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费宝网教学设计

搜索51费宝网

《为什么》教学设计一等奖

《为什么》教学设计一等奖

时间:2023-06-19 18:44:03

类别:教学设计

《为什么》教学设计一等奖

1、《为什么》教学设计一等奖

内容预览:

22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背景。

3.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

教学难点:

1.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

2. 《爱莲说》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导读法(通过“三读”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当堂背诵全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已打印好的文字资料、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研读《陋室铭》,作者及文体简介;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韵律,读出情感;整体感知文意,着重欣赏本文的写作特色。

一、教学过程

一、导入

①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

②作者及文体简介(多媒体显示)

二、学习课文

(一读 理清思路)(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①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②学生试读课文

③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

④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

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

(二读 品析诗句)

①“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②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

③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明确:鸿儒 ,无白丁(雅)

④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

⑤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 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⑥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⑦“鸿儒”可否换成 “群儒”? 不能。“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三读 领悟内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

①“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 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

②能否将“阅金经”改为“阅五经”,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中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思想感情的折射。

③首尾句有何关系? 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句与首自互相呼应。

④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不矛盾吗?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⑤引导学生总结全文的构思。全文起于比兴,继而对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写,再通过类比,巧妙地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⑥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

三、教学小结(略)

四、全班竞背(①学生自由背,②小组中相互背,③全班竞背)

五、板书设计:

山水比兴 引陋室 何陋之有

对偶 拟人 描环境

衬托 对仗 夸朋友

虚实 对比 话生活不陋

类比 暗含 立志向

引经据典表态度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生自主品评这篇课文美在何处,然后逐步品析文章,突出文章精辟的语言美、精妙的形象美、隽永的意蕴美。背诵课文,对照阅读《陋室铭》与《爱莲说》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托物言志写法的妙处。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整体感知课文

请大家看录像,先欣赏一下这篇文章。

三、解题,揭示学习目标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同学们可以看课文回答)

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屏幕齐声朗读一遍。

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1.检查自读情况(看屏幕,提问)

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理解字意:

周敦颐( ) 可爱者甚蕃( )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不蔓不枝(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花之隐逸者也( ) 陶后鲜有闻( )

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注意朗读的一般要求:抬头挺胸,精神饱满,声音哄亮,吐字清晰。

2.问:文字上还有没有不懂的?请提出来。(师生共同解答)

3.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五、研读课文

(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托物言志文章的一般写法,首先要准确生动地描写出所托之物的形象,揭示出内在的精神品格。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莲”

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花的?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完成屏幕上的表格。

3.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4.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花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1. 分析“菊”正衬的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什么人?我们学过他的一首饮酒诗,当中有一句话能表现出陶渊明爱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

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哪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

师: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过渡:以上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同样,《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请同学们看第二段

1. 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

议论,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谓”

抒情,文中有哪一个字作了提示? “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视” 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赞美”

3.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声朗读第二段。

指出: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请同学们注意体会,齐声把最后四句再朗读一遍。

4. 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六、指导学生背诵。

同学们读的很投入,老师再给你们几分钟时间,同学们能不能把它背出来。

七、总结课文

1.学生总结

至此我们学完了周墩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从内容上或写作上,大家有哪些收获呢?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2.教师总结

同学们,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八、布置作业

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九、板书设计

精辟的语言

美好的形象

隽永的意蕴

教学后记:

教学中加强朗读背诵指导,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

小编寄语:欢迎来,为了方便您寻找资料,信息,请将本页加入收藏!

2、《白杨》《桃花心木》《乌塔》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内容预览:

22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背景。

3.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

教学难点:

1.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

2. 《爱莲说》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导读法(通过“三读”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当堂背诵全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已打印好的文字资料、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研读《陋室铭》,作者及文体简介;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韵律,读出情感;整体感知文意,着重欣赏本文的写作特色。

一、教学过程

一、导入

①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

②作者及文体简介(多媒体显示)

二、学习课文

(一读 理清思路)(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①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②学生试读课文

③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

④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

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

(二读 品析诗句)

①“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②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

③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明确:鸿儒 ,无白丁(雅)

④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

⑤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 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⑥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⑦“鸿儒”可否换成 “群儒”? 不能。“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三读 领悟内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

①“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 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

②能否将“阅金经”改为“阅五经”,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中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思想感情的折射。

③首尾句有何关系? 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句与首自互相呼应。

④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不矛盾吗?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⑤引导学生总结全文的构思。全文起于比兴,继而对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写,再通过类比,巧妙地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⑥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

三、教学小结(略)

四、全班竞背(①学生自由背,②小组中相互背,③全班竞背)

五、板书设计:

山水比兴 引陋室 何陋之有

对偶 拟人 描环境

衬托 对仗 夸朋友

虚实 对比 话生活不陋

类比 暗含 立志向

引经据典表态度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生自主品评这篇课文美在何处,然后逐步品析文章,突出文章精辟的语言美、精妙的形象美、隽永的意蕴美。背诵课文,对照阅读《陋室铭》与《爱莲说》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托物言志写法的妙处。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整体感知课文

请大家看录像,先欣赏一下这篇文章。

三、解题,揭示学习目标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同学们可以看课文回答)

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屏幕齐声朗读一遍。

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1.检查自读情况(看屏幕,提问)

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理解字意:

周敦颐( ) 可爱者甚蕃( )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不蔓不枝(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花之隐逸者也( ) 陶后鲜有闻( )

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注意朗读的一般要求:抬头挺胸,精神饱满,声音哄亮,吐字清晰。

2.问:文字上还有没有不懂的?请提出来。(师生共同解答)

3.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五、研读课文

(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托物言志文章的一般写法,首先要准确生动地描写出所托之物的形象,揭示出内在的精神品格。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莲”

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花的?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完成屏幕上的表格。

3.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4.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花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1. 分析“菊”正衬的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什么人?我们学过他的一首饮酒诗,当中有一句话能表现出陶渊明爱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

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哪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

师: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过渡:以上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同样,《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请同学们看第二段

1. 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

议论,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谓”

抒情,文中有哪一个字作了提示? “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视” 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赞美”

3.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声朗读第二段。

指出: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请同学们注意体会,齐声把最后四句再朗读一遍。

4. 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六、指导学生背诵。

同学们读的很投入,老师再给你们几分钟时间,同学们能不能把它背出来。

七、总结课文

1.学生总结

至此我们学完了周墩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从内容上或写作上,大家有哪些收获呢?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2.教师总结

同学们,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八、布置作业

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九、板书设计

精辟的语言

美好的形象

隽永的意蕴

教学后记:

教学中加强朗读背诵指导,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

小编寄语:欢迎来,为了方便您寻找资料,信息,请将本页加入收藏!

3、《我是什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与目标:

1.学习第一二小节,朗读这二节课文,理解意思,体悟诗歌语言中表达的情趣韵味。有感情朗读。

2.会认“比、尾、巴、短、把、猴、松、鼠”等生字,初步理解这些字词的意思。

3.模仿诗歌说几句,培养创新能力和迁移学习能力。

重点:有感情朗读,充分、有层次性地练,使学习的朗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一.趣味揭题

1.出示一幅图,图上画着各种小动物。

今天,教师带小朋友们到动物王国看热闹。

动物王国里有哪些小动物?

课件出示生字:猴子、松鼠、孔雀。(如果是挂图,就贴上生字。)

认读生字。

跟小动物说一句话,跟它们打招呼。

2.大家看,这些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呀?

(讲故事、开运动会、庆祝元旦、比尾巴等)

如果学生讲不出比尾巴,教师直说:其实他们是来参加比尾巴的。

如果学生一开始就说比尾巴,教师就说,他们还可能在干什么?

3.揭题。

学习生字:比、尾、巴

看图想象,小动物们怎么样地来比尾巴?(高兴地、快乐的、信心百倍地)

再看图,可能谁跟谁比尾巴,谁要找谁比尾巴。说话。

4.再读课题。

小动物们怎样比尾巴的,结果怎样呢?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诗歌。

二.通读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诗歌。

2.指导朗读诗歌。

第一小节指导:

指名一个学生读后,问,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每个句子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

板书:“?”

这是问号。读这样的句子要读出疑问的语气。谁来读读?

指名读,多叫几个。再齐读。

第二小节指导:

指名读后,问小朋友们:他读得好不好?为什么?

第一句:“猴子的尾巴长。”要读出长的味道。

引导预设:他读的猴子尾巴长不长吗?够长了吗?太短了。谁能读得再长点。有点长了。好,又有点长了。谁能再读长点。很好。一起读。

第二句读出兔子的尾巴短的感觉。

也用类似的话激励:太长了。还太长。再短点,再短点,有点短了。

第三句:读出“伞”的大的感觉。“一把伞”三个字稍夸张点,延长点,音高点。

第三小节:

问:哪个小朋友知道应该怎么读?同第一小节。迁移。

第四小节:

相机指导。读出: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看谁得最有趣,最有味。

三.读悟诗歌第一二小节

再齐读第一二小节。

1.这二节说哪些小动物在比尾巴?

出示:猴子和兔子的图

猴子和兔子在比尾巴的什么?

比的结果怎样?

引读——

师问:谁的尾巴长?生答:猴子的尾巴长。

问:谁的尾巴短?答:兔子的尾巴短。

读时注意读出“长”和“短”的感觉。同时用动作表示。

再指导——

猴子的尾巴长,赢了,心情怎样?(得意、高兴)

用高兴、得意的语气读这一句。注意表情。

它会怎么说——(学生说后,可师生合作完成以下内容)

猴子高兴地说:我赢了!

猴子得意地说:我的尾巴最长!

猴子得意地对兔子说:我的尾巴比你长!

兔子的尾巴短,输了,心情怎样?应该怎样读?用伤心的语气读这一句。

2.小朋友们讨论一下:尾巴长好还是短好?

猴子的尾巴长可以挂在树枝上,可以荡秋千,可以玩耍。

兔子尾巴短跑得快。太长了跑不快。

结论:猴子和兔子的尾巴各有妙处。

所以呀,谁来劝劝兔子,叫它不要伤心。

小兔子,别伤心,虽然你尾巴短,但我们还是喜欢你的。

小兔子,别哭了,你的尾巴短短的,好可爱。

小兔子,别伤心,你的尾巴可好玩了。

3.出示松鼠的图

它又和谁在比尾巴?(猴子和兔子)

松鼠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引读——师问: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生答: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松鼠的尾巴还好像什么?(一条被子、一条围巾等)

那么猴子的尾巴好像什么?

兔子的尾巴好像什么?

5.分组有感情朗读练习

分男女两组。或分左右组。一组读第一小节,另一组读第二小节。

多进行几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读说结合

1.小朋友们想一想,还有哪些小动物的尾巴长,哪些小动物的尾巴短?

可以出示一些动物,供学生参考。

还可以问:谁的尾巴大?谁的尾巴小?

2.模仿课文,尝试说几句诗。

3.引渡:动物的尾巴除了长短、大小,还有美丽、弯直、扁圆等其他方面可以比的,下节课我们再学习。请小朋友们下课回家去仔细观察小动物们的尾巴。

4、《给孩子一袋什么样的麦子》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背景]

《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讲的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三袋麦子后,小猪、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了这袋麦子。一年后,土地爷爷故地重访,并对于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举措作出了三种不同的评价。

面对憨厚可爱的小猪,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看到勤劳节俭的小牛,土地爷爷点头夸赞;尤其是小猴,土地爷爷显得异常兴奋。那么,在土地爷爷心目中究竟谁是最优秀的?这既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又是本文教学中可以出彩的亮点。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教学中不仅应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更加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自我体验。

[设计过程]

一、读读议议————给孩子一袋“可爱憨厚”的麦子

1、自读第二小节,分组讨论。

①小猪看到这袋麦子后,有什么表现?(重点突出“开心”、“喊”等词语,强调阅读中的两个“!”)

②小猪是如何处理这袋麦子的?(重点突出“迫不及待”、“吃光”等词语)

2、练习读第二小节,读出自己的体会与理解。(引导体会小猪的高兴劲及迫不及待的样子)

3、默读第六小节后,讨论。

①当土地爷爷来到小猪家,小猪怎么说了?(试着揣摩小猪的语气)

②你以为小猪有什么特点?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③假如你是土地爷爷,你会怎样评价小猪呢?

4、对比读第二、六小节,同桌讨论。

①你喜欢小猪吗?说说你的想法。

②试着给这袋麦子取个好听的名儿。(可爱的麦子、充满活力的麦子、憨厚的麦子等)

二、划划想想————给孩子一袋“勤劳节俭”的麦子

1、划一划。

①小牛看到麦子后,有哪些想法?(重点突出“保存”、“慢慢吃”等词语)

②小牛拿到麦子后,怎么做了?(重点突出“透风”、“晒晒太阳”等)此处可进行句式训练,“因为……所以……”

2、想一想。

①土地爷爷到了小牛家,他会对小牛说些什么呢?

②土地爷爷得知小牛把麦子保存起来后,他又会对小牛说些什么呢?(围绕小牛的“勤劳节俭”方面)

3、小结提问。

①是呀!在土地爷爷眼里小牛是节俭的孩子,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品质啊,假如你就是小牛的朋友或邻居,你会怎么夸赞他呢?先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

②思考:土地爷爷送给小牛的是一袋什么样的麦子?(勤劳的麦子、节俭的麦子、美好的麦子等)

三、说说演演————给孩子一袋“能干聪明”的麦子

1、说一说。

情境一:土地爷爷给小猴送了一袋麦子,小猴高兴地收下了这袋麦子。小猴就把麦子摆放在院子里,看了又看,嘴里还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好麦子,好麦子……”

情境二:土地爷爷看了小猴的粮仓,直夸小猴能干聪明。小猴非常谦虚地说:“我只不过做了一件最普通的事情”。接着小猴将自己种麦子的经过翔实地告诉了土地爷爷……

2、演一演。

①小猴子种麦的经过。(突出小猴的辛劳)

②土地爷爷来小猴家的前前后后。(突出土地爷爷的年龄、语气及心理活动等特征)

③小猴在家里接待土地爷爷的经过。(突出小猴的神采奕奕及聪明劲)

3、演后组织说话训练。

①你喜欢这聪明、能干的小猴吗?说说你的想法。

②你打算给这袋麦子取个什么名字?(聪明的麦子、能干的麦子、智慧的麦子、创造的麦子等)

四、悟悟写写————给孩子一袋“永远”的麦子

1、悟一悟。

课文学完了,相信这三个人物在你心中一定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这三袋麦子也会带给你更多的启示。那么,在你心目中,究竟拥有了一袋什么样的麦子呢?可爱憨厚的?勤劳节俭的?聪明能干的?还是?

2、写一写。

请同学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悟动笔写下来,要求表达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3、教师总结:或许这是一袋可爱憨厚的麦子,或许这是一袋能干聪明的麦子,或许这袋麦子里有可爱,有节俭,也有聪明,或许这袋麦子就蕴涵着我们的智慧,我们的思想,或许,或许……。但无论如何,他应当成为我们心灵的麦子,成为我们精神的麦子,成为我们共同的永远的麦子。

 

5、《做什么事情最快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上一节课,小朋友们认真读了课文,读得很有味道,这课的课题是《做什么事最快乐》,读了课文以后,谁能用题目说一句话?也就是说:谁想弄明白做什么事最快乐。

2、学生回答,板贴青蛙图。

哦,小青蛙正在想办法呢。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小青蛙,看看它想了什么办法,最后有没有弄明白。

二、学习2—4自然段:

1、自由读2—4自然段,说说小青蛙它想出了什么办法,应该怎样读好它们的对话。

2、学生交流:

(1)板贴啄木鸟、水牛、蜜蜂图。

说说啄木鸟有什么特征,它会干什么?水牛、蜜蜂呢?

(2)小青蛙在哪里碰到它们的?它们正在干什么?用“小青蛙在……请教了正在……的……”的句式把它的办法说完整。

(3)原来小青蛙遇到它们时,它们正在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呢。

3、理解朗读:

(1)出示图一:显示小青蛙说的话,小青蛙的这句话该怎么问啄木鸟才会乐意回答,先练练。老师来当啄木鸟,哪个小青蛙愿意来试试。(有礼貌,表现出心中的疑问)

(2)显示啄木鸟说的话,齐读。这句话你们懂吗?板书:捉虫(学生自由发表见议)那啄木鸟为什么会认为给树木捉虫子最快乐呢?

下面我们来演一演,老师做大树,哪位小朋友做啄木鸟帮老师这课大树捉虫。(师:身上有虫,又痛又痒,吸取养份,垂头丧气,无法生长。)

听到大树的感谢你高兴吗?你能不能把你的快乐通过你说的话表现出来。

小朋友能不能告诉老师,这只啄木鸟为什么会那么高兴。

(3)小朋友想不想自己来演一演小青蛙和水牛爷爷、蜜蜂妹妹的对话。在3、4自然段中任选一个自然段,小朋友想想,青蛙应该表现得怎么样?水牛和蜜蜂呢?怎样才能把它们演好?同桌练习表演。

(4)出示图二:学生表演,点评,板书:耕地,理解水牛为什么认为耕地最快乐。

出示图三:学生表演,点评,板书:采蜜,理解为什么采蜜最快乐。

三、学习5、6自然段:

过渡:小青蛙请教了啄木鸟叔叔、水牛爷爷、蜜蜂妹妹,现在它知道做什么事最快乐了吗?

1、指读第5自然段:出示这一自然段的内容

你们觉得小青蛙的这句话该怎么读。(理解小青蛙没有弄明白做什么事最快乐,以及不明白的原因)

它们说的话不一样,认为快乐的事情也不一样,把小青蛙都给弄糊涂了。(指导朗读)

2、出示妈妈的话:我们来读读妈妈的话,看看妈妈能不能帮助小青蛙解决难题。

青蛙妈妈的话小朋友们懂吗,能不能结合刚才学的内容,以啄木鸟、水牛、蜜蜂为例子说说。

板书:自己能做为别人

3、分角色朗读5、6自然段:小朋友说小青蛙的问话,老师做青蛙妈妈,老师读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听仔细了。(老师故意板着脸,读得生硬)学生点评(要亲切,要笑着说)

4、齐读妈妈的话。

5、小青蛙终于弄明白了(为别人做自己能做的事是最快乐的)板书(擦去什么)

6、小朋友,学了课文以后,你们知道自己做什么事最快乐了吗?举例说说。

四、布置作业:

1、读贴“己、能”,说说注意点,(己的第三笔,能的左下角的月第一笔是竖)

2、板演“能”,右边的两个匕上下排列要均匀。书上描红。

3、课后做头饰,合作表演课本剧。

板书:

青蛙

做什么事最快乐

啄木鸟

捉虫

为别人

水牛

耕地

自己能做

蜜蜂

采蜜

...

 

6、《做什么事情最快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刂”,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对话时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对别人有用的事最快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提问导入

1.板书课题:做什么事最快乐

指名借助拼音拼读。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快乐”,快活,感到幸福或满意。

2.漫谈:你认为做什么事最快乐?

3.课文里是怎样说的呢?

二、初读指导

1.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为什么花丛别人

啄木鸟叔叔耕地觉得

(1)自主拼读,同桌互相听读,共同纠正。

(2)互相交流对词语的理解。教者侧重讲:

别人:指自己或某人以外的人。

花丛:许多花长在一起。

(3)发挥群体作用,记住生字字形。

A.猜谜法:两点加个“力”,莫把“办”字猜。(为)

特别提醒:学生容易写错“为”的笔顺。刚学时,就要强调“为”先写一点,后写撇,再写横折钩,最后写“力”字里面的“点”

B.换一换:快。“决、块”去掉左边部分,换上“忄”。

C.部件法:做、丛、别

D.乐:教者书空。

(4)自主认读生字、熟记字形,理解意思,互相交流。

2.仔细看书上的插图,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每一幅图上的内容。

(1)小青蛙问啄木鸟:“叔叔,做什么事最快乐?”啄木鸟说:“捉虫子最快乐。”

(2)小青蛙问水牛:“爷爷,做什么事做快乐?”水牛说:“耕地最快乐。”

(3)小青蛙问蜜蜂:“小妹妹,做什么事最快乐?”,蜜蜂说:“采蜜最快乐。”

(4)青蛙回到家,问妈妈:“妈妈,做什么事最快乐?”妈妈说:“做对别人有用的事,你就会觉得最快乐。”

3.各自朗读全文,按照“小青蛙想问题——小青蛙向啄木鸟、水牛、蜜蜂提问题,他们都作了回答——小青蛙的妈妈解决了小青蛙的疑难问题”把课文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第二部分:第二至四自然段;第三部分:第五、六自然段)

4.课文朗读,学生质疑。

三、作业

1.读读、写写生字词。

2.填空。

(1)小青蛙跳到()()问啄木鸟:“叔叔,做什么事最快乐?”啄木鸟说:“()最快乐。”

(2)小青蛙跳到()()问水牛:“爷爷,做什么事最快乐?”水牛说:“耕地最快乐。”

(3)小青蛙跳到()()问蜜蜂:“小妹妹,做什么事最快乐?”蜜蜂说:“采蜜最快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哪三大部分?说说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听写词语:做工快乐花丛别人为什么

二、精读训练

1.第一自然段。

(1)这一段只有一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读/为什么?

(2)指名朗读。

2.第二至四自然段。

(1)过渡:小青蛙出去想别人请教了。他碰到什么情况呢?请一位小朋友朗读第二自然段。

①讨论: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后,出示:

地点问谁问题答复

大树下啄木鸟做什么事最快乐捉虫

田野里水牛(同上)耕地

花丛中蜜蜂(同上)采蜜

②各自读第三、四自然段,引导与第一段比较。

学生回答后板书。

③小结学法。

(2)讨论:怎样读好第二、四自然段。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3.第五、六自然段。

(1)读课文第五、六自然段,想一想:小青蛙问了啄木鸟、水牛、蜜蜂以后,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后来这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2)啄木鸟、水牛、蜜蜂做了什么对别人游泳的事儿呢?

①啄木鸟为树捉了害虫,树会怎么样?啄木鸟做了对树有用的事情,他感到很快乐。

②其余由学生练说。

③体会小青蛙很有礼貌、肯动脑筋。

指名朗读课文

三、总结谈话

小青蛙听了妈妈的话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体会各个角色的感情。

2.练习说故事。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拼音,写汉字。

2.读了《做什么事最快乐》,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二、写字指导

1、侧重指导“做、乐、丛、为”的书写。

做:左中右结构。中间的“古”挤紧,以便右边的反文旁能写得舒展一些。

为、乐:独体字,笔画较少。写第一笔时就要有通盘考虑。

丛:上下结构。上面是两个人字,第一个人的捺要相让,改为点。

2.按笔顺描红。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1.各自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每个角色的语气。

2.交流体会,大胆当众朗读,听取大家的评议。

3.继续练习。

4.分配角色,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改编小故事

五、作业

1.继续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练习改编的小故事,再讲给同学听。

 

7、三上册语文《石榴》教学设计《石榴》教学设计

《石榴》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文章主题;

2、学习形神兼备的状物手法;

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英勇无畏的品格和敢于斗争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三、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

形神兼备地状物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古往今来,“垂杨”“腊梅”之类的植物历来是文人墨客的笔下宠物,但现代作家郭沫若却对石榴情有独钟,而且还赋予了石榴“夏天的心脏”的美誉。石榴的魅力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本节课我们来一睹石榴的风采。

二、 导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感悟作者对石榴的赞美之情;

2、朗读课文,按照“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理清文章层次。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读文章2——6段,思考问题:

1、作者从石榴的哪些方面表现石榴树的“最可爱”?

2、通过什么方法突出了石榴枝叶的特征?

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石榴的花朵?

4、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方法写石榴的果实?

(三)、精读课文,拓展能力

通过学习石榴的敢于同骄阳斗争,毫不示弱的精神美,你有什么启发和感受,写一写并说一说。

三、 板书设计

爱 石榴 赞

枝叶 花朵 果实

敢于同骄阳斗争毫不示弱的

精神美

颂扬民族的美好情操

表达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

《石榴》教学设计【2】

目标设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用“先……逐渐……最后……”说一段话。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抓住石榴花的色、形、多,指导朗读。

2、帮助学生了解石榴成熟的过程和石榴的特点。

教学难点:

对第三自然段最后两个拟人句的理解。

课前准备:

石榴实物,石榴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认真地读了课文,做到了正确、流利,但是这样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出感情,细细品味课文,就像真的到了石榴园看到了石榴树一样。

二、理清层次

1、这篇课文介绍了石榴的哪些方面?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

2、板书:花、果

三、学习第二段

1、课文第二节主要写了石榴的花,写得很美。请你自读第二节,看看石榴花美在哪儿?用“——”画下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或词。

2、指名回答,相机指导:板书:火红(石榴花的颜色很美,像火那样红,请同学们看,这就是石榴花(实物)颜色多么鲜艳!)

密盛(“密”是什么意思?稠密,一朵花紧挨着一朵花,“盛”是什么意思?旺盛石榴花又多又旺,就是越开越密,越开越盛。)

吹(出示实物):小喇叭一吹就响,石榴花怎么吹也吹不响,为什么课文中说“石榴花正鼓着劲儿在吹呢”?(1、样子有些像;2、石榴花开得很大,花瓣盛开着,就像能吹响一样)吹一首什么歌呢?

3、石榴花真美,它的颜色鲜艳,形状可爱,开得又密又盛,我们要通过朗读,读出它的美。黑板上的这些词语,要读出重音,请同学们先自己练习。

4、点名读:相机指导,小老师范读、练读,指名读。

老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真的看到了美丽的石榴花。

四、学习第三段

石榴花美,石榴果就更有意思了。

1、出示投影: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齐读)

2、默读第3节,哪一句话写出了石榴成熟的过程?请你用铅笔划下来。

3、板书:先……逐渐……最后……

①作者用上了这些词写出了石榴成熟过程中的颜色变化,这样写很有条理。

②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这个关联词也来说一句话,比如:日出时颜色的变化;春天树木叶子颜色的变化;果实从小到大的变化等等,同位互相说一说。

4、成熟后的石榴是什么样的呢?谁来读一读。

①这两句话写得太有意思了!作者把石榴当作什么来写?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你瞧,在作者的眼中,石榴是有生命的,像一个可爱的娃娃。石榴它不仅会笑、会动、还会说,这样写能使文章更生动。

②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③指名读,看他读得能让大家都喜爱上这些石榴娃娃吗?

④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要说出好,好在哪儿?(笑得多开心!)不太好,应该怎么读?

⑤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那活泼可爱的石榴娃娃,请看你的两张照片,哪一张石榴笑得咧开的嘴,哪一张笑破了肚皮?(看图)

⑥你们成熟了,你们是怎样扒开叶子张望,怎样向人们报告喜讯的呢?你们做做动作,说一说,同位互相表演一下,现在老师读句子,谁愿意到讲台前表演呢?(提示:“张望”是朝一个方向看吗?是只朝近处看吗?)(告诉大家什么喜讯?……)你的喜讯我听到了。

下面请一位同学把第3小节连起来读一遍,看看作者是怎样有条理地写出石榴成熟的过程的。

五、学习第四段

1、下面我们去摘一个石榴看一看,尝一尝吧!

2、自读第四节,你认为哪些词写得好,请你用笔划下来。

3、讨论交流:什么是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呢?老师剥开一个石榴,你看一看就知道了,石榴子儿有红的,有白的,还亮晶晶的,这就是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4、你尝尝什么味吧!(请两位同学来尝、说)你说得我们都流口水了。

5、请大家有感情地练读第4节,看谁能读得有滋有味。

6、读得真好,老师都流口水了。

六、迁移练习:(出示桔子、香蕉、水蜜桃等水果)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水果,请你选择你最喜爱的一种,欣赏它们各具特色的外形,去品尝它们独特的味道,然后按照《石榴》这一课的写作方法把它写下来。

板书:

16、石榴

花:火红、茂密、吹

果:先逐渐最后

教学后记:

这篇课文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石榴的生长过程(即:抽枝、长叶、开花、结果。)来描写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同时我认为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热爱之情。此文结构明朗,详写了石榴的花和果(就这两者而言,果更为突出。)故在教学中重点应把握这两点展开。

第二自然段写了枝条、嫩叶和石榴花,重点写出了花。分别写了花的色:“火红”;花的多:“越开越密”、“越开越盛”;花的形:“小喇叭”。写出了石榴的活泼、美丽,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石榴的美。

第三、四自然段它的果实——石榴。主要写了它的两个方面:

一、课文的第三节,写石榴的成熟过程及它的外形。它的生长过程是:结出小石榴——天天成熟——熟透了;它的外形(随着生长过程而变化):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对熟透了的石榴描写特生动: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此段写出了石榴成熟的欢喜,同时也是作者及农民伯伯内心的喜悦!此外此段也突出了石榴所特有的特征:即成熟后易破皮!

二、课文第四节,写石榴子粒的形态和它滋味。此段学生易于掌握。但有一词“玛瑙”学生没有感性认识,我们可以找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段另有一重要训练项目——让学生仿写。

8、《操场上》教学设计|《操场上》优秀教学设计

7|">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旨在时时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处处催化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玩得不亦乐乎,学得不亦乐乎,在愉快体验中识记生字和6种体育活动名称,了解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的体质,从而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拼图识字游戏课件。(教师)

2.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示题目

1.教师导学:在汉字王国里,小朋友们认识的汉字朋友更多了!你们还认识这几位老朋友吗?出示学过的字卡。(圆、严、寒、酷、暑、凉、晨)

2.学生开火车认读词语,教师及时评价。

3.教师板书课文题目。

4.学生指名读,纠正字音,再齐读黑板上的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所学的内容不断再现,是一个对知识重温与巩固的过程。在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就如在打好的地基上造房子,能让学生更快地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之中。

二、活动激励,学习字词

1.过渡: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在操场上都参加过哪些体育运动呢?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本课生词卡片。(跑步、拍皮球、踢足球。)

3.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说了那么多体育项目,那么,你们认不认识这几个体育活动的名称呢?教师依次出示剩余的词语卡片并做相应的动作提示。(打球、拔河、跳高。)

4.学生猜读、跟老师读、指名读本课生词。

5.引问:刚才学习的几种运动中,你最喜欢哪种?谁愿意到前边来演一演?

6.活动:一名学生表演,其他同学猜体育活动名称。

预设:跳高、拔河。

7.交流:在同学表演这些运动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新发现?

8.学生汇报。

预设:“拔河、打球、拍皮球”都是用手的,所以表示动作的三个字的偏旁都是提手旁。“跳高、跑步、踢足球”都是用脚的,所以表示动作的三个字的偏旁都是足字旁。

9.启发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带提手旁或足字旁的字?

10.课件出示6个表示体育活动名称的生词:看,它们不带音节帽子了,你还能一眼把它们认出来吗?

11.学生领读、同桌对读,教师评价。

1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13.小组交流:这些生字中,哪几个生字最难?你有什么好方法识记它们?把你识字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14.检查反馈:学生开火车认读“拔、拍、踢、跑、打、足”。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最终是为了让学生能独立识字。为了实现学生独立、主动识字的目的,在这里采用“动起来”这一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发现并掌握本课生字的特点,增强孩子自主识字的意识。

三、初读儿歌,识记生字

1.过渡:刚才我们认识了6个生字,还有一些生字藏在儿歌里,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好吗?

2.学生在儿歌中找出其他生字,一边找,一边说出它们的字音,然后和同桌交流,互相读一读,认一认。

3.教师巡视,重点指导,认识新偏旁“火”。

4.小组合作检查认读情况,1名同学带领组员进行检查,把组员认读有误的字音纠正过来。

5.听音接生字游戏。老师读生字,学生听音,然后迅速地从自己的生字卡片里找出这个字,并大声说出这个生字。

设计意图:在语境中识字,生字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一个有趣的生活场景。这一生动场景唤起了学生对生字的亲切感,学生既知字音、认字形,又能借助语言环境解字义、明用法,提高识字的效率。

四、拼图游戏,巩固识字

1.课件出示游戏名称及规则。(拼图识字游戏。有16个奥运小五环,每一个五环后面藏着一个生字宝宝,翻开一个就请同学们认读,16个生字认读完之后,就会出现刚刚这些运动游戏。)

2.学生进行游戏。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几个甚至十几个字,识字量增加了识字难度。此环节设计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创设了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增强识字的趣味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强化认识

1.导学:上一节课,我们交到了很多生字朋友,看,它们来了,大家跟生字宝宝打个招呼吧。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拔、拍、踢、跑、打、足、锻、炼”等字。

3.教师出示“火字旁”,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带有这个偏旁的字。

设计意图:即使再聪明的孩子,学过的东西也需要经常复习巩固,教师通过不断再现生字,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把书本上的东西真正地转化成属于学生自己的东西。

二、诵读儿歌,读通句子 |

1.课件出示儿歌,引问:你能读吗?试着读一下,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适时点拨个别学生读准翘舌音“场、热、声、身”和平舌音“足”。

3.指名读生字,其他同学认真听,及时纠正个别学生的错误读音。

4.教师导学:请同学们再读一遍儿歌,争取把句子读通顺。

5.学生两人一组赛读儿歌,比一比谁朗读时不仅声音洪亮,而且能把句子读通顺。

6.教师范读,全班听读,试着标出儿歌的节奏。

预设:铃声响,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跳绳/踢毽/丢沙包,天天/锻炼/身体好。

7.学生自由练习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8.指3名学生朗读,全班听读,根据字音、声调、语速等方面进行评价。

9.齐读儿歌。

设计意图:语言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时候不是靠掌握语言规则,而是靠语感能力。因为语感能力的提高,意味着语言直觉、思维能力的形成,反复诵读作品就是模仿典范语言,受其影响,把文章读得朗朗上口,对理解文章里的词汇、词语搭配、句子的格式、语言气势等都有好处,这样,良好的语感就基本形成了。

三、再读儿歌,读出趣味

1.学生回忆自己进行体育活动时的心情。(高兴、开心。)

2.学生带着欢乐的心情自由练读儿歌。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4.教师小结:热闹的操场为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留下了我们许多欢声笑语。下面请同学们想象你玩耍时的情景,一起读这首儿歌。

5.全班齐读儿歌,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设计意图:学生凭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对韵文进行表演性的朗读,可以收到“多重记忆”“立体积累”的效果。

四、小组合作,学写生字

1.学生找出生字新朋友,读一读。

2.小组合作,学生相互说说怎么记住生字。

3.引导学生反馈交流,教师表扬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4.引导学生复习看笔顺的方法,自己尝试书空笔顺。

5.师指导书写,引导学生看准每一笔的位置。

6.教师范写“跑”,强调左窄右宽。

7.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先描红,然后仿写一个“跑”字。

8.学生集体观察书写较好的生字,说说有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

9.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其他字的书写。

10.指导书写其他会写字。

设计意图:写字是低年级的重头戏,指导书写时,通过老师教笔顺,教师的范写,学生的描红、临写,师生的共同评议,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把握汉字的笔画、间架结构,以及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写好字的本领。

五、拓展延伸,积累词语

1.课后读读画画:把你喜欢的活动涂上喜欢的颜色。书上没有的可以自己补上。

2.把自己喜欢的活动写在卡片上,让同组的小朋友读,并向大家介绍玩法。

设计意图:从课程内容方面来说,就是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联系学生的教育资源,使语文学习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源远流长的一泓活水。

教学反思

在丰富的活动中,在有趣的游戏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整堂课,无需老师过多语言的引领,学生便踊跃地投入到学词、识字中来。表演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时,课堂气氛更是热闹非凡,学生争先恐后地到前边表演,看着他们的演技,我不禁感叹“动”起来的魅力真是不可小觑。更值得一提的是,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时,真是前所未有的顺畅,一遍下来,全班无一人停顿,看来,课下做足功课,课上就会收获成功的喜悦。

9、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为你打开一扇门》《繁 星》《冰心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古代寓言二则》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进行文本阅读时,能通过字典读准、认识生字词;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熟读文本并做好适当的批注,能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和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能欣赏名家的优美诗文,领悟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感受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品位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萌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对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评价。

3、能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并感受生活的变化,用最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4、能就单元中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在活动过程中亲近文学,热爱文学,尝试表达,学会合作,学会质疑和审美评价。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5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 2课时

《繁 星》 1课时

《冰心诗四首》 2课时

《“诺曼底”号遇难记》 1课时

《古代寓言二则》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2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所谓“亲近”,是指一方对另一方存在着不可抗拒的魅力而使另一方愿意与之亲密、接近。那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呢?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充满活力,它的魅力在于它美的形式,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本单元所选的六篇文章,文质兼美,体裁多样,有序言《为你打开一扇门》、有诗文《冰心诗三首》、有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有寓言《古代寓言二则》,展示了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又各有侧重:

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以优美的语言向新初一的学生把文学这一抽象概念人格化,以和文学展开对话的形式,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文学的大门,使学生们在加深对文学认识的基础上更加热爱文学。

巴金的《繁 星》通过展示作者不同时间、地点观察繁星的真切感受,由实到虚,虚实结合,表现出种种真切而精妙的感受,使学生明白细致的观察融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是文学创作成功的主要因素。

《冰心诗四首》是哲理与形象的结合,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充分展示诗歌创作的特点:形式优美,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想象丰富,但也提醒学生丰富的想象是基于现实的艺术加工,艺术从生活中来。

雨果的小说场面描写真切悲壮,感人至深,《“诺曼底”号遇难记》以一位临危不乱、处事不惊、忠于职守的船长形象,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也使学生去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塑造所要表现的人物形象。

第一单元的文章都是名家优美诗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先前对文学的认识投入其中,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心境,作者投入其中的真实美好的情感,从整体上了解、认识、喜爱,学会阅读,欣赏文学,要逐渐形成观察、感受生活的能力,力求在写作中抒发真情实感。才能使学生充分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去发现文学作品对自己各方面产生的巨大作用,才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亲近文学”,热爱语文,主动学习语文,并对它充满信心。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你熟悉和陌生的老朋友——文学

学习目标:运用调查表、小组交流的形式,能在课堂中了解同学及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情况,了解自己的优势及不足,并制订切实可行的本学期阅读计划。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调查表。

与 文 学 握 手 ,做 最 知 心 的 朋 友

班级 姓名

你经常逛书店吗?哪些类型的文章或书籍吸引你?你最喜欢哪一类?

答:

你平时一天、一个星期花多少时间看自己喜欢的书?

答:

你有什么样的读书习惯?

答:

你读的书是自己选择多还是别人推荐多?

答:

你向别人推荐你喜欢的书吗?为什么这么做?

答:

你平时做读书摘抄、写感想吗?为什么?

答:

你从书中学到了哪些东西?请具体说说。

答:

你读了哪些名著?了解了多少作家的生平?记住哪些作品中的人物?你为什么记住了他们?

答:

你知道文学作品有哪四种类型?

答:

你认为我们中学生看哪些书比较合适?

答:

课堂学习:

第一块: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各方面的认识: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语:明确任务,具实回答问题。听讲

2布置活动:让学生填写调查表,并进行巡视指导。学生按表上各项要求进行填写

3布置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学生小组交流补充完善。

第二块:了解学生对文学作品各方面的认识: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学生大组交流并评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交流

第三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1出示评价内容:

1、你学到了哪些你不知道的关于文学各方面的知识?

2、你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有什么优势?

3、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

5、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

6、本学期你在阅读文学作品方面有什么计划了吗?自我反馈

2小结自我小结

第2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一)

学习目标:

1、能在课前学习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生字词,丰富自己的语言。

2、能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于人生的意义,能结合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去领会有关文学方面的理论阐述,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课前学习:阅读《为你打开一扇门》,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优美的词语并了解其含义,在文中划出你认为最优美的句子,作出旁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创设:同学们,在《一千零一夜》里有一个关于门的故事,女主人每打开一扇门,总会在门里看见许多珍禽异兽、奇珍异宝,从今天起老师也将为你们打开一扇门,在这扇门里只要你愿意你会发现任何你喜欢的东西,你会看到一个未曾体验过的世界。今天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将引领我们去打开一扇特殊的门。请你快速阅读全文,想一想,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什么样的门?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自由阅读、思考

2组织交流、评价发表见解

3情境创设:阅读文章,在作者看来,打开了这扇门会有什么样的收获?你有过类似的收获吗?你能举些发生在你身上的例子吗?阅读、勾画

4组织活动、评价思考、交流

5学习评价:你的收获与作者相比,与其他同学相比有差异吗?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差异?思考、发表见解

6组织活动、评价思考、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学生交流预习结果(优美的词语)

交流,作适当记录

2小小组汇报预习题二

交流,讨论

课后学习:

1.你心中的文学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谈谈你的认识?

2.课文中说:“你把生活的帷幔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请从读过的文学作品中说出几个不同的角色。

第3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二)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小节,理解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2.能领悟课文的内涵,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文学的含义。

3.通过交流阅读文学作品的认识,进一步激励学生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能拟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

课前学习:有感情阅读文章6-10小节,体会每小节所包含的内容。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作者对文学是那么的热爱,不由为它进行了一番真情的赞叹,请你选择6-10小节中你感受最深的一小节,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谈谈你对它的体会。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谈体会提醒学生多方面来赏析这些文字,语言、内涵、修辞等等

2组织学生评价讨论、评价

3情境创设:你已经充分感受了文学的魅力,你心中的文学是什么?那你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呢?交流上节课的作业,讨论

4组织活动、评价个人思考、交流

第二块:语文活动:好作品,大家读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参与活动学生向其他同学介绍文学作品中的不同的角色。

2评价交流:你准备看什么样的书了?

课后学习:

1.扩展练习

《青春符号》

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青春永远要争第一,不做第二。只有锐意进取,青年才能发出巨大能量,推动历史车轮。

F是一面旗帜,是理想。青春的目标,就是奔跑中的一面风中旗帜。

G是拳头,是力量。青春的力量 = 朝气 + 勇气。

……

请你模仿上面内容,在23个字母中任选两个发挥想象。

2、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第4课时 《繁星》

学习目标:

1、能在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2、通过对《繁星》的学习,学会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能在课堂内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课前学习: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2、查阅有关写星星的诗词加深对繁星的认识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导入: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曾经有人讲过,每个人都有一颗守护自己的星星,当我快乐时、悲伤时,我都会在夜晚的星空中寻找那颗守护我的星星?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 (播放《秋日的喁语》的音乐)学生思考

2组织交流、评价

3著名作家巴金也是一个特喜欢看天上繁星的人,许多年前,十九岁巴金在去欧洲的轮船上也曾仰望星空,在他年轻的心中激起了许许多多的感受,下面让我们在音乐声中自由朗读巴金的《繁星》,让我们随他一起去看星星,听听他看星星的感受。

要求:初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时间、地点、感受。阅读、在书上关键处圈点勾画,讨论

4组织学生交流交流,学生互评

第二块:比较作者与自己看繁星的感受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问题创设: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感受都不一样,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

你看繁星的感受与巴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思考

2组织交流、评价组内交流,讨论

第三块:语文活动:望星空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创设:作者的文章写得很美,仿佛将我们也带入那美丽的夜晚与他一同仰望天空中的繁星,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三小节,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够将星星写得这么美?(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并作分析)朗读,思考,交流

2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星空图再进行描写,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写片段、交流、评价教师提醒运用联想与想象,并注意修辞手法、运用诗句

课后学习:整理修改自己的小文章。

第5课时 《冰心诗四首》

学习目标:1、能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及深刻的哲理,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

2、能学习这些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能用其他的形式表现自己对诗的理解。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成功的花》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创设:

投影一个美国人的人生片断,请同学们推测这个人会不会成功?说说你的理由。

投影内容:

21岁——生意失败;

22岁——角逐议员落选;

23岁——生意再度失败;

26岁——爱侣去世;

27岁——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众议员三度落选;朗读,思考

2组织交流交流

3揭示谜底:这个历经无数挫折的人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许多人看成功,只看到成功美丽的光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成功背后隐藏的艰辛,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没有使林肯泄气,反而激发起他向自己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激发起他实现自己抱负的信心和勇气,终于他在52岁那年,登上了总统的宝座。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问题创设:人们往往羡慕强者,有时甚至是妒忌,有谁知道强者的辛苦呢?冰心老人深刻体会着强者的苦难,我们随冰心老人一起走进强者,看看他们成功背后的故事。组织学生朗读全诗,体会人们和作者对成功者分别是怎样的态度?在诗中,一个成功者需要做出多大的牺牲?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思考、交流

2学习评价: 你认为这样做,值得吗?你从花的历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思考、讨论

3组织交流、评价交流

《嫩绿的芽儿》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问题创设:作者为什么把芽儿、花儿、果儿与青年人联系 在一起?你认为这么做的依据是什么?思考,讨论

3组织交流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问题创设:芽儿、花儿、果儿你随意调换位置吗?思考、讨论

2组织交流交流

3学习评价:那么你的青春该如何度过呢?请你用简短的语言,用“当……时候”的句式来概括。交流

课后学习:

1.根据《成功的花》所表达的意思创作一幅画或一组画,并把这首诗工整地写在画上,然后在班级上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嫩绿的芽儿》,巩固背诵《成功的花》。

第6课时 《冰心诗四首》

课堂学习:

《纸船》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2.能理解作者思念母亲,眷恋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能运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抒发对父母的爱。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创设:海浪滔滔,海风吹卷。诗人正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邮轮上,远离亲人,远离祖国,驶向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才能回到祖国,何时回到母亲的身边。作者挥笔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请同学配乐自由朗读课文(读前提出要求:1、学生们用心体会本首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2、划出诗歌中学生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朗读,思考

2组织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如何停顿、如何选择重音)交流

3教师范读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问题创设:诗歌是一门浓缩的语言艺术。它凝练、优雅,令人浮想联翩。将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词扩展开去,都将写出一首首动人的诗歌,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作者冰心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思考、交流

2合作探究:

作者叠纸船的时候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

第三小节最后一句中的“她”为什么不用“我”?)思考、讨论

3组织交流、评价交流

第三块:拓展练习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境: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了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着作者的孤独无依,象征着作者思念母亲,眷恋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抒发你对父母的爱。写作,思考

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

课后学习:

1.自主学习《母亲》,完成探究一。

第7课时《“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学目标:

1、能在初步了解全文的基础上简单复述故事;

2、能简单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感受分析什么是英雄行为。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进行批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播放《My heart will go on》的音乐,引起学生联想,创设课堂情境。]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悲剧,为此人们进行了很多的艺术创作,从面产生了许多凄美动人、慷慨悲壮的故事,今天让我们来欣赏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

[请同学简单介绍雨果,教师作适当补充]欣赏,介绍

2以竞赛形式进行:五分钟内通读全文,合上书,回答投影片上问题:

1)“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出发航行的?

2)“诺曼底”号发生海难的原因是什么?

3)刚发生海难时,船上出现了什么样的紧急情况?

4)在紧急情况下,船长哈尔威是如何果敢地指挥救人的?

5)这场海难的结局是什么?朗读,批注。

3组织交流思考,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这个时候,船长出现了,他挽救了大家,自己牺牲了。从他身上,你看到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看书,做批注

2组织学生发言

用四字短语来概括你心中哈尔威船长的形象?发表看法

3讨论:如果哈尔威船长既能救人又不舍己,岂不更好?他就没有办法救他自己吗?船长死得值不值得呢?思考,辩论交流

4雨果的原著中,有这么一句“真正的强者是那种具有自制力的人”,读完全文,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讨论,交流

第三块:拓展探究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欣赏《泰坦尼克号》中船撞上冰山后的片断,然后讨论:

在死亡面前,最能展现一个人的本色,谁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造就英雄业绩,谱就英雄乐章,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之时,你认为有哪些人称得上是英雄,为什么?思考,交流

2组织学生发言发表看法

3教师归纳:成就一个英雄的“权利”人人都有,关键在于你是否“运用”这个“权利”,在灾难面前,最能够显现出人性的本色,在生死存亡关头,能够克服恐惧、镇定自若为别人考虑的人都可以称得上是英雄。思考

课后学习:

阅读赵忠祥的《岁月随想》中的一段文字,联系本文,请你谈谈对生命的认识。

在我与杨澜主持的节目中,有一次涉及一个关于船长职守的问题,如果一条船遇到险情,只有一条救生艇,船长能否先离船去寻求外援。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各执一端,相持不下。这时,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个场景:一是80年前的冰海沉船,“泰坦尼克号”的惨案,我看过根据这个海难拍摄的故事片《冰海沉船》,我记得最让我动心的是设计师的戏。当这艘触到冰山的客轮正在下沉,女人、孩子首先被送上救生艇时,这艘船舶的设计师,却正在船舱中沉默独坐。这时一位船员冲进来,请他上甲板,准备逃生。这位设计师平静地说:“请你转告我的家人,我没有贻笑大方。”既没有悲壮的举动,又没有感人的言语。而身外的一切惊呼惨叫、手忙脚乱、勇敢与怯懦、献身与自私、镇定与心慌、大度与猥琐、高贵与卑贱,在死亡面前一一照见了原形、本质和道德修养。这位设计同这艘前无古人的豪华游轮的设计师和所有船员乘客一样,作为首批乘客曾享受过那启航时的新鲜、愉悦和旅程的舒适,如果安全抵达目的地,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了一个永远值得记忆的话题。不幸的是,这个“如果”被巨大的浮冰粉碎了。幸免遇难的人,不幸遇难的人,本人与他们的亲人,都有了更复杂、更深层的回忆,而这位设计师却决心与他的伟大作品同归于尽,因为这是他的成果,也是他的生命。他不为救生艇的不足,而舍己为人,我想即使大家都上了救生艇,他也不愿独生。

第7课时 《寓言二则》 (一)

郑人买履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2、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能理解文章的寓意并对自己有所启示。

课前学习:1、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组织学生默读默读课文

2让学生质疑、合作释疑交流疑难、释疑

3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按要求读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让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看注释疏通文意

2检查情况:翻译复述一人读一人译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

3评价郑人:你觉得郑人蠢吗?蠢在何处?思考、讨论

4组织交流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

5学习评价:学习了课文,你有何感触?交流

课后学习:1、熟读背诵课文。

第8课时 《寓言二则》 (二)

刻舟求剑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2、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能体会文中的含义。

课前学习:1、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复习背诵默写旧课背诵,默写

2组织学生默读新课默读课文

3让学生质疑、合作释疑交流疑难、释疑

4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按要求读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让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看注释疏通文意

2检查情况:翻译复述一人读一人译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

3 楚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拿到剑吗?思考、讨论

4组织交流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

5学习评价: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交流

课后学习:

1、熟读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讨论:这些人的思维方法错在哪里?

第9课时 诵读欣赏

教学目标:1、能在熟悉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能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课前学习:收集诗歌的相关资料,熟悉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熟读成诵。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小组学习自己选定的诗歌,分派组员,担任不同的工作,有专职朗诵的,有负责讲解的,有负责做背景的。朗读,思考,准备

2检查情况:学生上台朗诵诗歌,并进行解释意境。其他同学可质疑。 朗诵,解释,质疑

3 评优秀组,最佳朗诵思考、讨论

课后练习:熟读背诵诗歌。

第10、11、12课时 写作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

本单元教学目标是注重学生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会观察,学会体验,学会表达,注重自己内心感受的流露,注重通过写作与他人交流。作为写作训练的起始单元,让学生觉得作文是自己感情流露的重要方式十分重要。所以可以让学生先进行有目的地实践再进行写作,可以进行良好的锻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八课时:

学习目标:学写通知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学生自学自学“附录一”的“通知”

2写作指导完成练习三

3交流,修改交流,修改

课后学习:1、自学“有感而发”

2、可以参观某处地方,可以为家人做自己平时不做而他们常做的事。

第九课时:

学习目标:能学习写感悟类的文章,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能体会幸福的含义,懂得感恩。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境: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民意测验,请问:你们最近有没有痛苦?假如有,主要有哪些方面的痛苦?交流组织学生交流时注意引导

2过渡:不少同学谈了对痛苦的认识,那么,这些认识是否对呢?到底应该如何来评判呢?

请同学们读《幸福是朴实的》这篇文章,要求理清文章思路,找出文章的结构特点。

[文章附后]阅读,批注,思考

3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组织学生交流思路及结构特点思考,讨论,交流

4总结此类文章的写法规律思考,讨论

5教师归纳[投影]

写感悟类文章的基本方法是:由叙而议。即观察身边事,通过细致、生动、形象的描写,进而找到引发思考的点,进行言论,悟出道理。叙是基础,议是升华,叙议要联系紧密。由景生情。即观察周边景,通过叙写景物,生发一种情感;见是表象,思是深层;所见是切入,所思是终点;所见与所思应达到水乳交融。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归纳总结写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

6小组交流,总结,全班交流

7过渡:请大家用刚才总结的模式,写一段话,可以是感受、认识,也可以自己命题写,时间为15分钟。学生写作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十课时: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1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组内交流,互改

2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课后学习:把自己改好的作文回家读给父母或亲人听。

10、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为你打开一扇门》《繁 星》《冰心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古代寓言二则》

一、单元教学目标 :

1、在进行文本阅读时,能通过字典读准、认识生字词;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熟读文本并做好适当的批注,能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和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能欣赏名家的优美诗文,领悟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感受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品位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萌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对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评价。

3、能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并感受生活的变化,用最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4、能就单元中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在活动过程 中亲近文学,热爱文学,尝试表达,学会合作,学会质疑和审美评价。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5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 2课时

《繁 星》 1课时

《冰心诗四首》 2课时

《“诺曼底”号遇难记》 1课时

《古代寓言二则》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2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所谓“亲近”,是指一方对另一方存在着不可抗拒的魅力而使另一方愿意与之亲密、接近。那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呢?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充满活力,它的魅力在于它美的形式,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本单元所选的六篇文章,文质兼美,体裁多样,有序言《为你打开一扇门》、有诗文《冰心诗三首》、有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有寓言《古代寓言二则》,展示了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又各有侧重:

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以优美的语言向新初一的学生把文学这一抽象概念人格化,以和文学展开对话的形式,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文学的大门,使学生们在加深对文学认识的基础上更加热爱文学。

巴金的《繁 星》通过展示作者不同时间、地点观察繁星的真切感受,由实到虚,虚实结合,表现出种种真切而精妙的感受,使学生明白细致的观察融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是文学创作成功的主要因素。

《冰心诗四首》是哲理与形象的结合,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充分展示诗歌创作的特点:形式优美,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想象丰富,但也提醒学生丰富的想象是基于现实的艺术加工,艺术从生活中来。

雨果的小说场面描写真切悲壮,感人至深,《“诺曼底”号遇难记》以一位临危不乱、处事不惊、忠于职守的船长形象,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也使学生去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塑造所要表现的人物形象。

第一单元的文章都是名家优美诗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先前对文学的认识投入其中,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心境,作者投入其中的真实美好的情感,从整体上了解、认识、喜爱,学会阅读,欣赏文学,要逐渐形成观察、感受生活的能力,力求在写作中抒发真情实感。才能使学生充分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去发现文学作品对自己各方面产生的巨大作用,才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亲近文学”,热爱语文,主动学习语文,并对它充满信心。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你熟悉和陌生的老朋友——文学

学习目标:运用调查表、小组交流的形式,能在课堂中了解同学及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情况,了解自己的优势及不足,并制订切实可行的本学期阅读计划。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调查表。

与 文 学 握 手 ,做 最 知 心 的 朋 友

班级 姓名

你经常逛书店吗?哪些类型的文章或书籍吸引你?你最喜欢哪一类?

答:

你平时一天、一个星期花多少时间看自己喜欢的书?

答:

你有什么样的读书习惯?

答:

你读的书是自己选择多还是别人推荐多?

答:

你向别人推荐你喜欢的书吗?为什么这么做?

答:

你平时做读书摘抄、写感想吗?为什么?

答:

你从书中学到了哪些东西?请具体说说。

答:

你读了哪些名著?了解了多少作家的生平?记住哪些作品中的人物?你为什么记住了他们?

答:

你知道文学作品有哪四种类型?

答:

你认为我们中学生看哪些书比较合适?

答:

课堂学习:

第一块: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各方面的认识: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语 :明确任务,具实回答问题。 听讲

2 布置活动:让学生填写调查表,并进行巡视指导。 学生按表上各项要求进行填写

3 布置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补充完善。

第二块:了解学生对文学作品各方面的认识: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学生大组交流并评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交流

第三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1 出示评价内容:

1、你学到了哪些你不知道的关于文学各方面的知识?

2、你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有什么优势?

3、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

5、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

6、本学期你在阅读文学作品方面有什么计划了吗? 自我反馈

2 小结 自我小结

第2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一)

学习目标:

1、能在课前学习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生字词,丰富自己的语言。

2、能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于人生的意义,能结合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去领会有关文学方面的理论阐述,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课前学习:阅读《为你打开一扇门》,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优美的词语并了解其含义,在文中划出你认为最优美的句子,作出旁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情境创设:同学们,在《一千零一夜》里有一个关于门的故事,女主人每打开一扇门,总会在门里看见许多珍禽异兽、奇珍异宝,从今天起老师也将为你们打开一扇门,在这扇门里只要你愿意你会发现任何你喜欢的东西,你会看到一个未曾体验过的世界。今天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将引领我们去打开一扇特殊的门。请你快速阅读全文,想一想,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什么样的门?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 自由阅读、思考

2 组织交流、评价 发表见解

3 情境创设:阅读文章,在作者看来,打开了这扇门会有什么样的收获?你有过类似的收获吗?你能举些发生在你身上的例子吗? 阅读、勾画

4 组织活动、评价 思考、交流

5 学习评价:你的收获与作者相比,与其他同学相比有差异吗?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差异? 思考、发表见解

6 组织活动、评价 思考、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学生交流预习结果(优美的词语)

交流,作适当记录

2 小小组汇报预习题二

交流,讨论

课后学习:

1.你心中的文学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谈谈你的认识?

2.课文中说:“你把生活的帷幔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请从读过的文学作品中说出几个不同的角色。

第3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二)

学习目标:

1. 通过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小节,理解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2. 能领悟课文的内涵,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文学的含义。

3. 通过交流阅读文学作品的认识,进一步激励学生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能拟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

课前学习:有感情阅读文章6-10小节,体会每小节所包含的内容。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作者对文学是那么的热爱,不由为它进行了一番真情的赞叹,请你选择6-10小节中你感受最深的一小节,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谈谈你对它的体会。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谈体会 提醒学生多方面来赏析这些文字,语言、内涵、修辞等等

2 组织学生评价 讨论、评价

3 情境创设:你已经充分感受了文学的魅力,你心中的文学是什么?那你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呢? 交流上节课的作业 ,讨论

4 组织活动、评价 个人思考、交流

第二块:语文活动:好作品,大家读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参与活动 学生向其他同学介绍文学作品中的不同的角色。

2 评价交流:你准备看什么样的书了?

课后学习:

1.扩展练习

《青春符号》

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青春永远要争第一,不做第二。只有锐意进取,青年才能发出巨大能量,推动历史车轮。

F是一面旗帜,是理想。青春的目标,就是奔跑中的一面风中旗帜。

G是拳头,是力量。青春的力量 =朝气 + 勇气。

……

请你模仿上面内容,在23个字母中任选两个发挥想象。

2、 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第4课时 《繁星》

学习目标:

1、能在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2、通过对《繁星》的学习,学会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能在课堂内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课前学习: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2、查阅有关写星星的诗词加深对繁星的认识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情境导入 :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曾经有人讲过,每个人都有一颗守护自己的星星,当我快乐时、悲伤时,我都会在夜晚的星空中寻找那颗守护我的星星?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 (播放《秋日的喁语》的音乐) 学生思考

2 组织交流、评价

3 著名作家巴金也是一个特喜欢看天上繁星的人,许多年前,十九岁巴金在去欧洲的轮船上也曾仰望星空,在他年轻的心中激起了许许多多的感受,下面让我们在音乐声中自由朗读巴金的《繁星》,让我们随他一起去看星星,听听他看星星的感受。

要求:初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时间、地点、感受。 阅读、在书上关键处圈点勾画,讨论

4 组织学生交流 交流,学生互评

第二块:比较作者与自己看繁星的感受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创设: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感受都不一样,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

你看繁星的感受与巴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思考

2 组织交流、评价 组内交流,讨论

第三块:语文活动:望星空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情境创设:作者的文章写得很美,仿佛将我们也带入那美丽的夜晚与他一同仰望天空中的繁星,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三小节,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够将星星写得这么美?(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并作分析) 朗读,思考,交流

2 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星空图再进行描写,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 写片段、交流、评价 教师提醒运用联想与想象,并注意修辞手法、运用诗句

课后学习:整理修改自己的小文章。

第5课时 《冰心诗四首》

学习目标:1、能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及深刻的哲理,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

2、能学习这些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能用其他的形式表现自己对诗的理解。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成功的花》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情境创设:

投影一个美国人的人生片断,请同学们推测这个人会不会成功?说说你的理由。

投影内容:

21岁——生意失败;

22岁——角逐议员落选;

23岁——生意再度失败;

26岁——爱侣去世;

27岁——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众议员三度落选; 朗读,思考

2 组织交流 交流

3 揭示谜底:这个历经无数挫折的人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许多人看成功,只看到成功美丽的光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成功背后隐藏的艰辛,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没有使林肯泄气,反而激发起他向自己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激发起他实现自己抱负的信心和勇气,终于他在52岁那年,登上了总统的宝座。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创设:人们往往羡慕强者,有时甚至是妒忌,有谁知道强者的辛苦呢?冰心老人深刻体会着强者的苦难,我们随冰心老人一起走进强者,看看他们成功背后的故事。组织学生朗读全诗,体会人们和作者对成功者分别是怎样的态度?在诗中,一个成功者需要做出多大的牺牲?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思考、交流

2 学习评价: 你认为这样做,值得吗?你从花的历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 思考、讨论

3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嫩绿的芽儿》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创设:作者为什么把芽儿、花儿、果儿与青年人联系 在一起?你认为这么做的依据是什么? 思考,讨论

3 组织交流 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创设:芽儿、花儿、果儿你随意调换位置吗? 思考、讨论

2 组织交流 交流

3 学习评价:那么你的青春该如何度过呢?请你用简短的语言,用“当……时候”的句式来概括。 交流

课后学习:

1.根据《成功的花》所表达的意思创作一幅画或一组画,并把这首诗工整地写在画上,然后在班级上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嫩绿的芽儿》,巩固背诵《成功的花》。

第6课时 《冰心诗四首》

课堂学习:

《纸船》

学习目标: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2. 能理解作者思念母亲,眷恋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能运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抒发对父母的爱。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情境创设:海浪滔滔,海风吹卷。诗人正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邮轮上,远离亲人,远离祖国,驶向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才能回到祖国,何时回到母亲的身边。作者挥笔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请同学配乐自由朗读课文(读前提出要求:1、学生们用心体会本首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2、划出诗歌中学生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 朗读,思考

2 组织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如何停顿、如何选择重音) 交流

3 教师范读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创设:诗歌是一门浓缩的语言艺术。它凝练、优雅,令人浮想联翩。将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词扩展开去,都将写出一首首动人的诗歌,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作者冰心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思考、交流

2 合作探究:

作者叠纸船的时候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

第三小节最后一句中的“她”为什么不用“我”?) 思考、讨论

3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第三块:拓展练习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情境: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了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着作者的孤独无依,象征着作者思念母亲,眷恋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抒发你对父母的爱。 写作,思考

2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课后学习:

1. 自主学习《母亲》,完成探究一。

第7课时《“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学目标 :

1、 能在初步了解全文的基础上简单复述故事;

2、 能简单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感受分析什么是英雄行为。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进行批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播放《My heart will go on》的音乐,引起学生联想,创设课堂情境。]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悲剧,为此人们进行了很多的艺术创作,从面产生了许多凄美动人、慷慨悲壮的故事,今天让我们来欣赏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

[请同学简单介绍雨果,教师作适当补充] 欣赏,介绍

2 以竞赛形式进行:五分钟内通读全文,合上书,回答投影片上问题:

1)“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出发航行的?

2)“诺曼底”号发生海难的原因是什么?

3)刚发生海难时,船上出现了什么样的紧急情况?

4)在紧急情况下,船长哈尔威是如何果敢地指挥救人的?

5)这场海难的结局是什么? 朗读,批注。

3 组织交流 思考,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这个时候,船长出现了,他挽救了大家,自己牺牲了。从他身上,你看到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看书,做批注

2 组织学生发言

用四字短语来概括你心中哈尔威船长的形象? 发表看法

3 讨论:如果哈尔威船长既能救人又不舍己,岂不更好?他就没有办法救他自己吗?船长死得值不值得呢? 思考,辩论交流

4 雨果的原著中,有这么一句“真正的强者是那种具有自制力的人”,读完全文,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讨论,交流

第三块:拓展探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欣赏《泰坦尼克号》中船撞上冰山后的片断,然后讨论:

在死亡面前,最能展现一个人的本色,谁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造就英雄业绩,谱就英雄乐章,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之时,你认为有哪些人称得上是英雄,为什么? 思考,交流

2 组织学生发言 发表看法

3 教师归纳:成就一个英雄的“权利”人人都有,关键在于你是否“运用”这个“权利”,在灾难面前,最能够显现出人性的本色,在生死存亡关头,能够克服恐惧、镇定自若为别人考虑的人都可以称得上是英雄。 思考

课后学习:

阅读赵忠祥的《岁月随想》中的一段文字,联系本文,请你谈谈对生命的认识。

在我与杨澜主持的节目中,有一次涉及一个关于船长职守的问题,如果一条船遇到险情,只有一条救生艇,船长能否先离船去寻求外援。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各执一端,相持不下。这时,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个场景:一是80年前的冰海沉船,“泰坦尼克号”的惨案,我看过根据这个海难拍摄的故事片《冰海沉船》,我记得最让我动心的是设计师的戏。当这艘触到冰山的客轮正在下沉,女人、孩子首先被送上救生艇时,这艘船舶的设计师,却正在船舱中沉默独坐。这时一位船员冲进来,请他上甲板,准备逃生。这位设计师平静地说:“请你转告我的家人,我没有贻笑大方。”既没有悲壮的举动,又没有感人的言语。而身外的一切惊呼惨叫、手忙脚乱、勇敢与怯懦、献身与自私、镇定与心慌、大度与猥琐、高贵与卑贱,在死亡面前一一照见了原形、本质和道德修养。这位设计同这艘前无古人的豪华游轮的设计师和所有船员乘客一样,作为首批乘客曾享受过那启航时的新鲜、愉悦和旅程的舒适,如果安全抵达目的地,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了一个永远值得记忆的话题。不幸的是,这个“如果”被巨大的浮冰粉碎了。幸免遇难的人,不幸遇难的人,本人与他们的亲人,都有了更复杂、更深层的回忆,而这位设计师却决心与他的伟大作品同归于尽,因为这是他的成果,也是他的生命。他不为救生艇的不足,而舍己为人,我想即使大家都上了救生艇,他也不愿独生。

第7课时 《寓言二则》 (一)

郑人买履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2、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能理解文章的寓意并对自己有所启示。

课前学习:1、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组织学生默读 默读课文

2 让学生质疑、合作释疑 交流疑难、释疑

3 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 按要求读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让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 看注释疏通文意

2 检查情况:翻译复述 一人读一人译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

3 评价郑人:你觉得郑人蠢吗?蠢在何处? 思考、讨论

4 组织交流 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

5 学习评价:学习了课文,你有何感触? 交流

课后学习:1、熟读背诵课文。

第8课时 《寓言二则》 (二)

刻舟求剑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2、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能体会文中的含义。

课前学习:1、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复习背诵默写旧课 背诵,默写

2 组织学生默读新课 默读课文

3 让学生质疑、合作释疑 交流疑难、释疑

4 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 按要求读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让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 看注释疏通文意

2 检查情况:翻译复述 一人读一人译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

3 楚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拿到剑吗? 思考、讨论

4 组织交流 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

5 学习评价: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交流

课后学习:

1、 熟读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 讨论:这些人的思维方法错在哪里?

第9课时 诵读欣赏

教学目标 :1、能在熟悉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能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课前学习:收集诗歌的相关资料,熟悉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熟读成诵。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小组学习自己选定的诗歌,分派组员,担任不同的工作,有专职朗诵的,有负责讲解的,有负责做背景的。 朗读,思考,准备

2 检查情况:学生上台朗诵诗歌,并进行解释意境。其他同学可质疑。 朗诵,解释,质疑

3 评优秀组,最佳朗诵 思考、讨论

课后练习:熟读背诵诗歌。

第10、11、12课时 写作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

本单元教学目标 是注重学生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会观察,学会体验,学会表达,注重自己内心感受的流露,注重通过写作与他人交流。作为写作训练的起始单元,让学生觉得作文是自己感情流露的重要方式十分重要。所以可以让学生先进行有目的地实践再进行写作,可以进行良好的锻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八课时:

学习目标:学写通知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学生自学 自学“附录一”的“通知”

2 写作指导 完成练习三

3 交流,修改 交流,修改

课后学习:1、自学“有感而发”

2、可以参观某处地方,可以为家人做自己平时不做而他们常做的事。

第九课时:

学习目标:能学习写感悟类的文章,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能体会幸福的含义,懂得感恩。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情境: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民意测验,请问:你们最近有没有痛苦?假如有,主要有哪些方面的痛苦? 交流 组织学生交流时注意引导

2 过渡:不少同学谈了对痛苦的认识,那么,这些认识是否对呢?到底应该如何来评判呢?

请同学们读《幸福是朴实的》这篇文章,要求理清文章思路,找出文章的结构特点。

[文章附后] 阅读,批注,思考

3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组织学生交流思路及结构特点 思考,讨论,交流

4 总结此类文章的写法规律 思考,讨论

5 教师归纳[投影]

写感悟类文章的基本方法是:由叙而议。即观察身边事,通过细致、生动、形象的描写,进而找到引发思考的点,进行言论,悟出道理。叙是基础,议是升华,叙议要联系紧密。由景生情。即观察周边景,通过叙写景物,生发一种情感;见是表象,思是深层;所见是切入,所思是终点;所见与所思应达到水乳交融。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归纳总结写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

6 小组交流,总结,全班交流

7 过渡:请大家用刚才总结的模式,写一段话,可以是感受、认识,也可以自己命题写,时间为15分钟。 学生写作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十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1 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组内交流,互改

2 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课后学习:把自己改好的作文回家读给父母或亲人听。

11、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为你打开一扇门》《繁 星》《冰心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古代寓言二则》

一、单元教学目标 :

1、在进行文本阅读时,能通过字典读准、认识生字词;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熟读文本并做好适当的批注,能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和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能欣赏名家的优美诗文,领悟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感受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品位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萌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对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评价。

3、能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并感受生活的变化,用最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4、能就单元中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在活动过程 中亲近文学,热爱文学,尝试表达,学会合作,学会质疑和审美评价。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5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 2课时

《繁 星》 1课时

《冰心诗四首》 2课时

《“诺曼底”号遇难记》 1课时

《古代寓言二则》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2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所谓“亲近”,是指一方对另一方存在着不可抗拒的魅力而使另一方愿意与之亲密、接近。那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呢?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充满活力,它的魅力在于它美的形式,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本单元所选的六篇文章,文质兼美,体裁多样,有序言《为你打开一扇门》、有诗文《冰心诗三首》、有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有寓言《古代寓言二则》,展示了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又各有侧重:

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以优美的语言向新初一的学生把文学这一抽象概念人格化,以和文学展开对话的形式,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文学的大门,使学生们在加深对文学认识的基础上更加热爱文学。

巴金的《繁 星》通过展示作者不同时间、地点观察繁星的真切感受,由实到虚,虚实结合,表现出种种真切而精妙的感受,使学生明白细致的观察融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是文学创作成功的主要因素。

《冰心诗四首》是哲理与形象的结合,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充分展示诗歌创作的特点:形式优美,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想象丰富,但也提醒学生丰富的想象是基于现实的艺术加工,艺术从生活中来。

雨果的小说场面描写真切悲壮,感人至深,《“诺曼底”号遇难记》以一位临危不乱、处事不惊、忠于职守的船长形象,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也使学生去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塑造所要表现的人物形象。

第一单元的文章都是名家优美诗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先前对文学的认识投入其中,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心境,作者投入其中的真实美好的情感,从整体上了解、认识、喜爱,学会阅读,欣赏文学,要逐渐形成观察、感受生活的能力,力求在写作中抒发真情实感。才能使学生充分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去发现文学作品对自己各方面产生的巨大作用,才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亲近文学”,热爱语文,主动学习语文,并对它充满信心。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你熟悉和陌生的老朋友——文学

学习目标:运用调查表、小组交流的形式,能在课堂中了解同学及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情况,了解自己的优势及不足,并制订切实可行的本学期阅读计划。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调查表。

与 文 学 握 手 ,做 最 知 心 的 朋 友

班级 姓名

你经常逛书店吗?哪些类型的文章或书籍吸引你?你最喜欢哪一类?

答:

你平时一天、一个星期花多少时间看自己喜欢的书?

答:

你有什么样的读书习惯?

答:

你读的书是自己选择多还是别人推荐多?

答:

你向别人推荐你喜欢的书吗?为什么这么做?

答:

你平时做读书摘抄、写感想吗?为什么?

答:

你从书中学到了哪些东西?请具体说说。

答:

你读了哪些名著?了解了多少作家的生平?记住哪些作品中的人物?你为什么记住了他们?

答:

你知道文学作品有哪四种类型?

答:

你认为我们中学生看哪些书比较合适?

答:

课堂学习:

第一块: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各方面的认识: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语 :明确任务,具实回答问题。听讲

2布置活动:让学生填写调查表,并进行巡视指导。学生按表上各项要求进行填写

3布置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学生小组交流补充完善。

第二块:了解学生对文学作品各方面的认识: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学生大组交流并评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交流

第三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1出示评价内容:

1、你学到了哪些你不知道的关于文学各方面的知识?

2、你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有什么优势?

3、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

5、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

6、本学期你在阅读文学作品方面有什么计划了吗?自我反馈

2小结自我小结

第2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一)

学习目标:

1、能在课前学习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生字词,丰富自己的语言。

2、能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于人生的意义,能结合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去领会有关文学方面的理论阐述,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课前学习:阅读《为你打开一扇门》,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优美的词语并了解其含义,在文中划出你认为最优美的句子,作出旁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创设:同学们,在《一千零一夜》里有一个关于门的故事,女主人每打开一扇门,总会在门里看见许多珍禽异兽、奇珍异宝,从今天起老师也将为你们打开一扇门,在这扇门里只要你愿意你会发现任何你喜欢的东西,你会看到一个未曾体验过的世界。今天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将引领我们去打开一扇特殊的门。请你快速阅读全文,想一想,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什么样的门?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自由阅读、思考

2组织交流、评价发表见解

3情境创设:阅读文章,在作者看来,打开了这扇门会有什么样的收获?你有过类似的收获吗?你能举些发生在你身上的例子吗?阅读、勾画

4组织活动、评价思考、交流

5学习评价:你的收获与作者相比,与其他同学相比有差异吗?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差异?思考、发表见解

6组织活动、评价思考、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学生交流预习结果(优美的词语)

交流,作适当记录

2小小组汇报预习题二

交流,讨论

课后学习:

1.你心中的文学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谈谈你的认识?

2.课文中说:“你把生活的帷幔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请从读过的文学作品中说出几个不同的角色。

第3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二)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小节,理解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2.能领悟课文的内涵,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文学的含义。

3.通过交流阅读文学作品的认识,进一步激励学生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能拟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

课前学习:有感情阅读文章6-10小节,体会每小节所包含的内容。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作者对文学是那么的热爱,不由为它进行了一番真情的赞叹,请你选择6-10小节中你感受最深的一小节,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谈谈你对它的体会。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谈体会提醒学生多方面来赏析这些文字,语言、内涵、修辞等等

2组织学生评价讨论、评价

3情境创设:你已经充分感受了文学的魅力,你心中的文学是什么?那你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呢?交流上节课的作业 ,讨论

4组织活动、评价个人思考、交流

第二块:语文活动:好作品,大家读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参与活动学生向其他同学介绍文学作品中的不同的角色。

2评价交流:你准备看什么样的书了?

课后学习:

1.扩展练习

《青春符号》

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青春永远要争第一,不做第二。只有锐意进取,青年才能发出巨大能量,推动历史车轮。

F是一面旗帜,是理想。青春的目标,就是奔跑中的一面风中旗帜。

G是拳头,是力量。青春的力量 =朝气 + 勇气。

……

请你模仿上面内容,在23个字母中任选两个发挥想象。

2、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第4课时 《繁星》

学习目标:

1、能在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2、通过对《繁星》的学习,学会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能在课堂内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课前学习: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2、查阅有关写星星的诗词加深对繁星的认识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导入 :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曾经有人讲过,每个人都有一颗守护自己的星星,当我快乐时、悲伤时,我都会在夜晚的星空中寻找那颗守护我的星星?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 (播放《秋日的喁语》的音乐)学生思考

2组织交流、评价

3著名作家巴金也是一个特喜欢看天上繁星的人,许多年前,十九岁巴金在去欧洲的轮船上也曾仰望星空,在他年轻的心中激起了许许多多的感受,下面让我们在音乐声中自由朗读巴金的《繁星》,让我们随他一起去看星星,听听他看星星的感受。

要求:初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时间、地点、感受。阅读、在书上关键处圈点勾画,讨论

4组织学生交流交流,学生互评

第二块:比较作者与自己看繁星的感受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问题创设: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感受都不一样,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

你看繁星的感受与巴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思考

2组织交流、评价组内交流,讨论

第三块:语文活动:望星空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创设:作者的文章写得很美,仿佛将我们也带入那美丽的夜晚与他一同仰望天空中的繁星,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三小节,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够将星星写得这么美?(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并作分析)朗读,思考,交流

2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星空图再进行描写,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写片段、交流、评价教师提醒运用联想与想象,并注意修辞手法、运用诗句

课后学习:整理修改自己的小文章。

第5课时 《冰心诗四首》

学习目标:1、能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及深刻的哲理,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

2、能学习这些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能用其他的形式表现自己对诗的理解。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成功的花》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创设:

投影一个美国人的人生片断,请同学们推测这个人会不会成功?说说你的理由。

投影内容:

21岁——生意失败;

22岁——角逐议员落选;

23岁——生意再度失败;

26岁——爱侣去世;

27岁——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众议员三度落选;朗读,思考

2组织交流交流

3揭示谜底:这个历经无数挫折的人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许多人看成功,只看到成功美丽的光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成功背后隐藏的艰辛,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没有使林肯泄气,反而激发起他向自己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激发起他实现自己抱负的信心和勇气,终于他在52岁那年,登上了总统的宝座。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问题创设:人们往往羡慕强者,有时甚至是妒忌,有谁知道强者的辛苦呢?冰心老人深刻体会着强者的苦难,我们随冰心老人一起走进强者,看看他们成功背后的故事。组织学生朗读全诗,体会人们和作者对成功者分别是怎样的态度?在诗中,一个成功者需要做出多大的牺牲?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思考、交流

2学习评价: 你认为这样做,值得吗?你从花的历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思考、讨论

3组织交流、评价交流

《嫩绿的芽儿》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问题创设:作者为什么把芽儿、花儿、果儿与青年人联系 在一起?你认为这么做的依据是什么?思考,讨论

3组织交流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问题创设:芽儿、花儿、果儿你随意调换位置吗?思考、讨论

2组织交流交流

3学习评价:那么你的青春该如何度过呢?请你用简短的语言,用“当……时候”的句式来概括。交流

课后学习:

1.根据《成功的花》所表达的意思创作一幅画或一组画,并把这首诗工整地写在画上,然后在班级上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嫩绿的芽儿》,巩固背诵《成功的花》。

第6课时 《冰心诗四首》

课堂学习:

《纸船》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2.能理解作者思念母亲,眷恋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能运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抒发对父母的爱。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创设:海浪滔滔,海风吹卷。诗人正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邮轮上,远离亲人,远离祖国,驶向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才能回到祖国,何时回到母亲的身边。作者挥笔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请同学配乐自由朗读课文(读前提出要求:1、学生们用心体会本首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2、划出诗歌中学生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朗读,思考

2组织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如何停顿、如何选择重音)交流

3教师范读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问题创设:诗歌是一门浓缩的语言艺术。它凝练、优雅,令人浮想联翩。将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词扩展开去,都将写出一首首动人的诗歌,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作者冰心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思考、交流

2合作探究:

作者叠纸船的时候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

第三小节最后一句中的“她”为什么不用“我”?)思考、讨论

3组织交流、评价交流

第三块:拓展练习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境: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了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着作者的孤独无依,象征着作者思念母亲,眷恋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抒发你对父母的爱。写作,思考

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

课后学习:

1.自主学习《母亲》,完成探究一。

第7课时《“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学目标 :

1、能在初步了解全文的基础上简单复述故事;

2、能简单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感受分析什么是英雄行为。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进行批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播放《My heart will go on》的音乐,引起学生联想,创设课堂情境。]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悲剧,为此人们进行了很多的艺术创作,从面产生了许多凄美动人、慷慨悲壮的故事,今天让我们来欣赏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

[请同学简单介绍雨果,教师作适当补充]欣赏,介绍

2以竞赛形式进行:五分钟内通读全文,合上书,回答投影片上问题:

1)“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出发航行的?

2)“诺曼底”号发生海难的原因是什么?

3)刚发生海难时,船上出现了什么样的紧急情况?

4)在紧急情况下,船长哈尔威是如何果敢地指挥救人的?

5)这场海难的结局是什么?朗读,批注。

3组织交流思考,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这个时候,船长出现了,他挽救了大家,自己牺牲了。从他身上,你看到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看书,做批注

2组织学生发言

用四字短语来概括你心中哈尔威船长的形象?发表看法

3讨论:如果哈尔威船长既能救人又不舍己,岂不更好?他就没有办法救他自己吗?船长死得值不值得呢?思考,辩论交流

4雨果的原著中,有这么一句“真正的强者是那种具有自制力的人”,读完全文,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讨论,交流

第三块:拓展探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欣赏《泰坦尼克号》中船撞上冰山后的片断,然后讨论:

在死亡面前,最能展现一个人的本色,谁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造就英雄业绩,谱就英雄乐章,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之时,你认为有哪些人称得上是英雄,为什么?思考,交流

2组织学生发言发表看法

3教师归纳:成就一个英雄的“权利”人人都有,关键在于你是否“运用”这个“权利”,在灾难面前,最能够显现出人性的本色,在生死存亡关头,能够克服恐惧、镇定自若为别人考虑的人都可以称得上是英雄。思考

课后学习:

阅读赵忠祥的《岁月随想》中的一段文字,联系本文,请你谈谈对生命的认识。

在我与杨澜主持的节目中,有一次涉及一个关于船长职守的问题,如果一条船遇到险情,只有一条救生艇,船长能否先离船去寻求外援。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各执一端,相持不下。这时,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个场景:一是80年前的冰海沉船,“泰坦尼克号”的惨案,我看过根据这个海难拍摄的故事片《冰海沉船》,我记得最让我动心的是设计师的戏。当这艘触到冰山的客轮正在下沉,女人、孩子首先被送上救生艇时,这艘船舶的设计师,却正在船舱中沉默独坐。这时一位船员冲进来,请他上甲板,准备逃生。这位设计师平静地说:“请你转告我的家人,我没有贻笑大方。”既没有悲壮的举动,又没有感人的言语。而身外的一切惊呼惨叫、手忙脚乱、勇敢与怯懦、献身与自私、镇定与心慌、大度与猥琐、高贵与卑贱,在死亡面前一一照见了原形、本质和道德修养。这位设计同这艘前无古人的豪华游轮的设计师和所有船员乘客一样,作为首批乘客曾享受过那启航时的新鲜、愉悦和旅程的舒适,如果安全抵达目的地,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了一个永远值得记忆的话题。不幸的是,这个“如果”被巨大的浮冰粉碎了。幸免遇难的人,不幸遇难的人,本人与他们的亲人,都有了更复杂、更深层的回忆,而这位设计师却决心与他的伟大作品同归于尽,因为这是他的成果,也是他的生命。他不为救生艇的不足,而舍己为人,我想即使大家都上了救生艇,他也不愿独生。

第7课时 《寓言二则》 (一)

郑人买履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2、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能理解文章的寓意并对自己有所启示。

课前学习:1、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组织学生默读默读课文

2让学生质疑、合作释疑交流疑难、释疑

3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按要求读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让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看注释疏通文意

2检查情况:翻译复述一人读一人译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

3评价郑人:你觉得郑人蠢吗?蠢在何处?思考、讨论

4组织交流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

5学习评价:学习了课文,你有何感触?交流

课后学习:1、熟读背诵课文。

第8课时 《寓言二则》 (二)

刻舟求剑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2、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能体会文中的含义。

课前学习:1、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复习背诵默写旧课背诵,默写

2组织学生默读新课默读课文

3让学生质疑、合作释疑交流疑难、释疑

4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按要求读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让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看注释疏通文意

2检查情况:翻译复述一人读一人译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

3 楚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拿到剑吗?思考、讨论

4组织交流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

5学习评价: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交流

课后学习:

1、熟读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讨论:这些人的思维方法错在哪里?

第9课时 诵读欣赏

教学目标 :1、能在熟悉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能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课前学习:收集诗歌的相关资料,熟悉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熟读成诵。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小组学习自己选定的诗歌,分派组员,担任不同的工作,有专职朗诵的,有负责讲解的,有负责做背景的。朗读,思考,准备

2检查情况:学生上台朗诵诗歌,并进行解释意境。其他同学可质疑。 朗诵,解释,质疑

3 评优秀组,最佳朗诵思考、讨论

课后练习:熟读背诵诗歌。

第10、11、12课时 写作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

本单元教学目标 是注重学生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会观察,学会体验,学会表达,注重自己内心感受的流露,注重通过写作与他人交流。作为写作训练的起始单元,让学生觉得作文是自己感情流露的重要方式十分重要。所以可以让学生先进行有目的地实践再进行写作,可以进行良好的锻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八课时:

学习目标:学写通知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学生自学自学“附录一”的“通知”

2写作指导完成练习三

3交流,修改交流,修改

课后学习:1、自学“有感而发”

2、可以参观某处地方,可以为家人做自己平时不做而他们常做的事。

第九课时:

学习目标:能学习写感悟类的文章,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能体会幸福的含义,懂得感恩。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境: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民意测验,请问:你们最近有没有痛苦?假如有,主要有哪些方面的痛苦?交流组织学生交流时注意引导

2过渡:不少同学谈了对痛苦的认识,那么,这些认识是否对呢?到底应该如何来评判呢?

请同学们读《幸福是朴实的》这篇文章,要求理清文章思路,找出文章的结构特点。

[文章附后]阅读,批注,思考

3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组织学生交流思路及结构特点思考,讨论,交流

4总结此类文章的写法规律思考,讨论

5教师归纳[投影]

写感悟类文章的基本方法是:由叙而议。即观察身边事,通过细致、生动、形象的描写,进而找到引发思考的点,进行言论,悟出道理。叙是基础,议是升华,叙议要联系紧密。由景生情。即观察周边景,通过叙写景物,生发一种情感;见是表象,思是深层;所见是切入,所思是终点;所见与所思应达到水乳交融。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归纳总结写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

6小组交流,总结,全班交流

7过渡:请大家用刚才总结的模式,写一段话,可以是感受、认识,也可以自己命题写,时间为15分钟。学生写作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十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1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组内交流,互改

2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课后学习:把自己改好的作文回家读给父母或亲人听。

1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2.了解古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诗、词、曲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了,同学们还想不想继续去了解诗歌,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继续遨游吧。

二、初读诗歌

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3.让几名学生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

三、读中悟意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2.让几名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

①让学生了解诗、词、曲。

西江月:词牌名(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词的题目,它与这首词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如我们学过的《忆江南》)

天净沙:曲牌名(它也是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曲的题目,它与这首曲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曲的题目是秋。)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形式。

《春夜喜雨》是一首唐诗,诗盛行于唐代,它的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词盛行于宋代,它的调有定格,句子有定数,字有定声。词有单调、双调之分。单调就只有一段,如《忆江南》,双调就是分为两大段,即上下两片(阙),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天净沙·秋》是一首小令(曲的一种),曲盛行于元朝,体式与词相近,它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多使用于口语,句式较为灵活,语言也比较通俗。

②解释个别词语。

别枝惊雀: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见:同“现”。听取:听到。

七八个星天外:天外七八个星。两三点雨山前:山前两三点雨。

茅店:乡村小客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3.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

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

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②通过阅读,你从中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指导: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词人把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整首词体现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也正是作才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

《天净沙·秋》这首曲是元代散民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但其中没有秋景的清萧,没有悲凉的情绪。有的却是色彩鲜明的美丽的秋景。如曲中的“白草”“红叶”“黄花”三个词语,让我们感觉到秋天是那么的色彩鲜明。同时,全曲没用一个“秋”字,却传达出了浓郁的秋意。整首曲诗人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曲中,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5.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1、课后背诵这两首诗歌。

2、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教学设计推荐更多+
相关信息
相关栏目
说课稿一等奖 幼儿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 教案一等奖