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费宝网幼儿园大班教案

搜索51费宝网

大班综合活动市课比赛课获奖教案设计:爱心手语

大班综合活动市课比赛课获奖教案设计:爱心手语

时间:2023-06-24 12:33:02

类别:幼儿园大班教案

大班综合活动市课比赛课获奖教案设计:爱心手语

1、大班综合活动市课比赛课获奖教案设计:爱心手语

  大班综合活动:爱心手语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中众多成员的百般呵护,生活条件的优越,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关心他人、服务他人的意识。而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中有的双目失明,看不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有的双腿残疾,每一次的行走都是步履维艰;有的双耳失聪,再美妙的声音也与他们无缘……社会需要阳光,他们更需要关爱。伸出援助之手,献出一份爱心,我们可以让他们感受人间的温情和快乐。这个社会才会更加的和谐,更加的美好。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正是源于这样的思考和认识,我精心准备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和聋哑哥哥姐姐交朋友》。 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发现我们周围存在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我们大家的关爱。让幼儿在活动中去理解关心他人,服务他人,培养幼儿的爱心、责任心;让残疾人与我们一起携手超越残缺,营造一个完美的世界。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手语关爱聋哑人,体验爱与被爱的情感交流。激发孩子们从小树立帮助他人、爱心付出的良好品质。

  2、知道通过手的不同动作可以表达多种情感,感知他们的非语言交流和表达方式,体验和聋哑人在一起的快乐。

  3、通过赠送爱心卡,加深相互间的友情,进一步激发幼儿关爱残疾人的情感,感知他们特别的表达方式,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快乐。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电脑、投影仪、课件。

  2、邀请聋哑学校的老师和聋哑儿童。

  3、事先制作好的爱心卡,记号笔,感动瞬间背景图(以四川大地震为主题)。每个幼儿胸前佩带一个小爱心。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学习手语动作。

  1、师:小朋友,在我们生活周围有一些残疾人,他们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呢?(有的没有腿、有的没有手、有的看不见、有的不会说话等等。)对了,他们因为身体残缺,生活很不方便。前几天我们参观了聋哑学校,和那里的哥哥姐姐玩了很多的游戏,你们开心吗?今天,老师把他们也请来了,我们一起欢迎他们,(聋哑儿童起立鞠躬,幼儿掌声欢迎)。

  2、聋哑的哥哥姐姐听不到,也不会说,那他们怎么交流呢?幼儿相互讨论,小朋友说的真好,他们还有一种特殊的交流方法,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聋哑儿童和老师相互用手语交流),他们是怎么样交流的?(丰富词:手语)。

  3、师:聋哑哥哥姐姐来我们幼儿园做客了,你们想对他们说什么呢?(幼儿讨论后回答),小朋友说了这么多,可是他们一句也听不到,怎么办呢?(我们也来学手语)

  4、师:那今天就请聋哑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教我们手语好不好?(好)请小朋友起立,伸出双手一起学,幼儿学习手语:你好、认识你很高兴、我喜欢你们、谢谢、我爱你们等等。

  5、幼儿用手语和聋哑儿童交流。师:小朋友学得真好,现在你们可以把想说话,用手语告诉他们吧。(幼儿用手语和他们交流)今天小朋友学会用手语和哥哥姐姐们进行交流了,真棒!

  【评析:根据《纲要》中提出了“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的教育目标的要求。在此环节中通过幼儿与聋哑同学直接交流,不仅可以使孩子的良好行为得以强化,还能增进相互间的友谊。】

  (二)观看舞蹈《千手观音》,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1、师:有些残疾朋友虽然身体上有些残缺,但是他们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用顽强的毅力获得成功。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片段!

  2、幼儿观看舞蹈《千手观音》。师:她们跳得好不好?其实跳舞的姐姐都是聋哑人,她们听不到音乐,却跳得这么好,多不容易啊!那你们知道还有哪些残疾朋友?他们获得哪些成功呢?(盲人按摩师;歌星阳光;张海迪失去双腿,不断学习写了很多的书;四川地震时残疾孩子挽救三个同学;孙岩盲人钢琴家;著名体操运动员桑兰,被誉为中国的“跳马王”,让她“著名”的 是她的精神、她的毅力,是她永远灿烂的微笑;残疾人奥运会上一些没有腿和手的残疾人,他们还获得了很多的金牌等等)。

  【评析:通过幼儿欣赏舞蹈《千手观音》,让幼儿了解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取得成功。从而引导幼儿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3、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解:“这是小朋友刚才说的在星光大道取得年度冠军的杨光,这是盲人钢琴家孙岩,这是坐在轮椅上写书的张海迪,这是谁?(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他的耳朵听不到,却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乐曲,)还有在残奥会上为国争光,拿金牌的残疾运动员,真了不起,他们的成功需要自己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许许多多人的关心和帮助!

  【评析:幼儿通过各种途径,如查资料、观察、体验等走进残疾人的生活,发现了残疾人虽然身有残疾,生活中存在诸多的不便,但他们乐观向上,努力地生活着,同样是有用的人。】

  4、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些残疾人,他们更需要帮助,小朋友想怎样关心帮助他们呢?(幼儿回答)

  【评析:通过启发幼儿讨论、交流,引导他们增强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小朋友说的真好,老师知道你们还有很多的想法和心愿都记录在爱心卡上,现在他们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爱心卡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把快乐送给他们,让他们和我们一样快乐成长!聋哑儿童用手语感谢小朋友。师:他们说什么呀?我们应该说什么呀?(要求幼儿要手语表示不用谢)。

  【评析:通过赠送爱心卡这一环节,引导幼儿把认识转化成实际行动,教师可引导孩子把想为残疾人做的事,想对残疾人说的话在爱心卡上表现出来。】

  (三)共同表演《感恩的心》

  1、聋哑哥哥姐姐们得到许多人的关心和帮助。他们非常开心,为了感谢天下所有的好心人,他们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手语歌《感恩的心》, 让我们一起唱一唱,做一做吧。

  2、幼儿和聋哑儿童共同表演《感恩的心》

  (四)活动的延伸

  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在这次四川大地震中,许多人失去了亲人和家园。他们生活的非常痛苦。人们纷纷捐款,捐物。小朋友也用自己的方式献出了爱心。今天我们都是爱心小天使。让我们一起手拉手,心连心,把爱心传递。师幼一起将胸前的爱心粘贴在感恩瞬间的背景图上成一颗大心型。

  【评析:使幼儿从中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的重要性,感受到帮助他人,奉献爱心所获得的快乐能激发孩子的同情心,同时又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把爱相互传递。】

  活动反思:

  “和聋哑哥哥姐姐交朋友”这一活动,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取材于幼儿身边的事。本次活动过程,不仅注重幼儿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关注幼儿情感体验的丰富和社会性的发展,有利于幼儿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品质和潜力。通过这一课题的实践,我们充分认识到,我们的孩子都有参与实践的欲望,只要我们引导的好,选择适合孩子实践的课题,并做到指导时收放合适,孩子们的表现真的很令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刮目相看。现总结如下:

  一、残幼互动 、情感升华

  《纲要》的社会领域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培养其有同情心”。本次活动自始至终都以情感为主线,使孩子在活动中学会感动、同情,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如:首先通过看残疾人相互交流,以及让幼儿与残疾儿童交流等方式,使幼儿直接感受到他们生活的不便,从而萌发了对残疾人的同情之心,并产生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愿望。接着,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幼儿更多的了解到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取得成功,激发幼儿对残疾人的敬意,进而学习残疾人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精神。最后,为了更好的和聋哑人交流,大家一起唱,一起做爱心手语《感恩的心》,感情在参与活动中得到了升华,每个人都真切的懂得了要学会施恩,更要学会感恩。

  整个活动,环环相扣、首尾呼应、一气呵成,教师的引导也恰如其分、适时适度。通过活动的开展,幼儿从中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的重要性,感受到帮助他人,奉献爱心所获得的快乐,在激发孩子的同情心的同时又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

  二、真情涌现 、爱心传递

  让孩子们学会感动,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悟自己的行为,让世界充满爱。在活动的延伸部分,让幼儿把爱心传递,传递给汶川地震中遇难的灾民朋友,孩子们自发地通过各种方式关注地震,关注着身处灾区的人们,用自己的方式献去一份爱心,有的带来了自己的玩具、用品;有的还发动家长制作玩具,举行一个义卖活动;朱孟宇小朋友把储钱罐抱到我的面前,一角、五角、一元……一共23元,他歪着脑袋对妈妈说:“妈妈,太少了吧,怎么办呢?”他略微思索片刻说:“有了,妈妈,你不是说六.一儿童节送我礼物的嘛,那我不要了礼物了,你把买礼物的钱也捐给灾区吧!” 妈妈随即掏出了一百元递到爱心箱里。孩子朴实的话语感动着在场所有的人,类似这样的感人场面还有很多很多……但愿我们微薄之力为灾区筑起精神的长城,向世人展示我们的坚毅。让我们与灾区百姓能够心连心,相互鼓励,尽可能地减轻灾难,尽可能地救援灾民,重建家园,让灾区的孩子早日回到校园。这是孩子们的心愿,也是全国人民的心愿,让我们与震区灾民守望相助!

  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永恒话题,也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奠基工程,爱心教育的实施对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促进性作用,孩子的童心需要百般呵护,只要在孩子心灵中播下爱的种子,一定会受到丰硕的果实。当然这一次活动并不能形成孩子们永久的爱心,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关注孩子的身边事,随时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契机,进行爱的教育。愿所有的人心中都充满真爱,把不同的爱献给不同的孩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把真爱的种子种进孩子的心里,相信它能生根、发芽,并结出喜人的硕果。

  让我们一起行动,知恩图报,学会感恩。严冬将不再寒冷,黑夜就不再漫长,幸福快乐就时刻陪伴在你我身边——让我们每一个人点燃一支烛光,那么这一点点看似微弱之光也能汇聚成火的海洋, 这就是爱的力量!

2、幼儿园大班综合活动:花婆婆公开课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体会“做一件让世界变得美丽得事情”的美好。

  2、理解故事并对四季的花卉感兴趣,乐意不同的韵律节奏进行表达。

  3、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四季特征明显的花:迎春花、桃花、油菜花、荷花、玫瑰、菊花、桂花、红梅、腊梅、水仙花、白玉兰。

  2、《花婆婆》PPT。

  3、儿歌“四季花开”:

  暖和的春天来到了,什么花儿朵朵开?

  炎热的夏天来到了,什么花儿朵朵开?

  凉爽的春天来到了,什么花儿朵朵开?

  寒冷的春天来到了,什么花儿朵朵开?(备有:我们种的什么花儿开)

  4、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

  1、引出活动:

  老师:今天带来一个故事(出示PPY),认字吗?《花婆婆》。婆婆是个什么样的人?花婆婆是干什么的?

  ——这里对故事题目的展开,既是激发对故事的喜欢和期待,又是引导孩子情绪渐渐投入的必须过程。

  在活动中:

  老师:婆婆是个什么样的人?

  孩子:老人。

  老师:花婆婆是干什么的?

  孩子:种花的……买花的……喜欢花的……

  2、讲述故事

  老师:到底是干什么的?我们听听故事。(音乐起)

  (讲到:第三件事后,插问)。

  老师:小女孩答应爷爷要做哪三件事?

  孩子:做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到世界去逛逛(老师:就是去旅行)……在海边住……

  3、继续讲故事。

  二、四季开的花

  1、说说四季开的花:讲到“花婆婆”准备种花时,引发交流四季开的花。

  老师:花婆婆想,如果海边开满了鲜花,世界一定变得更美丽;如果海边一年四季都开满鲜花,世界一定变得更美丽。

  老师:那么,你知道什么花儿会在什么季节开放吗?

  ——从这里,延伸出另外的学习内容:关于花卉的活动。我认为,尽管故事最能凸现的是情感教育,但情感认知也需要现实认知作基础。所以,一个故事一定蕴含着认知或其他的学习因素。另外,孩子在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也需要变换不同的学习内容或方式,才能保持学习热情,所以,这里的“走神”,对主题和孩子的学习,都是有用的。只是,这时的故事,已经是孩子的认知活动的平台了。

  在活动中孩子:桃花是在春天里开得……荷花是在夏天里开的……

  老师:除了这些花,你还能说出其他花的名字吗?

  孩子:梨花……康乃馨……(很踊跃)。

  ——这里的两个问题,前者难,后者易。按逻辑,应该先易后难。可是,现场要观察,孩子对于花卉的经验有多少。

  如果,孩子的花卉经验积累比较正常的,那就“先难后易”,因为,“先难”让有着一些四季花卉经验的孩子,极力地搜寻自己的记忆,需要集中精力。而“后易”让绷紧的思维,稍稍地“松了一口气”,学习积极性依然很高。

  如果,孩子的花卉经验很少。那么就要“先易后难”,因为,“先易”让孩子在少有的花卉经验中,回答相对简单的问题,再从孩子知道的花卉出发,开始思维的二维思考,但这时“后难”,往往带有“接受”的性质,如***是什么季节开放的呢……其实啊,***是在夏季开放的……

  本次活动,提问是“先难后易”。孩子“先”愣了几秒,渐渐地有5个孩子相继回答,“后”来,孩子的回答很踊跃,有些刹不住,场面因孩子的自信而热烈。

  2、分一分:四季不同的花。

  老师:其实,我们现在知道的花的名字有7000多种。我准备了一些花的照片,你和朋友两人一起,去认一认:这是什么花?

  是在什么季节开放的?把它们放在相应的字卡的下面(字卡为:春天花儿、夏天花儿……)

  孩子:(操作)。——这时应该关注不认识字的孩子。老师出示字卡时,孩子跟读一边。

  重点把握:

  桂花:是在夏天过后的中秋节时开的,中国人常说:八月桂花香。

  玫瑰:这是红玫瑰,红玫瑰是在火热的夏天,开得最红。

  在活动中:

  孩子:玫瑰是冬天开的

  老师:红玫瑰是在火热的夏天,开得最红。

  孩子:桂花,不知道……

  老师:它是在中秋节开放的……

  孩子:夏天……秋天,中秋节当然是秋天……

  老师:没错,是秋天。中国人关于桂花的诗叫:八月桂花香。

  孩子:对,八月十五中秋节。

  3、唱一唱:四季花儿开。

  1]老师:还有许多花,会在四季里开放,这真是件美好的事。如果,我们可以把花儿在四季

  开放的事,唱出来,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这里有一些儿歌,我们一起有节奏地唱唱看。

  ——这里既帮助孩子认字,又有了节奏的范式。在春、夏读完后,提问:刚才是用手来打击节奏,还可以用什么来打击节奏?(提示:脚,动作都可以表示节奏)

  在活动中,请一个孩子回答:迎春花。孩子回答得节奏完全相符。于是,孩子和朋友两人选一种花各自练习,一问一答。

  老师提示:节奏和别人不一样,那会更美好。

  交流中,两个女孩用转腕动作表示节奏,大受赞赏。两个女孩用手击头打节奏。

  老师:节奏倒是表示出来了,头受伤了,这事情就不美好了。所以,不要打头。

  孩子:桃花桃花朵朵开。

  老师:瞧,重复“桃花桃花”真好听,多美!

  2]老师:出示“我们种的什么花儿开”(让孩子感受16分音符的节奏),是水仙花,怎么唱着回答?

  女孩子节奏完全正确,大家跟着学一次。

  老师:啊,这真是件美好的事情!

  ——其实,这里的感叹,都是为让孩子感受现实中的“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为后面的情感深化的环节作铺垫。

  三、一件美好的事

  1、回归故事。

  老师:花婆婆知道了那么多四季开放的花,写信买了许多花籽……可是,孩子们也不知道将来会做什么!

  2、美好的事情。

  老师:你觉得做什么事,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呢?——深化“美好的事情”,让孩子拥有一个短暂或许是永久的理想。

  孩子:(愣了10多秒)念儿歌……

  老师:对,唱歌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孩子:做花,做纸花、布花,会让世界更美好!

  老师:是啊!那些纸花、绢花可美丽了!

  孩子:弹琴。我弹的钢琴声传到许多人家里,世界就变得更美好!

  老师:啊!真的美好!

  孩子:我要保护世界……

  大家:啊?

  孩子:让大家知道,不要在水里扔垃圾,小河就变得更美好!

  老师:对!小河一美好,世界也就更美好!

  孩子们,你们已经知道了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情。请你记住这件事情,努力去做这件事情。知道吗?等你们长大了,世界因为有你们,会变得更美好!

  ——孩子想的美好的事情,都很实际,那是前面的伏笔所致。

  教学反思:

  在看过整个活动设计后,我们所要想的就是目标是如何在过程中得以体现,而过程又是怎么有效地达成目标的。针对这样的思考,仔细衡量《花婆婆》这个活动的目标和过程,发现目标和过程是相互呼应的。目标一是理解故事并对四季的花卉感兴趣,乐意用不同的韵律节奏进行表达。在活动过程中,分为看图片认识四季的花和有节奏地念四季花儿的儿歌两大部分,让孩子们对四季的花儿有初步了解,并大胆表现四季花儿盛开的美好。目标二是体会“做一件让世界变得美好的事情”的美好。当活动以故事《花婆婆》开始后,整个活动过程的进行都是在让孩子们体会做一些美好的事情,正如最后的总结“孩子们,请你记住并努力去做这件美好的事情,等你们长大了,世界因为有你们,会变得更美好!”由此可见,活动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能力和情感的总方向,活动过程就是运用各种适合幼儿的形式来具体实施和操作。两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构成整个活动。

3、大班活动优质课教案:动物的自我保护(综合)反思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一些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2、懂得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要用适当的办法保护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1、《幼儿画册》、课件《小鹿历险记》。

  2、知道一些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教学过程:

  1、猜谜导入: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最爱动脑筋了,今天我想考考大家,看谁的小脑袋最聪明。

  “身穿梅花袍,头上顶双角, 窜山又越岭,全身都是宝。”(幼儿先猜,然后多媒体出示小鹿)

  师:瞧,小鹿来到我们身边了,谁来跟它打个招呼。大家真有礼貌,小鹿也很懂礼貌,不信,你听。(多媒体:小朋友们好。)

  2、谈话活动,导入主题。

  师:嘘,小鹿刚才跟我说要来考考你们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小鹿的问题。(多媒体:小朋友们请听题,如果你遇到了危险,你会怎么办?)

  (幼儿思考、讨论、回答。)

  3、故事(以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有许多保护自己的方法,动物们也有许多保护自己的方法,下面我们来听一个发生在小鹿身上的故事,听听故事中的动物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分段欣赏故事)

  (1)师:小鹿遇到了什么危险?遇到灰太狼,小鹿怎么办?

  (边看边讲,了解动物保护自己的本领)

  (2)师:小鹿在逃跑的路上,先遇到了谁?

  师:当小壁虎遇到危险时,会用什么办法保护自己?逃避危险?

  师:小壁虎帮小鹿出了什么主意?这个办法行不行?

  (3)师:小鹿又遇上了谁?黄鼠狼他有什么独特的本领?黄鼠狼帮忙小鹿想办法,放个臭屁,成功了吗?为什么?你能帮忙小鹿躲开灰太狼吗?说说你的办法。

  (4)师:小鹿又遇上了谁?我们一起来学学吧,请个别幼儿表演对话。

  师:小鹿学小狐狸装死,你觉得这个办法会成功吗?为什么?因为花狐狸有装死的功能,而小鹿没有。

  (5)师:哎呀,这个办法还是不行,那小鹿怎么办呢?

  师:这回遇上谁啦?小青蛙的办法是什么?那小鹿飞快的跑入树林,小鹿说明白了,小朋友们明白了吗?小为什么要跑入树林呢?(原来小鹿学的是小青蛙利用自己的保护色保护自己)。

  (6)师:小鹿是利用了自己的“保护色”。故事中有哪些动物和小鹿一样是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

  师:小鹿没有被大灰狼抓住,你们开心吗?这个故事的题目就叫《小鹿历险记》。

  4、了解其它小动物保护自己的办法。

  师:你们知道还有其它小动物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吗?(请幼儿讲述或讨论)

  【出示图片交流:

  如出示蜗牛:小蜗牛遇到了敌人是怎么做的?(幼儿猜测)

  小蜗牛遇到敌人就把自己的身体缩进壳里,这个壳就象它的盔甲一样。

  师:还有哪些小动物遇到敌人也会缩进盔甲里呢?(乌龟、河蚌、田螺)

  师:这是谁?蚯蚓会怎样保护自己呢?蚯蚓也会断肢体的本领,它遇到敌人时会弄断自己的身体,它的身体可以再生。

  师:看,这个动物你们认识吗?它会怎么保护自己?小刺猬身上有什么?(有硬硬的刺)小刺猬会用自己的硬刺保护自己,当它遇到敌人时就缩成一团,敌人就不敢伤害它了。豪猪也是用硬刺来保护自己的。

  师:北极熊:它是谁?它身上毛的颜色和雪地的颜色一样的,它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呢?北极熊也是用身上的保护色把自己藏在雪地里,敌人就发现不了它了。】

  5、小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几种小动物保护自己的办法,其实每一种动物都有保护自己的办法,小朋友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在书上、网上找找看,找到后来告诉小朋友和老师。

  6、延伸(出示幼儿自己画的遇上危险时的事情和方法)(三块黑板上、幼儿彩色纸作的画)

  师:小动物会用自己的方法来保护自己,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危险或困难的事情吗?如果你遇到危险时会有什么办法来保护自己呢?

  (请小朋友们将自己遇到的危险,及解决的方法画出来)

  (师也准备了一些图片看一看如果你遇上这些危险会怎样呢?如:过马路时、玩火时、玩电时、放鞭炮时、倒热水时、遇到陌生人时……)

  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活动的气氛很活跃,幼儿们的回答也很积极,本次活动在课前我收集各种有关动物保护自己的资料制作成课件。在活动开始开始部分运用动画模式来吸引孩子们的兴趣,通过故事引出课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课件内容的制作形象、生动、直观的展示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有利于孩子的讨论、交流和学习。使幼儿了解到各种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知道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

4、幼儿园大班综合活动公开课教案及反思:碰碰车

  设计意图:

  奶箱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于是我将奶箱进行简单的加工:刷上银粉,穿上松紧带,就可以钻进奶箱将松紧带挂在肩膀上当碰碰车玩了,自制的碰碰车既前卫、时尚,又实用。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欢乐情绪,体验碰碰车有趣的音乐。

  2、能听音乐做动作。

  3、在游戏情景中正确使用人民币。

  4、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商量表达表现的形式,大胆表演。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每人若干(装在自己的口袋里),投币箱二个。

  2、碰碰车音乐、开汽车音乐。

  3、用奶箱自制碰碰车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人民币

  1、师:各位游客大家好,非常高兴由我带领大家到富华游乐城去玩碰碰车,请问你们准备好人民币了吗?

  2、你身上有多大面值的人民币?(请个别幼儿说说)

  3、小结:噢,原来这是1元、2元、5元、10元。1元和2元合起来是多少?1元和5元合起来是多少?(教师随意将两种人民币合起来让幼儿认识巩固)

  二、坐车买票

  1、听,大汽车来了,让我们坐上大汽车出发吧,上车每人交费6元,谢谢合作。

  2、幼儿从口袋中拿出6元塞进投币箱,教师检查幼儿拿的是否正确。 3、放音乐:开汽车  师幼搭成一列火车状,幼儿根据音乐做出发、上坡、下坡、拐弯、到站的动作。

  三、买游乐城门票

  1、师:游客们,游乐城到了,请排队下车,门票每人8元,请游客们准备好零钱开始买票吧!买好门票的游客请选一把小椅子坐下休息一会儿。

  2、幼儿从口袋中拿出8元人民币,教师检查幼儿拿的是否正确。

  小结:你们真是文明的游客,知道排队买票。

  四、探索碰碰车的玩法

  1、你们玩过碰碰车吗?(玩过)碰碰车是什么样的?(圆形的、有天线、有方向盘、周围有胶皮保护所以互相碰时碰不坏。)为什么叫碰碰车?(一碰就分开了)。

  2、谁想上来试一试怎样玩碰碰车,(请3-5名幼儿试试)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

  3、碰碰车左碰右碰开的速度太快会怎样?(方向失灵)谁想上来试试碰碰车失灵的动作应怎样做?(请3—5名幼儿试一试)

  4、听,那边传来了玩碰碰车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师幼一起欣赏)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的心情怎样?(高兴、快乐等)

  5、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这段音乐有什么特点?(前面几句反复,教师可哼唱一下让幼儿感受。)

  6、反复的这段音乐可以做什么动作?(原地开一开碰碰车,再互相碰一碰。)一起来试一试开一开,碰一碰的动作。

  7、中间有一段音乐很急,表示碰碰车怎么了(失灵)可以做什么动作?(原地转两圈)

  8、最后音乐停了,表示碰碰车怎样?(停下)用动作怎样表示刹车呢?(身体停下,双手使劲握住方向盘,用右脚踩刹车。)

  五、玩碰碰车

  1、想玩碰碰车吗?那边停放了许多的碰碰车,每人交费3元后就可以选一辆你喜欢的碰碰车了。

  2、幼儿按教师口令做动作:  钻进碰碰车,系好安全带,握紧方向盘准备。

  3、放音乐,幼儿随音乐做动作:  开一开,开一开;碰一碰,碰一碰;  开一开,开一开;碰一碰,碰一碰;  方向失灵转两圈,握紧方向盘紧急刹车。

  4、碰碰车除了用胯碰一碰,还可以怎样碰?(屁股碰一碰,肩膀碰一碰,后背碰一碰,三人碰一碰等。)  放音乐,幼儿换一种碰法玩碰碰车。

  5、碰碰车除了原地开,还可以怎样开?(转圈开,走着开,两人面对面开等。)  放音乐,幼儿换一种开法玩碰碰车。

  6、放音乐,幼儿随意创编动作开碰碰车,但要注意安全。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到院子里开碰碰车。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选择的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奶箱。将它进行简单的加工,安上轮子,方向盘,穿上松紧带,就是一辆即前卫、时尚又实用的碰碰车了。这一材料,对于孩子们来说很新奇,他们都特别想玩。

  这是一堂综合活动课,将数学、音乐和游戏贯穿活动始终。整个活动体现了以下特别:一是在游戏情景中(去游乐城玩碰碰车)学会使用10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比如说:游乐城门票每人8元,小朋友就能将1、2、5元的人民币投入投币箱中;二是在玩碰碰车的过程中,将动作和要求编成了简单的儿歌,孩子们容易掌握。如钻进碰碰车,系好安全带,握紧方向盘,准备!开一开,开一开,碰一碰,碰一碰;方向失灵转转转,握紧方向盘,用脚踩刹车;三是碰碰车音乐幼儿较喜欢, ABA的音乐特点,很适合开碰碰车;四是孩子们在活动中主动开动脑筋探索玩碰碰车的不同方法,学习的欲望很高,收获不少。

  通过这节公开课,我觉得我进步不少,收获很多,表现得更自信更自然了,语言较流畅,能真正地融入到游戏活动中去,把孩子当作真正的朋友。这堂课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是什么活动,师生共同参与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快乐的。

5、大班语言活动观摩课教案设计:狮子和狐狸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优秀的儿童作品,并且在欣赏的过程中,接收相关的信息,理解故事所要表达的内容。

  2、鼓励幼儿通过观察、想象,在伙伴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3、体会故事中角色的性格特点,初步培养幼儿爱憎的情感。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动准备:

  动画片《狮子和狐狸》

  活动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第一段:

  1、“今天我要请小朋友看一部有趣的动画片,仔细看动画片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2、“你知道狮子为什么没有追上狐狸和小鹿吗?”(相互讨论一下)

  二、观看动画片第二段:

  提问(请幼儿欣赏无声片段)

  1、小朋友猜猜“小鹿来到洞口,它和狮子之间会说些什么呢?”

  他们到底说了什么我们再来看看动画片。

  2、请幼儿欣赏有声的片段

  模仿狮子的话

  3、“小鹿进洞以后结果会怎么样? ”

  三、观看第三段:

  1、模仿狮子的话,引导幼儿理解狮子的角色特点。

  你听到狮子说了什么?(幼儿回答)你觉得这只狮子怎么样?(丰富词汇:老奸巨滑)

  2、“狐狸头上都是什么?它发现了什么?”

  3、“它会怎么做呢?”

  四、理解故事中角色的特点。

  “故事里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五、完整欣赏及表演故事。

  “这次我们完整地欣赏故事,你们仔细看,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讨论。

6、大班美术活动公开课教案设计:青花瓷盘

  教学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青花瓷盘的独特美,初步了解青花瓷白底蓝花的特点和各种吉祥纹饰。

  2.能够通过语言、绘画等形式大胆表达自己对青花的审美感受和体验。

  3.感受青花瓷盘的艺术美,体验装饰青花纸盘的乐趣。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5.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活动准备:

  1.青花瓷盘图片PPT;背景音乐。

  2.纸盘;深、浅蓝色颜料;棉签,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瓷盘,讲讲有什么感觉?

  1.PPT出示各种青花瓷盘图片

  2.教师提问:看了之后有什么感觉?

  二.教师介绍青色、青花、青花瓷盘的意思。

  三.引导幼儿观查瓷盘上的花纹,了解“缠枝花纹”和不同图案代表的寓意。

  1.引导幼儿从瓷盘的图案和花纹上仔细观察它们的美感。

  3.出示另三张青花瓷盘,请幼儿观察。

  4.教师小结: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四.作品展示、评价。

7、幼儿园大班综合活动市优质课比赛课获奖教案设计:爱心手语

  大班综合活动:爱心手语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中众多成员的百般呵护,生活条件的优越,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关心他人、服务他人的意识。而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中有的双目失明,看不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有的双腿残疾,每一次的行走都是步履维艰;有的双耳失聪,再美妙的声音也与他们无缘……社会需要阳光,他们更需要关爱。伸出援助之手,献出一份爱心,我们可以让他们感受人间的温情和快乐。这个社会才会更加的和谐,更加的美好。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正是源于这样的思考和认识,我精心准备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和聋哑哥哥姐姐交朋友》。 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发现我们周围存在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我们大家的关爱。让幼儿在活动中去理解关心他人,服务他人,培养幼儿的爱心、责任心;让残疾人与我们一起携手超越残缺,营造一个完美的世界。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手语关爱聋哑人,体验爱与被爱的情感交流。激发孩子们从小树立帮助他人、爱心付出的良好品质。

  2、知道通过手的不同动作可以表达多种情感,感知他们的非语言交流和表达方式,体验和聋哑人在一起的快乐。

  3、通过赠送爱心卡,加深相互间的友情,进一步激发幼儿关爱残疾人的情感,感知他们特别的表达方式,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快乐。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电脑、投影仪、课件。

  2、邀请聋哑学校的老师和聋哑儿童。

  3、事先制作好的爱心卡,记号笔,感动瞬间背景图(以四川大地震为主题)。每个幼儿胸前佩带一个小爱心。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学习手语动作。

  1、师:小朋友,在我们生活周围有一些残疾人,他们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呢?(有的没有腿、有的没有手、有的看不见、有的不会说话等等。)对了,他们因为身体残缺,生活很不方便。前几天我们参观了聋哑学校,和那里的哥哥姐姐玩了很多的游戏,你们开心吗?今天,老师把他们也请来了,我们一起欢迎他们,(聋哑儿童起立鞠躬,幼儿掌声欢迎)。

  2、聋哑的哥哥姐姐听不到,也不会说,那他们怎么交流呢?幼儿相互讨论,小朋友说的真好,他们还有一种特殊的交流方法,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聋哑儿童和老师相互用手语交流),他们是怎么样交流的?(丰富词:手语)。

  3、师:聋哑哥哥姐姐来我们幼儿园做客了,你们想对他们说什么呢?(幼儿讨论后回答),小朋友说了这么多,可是他们一句也听不到,怎么办呢?(我们也来学手语)

  4、师:那今天就请聋哑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教我们手语好不好?(好)请小朋友起立,伸出双手一起学,幼儿学习手语:你好、认识你很高兴、我喜欢你们、谢谢、我爱你们等等。

  5、幼儿用手语和聋哑儿童交流。师:小朋友学得真好,现在你们可以把想说话,用手语告诉他们吧。(幼儿用手语和他们交流)今天小朋友学会用手语和哥哥姐姐们进行交流了,真棒!

  【评析:根据《纲要》中提出了“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的教育目标的要求。在此环节中通过幼儿与聋哑同学直接交流,不仅可以使孩子的良好行为得以强化,还能增进相互间的友谊。】

  (二)观看舞蹈《千手观音》,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1、师:有些残疾朋友虽然身体上有些残缺,但是他们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用顽强的毅力获得成功。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片段!

  2、幼儿观看舞蹈《千手观音》。师:她们跳得好不好?其实跳舞的姐姐都是聋哑人,她们听不到音乐,却跳得这么好,多不容易啊!那你们知道还有哪些残疾朋友?他们获得哪些成功呢?(盲人按摩师;歌星阳光;张海迪失去双腿,不断学习写了很多的书;四川地震时残疾孩子挽救三个同学;孙岩盲人钢琴家;著名体操运动员桑兰,被誉为中国的“跳马王”,让她“著名”的 是她的精神、她的毅力,是她永远灿烂的微笑;残疾人奥运会上一些没有腿和手的残疾人,他们还获得了很多的金牌等等)。

  【评析:通过幼儿欣赏舞蹈《千手观音》,让幼儿了解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取得成功。从而引导幼儿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3、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解:“这是小朋友刚才说的在星光大道取得年度冠军的杨光,这是盲人钢琴家孙岩,这是坐在轮椅上写书的张海迪,这是谁?(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他的耳朵听不到,却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乐曲,)还有在残奥会上为国争光,拿金牌的残疾运动员,真了不起,他们的成功需要自己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许许多多人的关心和帮助!

  【评析:幼儿通过各种途径,如查资料、观察、体验等走进残疾人的生活,发现了残疾人虽然身有残疾,生活中存在诸多的不便,但他们乐观向上,努力地生活着,同样是有用的人。】

  4、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些残疾人,他们更需要帮助,小朋友想怎样关心帮助他们呢?(幼儿回答)

  【评析:通过启发幼儿讨论、交流,引导他们增强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小朋友说的真好,老师知道你们还有很多的想法和心愿都记录在爱心卡上,现在他们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爱心卡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把快乐送给他们,让他们和我们一样快乐成长!聋哑儿童用手语感谢小朋友。师:他们说什么呀?我们应该说什么呀?(要求幼儿要手语表示不用谢)。

  【评析:通过赠送爱心卡这一环节,引导幼儿把认识转化成实际行动,教师可引导孩子把想为残疾人做的事,想对残疾人说的话在爱心卡上表现出来。】

  (三)共同表演《感恩的心》

  1、聋哑哥哥姐姐们得到许多人的关心和帮助。他们非常开心,为了感谢天下所有的好心人,他们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手语歌《感恩的心》, 让我们一起唱一唱,做一做吧。

  2、幼儿和聋哑儿童共同表演《感恩的心》

  (四)活动的延伸

  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在这次四川大地震中,许多人失去了亲人和家园。他们生活的非常痛苦。人们纷纷捐款,捐物。小朋友也用自己的方式献出了爱心。今天我们都是爱心小天使。让我们一起手拉手,心连心,把爱心传递。师幼一起将胸前的爱心粘贴在感恩瞬间的背景图上成一颗大心型。

  【评析:使幼儿从中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的重要性,感受到帮助他人,奉献爱心所获得的快乐能激发孩子的同情心,同时又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把爱相互传递。】

  活动反思:

  “和聋哑哥哥姐姐交朋友”这一活动,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取材于幼儿身边的事。本次活动过程,不仅注重幼儿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关注幼儿情感体验的丰富和社会性的发展,有利于幼儿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品质和潜力。通过这一课题的实践,我们充分认识到,我们的孩子都有参与实践的欲望,只要我们引导的好,选择适合孩子实践的课题,并做到指导时收放合适,孩子们的表现真的很令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刮目相看。现总结如下:

  一、残幼互动 、情感升华

  《纲要》的社会领域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培养其有同情心”。本次活动自始至终都以情感为主线,使孩子在活动中学会感动、同情,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如:首先通过看残疾人相互交流,以及让幼儿与残疾儿童交流等方式,使幼儿直接感受到他们生活的不便,从而萌发了对残疾人的同情之心,并产生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愿望。接着,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幼儿更多的了解到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取得成功,激发幼儿对残疾人的敬意,进而学习残疾人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精神。最后,为了更好的和聋哑人交流,大家一起唱,一起做爱心手语《感恩的心》,感情在参与活动中得到了升华,每个人都真切的懂得了要学会施恩,更要学会感恩。

  整个活动,环环相扣、首尾呼应、一气呵成,教师的引导也恰如其分、适时适度。通过活动的开展,幼儿从中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的重要性,感受到帮助他人,奉献爱心所获得的快乐,在激发孩子的同情心的同时又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

  二、真情涌现 、爱心传递

  让孩子们学会感动,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悟自己的行为,让世界充满爱。在活动的延伸部分,让幼儿把爱心传递,传递给汶川地震中遇难的灾民朋友,孩子们自发地通过各种方式关注地震,关注着身处灾区的人们,用自己的方式献去一份爱心,有的带来了自己的玩具、用品;有的还发动家长制作玩具,举行一个义卖活动;朱孟宇小朋友把储钱罐抱到我的面前,一角、五角、一元……一共23元,他歪着脑袋对妈妈说:“妈妈,太少了吧,怎么办呢?”他略微思索片刻说:“有了,妈妈,你不是说六.一儿童节送我礼物的嘛,那我不要了礼物了,你把买礼物的钱也捐给灾区吧!” 妈妈随即掏出了一百元递到爱心箱里。孩子朴实的话语感动着在场所有的人,类似这样的感人场面还有很多很多……但愿我们微薄之力为灾区筑起精神的长城,向世人展示我们的坚毅。让我们与灾区百姓能够心连心,相互鼓励,尽可能地减轻灾难,尽可能地救援灾民,重建家园,让灾区的孩子早日回到校园。这是孩子们的心愿,也是全国人民的心愿,让我们与震区灾民守望相助!

  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永恒话题,也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奠基工程,爱心教育的实施对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促进性作用,孩子的童心需要百般呵护,只要在孩子心灵中播下爱的种子,一定会受到丰硕的果实。当然这一次活动并不能形成孩子们永久的爱心,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关注孩子的身边事,随时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契机,进行爱的教育。愿所有的人心中都充满真爱,把不同的爱献给不同的孩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把真爱的种子种进孩子的心里,相信它能生根、发芽,并结出喜人的硕果。

  让我们一起行动,知恩图报,学会感恩。严冬将不再寒冷,黑夜就不再漫长,幸福快乐就时刻陪伴在你我身边——让我们每一个人点燃一支烛光,那么这一点点看似微弱之光也能汇聚成火的海洋, 这就是爱的力量!

8、大班美术活动公开课教案设计:蛋壳工艺品

  活动目标:

  1、学会用蛋壳压碎、拼贴、粘贴制作工艺品的方法。

  2、培养幼儿细心操作的习惯,萌发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的情绪,学习废物利用。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教幼儿学会将蛋壳用压碎、粘贴的方法制作工艺品。

  活动准备:

  涂好底色的废旧纸板(每人一块),洗净晾干的鸡蛋壳若干、擦手巾、彩笔或油画棒、做好的蛋壳工艺品几幅、一个完整的鸡蛋壳和一块纸板,上画有难过的表情,录像带(各种废旧物品做的玩具、工艺品等)。

  活动过程:

  1、出示带有难过表情的鸡蛋壳和纸板,“我们已经是废物了,可我们还想做些事情,请小朋友帮我们想想办法”,引导幼儿讨论蛋壳和废纸板还有什么用处。

  2、出示几种蛋壳工艺品,请幼儿欣赏。提问:看小蛋壳和纸板做了什么?漂亮吗?请幼儿猜猜是怎样做成的。

  3、教师以花瓶为例讲解蛋壳工艺品的制作方法:

  (1)在涂好底色纸板的用铅笔勾画出花瓶的轮廓。

  (2)在轮廓线内涂满胶水。

  (3)将蛋壳的凸面朝上,排满于轮廓线内(若蛋壳泰达,可以分掰成几块再铺贴),用手指轻轻按压,使蛋壳裂碎开,较平整的粘附在底板上。

  (4)整理:竖起底板把多余的蛋壳屑抖掉。认真审视,将轮廓内未粘上蛋壳的遗漏处取适当大小的蛋壳补粘一下,最后用彩笔或油画棒适当添加或装饰,使作品更丰富、美观。

  4、向幼儿提供几种轮廓线,请幼儿根据自己的遗愿选择轮廓:“小朋友们瞧!你们的小蛋壳也着急了,请你告诉它你要让它们变成什么?”幼儿自由发言。

  5、幼儿操作进行制作:监视巡回指导“现在就请小朋友让你们的蛋壳变成你喜欢的图案,蛋壳易碎一定要小心,胶水要涂匀在轮廓线内,蛋壳可粘得稍往外,多余的可以抖掉。”对能力强的幼儿,鼓励他们学会控制压的力量,随心所欲地控制蛋壳的大小,利用蛋壳的不同大小增强工艺品的效果。

  6、作品展评:请幼儿看看说说,谁的作品最清楚,蛋壳贴得最匀,添画得最漂亮,图案最美,表扬有创造的幼儿作品。

  7、“听!有说话的声音,原来是一堆废的包装盒和易拉罐,它们看到废纸板和废蛋壳变成了漂亮的工艺品,也想为人们做点事情。”请幼儿看录像中废旧物品做的玩具、工艺品。想想自己家里有什么废旧物品,可以做什么,有什么好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收集废旧物品,开动脑筋,用自己的双手,变废为宝,制作出好玩的玩具和漂亮的工艺品,比比谁的点子多,谁的小手巧。

9、大班语言活动公开课教案设计:毕业诗反思

  设计意图:

  我们大班的小朋友即将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浓浓的不舍之情,但这又是一件值得高兴地事,我们的孩子长大了。为了让幼儿了解三年来自己的成长变化,感受自己已经长大,体验毕业离别时的惜别之情,萌发做个小学生的愿望特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能清楚、连贯的讲述自己三年来的最大变化,体会成长的喜悦。

  2、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习朗诵毕业诗。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激发幼儿对老师、幼儿园的留念之情和做个小学生的自豪感。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自己小时候和现在照片及生活用品等相关记忆和体验。

  2、自制大小娃娃和手偶一个

  3、一段舒缓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手偶表演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表演内容:小弟弟摔倒了大哭大闹,大哥哥安慰了小弟弟。小弟弟很崇拜大哥哥,大说哥哥很自豪的说自己要毕业了,要升到小学部上一年级了,可是最近心里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再过几天自己就要进入小学做个一年级的小学生了;难过的是要和老师、阿姨、小朋友们说再见了……

  2、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有和我一样的心情呢?

  老实讲大哥哥的心情写成了一首诗送给小朋友们,你们要牢牢记住哦!

  二、教师有感情的朗诵一遍毕业诗,帮助幼儿初步熟悉诗歌内容

  1、提问:诗歌的名称是什么?

  2、讨论:诗歌中讲了什么内容?

  3、提问:刚到幼儿园时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如:我刚到这里时瘦瘦小小,有时还耍脾气)

  4、提问:现在呢?(脸上……很多道理)

  三、教师再次有感情的朗诵一遍毕业诗,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诗歌内容

  1、讨论:进入小学后我们要做什么呢?(~~~~~~)还记得诗歌中的“我”是怎么做的吗?(学习更多的知识和道理,争取早日戴上红领巾)

  四、指导幼儿学习朗诵毕业诗

  幼儿跟读1~2遍,注意提醒幼儿发音准确

  五、激发幼儿对老师、幼儿园的留恋之情

  1、配乐集体朗诵

  2、体验做小学生的自豪感

  活动延伸:

  组织美术活动,让幼儿将自己对《毕业诗》的理解用多种方式表达出来,升华幼儿情感体验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10、大班科学活动观摩课教案设计:森林的夜晚

  幼儿园大班科学:森林的夜晚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睡姿。

  2、激发幼儿对动物睡觉姿势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科学的探索。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二、活动准备:

  1、神气龟教学课件、神气龟课件小游戏。

  2、音乐《森林舞会》、《森林狂想曲》等。

  3、七彩大转盘、小旗若干、贴在转盘上的动物图片(蜘蛛、大象等七种动物)。

  三、活动过程:

  1、幼儿随着音乐《森林舞会》进入教室,导入活动。

  ①师:“森林里举办舞会,邀请我们所有的小动物去参加,准备好了吗?我们大家一起去参加舞会吧!”

  ②师:“舞会结束了,小动物们都累了,请小动物们回家中休息……。”

  ③师:“夜深了,森林安静下来,小动物们都睡觉了。瞧!小动物们睡得多香啊!”

  2、幼儿观看神气龟教学课件,探索、感知动物不同的睡觉姿势。

  ①请幼儿逐一欣赏课件。(关闭声音)出示某种动物画面后,说说这种动物的睡觉姿势,再请幼儿观看神气龟课件里这种动物的讲解(播放声音)。请幼儿模仿各种动物的睡姿,教师总结(可以让其他幼儿,向模仿得好的幼儿学学动作。),以此类推。

  ②师:“小动物的睡姿很可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是怎么睡觉的?”

  ③请幼儿说说动物睡姿时,引导幼儿用丰富的词汇表述:小心翼翼、金鸡独立、趴、挂、立等。

  ④师:“大自然非常奇特,由于各种动物生活习性的各不相同,它们的睡姿也不同,小狗趴着睡,蜘蛛挂丝睡,大象站着睡……。”

  ⑤师:“请神气龟小博士来给我们介绍介绍小动物们是如何睡觉的。”“你们要仔细听,听完了,神气龟小博士要考考我们的。”

  3、操作神气龟课件小游戏:请幼儿根据课件游戏中的问题,先学学动物的睡姿,再用鼠标选择正确的动物睡姿。

  ①师:“神气龟小博士要看看哪种小动物的睡姿最美!”

  ②师:“神气龟要考考你们,看谁最聪明,能回答它的问题。”

  4、玩游戏:大转盘

  ①师:“神气龟和你们玩的这么开心,我也想和你们一块儿游戏,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大转盘》的游戏。先来听听游戏规则!

  ②幼儿分成红蓝两组,以竞赛的形式来游戏。

  ③当转盘转动时,幼儿跟着一起念:转盘转转转,停!当念到停时,红色指针指向哪种动物,红队队员就来学学这种动物的睡姿。蓝色指针指向哪种动物,蓝队队员就来学学这种动物的睡姿。谁学得姿势最像最美,就发一面小旗给他(有若干红蓝色小旗)。

  5、师:“大自然中各种动物的睡姿各不相同,小朋友,请你们回家和爸爸妈妈找找相关的书籍,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动物的睡姿,回来告诉同伴和老师,好吗?”

  6、幼儿随着音乐《森林狂想曲》走出教室,结束活动。

  师:“美美地睡了一觉,大家都精神焕发,森林中一年一度的运动会要开始了,我们一起去参加吧!”

  请幼儿跟着老师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走出户外。

11、大班语言活动比赛获奖课教案欣赏:《不开心的小树》反思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学会让自己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3、知道不开心的人大家都不喜欢,开朗的人会有更多的好朋友。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6、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7、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难点:理解故事内容,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1、教学挂图一套(四幅)。

  2、小雪花剪纸、雪姑娘、雨、蚯蚓、小鸟、小朋友等图片若干;小树头饰每人一个、开心记录

  纸、彩笔。

  经验准备:1、幼儿已回忆过自己的开心事和不开心事。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见到你们特别的开心,你们看看老师的表情(两眼笑得眯成一条缝)这样表示什么?

  (做皱眉头、嘟着脸的表情)这样又表示什么?

  师:孩子们,你们有过不开心的时候吗?不开心的时候是什么样呢?为什么不开心?

  小结:每个人都有开心和不开心的时候,小树也有不开心的时候,你们想知道小树为什么不开心

  吗?请听故事《不开心的小树》

  (二)、分段讲述故事,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

  1、讲述故事的第一部分。

  2、提问:

  ⑴山坡上有棵不开心小树,他和谁长在一起?他们遇到了什么事?⑵开心小树是怎么做的?不开心小树又是怎么做的呢?

  ⑶你觉得谁做的对?为什么?

  ⑷不开心小树不喜欢大家,大家都不愿意去他那里。结果怎么样呢?

  ⑸你们喜欢天天皱着眉、板着脸的不开心小树吗?

  ⑹如果他不皱着眉、板着脸,你们喜欢他吗?

  小结:是呀,蚯蚓、小鸟、小朋友都不喜欢不开心小树,因为他不喜欢大家,天天板着脸,不开心。不开心的小树没有了朋友,孤孤单单。

  过渡语:就这样夏天过去了,冬天悄悄地来临了。不开心的小树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请小朋友们继续听故事。

  (三)、讲述故事第二部分,提问:不开心的小树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

  1、讲述故事的其余部分。

  2、提问:师:故事讲完了,不开心小树怎么样了呢?怎样变成的开心小树呢?

  ⑴冬天的晚上,小雪花从天上飘下来。开心小树是怎么做的?

  (开心小树伸出长长的手臂,捧住小雪花,让它落在自己的身上。)

  ⑵不开心小树看到开心小树披着满身的雪花,真漂亮!也想让自己变得漂漂亮亮。他是怎么做的?

  请大家学一学他的动作。(他使劲张开双臂,张开树叶,去捧住小雪花。)

  ⑶后来怎么样了呢?(他使劲伸开双臂,小雪花也落在了他的身上。)

  过渡语:看!现在的不开心小树眉头不皱了,脸也不板了,他开心吗?你们喜欢他吗?

  ⑷天亮了,小朋友们都出来玩,看见小树们会怎么样呢?

  ⑸玩什么呢?玩得怎么样?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⑹后来,不开心小树怎么样了呢?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不开心小树也长大起来,树叶变得绿绿的,树枝变得粗粗的。)

  ⑺蚯蚓和小鸟看见不开心的小树不皱着眉头了,又会怎么做呢?

  (蚯蚓来松土)(小鸟来做窝、唱歌、捉虫子大家都喜欢他。)

  ⑻后来,山坡上皱着眉头、板着脸的不开心小树哪儿去了?

  (都变成了开心小树)。

  (四)、完整地欣赏故事并表演故事内容。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现在的不开心小树吗?现在,他也变成了开心的小树,我们一起来学学不开心小树是怎样变成开心小树的。

  1、小朋友们,我们怎么知道他不开心呢?(通过表情、语言、动作)

  2、开心小树是怎么做的?

  3、下雪了,不开心小树是怎么做的?

  (五)、分组讨论:如何做一个开心的小朋友

  1、你喜欢开心小树还是不开心小树?

  2、你想做一个开心的小朋友还是不开心的小朋友?为什么?

  3、假如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怎样让自己开心?

  小结:每个人都会有不开心的时候,只要我们开心的看待周围的事,你就会快乐。最近,老师就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我的手指被门挤了,很不开心。但是,我想,如果是小朋友那会更惨,所以,我又很开心,我克服困难给你们上课,用左手写字感觉很开心。你们说对吗?最后,我想告诉大家一定要记住:开心就会快乐!

  五、活动延伸:

  请孩子们做《开心记录》,与同伴一起分享。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内容很丰富,而且也来源于生活。每个人都有开心与不开的时候,幼儿已有了这些宝贵的回忆,很自然地就能跟着老师一起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在第一环节,老师请幼儿回忆自己不开心的时刻。孩子们在回忆时,除了使劲地想有什么事情令自己不开心,而且也能够再次体验不开心的情绪。第二环节,老师通过设疑,帮助孩子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幼儿在第一遍初步欣赏故事后,基本上对故事的四要素有了一定的掌握。在这一环节,老师采取渐进式地提问来帮助孩子了解故事内容。在完整地欣赏故事内容时,通过角色表演,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就进入到了故事情境中,从而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在这一环节实现了活动的重点。活动的最后,孩子们分组讨论“如何做一名开心的小朋友”。幼儿可以畅所欲言,大胆地、大方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同伴之间相互分享快乐的经验和回忆,知道开朗的人将会得到更多的好朋友。

  整节活动,课堂气氛融洽,自然。孩子们对故事的主人公—小树非常地亲切,因为它就来自于我们的生活。自然而然的孩子们的注意力就被吸引到故事中。教师也给孩子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畅所欲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大胆提问,较好地实现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2、大班公开课综合活动教案及反思:我和纸宝宝做游戏

  目标:

  1、 尝试各种纸的玩法,体验探索的乐趣。

  2、 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3、 发挥幼儿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幼儿相互友好的合作精神。

  4、 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 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准备:

  1、 幼儿自己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纸布置成的展板。(周围用不同纸装饰)

  2、 各种各样的纸:宣纸颜料、手工纸、报纸、硬纸板、餐巾纸、皱纹纸、牛皮纸等;

  3、 每人一只乒乓球;

  4、 录音机、磁带、纸飞机一个;

  5、 贴好的圆点场地;

  6、 美工区填充彩笔、油画棒、复写纸、白纸、砂数字板、彩色手工纸、剪刀等;

  7、 知识准备:幼儿查找纸的用途。

  教学过程:

  一、 同幼儿看收集的纸的展板,使幼儿对纸有初步的认识。

  “小朋友一起参观你们带来的纸吧。(幼儿交流自己带的纸)看,老师布置的展板也是用不同的纸装饰的,树干用瓦楞纸做成的,五颜六色的彩虹是用皱纹纸做成的,青青的草地是用吹塑纸做成的,漂亮的房子和太阳是用柔软的海棉纸做成的,生活当中还有好多小朋友们没见过的纸,那你们知道纸是哪个国家发明的吗?“

  “对,是我们聪明的中国人,‘造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小朋友再说说你查找到的纸的用途有哪些呢?”(幼儿自由说出自己知道的纸的用途)

  二、 开展玩各种纸的活动

  “那好,我们今天就来玩玩这些纸,看谁玩的方法多,玩的方法有趣,小朋友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跟小伙伴合作一起玩(幼儿自由选择纸玩)。

  教师发现好的玩法及时表扬,并参与活动中。

  三、 纸和球一起玩

  1、老师再请你们玩个游戏,把纸和球放在一起玩(出示乒乓球)让球在纸上不掉下来,想一想可以怎样玩呢?小朋友可以每人取一个乒乓球,再去选择你需要的纸,动手试一试吧。

  教师及时表扬好的孩子,也可在后面追着幼儿玩,让幼儿在活动中检验方法的好坏。

  2、好,现在用你们刚才玩的方法来一场比赛。看谁跑得又快球又不掉下来。

  四、 纸和球分开合作玩

  1、 现在,我们换一种玩法,纸和球可以分开,不能光玩纸也不能光玩球,但它们之间必须合作着玩出各种游戏,如果小朋友觉得手里的纸不合适,可以去更换。

  2、 集体合作游戏“击球进洞”。

  玩法:请几名小朋友站成一排做击球员,另一部分小朋友做一个个小山洞,击球员往任意洞中击球,小朋友可向外拦,进洞为胜。

  五、 结束部分

  “小朋友和纸玩得开心吗?老师还用纸折了个飞机,我们一起折飞机到外面继续玩好吗?”音乐响起幼儿折飞机老师带领幼儿举起飞机飞出教室。

13、新获奖教案大班社会活动:爱心手语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手语关爱聋哑人,体验爱与被爱的情感交流。

  2、知道通过手的不同动作可以表达多种情感,感知他们的非言语交往和表达方式。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电脑一台。

  2、课件(做手语的人、聋哑小女孩、舞蹈千手观音图片)。

  3、音乐《感恩的心》、伴奏型《天使的翅膀》。

  4、视频舞蹈《千手观音》、大字卡、聋哑人故事。

  活动过程:

  一、游戏“猜一猜"、“捂耳朵"体验当聋哑人引入活动

  “猜一猜”让一个幼儿到黑板后面看字卡,然后把看到的内容用动作来表示,嘴不能说,让大家来猜。大家都捂上耳朵,教师来说一句话,看看小朋友能不能听见。

  二、看手语图片

  提问: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习一样新的本领,看,图片上的阿姨在干什么?对了,这个阿姨是在做手势,你知道这手势是做给谁看的?小结:聋哑人和我们一样也需要交流,他们听不到、也说不出来,只好用手势做手语和别人交流。

  三、初步认识手语

  你们会做手语吗?老师做几个让你们猜一猜。(教师示范:你、我、他、哭、帮助、叫、什么、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等)

  四、讲述故事,有帮助聋哑人的想法

  教师配乐《天使的翅膀》讲述聋哑人故事,出现小女孩的图片。

  提问:如果你遇到这个小女孩,想不想帮助她?你想怎么帮助她?可她是个聋哑人,听不到你们说的话,对了,我们可以用手语来和她交流,谁先来?

  (幼儿用自己想出的手语动作将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

  小结: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好孩子,有了你们的帮助,小女孩就不会太伤心了,她得到了大家的帮助,一天天长大起来,她用心学习,终于出现在春节联欢晚会上。

  出示《千手观音》的图片,观看录像《千手观音》

  提问:她们都是聋哑人,什么都听不到,但她们却跳得这么好,她们真棒。

  小结:他们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才有了今天的精彩,他们感谢大家,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手语歌《感恩的心》。

  让我们一起唱一唱,做一做,感谢天下所有的好心人。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爱心手语》的开展,让幼儿发现我们周围存在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我们大家的关爱。

  今天开展的社会活动《爱心手语》中,始终交织着一条爱的情感线。手语作为一种交流的符号、工具,一直服务于爱心这根主线,运用手语认识与情感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幼儿进一步关爱聋哑人,并逐步引导幼儿的心灵更加美丽、友善。在活动中,我以游戏《猜一猜》《捂耳朵》的方式导入,让幼儿去体验聋哑人的世界,同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接下来运用手语动作、讲故事、欣赏录像等形式作为教育手段,每一环节都围绕着目标展开,在活动中通过学习一些基本的手语动作,让幼儿有了与聋哑人进行沟通、交流的欲望,并进一步引导幼儿对聋哑人产生同情心和爱心。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要正确对待残疾人,同情、照顾、关心、帮助残疾人,从身边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

  专家点评:

  运用手语认识与情感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幼儿进一步关爱聋哑人,并逐步引导幼儿的心灵更加美丽、友善。通过多种媒介去丰富幼儿的已有经验,最后的视频欣赏做得很好,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应该正确对待残疾人,同情、照顾、关心、帮助残疾人,从身边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

幼儿园大班教案推荐更多+
相关信息
相关栏目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