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0 15:47:03
类别:教案一等奖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假如没有灰尘》教案一等奖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五年级上册人教版《假如没有灰尘》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目标
①认识4个生字
②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
③巩固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教师说:“平时屋里有土可不太舒服,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样都讨厌灰尘。那假如没有灰尘是不是很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假如没有灰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①朗读课文,读完说说没有灰尘行不行?
②出示生字生词指明带读:勿尘埃拂拭饱和依附湿漉漉朝晖日晕单调
三、依照提示,自学讨论
①指明读阅读提示。
②先默读思考: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③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明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要及时表扬合作很好的小组。
四、全班交流,点拨指导
小组汇报时,要通过读表现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五、小结感悟,延伸拓展
①指名读4.5.6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人们看成有害的东西往往有其不可忽视的存在价值,要正确认识。)
②你还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被看成有害的东西其实也有很大的作用呢?
③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说说灰尘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五年级上册人教版《假如没有灰尘》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目标
①认识4个生字
②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
③巩固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教师说:“平时屋里有土可不太舒服,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样都讨厌灰尘。那假如没有灰尘是不是很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假如没有灰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①朗读课文,读完说说没有灰尘行不行?
②出示生字生词指明带读:勿尘埃拂拭饱和依附湿漉漉朝晖日晕单调
三、依照提示,自学讨论
①指明读阅读提示。
②先默读思考: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③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明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要及时表扬合作很好的小组。
四、全班交流,点拨指导
小组汇报时,要通过读表现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五、小结感悟,延伸拓展
①指名读4.5.6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人们看成有害的东西往往有其不可忽视的存在价值,要正确认识。)
②你还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被看成有害的东西其实也有很大的作用呢?
③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说说灰尘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假如没有灰尘》通过灰尘的作用,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课文教案,一起来看一下吧。
【设计理念】
重视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自读自悟与教师的点拨引导、领悟方法与感知特点、获取知识与启迪思维有机地融在一起,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文,习得方法,懂得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记“然而、面临、颗粒、来源、分裂、飘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古往今来、庞然大物、气象万千”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两面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诗句: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害?
3、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
二、默读课文,印证设想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想想: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是不是一样?有哪些异同点?
2、出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模样(mú) 朝(zhāo)晖 直径(jìng) 削弱(xuē)
散射(sǎn) 较(jiào)短可恶(wù)干涸(hé)
单调(diào)削(xuē)弱尘埃(āi) 调(tiáo)节气候
3、交流:
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是不是一样?有哪些异同点?
将生活与课文对比联系,将自己的大胆设想与课文内容之间进行比较,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震撼。为下文的学习奠定情感的铺垫。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出来。
2、与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⑴灰尘的特点:
①小,从哪儿感受到?
课件出示: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这句话是怎样写出灰尘“小”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庞然大物”是指庞大的东西。这段话首先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介绍了灰尘的大小,接着又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灰尘非常细小的特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具体、真实、生动。)
朗读体会。
②来源于土壤和岩石。
③在空中飘浮。
⑵灰尘的作用:
①反射光线。
②反射光波较短的光线,吸收光波较长的光线。
③灰尘具有吸湿性能。
⑶通过学习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
出示句式: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_________。
①填写课文内容。
②读一读,说一说从这几句话中发现了什么?
(句式相似,都强调了灰尘的作用大,但强调的角度不同。这三个句子都采用“假设”的说明方法写的。)
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放手让学生自己来。通过自主阅读,发现特点和作用,并通过句式训练引领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和写作特点。达到自读自悟的目的。
③补充课外资料:除了书上写的这些作用外,你还知道灰尘有哪些作用?
四、再读课文,习得方法
1、从第4~6自然段中任选一段,细细品读,用“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所以___________。”这个句式来说说灰尘的作用大。
2、交流汇报:
第四自然段通过“削弱、变得柔和”等词语的理解来突出灰尘的重要作用。
第五自然段抓住“怪脾气”“喜欢”这两个词语,明白作者将灰尘赋予人的性格特征,把灰尘的特点写得非常生动传神。
第六自然段引导学生明白作者采用层层推进的写作方法,突出灰尘的重要作用。
3、读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哪些说明方法?
五、明白道理,拓展思维
1、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使学生懂得: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
2、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举例说明。(如鸟粪、电视、网络……)
3、小练笔:
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我是灰尘》为题,写一篇短文。
4、推荐阅读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
【板书设计】
12、假如没有灰尘
大小及来源列数字
使阳光变柔和
作用使天空呈蔚蓝对比
形成气象万千的景色假设
保持良性循环(说明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对比写法作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请同学们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注意字的读音。
1、指名轮流读课文。
2、正音:模样(mú ) 尘埃(āi ) 直径(jìng ) 削弱(xuē) 散射(sǎn)
朝晖(zhāo) 干涸(hé) 可恶(wù) 恶劣(liè)
三、理清课文思路,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想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填表)
出示:
灰尘虽然令人讨厌,但人类却离不开它 小小的灰尘主要来自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 2、看表默读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灰尘令人讨厌,人类却离不开它。
第二段(2 )小小的灰尘来自土壤和岩石。
第三段(3—6节)灰尘的作用很大。
第四段(7)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向我们介绍了灰尘的有关知识及其作用。)
四、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 狼狈bèi 擦拭shì 请勿打扰wù 尘埃āi 削弱xuē 朝晖huī 循环xún 厌恶wù 裂开liè 讨厌tǎo
环境jìng 气候hòu 飘荡piāo
2 重点指导候晖境裂
3 多音字 wù (可恶) xiāo (削皮)
恶è (恶狠狠) 削
ě (恶心) xuē(削弱)
五、再读课文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六、作业
1 抄写字词
2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读感悟,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没有灰尘行吗?
2、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学习说明方法
(一)第一段
1 齐读分层两层间是什么关系?(转折)
2 再读体会开头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二)第二段
1 指名读划出文中写灰尘的句子
2 生字比较:①灰尘很小很小。
②灰尘的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已称得上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了;细小灰尘只有再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A 能用①代替②句吗?
B ②句是怎样写出灰尘“小”的?(指出说明方法)
“直径十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列举数字说明方法)
人眼看到的是庞然大物;高倍显微镜才能看见(对比的说明方法)
C 体会说明的好处:
更具体真实地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可信度
D 练习朗读背诵
(三)第三段
1 默读3—6自然段,画出第三段和第五段的最后一句话联系课文内容,想想这两个意思是怎样写明白的
2 小组讨论交流
3 指名回答师适当点拔
①()灰尘()吸收太阳的光线,()反射太阳的光线,(),太阳的强度削弱了
②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三自然段采用对比方法写出灰尘能使太阳光变柔和这一作用
4小组讨论学习第五自然段是怎样把最后一句写明白的。
5自学第四,六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说明灰尘的作用
6指明朗读第三段
(四)学习第三段
1齐读
2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什么?
三、总结全文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学会了什么说明方法?
四、作业
1练习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2运用说明方法仿写一个事物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知识拓展,练习写话。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 听写词语
恶劣 狼狈 擦拭 尘埃 削弱 朝晖 裂开
2填空
如果没有灰尘,阳光将_________,天空将________大自然__________,地球上的水将________。因此,______________
二、指导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1 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2 练习指名背诵
3 检查背诵情况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_________,被人们称为“废物”的东西,往往有_________。灰尘虽然________,但_____。然而,如果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_______,则又令_______。这对当今世界来说,是个____________。
4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重面性,举例说明
①如鸟粪、电视、网络……
②练习说话
③试着写话
④交流、师点拔
板书设计:
假如没有灰尘
大小及来源 列数字
使阳光变柔和
作用 使天空呈蔚蓝 对比
形成气象万千的景色
保持良性循环 (说明方法)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①认识4个生字
②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
③巩固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教师说:“平时屋里有土可不太舒服,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样都讨厌灰尘。那假如没有灰尘是不是很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假如没有灰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①朗读课文,读完说说没有灰尘行不行?
②出示生字生词指明带读:勿尘埃拂拭饱和依附湿漉漉朝晖日晕单调
三、依照提示,自学讨论
①指明读阅读提示。
②先默读思考: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③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明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要及时表扬合作很好的小组。
四、全班交流,点拨指导
小组汇报时,要通过读表现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五、小结感悟,延伸拓展
①指名读4.5.6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人们看成有害的东西往往有其不可忽视的存在价值,要正确认识。)
②你还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被看成有害的东西其实也有很大的作用呢?
③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说说灰尘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板书设计: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明方法
细小
削弱阳光
列数字、做假设
易吸收光波较长的其他色光
使天空呈蔚蓝色
做假设
具吸湿性
调节气候,气象万千
做假设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二
北京市史家小学分校屈平
教学准备:幻灯片。收集灰尘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新型玻璃,知道了它对我们的生活有着许多帮助,我们都对科学家的创造发明感到欣喜,可你们知道吗,我们身边最不起眼的灰尘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得正确、流利,生字多读几遍,能熟练认读。
2.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勿(wù)、埃(āi)、漉、(lù)晕(yùn)
3.段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1.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出来。
2)与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灰尘的特点:
1)小。从哪感受到的?
2)来源于土壤和岩石。
3)在空中飘浮。
灰尘的作用:
1)反射光线。
2)反射光波较短的光波,吸收光波较长的光线。
3)灰尘具有吸湿性能。
3.通过学习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况呢?出示句式:假如没有灰尘,。
1)填写课文内容。
2)补充课外资料。
四、小结说明方法
我们能这样清楚、明白地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课文用了什么方法来告诉我们的?(数字、假设)
一、口语交际
1.导入
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大家一直沐浴在浓浓的家乡情里面。这次口语交际活动,我们就来一次大比拼──动情你我他,你来我也来。设置的奖项与注意事项如下:
a、以组为单位,齐心协力来比拼。
b、单项记分,计算总分。
c、每组参赛项目不少于两个,每个项目参与人数不少与四人。
d、围绕“浓浓乡情”表演,形式不限。
e、按照序号表演节目,每组先表演一个,再等第二次轮回。
f、评分标准以掌声与泪水做唯一参照。
(提示:形式可以是古诗诵读牵情思,可以是歌曲演唱道情思,可是挥毫泼墨画情思,可以是匠心独运写情思等等)
[说明:在之前,就发动学生课下进行资料搜集与节目彩排,以组为单位独立进行]
2.准备
组长抽签决定顺序,组员同时准备,时间不过三分钟。
3.演出
要求:认真演出,认真观看,认真评选
二、习 作、回顾与拓展
1.回顾口语交际
上节课,我们通过“动情你我他,你来我也来”的活动,纷纷抒发了自己的浓浓家乡情。你们是否想过长大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
2.提出习作要求
a、以“以二十年后回故乡”写题目,展开想象,来完成一篇作文。可以侧重一方面来写,比如侧重变化写,可以写房屋道路变化,可以写家乡伙伴的变化;比如侧重场面描写,可以写与好朋友久别重逢的场面;可以写回家的历程;还可以家乡的某处景观……大胆想象,不拘形式。
b、注意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抓住一个人、事、物来完成文章。(回顾内容)
c、先自行阅读“日积月累”中的古诗,再在大体讲述的基础上尝试适当地加以运用。
3.交流
a、自行思考,确定大致的写作思路
b、同桌交流。借鉴经验。
c、自由阅读文后“趣味语文”中的《“推敲”的来历》,体会语言文字运用的奥妙,将体会内化为习作的行动中
4.动笔
5.讲评
a、原则
抓住学生的独特视角进行积极评价;
抓住学生的非凡而合理的想象进行评价;
抓住学生的准确语句进行积极评价;
抓住学生的个体进步进行评价。
b、形式
同桌交流;
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6.展示:
分两种类型展示:优秀习作展示;进步习作展示
交流平台
教学交流平台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交流的时候,除了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习作,也可以联系读过的其他诗文,这样话题会更展开一点。交流时,可以一边谈表达方法,一边读相关的段落或句子,这样一是避免交流时语言枯燥,二是与文章紧密联系,会加深对表达方法的体会。
当然,这个内容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来灵活安排。比如,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来交流:在教学的过程中初步交流一篇课文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在课文都学完之后,整体交流几篇课文分别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为学生的写奠定一个基础;在学生写完了习作后,安排交流习作中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课文的表达方法。
日积月累
1.教学建议
“日积月累”安排的内容是积累表达乡思的诗句。目的是使学生积累优美诗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思友之情。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的意思是:在空旷的天宇之下,我思乡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这句诗中的游子指的是李白。所谓“浮云游子意”,人们拿浮云比游子,是说他们的行踪都是飘浮不定的。这句诗的意思是:浮云整日飘来飘去,远去的朋友已好久没有相见了。可以看出诗人心中充满思念和惆怅。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意思是:他乡的树已经落叶了,夜里,在寒冷的灯光下,也是飘泊他乡的孤独的人啊。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意思是:如果明月有情的话,它应该认识我啊,因为每年我们都能在他乡相见。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意思是:家乡只在我的梦里,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你看那春天的江面上来来往往的人,有几个是回去的呢?
“江南几度梅花开,人在天涯鬓斑白了。意思是:记不清东南的梅花开了有多少次了,离开家乡的我已是双鬓斑白了。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反复读一读诗句,想想这些诗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说说从哪儿体会出来的。比如“故乡情”“浮云”“游子”“他乡”“家在梦中”“人在天涯”“明月”等词,都能感受到诗人的思乡、思友之情。在大致了解了诗句的意思后,练习把诗句背诵下来。
如果学生对诗句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原诗,可以鼓励学生搜集原诗读读背背。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2.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介绍读书方法的资料.
教学过程
回顾“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组织记忆竞赛、抄写竞赛,引导学生积累本组所学词语.
交流平台
1.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组内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2.全班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口头交流这段时间课外阅读的收获、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所了解的新的读书方法等,再把文字或其他形式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
日积月累
1.激情导人.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a.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3.背诵名言.
4.交流其他有关读书的名言学生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
◆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张潮
5.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教学目的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交流课内和课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代关于读书的名句,并谈谈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及体会。
3.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成果,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这一阶段的学习收获。
教学重点:结合本单元内容,交流学习活动,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教学难点:从三个角度来展示、交流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成果,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来的学习收获。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句;一两张阅读记录卡;一张借书卡。
学具准备:收集的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句;几张卡纸;制定的借阅规则;一个名言摘抄本。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在学习小组里,从课文学习、语言积累、写字、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几个方面,结合课内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提高。
形式A:小组内,从上述几方面按顺序逐一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形式B:每个小组,按上述几方面进行分配交流,小组汇报,各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2.就课外的综合性学习,交流对读书乐趣的体会和学到的读书方法。
(1)在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中,你在课外阅读了哪些文章、书籍?你感受到乐趣了吗?哪些乐趣?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2)谁愿把你读书的乐趣和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3)你是如何获得乐趣和体会的?把你读书的方法讲给大家听,让别人也学到好方法,行吗?
3.教师引导全班交流,共同回顾。
注意:教师可以请学生在小组内提出自己觉得欠缺的地方,请大家帮助。
二、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然后谈谈各自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或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他人的读书例子来谈体会。
2.请学生把搜集的其他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大家一起交流,欣赏,使所有人得到激励。
3.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一句,当作座佑铭。
4.请学生在名言摘抄本上,分类摘记一些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
三、展示台
1、 组织学生成立读书兴趣小组,开展读书讨论活动。
说说自己在假期读了哪些书?介绍其中一本书的梗概,并说说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2.教师出示阅读记录卡,请学生观察,说怎样做阅读记录卡。
3.鼓励学生在班里建立图书角,给图书归类,并制定借阅规则。
(1)你家里有哪些书?它属于哪一类?教师随机板书。鼓励学生建立图书角,给图书归类。
(2)为了让班里的图书发挥更好的作用,使图书快速有效的流通,你有什么好方法?(制定借阅规则)
(3)引导学生制定借阅规则。
(4)教师根据口语交际和习作中的了解,根据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情况,引导学生以更多的形式,如展示读书笔记、自己的藏书目录等,充分展示学习的成果。
注意:阅读记录卡或读书笔记的展示可利用自习或课余时间进行,由小组长组织同学自由参观、阅读、评比。并对自己欣赏的作品进行投票或写出评语。对组成的兴趣小组,教师可参与他们的讨论活动,帮助制定活动计划,确保读书小组能够定期开展读书活动。班里建立的图书角,可由同学推选图书管理员,按借阅制度使图书角被充分利用起来。
通过展示使读书活动真正开展起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班级形成人人爱读书的风气,逐步培养每个学生的读书习惯。
板书设计:
书籍的分类: 散文 科普 小说 诗歌 童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奥秘》 《散落人间的精灵》 《泰戈尔诗集》 《格林童话》
...... ...... ...... ...... ......
相关链接: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读书要持之以恒,一日不可间断。这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的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阅读,写作时就会如有神助。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中尽人皆知的名句,点明了阅读积累与写作倾吐间的关系,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是汉刘向的名句。是对会读书重要性的比喻说法。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是在少年时不知道发愤苦读,等老了后悔再想要读书就迟了,应该珍惜时光。这是唐代书画家颜真卿《劝学》诗中的名句。原诗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谓,叫做。读书要精神专一,全神贯注口惟心诵,才能有所得。引自朱熹的《训学斋规》,原文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是南宋时期理学大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和教书,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对于今人,仍有启示和借鉴的作用。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01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 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交流平台
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就课内和课外的学习与活动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受到方法的启示。在交流和对比中,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教师可组织学生按课内学习和课外综合性学习两个方面进行回顾和总结。先在小组内,就课文学习,语言积累,写字,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结合课内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提高;然后就课外的综合性学习,交流对读书乐趣的体会和学到的读书方法。还可以在小组内提出自己觉得欠缺的地方,请大家帮助。最后,教师再引导全班交流,共同回顾。
日积月累
(1)教学建议。
这次“日积月累”安排的是一些古代关于读书的名句,展现了古人关于读书的体验和方法。这些句子千百年来历久不衰,一直被人们传诵着,作为劝学的名句引用着,激励过一代又一代人。
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还可以谈谈各自对这些句子的理解,结合自己的体验或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他人的读书例子来谈体会。如果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还搜集了其他关于读书的名言,也可以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欣赏,使所有人得到激励。还可以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一句,当作座佑铭。或者准备一个名言摘抄本,分类摘记一些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参加展览。
(2)相关链接。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读书要持之以恒,一日不可间断。这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的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阅读,写作时就会如有神助。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中尽人皆知的名句,点明了阅读积累与写作倾吐间的关系,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是汉刘向的名句。是对会读书重要性的比喻说法。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是在少年时不知道发愤苦读,等老了后悔再想要读书就迟了,应该珍惜时光。这是唐代书画家颜真卿《劝学》诗中的名句。原诗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谓,叫做。读书要精神专一,全神贯注口惟心诵,才能有所得。引自朱熹的《训学斋规》,原文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是南宋时期理学大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和教书,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对于今人,仍有启示和借鉴的作用。
展示台
这次展示、交流的主要是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成果,学生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来的学习收获。
教材中提供了三个角度的展示建议,分别是成立读书兴趣小组,开展读书讨论活动;课外做阅读记录卡;在班里建立图书角,给图书归类,并制定借阅规则。教师根据口语交际和习作中的了解,根据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情况,允许学生有更多的形式,如展示读书笔记、自己的藏书目录等,更充分地展示学习的成果。
阅读记录卡或读书笔记的展示可利用自习或课余时间进行,由小组长组织同学自由参观、阅读、评比。并对自己欣赏的作品进行投票或写出评语。对组成的兴趣小组,教师可参与他们的讨论活动,帮助制定活动计划,确保读书小组能够定期开展读书活动。班里建立的图书角,可由同学推选图书管理员,按借阅制度使图书角被充分利用起来。
总之,不要为了活动而活动,而要通过展示使读书活动真正开展起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班级形成人人爱读书的风气,逐步培养每个学生的读书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