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0 10:11:03
类别:教案一等奖
《小山村》课教学设想与教案一等奖
教学设想
《小山村》这课书的内容对于生长在大都市的学生来说是比较生疏。难理解的,不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这样去进行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一上课,教师先挂出彩图,以“老师的家就住在这里”导人,学生看到这么美的地方,又是老师的“家”,自然会激起兴趣。教师把学生带人情境,引出课题。二、理解内容,落实训练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带学生游玩的形式,以课文内容为序,带领学生有顺序地看。有顺序地记,最终做到有顺序地背下来。
讲解每个景点时,要注重指导学生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爱小山村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朗读的欲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朗读形式训练学生,逐步达到词连读、按句逗停顿的训练目的。
下面是《小山村》第一课时的教案,仅供参考。
《小山村》教案
一、教学要求:
(一)通过对小山村的赞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课文,继续学习“词连读、按句逗停顿”的朗读方法。
(三)掌握本课生字的读音,理解生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
继续进行“词连读、按句逗停顿”的训练。
三、教学过程:
(一)带入情境,引出课文
1.交待课文的内容,齐读课题。
2.导人:(出示挂图)这张画儿画的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老师的家就在这里。今天,我带你们去看一看我的家,你们高兴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们各自轻声读。要求:读准字音;把生字用△标出来;写出自然段的序号。反馈:学生议论本课有几个自然段;分自然段读书;读生字卡(强调“着”的轻声读法)。
2.教师范读。要求:听老师怎样词连读,怎样按句逗停顿;听后照老师的样子读一读;思考并讨论在老师的家看到了什么。
(三)讲读课文
导人:小山村这么美,老师带着你们按顺序认真地看一看。
1.教师引读第1自然段。
2.课文写了小山村哪些地方呢?学生自读2一4
自然段;指名分读这3个自然段。(随机板书:山坡上。山脚下、村前)
①自读第2自然段后,讨论:山坡上有什么?教师简笔画出苹果树、梨树;手势引导学生理解“一片果树林”;指导词连读,读好第1句话。
讨论:苹果和梨是什么样?教师简笔画出苹果。梨;通过色彩引导学生理解“红红的”、“黄黄的”;通过画出的许多苹果和梨,引导学生理解“结满”的含义。指导词连读,读好第2句话。
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要求:读出喜爱的感情;指名读;评读;引导学生试背。
②山坡上景色美,山脚下也很美。指名读第3自然段,要求学生思考:山脚下有什么?学生边回答,教师边随机简笔画出数座红色小楼,引导学生体会“一座座”。
学生各自读;指名读;评议。
③教师:请你们随我到村前看一看,那里更美。各自读第4自然段后,分小组讨论:村前有什么,怎么美?教师随机简笔画出小河、鸭群,引导学生理解“绿绿的”、“白白的”;每两人互读互评。
④你们都去了小山村的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请用书上的语言,看着挂图说一说。引导学生背诵第2~4自然段。
3.教师:小山村这么美,书上说它像什么?请你们齐读第5自然段。看看书上的插图,小山村美丽的景色像不像一幅图画?再请大家读读第5自然段。
4.小结:小山村多美呀!这么美的地方有很多很多,勤劳的人民会把小山村建设得更美更美。让我们伴随着音乐,充满感情地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要求词连读,按句逗停顿。(第一课时结束)
教学设想
《小山村》这课书的内容对于生长在大都市的学生来说是比较生疏。难理解的,不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这样去进行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一上课,教师先挂出彩图,以“老师的家就住在这里”导人,学生看到这么美的地方,又是老师的“家”,自然会激起兴趣。教师把学生带人情境,引出课题。二、理解内容,落实训练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带学生游玩的形式,以课文内容为序,带领学生有顺序地看。有顺序地记,最终做到有顺序地背下来。
讲解每个景点时,要注重指导学生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爱小山村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朗读的欲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朗读形式训练学生,逐步达到词连读、按句逗停顿的训练目的。
下面是《小山村》第一课时的教案,仅供参考。
《小山村》教案
一、教学要求:
(一)通过对小山村的赞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课文,继续学习“词连读、按句逗停顿”的朗读方法。
(三)掌握本课生字的读音,理解生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
继续进行“词连读、按句逗停顿”的训练。
三、教学过程:
(一)带入情境,引出课文
1.交待课文的内容,齐读课题。
2.导人:(出示挂图)这张画儿画的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老师的家就在这里。今天,我带你们去看一看我的家,你们高兴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们各自轻声读。要求:读准字音;把生字用△标出来;写出自然段的序号。反馈:学生议论本课有几个自然段;分自然段读书;读生字卡(强调“着”的轻声读法)。
2.教师范读。要求:听老师怎样词连读,怎样按句逗停顿;听后照老师的样子读一读;思考并讨论在老师的家看到了什么。
(三)讲读课文
导人:小山村这么美,老师带着你们按顺序认真地看一看。
1.教师引读第1自然段。
2.课文写了小山村哪些地方呢?学生自读2一4
自然段;指名分读这3个自然段。(随机板书:山坡上。山脚下、村前)
①自读第2自然段后,讨论:山坡上有什么?教师简笔画出苹果树、梨树;手势引导学生理解“一片果树林”;指导词连读,读好第1句话。
讨论:苹果和梨是什么样?教师简笔画出苹果。梨;通过色彩引导学生理解“红红的”、“黄黄的”;通过画出的许多苹果和梨,引导学生理解“结满”的含义。指导词连读,读好第2句话。
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要求:读出喜爱的感情;指名读;评读;引导学生试背。
②山坡上景色美,山脚下也很美。指名读第3自然段,要求学生思考:山脚下有什么?学生边回答,教师边随机简笔画出数座红色小楼,引导学生体会“一座座”。
学生各自读;指名读;评议。
③教师:请你们随我到村前看一看,那里更美。各自读第4自然段后,分小组讨论:村前有什么,怎么美?教师随机简笔画出小河、鸭群,引导学生理解“绿绿的”、“白白的”;每两人互读互评。
④你们都去了小山村的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请用书上的语言,看着挂图说一说。引导学生背诵第2~4自然段。
3.教师:小山村这么美,书上说它像什么?请你们齐读第5自然段。看看书上的插图,小山村美丽的景色像不像一幅图画?再请大家读读第5自然段。
4.小结:小山村多美呀!这么美的地方有很多很多,勤劳的人民会把小山村建设得更美更美。让我们伴随着音乐,充满感情地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要求词连读,按句逗停顿。(第一课时结束)
教学设想
《小山村》这课书的内容对于生长在大都市的学生来说是比较生疏。难理解的,不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这样去进行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一上课,教师先挂出彩图,以“老师的家就住在这里”导人,学生看到这么美的地方,又是老师的“家”,自然会激起兴趣。教师把学生带人情境,引出课题。二、理解内容,落实训练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带学生游玩的形式,以课文内容为序,带领学生有顺序地看。有顺序地记,最终做到有顺序地背下来。
讲解每个景点时,要注重指导学生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爱小山村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朗读的欲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朗读形式训练学生,逐步达到词连读、按句逗停顿的训练目的。
下面是《小山村》第一课时的教案,仅供参考。
《小山村》教案
一、教学要求:
(一)通过对小山村的赞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课文,继续学习“词连读、按句逗停顿”的朗读方法。
(三)掌握本课生字的读音,理解生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
继续进行“词连读、按句逗停顿”的训练。
三、教学过程:
(一)带入情境,引出课文
1.交待课文的内容,齐读课题。
2.导人:(出示挂图)这张画儿画的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老师的家就在这里。今天,我带你们去看一看我的家,你们高兴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们各自轻声读。要求:读准字音;把生字用△标出来;写出自然段的序号。反馈:学生议论本课有几个自然段;分自然段读书;读生字卡(强调“着”的轻声读法)。
2.教师范读。要求:听老师怎样词连读,怎样按句逗停顿;听后照老师的样子读一读;思考并讨论在老师的家看到了什么。
(三)讲读课文
导人:小山村这么美,老师带着你们按顺序认真地看一看。
1.教师引读第1自然段。
2.课文写了小山村哪些地方呢?学生自读2一4
自然段;指名分读这3个自然段。(随机板书:山坡上。山脚下、村前)
①自读第2自然段后,讨论:山坡上有什么?教师简笔画出苹果树、梨树;手势引导学生理解“一片果树林”;指导词连读,读好第1句话。
讨论:苹果和梨是什么样?教师简笔画出苹果。梨;通过色彩引导学生理解“红红的”、“黄黄的”;通过画出的许多苹果和梨,引导学生理解“结满”的含义。指导词连读,读好第2句话。
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要求:读出喜爱的感情;指名读;评读;引导学生试背。
②山坡上景色美,山脚下也很美。指名读第3自然段,要求学生思考:山脚下有什么?学生边回答,教师边随机简笔画出数座红色小楼,引导学生体会“一座座”。
学生各自读;指名读;评议。
③教师:请你们随我到村前看一看,那里更美。各自读第4自然段后,分小组讨论:村前有什么,怎么美?教师随机简笔画出小河、鸭群,引导学生理解“绿绿的”、“白白的”;每两人互读互评。
④你们都去了小山村的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请用书上的语言,看着挂图说一说。引导学生背诵第2~4自然段。
3.教师:小山村这么美,书上说它像什么?请你们齐读第5自然段。看看书上的插图,小山村美丽的景色像不像一幅图画?再请大家读读第5自然段。
4.小结:小山村多美呀!这么美的地方有很多很多,勤劳的人民会把小山村建设得更美更美。让我们伴随着音乐,充满感情地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要求词连读,按句逗停顿。(第一课时结束)
口语交际课《秋天里》教学设想
《秋天里》是第三册复习二安排的口语交际训练题。教学时,必须把握三点:一是紧扣题目,从内容入手启发引导。打开“说路”二是根据学生实际,因势利导,力求让学生说好。首先,注意让学生说出秋天特有的景色和有趣的事。其次,结合教材描写景物的三句话中含有“远处、近处”的实际,引导学生最好把话说得有条理些。再次,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要相机引导学生把话说规范。三是创造条件,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交际。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教学流程安排如下:
一、课前绘画,丰富话源
教学本课时,正值秋天。如果是城里的学校,组织一次郊游,乡村的学生则让学生留心周围的景物,让每一位学生用彩笔画两张画儿,分别把所看到的印象最深的景色和人的活动描绘下来。意在以此提供源头活水,为学生交际时的有话可说创造物质基础。
二、歌曲导入,启发说路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教师引导:同学们,歌曲里的小朋友们是在什么地方找到春天的呢?为什么从这个地方可以找到春天?让学生以同桌为小组展开讨论,个别汇报,小结:从“红花”、“绿草”、“黄鹂”等景物中,我们可以找到春天,因为“红花”在春天里开放,“绿草”在春天里发芽,“黄鹂”在春天里歌唱。
教师引导:现在,我们来读一段话,看看从这段话中,能不能找到春天。媒体出示:“远处稻田一片金黄,庄稼成熟了。树下有落叶,孩了们在捡红叶。近处有葡萄架,两个孩子帮大人摘葡萄。”让学生齐读一遍,然后同桌一组展开讨论:
①我们能否从中找到春天?为什么?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②我们从中能够找到什么?是怎么找到的?
让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相机板书“秋天里”。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就以“秋天里”为题进行口语交际。就这个题目,我们能说些什么?让学生讨论,汇报,一小结,可以说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说秋天里的景色,比如,“远处稻田一片金黄,庄稼成熟了”,“树下有落叶”,这是秋天才会有的景色。二是说秋天里人的活动,比如,“孩子们在捡红叶”,“两个孩子帮大人摘葡萄”,这是秋天里才有的人的活动。
通过上述环节,意在让学生打开思路、有话可说并且说的时候能抓住秋天的特点。
三、就近交流,借画学说
1.以同桌同学为一组,就课前自己绘画的内容互相说说画中秋天的景色、要求:①让对方听了以后能明白说的是秋天的景色。②刚才所读的几个句子见了“远处”、“近处”显得有条理,大家说的时候,最好也能这样有条理。
在学生充分参与交流的基础上,让一对同桌同学到讲台前汇报。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台上的同学说的是不是秋天的景色,说得是不是比较有条理。组织学生评议。评议着重围绕上述两点要求展开,对发言同学表达是否清楚明白和语言是否规范也应予以适当的评价,同时,对是否恰当运用礼貌用语和体态语也应予以一定的评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接着,另请一对同桌同学汇报,除了上述要求外,教师还可以提出“说的景色和说法最好与前一对同学不一样”的要求,以鼓励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语言表达的创造性。随后,可以提出“他们说的好在哪里”、“他们说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赏”“你认为他们说的有不足的地方吗”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2.以前后桌同学为一组,就绘画的内容,互相说说秋天里人的活动。要求:①说的必须是秋天里才有的人的活动。②说的活动要有人物、时间、地点。
学生练说,先后两次指名汇报,组织评议。评议时,以上述两点要求为侧重点,但应兼顾语言的规范性,以及听说态度等。
四、自由组合,深入练说
让学生三三两两,自由组合,互相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画中以外的秋天的景色或者发生在秋天里的有趣的事。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汇报。
五、课外延伸,生活中说
让学生回家以后,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邻居小朋友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秋天的景色或者秋天里有趣的事。意在沟通课内外联系,学用结合,在日常生活的交际中经受实际锻炼,养成真正的交际能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被洪水卷去的原因,使学生懂得要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大自然的资源。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小山村被洪水卷去的原因。
难点:懂得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大自然的资源。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人类破坏环境带来危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以画导入
很早以前,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里的人们幸福的生活着。想去那看看吗?(课件出示画面)看到这么美丽的小山村你想说点什么?在这个小山村里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二、以读入境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地方读不懂,请做上记号,再往下读。读完后,同桌可以互相交流。
2.品第一段
这个小山村曾经是美丽的,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小山村的美?(第一自然段)
a.听课文配乐读(第一段)
是的,这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通过这些文字同学们看到了怎么样的景色?
b.指导读
谁愿意也来试着读这段(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听后评)
还有哪些同学也想读这一段的一起读(感悟小山村的美)
c.入情入境,再读
如果你就是当时的居民,能允许我来采访一下吗?
在这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小山村中,你会做些什么事情呢?(感悟小山村带给人们的快乐)
我们一起读读这些文字,把你对小上村的喜爱,把小山村带给我们的快乐读出来(齐读)
3.质疑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里,永远的消失了。
a.学生自由读5.6自然段(课件播放狂风、雨水、喊叫声)
同学们一边听音乐一边自己小声读读5、6自然段,然后告诉老师你读了这些句子以后心情怎么样?
b.齐读这两段
是啊,我们都为这个小山村感到担心、难过。让我们一起来读。
c.质疑
听了你们朗读,我好象听到小山村在难过地哭泣。看到小山村由美丽变成富裕,最后变成一无所有,亲爱的同学们,这个时候你最想问的是什么?(小山村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小山村是如何变富裕的?)
4.再读课文,解疑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自然段,把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划下来再细细读一读,想一想,看从中能感受到什么?(生默读课文)
你找到了哪个句子?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倒,运下来。
把这个句子改成这样,哪个句子好?好在什么地方?
课件对比句子:
想盖房,想造犁,就拿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砍下来。
(很多树木被砍了)
(2)树木变成了一栋栋大大小小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烟窗冒出的浓烟,消失在天空了。
还有一个句子也写了许多树木被砍了,是哪一句?生读
你从哪儿看出很多很多树木被砍?(一栋栋、各式各样、大量)
找到这个句子的一起读一读。
(3)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在这片裸露的土地上你们看到了什么景色?(体会裸露)
(动物越来越少;生:空气越来越差;生:到处都光秃秃的)
齐读!
(4)小结
无数的树木被村民砍掉了,就连小树苗也不放过,这种砍伐是多么可怕啊。
郁郁葱葱的树木消失、小山坡裸露,村民们靠什么富起来,小山村为何最终却消失了?
同学们小组讨论讨论。指名说
把树木变成生活所需品,让日子富起来的是谁?把树木都砍掉,最终导致小山坡裸露,让小山村消失的又是谁?
(板书:人类)
三、延伸扩展(感悟要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资源)
人类!是啊,人们在把树木变成自己的所需品时,确实是让自己过上富裕的好日子。但如果这种砍伐是无节制的砍伐那么人类最终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变得一无所有。(课件展示破坏环境给人类带来危害的画面)
你还收集到了哪些有关的资料,讲给大家听听。
看着、听着这些,你除了难过、担心,此时你的心情更多的是什么呢?
这时候你最想对小山村的人们说的话是什么?
总结:感谢你们,老师代表这美丽的小山村感谢你们!你们倒出了许许多多小山村的心声,你们是它们的知己,是它们朋友!就让我们把这篇课文齐读一遍吧,告诉人们要合理利用大自然的资源,告诉所有的人都来爱护树木,都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广西柳江县木罗小学 吴华芳
《向命运挑战》是人教版十一册的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霍金怎么战胜困难,不怕失败,敢干向命运挑战的感人事迹。如果让学生跟着老师,读课文、学课文。这样学生比较难接受,也不容易理解课文的中心。得不到应有的启示。在教学这样一篇课文时,我采用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通过问题走进课文,与主人公对话的形式来学习课文,了解霍金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不怕,不怕失败,敢干向命运挑战的精神。整个过程我分:收集资料——质疑——扮演角色对话——体会来进行。
一、展示交流资料,简介主人公
1、学生把收集到有关霍金的资料展示出来和同学们交流。
2、老师总结并出示简介霍金生平。
霍金生平 :
●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的牛津。
●1962年霍金在牛津大学完成物理学学位课程,搬到剑桥大学攻读研究生。同时被诊断患有运动神经细胞病。
●1965年被授予博士学位。他的研究表明:用来解释黑洞崩溃的数学方程式,也可以解释从一个点开始膨胀的宇宙。
●1970年霍金研究黑洞的特性。
他预言,来自黑洞(现在叫霍金辐射)的射线辐射及黑洞的表面积永远也不会减少。
●1974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
他继续证明,黑洞有温度,黑洞发出热辐射,以及气化导致质量减少。
●1980年任剑桥大学数学鲁卡斯教授。
●1988年出版《时间简史》,成为关于量子物理学与相对论最畅销的书。
●1996年至今继续在剑桥大学工作。
黄黄的头发,大大的眼睛,红润的脸,就像个天真无邪的小孩,懒散地斜躺在轮椅上。他时不时呶呶嘴唇,眨眨眼,听到自己得意的回答时,还会抽动一下嘴角边的肌肉,来个微笑,或者索性咧开大嘴,来个无声的大笑,坐在那儿,记者看他就像是个贪玩游戏机的小孩。
二、启发质疑。
1、看了有关霍金的资料,大家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如果让你和霍金聊天,你只能提三年问题,你最想提的是哪三个问题?
2、收集学生的问题,作出归类,引导提问的方向。
主要问题:A:当你被医生诊断患了绝症后,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B面对命运的挑战,你是怎样做的?
C面对咄咄逼人的病魔,你是怎么做的?
D是什么力量使你面对那么多的困难,仍然不屈服?
E在你创造生命奇迹的同时,也创造了科学论断,你对自己有什么评价?
三、扮演角色对话,解疑
1、把学生分为三到四人一组,请一人扮演霍金,其他同学提问,轮流交换,对以上问题解疑。
学生在对话时,只要能根据课文的内容,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抓住问题的关键来回答就行了。
2、老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对话的形式来学课文,明白了霍金是如何向命运挑战的。一个坚强不屈的霍金出现在我们脑海里。他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其实,在我们的周围,出有许多这样敢干向命运挑战的人。
四、体会中心。
1、谈谈你认识的像霍金一样敢干向命运挑战的人。可以是名人,如张海迪。也可以是自己身边的人。
2、谈谈从霍金身上你得到什么启示?
3、老师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霍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也创造了论断,为科学作了伟大的贡献。他向世界展示了自身的价值,可以说,他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他向命运挑战是成功的!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要退缩,要勇于克服,要敢干向命运挑战。
作者邮箱: wuzin08@163.com
资料提供者: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从单元学习目标入手。师板书“家园”二字,是以学生读出来,然后问:你怎么理解这个词?鼓励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见解,引导他们得出广泛的理解。即家园可以指家庭,也可以指家乡。说到这里,你想起我们学过的哪些诗歌了?齐背诵《我的家》夸完了自己的小家,也夸一夸咱们的大家。鼓励学生说说对家乡的了解。多媒体出示黄土高原的鸟瞰图,近景图。从总体上认识居住地的环境特点。
师: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小诗,看看别的小朋友怎样夸自己的家乡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学习认读生字词。
1 教师读课文,如果有学生跟着读,不去制止,相反用表情肯定。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完后,反问:你怎么也读了?课文中的生字是怎么认识的?鼓励、引导学生继续巩固预习的好习惯,重点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 自主识字。
1) 多媒体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哪个字不认识,就在书上的生字表里面画出来,拼一拼,或请教旁边的同学。
2) 齐读生字词,请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领读。
3) 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帮学生总结出几项好的方法。比如偏旁归类法,形声字识字法
4) 在小组内把刚才画出来的认识困难的字进行交流,记忆。并宣布下面要进行识字游戏的比赛,促使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识字活动中。
5) 把生字从词里面抽出来,再进行认读。用游戏“摘蘑菇”。
6) 用“”组词。
3 再读课文,说说自己有什么进步。快速标出自然段。
三、再读,理解课文,感受家园的美和语言文字的美。
1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这个小朋友都夸了他家乡的什么?用笔画出关键词来。(学习做简单的阅读笔记)交流。
2 果树林有多美啊?读一读。看屏幕上放大的插图。(指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感受景色的美。)
新房子呢?河水是什么样的?新修的公路又是什么样的?看屏幕上放大的插图。
3 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先自己试一试。(给学生自己体会,提高、练习的机会)
老师再说:“你们来读,让老师闭上眼享受一下家园有多美”“听你们读得这么好,我都想跟你们比赛了,咱们换个位置,我来读,你们想象。”
4 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大屏幕出示填空:
粉红的()雪白的()清澈的()
弯曲的()漂亮的()奇妙的()
四、自由练习朗读,可以找人比赛。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背下来。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五、复习巩固生字。快速认读字、词。
六、作业:
1 “咱们的家乡什么多。”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夸一夸家乡的变化。
2 把课文朗诵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帮助考察生字的记忆情况。如果都会了,就奖给自己一个星星。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开火车轮读、指名读(主要针对那些学习稍困难的学生)
二、拿出自己搜集的图片或其它资料,先分小组在各派代表发言,说说家乡的特点和变化,课后把资料贴到展示台上,鼓励有能力的同学办成手抄报的形式。
三、指导书写生字。
1 比较分析那些的字的字形、笔画、笔顺。
2 观察每个字的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 范写,边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字。
四、作业:
1 练写生字。
2 整理识字卡,把“イミ提手旁”的字归类,看看自己能人多少个。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准确认读14个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会认读14个生字。
教学措施: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教师引导等方法来解决生字。
教学策略:自主、合作、听读识字、猜谜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利用插图帮助阅读理解课文的方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录音机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毛课件:在一个美丽的山村,那里红花绿树,山边小河流水,学校坐落山涧。
2、板书课题 小山村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组织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把生字画出来。教师巡视自读情况,发现学生读课文中的困难,及时解决。
2、组织学生同桌互读,不会读的字,同桌之间要互相教读。达到人人会读的目的。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把读错的地方画出来,等他读完后指正。
4、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小组认读,开火车读。
5、识字游戏,巩固识字。
三、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回答课后问题。
板书设计:
小山村
片 粉 脚 飘 新 房 校 清 底 游 曲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写6个生字及新词。
能力目标:
能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乡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会写6个生字。
教学措施: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来解决生字。
教学策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利用插图帮助阅读理解课文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善于倾听、大胆发言、敢于请教、乐于帮助,形成良好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堂课的内容。
1、指名读课文,读完后学生评价。
2、找后进生认读生字,教师指导正音。
3、开火车认读生字。
二、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学生说一说,课文中讲了什么地方?那里怎么样?再指名同学说说。教师可以提示,让学生看图。
3、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你感觉小山村怎么样。
三、新授学写生字。
1、学生自悟生字的写法。
2、同桌交流。
3、分组说说自己是怎样书写的。
4、教师重点指导两个生字的写法。“看” “家”
5、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6、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7、教师检查书写情况。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小山村
家 林 时 看 间 方
7、《山村小学》教学设计
上马镇文昌小学:王立云
教学内容:
九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山村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字。学习新笔画:横折、竖弯的写法。学习“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2、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自己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山区的小学生虽然身在山区,但是他们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伟大的祖国。
教学重难点:
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字。学习新笔画:横折、竖弯的写法。学习“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言激趣
1、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过或者参加过升国旗吗?你们想看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们是怎样升国旗的吗?请看录像。或者由教师或学生叙述当时的情景。
2、为了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你看,我们山村小学的同学们也升起了国旗。(引言导入,板书课题)
二、自主、合作学习课文
1、请学生给自己已经认识的字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小组交流,把自己认识的字告诉伙伴。(增强自信心)
2、请学生用“O”圈出自己还不认识的字,并去向自己的朋友求教。
3、听教师范读儿歌的录音,正音。
4、教师领读儿歌,学生跟读。
5、学生试读。
6、分小组读。
7、同桌互读。
8、抽学生读。
9、自由读
10、齐读。(只要学生能看着书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学过的词语能连读,遇到句号停一停,读音清楚、声音响亮就可以了。)
三、朗读背诵,讨论解疑
你知道我国的的国旗、国歌和首都吗?
(小组讨论后班级交流)
四、探究学习,养成习惯。
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二、学习生字
1、请学生用“ ”画出生字。
2、学生自己试读。
3、小组学习,把自己会读的告诉伙伴,把自己不会读的向别人请教。
4、师教读,正音。
注意三拼音“国”、“教”和“校”后鼻音“星”、“升”。
5、小老师教读。
6、猜字。
7、用生字卡片开火车。
8、扩词扩句。
三、自主积累词语
1、学生自己试读。
2、小组学习,把自己会读的告诉伙伴,把自己不会读的向别人请教。
3、师教读,正音。
4、用生字卡片开火车。
5、扩句。
四、指导书写
1、学习新笔画“横折、竖弯的写法。
2、书空练习。
3、学习“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4、讨论怎样才能记住?
五、总结升华。
资料提供者:上小
朱朝燕
一、课前三分钟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离上课还有几分钟的时间,让我们先共同步入每周一次“与古人同行”。(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看到这首诗,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先出示诗人画像,再出示诗作)
生:王维。
师:对,这位就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课件解说)
师:了解了王维,让我们走近今天的第二位诗人。(出示诗作)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生:杜牧。
师:对,这就是杜牧。(出示画像,课件解说)
师:让我们走近今天的最后一位诗人——苏轼。(出示画像、诗作、课件解说)
[点评:通过课前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又了解了几位诗人,这其中的东坡先生有句诗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自从上学期我们开设了“每日古诗”以来,大家学诗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入“古诗长廊”,(板书:古诗长廊)让我们共同分享诵诗的乐趣,体味赏诗的意境,施展作诗的才华,领略祖国古典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诵诗
师: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背诵一定数量的诗是学好古诗的前提。(板书:诵诗)从上学期到现在我们背诵的古诗已经有100多首了,现在出示的就是其中的80首诗的目录,这些诗也是大纲中规定的小学阶段要求背诵的。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我出题目,大家一起背诵,准备好了吗?(随意点击2首《游子吟》、《长歌行》)
生:(齐背诵)
师:大家掌握得不错,“真金不怕火炼”,我们请台下听课的老师也来点两首诗,好不好?
生:好!
(台下老师现场点题《江雪》、《江畔独步寻花》)
生:(齐背诵)
【点评:通过诵诗展示学生一个学期以来诗词的积累量】
师: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我们展示的时间很短,但大家在课后下的功夫可真不少。英雄自有用武之地,老师的考验还没有结束呢!古来诗画是一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欣赏画面,然后说说你想到了哪些诗句?(播放录像《江南春色》)
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生:“迟日江山丽,春城花草香。”
生:“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师:你想到了黛玉的《葬花吟》。
生:“昨夜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生:“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生:“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师:你找到了《江畔独步寻花》的感觉。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看来这江南春景的确令人心旷神恰,不知下面的画面又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播放录像《沙场征战》)
师:谁想来说说看?
生:“将军战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师: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精神。
生:“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你想到了作战的艰辛困苦。
生:“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师:这是何其豪迈的气概!
生:“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师:这是曹植的《白马篇》,其中的“视死忽如归”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
生:“视死如归”。
生:“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师:你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吗?
生:《木兰诗》。
生:“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师:领略了铁马金戈的豪气,让我们共同步入另一方神奇时空。(播放录像:《高山流水》)
师:你联想到了哪些诗句?
生:“杨柳青青江水平。”
师:它的下一句是“闻郎岸上踏歌声”。你想到了《竹枝词》。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生:“三万里河东入海,九千仞岳上摩天。”
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生:“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师:由奇山秀水想到了滔滔黄河,真了不起。
生:“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生:“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师:简直就是人在画中游,不过要注意一个字:是“趁 chèn”而不是“cèn”。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能不忆江南?”
师:看来以画想诗难不倒大家,下面老师提高难度,抛开画面,我说一句诗,请你说出所能联想到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这是一轮塞北的明月,也是一面历史的镜子。
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生:“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师:你想到了《春江花月夜》。
生:“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生:“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更深夜色半人家,北斗栏杆南斗斜。”
生:“不如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师:听了明月的诗句大家是对答如流,现在老师只出一个词,看看你是否也能说出相关的诗句:“美酒”。
生:“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花既不解饮,影图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生:“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生:“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生:“岁月沧桑香如故,莫道美酒不识君。”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刚才大家的诵诗真称的上是过五关斩六将了。难怪古人说“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看来大家的确是饱读诗书,“胸中有丘壑”。
【点评:通过联想诵诗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融情入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四、赏诗
师:如果说诵诗令我们受益匪浅,那赏诗就更其乐无穷了。(板书:赏诗)我们都知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所以说,每首好诗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平时我们一起欣赏了不少好诗。来,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幅画面,是不是“似曾相识”?
师:你能用这学期我们课内学过的一首诗来描绘一下吗?
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对,这首诗我们已经学过了,今天就让我们再来进一步从欣赏的角度自己读一读,然后和小组的同学议一议,说说你是如何欣赏这首诗的?
学生分小组讨论。
【点评: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使学生获得充分发表现点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集体参与合作意识】
师:谁先来谈一谈?
生: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别老朋友孟浩然时写下的。
师:你为大家介绍了这首诗的背景。(板书:背景)你了解这首诗的意思么?
生:在桃红柳绿、阳光明媚的阳春三月,老朋友告别了西边的黄鹤楼,顺流东下前往美丽的扬州。小船扬帆而去,越走越远,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眼前只有一江春水,滚滚东去,流向天的尽头。诗人目送老友,不忍离去;那奔流不息的长江水,多像诗人绵绵不尽的思念啊。
师:听了她的发言,我们对诗的意思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板书:诗意)那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李白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作者虽然和老朋友离别,但起初心情是愉快的,因为他们分别的季节和景色美极了,我是从前两句看出来的。但当老朋友的船越走越远,最后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时,诗人心中充满了依依不舍的情谊,这也是诗中表达的主要的思想感情。虽然我们天各一方,但我们月共一轮。
师:看来我们欣赏古诗不但要理解诗的意思,而且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板书:诗情)同学们看,这么丰富的内容,这么深厚的感情,作者仅仅用了二十几个字就表达出来了,可见诗歌的语言是多么精炼,为了使大家更好地欣赏这首诗,老师带来了一段录像资料,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出示录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真是找到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假如你现在就是李白,你能诵读出对老朋友的那种依依惜别的情感么?谁想试试?
师:读得不错。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诗人对老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感来诵读这首诗。
生:(齐声诵读)
师:听了同学们的诵读,老师觉得同学们真的进入到这首诗的境界中了。(板书:诗境)
【点评:分层分步的赏析使学生便于掌握赏析的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使学生更好地进入诗境】
五、作诗
师:看来赏析古诗真是让大家受益匪浅,如果能把赏析所得变成自己的东西就更了不起了。所以南宋大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一个多学期的训练,我们不但学会了诵诗。赏诗,还学会了——作诗。(板书:作诗)后面听课的老师也想考考大家呢,课前给大家出了两个题目。(板书题目:未来、小草)好,请大家按照古诗的形式进行创作吧,限时2分钟。
生:老师,作散文诗行吗?
师:可以。
生:老师,作词行吗?
生:作四言古风行吗?
师:可以,只要能表达你的感情,什么诗体都可以。(放音乐)
教师巡视。
师:已经有同学完成了,请你仔细品读推敲一下。
师:(两分钟后)好,小诗人们请停笔。好,谁先来诵读自己的大作?(出示投影)
生:我作的是《未来》:“展翅高飞十万路,望至天涯身影无。未来高楼拔地起,来时仙境去时苦。”
师:这是一首纵横古今的绝句。刚才是才子,下面有请一位才女。
生:我作的是一首十六字令《草》:“草,春气芬芳满天飘。绿如碧,衬饰春光好。”
师:真是清词丽句必为邻。谁再来一展风采?
生:我作了一首律诗《未来》:“展望新时代,鲜花朵朵开。渐入高科技,儿童新时代。人生亦幸福,万红涌心坏。科技来致富,开心天天来。”
师:短短两分钟就作出一首律诗,真是功夫不浅。
生:我也写了一首十六字令《草》:“草,绿如碧丝异妖饶。草衬花,颜容别样俏。”
师:真是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还有吗?
生:我作了一首散文诗《未来》:“她是一个美丽的梦想,她是一个久远的传说,她是一个可爱的童话,她是一个不变的承诺。她是什么?她是一条通往成功的路,她是一首饱含笑泪的歌,她在何处?她就在我们凝视的远方。”
师:真是美不胜收,再请一位。
生:我作了一首四言古风《小草》:“不比花香,不比树高。苍天之下,青青小草。”
师:好,刚才我们听了几位同学不同形式与风格的诗作,下面让我们来点评其中的一至两首。就让我们先来点评一下纪建辉的这首《未来》。纪建辉,请你再诵读一下。
生:(读)老师,我想说一说我作的这首诗有个特点:每行的第一个字连起来是“展望未来”。
师:真是风格独运。让我们掌声鼓励一下!下面就请各位小诗人们海阔天空,尽情评析。
生:我觉得这首诗写得好,妙不可言。第一句,写飞得高,看得远。第二句,写通往未来的路长而远,“望至天涯”。最后两句写未来的建筑和未来的科技,用词很精致。
师:你是从诗的意思方面来谈的,看得出你也是满腹经纶。谁想再来谈谈?
生:我认为他写得不错,但有一个字可以改:“路”,我认为改成“里”讲得通。
师:作者同意否?
(作者考虑)其他生举手。
师:好,你来说。
生:我认为“路”好,“十万路”给人的感觉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到达未来。
生:可是“里”更好,我们本来就是刚迈出了十万里科技长征的第一步。
生:我同意“路”,这个字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尤其是“展翅高飞十万路”,给人感觉历经千辛万苦才能到达,这种用法在古诗里常见,写出了自己的东西。
生:对,我也同意“路”,我们都说走出人生灿烂的路,可没说灿烂的里。
师:看来刚才大家谈到了诗的写作方法,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还想谈?
生:我认为他后两句写得好。说明了科技是不断发展的,而不是停滞不前的,表达了对未来科技的向往。
师:对。你是从诗所表达的情感方面来谈的。
生:我有一点不明白,想问问诗人,就是最后一句“来时仙境去时苦”是什么意思?
师:好像带着样的意味。
其他生举手。
师:好,你先替诗人说说吧。
生:我觉得是不是说以前很落后,到未来就很辉煌,像仙境一样。
师:你谈到了诗的意境,不知作者的本意是不是这样的呢?
生:我的意思是当一个人来到未来世界的时候,他会觉得像仙境一样,所以在他死的时候会非常痛苦:我为什么要死去,我为什么不能在这个世界上多活一天呢?
师:看来刁乾龙和纪建辉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虽然刁乾龙不像作者说得那么精辟,“但也说出了自己的独立见解。好,这首诗我们点评到此,哪位同学喜欢,请你跟着作者一起高声诵读。
(纪建辉领诵,其他学生齐诵)
师:本来老师真想多点评几首诗可是同学们都知道,写一首好诗是多么不容易,古人就深有体会。诗人贾岛曾用“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来形容写诗的不易;王安石更用“捻断三根须”来形容作诗时冥思苦想的样子;而杜甫更写出了“一生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千古绝句,誓用一生来研究诗作。所以我们想在课堂上完成一首好诗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没关系,就请同学们课下与你的诗友们继续斟酌,好不好?
生:好!
【点评:通过让学生自创自评诗词引导学生将赏析的方法运用于实践写作】
六、总结
师:同学们,在今天的古诗长廊中,大家不仅收获了不少古诗方面的知识,更用满腹诗书为长廊增色不少,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
生:“各领风骚数百年。”
师:通过诵诗,我们重新认识到积累祖国古典文化的重要性,正可谓“好雨知时节。”
生:“当春乃发生。”
师:而通过赏诗,我们让诗的精神渗透心灵,陶冶了情操,这不正是“随风潜入夜——”
生:“润物细无声。”
师:通过作诗,我们懂得了虽然现在自己的诗作很稚嫩,但只要反复推敲,坚持不懈,总有一天我们会写出传唱千古的名篇,到那时,真是“晓看红湿处——”
生:“花重锦宫城”。
师:所以我们今天的作业,也是一生的作业,那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弘扬祖国的古典文化,愿我们的生活如“古诗长廊”般永远充满诗情画意!
【点评:在进一步点评学习目的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弘扬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水到渠成】
作者邮箱: shanghaixb@163.com资料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