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费宝网说课稿一等奖

搜索51费宝网

认识几分之一说课稿一等奖

认识几分之一说课稿一等奖

时间:2023-06-21 13:37:02

类别:说课稿一等奖

认识几分之一说课稿一等奖

1、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认识几时几分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课《认识几时几分》。

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教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这句话把学生放在了最主要的位置上,因此在备这节课之前,我想到了学生在这节课可能出现的哪些问题。

一、立足实际说学情:

首先,生活中,学生虽然有了认读时间的经验,但是在读接近整时时还是容易出错。

其次,虽然一年级已经学过有关时间的知识,但是在拨表时还是容易出现分针走,时间不走的现象。

最后,是对一时一分缺少感知。

二、两种版本说教材:

有了这样的分析,我重新审视了教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过钟表上的整时半时,以后还将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纵观整个教材的编排都是:有特殊到一般,简单到复杂的编写过程编写的,这样的编写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又符合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在看本册教材,教材是按照这样几个层次编写的。

首先,呈现的情境图是:让时针走一大格,仔细观察分针有什么变化?这样把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

继而出现的情境图是,让分针转一大圈,仔细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是让学生在逆向性思维中理解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

教材的编写,不是单纯的模仿记忆,而是通过问题引领,启发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该学生提供了思考和讨论的机会,最后在动态中得出:1时=60分。

再看,北师大版教材,安排了一分钟能干什么的活动,我认为这个活动能很好地帮助学生体会时间这个概念,所以本节课我借鉴了这一活动。

分析了学生,分析了教材,我在想时间和长度单位、质量单位一样都属于量与计量的范畴,但是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时间单位却不那么容易表现,它比较抽象。所以本节课我创设了各种活动,来沟通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力求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时间。

有了上面的思考,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中了解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能力目标:

让学生体验1时、1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

在认识时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基于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

能正确认出接近整时的时间。

三、情境互动说流程

本节课我确定的流程为:

体会时间与度量之间的关系----体会时、分之间的关系-----认识几时几分----练习巩固。

时间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但是我们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就像我们生活在空气中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一样,所以时间是个比较抽象的单位,但它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所以我设计的情境力求让学生体会钟表是度量时间的工具,时分是度量时间的单位,让同学们体会度量的作用。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于是我就这样开始上课了:

首先,呈现的是小青蛙跳格子的情境图:让学生看一看:快看!小青蛙跳了几个格子?学生数了数说:三个格子。

小青蛙又跳了一次,这次你们知道小青蛙跳了几个格子吗?

由于有了尺子的经验,学生会说:老师青蛙跳了12格子。

同学们,你们再认真数一数到底是几个格子?

学生看了看会说:不是12个格子,明明是14个格子嘛!

青蛙哥哥跳完了,青蛙弟弟也想跳,你们看它跳到是12了吗?‘

学生会说:没到12,还差一点点。

努力再来一次吧,这次青蛙弟弟跳到12了吗?

这次它跳过了12.

通过这几个练习,让学生感到生活中有:快到而没到,还有过了一点点的生活现象。

第二环节:建构模型

1、体会时间与度量之间的关系:

跳完了格子,让我们仔细观察这把尺子吧,老师说:

这是一把奇特的尺子,你能用它来测量时间吗?

学生说:不能.。那么现在呢?

学生可能会发现:老师它像一块钟表。那么老师就根据学生学过的经验把这块表补充完整,首先补充上的是时针、分针,然后补充上小格子,这样一块钟表就诞生了。

有了钟表,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时吧。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块表,时针从几走到了几?同学们会说:时针从9走到了10.

老师接着说:那是多长时间呢?

同学们会说:是1小时。

老师接着问:如果时针从1走到2呢?(1小时)从7走到8呢?(也是1小时)

大家认识了1小时,那么1小时到达有多长呢?我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来体会1小时,有这样一个情景:

一节课和两个课间就是一小时;秋游开车行驶路程的`时间;我校游泳课1小时;看三集动画片的时间需要一小时 ;

看三集动画片是一小时,那看一集《喜羊羊》大约多长时间呢?让学生在这个思考过程中体会生活中还有比时小的时间单位那就是分。

有了分,我们来仔细观察这块表,分针从12走到1是几分钟啊?

学生会说:老师是5分钟。

我会接着反问他们;分针从12走到1怎么会是5分钟呢?引导学生思考分钟每走一小格就代表一分钟。

那好了,我们知道了一小格代表一分钟,那么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这次,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三个活动。帮助学生体会一分钟:

首先,是让学生静静感受1分钟,学生感觉,哦,1分钟还是挺长的嘛!

接着请同学们想一想:一分钟能做哪些事情?

思考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一下一分钟到底能做什么?

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首先体会到了1分钟到底有多长?体会了时间的长短;同时让学生知道1分钟虽然短,但可以做好多事情,知道了时间的价值;最后,在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上帮助学生理解1分钟这样的的时间单位。

2、体会时、分之间的关系

针对学生对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关系的确定还有些困难,我认为可能是学生对时和分的关系理解还不够,所以本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时针和分针的关系。

首先,出示的这样一块表,请同学们观察分针是怎么变化的?

学生在观察后可能会说:分针走了五分钟。

那么时针呢?学生看了看会说:时针没有动。

老师接着追问:如果分针再走五分钟呢?这时就有争议了,有的同学会说:时针没有动;有的会说:时针一定会动的。那么时针和分针到底怎么动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块表,我请同学们仔细看,认真看,看完后,我就引导学生来讨论:通过你们刚才的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说:我发现,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有的会说:我发现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还有的会说:1时=60分。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总结引导学生思考:1时=60分。

同时适时的向学生介绍有关时间的数学史:

时间的进率是古巴比伦人创造的,古巴比伦人在数学的发展历史中有着伟大的贡献,为了纪念他们,就规定

1时=60分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就要进行下一步了,就是本课的重点:认识几时几分。

首先呈现的是这样的情景:出现这样四块表让学生尝试去认表,在尝试认表的过程中我想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方法,在确定几分的时候学生可能会这样说:

老师我是从头数的;有的可能会说:老师我是根据半时是30分,多一些或少一些来计算的;还有的更巧妙的就是根据乘法口诀算出来的。

针对学生的做法,教师要注意引导,最终和学生总结如何认识几时几分:时针刚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分针过了几个小格就代表几分钟。

3、认识几时几分

学生掌握了方法后,我们要突破难点了:

出示一块钟表后让学生认识是几时几分?学生一定会产生争议:有的会说是7时55分,有的会说是8时55分,那么到底是几时几分呢?我是这样帮助学生来引导的:请大家看,分针动了,它到12了吗?同学们会说:没有。现在呢?到了。现在是几时?是8时。那请你仔细回忆一下第一块表的分针到12了吗?同学们会说没到》没到12那是几时几分呢?同学们恍然大悟:哦,是7时55分,不是8时55分。

在引导学生看接近整时的时候,不仅要看时针还要看分针。突破了难点后我为学生准备了一首小儿歌:

时针刚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

通过这样一个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了几时几分的方法。

最后突破了难点后,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了,给他么一个亲身体验的机会。让孩子在静态中认识时间,在动态中体验时间。

第三环节:解释应用

练习巩固

最后一个环节是巩固练习,首先,设计的是一个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情境,让他们用电子表的形式写出表上的时间。在写的过程中,4时5分的写法是个难点,教师要强调:当几分不满时的时候,一定要用0来占位。

第二个练习,是个巧妙性的练习。由于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 ,分针跑的太快了,所以分针掉了,你能根据时针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时间吗?通过这样的练习进一步帮助同学们巩固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关系。

最后就是一个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体验性的问题了,这道题不仅帮助同学们认识了几时几分,而且让同学你们体验了经过时间,为下一节打下基础。

回顾整节课,认识几时几分属于量预计量的范畴,本节课我通过大量的活动,解决了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时分是度量的单位。度量的观念不是一节课就可以建立的,今后,我还将继续这方面的探索。同时,我也感受到学生是我们的另一只手,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也就是“教师的讲基于学生的想”。

2、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认识几时几分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课《认识几时几分》。

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教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这句话把学生放在了最主要的位置上,因此在备这节课之前,我想到了学生在这节课可能出现的哪些问题。

一、立足实际说学情:

首先,生活中,学生虽然有了认读时间的经验,但是在读接近整时时还是容易出错。

其次,虽然一年级已经学过有关时间的知识,但是在拨表时还是容易出现分针走,时间不走的现象。

最后,是对一时一分缺少感知。

二、两种版本说教材:

有了这样的分析,我重新审视了教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过钟表上的整时半时,以后还将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纵观整个教材的编排都是:有特殊到一般,简单到复杂的编写过程编写的,这样的编写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又符合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在看本册教材,教材是按照这样几个层次编写的。

首先,呈现的情境图是:让时针走一大格,仔细观察分针有什么变化?这样把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

继而出现的情境图是,让分针转一大圈,仔细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是让学生在逆向性思维中理解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

教材的编写,不是单纯的模仿记忆,而是通过问题引领,启发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该学生提供了思考和讨论的机会,最后在动态中得出:1时=60分。

再看,北师大版教材,安排了一分钟能干什么的活动,我认为这个活动能很好地帮助学生体会时间这个概念,所以本节课我借鉴了这一活动。

分析了学生,分析了教材,我在想时间和长度单位、质量单位一样都属于量与计量的范畴,但是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时间单位却不那么容易表现,它比较抽象。所以本节课我创设了各种活动,来沟通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力求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时间。

有了上面的思考,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中了解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能力目标:

让学生体验1时、1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

在认识时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基于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

能正确认出接近整时的时间。

三、情境互动说流程

本节课我确定的流程为:

体会时间与度量之间的关系----体会时、分之间的关系-----认识几时几分----练习巩固。

时间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但是我们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就像我们生活在空气中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一样,所以时间是个比较抽象的单位,但它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所以我设计的情境力求让学生体会钟表是度量时间的工具,时分是度量时间的单位,让同学们体会度量的作用。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于是我就这样开始上课了:

首先,呈现的是小青蛙跳格子的情境图:让学生看一看:快看!小青蛙跳了几个格子?学生数了数说:三个格子。

小青蛙又跳了一次,这次你们知道小青蛙跳了几个格子吗?

由于有了尺子的经验,学生会说:老师青蛙跳了12格子。

同学们,你们再认真数一数到底是几个格子?

学生看了看会说:不是12个格子,明明是14个格子嘛!

青蛙哥哥跳完了,青蛙弟弟也想跳,你们看它跳到是12了吗?‘

学生会说:没到12,还差一点点。

努力再来一次吧,这次青蛙弟弟跳到12了吗?

这次它跳过了12.

通过这几个练习,让学生感到生活中有:快到而没到,还有过了一点点的生活现象。

第二环节:建构模型

1、体会时间与度量之间的关系:

跳完了格子,让我们仔细观察这把尺子吧,老师说:

这是一把奇特的尺子,你能用它来测量时间吗?

学生说:不能.。那么现在呢?

学生可能会发现:老师它像一块钟表。那么老师就根据学生学过的经验把这块表补充完整,首先补充上的是时针、分针,然后补充上小格子,这样一块钟表就诞生了。

有了钟表,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时吧。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块表,时针从几走到了几?同学们会说:时针从9走到了10.

老师接着说:那是多长时间呢?

同学们会说:是1小时。

老师接着问:如果时针从1走到2呢?(1小时)从7走到8呢?(也是1小时)

大家认识了1小时,那么1小时到达有多长呢?我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来体会1小时,有这样一个情景:

一节课和两个课间就是一小时;秋游开车行驶路程的时间;我校游泳课1小时;看三集动画片的时间需要一小时 ;

看三集动画片是一小时,那看一集《喜羊羊》大约多长时间呢?让学生在这个思考过程中体会生活中还有比时小的时间单位那就是分。

有了分,我们来仔细观察这块表,分针从12走到1是几分钟啊?

学生会说:老师是5分钟。

我会接着反问他们;分针从12走到1怎么会是5分钟呢?引导学生思考分钟每走一小格就代表一分钟。

那好了,我们知道了一小格代表一分钟,那么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这次,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三个活动。帮助学生体会一分钟:

首先,是让学生静静感受1分钟,学生感觉,哦,1分钟还是挺长的.嘛!

接着请同学们想一想:一分钟能做哪些事情?

思考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一下一分钟到底能做什么?

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首先体会到了1分钟到底有多长?体会了时间的长短;同时让学生知道1分钟虽然短,但可以做好多事情,知道了时间的价值;最后,在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上帮助学生理解1分钟这样的的时间单位。

2、体会时、分之间的关系

针对学生对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关系的确定还有些困难,我认为可能是学生对时和分的关系理解还不够,所以本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时针和分针的关系。

首先,出示的这样一块表,请同学们观察分针是怎么变化的?

学生在观察后可能会说:分针走了五分钟。

那么时针呢?学生看了看会说:时针没有动。

老师接着追问:如果分针再走五分钟呢?这时就有争议了,有的同学会说:时针没有动;有的会说:时针一定会动的。那么时针和分针到底怎么动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块表,我请同学们仔细看,认真看,看完后,我就引导学生来讨论:通过你们刚才的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说:我发现,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有的会说:我发现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还有的会说:1时=60分。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总结引导学生思考:1时=60分。

同时适时的向学生介绍有关时间的数学史:

时间的进率是古巴比伦人创造的,古巴比伦人在数学的发展历史中有着伟大的贡献,为了纪念他们,就规定

1时=60分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就要进行下一步了,就是本课的重点:认识几时几分。

首先呈现的是这样的情景:出现这样四块表让学生尝试去认表,在尝试认表的过程中我想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方法,在确定几分的时候学生可能会这样说:

老师我是从头数的;有的可能会说:老师我是根据半时是30分,多一些或少一些来计算的;还有的更巧妙的就是根据乘法口诀算出来的。

针对学生的做法,教师要注意引导,最终和学生总结如何认识几时几分:时针刚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分针过了几个小格就代表几分钟。

3、认识几时几分

学生掌握了方法后,我们要突破难点了:

出示一块钟表后让学生认识是几时几分?学生一定会产生争议:有的会说是7时55分,有的会说是8时55分,那么到底是几时几分呢?我是这样帮助学生来引导的:请大家看,分针动了,它到12了吗?同学们会说:没有。现在呢?到了。现在是几时?是8时。那请你仔细回忆一下第一块表的分针到12了吗?同学们会说没到》没到12那是几时几分呢?同学们恍然大悟:哦,是7时55分,不是8时55分。

在引导学生看接近整时的时候,不仅要看时针还要看分针。突破了难点后我为学生准备了一首小儿歌:

时针刚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

通过这样一个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了几时几分的方法。

最后突破了难点后,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了,给他么一个亲身体验的机会。让孩子在静态中认识时间,在动态中体验时间。

第三环节:解释应用

练习巩固

最后一个环节是巩固练习,首先,设计的是一个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情境,让他们用电子表的形式写出表上的时间。在写的过程中,4时5分的写法是个难点,教师要强调:当几分不满时的时候,一定要用0来占位。

第二个练习,是个巧妙性的练习。由于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 ,分针跑的太快了,所以分针掉了,你能根据时针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时间吗?通过这样的练习进一步帮助同学们巩固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关系。

最后就是一个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体验性的问题了,这道题不仅帮助同学们认识了几时几分,而且让同学你们体验了经过时间,为下一节打下基础。

回顾整节课,认识几时几分属于量预计量的范畴,本节课我通过大量的活动,解决了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时分是度量的单位。度量的观念不是一节课就可以建立的,今后,我还将继续这方面的探索。同时,我也感受到学生是我们的另一只手,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也就是“教师的讲基于学生的想”。

3、认识几分之一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认识几分之一”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8单元中的第1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是系统研究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学好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为下面学习几分之几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个物体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基础。

2、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材中的例题和“想一想”,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感悟把一盘桃平均分成4份和2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1/4和1/2来表示,从而发展对分数的认识。

3、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①通过借助把一个东西“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分数认识学习经验,使学生经历、体悟和感受把一些东西平均分,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的分数思想方法,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情景,用几分之一表示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一步构建分数“几分之一”的实际概念,从而进一步认识分数。

②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和认识用分数表示一些东西的几分之一的知识获取过程,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通过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发开放练习,使学生感受“认识分数”的生活价值和数学价值,体悟和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4、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和发现把一些东西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的思想方法,认识几分之一,能正确表示出一些东西的几分之一。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认识和建构几分之一过程中,正确区分用分数几分之一表示一些东西平均分后一份的实际意义与一份所对应的具体数量,能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述几分之一所表示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5、教具(学具)准备:六个苹果,一把小刀,若干围棋子,若干小棒、多媒体课件一套。

二、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内容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三个部分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分两个层次引导学生学习。

1、教师组织学生说说所认识的分数,并进行板书:如1/2,3/5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个苹果,把它平均分给2个同学,由学生说说每个同学分得这个苹果的几分之几。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将苹果随意切成大小不等的两部分,由学生判定其中的一份是否为一个苹果的1/2?从而感受和体悟分数的含义,感受分数的关键“平均分”。教师结合学生的分析,板书:“平均分”。

2、教师再出示一个苹果,把它平均分给4个同学,由学生说说每个同学能分得这个苹果的几分之几?从而感受和体悟1/4。

这两个层次的设计,主要是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学过的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几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这个旧知,为下面探究新知作知识铺垫,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探索交流,发展思维。

考虑到教材中猴子分桃是故事情景,具有一定的虚构性,结合本课知识特点及学生的知识背景,我准备采用学生分苹果的现实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理解,体会分数的产生过程。这一部分分三个环节进行:

1、教师出示一盘(4个)苹果,组织学生探索“如果把一盘苹果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得这盘苹果的几分之几?”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交流,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得出1/4。

2、教师再出示刚才的一盘(4个)苹果,组织学生探索“如果把一盘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这盘苹果的几分之几?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组织反馈,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1/2,2/4等信息,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并全班反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研究:应该把这盘苹果平均分成几份?每人分得几份?几份中的几份?一份是几个?是这盘苹果的几份之几?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比较1/2与2/4的关系,从而说明1/2的简易性,认定和建构1/2的含义。

3、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和思考上面把苹果分的情况,发现分数表示数的规律,即:把一个或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其中一份都可以用几份之一来表示。

通过这样一个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自主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悟,从而获取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初步体会到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从而加深了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并通过小组讨论、辨析,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为主动建构分数的意义做好了孕伏。

(三)实践应用,深化提高。

我准备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通过层层深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知识,形成技能,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基本练习:

我准备安排如书本“想想做做”第l、2、3这样的练习,使学生经历从实物组成的整体到几何体组成的整体,再到用图或实物表达自己认识的几分之一的过程。从而认定1个物体是整体的几分之一,若干个物体也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加深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具体说说第3题的教学,教师先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全班交流,然后补充出示“把10个萝卜中有4个涂色6个不涂色的图片”,组织学生判断涂色部分是否为萝卜总数的1/2,并进行交流,纠错。从而深化对分数的认识。

2、综合练习:

我准备安排小组拿棋的实践活动,先组织学生小组中拿棋(各组数量不等),由学生平均分,找出其中的1/2。交流讨论其中一份的个数,并组织学生针对不同反对结论进行讨论,思考“为什么同是1/2所对应的个数会有不同?

第二步引导学生找出1/3比较,研究每份的数量差别。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巩固对几分之一的理解。

这个设计让学生通过合作动手实践,合作学习,让学生运用本科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加深对几分之一的认识,体会解决问题的乐趣。

3、开放练习:

我准备安排两个游戏,第一个游戏是学生排队,其中女同学人数是总人数的1/3:教师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思考过程,寻求解决方案;然后组织反馈后请3名女生排队,由学生邀请男生排队。第3步,组织9名学生排队,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当1人下去,下去了几分之几,2个学生下去,下去了现有学生数的1几分之几等等。

第二游戏是组织学生独立拿一堆(12根)小棒的几分之一。并全班进行反馈交流。在开放的情景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这个开放性练习,目的是全面巩固本课知识,合作学习中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理念

以上只是我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做数学的乐趣”。

4、认识几分之一说课稿

1、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通过操作、比较、推理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主动学习的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正确读写几分之一。难点是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2、说教学过程

我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主题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主题图以“游乐园”的形式呈现学生,主要呈现了四个场景图:分西瓜、分月饼、折纸和喂鸽子。这些场景都是学生很熟悉的。出示主题图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并完整的把图意说一说“你看到什么?你观察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分的、折的?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一开始,我就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分月饼的过程来引入分数。平均分是学生学过的知识,通过学过的知识引出新知。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分就是半个月饼,半个月饼就用分数来表示。分数会是怎样的一种数呢?这样就引入了新知。即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提高了学生渴望学习新知的兴趣。

作为分数学习的开始,1/2的开始,1/2的认识是一个起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从这里开始,怎样突破这一难点,我是从这五个方面教学的。

一是初步建立理解1/2的意义:通过分月饼,月饼的一半就是整个月饼的1/2,用分数1/2来表示。也就是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俩份,每份就是他的1/2,然后让学生试着说一说1/2表示的意义,这样就初步认识了1/2。

二是通过教学分数1/2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认识1/2.1/2的“2“叫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了两份,“1”叫分子,表示每人分得一份,中间的横行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让学生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

三是通过教学分数1/2的读写法来进一步认识1/2,写的时候,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分母,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最后写分子,表示每人分得一份。读的时候也是先读分母,再读分子。然后教师读几个分数让学生写一写,读一读,练一练。加深了学生对1/2的认识。

四是通过学生举出生活中能用1/2表示的例子,再动手折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的1/2,能更进一步认识了1/2。

五是拓展部分:哪些阴影部分能用1/2表示,这部分内容分为有的是平均分的图形,有的不是平均分的图形;有阴影占1/2、 2/4、4/8的,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判断、学习后,对1/2有了全新的认识,正确的理解。为后面教学1/4的认识做好了铺垫。

1/4的认识已经有1/2的认识打好了基础,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很容易地就建立了1/4的概论,理解了1/4的意义。最后完整地建立了分数的概念。像1/2、1/3、1/4、1/6、1/8等待这样的数就是分数。

3、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用了讲授法、讨论法来进行教学的。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主要采用了自主式学习和探索式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的。

4、说练习安排

练习我是这样安排的,在教学1/2的认识之后,我安排了一组图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能用1/2来表示,这部分内容有平均分的,有不是平均分的,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有阴影占1/2、2/4、4/8的。在认识1/4后,我也安排了一个阴影部分占4/16的正方形,让学生判断能用1/4表示吗?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解。通过这部分的练习,学生对1/2、1/4有了很深刻的认识。体现了教授知识的深光度和延展性。

5、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我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板书形式,使整个教学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突出了本课的重难点。整个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一目了然,把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全部呈现了学生。体现了板书设计的合理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5、认识几分之一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内容:认识几分之一。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对分数已有所接触,认识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初步知道了分数的含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几份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学习分数的意义,不同处是:把一个物体扩展为一些物体,即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认识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这点是学生对分数认识上的一个飞跃,也是本单元教学分数的核心与难点。学好本单元知识,对学生今后解决分数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我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技能目标: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认识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2、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创设情境,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教学难点:能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找出其中的几分之一。

二、说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用小猴子分水果这个情景贯穿新课,使学生在强烈的兴趣中,激发探索的欲望,从而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2、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上,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探索并建构新的数学模型。因此在教学新知前,我先通过小猴分西瓜复习一个物体的1/4。

3、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唤起学生对分数意义的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猴子分桃探索一个整体的1/4。这样设计,可以促使学生进行分数意义的正迁移:几份中的1份就是它的几份之一。

4、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通过让学生经历把4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1/4,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探索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方法,从而在后面的学习中能够主动探索。

5、“对比”教学是本课的一大特色。在新授中进行了两次对比:一次突出了单位“1”的不同,第2次突出了分数的意义。练习中也设计了两次对比:第一次再次突出了分数的意义;第二次让学生体会到分数相同,由于整体数量不同而每份数量也不同。

三、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复习一个物体的1/4

猴妈妈把一个西瓜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强调:4份中的一份就是1/4。

2、教学一个整体的1/4

猴妈妈把4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到(1个桃),这1个桃是这些桃的几分之几?为什么是1/4?

强调:4份中的1份就是1/4。

3、对比,突出单位“1”不同

两个1/4有什么不同?有相同的地方吗?(意图:在突出被分对象数量不同的.同时,体会意义上的相同,只要是被分物体4份中的1份,就是1/4)

4、迁移到一个整体的1/2

如果把4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可得到这些桃的几分之几?为什么?

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意图:在前面“引”的基础上“放”,有利于学法迁移)

5、对比,突出分数的意义

为什么同样是4个桃,上面每只小猴得到的是这些桃的1/4,而下面每只小猴却得到这些桃的1/2?

小结:把一些桃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二)巩固练习,深化拓展

1、想想做做1

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对比:下面两幅图,为什么一个是6个苹果的1/3,而另一个却是6个苹果的1/2?(意图:再次提炼分数的意义。)

2、想想做做2

把正方体个数设为9个

12个

对比:为什么同样是1/3,每份所表示的个数却不同?(意图:渗透总体数量不同,那么同样的1/3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不同。)

3、想想做做3

4、拓展练习:拿小棒游戏。

(1)拿出12根棒的几分之一

a、拿出12根小棒的1/2、1/3

b、你还会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

(2)根据几分之一是几根,推算整体有几根小棒

a、师出示2根小棒:是一堆小棒的1/3,这堆小棒有几根?

b、师出示3根小棒:是一堆小棒的1/3,共有几根?

(三)总结回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意图:帮助学生回顾、梳理本课所学的知识及方法)

总之,本课设计通过创设情境,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练习设计有层次,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既巩固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6、认识几分之一说课稿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五册第92~93页的内容。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分数知识中最为基础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来认识分数的。分数和整数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都有很大差异。认识分数是学生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为后续学习小数和进一步系统学习分数作铺垫。认识几分之一是小学数学概念学习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学生开始掌握分数的意义是比较困难的。

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里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以分数来表述。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对这节教材的要求是这样的: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简单的分数。根据教材地位、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分数和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我的想法:

1、起点低,目标定位低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个教学内容本来是安排在四年级第八册,而新教材安排在第五册,因此我教学的起点和目标的定位都比较低。本节课就是让学生经历分数的产生过程,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分数的读写也不涉及,安排在第二课时。

2、动手实践,主动获取新知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实践活动,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活动中,学生不单单是在动口、动手、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动的过程”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外在“动”的形式,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感悟更为深刻和完善。

说教学流程

游戏引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游戏直接出示1/2。接着让学生读一读,说说1/2可以表示什么?可以让学生展示已有的知识基础。最后通过找饼干的1/2,让学生初步感知1/2。

虽然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但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这方面的体验和感受。因此我让学生说说1/2可以表示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对1/2的理解。

探究新知:

1、深入认识1/2。

组织学生利用长方形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形成1/2的表象。

体验不同折法,都可以用1/2来表示,那是为什么呢?

判断通过反例(没有平均分的情况)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沟通一半与1/2的联系,加深学生对1/2的认识。

2、认识几分之一。

过渡: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随机板书:1/3、1/4、1/5……

让学生利用各种纸片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1/4?

不同的图形,能表示出相同的分数吗?

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请圆形操作的学生举起)

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拓宽知识,认识新的分数。

3、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3)观察讨论1/4和1/8谁大?1/16和1/4、1/8比呢?接着小组内比一比谁表示的分数大?谁表示的分数小?

这样一方面丰富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简单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三)、巩固新知:

1、书本93页做一做1和2。

2、从图形中你联想到哪个分数。

从图形中你联想到哪个分数,难度较大。如果要安排这个练习,最好用课件突出分的份数。

(四)、总结拓展。

1、全课总结。

2、同学们猜猜看,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数呢?

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有的同学已经由几分之一类推到几分之几,知道几分之几表示什么了。

我的反思:

参加新课程已经两年多了,也已经习惯了尝试后,那种遗憾的感觉。课前看了好多教案,大多是以平均分引入,由一半引出1/2。我知道那么多的老师采用这种方法,说明这种方法肯定是有效的。可是我想学生是不是已经对1/2有所了解呢?可不可以先让学生说说1/2可以表示什么,在学生各自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小结,生活中常说的一半在数学上用1/2来表示。可惜由于饼干易碎,演示不成功。不然这样的导入我觉得还是可行的。

学生的表述不是很理想。一方面是教师引导的不是很好,另一方面实在是第一次接触,学生表述起来困难很大。

7、认识几分之一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0页例1。

(二)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分数的教学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是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次才是系统的学习分数知识。

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以后学习分、小数等知识以及分数应用题是十分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力发展点:亲历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情感渗透点: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及自主学习的精神。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4、创新开发点:通过折四分之一、创造几分之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的思维品质。

二、说教法

1、转变角色放手促学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存在着主体性的巨大潜能,他们完全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做自己行为的主人”。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努力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生生交流,亲力探究新知的`全过程。体会到探究的快乐,成功的欣喜,合作的愉悦。

2、联系生活引探创新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巨大的数学课堂”。因此,本节课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几分之一,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鼓励学生创造出几分之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创设情境升华认识

小学生思维活跃,但只有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他们的聪明智慧才能充分施展发挥,他们的真情实感才能毫无忌讳的流露。针对这一点,我以学生喜欢的帮助八戒分月饼为主线,创设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大大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地意义建构。

三、说学法

1、自主学习策略

在本课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材料表示它的二分之一,自己创造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和几分之一,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自主探究,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2、合作学习策略

建构主义特别提倡合作学习,认为“合作”是建构主义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因此,在通过折纸探究几分之一的含义时,我鼓励学生充分地合作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增长见识,真正实现“1+1〉2”。与此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辨析能力,倾听的习惯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合作意识不断增强,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铺垫孕伏

数学不是符号游戏,而是现实世界中人类经验的总结。数学如果脱离了这些丰富多彩而错综复杂的背景材料,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探索新知之前,创设秋游学生让月饼情景,让学生思考:当只有一个月饼,两个同学互相谦让,都不肯吃时,该怎么办呢?以此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对新知的探究。

(二)自主探究、合作共研

就本节课而言,感悟分数的含义和理解“是谁的”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所在。为此,我设计了有梯度的三层探究活动。

1、认识二分之一

当结合学生的叙述和课件演示,使学生明确: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后,激疑:半块月饼用我们学过的1、2、3这样的整数还能表示吗?引出二分之一这个分数,同时教学二分之一的读写法。并引导学生理解: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初步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紧接着,教师让学生分小组任选一个图形材料折出它的二分之一。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组内交流,进一步深化对二分之一的理解。也为后面对四分之一的理解做好了应有的知识准备。

2、认识四分之一

由于有对二分之一的理解作为基础,在对四分之一教学的处理时,我主要采用迁移的策略,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出:自选长方形,平均分成二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并鼓励学生创造出多种方法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折法不同却都能表示这张正方形纸的?使学生认识到:不论一个图形形状如何,只要是把它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3、创造几分之一

在揭示课题后,回到主题图,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几分之一。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激发学生再次用正方形的纸,创造出更多的几分之一。让学生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深化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并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体会创造的乐趣。

(三)应用辨析深化认识

通过“观察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1/4?”“看图填分数”“看分数涂色”“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呢”“说出四个动物住的房间各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等几个生动活泼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让学生在层层递进的练习中,深化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课的最后,让学生自己谈感受和收获,引导学生自觉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并利用孩子们了解自己的身体中存在着一些分数的一段小资料,再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8、认识几分之一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0页例1。

(二)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分数的教学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是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次才是系统的学习分数知识。

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以后学习分、小数等知识以及分数应用题是十分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力发展点:亲历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情感渗透点: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及自主学习的精神。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4、创新开发点:通过折四分之一、创造几分之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的思维品质。

二、说教法

1、转变角色 放手促学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存在着主体性的巨大潜能,他们完全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做自己行为的主人”。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努力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生生交流,亲力探究新知的全过程。体会到探究的快乐,成功的欣喜,合作的愉悦。

2、联系生活 引探创新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巨大的数学课堂”。因此,本节课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几分之一,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鼓励学生创造出几分之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创设情境 升华认识

小学生思维活跃,但只有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他们的聪明智慧才能充分施展发挥,他们的真情实感才能毫无忌讳的流露。针对这一点,我以学生喜欢的帮助八戒分月饼为主线,创设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大大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地意义建构。

三、说学法

1、自主学习策略

在本课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材料表示它的二分之一,自己创造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和几分之一,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自主探究,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2、合作学习策略

建构主义特别提倡合作学习,认为“合作”是建构主义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因此,在通过折纸探究几分之一的含义时,我鼓励学生充分地合作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增长见识,真正实现“1+1〉2”。与此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辨析能力,倾听的习惯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合作意识不断增强,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铺垫孕伏

数学不是符号游戏,而是现实世界中人类经验的总结。数学如果脱离了这些丰富多彩而错综复杂的背景材料,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探索新知之前,创设秋游学生让月饼情景,让学生思考:当只有一个月饼,两个同学互相谦让,都不肯吃时,该怎么办呢?以此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对新知的探究。

(二)自主探究、合作共研

就本节课而言,感悟分数的含义和理解“是谁的”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所在。为此,我设计了有梯度的三层探究活动。

1、认识二分之一

当结合学生的叙述和课件演示,使学生明确: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后,激疑:半块月饼用我们学过的1、2、3这样的整数还能表示吗?引出二分之一这个分数,同时教学二分之一的读写法。并引导学生理解: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初步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紧接着,教师让学生分小组任选一个图形材料折出它的二分之一。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组内交流,进一步深化对二分之一的理解。也为后面对四分之一的理解做好了应有的知识准备。

2、认识四分之一

由于有对二分之一的理解作为基础,在对四分之一教学的处理时,我主要采用迁移的策略,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出:自选长方形,平均分成二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并鼓励学生创造出多种方法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折法不同却都能表示这张正方形纸的?使学生认识到:不论一个图形形状如何,只要是把它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3、创造几分之一

在揭示课题后,回到主题图,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几分之一。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激发学生再次用正方形的纸,创造出更多的几分之一。让学生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深化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并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体会创造的乐趣。

(三)应用辨析 深化认识

通过“观察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1/4?”“看图填分数”“看分数涂色”“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呢”“说出四个动物住的房间各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等几个生动活泼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让学生在层层递进的练习中,深化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四)归纳总结 拓展延伸

课的最后,让学生自己谈感受和收获,引导学生自觉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并利用孩子们了解自己的身体中存在着一些分数的一段小资料,再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9、认识几分之一说课稿

1、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通过操作、比较、推理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主动学习的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正确读写几分之一。难点是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2、说教学过程

我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主题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主题图以“游乐园”的形式呈现学生,主要呈现了四个场景图:分西瓜、分月饼、折纸和喂鸽子。这些场景都是学生很熟悉的。出示主题图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并完整的把图意说一说“你看到什么?你观察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分的、折的?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一开始,我就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分月饼的过程来引入分数。平均分是学生学过的知识,通过学过的知识引出新知。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分就是半个月饼,半个月饼就用分数来表示。分数会是怎样的一种数呢?这样就引入了新知。即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提高了学生渴望学习新知的兴趣。

作为分数学习的开始,1/2的开始,1/2的认识是一个起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从这里开始,怎样突破这一难点,我是从这五个方面教学的。

一是初步建立理解1/2的意义:通过分月饼,月饼的一半就是整个月饼的1/2,用分数1/2来表示。也就是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俩份,每份就是他的1/2,然后让学生试着说一说1/2表示的意义,这样就初步认识了1/2。

二是通过教学分数1/2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认识1/2。1/2的“2“叫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了两份,“1”叫分子,表示每人分得一份,中间的横行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让学生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

三是通过教学分数1/2的读写法来进一步认识1/2,写的时候,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分母,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最后写分子,表示每人分得一份。读的时候也是先读分母,再读分子。然后教师读几个分数让学生写一写,读一读,练一练。加深了学生对1/2的认识。

四是通过学生举出生活中能用1/2表示的例子,再动手折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的1/2,能更进一步认识了1/2。

五是拓展部分:哪些阴影部分能用1/2表示,这部分内容分为有的是平均分的图形,有的不是平均分的图形;有阴影占1/2、2/4、4/8的,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判断、学习后,对1/2有了全新的认识,正确的理解。为后面教学1/4的认识做好了铺垫。

1/4的认识已经有1/2的认识打好了基础,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很容易地就建立了1/4的概论,理解了1/4的意义。最后完整地建立了分数的概念。像1/2、1/3、1/4、1/6、1/8等待这样的数就是分数。

3、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用了讲授法、讨论法来进行教学的。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主要采用了自主式学习和探索式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的。

4、说练习安排

练习我是这样安排的,在教学1/2的认识之后,我安排了一组图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能用1/2来表示,这部分内容有平均分的,有不是平均分的,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有阴影占1/2、2/4、4/8的。在认识1/4后,我也安排了一个阴影部分占4/16的正方形,让学生判断能用1/4表示吗?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解。通过这部分的练习,学生对1/2、1/4有了很深刻的认识。体现了教授知识的深光度和延展性。

5、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我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板书形式,使整个教学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突出了本课的重难点。整个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一目了然,把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全部呈现了学生。体现了板书设计的合理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10、认识几分之一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认识几分之一》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学好。“认识几分之一”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学生的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化抽象为具体、寓枯燥于趣味,使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的基础。

二、说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感教育三者的统一以及数学知识掌握的要求,加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

1、知识目标:知道分数的产生,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概括、自主探究及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探索意识,合作意识得到发展。

3、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重点和难点的确定 :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认识几分之一。

三、说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本课教学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法,穿插讲授、自学、练习等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课件演示、观察、估计、比较、归纳、巩固的程序,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把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发现、探索、应用的过程,使整个教学遵循了由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学生是初次接触分数,根据直观性原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围绕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练习内容,自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通过电脑媒体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感知力,充分认识几分之一。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完成教学任务和练习,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说学法。

(1)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独立探索知识的方法。先是实物演示分的过程,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长方形纸的二分之一。学生通过对直观形象的认识后,很快明白了二分之一的含义。然后让学生自由折纸、涂色,交流结果,自己用分数表示出来,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本节课精心选择的合作学习的内容,都是对个体而言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合作成为了学生自发的要求。此外,合作前注意讲清楚合作的方法及要求,让学生人人都有事可做,使合作学习不至于流于形式。

(3)有意识地设置由易到难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练习涵盖了涂一涂、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猜一猜多种不同的层次,引导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分数。

四、说教学过程:

考虑到学生年龄小的原因,设计本课时,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训练运用技能的基础上,着重考虑了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在生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完成任务,掌握新知。

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由于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开始学习分数时,掌握分数的意义是很困难的,利用实物演示,直观、清晰,提高了学习效率。

2、在这堂课中,由于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发现分数的产生,了解分数的意义,这就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了主动学习,将枯燥的知识藏于生动有趣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领悟新知识,轻松地学习。

3、充分考虑到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乐意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兴趣。

本节课教学设计三个环节进行。

(一)创设情境 :

运用电脑动画,以旧引新。一节新课,往往是从旧知识引入,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回答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动物,每只分得多少?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把1个苹果分成两份(实物演示),观察1个苹果切成2份后,重叠比较大小两份一样大。 这每一份生活中叫“半个”,“半个”蛋糕能用整数表示吗?由此引入新课。

(二)指导探索 :

(1)实际操作,促进内化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想认识的几分之一。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折法,这时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提问:为什么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不同,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学生按老师设计的目的说出:因为把这几张纸都“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通过延伸总结,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

(2)创设情景,鼓励学生主动探索

教学“想想做做”第3题时,学生先自行估计是整张纸条的几分之一,再通过观察电脑动画,验证自己的估计是否正确,随即提出问题,再在小组里交流认识,主动发现问题的答案。

(3)合作学习,帮助认识

“认识几分之一”为本节课的难点。在教学“几分之一”时,让学生在小组里合作交流,轮流说一说怎样表示出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认识。

(三)反馈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为了使课内练习起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在组织练习活动时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练习的形式要有变化,使学生在练习中保持兴趣。二是练习的难度逐步提高,让学生做题时都要动脑想一想。三是面向全体学生,练习要有“弹性”,保证全班每个同学都有较多的参与机会,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了全课小结。

11、认识几分之一说课稿

1、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通过操作、比较、推理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主动学习的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正确读写几分之一。难点是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2、说教学过程

我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主题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主题图以“游乐园”的形式呈现学生,主要呈现了四个场景图:分西瓜、分月饼、折纸和喂鸽子。这些场景都是学生很熟悉的。出示主题图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并完整的把图意说一说“你看到什么?你观察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分的、折的?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一开始,我就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分月饼的过程来引入分数。平均分是学生学过的知识,通过学过的知识引出新知。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分就是半个月饼,半个月饼就用分数来表示。分数会是怎样的一种数呢?这样就引入了新知。即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提高了学生渴望学习新知的兴趣。

作为分数学习的开始,1/2的开始,1/2的认识是一个起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从这里开始,怎样突破这一难点,我是从这五个方面教学的。

一是初步建立理解1/2的意义:通过分月饼,月饼的一半就是整个月饼的1/2,用分数1/2来表示。也就是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俩份,每份就是他的1/2,然后让学生试着说一说1/2表示的意义,这样就初步认识了1/2。

二是通过教学分数1/2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认识1/2。1/2的“2“叫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了两份,“1”叫分子,表示每人分得一份,中间的横行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让学生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

三是通过教学分数1/2的读写法来进一步认识1/2,写的时候,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分母,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最后写分子,表示每人分得一份。读的时候也是先读分母,再读分子。然后教师读几个分数让学生写一写,读一读,练一练。加深了学生对1/2的认识。

四是通过学生举出生活中能用1/2表示的例子,再动手折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的1/2,能更进一步认识了1/2。

五是拓展部分:哪些阴影部分能用1/2表示,这部分内容分为有的是平均分的图形,有的不是平均分的图形;有阴影占1/2、2/4、4/8的,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判断、学习后,对1/2有了全新的认识,正确的理解。为后面教学1/4的认识做好了铺垫。

1/4的认识已经有1/2的认识打好了基础,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很容易地就建立了1/4的概论,理解了1/4的意义。最后完整地建立了分数的概念。像1/2、1/3、1/4、1/6、1/8等待这样的数就是分数。

3、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用了讲授法、讨论法来进行教学的。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主要采用了自主式学习和探索式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的。

4、说练习安排

练习我是这样安排的,在教学1/2的认识之后,我安排了一组图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能用1/2来表示,这部分内容有平均分的,有不是平均分的,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有阴影占1/2、2/4、4/8的。在认识1/4后,我也安排了一个阴影部分占4/16的正方形,让学生判断能用1/4表示吗?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解。通过这部分的练习,学生对1/2、1/4有了很深刻的认识。体现了教授知识的深光度和延展性。

5、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我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板书形式,使整个教学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突出了本课的重难点。整个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一目了然,把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全部呈现了学生。体现了板书设计的合理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12、认识几分之一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知识在教材中的前后联系及作用。

《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和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简单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2、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教学大纲对知识、能力、思想教育的大目标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实物、图形和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这样的数是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能借助图形学生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

3、本课知识的重难点:正确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二、教学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的一开始,我运用《西游记》中的人物,编辑了唐僧给徒弟分桃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故事的情境中,唤起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新知的动机,通过3次分桃,引出了“一个桃子2人平均分,结果应如何表示”的矛盾,在问题与旧知的冲突中,学生激起了对新知浓厚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为新授部分作好了辅垫作用。

2、从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建立概念。

例1~例5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让学生通过均分一块饼、折一折纸、折一折绳子、均分线段等大量的实物及图形的操作实践活动,在积累大量感性材料基础上,逐步形成有关分数的正确表象,初步认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3、注重合作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认识几分之一的过程中,设计了一组涂色部分都是图形面积的练习,引出一道思考题“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它的二分之一”,然后老师放手让学生用一个圆自己动手去验证一下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不仅达到了强调“平均分”的目的,而且思考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也教会了学生通过实践寻找例证的学习方法,另外,通过同桌两人互相合作折出一根绳子的等合作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从合作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合作实践自己解决问题。

4、联系生活实际,促进认识的发展和评比。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你能不能结合你的学习和生活,说一个你在生活和学习中运用分数的例子?”“相同大小的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越少),每一份反而越小(越大),你在生活中有遇到这样的例子吗?”这些提问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也让学生在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与比较过程中促进了认识的发展、深化,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比较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第一注重呈现矛盾、巧设悬念,以激趣为基点,层层深入;第二注重融知识与能力为一体,鼓励探索,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力求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愉快;第三注重直观、形象的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促进了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和发展。

13、认识几分之一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64-65页的教学内容。

【教材简析】

学生认识分数,是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的,已经认识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课是系统研究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一份,学好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为下面学习几分之几,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个物体的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教材首先创设小猴分桃的现实情境,根据4只小猴平均分4个桃,提出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是几分之几的问题。这里是每份1个桃的情况,让学生从分数的角度来研究和认识每份占整体的几分之几,学生通过具体情境的感知,可以利用已有的经验,理解把4个桃看做一个整体,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1/4”来表示。“想一想”把4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在集合图的帮助下,让学生说出每只猴分得“这盘桃”的1/2。通过例题和“想一想”的教学,学生初步体会到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想想做做着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刚才学习的几分之一的认识,进一步体会、理解几分之一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进一步认识分数。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和认识用分数表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知识获取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体悟和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和发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的思想方法,认识几分之一,能正确表示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理解几分之一表示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纸桃片、小棒。

二、说教法

小学数学教学法指出,教学法的选择和运用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点,这样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本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了直观演示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归纳法等进行教学。我充分利用农远资源,制作课件进行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演示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的过程。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直观形象体会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突破重点,化解难点,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利用农远资源中的图片创设小猴分桃的情境贯穿整个新课的教学,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有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三、说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真正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的过程。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通过上网查阅,浏览网上资源,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案例资源吸收别人好的教学方法,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整合出适合本班学生学习的教学案例)

第一环节: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情境:老师带来了一个桃子,准备把它分给2个同学,怎样分才公平呢?(平均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并适时复习分数各部份的名称及各部份表示的意义。

(2)课件出示复习题1:用分数表示红色部分。(请个别学生说说想法)

(3)课件出示复习题2:请学生用分数表示红色部分(说说想法)

此题主要复习一个物体的1/4,为下面学习一些物体的1/4做好铺垫。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数。(揭示课题)

(复习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使学生对已学过的分数勾起回忆,感知平均分在分数中的意义,为下面学习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埋下伏笔,使新旧知识自然衔接。)

第二环节:操作交流,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的教学就是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为新知的学习找到相关的理论基础。让学生学会迁移。我主要创设三个情境,分三步进行教学:

1、初步体会(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情境:孙悟空给小猴们准备了一盘桃,要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几分之一? 你知道吗?请你拿出4个纸桃片片帮小猴分一分!

我先引导学生运用纸桃片片分一分,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估计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快会得出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1/4,再运用课件演示:把这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我们可以把这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4份中的1分,可以用1/4来表示。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初步体会分数几分之一也可以表示1个物体。)

2、加深理解。(课件出示“想一想”题图)

(1)提问:如果把这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为什么?

(2)先让学生拿出学具纸桃片分一分,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出现1/2和2/4两种情况。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使学生发现用1/2表示更符合题意

再用课件演示:把这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是要把这盘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1/2.

(3)对比1/4和1/2.(课件出示4个桃的1/4和4个桃的1/2)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知道同样是把4个桃平均分,分成的份数不同,表示的分数也不同。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感知几分之一的含义,进一步感知几分之一可以是多个物体)

2、 加深体会:(课件出示情境图)

提问:如果把6个桃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教师演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利用课件生动形象的演示:把一盘桃平均分成若干份,不管每份多少个都占整体的整体的几分之一。“无论每份是多少个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知识点上的跨越,为了让学生顺利地实现这个跨越,我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台阶,让他们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来获得具体的感性认识,并且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概括,从而抽象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无论每份是多少个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几分之一的意义。)

第三环节:看书质疑,解答疑问

爱因斯坦提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中提出来的每个问题,如此来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疑点并及时给予解答,使学生在课堂上消化、理解教学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本课的知识,我设计了以下几组练习:

1、基础练习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1)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完成填空,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2)比一比,说一说,第一行的两幅图表示的平均分和第二行两幅图表示的平均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这两行的两幅图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第一行每份是一个的情况,第二行每份是几个的情况,每份都是整体的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充分的比较,讨论,加上我的概括归纳,学生能更好地感知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有利于形成清晰的表象: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后,不管每份是多少个,每份都是整体的几分之一。)

2、比较练习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自己观察填写,填完后再交流,指名回答。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体会:这2副图虽然都是12个小方块,但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表示的分数也不一样。

3、操作练习

(1)、涂色练习: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图

教师指导学生先根据分数的含义确定平均分成几份,说说是怎么知道的。再把其中的一份涂色,涂好后看看这一份有几个,然后课件演示订正。

(2)、小棒游戏

拿出12根小棒的1/2和1/3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吗?

学生之间分一分,拿一拿,猜一猜,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可以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第五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

总结: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分数,知道不仅是一个物体,一些物体也能看作一个整体,只要把它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2、拓展延伸:你还能用分数来说说我们身边的一些生活现象吗?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说板书设计

以下是我的板书:

这样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和简洁性,便于学生归纳小结,突出教学重点。

以上说课,仅是我对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的一些粗浅的理解和做法。如何在信息

化的今天把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到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还有待于我们农村教师进一步学习和探讨。

14、认识几分之一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认识几分之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0页例1。

(二)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分数的教学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是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次才是系统的学习分数知识。

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以后学习分、小数等知识以及分数应用题是十分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力发展点:亲历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情感渗透点: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及自主学习的精神。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4、创新开发点:通过折四分之一、创造几分之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的思维品质。

二、说教法

1、转变角色 放手促学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存在着主体性的巨大潜能,他们完全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做自己行为的主人”。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努力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生生交流,亲力探究新知的全过程。体会到探究的快乐,成功的欣喜,合作的愉悦。

2、联系生活 引探创新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巨大的数学课堂”。因此,本节课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几分之一,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鼓励学生创造出几分之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创设情境 升华认识

小学生思维活跃,但只有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他们的聪明智慧才能充分施展发挥,他们的真情实感才能毫无忌讳的流露。针对这一点,我以学生喜欢的帮助八戒分月饼为主线,创设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大大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地意义建构。

三、说学法

1、自主学习策略

在本课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材料表示它的二分之一,自己创造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和几分之一,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自主探究,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2、合作学习策略

建构主义特别提倡合作学习,认为“合作”是建构主义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因此,在通过折纸探究几分之一的含义时,我鼓励学生充分地合作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增长见识,真正实现“1+1〉2”。与此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辨析能力,倾听的习惯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合作意识不断增强,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铺垫孕伏

数学不是符号游戏,而是现实世界中人类经验的总结。数学如果脱离了这些丰富多彩而错综复杂的背景材料,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探索新知之前,创设秋游学生让月饼情景,让学生思考:当只有一个月饼,两个同学互相谦让,都不肯吃时,该怎么办呢?以此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对新知的探究。

(二)自主探究、合作共研

就本节课而言,感悟分数的含义和理解“是谁的”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所在。为此,我设计了有梯度的三层探究活动。

1、认识二分之一

当结合学生的叙述和课件演示,使学生明确: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后,激疑:半块月饼用我们学过的1、2、3这样的整数还能表示吗?引出二分之一这个分数,同时教学二分之一的读写法。并引导学生理解: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初步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紧接着,教师让学生分小组任选一个图形材料折出它的二分之一。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组内交流,进一步深化对二分之一的理解。也为后面对四分之一的理解做好了应有的知识准备。

2、认识四分之一

由于有对二分之一的理解作为基础,在对四分之一教学的处理时,我主要采用迁移的策略,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出:自选长方形,平均分成二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并鼓励学生创造出多种方法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折法不同却都能表示这张正方形纸的?使学生认识到:不论一个图形形状如何,只要是把它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3、创造几分之一

在揭示课题后,回到主题图,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几分之一。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激发学生再次用正方形的纸,创造出更多的几分之一。让学生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深化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并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体会创造的乐趣。

(三)应用辨析 深化认识

通过“观察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1/4?”“看图填分数”“看分数涂色”“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呢”“说出四个动物住的房间各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等几个生动活泼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让学生在层层递进的练习中,深化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四)归纳总结 拓展延伸

课的最后,让学生自己谈感受和收获,引导学生自觉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并利用孩子们了解自己的身体中存在着一些分数的一段小资料,再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15、认识几分之一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认识几分之一”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一次质的跳跃。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课时只是认识分数的第一课时,也是本单元教材的“核心”,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

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概括、自主探究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我认为“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和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3、教具学具:

长方形、圆形等纸片。

二、说教法学法

分层递进,操作探究,合作交流是我设计这节课基本理念。

三、说教学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我从四个环节进行本课的教学。

(一)实物引入,设疑激趣

(二)操作探究,自主构建

(三)分层练习,寓学于乐

(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一)实物引入、设疑激趣

教学一开始,教师问:“把4个苹果、2瓶水分别分给两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让学生说出自己想到的分法,接着问:“你认为哪种分法最公平呢?”在突出平均分的基础上,然后问:“刚才的每一份都可以用你学过的数来表示,现在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黑板演示),这每一份能用你学过的数来表示吗?怎样表示呢?”教师在总结学生表示的各种方法后,介绍更简单更科学的表示方法,从而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原动力。)

(二)操作探究,自主构建

第一步:自主学习,初步认识

教师再次演示平均分一个饼,使学生形成二分之一的表象,初步感知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另一份也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接着问:“你想进一步了解分数这位新朋友吗?”让学生独立看书,初步认识分数的读写及其各部分的名称。

第二步:动手操作,促进内化

让学生小组活动,拿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纸片,通过折一折的方法,分别得出这几种图形的二分之一,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比较交流,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图形?如何得到它的二分之一?哪部分是它的二分之一。让学生体会到:虽然纸的形状不同、折法不同,但把这张纸都“平均分”成了两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

(设计意图:通过折一折、说一说的办法,能加深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为以后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奠定基础。)

第三步:情感引路,巧妙迁移

刚才我们把一个饼平均分给了两个小朋友,他们每人分得了这个饼的二分之一,现在老师也想加入,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能分得这个饼的几分之一呢?引导学生理解三分之一的意义。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八分之一。

第四步:直观演示,突破难点

让学生拿出大小一样的圆形纸片,任意折出一张圆形纸片的几分之一,涂上颜色,并写出这个分数。让学生把折好的圆形纸片贴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在黑板上找出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并进行比较,哪个大?如果把八分之一放进去,应排在哪?十分之一呢?(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大。)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老师更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如让学生折自己喜欢的分数,让学生涂自己喜欢的颜色等。)

(三)分层练习,寓学于乐

本环节,我将更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率,把练习设计在猜谜语的游戏中,练习设计如下:

(第1、2、3题主要是加深巩固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和理解;第4、5题的目的是巩固分数大小的比较;第6题的设计是引导学生把课堂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先让学生自我评价:认为自己这节课表现好的请举手。然后让学生用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或类似的分数说一句话,这样做,再次让学生感悟到分数来源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

16、认识几分之一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内容:认识几分之一。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对分数已有所接触,认识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初步知道了分数的含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几份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学习分数的意义,不同处是:把一个物体扩展为一些物体,即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认识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这点是学生对分数认识上的一个飞跃,也是本单元教学分数的核心与难点。学好本单元知识,对学生今后解决分数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我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技能目标: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认识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2、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创设情境,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教学难点:能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找出其中的几分之一。

二、说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用小猴子分水果这个情景贯穿新课,使学生在强烈的兴趣中,激发探索的欲望,从而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2、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上,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探索并建构新的数学模型。因此在教学新知前,我先通过小猴分西瓜复习一个物体的1/4。

3、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唤起学生对分数意义的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猴子分桃探索一个整体的1/4。这样设计,可以促使学生进行分数意义的正迁移:几份中的1份就是它的几份之一。

4、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通过让学生经历把4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1/4,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探索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方法,从而在后面的学习中能够主动探索。

5、“对比”教学是本课的一大特色。在新授中进行了两次对比:一次突出了单位“1”的不同,第2次突出了分数的意义。练习中也设计了两次对比:第一次再次突出了分数的意义;第二次让学生体会到分数相同,由于整体数量不同而每份数量也不同。

三、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复习一个物体的1/4

猴妈妈把一个西瓜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强调:4份中的一份就是1/4。

2、教学一个整体的1/4

猴妈妈把4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到(1个桃),这1个桃是这些桃的几分之几?为什么是1/4?

强调:4份中的1份就是1/4。

3、对比,突出单位“1”不同

两个1/4有什么不同?有相同的地方吗?(意图:在突出被分对象数量不同的同时,体会意义上的相同,只要是被分物体4份中的1份,就是1/4)

4、迁移到一个整体的1/2

如果把4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可得到这些桃的几分之几?为什么?

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意图:在前面“引”的基础上“放”,有利于学法迁移)

5、对比,突出分数的意义

为什么同样是4个桃,上面每只小猴得到的是这些桃的1/4,而下面每只小猴却得到这些桃的1/2?

小结:把一些桃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二)巩固练习,深化拓展

1、想想做做1

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对比:下面两幅图,为什么一个是6个苹果的1/3,而另一个却是6个苹果的1/2?(意图:再次提炼分数的意义。)

2、想想做做2

把正方体个数设为9个

12个

对比:为什么同样是1/3,每份所表示的个数却不同?(意图:渗透总体数量不同,那么同样的1/3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不同。)

3、想想做做3

4、拓展练习:拿小棒游戏。

(1)拿出12根棒的几分之一

a、拿出12根小棒的1/2、1/3

b、你还会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

(2)根据几分之一是几根,推算整体有几根小棒

a、师出示2根小棒:是一堆小棒的1/3,这堆小棒有几根?

b、师出示3根小棒:是一堆小棒的1/3,共有几根?

(三)总结回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意图:帮助学生回顾、梳理本课所学的知识及方法)

总之,本课设计通过创设情境,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练习设计有层次,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既巩固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17、认识几分之一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认识几分之一”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8单元中的第1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是系统研究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学好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为下面学习几分之几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个物体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基础。

2、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材中的例题和“想一想”,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感悟把一盘桃平均分成4份和2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1/4和1/2来表示,从而发展对分数的认识。

3、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①通过借助把一个东西“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分数认识学习经验,使学生经历、体悟和感受把一些东西平均分,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的分数思想方法,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情景,用几分之一表示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一步构建分数“几分之一”的实际概念,从而进一步认识分数。

②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和认识用分数表示一些东西的几分之一的知识获取过程,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通过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发开放练习,使学生感受“认识分数”的生活价值和数学价值,体悟和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4、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和发现把一些东西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的思想方法,认识几分之一,能正确表示出一些东西的几分之一。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认识和建构几分之一过程中,正确区分用分数几分之一表示一些东西平均分后一份的实际意义与一份所对应的具体数量,能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述几分之一所表示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5、教具(学具)准备:六个苹果,一把小刀,若干围棋子,若干小棒、多媒体课件一套。

二、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内容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三个部分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分两个层次引导学生学习。

1、教师组织学生说说所认识的分数,并进行板书:如1/2,3/5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个苹果,把它平均分给2个同学,由学生说说每个同学分得这个苹果的几分之几。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将苹果随意切成大小不等的两部分,由学生判定其中的一份是否为一个苹果的1/2?从而感受和体悟分数的含义,感受分数的关键“平均分”。教师结合学生的分析,板书:“平均分”。

2、教师再出示一个苹果,把它平均分给4个同学,由学生说说每个同学能分得这个苹果的几分之几?从而感受和体悟1/4。

这两个层次的设计,主要是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学过的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几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这个旧知,为下面探究新知作知识铺垫,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探索交流,发展思维:

考虑到教材中猴子分桃是故事情景,具有一定的虚构性,结合本课知识特点及学生的知识背景,我准备采用学生分苹果的现实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理解,体会分数的产生过程。这一部分分三个环节进行:

1、教师出示一盘(4个)苹果,组织学生探索“如果把一盘苹果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得这盘苹果的几分之几?”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交流,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得出1/4。

2、教师再出示刚才的一盘(4个)苹果,组织学生探索“如果把一盘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这盘苹果的几分之几?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组织反馈,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1/2,2/4等信息,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并全班反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研究:应该把这盘苹果平均分成几份?每人分得几份?几份中的几份?一份是几个?是这盘苹果的几份之几?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比较1/2与2/4的关系,从而说明1/2的简易性,认定和建构1/2的含义。

3、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和思考上面把苹果分的情况,发现分数表示数的规律,即:把一个或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其中一份都可以用几份之一来表示。

通过这样一个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自主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悟,从而获取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初步体会到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从而加深了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并通过小组讨论、辨析,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为主动建构分数的意义做好了孕伏。

(三)实践应用,深化提高。

我准备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通过层层深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知识,形成技能,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基本练习:

我准备安排如书本“想想做做”第1、2、3这样的练习,使学生经历从实物组成的整体到几何体组成的整体,再到用图或实物表达自己认识的几分之一的过程。从而认定1个物体是整体的几分之一,若干个物体也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加深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具体说说第3题的教学,教师先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全班交流,然后补充出示“把10个萝卜中有4个涂色6个不涂色的图片”,组织学生判断涂色部分是否为萝卜总数的1/2,并进行交流,纠错。从而深化对分数的认识。

2、综合练习:

我准备安排小组拿棋的实践活动,先组织学生小组中拿棋(各组数量不等),由学生平均分,找出其中的1/2。交流讨论其中一份的个数,并组织学生针对不同反对结论进行讨论,思考“为什么同是1/2所对应的个数会有不同?

第二步引导学生找出1/3比较,研究每份的数量差别。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巩固对几分之一的理解。

这个设计让学生通过合作动手实践,合作学习,让学生运用本科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加深对几分之一的认识,体会解决问题的乐趣。

3、开放练习:

我准备安排两个游戏,第一个游戏是学生排队,其中女同学人数是总人数的1/3:教师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思考过程,寻求解决方案;然后组织反馈后请3名女生排队,由学生邀请男生排队。第3步,组织9名学生排队,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当1人下去,下去了1/(),2个学生下去,下去了现有学生数的1/()等等。

第二游戏是组织学生独立拿一堆(12根)小棒的几分之一。并全班进行反馈交流。在开放的情景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这个开放性练习,目的是全面巩固本课知识,合作学习中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理念与教法、学法。

以上只是我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做数学的乐趣”。

板书设计:

一个 1/2

分数 平均分 1/4

几个 1/3

……

说课稿一等奖推荐更多+
相关信息
相关栏目
说课稿一等奖 幼儿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 教案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