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费宝网教学设计

搜索51费宝网

青松和青藤教学设计一等奖

青松和青藤教学设计一等奖

时间:2023-06-30 16:51:03

类别:教学设计

青松和青藤教学设计一等奖

1、青松和青藤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认读18个生字,其中会写“冈、初、耐、烦、劲、阔、岛、拥”8 个生字。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生活和文章,了解和分析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4.进一步体会当别人有困难时应主动给予帮助。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小树为什么惭愧地低下了头。

教学准备:

灯片

教学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导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松树和青藤吗?(出示挂图,启发学生说说松树和青藤的特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

讲的是松树和青藤之间发生的故事。(板书课题)是怎样的故事呢?小朋友自己去弄清楚,看谁厉害。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默读课文,借助拼音解决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2.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听录音朗读,想想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4.同桌赛读。

5.生汇报自己读中所获,师根据汇报情况小结。

二、讲读课文。

1.理解第一自然段,齐读,让学生说出这段话写什么。

2.讲读第2、3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小松树看到了什么?用波浪线画出来。

(2)小松树的心情怎么样?用直线画出有关句子,读读。

(3)小杉树看到了什么?

(4)比较句子。

(5)分角色朗读第2、3自然段。

3.讲读第4—6自然段。

1)女生齐读青藤的话,男生读小杉树的话,老师读松树的话。

2)青藤向小杉树提出了什么问题?找出来。

3)小杉树是怎能样的反应?

4)“请您扶我一把”说明青藤什么样的品质?

5)练习说话,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请”。

6)再读小杉树的话,从话中看出杉树什么样的性格?

7)教读“哎呀,你这么瘦小,站都站不稳,也想看大海?”要读出不耐烦和耻笑的语气。

8)小松树听完杉树和青藤的话,是怎样做的?找出有关句子,读读。

9)小青藤在松树的帮助下,看到了什么?

10)航船上飘扬的旗帜后用“”有什么意思?

4.领会最后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

2)找3个人读。

3)生自由读。

词语理解:互相 拥抱 惭愧

4)体会段中意思,生讨论。

5.指导学生读句子:

1)小松树:“啊,我看到大海了,我看到初升的太阳了!”(读出高兴的语气)

2)“来呀,小青藤,你就顺着我的身子爬上来吧!”(亲切,安慰)

3)小杉树:“我看到了,看到了!有飞翔的海鸥,饭馆的波涛,还有点点白帆。。。。。。”(高兴而略带炫耀的语气)

板书设计: 松树

青藤 }看到了大海

杉树

第二课时

一.你从这个童话故事中明白了什么?自由说说。

二.学习生字。

1.从文中找出一类字,识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2.同桌交流识记方法。

3.师出示生字卡片查生自学生字情况。

4.生汇报自己学生字的体会,说出是如何记难记的字的。

5.师出示音节,生上黑板写出相应的生字。

6.集体订正,齐读生字。

三.生书写生字

四.学习二类字

1.生自学

2.同桌交流。

3.师出示二类字,生上黑板写出相应的音节。

4.生自读二类字3遍。

机动: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填上合适的词。

飞翔的( ) 辽阔的( ) 绿色的( )

明媚的( ) 高大的( ) 初升的( )

二、我会拼。

chū shēng nài fán shǐ jìn yōng bào

( ) ( ) ( ) ( )

guǎng kuò hǎi dǎo bō tāo shān gāng

( ) ( ) ( ) ( )

三、连一连。

飞翔的 岛屿 轻轻地 跑

辽阔的 海鸥 飞快地 读

绿色的 大海 大声地 走

机动:熟读课文

2、青松和青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18个生字,其中会写“冈、初、耐、烦、劲、阔、岛、拥”8 个生字。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生活和文章,了解和分析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4.进一步体会当别人有困难时应主动给予帮助。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小树为什么惭愧地低下了头。

教学准备:

灯片

教学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导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松树和青藤吗?(出示挂图,启发学生说说松树和青藤的特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

讲的是松树和青藤之间发生的故事。(板书课题)是怎样的故事呢?小朋友自己去弄清楚,看谁厉害。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默读课文,借助拼音解决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2.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听录音朗读,想想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4.同桌赛读。

5.生汇报自己读中所获,师根据汇报情况小结。

二、讲读课文。

1.理解第一自然段,齐读,让学生说出这段话写什么。

2.讲读第2、3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小松树看到了什么?用波浪线画出来。

(2)小松树的心情怎么样?用直线画出有关句子,读读。

(3)小杉树看到了什么?

(4)比较句子。

(5)分角色朗读第2、3自然段。

3.讲读第4—6自然段。

1)女生齐读青藤的话,男生读小杉树的话,老师读松树的话。

2)青藤向小杉树提出了什么问题?找出来。

3)小杉树是怎能样的反应?

4)“请您扶我一把”说明青藤什么样的品质?

5)练习说话,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请”。

6)再读小杉树的话,从话中看出杉树什么样的性格?

7)教读“哎呀,你这么瘦小,站都站不稳,也想看大海?”要读出不耐烦和耻笑的语气。

8)小松树听完杉树和青藤的话,是怎样做的?找出有关句子,读读。

9)小青藤在松树的帮助下,看到了什么?

10)航船上飘扬的旗帜后用“”有什么意思?

4.领会最后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

2)找3个人读。

3)生自由读。

词语理解:互相 拥抱 惭愧

4)体会段中意思,生讨论。

5.指导学生读句子:

1)小松树:“啊,我看到大海了,我看到初升的太阳了!”(读出高兴的语气)

2)“来呀,小青藤,你就顺着我的身子爬上来吧!”(亲切,安慰)

3)小杉树:“我看到了,看到了!有飞翔的海鸥,饭馆的波涛,还有点点白帆。。。。。。”(高兴而略带炫耀的语气)

板书设计: 松树

青藤 }看到了大海

杉树

第二课时

一.你从这个童话故事中明白了什么?自由说说。

二.学习生字。

1.从文中找出一类字,识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2.同桌交流识记方法。

3.师出示生字卡片查生自学生字情况。

4.生汇报自己学生字的体会,说出是如何记难记的字的。

5.师出示音节,生上黑板写出相应的生字。

6.集体订正,齐读生字。

三.生书写生字

四.学习二类字

1.生自学

2.同桌交流。

3.师出示二类字,生上黑板写出相应的音节。

4.生自读二类字3遍。

机动: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填上合适的词。

飞翔的( ) 辽阔的( ) 绿色的( )

明媚的( ) 高大的( ) 初升的( )

二、我会拼。

chū shēng nài fán shǐ jìn yōng bào

( ) ( ) ( ) ( )

guǎng kuò hǎi dǎo bō tāo shān gāng

( ) ( ) ( ) ( )

三、连一连。

飞翔的 岛屿 轻轻地 跑

辽阔的 海鸥 飞快地 读

绿色的 大海 大声地 走

机动:熟读课文

3、《松树和青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18个生字,其中会写“冈、初、耐、烦、劲、阔、岛、拥”8 个生字。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生活和文章,了解和分析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4.进一步体会当别人有困难时应主动给予帮助。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小树为什么惭愧地低下了头。教学准备: 灯片教学安排: 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松树和青藤吗?(出示挂图,启发学生说说松树和青藤的特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讲的是松树和青藤之间发生的故事。(板书课题)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自由读课文,用铅笔标出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新词,难写的字,易读错、写错的字等)二、读准字词,记忆字形。 1.板书生字,并组词。 2.学生自学,想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3.学生交流记忆的方法。 4.指导生字书写,用生字练习组词,进行词语扩展练 5.投影显示认读字,借助拼音认识这些字。 6.熟读课文,巩固生字,实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 1.理解第一自然段,齐读,让学生说出这段话写什么。 2.讲读第2、3自然段。1)小松树看到了什么?2)小松树的心情怎么样?3)小杉树看到了什么?4)比较句子。5)分角色朗读第2、3自然段。 3.讲读第4—6自然段。1)女生齐读青藤的话,男生读小杉树的话,老师读松树的话。2)青藤向小杉树提出了什么问题?3)小杉树是怎能样的反应?4)“请您扶我一把”说明青藤什么样的品质?5)练习说话,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请”。6)再读小杉树的话,从话中看出杉树什么样的性格?7)教读“哎呀,你这么瘦小,站都站不稳,也想看大海?”要读出不耐烦和耻笑的语气。8)小松树听完杉树和青藤的话,是怎样做的?9)小青藤在松树的帮助下,看到了什么?10)航船上飘扬的旗帜后用“”有什么意思? 4.领会最后一自然段1)全班齐读。词语理解:互相拥抱惭愧2)这一句怎么理解?

第三课时

一、填上合适的词。飞翔的()辽阔的()绿色的()二、我会拼。chū shēng nài fán shǐ jìn yōng bào ( ) ( ) ( ) ( )guǎng kuò hǎi dǎo bō tāo shān gāng( ) ( ) ( ) ( )三、连一连。飞翔的岛屿轻轻地跑辽阔的海鸥飞快地读绿色的大海大声地走

4、《松树和青藤》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认读18个生字,其中会写“冈、初、耐、烦、劲、阔、岛、拥”8 个生字。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生活和文章,了解和分析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4.进一步体会当别人有困难时应主动给予帮助。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小树为什么惭愧地低下了头。

教学准备:

灯片

教学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导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松树和青藤吗?(出示挂图,启发学生说说松树和青藤的特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讲的是松树和青藤之间发生的故事。(板书课题)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读课文,用铅笔标出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新词,难写的字,易读错、写错的字等)

二、读准字词,记忆字形。

1.板书生字,并组词。

2.学生自学,想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3.学生交流记忆的方法。

4.指导生字书写,用生字练习组词,进行词语扩展练

5.投影显示认读字,借助拼音认识这些字。

6.熟读课文,巩固生字,实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

1.理解第一自然段,齐读,让学生说出这段话写什么。

2.讲读第2、3自然段。

1)小松树看到了什么?

2)小松树的心情怎么样?

3)小杉树看到了什么?

4)比较句子。

5)分角色朗读第2、3自然段。

3.讲读第4—6自然段。

1)女生齐读青藤的话,男生读小杉树的话,老师读松树的话。

2)青藤向小杉树提出了什么问题?

3)小杉树是怎能样的反应?

4)“请您扶我一把”说明青藤什么样的品质?

5)练习说话,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请”。

6)再读小杉树的话,从话中看出杉树什么样的性格?

7)教读“哎呀,你这么瘦小,站都站不稳,也想看大海?”要读出不耐烦和耻笑的语气。

8)小松树听完杉树和青藤的话,是怎样做的?

9)小青藤在松树的帮助下,看到了什么?

10)航船上飘扬的旗帜后用“”有什么意思?

4.领会最后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

词语理解:互相拥抱惭愧

2)这一句怎么理解?

第三课时

一、填上合适的词。

飞翔的( )辽阔的( )绿色的( )

二、我会拼。

chū shēng nài fán shǐ jìn yōng bào

( )( )( )( )

guǎng kuò hǎi dǎo bō tāo shān gāng

( )( )( )( )

三、连一连。

飞翔的 岛屿 轻轻地 跑

辽阔的 海鸥 飞快地 读

绿色的 大海 大声地 走

5、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家长会上话青松《青松》教学实录

一、漫步诗林巧引题。

师:同学们学了很多的古诗,有些古诗的题目里面常常有这样一个字——板书“咏”。(生齐读)。

师:知道这个“咏”是什么意思吗?

生:赞美、赞颂、歌咏、歌颂……

师:是呀,诗人多感,看到眼前的景或物,就会产生许多这样那样的感受,有了感受就想表达出来呀,于是,一不小心就写下这么些诗来。还记得哪些古诗的题目里就有这个字?

生:《咏华山》、《咏梅》《咏鹅》《咏柳》……

(齐背提到的这几首诗)

师:有些诗,题目中没有这个“咏”字,却也有歌咏之意。比如《望庐山瀑布》,

生:(迫不及待地)还有《草》《小池》《风》……

师:哎呦,这么多的诗都是这样啊。我们虽不是诗人,可能也会有诗人想说说想夸夸想赞赞的冲动,比如,出去游玩的时候,你有过吗?

生:自由发言。

师:想不到我们班有那么多的同学都有诗人的冲动,将来一定会有许多小诗人、大诗人。

师:如果,老师在咏字前加上一个字——板书“冬”。(生连起来读“冬咏”)这回咱们把咏的范围定在冬天,你又想歌咏哪些景或物呢?

生:我想歌咏大雪。大雪下过之后,我们可以滚雪球、打雪仗、还可以在雪上溜冰,雪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

生:我想歌咏青松,因为它在大冬天里也不怕冷,大雪压着它也不怕。(这位同学预习过《青松》一课)

生:我想歌咏梅花,因为它也不怕冷,天越冷的时候,它开得越美,开得越香。

生:我想歌咏翠竹,因为冬天里它长得很绿,而其它的植物大多都干枯了。

……

师:我们在识字五中学到的三种植物你们都提到了。怪不得人们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呢。今天老师要跟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组新的诗,补充诗题——冬夜杂咏(生齐读)

师:《冬夜杂咏》是陈毅元帅在1960年写的一组诗的总题。里面包括三首诗,分别是《青松》、

《红梅》、《秋菊》。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青松》。(板书诗题——青松)

二、一读古诗求流利

师:(生齐读课题后问)诗的题目往往就是诗的眼睛,你这个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又产生了哪些小问号呢?

(生发言)

师:既然有了问号,就自己读一读吧,诗中有几个新的生字朋友,我们可要读准它的名字。

生自由读古诗。

小黑板出示古诗,生字用红粉笔标出。

师:谁来做小老师,带着大家学一学生字。

(有三生分别带学生读生字)

师:生字都认识了,谁来读一读古诗?

(生读,师相机正音,重点指导读“挺且直”,读了好几遍)

师:真不错,没用老师教就能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同学们都知道,诗要想读得好,就不仅是正确流利了,还要读出诗的韵味,也就是要读好诗的节奏诗的停顿。诗该怎样读,怎样停顿呢?同学们做老师,你们读,我来画。

(生读师画)

再次练读,读得很有味。

三、再读古诗会诗意

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边读边想。

生:我知道大雪压青松的意思,就是大雪压在青松的身上。

生:我知道青松挺且直的意思,就是青松被大雪压着,腰也没弯,很直。

生:我知道待到雪化时的意思,就是到了雪化的时候。

生:老师,我不知道什么是高洁?

师:不懂就要问,很好!有谁知道这个词的意思?

(只有一个举手。)

生:高是说松树很高,洁就是清洁。

师:是不是这个意思呢?我们过会再想。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句,“大雪压青松”,这是怎样一场大雪呢?请同学们看书上的图。

生:雪很大,很厚。

生:雪落在地上,就像是一层厚厚的被子。

生:到处都是白色的。

师:虽然这是雪后的情景,但是从地上的雪我们也能猜想到,这雪下的时候,一定很(生齐:大),下的时间也一定很(生齐:长)。用一个成语来,这真是(生:鹅毛大雪)。下这么大的雪,气温一定很(低)。天一定很(冷)。你又想到了哪个成语呢?(雪窖冰天,冰天雪地)

是呀,就是在这样的天,这么大的雪压在青松身上。同学们再读这个“压”字,给你什么感觉?

生:雪很重。

生:雪很沉,像块石头似的。

生:青松的肩膀上一定有些疼了。

师:理解得真好。这么沉的大雪压在青松的肩上,它又有何反应呢?

(生齐:青松挺且直)

青松是怎样挺且直的呢?谁愿做青松?

(请一生上台来演,生昂首挺胸,生评议。)

师:通过这么一演,你们都知道挺的意思了,挺就是——(挺起胸),直就是——(直起腰)。其实在这里,挺与直的意思差不多,可以说成同义词,中间用了一个“且”把两个字连起来。同学们再看这个挺字,什么旁?(提手旁)从这个偏旁也许我们还能想到,在挺起胸的时候,还应有一个动作,什么动作?(生用手拍胸),用手一拍这胸脯,挺就挺出这感觉来了,什么神情?(有信心,有勇气)同学们在什么情况下会挺?

生:我在考试考了100分的时候会挺起胸。

生:我在跑步得了第二名的时候会挺。

生:我在领奖台上领奖的时候会挺。

师:是呀,我们在取得了成绩,获得了成功的时候常常会挺起自己的胸膛。那青松是在什么时候挺的呢?

生:是在大雪压着的时候挺的。

生: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挺的。

师:面对着大雪,青松没有惧怕。反而挺直了自己的胸膛。这正应了写《蜡梅花》中的一句话——大雪当(生齐:棉袄),风来(生齐:挺胸膛)。记得《敕勒歌》中有这么一个句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这里,也许我们可以改一下了——“天苍苍,雪茫茫,风吹青松(生齐:挺胸膛)。同学们,青松这一挺,挺出的是自信,挺出的是勇气,挺出的是一个微笑的强者,挺出的是一个钢毅的汉子。

面对着青松,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青松,你真是好样的。

生:青松,你真了不起。

生:青松,你是个英雄,我真佩服你!

生:青松,我要向你学习,做一个坚强的人。

师:能把你的这种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读评前两行诗。)

师:我们再来看后两行,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刚刚就有同学说了“待到雪化时”的意思,就是等到雪融化了的时候,跟大雪压着时的青松相比,你觉得雪化之后,阳光照耀下的青松,又有哪些不同呢?

生:雪化后的青松更高。

生:雪化了之后,青松一定更绿了。

生:青松一定更好看了。

生:青松在阳光下可能还闪着光。

生:雪化了之后,青松一定挺得更直了。

生:被雪洗过的青松,可能更干净了。

师:更干净了,就是洁,更挺了,就是高。又不仅仅如此。雪后的青松,被大雪压过,洗过的青松,在阳光下更绿了,更美了,更挺了,更有男子汉的气概了,也更加惹人喜爱了。这就是高洁。这就是松的高洁之处,不同于其它树木之处。

师:那现在你知道“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意思了吗?

(生说意思)

(美读,配乐读)

师:读了陈毅的这首《青松》,你对青松又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呢?

生:青松不怕寒冷,不怕大雪压,真叫人佩服。

生:青松被大雪压着,还挺得那么自信,那么勇敢,真厉害。

生:我也要向青松学习。

生:青松在困难面前,一点也不害怕。

师:是呀,但愿我们像青松,在困难面前一样能挺出自信与勇气的青松。

师:《冬夜杂咏》这个组诗中,还有两首,都在我们的练习册上,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再学学那两首诗。

(稍作整理续上,有草率之感,敬请原谅!)

6、青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字词意思。

3、初步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初步体会青松的品格。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兴趣

1、出示青松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

2、板书:青松

你们见过青松吗?你认识的青松是怎样的?

出示:“松竹梅岁寒三友”指导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3、你们喜欢青松吗?陈毅爷爷也非常喜欢青松,你们知道陈毅爷爷吗?

陈毅爷爷不但会带兵打仗,还非常有才华。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大雪纷飞,陈毅披着衣服走到屋外,看到灯光下的青松,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师饱含深情朗读古诗)

二、初读古诗求流利

1、生自由读古诗,要求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谁来做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读生字。

3、诗中的生字都认识了。读古诗肯定不成问题了,谁来试一试?

学生朗读,师相机正音。

4、要想读好诗,不仅要正确流利,还要读出韵味,也就是要读好诗的节奏诗的停顿。那么这首诗该怎样读出它的节奏和停顿呢?你们做老师来读,我来画好吗?(生读师画)

再次练读,读出诗的味道。

三、再读古诗会诗意

小朋友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书读多了,自然就领会其中的意思了。刚才我们已经把这首诗读了好多遍了,你知道这首诗的意思了吗?

1、自由读读,边读边想每句诗的意思,同桌之间再互相说一说。

2、指名回答,你读懂了哪一句,就先说哪一句,不懂的句子或词儿也可以提出来大家讨论。

3、“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我们先来看第一句,这是怎样一场大雪呢?看图想象一下大雪的场景,指名学生说。

是呀,那雪多大呀!每片雪花儿都有鹅毛般大,不一会儿,世界就成了白茫茫的一片。我们能想象得到,当时的积雪一定——(很厚很厚),天气一定——(很冷很冷)。

可是,就在这冰天雪地里,在这寒风暴雪里,却挺立着一棵——青松。(指第一句)谁来读好这一句诗?(指名读。读出雪很大,天很冷,雪压在身上很重的感觉)

这么重,这么厚的雪压在身上,青松有什么反应呢?(生:青松挺且直)

青松是怎样“挺且直”的呢?谁愿意做青松?(学生表演)

通过这么一演,我们都知道了,挺就是——(挺起胸),直就是——(直起腰)。其实在这里“挺”和“直”意思相近,中间用“且”连接起来,“且”就是而且、并且的意思。

让我们也来学学青松,把胸挺起来,把腰直起来!挺直腰板,你们看起来多有精神多自信啊!想想,你们曾经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这么自信地昂首挺胸的呢?

是啊!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多让人骄傲呀!这是自豪地“挺直”、自信的“挺直”呀!而青松呢?它是在什么情况下仍然“挺且直”的呀?

在狂风暴雪里,在冰天雪地中,青松遇到这么大的困难时还挺直自己的身体,这种“挺直”多么不容易、多么令人敬佩啊!让我们一起再读读第一句。

闭着眼睛再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了一棵怎样的青松?你想对它说什么?

说得好!风雪有什么可怕!困难在勇敢者的心中,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寒风吹不倒!大雪压不弯!昂首挺立于风雪之中,这就是青松!让我们都做一名勇敢者,一起再来读好这一句诗!

4、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我们再来看后两行,刚刚就有同学说了“待到雪化时”的意思,就是等到雪融化了的时候,跟大雪压着时的青松相比,你觉得雪化之后,阳光照耀下的青松,又有哪些不同呢?

生:雪化后的青松更高。

生:雪化了之后,青松一定更绿了。

生:青松一定更好看了。

生:青松在阳光下可能还闪着光。

生:雪化了之后,青松一定挺得更直了。

生:被雪洗过的青松,可能更干净了。

师:更干净了,就是洁,更挺了,就是高。又不仅仅如此。雪后的青松,被大雪压过,洗过的青松,在阳光下更绿了,更美了,更挺了,更有男子汉的气概了,也更加惹人喜爱了。这就是松的高洁之处,不同于其它树木之处。

师:那现在你知道“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意思了吗?学生说。

四、总结拓展激情感

孩子们,读了陈毅的这首《青松》,你对青松又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呢?

生:青松不怕寒冷,不怕大雪压,真叫人佩服。

生:青松被大雪压着,还挺得那么自信,那么勇敢,真厉害。

生:我也要向青松学习。

生:青松在困难面前,一点也不害怕。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的五十年代,中国连续三年发生了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全国的大部分田地都收不上来粮食。没有粮食可以吃,这让无数的中国人民,受到了死亡的威胁!可是,坚强的中国人民没有害怕,没有屈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困难,很快地度过了这段艰难的时期。

师:此时,你想说什么吗?你觉得中国人民怎么样?

生:中国人民真了不起呀!

生:中国人民真坚强呀!

生:中国人民不怕困难,不管多苦,都是勇往直前的!

师:是呀!中国人民面对困难,毫不屈服,多么坚强,多么了不起呀!不就像这高尚、纯洁的青松嘛!于是,在1960年的那个冬天,陈毅爷爷提笔写下了《青松》这首诗——(师生齐读)。

师:这首诗赞美的是勇敢的青松,更是坚强的——生齐答:中国人民!

其实,陈毅爷爷不仅仅一首《青松》来鼓励和赞扬中国人民,《青松》只是他写的《冬夜杂咏》中的一首,另外还有许多首,比如《红梅》和《秋菊》(出示小黑板),小朋友们有兴趣课后再读一读。

五、教学生字助默写

教学生字,重点指导:压、挺

六、作业超市求巩固

1、背诵默写古诗

2、读《红梅》、《秋菊》

3、写几句话,赞美你心目中的青松。

附板书:

青松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7、《青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诗选自陈毅同志的《冬夜杂咏》,全诗借写大雪重压之下青松的毫不畏惧、苍翠挺拔,赞颂坚强高洁品质。以“青松”为题,隐含所抒之情。

【教学要求】

德:初步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字词意思。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此诗。

【教学方法】反复吟读,借助插图在说话练习中理解此诗。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谈话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谁会背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写的,是一首古诗。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一首诗,这首诗是陈毅爷爷写的。

2、板书课题:18青松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

注意正音:“青、挺、松”是后鼻音,“直、知、寺”是翘舌音。

要求读出节奏,不能唱读。

三、细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想想诗句的意思。

2、引导理解诗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压:重压。

挺:直立而高耸。

且:而且

指名说说一、二行的意思。

结合看图,说说青松是怎样不畏严寒的。

学生练习读一、二两行。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洁”是什么意思?“高洁”呢?(高尚纯洁)

“待”是什么意思?(等待,等到)

“化”是什么意思?(融化)

指名说说三、四两行的意思。

(要想知道青松怎样高尚纯洁,请等到大雪融化的时候)

大雪融化后,青松又是什么样儿呢?请小朋友看图。

出示雪融化以后的青松图,指名说说这时修建青松的样子。

指导朗读。(要读出赞、自豪的感情)

3、练说全诗的意思。

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4、小结全诗。

课文一、二两行写看到的景象,突出表现青松不畏严寒;三、四两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赞美了青松的高尚纯洁。

(板书:景 不畏严寒 情 纯洁高尚)

四、指导朗读、背诵全文

朗读。

全诗朗读的速度不要太快,要读出停顿和重音。

大雪|压青松。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诗意。

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引导用熟字记生字。

艇--挺 粗--且 特--待 优--化

“压”是“厂字头”,不要多加一点。

2指导写法。

待、化:左窄右宽。

挺:要摆匀称。

3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词抄词。(课后第三题)

2给下面的字加个偏旁或字,再组词。

化--( ) 且--( ) 青--( ) 公--( )

3扩词。

高( )( )( ) 青( )( )( )

8、《青松》教学设计

《青松》教学设计

这首诗选自陈毅同志的《冬夜杂咏》,全诗借写大雪重压之下青松的毫不畏惧、苍翠挺拔,赞颂坚强高洁品质。以“青松”为题,隐含所抒之情。

德:初步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字词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此诗。

反复吟读,借助插图在说话练习中理解此诗。

课文录音,教学挂图。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谈话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谁会背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写的,是一首古诗。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一首诗,这首诗是陈毅爷爷写的。

2、板书课题:18青松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

注意正音:“青、挺、松”是后鼻音,“直、知、寺”是翘舌音。

要求读出节奏,不能唱读。

三、细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想想诗句的意思。

2、引导理解诗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压:重压。

挺:直立而高耸。

且:而且

指名说说一、二行的意思。

结合看图,说说青松是怎样不畏严寒的。

学生练习读一、二两行。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洁”是什么意思?“高洁”呢?(高尚纯洁)

“待”是什么意思?(等待,等到)

“化”是什么意思?(融化)

指名说说三、四两行的意思。

(要想知道青松怎样高尚纯洁,请等到大雪融化的时候)

大雪融化后,青松又是什么样儿呢?请小朋友看图。

出示雪融化以后的青松图,指名说说这时修建青松的样子。

指导朗读。(要读出赞、自豪的感情)

3、练说全诗的意思。

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4、小结全诗。

课文一、二两行写看到的景象,突出表现青松不畏严寒;三、四两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赞美了青松的高尚纯洁。

(板书:景不畏严寒情纯洁高尚)

四、指导朗读、背诵全文

朗读。

全诗朗读的速度不要太快,要读出停顿和重音。

大雪|压青松。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诗意。

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引导用熟字记生字。

艇--挺粗--且特--待优--化

“压”是“厂字头”,不要多加一点。

2指导写法。

待、化:左窄右宽。

挺:要摆匀称。

3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词抄词。(课后第三题)

2给下面的字加个偏旁或字,再组词。

化--()且--()青--()公--()

3扩词。

高()()()青()()()

9、《青松》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青松》描写了大雪重压之下的青松坚挺劲直的形象,赞颂了坚强高洁的品格。

全诗共两行,前两行描绘了一幅“青松斗雪”的图画。漫天飞雪,气势汹汹,不但没有使青松屈服淫威,反而愈挫愈奋,挺而且直。插图中有一小株顽强生长在峭壁石缝中的横生松,厚雪戏谑,毫不畏惧。宁折不弯的气势怎不叫人素然起敬。三四行则言志抒情,艳阳高照之日,大雪势必消融于无形,青松则更加苍翠欲滴。

学情分析:

学生对雪压青松这种自然现象比较熟悉,有背诵古诗和学习《登颧雀楼》的基础上,通过诵读,能够完成对诗的初步感知。但是,对诗中的重点词语如:“挺且直、高洁”可能理解起来有难度。对诗人的志与情的领悟更需要教师进一步的引导。

教学设想:

这首诗包含两层意义,一是赞颂自然意义的青松、二是赞颂精神意义上的青松。本课的教学如果能达到疏通诗意,结合生活实际与插图,通过诵读体会到青松的纯洁高尚这一层次,可以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考虑到教学是一种课程开发,高林生老师曾经提到:在他们的已知上起步,尽可能引导他们最大限度地走向未知;所以在设计时,做适度的整合,充分利用时代背景,读读背背中的情境图及教师的导语,激发、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力求达到与作者共鸣的效果,从而深入挖掘诗意,使学生的诵读积累变得更加有意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此诗。

教学难点:反复吟读,借助插图在说话练习中理解此诗。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旧知导入

1、小朋友们一起背诵我们学过的识字5,谁能说一说,你对青松的了解?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相机板书)《青松》。

3、知道是谁写的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学过《陈毅探母》,知道陈毅元帅对母亲十分孝顺,但是你们可能还不知道,他还是一位文学修养特别高的诗人呢?今天,让我们从这首诗中了解他吧!

二、初读求正确、流利

1、小朋友们先听一听老师的朗读。教师范读。

听了老师的朗读,再看看插图,你猜一猜这首诗写了什么?

2、你们想要读得好,那就从读准字音开始吧!

3、常规自读,圈画生字,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4、指名读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

5、多种形式朗读,强化字音,评价是否注意了诗的节奏。

三、学习生字

1、本课6个生字,“挺“字要具体指导,注意第四笔是撇,不是横,右边部分是“建字底”。其它字可采取学生自学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字形的。

2、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一读理解诗意

1、上节课,我们能把这首诗读得正确、流利,这节课,我们再来读一读,看看这首诗怎样写我们熟悉的青松的?请小朋友自己认真读一读,相信你有很多地方自己能读懂,实在不懂的一会儿你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

2、学习第一二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看图释疑。

学生可能对“挺且直”不理解,可做如下引导:

请你先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厚厚的雪聚集在松枝上,这时的松树,是个什么样子?(松树笔直的站立着)

你能做个挺且直的姿势吗?

你的身上压着厚厚的雪,但是你却傲然挺立,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吗?找生读,同桌间读。

听了你的读书,老师知道你读懂了这两句诗,加上你的想象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3、学习第三四句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过渡:上面的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大雪重压下的青松,宁折不弯,多么可敬啊!我们接着读后两句,看看陈毅元帅又想到了什么?

(2)按前两句学法,学生提出问题,组织讨论释疑,

这两诗中的“高洁”一词学生有的可能理解,可让他发表自己的意见再集体补充。

(3)如果学生不理解,可以再次引导:冬天到了,许多树木都落光了叶子,松树怎么样呢?(树干笔直,树叶苍翠,这就是~高尚。)

看图:想想雪化之后松针的颜色会怎么样呢?(更加苍翠、碧绿,这就叫纯洁)

你就是大雪重压反而更加苍翠碧绿的松针,你现在带上这种感觉再读一读这两句诗吧!

你能用青松的口气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你想知道我们松树的高尚纯洁吗?冰雪马上就要融化,那时你再来看吧!)

5、讨论怎样停顿才能读出诗中的意思。

读一读,在什么地方停顿更能表现青松的“挺且直”和“高洁”呢?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找生读,再相互评价,然后男女生赛读。

二、再读体会诗人情感

1、小朋友知道这是陈毅元帅什么时候写的这首诗吗?请你们读读《练习与测试》中“小资料”中的这段话。说说这里大雪指的是什么?(经济困难)青松指的是什么?(中国人民)

2、你现在就是面对困难威武不屈的中国人民,你可以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

3、请小朋友看一看127页的读读背背,图中是为了建立新中国,在敌人的屠刀下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的烈士们,他们就像脚下的宁折不弯的青松,你还可以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

三、背诵再升华

陈毅的一首诗,我们反复读竟然有这么多的意思,让我们先来记住它吧!相信这首诗会激励你的一生。

四、作业:背诵《红梅》和《秋菊》。

10、《青松》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第一课时

一、旧知导入

1、 小朋友们一起背诵我们学过的识字5,谁能说一说,你对青松的了解?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相机板书)《青松》。

3、知道是谁写的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学过《陈毅探母》,知道陈毅元帅对母亲十分孝顺,但是你们可能还不知道,他还是一位文学修养特别高的诗人呢?今天,让我们从这首诗中了解他吧!

二、初读求正确、流利

1、 小朋友们先听一听老师的朗读。教师范读。

听了老师的朗读,再看看插图,你猜一猜这首诗写了什么?

2、 你们想要读得好,那就从读准字音开始吧!

3、 常规自读,圈画生字,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4、 指名读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

5、多种形式朗读,强化字音,评价是否注意了诗的节奏。

三、学习生字

1、 本课6个生字,“挺“字要具体指导,注意第四笔是撇,不是横,右边部分是“建字底”。其它字可采取学生自学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字形的。

2、 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一读理解诗意

1、 上节课,我们能把这首诗读得正确、流利,这节课,我们再来读一读,看看这首诗怎样写我们熟悉的青松的?请小朋友自己认真读一读,相信你有很多地方自己能读懂,实在不懂的一会儿你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

2、 学习第一二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看图释疑。

学生可能对“挺且直”不理解,可做如下引导:

请你先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厚厚的雪聚集在松枝上,这时的松树,是个什么样子?(松树笔直的站立着)

你能做个挺且直的姿势吗?

你的身上压着厚厚的雪,但是你却傲然挺立,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吗?找生读,同桌间读。

听了你的读书,老师知道你读懂了这两句诗,加上你的想象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3、学习第三四句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 过渡:上面的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大雪重压下的青松,宁折不弯,多么可敬啊!我们接着读后两句,看看陈毅元帅又想到了什么?

(2) 按前两句学法,学生提出问题,组织讨论释疑,

这两诗中的“高洁”一词学生有的可能理解,可让他发表自己的意见再集体补充。

(3)如果学生不理解,可以再次引导:冬天到了,许多树木都落光了叶子,松树怎么样呢?(树干笔直,树叶苍翠,这就是~高尚。)

看图:想想雪化之后松针的颜色会怎么样呢?(更加苍翠、碧绿 ,这就叫纯洁)

你就是大雪重压反而更加苍翠碧绿的松针,你现在带上这种感觉再读一读这两句诗吧!

你能用青松的口气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你想知道我们松树的高尚纯洁吗?冰雪马上就要融化,那时你再来看吧!)

5、讨论怎样停顿才能读出诗中的意思。

读一读,在什么地方停顿更能表现青松的“挺且直”和“高洁”呢?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找生读,再相互评价,然后男女生赛读。

二、再读体会诗人情感

1、小朋友知道这是陈毅元帅什么时候写的这首诗吗?请你们读读《练习与测试》中“小资料”中的这段话。说说这里大雪指的是什么?(经济困难)青松指的是什么?(中国人民)

2、你现在就是面对困难威武不屈的中国人民,你可以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

3、请小朋友看一看127页的读读背背,图中是为了建立新中国,在敌人的屠刀下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的烈士们,他们就像脚下的宁折不弯的青松,你还可以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

三、背诵再升华

陈毅的一首诗,我们反复读竟然有这么多的意思,让我们先来记住它吧!相信这首诗会激励你的一生。

四、作业

背诵《红梅》和《秋菊》。

11、《青松》教学设计

《青松》教学设计二

【教材分析】

这首诗选自陈毅同志的《冬夜杂咏》,全诗借写大雪重压之下青松的毫不畏惧、苍翠挺拔,赞颂坚强高洁品质。以“青松”为题,隐含所抒之情。

【教学要求】

德:初步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字词意思。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此诗。

【教学方法】反复吟读,借助插图在说话练习中理解此诗。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谈话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谁会背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写的,是一首古诗。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一首诗,这首诗是陈毅爷爷写的。

2、板书课题:18青松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

注意正音:“青、挺、松”是后鼻音,“直、知、寺”是翘舌音。

要求读出节奏,不能唱读。

三、细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想想诗句的意思。

2、引导理解诗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压:重压。

挺:直立而高耸。

且:而且

指名说说一、二行的意思。

结合看图,说说青松是怎样不畏严寒的。

学生练习读一、二两行。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洁”是什么意思?“高洁”呢?(高尚纯洁)

“待”是什么意思?(等待,等到)

“化”是什么意思?(融化)

指名说说三、四两行的意思。

(要想知道青松怎样高尚纯洁,请等到大雪融化的时候)

大雪融化后,青松又是什么样儿呢?请小朋友看图。

出示雪融化以后的青松图,指名说说这时修建青松的样子。

指导朗读。(要读出赞、自豪的感情)

3、练说全诗的意思。

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4、小结全诗。

课文一、二两行写看到的景象,突出表现青松不畏严寒;三、四两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赞美了青松的高尚纯洁。

(板书:景不畏严寒情纯洁高尚)

四、指导朗读、背诵全文

朗读。

全诗朗读的速度不要太快,要读出停顿和重音。

大雪|压青松。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指名说说诗意。

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 教学字形。

引导用熟字记生字。

艇--挺粗--且特--待优--化

“压”是“厂字头”,不要多加一点。

2 指导写法。

待、化:左窄右宽。

挺:要摆匀称。

3 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1 读词抄词。(课后第三题)

2 给下面的字加个偏旁或字,再组词。

化--()且--()青--()公--()

3 扩词。

高()()()青()()()

12、《青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美观地书写

教学难点: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青松的品质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小黑板

教学过程预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美观地书写

教学难点: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青松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谈诗导入。

1、同学们学了很多的古诗,有些古诗的题目里面常常有这样一个字——板书“咏”。(生齐读)。

2、知道这个“咏”是什么意思吗?

3、是呀,诗人多感,看到眼前的景或物,就会产生许多这样那样的感受,有了感受就想表达出来呀,于是,一不小心就写下这么些诗来。还记得哪些古诗的题目里就有这个字?(齐背提到的这几首诗)

4、有些诗,题目中没有这个“咏”字,却也有歌咏之意。比如《望庐山瀑布》,

5、这么多的诗都是这样啊。我们虽不是诗人,可能也会有诗人想说说想夸夸想赞赞的冲动,比如,出去游玩的时候,你有过吗?

6、如果,老师在咏字前加上一个字——板书“冬”。(生连起来读“冬咏”)这回咱们把咏的范围定在冬天,你又想歌咏哪些景或物呢?

7、我们在识字五中学到的三种植物你们都提到了。怪不得人们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呢。今天老师要跟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组新的诗,补充诗题——冬夜杂咏(生齐读)

8、《冬夜杂咏》是陈毅元帅在1960年写的一组诗的总题。里面包括三首诗,分别是《青松》、《红梅》、《秋菊》。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青松》。(板书诗题——青松)

二、初读古诗

1、(生齐读课题后问)诗的题目往往就是诗的眼睛,你这个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又产生了哪些小问号呢?

2、既然有了问号,就自己读一读吧,诗中有几个新的生字朋友,我们可要读准它的名字。(生自由读古诗。)

3、小黑板出示古诗(生字用红粉笔标出)

4、谁来做小老师,带着大家学一学生字。

5、生字都认识了,谁来读一读古诗?(生读,师相机正音,重点指导读“挺且直”,读了好几遍)

6、真不错,没用老师教就能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同学们都知道,诗要想读得好,就不仅是正确流利了,还要读出诗的韵味,也就是要读好诗的节奏诗的停顿。诗该怎样读,怎样停顿呢?同学们做老师,你们读,我来画。

7、再次练读,读得很有味。

三、潜心会意

1、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边读边想。

(生自由发言)

2、我们先来看第一句,“大雪压青松”,这是怎样一场大雪呢?请同学们看书上的图。

3、虽然这是雪后的情景,但是从地上的雪我们也能猜想到,这雪下的时候,一定很(大),下的时间也一定很(长)。用一个成语来,这真是(鹅毛大雪)。下这么大的雪,气温一定很(低)。天一定很(冷)。你又想到了哪个成语呢?(雪窖冰天,冰天雪地)

4、是呀,就是在这样的天,这么大的雪压在青松身上。同学们再读这个“压”字,给你什么感觉?

5、理解得真好。这么沉的大雪压在青松的肩上,它又有何反应呢?

(青松挺且直)

6、青松是怎样挺且直的呢?谁愿做青松?

(请一生上台来演,生昂首挺胸,生评议。)

7、通过这么一演,你们都知道挺的意思了,挺就是——(挺起胸),直就是——(直起腰)。其实在这里,挺与直的意思差不多,可以说成同义词,中间用了一个“且”把两个字连起来。同学们再看这个挺字,什么旁?(提手旁)从这个偏旁也许我们还能想到,在挺起胸的时候,还应有一个动作,什么动作?(生用手拍胸),用手一拍这胸脯,挺就挺出这感觉来了,什么神情?(有信心,有勇气)同学们在什么情况下会挺?

8、是呀,我们在取得了成绩,获得了成功的时候常常会挺起自己的胸膛。那青松是在什么时候挺的呢?

9、面对着大雪,青松没有惧怕。反而挺直了自己的胸膛。这正应了写《蜡梅花》中的一句话——大雪当(生齐:棉袄),风来(生齐:挺胸膛)。记得《敕勒歌》中有这么一个句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这里,也许我们可以改一下了——“天苍苍,雪茫茫,风吹青松(生齐:挺胸膛)。同学们,青松这一挺,挺出的是自信,挺出的是勇气,挺出的是一个微笑的强者,挺出的是一个钢毅的汉子。

10、面对着青松,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11、能把你的这种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读评前两行诗。)

12、我们再来看后两行,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刚刚就有同学说了“待到雪化时”的意思,就是等到雪融化了的时候,跟大雪压着时的青松相比,你觉得雪化之后,阳光照耀下的青松,又有哪些不同呢?

13、更干净了,就是洁,更挺了,就是高。又不仅仅如此。雪后的青松,被大雪压过,洗过的青松,在阳光下更绿了,更美了,更挺了,更有男子汉的气概了,也更加惹人喜爱了。这就是高洁。这就是松的高洁之处,不同于其它树木之处。

14、那现在你知道“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意思了吗?

(生说意思)(美读)

15、读了陈毅的这首《青松》,你对青松又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呢?

16、是呀,但愿我们像青松,在困难面前一样能挺出自信与勇气的青松。

(再读,练习背诵)

17、《冬夜杂咏》这个组诗中,还有两首,其中《秋菊》在我们的练习册上,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再学学这首诗。

四、学习生字

1、找出生字。(贴出生字卡)

2、由学生来教学生字,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待、化”左窄右宽。“挺”要摆放匀称。

3、师选择范写

4、生描红

五、作业

完成《习字册》

自选:

1、小练笔:观察松树,写一段话,可先写外形再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写想法。

2、收集关于松柏的诗词,并记录下来,争取熟练地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美观地书写字词,默写古诗。

2、积累成语,并能运用。

3、阅读文章,体会诗歌语言的精美。

教学重点:巩固字词

教学难点:积累成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

1、背诵课文

2、默写《青松》

二、积累成语

1、出示成语

不屈不饶

百折不饶

坚贞不屈

坚定不移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2、熟读成诵

三、阅读文章

儿歌《我最爱雪后的早晨》

1、自读儿歌,了解大意。

2、提问:雪后的早晨是怎样的景色?

我为什么最爱雪后的早晨?

3、感情诵读。

四、作业

完成《一课一练》和《补充习题》

教学设计推荐更多+
相关信息
相关栏目
说课稿一等奖 幼儿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 教案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