的好习惯,也让音乐课堂变得不再单一,同学们从各个方面都能感受到音乐与生活紧密相联,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

四、学法分析

音乐课是很轻松的课堂,在学法上坚持“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与学习,启发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究,并给予表现机会,教师适当点拨和评论,加强与同学们之间的情感交流。

音乐并不是单纯的音乐知识理论传授,而是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等一系列技能的训练。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新课程培养目标之一,我们要采用各种方法,把学生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在音乐世界里充分体验节奏感、韵律感、美感,让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陶冶自己,提高自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音乐世界里感受生活之美、艺术之美。重情感、重美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发挥。

总结归纳当前学生的情况:

1、音乐知识处于空白状态。

2、在音乐课堂上不敢大胆展现。

3、所接触到的音乐很少,没有一个很好的音乐氛围。

4、对学习音乐充满渴望,但现实条件相对阻碍了学生在音乐能力的成长。

五、教学程序设计

我主要设计了三个环节来完成本课时的教学:一是寻找与发现身边的音乐(15’),二是探索与表现身边的音乐(20’),三是感受与体验音乐节奏感(10’)。

一、寻找与发现身边的音乐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a、学生听《闲聊波尔卡》,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教室。

b、师生问好

简单的话语直接导入课题后,进入第一个环节

一、寻找与发现身边的音乐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音乐是为了满足人的情绪需要而存在的,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尤其是当人类进入到现代文明社会,音乐与社会的联系就更加密切了,所以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音乐与生活”这个话题。

(二)说音乐

1、师:音乐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那你们能不能谈谈音乐与我们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2、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3、师:同学们谈得都很好,可见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处处都能体现,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热爱音乐,也就是热爱生活。

[设计意图]自由发挥想象力,敢于表达自己对音乐与生活的理解。

二、探索与表现身边的音乐

(一)辨音乐,为场景选配音乐

师:在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音乐,在教材中有几个我们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生活场景的'画面,老师也准备了与这8个生活场景相适合的音乐,请你们辨别一下这些音乐,分别与哪些生活场景相符合.

(老师播放音乐,学生在音乐响起后抢答出与音乐相符合地八个生活场景:学校运动会入场式、学生做眼保健操、少先队鼓号队表演、观看电视、哼唱摇篮曲、生日聚会、结婚典礼场面、磨刀师傅吆喝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不知不觉去主动辨别生活中的音乐,从而主动关注生活中的音乐。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充分理解音乐是如何通过音乐要素为生活中的场景服务的,从而掌握利用音乐为生活增添色彩的方法

(二)辨别实用音乐和背景音乐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音乐大致分为两大类:即“实用音乐”和“背景音乐”。

实用音乐:渲染、烘托场景气氛,并用来配合完成某项任务的音乐。

师:你能找出刚才我们所展示的音乐中有哪些属于实用音乐吗?

活动:请同学们伴着音乐表演一个颁奖典礼。一组同学上台分别扮演获奖者和颁奖嘉宾进行表演,然后教师播放欢快激昂的音乐,并带领学生鼓掌,使单调的颁奖典礼增添了色彩,营造了气氛。

师:从刚才这几位同学的精彩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出,音乐的作用真是功不可没啊,接下来请大家再欣赏一首音乐,和刚才的两首音乐相比,它们的作用是否相同呢?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体验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消除同学们对表现音乐的紧张感,大胆、自信的上台表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表现出自己对生活中音乐的观察。

欣赏钢琴曲,了解背景音乐

背景音乐:为不同环境所使用的陪衬音乐。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场景会播放背景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能合理运用音乐要素为场景设计音乐,理解背景音乐是如何为生活增添色彩的。

活动:配乐诗朗诵。(体会背景音乐的作用。选取汶川地震感人文章,老师做范读。)

[设计意图]在朗读中进行情感教育,运用背景音乐与我们生活的紧密联系性加强同学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师:你们还能列举出生活中背景音乐的例子吗?(学生列举,集体交流)

师:大家刚才所谈的都是背景音乐,但不同的生活场景,音乐的作用也不同,对于实用音乐与背景音乐有时候是一种交叉关系,要辨证地去区分。

【拓展:“背景音乐”还可以用在促进动植物成长。还可以改善病人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并进一步起到镇定作用。在商业上,背景音乐可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习惯,研究显示若在超级市场播放徐缓优美的音乐,可以使顾客不知不觉的放慢脚步,同播放快速音乐相比,销售量增加38%。】

[设计意图]拓宽同学们的音乐视野。

三、体验与感受音乐节奏

播放音乐《byebyebye》学生跟随音乐的节拍学做老师的动作,全体起立,释放自己,活跃课堂气氛,做一个舒缓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跟着老师和节拍学做动作,从而加强同学们的节奏感和协调性的锻炼与培养。在律动感中体会音乐美,也将日常生活中体育课堂中所用到的动作与音乐有机的结合,让同学们在不同学科中深受感染与熏陶。

课堂小结

结束语: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音乐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和发现,在今天这节课上,大家都能非常大胆,踊跃地说出自己对音乐与生活的看法。音乐伴随我们一生,没有音乐的生活是苍白的,不可想象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音乐将在生活的更多领域显示其魅力。音乐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热爱音乐,就是热爱生活。为了让我们生活的更美好,让我们热爱音乐吧!

布置作业:

请学生从生活中找出3首“实用音乐”、“背景音乐”的例子。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去搜集音乐资料。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关注我们的生活、热爱自己的生活。

结束:

播放《回家》,与学生话别,让同学踏着音乐离开教室。

师:让我们伴随着《回家》这首动人的乐曲,回到我们可爱的班级这个小家,回到我们共同的大家渔峡口中心学校,愿你们健康快乐成长,渔中更加辉煌!

六、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主要是对知识点的归纳。

七、教学效果预设

90%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点,对生活中的实用音乐与背景音乐进行区分。100%的同学能在课堂上动起来,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学生参与积极性比较强。

2、花城版音乐七年级上册说课稿 我的中国心说课稿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今天我以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改版后的广州花城版中学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的中国心》一课和大家共同探讨现代教学思想及教学策略。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根据这一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容易动感情,学生大部分是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他们求知欲、自尊心和模仿能力强等特点,安排了《我的中国心》这一课。这首作品是由黄沾作词、王福龄谱曲。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香港青年歌手张明敏演唱了这首歌曲。由于歌曲的歌词感情炽热、真挚、旋律优美动听,深深地表达了海外赤子眷恋祖国的心声,因此,一经唱出,即在全国引起震撼性的反映,成为脍炙人口的歌曲,经久不衰。

(二)学习目标的确定及分析: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在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能够初步了解声乐的演唱形式;

2、学唱歌曲《我的中国心》;

3、体验歌曲的情绪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三)重点与难点的确定及教法:

1、重点:音乐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因此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体验歌曲的情绪上(聆听和感受音乐)。

2、难点:分辨演唱形式。

3、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法:

本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其中运用了演示法、练习法、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通过精心的制作,给同学们一种直观的感受。学生通过亲身的参与活动,分组比赛等,对教学重点和难点,体验歌曲情绪、了解音乐知识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

【二】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服装道具等。

【三】教学理念:为了让学生在本节课上获得更大的收获,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提供机会。我的基本策略是以雪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唱动结合,尊重学生的情感和创造体验,将现代化信息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同时将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努力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课件的每个页面都营造出一种美、趣的情景。

【四】教学过程:

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我将本节课设置了六个教学环节:引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讲解音乐知识、感受与鉴赏音乐、探索与创新、互测自结。

(一)首先是引入新课这个环节:

我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通过FLASH的彩色画面和音乐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请你仔细聆听下面的歌曲,听后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然后播放《爱我中华》FLASH

(二)出示学习目标:这一环节是使学生知道这节课所要学习内容。

1、能够初步了解声乐的演唱形式;

2、学唱歌曲《我的中国心》;

3、体验歌曲的情绪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三)讲解音乐知识:

(难点)这个难点部分我通过了多媒体上各种音响来讲解,使学生能够亲耳听到各种演唱形式的音响资料,最后还在测评中测试了这个环节。这个环节运用了一分钟的记忆方法,使学生能够很快的记住音乐知识。声乐的演唱形式

1、独唱:一个人演唱的形式。歌曲《笔记》周笔畅

2、齐唱与轮唱:由两个以上或更多的人演唱同一个旋律。歌曲《保卫黄河》

3、重唱:多声部的作品,根据声部可分为二重唱、三重唱等。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黑鸭子组合《走》彝人制造组合

4、对唱:两个人或两组人作对答式的演唱。歌曲《河边对口曲》

5、合唱:包括几种形式A、混声合唱:四个声部的演唱(女高、女低、男高、男低)。歌曲《中国颂》B、同声合唱:男生合唱、女声合唱、童生合唱。歌曲《蓝色多瑙河》女声两声部C、领唱加合唱:一领众和形式。 D、小合唱:人数较少的合唱。 E、无伴奏合唱:无乐器伴奏,由纯人声演唱的合唱。歌曲《牧歌》

(四)、感受鉴赏:

(重点)这个环节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反复聆听音乐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增加对作品情绪的感受和体验;还在下个环节中在次用分组比赛和表演的方式加深对作品情感的体验。

1、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请学生仔细聆听,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2、作品简介:《我的中国心》这首作品是由黄沾作词、王福龄谱曲。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香港青年歌手张明敏演唱了这首歌曲。由于歌曲的歌词感情炽热、真挚、旋律优美动听,深深地表达了海外赤子眷恋祖国的心声,因此,一经唱出,即在全国引起震撼性的反映,成为脍炙人口的.歌曲,经久不衰。

3、随音乐轻声哼唱歌曲《我的中国心》。通过反复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并加入律动,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印象。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4、请同学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断,并打拍子反复演唱几遍,加深印象,注意音高和音准。

5、再次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1)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2)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五)、探索创新:

这个环节主要还是上个环节的延伸,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表现和表演加深对作品情感的体验。下面我们分成两组进行表演,看哪组同学表现的好。分组比赛的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之后,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可以用各种演唱形式......

(六)、互测自结:

这个环节是对教学难点的一种在体验,我通过播放三段音响让学生分辨出它是哪种演唱形式。仔细聆听三个音乐片段,分析一下是下面的哪种演唱形式?A、独唱B、齐唱C、重唱D、对唱E、合唱最后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五】我的教学特色:

1、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科特点;2、创造合作互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音乐的乐趣;4、实现学科整合,了解多元文化。

3、华师大版小班音乐说课稿 小手歌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小班音乐活动《小手歌》。《小手歌》是一首活泼富有童趣的歌曲,歌曲内容有趣,且为幼儿所理解。在以往的音乐教学,新授歌曲中大部分采用的是教唱形式,和着音乐说歌词,在整个过程中,显得十分单调、枯燥,对幼儿也没有兴趣可言。在本节活动中,我较多地考虑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了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如教师和幼儿对唱,幼儿和幼儿对唱。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然而然的掌握了歌曲的旋律。本活动灵活性强,不受季节、时间、环境的限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水平,我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2)激发幼儿发现自己的手可以做很多动作和物体。(3)引导幼儿用小手表现许多不同动作。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活动教育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幼儿通过活动了解自己的小手,知道手能做许多的动作和物体。活动的难点为: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手能做的许多动作。

[活动准备]:《小手歌》音乐、根据小班幼儿喜欢玩,喜欢看这一特征,为幼儿准备了可观看的手部动表演,幼儿科观察到手可以做小狗,手可以做小兔手还可以说很多的动作和物品。

二、说教法

1、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能够给幼儿带来许多乐趣。小班的幼儿年龄小经验缺乏好模仿,所以在活动中多处采用模仿游戏,如:组织幼儿一起用手做字母操、模仿洗手的动作等,在游戏中使幼儿自然习得对手的认识,知道了手能做许多动作。

2、谈话法:所谓谈话法,就是围绕活动内容,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回答的一种方法。由于幼儿年龄小,经验少,在引导幼儿认识小手时,就通过以教师为主,幼儿为辅的谈话,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围绕我的手上有什么,我的小手本领大,手指勾勾可以做什么等问题,师幼进行谈话、讨论,达成共识完成教育目标。

三、说学法

经验感知法:由于小班幼儿的经验缺乏又喜欢模仿,容易在经验分享中产生人云亦云的现象,如在讨论小手会做什么时,一个幼儿说我的小手会做眼镜蛇,其他的幼儿也会跟着说眼镜蛇,幼儿的思路打不开,就不能较好地完成教育目标。所以我为幼儿准备了视频,通过幼儿的观察,拓展幼儿的经验,再通过教师适时的引导,幼儿的思路就会打开,经验就能较好的分享,知道手会做很多的动作,并能尝试着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能够有效的化解难点,突破重点。除经验感知法外,游戏法也贯穿于活动始终,有趣的.小手变变变,引发了幼儿的兴趣;讨论法、谈话法引领幼儿认识手指的名称和作用;经验感知法的运用使幼儿在游戏和探索中知道小手能做许多的事情;通过倾听教师讲解、回答问题,孩子认识到手能做许多的动作。

四、说教学程序

本活动是一个综合活动,包含社会领域、科学领域的内容,我采用游戏引入————师生讨论————探索感知————谈话小结的教学流程,逐步深入,环环相扣,自然达成教育目标。

1、创设情境,引入活动

活动开始,教师以请客人的方式引入活动:“今天老师要请来几位小客人,请小朋友仔细看老师的手说出小客人是谁?”教师用手做几种孩子感兴趣的小动物,接下来邀请孩子跟老师一起用手变小动物,并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和叫声,进一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诱发孩子的活动兴趣。

爱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以请客人引入活动,能有效的吸引孩子,引发孩子的兴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引发孩子对小手的兴趣,就为下一个环节认识小手做好了铺垫。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此游戏活动能够面向全体,能力差的、胆子小的幼儿也能体会到成功和快乐。

2、通过观察、比较、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可以做很多的动作。

由“小朋友,刚才老师是怎么请小客人来的呀?”引入本环节。鼓励幼儿伸出会小手来做一做,通过拉拉钩和做手指游戏复习巩固手指名称,启发孩子发现手指与手指的组合。

教育不能通过灌输来进行,必须通过幼儿自己的活动来进行,通过观察、比较、游戏等形式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小手,知道每人都有一双手。每根手指都有自己的名字和作用。游戏能引发幼儿的兴趣,而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拉拉钩的游戏和手指宝宝游戏,就使幼儿在开心和快乐中复习了手指名称,进一步让幼儿发现手与手的结合可以形成新的动作,巩固了学习的知识点。

3、为幼儿提供感兴趣的操作材料,在操作中拓展幼儿的经验。

在此环节的活动设计,运用了前面提到的经验感知法。本环节由老师请小朋友看手部表演的视频。

4、选择视频中幼儿较容易学会的动作学习,和着音乐来自编儿歌。

5、结束活动

老师固定几个小手动作,和幼儿一起听音乐一起创编歌曲。

4、小学音乐说课稿 《故乡的小路》说课稿

今天我以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九册第五单元《故乡的小路》一课为内容为大家说课。

一、说说教学思路设计:

《故乡的小路》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九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一首两段体的优美抒情歌曲。4/4、3/4拍,D宫调式,曲调流畅而又抒情。歌曲表达了人们回忆美好童年的内心激动的心情。歌曲的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此段音区低而深沉,乐句都以弱拍起音开始,平稳的曲调,表达了人们带着思绪万千的心情走在熟悉的小路上,勾起了对往事美好的回忆。在第二乐句中还出现了一个临时变化音。音调上使人感到对小路是多么亲切的情感流露。在第二乐句中一个八度跳进,使人仿佛追忆到儿时欢乐生活的情景。歌曲以六度跳进到第二乐段,使情绪渐渐地得以抒发,在音区上升高,由衷地抒发了热爱家乡的心情。全曲未句,在“”的哼鸣中结束,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往事历历在目,仿佛“童年多美好”的话语还要向你倾诉。在教学本课时,我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尽可能选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我的教法中体现:

(1)审美体验价值

(2)音乐中加强群体意识

(3)变难为易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分组合作、质疑探究来突破难点解决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因此我的教学目标是:

1、能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通过创编动作,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拍子、四拍子乐曲的特点,加强对变拍子的认识。

3、唱好二声部合唱,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三、说关键处的处理: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认为本课是以唱歌为主的音乐课,重点是用柔美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把握三拍子、四拍子的变拍子节奏,表现出歌曲优美、抒情的思乡情。在这个环节,我采取教师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学生想象美丽景色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用柔美的声音演唱;另外利用游戏的形式,将3/4与4/4变拍子节奏这一难点解决并消化,让它变成一个轻松的可以一笔带过的东西。

四、说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听三拍子和四拍子音乐进教室(《苹果丰收》、《我怎样长大》)

边做律动边进教室,通过聆听感受三拍四拍子乐曲的节奏特点,并运用形体的动作增强学生对两种拍子的韵律印象。学生说出两种拍子的不同,你是用什么方式区分的?

2、导课:

刚才我们大家一起听的这两首歌曲是本学期刚学过的,你们谁还记得它是哪个国家的作品?

那么,你们还记得这两首作品的拍号吗?

利用孩子们对竞争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并加以及时的表扬、鼓励。

3、节奏游戏,兴趣引路:

在教唱《故乡的小路》一课时,在一开始先用游戏抓住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其中,将这节课的重点提出来用玩游戏的.方式来消化它。例如:听歌曲《故乡的小路》的伴奏音乐,教师带领大家做变拍子的拍手游戏,让学生通过拍手这一简单的动作,领会变拍子歌曲的特点。首先,教师规定一套表现三拍子和四拍子强弱规律的动作,例如:三拍子拍手掌、点手心、点手心;四拍子拍手掌、点手心、点手心、点手心。老师举起拍号卡,(3/4拍和4/4拍的)带领学生一边做动作,不同的卡代表不同的拍子。其次,让学生开动脑筋,各自编创一套独具风格的动作,并与大家一起分享;最后,老师将学生们的注意力重新收拢,集体进行变拍子的音乐游戏:

根据老师弹奏的音乐节拍特点,做出不同的规定动作。

而所有的这些只是为了《故乡的小路》这首歌曲的教唱和歌曲中变拍子节奏的把握做铺垫。通过以上的练习,解决了曲谱教学中的难点,为新课的教学扫除了障碍。这种教学中创造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可以调动学生身心各方面的能力和条件。并且让学生明白生活本身就是音乐的源泉。

4、测试听力,区别变音记号:

刚才大家的练习做的非常好,老师现在想测试一下你们的听力。请听老师弹奏的这两个乐句,有什么不同?

弹奏歌曲第二乐句,并将变化音改动一次,让学生听辨其中的不同。加以练唱,解决关键音的演唱。

5、熟悉旋律,合作学唱:

通过老师范唱和教唱,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并利用节奏拍手传递游戏的形式,一边拍手一边读歌词。另外,采取让他们分组接唱、分组演唱和分男女生唱。从易到难,逐步将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使学习效果更具有实效。

演唱的过程中注意情感的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最后按处理将歌曲完整的带有情感的演唱。

6、歌声中结束:

本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为课堂带来了活力,注入了生机,弥补了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法,给了学生以直观的美感享受。

五、说课件设计:

第一页:优美的图片做背景,插入三拍子、四拍子音乐,听音乐做动作,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

第二页:三拍子、四拍子的强弱规律图示。做游戏时的节奏图谱

第三页:变化音符的演奏乐谱。

第四页:歌曲《故乡的小路》的歌词,配合读词做游戏

第五页:歌曲《故乡的小路》的图谱

第六页:优美图片做背景,插入歌曲《故乡的小路》的范唱音乐以及伴奏音乐,进行接唱、领唱、齐唱的练习。

这就是我对本课的粗浅认识,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5、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说课稿 红叶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红叶》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日本歌曲,歌曲表现了秋天里漫山遍野红叶的景色,表达人们对秋日红叶美景的赞美。歌曲为E大调,4/4拍,结构为A+B,两段体,每小节为一个乐句,曲式结构如下:A(a+b+a+b)+B(c+d+e+f).

2、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欣赏与歌唱活动中尽情感受秋天的美好。

(2)过程与方法:能用优美抒情的声音唱歌曲《红叶》,表达对人们对红叶的欣赏,对秋日的赞美和留恋。

(3)知识与能力提高:体验唱《红叶》这首歌时的音色,情绪,速度,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的重要作用,通过歌曲里的关键词,感受秋天的意境美,根据实际情况,降低学生要求,只唱主旋律,不唱二声部。

3、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欣赏与歌唱活动中尽情感受秋天的美好。以情感染学生,以美引领学生走进音乐世界。

二、说教法:

在教学本课时,一是善用学科整合,运用传统的歌曲教学的听唱跟模唱、教唱这种形式,融入了美术,思品,信息技术等学科内容,并加以整合,设计贴近歌曲内容的系列丰富的歌曲拓展练习活动,让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学会了歌曲,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想象力跟创造力。二是要要用动作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综合运用歌曲主体节奏导入法,听唱法,示范法,观察法,动手实践法层层深入引导孩子学会歌曲。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和肢体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本节课主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设计一个个生活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如听音说话,听音谈话,拍度伴奏,小组合作,汇报展示等有效手段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并利用有效的评价机制,带动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使学生能够把无目的的“动”变成音乐中有规律的“活动”,使他们在爱学,乐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达到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并且设计一系列围绕教学目标的实践音乐活动,注重评价与生成,师生交流与互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谈话导入:(3分钟)

开课就以师生互动,握手认识:你好呀你好呀你好!与学生做情感交流,

同时引出歌曲节奏并组织拍读:× ×× × ×× ×-× 0Ⅰ,为后面的按歌曲节奏诵读歌词做好铺垫。接着送礼物,贴红叶,引入课题,小结:秋天是多么美好的一幅画面啊!最惹眼的莫过于山上的那一片片红叶。

设计理念:教师提炼歌曲节奏进行师生握手互动开场,与学生拉近距离,还导入新课,简单明了,直入主题。而且容易操作,学生在动手中感受到了节奏带来的快乐,同时以礼物:一片红叶来奖励大家,突显主题,还能为后面的歌曲学唱打下基础。

(二)悟情入境(10分钟)

以听唱谈感受,拍手伴奏,勾画歌词关键词感受歌曲内容和节奏特点,然后在背景音乐的播放中,指导学生快速画出歌曲意境的秋天彩笔画,并展示张贴等一些列的音乐实践活动来悟情入境。

设计意图:一是用伴奏诵读的音乐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特有的美感,进入秋天丰富多彩的意境。二是通过绘画听音潜移默化的将歌曲旋律印记在学生的脑海中,为后面的歌曲学唱音准打下基础。

(三)诵读歌词(6分钟)

引领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歌词,然后对接歌词:(师生对接男女生拍手对接)以及同桌之间合作诵读歌词三个步骤有趣有效的将整首歌曲的歌词和节奏基本掌握。

设计意图:为进一步熟悉歌曲,教师组织学生在伴奏声中采用不同的方式熟记歌词,有音有画,激发了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同时更进一步对歌曲旋律和节奏熟记于心。

(四)学唱歌曲(13分钟)

第四个为学唱歌曲环节,这里面,教师设计采用随伴奏用哼唱,填词演唱,小老师教唱,小组合作表演唱,小组比唱,上台展示,师生评价这一些列的活动方式来组织孩子们学会歌曲。通过前面的一系列的生活化的音乐实践活动,同学们已经基本上能演唱歌曲了。所以,在学唱环节,孩子们快就能自如的演唱这首歌曲了。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汇报展演,师生评议的方式将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

(五)感受意境(8分钟)

最后的教学环节,播放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感受秋天的优美和歌曲的意境,并引导学生谈出各自的感受。最后教师顺势引导出在秋天这么美好的季节,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做了?老师即兴编词送给学生,鼓励大家不辜负秋天的美景,好好学习。学生模仿老师即兴编一句歌词送给老师。最后用美美的声音随伴奏,带上简单的律动试着演唱歌曲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围绕教学的情感目标,运用已有的经验和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我们生活化的实践感受中。从学科整合及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感觉秋景是如此美丽动人,歌曲是如此优美抒情。而师生巧妙运用歌词创编,升华到情感教育,珍惜这美丽的时光,用自己的认真努力,为秋天美景增光添彩,达到三维目标。

6、二年级音乐下册说课稿 时间像小马车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时间像小马车》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首演唱曲目。

2、《时间像小马车》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创作歌曲,24拍,F大调式。歌曲中采用了有规律的节奏,多为四分,八分音符,形象地模仿了时钟滴滴答答走动的声响,旋律流畅入口,多为级进,并在几处采用了曲调的模进,节奏的重复,使歌曲的情绪活泼,欢快。感受小马车“由远到近”和“由近到远”的声音变化,体验和表现声音的渐强、渐弱,提高学生的节奏感。歌词简单明了,寓意深刻,告诉我们在同样的时间内人们各自做着不同的事情,有的人成绩卓著,有的人却一事无成,说明时间珍贵而紧迫,我们要爱惜时间,懂得利用人生有限的时间多学本领,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

3、教学实施过程中的“2基,3点”

(1)基础知识:渐强,渐弱

(2)基本技能:分辨渐强,渐弱。能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并在演唱歌曲中体现出来

(3)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通过本首歌曲的学习让学生能让学生认识到时间要和宝贵,并学会珍惜时间。

(4)难点:处理好歌曲中:“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处的强弱对比。(渐强、渐弱)

(5)关键点:渐强渐弱的处理

二、课程标准

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程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懂得时间的重要性,学会珍惜时间。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体验、模仿、合作等方式学唱歌曲。通过形体律动的艺术形式提高学生表现能力

知识与技能:认识渐强渐弱符号“<”“>”,准确的演唱歌曲。培养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创编歌词,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在第一学期的学习中,课堂常规行为规范没有养成,也没有什么音乐基本技能。所以我在教中降低了难度。在视唱谱子阶段直接变成了模唱后

加入歌词。由于低年级学生好学、好动、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对于最基本的音乐表现要素,感受声乐的强、弱、快、慢方面和表现方面都有很好的训练效果

四、学法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就指出教师应该把学生培养成有自学能力的人,要教给学生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不依赖老师教的目的。本课学习我主要采用几下几种学法:

聆听,联想,模仿

聆听,就是集中精力认真地听。

教学中:

我让同学们通过聆听,听辨强弱,渐强,渐弱声音的时候,只用耳朵去听,所有感官都集中到耳朵上,他们很快就可以分辨出来。

聆听歌曲时,我只是让学生安静的听,说感受,他们说歌曲速度非常快

联想,通过现有的想象没有的,拓展思维。

教学中:

我让同学们看了一张小马车的图片,说:小马车像时间一样跑的特别快,我们听一听它从哪来?(渐强)我用双响筒模仿渐强的声音,让它们想象成小马车哒哒哒的声音,他们很快听出小马车从远处来,而后我叫一个同学悄悄的告诉他让她模仿小马车跑远的声音,学生们很快说出这是“渐弱”。

在我出示渐强符号的时候,我说如果渐强的符号是这样的“<”那减弱呢?同学立马说出“>”。看他们像数学中的什么符号?“大于号,小于号”

在创编歌词部分,我让同学们说说歌曲中说时间像小马车为什么,他们都说因为时间像小马车一样跑的很快,我就让同学们想象,身边还有哪些事物都特别快?因此出现了“时间像河流”、“像小树苗”、“像小火车”等学生作品。

模仿,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的行为的过程。

教学中:在同学们听出渐强的声音的时候,我让他们用拍手的声音模仿一下,他们马上深刻感受到渐强渐弱是很有趣的声音,也乐于模仿,这样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五、教法

学法和教法是相辅相成的,针对本节教材特点及教学目标,采用教法如下: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使同学很快融入课堂

导入:创设情境,跟同学们做游戏,感受强弱,让他们觉得很放松,而不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练习实践法:发散学生思维与创造力,通过自己的实践感受

对比听唱法:通过聆听对比,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声音的渐强、渐弱。

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六、教学过程流程图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歌。

(二)、游戏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游戏,想玩就要认真听游戏规则!而且,表现好的话,老师还会有奖励!

(出示规则:听老师击打铃鼓,当听到强音就赶紧找一个小朋友互相握握手;如果听到的是弱音就在原地与大家挥挥手。)

2、师:小朋友们,表现得很棒!谁来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体会强和弱的?

3、师:刚才,小朋友的表现很好,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

(出示谜语:世界上有一样东西,它最伟大而又最渺小;它最珍贵而又最容易被人忽略;而且一去不复返。)

(时间)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描写时间的儿歌或古诗呢?

(三)、初步感知

1、让学生感受"小马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的画面以及声音变化。

(1)、教师导言:可见时间过得可真快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歌曲(出示课题)。老师把这首歌曲制作成动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屏幕(多媒体展示)。

(2)、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观看后交流所见所闻。

2、现场扮演、模仿“小马车。”

(1)、师: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用心听听"小马车"在奔跑的途中声音有什么变化?(请4个学生扮演“小马车”手击打双响筒,从教室外跑到教室里绕一圈再跑出去。)

学生观看后交流所见所闻。

(2)、师:小马车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候声音变大了,小马车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时候声音变小了,生活中声音的"大"和"小"在音乐中用"强"和"弱"来表示,刚才的马蹄声是一下子变强,变弱的吗?(启发学生发现声音变化的逐渐性)

学生发表自己的认识。

(四)、实践体验

1、师:你能用动作来表现这种慢慢的变化吗?(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学生大胆尝试用各种肢体语言表现这种逐渐变化的过程。

2、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渐强、渐弱的声音变化。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动作表现了声音的渐强、渐弱变化,那么,你们能用别的方式表现出这种逐渐变化的过程吗?(生回答并上台表演)(如,口技、弹手指或打击乐器等)

3、介绍"渐强","渐弱"两种音乐记号。

师:同学们能用多种方式来表现声音的强弱变化了,真不错!在音乐中,有这样一个记号是用来表现声音慢慢地变强,(出示"

<")这个记号叫"渐强记号"(出示"渐强记号"),"渐"的意思就是慢慢地,表示声音慢慢地变弱的记号叫"渐弱记号",它是这样的(出示"

>"渐弱记号)。

师:伸起你的小指头,我们学着它们的形状画一画!

4、师:接下来,你们想试试全班齐奏的形式来表现声音的渐强、渐弱变化吗?

出示节奏:24×××××

×‖要求学生击掌拍出节奏。

生:练习

[师指挥学生以小组一组一组加入和退出的形式击拍出24×××××

×‖的节奏来创造、体验声音的强弱变化。(以六个自然组为例:第一组从头到尾要击拍十一遍24×××××

×‖的节奏;第二组击拍十遍;第三组击拍九遍……)]

5、根据无声的动画用各种打击乐器为小马车的渐近、渐远的场面配上渐强、渐弱的音响。

(激励学生用打击乐器或手拍节奏的方式,创造出渐强、渐弱的音响来为小马车"伴奏",引导学生当一回“小小演奏家”。)

(五)、学习歌曲

1、师边范唱边舞蹈。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哼唱旋律

3、跟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4、跟老师的琴声学唱歌词。

5、引导学生用渐强、渐弱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如:

55671234555-‖处用渐强的声音唱,

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向前

6543543255671-‖处用渐弱的声音唱,

嗒嗒嗒嗒嗒嗒嗒嗒谁也少不

了。

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歌唱表现并可以再次加强渐强渐弱节奏的教学效果。

6、采用多种形式的练唱。

(六)、表现歌曲

1、老师:刚才我们学会了这首歌曲,其实啊,我们还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下面我们就分组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好吗?

2、学生自由组合,分成三组进行设计活动,一组设计舞蹈动作进行表演,一组用打击乐器演奏,一组边拍手边演唱歌曲。

3、三组学生一起交流汇报。

(七)、巩固延伸

1、师:时间像小马车,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向前跑,小马车跑了,有再回来的时候,可是时间跑了,它还会回来吗?(启发学生认识时间的可贵。)

学生回答: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师:是啊,时间跑了,它就再也不会回来了。聪明的小朋友,面对这一去不复返的时间,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

3、师:说得多好啊,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和时间赛跑。

游戏《和时间赛跑》

全班学生一个接一个搭着肩膀成长长的一列"火车",教师做"火车头",在《时间像小马车》的歌声中"开动"起来,与时间去赛跑。(以此活动,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在音乐声中教师领着学生离开音乐教室,下课。

附:板书设计

(1)渐强记号“<”渐弱记号“>”

(2)节奏练习:2/4xxx|xxx|

(3)2/45567|1234|55|5|处用渐强的声音唱。

6543|5432|5567|1-|处用渐弱的声音唱。

七、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有关"时间的歌"的,由于教学内容比较丰富,所以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在:营造宽松自由、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热情表现,通过师生、学生的相互交流,感受优美的音乐旋律,享受快乐的幸福生活,从而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我在课堂上创设了与知识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结合生活实际自由地表现作品的寓意,使学生在演唱、听赏和律动中,感受音乐旋律的优美及音乐表现的多样性,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达到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交流的完美统一。本课堂的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拓展思维,巧妙将音乐与生活融为一体,这也是本堂课的闪光点,更是新课标、新理念提出的新要求。

7、沪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说课稿 紫竹调说课稿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牧笛声声》中的一首民乐合奏欣赏曲。

整个单元以“笛子”作为主线,引领学生更好的学习民族音乐。欣赏民乐合奏的《紫竹调》为江苏民歌《紫竹调》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民乐合奏曲《紫竹调》是抒情、悠扬、委婉的民间小调,极富江南乡土气息。乐曲结构为单乐段,在一遍合奏之后,分别由笛子、琵琶、二胡三种乐器加花演奏,使乐曲有不同音色变化,作品表现人们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热爱生活的情趣。

学情分析

我校共有学生759人,其中外来务工者子女共计756人,占全校总数的99.6%,而且学生的流动性比较大,自身音乐素质较差且程度参差不齐,除了课本上的音乐知识以外,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或者主动学习音乐。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自信心相对较弱,不能自如的表现自己。基于我校学生现状,我针对五年级的四个班级做了一个关于学生籍贯以及对家乡戏曲了解程度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籍贯大多在安徽、浙江、福建、东北等地,并且有一半学生的出生地就在上海,关于家乡戏曲知识几乎是一知半解或一概不知。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我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重组与拓展,以使教学内容符合大部分学生的发展需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二期课改中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确立了三维教学目标:

1、听赏民乐合奏的《紫竹调》,感受沪剧曲牌的韵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与同伴分享体验和表现的快乐。

2、知道《紫竹调》的起源及其发展脉络;能够根据演奏乐器音色的不同来划分乐曲段落;初步了解沪剧等几种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

3.在听、动、演、赏、创的过程中,运用比较、模仿、讨论、小组合作等学习方法,体验并表现乐曲描绘的意境,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民乐合奏《紫竹调》优雅、委婉、流畅的音调特点。

教学难点

在深入学习、感受乐曲音调特点的基础上,体验并表现乐曲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相关乐器模型、扇子、丝带

设计思路、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原动力。创设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场景,这种场景能将学生带入与乐曲内容相应的氛围内,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课的一开始,我采用的是情境创设法,播放歌曲《箫》的FLASH,利用多媒体切入教学,直观、生动的再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带学生感受歌曲情绪,表演宝宝学会吹箫以后摇头晃脑的可爱神态,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模仿起吹箫的动作,从而有效的组织教学,营造出一个和谐、欢愉的课堂氛围。

歌曲《箫》是四年级第二学期学过的一首歌曲,它采用了“紫竹调”的曲调,表现出浓厚的江南小调委婉、流畅的音调特点。此处,我运用了温故知新的导入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承上启下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由此过渡到新课欣赏民乐合奏的《紫竹调》就显得十分自然,进而揭示课题,并运用讲解法简介民乐合奏的《紫竹调》的起源及其发展脉络,在课件中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现,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为确保所讲解知识的准确性,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这本书中,我了解到:“紫竹调”原是一首30、40年代流行于苏州的市井爱情小调,歌词多因情而发,没有固定版本,其曲调被沪剧吸收,成为上海沪剧曲牌,之后才被改编为复调形式的民乐合奏曲。

以上环节大约用时4分钟

二、把培养学生的听觉思维放在首位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把培养学生的听觉思维放在首位,也是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之一。良好的听觉思维能力,包括对音乐要素以及曲式、题材等方面的把握与理解的能力。音乐基本要素的`思维能力越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就会越深刻。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民乐合奏《紫竹调》优雅、委婉、流畅的音调特点。我结合教材分析,决定从音乐基本要素中的音色入手。

1、初听整首乐曲,感知乐曲的情绪,并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音乐要素为乐曲划分段落。

此处我采用了对比法来引导学生。这首乐曲和以往学过的乐曲有些不同,以往是根据乐曲的情绪、速度、旋律、力度等来为乐曲划分段落的,今天,我们来认真听听这首《紫竹调》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即使学生不能准确的说出演奏乐器,也能听辩出是根据演奏乐器的不同而划分的,也就是音色的不同。

2、欣赏第一次合奏部分,并说出有哪些乐器演奏?

在这个环节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一步认识常见的几种民族乐器及其音色特点,因为已经是四年级学过的内容,此处不会过多讲解。

了解民族乐器的“四大件”:琵琶、二胡、笛子、扬琴。

结合《活动与创造》中的习题,完成下列填空:

二胡属于(拉)弦乐器,琵琶属于(弹拨)弦乐器,而扬琴属于(敲击)弦乐器。

此时我采用示范法,准备好乐器模型,一边哼唱乐曲旋律,一边演示“拉”、“弹拨”、“敲击”的动作,使得静态的文字就会化为一个动态的情境,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学生的感受也就愈发深刻,为下一个环节做了铺垫。

3、欣赏由不同乐器演奏的三个乐段,听辩主奏乐器,伴随乐曲的音调,模仿该乐器的演奏动作。我采用了律动法,引导全体学生尽情的感受乐曲委婉、流畅的音调特点。

以上环节,我分别运用了对比法、示范法、律动法,以层层深入、步步递进的方式来解决教学重点。

以上环节大约用时14分钟。

三、以多元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本课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教师为学生提供音乐素材并创造条件,使学生掌握音乐创作必备的基本语汇和方法后,以多元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音乐创作。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在在深入学习、感受乐曲音调特点的基础上,体验并表现乐曲描绘的意境。欣赏最后一次合奏部分,采用表现法,播放江南水乡的一组画面, 并提供乐器模型、扇子、丝带等道具,供学生模仿演奏动作,或表演江南水乡撑船、采菱、唱戏等等,表现人们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热爱生活的情景。

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自主选择擅长的方式来表现乐曲。教师分别加入到各小组,进行即时地、动态地评价,也可采用交流、讨论等方式进行师生、生生间的互评。意在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乐于创造、敢于创造、学会创造。

这一环节大约用时7分钟。

四、音乐学科教学与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机整合

在教材中挖掘内容,无痕渗透民族精神教育,激发学生更多的了解、学习优秀的地方戏曲,传承民族文化,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是我们音乐学科所应承担的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

1、欣赏了民乐合奏的《紫竹调》之后,拓展观看MTV版沪剧《罗汉钱》的选段《燕燕做媒》,感受沪剧的无穷魅力,同时用讲解法简单介绍沪剧。

沪剧是上海地区的代表剧种,流行于上海、苏南及浙江杭、嘉、湖地区。它源于民间,语言生动,音乐柔和,委婉动听。沪剧唱腔音乐来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和广采博取,逐渐形成了其丰富多彩的曲调以及独特的风格。

2、戏曲大舞台,演唱自己家乡的戏曲

由于我校学生来自祖国各地,所以我充分利用这个资源。教师首先采用示范法,唱上两句二人转《小拜年》,然后鼓励学生大胆的哼唱几句家乡戏,哪怕只是哼出了一句,也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如果学生不会唱,就播放相应的视频资料。

根据学情分析,我选择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

安徽——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

浙江——越剧《梁祝》

东北——二人转《秦香莲》

以此引导学生去了解、学习家乡戏曲,充分体现了无痕渗透民族精神教育,使学生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逐渐喜欢优秀的民族文化。

这一环节大约用时10分钟。

敬请各位评委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8、高教版音乐欣赏说课稿 芭蕾舞剧天鹅湖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蔚蓝色的浪漫,永远的天鹅湖》。

音乐欣赏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聆听、赏析、体验等音乐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且教育、引导、激励、鼓舞学生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未来。

本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欣赏》教材第十六单元《芭蕾舞剧》。舞剧是以舞蹈为主,综合音乐、美术于同一舞台空间的戏剧艺术形式。三者密切联系,达成时空一致、视听一统的艺术效果。四幕舞剧《天鹅湖》是芭蕾舞剧中的经典,它的舞蹈华美,通过多种舞蹈题材,形象地展现了人物性格,为大家留下了丰满的艺术形象。剧中由柴可夫斯基创作的音乐更是家喻户晓,曲曲精美,个性鲜明,哪怕过场性的段落都经精心设计,不愧为古典艺术的最高境界。(点题)

(其次,我结合教授对象实际,分析一下学生的情况:)

本课教授的对象是职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对音乐的接触并不是很系统,但经过一年的专业课学习,已经初步培养起对音乐的兴趣,也渴望获得更全面的知识。为此,我针对处在职高阶段的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这一特点(从学生熟悉的歌曲入手,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引导学生的求知欲,以熟悉的旋律帮助学生拉近与古典音乐的距离。在欣赏时,通过浓厚的氛围营造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避免纯理论教育对学生带来的深入理解能力不强、知识面窄等负面效应,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新的`知识,体验音乐带来的美的享受。)和教材的特点,结合新的教学理念,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以感受音乐内在思想境界为目标,同时融入相关基础知识,从而更准确而完整地把握作品,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天鹅湖》片段,使学生对芭蕾舞剧相关知识有所认识,并产生主动了解和体会古典舞剧音乐及舞剧的愿望。

2、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辨别和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风格,并能哼唱主要旋律。在听、唱、跳、思的过程中全面拓展思维空间。

3、引导学生积极、愉悦地接受音乐审美教育,领会本课的主题思想,树立真善美必定能战胜假恶丑的坚定信念。

为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结合本课特点,我明确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舞剧相关知识以及音乐在舞剧中的地位,熟悉《天鹅湖》的剧情,能够哼唱主旋律,在赏析中提高审美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并总结出舞剧音乐对塑造人物性格、描绘景色及表达故事情节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为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制定教学设计理念如下:

1、善于引导,自主探索

人是万物之灵,一个人与生俱来都有探究的渴望,获得新的体验的渴望,获得认可与欣赏的渴望。所以现在的音乐欣赏课非常推崇自主探索的新型教学模式。作为高中生,我们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也有必要改变往日“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模式,在音乐欣赏课中更加注重听赏、理解、分析相结合,充分发挥音乐语言和肢体语言在感情表达中的作用,以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语言,多角度地引导学生,使他们既能在自主学习、探索学习中掌握新的知识,又能感受和体验舞蹈、音乐和舞台美术所带来的审美情绪,同时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2、突出情感,引发共鸣

舞蹈、音乐的本质都在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一个“情”字,让学生通过欣赏美、体验美、领悟美,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情“场”,并引导学生学会结合自己身边的情、景,更好地理解、体验、领悟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在含义,达到人与人,人与音乐情感上的共鸣。突出情感因素,才能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

3、学科互动,巧用网络

舞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结合其它课程,如:美术课、形体课中的芭蕾基训、钢琴课等,通过学科结合,更好地赏析作品,同时也通过对舞剧的审美体验,调动起学生学习其他专业的兴趣。同时,在如今的传媒背景下,学生所面对的信息资源不再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台录音机,而是一个视野宽广、包罗万象、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教师可结合这一特点,挑选合适的视频片段,在直观的情感体验下进一步提高学生审美鉴定的能力。

针对本课特点,结合以上的教学理念,我决定采用“引入———赏析————拓展————思索”的课堂教学模式,用最直观的视频导入设置情景,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自主探索、主动参与讨论和实践。

为将以上教学方法恰如其分地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试听结合诱新知

学科互动拓思路

同述情节引共鸣

你唱我演促提升

具体环节的叙述中应重点在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和为什么这么教这

么学中展开叙述。

第一个环节:试听结合诱新知

兴趣是学习最好老师,在上课伊始就要引起学生期盼新知识的欲望,一、通过语言的诱导,例如“今天很高兴能跟大家一起进行一次艺术美的熏陶和享受。我为大家准备了一顿丰富的视听大餐,在享受之前,我们先来看两个片段。你们猜一猜它们是属于那种艺术表现形式?我们之前有接触过哪些形式啊?”等,在引起大家兴趣的同时,对已学的知识点进行回顾。二、通过视频诱导,如播放两段中外舞剧片段的欣赏让学生眼前一亮,展示华美的服装、优美的舞蹈动作、华丽的舞台背景使学生耳目一新,从而把一个全新的艺术表演形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自然而然地引出“舞剧”这个课题,引导学生探索除了舞蹈以外还有什么艺术形式,从而自主归纳总结掌握舞剧的概念,充分体现善于引导、自主探索的教学理念。

第二个环节:学科交融引共鸣

由“刚才播放的视频中舞者所展现的是什么舞种?”这个问题点出西方古典舞剧最大的特点就是选用芭蕾,因此也称为芭蕾舞剧。再结合幼师班开设的舞蹈课,让学生在初步接触芭蕾基训的基础上,对舞剧的起源、舞种作简单介绍,并浅谈芭蕾舞体态特点,为欣赏、体验《天鹅湖》角色形象做准备。同时运用钢琴专业课,程度较好的学生已经接触了《四小天鹅》的弹奏,从熟悉的旋律入手,拉近《天鹅湖》与大家的距离,从而引出作者柴可夫斯基。

弹、唱、跳专业课的有机结合,为综合欣赏本课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这正是幼师班最大的优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通过学科结合、交叉互动,进一步丰富专业课的相关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促进彼此学习乐趣,让相关知识点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第三个环节:共叙故事析舞剧

对于《天鹅湖》的故事大家肯定已有耳闻,先听听同学们所知道的故事,带动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讲故事的积极性,因为这也是幼师班学生专业之一。最后老师进行概括总结,通过三个片段的展示讲述这个故事,并带领大家进行情感体验。

1、《场景音乐》

带问题欣赏:“你从这段旋律中感受到什么样的情绪?你觉得它是表现剧中哪个人物及他的性格特征?”通过音乐旋律的分析,结合舞蹈动作,用忧伤的语调引导学生体验白天鹅的形象,同时让大家谈谈白天鹅在现实社会中代表的形象,学生旋律模唱,再次感受。

2、《西班牙舞曲》

语调一转,“第二天的舞会开始了,大家看谁来了?”“哦!黑天鹅来了,她来做什么?”设置这些疑问,调动学生聆听的积极情绪,同时为后面的聆听埋下伏笔。先听听管弦乐队的演奏,听听是什么风格的音乐,体现了怎样的音乐情绪,并认识带有西班牙风格的乐器——响板。有了初步的印象后,观看舞剧片段。引导学生细看舞蹈演员的动作表现,深入讲解它们分别展现了黑天鹅怎么样的形象,与白天鹅的音乐形象做对比,并结合艺术形象谈谈生活中的人物形象。

3、未完的结局

“王子知道真相后,会怎样呢?一场搏斗开始了”。引导学生感受紧张的气氛,但片段没有结局,请同学展开想象给它添加一个ending。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模式,活跃大家的思维,让单纯欣赏课变得更加的有趣。这个故事体现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情景谈谈感受。

罗丹曾说过:“艺术就是感情。”而音乐美,就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在于情感审美,而审美情感的获得又主要是从音乐审美愉悦体验中来,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各种音乐活动才可能产生审美愉悦。通过引导和视听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在舞剧中的作用,同时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感想。

第四个环节:你唱我演求升华

请四位学生扮演小天鹅,其余的同学一起哼唱《四小天鹅》。在热闹的课堂环境中展示学生的舞蹈功底。同时欣赏大家所熟悉《红色娘子军》片段,告诉学生,虽然舞剧源于国外,但在中国也有优秀的舞剧,由此展开,简单谈谈中外舞剧的差异。通过舞种、音乐引导学生回答。通过课程教学培养起学生对舞剧这一艺术形式的浓厚兴趣。

综上所述,谈谈我的课后反思:

本堂课重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内心的感悟,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体验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并让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作品。在实际教学中,我以探索为突破口、以试听为中心、以体验为重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印象,在每一次新的探索中学习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对于音乐每个人的感受都会存在差异,应鼓励学生更直接地接触音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从音乐中吸取丰富的精神养料。

9、高教版音乐欣赏说课稿 芭蕾舞剧天鹅湖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蔚蓝色的浪漫,永远的天鹅湖》。

音乐欣赏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聆听、赏析、体验等音乐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且教育、引导、激励、鼓舞学生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未来。

本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欣赏》教材第十六单元《芭蕾舞剧》。舞剧是以舞蹈为主,综合音乐、美术于同一舞台空间的戏剧艺术形式。三者密切联系,达成时空一致、视听一统的艺术效果。四幕舞剧《天鹅湖》是芭蕾舞剧中的经典,它的舞蹈华美,通过多种舞蹈题材,形象地展现了人物性格,为大家留下了丰满的艺术形象。剧中由柴可夫斯基创作的音乐更是家喻户晓,曲曲精美,个性鲜明,哪怕过场性的段落都经精心设计,不愧为古典艺术的最高境界。(点题)

(其次,我结合教授对象实际,分析一下学生的情况:)

本课教授的对象是职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对音乐的接触并不是很系统,但经过一年的专业课学习,已经初步培养起对音乐的兴趣,也渴望获得更全面的知识。为此,我针对处在职高阶段的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这一特点(从学生熟悉的歌曲入手,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引导学生的求知欲,以熟悉的旋律帮助学生拉近与古典音乐的距离。在欣赏时,通过浓厚的氛围营造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避免纯理论教育对学生带来的深入理解能力不强、知识面窄等负面效应,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新的知识,体验音乐带来的美的享受。)和教材的特点,结合新的教学理念,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以感受音乐内在思想境界为目标,同时融入相关基础知识,从而更准确而完整地把握作品,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天鹅湖》片段,使学生对芭蕾舞剧相关知识有所认识,并产生主动了解和体会古典舞剧音乐及舞剧的愿望。

2、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辨别和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风格,并能哼唱主要旋律。在听、唱、跳、思的过程中全面拓展思维空间。

3、引导学生积极、愉悦地接受音乐审美教育,领会本课的主题思想,树立真善美必定能战胜假恶丑的坚定信念。

为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结合本课特点,我明确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舞剧相关知识以及音乐在舞剧中的地位,熟悉《天鹅湖》的剧情,能够哼唱主旋律,在赏析中提高审美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并总结出舞剧音乐对塑造人物性格、描绘景色及表达故事情节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为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制定教学设计理念如下:

1、善于引导,自主探索

人是万物之灵,一个人与生俱来都有探究的渴望,获得新的体验的渴望,获得认可与欣赏的渴望。所以现在的音乐欣赏课非常推崇自主探索的新型教学模式。作为高中生,我们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也有必要改变往日“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模式,在音乐欣赏课中更加注重听赏、理解、分析相结合,充分发挥音乐语言和肢体语言在感情表达中的作用,以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语言,多角度地引导学生,使他们既能在自主学习、探索学习中掌握新的知识,又能感受和体验舞蹈、音乐和舞台美术所带来的审美情绪,同时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2、突出情感,引发共鸣

舞蹈、音乐的本质都在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一个“情”字,让学生通过欣赏美、体验美、领悟美,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情“场”,并引导学生学会结合自己身边的情、景,更好地理解、体验、领悟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在含义,达到人与人,人与音乐情感上的共鸣。突出情感因素,才能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

3、学科互动,巧用网络

舞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结合其它课程,如:美术课、形体课中的芭蕾基训、钢琴课等,通过学科结合,更好地赏析作品,同时也通过对舞剧的审美体验,调动起学生学习其他专业的兴趣。同时,在如今的传媒背景下,学生所面对的信息资源不再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台录音机,而是一个视野宽广、包罗万象、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教师可结合这一特点,挑选合适的视频片段,在直观的情感体验下进一步提高学生审美鉴定的能力。

针对本课特点,结合以上的教学理念,我决定采用“引入———赏析————拓展————思索”的课堂教学模式,用最直观的视频导入设置情景,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自主探索、主动参与讨论和实践。

为将以上教学方法恰如其分地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试听结合诱新知

学科互动拓思路

同述情节引共鸣

你唱我演促提升

具体环节的叙述中应重点在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和为什么这么教这

么学中展开叙述。

第一个环节:试听结合诱新知

兴趣是学习最好老师,在上课伊始就要引起学生期盼新知识的欲望,一、通过语言的诱导,例如“今天很高兴能跟大家一起进行一次艺术美的熏陶和享受。我为大家准备了一顿丰富的视听大餐,在享受之前,我们先来看两个片段。你们猜一猜它们是属于那种艺术表现形式?我们之前有接触过哪些形式啊?”等,在引起大家兴趣的同时,对已学的知识点进行回顾。二、通过视频诱导,如播放两段中外舞剧片段的欣赏让学生眼前一亮,展示华美的服装、优美的舞蹈动作、华丽的舞台背景使学生耳目一新,从而把一个全新的艺术表演形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自然而然地引出“舞剧”这个课题,引导学生探索除了舞蹈以外还有什么艺术形式,从而自主归纳总结掌握舞剧的概念,充分体现善于引导、自主探索的教学理念。

第二个环节:学科交融引共鸣

由“刚才播放的视频中舞者所展现的是什么舞种?”这个问题点出西方古典舞剧最大的特点就是选用芭蕾,因此也称为芭蕾舞剧。再结合幼师班开设的舞蹈课,让学生在初步接触芭蕾基训的基础上,对舞剧的起源、舞种作简单介绍,并浅谈芭蕾舞体态特点,为欣赏、体验《天鹅湖》角色形象做准备。同时运用钢琴专业课,程度较好的学生已经接触了《四小天鹅》的弹奏,从熟悉的旋律入手,拉近《天鹅湖》与大家的距离,从而引出作者柴可夫斯基。

弹、唱、跳专业课的有机结合,为综合欣赏本课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这正是幼师班最大的优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通过学科结合、交叉互动,进一步丰富专业课的相关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促进彼此学习乐趣,让相关知识点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第三个环节:共叙故事析舞剧

对于《天鹅湖》的故事大家肯定已有耳闻,先听听同学们所知道的故事,带动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讲故事的积极性,因为这也是幼师班学生专业之一。最后老师进行概括总结,通过三个片段的展示讲述这个故事,并带领大家进行情感体验。

1、《场景音乐》

带问题欣赏:“你从这段旋律中感受到什么样的情绪?你觉得它是表现剧中哪个人物及他的性格特征?”通过音乐旋律的分析,结合舞蹈动作,用忧伤的语调引导学生体验白天鹅的形象,同时让大家谈谈白天鹅在现实社会中代表的形象,学生旋律模唱,再次感受。

2、《西班牙舞曲》

语调一转,“第二天的舞会开始了,大家看谁来了?”“哦!黑天鹅来了,她来做什么?”设置这些疑问,调动学生聆听的积极情绪,同时为后面的`聆听埋下伏笔。先听听管弦乐队的演奏,听听是什么风格的音乐,体现了怎样的音乐情绪,并认识带有西班牙风格的乐器——响板。有了初步的印象后,观看舞剧片段。引导学生细看舞蹈演员的动作表现,深入讲解它们分别展现了黑天鹅怎么样的形象,与白天鹅的音乐形象做对比,并结合艺术形象谈谈生活中的人物形象。

3、未完的结局

“王子知道真相后,会怎样呢?一场搏斗开始了”。引导学生感受紧张的气氛,但片段没有结局,请同学展开想象给它添加一个ending。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模式,活跃大家的思维,让单纯欣赏课变得更加的有趣。这个故事体现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情景谈谈感受。

罗丹曾说过:“艺术就是感情。”而音乐美,就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在于情感审美,而审美情感的获得又主要是从音乐审美愉悦体验中来,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各种音乐活动才可能产生审美愉悦。通过引导和视听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在舞剧中的作用,同时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感想。

第四个环节:你唱我演求升华

请四位学生扮演小天鹅,其余的同学一起哼唱《四小天鹅》。在热闹的课堂环境中展示学生的舞蹈功底。同时欣赏大家所熟悉《红色娘子军》片段,告诉学生,虽然舞剧源于国外,但在中国也有优秀的舞剧,由此展开,简单谈谈中外舞剧的差异。通过舞种、音乐引导学生回答。通过课程教学培养起学生对舞剧这一艺术形式的浓厚兴趣。

综上所述,谈谈我的课后反思:

本堂课重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内心的感悟,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体验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并让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作品。在实际教学中,我以探索为突破口、以试听为中心、以体验为重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印象,在每一次新的探索中学习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对于音乐每个人的感受都会存在差异,应鼓励学生更直接地接触音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从音乐中吸取丰富的精神养料。

10、人音版二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 三只小猪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三只小猪》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2册第7课的一首曲目。音乐生动活泼,简洁明朗,适合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有利于孩子们通过表演和律动去感受有趣的故事情景和可爱俏皮的小猪形象。是培养孩子们节奏感、旋律感、表现力的良好资源。

2、教学目标

(1)孩子们在欣赏管弦乐《三只小猪》时,能感受乐曲快乐活泼的音乐情绪。

(2)演唱主题、反复聆听主题,能从全曲中听辨主题出现的次数,学习小提琴的简单知识。

(3)能基本准确地合着音乐进行完整表演,让孩子们感受与人合作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重点欣赏第二部分小猪盖房子的音乐,加强学生对音乐主题的记忆。

(2)初步了解小提琴的音色特点,学习其演奏姿势。

教学难点:

在多次反复聆听音乐的基础上,能基本准确的合着音乐进行表演。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根据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我在设计本课《三只小猪》时首先力图通过创设有趣的故事情景和可爱俏皮的小猪形象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次,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以听赏、游戏为主,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聆听音乐,并听音乐扮演不同角色表演音乐小游戏,突出本课的趣味性。围绕“听”展开丰富多彩的参与体验活动和师生互动活动。有机的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渗透在音乐的审美体验中,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因此,在本课中我通过启发引导,借助多媒体设备和电子白板,调动学生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无目的的“动”变成有目的、有规律的“动”。

四、教学程序

1、组织教学

随教师模枋各种小猪可爱的动作律动进教室。

设计意图:

师生情感交流。②制造良好的课堂气氛。③感受小猪的可爱形象。

2、新课教学

(1)提问导入(初听全曲)

观看音乐动画后,学生回答问题。①师:“孩子们,在刚才律动中我们模仿了哪一种动物呢?”②师:音乐里的小猪在干什么?它的心情怎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听觉及音乐的想象。

(2)为三只小猪和音乐起名,揭示课题。

①请学生为三只小猪和本乐曲起名。

②教师揭示课题,学生用快乐柔和的声音齐读曲名。

设计意图:①发展学生音乐的想象力。②揭示课题。

(3)教师合音乐演绎《三只小猪》的故事(一听B段音乐)

设计意图:①以故事辅助音乐欣赏,进一步让学生感受音乐里小猪的可爱形象。②熟悉B段音乐。③引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

(4)唱主题

①教师加入创编的歌词范唱主题。

②学生随琴加入歌词,练习主题的演唱。

③边唱主题,边双手交替向上“搭房子”。

设计意图:①通过演唱主题,加深学生对乐曲主题的记忆。②用“搭房子”的手势,为学生渗透乐句感。

(5)听辨主题出现次数(二听B段音乐)

设计意图:听辨主题出现次数,培养学生静静聆听音乐的好习惯。用课堂黄金时间提前学习乐曲B段。

(6)情景表演(三听B段音乐)

①学生合音乐分组扮演猪大哥、猪二哥、猪小弟,进行音乐情景表演。(全体学生听到主题音乐出现时分角色表演)

②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①引发学生的有意听觉。②为后面环节做铺垫。

(7)介绍小提琴(四听B段音乐)

①教师介绍小提琴。

②在教师的指挥下学生合乐演奏小提琴。

设计意图:①培养学生对小提琴音色的感受。②模仿小提琴的演奏姿势。

(8)节奏体验(引子及A段音乐听赏)

①请学生分辨这样的动作是在干什么?并合节奏练习。

②分组扮演猪大哥、猪二哥、猪小弟做盖房的准备工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及与人合作的乐趣及态度。

(9)分角色合乐完整表演(聆听全曲)

学生合乐扮演故事里一群快乐的小猪随音乐完整表演。

设计意图:

①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在音乐的活动中再次加深,巩固对音乐的了解。

②学生学习情况反馈。

3、结束课业

学生和着音乐离开教室。

11、人音版二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 三只小猪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三只小猪》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2册第7课的一首曲目。音乐生动活泼,简洁明朗,适合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有利于孩子们通过表演和律动去感受有趣的故事情景和可爱俏皮的小猪形象。是培养孩子们节奏感、旋律感、表现力的良好资源。

2、教学目标

(1)孩子们在欣赏管弦乐《三只小猪》时,能感受乐曲快乐活泼的音乐情绪。

(2)演唱主题、反复聆听主题,能从全曲中听辨主题出现的次数,学习小提琴的简单知识。

(3)能基本准确地合着音乐进行完整表演,让孩子们感受与人合作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重点欣赏第二部分小猪盖房子的.音乐,加强学生对音乐主题的记忆。

(2)初步了解小提琴的音色特点,学习其演奏姿势。

教学难点:

在多次反复聆听音乐的基础上,能基本准确的合着音乐进行表演。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根据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我在设计本课《三只小猪》时首先力图通过创设有趣的故事情景和可爱俏皮的小猪形象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次,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以听赏、游戏为主,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聆听音乐,并听音乐扮演不同角色表演音乐小游戏,突出本课的趣味性。围绕“听”展开丰富多彩的参与体验活动和师生互动活动。有机的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渗透在音乐的审美体验中,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因此,在本课中我通过启发引导,借助多媒体设备和电子白板,调动学生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无目的的“动”变成有目的、有规律的“动”。

四、教学程序

1、组织教学

随教师模枋各种小猪可爱的动作律动进教室。

设计意图:

师生情感交流。②制造良好的课堂气氛。③感受小猪的可爱形象。

2、新课教学

(1)提问导入(初听全曲)

观看音乐动画后,学生回答问题。①师:“孩子们,在刚才律动中我们模仿了哪一种动物呢?”②师:音乐里的小猪在干什么?它的心情怎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听觉及音乐的想象。

(2)为三只小猪和音乐起名,揭示课题。

①请学生为三只小猪和本乐曲起名。

②教师揭示课题,学生用快乐柔和的声音齐读曲名。

设计意图:①发展学生音乐的想象力。②揭示课题。

(3)教师合音乐演绎《三只小猪》的故事(一听B段音乐)

设计意图:①以故事辅助音乐欣赏,进一步让学生感受音乐里小猪的可爱形象。②熟悉B段音乐。③引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

(4)唱主题

①教师加入创编的歌词范唱主题。

②学生随琴加入歌词,练习主题的演唱。

③边唱主题,边双手交替向上“搭房子”。

设计意图:①通过演唱主题,加深学生对乐曲主题的记忆。②用“搭房子”的手势,为学生渗透乐句感。

(5)听辨主题出现次数(二听B段音乐)

设计意图:听辨主题出现次数,培养学生静静聆听音乐的好习惯。用课堂黄金时间提前学习乐曲B段。

(6)情景表演(三听B段音乐)

①学生合音乐分组扮演猪大哥、猪二哥、猪小弟,进行音乐情景表演。(全体学生听到主题音乐出现时分角色表演)

②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①引发学生的有意听觉。②为后面环节做铺垫。

(7)介绍小提琴(四听B段音乐)

①教师介绍小提琴。

②在教师的指挥下学生合乐演奏小提琴。

设计意图:①培养学生对小提琴音色的感受。②模仿小提琴的演奏姿势。

(8)节奏体验(引子及A段音乐听赏)

①请学生分辨这样的动作是在干什么?并合节奏练习。

②分组扮演猪大哥、猪二哥、猪小弟做盖房的准备工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及与人合作的乐趣及态度。

(9)分角色合乐完整表演(聆听全曲)

学生合乐扮演故事里一群快乐的小猪随音乐完整表演。

设计意图:

①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在音乐的活动中再次加深,巩固对音乐的了解。

②学生学习情况反馈。

3、结束课业

学生和着音乐离开教室。

12、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说课稿 故乡的小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9册第5单元《故乡》的唱歌教学《故乡的小路》。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内容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把握新课标、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故乡》,通过三首聆听作品和两首表演作品,表达人们对故乡的怀念。《故乡的小路》是一首合唱歌曲。纵观第九册的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每一个单元的唱歌教学里都有一首合唱作品,而第五课的两首歌曲《故乡的小路》和《如今家乡山连山》都是合唱歌曲,这就充分的说明了合唱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也为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重点指明了方向。接下来我说说这首歌曲

1、歌曲的内容:这是一首优美深情的抒情歌曲,以思念故乡的小路、小路旁盛开的小花为载体勾勒出作者对童年幸福生活的怀念,从而表达了人们回忆美好童年时内心激动的心情。

2、歌曲的旋律及演唱形式:歌曲分为齐唱和合唱两个部分。

齐唱部分:曲调平稳,着重表现对往事的回忆。

合唱部分:曲调有所起伏,情绪较为激动,抒发了对故土亲人的思念。

3、歌曲的节奏、节拍:每一个乐句都以弱拍起音开始,中间附点四分节奏,尾音在一个3拍的长音结束,同一节奏贯穿全曲。变拍子的运用使歌曲的情绪更加丰富,让歌曲既有追忆童年的欢悦,又有思念故乡的一丝惆怅。

4、歌曲的结尾:以哼名重复结束,仿佛还沉浸在无限的思念之中。自由延长记号的使用,使人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声断而情不断,声止而情未止的意境。

二、分析学生、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很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比如:能准确的判断和说出音乐速度,情绪,力度,以及演唱形式。知道4/4、3/4拍的强弱规律还能用动作表现出这些规律的特点,同时他们也接触过一些合唱作品并演唱过合唱歌曲。但是孩子们在演唱这些合唱作品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1、对第二声部的感觉不清楚,只会听第一声部的主旋律。2、第二声部的音唱不准,特别是当第一声部加进来时,找不到自己的音。3、两个声部在合成时声音不均衡,不统一,不和谐。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会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对第二声部的学习和演唱

2、加强在和声里对第二声部的学习和演唱。

3、加强两个声部的合成训练

这些具体做法我会在教学过程里加以展示

三、综合分析、说目标

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标》和我区提出的三性课堂,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和演唱抒发对家乡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2、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并指导学生用优美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3、在学会第二声部的基础上,能用和谐,统一,均衡的声音演唱二声部。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目标2和目标3定为教学重难点

四、培养能力、说教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点拨者、调控者。”所以为了实现本课的学习目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将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通过“聆听、交流、合作、创编、评价”等学习活动,采取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动起来。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中主要采用1、情境创设法:如导课,合唱教学环节。2、体验法:如聆听范唱。3、合作法:如二声部的合成4、探究法:如歌曲的创编5、对比学习法,如#4音的学习等。

五、说教学过程: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我发现作品所描绘的音乐意境是“优美、深情、美好的”。因此,在设计课堂的整体基调时,“优美、深情、美好的”就成了我追求的色彩。下面,我来说说教学过程是怎样体现这一整体特色的。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聆听歌曲《故乡的云》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呢?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聆听一首歌曲《故乡的云》,请你感受歌曲的情绪以及歌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师;请生谈感受。歌曲优美抒情,抒发了游子们对祖国母亲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念。谭老师虽然不是生活在海外的游子,可也是远离家乡到成都来生活和工作的一个人,每当听到这样的歌曲,那种思绪万千的心情勾起了我对家乡的无限遐想……

设计意图:聆听相同类型的歌曲,给学生营造一种思乡之情

(二)、学唱歌曲第一声部

1、聆听教师范唱

设问;歌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他的情绪是怎样的`?(情绪是优美、深情的,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童年幸福生活的美好回忆)

2、聆听录音范唱

师:请生边听边随老师打拍子并体验这首歌曲的拍子有什么特点?

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完整而充分的聆听音乐作品,让学生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

3、自学第一声部

师:听了这么优美深情的歌曲,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呢?

a、跟范唱小声的哼唱。

师:你发现他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出示节奏卡。他们的节奏都是相同的,每一个乐句都以弱拍起音开始,中间附点四分节奏,尾音在一个3拍的长音结束。

b、歌曲里有一个变音记号,你知道他在哪里吗?

师:出示#4记号,并通过钢琴让学生感受#4和还原4的区别。#4是在还原4的基础上升高了半个音,这样他离5的位置就更近了但是又没有到5,他处在4和5之间。

c、同学们再观察一下歌曲的结束句有什么特点?

以哼名重复结束,仿佛还沉浸在无限的思念之中。自由延长记号的使用,使人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声断而情不断,声止而情未止的意境。

d、跟琴演唱歌曲

师:在演唱时注意歌曲的弱起,#4音,以及歌曲结束句哼名音的演唱。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把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机的渗透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

(三)、学唱歌曲第二声部

师:同学们的歌声真好听,我能从你们的歌声里感受到你们对家乡的热爱。如果说第一声部是小路的话,那么第二声部就是小路上的小花,因为有了他使路上的风景更加美丽,更加迷人,让你流连忘返,同样的,歌曲也因为第二声部的加入,使音乐更加丰满,更加生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

1、老师范唱第二声部。

师:你们觉得第二声部的音是变高了还是变低了呢?你们能跟着琴声轻轻的哼唱吗?

2、跟琴小声的哼唱

注意:一边哼唱一边聆听琴声,把音唱准。

3、在和声里学唱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对第二声部比较熟悉了,我弹两个声部的旋律,你能听出第二声部的旋律吗?

a、在和声里聆听第二声部的旋律。

b、在和声里哼唱第二声部的旋律。

c、在和声里加上歌词演唱。(2-3遍)

4、在范唱里演唱第二声部。

设计意图:通过对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形象思维。

(四)、二声部的合成

师:“小花”的声部我们已经学会了,来,孩子们让我们把他装扮到小路上,好吗?

1、师生分角色合唱

2、生生分角色合唱(生生分角色合唱又可分为男女生合唱,小组与小组之间合唱,个人与个人之间合唱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师:在二声部的合成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a、一声部的声音过大,听不到二声部b、唱不准二声部的音c、两个声部之间的声音不和谐不统一等情况。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会采取以下办法:

a、先让学生唱一声部,老师唱第二声部

b、请一声部的同学小声演唱,二声部的同学大声一点演唱

c、在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倾听另一个声部的声音

设计意图: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以获得的音乐的亲身体验。

(五)、情感升华,歌曲处理

师:现在让我们有感情的,完整的演唱歌曲好吗?首先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1、合着伴奏音乐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讨论歌曲的情绪,哪些地方唱的平稳,哪些地方唱的激动。

3、跟着伴奏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自然地、自信地歌唱。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

(六)、拓展延伸,创编歌曲

师:启发学生根据歌曲节奏的特点,特别是3拍长音的地方进行创编,比如采取轮唱的形式,行成回音的效果,丰富歌曲的艺术性。

设计意图: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对学生的音乐创作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行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七)、总结:

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我们走到何方,思乡的旋律将永远萦绕在我们的身旁。让我们共同热爱我们的家乡,让我们用美妙的音乐,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最后在歌声里结束本课。

13、冀少版八年级音乐说课稿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八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交响入门》第一课时欣赏《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下面我将从以下同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为了使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力,本单元选取了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专门为青少年创作的管弦乐曲《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编制及常见乐器的音色等知识,同时还选取了管弦乐曲《波莱罗》、交响乐《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交响谐曲《小巫师》等作品。这些作品音乐形象鲜明、旋律优美动听,通俗易懂,学生在欣赏这些艺术珍品时可以进一步感悟交响音乐的魅力。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Op.34)是由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Benjamin Britten, 1913-1976)于1946年为英国政府拍摄的教育影片《管弦乐队的乐器》而写的管弦乐曲,又名《珀塞尔主题变奏与赋格》。乐曲的主题选自英国作曲家亨利珀塞尔(Henry Purcell, 1659-1695)为戏剧《摩尔人的复仇》所作的配乐中一段活泼轻快的舞曲,并以此主题作了一系列变奏,向年轻听众一件一件地介绍了管弦乐队中的各种乐器。

这支曲子在1946年10月15日在英国利物浦首演,受到热烈欢迎。后来作曲家把其中介绍词去掉了,成为一首艺术性很高,但又极其通俗的管弦乐曲。几十年来,它的录音和唱片流传于世界各地,对普及管弦乐知识起到了很大作用,还有人把这支曲子编为芭蕾舞来表演。

欣赏《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主要目的是通过欣赏本作品让学生熟悉乐队的编制和感受各种西洋乐器的音色特点,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讲解,在让学生看到乐器图片、听到各种乐器音色的同时,与乐器的形状、发声原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够从物理的角度,了解乐器的音色特点。随着音乐的演奏,向孩子们阐释在庞大的管弦乐队中一种或一组乐器的音响与魅力。通过本课的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通过本课的欣赏使学生对管弦乐器进行熟悉和了解,可以调动学生欣赏其乐器演奏的作品的兴趣。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使学生了解、认识西洋管弦乐队的编制,以及其中各种乐器的音色及其表现力。

通过学生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音乐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尝试对西洋管弦乐队中各种乐器的音色进行辨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尊重对不同民族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三、由此,我确定如下教学重点及难点:

了解西洋管弦乐队;能熟悉西洋管弦乐队中各种乐器的音色及其表现力。

四、学情分析:

农村中学生音乐基础差,底子薄,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作为中学生,他们还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学校和家长的影响。其实,对于西洋管弦乐队、西洋乐器等,他们应该多了解、应该了解的知识却从未耳闻,更谈不上喜欢与否。

对农村初中学生的调查表明,他们除喜欢“给人以力量”的歌曲以外,还喜欢反映青少年自己生活和情感的歌曲,其中包括活泼、优美、开朗、奔放、豪爽,唱了使人心酸,通俗易懂、容易上口等满足多方面感情需要的音乐作品。在音乐欣赏方面,对于“合乎他们口味的”音乐作品,他们就积极配合,喜形于色,课前课后都会要求教师教唱或者组织聆听。

对于不感受兴趣的音乐作品,初中学生可能用捣乱来干扰,高中学生可能用睡觉、读课外书来消极对抗。特别是对教师、家长认为应当不听不唱的音乐作品,反而存有一种逆反心理,总是偷偷摸摸地听或唱,几乎每个青年人都有自己追求的音乐家、歌星或着迷上某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因此,本课教学中的最大障碍就是学生对西洋管弦乐队的一无所知,及对交响音乐的抗拒心理。

五、教学理念及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是通过录象片、多媒体课件展示音像视频以及西洋管弦乐队的演奏图片及一些西洋管弦乐队中的主要乐器图片等,让学生在音乐中增长见识,本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把西洋管弦乐队的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中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在欣赏音乐过程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充分发挥多媒体等现代高科技视听设备,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部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本课音乐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通过让学生观察、听赏、讨论、归纳等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教育学生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西洋管弦乐队演奏的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也是世界音乐艺术宝库中的瑰宝,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以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通过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我结合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讲解,增进了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总结出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力求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西洋乐器的.演奏片段)通过观看,请说出,录像中都有哪些乐器。二、出示目标:三、新授教学:1、了解西洋管弦乐队是一种大型乐队,通常称“交响乐队”。它是20世纪传入我国的。西洋管弦乐队一般分为四组:(见板书)弦乐器组小提琴、中提琴等木管乐器组短笛、长笛、双簧管等铜管乐器组圆号、小号、长号、低音号打击乐器组定音鼓、大鼓、小鼓、锣等2、你能说出他们的音色吗?3、音色:指乐器或嗓音的音质。在乐队中,一种乐器的音色叫“单一音色”;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音色叫“混合音色”。 4、欣赏《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根据表格欣赏并做记录:)欣赏顺序管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管弦乐器5、分析乐曲:《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是英国作曲家布里顿于1945年专为青少年了解、西洋管弦乐而创作的作品。乐曲应珀赛尔《阿布德拉泽》的一个主题做基础,其中有十三段变奏曲,每一段变奏曲重点介绍一种乐器或一组乐器。 6、按顺序欣赏后分别分析,并分段欣赏。第一部分:珀赛尔主题(管弦乐器)第二部分:变奏第三部分:赋格重点介绍一下变奏:变一:长笛、短笛,急班。曙光初照的小鸟的鸣啭变二:双簧管。甜美柔润的音色,优美的旋律,使变奏恬静、淡雅。变三:单簧管,舞曲,旋律轻盈明快变四:大管。低沉的音色,带有诙谐的色彩。变五:小提琴,雍容华贵,波兰舞曲柔和明亮变六:中提琴,柔和如歌变七:大提琴,圆舞曲节拍,运用了大量的切分节奏,亲切感人。变八:低音提琴变九:竖琴,用琶音及滑奏等技巧奏出了各种华彩性的乐句。变十:圆号,绚丽的色彩变十一:小号,快速的进行曲,联想到奔驰而过的轻骑兵,伴小军鼓另人兴奋。变十二:长号及低音号,号角性的旋律,庄重、坚定变十三:打击乐器,热闹而有趣7、安排学生根据记录和分析,再次完整欣赏乐曲。四、总结下课通过欣赏《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我们了解并认识了西洋管弦乐队的编制,熟悉了其中各种乐器的音色及其表现力。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我们的音乐审美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拥有自己的文化,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文化,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回放多媒体音乐片段)学生行为说一说自己的了解

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学生看教师展示多媒体图片——西洋管弦乐队演奏彩图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编制学生讨论,交流,发言,教师及时进行总结,帮助学生一起归纳整理认知音色概念学生边欣赏边做记录根据表格欣赏并做记录分析乐曲学生根据记录和分析,再次完整欣赏作品。学生整理笔记,记忆重点知识,再次完整聆听音乐作品设计意图直观形象地为学生呈现西洋管弦乐队的演奏情况,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旨在让学生能够明确本课学习目的,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让学生边听边看,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板书重点知识,能使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以图表的形式呈现重点知识,条理性强,便于记忆。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既面向全体,又注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总体是先按顺序欣赏,然后分段欣赏,最后再回到整体,使学生形成完整的音乐形象,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总体是先按顺序欣赏,然后分段欣赏,最后再回到整体,使学生形成完整的音乐形象,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音乐文化的多元性,为学生终生学习音乐、热爱音乐奠定坚实的基础。七、说板书: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西洋管弦乐队

弦乐器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木管乐器组短笛、长笛、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大管铜管乐器组圆号、长号、小号、低音号打击乐器组定音鼓、大鼓、小鼓、铃鼓、响板、三角铁等

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我的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八、教学反思:学生通过欣赏,直观、形象、清晰的加强了对西洋管弦乐队的了解,并通过欣赏更好的了解了各乐器的音色。我认为这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还可以播放一些西洋管弦乐队演奏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乐曲,从而使学生明白艺术是相通的,体会到音乐艺术的无限魅力!以上是我对这一节的理解及教学设计。请多多指正,谢谢!

14、人音版第三册音乐说课稿 《过新年》说课稿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今天我以人教版小音第三册11课《过新年》一课和大家共同探讨现代教学思想及教学策略。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小音第三册11课,切实的根据这一学段的学生身心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等,安排《过新年》这一课,歌曲采用了汉族民间音调和秧歌舞的节奏特点,曲调欢快活泼,尤其是歌中模拟锣鼓音响的衬词“咚咚呛”的反复,为歌曲增添了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喜气洋洋过新年的欢乐情景。教材安排到本学期的最后一课,按正常的教学进度,教学本课时已是期末,孩子们已经能感受到新年的脚步,在孩子们都盼着过年的心情下教学本课,应该说教材的安排是因时、因地、因事制宜的。

(二)目标确定及分析: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过新年》,能用欢快、热烈的声音表现过年热烈情景。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创编对联、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即兴歌舞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感受过年的欢快和喜悦,对现代幸福生活的讴歌,感悟社会主义国家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三)重难点确定及分析:

1、重点:音乐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生运其才志、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增、乃为善教也。”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表现和感悟歌曲过年的热闹情景。

2、难点:教学难点则是对歌曲的表现,对歌词的理解,以及咬字吐字,他既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突破口,我将紧紧围绕全曲的灵魂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充分挖掘,渲染语言文字的感染力,拨动学生情弦,唤起……

二、课前准备及对象分析:

(一)课前准备:

(1)制作教学软件和投影片及分乐句显示、范唱磁带。

(2)学生自备一条彩色小手帕、锣、小堂鼓、镲、

(3)窗花、灯笼、气球、鞭炮、烟花。

(二)对象分析:根据这一学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的身心特点,我将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等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三、教育理念。

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我的基本策略是,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与创造体验,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将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努力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将体现在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师生的每一次评价、课件的每一页界面、课堂的每一处声响。教师致力于创设一种亲、助、乐的人际情景,利用多媒体营造一种美、趣、智的学习情景,努力构建一个自主、民主、宽松、和谐、愉快、互助的真情空间。

四、教学过程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请跟我一同走进教学过程进行策略分析,在这里,将呈现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聆听着熟悉的旋律《新年好》,舞动着优美的姿势,进入教室,师生一起进行三拍拉手舞蹈,让学生一进教师就融入新年的氛围中,这样的情景引入,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无疑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搭起学生、教师、教材三者沟通的第一座桥梁,音乐停止,师问:同学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喜欢过年?(生答:过年敲锣打鼓很热闹,放鞭炮,有好东西吃,有新衣服穿……贴对联……)那咱们先把我们的教师室布置一下!(生贴已经准备好的窗花布置教室,师板书:用简笔画画三个灯笼,灯笼里装着一副对联,横联:是题目《过新年》,另外的上、下联是本课的难点句:鞭炮声声锣鼓响,唱歌跳舞多欢畅,同学们跟着节奏朗读对联,从课堂一开始突破本课难点,同学可以对下联,画出一个又一个的灯笼装着不同的下联如:幸福生活甜又香,大街小巷喜洋洋……)放鞭炮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谁能模仿鞭炮的声音,利用同学们模仿的鞭炮声,教师组织一条二声部的发声练习,这是对教材的拓展,还可以换相声词进行:

咚咚咚咚 呛 咚咚咚咚 呛 咚 呛 咚呛 咚咚 呛

嗖 嗖 嗖嗖 嗖 嗖 嗖嗖 嗖 嗖

新年到了!春节联欢会上,咱们准备一个什么节目呢!老师选了一个曲子!请大家欣赏。

1、视听结合、整体感知

让学生随着媒体画面,完整欣赏歌曲,让学生感受欢快、热烈的歌曲情绪,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声像一体、行神兼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教师抓住这一热情,进行按节奏拍手朗读歌词,这样由语言文字与音乐共同创设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情绪领域的影响会是多么的深广。根据大纲要求二年级的学生继续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当孩子们听录音对旋律有了初步的旋律

线条以后,就可以分组进行自学。

2、合作学习、培养能力

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识谱能力,自由组合,分小组自学歌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真正实现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个乐句进行学习,以降低教材难度,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你认为这一乐句应该怎样来演唱,怎样把它唱到最好,然后用自己学习的方法来教大家!教师放手让同学自己学,自己教,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指导。让每位同学都有自信心,让每位同学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抓住全曲中的灵魂句“幸福的生活甜呀甜香”进行渲染,问:幸福生活甜在哪里、香在哪里?让同学们切实的从身边感受到社会主义今天的幸福生活。无疑是师生间,同学间融洽互助学习,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达到作者的德育目的。教师强调音准、节奏、咬字及声音运用,教师参与其中,帮助有困难的小组解决问题,真正起到伙伴、引导、组织的作用。

3、体验创新、激发热情

(1)歌曲完成好以后,让孩子们用舞蹈表现歌曲,拿起手帕扭秧歌、以及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演示一遍。然后师引导:同学们,新年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倒记时:10、9、8、7、6、……(师生齐呼:过年了….)同学们:该我们的节目上台了,大家唱起来、跳起来、舞起来把!(教室里有唱、有唱、有敲、烟花放起来、气球飞起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景、协作”对学习成功致关重要,所以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学生的`角色扮演,尽可能营造逼真的学习情景,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来再现歌曲形象,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至此,学生的大脑被激活,情绪也自然如清泉奔涌,师生一起跟录音表演,将课堂推向高潮,学生的情感体验,体态语言,声音表现水乳交融,师生情感相互碰撞,这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实现课我合一。这样气氛还愁表现不好过年的欢乐场面吗?最后,让学生将演唱歌曲感受到新年的热闹场面和对祖国的热爱用色彩表现出来,小组集体即兴作画,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实现学科整合,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这样的氛围学生不仅学好歌曲,心中的爱国主义热情也会由然而生。

4、课后延伸,资源共享

新课标指出:教科书已越来越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在教学本课后,就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课后可以发展特长;推荐欣赏;收集图片文字资料了解多元文化及各地风土人情;在下一节的课堂交流中实现资源交流共享。这样富有弹性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音乐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使我们的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教育,这一举措使教学更加开放,给学生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向以资源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这正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要为儿童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提供养料和机会。

五、教学特色(总结以上过程和策略,我认为我的教学特色是)

1、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科特点

2、创造合作互动、尊重独特体验

3、运用现代手段、打破时空限制

4、实现学科整合,了解多元文化

六、板书设计

我采用图文式板书——清晰明了,具有艺术性、启发性、将难点进行突破,形象生动,让学生一目了然。

七、教学启示

总之,本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淡化学科边缘,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依托音乐本身的魅力,影响学生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形成。全面影响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意识、探究精神。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当然,措施付诸实施,还需要老师的爱心和慧心,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15、冀少版八年级音乐说课稿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八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交响入门》第一课时欣赏《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下面我将从以下同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为了使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力,本单元选取了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专门为青少年创作的管弦乐曲《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编制及常见乐器的音色等知识,同时还选取了管弦乐曲《波莱罗》、交响乐《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交响谐曲《小巫师》等作品。这些作品音乐形象鲜明、旋律优美动听,通俗易懂,学生在欣赏这些艺术珍品时可以进一步感悟交响音乐的魅力。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Op.34)是由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Benjamin Britten, 1913-1976)于1946年为英国政府拍摄的教育影片《管弦乐队的乐器》而写的管弦乐曲,又名《珀塞尔主题变奏与赋格》。乐曲的主题选自英国作曲家亨利珀塞尔(Henry Purcell, 1659-1695)为戏剧《摩尔人的复仇》所作的配乐中一段活泼轻快的舞曲,并以此主题作了一系列变奏,向年轻听众一件一件地介绍了管弦乐队中的各种乐器。

这支曲子在1946年10月15日在英国利物浦首演,受到热烈欢迎。后来作曲家把其中介绍词去掉了,成为一首艺术性很高,但又极其通俗的管弦乐曲。几十年来,它的录音和唱片流传于世界各地,对普及管弦乐知识起到了很大作用,还有人把这支曲子编为芭蕾舞来表演。

欣赏《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主要目的是通过欣赏本作品让学生熟悉乐队的编制和感受各种西洋乐器的音色特点,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讲解,在让学生看到乐器图片、听到各种乐器音色的同时,与乐器的形状、发声原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够从物理的角度,了解乐器的音色特点。随着音乐的演奏,向孩子们阐释在庞大的管弦乐队中一种或一组乐器的音响与魅力。通过本课的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通过本课的欣赏使学生对管弦乐器进行熟悉和了解,可以调动学生欣赏其乐器演奏的作品的兴趣。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使学生了解、认识西洋管弦乐队的编制,以及其中各种乐器的音色及其表现力。

通过学生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音乐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尝试对西洋管弦乐队中各种乐器的音色进行辨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尊重对不同民族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三、由此,我确定如下教学重点及难点:

了解西洋管弦乐队;能熟悉西洋管弦乐队中各种乐器的音色及其表现力。

四、学情分析:

农村中学生音乐基础差,底子薄,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作为中学生,他们还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学校和家长的影响。其实,对于西洋管弦乐队、西洋乐器等,他们应该多了解、应该了解的知识却从未耳闻,更谈不上喜欢与否。

对农村初中学生的调查表明,他们除喜欢“给人以力量”的歌曲以外,还喜欢反映青少年自己生活和情感的歌曲,其中包括活泼、优美、开朗、奔放、豪爽,唱了使人心酸,通俗易懂、容易上口等满足多方面感情需要的音乐作品。在音乐欣赏方面,对于“合乎他们口味的”音乐作品,他们就积极配合,喜形于色,课前课后都会要求教师教唱或者组织聆听。

对于不感受兴趣的音乐作品,初中学生可能用捣乱来干扰,高中学生可能用睡觉、读课外书来消极对抗。特别是对教师、家长认为应当不听不唱的音乐作品,反而存有一种逆反心理,总是偷偷摸摸地听或唱,几乎每个青年人都有自己追求的音乐家、歌星或着迷上某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因此,本课教学中的最大障碍就是学生对西洋管弦乐队的一无所知,及对交响音乐的抗拒心理。

五、教学理念及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是通过录象片、多媒体课件展示音像视频以及西洋管弦乐队的演奏图片及一些西洋管弦乐队中的主要乐器图片等,让学生在音乐中增长见识,本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把西洋管弦乐队的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中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在欣赏音乐过程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充分发挥多媒体等现代高科技视听设备,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部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本课音乐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通过让学生观察、听赏、讨论、归纳等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教育学生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西洋管弦乐队演奏的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也是世界音乐艺术宝库中的瑰宝,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以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通过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我结合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讲解,增进了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总结出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力求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西洋乐器的演奏片段)通过观看,请说出,录像中都有哪些乐器。二、出示目标:三、新授教学:1、了解西洋管弦乐队是一种大型乐队,通常称“交响乐队”。它是20世纪传入我国的。西洋管弦乐队一般分为四组:(见板书)弦乐器组小提琴、中提琴等木管乐器组短笛、长笛、双簧管等铜管乐器组圆号、小号、长号、低音号打击乐器组定音鼓、大鼓、小鼓、锣等2、你能说出他们的音色吗?3、音色:指乐器或嗓音的音质。在乐队中,一种乐器的音色叫“单一音色”;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音色叫“混合音色”。 4、欣赏《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根据表格欣赏并做记录:)欣赏顺序管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管弦乐器5、分析乐曲:《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是英国作曲家布里顿于1945年专为青少年了解、西洋管弦乐而创作的作品。乐曲应珀赛尔《阿布德拉泽》的一个主题做基础,其中有十三段变奏曲,每一段变奏曲重点介绍一种乐器或一组乐器。 6、按顺序欣赏后分别分析,并分段欣赏。第一部分:珀赛尔主题(管弦乐器)第二部分:变奏第三部分:赋格重点介绍一下变奏:变一:长笛、短笛,急班。曙光初照的小鸟的鸣啭变二:双簧管。甜美柔润的音色,优美的旋律,使变奏恬静、淡雅。变三:单簧管,舞曲,旋律轻盈明快变四:大管。低沉的音色,带有诙谐的色彩。变五:小提琴,雍容华贵,波兰舞曲柔和明亮变六:中提琴,柔和如歌变七:大提琴,圆舞曲节拍,运用了大量的切分节奏,亲切感人。变八:低音提琴变九:竖琴,用琶音及滑奏等技巧奏出了各种华彩性的乐句。变十:圆号,绚丽的色彩变十一:小号,快速的进行曲,联想到奔驰而过的轻骑兵,伴小军鼓另人兴奋。变十二:长号及低音号,号角性的旋律,庄重、坚定变十三:打击乐器,热闹而有趣7、安排学生根据记录和分析,再次完整欣赏乐曲。四、总结下课通过欣赏《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我们了解并认识了西洋管弦乐队的编制,熟悉了其中各种乐器的音色及其表现力。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我们的音乐审美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拥有自己的文化,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文化,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回放多媒体音乐片段)学生行为说一说自己的了解

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学生看教师展示多媒体图片——西洋管弦乐队演奏彩图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编制学生讨论,交流,发言,教师及时进行总结,帮助学生一起归纳整理认知音色概念学生边欣赏边做记录根据表格欣赏并做记录分析乐曲学生根据记录和分析,再次完整欣赏作品。学生整理笔记,记忆重点知识,再次完整聆听音乐作品设计意图直观形象地为学生呈现西洋管弦乐队的演奏情况,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旨在让学生能够明确本课学习目的,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让学生边听边看,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板书重点知识,能使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以图表的形式呈现重点知识,条理性强,便于记忆。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既面向全体,又注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总体是先按顺序欣赏,然后分段欣赏,最后再回到整体,使学生形成完整的音乐形象,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总体是先按顺序欣赏,然后分段欣赏,最后再回到整体,使学生形成完整的音乐形象,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音乐文化的多元性,为学生终生学习音乐、热爱音乐奠定坚实的基础。七、说板书: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西洋管弦乐队

弦乐器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木管乐器组短笛、长笛、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大管铜管乐器组圆号、长号、小号、低音号打击乐器组定音鼓、大鼓、小鼓、铃鼓、响板、三角铁等

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我的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八、教学反思:学生通过欣赏,直观、形象、清晰的加强了对西洋管弦乐队的了解,并通过欣赏更好的了解了各乐器的音色。我认为这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还可以播放一些西洋管弦乐队演奏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乐曲,从而使学生明白艺术是相通的,体会到音乐艺术的无限魅力!以上是我对这一节的理解及教学设计。请多多指正,谢谢!

16、人音版八年级音乐说课稿 渔舟唱晚、夜莺说课稿

各位评委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欣赏乐曲《渔舟唱晚》、《夜莺》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音版初中八年级教材第三单元欣赏乐曲《渔舟唱晚》、《夜莺》。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伯在“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夜莺》是一首充满中国古典音乐情调的现代电声音乐作品,是雅尼在北京紫荆城和印度泰姬陵及各种专辑中最吸引人的作品之一。(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的水平,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的相关知识。

2、欣赏《夜莺》,感受电声乐队的音响效果,对现场演奏的电子音乐也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激发学生对电声音乐的兴趣。

3、通过对比欣赏古筝演奏的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渔舟唱晚》片段的感受、体验我国古典音乐的美感和电子音响合成器的效果。

(三)教学难点体验古典音乐的美感与电子音响的合成的效果。

(四)教学重点感受电声队的音响效果,体会音乐的特点。欣赏古筝演奏《渔舟唱晚》与电子合成器演奏的《渔舟唱晚》进行对比。(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我设置了以下教学设计)

二、说教法

在音乐欣赏的教学法中,应充分注意比较和对比的方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音乐作品的丰富多彩,决定于音乐表现的手段和谐、有序的变化组合。所以,用比较和对比的方法指导学生欣赏音乐,能使学生比较准确地感受、领会不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这种比较和对比的方法,可以用在不同音乐作品之间,也可以用在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乐句,乐段之间。因此我在教学中引用了以下教学方法。运用了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欣赏比较和对比法,兴趣引入法等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我还充分利用多媒体,使之贯彻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音乐的意境。创设一个电子音乐的情境,让学生们了解电声音乐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电声音乐的兴趣。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选择要让学生能积极的学习的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年龄特点,我在学法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新课程,通过欣赏电声音乐,让学生去感受体验电声音乐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创设情境(5分钟)

一、导入

1.老师带来电子琴,用电子琴的不同音乐(钢琴、小号、小提琴)演奏相关片段让学生听辨,摸拟鼓声、海浪声及鸟叫声让学生感受电子琴的丰富音色。(电子琴:可以模仿许多音乐,可以存储数十种舞曲的节奏型,并且每种节奏型还可以在进行各种音色的变化,聆听华尔兹、探戈、迪斯科等舞曲的节奏型)

2.介绍电子音响合成器:一种能够产生各种复杂的电子乐器系统。从学生熟悉的乐器入手,激发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讨论交流(10分钟)

一.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1哪些是电声乐队?

2电声乐器有哪些乐器组成(归纳:电声乐队的概念:指电子乐器为组成的乐队。电子乐器指运用电子元件产生和修饰音响的乐器)

二.简单介绍电吉他、电贝司。播放关于电声乐队的相关影片的音乐。通过学习电声音乐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电声音乐有所了解。新课教学(15分钟)

一、欣赏《夜莺》

1、聆听引子(让学生思考是乐器演奏的?它模拟了什么声音?)(归纳:乐器是中国的竹笛,它模拟了夜莺的叫声。)

2、作者介绍雅尼:(希腊血统的美国音乐家,被称为“世界一流键盘奇才”,是一个用音乐讲述生活的人。他小时候因为家境不好,无法受到正规的音乐教育,他的成就来自他的音乐天赋和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3、作品简介:《夜莺》是一首充满中国古典音乐情调的现代电声音乐作品,是雅尼为华人而作的,全曲洋溢着中华民族的风格。

4、学习乐曲的一个主题音乐谱:(一段主题的歌谱)

5、欣赏乐曲《夜莺》

二、古筝演奏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渔舟唱晚》

1、聆听电子版的《渔舟唱晚》的片段。(让学生思考:电子版的《渔舟唱晚》采用了什么乐器的音色演奏?同时还加入了什么音响?)

归纳:采用了古筝的音色演奏,还加入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使这个乐曲增添了现代的气息。

2、古筝:中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最早见于《史记》记载。

3、聆听古筝独奏《渔舟唱晚》的片段。思考:

1)这首曲子的片段带给你怎样的音乐意境?

2)比较古筝演奏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渔舟唱晚》,感受其不同的效果.(让学生说说喜欢哪种乐器演奏,为什么?)

归纳:古筝用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通过分析欣赏《夜莺》,让学生感受古典交响乐与绚丽的现代电声乐巧妙结合的美感,同时对现场演奏的电子音乐也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学唱一个主题和聆听两个主题音乐,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聆听电子版的《渔舟唱晚》片段,提高学生的听辩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对电声音乐的兴趣。通过古筝演奏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渔舟唱晚》的对比欣赏,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古典音乐的美感和现代音乐的时代气息。)、

归纳:作品将高雅的古典交响乐与绚丽的现代电声乐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得现场演奏效果很好古典乐器与现代电声各有不同的优点和魅力,互相不能完全替代。

创作表演(10分钟)

一,拓展思维训练

(1)欣赏雅尼在中国紫禁城音乐会的作品。让学生对音乐的深刻体味,边欣赏边思考雅尼的电子音乐的风格与特征.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己的欣赏体会雅尼音乐的风格特点.(雅尼的音乐充满着清新.浪漫.积极向上的精神,充满对世界.生命的那种磅礴.激昂.积极进取的力量)

通过欣赏雅尼的音乐,培养学生开拓思维和总结概括的能力评价作业小结:高科技手段的电声音乐与其他音乐具有同样的魅力,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子音乐越来越普及,接触的面越来越广,希望同学们在课余能多关注和参与电子音乐的发展。评价激励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教学内容的深化和延伸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的教学,学生们对电声音乐有了很好的了解,并且学习兴趣很浓,多媒体的播放音乐视频,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告诉我们: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要以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这节课紧紧地围绕新课标,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17、七年级思品上册说课稿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九课第一框,我觉得本课内容的设计是针对青少年在“我长大了“的心态的促使下,开始关注社会生活的更广泛的领域,也开始接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是复杂的,而青少年的识别能力较弱、自控能力差,所以会受到种种侵害。本框主要以实例介绍了在日常生活中,中学生可能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意外等方面的侵害;指出虽然我们能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保护,但学会自我保护是十分必要的。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保护自己,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青少年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而通过课前调查,我了解到部分学生判断来自各方面侵害的能力差,缺乏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不了解维权途径。因此帮助学生提高判断侵害能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维权途径,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就成了本课的一项重要任务。

综合以上两方面,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身边存在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以及了解身边的保护,特别是我国法律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特殊保护。

能力目标:学会认识和判断面临的不法侵害行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追求安全而充实的初中生活,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勇气,学会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保护自己,并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重点——辨别身边的侵害。

教学难点——身边的保护,学会自我保护。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的直观呈现,让学生在对图片的分析后认知身边所存在的侵害,切入主题。

2、案例教学法。通过小品——《我也要上学》展示案例,设置情境冲突,引起学生的思考,在分析和研究案情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身边的保护,并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掌握对待侵害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情境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人生AB剧等形式,设置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感悟、理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4、活动式教学。本节课设计了一个小品——《我也要上学》,课堂的表演即小品是促进学生对教材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它能兼顾认知、情感和身体运动这三大领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同时在教学中,让学生上台表演,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对培养学生发展性能力有很大的作用。通过人生AB剧的形式,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对AB剧的分析中,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达到教学目的和效果。

说学法。

1、合作学习法。不仅局限于小组的合作交流,把它扩大到全体学生的合作,大家合作来帮助解决一个问题,使学生在思想的`撞击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引发更多更深的思考与研究,以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2、参与学习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要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制造参与机会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在快乐和谐、富有成就感的教学激励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三、说教学程序

响应本次教学改革,根据我们组的具体情况确定的教学改革方案对课堂教学确定是“5+25+5+5”的模式,即5分钟的复习导入,25分钟(或30)的新课教学,5分钟的巩固提升即能力提升篇,5分钟的作业。据此,我总体的设计思路如下:

复习导入后,新课的教学分为两大块,青少年身边的侵害和保护,侵害来自四个方面,同时剖析这种种侵害给青少年带来的伤害及造成侵害的原因;重点是放在第二部分身边的保护,引发学生对整个社会的认同感,突出自我保护,促使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勇气。

具体步骤如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设计情境,元旦老师收到了很多祝福的信息,也收到了一条特别的信息,引起学生的注意,导出这是一个诱惑,通过设问老师该怎么办,让学生再次明确拒绝不良的诱惑,以此来巩固旧知。

(二)、新课教学设计如下环节:

第一环节:直观的图片呈现,让学生对图片进行简单的分析后,认知青少年身边存在的家庭、学校、社会和意外事故等四个方面的侵害,切入主题。故事你我说,通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讲述身边的故事,进一步感受种种侵害,有亲身的体会就很容易能描述出侵害给青少年所带来的伤害,再由此进一步剖析出现这种种侵害的原因。

第二环节:学生表演小品《我也要上学》,通过小品中陶源这个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在我们遭受侵害时,可以寻求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保护,必要时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同时这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掌握知识。

有了这种种保护后,青少年就能健康成长吗?很显然学生能够表明自己的观点,这样就得出了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自我保护,基于学生对自我保护的理解不够,所以展示了FLASH《自我保护问答歌》,通过这直观、形象的影象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自我保护,并学会自我保护,教会学生假如遇到侵害时,拨打相关电话实施自我保护。

第三环节:自评质疑。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说出自己的困惑,让全班同学合作交流来解决困惑,这样既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自己体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的自信心。

(三)、巩固提升,感悟升华。

主要是采取了人生AB剧的形式,剧中小强的遭遇都来自于生活,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对AB剧的分析中,使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其中,这样无形中巩固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判断和分析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得他们学会了自我保护,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四、教学反思

1、本堂课我认为学生学得也很轻松,营造了和谐的教学氛围。通过图片、小品、人生AB剧等形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了,使学生对本堂课感兴趣,选取的事例接近生活,学生有话可说,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本节课的教学不错,学生都是从自己身边的事情谈起,特别是教学环节中的“故事你我说”,学生敞开心扉谈自己及身边人所遇到的不法侵害,谈该怎样解决,这远比老师教授的知识要强,学生有了体验和感悟,也是一种经验交流,做到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3、在本堂课中我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探究问题的答案的可呈现多样性,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也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我们的教育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4、最后的感悟升华——人生AB剧,其实就是我们教改中提出的能力篇和作业篇结合起来,也是我本节课的一个特色,这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而且那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同时因为自己是一个年轻的教师,带了上一轮初三老教材,新课程也是刚刚从这个学期开始接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

一、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师的点拨不够到位,语言不够精练,下一阶段在实际的教学中要进一步的磨练;

二、时间的把握有点欠缺,导致最后一个环节有点匆忙,没有充分给学生发挥的空间。

18、语文一年级上册说课稿我的影子说课稿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说课稿我的影子说课稿

一、感受阅读的乐趣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苹果落地、自己的影子这些常见的生活现象,调动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

影子是有趣的,阅读关于影子的课文,也应该是充满童趣的过程。也只有快乐的阅读过程,才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伴随他们去快乐地探索。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读为主,自我感悟为主,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这些生活现象中蕴含的乐趣。针对本课各个自然段的特点,我设计了不同的阅读活动。

第一自然段:自读,合作表演读。

第二自然段:听范读,模仿读,个性朗读。

第三自然段:默读,创造读(自编拍手儿歌)。

第四自然段:个别读,拓展读(向影子提问)。

二、享受识字的乐趣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说课稿我的影子:为了避免单调乏味的死记硬背,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个性识字,我在班上开展了“记字小窍门,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活动。初期由教师做好一些示范,如编儿歌记字、表演动作记字、讲故事记字等。通过一定量的积累,学生受到启发后,我在课堂上提供机会,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记字小窍门,评选最受大家欢迎的小窍门。尝试了一段时间,我发现随着他们的小窍门越来越多、越来越妙,孩子们的.思维越来越活跃,记字兴趣越来越浓厚。我又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动手把记字小窍门写下来、画下来。如“闯”:一匹马飞快地闯进门里来。“宿”:宝盖头代表房子,房子里住了一百个人,就是宿舍。现在,孩子们识字的兴趣可高了,他们的记字小窍门在课堂上总也说不完。

三、享受作业的乐趣

作业不再是知识点的重复,而是讲究个性与合作,具有综合性、开拓性,学生自主选择、自主设计。我在练习与拓展中设计了多项不同的作业,由学生四人小组选择一项,合作完成,再全班交流,体会作业带来的乐趣。通过画画检查孩子是否掌握有关影子的科学知识;通过猜字谜教给学生识字小窍门;通过字词填空总结规律、积累词汇;通过补充阅读材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做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猜脑筋急转弯让孩子灵活运用有关影子的科学知识。

评课

本课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语文学科特点,并做到了恰当的拓展和延伸。在朗读教学中,师生互评,以评代导,重视自读自悟。本课在低段小组合作学习方面做了有意的探索。

说课稿一等奖推荐更多+
相关信息
相关栏目
说课稿一等奖 幼儿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 教案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