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费宝网说课稿一等奖

搜索51费宝网

认识整时和几时半说课稿一等奖

认识整时和几时半说课稿一等奖

时间:2023-06-19 16:51:02

类别:说课稿一等奖

认识整时和几时半说课稿一等奖

1、认识整时和几时半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认识整时和几时半》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是“时分”教学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钟面和电子表,会读写整时和几十半;

能力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钟面和电子表,会读写整时和几时半;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读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数学的教学活动必须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我注重课内外知识的结合,提前布置任务,并将认整时和几时半的`教学进行揉和,体现知识的联系与衔接。在本节课的教学上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我主要采用了,设疑诱导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发现法。

三说学法

有效的学习不是单纯的模仿和记忆,而是在探究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我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采用动手操作法;观察操作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说一说,指一指,拨一拨等一系列活动中将知识逐步内化。

四教学流程

1知识梳理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谁和钟表交朋友了?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好吗?学生的回答很积极,有的说钟面的知识,有的甚至说会认钟表,定闹钟等。这样的导入简单亲切,通过对知识的简单梳理钟面的有关知识,了解学情,启发不同层次的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

学生活动:我会填

出示没有数字刻度的钟面,“刚才你们说的真好,你能填出老师所指位置的钟面吗?”这样简单的设计培养学生方位的表象。

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我设计两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时间

(1)认整时

“小朋友们,你们谁了解这两个钟面朋友?他们表示什么时刻?部分学生学生会准确的说出3时,6时,这时及时进行表扬。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再让学生仔细观察两个钟面的时针,分针有什么特点,同桌之间进行交流讨论,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刚才的合作得出认整时的方法: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板书。这一设计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知识经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活动:我会拨

充分利用学具资源,请你拿出手中的小钟面朋友,找一找时针和分针,拨一拨喜欢的时间,指给同桌看,说给同桌听。这样放交手给学生,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认几时半

几时半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我采用先辅后放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对比8时半与8时整的钟面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原因。再用实物钟演示8时到8时半时针和分针的变化,请学生仔细观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顺时针顺序,学生会发现分针走了半圈,时针才走了半格,强调分针走的快时针走的慢。课件出示几时半的钟面,“你会认吗?怎么认的?”最后总结认几时半的方法:分针指6,时针过几就是几时半。

学生活动:我会认

为了巩固刚刚认识整时和几时半的知识,我出示漂亮的钟面进行强答:“这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认的?”

2写整时、几时半

“谁已经和电子表交了朋友?你知道它如何表示时间吗?”根据学生板演黑板上钟面时间的写法,教师规范写法。强调“:”的位置,“:”的左边表示几时,右边表示几分。几时半还可以读作:几时三十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既体现了学生学的主体,教师又起到了指引点播的作用。

3联系生活活学活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出示课本上的主题图,“仔细观察这些图,请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小明在什么时间做什么呢?”启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你演我猜

教师用肢体示范几个整时的动作,先让学生猜一猜,再让学生学一学,学生乐在其中,将课堂气氛推向一个高潮。

(2)找朋友

(3)综合练习

(4)你知道吗

“为什么都是10时,而小朋友做的事却不一样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动脑思考,发现第一幅图是上午10时,而第二幅图是晚上10。同时我会将知识进行延伸,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10整,你们知道美国纽约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吗?这两个探索性的问题使学生发挥想象,拓展了思维,扩大了信息量。

5、 小结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我再及时总结:一节课马上就过去了,时间对我们来说很宝贵,我们要珍惜时间,作时间的小主人。使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2、《认识整时和几时半》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认识整时和几时半》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是“时分”教学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钟面和电子表,会读写整时和几十半;

能力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钟面和电子表,会读写整时和几时半;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读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

二 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数学的教学活动必须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我注重课内外知识的结合,提前布置任务,并将认整时和几时半的教学进行揉和,体现知识的联系与衔接。在本节课的教学上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我主要采用了,设疑诱导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发现法。

三 说学法

有效的学习不是单纯的模仿和记忆,而是在探究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我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采用动手操作法;观察操作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说一说,指一指,拨一拨等一系列活动中将知识逐步内化。

四教学流程

1知识梳理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谁和钟表交朋友了?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好吗?学生的回答很积极,有的说钟面的知识,有的甚至说会认钟表,定闹钟等。这样的导入简单亲切,通过对知识的简单梳理钟面的有关知识,了解学情,启发不同层次的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

学生活动:我会填

出示没有数字刻度的钟面,“刚才你们说的真好,你能填出老师所指位置的钟面吗?”这样简单的设计培养学生方位的表象。

2自主参与 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我设计两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时间

(1)认整时

“小朋友们,你们谁了解这两个钟面朋友?他们表示什么时刻?部分学生学生会准确的说出3时,6时,这时及时进行表扬。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再让学生仔细观察两个钟面的时针,分针有什么特点,同桌之间进行交流讨论,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刚才的合作得出认整时的方法: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板书。这一设计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知识经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活动:我会拨

充分利用学具资源,请你拿出手中的小钟面朋友,找一找时针和分针,拨一拨喜欢的时间,指给同桌看,说给同桌听。这样放交手给学生,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认几时半

几时半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我采用先辅后放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对比8时半与8时整的钟面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原因。再用实物钟演示8时到8时半时针和分针的变化,请学生仔细观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顺时针顺序,学生会发现分针走了半圈,时针才走了半格,强调分针走的快时针走的慢。课件出示几时半的钟面,“你会认吗?怎么认的?”最后总结认几时半的方法:分针指6,时针过几就是几时半。

学生活动:我会认

为了巩固刚刚认识整时和几时半的`知识,我出示漂亮的钟面进行强答:“这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认的?”

2写整时、几时半

“谁已经和电子表交了朋友?你知道它如何表示时间吗?”根据学生板演黑板上钟面时间的写法,教师规范写法。强调“:”的位置,“:”的左边表示几时,右边表示几分。几时半还可以读作:几时三十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既体现了学生学的主体,教师又起到了指引点播的作用。

3联系生活 活学活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出示课本上的主题图,“仔细观察这些图,请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小明在什么时间做什么呢?”启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巩固新知 拓展应用

(1)你演我猜

教师用肢体示范几个整时的动作,先让学生猜一猜,再让学生学一学,学生乐在其中,将课堂气氛推向一个高潮。

(2)找朋友

(3)综合练习

(4)你知道吗

“为什么都是10时,而小朋友做的事却不一样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动脑思考,发现第一幅图是上午10时,而第二幅图是晚上10。同时我会将知识进行延伸,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10整,你们知道美国纽约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吗?这两个探索性的问题使学生发挥想象,拓展了思维,扩大了信息量。

5 小结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我再及时总结:一节课马上就过去了,时间对我们来说很宝贵,我们要珍惜时间,作时间的小主人。使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3、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认识几时几分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课《认识几时几分》。

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教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这句话把学生放在了最主要的位置上,因此在备这节课之前,我想到了学生在这节课可能出现的哪些问题。

一、立足实际说学情:

首先,生活中,学生虽然有了认读时间的经验,但是在读接近整时时还是容易出错。

其次,虽然一年级已经学过有关时间的知识,但是在拨表时还是容易出现分针走,时间不走的现象。

最后,是对一时一分缺少感知。

二、两种版本说教材:

有了这样的分析,我重新审视了教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过钟表上的整时半时,以后还将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纵观整个教材的编排都是:有特殊到一般,简单到复杂的编写过程编写的,这样的编写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又符合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在看本册教材,教材是按照这样几个层次编写的。

首先,呈现的情境图是:让时针走一大格,仔细观察分针有什么变化?这样把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

继而出现的情境图是,让分针转一大圈,仔细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是让学生在逆向性思维中理解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

教材的编写,不是单纯的模仿记忆,而是通过问题引领,启发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该学生提供了思考和讨论的机会,最后在动态中得出:1时=60分。

再看,北师大版教材,安排了一分钟能干什么的活动,我认为这个活动能很好地帮助学生体会时间这个概念,所以本节课我借鉴了这一活动。

分析了学生,分析了教材,我在想时间和长度单位、质量单位一样都属于量与计量的范畴,但是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时间单位却不那么容易表现,它比较抽象。所以本节课我创设了各种活动,来沟通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力求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时间。

有了上面的思考,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中了解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能力目标:

让学生体验1时、1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

在认识时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基于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

能正确认出接近整时的时间。

三、情境互动说流程

本节课我确定的流程为:

体会时间与度量之间的关系----体会时、分之间的关系-----认识几时几分----练习巩固。

时间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但是我们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就像我们生活在空气中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一样,所以时间是个比较抽象的单位,但它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所以我设计的情境力求让学生体会钟表是度量时间的工具,时分是度量时间的单位,让同学们体会度量的作用。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于是我就这样开始上课了:

首先,呈现的是小青蛙跳格子的情境图:让学生看一看:快看!小青蛙跳了几个格子?学生数了数说:三个格子。

小青蛙又跳了一次,这次你们知道小青蛙跳了几个格子吗?

由于有了尺子的经验,学生会说:老师青蛙跳了12格子。

同学们,你们再认真数一数到底是几个格子?

学生看了看会说:不是12个格子,明明是14个格子嘛!

青蛙哥哥跳完了,青蛙弟弟也想跳,你们看它跳到是12了吗?‘

学生会说:没到12,还差一点点。

努力再来一次吧,这次青蛙弟弟跳到12了吗?

这次它跳过了12.

通过这几个练习,让学生感到生活中有:快到而没到,还有过了一点点的生活现象。

第二环节:建构模型

1、体会时间与度量之间的关系:

跳完了格子,让我们仔细观察这把尺子吧,老师说:

这是一把奇特的尺子,你能用它来测量时间吗?

学生说:不能.。那么现在呢?

学生可能会发现:老师它像一块钟表。那么老师就根据学生学过的经验把这块表补充完整,首先补充上的是时针、分针,然后补充上小格子,这样一块钟表就诞生了。

有了钟表,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时吧。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块表,时针从几走到了几?同学们会说:时针从9走到了10.

老师接着说:那是多长时间呢?

同学们会说:是1小时。

老师接着问:如果时针从1走到2呢?(1小时)从7走到8呢?(也是1小时)

大家认识了1小时,那么1小时到达有多长呢?我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来体会1小时,有这样一个情景:

一节课和两个课间就是一小时;秋游开车行驶路程的`时间;我校游泳课1小时;看三集动画片的时间需要一小时 ;

看三集动画片是一小时,那看一集《喜羊羊》大约多长时间呢?让学生在这个思考过程中体会生活中还有比时小的时间单位那就是分。

有了分,我们来仔细观察这块表,分针从12走到1是几分钟啊?

学生会说:老师是5分钟。

我会接着反问他们;分针从12走到1怎么会是5分钟呢?引导学生思考分钟每走一小格就代表一分钟。

那好了,我们知道了一小格代表一分钟,那么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这次,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三个活动。帮助学生体会一分钟:

首先,是让学生静静感受1分钟,学生感觉,哦,1分钟还是挺长的嘛!

接着请同学们想一想:一分钟能做哪些事情?

思考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一下一分钟到底能做什么?

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首先体会到了1分钟到底有多长?体会了时间的长短;同时让学生知道1分钟虽然短,但可以做好多事情,知道了时间的价值;最后,在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上帮助学生理解1分钟这样的的时间单位。

2、体会时、分之间的关系

针对学生对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关系的确定还有些困难,我认为可能是学生对时和分的关系理解还不够,所以本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时针和分针的关系。

首先,出示的这样一块表,请同学们观察分针是怎么变化的?

学生在观察后可能会说:分针走了五分钟。

那么时针呢?学生看了看会说:时针没有动。

老师接着追问:如果分针再走五分钟呢?这时就有争议了,有的同学会说:时针没有动;有的会说:时针一定会动的。那么时针和分针到底怎么动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块表,我请同学们仔细看,认真看,看完后,我就引导学生来讨论:通过你们刚才的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说:我发现,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有的会说:我发现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还有的会说:1时=60分。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总结引导学生思考:1时=60分。

同时适时的向学生介绍有关时间的数学史:

时间的进率是古巴比伦人创造的,古巴比伦人在数学的发展历史中有着伟大的贡献,为了纪念他们,就规定

1时=60分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就要进行下一步了,就是本课的重点:认识几时几分。

首先呈现的是这样的情景:出现这样四块表让学生尝试去认表,在尝试认表的过程中我想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方法,在确定几分的时候学生可能会这样说:

老师我是从头数的;有的可能会说:老师我是根据半时是30分,多一些或少一些来计算的;还有的更巧妙的就是根据乘法口诀算出来的。

针对学生的做法,教师要注意引导,最终和学生总结如何认识几时几分:时针刚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分针过了几个小格就代表几分钟。

3、认识几时几分

学生掌握了方法后,我们要突破难点了:

出示一块钟表后让学生认识是几时几分?学生一定会产生争议:有的会说是7时55分,有的会说是8时55分,那么到底是几时几分呢?我是这样帮助学生来引导的:请大家看,分针动了,它到12了吗?同学们会说:没有。现在呢?到了。现在是几时?是8时。那请你仔细回忆一下第一块表的分针到12了吗?同学们会说没到》没到12那是几时几分呢?同学们恍然大悟:哦,是7时55分,不是8时55分。

在引导学生看接近整时的时候,不仅要看时针还要看分针。突破了难点后我为学生准备了一首小儿歌:

时针刚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

通过这样一个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了几时几分的方法。

最后突破了难点后,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了,给他么一个亲身体验的机会。让孩子在静态中认识时间,在动态中体验时间。

第三环节:解释应用

练习巩固

最后一个环节是巩固练习,首先,设计的是一个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情境,让他们用电子表的形式写出表上的时间。在写的过程中,4时5分的写法是个难点,教师要强调:当几分不满时的时候,一定要用0来占位。

第二个练习,是个巧妙性的练习。由于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 ,分针跑的太快了,所以分针掉了,你能根据时针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时间吗?通过这样的练习进一步帮助同学们巩固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关系。

最后就是一个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体验性的问题了,这道题不仅帮助同学们认识了几时几分,而且让同学你们体验了经过时间,为下一节打下基础。

回顾整节课,认识几时几分属于量预计量的范畴,本节课我通过大量的活动,解决了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时分是度量的单位。度量的观念不是一节课就可以建立的,今后,我还将继续这方面的探索。同时,我也感受到学生是我们的另一只手,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也就是“教师的讲基于学生的想”。

4、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认识几时几分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课《认识几时几分》。

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教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这句话把学生放在了最主要的位置上,因此在备这节课之前,我想到了学生在这节课可能出现的哪些问题。

一、立足实际说学情:

首先,生活中,学生虽然有了认读时间的经验,但是在读接近整时时还是容易出错。

其次,虽然一年级已经学过有关时间的知识,但是在拨表时还是容易出现分针走,时间不走的现象。

最后,是对一时一分缺少感知。

二、两种版本说教材:

有了这样的分析,我重新审视了教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过钟表上的整时半时,以后还将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纵观整个教材的编排都是:有特殊到一般,简单到复杂的编写过程编写的,这样的编写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又符合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在看本册教材,教材是按照这样几个层次编写的。

首先,呈现的情境图是:让时针走一大格,仔细观察分针有什么变化?这样把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

继而出现的情境图是,让分针转一大圈,仔细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是让学生在逆向性思维中理解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

教材的编写,不是单纯的模仿记忆,而是通过问题引领,启发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该学生提供了思考和讨论的机会,最后在动态中得出:1时=60分。

再看,北师大版教材,安排了一分钟能干什么的活动,我认为这个活动能很好地帮助学生体会时间这个概念,所以本节课我借鉴了这一活动。

分析了学生,分析了教材,我在想时间和长度单位、质量单位一样都属于量与计量的范畴,但是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时间单位却不那么容易表现,它比较抽象。所以本节课我创设了各种活动,来沟通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力求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时间。

有了上面的思考,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中了解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能力目标:

让学生体验1时、1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

在认识时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基于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

能正确认出接近整时的时间。

三、情境互动说流程

本节课我确定的流程为:

体会时间与度量之间的关系----体会时、分之间的关系-----认识几时几分----练习巩固。

时间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但是我们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就像我们生活在空气中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一样,所以时间是个比较抽象的单位,但它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所以我设计的情境力求让学生体会钟表是度量时间的工具,时分是度量时间的单位,让同学们体会度量的作用。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于是我就这样开始上课了:

首先,呈现的是小青蛙跳格子的情境图:让学生看一看:快看!小青蛙跳了几个格子?学生数了数说:三个格子。

小青蛙又跳了一次,这次你们知道小青蛙跳了几个格子吗?

由于有了尺子的经验,学生会说:老师青蛙跳了12格子。

同学们,你们再认真数一数到底是几个格子?

学生看了看会说:不是12个格子,明明是14个格子嘛!

青蛙哥哥跳完了,青蛙弟弟也想跳,你们看它跳到是12了吗?‘

学生会说:没到12,还差一点点。

努力再来一次吧,这次青蛙弟弟跳到12了吗?

这次它跳过了12.

通过这几个练习,让学生感到生活中有:快到而没到,还有过了一点点的生活现象。

第二环节:建构模型

1、体会时间与度量之间的关系:

跳完了格子,让我们仔细观察这把尺子吧,老师说:

这是一把奇特的尺子,你能用它来测量时间吗?

学生说:不能.。那么现在呢?

学生可能会发现:老师它像一块钟表。那么老师就根据学生学过的经验把这块表补充完整,首先补充上的是时针、分针,然后补充上小格子,这样一块钟表就诞生了。

有了钟表,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时吧。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块表,时针从几走到了几?同学们会说:时针从9走到了10.

老师接着说:那是多长时间呢?

同学们会说:是1小时。

老师接着问:如果时针从1走到2呢?(1小时)从7走到8呢?(也是1小时)

大家认识了1小时,那么1小时到达有多长呢?我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来体会1小时,有这样一个情景:

一节课和两个课间就是一小时;秋游开车行驶路程的时间;我校游泳课1小时;看三集动画片的时间需要一小时 ;

看三集动画片是一小时,那看一集《喜羊羊》大约多长时间呢?让学生在这个思考过程中体会生活中还有比时小的时间单位那就是分。

有了分,我们来仔细观察这块表,分针从12走到1是几分钟啊?

学生会说:老师是5分钟。

我会接着反问他们;分针从12走到1怎么会是5分钟呢?引导学生思考分钟每走一小格就代表一分钟。

那好了,我们知道了一小格代表一分钟,那么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这次,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三个活动。帮助学生体会一分钟:

首先,是让学生静静感受1分钟,学生感觉,哦,1分钟还是挺长的.嘛!

接着请同学们想一想:一分钟能做哪些事情?

思考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一下一分钟到底能做什么?

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首先体会到了1分钟到底有多长?体会了时间的长短;同时让学生知道1分钟虽然短,但可以做好多事情,知道了时间的价值;最后,在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上帮助学生理解1分钟这样的的时间单位。

2、体会时、分之间的关系

针对学生对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关系的确定还有些困难,我认为可能是学生对时和分的关系理解还不够,所以本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时针和分针的关系。

首先,出示的这样一块表,请同学们观察分针是怎么变化的?

学生在观察后可能会说:分针走了五分钟。

那么时针呢?学生看了看会说:时针没有动。

老师接着追问:如果分针再走五分钟呢?这时就有争议了,有的同学会说:时针没有动;有的会说:时针一定会动的。那么时针和分针到底怎么动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块表,我请同学们仔细看,认真看,看完后,我就引导学生来讨论:通过你们刚才的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说:我发现,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有的会说:我发现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还有的会说:1时=60分。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总结引导学生思考:1时=60分。

同时适时的向学生介绍有关时间的数学史:

时间的进率是古巴比伦人创造的,古巴比伦人在数学的发展历史中有着伟大的贡献,为了纪念他们,就规定

1时=60分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就要进行下一步了,就是本课的重点:认识几时几分。

首先呈现的是这样的情景:出现这样四块表让学生尝试去认表,在尝试认表的过程中我想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方法,在确定几分的时候学生可能会这样说:

老师我是从头数的;有的可能会说:老师我是根据半时是30分,多一些或少一些来计算的;还有的更巧妙的就是根据乘法口诀算出来的。

针对学生的做法,教师要注意引导,最终和学生总结如何认识几时几分:时针刚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分针过了几个小格就代表几分钟。

3、认识几时几分

学生掌握了方法后,我们要突破难点了:

出示一块钟表后让学生认识是几时几分?学生一定会产生争议:有的会说是7时55分,有的会说是8时55分,那么到底是几时几分呢?我是这样帮助学生来引导的:请大家看,分针动了,它到12了吗?同学们会说:没有。现在呢?到了。现在是几时?是8时。那请你仔细回忆一下第一块表的分针到12了吗?同学们会说没到》没到12那是几时几分呢?同学们恍然大悟:哦,是7时55分,不是8时55分。

在引导学生看接近整时的时候,不仅要看时针还要看分针。突破了难点后我为学生准备了一首小儿歌:

时针刚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

通过这样一个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了几时几分的方法。

最后突破了难点后,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了,给他么一个亲身体验的机会。让孩子在静态中认识时间,在动态中体验时间。

第三环节:解释应用

练习巩固

最后一个环节是巩固练习,首先,设计的是一个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情境,让他们用电子表的形式写出表上的时间。在写的过程中,4时5分的写法是个难点,教师要强调:当几分不满时的时候,一定要用0来占位。

第二个练习,是个巧妙性的练习。由于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 ,分针跑的太快了,所以分针掉了,你能根据时针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时间吗?通过这样的练习进一步帮助同学们巩固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关系。

最后就是一个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体验性的问题了,这道题不仅帮助同学们认识了几时几分,而且让同学你们体验了经过时间,为下一节打下基础。

回顾整节课,认识几时几分属于量预计量的范畴,本节课我通过大量的活动,解决了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时分是度量的单位。度量的观念不是一节课就可以建立的,今后,我还将继续这方面的探索。同时,我也感受到学生是我们的另一只手,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也就是“教师的讲基于学生的想”。

5、小学数学第一册 认识钟表—整时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准备:课件、时钟实物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一下方法: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2、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贴近生活。

3、实践探索学习法:教学中设置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数学学习的过程。

4、合作学习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和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见解,做到了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四个教学环节:(1)情景导入,诱发兴趣。(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3)巩固运用,解决问题(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情景导入,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数字宝宝去钟表家做客。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是初步认识钟面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和自己的学具钟表,“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操作PPT与板书教具钟表)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主动探索,并且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有序的,不容易将知识内化,有的学生只能说出“钟面上有2根针,还有数”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继续提问“这两根针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分针和时针的特征。之后,我再结合课件和板书同步演示,介绍时针和分针。我会用充满童真的语言和动作来吸引孩子。用自我介绍的方式,一边做动作一边说“我长长的,细细的,我的名字叫分针;记住分针是又细又长的。我又矮又胖,我的名字叫时针,记住,时针是又粗又短的”。当学生发现钟面上有很多数字时,我再引导学生数出钟面上一共有12个数,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并且强调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接着,我适时的安排分辨分针和时针的练习,如:认课件中这三个钟面的时针和分针,还可以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学具钟表,按老师的要求指出时针和分针。

第二步是学习整时的认、读、写。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充分利用教材,出示教材85页主题图,通过小明一天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墙壁上和床头柜上的钟表试认整时。明确“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的时候就是7时”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的表示方法,《板书:先写一个7,再写一个时间的时,读作7时》指导学生书空练习;在教学电子表示法时,《板书:先写一个7,再写两个圆点,记住,第一个圆点点在7的中间位置,第二个圆点,点在下面一些,然后再写两个0,读作7时》并且小结,两点后面两个0表示整时,两点前面是7就是7时。学生同步书空练习。然后,我用课件和教具同步出示3个不同时刻的钟面,通过对7时的认、读、及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时的两种写法。《板书:7时7:00》再通过练习,《板书:3时5时》让学生板演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全班学生同步在课堂作业本上练习书写,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向12,引导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揭示课题——“认识整时”。

第三层:巩固运用,解决问题

1、把教科书86页第一题制成课件,通过观察把时钟和电子表有效结合

2、把教科书87页第6题练习制成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着说一说。

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能力。

第四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40分钟里学会了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并布置作业扩展训练,如:回家在爸爸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6、认识整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 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实践探究的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六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2)借助经验,认知钟面。

(3)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5)欣赏

(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闹钟声,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层:借助经验,认识钟面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和自己的教具钟表看发现了什么?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性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在序的,不容易将知识转为内化,如:有的学生发现有长针也有短针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让时针和分针作自我介绍,用充满童真的语言来吸引孩子。接着再跟着电脑数,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也强调了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以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第三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3个钟面板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时针和分针的区分,做一个时针和分针交朋友的小游戏。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拨一拨,在这里教师作示范按顺时针拨动钟面,再让全班同学参照老师的方法,一人说时刻,一人拨钟面。这为今后的教学作铺垫。

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表示的方法,在教学电子表形式时,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桌子上放着什么?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自然巧妙地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记忆大门,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答案,通过对8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两种写法,再通过练习,让学生板演黑板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第四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三大板块,1:找朋友。2:小朋友一天的作息安排。3:生活情境体验。

1.找朋友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钟面和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同时以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又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

2.我用课件出示小朋友的一天,让学生边看边互相说“小朋友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学生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也为后面的作业打下铺垫。;

3.一天中的两个9时,使学生了解一天24个小时,时针走两圈。结合生活情景,启发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拨自己喜欢的时刻,调动了全班的`积极性,使大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联系生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第五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40分钟里学会了什么样?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并布置作业扩展训练,回家在爸爸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7、认识整时说课稿

说课内容: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一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钟表》。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做介绍:

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学生对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学生已潜移默化的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因此通过教学,使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同时,也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会认读整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合作的学习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根据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会认整时的钟面会整时的两种写法。教学难点为:正确迅速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具、学具准备有:多媒体电脑课件和学具钟。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根据他们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一特点,我激发他们的兴趣,抓住他们的好奇心,创设生动的情境,设计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由此我设计的教学教法是:

首先通过谜语导入,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提高学生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其次寓教于乐,融练习于游戏中,设计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乐中巩固知识。

再次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让学生想一想、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口,积极参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五个教学环节:

首先通过情境的创设,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眼”通过这个谜语让学生猜猜它是谁?

(课件展示各种钟表)看!它们是什么?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形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导出课题:认识钟表)

其次主动参与,探索新知。在这个环节我分3个步骤来完成:

1、初步认识钟面。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先观察课件上的钟面,看发现了什么?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并且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容易将知识转为内化,如:有的学生只能说出“钟面上有2根针,还有数”等,我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吸引孩子。接着再跟着电脑数,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由此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2、学习整时的认、读、写。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钟面,并说出小女孩起床的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对7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两种写法,再通过练习,让学生板演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最后总结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

3、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出示两幅表示10时的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都是10时,可不一样,一个是上午10时,一个是晚上10时。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发现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圈,所以一天里有两个10时,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再次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索新知,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两大板块:

1、设计自己的星期天。

我先用课件出示小明的一天,由学生边看图片边互相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然后让学生自主设计你星期天的安排。

2、巧手拨时刻。(学生出示学具)(先由老师根据学生说的时间拨出对应的时间,学生仔细观察。再由前后4人为一小组,一个同学说时间,另两个同学迅速拨时间,一人做裁判。大家轮流玩)。

这一环节重视了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的有机结合。既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受到时间就在身边,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

最后概括总结。

由谈话形式提出:“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钟表,时间老人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便于学生记忆。

认识整时

钟面上有12个数

8时 写作 :8: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

以上是我对“认识整时”这部分内容的分析和教学设想。谢谢各位老师多多批评指正。

8、认识整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节课我讲的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认识整时”。本节课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为是: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这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认识整时,会用两种形式表示同一时间。

二、说教法学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拨一拨、写一写等多种形式,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猜吗?(出示课件)“滴哒滴哒,滴哒滴哒,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能告诉我谜底是什么吗?(钟表)答对了。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认识钟表”(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

a、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学具表,仔细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说给小伙伴听听。(学生玩学具,观察钟面。教师指导。)

b、你们观察的真仔细,现在请同学们放下手中的学具,一起来看黑板上的大钟面。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听。(贴钟面)

钟面有两根针,一根长的,一根短的。

还有12个数,我们数一数。

钟面上还有12个大格。

(教师小结)我们把又短又粗的针叫时针,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板书时针、分针)

同桌拿学具表互相指一指“时针和分针”

(二)认识整时

1、认识

(过渡:我们认识了时针和分针,你知道这些表的时间吗?)

课件出示7时、3时、6时(学生说出时间)

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3个钟面,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发现分针都指向12。

(师小结: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2、拨一拨

同桌合作,二人一组拨钟练习,一人说时间,一人拨。

(教师小结:像这样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我们把这样的时刻叫做整时。)

(三)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过渡: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表)

1、认识电子钟。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电子表。

学习同一时间用钟表和电子表怎么表示。师板演7时,7:00,学生板演8时、3时、6时用电子表表示

小结:小圆点后面是两个零,前面是几就是几时。

7时和7:00是一个时刻的两种写法,它们是一对好朋友。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老师和学唱“找朋友”。头饰上时间相同的才是好朋友,可千万不要找错呀。时间相同的小朋友握握手做个好朋友吧。问:“1:00,你的好朋友呢?”老师戴上1:00的头饰,原来在这儿呢!)

9、认识整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实践探究的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六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2)借助经验,认知钟面。(3)自主参与,探索新知。(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5)欣赏(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闹钟声,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层:借助经验,认识钟面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和自己的教具钟表看发现了什么?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性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在序的,不容易将知识转为内化,如:有的学生发现有长针也有短针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让时针和分针作自我介绍,用充满童真的语言来吸引孩子。接着再跟着电脑数,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也强调了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以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第三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3个钟面板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时针和分针的区分,做一个时针和分针交朋友的小游戏。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拨一拨,在这里教师作示范按顺时针拨动钟面,再让全班同学参照老师的方法,一人说时刻,一人拨钟面。这为今后的教学作铺垫。

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表示的方法,在教学电子表形式时,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桌子上放着什么?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自然巧妙地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记忆大门,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答案,通过对8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两种写法,再通过练习,让学生板演黑板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第四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三大板块,1:找朋友。2:小朋友一天的作息安排。3:生活情境体验。

1.找朋友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钟面和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同时以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又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

2.我用课件出示小朋友的一天,让学生边看边互相说“小朋友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学生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也为后面的作业打下铺垫。

3.一天中的两个9时,使学生了解一天24个小时,时针走两圈。结合生活情景,启发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拨自己喜欢的时刻,调动了全班的积极性,使大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联系生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第五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40分钟里学会了什么样?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并布置作业扩展训练,回家在爸爸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10、认识整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节课我讲的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认识整时”。本节课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为是: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这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认识整时,会用两种形式表示同一时间。

二、说教法学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拨一拨、写一写等多种形式,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

三、说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猜吗?(出示课件)“滴哒滴哒,滴哒滴哒,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能告诉我谜底是什么吗?(钟表)答对了。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认识钟表”(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

a、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学具表,仔细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说给小伙伴听听。(学生玩学具,观察钟面。教师指导。)

b、你们观察的真仔细,现在请同学们放下手中的学具,一起来看黑板上的大钟面。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听。(贴钟面)

*钟面有两根针,一根长的,一根短的。

*还有12个数,我们数一数。

*钟面上还有12个大格。

(教师小结)我们把又短又粗的针叫时针,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板书时针、分针)

同桌拿学具表互相指一指“时针和分针”

(二)认识整时

1、认识

(过渡:我们认识了时针和分针,你知道这些表的时间吗?)

课件出示7时、3时、6时(学生说出时间)

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3个钟面,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发现分针都指向12。

(师小结: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2、拨一拨

同桌合作,二人一组拨钟练习,一人说时间,一人拨。

(教师小结:像这样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我们把这样的时刻叫做整时。)

(三)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过渡: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表)

1、认识电子钟。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电子表。

学习同一时间用钟表和电子表怎么表示。师板演7时,7:00,学生板演8时、3时、6时用电子表表示

小结:小圆点后面是两个零,前面是几就是几时。

7时和7:00是一个时刻的两种写法,它们是一对好朋友。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老师和学唱“找朋友”。头饰上时间相同的才是好朋友,可千万不要找错呀。时间相同的小朋友握握手做个好朋友吧。问:“1:00,你的好朋友呢?”老师戴上1:00的头饰,原来在这儿呢!)

11、认识整时说课稿

一.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

《认识整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84—87的内容。这是学生在认识20以内数,并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及24时计时法的教学奠定基础。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刚入学不久,好动、好奇、好玩。大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而且几乎每个家庭都有挂钟或手表,钟面、表面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初步认识钟面,正确区分时针、分针。学会认读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2、通过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3、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我在研究课标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正确区分时针、分针;会认读整时。

教学难点:会认读整时,会拨整时。

二、教法和学法设计:

一年级小朋友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让学生在情境中快乐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知兴趣,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观察发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教学过程的活动与安排

本课我共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三)律动放松,课间小憩

(四)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五)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让同学们猜谜,然后欣赏米老鼠的钟表店,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亲切感。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我分了两大板块来教学:

1、认识钟面

对于钟面学生已有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因此这一内容我设计了三个步骤的学习活动:

第一步骤是观察比较,初步认识钟面

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小闹钟并与同桌的比一比,看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性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

第二步骤是合作交流,进一步认识钟面

创设“怎样区分时针和分针?”“钟面上的数字是怎样排列的?”“钟面上的指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动的?”三个问题情境,在问题引导下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借鉴、相互补充,进一步认识钟面。

第三步骤是梳理总结,深化认识

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形象生动的演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钟面的认识。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观察、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认识钟面,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2、认识整时

认读整时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会认、会拨整时又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四个步骤的学习活动:

(1)初步感知整时

创设“乐乐起床”的生活情景,在“乐乐是什么时间起床的”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观察思考,试认整时。

(2)交流认读整时的方法,并学习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从“乐乐起床”的生活情境中抽取挂钟交流认读7时的方法,并介绍汉字“几时”的表示方法;抽取床头柜上的电子钟并创设“你还在哪儿见过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电子钟的表示方法。

(3)比较发现,总结提升

创设乐乐7时起床后,8时去学英语,3时学二胡,6时才回到家的故事情境,练习认读整时及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并引导学生比较3个钟面,在比较中发现共同点,总结出认读整时的方法。

(4)拨时练习,巩固提高

设计“老师拨学生认—老师说学生拨—同桌你来说我来拨”的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并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主动获取认读整时、拨整时的方法,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律动欣赏,课间小憩

播放歌曲《时间像小马车》,让学生在《时间像小马车》的旋律中感受时间的飞快。这一环节是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身心需要设置的,为下一环节的学习起到调节作用。

(四)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教材第86页第1题:连一连。进一步巩固钟面与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

2、小明的一天。创设“小明的一天”的生活情境,通过小组学习,说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干什么”,评一评“小明的时间安排的合理吗?”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适时渗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教育。并根据“9时小明在学习”“9时小明睡觉了”同样是9时,为什么做的事情却不同?提出质疑、诱发思考,在讨论交流中渗透时针每天转两圈,一天有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这些时间概念。

3、教材第86页第3题:过1小时是几时?先让学生说说现在是几时,再用彩笔画出1小时后时针的位置。

4、根据时刻画时针、分针。(1)12时。(2)自己喜欢的一个整时,并说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由易到难的练习,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五)畅谈收获,拓展延伸

1、让学生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并试着做出自我评价。

2、布置作业

(1)为自己设计一款漂亮的手表;

(2)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合理的周末时间安排表。

(设计意图:富有挑战性的作业设计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2、《认识整时》说课稿

一.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

《认识整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84—87的内容。这是学生在认识20以内数,并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及24时计时法的教学奠定基础。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刚入学不久,好动、好奇、好玩。大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而且几乎每个家庭都有挂钟或手表,钟面、表面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初步认识钟面,正确区分时针、分针。学会认读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2、通过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3、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我在研究课标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正确区分时针、分针;会认读整时。

教学难点:会认读整时,会拨整时。

二、教法和学法设计:

一年级小朋友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让学生在情境中快乐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知兴趣,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观察发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教学过程的活动与安排

本课我共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三)律动放松,课间小憩(四)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五)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让同学们猜谜,然后欣赏米老鼠的钟表店,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亲切感。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我分了两大板块来教学:

1、认识钟面

对于钟面学生已有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因此这一内容我设计了三个步骤的学习活动:

第一步骤是观察比较,初步认识钟面

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小闹钟并与同桌的比一比,看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性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

第二步骤是合作交流,进一步认识钟面

创设“怎样区分时针和分针?”“钟面上的数字是怎样排列的?”“钟面上的指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动的?”三个问题情境,在问题引导下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借鉴、相互补充,进一步认识钟面。

第三步骤是梳理总结,深化认识

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形象生动的演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钟面的认识。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观察、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认识钟面,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2、认识整时

认读整时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会认、会拨整时又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四个步骤的学习活动:

(1)初步感知整时

创设“乐乐起床”的生活情景,在“乐乐是什么时间起床的”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观察思考,试认整时。

(2)交流认读整时的方法,并学习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从“乐乐起床”的生活情境中抽取挂钟交流认读7时的方法,并介绍汉字“几时”的表示方法;抽取床头柜上的电子钟并创设“你还在哪儿见过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电子钟的表示方法。

(3)比较发现,总结提升

创设乐乐7时起床后,8时去学英语,3时学二胡,6时才回到家的故事情境,练习认读整时及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并引导学生比较3个钟面,在比较中发现共同点,总结出认读整时的方法。

(4)拨时练习,巩固提高

设计“老师拨学生认—老师说学生拨—同桌你来说我来拨”的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并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主动获取认读整时、拨整时的方法,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律动欣赏,课间小憩

播放歌曲《时间像小马车》,让学生在《时间像小马车》的旋律中感受时间的飞快。这一环节是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身心需要设置的`,为下一环节的学习起到调节作用。

(四)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教材第86页第1题:连一连。进一步巩固钟面与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

2、小明的一天。创设“小明的一天”的生活情境,通过小组学习,说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干什么”,评一评“小明的时间安排的合理吗?”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适时渗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教育。并根据“9时小明在学习”“9时小明睡觉了”同样是9时,为什么做的事情却不同?提出质疑、诱发思考,在讨论交流中渗透时针每天转两圈,一天有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这些时间概念。

3、教材第86页第3题:过1小时是几时?先让学生说说现在是几时,再用彩笔画出1小时后时针的位置。

4、根据时刻画时针、分针。(1)12时。(2)自己喜欢的一个整时,并说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由易到难的练习,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五)畅谈收获,拓展延伸

1、让学生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并试着做出自我评价。

2、布置作业

(1)为自己设计一款漂亮的手表;(2)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合理的周末时间安排表。

(设计意图:富有挑战性的作业设计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3、《认识整时》说课稿

《认识整时》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整时》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实践探究的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五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2)借助经验,认知钟面。(3)自主参与,探索新知。(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5)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闹钟声,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层:借助经验,认识钟面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和自己的教具钟表看发现了什么?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性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在序的,不容易将知识转为内化,如:有的学生发现有长针也有短针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让时针和分针作自我介绍,用充满童真的语言来吸引孩子。接着再跟着电脑数,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也强调了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以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第三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3个钟面板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时针和分针的区分,做一个时针和分针交朋友的小游戏。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拨一拨,在这里教师作示范按顺时针拨动钟面,再让全班同学参照老师的方法,一人说时刻,一人拨钟面。这为今后的教学作铺垫。

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表示的方法,在教学电子表形式时,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桌子上放着什么?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自然巧妙地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记忆大门,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答案,通过对8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两种写法,再通过练习,让学生板演黑板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第四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三大板块,1、找朋友。2、小朋友一天的作息安排。3、生活情境体验。

1.找朋友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钟面和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同时以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又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

2.我用课件出示小朋友的一天,让学生边看边互相说“小朋友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学生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也为后面的作业打下铺垫。

3.一天中的两个9时,使学生了解一天24个小时,时针走两圈。结合生活情景,启发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拨自己喜欢的时刻,调动了全班的积极性,使大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联系生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第五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40分钟里学会了什么样?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并布置作业扩展训练,回家在爸爸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14、《认识整时》说课稿

一.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

《认识整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84—87的内容。这是学生在认识20以内数,并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及24时计时法的教学奠定基础。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刚入学不久,好动、好奇、好玩。大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而且几乎每个家庭都有挂钟或手表,钟面、表面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初步认识钟面,正确区分时针、分针。学会认读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2、通过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3、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我在研究课标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正确区分时针、分针;会认读整时。

教学难点:会认读整时,会拨整时。

二、教法和学法设计:

一年级小朋友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让学生在情境中快乐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知兴趣,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观察发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教学过程的活动与安排

本课我共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三)律动放松,课间小憩(四)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五)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让同学们猜谜,然后欣赏米老鼠的钟表店,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亲切感。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我分了两大板块来教学:

1、认识钟面

对于钟面学生已有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因此这一内容我设计了三个步骤的学习活动:

第一步骤是观察比较,初步认识钟面

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小闹钟并与同桌的比一比,看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性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

第二步骤是合作交流,进一步认识钟面

创设“怎样区分时针和分针?”“钟面上的数字是怎样排列的?”“钟面上的指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动的?”三个问题情境,在问题引导下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借鉴、相互补充,进一步认识钟面。

第三步骤是梳理总结,深化认识

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形象生动的演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钟面的认识。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观察、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认识钟面,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2、认识整时

认读整时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会认、会拨整时又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四个步骤的学习活动:

(1)初步感知整时

创设“乐乐起床”的生活情景,在“乐乐是什么时间起床的”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观察思考,试认整时。

(2)交流认读整时的方法,并学习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从“乐乐起床”的生活情境中抽取挂钟交流认读7时的方法,并介绍汉字“几时”的表示方法;抽取床头柜上的电子钟并创设“你还在哪儿见过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电子钟的表示方法。

(3)比较发现,总结提升

创设乐乐7时起床后,8时去学英语,3时学二胡,6时才回到家的故事情境,练习认读整时及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并引导学生比较3个钟面,在比较中发现共同点,总结出认读整时的方法。

(4)拨时练习,巩固提高

设计“老师拨学生认—老师说学生拨—同桌你来说我来拨”的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并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主动获取认读整时、拨整时的方法,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律动欣赏,课间小憩

播放歌曲《时间像小马车》,让学生在《时间像小马车》的旋律中感受时间的飞快。这一环节是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身心需要设置的,为下一环节的学习起到调节作用。

(四)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教材第86页第1题:连一连。进一步巩固钟面与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

2、小明的一天。创设“小明的一天”的生活情境,通过小组学习,说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干什么”,评一评“小明的时间安排的合理吗?”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适时渗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教育。并根据“9时小明在学习”“9时小明睡觉了”同样是9时,为什么做的事情却不同?提出质疑、诱发思考,在讨论交流中渗透时针每天转两圈,一天有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这些时间概念。

3、教材第86页第3题:过1小时是几时?先让学生说说现在是几时,再用彩笔画出1小时后时针的位置。

4、根据时刻画时针、分针。(1)12时。(2)自己喜欢的一个整时,并说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由易到难的练习,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五)畅谈收获,拓展延伸

1、让学生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并试着做出自我评价。

2、布置作业

(1)为自己设计一款漂亮的手表;(2)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合理的周末时间安排表。

(设计意图:富有挑战性的作业设计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5、《认识整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实践探究的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六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2)借助经验,认知钟面。(3)自主参与,探索新知。(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5)欣赏。(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闹钟声,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层:借助经验,认识钟面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和自己的教具钟表看发现了什么?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性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在序的,不容易将知识转为内化,如:有的学生发现有长针也有短针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让时针和分针作自我介绍,用充满童真的语言来吸引孩子。接着再跟着电脑数,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也强调了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以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第三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3个钟面板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时针和分针的区分,做一个时针和分针交朋友的小游戏。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拨一拨,在这里教师作示范按顺时针拨动钟面,再让全班同学参照老师的方法,一人说时刻,一人拨钟面。这为今后的教学作铺垫。

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表示的方法,在教学电子表形式时,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桌子上放着什么?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自然巧妙地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记忆大门,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答案,通过对8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两种写法,再通过练习,让学生板演黑板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第四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三大板块,1:找朋友。2:小朋友一天的作息安排。3:生活情境体验。

1.找朋友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钟面和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同时以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又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

2.我用课件出示小朋友的一天,让学生边看边互相说“小朋友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学生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也为后面的作业打下铺垫。

3.一天中的两个9时,使学生了解一天24个小时,时针走两圈。结合生活情景,启发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拨自己喜欢的时刻,调动了全班的积极性,使大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联系生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第五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40分钟里学会了什么样?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并布置作业扩展训练,回家在爸爸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16、《认识整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节课我讲的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认识整时”。本节课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为是: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这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认识整时,会用两种形式表示同一时间。

二、说教法学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拨一拨、写一写等多种形式,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猜吗?(出示课件)“滴哒滴哒,滴哒滴哒,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能告诉我谜底是什么吗?(钟表)答对了。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认识钟表”(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

a、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学具表,仔细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说给小伙伴听听。(学生玩学具,观察钟面。教师指导。)

b、你们观察的真仔细,现在请同学们放下手中的学具,一起来看黑板上的大钟面。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听。(贴钟面)

*钟面有两根针,一根长的,一根短的。

*还有12个数,我们数一数。

*钟面上还有12个大格。

(教师小结)我们把又短又粗的针叫时针,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板书时针、分针)

同桌拿学具表互相指一指“时针和分针”

(二)认识整时

1、认识

(过渡:我们认识了时针和分针,你知道这些表的时间吗?)

课件出示7时、3时、6时(学生说出时间)

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3个钟面,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发现分针都指向12。

(师小结: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2、拨一拨

同桌合作,二人一组拨钟练习,一人说时间,一人拨。

(教师小结:像这样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我们把这样的时刻叫做整时。)

(三)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过渡: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表)

说课稿一等奖推荐更多+
相关信息
相关栏目
说课稿一等奖 幼儿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 教案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