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1 12:33:04
类别:教案一等奖
实践活动教案年级一等奖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明确视听活动对于获取信息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训练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捕获有效信息,丰富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教学重难点】
实践活动
【教学法】展示交流
【课时】1课时
【合作·探究·展示】
一、知识预习
观看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就主要情节、重要细节,或对影片的某些地方谈点自己的看法,或谈一谈看完影片后你的思考。
要求:
1.影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2.影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写一段话100字。)
3.就影片中的一处细节谈谈你看完后的感受。(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二、课堂探究
1. 思考要写一篇比较成功的影评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明确:必须先弄清要弄清故事梗概,即影片叙述的是一件什么样的故事,起先怎样,中间发生了哪些故事,再后来怎样,最后结果如何。
2.听力训练
气度也称气量,一个有气量的人,往往是胸有大志而又能体谅别人的人。胸有大志,就不会计较小事,不争一日之短长、一言之褒贬;体谅别人,就能容忍别人的缺点。
古之成大器者,都是有气度的。
唐朝的韩愈和柳宗元在政治见解、文学见解上很不相同,两个人几乎论战了一生。但是,当柳宗元死后,韩愈怀着哀痛的心情写了《柳子厚墓志铭》,赞扬了柳宗元品格上的高风亮节,并没有因为多年的政治和文学论点而耿耿于怀。
谅解别人,不计较别人对自己的褒贬,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情操高度。人与人之间,争论是难免的,但不能记仇,事过之后,仍以同志、同学、朋友对待他,这样才算得上有气度。
伟大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是人类友谊的典范。这种友谊是基于共同的伟大革命理想而建立的,也是靠彼此的理解、谅解来巩固的。恩格斯在夫人逝世后,由于没有接到马克思的哀悼信,也曾有些难过。但是,他对马克思的经济资助一如既往。后来,恩格斯得知马克思一家在获悉他夫人逝世消息后,曾痛苦万分,哭得很伤心,他又主动向老友一家表示了歉意。革命导师的这种博大胸怀,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青少年在培养自己道德情操时,要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气度培养,克服斤斤计较的毛病,克服妒忌思想,克服猜疑心理,这对于成就大器是很有帮助的。一个人只有理解别人,谅解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理解和谅解。只有人与人之间形成了和睦友好的关系,社会上才能形成积极健康的良好氛围。
1.一个有气量的人往往是 而又能 的人。
2.文中两个事实论据涉及4个有气度的人物,其中突出赞赏的两个人是()
A.韩愈 马克思 B.韩愈恩格斯
C.柳宗元 马克思 D.柳宗元恩格斯
3.我们青少年培养气度,应克服哪些不良习气?
结合课本上的内容思考,听话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专心听话要求听话人思想要集中,听懂、记住说话人的意思,如果边听边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就会听不明白,记不住,甚至听错,这样不仅会浪费时间,有时甚至还会耽误大事。
(2)专心听话要求听话人不仅要听懂别人话语的意思,而且要掌握
话语中有价值的、有启示的东西,从中发现一些以往不了解的内容或不懂的道理,或从中引申出一些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及时抓住对方讲话的要点。这就要求听话人自觉、主动地倾听,做一个积极的听众,以便从中尝到更多的知识。
(3)专心听话要听懂说话人一些有深意的话语。有些话语包含了说
话人内心深处的东西,要理解这些话语必须借助于说话人的表情、语调、语气,因此别人说话时,一定要耐心专注地倾听,注意察颜观色。
(4)专心听话还要自觉地排除其它声音的干扰,养成能够边听边思考边分析的良好习惯。
三、看当天的新闻联播(把握主要内容)
四、视听有哪些要求?
一要有充分的准备,要抱着正确、明确的目的来完成视听活动。
二是要专心。认真专注,全心投入,这是视听有得的基本保证。
三是学会抓重点和要点,抓主要情节、人物和关键语句。
四是要养成眼耳并用,互为补充的良好习惯。
五、观看了《一个都不能少》这部影片,请你说一下影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水泉小学的高老师要回家看望病重的母亲,村长从邻村找来
魏敏芝给高老师代一个月课。水泉小学每年都有学生辍学。高老师临走时再三叮嘱魏敏芝,一定要把学生看住,一个都不能少。十岁的张慧科因家里欠债无力偿还,不得不失学到城里打工。魏敏芝记住高老师临行前的叮嘱,决心把张慧科找回来,她打听到张慧科城里的住处,单身一人踏上了进城之路,十三岁的魏敏芝开始了在茫茫人海里的寻找之路……
(2)剧中讲的是水泉乡水泉小学高老师的妈妈病了,他要回家探
望,于是便请了一位年仅12岁的魏敏芝做代课老师。高老师临走前再三叮嘱魏敏芝班里的学生要一个都不能少。可是不久,张慧科因为家里穷去城里打工。魏老师就千里迢迢来到城里找张慧科。最后在电视台台长的帮助下他终于找到了张慧科。
六、我们常有这样一种体验:在看电影时,往往会有一个画面,一个场面,一段音乐给了我们一种特别的感觉,或者某个人物的一句台词,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个细节给了我们一种特别的感觉,再或者,故事的某段情节,人物的不寻常的命运使我们陷入深深的思考?请大家回顾影片思考。
(1)我认为高老师的形象很感人。高老师临走时,给魏敏芝留下二十六根粉笔,并吩咐她每天只能用一根,字不要写得太大,以免粉笔不够用,但又不能写得太小,因为太小会影响学生的视力。这充分表达了他对粉笔的珍惜及对小孩子们的爱护。
(2)我认为为了筹备入城的费用,二十六位小学生在烈日当空的情况下,毫无怨言地齐心协力跟魏老师一起到砖场搬砖赚钱的场面非常感人,这反映出孩子们尊师、勤快、合作的精神。后来,他们用剩下的六块钱买了两罐可口可乐,大家你一口我一口争喝的时候,那情景令人觉得既可笑又可怜。
(3)剧中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当明新红被挑选入县校后,体育老师
要接走她的当天,魏敏芝竟将她收藏起来,不论乡长怎样苦口婆心地解释、规劝,她都无动于衷,不肯将明新红交出,乡长无计可施下,无奈地用五毛钱跟顽皮小子张慧科“交易”,供出收藏明新红的地点。魏敏芝这“初生之犊”那倔强,不畏强权的所作所为,看了真为她捏一把汗。
(4)我认为最感人的应该是魏敏芝这一形象的塑造。严格地来说,
魏敏芝不算老师,她只是水泉小学的高老师临时找来看管学生的,但就为高老师临走时交代的一句话?“一定要把娃看住,一个都不能少”,她表现出了惊人的执着和认真。尽管她不懂教学,但“责任”??这个教师身上最可贵的精神却在她身上得到了最朴实无华也最完美的体现。她可以为找回学生而义无反顾,可以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粉笔,她将一切我们无法想象的事情真切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也许就是她的“一根筋”让我们记住了她,同时记住的还有她的质朴和善良。
七、你认为《一个都不能少》这部电影所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这部影片塑造了一位农村女代课教师质朴、善良的形象,以其独特的角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表现了贫困地区农村教育中存在的令世人关注的问题?因贫穷而辍学。
八、张艺谋说:“《一个都不能少》是一部从内容到形式都很平实、传统、司空见惯甚至非常老套的电影,这恰巧是我们的一个目的:在司空见惯中拍出一份真切和力量来。我们拍电影的人,在今天电影市场的需求下,当然要把电影拍得好看。所以,我们的另一个目的就是:电影除了好看以外,还能告诉大家什么,让大家想什么,关心什么,爱什么……因为我坚信,观众的口味并不如我们所设想的那样单一和肤浅。”下面就请你们这些小观众谈一下你对“农村学校辍学”这一现象的认识。
(1)我认为对于贫困农村的辍学问题,社会上应该多献一些爱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多建几所希望小学。
(2)我从网上了解到水泉小学是《一个都不能少》摄制组组建的,它是社会爱心的结晶。而水泉小学则只剩1名教师和6名学生在苦苦支撑……水泉小学今天的困境再次证明,面对现实,社会爱心似乎仍然是杯水车薪。真正有能力、有责任保证“一个都不能少”的应当是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政府需要大力弘扬和倡导社会爱心的积极作用,却永远不能遮蔽自身应尽的公共责任。
教师小结:
我想,首先要做的就是家长、学校、政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三个方面缺一不可方能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同学们,视听的目的除了要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外,还要学会观赏,学会主动思评,这样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巩固训练
1.与同学合作,根据自选的一则故事,设计几幅画,构思要连贯、完整,为每幅画配上解说词。然后由一位同学看着画面讲故事,其他同学边看画边听故事。
2.利用课余时间,每天利用10-15分钟的时间,看一档固定的电视节目,并与自己的家人做交流。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明确视听活动对于获取信息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训练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捕获有效信息,丰富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教学重难点】
实践活动
【教学法】展示交流
【课时】1课时
【合作·探究·展示】
一、知识预习
观看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就主要情节、重要细节,或对影片的某些地方谈点自己的看法,或谈一谈看完影片后你的思考。
要求:
1.影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2.影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写一段话100字。)
3.就影片中的一处细节谈谈你看完后的感受。(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二、课堂探究
1. 思考要写一篇比较成功的影评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明确:必须先弄清要弄清故事梗概,即影片叙述的是一件什么样的故事,起先怎样,中间发生了哪些故事,再后来怎样,最后结果如何。
2.听力训练
气度也称气量,一个有气量的人,往往是胸有大志而又能体谅别人的人。胸有大志,就不会计较小事,不争一日之短长、一言之褒贬;体谅别人,就能容忍别人的缺点。
古之成大器者,都是有气度的。
唐朝的韩愈和柳宗元在政治见解、文学见解上很不相同,两个人几乎论战了一生。但是,当柳宗元死后,韩愈怀着哀痛的心情写了《柳子厚墓志铭》,赞扬了柳宗元品格上的高风亮节,并没有因为多年的政治和文学论点而耿耿于怀。
谅解别人,不计较别人对自己的褒贬,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情操高度。人与人之间,争论是难免的,但不能记仇,事过之后,仍以同志、同学、朋友对待他,这样才算得上有气度。
伟大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是人类友谊的典范。这种友谊是基于共同的伟大革命理想而建立的,也是靠彼此的理解、谅解来巩固的。恩格斯在夫人逝世后,由于没有接到马克思的哀悼信,也曾有些难过。但是,他对马克思的经济资助一如既往。后来,恩格斯得知马克思一家在获悉他夫人逝世消息后,曾痛苦万分,哭得很伤心,他又主动向老友一家表示了歉意。革命导师的这种博大胸怀,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青少年在培养自己道德情操时,要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气度培养,克服斤斤计较的毛病,克服妒忌思想,克服猜疑心理,这对于成就大器是很有帮助的。一个人只有理解别人,谅解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理解和谅解。只有人与人之间形成了和睦友好的关系,社会上才能形成积极健康的良好氛围。
1.一个有气量的人往往是 而又能 的人。
2.文中两个事实论据涉及4个有气度的人物,其中突出赞赏的两个人是()
A.韩愈 马克思 B.韩愈恩格斯
C.柳宗元 马克思 D.柳宗元恩格斯
3.我们青少年培养气度,应克服哪些不良习气?
结合课本上的内容思考,听话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专心听话要求听话人思想要集中,听懂、记住说话人的意思,如果边听边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就会听不明白,记不住,甚至听错,这样不仅会浪费时间,有时甚至还会耽误大事。
(2)专心听话要求听话人不仅要听懂别人话语的意思,而且要掌握
话语中有价值的、有启示的东西,从中发现一些以往不了解的内容或不懂的道理,或从中引申出一些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及时抓住对方讲话的要点。这就要求听话人自觉、主动地倾听,做一个积极的听众,以便从中尝到更多的知识。
(3)专心听话要听懂说话人一些有深意的话语。有些话语包含了说
话人内心深处的东西,要理解这些话语必须借助于说话人的表情、语调、语气,因此别人说话时,一定要耐心专注地倾听,注意察颜观色。
(4)专心听话还要自觉地排除其它声音的干扰,养成能够边听边思考边分析的良好习惯。
三、看当天的新闻联播(把握主要内容)
四、视听有哪些要求?
一要有充分的准备,要抱着正确、明确的目的来完成视听活动。
二是要专心。认真专注,全心投入,这是视听有得的基本保证。
三是学会抓重点和要点,抓主要情节、人物和关键语句。
四是要养成眼耳并用,互为补充的良好习惯。
五、观看了《一个都不能少》这部影片,请你说一下影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水泉小学的高老师要回家看望病重的母亲,村长从邻村找来
魏敏芝给高老师代一个月课。水泉小学每年都有学生辍学。高老师临走时再三叮嘱魏敏芝,一定要把学生看住,一个都不能少。十岁的张慧科因家里欠债无力偿还,不得不失学到城里打工。魏敏芝记住高老师临行前的叮嘱,决心把张慧科找回来,她打听到张慧科城里的住处,单身一人踏上了进城之路,十三岁的魏敏芝开始了在茫茫人海里的寻找之路……
(2)剧中讲的是水泉乡水泉小学高老师的妈妈病了,他要回家探
望,于是便请了一位年仅12岁的魏敏芝做代课老师。高老师临走前再三叮嘱魏敏芝班里的学生要一个都不能少。可是不久,张慧科因为家里穷去城里打工。魏老师就千里迢迢来到城里找张慧科。最后在电视台台长的帮助下他终于找到了张慧科。
六、我们常有这样一种体验:在看电影时,往往会有一个画面,一个场面,一段音乐给了我们一种特别的感觉,或者某个人物的一句台词,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个细节给了我们一种特别的感觉,再或者,故事的某段情节,人物的不寻常的命运使我们陷入深深的思考?请大家回顾影片思考。
(1)我认为高老师的形象很感人。高老师临走时,给魏敏芝留下二十六根粉笔,并吩咐她每天只能用一根,字不要写得太大,以免粉笔不够用,但又不能写得太小,因为太小会影响学生的视力。这充分表达了他对粉笔的珍惜及对小孩子们的爱护。
(2)我认为为了筹备入城的费用,二十六位小学生在烈日当空的情况下,毫无怨言地齐心协力跟魏老师一起到砖场搬砖赚钱的场面非常感人,这反映出孩子们尊师、勤快、合作的精神。后来,他们用剩下的六块钱买了两罐可口可乐,大家你一口我一口争喝的时候,那情景令人觉得既可笑又可怜。
(3)剧中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当明新红被挑选入县校后,体育老师
要接走她的当天,魏敏芝竟将她收藏起来,不论乡长怎样苦口婆心地解释、规劝,她都无动于衷,不肯将明新红交出,乡长无计可施下,无奈地用五毛钱跟顽皮小子张慧科“交易”,供出收藏明新红的地点。魏敏芝这“初生之犊”那倔强,不畏强权的所作所为,看了真为她捏一把汗。
(4)我认为最感人的应该是魏敏芝这一形象的塑造。严格地来说,
魏敏芝不算老师,她只是水泉小学的高老师临时找来看管学生的,但就为高老师临走时交代的一句话?“一定要把娃看住,一个都不能少”,她表现出了惊人的执着和认真。尽管她不懂教学,但“责任”??这个教师身上最可贵的精神却在她身上得到了最朴实无华也最完美的体现。她可以为找回学生而义无反顾,可以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粉笔,她将一切我们无法想象的事情真切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也许就是她的“一根筋”让我们记住了她,同时记住的还有她的质朴和善良。
七、你认为《一个都不能少》这部电影所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这部影片塑造了一位农村女代课教师质朴、善良的形象,以其独特的角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表现了贫困地区农村教育中存在的令世人关注的问题?因贫穷而辍学。
八、张艺谋说:“《一个都不能少》是一部从内容到形式都很平实、传统、司空见惯甚至非常老套的电影,这恰巧是我们的一个目的:在司空见惯中拍出一份真切和力量来。我们拍电影的人,在今天电影市场的需求下,当然要把电影拍得好看。所以,我们的另一个目的就是:电影除了好看以外,还能告诉大家什么,让大家想什么,关心什么,爱什么……因为我坚信,观众的口味并不如我们所设想的那样单一和肤浅。”下面就请你们这些小观众谈一下你对“农村学校辍学”这一现象的认识。
(1)我认为对于贫困农村的辍学问题,社会上应该多献一些爱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多建几所希望小学。
(2)我从网上了解到水泉小学是《一个都不能少》摄制组组建的,它是社会爱心的结晶。而水泉小学则只剩1名教师和6名学生在苦苦支撑……水泉小学今天的困境再次证明,面对现实,社会爱心似乎仍然是杯水车薪。真正有能力、有责任保证“一个都不能少”的应当是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政府需要大力弘扬和倡导社会爱心的积极作用,却永远不能遮蔽自身应尽的公共责任。
教师小结:
我想,首先要做的就是家长、学校、政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三个方面缺一不可方能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同学们,视听的目的除了要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外,还要学会观赏,学会主动思评,这样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巩固训练
1.与同学合作,根据自选的一则故事,设计几幅画,构思要连贯、完整,为每幅画配上解说词。然后由一位同学看着画面讲故事,其他同学边看画边听故事。
2.利用课余时间,每天利用10-15分钟的时间,看一档固定的电视节目,并与自己的家人做交流。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实践活动教案一年级,欢迎来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数感。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实验、推理的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合作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 在独立操作、实验和推理活动中得到一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方法得到一堆黄豆的数目是多少。
[教学过程]
一、揭示实践活动内容
今天我们一起玩数黄豆的游戏。老师为每个活动小组准备了1堆的黄豆,请你们运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数一数这一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二、猜一猜
想一想这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数呢?
1、学生猜测黄豆的数目。
2、独立思考后在全班交流自己数黄豆的初步的设想。
三、实践活动
1、宣布实践活动要求:
(1)以4人学习小组为单位数黄豆
(2)纪录本小组的实践方法,每小组至少有两种方法。
(3)需要什么工具可以向老师借用,也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
(4)讨论交流要求声音要轻,本小组组员能听见就行。
2、学生以4人为单位开始实践活动。
四、交流与汇报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组数黄豆的方法。老师根据学生汇报对每一小组进行奖励——一种方法一颗五星,对于能清晰叙述本组活动过程并说明是运用什么数字方法来解决碰到的问题的小组给予特别奖励——多加一颗星。
2、交流与比较。全班交流完毕后,引导学生对所有方法进行比较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其中的哪些方法,为什么。
学生的方法除了书上的分、抓、量、称集中外,还可能会有○1先数出50粒或100粒堆成一小堆,再把整数堆黄豆分成这样的一小堆、一小堆的方法,最后用每小堆的黄豆粒数乘堆数黄豆的粒数;○2将全部黄豆平摊在桌上,将其分为若干等份,数出其中一份有多少粒,再与份数相乘;○3一粒一粒地数,不管学生的方法是简是繁,得出的结论是否精确,教师都应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方法。
五、活动总结
引导学生结合今天的实践活动过程进行总结与回顾:
1、通过今天的活动自己有哪些收获?
2、通过今天的活动想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导语: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实践活动教案《桥之旅》,供各位参考。
八年级实践活动教案《桥之旅》
活动背景:
学习了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国石拱桥》和《桥之美》两篇文章后,学生对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班选定“桥之旅”为主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试图让学生在实地考察和搜集整理的基础上,对中外名桥和本地桥梁作导游式介绍,丰富对桥的认知和感悟,并以各种形式探讨桥梁文化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较全面地了解有关桥的知识,引导学生领略我国丰富的桥文化,提高文学素养。
3.由有形的桥联想到无形的桥,促进对桥文化的理解。
4.欣赏桥文化及其内涵,激发学生爱桥的情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活动方法:
1.资源整合法:
将学生在课外利用网络和书籍等途径搜集到的资料制成文档、PPT等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多元化展示。
2.情境体验法:
借助班班通、录音等媒体丰富教学手段,设置特定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用心灵去体验桥文化。
3.多边对话法: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并将从活动过程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凝结于自身,提升个人的素养。
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讨论设疑,确定方案
让学生围绕“桥之旅”这一话题,先展开讨论,再根据学生的发言及兴趣爱好,将本次活动分为桥之语、桥之声、桥之源、桥之美四个小组。教师参与各小组的方案制定,帮助小组成员拓展思路,确定研究内容。比如在参与“桥之源”这个主题小组的讨论中,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桥有哪些类型,其技术上有什么特点?(2)桥的材质、建造是否受当时当地环境的影响(3)桥按功用可分为几种类型?(4)你在生活中常见的桥是由什么材料建造的,是什么类型?这些内容的确定,让学生在后面的环节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目的明确。
选出各小组负责人和活动主持人,确定活动方案、成员分工,保证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
第二阶段自主探讨,编辑整理
1.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调查、讨论、搜集资料,做好记录
2.为了避免整理的资料没有个性思维,要求学生在收集的内容上必须有前言、后记和个人感受,鼓励学生开辟个性化专栏
3.各小组在组内交流探讨后,选择有代表性的资料,在全班展示交流。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异彩纷呈
[课前屏幕投影:迷人的上海扬浦大桥的图片(背景音乐:中国古典名曲《妆台秋思》]
第一环节:小组展示桥
在迷人的上海扬浦大桥的背景及悠扬的音乐声中,让两名女生从容地走上讲坛主持本次活动。
主持人A、B: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早上好!欢迎到我们东马坊中学参加这次综合实践活动。
主持人A:宋范与求诗云:“画桥依约垂柳外,映带残阳一抹红”
主持人B:唐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主持人A:每首诗中都提到了一座古桥,一处景致,一个动人的故事,岁月流逝,世事变迁,不变的是那些桥的风姿,向我们真情诉说着……,今天就让我们步入“桥”的世界,一起来感受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桥”之旅(屏幕投影课题:桥之旅)
主持人A:桥平凡而普通,它方便着我们的生活,也给我们的语言文字,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下面有请桥之语的小组上台展示(屏幕投影)
大家好,我们小组探讨的是与桥有关的语言文字,收集了桥的成语、谜语、谚语、对联、诗歌、这是我们小组成员办的手抄报……,我最喜欢卞之琳的《断章》。
主持人B:这位同学朗诵很有感情,声音清脆,是不是该为他们的激情鼓掌呢?
主持人A:感受了桥的语言魅力,让我更好奇它的真实面貌,有请桥之源小组的同学上台交流(桥之源小组长上台展示课件,一边操作一边解说)
大家好,我们小组研究的是桥梁知识,因为桥是“木”旁,可以猜想到最早的桥应该是木质结构,历史发展到今天,桥的建材,构造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让我们一起追根溯源。
大家知道桥的常用建材有哪些?
学生回答:木料、竹料、石料、水泥、钢铁等
你知道桥从功能的角度主要分几类?
学生回答:公路桥,铁路桥,铁路公路两用桥,立交桥(屏幕投影各种桥的图片让同学辨认)你知道桥从形式的角度主要分为几类?
同学回答:主要分梁式桥、拱式桥、斜拉桥、悬索桥
(简略解说梁式桥、拱式桥,结合图片重点解说斜拉桥、悬索桥)
主持人:这组同学准备很充分,这些知识很实用,能帮助我们辨别常见桥的类型。
“桥”不是没有生命力的冷冰冰的建筑物,它体现着人类的智慧,给人美感,也给人留下许多低回品味的故事,有请桥之声小组上台。
大家好,我们探讨的是桥的故事与歌曲,桥以它那静默的语言向人们倾诉着悲欢离合,它的声音一直流传至今:有传说中通向阴曹地府的奈何桥,也有天上人间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还有世外高人许由的洗耳桥,以及八仙过海中的张果老倒骑毛驴过桥,万里桥等,我们班的袁志强同学特别会讲故事,下面有请袁志强同学上台表演。
主持人:感谢袁志强同学精彩的表演--这个故事让我看到英勇豪爽的张飞。
主持人:我想的可不一样,我想到卢沟桥事变,革命先烈在1937年7月7日在卢沟桥抗击日本侵略军,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是啊,卢沟桥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它见证了我们中国人不畏强敌的气魄,“卢沟晓月”还是我国的名胜古迹之一,有请桥之美小组的同学上台展示。
我们组的第一张图片是卢沟桥,因为它不仅造型优美,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张是赵州桥。它是现存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江苏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著名的旧金山金门大桥……,在这些桥之中,我觉得最美的还是我每天上下学都会经过的人行桥,它静静地立在繁华的十字街口,迎来朝霞,送走夕阳,弓着腰俯身聆听都市中的欢声笑语,它没有“长虹饮涧”那般幽雅,也不是“制造奇特”,普通又不平凡,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保障来往行人的生命安全,它的静默、无私,正如荷锄晚归的农民一样朴实,如果你来到孝感,请你一定轻轻、轻轻地走过人行桥。
主持人:这个同学的想法很有深刻,发人深省。不管是造型优美的桥,还是形式平常的桥,它们都便利了我们的生活,值得我们敬重,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景.
同学们的成果展示真是精彩纷呈,让人大开眼界.大家对桥的认识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了检验大家的掌握情况,现在进入下一环节----勇闯知识桥,这座桥由十个问题桥墩组成,看谁能率先过桥。
1.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是哪个朝代建造的?。
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2.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这幅对联与哪座桥有关?
A、泸定桥B、四元桥C、虎门大桥D、金门大桥
3我国目前最大的城市立交桥是哪座桥?
A宝带桥B武汉长江大桥C明石海峡桥D四元桥
4从搜集的资料中,发现我国桥梁名称十分有趣,有的是表扬桥的功用,有的是记载有关桥故事,有的是根据所在地命名,根据形状命名等等,请问销魂桥因什么命名?
A所在地命名B形状命名C习俗命名D抒情方式
5青龙桥的“人字形”线路是由谁设计建造。
A茅以升B詹天佑C梁思成D吕彦直
6.谜语。白石洞里架红桥,一头不动一头摇。(打人体器官)
7.看图片:请问图片中的桥属于什么形式?
8.请你唱出与桥有关的歌曲。(限时2分钟)
9趣味题:一个农民伯伯卖完粮食回家,挑着两中空箩筐经过一条只能容一个人走的小桥
一个农民伯伯卖完粮食回家,挑着两只空箩筐经过一条只能容一个人走的小桥。当他走到桥中间时,一个小学生迎面走来,他想让小训角胖屑涫保一个小学生迎面走来,他想让小学生先过,就反身要退下桥去,不料又一个小女孩在他身后走来。他正在进退两难时,突然想出一个办法,谁也不用让谁,三个人同时经过了小桥。你知道这个农民伯伯用的是什么方法吗?nbsp;
明确:让两个小孩分别坐在空箩筐中,然后那个老伯旋转180度,就可以了。
10你知道商桥,心桥是什么意思吗任选一个答题
主持人:获得”桥梁小专家”称号的是获奖感言
紧张的抢答环节过去了,现在让我们放松心情,倾听主持人朗诵《再别康桥》。
主持人诗朗诵《再别康桥》
师:诗人徐志摩借康桥表达了心中淡淡的惆怅,这首诗成为了人们了解他情感的桥,可以说桥有双层含义:原意指供人或车通过的架在在水中或空中的建筑物,现延伸为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的沟通,前面提到的心桥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也可认理解成你心目中的桥梁,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畅谈你心中的桥
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
同学们的桥很有创意,让人叹为观止,请务必记住:我们心目中的桥,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需要我们用爱心、耐心、恒心为材料去铺设、去铸造。
或许十几年后,有同学设计的桥梁将入围名桥画廊,让我们以自信为钢,努力为材,构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时代桥梁吧!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同学们精神状态很好,学习气氛很浓厚,表演欲望很强烈,发扬了自主探索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从本次活动中,可以看出同学们的准备工作十分充分,两位女主持人的临场发挥出色,从容镇定,教师在这次活动中直到了关键性作用,课前与同学一起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在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却没有发挥好“导”的作用,对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精彩之处没能作出富有启发性的、发展性的点评,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多用一点激励性的语言去评价学生。
导语: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密切联系,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关注自己与他人的健康。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饮食与健康活动由来:一日三餐是人们生活中的大事,俗话说:民以食为生。健康的饮食能提供人体生长、生存所需要的基本营养,让人们拥有强健的身体、充沛的精力、拥有健康的人生,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学生来说就尤为重要。但是,生活中不少学生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卫生、不合理、不科学的饮食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因此,展开这次活动对学生来说,既比较实用又非常有价值。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密切联系,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关注自己与他人的健康。
活动准备:
一、提出活动主题
不管是胖还是瘦,都与饮食有直接的关系。你了解我们的饮食情况吗?我信的饮食是否科学?饮食是否均衡?我们的身体健康吗?哪些食物对我们的生长有好处?哪些食物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伤害?根据你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感兴趣的活动主题,在班里交流一下,看看哪些同学与你的共同的想法?哪些同学想研究的主题与你的有一定联系,组成一个活动小组,明确小组的活动主题。
二、制定活动方案
师:活动主题出不了,那还是第一步哟!要使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可一定要有明确的活动计划,与小组同学一起,对活动过程中主要研究什么,怎样活动、人员分工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安排,相信你们一定能制定出一份周详的活动方案。小组在书上填写小组活动方案。
三、活动准备:
1、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整理饮食与健康方面的资料。
2、向父母、老师或身边的厨师了解各种菜谱中的营养搭配技巧。
3、编制调查表。
4、关注身边肥胖或消瘦或体重正常的人员,确定调查对象。
活动过程:
一、交流、整理资料
1、你找到了哪些有价值的资料?与同学们分享吧!
2、通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你了解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二、调查与分析
1、同学们,你平时的饮食卫生吗?有没有做到饭前便后洗手?有没有吃过期、变质的食品?你的饮食习惯科学吗?你周围的人呢?围绕这些内容展开一次调查,了解一下你和周围人的饮食卫生。
2、分小组设计调查表。
3、学生调查。师:在我们周围的同学中,有不少“小胖墩”或“豆芽菜”,他们平时吃些什么呢?他们的胖与瘦和他们的饮食有关系吗?请你作一个小调查,现试着分析一下原因。活动地点:学校、家庭、小区。活动时间:一周。分散在平时。
4、调查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调查的?观察分析小组成员的调查结果,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师介绍方法:《学会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
5、撰写调查报告通过以上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调查与分析,前后联系起来看,你发现了什么?撰写小组的调查报告。三、实践活动针对学校菜肴的实际情况,结合有些同学偏食、厌食等不科学的饮食习惯,开展一次科学饮食宣传活动,可自由组合进行设计,以建议、提醒食堂工作人员合理搭配膳食,确保学生的均衡营养,提醒、教育身边的同学吃饱、吃好、吃出健康的身体。
1、分组讨论,动手设计一条宣传标语或拟写一份倡议书。
2、收集整理有关饮食与健康的资料,下发给食堂工作人员。
3、在学校、家庭或社区等场所进行宣传。
四、拓展性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次“我是小小营养师”设计活动,比比哪组的设计棒!
五、活动总结
1、汇报与展示
(1)组内交流收集的资料,调查的内容,分析的结果,展示活动方案和活动资料,整理活动所得、改进之处。
(2)班级汇报,互相学习,共同分享。
(3)交流典型的事例、倡议书等材料,展示“我是小小营养师”设计成果。
2、收获与体会。通过参与本次主题活动,我们亲身体验到了资料收集、调查分析、设计宣传等活动,一定有许多收获与体会,把它们写下来吧!学生写“我的收获”并交流。活动评价:
语文这门学科与社会生活联系得最紧密,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课内一次读书比赛,课外一场难忘的活动,家庭与父母亲切地交谈,小巷里与同伴们游玩嬉戏,与此等等,都是向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结合点。下面就以低年级课文《精彩的马戏》为例,谈谈营造语文实践活动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教学设想。
一、谈话入手,诱发实践动机
《精彩的马戏》是一篇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的写实小故事,文章的直观性、趣味性极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容易引起他们以往的生活体验。如听到“马戏”就自然地联想某次跟爸爸妈妈到动物园里看猴子、大象、长颈鹿等动物的情景,自然就联想到路过街头,遇到一个艺人在表演猴于玩球的情景……针对这些情景,教师可以从谈话入手,诱发学生语言实践的动机,让学生回忆类似有趣的情景,再将这些有趣的场面给同学们描述出来。学生的兴奋中心一旦被激活,他们就会无拘无束、淋漓酣畅地将自己以往所见所闻述说出来。
二、观察图画,激发听说兴趣
从谈话入手,学生的语文实践动机诱发出来了,学生听说积极性高涨起来。对此,教师可采用“移情”的方式,转换学生的兴奋点。如可以说:“你们在以往的生活中亲眼见到的‘街头马戏’都很感兴趣,可是,今天我们要看的马戏更精彩,你们想看吗?”学生的注意力由课外转到课内,浓厚的兴趣,使他们迫不及待地翻看课文插图,这正是教师所企盼的。教师此时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依次出示活动的单幅幻灯片,学生一边看,一边情不自禁地模仿猴子的动作、神态,有的自言自语地说:“好玩、好玩。”课堂里此时叽叽喳喳,“秩序混乱”,每个学生学习器官都调动起来了。
三、图文对照,规范听说语言
1.导入课文:
师:刚才同学们模仿猴子、山羊、黑熊这些小动物表演马戏非常像,很多同学边模仿边说出表演的过程,真是有趣极了。现在,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2.组织练读:
学生的兴致由仿说转移到听和看上来。首先,教师范读一遍,为学生练读作准备。教师范读过后,学生进行练读。此时的练读只提一个要求:把句子读通顺。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提高要求:流利、有感情。
3.适时评读:
如文中第二自然段的一个句子:“它爬到竿顶上,在上面倒竖问蜒,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瞅着观众。”教师可以针对某同学的朗读具体指出:“这一句读得很好.尤其是‘瞅着’两个字,把小猴子顽皮、得意的样子读出来了,你们能像他这样读出来吗?来,我们都来试试,看谁读得更好!”
4.看图演讲:
这一过程,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练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趣的手段仍要靠教师充满情感的语言。
四、操作表演,营造活动氛围
本文的特点就是趣味性浓,如何根据这一特点,将这节课上得生动、活泼,并使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加强语言实践,使知识转化为技能,这里,操作表演是简单易行的形式之一。
1.提示表演规划:模仿各个小动物的动作,在自己的座位上做出简单的动作。
2.可以边做动作边想象各个小动物此时可能对观众说些什么,如猴子可能对观众说:“各位观众,我是一只调皮的小猴子,在马戏团里,经过叔叔阿姨的训练,我学会了爬竿。”
3.指名上台,每人表演一个最拿手的好戏。
4.表演完毕。“观众”选派代表进行评价。
一、激发兴趣,引入正题
教师:小朋友,你们谁家有电话呢?请举手。
(十几位小朋友举起了手)
教师:谁打过电话?请说说你是怎么打电话的好吗?下面请打过电话的小朋友告诉大家,希望大家注意听。
[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型“转变为”平等的合作型”。教师的切入及时、准确,启发得力,确实调动了学生学打电话的积极性,所以小学生跃跃欲试,纷纷举手发言。可见,兴趣已被激发,思维更加活跃。如果教师只是按图索骥,看图说话,那么学生的思维就要被限制,就不能充分体现双方面的互动性。教师应即时表扬踊跃举手发言的学生。这对被赏识的孩子是一个极大的激励,自尊心、上进心就能更好地发挥。]
二、初步了解打电话的知识
教师:请王淳小朋友先讲。
学生1:那天,我大舅来电话,找我妈有事,妈妈跟大舅说话后,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也跟大舅说几句话好吗?”妈妈把话筒给了我。我拿到话筒放在耳边,就听到大舅的说话声,“你是淳淳吗?”我高兴地说:“是我。”“你要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过年我就奖励你。”我说:“我记住了。”
教师:谁还能说一说?
学生2:星期天,我正在做作业,电话铃声响了,是爸爸来电话了。嘱咐我在家听妈妈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
学生3:我看见妈妈跟我小姨通电话。妈妈先拨通了号码,然后拿起话筒:“喂,你是秀丽吗?请你有时间到我家来玩吧!”小姨说:“姐姐,下星期天,我一定去。再见!”“再见!”
(踊跃发言的一个接着一个……)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得很好。那么,打电话应注意什么呢?请你们认真听讲。
[学生的介绍能够说明通话的过程,较好。即使有个别学生的某个词“不规范”或“有毛病”,也不用批评,允许他重新换个词再说一遍。但他们介绍过程中,没有说出开头问好,结束再见等礼貌用语。由于教师已经较好地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课堂气氛也较为融洽,因此,学生参与的热情普遍高涨,教师在一边的听与指导,尤其显得重要。这里教师的听与指导,是教师搜集学生交流的信息,并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不断转换、反馈的过程,对教师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让位,这便形成了师生”学习的共同体”。]
三、创设情景,让学生尝试打电话的乐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跟谁玩电话游戏呢?不是爸爸,也不是妈妈,更不是给叔叔阿姨,而是给你的好朋友小亮打电话。为什么要打电话呢?因为今天是小亮的生日,你要通过电话来表达对好朋友小亮生日快乐的祝愿。请小朋友记住,通话时要热情大方,用礼貌语言,并且语言要简洁明了。讲话时要面带微笑,声音不要过高。不要忘了开头问好,结束说再见。
小朋友,打电话时注意的问题,记住了吗?
学生:(齐)记住了。
教师:好,下面我们来玩打电话的游戏。
[教师适时强调打电话的要求和注意的问题。原来那种教师强调‘,注意听”的呆板模式,被教师的适时点拨、指导取代。这就是注重了学生学习的亲身体验和实践。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但对教师的要求可更高了。口语交际的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对学生的这种训练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这样就能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四、模拟表演,尝试成功的喜悦
教师:小朋友们请观看王淳和王健的表演。
(王淳表演小亮,王健表演小亮的朋友)
学生:王健拿起话筒用手比划一下,表示拨通了电话。
“喂,你好!我是你的好朋友,今天是你的生日,我向你表示祝贺,祝你学习进步!”
“谢谢你!”
“再见!”
“再见!”
(教室里响起了掌声。顿时,教室里热闹非凡)
“喂,你是小亮吗?”
“我就是。”
“今天是你的生日,在你过生日的日子里,我代表我们全组的同学向你表示祝贺!”
“谢谢!”
“不客气!”
“再见!”
“再见!”
(参加表演的一对接一对,小朋友们真正陶醉了。可是王彩云小朋友始终未敢向前参与,在老师的示意和鼓励下,王彩云终于拿起了话筒。开始说话不连贯,心情有些紧张,经老师的一再鼓励,她才大胆地与好朋友小亮通了电话。全体师生为她鼓掌,加油。)
(课后,小朋友们深有体会地说:“老师,这节课,我玩得真开心哪!”)
[小学生的表演很形象。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小学生动手、动脑、动嘴的能力。手脑并用,培养了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参与、合作的意识,这样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优化。实际上课堂重心已发生转移: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过去的重结果,向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教师要重视日常的举止谈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评析
本节课,教师的角色已发生变化,由教授者转变成为学习的合作者。这一探讨,有相当的积极意义,应大力提倡。学生也由听课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课堂上的主人。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自己的亲身体验。教师由灌输变为指导,学生由认真听变为自己动手。这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注重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运用,为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创设了广阔的空间。同时,这堂课也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主导者。
二年级语文《漫游邮票世界》综合活动实践课教案
【设计意图】
《邮票齿孔的故事》是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鼓励学生探究发现。教学中,注意教材的整合和实践性,因此设计了课文内容延伸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完这课《邮票齿孔的故事》后,教师可从学生实际学习的需求出发,拓展课文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生活中了解更多的邮票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去发现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语文的空间和领域。在实践参与中,让学生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想一想,围绕我知道的邮票知识、交流集邮收获、自己设计邮票等三个环节,为学生创设学习语文的环境,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使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科书,还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教学从学生需求出发,激发自主学习探究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得到发展,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学习目标】
1.通过询问家长、阅读课外书、去图书馆、上网等形式收集有关邮票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邮票的知识。在活动中,进一步懂得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发现,去创造的道理。
2.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充分体验到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的乐趣。
【课前准备】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多方面收集查找资料。搜集相关资料。
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多方面收集邮票、集邮册,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我会问
1.学习了《邮票齿孔的故事》后,你知道了什么?
2.请看课后我知道。自己读读这些资料,说说你又知道了什么?(学生朗读课后提供的两篇资料,说说自己的认识。)
3.你还知道哪些邮票的知识?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所知道的邮票知识。)
4.除此之外,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如:第一枚邮票是什么样子?邮票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邮票有哪些种类?邮票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5.同学们真是善于思考、会学习的好孩子。这些疑问你找到答案了吗?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解决的?(学生谈自己的做法。如:查阅课外书、询问家长、查找、整理有关资料、上网等)。
二、我的发现--小组合作,展示、汇报自己的成果
1.我说邮票。
(1)教师展示几枚不同画面的邮票,看看邮票上面画的是什么内容?你有什么发现?你都见过什么样的邮票?人们为什么喜欢集邮?你家里有集邮的吗?
(2)把你带来的自己喜欢的邮票展示给小伙伴们看,说一说邮票上的内容讲了哪些知识?你通过集邮有哪些收获?
(3)请一位同学讲后,小结:他讲的邮票内容是反映人物这一类的(或花卉、景物、名胜古迹等),还有谁的邮票也是这个内容的?都来讲一讲吧?
(4)看看你的邮票反映的内容是哪一类的?有关的同学可以自由组合在一起,互相介绍(学生根据邮票的不同内容重新组合,建立新的小组合作交流)。补充介绍资料一:邮票的种类--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航空邮票等。
(5)分类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邮票并介绍。介绍完自己的邮票和知道的情况,小伙伴提问,再-一解答;还可以再介绍小伙伴没问到而自己认为有必要讲的情况。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邮票。
2.我知道得更多展示台。
这么有趣的邮票蕴含着很多知识,现在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自由汇报自己了解的邮票知识。(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上台展示自己的资料,并介绍自己了解的邮票知识。)教师适时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收集到的资料。教师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可适时再补充提供资料,例如,资料二:有趣的邮票--木质邮票、丝绸邮票、唱片邮票、发光邮票、电子邮票等。
三、我会做--我是小小邮票设计师
1.刚才同学们在介绍邮票知识的时候讲了邮票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出示资料三--癸末年特种邮票。讲述:今年是羊年,设计师设计出了精美的邮票,表现了羊年喜庆的场面,现在让你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设计一枚邮票,你打算设计什么样的邮票?
2.设计邮票,请小伙伴提出建议。
3.展示学生作品。我们还可以将优秀作品提供给邮政局。
四、我会办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很多的邮票知识。大家一起举办一次邮票专题知识展览。
附:教学用资料
资料一:邮票的种类(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航空邮票)略。
资料二:有趣的邮票(木质邮票、丝绸邮票、唱作邮票、发光邮票、电子邮票)略。
资料三:癸未年特种邮票。
江苏海门市王浩中心小学 唐敏
[课件展示]神奇的太空图,慢慢地出现一个卡通形象。
[播放录音]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太空旅行社社长杰克,欢迎小朋友到神奇莫测的太空旅游。这一次的旅游景点主要有太阳城、月亮湾、彩虹桥、星星国、太空广场。那里的朋友们一听说你们要去都高兴极了,可他们有一个小小的要求。
[课件展示]一群极富童趣的卡通形象。(太阳公公、嫦娥姐姐、彩虹妹妹以及一群小星星等等。)
[播放录音]小朋友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太空作客!我们早就听说古诗是中国悠久历史长河中的一枝奇葩,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希望你们把古诗作为礼物送给我们,好吗?
杰克:小朋友们,快,让我们坐上太空飞船出发吧!(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坐人1号、2号、3号、4号、5号机舱)
[课件逐次展示]虚拟的太阳城、月亮湾、彩虹桥、星星国、太空广场风光。同时播放相关录音。
第一站:太阳城诵古诗
1.太阳公公:孩子们,我最喜欢听你们背诵古诗了。你们五个小队来个比赛。第一轮是古诗接龙。一队接一队背古诗,接不上来的就淘汰,看哪队背的多。第二轮是配乐朗诵。每组选择最好的配乐,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两首古诗进行朗诵。可一个人也可小队集体朗诵。优胜的小队将颁发给奖品。
2.各小组先进行充分准备。
3.分两轮进行比赛。
4.颁发太阳公公的奖品。
第二站:月亮湾写古诗
1.嫦娥姐姐:小弟弟妹妹们,欢迎光临月亮湾。我先带你们去观赏一下月宫。
2.嫦娥姐姐:大家看到月宫里有这么多美丽的亭台楼阁,我想如果在这些柱子或石碑上题一些诗就更好了。小朋友们愿意帮忙吗?
3.各小队成员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用铅笔或毛笔写下来。
4.赠送嫦娥姐姐的纪念品——小玉兔。
第三站:彩虹桥画古诗
1.彩虹妹妹: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身上有哪七种颜色吗?
2.彩虹妹妹:我们彩虹桥里的居民们最喜欢画画。一听说小朋友们来了,都争着要和大家比试比试,愿意接受挑战吗?
3.彩虹妹妹:我这儿有几首古诗,就请各小队选择其中的一首,想像一下再画下来。哪一组画得最好我就送给他们一支“七彩神笔”。
4.出示下列几首古诗。
《咏鹅》、《咏柳》、《望庐山瀑布》、《小儿垂钓》、《悯农》、《锄禾》、《江雪》。
5.各小队各自讨论、构思画面。
6.各小队成员合作完成画。
7.展示各小队作品,并进行评比。
8.颁奖。
第四站:星星国演古诗
1.小星星:嗨,小朋友们,快来星星国做游戏吧!
2.游戏规则
①各队选择一首古诗,根据诗的意思进行表演,另外四队猜一猜这一小队表演的是哪首古诗,并背诵出来。
②哪一队表演时,其余各队都猜出了,就荣获最佳表演奖。哪一队在其余四队表演时,把四首古诗都猜出来的,就荣获“小星星奖”。
3.进行游戏。
4.评奖、颁奖。
第五站:太空广场音乐会
1.杰克:地球上的中国小朋友们,我们这会儿已来到了太空广场,将和各星球的居民们举行一个古诗音乐会。请小朋友们选择一首古诗,再选择一首歌,把歌词改成诗词,然后唱出来。可以是独唱也可是合唱。结束后。评出“金话筒”、“银话筒”奖。
2.各小队自行准备。
3.各小队依次唱古诗。
4.评选“金话筒”、“银话筒”奖。
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学》2003.3
资料提供者:
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精彩的马戏》。它选自浙教版义务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一、课文特点
《精彩的马戏》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一场精彩的马戏。共记叙了六个节目,其中,重点记叙了猴子、黑熊、山羊的精彩表演。全文围绕“精彩”从两方面进行了记叙:一方面是动物表演时的神态、动作,另一方面是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映。文章最后赞叹:“马戏团的叔叔阿姨真有办法,能让动物听从他们的指挥”,说明了动物的精彩表演是马戏团叔叔阿姨训练的结果。这篇课文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积累、发展学生语言的好教材。
二、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教学过程 ,必须是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过程 。教师要创设民主、开放、活泼的学习场境,创设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保证学生自读、自悟、自创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在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自主活动中,在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中,体验语文学习的规律,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三、教学目标 的确定
根据“教材特点”和设计理念,制定教学目标 如下: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精彩”、“小心的”练习说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每幅图的意思。
3、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图画,理解各段中体现动物表演特点的词句和观众看表演反应的词语,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这场马戏的确十分精彩。知道马戏团里的动物表演得精彩有趣,都是演员们精心训练的结果。
4、仿照课文二、三、四段的写法,任选略写的三个节目中的一个说几句话。
四、设计思路
“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本文语言生动有趣,用词贴切,适于朗读。故在学习过程中,我摒弃繁锁的分析,让“读”贯穿课堂始终。在不讲读的情况下,变着法儿激发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课文描绘的内容,在读中理解和感悟四个马戏节目的精彩之处,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又因本文是看图学文。学生虽然对马戏感兴趣,但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光凭语言文字的描述,是难以理解节目的精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多媒体,再现马戏表演的情景,缩短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为此,本篇课文的设计思路如下:
1、播放马戏场的鼓掌声和喝彩声渲染气氛,把学生的情感带入马戏表演的环境中,激发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2、让学生对照图画,自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3、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节目读读、并在小组里交流体会。4、汇报交流,精读品味。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马戏的精彩之处,作者在遣词造句中用词的讲究。我引导学生重点部分精读,关键之处细读,特别之处品读,达到句句顺口,领其义,悟其理。并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播放表演细节。5、以演促读,内化语言。设计小游戏——应聘马戏团的节目解说员。让学生在轻松的游戏活动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6、启发想象,延伸说话。,运用多媒体直观播放这几个节目,让学生学习课文第二、三、四小节的写法,仿说一段话,这样不但让学生产生了新奇感,降低了说话的难度。而且在语言实践过程中学会运用语言。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揭题设置悬念,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主动性。本堂课揭题时,教师隐去马戏演出的画面,只播放演出场面的鼓掌声和喝彩声。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和想象:听了刚才的声音,你感觉自己好像来到了什么地方或看到了什么?(生回答)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特殊的小演员为大家表演。请你们看看这些小演员是谁,它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节目?(陆续播放课件),一边仔细观察画面,一边简单说说图意,并说说观后感,初步了解什么是“马戏”,感受课题中“精彩”一词的含义。“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场精彩的马戏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所以教师在这里借助、动画、音像等手段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激发主动读书的愿望。】
(二)、图文结合,读通课文
《精彩的马戏》是一篇看图学文。先引导学生看一遍四幅图在课文中的位置,接着听老师读课文,请同学一边听一边看插图,想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个节目呢?”使学生对课文有了粗略的了解。然后让学生自己看图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读准字音,识记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划出不理解处。读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个节目,力求把课文读通。
【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由读,做到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学生虽然对马戏感兴趣,但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图文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自主选择、细读体会。
本文中二——四自然段是本课的主要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时要紧紧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朗读。首先教师根据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的写法基本相同,可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在这几个节目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节目?”“你们是从课文中哪些词和句子感觉到这个节目精彩的?”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朗读。
【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节目读读、说说,不但唤起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而且还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变传统的教师“讲”懂为学生自己“读”懂。】
(四)、汇报交流,精读感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前一环节的朗读、交流,学生对课文已有一定的感受与体会。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马戏的精彩之处,作者在遣词造句中用词的讲究。我引导学生重点部分精读,关键之处细读,特别之处品读,达到句句顺口,领其义,悟其理。
全班交流:(1)你最喜欢哪个节目,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这个节目的精彩?如:“猴子爬竿”的节目十分精彩;猴子的打扮让我们觉得猴子好玩儿;猴子高难度的动作让我们惊异;猴子的表情让我们感受到猴子顽皮的天性。难怪观众要被它逗得哈哈大笑呢!请同学再来读一读,可以选一、两句,也可以选一小节读读,体会体会这个节目的精彩。
①自己试读第二自然段。
②小组读。
③指名读。(其余同学边听边看计算机课件)
④齐读。
教师小结:
课文在给我们介绍“猴子爬竿”这个节目时,先给我们介绍了节目名称,又介绍了猴子的动作的样子,最后介绍了观众的反应,让我们如同亲眼看见一般,真切地感受到了“猴子爬竿”这个节目的精彩。其余节目也很精彩,你们能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
(2)出示第三、四自然段,学生集体试读第三、四自然段。
(3)喜欢“黑熊踩木球”和“山羊走钢丝”这两个节目的同学分别朗读第三、四自然段并说出自己以怎样的心情或语气来朗读,通过学生互评,教师相机指导,理解重点词句,如描写黑熊紧张的词句:小心地移动;大木球刚滚过中心点,跷跷板的那一头就掉下来了.……
(4)请再仔细读读课文,你一定发现观众在观看这两个节目时有不同的反应。让我们再像课文中的观众一样,被笨重的黑熊那精彩的表演所吸引,为山羊表演的绝技大声喝彩!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感受“哄笑、喝彩”,从而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
【朗读有助于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句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在这个教学过程 中,教师能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做到以读代讲,以读激情,以问带读,以读促思,展开想象,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教师把讲解和朗读有机结合,做到讲中有读,读中有讲。碰上部分学生不理解,启发学生边读边联系课文进行想象,并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通过一读再读,让学生在读中自悟,切实体会到这场马戏十分精彩,并且在读中培养语感。】
(五)、以演促读,内化语言
1、“同学们,马戏团想在我们班聘请几位节目解说员,面试的题目就是请你为“猴子爬竿”、“黑熊踩木球”、“山走钢丝”这三个节目中的其中一个节目解说,请大家选择其中的一个节目准备,中间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
2、学生准备后看课件解说节目。
【学生学习书面语言其主要途径是范文语言的内化。复述是读书内化的重要过程。通过复述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增长知识,同时可以全方位地积淀语感经验。本课设计的这一游戏环节——学做解说员,不提复述两字,使学生在游戏中的轻松氛围中完成复述。这样,规范的书面语言反复进入学生的口语,就会自然地同化、改造学生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
(六)、启发想象,延伸仿说。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你有什么疑问吗?
2、你们观察过吗?课文第二、三、四小节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3、观看课件:“小狗做数学”、“猴子骑车”、“马钻火圈”。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仿照前三段的写法,选其中一个节目,把它说具体。
【“说话”是我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尤为重要。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说和写并不是同步的,为了缩短说和写间的差距,创设一个让学生仿说的情境,这样不但让学生产生了新奇感,而且运用了所学语言。】
屯溪六中七年级
(7)班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策划:程宁海郁素秋丁爱宁
实施教师:丁爱宁
活动参与:七年级
(7)班全体学生
资源利用:黄山世纪广场三区四县各景点展示台、网上资料、黄山三区四县地方志及其他有关书籍资料。
活动目标: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秀丽河山的感情,要求学生具有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参观世纪广场各景点展示台,让学生直观感受黄山的优美风光和历史文化遗产。通过网上资料的调查,全面了解黄山市各区县的历史渊源、地理概况、人文景观、文化遗产及其他情况。激发学生热爱黄山,为建设更美的家园努力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了解、继承徽州文化,锻炼他们查阅资料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内容:本活动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参观黄山世纪广场景点展示台,第二部分:学生分7个小组查资料、写调查报告,第三部分:调查报告汇报会及成果展览。
第一部分实施情况(参观)
时间:9月15日下午3点30-----5点30分
地点:世纪广场
形式:分成7个小组分别调查三区四县,在各小组语文组长的带领下参观并作记录。
预期目的:
一、通过实地参观,让学生直接了解徽州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更全面地掌握黄山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自然资源和民俗风情,直观考察徽派古建筑的精妙,追寻古徽州名人的足迹,探索徽州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在国内的地位。培养学生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热爱新安江,美化家乡的热情。唤起学生以黄山为荣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奋发读书的热情,并不断学习徽州名人,继承徽派优秀的学风和他们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
二、通过对家乡的探索理解语文的博大精深,确立大语文观念。认识到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与语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改变过去认为语文教学仅仅是课堂上的教学的错误观念,培养学生处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钻研黄山的历史文化遗产,真正让学生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从中学语文,用语文,收集语文,研究语文,以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分析能力,真正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的目的。
三、本次活动要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科与历史、绘画、篆刻、雕塑、地理、自然等密不可分的联系。了解黄山各区县的地理概况,离不开地理知识,了解它们的自然资源又与自然有关,源远流传的徽文化是历史的范畴,独具一格的徽派古建筑更是集绘画、雕塑、篆刻于一身,一方面具有工具性特征的语文是研究黄山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这次活动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学科间的这种联系,学会融会贯通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效率,也可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
第二部分实施情况(查资料、写报告)
时间:9月17日-----27日,分散进行
地点:可以集中讨论,也可分工查找资料。
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先分别找资料,再集中资料,分工写作,大致分历史渊源、地理概况、人文景观、文化遗产和其他五个部分写调查报告。最后由组长定稿,誊稿。
预期目的: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先每小组每个人都需要查找相关资料,然后把资料集中加以整理,分类,修改,这需要很好的合作精神,能共同完成任务,能够共同探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二、在信息时代,电脑发挥着无穷无尽的功能,利用好电脑有助于我们的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网上查资料的能力,本次活动正体现这一要求,使学生改变电脑只能玩游戏的看法,倡导学生利用电脑查阅资料,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在课外学语文。
三、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对材料的分析、综合能力。对已查到的资料,学生必须加以修改、处理,而且按要求分门别类地写出来。这样一方面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另一方面又使他们在不断的对资料的修改中提高文章处理的能力,语意理解力,从而锻炼写作能力。
第三部分实施情况(汇报、展览)
时间:9月29日下午第三节课
地点:本班教室“课外活动”栏目
形式:
1、每组组长将本组的调查报告简要地向同学汇报,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了解黄山,走近黄山,热爱黄山。
2、将调查报告贴在教室后“课外活动”栏目,让大家更进一步熟知黄山。
预期目的:展示同学们的劳动成果,肯定他们的成绩,激发他们积极参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全面获得有关黄山三区四县的各项内容,更加全面了解这些地方,丰富他们的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听和说的能力。
这是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我们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第一次尝试,学生浓厚的兴趣,高涨的热情,积极的投入,学生在活动课上的收获,都让我们对新课程新标准充满信心,相信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又将出现一片新的曙光。
撰稿人:丁爱宁
2002年9月30日
资料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