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8 12:33:06
类别:作文
筷子小学作文
在我四五岁的时候,有一次,爷爷请客吃饭,妈妈做了一桌美味佳肴。
吃饭时,我突然看见姐姐向客人问好时脸上的酒窝,就把她拉到我房间,奇怪地问:“圆圆姐姐,为什么你脸上有酒窝,我没有呢?”姐姐笑眯眯地说:“我也是用筷子弄出来的呀!”我恍然大悟。
当时,我不知道姐姐是跟我开玩笑,我却一本正经的拿来一双筷子,戳在脸上,开始不是很疼,可为了有酒窝,我戳的更狠了。不知过了多久,我拿来镜子照。当时我想,过了这么长时间了,应该有酒窝了吧!想到这儿,我不禁暗暗得意起来,结果一看,镜子里只有一张脸上的红红的“筷子印。”我又气又急,连忙去问姐姐。姐姐不但没有告诉我真相,而且还继续糊弄我:“那是因为你用的时间太短了,想要漂亮,你得付出代价。”
我觉得这很有道理,于是又回到了房间,认真地戳了起来......过了好长时间,我觉得差不多了,便一蹦一跳地来到大人们面前炫耀,大家笑得前俯后仰,我却莫名奇妙。最后,我知道是姐姐在戏弄我是,我也跟着大家一起傻傻地笑起来。
这件事,我现在想起来还不禁哑然失笑。
我七岁的时候还不会那筷子,因为这,我挨了不少骂。平时吃饭,我干脆用勺。
一次,姑妈一家人来做客。妈妈做了不少菜。吃饭时,我看见表妹用筷子,我也只好用筷子。开始,我只吃饭,不夹菜。不久,我忍不住了了,那香喷喷的红 烧肉太迷人了,我就用筷子夹了一块。没想到,刚出饭碗,就掉在饭桌上。我又去夹红上肉一滑,掉在地板上。表妹像麻雀的大叫起来:“哥哥真笨”说的我脸上直 发烧,我放下碗,躲进房里。
打那以后,我决心学会用筷子,我悄悄练起来。我先用筷子夹橡皮,三下两下就会了。我又找来一粒豌豆,豌豆圆溜溜的,怎么也夹不住,我一连十几次都失 败了。我把筷子一扔,不练了。妈妈不知什么时候进来的,安慰我说:“别急!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心。我先给你示范一下。”说完,妈妈对准一粒豆子,轻轻一夹, 稳稳当当地夹起来。我学着妈妈的样子,一遍又一遍地练,手酸了也不停止。终于夹起了一粒,“我成功了!”我高兴地跳起来。
我是一棵生长在大森林的树木,原来的我每天都能陪伴着小动物们自由自在地玩耍,我生长的非常快乐。
忽然有一天,一群背着电锯、扛着斧头的工人师傅来到了我的面前。他们将我锯断后,用斧头把我身上的枝枝桠桠砍掉,然后把我运出森林,运进机器轰鸣的工厂,再经过工人师傅们一道道的加工工序,我便成了人们享用美味时的工具—一次性筷子。我甚至还被出口国外,为国家赚取外汇。那时的我看到自己有这么大的用途,心是还挺得意的。但渐渐的我便失去了刚开始时的兴奋与得意,甚至一看到背锯扛斧头的师傅便感到恐惧。因为他们把我做成的只是一次性筷子,人们用过一次便将我当成废弃物,毫不留情地把我丢进了臭烘烘的垃圾箱,可怜我的便及早地结束了我原本更美好的前程。一次性筷子的制造和使用,不仅仅极地大造成了我国森林资源的浪费,而且还造成了环境污染。有些小饭店,用完了我便将我随便地丢弃在路边的垃圾堆或是小河里,使得过路的行人都要快步离开,并说:“这儿真脏”。由于有了污染,河里的小鱼、小虾、小蟹们不断的死去,死去的小生灵们的身体腐烂后,又污染了河流的水,使得河水也变臭了。于是人们开始在责骂:“这该死的一次性筷子,把河水搞得这么臭……”。
小河爷爷成天流着泪,叫苦连天,我们的心里也非常的难过。可这能怪我们吗?人类啊,你们是地球的主人,你们不保护你们赖依生存的环境,不爱护森林,乱丢弃垃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你们的子孙后代终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快快醒悟吧,爱护我们即是爱护你们人类自己!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哪!
筷子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用品,可常见的筷子有什么秘密呢?快带上你发现的慧眼来一探究竟吧!
今天,老师让我们回家后作“鸡蛋漂浮”实验。回到家后,我把盐倒进装了水的杯子里,用筷子搅拌以加速盐的溶解。无额意间,我瞥了一眼筷子,发现了它的秘密…… 哇!筷子竟然在水面处这成了两段!我为之一震:象牙筷子质量真差,刚放进去就被水压压断了。象牙?啊!惨了,这可是妈妈从南非带来的呀!我转念又想:水才这么浅,不可能水压那么大呀!更何况这是象牙做的,不可能那么脆啊!是不是我眼花了?我半信半疑地将筷子小心翼翼地提出水面。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他竟然完好无损,连个缺口都没有,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了证实我的眼睛没有花,我决定在进行几次试验,一探究竟。我伸长脖子,凑近瓶子,全神贯注地盯着,只想着一定要研究出原因。这是,我发现了更为奇妙的景象:沉在水中的那一部分似乎偷吃了很多零食,变得更粗,红色的线条更为鲜艳,黑色的线条也发亮了。我张开的嘴巴合不上了,下巴也要垂到地上了,眼睛也好像从眼眶中飞了出来。一个又一个的问号在脑海中不断浮现…… 正当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时,电脑房里的“事事通”似乎在向我呼唤,我立即冲到他面前,在“百度”里搜索我问题的答案。找到了!找到了!原来把筷子放进水中后,光线照到水中产生了折射,才看着不一样的。真是与它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大自然是十分微妙的,我们身边物品中都有秘密,只要你善于观察,细心体会,勇于实践,就会发现更多、更奇妙的现象!
吃饭时,爸爸突然提出一个问题,他严肃地对我说:“东东啊,我发现一个问题!”我茫然地问:“什么啊?”“你和你妈妈一样,拿筷子跟拿“木棒”一样,一点都不标准!”接着爸爸说,标准得应该是这样的,大拇指放在筷子的中间,用食指动筷子。
这时,我和妈妈都急了,我说:“不是,是大拇指和食指一起动,筷子后面的手指不动。”妈妈也同意我的观点,立刻和我达成一致来反驳爸爸!可爸爸不认输,他骄傲地说:“哼!自己错了还不认输?我这拿法可是从小费尽心思学的哦!”妈妈说:“费尽心思学错了,有什么用啊!”我说:“如果我错了,那也是你的过错,中国有句话,叫做:子不教,父子过!”
老爸见顶不住了,便说:“我不和你们耍嘴皮子,有本事上网查查?”老妈自信地说:“好啊!输了的人给对方按摩,怎么样?”老爸说:“好啊!”我急忙问:“老爸,那刚才那一局谁赢啊?”老爸无奈地说:“算你们赢,行了吧!”
我们急着上网查,当网页上的资料证明爸爸是对时,爸爸得意忘形,让我和妈妈给他按摩,我和妈妈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没办法,乖乖照办呗!
筷子一双,奥妙无穷。或许,在了解筷子之前,我们关于筷子的认识,大概只有“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折不弯”一句耳熟能详的'俗语了吧。
可殊不知,这筷子中竟包含了千千万万文人志士所寄予的情感。拜读李白的《行路难》,感叹“停杯投箸不能食”丢官离京的境遇,同情“拔剑四顾心茫然”迷茫落魄的心理;吟诵杜甫的《丽人行》,“犀筋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借杨氏兄妹奢靡,讽当时统治腐败;品味“红艳诗人”朱淑真的《咏箸》,展生活情趣,道心中疾苦……
一双筷子,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本身说明了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而现在,它已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独特象征!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几千年对筷子的使用,早已形成了成熟的礼仪常规,比如长辈没动筷子,小孩是不能先动的,这是对长辈的尊敬。这不,又要开饭了,我坐下顺手提起筷子,刚伸进了盘中,转念一想,不对,爸妈还没有夹菜呢,于是便悄悄地缩回了手。
一双筷子握在手中,我思绪万千:原来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呀,它时刻影响我们,以各种无形有形的方式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处处留心皆学问,爱上传统文化,爱上生活。
中国人吃饭时筷子是必不可少的,每顿饭中都有筷子的身影。可两根小小的筷子却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使用筷子时,大拇指、食指、中指把住前一根筷子,无名指、小拇指握住后一根筷子。大拇指保持平衡。随着食指与中指的上下摆动和手腕旋转,才能完成夹菜的动作。
可是这两根筷子缺一不可,若是发生矛盾。一根筷子单凭自己的力量却什么也办不成,那也就同地上的木棍没有什么区别了。这不是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吗?只有和睦相处、同心协力,哪怕是筷子,那力量也是无穷的。
一个人想看看天堂与地狱的区别。他看到地狱的人面黄肌瘦,饥饿难耐,原来他们用比胳膊还长的筷子,所以饭才进不到嘴。那个人又来到了天堂,看到人们仍用那么长的筷子,却一个个红光满面。原来他们是为对方互相喂饭!任何东西都要好好利用,筷子也是如此,只要好好利用筷子,它也会发挥很大作用。
我们要好好使用筷子,筷子与西方的刀叉相比之下,筷子可以锻炼手指的灵活度,而刀叉却不能;筷子通过手还可以锻炼我们的智慧,刀叉还是不能做到的。筷子同时还可以填饱我们的肚子,真是一举两得!
筷子,不仅是吃饭的工具,还可以告诉我们生活的哲理,那就是人与人之间要同心协力、众志成城!
你猜猜今天我们玩了什么。做寿司,玩游戏,还是做相框?没错,是做相框呢。
今天,我兴致勃勃地来到翰林写作班上课。一到教室,我就发现讲台上多了一个大大的箱子。箱子的外壳上写着“竹筷”这两个字。哦,上次老师说过今天要做相框啊!
上课了,老师把箱子里面的东西都拿了出来,呀!有竹筷、海绵纸、双面胶、剪刀。老师开始示范制作相框,然后老师把材料分给我们,让我们自己动手制作相框。我仔细地琢磨相框的轮廓,材料的运用,然后慢慢地按刚才的想法做起相框来。一眨眼,一个精致的相框就呈现在我的眼前。但我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事事不甘落后。于是,我焦急地观察同学们的制作情况。有的同学欢蹦乱跳,像一只小猴子一样,对着自己的杰作欣赏;有的同学还在做相框;还有的在叽叽喳喳地讨论怎么修改,把相框做得更漂亮、别致。我心里默默地想:这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啊!
于是我写下了这篇文章。
今天,陈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作业,让我们每人都带一双筷子,我有些纳闷,语文课带什么筷子呢?老师的葫芦里到底装着什么药?我真期待明天的语文课啊!
第二天,我带着疑神疑惑不解的心情来到了学校。上课了,老师先给我们讲起筷子的文化。原来,我们国家是筷子的发源地,以筷进餐少说也有三千年的历史了,是世界上以筷进食的母国。筷子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要小细棒,但它有夹、挑、拌等功能,而且使用很方便,物美价廉。西方人还把筷子称为“东方的文明”呢!当老师说到筷子的忌讳“品箸留声”,我突然想到平时自己总是在吃饭时把筷子放在嘴里咬来咬去,原来这种行为是极为不文明的,听着老师的话,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了解完筷子的文化,现在我们要开始观察筷子了,随着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纷纷从书包里拿出了筷子,一双双筷子闪亮登场,教室一下子就成了筷子大卖场,五花八门的筷子看得我是眼花缭乱,有银做的,有竹子做的,有木头做的,有玻璃做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陈海洋的竹筷子了,你别看它和普通的筷子没什么两样,但仔细一瞧,你就会发现上面刻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每当拿起这双筷子就会提醒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
通过今天对筷子文化的了解,原来看似一双简简单单的筷子还有这么多的学问知识呢!真是小筷子大学问啊!
就在那一瞬间,感动,轻叩心扉。温暖在心中久久萦绕......
我坐在椅子上,无聊的看着电视,突然,一个公益广告令我的内心充满了感动,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过春节了,每家每户都热热闹闹的,在外的人们也都回家过节,他们个个拎着大袋小袋的,遇到同乡人都会问个好,使家乡里的过年气氛更加热闹了。与此同时,有一个老爷爷孤苦伶仃地在门口望来望去,他同那些归乡的人们打招呼,直到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从天的边缘滑落,天空被涂上了浓浓的墨,他才转过身走进家门,就在他转身后,一位大婶叫住了他。
“陈大爷,今晚就过来我们这边吃吧!”“不了,我这里还有煮粥。”“没关系,不就添一双筷子吗。”说着,那位大婶挽着老爷爷走了过去。
不就添一双筷子吗,就这句话不知安慰了老人多少。这一双筷子,对于我们没有什么,但对于一个老人来说这双筷子包含着家人的温暖,邻居的关爱。
一双筷子,暖人心。
此时此刻的我不禁想起了筷子兄弟。
20xx年的《小苹果》让筷子兄弟的事业直线上升,不过就在两人人气正旺时,解散的传闻甚嚣尘上。对于这个谣言他们全然不知,他们说:“一双筷子,散开了,你们以后怎么吃饭啊!”
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不知感动了多少人。
是的,筷子包含的不仅仅是亲情,更是兄弟之间的浓浓的情感。
一双简简单单的筷子,感动了我,感动了所有人。
筷子,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据说,世界上共有三种吃东西的方式,直接用手拿的占40%,用筷子的占30%,用刀叉的也占30%。
中国早在殷商时代就开始使用筷子,不过最初并不叫“筷”。在先秦文献中把筷子称为“箸”或。隋朝时期,筷子又被称为“筋”。“筷”这个称呼是怎么出现的呢?据明代陆容在〈〈菽园杂记〉〉里说,江南吴中称“箸”为“快儿”,撑“幡布”为“抹布”。是因为行船的人忌讳“住”和“翻”。大约在宋代以后,“快”字上又加了个“竹”头,成为“筷”,这大概是由于筷子大多用竹子做的缘故吧。筷子的结构极为简单,我国的筷子是上粗下细,下圆上方。当筷子传到日本后,日本就把筷子制成圆锥形。筷子虽然简单,但中国人在筷子上的质材和雕饰上也做了不少文章。先秦时已有象牙筷和铜筷。隋唐以来,宫廷,官府和富豪之家,用金银作筷子,用玉石,珊瑚等雕饰筷子。
考究的筷子还要镶个银头,这是用来试验食品中是否有毒,如有毒,银头立刻就会变成黑色或绿色。中国人用筷子的功夫,常常吸引外国人,西方近年来兴起了“用筷热”,还出现专门教人使用筷子的“培训中心”。有的医学家认为,使用筷子能带动人体的30多个关节和50多处肌肉,有助于手的灵巧和脑的发达。也有人说,中国人的手特别巧,与从小用筷子有很大的关系。
据说,世界上第一家“筷子博物馆”在德国,那里展览了一万多种产地不同,质地不同以及时间不同的筷子。真可谓洋洋大观矣!
过年那天的晚上,我们一家人开开心心的放完鞭炮来迎接二零零六年,吃完年夜饭我就躺在床上进入了甜蜜的梦乡。那时候我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任何人都听我摆布,想吃什么、想玩什么都由我说了算,皇帝的感觉真不错!难怪历史上这么多亲兄弟为了争夺皇位自相残杀。!
想必大家都知道一次性筷子是哪儿来的。是将树木分成一块一块的,再逐渐把那块木头刨出筷子的形状。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你瞧那日本保护的多好。砍倒一棵大树都要经过政府的同意。日本人那些一次性筷子是哪儿来的。中国!中国东北黑龙江地区从乌苏里江送到日本的。而日本人没有扔掉筷子。反而把筷子磨成纸浆,又卖给中国人民日报印报纸。虽然上个世纪日本对中国乃至亚洲各个国家犯下了滔天大罪,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对绿化高度重视、保护。我们是不是该学学他们呢?。我曾在电视上看到一个报道“回收筷子”将回收来的一次性筷子非法加工。而他们这又作何解释呢?根据我的计算:一棵直径20公分的木头只能做1500双筷子,而人们就能用1095双筷子。 做一次性筷子的消耗量十分大。四个立方体的木头只能做一个立方体的筷子。我节约了一年半,难道还不能节约一棵树吗?“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话听说过吧。单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我希望所有的中国人,我们一起节约大自然留给我们珍贵的资源吧!
筷子一双,奥妙无穷。或许,在了解筷子之前,我们关于筷子的认识,大概只有“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折不弯”一句耳熟能详的俗语了吧。
可殊不知,这筷子中竟包含了千千万万文人志士所寄予的情感。拜读李白的《行路难》,感叹“停杯投箸不能食”丢官离京的境遇,同情“拔剑四顾心茫然”迷茫落魄的心理;吟诵杜甫的《丽人行》,“犀筋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借杨氏兄妹奢靡,讽当时统治腐败;品味“红艳诗人”朱淑真的《咏箸》,展生活情趣,道心中疾苦……
一双筷子,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本身说明了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而现在,它已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独特象征!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几千年对筷子的使用,早已形成了成熟的礼仪常规,比如长辈没动筷子,小孩是不能先动的,这是对长辈的尊敬。这不,又要开饭了,我坐下顺手提起筷子,刚伸进了盘中,转念一想,不对,爸妈还没有夹菜呢,于是便悄悄地缩回了手。
一双筷子握在手中,我思绪万千:原来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呀,它时刻影响我们,以各种无形有形的方式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处处留心皆学问,爱上传统文化,爱上生活。
我七岁的时候还不会那筷子,因为这,我挨了不少骂。平时吃饭,我干脆用勺。
一次,姑妈一家人来做客。妈妈做了不少菜。吃饭时,我看见表妹用筷子,我也只好用筷子。开始,我只吃饭,不夹菜。不久,我忍不住了了,那香喷喷的红 烧肉太迷人了,我就用筷子夹了一块。没想到,刚出饭碗,就掉在饭桌上。我又去夹红上肉一滑,掉在地板上。表妹像麻雀的大叫起来:“哥哥真笨”说的我脸上直 发烧,我放下碗,躲进房里。
打那以后,我决心学会用筷子,我悄悄练起来。我先用筷子夹橡皮,三下两下就会了。我又找来一粒豌豆,豌豆圆溜溜的`,怎么也夹不住,我一连十几次都失 败了。我把筷子一扔,不练了。妈妈不知什么时候进来的,安慰我说:“别急!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心。我先给你示范一下。”说完,妈妈对准一粒豆子,轻轻一夹, 稳稳当当地夹起来。我学着妈妈的样子,一遍又一遍地练,手酸了也不停止。终于夹起了一粒,“我成功了!”我高兴地跳起来。
我们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以下就是我们班的三种“动物”。
母老虎
“啊”!“兔子”(同桌)又发出一声惨叫。谁叫他又来惹我呢!没错我就是咱们班的“母老虎”,因为我是班长,所以我平常都很凶。事情是这样的:我正在外面玩游戏,“小兔子”准备把我的作业本偷偷地放入“跳跳蛙”的书包里,这一幕被我看见了,我气呼呼地冲他大叫起来:“好你个小兔子,竟敢拿我的作业本,看我不揍扁你!”。
骄羊羊
“哇……”在我同桌后面的后面的左面传出一声嚎哭,我们围了过去,原来“骄羊羊”又哭了。我们足足安慰了五分钟她才停下来。原来是“跳跳蛙”不小心撞了她一下,她就放声大哭起来,小嘴撅的都能挂个小葫芦了!她说“跳跳蛙”把她撞痛了,而且都青了。其实呀,根本就一点没青,你说她是不是“骄羊羊”!
跳跳蛙
哦,现在该说说“跳跳蛙”,他在前面已经出现多次了。为什么我们叫他“跳跳蛙”呢?因为他平时总喜欢蹦蹦跳跳,连走路也一样!
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我们班的“动物”,就来我们401班吧!
你猜猜今天我们玩了什么。做寿司,玩游戏,还是做相框?没错,是做相框呢。
今天,我兴致勃勃地来到翰林写作班上课。一到教室,我就发现讲台上多了一个大大的箱子。箱子的外壳上写着“竹筷”这两个字。哦,上次老师说过今天要做相框啊!
上课了,老师把箱子里面的.东西都拿了出来,呀!有竹筷、海绵纸、双面胶、剪刀。老师开始示范制作相框,然后老师把材料分给我们,让我们自己动手制作相框。我仔细地琢磨相框的轮廓,材料的运用,然后慢慢地按刚才的想法做起相框来。一眨眼,一个精致的相框就呈现在我的眼前。但我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事事不甘落后。于是,我焦急地观察同学们的制作情况。有的同学欢蹦乱跳,像一只小猴子一样,对着自己的杰作欣赏;有的同学还在做相框;还有的在叽叽喳喳地讨论怎么修改,把相框做得更漂亮、别致。我心里默默地想:这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啊!
于是我写下了这篇文章。
过年那天的晚上,我们一家人开开心心的放完鞭炮来迎接二零零六年,吃完年夜饭我就躺在床上进入了甜蜜的梦乡。那时候我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任何人都听我摆布,想吃什么、想玩什么都由我说了算,皇帝的感觉真不错!难怪历史上这么多亲兄弟为了争夺皇位自相残杀。!
想必大家都知道一次性筷子是哪儿来的。是将树木分成一块一块的,再逐渐把那块木头刨出筷子的`形状。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你瞧那日本保护的多好。砍倒一棵大树都要经过政府的同意。日本人那些一次性筷子是哪儿来的。中国!中国东北黑龙江地区从乌苏里江送到日本的。而日本人没有扔掉筷子。反而把筷子磨成纸浆,又卖给中国人民日报印报纸。虽然上个世纪日本对中国乃至亚洲各个国家犯下了滔天大罪,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对绿化高度重视、保护。我们是不是该学学他们呢?。我曾在电视上看到一个报道“回收筷子”将回收来的一次性筷子非法加工。而他们这又作何解释呢?根据我的计算:一棵直径20公分的木头只能做1500双筷子,而人们就能用1095双筷子。 做一次性筷子的消耗量十分大。四个立方体的木头只能做一个立方体的筷子。我节约了一年半,难道还不能节约一棵树吗?“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话听说过吧。单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我希望所有的中国人,我们一起节约大自然留给我们珍贵的资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