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费宝网教案一等奖

搜索51费宝网

《犟龟》教案(七年级上册)一等奖

《犟龟》教案(七年级上册)一等奖

时间:2023-06-19 18:44:04

类别:教案一等奖

《犟龟》教案(七年级上册)一等奖

1、《犟龟》教案(七年级上册)一等奖

教学目的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二、了解童话的特点。

三、努力激活课题教与学的气氛,力求生动活泼。

教学设想

一、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激发想象,培养在实现理想而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通过分角色表演更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以及把握作品形象不同性格特点。

三、通过课题讨论,加深对主题的认识。

四、联系实际,深入理解“犟”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刚收到一张请柬,说邀请我们全班同学到苏州狮子林王国参加有史以来最盛大的婚礼。大家想不想去?不过还得告诉大家这婚礼日期紧,两周后就要举行,而狮子洞路程遥远,那我们怎样才能准时到达呢?(学生讨论办法)

师:哇!同学们的办法真多。看来有现代化交通工具,难不倒我们,我们定会及时赶到的,还有我们另外一位新朋友——乌龟先生也被邀请了。(边说边简笔画)它若去,会不会遇到困难?不妨来听听德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米切尔•恩德给我们讲述这只“犟龟”的故事。(板书:犟)

二、配乐朗读

1、邀请一名学生充当米切尔•恩德的代言人讲述这个童话故事。

2、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乌龟这一路上有没有遇到困难?若有,具体表现在哪里?(用笔画出)

3、师评:朗读得真棒,很投入,不仅把我们带入童话世界,而且还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灵活现的可爱的动物形象。

三、导读课文

师:乌龟去参加婚礼,到底有没有遇到困难?若有,究竟是怎样的困难?

生:小组讨论并回答(可概括可引用书中的词语)

师:面对沿途的这些困难,乌龟又怎样去克服呢?

生:(思考后回答)

[板书: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师评:乌龟以它那简单的信念克服种种困难,终于来到狮子洞(边说边简笔画),实现了他的理想,参加了从未有过、最魅力、最盛大的庆典,这只令人钦佩的乌龟,大家想不想认识?

四、分角色表演

师:今天有幸邀请到这只乌龟的扮演者以及他的伙伴,让我们用掌声欢迎他们上台表演。

[表演的目的:1、预习时叫学生自由组合,排练表演并自行准备动物头饰;2、提示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主要对动物的对话给以加工创造,并配以相应的动作、神态;3、角色分配共9个同学,1个当旁白,8个扮演作品中的动物。]

五、评选讨论

师:谢谢同学们有创意的表演(掌声欢送)。那么,下面的时间给现场的观众,请同学们大胆地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或不喜欢的动物,并说说理由。

生:(讨论并自由回答)

六、延伸性讨论

师:从同学们的评选中不难看出,大家还是比较喜欢乌龟,可见乌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那么,我们在学习、生活上可以从乌龟身上学到什么呢?

生:(自由发言)

师评:从同学们精彩的发言中传达出一个共同的心声,那就是——做任何事情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认准一个目标,坚持到底,还要有勇气去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这也就是童话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七、标题讨论

师:同学们在前头评选中说喜欢乌龟是一位它“犟”,有执著的精神,不喜欢乌龟也是因为它“犟”,不听人劝,一意孤行,那么如何评价乌龟这种犟性好坏呢?结合实际生活情况,谈谈你的看法。

生:(自由讨论并发表意见)

师评:生活中“犟”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因此我们要采取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问题,然而本课的乌龟犟得好、犟得妙,它正因为犟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八、布置作业

将刚才讨论的内容加以整理、补充,写成200字左右的文章,用正楷字抄写在作文本上。

2、《犟龟》教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的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二、了解童话的特点。

三、努力激活课题教与学的气氛,力求生动活泼。

教学设想

一、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激发想象,培养在实现理想而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通过分角色表演更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以及把握作品形象不同性格特点。

三、通过课题讨论,加深对主题的认识。

四、联系实际,深入理解“犟”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刚收到一张请柬,说邀请我们全班同学到苏州狮子林王国参加有史以来最盛大的婚礼。大家想不想去?不过还得告诉大家这婚礼日期紧,两周后就要举行,而狮子洞路程遥远,那我们怎样才能准时到达呢?(学生讨论办法)

师:哇!同学们的办法真多。看来有现代化交通工具,难不倒我们,我们定会及时赶到的,还有我们另外一位新朋友——乌龟先生也被邀请了。(边说边简笔画)它若去,会不会遇到困难?不妨来听听德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米切尔•恩德给我们讲述这只“犟龟”的故事。(板书:犟)

二、配乐朗读

1、邀请一名学生充当米切尔•恩德的代言人讲述这个童话故事。

2、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乌龟这一路上有没有遇到困难?若有,具体表现在哪里?(用笔画出)

3、师评:朗读得真棒,很投入,不仅把我们带入童话世界,而且还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灵活现的可爱的动物形象。

三、导读课文

师:乌龟去参加婚礼,到底有没有遇到困难?若有,究竟是怎样的困难?

生:小组讨论并回答(可概括可引用书中的词语)

师:面对沿途的这些困难,乌龟又怎样去克服呢?

生:(思考后回答)

[板书: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师评:乌龟以它那简单的信念克服种种困难,终于来到狮子洞(边说边简笔画),实现了他的理想,参加了从未有过、最魅力、最盛大的庆典,这只令人钦佩的乌龟,大家想不想认识?

四、分角色表演

师:今天有幸邀请到这只乌龟的扮演者以及他的伙伴,让我们用掌声欢迎他们上台表演。

[表演的目的:1、预习时叫学生自由组合,排练表演并自行准备动物头饰;2、提示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主要对动物的对话给以加工创造,并配以相应的动作、神态;3、角色分配共9个同学,1个当旁白,8个扮演作品中的动物。]

五、评选讨论

师:谢谢同学们有创意的表演(掌声欢送)。那么,下面的时间给现场的观众,请同学们大胆地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或不喜欢的动物,并说说理由。

生:(讨论并自由回答)

六、延伸性讨论

师:从同学们的评选中不难看出,大家还是比较喜欢乌龟,可见乌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那么,我们在学习、生活上可以从乌龟身上学到什么呢?

生:(自由发言)

师评:从同学们精彩的发言中传达出一个共同的心声,那就是——做任何事情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认准一个目标,坚持到底,还要有勇气去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这也就是童话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七、标题讨论

师:同学们在前头评选中说喜欢乌龟是一位它“犟”,有执著的精神,不喜欢乌龟也是因为它“犟”,不听人劝,一意孤行,那么如何评价乌龟这种犟性好坏呢?结合实际生活情况,谈谈你的看法。

生:(自由讨论并发表意见)

师评:生活中“犟”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因此我们要采取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问题,然而本课的乌龟犟得好、犟得妙,它正因为犟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八、布置作业

将刚才讨论的内容加以整理、补充,写成200字左右的文章,用正楷字抄写在作文本上。

3、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教案、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⒈板书课题。

⒉介绍作者。

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⒊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学生自学课文。

⒈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四、检查自学效果

⒈认读生字“径”“飘”

⒉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⒊指名读课文。

⒋回答问题:

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⒈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回答问题:

⑴为什么称为“寒山”?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⒊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

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⒋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

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⒈背诵《山行》

⒉《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⒈揭题,解题。

⑴板书课题。

⑵指名读题。

⑶解题。

⑷介绍作者。

⒉自学课文。

⑴轻声读课文,读好字音,画出生字词。

⑵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

⑶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认读生字。

⑵指名读课文。

⑶质疑。

⒋理解每句话。

⑴理解一二句。

轻声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描绘的画面。

这是什么季节?从那儿可以看出来?这是诗人的心情诗什么样的?

理解“愁”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话的意思?指名回答。

⑵学习第三、四句。

指名读三、四句。

回答问题。

①“姑苏”在什么地方?

②到是什么意思?

③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

⑶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⒌总结全诗,体会情感。

这首诗描写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⒍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重音。

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背诵。

⒎指导书写。

三、作业。

⒈用钢笔描红。

⒉背诵课文。

⒊抄写词语。

《古诗两首》教后反思

备课中发现,两诗有很多的共同之处:都是写秋景,诗中描绘的具体事物也有相同的,如“霜、枫”。都不是单纯的风景写真,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重在借景抒情。两诗所描写的景和抒发的情都与作者的生活息息相关,折射出的,却是迥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内心世界。

自古文人多悲秋。张断也是其中之一。《枫桥夜泊》只一“愁”字,就透露了心情。也有例外的,有如刘禹锡所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从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不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宽广豪迈、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么?

教学时,我摒弃了以前教了一首再教一首的做法。两诗同步教学对比领悟诗情,感觉效果还不错。

一、细读,结合字理,理解诗意

课始,出示古诗两首。很多学生已经会背,所以初读节省了很多时间。学生交流反馈,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诗句意思。还有哪些诗句意思没读懂,请提出来。这一环节很重要,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教学,可以事半功倍。根据学生的问题,定向,讨论。学生提出的大多是字词方面的问题。结合字理,进行识字,顺便疏通诗句的意思。学生的焦点问题之一:”愁”,重点指导:1、拆字组合启发学生灵活识记:看到天大旱,田野里的“禾”苗像被“火”烧焦一样,农民“心”里很“发愁”。2、出示宋吴文英词句: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学生既掌握了字形,又掌握了字义。理解诗句意思,采用了多种方法,如“远上寒上石径斜”让学生在图上作图理解,“白云生处有人家”让学生通过插图理解。都收到很好的效果。

4、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册):《寓言两则》(刻舟求剑、揠苗助长)教案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刻舟求剑”这个成语的含义,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掌握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背诵课文。

4.写话练习。用一段话写出在学雷锋活动中做的一件事。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

2.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

教学难点写话练习。

教学准备投影片一张、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内容:初学生字,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讲:第八课讲的是古时候称象的故事,你们还喜欢学故事吗?请大家一起来学习。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1)看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2)新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不懂的地方记下来。(3)标出小段。

三、认读生字,解答疑难(出示生字卡片)

四、深入分析、弄懂寓意

1.指定四位学生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宝剑掉到哪里去了?

2.提问:这个人的宝剑是怎么掉进江里的?读课文回答。“不小心”是什么意思?再读这一段,用十分惋惜的语气读读。

过渡: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这样做?

3.读第二段,回答问题(①一点儿不着急。②在船舷上刻记号。③他想记住掉剑的地方,捞上宝剑?)

4.指导看插图,说清图意。

5.小声读3~4段,思考:当有人问他,他是怎么回答的?

(1)提问:“有人”指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问?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读,谁来读读看?

(2)教师示范。学生练读,指名读。第一句要读出着急的语气。两句话既要读出不理解的语气,而且还要读出不赞同的口气。

(3)理解词语“不慌不忙”的意思。他为什么不慌不忙?

(4)用不慌不忙的语气读读那个人的话。

(5)提问:按照那个人说的办法,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展开讨论)

(6)用投影片演示(或用挂图)让学生看明白:船一移动,船的位置就变了,在船上的记号的位置也跟着变了,那个人只记住剑从船弦掉下去的位置,并不是剑掉在水里的位置,所以,完全不可能在船靠岸之后,从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捞到剑。

五、揭示课题,析字悟意

1.让同学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

2.逐字分析,舟:是船;求,是找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成语的意思。

六、总结谈话,启发联想

1.分组讨论。

①那个人等船靠岸后捞到剑了吗?

②他没捞到剑会说什么?

③别人可能又会说什么?

2.提问

①你认为那个人错在哪里?

②学完寓言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教学内容:学习本课7个生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二、自学生字,要求重点放在分析字形上

三、集体学习,掌握字形,弄懂字义

1.检查个人学习情况。

(1)指定认读。

(2)开展竞赛认读。

2.开展互教法。(学生自由领生字,教给大家)如“求”是“球”去掉“王”旁。

“宝”,“玉”字上面加个“宀”头。宝剑:古时候指稀有珍贵,所以是“宀”头。

“捞”,“劳”字加个“扌”旁,“捞”东西,要用手,所以是“扌”旁。

3.教师帮助分析重点字形。(笔画多和易错的)

剑:右边是“脸”的左半部,最后一笔横变成提,右边是“刂”旁。

“急”,上下结构,上面是⺈,中间是彐,下面是“心”底。因为心里急,所以下面是“心”底。

“号”,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口,下边是横,竖折折钩,注意最后一笔不要穿过横。

“慌”,指心里慌,所以左边是“忄”旁,右边分为上中下,上面是草字头,中间是“忙”的右半边,下边是。要写紧凑些,可与熟字“流”区别异同点。

4.扩词练习,丰富词汇。

5.边讲边理解词语:

“宝剑”:原指稀有珍贵的剑,后来泛指一般的剑。

“不慌不忙”:心里很沉着,不着急。

四、巩固复习生字词

1.看音写词语。

2.猜字谜。

3.抄写生字。

五、作业

1.写生字。

2.练习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教学内容:(1)指导背诵课文。

(2)写话练习

教学过程

一、指导背诵课文

1.教给背诵方法。

(1)根据内容,想联系。

(2)参看插图,抓事态。

(3)读完一段,练习一段。

(4)反复练习,记得牢。

2.可采用多种方法。(自由背、分行背、互相背、指名背、齐背、领背等)

二、写话练习

1.读写话要求。

2.回忆在学雷锋活动中参加了什么活动,做了什么好事?

3.在班上交流。

4.教师讲明写作要点和格式要求。

5.用一段话写出来。

三、作业:把写出的一段话读给家长听。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讲一则寓言故事,我们不仅要学会,还要会讲。什么是寓言呢?

2、(出示投影)注意寓言的“寓”(大屏幕演示“寓”字的写法)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你们是如何预习的?通过预习你读懂了什么?

相机板书:巴望

焦急

激动

伤心

二、猜猜看

既然你们都读了不少寓言故事,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谁愿意接受挑战?愿意接受挑战的请起立。

(出示课件-猜猜看)

三、读课文,讲故事

1、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便是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动听的声音把课文读一遍,要做到正确、流利。一会儿站到前边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2、为了展示最佳的读书效果,我们再将课文听一遍。善于聆听也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出示课件边看边听)

3、同桌互相讲故事。

4、再以第一人称小组中改编故事

四、配音讲故事

1、选出农夫、农妇和他们的孩子的扮演者

2、(出示课件:揠苗助长动画)自我介绍

3、配音讲故事

4、小结。

问农夫:当时你为什么会想到拔苗的办法?现在后悔吗?说说你的想法。现在你最想对观众们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问农妇:你的丈夫做了一件蠢事,你该如何处理这件事?你的丈夫有勇气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讲他的这件蠢事。他真是一个勇敢的人。你看他懊悔的样子,你该怎么开导他?

问孩子:小朋友,你的爸爸干了一件蠢事,你一开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现在你知道了吗?你还爱你的爸爸吗?你知道你爸爸为什么会犯错误吗?

五、总结

1、同学们,你们从这位农夫身上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呢?(出示课件-总结的话)

2、我们以后做任何事都不能违背了事物的自身规律,让我们都做一个聪明的人,做一个善于观察、不急于求成的人。

六、作业

《揠苗助长》新编(说说自己做过的一件蠢事)

5、(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册):《古诗三首》(江畔独步寻花、寒食、泊船瓜洲)教案


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在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本课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法特点:
1、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层渗透”,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
2、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以及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节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节“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出示多媒体课件,边看边思: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桂林山水相关的图片展示
二、揭示学法,理清脉络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并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3)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总的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体描写漓江的水是怎样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山。
(3)最后写游览桂林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据此给课文分段,理清思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分段。)
3、第三步: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平如镜”,也很美。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是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有“静、清、绿”三个特点。写“静”,是通过人的“感觉”来写的——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写“清”是从“视觉”的角度写的——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写“绿”是用“比喻”把内容写具体的——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结合教学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绿色的翡翠。)
(3)个别读,引读,要读出感情。(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静啊nga.真清啊nga,真绿啊ya)
三、总结方法,自学感悟
思考题: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自学后讨论,教师引导,结合进行朗读指导,明确:
(1)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说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
再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桂林的山“奇”。(结合看图,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并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词意。)
(3)同样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桂林的山“秀”。(结合看图解释:翠绿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险”,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领会山势之险。
(5)结合学习比喻句,分别说出在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6)反复诵读课文,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奇啊(ya),真秀啊(wa),真险啊(na)。
四、深化重点,揭示中心
1、学习重点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先学懂词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绿的波浪;画,画卷;游,游览。再学懂句意: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览。句子形象地写出桂林山水的无比秀美。也抒发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与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

6、《登高》(第1课时)导学案教学设计(北师大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登高》 (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学习情景交融、气象宏伟、沉郁顿挫的艺术特点。

3.能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学习方法:自主 合作 探究

【预 习】

I.教材助读

一、新课导入:

由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导入。

二、重阳节的来历:

名称释义: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作者简介:杜甫 (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有《杜工部集》传世。

[背景简介]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II.预习自测

杜甫,字 , 代现实主义诗人。他客居长安时曾住在少陵,所以世称 。又曾以检校工部员外郎衔充任节度使,所以又称 。

他的诗再现了“安史之乱”时唐朝的现实生活,所以他的诗被称为 ,能反应这一时期的诗歌主要是“三吏”(_____、 _____、 _____ )“三别”(_____ 、______、 _____)。杜甫被后世称为 。

2.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渚 ( ) 潦倒( )

3.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

(2)艰难苦恨繁霜鬓:

(3)潦倒新停浊酒杯:_______________

【探 究】

探究一:

《登高》的前四句描写了哪些事物?诗人分别用了哪些字词描绘它们?

探究二:诗人的“悲”除了体现在首联、颔联描写的秋景上之外,还体现在哪里?

探究三:如何理解尾联中的“艰难”一词?

答:“艰难”兼指国家命运和自身命运。国家动乱(安史之乱),诗人漂泊在外,生活艰难,壮志难酬。

小结:

【当堂训练】

1.杜甫,____代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主义诗人,人称“_____”。他的诗被誉为“______”。他的《登高》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对《登高》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句着重描写了眼前景物,绘形、绘声、绘色、绘态,渲染了秋景的特点。

B.三、四句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偶句,显示了出神入化的笔力,确有“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C.五、六句重在表现情感,从时间方面着笔,由眼前写到未来凄凉晚景,充满了伤感之情。

D.这首七律诗八句皆对仗,流畅自然,一气呵成,堪称“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课后作业】

1.杜甫的《登高》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律诗每首 句,共 联,依次为 、 、 、 。

2、杜甫,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字 ,有 之赞誉,他的诗歌被称为 ,他的诗歌总体的风格是 。我还知道杜甫。

3、整体感知:本首诗前四句写 季节之景,给人总体感受是 。后四句直接抒情,能直接体现作者情感的关键词语是 。


7、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册):《语文百花园七》教案

【内容简析】

“语文百花园七”的五个栏目共安排了七项内容。“语海畅游”安排了两项,一是“汉字真有趣”,二是补充句子的练习。“积少成多”要求读、背爱国名言和积累带有“国”字的成语,使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阅读平台”要求阅读的短文是《小英雄于连》,讲的是在敌人的炸药即将炸毁布鲁塞尔这座城市的时候,小男孩于连急中生智,撒尿浇灭导火索,保住了布鲁塞尔城的感人故事。“能说会道”栏目紧密结合本单元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设计了让学生讲自己喜欢的故事的话题。“笔下生辉”安排了“写想象作文”的训练,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梦想写下来。

【设计理念】

以学生自主学习、互动交流为主线,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感悟语文,学习语文,发展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

【教学目标】

1、读“辨字歌”,掌握辨析同音形近字的方法,学习照样子补充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读背“爱国名言”和采集带有“国”字的成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阅读短文《小英雄于连》,理解于连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小男孩。

4、通过故事会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交际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5、通过习作训练,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自主、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再一次走进“语文百花园”,去采撷一朵朵知识的花朵、智慧的花朵。看看谁最聪明,收获最大。

二、分项训练

(一)“语海畅游”

1、学习第一题(汉字真有趣)

(1)出示同音形近字“宵”与“霄”,说说两个字的异同。(音相同,形相近,意不同。)

(2)组词,在词语中发现两个字在使用上的不同,交流区别两个字的有效方法。

(3)读《辨字歌》,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区别形近字的方法。)

2、学习第二题(补充句子)

(1)出示课文中的两个句子,学生读、思、议:每个句子分别讲了几层意思?用什么词语把这几层意思连在了一起?几层意思之间产生了怎样的联系?(如第一句话讲了“戚继光作战英勇”和“戚继光很有智谋”两层意思,用上了“不但……而且……”这个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

(2)学生在补充完整课本上句子的基础上,用带点的词语口头造句。

二、“积少成多”

1、学习第一题(读读背背)

(1)出示课本上的爱国名言,指名读,做到读正确、通顺、流利。

(2)交流自己知道的或收集到的有关三位名人的信息,谈谈自己对三句名言的感受和理解。

(3)熟读成诵。

2、学习第二题(我的采集本)

(1)读课本上的六个带有“国”字的成语,查阅工具书,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它们的理解。

(2)比一比,赛一赛:哪个小组写出带有“国”字的成语最多?

(3)交流对所写成语的理解。

(4)把带有“国”字的成语抄写在自己的采集本上。

三、“阅读平台”——阅读短《小英雄于连》

(1)自由轻声读短文,想想短文主要讲什么?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

(2)默读思考:人们为什么给于连塑了一座铜像?于连是个怎样的小男孩?

(3)再读短文,看看短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写什么?几个自然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讲自己喜欢的故事。

(课前准备:收集自己喜欢的故事,做好在班级里讲故事的准备。)

一、回忆自己准备讲的故事,试着轻声讲一讲。

二、在小组里讲自己喜欢的故事,要求:

1、讲故事时要用普通话把故事讲清楚,注意把自己喜欢的地方讲具体些;

2、听讲故事时要认真,注意把自己的疑问或补充提出来,与别人交流;

3、在每一个组员都讲完的基础上,评选出小组最佳故事能手,大家帮他(她)出谋献策,把故事讲好,代表小组参加全班比赛。

三、举办班级故事会:

1、小组代表讲故事,全班听、评;

2、全班议论,评出班级“故事大王”。

第三课时(可用二课时)

教学内容:“笔下生辉”——写想像作文

一、启发谈话,引发思考

1、读课本上的提示语,说说什么是“梦想”。(自己渴望实现的愿望)

2、自己有什么梦想?最渴望实现的是什么?

3、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最大梦想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个梦想?假如梦想成真,后果会是怎样的?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把梦想说具体、清楚。

二、提出要求,指导习作

1、提出习作要求:

(1)大胆想像,把你的最大梦想及梦想的由来,梦想成真后的奇迹等表达出来;

(2)写得新奇、生动、有趣,让别人喜欢看;

(3)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互动评一评:组员之间互阅,互相品一品,评一评,看看哪个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说具体。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三、动手办墙报展,互相交流美好的梦想。

8、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一下)语文:《斑羚飞渡》教案(2则)

[教学目标及重点]

1、了解斑羚在危急关头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2、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

3、理解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平共处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

这篇课文描写了动物世界极其悲壮的一幕,故事惊险,扣人心弦。文章通过描绘一群斑羚飞渡悬崖的场面,热情赞扬了它们可贵的种族精神和整体精神。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不必深敲细推,逐句讲解。宜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如何把一个故事讲清楚,如何细致描绘飞渡场面。可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不必拘泥于某一种观点,并注意指导学生积累字词知识。

[教学课型及课时]

1.自读课2.一课时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

1.教师范读——扫清文字障碍——学生诵读——教师、学生质疑释疑——学生感悟。

(解说:诗歌的朗读和背诵是教学本课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疑问。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均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一一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存疑,或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外作深入探讨。然后让同学说说或写一点各自感悟到的东西。)

媒体设计

1.多媒体:选取材料制作成课件

2.录音机:伴奏带。

3.投影卡片:介绍作者及其诗意的卡片各1张,共五张。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课文

找一名学生生动地复述《斑羚飞渡》这个故事。

复述指导:复述是口头表达的基本功,进行此类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阅读课文时,把难记的内容和其他一些难记的词语画出来,强化记忆,就可以少花时间,又能复述清楚。复述时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之处。教师注意引导。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1.文中的这些斑羚没有姓名,这只斑羚,那只斑羚,作者是怎样说清楚的?

明确:作者注意分类起了名目,又给个体起了名目,有了这些名目,就便于叙述了。分类的名目有老年斑羚公斑羚母斑羚年轻斑羚小斑羚等,个体的名目有镰刀头羊一只半大的斑羚灰黑色母斑羚等,有了这些名目,故事才叙述得清清楚楚。这一点看似小事,其实在写作上很重要。

2.在这群斑羚中,你对哪只斑羚的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

明确:(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并自由发言)镰刀头羊,因为它成功地指导了这次飞渡。

3.镰刀头羊是怎样指导这次飞渡的?

明确:(逐步引导学生的思路)(学生阅读后回答)

可采用范读或指名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妙处和思想感情。

4.镰刀头羊“悲哀地学了数声”,如何理解此时头羊的心理?

在危难时刻,所有的斑羚都注视着这只头羊,而头羊沿着悬崖巡视一圈之后,知道前面是绝路,而后面又有狩猎队的追击。头羊一时想不出拯救这群斑羚的办法,只好仰望苍穹,悲鸣数声,表现了内心的绝望。

5.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的行列,后来为什么又走到老年斑羚的队伍里了?

明确:斑羚群分为两拨之后,头羊发现老年斑羚那拔少十来只,为了使自救方案取得成功,必须使两拨斑羚数量一致,于是头羊从年轻的行列走出,归入年老的队伍中,其他中年斑羚也随着归入年老的队伍中,然而,选择老年斑羚那拨,即是选择了死亡,因此头羊“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表达了它沉重而悲壮的心情。

6.在你的心目中,斑翔飞渡的情景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充满感情的给大家描述一下。

明确:(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不必拘泥于某一种观点)斑翔飞渡的情景,是一幅震撼人心的画面。“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架起了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没有一只老斑羚为自己调换位置,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通一条生存的道路。“坦然面对死亡,为的是群体的衍生,这是一种至高至上的境界。井然的秩序,坦然无私的等待,更令人叹息不已,肃然起敬。“我没有想到……”这的确是始料不及的,不能不令我们这些万物灵长的人类感叹不已,赞叹不已。从“竟然”“从容”“心甘情愿”等词语中,我们不难发出作者浓郁的溢美敬重的情感的流露。

7.镰刀头羊的结局如何?你对镰刀头羊的态度是怎么样的?是褒还是贬?请把你的真知灼见说给大家听一听。

明确:(学生阅读后回答)

8.找出文中有关彩虹描写的句子,阅读体味:课文中多次写到彩虹,有什么作用?

明确:(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是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二是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三是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结合上下文语境细心推敲体会,不难发现彩虹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二是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三是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9.在这群斑羚的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迫切学习的金子般的东西呢?(目的在于组织讨论文章的主题)

明确:(学生讨论、探究,教师适时引导)面对种群的灭绝,这群进退维谷的斑羚为了种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它们的智慧、才能,胆识,特别是从容镇定,舍已为人的情操,可贵的整体精神,为自己、也为人类唱响了一曲悲壮的生命赞歌,放射灿烂无比的人生光彩。

10.结合你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谈谈你学习完本文后的感悟。

明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把握文章的技巧,学会运用,同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作文思维能力,即选择生活中的题材,表达某一个道理或某一种感情。教师讲一个感人流泪的故事结束全文)

[布置作业]

(打出投影片)课下把你的感悟整理一下,写下来,字数300字左右,然后同学们自由交流,看谁写得好。

[教学目的]

1.了解斑羚在危急关头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2.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以斑羚导入新课。

2.齐读“自读提示”,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3.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勾画出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解词。

生字:斑羚对峙蹿跳斑斓骚动娴熟悲怆

生词:对峙飘渺眼花缭乱心甘情愿进退维谷

4.细读全文,生动地复述这个故事。

复述时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之处。

5.熟读全文,结合复述的内容划分课文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交待了一群斑羚被逼到伤心崖的绝境上。(飞渡前)

第二部分(3—16)写镰刀头羊带领种群用牺牲老的一半,换取小的一半生存的方法。(飞渡时)

第三部分(17)写镰刀头羊悲壮的走向死亡。(飞渡后)

6.品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从哪可以看出斑羚已陷入绝境?

(2)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的斑羚此刻会是怎样呢?镰刀头羊表现如何?文章重点抓住哪些进行描写?

(3)七八十只斑羚,有三四十对,作者怎样描写这次飞渡的?

(4)画出文中有关彩虹描写的内容。体会:课文中多次写到彩虹,有什么作用?

(5)找出文章议论抒情的语段,作者的思想感情怎样?

(6)讨论本课的中心思想。

点拨:

(1)文章开头设置了悬念,“逼”“伤心”等字可看出。第二段中形象的比喻(对山的),斑羚的跳跃能力等可看出斑羚群已无路可逃。

(2)文章从外形、神态、动作、叫声等方面,重点刻画了镰刀头羊的形象。

(3)作者采用详写一对,略写其他的方法,清楚而重点突出地写出了这群斑羚飞渡的情景。“老斑羚”和“半大斑羚”的试跳情景写得特别详细,从时间上说,不过是几秒钟的事情,作者用大段文字细细叙述。叙述中又加进作者的悬念,再写飞渡情景,更出人意料,产生惊心动魄的效果。

(4)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它的作用是:①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②烘托飞渡的气氛,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③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5)议论抒情的语段,表达了作者浓郁的溢美敬重之情。

(6)本文通过对斑羚的细致描写,热情赞颂了斑羚为了种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歌颂了斑羚的身上所体现的可贵的整体精神。

7.作业布置。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试给狩猎队写封信,谈谈你的看法。

[课堂练习]

1.课后习题二2、复述课文

9、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一下)语文:《真正的英雄》教案(2则)

教学目标:

1、听读课文,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朗读课文,能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3、品读课文,感受百折不挠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

课前准备:搜集阅读关于航天探索的资料。

教学步骤:

导入: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第十次发射升空后,突然发生爆炸,舱内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悲剧,美国陷入一片悲哀之中,世界也为之震惊。1月31日,里根总统发表了这篇电视讲话。今天就让我们从这篇讲话中,再次认识这些真正的英雄。

一、整体感知全文

1、听读课文(录音、录象或范读),整体感知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演讲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听后归纳,用100字左右文字写出。(教师提示:哀悼遇难的英雄;颂扬人类探索的精神;号召化悲痛为力量,激励继续探索。)

(2)在听的过程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情节?你记住了哪些感人的话?组内交流谈一谈。

(3)演讲稿表达了里根总统怎样的感情?(教师提示:悲痛,哀悼,敬佩。)

2、你对这件事持什么态度?请你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1)理清演讲中隐含的感情变化脉络。(教师提示:前半部分抒发悲痛的心情,后半部分表达继续探索的力量。)

(2)从写作思路的角度,将文章分成三个部分,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教师提示:前四节表达哀痛和颂扬之情;中间追忆英雄的故事;后八节号召继续英雄未竟的事业。)

(3)文章为什么花了大量篇幅来一一追忆几位英雄?(教师提示:通过回忆他们的点滴事迹,颂扬他们的英雄行为;借他们的事迹鼓舞人们继续探索太空的信心和勇气;表明总统对他们非常熟悉,增强演讲感人的力量。)

3、(1)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2)你如何看待里根总统所宣扬的美国精神?(教师提示:1)、开拓精神,想象力,英雄主义,献身精神,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刚毅不屈的品质等。2)、这里所指的美国精神,已不仅是指美国的精神,这种精神代表了人类无畏地探索未知领域的伟大精神,是人类精神的精华,值得我们敬仰学习。)

二、品读文章

1、再仔细品读文章,从文中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说出你对这些语句的体会。

2、背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让这些句子随时都能激励自己。

(教师提示:不求答案一致,但“研讨与练习”二中的几个句子应该进行分析。)

三、作业布置

课外查找关于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登陆火星的材料,访问美国宇航局网站,综合课文读后的感想,自由命题写一篇随笔。

教学目标:

通过收集和交流各种关于航天事业的资料,感受科学探索中的失败与成功,并在演讲词的换角度改写中体会航天事业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意义。

课前准备:收集各国发展航天事业的资料。

教学步骤:

导入:2004年1月3日,经过半年多星际旅行,美国“勇气”号火星车于太平洋时间3日20时35分(北京时间4日12时35分)左右,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并于20时52分向地球发回第一个信息。美国宇航局宣布这一登陆计划取得成功。但是在这成功的背后,美国的太空活动也经历过惨痛的失败,印证了一句话:人类每前进的一小步,都可能以牺牲她的一部分最优秀的儿女作为代价。就让我们随着里根总统的演讲,来回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爆炸的悲痛吧。

一、整体感知

1、阅读资料:全球致命的航天事故

1967年1月27日,美国“阿波罗1号”飞船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模拟发射时失败,宇航员格斯•格里索姆、爱德华•怀特和罗格•查菲丧生。

1967年4月24日,苏联宇航员弗拉基米尔•科马罗夫驾驶的“联盟”号飞船返回地面时减压舱未能打开,飞船坠毁,宇航员丧生。

1971年6月29日,在太空完成24天轨道试验的苏联宇航员格奥尔基•科马罗夫、弗拉基米尔•沃尔科夫和维克托•帕沙耶夫返回地面,与预定降落时间还有30分钟时因减压操作失误而丧生。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73秒后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丧生,其中包括中学女教师克丽斯塔•麦考利夫、美籍日本人埃利森•鬼冢,其他5人分别是弗朗西斯•斯科比、迈克尔•史密斯、朱迪斯•雷斯尼克、罗纳德•迈克奈尔和格雷戈里•贾维斯。

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原定降落时间16分钟前解体,7名宇航员无一生还。

2、模拟总统角色朗读课文。独立思考完成:(1)总统对英雄的感情是怎样的?划出有关语句来说明。(2)总统对这些英雄是怎样高度评价的?划出有关语句。(3)总统希望通过演讲达到什么目的?(教师提示:表达哀悼,安慰家属;追忆英雄,颂扬他们的英勇行为;鼓舞人心,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开展探索研究。)

3、综合思考,小组讨论:说说失败对航天研究的影响。(教师提示:不应仅仅局限于对美国的影响;要辨证地分析看待航天研究中成功与风险并存的现实情况。)

二、自主探究

1、请同学们分类交流各国(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

2、根据各国航天科技的对比,讨论航天事业(成功)对于国家(可重点结合本国谈)的核心意义。

3、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经过预定太空飞行,航天员杨利伟顺利着陆。请你自主设计写作一篇演讲稿,用在庆功大会上演讲,借鉴、体现出《真正的英雄》中的好的写法,字数不限。

三、布置作业

发挥自己的想象,完成《我的太空之行》,“我”的身份可以是一个旅游观光者,也可以是一个科学家,也可以是外星人。

【资料平台】

1、《航天史上最悲惨一日:人类最早航天飞机爆炸》、《他们是真正的英雄——向为全人类利益而献身的宇航员致敬》、布什的演讲稿等关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爆炸的报道材料。

2、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报道材料。

3、人类开展登陆火星的有关探索活动的报道材料。

10、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问题导入:自主探究)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

学校: 班级: 科目: 语文 授课人: 时间: 年 月 日 目标:1、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难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课型 要素组合方式

课时 标准课

教学环节

操作流程 1、听+想+讲

a、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听写本课词语,同桌相互批改。

b、20世纪的科学发明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同时又告诉我们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看+想+讲

a、指名读第一段。

b、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还可以说成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

( (约定)

2、看+听+讲

a、指名读第二段。思考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

b、读第一句话,体会其含义。

c、读二、三句,结合工具书和自己的理解体会“发现”与“发明”,“改观”与“改变”的区别。

d、指导朗读,读出个人的体会。

(小动) 2、 想+讲

a、默读课文,思考“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b、小组讨论,交流。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c、引导学生理解“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愿望、幻想”是什么意思?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

2、想+讲

a、依照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

b、作者在第三段引用古人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什么作用,说明什么问题。

作业布置

1.搜集20世纪以来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明、创造

2.完成小练笔

教学

反思

课题: 30 电脑住宅

学校: 班级: 科目: 语文 授课人: 时间: 年 月 日

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与同伴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交流,体会电脑的神奇,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教学重点 学习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课型 要素组合方式

课时 标准课

教学

环节

程 1、听+想+讲

结合图片,介绍电脑住宅的由来和第一座电脑住宅产生的背景。 1、看+想+讲

a、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b、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并巩固认读字和新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评出最佳读书员。

(约定)

2、看+听+讲

a、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独立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电脑住宅的哪些设施?那里的电脑有什么样的功能?它们又是怎样工作的?

b、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填写表格,理清课文的结构。

(小动) 3、 想+讲

a、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独立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电脑住宅的哪些设施?那里的电脑有什么样的功能?它们又是怎样工作的?

b、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填写表格,理清课文的结构。

2、想+讲

以“如果我是个建筑设计师,我想这样设计电脑住宅”为题,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进行讨论交流。

3、讲+做

阅读《美国的第一幢电子化住宅》和《中国智能化住宅的发展》等相关文章,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科学的探索与追求。

(小组+小动+约定) 作业布置

1.摘抄句子

2.完成作业本练习

教学

反思

课题: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第一课时

学校: 班级: 科目: 语文 授课人: 时间: 年 月 日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描绘、轻盈、敏捷、欣喜若狂,形态各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课型 要素组合方式

课时 标准课

教学

环节

程 1、听+想+讲

a.出示各种恐龙和各种鸟儿的动态画面。根据资料说说你知道它们哪些特点。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它是科学家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一大发现。

(读课后《资料袋》板书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

b、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1、看+想+讲

a.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词语。

b、读词语比赛(读卡片)

(约定)

2、看+听+讲

、猜词语比赛(出示宇屏)

颜色多,灿烂多彩——五彩斑斓

在空中回旋地飞——翱翔

高高地在天空中或高升到天空中——凌空

动作迅速而灵敏——敏捷

说话或写文章时最重要的部分——点睛之笔

(小动) 4、 想+讲

根据动作选配词语

放映有关恐龙与鸟类动态画面,认识部分词语。

2、想+讲

根据动作选配词语

放映有关恐龙与鸟类动态画面,认识部分词语。

3、讲+做

讨论:这部分内容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重要信息?

读一读,说说你发现哪些语言表达十分准确。

课文中提到“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二者”指的是什么?

到底它们相干不相干呢?继续读书找出答案吧!

(小组+小动+约定)

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

2.摘抄句子

教学

反思

课题: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第二课时

学校: 班级: 科目: 语文 授课人: 时间: 年 月 日

1、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2、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

教学重点 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课型 要素组合方式

课时 标准课

教学

环节

程 1、听+想+讲

a、读文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与鸟类有什么相似之处?

(二者骨骼结构相似;恐龙化石有羽毛的印痕。)

b.结合课文说说,你认为这些发现有什么作用。

出示文字屏(齐读)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看+想+讲

a、“画卷”“点睛”各指什么? b.齐读第二段。

(约定)

2、看+听+讲

学习第三、四段

a、轻声称读这一部分,然后概括主要内容。

b.划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读一读,准备交流。

(在内容句式、对比写法、叙述结构等方面加以陈述)

c.指名读第四段

(小动) 5、 想+讲

a、找出表现恐龙家族庞大,形态各异的语句读一读。

b、合作填写下列表格。

2、想+讲

a、参考填写内容,有条理地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加上自己的想象)。

b.课文中还有哪些语句的意思表达得很准确,找一找,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3、讲+做

a.齐读最后一段。

b.选择感兴趣的部分背下来

(小组+小动+约定)

作业布置

1.摘抄句子

2.完成练习

教学

反思

课题:32*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学校: 班级: 科目: 语文 授课人: 时间: 年 月 日

1、认读“差异、比较、处于、特殊、用武之地、美味佳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并体会设问句的作用。

3、学习文章中的说明方法,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讲太空蔬菜的变化或作用。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中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讲太空蔬菜的变化或作用

课型 要素组合方式

课时 标准课

教学

环节

程 1、听+想+讲

a、板书“飞船”。(齐读)

b、你们了解哪些飞船呢?它有什么特点,能介绍给大家吗?

c、课文中的飞船上有乘客吗?它们是谁呢?读课文就知道了。

d、教师补写完整课题(……上的乘客)

1、看+想+讲

a、边读课文边划出生字,读一读

b、朗读卡片上的词语:番茄、辣椒、植物、遗传、葫芦、花卉、奇迹、淘汰、宇宙射线、美味佳肴等。

3、分段朗读课文。

(约定)

2、看+听+讲

读了几遍课文,你一定知道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是谁了吧?

想想,飞船航天飞行为什么要带上这些特殊乘客呢?

(小动) 6、 想+讲

a.你发现文中哪些词语、句子表达的意思准确、具体(交流)。

b、划出说明小小的种子经过太空旅游拥有了“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的句子读一读。

c、你还喜欢哪些语段,读出来让大家欣赏。

2、想+讲

a、读中比较,感悟写法。

b、除此之外,你还认为哪些写法值得你学习,读一读。

3、讲+做

a、指名按部分读课文。

b、总结自己读后的收获。

(小组+小动+约定)

作业布置

1.摘抄句子

2.完成作业

教学

反思

课题: 习作

学校: 班级: 科目: 语文 授课人: 时间: 年 月 日

1. 观察并发现广告中的错别字,认识其危害,积极改正。

2、学习、理解并积累名人名言,丰富自己的语言,进行习作

教学重点 写作文

教学难点 修改作文

课型 要素组合方式

课时 标准课

教学

环节

程 1、听+想+讲

a、上节课,大家交流了自己的奇思妙想,那纷纭的奇思,诱人的妙想,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涌动着理想的涟漪。还记得哪些同学的发言最让你难忘吗?

b、认真回忆,交谈看法。

c、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你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或受别人启发联想到的内容写出来吗? 1、看+想+讲

a、师生共同商讨习作内容和要求。

b、综合归纳:写清自己的奇思妙想是什么?产生这奇思妙想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奇思妙想如能实现,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

c、小组交流习作内容。

(约定)

2、看+听+讲

a、学生起草习作内容。

b、草稿完成之后,伙伴交流,互相帮助。

c、根据同学意见修改。

(小动) 7、 想+讲

1、整体评价。

a、习作态度。

b、习作内容、角度等。

c、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等。

2、想+讲

、习作内容、质量的评价。

a、宣讲、展示优秀习作。师生评议。

b.宣讲、展示优秀语段。师生评议。

c、宣讲、展示优秀语句。(主要针对后进的学生,发现其习作中的闪光点,进行鼓励

3、讲+做

小组交流评价,互助提高。

a、组内数人朗读交流各自的习作,互评互议。

b、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小组+小动+约定)

作业布置

1.写作

2.修改作文

教学

反思

课题: 巩固拓展

学校: 班级: 科目: 语文 授课人: 时间: 年 月 日

1. 学习、理解并积累名人名言,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认识能力。

2、初步认识对联,在游戏中感受语文的乐趣。 教学重点 积累名人名言

教学难点 在游戏中感受语文的乐趣

课型 要素组合方式

课时 标准课

教学环节

操作流程 1、听+想+讲

(1)、自读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的内容。

(2)、读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a、学生交流个人的发现。

b.教师相机点拨(从字形的变化——词义的变化——语言文字纯洁性的重要)。

1、看+想+讲

开展“争做文字小卫士”活动。

a、动手修改成语广告中的错别字。

b.出示自己搜集的错用滥用的成语广告词。

c、生生交流,动手修改。

(约定)

2、看+听+讲

a、名句导入。

常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b、学习本课提供的名人名言。

(小动) 8、 想+讲

a展示交流自己积累的名句,并介绍其含义。

b、思考总结学习名句的途径:读书读报、生活中与人交往、留心观察和倾听等。

2、想+讲

试着读读对联。你觉得哪个词不好读?

a、讨论怎样读准对联中的多音字。

b、交流看法,理解对联的意思。

c、齐读对联。

3、讲+做

读茶杯盖上的“五字循环句”

a、个人试读并质疑。

b、解疑:想想五句话里省去的同一个词语是什么?(茶)

(小组+小动+约定) 作业布置

1.积累名句

2.完成练习

11、高二(下)语文(上海H版教材)《人物形象的鉴赏》教案(第一、二单元)

我是这样设计“人物形象鉴赏”单元(主要是小说)教学的——

[目标设定]

基本目标

1、初步进入鉴赏学习,了解人物形象在记叙类文学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体会理解和鉴赏的异同。

2、引进研究性学习方法,通过一定数量作品的阅读、鉴赏,学习从情节、环境两个方面切入,运用比较法、言行法等方法鉴赏人物性格,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了解人物性格常识,懂得人物性格复杂化的原因;了解叙事类文学作品中细节和人物语言的作用。

辅助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鲁迅的小说的历史地位;巴尔扎克及其生平创作;方苞与桐城派散文;曹雪芹及《红楼梦》;曹禺及其《雷雨》历史地位;《水浒》的人物描写的特点;茅盾在文学评论方面功绩;戏剧文学的基本常识。

2、开拓学生视野——采用“主题读书”“扩展读书”的形式,充分利用《新语文读本》等资源,放手让学生阅读课外的叙事类文学作品;组织“怎样分析细节”和“怎样分析人物语言”专题讲座,提供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3、尝试以写带读——通过收集、阅读典型范文,试写人物鉴赏一得,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读读写写中学会鉴赏。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训练学生自读自析课文的能力。

目标链接

1、与“文言文基本过关计划”链接:为“鉴赏、读写并重背景下提高学生文言理解能力”探索和实验提供支撑。

2、与本学期写作教学实现链接:将“细节”与鉴赏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注意读写的结合。

[过程设计]

△准备

——完成《左忠毅公逸事》和《鸿门宴》的文言语言教学。

——初步了解《新语文读本》等教学资源的情况,作好使用的准备。

△实施

第一课时:以《左忠毅公逸事》为例,介绍人物形象鉴赏的常识

第二课时:以《鸿门宴》为例,进行人物形象鉴赏方法指导

第三课时:《红楼梦》专题阅读:《宝玉挨打》+《新语文读本》关于《红楼梦》的资料+写鉴赏笔记

第四课时:课内小说作品的听读《欧也尼·葛朗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读书笔记

第五课时:扩展阅读:《新语文读本》小说选读1:(每人2~3篇)+读写笔记(课外:自读鉴赏文章)

第六课时:扩展阅读:《新语文读本》小说选读2:(每人2~3篇)+读写日记(课外:摘读鉴赏文章)

第七课时:专题讲座:怎样分析细节?

第八课时:交流:“我对《XXX》小说的鉴赏一得”(与写作同步)

第九课时:主题阅读:认识鲁迅(同时布置《祝福》学习要求(书面))

第十课时:《阿Q正传》的互动式学习

第十一课时:《雷雨》背景与基本内容介绍

第十二课时:专题讲座:怎样分析人物的语言

第十三课时:交流:“从《阿Q正传》《祝福》,看鲁迅小说的特点”(与写作同步)

第十四课时:《雷雨》的人物形象讨论交流会

第十五课时:第一、二单元教学总结

△并行

——文言专题教学(见专题教案)、本册书的“宋词”和“中国古代游记”的教学(见专门教案)

——以学生上述阅读和写作的表现为依据给分(包括阅读和写作)

目前,本方案正在实施之中。到今天为止,已经实施到第五课时,学生们很欢迎这种形式——当然,最后效果还要等到全部实施以后。这里贴出来,征求大家意见。

12、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雁门太守行、别云间)导学案(八年级上册)

诵 读 欣 赏

古 诗二 首

学习目标

1.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培养朗读能力。

2.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3.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重点: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

预习导学

1.下面是某位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李贺,字 长吉 ,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 唐 代诗人,因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称其为李昌谷。因仕途失意,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锦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李贺作诗务求新奇,人称“ 诗鬼 ”。

夏完淳(1631—1647),南明抗清将领、诗人。原名 复 ,字 存古 ,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5岁能读经史,7岁能诗文,时人称为神童。14岁随父起兵抗清。夏完淳被捕时,家有白发老母和孕妻。被押解送南京后,不屈而死,年仅17岁。这首《别云间》便是他被捕之后、押解离乡之前所作。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摧(cuī ) 凝(níng) 燕脂(yān) 霜重(zhòng)

提携(xié) 羁旅(jī ) 塞上(sài )

拓展:列出以上生字词中的多音字,并注音组词。

塞 sài 边塞 sè 闭塞sāi 塞满

燕 yān 燕国 yàn 燕子

3.朗诵诗歌,完成下表。

雁门太守行

教案一等奖推荐更多+
相关信息
相关栏目
说课稿一等奖 幼儿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 教案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